Poly Auction Hong Kong | Autumn Auctions 2019 |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Page 1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Hong Kong 7 October 2019 香港

2019 年 10 月 7 日






3001 清雍正  青花團菊紋碗 A BLUE AND WHITE 'CHRYSANTHEMUM MEDALLION'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拍品敞口,弧壁,深腹,圈足。碗內光素無紋,青花細筆釉下勾勒團花紋,團花 分布有序,綠葉繁茂,紋飾繪製飽滿,其佈局清新疏朗,器形與圖案相配,圓潤 清雅。胎質潔白細膩,胎體整範輕盈,青花繪筆流暢。其設色淡雅,為雍正朝青 花之典雅作品。底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碗藝術構思高妙,燒製工藝極為精美,體現了雍正官窯青花的高超造詣。且存 世極為罕見,查閱已知的公開資料,傳世極少。成窯青花淡恬雅致,獨步古今, 後世官民皆仰慕而後摹之,本品乃雍正御窯仿成窯青花之佳作,並融合本朝之創 意。其形雋巧怡人,纖薄如玉,恰在鼓掌之內,甚宜把玩。胎釉極其溫潤而雅, 青花淡薄明快,外壁四組團菊紋,塗繪細緻工整,頗有成窯遺韻。參考香港蘇 富比拍賣一只同類清雍正青花團菊紋碗,1998年6月28日,編號779;北京保利 2012年12月5日拍賣一對相同造型、紋飾的雍正鬥彩團菊碗,成交價402.5萬人民 幣。 H 6.5cm D 14.6cm

HK$ 300,000 - 500,000 US$ 38,000 - 64,000

清雍正 青花團菊紋碗 © 香港蘇富比,1998年6月28日,編號779



3002 清乾隆  青花八仙圖碗 A BLUE AND WHITE 'EIGHT IMMORTALS'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碗敞口,弧腹,圈足。以青花繪紋飾,碗內青花雙弦兩周分列口沿、碗心, 以作區隔。內壁釉色清潔爽亮,碗心繪福、祿、壽三星松林齊聚,壽星高額 舉桃,福星束髮伸指,祿星持杖旁觀,曠空山野之間,逸趣閒情。碗外青花 雙弦兩周分列口沿、圈足;外壁青花繪「八仙過海」。漢鐘離袒腹舉捧還魂 扇;李鐵拐拄杖緊握仙葫蘆;藍采和寬衣灑帶挑花籃;韓湘子凝神遠望吹橫 笛;曹國舅高抬綽板;張果老謹抱魚鼓;呂洞賓負劍直身,何仙姑輕盈持 蓮,八仙共踏行於海,周流雲飛卷,襯托仙容善貌。底部正中「大清乾隆年 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青花八仙圖碗系清代官窯經典品種,創自雍正時期,可參《清代瓷器賞 鑒》,頁101,圖121。乾隆朝將細節稍作變化,使其定型成為後世典範。 南京博物院藏例,可見《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 社,2003年,頁321。北美十面靈璧山居亦曾收藏一對,源自倫敦Eskenazi Ltd.,後售於我司,2018年4月2日,編號3023。 D 10.7cm H 4.8cm

HK$ 300,000 - 400,000 US$ 38,500 - 51,300

清乾隆 青花八仙紋碗 © 南京博物院藏



3003 清康熙或更早  釉裡紅雙龍戲珠紋碗 A COPPER-RED 'DRAGON' BOWL KANGXI PERIOD OR EARLIER, BEFORE 1722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盧芹齋舊藏 碗敞口,弧腹,圈足,圈足露胎處,火石紅特徵明顯。足內以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雙圈款。碗外壁錐刻海水江崖、雙龍趕珠紋飾,碗內心及外壁的雙龍又以 鮮麗的釉里紅繪彩,龍紋表現十分生動,叱吒風雲的雄渾氣魄赫然眼前。胎體特徵、龍 紋裝飾及款字書寫極具官窯特徵。 青花釉里紅,是中國古代瓷器的重要品種。早在元代已有釉里紅紋飾的瓷器,但由於銅 紅的燒成環境極為苛刻,在焙燒過程中,窯溫、燒成氛圍稍有變化便不能達到預想效 果。此種工藝在明代中後期一度堙沒。永樂宣德時期,釉里紅的燒制極為成功,擺脫了 元末明初的黑紅、粉紅的晦暗色調,形成鮮艷的寶石般的紅色,除釉里紅繪畫外,同時 以白釉鋪地剔花填紅釉紋飾的新技法。及至清代康熙朝御窯廠恢復,使傳統的銅紅著色 工藝重新得到繼承和發揚,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匠師們繼承了前人的優秀技 法,充分發揮釉里紅的藝術效果,追摹永宣時期的經典藝術又兼具創新,如釉里紅蘋果 尊、碗、百壽瓶等。此碗極為典型代表,在釉里紅紋飾之下錐刻纖細暗花,使得紋飾更 為清新,主體紋飾更為雅致大方。

盧芹齋(C. T. LOO,1880-1957)

明宣德 釉里紅龍紋碗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種以暗刻與釉里紅合一的裝飾方法十分新穎。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相同造型、紋 飾的明宣德釉里紅龍紋碗,著錄於《故宮藏瓷—明釉里紅瓷》,台北故宮博物院,1963 年,52-53頁,圖4。另有一例相同藏品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亦定宣德時期,著 錄於《特別展—中國の陶磁》,東京國立博物館,1994年,185頁,圖261。 盧芹齋(C. T. LOO,1880-1957)是20世紀海外最知名的中國古董商之一。 H 9.1cm D 21cm PROVENANCE

C. T. Loo & Co. Collection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明宣德 釉里紅龍紋碗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004 清乾隆  粉彩西番蓮開光花卉御製詩紋葫蘆形鼻煙壺 A FAMILLE-ROSE DOUBLE-GOURD 'FLORAL AND POEM’ SNUFF BOTTL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乾隆年製」 鼻煙壺取葫蘆形,壺口大小適中,撇口束頸,豐肩,束腰,鼓腹,扁體平底,收底利 落。底以礬紅彩書「乾隆年製」四字單行篆體款識。壺身於白釉上以粉彩飾西番蓮花卉 紋,兩面下腹開光,一面畫折枝牡丹花卉紋,姹紫嫣紅,牡丹爭芳;另一面開光內以墨 彩書御題詩,字跡緊湊,嚴正古雅。蓋為珊瑚紅描金寶頂,細膩精緻。 「薄谷輕消皕午風,畫堂人靜暮春融。重門難把芳心鎖,獨露一枝深院東。」落「乾」 「隆」礬紅連珠印。此首詩為乾隆早期詩文作品,收錄於《樂善堂全集定本》。 本品整體胎質細膩,色調柔麗華貴,書法古樸遒勁,造型別致,工藝考究。此鼻煙粉彩 工藝精描細畫,筆力非凡,造型端莊秀雅,古意盎然,且立意美好,實為等級較高的煙 壺佳物,置於掌中,殊為妙事,為乾隆官窯瓷質煙壺之精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清 乾隆粉彩開光菊花圖詩文鼻煙壺,可茲參考。 H 7.6cm

HK$ 450,000 - 600,000 US$ 57,700 - 76,900

清乾隆 粉彩開光菊花圖詩文鼻煙壺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05 清雍正  鬥彩海水雲龍紋斗笠碗 A FINE AND RARE DOUCAI ‘DRAGON’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紐約蘇富比,2017年9月13日,編號18 本品胎釉輕薄,侈口,斜壁。外壁鬥彩繪海水雲龍紋,雙龍躍出海面,氣勢兇 猛,十分精彩。外底青花內書「大清雍正年製」雙圈六字三行篆書款,款式特 別,十分稀見。此器設色豐富,填色準確,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於至美的風 格,為雍正鬥彩的典型器物。 彩瓷設色之難尤甚,濃豔過度流於媚俗,淡薄不足失卻本意。唯獨雍正一朝畫筆 逸麗,構圖別具一格,將兩者巧妙融匯於一體,雅致脫俗。鬥彩海浪騰龍斗笠碗 為雍窯獨有之作,開一代先河,工藝之精美為後世所仿效。它源於一種合碗,有 蓋,蓋多無款識。碗分兩種,或圓口或花口,主題紋飾多作海浪騰龍或花鳥紋,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此類合碗均雍正六字三行楷書款。 而此次這件品相較以往所見更為出眾,其款識頗為罕見,台北鴻禧美術館藏一件 清雍正鬥彩河圖洛書盤之款識與此碗相同。 D 20.5cm H 7cm PROVENANCE

Sotheby's New York, 13 September 2017, lot 18

HK$ 1,500,000 - 1,800,000 US$ 192,300 - 230,800





3006 清雍正  鬥彩團花捧壽紋盤 A DOUCAI 'LOTUS' DISH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盤敞口,淺弧壁,下承圈足,規整有度。盤心繪叢菊捧壽紋,外壁繪六組折枝叢 菊,間以勾蓮紋。相似紋飾者尚見有碗、梅瓶、如意耳蒜頭瓶等器形,均為雍正 時期製品。全器填彩精確,佈局繁密,以多層彩料渲染菊花,葉片捲曲具西洋裝 飾風格。胎骨細膩潔白,映襯出釉彩的清澈勻淨和透亮鮮明,美不勝收。盤內外 所繪叢菊,由雛菊和石竹兩種菊花組成。石竹,也稱石菊,《百菊集》卷二載, 「石菊,花瓣五出,有紫色者,有深紅色者,有深紅粉綠者又名石竹,即古之大 菊也。」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菊花享有「延壽客」的美譽,是經典的祝壽花卉, 故此類紋飾應作為宮廷壽誕之用。 參考數個與本器相近之例,Frances Collins夫人收藏,售於紐約蘇富比,1976年 10月23日,編號270。見一例二度售於香港蘇富比,最後一次於2013年10月8日, 編號3096。另一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73年7月24日,編號413。類似紋飾可參 考一鬥彩花卉紋蓋盒,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鬥彩》,王莉 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1999年9月,頁234,圖215。及南京博 物院收藏,錄於《中國彩瓷》,葉佩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181頁, 圖512。 鬥彩瓷器始創期可上溯至明代宣德年間,至成化朝顯赫一時,使其深受後代各朝 追捧和青睞,競相效仿。清代康熙的鬥彩瓷器也有極佳的製品,但多不及成化鬥 彩精緻嬌豔。鬥彩發展到雍正時期,則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從紋飾佈局到色 彩配合,以及填彩的工整,比明代又前進了一步。除一部分模仿成化之作外,另 一個突出的成就則是由於雍正朝粉彩器盛行,一改過去單純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 彩相結合的工藝,開創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結合的鬥彩新工藝,使圖案更顯 豔麗清逸,故業內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佳話。 D 20.1cm

HK$ 700,000 - 1,200,000 US$ 89,700 - 153,800



3007 清嘉慶  黃地粉彩群仙祝壽圖雙螭耳瓶 AN EXTREMELY RARE YELLOW-GROUND FAMILLE-ROSE TWOHANDLED 'IMMORTALS' VASE JIAQING PERIOD, 1796-1820 款識:「大清嘉慶年製」 來源 1. 法國私人收藏 2. 佳士得巴黎,2014年12月10日,編號309 此器撇口,長頸,溜肩,長圓腹,圈足外撇,頸部置對稱螭耳。頸部綠黃地 粉彩繪蝙蝠、雙魚、戟罄、番蓮紋樣,肩部繪如意雲紋一周,腹部通景粉彩 群仙祝壽圖,圈足外壁繪藍料回紋一周,器內施松石綠釉,外底施松石綠 釉,礬紅書「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H 30.2cm PROVENANCE

1. A Private French Collection 2. Christie's Paris, 10 December 2014, lot. 309

HK$ 6,000,000 - 8,000,000 US$ 769,200 - 1,025,600



群仙祝壽,描繪群仙共慶西王母壽誕之場景。八仙分別是漢鐘離、李鐵拐、 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曹國舅、何仙姑。祝壽圖繪有山巒起 伏,山潤茂林,古木參天,傲然挺拔,山花綻放,平溪小橋,城樓掩映。庭 院正中橋上,張果老拿漁鼓在正中央,眾仙圍繞,有背攜純陽劍的呂洞賓、 手拎雲陽板的曹國舅、提著長蕭的韓湘子、提著盛滿仙桃籃子的藍采和、後 方漢鐘離手舉芭蕉扇、何仙姑手捧荷花,與鐵拐李跟隨其後,抱著腰間所繫 之葫蘆,葫蘆瓶釋出寓意蝙蝠翻飛於雲間,隻隻不同,形態各異,祥雲迤 邐,祥蝠鹹集,寓意千祥雲集,洪福紛至。八仙神態各異,靈動寫實,頗見 功底。 八仙橋上環繞站立,場景異常熱鬧,仙人昂首仰天,招引各方前來到賀的仙 眾。參天蒼柏下,還見白髮銀鬚的壽星,形象睿智,慈眉善目,身穿長袍, 手執羽扇,騎著瑞獸「兕」,徐徐到來,身後伴隨著仙童與仙人,仙童提著 葫蘆和書卷,眾人皆表情和藹,栩栩如生。小橋之外,二麻姑送來滿載祥雲 的葫蘆瓶,一前一後款款而來。遠方和合二仙,寒山、拾得駕雲而來,一持 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寓意和睦好合,平和喜 樂。尚有西王母駕龍降至,來受朝賀,可謂盛況空前,場景異常熱鬧。 祝壽圖中福祿壽三星常常一同出現,在道教流傳為天上三位吉神。福星頭戴 官帽手持玉如意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賜福由此而來;祿星手捧高冠,寓意 高官厚祿;壽星白眉長髯,手持龍頭杖為長命百歲。民間喜歡把福、祿、壽 三星作為生活中象徵幸福、吉利、長壽的祝願,同樣被皇家寄寓吉祥期望。 此瓶通景所繪人物多達二十餘人,各位仙眾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層峰迭 嶂;寰宇樓閣,隱置其間;古松蒼柏,參天攀至;祥雲福海,瑞氣懸停;山 間繪群仙咸集,八仙獻壽,和合奉寶,福祿壽喜,麻姑捧壽,宴躍芳春,乘 酒施技。可見此器氣勢宏偉,繪製精工,構圖疏密有致,遠近相映,施彩富 麗濃豔,紋飾繁縟細膩,寓意吉祥,盡展乾隆晚期嘉慶早期瓷器奢華的藝術 遺風。

清嘉慶 粉彩紅地八仙賀壽雙耳瓶 © 懷海堂收藏

清乾隆 粉彩紅地群仙祝壽雙耳瓶 © Wantage收藏



乾隆時期瓶尊等琢器流行頸肩部附加各種裝飾性的雙耳,乾隆以後的器 物也多見。此瓶頸置有螭耳,《三才圖會》釋文稱:「螭亦龍類,但無 角」。螭形盤屈,又稱為「蟠螭」。 螭龍刻劃概括凝練,體態矯健,作 奔跑狀,自然逼真,肅穆的神態,增加了威嚴雄偉之感,具有獨特的藝 術效果。 嘉慶時期瓷器承襲乾隆的藝術風格,其造型創新式樣少,紋飾也多採用 傳統寓意吉慶的圖案,繪製技法工筆多於寫意。但也有不少延續乾隆風 格技術的經典之作。乾隆皇帝雖已遜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懾朝 政,因而嘉慶初年御窯廠的燒製仍未乾隆御窯的延續,其造型式樣、圖 案等,均因襲前朝舊制,不敢僭越,因而有「乾、嘉窯」之說。此件作 品即為充分延續乾隆時期瓷器高超技藝水準的精品之作。 此形制的器物始見於乾隆時期,著錄於R. L. Hobson,《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第二卷,1915年,倫敦,圖132,器腹部繪人物故事 圖,銘有乾隆款識, 原為Wantage收藏,作者經研究認為大約在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燒製。乾隆、嘉慶年款之粉彩群仙祝壽瓶見數例,我 司曾售一例,2014年10月7日,編號3283。另見北京保利,2011年12月 6日,編號5464及倫敦蘇富比,2006年6月12日,編號156;另見香港蘇 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502。懷海堂收藏一例,見《機暇清賞:懷 海堂藏清代御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頁378。類 似藏品尚有數例可參考,雖紋飾題材與本品略有不同,然而形制及工藝 均十分相似。二例售於北京保利,清嘉慶松石綠地粉彩吉慶有餘進寶圖 雙螭耳瓶,售於2011年12月6日,編號5162;清嘉慶黃地粉彩嬰戲圖雙 耳大瓶,售於2019年6月5日,編號5577。 本瓶端莊碩大,氣勢宏偉,繪製精工,構圖疏密有致,遠近相映,施彩 富麗濃豔,紋飾繁縟細膩,寓意吉祥,盡展乾隆瓷器奢華的藝術遺風, 為嘉慶御用粉彩瓷的珍品,保存完美,實屬罕見,彌足珍貴。

清嘉慶 松石綠地粉彩吉慶有餘進寶圖雙螭耳瓶 北京保利,2011年12月6日,編號5162

清嘉慶 黃地粉彩嬰戲圖雙耳大瓶 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編號5577





3008 清雍正  鬥彩壽字紋盤 A DOUCAI 'SHOU ' DISH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馬來西亞余東璇先生舊藏 此式壽字紋盤創燒自雍正御窯,後成官窯定式,後世多有燒造,其紋飾主題明確,當為 宮廷壽辰用器。此盤器形規整,釉面光潔,口沿內外飾青花雙線弦紋。內底青花雙圈弦 紋框中心繪團壽紋,其外圍繞八個變體壽字,最外飾變形如意雲頭紋一周,外壁口沿下 一周如意圓點紋,腹部繪忍冬紋組合紋飾,上以黃、綠、赭等諸彩填色,風格清新恬 淡,畫面佈局合理,層次分明,填彩精准,為傳統雍正官窯佳作。南京博物院藏一例清 乾隆鬥彩壽字紋盤造型、紋飾與拍品類似,參見《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 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306頁,可資比較。 余東璇先生(1877-1941),南洋著名華商,僑界名流,出生於馬來西亞,祖籍中國廣 東,其父余廣在馬來西亞開設了第一間「余仁生」藥鋪,同時經營錫礦開採生意。余東 璇13歲時父親余廣去世,所有生意由余東璇的繼母和叔叔管理,但由於經營不善,余東 璇在21歲時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使業務走上正軌,生意不斷 擴大,被稱為「錫礦大王」,同時進入橡膠種植事業,還進軍房地產和金融界,現如今 新加坡牛車水附近亦有以他姓名命名的街道。其醫藥品牌「余仁生」如今為著名上市公 司,主營中醫成藥,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和中國大陸擁有業務。 D 21.5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Eu Tong Sen (1877-1941), Malaysia

HK$ 320,000 - 500,000 US$ 41,000 - 64,100



3009 清乾隆  唐英礬紅彩「雲根妙韻」嵌英石掛屏 A MOUNTED PANEL OF SCHOLAR'S ROCK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唐英」、「唐英之印」、「雋公」、「御賜郁金積翠」 來源 舊金山邦瀚斯,2017年6月27日,編號8120 本品工藝精湛,用料華美,外配木框,屏心以黑漆為地,其上嵌以瓷字「靈根妙韻」,落款「唐 英」。屏心主體嵌以英石,引首為陽文「御賜郁金積翠」篆章,後附陰文「唐英之印」和陽文「雋 公」章。此掛屏很可能是唐英自用,將其懸於廳堂,可見唐英愛石之心。 唐英晚年在督陶之餘,喜歡將自己的詩書畫印描繪在陶坯上製成瓷器。而「雋公」落款即為他本人經 常用到的常用落款之一。其餘兩字篆書印章亦可見有:唐英、俊公、片月、半山、叔子、蝸寄、陶 人、松風、玉峰、沐齋、居士、古泉等。由唐英本人親手設計製作的瓷器,其傳世的作品以筆筒、瓷 板居多,分別收藏於私人收藏、以及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 館等處。 唐窯之物可分三類:一為供御瓷器,每年由唐英督燒監造上供御用。一為唐英敬奉廟宇之供器,以表 虔誠之心。一為唐英自用或饋贈親友之作,多見文房用品,如筆筒、掛屏,喜以詩文、印章入飾,署 款唐英齋室名號,常見為「陶鑄」、「陶珍」、「雋公」、「蝸寄居士」、「古柏堂」等,本品即為 當中的一款,文雅精緻,藉此可鑒唐英之文人性情與意趣。 L 125cm W 58.8cm PROVENANCE

Bonhams San Francisco, 27 June 2017, lot. 8120

HK$ 1,000,000 - 1,500,000 US$ 128,200 - 192,300

清乾隆 像生瓷山子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陶人心語》卷之四

《陶成圖》中唐英肖像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唐英《佑陶靈祠》瓷匾

屏首嵌瓷字「靈根妙韻」及「唐英」落款,此類瓷質文 字製作之奇特,常人知之甚少,首先壓出瓷坯板,厚約 1釐米以內,根據字體大小裁出等份的方塊,一半厚度 供剔刻,另一半作為底板,供托燒之用。然後依照木牌 匾陽刻的方法勾勒出字形再剔刻,原先方形的底板隨著 字形留寬1釐米左右後裁去多餘的部分,然後在字上施 釉,再由特製的平扁匣缽裝燒,由於字形結構不一,寬 窄厚薄不均,燒成過程極容易變形窯裂,成品率較低, 故此工藝雖初創於康雍之際,盛行於乾嘉,然終不能作 為新品類大肆生產,流傳不多,精品更少。 屏心主體嵌英石,該石體量較大,質地細密,包漿滋 潤。石面參差皺嵯,其形遠觀形若橫列峰巒,渾然天 成,意境無窮,耐人尋味。整體造型蒼勁雄壯,氣勢 磅礡,又具飄逸靈動之感,「皺、瘦、漏、透」諸要具 備。自乾隆八年檔案就有載乾隆賞石之說,清高宗愛石 如命眾所周知,當時的督陶官唐英就曾為乾隆製作過一 批瓷塑的案頭賞石,以討乾隆歡心,北京故宮博物院即 有唐英仿英石筆架收藏。 本品融匯制瓷技術與賞石於一體,成為唐窯最具特色的 藝術典範,彰顯出濃郁的文人氣息。 清 唐英 行書詩軸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10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龍紋大盤 A LARGE BLUE AND WHITE 'DRAGON' DISH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此件盤形巨大,氣勢逼人,盤口沿繪海水波濤紋,內外壁繪青花穿花龍紋。盤心於纏枝 花間繪巨型雙翅翼龍,尾作如意狀,所繪龍紋極為兇猛,在密不透風的紋飾佈局襯托 下,更有生龍活虎之感。青花發色鮮豔,點染畫法,具有鮮明的景德鎮御窯廠仿明早期 青花瓷特點。底落「大清乾隆年製」青花篆書款。 青花大盤的主題紋飾「應龍」,為有翼的飛龍,又稱翼龍、飛龍。應龍為龍中壽命最長 之龍。屈原《天問》中曾述應龍助大禹治水之功。又《述異記》雲:「龍五百年為角 龍,千年為應龍。」清康熙時期的《述異記》稱:「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 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千年方為應龍。」及此,應龍已具清晰明確的地位,作為龍之長 者和長壽的象徵,隨之固定。 乾隆御窯燒造纏枝蓮龍紋瓷器的最早記錄,出現於乾隆三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 檔》記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 宣窯串花青龍大盤一件。傳旨:交與燒造磁器處唐英照樣燒造。」可知此類大盤為清代 景德鎮御窯廠,根據乾隆皇帝意旨而燒造的仿明宣德青花器品種。美國賽克勒家族亦收 藏有一例,於佳士得紐約2011年3月24日售出,編號 1667。此式青花穿花蓮紋大盤相同 紋飾者見雍正和乾隆朝各一,相同乾隆青花穿花蓮紋大盤例子可參見《佳士得圖說中國 陶瓷史》,佳士得,1984年,203頁出版。雍正朝見原玫茵堂收藏,著錄於《玫茵堂藏 瓷》卷二,康蕊君著,頁131,圖761。 D 50.1cm

HK$ 700,000 - 1,100,000 US$ 89,700 - 141,000

清雍正 青花穿花蓮紋大盤 © 玫茵堂舊藏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龍紋大盤 © 《佳士得圖說中國陶瓷史》,佳士得,1984 年,頁203



3011 清乾隆  青花海水雲龍捧壽紋折沿大盤 A RARE LARGE BLUE AND WHITE 'SHOU ' DISH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美國私人美術館舊藏 2. Petersburg醫生舊藏 盤敞口,折沿,弧壁,盤心雙弦線內繪五爪蒼龍一隻,捧壽字躍然凌於祥雲之間。內壁 為四組飛雲騰龍,繞盤心一圈,氣勢磅礡。大盤折沿處飾青花海水紋一周;外壁沿圈足 繪江崖海水紋一周。整器畫風雄渾,威嚴霸氣;各組紋飾之間過渡自然,又相互關聯, 遠觀彷彿海水澎湃撲打江崖之上,飛龍旋動遊走祥雲之間,氣韻生動,風格華麗。大盤 釉汁肥厚瑩潤,撫之敦和如玉。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式大盤造型壯偉,形制非凡。同類式樣的大盤始見於元代,與中亞陶器及金屬制大盤 十分相似,應為當時元蒙及中亞伊斯蘭民族傳統宴飲器皿形制的移植。至永宣時期,鄭 和下西洋通商,這種青花折沿大盤為貿易而定燒,甚為流行。清朝沿用此種大盤形制, 應多用於宮廷席宴及特定隆重場合,諸如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花紋盤。 大盤的主題紋樣是躍龍捧壽,此種躍龍捧壽紋樣僅在北京故宮藏清乾隆青花龍首紋螭耳 六方瓶、南京博物院所藏清乾隆黃地青花躍龍捧壽紋六方瓶這類器物中有所體現,皆為 當時督窯官唐英親自畫樣,延續了雍正時期的龍紋造型風格,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 胤禛《草書夏日泛舟詩》紙本軸裱頭上便有此類紋樣的展現,可作參考。這種紋飾的瓷 器是專用於慶祝皇帝御壽,乃萬壽級別的官窯極品。 D 44.5cm PROVENANCE

1. An American Private Art Museum Collection 2. Collection of Dr. Petersburg

HK$ 2,900,000 - 3,800,000 US$ 371,800 - 487,200





3012 清雍正  黃地青花杏圓開光瑞果紋扁瓶 A YELLOW-GROUND BLUE AND WHITE 'FRUIT' VASE, BIANPING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此瓶器形、紋飾、配色皆可溯源至明初御瓷。唐英十六歲入宮,進內務府伺候,涉獵清 宮浩瀚庋藏,是故洞察乾隆帝之期許而制瓷。清宮內府典藏豐富的宣窯佳作,以致雍乾 二帝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優勢去領略宣窯之風采,從而對宣窯各方面的藝術成就取得深 刻的認識,感悟更在古人之上。如此所凝積的美學思想使得他們由欽慕古物轉入摹古抒 情之際,更具獨特的藝術視野,往往擷其最精華之處組合化裁,既保留經典元素,又另 見新意。本品當是其中之經典佳例。 本品端莊典雅,挺拔飽滿,外表裝飾宣窯黃地青花之釉彩,以擷其蒼妍璀璨之華貴。腹 部主題紋飾為折枝花果紋,花卉者芬芳盈枝,風姿綽約,果實者,飽滿豐碩,寓意吉 祥。運筆蒼健,點染深沈,頗獲宣青神髓,頸部繪就細密的蓮瓣蕉葉輔助紋飾鋪陳出宣 窯青料蒼雅渾厚的觀感,又與主題紋飾疏朗清雅的佈局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紋飾之外 皆敷設黃彩,色澤勻淨明亮,極見精准細緻,猶如青花紋飾鑲嵌其中。底部圈足修整細 膩,白釉瑩美似玉,撫之極其溫潤,中心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篆書款,筆道清晰 規整。 本品是在仿宣窯青花折枝瑞果紋扁瓶基礎上添飾黃彩二次低溫燒成。仿宣窯青花折枝花 果紋梅瓶為雍正朝御瓷肇創的摹古佳作。作為宣窯可貴之創新,黃地青花屬於極其珍罕 的品類,原只見於宣窯之盤碗圓器。面對如此獨特的品類,以雍正皇帝對宣窯的審美選 取標準與摹古之性格必將黃地青花在摹古活動中加以發揚,所以雍正御瓷不獨摹仿宣窯 黃地青花之圓器,更將其擴大至瓶尊罐的琢器之中,然數量不多,亦異常珍稀。後人 陳瀏《匋雅》對此總結有言「黃地青花,雍正窯之所重視者,匪獨盤然也,大瓶亦有 之。」正是雍正皇帝的此番創新才將黃地青花推至第二次發展之巔峰,成為清宮御瓷最 尊貴的代表之一。參考一例清雍正黃地青花折枝花鳥紋抱月瓶,錄於《鮑爾藏瓷》四, John ayers,1968年,圖A573;西藏博物館藏一例清乾隆青花福壽紋貫耳瓶,可茲參 考。 H 23.5cm

HK$ 500,000 - 800,000 US$ 64,000 - 102,600

清雍正 黃地青花折枝花鳥紋抱月瓶 © 《鮑爾藏瓷》四,John ayers, 1968年,圖A573

清乾隆 青花福壽紋貫耳瓶 © 西藏博物館藏



3013 清乾隆  窯變釉長頸瓶 A FINE FLAMBÉ-GLAZED BOTTLE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編號190 瓶直口,細長頸,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懸膽,故名「膽式瓶」。器形端莊大方, 較之同時代作品,頸部更為挺立超拔,線條更為細膩流暢,充滿上衝的動感。通體施窯 變釉,難得的是作品較常見的窯變玫瑰紅釉不同,其釉色窯變為天青釉、天藍釉相間, 鮮艷奪目,巧若天成。口唇因釉料垂流自然顯出一圈牙黃,對比相宜,奇趣盎然,妙得 宋鈞釉神韻。瓶內壁施白釉,色澤典雅含蓄,底釉斑駁自然。底刻「大清乾隆年製」六 字三行篆書款。 H 47.6cm PROVENANCE

Sotheby's Hong Kong, 23 May 1978, lot. 190

HK$ 1,500,000 - 2,000,000 US$ 192,300 - 256,400

售於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編號190



清代盛世帝王對顏色釉的關切喜愛,乾隆時期御窯廠燒造各式顏色釉之中,最為 常見者是霽紅和霽藍,燒製技術相對穩定。而由於燒製困難,窯變釉之例頗為 罕見。此器為乾隆朝窯變釉經典代表之作,可考之例不為多見。南京博物院典 藏,清宮舊藏清乾隆窯變釉瓶,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 2003年,圖版345。另見一例,懷海堂收藏,展於《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 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 年,圖版68。 參考拍賣三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93年4月27日,編號84,繼售於2011年4月8 日,編號3027。另一例售於佳士得紐約,2015年9月17日,編號2165。再有一 例,本公司2019年春拍,編號3510,原為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247萬港元成 交。本品與上述例者,器形相似,僅釉色存在差異。 窯變釉為雍正時期創燒的仿宋代鈞釉品種,《唐英瓷務年譜長編》中記載,唐英 於雍正七年三月,「派廠署幕友吳蕘圃調查鈞窯器釉料配製方法」,成功燒製出 這一品種,並多次奉命燒造,足見皇帝對窯變釉的偏愛。窯變釉即器物在窯內燒 成時,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氧化或還原作用,出窯後呈現意想不到的 釉色效果。由於其出現出於偶然,形態特別,人們又不知其原理,只知於窯內焙 燒過程變化而得,故稱之為「窯變」,俗語有「窯變無雙」,謂其變化莫測,獨 一無二。窯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現。最初,窯中出現窯變曾被 視為不祥,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久之,反而發現其形態極美, 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因而被視為藝術 瓷釉為世人所珍。

清乾隆 窯變釉瓶 © 南京博物院藏 清宮舊藏

保利香港,2019年4月2日,編號3510,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



3014 清乾隆  蘋果綠釉弦紋礬紅描金螭龍耳瓶 A GREEN-GLAZED RIBBED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此瓶撇口長頸,溜肩,束頸,鼓腹,器身裝飾三道弦紋。造型俊秀挺拔,式 樣佳妙,遠觀之,宛若佳人玉立,雖是素服淡妝,卻別有風韻,時有簡約淡 雅而韻味無窮之感。頸部飾對稱礬紅描金雙螭耳,通體施蘋果綠釉,清麗淡 雅,光潔如玉。器底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 本瓶造型為乾隆一朝粉彩瓷器常見器型,器身以弦紋為飾,蘋果綠釉裝飾, 瓶內施松石綠釉。口沿醬地描金。此瓶蘋果綠釉釉層肥厚,質感較強,釉色 勻淨溫潤,簡單的弦紋裝飾襯托出蘋果綠釉的高級。 H 35cm

HK$ 2,200,000 - 3,200,000 US$ 282,100 - 410,300



蘋果綠釉是我們通俗所講的淡綠釉,淡綠釉是雍正晚期、 乾隆早期研製的新釉色,在鉛黃釉中加入銅,再混入鋅使 釉呈不透明狀態,需經低溫二次燒成。因製造過程非常 困難及危險,故蔥綠釉器燒造時間不長,存世量不多, 可參考柯玫瑰著,《Chinese Cearmics: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倫敦,1986 年,91 頁。仇 焱之舊藏有一件清嘉慶蘋果綠釉粉彩如意耳瓶,釉色為淡 綠釉,與本品相近,後售於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25日 的仇炎之專場,編號175。 蘋果綠釉作品傳世少見,可作參考者僅見乾隆時期碗盤之 類小件作品。本器當屬近年拍場中少見的蘋果綠釉立件作 品,至珍至罕。台北故宮博物院一件原定名稱為「清乾隆 窯松綠釉盤」的藏品,清宮舊配木盒上刻有「乾隆年籹磁 胎洋彩翡翠果盤」品名,命名與清宮《活計檔》、《陳設 檔》記載相符,其釉色與拍品相近。

清乾隆窯松綠釉盤 © 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嘉慶 蘋果綠釉粉彩如意耳瓶 © 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25日, 編號175 仇焱之舊藏



3015 清雍正  仿官釉鋪首尊 A GUAN -TYPE VASE, ZUN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黃民三博士收藏 本品器型仿漢代之銅壺化裁而成,唇口束頸、寬肩斂腹,底足外侈,造型上下呼應,端 莊穩重。器身飾弦紋數周,肩部兩側施鋪首銜環耳,除此外別無繁飾,僅以通身仿官釉 裝飾。仿官釉釉質肥潤,簡潔有致,大氣婉約。 除仿官釉外,相似器型雍正一朝有諸色釉品,相同例如清宮舊藏爐鈞釉鋪首耳壺,見 《故宮陶瓷館.下編》,頁445,圖354;另台北故宮博物院入藏茶葉末釉鋪首尊,著錄 《故宮清瓷圖錄.上卷(康熙窯 雍正窯)》,頁152;尚有窯變品,出自大收藏家Hall Family舊藏,曾經著錄於《Hall Family Collection inventory no. 441》;另有青花者, 造型一致而尺寸和紋飾不同,如南京博物院典藏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尊,《清代官窯 瓷器》,頁63。尚有一例,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3年,頁331 黃民三博士(1896-1986)原名良弼,祖籍廣東台山,1896年出生於加拿大,幼年回到 廣東讀書,後在美國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因為拜服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理論,甚至將自 己的名字改為「民三」,後來他還在海外幫助孫中山先生籌款。黃民三先生是一位著名 的牙醫,是牙醫國際學院五位中國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香港牙醫學會的發起人之一。 在專業之余,黃民三最大的愛好便是收藏古玩,1947年,他移居香港,將在海外收藏的 所有藏品都帶回香港,黃博士在香港仍然致力於收藏,在他去世三十年後,其後人終於 將其藏品公諸拍場。 H 24.2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Dr. Min Sam Wong

HK$ 2,200,000 - 2,800,000 US$ 282,000 - 358,900

黃民三博士家中宴請名士

黃民三博士家居陳設

黃民三博士(1896-1986)



所敷施的仿官釉色幽雋淡恬,散見開片,頗具舊跡,暗合宋人《坦齋筆 衡》:「澄泥為範,極其精緻。油色瑩澈,為世所珍」之評述。其形敦實古 拙,深得宋官神韻。對宋官器物的形制來源與審美感受,明人高濂《遵生八 箋·燕閒清賞箋》上卷·「論官哥窯器」作如是評述:「論制如商庚鼎、純 素鼎、蔥管空足衝耳乳爐、商貫耳弓壺、大獸面花紋周貫耳壺、漢耳環壺、 父己尊、祖丁尊,皆法古圖式進呈物也。」「故余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 魂為之飛動,頓令腹飽。」 胤禛的感悟和追求最終得以實現有賴於當時唐英榷陶下的御窯廠。彼時唐英 秉承聖旨悉心燒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獨步一時。他按照胤禛發 來內府典藏的宋官舊物,對照臨摹,以求胎釉、氣韻一致。雍正十三年乙卯 冬月,唐英在其研陶心得《陶成紀事碑》中記「茲舉其仿古、採今,宜於大 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開列於後以 志大概。一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宋器色 澤。」於此將「大觀釉」列於諸類仿古色釉之首,可見重視程度之高。本品 底足平扁而飾黑褐之色,以摹鐵足之效,觀之古意盎然,可知唐英摹古細緻 入微,對每一處特徵皆細加留意。



3016 清雍正  仿鈞釉荸薺瓶 A ROBIN'S EGG-GLAZED VASE YONGZHE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雍正年製」 來源 Joseph Verner Reed 大使伉儷收藏 本瓶長頸,溜肩,鼓腹。外形端莊,器形簡潔、釉色典雅,通體內外用釉彩裝飾,為高 溫燒成的仿鈞釉,瓶外形成瑰麗的玫瑰紫和天青色,兩種色彩自然過渡,彷彿造化之神 奇,盡顯清世宗品味,並展示雍正年間為迎合帝王美學視野之工藝發展。胤禛喜愛宋代 名窯鈞瓷,命藝匠仿效製作,本品即為一例。除仿鈞釉外,並按宮廷鈞瓷收藏,發展相 近釉彩。 御窯督陶官,以唐英至為卓越。唐英刻《陶成紀事碑記》述,1735年宮廷檔案記載,御 作坊按鈞釉創制最少九種釉色,其中五款按清宮珍藏、特送至景德鎮作坊之宋代鈞瓷研 制。唐英竭力仿制鈞瓷研,1729年派助手吳堯圃帶同藝匠往鈞州,造訪當地匠人,調查 鈞窯器釉料制法。景德鎮御窯研制仿鈞釉,工藝之巧,創思之妙,從此等記載可見。 荸薺長頸瓶器,塑胎、窯燒必須極其精准,以免胎體塌陷,彰顯此時期工藝成就。本品 現存僅只兩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編號005410及005411。 如此帶斑點釉色,僅見於仿青銅瓶器;比較一壺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載於《清 代御窯瓷器》,北京,2005年,卷I(下),圖版128,同書另載一例,器身呈橢圓, 圖版166。另一渣斗例,載於陸明華,《清代雍正-宣統官窯瓷器》,上海,2014年圖 版3-30;另比兩例,售於香港蘇富比,其一為觶瓶,售於2002年10月30日,編號230, 其二為漢壺尊,售於2015年10月7日,編號3615。例三代宣德仿款,鮑氏收藏,圖載於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H 22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Joseph Verner Reed

HK$ 500,000 - 700,000 US$ 64,000 - 90,000

清雍正 仿鈞釉荸薺瓶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仿鈞釉弦紋瓶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17 清道光  仿官釉貫耳瓶一對 A PAIR OF GUAN -TYPE VASES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來源 塞爾日.魯瓦約(Serge Royaux)(1924-2016)舊藏 本品為清宮陳設花器,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十二屏》之 「倚榻觀雀」圖窺知。圖中美人坐榻床上,身後即擺置一官釉或哥釉貫耳瓶,上插 翠枝妍花,其狀甚茂,器底以鏤空木座套之。其瓶花之態恰合文人一貫之雅致要 求。正如袁宏道在《瓶史.瓶花之宜》中所云:「大率插花,須要花與瓶稱,花高 於瓶四五寸則可,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實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須折斜冗花 枝,鋪撒左右,覆瓶兩旁之半則雅。」雍乾二帝深諳花道,鍾情至深,讓宋明文人 雅致的花事一直在宮裡流傳,處處為範,由此貫耳瓶可證之一二也。 塞爾日.魯瓦約(Serge Royaux)是法國20世紀其中一個最具影響力、最知名的室內 設計師。作為戰後法國室內設計的典堂級人物,Serge Royaux深受路易十六的嚴謹 態度和品味影響。在他的設計品和收藏中,一貫維持直率而純粹,優雅且嚴謹的美 學態度,拒絕奢侈和累贅的風格。 魯瓦約曾多次與法國政府合作,為重要機關、博物館提供室內設計,包括凡爾賽 宮、巴黎國民議會、橘園博物館和華盛頓特區的法國大使館等。他的設計風格受到 高度評價,於1990年的Architectural Digest大賽中取得前百名室內設計師的高度榮 譽。 H 41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Serge Royaux (1924-2016)

HK$ 800,000 - 1,000,000 US$ 102,600 - 128,200

清嘉慶 仿官釉貫耳瓶 © 紐約佳士得,2002年9月20日,編號349

Serge Royaux故居原狀陳設圖



仿官釉又稱「仿鐵骨大觀釉」,據唐英《陶成記事》載:「茲舉 其仿古採今宜於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 一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宋器色 澤」,將其置於五十七種供御瓷器品類之首。 仿漢壺型制,宋代始用於瓷器造型中。據《清檔》記載,清宮 稱此瓶式名為杏元雙管瓶(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司庫劉山 久、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毛團、胡世城、高玉 交……釉杏元四方雙管瓶一件……」),此對貫耳瓶呈扁方形, 口沿倭角,長頸,溜肩,鼓腹,頸部飾雙貫耳。渾厚古樸,瓶體 內外均施仿官釉,呈色穩定,光潤瑩澤。釉下開片錯落有致,仿 宋官釉效果,摹古水準極高。拍品底書青花「大清道光年製」六 字篆書款,為道光時期仿宋瓷難得的佳器。 參考帶有類似風格作品一例,售於佳士得紐約,2002年9月20 日,編號349,清嘉慶仿官釉方壺。此件方壺後嵌鎏金蛇形柄, 連接燈罩,上有「Escalier de Cristal Paris」,為19世紀重要傢 具、珠寶、銀器製造商,為當時上流社會人士服務。此件與本拍 品鑲嵌工藝和風格一致,為本品提供重要參考。



3018 清乾隆  霽藍釉描金描銀八吉祥蓋碗 A BLUE-GLAZED GILT-DECORATED 'BAJIXIANG ' BOWL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此碗器形端正,侈口,深腹,圈足,帶蓋,胎質細膩,器身外施滿霽藍釉,施釉均勻, 以描金銀繪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畫工精細,典雅亮麗,金彩保存完好,較為難得。碗內 及底內施松石綠釉,釉色純正。底部有青花「大清乾隆年製」款。 此對碗釉色亮麗,描金描銀裝飾特殊,存世少見。整器雋秀典雅,胎質堅致,描金細緻 入微,生動流暢。花枝流露著線條之美,彰顯出華麗之景;形神俱佳的花卉,映襯著諸 色交輝的絢麗。圖案佈局嚴謹,密而不亂,欣賞之際更覺清新怡人。整體上看,此碗給 人以「文、雅、精、細」的美感,乃至超凡脫俗的形象。縱觀有清一代,內府御瓷的紋 飾多賦予吉祥喜慶的寓意,然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來評判,往往是寓意顯凸而畫意不足, 予人以附會牽強之感,唯獨雍乾時期畫筆逸麗清新,構圖別具一格,將兩者巧妙融匯於 一體,此碗正是當時的代表之作。 H 7.3cm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3,000 - 154,000



3019 清康熙  青花菊花詩紋花神杯 A BLUE AND WHITE 'FLORAL' AND POEM CUP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花神杯是康熙年間御窯廠燒製的成套時令酒具,根據我國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 中代表農歷十二月份的月令花卉繪製而成。每套共有十二隻,代表著不同的月份,每月 均配以一種月令花卉,其旁各題五言、七言唐詩佳句,末鈐「賞」字篆文印,素來被譽 為康熙朝瓷器珍品。《陶雅》有贊:「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 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 不甚相懸也。」 主題紋飾為九月花神菊花,彩蝶翩翩,菊花鮮艷。畫面清新動人,層次暈染豐富。所用 題詞為「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選自《全唐詩》羅隱之《菊》。 底落「大清康熙年製」雙行六字楷書款。此對杯胎體輕薄,器型精巧絕倫,造型規整優 美,杯薄如紙,胎骨輕盈細薄,青花發色明快,繪畫工藝嫻熟,素雅脫俗,不愧為康熙 時期青花瓷器中頗具代表性的玲瓏小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清康熙青花菊花詩文花 神杯,可茲參考。 H 5cm D 6.5cm

HK$ 1,500,000 - 2,500,000 US$ 192,300 - 320,500

清康熙 青花菊花詩文花神杯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20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A BLUE AND WHITE 'LOTUS' VASE, YUHUCHUNPING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此瓶口外翻呈喇叭狀,細長頸,溜肩,垂腹,圈足稍外撇。瓶口青花繪梅花紋,頸部 繞錦地紋一周,瓶腹為纏枝牡丹紋,瓶腹下部配以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 碼」。本品造型秀美挺拔,曲線變化流暢,畫中所繪,妍花飄香,沁人心脾,風姿饒 人。釉質溫潤泛微青,胎骨堅致輕薄,青花色絢麗鮮艷,清晰明快,泛出濃艷之錫光。 運筆揮灑遒勁,自見蒙元之世獨有的豪邁之氣象。 玉壺春瓶由宋人詩句中「玉壺先春」一詞而得名,始見於宋代而一直延燒至今。許之衡 《飲流齋說瓷》記:「玉壺春口頗侈,項短腹大,足稍肥,亦雅制也」,元代景德鎮窯 生產的玉壺春形制,相較於明清樣式瓶頸細長,腹部較小,修長俊美,胎薄體輕。翻閱 資料,如此瓶一般繪有八寶紋的元青花皆為重器收錄於各大博物館,以此觀這件瓶價值 不菲。 本品青花佈局少見,間隔三層繪製青花。同類紋飾見原日本安宅收藏元青花牡丹唐草紋 梅瓶,現藏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著錄於《元の染付—陶磁大系41》,平凡 社,1975年,圖38,玉壺春底部蕉葉紋中的雜寶裝飾繪製清晰、精美,傳世元青花作品 中少見。 H 29.5cm

HK$ 1,800,000 - 2,500,000 US$ 231,000 - 321,000

元 青花牡丹唐草紋梅瓶 ©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3021 元  剔黑綬帶牡丹紋蓮瓣盤 A RARE AND EXCEPTIONAL BLACK LACQUER 'FLORAL AND BIRDS' DISH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1. 日本藏家舊藏 2. 佳士得香港,2001年4月30日,編號635 剔黑一技法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成熟穩定,明清時期持續發展,雕刻技藝精湛,盡 顯漆器華美氣質,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彌足珍貴。此盤八出蓮瓣口,圓 唇,花瓣外壁中間凸起似起筋,極具立體感。盤木胎髹多重黑漆,漆層頗厚,烏黑溫 潤。內壁剔刻五隻綬帶鳥穿牡丹紋飾,寄意富貴長壽。五隻綬帶鳥皆振翅於飛,俯仰 相向,眉目傳情。綬帶鳥翎羽以細刀纖細刻畫,線條流暢靈動,栩栩如生。牡丹花肥葉 厚,雍容華貴,且花瓣葉脈具以尖刀細刻,細如髪縷。外壁剔刻十六隻喜鵲,呈以不同 形態,或展翅,或凝望,或俯視,或仰觀,其雕工與內壁綬帶鳥一般細緻,細絲鉤點無 意不精。十六隻喜鵲皆棲與枇杷果枝上,枝上果實飽滿,寓意多子多福,喜慶連綿。全 器構圖佈局講究對稱舒展,繁而不亂,運刀嫺熟,茶花雕琢細緻,用刀之處打磨圓潤, 不露稜角,具有元代雕漆特色,是件清新文雅之佳作。 元代朱地剔黑的漆器存留較少,現存日本一件剔黑嬰戲圖盤,見李汝寬《東方漆工藝 術》,圖版三一,經王世襄鑒定應為更早之物,然而其雕工及髹漆工藝與此件頗有淵 源。綬帶鳥、牡丹或喜鵲、石榴的題材則經常出現在元明時期剔漆作品中,可資參考的 例子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一件剔黑孔雀牡丹八瓣盤,見《和光剔彩-故宮藏漆》,台 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頁22;以及日本北村美術館所藏的一件牡丹鳥紋菱花盤, 見《雕漆》,德川美術館、根津美術館,1984,頁45;還有山東省博物館藏的一件剔黑 花鳥葵瓣式盤,見《中國漆器精華》,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3,編號188。 D 41.5cm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2. Christie's Hong Kong, 30 April 2001, lot. 635

HK$ 1,500,000 - 3,200,000 US$ 192,300 - 410,300



3022 遼  銅鎏金釋迦牟尼立像 A GILT-BRONZE STANDING FIGURE OF SHAKYAMUNI LIAO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遼代(公元916-1125年)立國後為了在漢地立足,其統治階級契丹王族改信佛教,帝王 則從太宗開始,聖宗、興宗和道宗等皆大力扶持佛教文化事業,《契丹藏》的刊刻、房 山石經的續刻等都表現出契丹王族極高的文化修養,常為之前的宗教歷史所忽略。且唐 代貴族化的經院佛學被契丹王朝繼承,密宗、華嚴宗皆發達,在造像題材上更是非常豐 富,不僅有顯教的佛、菩薩、羅漢和力士等傳統題材,亦有密教的五方佛、八大菩薩等 題材,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遼代佛教思想繁盛的景象。 此尊遼代立佛為南宋至元這一民族由分裂至大一統的過渡時期之北方密宗佛像代表,極 為珍罕,其面部圓鼓,頭頂肉髻平緩,螺髮正面嵌髻珠,為遼代典型面相特徵;肩部寬 闊,軀體不再如唐代般渾圓飽滿,而是相對頎長而扁平,胸肌仍隆起;上身著袒胸式袈 裟,下身著長裙,雙腿筆直站立,雙膝筆直收緊,雙腳各踩一蓮瓣,在方形高台須彌座 的襯托下顯得偉岸而有氣勢,為遼代佛及菩薩立像之標準型。釋尊左手持經書狀印, 右手結期克印,北京保利2016年6月6日拍賣中曾有一件編號7379,由英國知名藏家 Speelman收藏的遼代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像造型及尺寸相似,可作參考。 存世可見遼代造像,多為纖細身軀,圓臉短眼,衣褶作長線條處理,大尺寸者少見。除 了本尊和Speelman收藏的遼代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像外,還見到站立姿菩薩造像,例如 北京保利2015年秋季拍賣12月7日[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Speelman秘藏梵像聚 珍]夜場,編號7341遼觀音菩薩,身姿及造型可為本尊造像參考。本尊遼代釋尊立像造 型較大,鎏金完美,規格極高,少見的精美之作。 H 20.4cm PROVENANCE

A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HK$ 2,800,000 - 3,800,000 US$ 359,000 - 487,200

遼代銅鎏金釋迦牟尼 © 北京保利2016年6月6日,編號7379 英國Speelman收藏





3023 清乾隆  銅鎏金觀音像 A GILT-BRONZE FIGURE OF GUANYIN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主尊與寶座分離,菩薩全跏趺坐於雙層蓮座上。頭戴繁復帽冠,繒帶自然垂於雙肩。胸 前裝飾華麗,著通肩式厚重袈裟覆至腳踝,衣緣鏨刻花紋。菩薩左手禪定印,右手持法 器(已佚)。菩薩面容慈悲安詳,神情恬靜怡然。目光下斂,鼻形俊俏,唇角微揚,為 少見的少女形象。蓮座深束腰,蓮瓣規整,上下緣皆環飾連珠紋,精美細緻,有清代宮 廷造像之風韻。 本尊造像分體鑄造,體格高大,融合乾隆時期宮廷漢藏風格,鎏金保存完好,適合供 奉。 H 48cm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3,800 - 230,800



3024 明  銅鎏金韋陀立像 A GILT-BRONZE FIGURE OF WEITUO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此尊銅鎏金韋陀立像頭戴高盔,面頰圓腴,相容堅毅而謙恭,左手柱降魔寶杵(杵身缺 失),右手掐指叉腰,身著戰甲,飄帶在肩後上揚,下著戰裙,足登戰靴,姿態雄健有 力,面部表情含威不露,使人敬畏。此像的鑄造工藝精美,鎧甲結構表現寫實,一絲不 苟,披帛與袍袖飄拂,在端莊凝重中透出律動感。且體量巨大,代表了明代佛教藝術的 高度水平,甚為難得,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韋陀是印度梵語音譯,正確譯為「塞健陀」,韋陀真正身份是帝釋天,四天王是他的部 屬,韋陀是佛教寺廟的主要護法神,一般供奉在天王殿菩薩像後,西北站立,身著甲 胄,手握金剛杵,全副武裝,威風凜凜,佛經中尊稱他「護法韋陀尊天菩薩」。韋陀是 佛的護法神。據說,在釋迦佛入涅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 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從宋代開始,中國寺廟中供奉韋 陀,稱為韋陀菩薩,常站在彌勒佛像背後,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護助出家人。 H 30cm

HK$ 600,000 - 800,000 US$ 77,000 - 103,000



3025 清乾隆  紫銅無量壽佛 A PURPLE BRONZE FIGURE OF AMITAYU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此尊乾隆時期無量壽佛造像,是仿11世紀尼泊爾里查維王朝 的造像風格。清宮仿尼泊爾造像數量最多,而尤以無量壽佛為 盛,乾隆六十大壽時,承德普陀宗乘之廟所鑄無量壽佛數以千 計。而章嘉呼圖克圖所掌管的內蒙古、北京與承德等地的黃教 事務,在製作金銅造像方面,將尼泊爾、清宮以及內蒙古造像 風格融合,其特徵主要體現在面部,更具蒙古人特點。 此尊無量壽佛精選紫銅,主尊與三角形台座整體鑄造,胎體厚 重。菩薩雙手托長壽瓶袒上身全跏趺而坐,佛頭帶大葉三葉 冠,冠葉稍內收,發髻高束,佩耳璫,眉眼低垂,似參佛沈 思,胸飾瓔珞,項鍊臂釧及腕釧一應俱全。整尊造像打造的工 藝手法細緻入微,面部及全身均有泥金痕跡,台座正面正中亦 精心以捲雲紋刻花裝飾。原配寶瓶頗為難得,為此中精品。 H 11.3cm

HK$ 150,000 - 250,000 US$ 19,200 - 32,100

3026 十五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 A GILT-BRONZE FIGURE OF BUDDHA SHAKYAMUNI 15TH CENTURY 釋迦牟尼螺髮高聳,上有頂嚴,寬額長眉,眉心有白毫,眼臉 微垂,似俯視芸芸眾生,嘴角略微上揚,上身直立挺拔,身披 袒右肩式袈裟,袈裟光潔簡練,邊緣處簪有精美花紋。左手於 腹前施禪定印,右手結觸地印,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座前浮 雕金剛寶杵。仰覆蓮瓣排列規整,細密飽滿,上緣飾有連珠。 整像通身鎏金,具有尼泊爾造像的美感,顯得清雅脫俗。 H 22.3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100 - 44,900


3027 明  銅鎏金關帝坐像 A GILT-BRONZE FIGURE OF GUANDI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此尊關公寬額濃眉,丹鳳微張,美髯飄於胸前,身形健碩魁梧,左手伸掌、右手握拳按 於腿間,正襟危坐,儀態莊重威嚴,頭戴軟巾,身穿鎧甲,斜披龍紋戰袍,露出威猛的 虎頭護肩、護臂及右腿護膝,足蹬如意翹頭戰靴,其唇部、戰靴及戰袍局部原有紅彩塗 繪。此尊尺寸碩大,整體鑄造而成,工藝精細,將關公作為武將的威儀刻畫得十分傳 神,其眉宇間又流露出幾分儒雅之氣,鎧甲鱗片與戰袍上的團龍紋立體突出,細節部分 施刀法鏨刻,線條粗獷,衣袖、袍襟垂褶自然流暢,整尊關公像形象鮮明,鎏金璀璨, 為明代造像之精品。 H 39.2cm

HK$ 180,000 - 250,000 US$ 23,100 - 32,100


佳玉滿堂





3028 清乾隆  白玉浮雕八吉祥紋淺碗 A RARE WHITE JADE 'BAJIXIANG '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1. 密爾沃基美術博物館舊藏,編號73.483 2. 倫敦S. Marchant & Son Ltd.舊藏 3. 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8日,編號2610 出版 《Post-Archaic Chinese Jades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S. Marchant and Son Ltd.,倫敦, 2000年,編號10 這件清乾隆御制白玉八吉祥洗選料極精,玉質純淨瑩白,冰清玉潔,幾不似人間之物。乾隆時期平 定回部,使得清初遭阻斷的「崑崙玉路」恢復暢通,大量優質和田美玉流入宮廷,故能得此美質良 材。此碗造型與常見玉制碗不同,似有仿自蒙古進奉清宮的佛前木制淺碗式樣,器物敞口鼓腹,下 有圈足,線條流暢大方,造型極為簡潔,突出了材質之完美。外壁淺浮雕繩結紋開光,開光內雕琢 八吉祥紋,與「祥」字。工藝精妙,紋樣尺度合宜,深淺疏密無毫釐之差,且寓意極佳。 清代皇室篤信藏傳佛教,乾隆帝也頗為虔誠,甚至曾在中正殿接受第三世章嘉國師的勝樂金剛灌 頂,正式皈依,舉行灌頂儀式事,乾隆皇帝不僅奉章嘉國師於上座,還以帝王之尊行跪拜禮,自稱 弟子。雍正帝為皇子時的王府、乾隆帝的誕生之地,也於乾隆九年改建為喇嘛廟,即今之雍和宮, 乾隆皇帝多次駕臨禮佛,甚至親自設壇講經說法。因為清皇室崇奉佛教,故造辦處不僅置辦了大量 佛像、法器,日用之物也往往帶有佛家吉祥紋樣,以投合尊上之好。這件白玉八吉祥洗質地純淨, 這在當時必是精挑萬選之材,造型高雅,做工細緻,是盛裝淨水供奉佛前的殊勝寶物。 《北京雍和宮法器說名冊》載述八寶有:法螺,佛說具有菩薩果妙音之物。法輪,佛說大法圓轉萬 劫不息之物。寶傘,佛說張弛自如,曲復眾生之物。白蓋,佛說遍復三千淨一切藥之物。蓮花, 佛說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之物。寶瓶,佛說福智圓滿,具完無漏之物。金魚,佛說堅固活潑,解脫 禳劫之物。盤長,佛說回環貫徹,一切通明之物。清代宮廷信仰藏傳佛教,清朝內務府設有專門的 營造司和宮廷造辦處,不惜動用巨大的人力、財力,專門為皇家寺廟製作各類供器。供器即表示對 佛、菩薩的恭敬、禮拜,目的是弘揚佛法。此碗用料講究,細膩白潤,刀工深峻,線條細潤,富有 濃郁的宮廷氣息,宮廷供奉使用的禮佛供器,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H 5cm D 12.5cm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the Milwaukee Art Museum, no. 73.483 2. S. Marchant & Son Ltd., London 3. Sotheby's Hong Kong, 8 October 2010, lot. 2610 LITERATURE

Post-Archaic Chinese Jades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 , S. Marchant and Son Ltd., London, 2000, cat. no. 10.

HK$ 3,150,000 - 5,200,000 US$ 403,800 - 666,700





3029 清乾隆  白玉雕開光螭龍捧壽紋龍鳳執壺 A FINE AND RARE IMPERIAL 'DRAGON AND PHOENIX' WHITE JADE EWER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1. Alan及Simone Hartman 伉儷舊藏 2. 多倫多Victor Topper舊藏 3. 佳士得香港,2006年11月28日,編號1409 展覽 1. 佳士得紐約,2001年3月13日至26日 2. 波士頓美術館,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 出版 《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Robert Kleiner, 香港,1996年,圖版75 此壺由一塊整玉琢雕而成,壺身子母口,收頸,鼓腹,器呈梨形,下有圈足。全器玉質 潔白瑩潤,表面包漿如脂。器腹兩面圓型開光,其內淺浮雕「壽」字圖案,螭龍紋與鳳 紋相互纏繞其周,頸部下方浮雕仿古如意紋,一龍臥於器頸部,壺口為支,昂首盤踞壺 口,仿從壺身伸展而出,壺把雕以鳳凰之狀,鳳首內卷,鳳尾開叉上翹,柄浮雕鳳身紋 飾。壺蓋苞狀壺鈕,以蓋鈕為中心蓋面淺浮雕如意紋一周。 H 18.5cm PROVENANCE

1.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2. Victor Topper, Toronto 3. Christie's Hong Kong, 28 November 2006, lot.1409 EXHIBITED

1. Christie's New York, 13-26 March 2001 2.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August 2003 - December 2004 LITERATURE

Robert Kleiner, 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 Hong Kong, 1996, no. 75

HK$ 15,000,000 - 20,000,000 US$ 1,923,100 - 2,564,100

出版於《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Robert Kleiner,香港,1996年,圖版75

售於佳士得香港,2006年11月28日,編號1409



這種腹部微鼓的執壺器型早可上溯至元代中亞金屬器的器型,明代初年景德鎮御窯以此 為原型,製成青花瓷器的執壺器型,明初的龍泉窯亦製有同樣形制之瓷壺。而明代玉壺 造型頸部開始變寬,但腹部依然微鼓,並開始在壺蓋、壺柄、壺流與頸部之間雕琢紋 飾,可參考清宮舊藏明代玉八仙貝紋執壺,以及白玉「壽」字執壺,二者流與壺身間飾 以如意,柄部或作獸於其上,或作龍首及龍尾為飾,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玉器(中)》,2006年,頁268-271,編號206及207。另見一例青玉雕喜鵲梅花紋 壺,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十八世紀之後,和田玉料穩定供應清宮,宮廷御製玉器之質地明顯轉變。加之清代帝王 雅好古物,尤其是乾隆時期的玉匠在仿古玉器的製作中,根據玉料的形制,靈活改變了 舊有的組合關係,或是加入新創的素材,故有「師古而不泥古」的風氣。在仿古玉的紋 飾方面,上溯至上古青銅器的獸面紋、龍鳳紋是最常用的紋飾,然而早期完整且具有意 義的結構,此時已完全解體,成為純粹裝飾用的圖案。清帝對古物的推崇,除了追慕淳 樸古風、修養德行的原因外,或許還有些對自我功業的彰顯。因為,這些古器物像征著 聖王的時代,如今在其統治的年代裡重現,並且是以三代至漢所無法獲取的大塊玉料製 作,使得玉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精美瑩潤之作比比皆是。 壺,雖為實用器,然宮中玉壺多無使用痕跡,可見應為觀賞器用。然而乾隆帝在把玩玉 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把玩玉稱作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他曾 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將其剪拂出幽,以揚王庭而佐治理」。由此看來,乾隆帝不 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鑒賞眼力,也因藏玉總結出了獨到的治國方略。一塊良材,可 儀態萬方,其和靄溫和的秉性,又若謙謙君子、表裡如一。治琢之精,乃人文的濤鑄, 每於其境,頓覺藝域寥廓、動人心魄。此器材質上乘,色澤均勻,溫潤質白,器壁薄厚 均勻,雕工精湛,拋光細膩,仿古風格濃郁,小巧精緻,古香古色,是清代宮廷仿古作 品中的精彩之作。 清宮舊藏中有幾例以龍鳳為飾的執壺,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見《中國玉器全集》, 卷六,圖2及圖3;另有一例清代白玉花卉鳳柄執壺,其柄作鏤雕鳳鳥,載於《故宮博物 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2006年,頁260,編號215。 本件玉壺來自紐約Alan及Simone Hartman伉儷舊藏,夫婦二人歷經超過半世紀建立其玉 器寶蓄,所藏玉器經過嚴格甄選得以入藏,無一不以質地之無暇與色澤之純正而聞名。 Alan父輩於上世紀30年代始於紐約專門經營東方藝術品,之於Alan而言,耳濡目染之下 頗有藝術天賦以及高雅的品味。其所蓄寶玉之宮廷制器,從質地、工藝而言皆為至臻, 當屬宮廷造辦處為帝王日用及賞玩所制之御用珍品。

清宮舊藏 明 白玉八仙貝紋執壺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白玉「壽」字執壺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玉花卉鳳柄執壺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30 清乾隆  白玉雕壽仙圖如意 A CARVED WHITE JADE 'IMMORTAL OF LONGIVITY' RUYI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香港蘇富比,2002年5月7日,編號616 此柄如意玉質堅致,包漿厚重,溫潤晶瑩。首面雕琢壽老攜鹿,行走於松林之下,紋飾 吉祥。柄身線條流暢優美,中部微隆起,向下逐漸下凹,至柄端又微翹起,如絲帶波 動,柔滑秀雅。柄身下部山石蘭芝,柄身桃枝盤繞,壽桃碩大。如意局部黃皮俏色,鮮 活靈秀。整體打磨光滑,水潤細膩。桃實寓意長壽,與壽老仙鹿相襯,萬壽如意之意表 達的淋灕盡致。 《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卷8:清,北京,2011年,圖版62載錄了一件與本器 無論紋飾、尺寸均相仿的如意。另有數相仿例,一原為 W.D. Ridgeway 舊藏,售於倫敦 蘇富比1977年11月29日,編號269。一例屬 Phillips 伉儷舊藏,售於紐約佳士得,2009 年3月24日,編號53。另一售於香港佳士得,1996年4月28日,編號6。 如意始見於隋唐,應與佛教有關。「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古代僧人用 作搔癢的用具。《音義指歸》曰: 「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 爪,柄可長三尺許。 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晚唐時期,武宗滅 佛,如意被道教視為吉祥之物,自此心形如意頭常被靈芝形代之,成為長壽之象徵。時 至清康熙朝,如意成為宮廷里皇帝、后妃之玩物,寢殿中、寶座旁處處可見,以示事事 如意、如願以償之美意。清朝皇帝選后妃時,以如意為信物,也是皇家萬壽節必備之禮 物。《吉祥如意文物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995年,頁86-90,對如意有 更深入地探討。 L 38cm PROVENANCE

Sotheby's Hong Kong, 7 May 2002, lot. 616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3,800 - 230,800






秋菊有佳色    裛 露 掇 其 英


3031 清乾隆  白玉雕牧樵安居樂業圖插屏 A RARE CARVED WHITE JADE 'LANDSCAPE' TABLE SCREEN AND STAND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法國藏家舊藏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空前繁榮的時期,政治統一、經濟強盛、文 化融合,而乾隆帝則可稱作集大成者。這一時期異域文化的大量滲入給古老的中華文明 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收,無所束縛的創造和革新,構成了大清 盛世富麗堂皇、蓬勃向上、豪邁張揚、趨向寫實的時代風格。 插屏一面雕碧水浮雲,亭台樓榭,山中樵夫負薪歸來,遠處牧童風箏,採用浮雕技法, 將山石的輪廓突出於平面,寥寥數筆便將山石之奇、峭、雄偉刻畫得惟妙惟肖。屏中山 石皴法圓潤,盡顯玉材之細膩,足見雕刻者對玉材質地之瞭解。與之相似可作參考者可 見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編號3602,清乾隆白玉嬰戲圖插屏。插屏一面雕菊花及山 石,有一鵪鶉立於花下,寓意安居樂業。鵪鶉與菊花紋飾骨感寫實,立體生動。尤其盛 開的菊花隨風搖曳,模本定是得自宮廷畫師之手。 本件玉屏用材碩大,玉質潔白細膩,幾無瑕疵,雕刻法度嚴謹,圖中景物動靜結合,人 景相融,與常見規整刻本的作品有別,表現出了極大的雅趣。山石的雕刻言有盡而意無 窮,山意似是要破框而出;畫面中的鵪鶉是清代典型題材,寄託著安居樂業的美好願 望。玉屏配以原裝底座,底座主體採用紫檀嵌銀絲,又用黃楊鏤雕裝飾,較為難得。整 器觀之,底座與美玉相結合,使得整器典雅古樸,深具雅趣,堪稱是插屏中之珍品。 L 22cm W 15.5cm H 35.6cm with stand PROVENANCE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0 - 2,500,000 US$ 192,300 - 320,500





3032 清乾隆  白玉雕饕餮紋出戟觚 A CARVED WHITE JADE VASE, GU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佳士得香港,2010年5月31日,編號1921 觚本為古代一種酒具,在商周時期十分盛行,在重視飲酒的商末,亦常作為禮器而成身 份地位的象徵。至清代尤其是乾隆時期,各項工藝美術均發展成熟,亦以仿製古器為能 而盛行。此件出戟觚白玉質,體量較大,選材精良。 觚形方整,口、足外撇,腹部方正,下有圈足,自上而下有如層層累迭而成。沿四邊角 及四面中軸線出竹節戟,造型獷獰且富有張力。觚身份三層,上部侈口飾蕉葉紋,腹部 四面皆飾饕餮紋。饕餮紋是青銅禮器中使用最廣泛的主題紋飾,《呂氏春秋·先識》: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 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強者 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下部高足亦為簡化蕉葉紋。花觚的侈口造型略 顯猙獰,較為誇張,修長的直筒身腹和外撇的高圈足,使整器顯得極為俊美。掏膛依外 形,既深且方,留壁輕薄,足見用材不惜工本,也由此可知雕刻者功力精湛,當為清代 乾隆玉工的佳作。 同類作品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參見張廣文,《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 器(下)》,香港商務印書館,編號133。 H 18.3cm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31 May 2010, lot. 1921

HK$ 700,000 - 1,000,000 US$ 89,700 - 128,200



3033 清中期  白玉雕蝶戀花年年有餘花卉環耳鈕蓋爐 A FINE AND RARE CARVED WHITE JADE 'FLORAL' CENSER AND COVER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來源 日本山中商會舊藏(傳) 觀其材質晶瑩潤澤,此件香爐以白玉製成,用料上乘。爐帶花瓣銜環蓋鈕,蓋與器身雕 瓣形,蓋分四段,蓋鈕為虞美人花葉銜環,寫實少見。蓋身三段皆可自由活動。蓋與爐 子母口相合,口沿打磨方潤,盡顯古樸莊重。爐體兩側雕琢蝴蝶銜環為耳,刻畫精細, 栩栩如生。爐身內底淺浮雕雙條鯰魚,意寓年年有餘。爐身有花口圈足,圈足之外四獸 面為足,外底以痕都斯坦技法淺浮雕盛開花卉。 此件玉爐線條簡潔,造型華麗繁瑣,整器器形華麗,打磨光潤,掏膛工整,採用浮雕、 淺刻等多種技法,雕工美輪美奐、造型華麗,難掩其皇家氣質類似者有見,但皆不如此 件之華麗。以其作為文房清供,於富麗中增添古雅之姿,別有一番韻味,實乃收藏佳 選。 H 11.5cm; H 18.7cm with stand W 17.5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manaka & Co., Tokyo. (by repute)

HK$ 1,000,000 - 1,800,000 US$ 128,200 - 230,800





3034 清  白玉螭龍帶鈎 A WHITE JADE 'CHILONG ' BELT-HOOK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香港私人藏家舊藏 整器由帶鈎及環組成,白玉質,玉質潔淨瑩潤,帶鉤為龍首, 鉤腹鏤雕螭龍盤踞其上,龍螭二首相對,鈎背面為圓型鈕,環 體與同鏤雕一螭,一側雕環。清代帶鉤較前朝選材嚴格,亦講 究實效,大多採用白玉或上等青玉製成,其製作,打磨工藝皆 超越前朝,形式亦多種多樣。本器整體靈動秀美,題材等級頗 高,玉質瑩潤如脂,為清代玉器佳例。可參考一例白玉帶鈎, 售於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編號3359,另一例法國私 人收藏白玉帶鈎,售於佳士得香港,2013年11月27日,編號 3614。 L 9.3cm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HK$ 20,000 - 40,000 US$ 2,600 - 5,100

3035 清  白玉夔龍紋牌 A CARVED WHITE JADE 'DRAGON' PENDANT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香港私人藏家舊藏 玉牌長方型,玉質潔白,整器中央一面方型白玉,四周鏤雕仿 古螭龍紋,牌頭額首為螭龍二首相對,左右對稱,線條流暢, 雕工細膩精美,其身環繞中央玉牌,牌身光素無紋飾,故稱無 字牌,又稱平安無事牌,造型「平坦」,「無飾」,賦予主人 「平安無事」的意念,寓意佩帶可保平安無事,一路坦途。 全器線條簡潔有力,裝飾意味強,打磨細緻,螭龍造型為典型 清代仿古風格,為清代傳統題材,實為文人雅士把玩佩戴之佳 品。 L 7.8cm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 - 30,000 US$ 1,900 - 3,800


3036 清  瑪瑙俏色靈猴獻壽 A CARVED AGATE 'MONKEYS' PENDANT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圓雕,瑪瑙。材質瑩糯,色別明快。立體圓雕兩只靈猴,尖咀 圓頭,雙目炯炯有神,大靈猴坐姿,一手抱碩桃,另一手捉俏 色蝙蝠,小猴攀附大猴身側,探向大桃,生動活潑。猴體通白 錚亮,蝙蝠俏色呈褐色。刻工精煉細膩,色彩搭配靈巧,器制 豐圓可人。 W 3.8cm

HK$ 50,000 - 80,000 US$ 6,400 - 10,300

3037 清  白玉「慎行」款獸鈕章 A CARVED WHITE JADE 'SHEN XING ' SEAL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款識:「慎行」 來源 香港私人藏家舊藏 白玉質,通體潔白,無雜質,玉色溫潤。造型獨具匠心,印鈕 雕踞坐瑞獅,扭身探首,與印身連為一體。印身為橢圓形,素 面,印文為陽文隸書「慎行」二字。此印集拋光、圓雕、浮雕 工藝之大成,條理規整,線條圓順流暢婉轉自如,運刀果敢流 利剛柔並濟,呈清雅沉穩之氣。 H 4cm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HK$ 20,000 - 50,000 US$ 2,600 - 6,400


3038 清乾隆  銅胎畫琺瑯西洋仕女圖鼻煙壺 A PAINTED ENAMEL 'EUROPEAN LADIES' SNUFF BOTTL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乾隆年製」 來源 法國私人遺產 鼻煙壺為銅胎畫琺瑯彩而製,圓口,短頸,器身為橢圓形。頸部飾連珠紋和花卉紋,底 部飾仰蓮紋。壺身採用通景式構圖,一面繪一名身穿藍色長袍的貴婦坐於花叢之中。另 一繪一名身著長裙、正在賞花的貴婦。整件器物曲線優美,色彩艷麗,彩繪勾勒精細, 人物逼真自然,頗具皇家宮廷氣息和西洋韻味。壺蓋作浮雕花卉銅鎏金鈕。 鼻煙壺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與結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 化,產生了鼻煙壺。清代鼻煙盛行,正所謂「碾成琵琶金屑飛,嗅處微微香霧起。海客 售來價百緡,大官朝罷當一匕」,由此引得鼻煙壺亦十分流行。鼻煙壺除了本身的實用 性外,還具有送禮饋贈、身份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但 因其小巧精緻、便於攜帶、宜於把玩,為不可多得的掌中珍玩。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清廷平定台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大量湧入,西洋琺瑯,包括畫琺瑯 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康熙皇帝熱愛西學,對歐洲文藝復興影響下的繪畫藝術有著濃厚 的興趣,而畫琺瑯製品的繪畫技法恰恰體現的就是西洋繪畫風格,使之剛剛傳入宮廷就 受到了皇帝的寵愛,並且下旨命令造辦處承做。乾隆對鼻煙壺的喜歡程度要勝過前兩位 皇帝,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鼻煙壺收藏鑒賞家。他不僅親自主持指導造辦處的鼻煙壺生 產,而且注意新品種的開發。乾隆一朝製造了大量精美的鼻煙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乾隆的推崇,波及到王公大臣、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社會上瀰漫著一股鼻煙壺的收藏 熱潮,本品即為此時期的畫琺瑯煙壺代表。可參考兩例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西洋母子鼻煙 壺及畫琺瑯西洋仕女圖鼻煙壺,分別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 H 6.2cm PROVENANCE

Property from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HK$ 200,000 - 280,000 US$ 25,600 - 35,900

清乾隆 銅胎畫琺瑯西洋母 子鼻煙壺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畫琺瑯西洋仕女圖 鼻煙壺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39 清早期  銅鎏金海水瑞獸薰爐 A MASSIVE GILT-BRONZE 'MYTHICAL BEAST' TRIPOD CENSER AND COV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爐身以百鍊黃銅精製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組成,上方四方形制,頂出瑞獸鈕,瑞獸屈 身盤臥,面露猙獰,姿態威武,下方祥雲朵朵。下部側出雙朝天耳,爐身外壁主題紋飾 為海水瑞獸,瑞獸形態各異,與明代瓷器海八怪形態相似,於海水中嬉戲。下底瑞獸 足,姿態威猛,造型抽象,給人以不可侵犯之感。此器爐身方正,線條利落。鎏金保存 較為完整,更顯莊重古樸。 此銅爐從型制來看,應為宮廷製爐,所用工藝燒古局部鎏金,工藝水平極為複雜。爐身 鑄造紋飾亦為宮廷方可見到的紋飾。 與之可做參考者可見我司2013年04月07日,編號889,明銅鎏金雲龍瑞獸四方爐,當時 以149.5萬港元成交。亦可參見《故宮歷代香具圖錄》,台北故宮博物院,1994年,圖 55。 H 14.2cm 977g

HK$ 600,000 - 1,200,000 US$ 76,900 - 153,800

明 銅鎏金雲龍瑞獸四方爐 保利香港,2013年04月07日,編號889

明宣德 銅鎏金香爐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040 清早期  銅橋耳爐 A BRONZE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此爐以上佳銅料鑄造而成,質地細膩,器表平滑光亮,色泛黃褐。爐為平口,出雙衝耳,束頸,圓鼓 腹,下承三足。爐底鑄有陽文「大明宣德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字體工整,為著名的宣德爐常見款 識。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此品呈色黃褐,寶光內蘊。據史料記載宣德爐有 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者稱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折稱藏 經色等等。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曾贊雲:「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 澹澹穆穆」,是品是為清早期仿明宣德之佳作。 本爐尺寸巨大,重量極重,線條極為流暢,款識鐫刻規整,在同類造型中無出其右者,應當供奉王室貴 族廟堂之上。 H 23.6cm W 42.5cm

HK$ 2,000,000 - 2,800,000 US$ 256,400 - 359,000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1 明中期至明晚期  銅象耳象足長方爐 AN ELEPHANT-HEAD HANDLES BRONZE CENSER MID TO LATE MING DYNASTY, 15TH-17TH CENTURY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熊本市立博物館,熊本市,1997年 3.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4.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頁 284,圖245

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284,圖245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85,圖279 3.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128,圖115 爐體長方,平口外侈,器壁直下出平底,四角出四象首足,刻畫寫實傳神,大耳後揚,眉目 細長,斜出長牙,長鼻內卷著地,額頭的肌肉骨骼感、長鼻內側的皮膚褶皺感等均盡情表 現。爐身兩側塑象首耳,長鼻內卷斜向上出,內膛麻子地。此爐皮殼色深,其上可見紅斑、 綠鏽、金光等,相織相交,燦爛斑駁。 H 7.8cm D 12.2cm 635g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頁85,圖 279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Jinyu Qingya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Kumamoto City Museum, Japan, 1997 3.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4.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284 Cat. no. 245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85, Cat. no. 279 3.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128, Cat. no.115

HK$ 270,000 - 400,000 US$ 34,600 - 51,300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128,圖115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2 明末清初  銅點金鋪首缽式爐 A BRONZE GILT-DECORATED ALMS BOWL BURNER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永樂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熊本市立博物館,熊本市,1997年 3.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4.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頁 209,圖133

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209,圖 133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66,圖175 3.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86,圖73 此爐造型特徵鮮明,豐肩斂腹,上闊下收,線條收張富有極強的節奏感,此形制在缽式 爐中為數不多。口沿一周起線,是為巧作。肩部兩側置鋪首銜環。底出淺臥足,邊緣過 渡圓潤考究。足內中央開框,署「大明永樂年製」楷書款,在明清宣銅器的紀年款中少 見。地深字深,字體清晰,結體見方,體量小,字面滾圓。爐身點金,鋪首鎏金,金片 與鎏金皆保存完好,與器身古雅的銅色相得益彰,美不勝收。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頁66,圖 175

點金為銅爐裝飾的一種重要技法,民國邵銳撰《宣爐匯釋》稱此法為「滲金」:「用赤 金作屑,煉燎七次,水銀熏擦入骨,作雨雪點子,號曰「滲金」。」點金按金片大小可 分為三種:雨雪點、碎金點、大金片點。 H 9cm D 10.5cm 1732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Jinyu Qingya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Kumamoto City Museum, Japan, 1997 3.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4.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209 Cat. no. 133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66, Cat. no. 175 3.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86, Cat. no.73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2,600 - 153,800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86,圖73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3 明晚期至清早期  銅螭龍耳水仙盆式爐 A 'CHILONG ' HANDLES BRONZE CENSER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2.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出版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122,圖109 水仙盆式爐仿自宋代官窯、汝窯之水仙盆樣式,新穎別致,常見者有光素無紋及雙螭耳 兩類,拍品即為後者。 口沿窄平外侈,器身較常見者高,自上至下弧收出平底,下承四雲板腿連接小圓足。爐 身兩側對稱塑螭龍耳,圓目,如意鼻,長須垂落至口沿,雙耳外挺,獨角後揚,髮鬃披 肩,身軀躬隆,前爪扒握口沿,後足撐點爐腹,香草尾分叉兩邊,動態十足,頗有氣 勢。皮色熟棠梨色帶紅,均勻統一。內底麻地,內壁平滑,與外壁皮色一致。 H 7.9cm D 14.3cm W 18.5cm 635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2.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1 May to 8 August, 2017 LITERATURE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122, Cat. no.109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 吉 金 —— 明 清 銅 爐 特 展 》 , 頁 122,圖109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4 明晚期  銅獅耳鼓式三足爐 A BRONZE TRIPOD CENSER LATE M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熊本市立博物館,熊本市,1997年 2.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出版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51,圖103 爐身整體鑄作鼓式,造型寫實,氣韻沈穩中見雅致。爐身扁,平口勢收。外壁上下兩端 各起鼓釘紋一周,顆顆飽滿充實。器身兩側塑獅首耳,爐底平,具三獸蹄足。爐底中央 開框,淺鑄「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字風樸拙。 鼓式造型於宋代龍泉青瓷已見,《宣德彝器圖譜》二十卷本所載「補鑄鼓墩爐」的注文 中就指明是按「宋冬青瓷鼓墩爐」樣式所造。 H 10cm D 26cm 3810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Kumamoto City Museum, Japan, 1997 2.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51, Cat. no. 103

HK$ 800,000 - 1,000,000 US$ 102,600 - 128,200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 頁51,圖103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5 明晚期  銅獅耳蓮瓣紋筒式爐 A CYLINDRICAL BRONZE CENSER LATE M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熊本市立博物館,熊本市,1997年 2.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3.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頁63,圖 159

出版 1.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63,圖159 2.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101,圖88 爐身直筒式,兩側塑獅首耳,原有銜環。底承淺圈足,足壁寬,線條過渡圓潤平緩。外 壁上下兩組裝飾紋樣,近口沿處淺浮雕纏枝蓮紋,輔以四道細弦紋。脛部浮雕雙層仰蓮 瓣紋,陰刻表現花瓣脈絡,是為細工。內膛麻子地,內壁見旋削紋。器身深栗子殼皮 色,包漿厚潤。爐底平,中央開框,內鑄「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地深字淺,筆劃 細,結體小,留白多。 H 8.7cm D 11cm 816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Kumamoto City Museum, Japan, 1997 2.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3.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1.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63, Cat. no. 159 2.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101, Cat. no.88

HK$ 270,000 - 400,000 US$ 34,600 - 51,300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101,圖88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6 清早期  銅獅耳蓮瓣紋筒式爐 A CYLINDRICAL BRONZE TRIPOD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台北歷史博物館,1996年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熊本市立博物館,熊本市,1997年 3.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4.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頁 188,圖107

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188,圖 107 2.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62,圖152 3.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77,圖64 爐身直筒式,闊口,適於香篆。爐身兩側塑獅首耳,底承三雲板足,並陰刻如意雲頭 紋。外壁三組紋飾帶,由上至下分別為回紋、仰、覆蓮瓣紋,並輔以弦紋。紋飾雕琢精 細,見功力。爐底平,中央開框,內鐫「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 H 7.1cm D 10.8cm 619g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頁62,圖 152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Jinyu Qingya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Kumamoto City Museum, Japan, 1997 3.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4.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188 Cat. no. 107 2. Guan Cang Ya Diao Ji Ming Qing Tong Lu Te Zhan Tu Lu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 62, Cat. no. 152 3.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77, Cat. no. 64

HK$ 270,000 - 400,000 US$ 34,600 - 51,300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77,圖64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7 明晚期  銅錦邊天雞耳簋式爐 A BRONZE GUI -STYLE CENSER LATE M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2.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3.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頁 248,圖191

出版 1.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248,圖 191 2.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74,圖61 錦邊天雞爐,明代流行之爐式,爐譜早有記載。 爐體較小,甚為可愛。爐胎較薄,厚度勻稱,重量合宜。天雞耳塑造立體飽滿,線條捲 曲有致,鑄刻精細,一絲不苟。爐身深栗殼色,撫之綿膩,不盤自潤。底起圈足,微微 外撇,足壁刻一周渦紋。爐底「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字體端正、圓潤。 H 5.8cm D 9.2cm 453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Jinyu Qingya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2.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3.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1.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248 Cat. no. 191 2.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74, Cat. no.61

HK$ 130,000 - 250,000 US$ 16,700 - 32,100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74,圖61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8 清早期  銅朝冠耳四方爐 A BRONZE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1.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2.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出版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48,圖35 《宣德彝器圖譜》記載的朝冠耳宮爐為圓體、三足,傳世量多,拍品方體、四足式樣者 較少,且尺寸適中,更宜玩賞。按圖譜,朝冠爐初鑄為敕賜詹事府、翰林院、國子監等 等文職衙門及其主要官員的特別形制,寓意加官晉爵,頗富吉祥意。 整器敦厚規整,嚴謹合度。平口外翻,內外口沿倭角狀。方鼓腹,弧底,肩部凸飾弦紋 一周,兩側出S狀朝冠耳,曲轉向上,自然流暢,為器身增添挺拔之姿。底承四馬蹄足, 與器身搭配合宜,健碩有力,穩當扎實,又不失可愛。 H 8.5cm D 9cm 635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1. Jijin,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2.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Jijin , Tianjin Renmin Meishu Chubanshe, 2015, p.48, Cat. no. 35

HK$ 70,000 - 150,000 US$ 9,000 - 19,200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48, 圖35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49 明萬曆  銅仿古簋式小爐 A SMALL BRONZE CENSER WANLI PERIOD, 1573-1620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展覽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出版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238,圖173 晚明仿古風盛,瓷器、玉器、銅器無所不包。在銅器仿古方面,器物的藝術風格主要體 現在器型仿古、紋飾仿古,且流行鎏金和錯金銀裝飾。其中,錯金銀成為晚明仿古銅器 的最大特點,因為它既符合當時明人對於上古器物的認知,又符合尚明人好新奇的品 味。 小爐口徑不足6公分,盈手可握,十分討喜。又仿古制式,氣韻不俗。爐身簋式,外壁淺 刻獸面紋,並錯金銀裝飾細節。爐雖小巧,但銅質精煉,壓手感重,置於掌中,宜賞宜 玩,為晚明萬曆年間仿古銅器逸品。 H 5.6cm D 6cm 272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EXHIBITED

Jinyu Qingya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LITERATURE

Jinyu Qingyan ,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6, p.238 Cat. no. 173

HK$ 130,000 - 250,000 US$ 16,700 - 32,100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 銅爐》,頁238,圖173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50 清早期  銅朝冠耳爐 A BRONZE TRIPOD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爐體較小,造型敦厚,平口外折,束頸起弦紋,圓鼓腹漸收出底,肩起雙朝冠耳,彎曲 成「S」狀,優美流暢,盡顯挺拔之姿,下承三空心袋狀獸蹄足。內膛隱約可見旋削痕。 爐底「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字體方正,字口圓潤。 朝冠耳,亦稱「判官耳」,以其耳形如古時朝冠名之,宣德皇帝以此式爐頒賜詹事府、 翰林院以及國子監,寓意「加官晉爵」,頗富吉祥意。 H 6.8cm D 9.2cm W 13.5cm 363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HK$ 70,000 - 150,000 US$ 9,000 - 19,200


Lot 3041-Lot 3051為台灣楊炳禎舊藏

3051 清早期  銅筒式三足爐 A CYLINDRICAL BRONZE TRIPOD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台灣楊炳禎舊藏 小爐素身直筒,平口內折,平底,出三獸蹄足。爐底中央開框鑄「大明宣德年製」款, 結體小而方正,筆劃較細,字風清秀。爐身皮色完整統一,包漿自然勻淨,現烏光質 感,是一件氣質柔美、文雅的品香爐。 H 5cm D 7.9cm 272g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HK$ 40,000 - 130,000 US$ 5,100 - 16,700


3052 清早期  銅螭龍戟耳三象足爐 A BRONZE TRIPOD 'CHILONG ' CENS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此爐之形制自元代瓷器中即有之,明代銅爐之風尚多仿自前代官、哥、汝、定等瓷爐款 式。此爐多為道家所用,宣德年間鑄造銅爐,多分賜天下道觀。明清至今,以其形制古 雅、別致,常為玩爐之精品。此爐口沿外撇,向下漸收,直筒腹,厚平底,腹部兩側各 有一螭龍攀爬,似戟耳裝飾,底部為三個象首足。本件銅爐體格碩大,皮殼精亮純熟, 螭龍雕刻有力,為上佳製器。 H 17.1cm D 21.7cm 3447g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280,000 - 380,000 US$ 35,900 - 48,700



3053 清康熙  黃地素三彩龍紋盤 A YELLOW-GROUND SANCAI 'DRAGON' DISH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來源 台灣藏家舊藏,2003年11月27日購於拍賣行 此盤器形規整,胎壁較薄,胎質細膩。內外通體施黃釉,盤心以紫、綠彩繪雙龍戲珠紋,隙地襯以綠 色火焰雲紋。外壁對稱飾四組葡萄紋,分別以綠彩繪枝葉,紫彩飾果實。整器製作工藝複雜,紋飾刻 繪精細,釉彩光潤,色澤鮮豔明麗。 拍品形制、工藝及尺寸與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素三彩雲龍盤相類,刊於《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 上海博物館、兩木出版社,1998年,頁225,圖146,均為延襲萬曆朝御窯品種。 D 15.3cm PROVENANCE

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purchased in auction on 27 November 2003

HK$ 60,000 - 100,000 US$ 7,700 - 12,800


3054 清道光  粉彩石榴圖碗 A FAMILLE ROSE 'POMEGRANATE' BOWL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款識:「慎德堂製」 本碗敞口,弧腹下收,下承圈足,造型規整,比例和諧。釉色清潤潔白,粉彩繪過枝癩 瓜石榴圖,竹枝、瓜葉以青綠兩色繪就,以示陰陽反側,竹枝纖長挺拔,瓜藤蔓延舒 展,豐葉垂實,葉間開數朵淡黃花,清新雅致,石榴凸瘤斑斑,果實裂開,飽滿瓜瓤垂 而外流。紋飾由碗外壁攀爬過枝延伸至內,內外裝點靈動巧妙。底心紅彩書「慎德堂 製」款。 石榴果面顆粒狀凸起,成熟時顏色鮮豔,自然開裂,露出鮮紅色的瓜瓤,其籽豐而飽 滿,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常被作為吉祥紋飾使用,寄託子孫豐厚的美好願望。 「慎德堂」為圓明園中一處園林建築,是道光皇帝在圓明園中主要生活行宮,晚年主要 生活於此。陳瀏《陶雅》一書中稱:「慎德堂為道光窯中無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質 地之白,彩畫之精正在伯仲之間。」由此可見慎德堂款瓷器為道光皇帝所御用,代表了 道光官窯的最高水準。 D 13.1cm H 6.3cm

HK$ 20,000 - 50,000 US$ 2,600 - 6,400


3055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紋盌 A FAMILLE-ROSE 'BAJIXIANG '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佳士得香港,2011年6月1日,編號4013 粉彩八吉祥紋蓋碗創燒於乾隆時期,為清代官窯瓷器的經典品種,及後各朝均有燒製,見 一咸豐年製清宮舊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 .粉彩》,頁253,圖224。參考另一例清乾隆粉彩暗八仙紋蓋盅,藏於南京博物院。 碗撇口,斜腹,圈足。蓋碗內外均滿繪紋飾,碗心紋飾繪如意頭紋和折枝花卉,碗外壁 與蓋面亦同以八吉祥為主體紋飾,兩兩一組,相互呼應。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包括 寶瓶、寶蓋、雙魚、蓮花、白螺、盤腸、法幢、法輪,是象徵佛法的八種物象。全器釉 面光潔,色彩鮮豔,繪製精美。 H 6.5cm D 10.5cm PROVENANCE

Christie's Hong Kong, 1 June 2011, lot. 4013

HK$ 150,000 - 300,000 US$ 19,200 - 38,500

清乾隆 粉彩暗八仙紋蓋盅 © 南京博物院藏


3056 清雍正  五彩高仕圖卧足杯 A WUCAI 'SCHOLAR' CUP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本品器型小巧雋秀,外部彩繪高士圖。老者著寬袖長衣,倚石抱松,若有所思,人物姿 態自然生動,描繪入木三分。整器畫面簡潔疏放,色彩清淡而溫潤,僅敷深、淺綠彩, 渲染出文人懷古的高雅意境。 H 3cm D 6.7cm

HK$ 20,000 - 50,000 US$ 2,600 - 6,400


3057 清光緒  外粉彩內青花荷花紋碗 A FAMILLE-ROSE AND UNDERGLAZE BLUE 'LOTUS' BOWL GUANGXU PERIOD, 1875-1908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拍品為清代官窯傳統形制,內壁以青花繪纏枝荷花紋,碗心荷花一朵,荷葉四向。外壁 粉彩裝飾荷塘圖,荷花蔓莖曲折而上,荷葉、荷花順勢托出,姿態萬千。近足處和足外 牆分飾粉彩海濤紋及勾蓮紋,有「本固枝榮」之寓意。全器繪畫流暢舒展,其彩繪艷而 不俗,清新悅目。 H 7.5cm D 17.2cm

HK$ 70,000 - 100,000 US$ 9,000 - 12,800


3058 清光緒  鬥彩玉蘭杯一對 A PAIR OF DOUCAI 'FLORAL' CUPS GUANGXU PERIOD, 1875-1908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杯口微撇,深弧腹、圈足。通體施白釉,胎體輕薄,晶瑩剔透,形制秀巧規整。外壁鬥 彩繪玉蘭花為主體,底青花書「大清光緒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本對玉蘭紋杯之原型 為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神杯,分別以水仙、玉蘭、桃花、牡丹、石榴、荷蓮、蘭 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和梅花為主題,其中一月水仙花《瓶史》稱之為花中雅 客。本對杯兩側各鬥彩繪一叢玉蘭花紋,以青花點染出洞石,再勾勒出玉蘭花枝葉、花 卉輪廓,然後上以綠彩、黃彩、紅彩等填充顏色,青花發色穩定,紅綠彩清新淡雅,相 互映襯,風格清新自然。 H 4.8cm D 5.6cm

HK$ 20,000 - 60,000 US$ 2,600 - 7,700


3059 清乾隆  青釉釉裡紅仿竹節靈芝香插一對 A PAIR OF GILT-BRONZE MOUNTED CELADON AND COPPER-RED 'BAMBOO AND LINGZHI ' INCENSE HOLD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1. L'Élégance收藏 2. 巴黎蘇富比,2017年9月14日,編號43 清三代瓷器燒造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尤其是仿生瓷的燒造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正如清朱琰《陶說》所雲:「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諸作,無不 以陶為之,仿效而肖。」此香插為乾隆朝仿竹節靈芝而作的文房用品,惟妙惟肖。 拍品作竹節形,直口。通體施青釉,靈芝以釉里紅點綴,造型曲線秀美雋雅,釉色雅 致,釉面勻淨潤澤光滑,是文房器物中別有新意的一件藝術品。可參考清乾隆青釉仿竹 節釉里紅靈芝香插一對,現藏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H 15.5cm PROVENANCE

1. L’Élégance Collection 2. Sotheby's Paris, 14 September 2017. lot. 43

HK$ 50,000 - 80,000 US$ 6,400 - 10,300

清乾隆 青釉仿竹節釉里紅靈芝香插一對 ©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3060 清乾隆  鬥彩蓮托八吉祥燭台一對 A PAIR OF DOUCAI 'BAJIXIANG ' CANDLESTICK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明代晚期伊始宗廟殿宇中的佛前供器頗為流行,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燭台各一對組 成,多為官窯御制,主要流行於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此件拍品與玫茵堂藏清乾隆八 吉祥紋五供中燭台相近,參見《玫茵堂藏中國陶瓷4-2》,康蕊君著,圖1752,拍品尺寸 稍小。 燭台造型莊重大方,上下雙托盤,觚形腹,覆鐘式底座。通體以鬥彩描金繪纏枝西番蓮 托八寶紋樣,由上至下有如意雲頭、纏枝西番蓮、八吉祥圖案,第二層托盤青花橫書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單行篆書款,其座上下分飾回紋一周。整器畫工流暢精湛,紋飾 縝密飽滿,釉彩富麗堂皇,寓意喜慶吉祥。 H 24.7cm

HK$ 260,000 - 350,000 US$ 33,300 - 44,900


3061 清雍正  粉彩雙鹿紋馬蹄杯一對 A PAIR OF FAMILLE-ROSE 'DEER' CUPS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台灣藏家舊藏,2003年11月27日購於拍賣行 雍正時期粉彩瓷器清雅怡人,素為藏家珍視,清代寂園叟在《陶雅》中稱:「粉 彩以雍正朝為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妍奪目,工致殊常」,拍品即屬此 類。 小杯形如倒置的馬蹄,故名,此器形最早見於明成化時期。對杯胎薄體輕,釉面 瑩潤,杯外壁近足處以綠彩點塗、描繪作草地,其上繪瑞鹿兩組相依相傍,其姿 各異,神情溫順閒適,各具情態,四周襯以靈芝及翻飛的蝙蝠,寓意福壽,器底 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整器器型小巧雅致,施彩柔和 且典雅豐富,瓷畫相互襯托,質感頗佳,具有典型雍正朝工藝風格,成對保存, 實屬難得之收藏佳品。類似拍品,參考佳士得香港,1994年5月1日,編號671。 另參考清雍正粉彩蝠鹿紋杯一對,售於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編號635。 H 3.3cm D 6.2cm PROVENANCE

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purchased in auction on 27 November 2003

HK$ 250,000 - 350,000 US$ 32,100 - 44,900

清雍正 粉彩蝠鹿紋杯一對 © 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編號635


3062 清雍正  瓜皮綠釉碗 A WATERMELON-GREEN-GLAZED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1. 已故R.V. Craig先生收藏 2. 倫敦佳士得1991年12月9日,編號185 3. 倫敦S. Marchant & Son 4. 佳士得倫敦 ,2009年11月3日,編號219 本碗撇口,弧腹,造型端正,胎釉淨白。碗內壁施透明釉,外壁通施低溫果綠釉,釉層勻淨剔透,釉色鮮嫩欲 滴。碗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其字體端正俊秀,為雍正官窯器之典型款識。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一直對單色釉瓷器青睞有加。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記載當時燒造的單色釉品種達幾十 種之多。本品所飾之果綠釉為此時少見的釉色品種,其色澤淡雅,艷而不俗,是雍正帝個人審美的極佳體現。 H 6.4cm D 14.3cm PROVENANCE

1. The late R.V. Craig, Esq 2. Christie's London, 9 December 1991, lot. 185. 3. S. Marchant & Son, London 4. Christie's London, 3 November 2009, lot. 219

HK$ 80,000 - 120,000 US$ 10,300 - 15,400


3063 清早期  天藍釉梅瓶 A 'CLAIR-DE-LUNE' GLAZED VASE, MEIPING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1. 倫敦蘇富比,2008年11月5日,編號157 2. 紐約Imperial Oriental Art (標籤) 拍品為文房書案陳設用瓷,極富文人雅韻。造型俊拔飽滿,線 條流暢,肩部豐滿圓潤,器形婀娜雋秀,如美人風姿綽約。釉 質肥腴,清新亮麗,為傳世雋雅美品。 本品之天藍釉為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創新釉色,因其釉色淡 雅悅目,似天青之藍,故名。天藍釉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 的高溫釉,屬於藍釉的一種,因其鈷含量低於1%,所以釉色 淺淡,呈現天空之色。 H 20.8cm PROVENANCE

1. Sotheby’s London, 5 November 2008, lot. 157 2. Imperial Oriental Art, New York (Label)

HK$ 40,000 - 80,000 US$ 5,100 - 10,300

3064 清乾隆  粉青釉花口筆舔 A CELADON LOBED INK PALETTE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倫敦蘇富比,2009年11月4日,編號109 此件瓷制筆舔為花口形,通體施粉青釉,釉色勻淨,筆舔小而 秀麗,精美而文雅,構思巧妙,造型別緻。底以青花書「大清 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字體方正規矩。 筆舔,是一種文房用具。此器小巧玲瓏,造型優美,增添了書 案清供的文人情趣,最適文人賞玩之用。釉色粉青,清雅別 緻,淡然而清澄,實為難得的乾隆時期文房用具。 W 6.9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4 November 2009, lot. 109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3065 清乾隆  霽紅釉小碗 A SMALL COPPER-RED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霽紅釉是燒造工藝難度較大的高溫顏色釉品種,盛行於清康 熙、雍正、乾隆三朝。 拍品形制規整,外壁滿施霽紅釉,色澤 濃艷均勻,近足積釉色略深,釉面亮潤,微現橘皮紋,口沿處 圈整齊的燈草邊,為乾隆霽紅釉佳品。 D 8.6cm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3066 清康熙或更早  仿龍泉青釉花口小碟 A SMALL LONGQUAN TYPE CELADON FOLIATERIMMED DISH KANGXI PERIOD OR EARLIER, BEFORE 1722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倫敦蘇富比,2008年11月5日,編號575 明代自永樂時期開始仿燒宋代名窯之釉種,至宣德時期仿古之 風尤盛,仿汝釉、仿哥釉、仿龍泉釉等品種不一而足。拍品器 形、尺寸與上海博物館藏宣德青釉葵花口小碟相類,參見《上 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127,圖3-48,為景德鎮刻意仿宋龍泉青釉而燒制的不同品 種。此類小盤,傳世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例,為萬曆仿 宣德燒製,亦為青花但飾以暗刻,口沿鑲銅邊,著錄於《故宮 博物院藏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9月,頁138,圖126。 D 8.6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5 November 2008, lot. 575

HK$ 50,000 - 150,000 US$ 6,400 - 19,200


3067 清雍正  仿哥釉穿帶小瓶 A RARE GE TYPE BOTTLE VASE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1. 紐約Imperial Oriental藝廊,2004年 2. 倫敦蘇富比,2008年11月5日,編號149 宋瓷釉色純淨不事雕琢之美,蘊含中國傳統的審美品味,清雍正皇帝心儀宋瓷的古雅氣 息,多次下旨令御窯廠燒造了大量追摹宋瓷器形或釉色的品種,以充宮中陳設,藉此發 思古之幽情。拍品為雍正宮廷賞玩之器,或置放於多寶閣中陳設,器形精巧,是同類器 中尺寸最小者,存世少見。 穿帶瓶之造型在宋代已甚為流行,清代官窯沿用此器形,多見雄偉高大之品。而小尺寸 者,清宮檔案名為紙槌瓶,乾隆皇帝尤為喜愛,在禦制詩註解中稱「膽瓶、紙槌瓶皆瓶 式之最佳者」。拍品為仿宋代南宋官窯粉青釉撇口穿帶瓶造型所制,參見《故宮藏瓷— 南宋官窯二》,台北故宮博物院,1962年,頁47,圖15。 拍品造型敦厚,小器大樣,把手可玩,通體施仿哥釉,釉面佈滿金絲鐵線,氣韻古樸, 為雍正時期仿哥釉之精品。原玫茵堂藏有一對清雍正天藍釉盤口鏤空足瓶一對,後售於 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7日,編號29。 H 14.1cm PROVENANCE

1. Imperial Oriental Art, New York, 2004 2. Sotheby’s London, 5 November 2008, lot. 149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南宋 官窯粉青釉撇口穿帶瓶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068 清康熙  粉青釉菊瓣瓶 A CELADON 'CHRYSANTHEMUM' VASE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瓶撇口,長頸,豐肩,肩下斂收,圈足。通體施粉青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 菊瓣紋一周。底施白釉,中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款。 曾著錄的康熙款菊瓣瓶有三例,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見1983 年日本小學館出版 《世界陶磁全集.15》,40 頁,圖版32 號;另一件奧特曼(Benjamin Altman)於 1913 年捐贈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見1989 年紐約出版S.G. Valenstein 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中國瓷器指南),頁241,圖版244 號;第三件藏華盛頓的 弗利爾美術館,見1981 年東京講談社出版《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Oriental Ceramics》第九集,圖版22 號。菊瓣瓶另有施豇豆紅及白釉,見1989 年出版《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圖版233(八大碼之一)、239 號。 H 20.4cm

HK$ 700,000 - 1,200,000 US$ 89,700 - 153,800

清康熙 青釉菊瓣瓶 © 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康熙 豇豆紅菊瓣瓶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69 清康熙  青花夔鳳紋搖鈴尊 A BLUE AND WHITE 'PHOENIX' MALLET VASE, YAOLING zun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 來源 台灣藏家舊藏,2003年7月12日購於拍賣行 搖鈴瓶唇口長頸,溜肩直腹,圈足。因其形似搖鈴而得名,為康熙時期超凡脫俗的創新造型。胎質 白皙無瑕,釉汁溫潤如玉,以青花繪對稱夔鳳紋,鳳首飾華麗鳳冠,口中銜環,身體尾羽展開作誇 張修飾,神韻盡現。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青花發色純正,淡雅明豔,乃 康熙御瓷中的雋品,傳世罕見,其穩重的造型配以古樸的紋飾充分展露出康熙時御瓷工匠的鬼斧神 工。 此瓶有一相似例子,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於耿寶昌主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北 京,2005年,卷1(上冊),圖版47,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與拍品器型、紋飾相近的清康熙釉里 紅夔鳳紋搖鈴尊,參見《世界陶磁全集15—清》,小學館,1983,小學館,頁147,圖141。 H 19cm PROVENANCE

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purchased in auction on 12 July 2003

HK$ 150,000 - 250,000 US$ 19,200 - 32,100

清康熙 釉里紅夔鳳紋搖鈴尊 ©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070 清康熙  黃地青花輪花圖綬帶耳扁壺 A YELLOW-GOUND BLUE AND WHITE MOONFLASK, BIANHU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此青花葫蘆扁壺,造型及紋飾之創造靈感源自中東地區,開中國瓷器新風尚。所繪寶相輪花,或與中東頗有淵源, 唯口沿下一圈纏枝花卉與雙耳下方之折枝花卉為中國紋樣。幾何紋飾規整嚴謹,搭配花卉溫婉流麗,更添氣韻與美 感。 雙耳扁壺之式,究其根、追其源,可上溯至埃及陶制器皿,始燒於十八王朝(約公元前1543-1292年),此後風行 數百年未竭。六至七世紀期間,在羅馬帝國治下,基督教虔徒前往埃及亞歷山大港附近之聖米納斯墓朝拜,獲當地 陶制扁壺,是為紀念品,盛以聖水或油,因而此類埃及陶器,得「聖米納斯壺(St Menas flask)」之名。幾乎與此 同時,埃及扁壺或隨粟特商人傳入,中土始見類例,並首現陶質鉛釉仿品。至永樂年間,景德鎮瓷匠慕其雅、仿其 式,卻巧思獨運,芳菲寫意襯豐盈,輪花細謹展迭稜,終成當朝典範。 拍品為康熙時期仿明代永宣時期製品,以黃地青花裝飾。上海博物館藏有清雍正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參見 《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284,圖5-11),北京故宮亦有同類 藏品,造型、尺寸、青花發色及整體風貌與拍品相近,可作參照。 H 29.9cm

HK$ 200,000 - 350,000 US$ 25,600 - 44,900


3071 清早期或明宣德  青花纏牡丹紋碗 A BLUE AND WHITE 'LOTUS' BOWL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OR XUANDE PERIOD, 1426-1435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補缺樓舊藏 拍品釉質溫潤瑩亮,白中泛青,胎骨均勻堅細,紋飾描繪遒勁縟麗,層次分明,繁而不 亂,線條灑脫靈動。造型精巧典雅,青花色澤豔麗。明代宣德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具 有極高的地位,以其古樸典雅之造型、瑩潤如玉之釉色、多姿靈動之紋飾而聞名於世, 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宣窯之美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紅,宣黃彪炳葉已也,即 青花、五彩各器並發明極多,鹹為後代所祖……。」 此碗是永宣青花最具時代特色的品種之一,拍品精雅娟秀,瓷胎細膩堅實,白釉光盈潔 淨,外壁以青花繪纏枝花卉,綻放者妖嬈多姿,含苞待放者嬌滴含羞,近足處飾勾蓮紋 一周。紋飾精細雋秀,青花色澤豔麗,筆意疏朗細膩。碗心內落標準宣德六字青花楷書 款,楷法頗具晉、唐小楷風韻,盡顯宣德青花之精美。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有一件相同 造型的宣德青花蓮托八吉祥紋碗,參見《東洋陶磁大觀 7》謙談社,1975年,圖91。 H 8.5cm D 15.5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Buquelou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2,600 - 153,800

明宣德 青花蓮托八吉祥紋碗 ©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



3072 清光緒  仿官釉琮式八卦瓶 A GUAN -TYPE VASE, CONG GUANGXU PERIOD, 1875-1908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瓶呈琮式,圓口,方腹,圈足。形制規整,四面有凸起八卦紋。底書「大清光緒 年製」 六字雙行楷書款。器身通體施青白釉,釉層肥厚,白中閃青,略有褐色開 片,釉面玉質感強烈。此種琮式瓶系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 而成,又稱八卦瓶,南宋汝窯、龍泉窯均有這種器形。清代皇帝對宋朝官、哥、汝 釉特別喜愛,故此時琮式瓶也隨之流行,但形制與宋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似此器 則為清代仿汝窯釉色之佳作。 H 27.6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 - 300,000 US$ 19,200 - 38,500


3073 清乾隆  青花胭脂紅纏枝蓮福馨紋罐 A BLUE AND WHITE AND RUBY-RED 'LOTUS' JA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直口,直頸,端肩,弧鼓腹,底部弧收,圈足。頸部如意雲紋一周,肩腹共繪纏枝花卉 紋樣,以胭脂彩繪盛開及含苞待放的花朵,以青花繪纏枝紋,紅、藍映襯,俏色可人。 翻閱收藏記錄,以青花胭脂紅料繪製的器物不為多見。比較一清宮舊藏之例,清乾隆青 花胭脂紅彩九龍紋梅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下)》,香 港,2000年,圖版232。另見一例,飾青花胭脂紅料蝠壽紋,錄著並展覽於《青花磁器 展》,松屋銀座,東京,1988年,編號87。 H 21.1cm

HK$ 180,000 - 300,000 US$ 23,100 - 38,500


3074 清乾隆  仿剔紅描金浮雕海水龍紋墩式碗 A CORAL-GROUND GILT-DECORATED IMITATION-LACQUER 'CLOUD AND DRAGON'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此碗造型為墩式,顯得較為厚重,外壁以剔刻技藝雕海水雲龍紋樣,外施珊瑚 紅釉,明顯的仿剔紅特徵。碗內描金裝飾,仿剔紅碗中的金膽。底滿施珊瑚紅 釉,底心描「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乾隆一朝製瓷工藝精湛,仿生工藝妙趣橫生,此件以珊瑚紅釉剔刻仿剔紅雲龍 紋碗,遠觀與剔紅作品相差無二,是一件高超的仿生作品。同類藏品見南京博 物院藏清乾隆珊瑚紅描金仿剔紅雕雲龍紋墩碗,參見《清瓷萃珍》,南京博物 院,1995年,圖74。 D 12.8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4,900 - 64,100

清乾隆 珊瑚紅描金仿剔紅雕雲龍紋墩碗 © 南京博物院藏



3075 清咸豐  粉彩皮球花紋長方花盆一對 A PAIR OF FAMILLE-ROSE 'FLOWER-BALL' JARDINIERES XIANFENG PERIOD, 1851-1861 款識:「大清咸豐年製」 咸豐一朝時局動蕩,面臨內憂外患,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使官窯生產受到嚴重衝擊,生 產量大不如前。據《清宮檔案》記載,咸豐朝前後十年中僅元年至四年生產有御窯瓷 器,而後兩年所制瓷器未抵運京即毀於太平天國的戰亂之中。故咸豐一朝傳世的官窯瓷 器均為元年及二年製品,頗為珍惜。 唇口,直壁,長方形。滿施白釉為地,釉質光亮瑩潤。腹外滿繪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 皮毬花,色彩繽紛絢麗,紋飾佈局疏密有致,或兩兩成對,或三者成簇。其底礬紅書 「大清咸豐年製」,字體端正整體。此器器型周正規整,紋飾清新,色彩絢爛。 H 8.5cm W 24.4cm

HK$ 600,000 - 800,000 US$ 76,900 - 102,600



3076 民國  琺瑯彩牧牛圖瓶 A FALANGCAI 'HERDBOY' VASE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款識:「乾隆年製」 題識: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 印文:「仁化」、「德高」、「志遠」 拍品通體白釉瑩潤如雪,上以琺瑯彩料繪春耕圖,農夫、牧童和耕牛刻畫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春燕姿態各異,活靈活 現,花草樹木筆筆傳神,畫工繁復。瓶身空白處墨彩書「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迎首鈐胭脂水彩「仁化」朱文圓 章,句末鈐胭脂水彩「德高」白文和「志遠」朱文方章。 本品胎釉彩工俱佳,精美絕倫,其母本系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乾隆朝瓷胎畫琺瑯春耕圖對瓶之一。乾隆製品原陳設於熱 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1913年至1914年間移運至北京,歸入古物陳列所,1914年10月10日起在武英殿展出,時人 楊嘯谷在其專著《古月軒瓷考》中曾有提及,後又歷經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台北故宮博物院遞藏。古物陳 列所於1916年開始出售印刷品,其中一套12張文物明信片中即有此對「清乾隆款古月軒春牛圖瓷瓶」。另袁世凱籌劃登 基稱帝之際,曾於1916年改清代御窯廠為陶務監督署,派郭葆昌在景德鎮督燒洪憲御用瓷器,原計劃「造瓷四萬件」中 有「仿造琺瑯彩瓷一百件」。儘管隨著袁世凱的離世,這一計劃未得完全實施,但郭葆昌當時已燒造出一定數量的瓷器也 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古物陳列所的明星展品,特別又是洪憲御瓷特意仿造的琺瑯彩瓷,乾隆春耕圖瓶很有可能在當時被郭 氏當作了仿燒對象,本品或即為此時的產物。與乾隆原作相比,本品的設色有所不同,繪畫及題詩工致有餘,略欠灑脫。 參考一近例,售於我司2018年5月27日,編號3800。 H 20.6cm

HK$ 50,000 - 80,000 US$ 6,000 - 10,000


3077 民國  琺瑯彩鍾馗嫁妹圖瓶 A FALANGCAI 'ZHONG KUI GIVING AWAY HIS SISTER IN MARRIAGE' VASE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款識:「乾隆年製」 題識:兄貎須髯妹貎嬌,簪花出閣態苗條。畫眉未識宜深淺,留待新郎仔細描。 印文:「仁化」、「世寧」、「碧露」 鍾馗自古被譽為禳災祛魅的神人,這一題材用於陶瓷繪畫上更是屢見不鮮。此件民國時 期的琺瑯彩《鍾馗嫁妹圖》典故瓶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整幅作品富自然生趣,且 清雅怡人。用墨彩勾線繪人物造型、服飾紋樣、花木溝紋等給人以烘托、點綴,增添清 雅淡漠又幽然宜靜之感,畫中新娘衣飾妍麗,兩頰桃紅,風情萬種。其特色顯得風格古 樸典雅。鍾馗面目可怖,但歡喜的神情躍然畫面,那種溫情之感由然而生。畫面發色穩 定,所繪製的瓷繪顯現出層次豐富、濃淡有度的特點,凸顯出繪畫的精良,具有王大凡 早期之大家風範。為民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件琺瑯彩人物作品。 H 20cm

HK$ 20,000 - 50,000 US$ 3,000 - 6,000


3078 民國  汪野亭粉彩山水瓷板一對 A PAIR OF FAMILLE-ROSE 'LANDSCAPE' PLAQUES BY WANG YETING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來源 郭克禮舊藏 此瓷板為近代著名瓷藝大師、「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作。汪野亭(1884-1942年), 江西樂平人,名平,號傳芳居士,齋名平山草堂。1928年,著名陶瓷藝術家王琦發起成 立「月圓會」,邀請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畫作詩,研討畫藝。這八位為民國時期民間粉彩 和瓷版畫的高手,在瓷畫中均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世人稱之為「珠山八 友」。 此組拍品為山水人物圖,每幅瓷畫中但見遠處群山起伏,層巒疊嶂,近處枯藤老樹,歷 經風霜。單帆孤舟獨影,草屋淡泊人生,曾經滄桑,儼然一幅富含詩情畫意的山水畫 卷,盡顯作者之精湛畫工與悠遠情懷。 L 21.3cm W 21cm PROVENANCE

Collection of Quek Kiok Lee

HK$ 250,000 - 320,000 US$ 32,000 - 41,000


3079 民國  粉青釉六方雙耳瓶 A CELADON HEXAGONAL VASE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此瓶所體現的文雅、素淨、脫俗的審美標準正是來源於趙宋以 降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美學凝積,摹古之中重現宋人造器的精 神。此粉青釉雙耳瓶發釉幼嫩淡雅,敞口束頸,六稜鼓腹,圈 足外撇,雙夔鳳耳,釉面光澤柔和,形制秀氣高雅。整器造型 摹古,通體施粉青釉,釉質溫潤勻淨,色調淡雅;工藝精湛細 緻而無造作之痕,器形雋雅高貴,於肅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貴典 雅之氣。參考一例近代粉彩花卉紋六方雙耳瓶,售於我司, 2014年4月7日,編號3492,成交價322萬港元。 H 34cm

HK$ 20,000 - 50,000 US$ 2,600 - 6,400

近代 粉彩花卉紋六方雙耳瓶 保利香港,2014年4月7日,編號3492

3080 清中期  瑪瑙菊瓣杯一對 A PAIR OF AGATE CHRYSANTHEMUM CUPS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瑪瑙材質,由白色瑪瑙巧雕而成,做菊瓣形,質油潤。造型構 思巧妙,雕工精湛。瑪瑙天然紋路清晰可辨,靜謐清雅,堪可賞 玩。 D 6cm

HK$ 8,000 - 12,000 US$ 1,000 - 1,500


3081 明早期  剔犀如意紋盤 A CARVED LACQUER DISH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盤圓形,坦底,圈足。木胎之上髹黑漆,底為褐漆。盤心以五道如意雲頭紋為中心,外 圍分別為飾以五朵、十朵兩層如意雲頭。盤外壁亦以如意雲紋為裝。此盤漆色光亮,雕 刻深峻,器物表面光滑瑩潤,線條流暢委婉。其刀口斷層處露出有規律的朱漆三層,正 所謂「烏間朱線」的做法。剔犀是一種漆器工藝,先於木胎上髹黑漆百餘次,再髹朱漆 若干次,如此反復,當漆層達到所需要的厚度時,再剔刻如意雲頭紋,使黝黑峻深的刀 口斷面中顯露朱漆數道,即為《髹飾録》中所謂的「烏間朱線」的作法。而刀口的斷面 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與犀牛角橫斷面層層環繞的肌理效果極其相似,這種獨特的效 果燦然成紋,流轉自如,回旋生動,與剔紅相較,取得了比純色雕漆更富於變化的裝飾 效果。譬如此器,造型端正挺括,堆漆晶瑩照人,刻工圓潤淳樸,雕刻精細流暢,紋飾 清晰優美,如行雲流水,氣韻濃沈,十分珍貴。 D 22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70,000 - 120,000 US$ 9,000 - 15,400


3082 明早期  剔犀如意紋盤 A BLACK LACQUER 'RUYI ' TIXI DISH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款識:「世傳堂」、「虞」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D 31.4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 - 250,000 US$ 19,200 - 32,100

此盤圓形,坦底,圈足。木胎之上髹黑漆,底為褐漆。盤心以六道如意雲 頭紋為中心,週邊分別為飾以六朵、十二朵兩層如意雲頭。盤外壁亦以如 意雲紋為裝。此盤漆色光亮,雕刻深峻,器物表面光滑瑩潤,線條流暢委 婉。其刀口斷層處露出有規律的朱漆三層,正所謂「烏間朱線」的做法。 剔犀是一種漆器工藝,先於木胎上髹黑漆百餘次,再髹朱漆若干次,如此 反復,當漆層達到所需要的厚度時,再剔刻如意雲頭紋,使黝黑峻深的刀 口斷面中顯露朱漆數道,即為《髹飾録》中所謂的「烏間朱線」的作法。 而刀口的斷面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與犀牛角橫斷面層層環繞的肌理效 果極其相似,這種獨特的效果燦然成紋,流轉自如,迴旋生動,與剔紅相 較,取得了比純色雕漆更富於變化的裝飾效果。譬如此器,造型端正挺 括,堆漆晶瑩照人,刻工圓潤淳樸,雕刻精細流暢,紋飾清晰優美,如行 雲流水,氣韻濃沈,十分珍貴。可參考一類相似器,錄於《宋元之美》, 根津美術館,日本,2004年,圖63之南宋堆黑屈輪文盤。二者或為同一批 工匠之手。


3083 明早期  剔紅如意紋蓋盒 A CARVED LACQUER BOX AND COVER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此件蓋盒子母盒形制,平頂,盒內及盒底髹飾黑漆。上部蓋頂及下部盒身四周分 別深雕立體如意雲頭紋。雲紋造型的漆層是以刀剔雕出凹槽斜面,無底面。此盒 雲紋線條細膩,對稱中蘊含豐富變化。雲紋的捲曲處柔順平滑,收尾處精緻妥 帖。整器造型規矩,用漆精良,雕刻精細,紋飾對稱工整,應是文人雅士把玩之 精品。 D 9.8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130,000 - 180,000 US$ 16,700 - 23,100


3084 清康熙  黑漆描金雲龍紋筆 A BLACK-GLAZED GILT-DECORATED 'CLOUD AND DRAGON' BRUSH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來源 英國藏家舊藏 筆管胎體輕薄,通體髹黑漆。筆管、筆套上皆以色調深淺不同的金彩及紅漆描繪金龍、 火焰雲紋,兩端繪回紋。筆套頂端以長條紅漆書寫「大明康熙年製」六字單行楷書款, 筆套整體色彩斑斕,金碧輝煌,深具帝王風範與華麗富貴之氣息,是製作極為考究的明 代宮廷御用筆。「雲龍紋金漆筆」亦可能為萬歷朝所賞賜,或曾經有名望之家族所收 藏,而為後代流出者。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黑漆描金筆,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珍品大系—文房四寶·筆墨》第133、138頁,圖114、119。 L 28cm PROVENANCE

A British private collection

HK$ 60,000 - 120,000 US$ 7,700 - 15,400


3085 清乾隆  剔紅人物高仕圖蓋盒 A CARVED LACQUER 'SCHOLARS' BOX AND COVER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本品為圓形剔紅蓋盒,通體髹朱漆,內壁髹黑漆,子母口相合,整體以高浮雕裝飾, 尊貴華麗。蓋頂部做高士人物圖,兩高士於庭園中,依水之台,松石茂竹之間,旁侯 一位書童,或側身瞧望,或一旁等候。畫面佈局十分考究,疏密有致,剛柔並濟,逸 趣盎然。蓋盒下配銅鎏金填琺瑯台座,更顯華麗。 剔紅,又稱雕紅漆,紅雕漆。其法常以木灰、金屬為胎,在胎骨上層層髹紅漆,相 當的厚度,待半乾時描上畫稿,然後再雕刻花紋。剔紅以顏色純正、光澤明亮者為 上品,特別是乾隆時期,乾隆帝非常關心其製作並親自參與,於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設 「漆作」,故此時剔紅最為繁盛,皇室御用陳設品無不用剔紅裝飾,剔紅工藝於此時 期達到了鼎盛。 H 20cm with stand H 12cm D 15.2cm

HK$ 350,000 - 600,000 US$ 44,900 - 76,900



3086 清中期  紫檀嵌百寶大吉圖掛屏 A LARGE JADE AND HARDSTONE-INLAID ZITAN PANEL MID MING DYNASTY, 15TH-16TH CENTURY 葫蘆形掛屏框架以紫檀雕刻而成,內飾花卉,頂飾蝙蝠,有「福祿」之意。掛屏下部紫 檀雕圓座。掛屏內黃地嵌百寶各種折枝花果,上下內以剔紅裝飾圓環,內以剔紅雕「大 吉」楷書二字。意為吉祥如意。背面為髹黑光漆底描金皮毬花和折枝花。五蝙紋,取意 「五福齊天」,為皇室御用紋飾。 此品精美絕倫,紫檀為骨,內飾各式百寶鑲嵌,又以剔紅「大吉」二字裝飾,寓意吉 祥,為清宮御用之物。曾見清宮舊藏有同樣制式的剔紅嵌百寶大吉掛屏,雖工藝不同, 裝飾效果類似,皆為宮廷陳設所用。參見《故宮經典—清宮生活圖典》,紫禁城出版 社,2007年,頁226,編號366,有與之類似剔紅作品。 H 83.5cm

HK$ 520,000 - 700,000 US$ 67,000 - 90,000



3087 清早期  竹雕壽星擺件 A CARVED BAMBOO FIGURE OF SHOUXING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1. 香港奉文堂舊藏 2. 佳士得香港,2015年12月2日,編號3156 此竹雕壽星取材較大,腦丘高凸,彎眉長垂,神色和藹,左手捧持仙桃,右手撫仙鹿, 長髯垂胸,唇頜腮長髯連為一片,眉宇、眼部和鬍鬚刻畫較細,層次分明,絲絲可辨。 寬衣大袖,衣褶層迭垂然而下,飄逸流暢,雕刻容貌生動,技法精湛,可以說是清竹雕 之佳作。 H 21cm PROVENANCE

1. Fengwen Tang Collection, Hong Kong 2. Christie's Hong Kong, 2 December 2015, lot. 3156

HK$ 220,000 - 280,000 US$ 28,200 - 35,900



3088 清早期  竹雕浴馬圖筆筒 A CARVED BAMBOO 'HORSES OF MUWANG ' BRUSHPOT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此筆筒取上等竹料,紋理順直,器形近乎圓柱,口沿精薄,微微外撇,琢磨細緻。內壁 規矩,足部為竹節自然形,並設有三矮足。浮雕出浴馬圖,松林河邊,雕琢出駿馬形態 各異,牽馬人或引馬下河,或捧水餵馬,形像十分生動,輔以虯松茂密懸橫,畫面飽 滿。令人歎為觀止。此器刻露精深,巧窮毫髮,尤其虯曲的枝幹,刨鑿之深,頗見功 力。駿馬和人物神情精妙,眉目宛然,刻劃入微,堪稱鬼斧神工。 H 16.2cm

HK$ 180,000 - 250,000 US$ 23,100 - 32,100



3089 清  壽山石雕羅漢 A CARVED SOAPSTONE FIGURE OF LUOHAN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法國藏家舊藏 羅漢雙腿結跏趺而坐,身往右微傾,左手放膝上。面目圓頜闊鼻,長眉細目,大耳肥 碩,雙眼微視,意態悠閒自在。 H 12.1cm PROVENANCE

A French private collection

HK$ 60,000 - 80,000 US$ 7,700 - 10,300


3090 清  壽山石雕金剛持羅漢像 A SOAPSTONE FIGURE OF LUOHAN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比利時Duchange & Riche Asian Art收藏 羅漢右手放膝上,左手持金剛,右膝曲起,坐於石上,神態安然靜穆。衣紋隨身姿起 伏,其線交縱流暢。底座鏤空山石,造型優美。 H 16.6cm PROVENANCE

Duchange & Riche Asian Art, Belgium

HK$ 200,000 - 250,000 US$ 25,600 - 32,100


3091 清早期  紫檀羅鍋棖矮條几 A ZITAN KANG TABLE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出版 《紫檀》,寒舍出版社,1996年,頁127 在介紹本條几前,不妨先來看王世襄先生對一對杌凳的評價:「有束腰內翻馬蹄 為明式杌凳又一基本樣式,歷年過目,當以百計。但直足者多,彎足者少。足略 彎而用材細者尚可見,彎度大而用材粗,且造型、製作並臻佳妙者千百中不一二 見。」(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件3,黃花梨有束腰長方凳成對)王世襄先生 所述的一對杌凳為美國加州古典傢具博物館舊藏,如果以之與本件條幾對比,不 難發現這兩者造型語言的趨同性,顯然是同一流派的製品,數十年來,有束腰羅 鍋棖樣式的杌凳或其他門類傢具過目者確可數百計,然此種造型當仁不讓是其中 佳者,惜存世實在量少,往往求之不得。所見數例皆為黃花梨所制,紫檀製者, 僅此一件,彌覺其珍。 此條几高度勉足一尺,卻甚修長,桌形結體,目前尚未發現同類比例者,應是因 特殊用途而製,其用途應該有多種,除了可作擱置物品的矮几之用,也可當作 條凳充坐具用。其面攢框裝硬板,冰盤沿處理甚佳,曲線柔婉至極,下端翻碗 口線。打窪束腰,使得冰盤曲線走勢不斷,直延伸至膨出的牙板之上。牙板圓潤 飽滿,沿邊起陽線,線條柔韌挺拔,如曲鐵而成,內蘊力量,尤其是自牙板轉折 至腿足處,弧度拿捏甚佳。矩形腿足,往下漸而收細,整個腿足自中上段向外膨 出,如力士叉腰,強壯而矯健,匠師對曲線的應用得心應手,當然,能夠做出適 度曲線,非大料搜挖所不能就,亦是財力和物力的體現。腿足至末端內翻馬蹄 足,馬蹄高峻,具力量感,腿間退後裝羅鍋棖,看面微凸為指甲圓狀。 此几用料奢侈,造型舒朗大方,張力十足,使其從一眾家具中脫穎而出,令人過 目難忘。 別例參考: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件3,黃花梨有束腰長方凳成對,第6、7 頁,美國中華藝文基金會,1997年。 L 172cm W 34.7cm H 32.3cm LITERATURE

Zitan , Hanshe Publishing House, 1996, p.127

HK$ 600,000 - 1,000,000 US$ 76,900 - 128,200

《紫檀》,寒舍出版社,1996年,頁127


© 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 黃花梨有束腰長方凳


3092 清乾隆  紫檀夔紋條案 AN IMPRESSIVE ZITAN TABL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出版 《紫檀》,寒舍出版社,1996年,頁87 L 133cm W 41.5cm H 84.5cm LITERATURE

Zitan , Hanshe Publishing House, 1996, p.87

HK$ 1,800,000 - 2,500,000 US$ 230,800 - 320,500

《紫檀》,寒舍出版社,1996年,頁87



紫檀小條案,比例窄長,玲瓏可愛。 案面攢框裝雙拼板,嚴絲合縫。邊抹為冰盤沿做法,較平直,下方起陽線, 在冰盤沿上浮雕一周花紋,大邊處三組,抹頭處兩組,為變體夔紋拱衛雙套 環紋,套環上雕谷紋,為仿古玉璧做法。案邊轉角處亦飾有夔紋,宛若銅合 頁包裹。 牙條曲折,上飾變體勾雲紋,造型方折,亦是仿古青銅器特徵,線條皆打窪 裝飾,加工甚為細緻工整。牙條與牙頭斜格角相交,牙頭為變體捲雲紋,兩 邊合為方如意雲頭式。牙頭修長,與條案整體氣質甚合。側面堵頭牙板造型 較簡,沿邊有打窪邊線,中部垂如意雲紋,唯此處雲紋樣式柔婉圓轉,既與 其他部分紋飾呼應,又有局部新變化。 矩形腿足,兩邊有壓邊陽線,看面浮雕夔紋、谷紋套環等,其中夔紋較冰盤 沿處更細緻,局部已衍化為西番蓮紋。側面裝橫棖,其與托泥之間裝如意雲 紋擋板,如意雲紋亦已為變體樣式,近方,與其他部分的紋飾相呼應。下附 托泥,上沿起線,下方挖亮腳如拱橋式。 此條案樣式是在明式卷雲紋條案基礎上又有變化,由柔和簡練的紋飾轉化為 方挺繁復的紋飾,圖案和裝飾手法無不顯示其借鑒戰漢青銅器、玉器的特 徵,風格趨於嚴肅工整,突出禮儀性和秩序性,然其比例未失,雖周身裝 飾,並不覺煩瑣,拿捏到位。這種冰盤沿、腿足看面以幾組圖案裝飾的做 法,是脫胎於漆家具裝飾手法。清代宮廷家具,在康熙時以漆家具為主流, 乾隆時期則以紫檀為代表的硬木傢具為主流,雍正介於二者之間,風格較為 文雅,此案而言,其實依然是雍正風格的延續,應製作於雍正朝或乾隆早 期。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中早期紅漆彩繪戧金錦紋平頭案,兩者雖造型不盡相 同,但也可以很容易發現其審美趨同性,信是相近時代宮廷家具風格。 別例參考: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10.案》件三八, 第216~219頁,故宮出版社,2015年。

©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傢 具全集.10.案》 紅漆彩繪戧金錦紋平頭案



3093 清中期  紫檀方櫈一對 A PAIR OF ZITAN RECTANGULAR STOOLS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來源 荷蘭藏家收藏 紫檀是傳統硬木家具中的頂級用材。此對方凳乃選用大段紫檀木精 製而成,木體牛毛紋細密,色澤細潤。整體造型素雅簡練,線條勁 挺,做工精緻考究。坐面光滑平整,高束腰,腰面內窪,內翻直方 形馬蹄足。整器古樸典雅,厚重大方,做工精細,張弛有度,美觀 實用。包漿光潤細膩,色澤淳厚。成雙成對。置之客廳、書室盡現 主人高雅情趣,令人回味無窮。 L 50cm W 49.5cm H 51cm PROVENANCE

A Neverland private collection

HK$ 270,000 - 350,000 US$ 35,000 - 45,0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094 宋  定窯白釉渣斗 A DING WHITE-GLAZED ZHADOU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1. 日本藏家舊藏 2. 樸雅古庭收藏 此渣斗上部形狀如盤,其下束頸,圓形腹,其下承矮圈足微外撇,造型端正,胎質細膩 堅硬,通體施牙白釉,釉質滋潤,釉厚處微泛黃色,通體光素無紋飾。體外施白色釉至 圈足處,足牆內部份施釉,足底無釉,露胎處可見拉坯旋紋痕。口緣內側扁圓腹內有 釉,亦可見細密的所謂「竹絲刷紋」修刮痕。胎質潔白、幼滑、緻密,胎體細薄。白定 渣斗造型優雅,製作精巧,為定器佳作。 本件定窯渣斗尺寸碩大,遍查公私收藏,本品應為同類器型中尺寸最大者。本件渣斗品 相極佳,釉質白晰肥潤,造型優美,胎體輕薄,為難得的定窯收藏級作品。 已知定窯渣斗頗為罕見,最可參考一例宋代定窯劃花渣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載於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香港,1996年,頁45,圖版38;另 一例五代定窯刻花渣斗,售於紐約蘇富比2005年9月21日,編號28。香港藏家羅啟妍女 士藏一例青白瓷劃花渣斗,載於《如銀似雪-中國晚唐至元代白瓷賞析》,1998年,香 港,編號29。 D 21.9cm H 13.4cm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2.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1,600,000 - 2,200,000 US$ 205,000 - 282,000

宋代定窯劃花渣斗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 青白瓷劃花渣斗 © 香港藏家羅啟妍女士藏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095 宋  定窯白釉蓋壺 A DING WHITE GLAZED EWER AND COV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此壺斂口,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置一小短流,相對一側置寬帶環形柄,近口處飾弦紋 兩道。帶蓋,曲拱蓋面,飾弦紋一周,上有一卷枝蒂鈕,通體內外施白釉,釉面均勻, 釉質瑩潤柔和,足部露胎。 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據唐李匡義《資暇集》「注子便提」條雲:「元和初,酌酒猶用 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罌,而蓋、嘴、柄皆具。」唐前期注子的口部一般 呈淺盤形,短頸,鼓腹,置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及曲柄。五代至北宋時期的注子,器 身漸高,器形修長秀美,並多與溫碗相配,合稱注碗。 可參考一例北宋定窯白釉執壺,1969年於河北定州市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現藏於定 州市博物館;另可參考一例五代定窯白釉執壺,藏於故宮博物院藏;另一例定窯白瓷小 壺,載於穆青《定窯藝術》,200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圖23。 H 7.3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150,000 - 200,000 US$ 19,000 - 26,000

定窑白瓷小壺 穆青《定窯藝術》,圖23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096 宋  定窯白釉刻萱草盞 A CARVED DING WHITE GLAZED 'DAYLILY'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小盞撇口、淺弧壁,圈足。盞心主體紋飾劃萱草紋,線條優雅,簡約流暢。胎骨細膩堅 硬,胎體勻薄硬。明曹昭《格古要論》古定窯文獻:「古定器,俱出北直隸定州。土脈 細、色白而滋潤者貴,質粗而色黃者價低。外有淚痕者是真,劃花者最佳,素者亦好, 繡花者次之。」釉色微微泛黃呈象牙白色,釉面勻淨細潤,給人恬淡溫潤之感,可作文 房筆舔之用,為精緻雅品。 D 10.3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180,000 - 250,000 US$ 23,000 - 32,0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097 宋  湖田窯影青釉刻蓮花斗笠碗 A CARVED HUTIAN YINGQING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拍品敞口,斜直淺腹,窄圈足,因形似斗笠,而稱之為斗笠盞。通體施青白釉,潔淨如 雪,釉面均勻,平滑如鏡,溫潤明亮,質感如玉。碗底露胎,可見胎質之輕薄,釉層之 晶瑩。盞內壁模印回紋一周,內環四朵蓮花,線條細膩流暢,配以雋秀的器形及白玉 光澤之釉色,著實賞心悅目。整器小巧玲瓏,雋秀可人,製作精湛,品相良好,保存 至今,甚為難得。湖田窯素以玉質光澤而聞名,即所謂「湖田如玉」,拍品亦繼承其特 色,且尤為精湛。 D 14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80,000 - 150,000 US$ 10,000 - 19,0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098 宋  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碗 A LONGQUAN CELADON GLAZED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碗敞口,弧腹,圈足。胎體勻薄,胎質細膩。通體施粉青釉,釉色粉嫩,釉面潤澤,有 玉質感。足端無釉,胎骨火石紅。此件器物內壁光素無紋飾,外壁裝飾刻花蓮瓣紋,瓣 面豐滿凸起,中有稜脊,細長挺拔,堪稱龍泉窯同類品種中的翹楚。 D 16.3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140,000 - 200,000 US$ 18,000 - 26,0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099 明  哥釉斗笠小碗 A GE -TYPE BOWL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小碗敞口微斂,弧壁,圈足。造型小巧精緻,又不失古樸大氣之感。通體施以仿哥釉, 釉質肥厚,開片迂迴交錯,圈足施以醬釉,為仿宋哥窯「紫口鐵足」 。哥窯器物非常精 良,這是因為胎體形成後,先素燒胎體,經過挑選,再多次上釉,裝窯二次燒成。因此 哥窯器物,器形工整,十分精美。 D 13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180,000 - 280,000 US$ 23,100 - 36,0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100 宋  耀州窯青釉印花蓮瓣盤 A YAOZHOU CELADON LOTUS-PETAL DISH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整體塑作十五瓣菊花狀,雅致美觀,小巧怡人。淺腹,腹壁上部斜收,下部圓弧。內底 闊平,外底承淺圈足,足徑小。裹足滿釉正燒,釉色青綠微泛灰黃,玻璃質感較強。胎 灰色,質地細密,可見旋胎痕跡。整器採用模印技法裝飾,內壁印十五組蓮瓣紋,內底 印折枝牡丹紋;此種花口式器物,口沿多薄削,不易保存,完美者稀少,應為北宋晚期 製品。 D 9.9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180,000 - 280,000 US$ 23,000 - 36,0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101 宋  段店窯黑釉星斑茶盞 A DUANDIAN BLACK-GLAZED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段店窯位於河南魯山,創燒自唐代,以燒制花釉瓷聞名於世,至宋元時仍有燒造,出產 白瓷、青瓷等,特別是白地黑花瓷名動一時。此件茶盞形制規整,敞口,鑲銅邊,腹部 斜收,小圈足呈玉環狀,留有旋坯紋。其胎體厚重堅致,泥褐色胎。釉色黑而潤澤,器 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遠觀之,有如星斑,濃淡深淺、色彩上濃下淡, 點點閃爍,其妙無窮,以至消失,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為段店窯盞中的佳制。 D 13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250,000 - 350,000 US$ 32,100 - 44,900



Lot 3094-Lot 3102為樸雅古庭收藏

3102 宋  渾源窯油滴小盞 A SMALL 'OIL SPOT'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樸雅古庭收藏 此盞小巧,只手可握,敞口,口以下內收,圈足,內外施黑釉,釉面滿布油滴斑,燈視 之如繁星,微閃紫紅斑點,內外皆然,令人目不暇接。外部掛釉至下腹,釉水垂掛如露 成冰,十分厚潤。釉含鐵量高,盞口呈鐵色,足牆、足底無釉。 山西渾源窯於唐代始燒,是山西歷史最久的古瓷窯之一。早期製品多為白釉器具,宋金 時期窯廠擴大,瓷器品種增多至各類顏色釉,並發展出剔花、鑲嵌等技藝,在雁北地區 非常少見。本件拍品體現了渾源制器胎質細,黑釉瓷釉面光亮以及施釉均勻的特點,且 其器型較為小巧,是山西地區民間瓷窯之佳作。 D 9cm PROVENANCE

Puyaguting Collection

HK$ 400,000 - 600,000 US$ 51,000 - 77,000



3103 宋  黑釉蓋盒 A BLACK-GLAZED BOX AND COV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日本京都藏家舊藏 此蓋盒呈梯角扁圓形,子母口,圈足。清麗有致,線條流暢,給人端莊雅麗美感。蓋盒 胎體輕薄,胎質細密堅致。施深黑色釉,通體色黑如漆,光可鑒人。口沿的薄釉微微呈 現醬黃色,更添增了幾許雅致,蓋及盒內上下施釉,積釉微呈褐綠色,底及口沿處露胎 無釉。此盒造型紋飾古雅,是當時文人雅士鍾愛之物,傳承至今,品相完美,更是令人 珍愛備至。可參考一例宋代黑釉蓋盒,其釉層較薄,後售於紐約蘇富比,2013年3月13 日,編號85。 D 6.1cm PROVENANCE

A Kyoto private collection, Japan

HK$ 50,000 - 120,000 US$ 6,400 - 15,400


3104 宋  黑釉鐵鏽斑盤口瓶 A BLACK AND RUSSET-GLAZED VASE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本品卷口,直頸,折肩,造型敦厚,淳樸可愛。通體施黑釉,釉不到底,其上以褐色釉 料施點狀斑塊於器身,佈局恰到好處,筆觸瀟灑肆意,生動自然。此種裝飾手法在宋、 金時期多流行於北方瓷窯,因褐釉中的鐵結晶體入窯燒製後呈鐵銹紅色,故又稱「鐵銹 花」或「鐵銹斑」。相近之例,可參閱埃斯卡納齊收藏,詳見《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 卡納齊的回憶》,上海書畫出版社,圖261(附圖)。 H 16.1cm

HK$ 50,000 - 120,000 US$ 6,400 - 15,400


3105 宋  吉州窯玳瑁紋茶盞 A JIZHOU 'TORTOISESHELL'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盞敞口,口沿微侈,其下略微內折,斜腹收於緩平之圈足,足底露胎。盞內外施黑釉與 黃釉,兩色交雜而成玳瑁釉。內壁之黃釉紋樣為枝條狀,似珊瑚海草,外壁之黃釉點染 隨性,且可見修坯旋紋。 玳瑁釉是吉州窯變色中極有特色以及富有美感的一種,以其色形似玳瑁而知名,其工藝 為先施含鐵較高的釉料,然後隨意甩灑較淺色釉料,兩種色釉入窯燒製過程中幻化融 合,形成千變萬化的色斑,傳世吉州窯玳瑁釉器除茶盌外,還有瓶、罐、爐等。故宮博 物館藏一例宋代玳瑁釉罐,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 港,1996年,頁234,圖版215。另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吉州窯玳瑁釉碗,錄 於《兩宋瓷器.下》,商務印書館,1996年,編號233。 D 11.2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80,000 - 120,000 US$ 10,300 - 15,400


3106 宋  粉青釉蓮瓣紋碗 A CELADON-GLAZED 'LOTUS'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出版 《Celadons》,Zetterquist Galleries,紐約 拍品為南宋龍泉窯經典品種,敞口,深弧腹,圈足,器型規整秀雅。 通體施龍泉青釉,釉色青翠,如梅子之青,釉質清透瑩潤,玉質感極 強。內壁光素無紋,外壁裝飾刻花蓮瓣紋,蓮瓣中心出白筋,與翠潤 青釉相映襯,恬靜幽美。整器造型、釉色及裝飾,皆具有鮮明時代特 徵,堪稱龍泉同類器中佼佼者。馳名古今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 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並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 D 13.8cm LITERATURE

Celadons , Zetterquist Galleries, New York

HK$ 120,000 - 180,000 US$ 15,400 - 23,100

出版於《Celadons》,Zetterquist Galleries,紐約


3107 金  耀州窯剔花蓮紋碗 A CARVED YAOZHOU 'LOTUS' BOWL JIN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本器侈口,弧腹,圈足,形制端莊典雅。通體施釉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 足削修規整,胎質堅密。碗內刻蓮紋,起線出筋溢釉,紋樣微凸,愈顯晶瑩雅趣,具有 很好的視覺效果,贊其「精比琢玉,巧如範金」恰如其分。耀州窯是宋代名窯之一,在 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製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六大窯系」中 最大的一個窯系,其產品則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 D 19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180,000 - 300,000 US$ 23,100 - 38,500


3108 明  龍泉窯粉青釉浮雕牡丹紋雙耳撇口瓶 A CARVED LONGQUAN CELADON-GLAZED 'PEONY' VASE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此尊口外撇,長頸,頸部兩側飾有雙獸耳,雙耳銜環。圓腹,腹下漸收,圓足素胎。直頸上飾弦紋兩道, 並以弦紋承接腹部,腹部通體印花纏枝牡丹紋,腹下近足處施細長菊瓣紋。整瓶造型端莊典雅,胎體渾 厚,釉色溫潤光澤,紋飾繁而不亂,雕刻精美細膩。體現了當時龍泉窯的特色,是精湛制陶工藝下的藝術 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牡丹乃國花之王,纏枝牡丹,又名「萬壽藤」,寓意花開富貴,吉慶祥瑞。 此器端莊厚重,頗有上古銅器遺韻,存世的龍泉窯作品多為鳳耳瓶、紙搥瓶、直頸瓶和貫耳瓶,雙耳銜環 瓶且帶弦紋者並不多見。可參考日本大阪裕昭美術館藏一例龍泉窯雙耳尊,售於倫敦蘇富比,2018年11月 7日,編號60;另可參考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8日售出一件龍泉窯環耳瓶,編號3010,其裝飾手法與此件 類似,另外一件2010年10月10日倫敦蘇富比拍出的環耳瓶,編號188,與前者極似,惟這兩件的獸首銜環 與此件有所出入。 H 40.5cm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 800,000 - 1,800,000 US$ 103,000 - 231,000

龍泉窯雙耳尊 © 裕昭美術館藏


3109 宋  絞胎折沿盤 A RARE MARBLED DISH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口沿外折,下收斂,平底,器型規整,通體施釉,紋飾由絞胎工藝表現,歷久彌新, 非常具有現代美感。此件折沿盤為高溫燒造,胎質細密堅硬,釉色油潤光亮。制式相 近的絞胎盤可參考《靜嘉堂宋元圖鑒》(靜嘉堂,2002年出版)第64頁,圖51的白釉 絞胎盤。 絞胎瓷是唐代陶瓷裝飾工藝新品種,或稱「攪胎」,「絞泥」,是用白,褐兩色或多 色泥料相間揉搓在一起,然後拉坯成型,燒製而成。由於泥料不同,紋理變化多端, 或如木紋,或如鳥羽,或如行雲流水,極富裝飾趣味。同類器物參見美國波士頓博物 館藏,著錄於《東方陶瓷》卷10,1980年,圖30。 D 18.5cm

HK$ 120,000 - 220,000 US$ 15,400 - 28,200

北宋 絞胎盤 ©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3110 北宋  湖田窯青白釉瓜棱形執壺 A HUTIAN YINGQING EWER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明代《天工開物.陶埏》中評價湖田窯青白瓷曰:「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 焉。」其「素肌玉骨」正是湖田窯青白瓷的胎釉特色,青白瓷胎色米白,質地細 膩,頗有「玉骨」之態,而釉質潔瑩如玉,更有「素肌」之質。 此壺口微侈,頸部與肩部以曲柄相連,柄上綴燒一系,肩部另一側接燒細長彎 流,流口高過壺口。束頸,瓜稜鼓腹,平底無圈足。除底部露胎之外,全器內外 滿施青白釉,釉色淡雅。瓜稜壺這一器形仿自金銀器,因青白瓷胎質密實,可塑 性高,方能逼真模仿金屬壺修長彎曲的壺流和柄,此件執壺形制優美,乃點茶品 茗必備佳器。 《龍泉集芳》第一集,繭山龍泉堂,1976年,頁293,頁144,圖420,出版有 一件宋代青白釉瓜稜壺,與拍品形制相同,被評為日本重要美術品,可資參照。 H 15.5cm

HK$ 300,000 - 400,000 US$ 38,500 - 51,300

宋 青白釉瓜稜型壺 © 日本繭山龍泉堂藏


3111 北宋  磁州窯剔刻牡丹花紋缽 A CIZHOUYAO CARVED 'PEONY' JAR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拍品花口,深腹,圈足。胎呈淺灰色,外壁飾蓮瓣花卉紋,淺灰色胎骨與白色化妝土形 成鮮明對比,花葉剔劃富有層次,繁縟生動。 在十世紀晚期的磁州窯產品中,這種以深峻刀法在白色化妝土上剔花並露出較深顏色胎 骨的裝飾手法尤為突出,而因為其白色化妝土中的高嶺土成分,使得剔刻後的花紋對 比更加強烈。香港沐文堂藏一件北宋白釉剔花花葉紋罐,其裝飾與本拍品相類,見李 知宴、關善明著,《沐文堂收藏全集:卷十一宋代陶瓷》,香港,2012年,頁374,圖 151。另外與此拍品剔花技法類似的例子,可見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一件磁州窯白釉剔花水 注,見Jan Wirgin著,《Sung Ceramic Designs》,倫敦,1979年,圖版41a。另見美國 弗利爾美術館藏一件磁州窯剔花瓶,G. Hasebe著,《Sekai toji zenshu - 12 - Song》, 東京,1977年,頁110-11,圖109:另見王梅生舊藏一件磁州窯白釉剔花水注,著錄於 《來燕堂珍藏:宋瓷五十事》,2010年,頁78,圖30,書中作者指出從最新公佈窯址採 集瓷片標本來看,河南修武當陽峪窯出現此種瓷片最多,河南登封窯亦有。日本繭山龍 泉堂藏有宋磁州窯白釉雕花執壺及越窯青瓷水盂,可茲參考。 D 9.6cm H 11cm

HK$ 300,000 - 400,000 US$ 38,500 - 51,300

宋 磁州窯白釉雕花執壺 © 日本繭山龍泉堂藏

宋 越窯青瓷水盂 © 日本繭山龍泉堂藏



3112 宋  磁州窯黑地白花花鳥紋枕 A CIZHOU CARVED BLACK-GLAZED 'FLORAL AND BIRD' PILLOW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枕面為如意形,前端微微翹起,座墩為四邊形。枕面以黑地白花手法裝飾,枕邊緣勾勒 兩條邊線,素底無釉,墩正上方有一通氣孔,枕底有墨書文字痕跡。枕面沿邊線開光, 內枕面於黑彩上刻出紋樣,描繪花蝶叢中,雀鳥翹首顧盼於枝葉間,情趣盎然,枝葉上 刻劃出筋脈,生動準確,動態十足。本品釉面潔潤細膩,圖案清晰明快,線條嫺熟流 暢,形成黑白對比鮮明的藝術效果,頗有水墨畫韻味,於樸素中見精細,當為磁州窯瓷 器中佳品。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經元至明清,延燒不斷,是我國北方的重要的民窯代表。其窯器型 種類繁多,僅瓷枕就有八角形、如意形、橢圓形和銀錠形等。同時磁州窯也以其豐富的 裝飾內容和廣泛的裝飾題材享譽世界。瓷枕始於隋,唐宋時流傳廣泛,元代則更為精 細,流行長達七八百年。因其光潔輕涼,是古代夏令寢臥的佳品。宋代張耒有《謝黃師 是惠碧瓷枕》詩:「鞏人作瓷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人室涼風生,腦塞發冷泥 丸涼」。

宋 黑地白花葉形花鳥紋枕 ©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美國收藏家查爾斯.貝恩.霍伊特(Charles Bain Hoyt)藏有一例黑地白花葉形花鳥紋 枕,現藏於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與本品所描繪圖案相近,錄於《中國陶瓷 3 宋.元瓷 器》,第45頁,圖版37。另可參考一例由日本知名東洋古陶瓷收藏家橫河民輔(18641945)所藏的磁州窯北宋白釉黑地白花牡丹紋枕,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錄於《橫河 民輔.中國陶瓷名品選》,2012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編號30。 H 18cm W 27cm

HK$ 300,000 - 500,000 US$ 38,500 - 64,100

北宋 磁州窯白釉黑地白花牡丹紋枕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3113 北宋  定窯六出蓮瓣紋盞托及杯 A DINGYAO 'LOTUS' LOBED CUP AND CUPSTAND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來源 香港繼遠美術收藏 此件盞托呈圓形,花口。盞盤中央起高台,高台外璧浮雕蓮蕊紋,生動寫實。腹壁內 折,以盞恰臥其中,造型端莊秀美,渾厚大氣。盞葵口,六出筋,立體感強,猶似盛 開蓮花。施釉到底,足內澀胎,釉面光潔瑩潤,淡雅清新。釉色清雅,古雅十足,通 體均施白釉,色澤自然古雅,寶光渾然,釉面溫潤,清雅怡人。整套台盞造型規整, 秀美挺拔。 盞托及盞不僅在定窯、汝窯、鈞窯等各窯口中見有此造型,漆器中也可覓其芳蹤。據 考古資料顯示,盞托早在東晉時期已經出現,至宋代,盞托在實用功能之外,更多了 裝飾、美觀的功能,形制也更為多樣,此類造型的盞托在同時期的壁畫、繪畫中亦可 見到。 Cup H 4.3cm; Cup stand D 12.8cm; H 7.2cm with stand PROVENANCE

K.Y. Fine Art, Hong Kong

HK$ 350,000 - 450,000 US$ 44,900 - 57,700



3114 北宋  定窯白釉「殿」銘花口盤 AN INCISED DINGYAO WHITE-GLAZED LOBED DISH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款識:「殿」

本拍品款識

來源 1. 日本藏家舊藏 2. 曾著錄於日本根津美術館圖錄 此件花口盤折腰,平底,作六瓣花口。其胎質輕薄,細膩,口沿一圈無釉,為覆燒形成 的「芒口」。外壁及器底施白釉,積釉處形成「蠟淚痕」,薄釉的地方可見旋坯的「竹 絲刷紋」。此盤釉面瑩潔,釉光佳,折腰有力,造型簡潔,釉光釉色瑩潤內斂,器形小 巧,典雅優美。 可參考一對宋代花口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 宋瓷器(上)》,香港,1996年,頁80,圖版71。香港藏家羅啟妍女士藏有定窯白釉葵 口平底盤一套四件,載於《如銀似雪-中國晚唐至元代白瓷賞析》,1998年,香港,編號 17。 盤底陰刻楷書「殿」字,與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春拍中,編號2601之南宋官窯粉 青釉紙槌瓶底部所落「玉津園」三字筆法相同,皆為南宋皇宮所刻。 D 14.7cm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2. Included in catalogue published by Nezu Museum, Japan

HK$ 400,000 - 800,000 US$ 51,300 - 102,600

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底部所落「玉津園」 ©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601



3115 宋  定窯白釉弦紋花口洗 A DINGYAO WHITE-GLAZED RIBBED WASH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此洗直口,平底,作六瓣花口,覆燒,鑲銅口。洗外壁中腹部及下部飾凸弦紋兩道,內 外施白釉。此器光素無紋,然造型凝練簡潔,典雅而富有華貴之姿。清宮舊藏一例與此 件同器型,洗心有劃花者,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香 港,1996年,頁93,圖版84。景德鎮影青仿定器中,亦仿此器者,其紋、形皆似。 D 12.2cm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3116 北宋  耀州窯月白釉鬲式爐 A YAOZHOU MOON-WHITE GLAZED TRIPOD CENSER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9年11月1日,編號407 本爐青釉秀雅,除獸足之外通體光素無紋飾,釉色為月白色澤,胎骨為白胎,當為早期 北宋耀州窯作品。耀州窯位於陜西,受五代浙江北部越窯影響頗深,其青釉以獨特雅致 而深受文士喜愛,流行於宋代。耀州窯刻畫生動明快,多屬盤或盌,個別製作精品甚為 精罕,本爐正屬一例。 比較一例,尺寸較大,出自喜聞過齋收藏,曾展於《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紀念 展》,香港藝術館,香港,2010-11年,編號100,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5日,編號 3231;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尺寸較小,釉色呈淡灰藍,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香港,1996年,編號129;另一例售於紐約佳士得1986 年6月5日,編號172,爐頸較長。如本品器形之耀州瓷,多帶各款紋飾,其中一例飾鳥 紋,曾展於《耀州瓷精品》,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1998年,編號105;另一例口沿 下方圍飾回紋兩道,爐身飾纏枝蓮紋,圖載於朱湯生,〈Chinese Celadons〉,《Arts of Asia》,11-12月,1993年,頁66,售於倫敦蘇富比,1981年12月15日,編號135, 後易手於紐約蘇富比,2008年11月7日,編號273。 H 12cm PROVENANCE

Sotheby's Hong Kong, 1 November 1999, lot. 407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3117 元  湖田窯青白釉貼塑瓔珞紋花卉高足杯 A HUTIAN YINGQING HIGH STEM LOBED CUP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此高足杯高足外撇,呈蓮花口狀,蓮瓣交匯處和花口處以瓔珞裝飾,花葉招展,杯 心內貼塑花葉,形象生動。此杯以浮雕瓔珞紋裝飾蓮花,造型高雅,釉色白中帶 青,積釉處顏色略深,似玉質感。在傳世作品中,此杯質量最高,保存也極為完 整,少見不可多得。 H 10.2cm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3118 宋  定窯白釉龍首把杯 A DINGYAO DRAGON CUP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此把杯圓形杯身,內倭線裝飾,杯足泥塑一小曲龍杯,龍嘴緊 咬杯口,尾俯杯身,生動形象。此件把杯釉色白晳,尺寸小 巧,龍身把柄,妙趣橫生。 H 4.6cm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3119 北宋  白釉竹節形蓋盒 A WHITE-GLAZED BAMBOO-SHAPED BOX AND COVER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蓋盒呈竹節形,盒蓋斜折上收為平頂,直口;蓋身亦直緣,器 身折腰斜收為圈足。整器光素無紋,兩線對上,上下盒蓋則 吻合無虞。內外施透明釉,略失透,再白色胎體映襯下色澤米 白,質地溫潤。釉層較薄,器表面尚可見旋坯痕跡,盒下腹 「掛淚」,足底露胎,胎質白實。 D 9cm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3120 十二世紀  高麗青釉葵口盤 A GORYEO CELADON-GLAZED LOBED DISH 12TH CENTURY 來源 日本大阪藏家舊藏 高麗青瓷一直以來頗受高麗上層人士所垂青,高麗詩人李奎報 賦詩讚賞高麗青瓷:「影影綽綽如青玉,玲瓏剔透如水晶」, 「緻密的玉如嫩膚,觸手猶如撫玉膚」。徐兢則在《宣和奉使 高麗圖經》中稱其為「翡色」:「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 色。近年以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此處所言「翡色」 乃專指高麗青瓷之青色。此件花口盤作十六瓣花口,折腰,平 底,其胎質輕薄,細膩,外壁及器底施青釉,釉面瑩潔,釉光 佳,折腰有力,造型簡潔,釉色內斂,器形典雅優美,以釉色 及線條勝人。 D 20.5cm PROVENANCE

An Osaka private collection, Japan

HK$ 30,000 - 50,000 US$ 3,800 - 6,400

3121 宋  湖田窯影青釉暗刻花卉紋碗 A HUTIAN YINGQING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盌敞口,圈足,足底因支燒留有醬色糊底,應為景德鎮湖田窯 北宋時期所制。全器通體施青白釉,青白釉色潔淨瑩潤,外光 素無紋,盌內底部與器身刻菊瓣紋,內壁滿刻簡筆花草,紛繁 滿目,十分少見。花草叢中又刻四個嬰孩,俯仰嬉戲,豐腴可 愛。全器滿罩青白釉,釉質光潔瑩潤,有如冰雪肌膚。 D 21.4cm

HK$ 20,000 - 40,000 US$ 2,600 - 5,100


3122 唐  越窯青釉花口盞 A YUEYAO CELADON LOBED BOWL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此盞敞口微撇,器口作五處等距內凹,形成花口之狀,每凹口 下按壓一條內凸外凹的隆起稜線,腹壁圓弧內收,玉璧型底, 不見支燒痕。胎體薄且規整,胎色灰白,細膩堅硬。盞器形典 雅,釉面滋潤,精緻小巧,似一朵盛開的鮮花,讓人不忍釋 手。 唐至五代時期為越窯燒造的巔峰時期,此種造型與當時流行的 金銀器皿造型有著密切的關係,器物多光素無紋,僅以造型、 釉色取勝,為晚唐越窯標誌性裝飾技法。此盞通體施青釉,釉 層輕薄勻淨,淡雅怡人,如冰似玉。整器素面,造型娟秀,歷 經千年仍清新可人,為越窯佳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兩例越 窯青釉葵口碗,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晉唐瓷 器》,香港,1996年,頁120-121,圖版107-108。 D 12.7cm

HK$ 60,000 - 200,000 US$ 7,700 - 25,600

3123 北宋  河南青釉大碗 A LARGE HENAN CELADON BOWL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TH-12TH CENTURY 來源 1. 倫敦蘇富比,1978年12月12日,編號196 2. Plesch 舊藏 3. 佳士得倫敦 ,2009年11月3日,編號184 斂口,深弧腹,圈足,胎體厚重,圈足與底部無釉露胎,胎呈 褐色,修足俐落、考究。此碗採用裹足刮釉的裝燒工藝,全 器滿釉唯足際一圈澀胎。釉色青綠,釉質晶瑩剔透,玻璃質感 強。釉面滿布開片,長短相間,形成網格,給人以清新淡雅之 感。整器做工考究,從胎釉的品質,到修坯、施釉的精湛,都 代表著河南青瓷的高水準,釉面瑩潤,色調多變,別有一番韻 味。 D 21.5cm PROVENANCE

1. Sotheby's London, 12 December 1978, lot. 196 2. The Plesch Collections (Ch22) 3. Christie’s London, 3 November 2009, lot. 184

HK$ 50,000 - 150,000 US$ 6,400 - 19,200


3124 宋  東溝窯月白釉葵口碗 A DONGGOUYAO CELADON LOBED BOW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本品花口,月白釉色,深腹,弧壁斜收,碗內外釉層光滑。釉 汁肥厚,精亮,釉色宜人潔淨。 東溝窯位於河南汝州市山峪鄉東溝村東,以燒造青瓷著稱,產 品兼具汝、鈞窯特徵。瓷胎多為灰色,有深淺厚薄之分。釉色 有天青、天蘭、蔥綠、茶葉沫、魚肚白等。其產品底部常刷有 與鈞瓷相同的醬色護胎釉。與汝、鈞窯器物相比,東溝窯釉層 配比與發色亦與鈞瓷和汝瓷均有所不同,故其釉面成分與臨汝 青瓷和禹州鈞瓷均有別。此窯場於宋代初年為政府掌管,其產 品釉色以天藍釉和青綠釉為主,遺存極少,意味均得汝、鈞之 趣也。 D 15.3cm

HK$ 90,000 - 120,000 US$ 11,500 - 15,400

3125 元  青白釉鳳紋蓋壺 A RARE QINGBAI 'PHOENIX' EWER AND COVER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倫敦蘇富比,2016年5月11日,編號230 元代中葉,時人漸講究飾紋繁美,如本品青白釉八稜執壺,壺 身刻飛鳳紋。芝加哥藝術學院藏一例,形制與本品相似,見 Margaret Medley,《Yüan Porcelain and Stoneware》,倫 敦,1974年,圖版10;另一例載於《世界陶瓷全集》,第13 冊,東京,1981年,圖版42;Otto Doering伉儷及玫茵堂舊藏 一件執壺,器形較大,圖見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國陶瓷》, 第4冊,倫敦,2010年,圖版1610,售於紐約佳士得,1978年 11月9日,編號225,後再售於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7日, 編號39。 H 28cm PROVENANCE

Sotheby's London, 11 May 2016, lot. 230

HK$ 25,000 - 80,000 US$ 3,200 - 10,300


3126 宋  青釉鬲式小爐 A SMALL CELADON CENS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鬲爐唇口,折沿下卷,直頸,垂鼓腹,爐底平,承三外撇小 足。外壁滿施青釉,內里未施滿釉,三足及外底澀胎。口沿等 釉薄處隱現胎骨而泛褐色,釉層氣泡密集,釉色純淨,釉光潤 澤。 H 5.5cm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3127 元  龍泉窯青釉八卦三足爐 A LONGQUAN CELADON 'EIGHT TRIGRAMS' TRIPOD CENSER AND COVER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瓷器中點褐彩裝飾由來已久,漢代就已出現,而晚至宋代,龍 泉窯將點褐彩裝飾發展到頂峰,褐色的點彩在青翠的釉色印 襯下顯得神采飄逸。龍泉窯點褐彩裝飾的品種,在日本極受追 捧,被美譽為「飛青瓷」。 H 5.8cm

HK$ 60,000 - 100,000 US$ 7,700 - 12,800


3128 宋  耀州窯青釉鬲式爐 A YAOZHOU CELADON TRIPOD CENS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此琴爐小巧精緻,折沿,束頸,腹上部弦紋一道,三獸頭足, 通體施橄欖綠釉色,釉面有細碎開片十分精美。此爐造型仿 青銅器,古樸,莊重,典雅。琴爐為文人書房標準用具,多置 於古琴前。同類小琴爐多見於鈞窯,而耀州窯此類器型十分少 見,北京故宮博物館有一個極為相似的耀州琴爐,相似見李輝 柄主編《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商務 印書館,1996,頁143,圖版129。 H 5.3cm

HK$ 40,000 - 80,000 US$ 5,100 - 10,300

3129 唐  三彩三足罐 A SANCAI -GLAZED POTTERY TRIPOD CENSE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來源 1. 於1991年購於香港 2. 黎氏家族私人珍藏 3. 佳士得紐約,2015年9月17日,編號937 此爐敞口,卷唇,短束頸,溜肩,圓鼓腹,斂脛,三獸足向外 傾。胎為白色,外壁施加黃綠色為主的低溫三彩釉,流淌自 然;足上間露白胎,施褐釉。此器三彩色調鮮豔和諧,變化莫 測,狀似潑墨水彩畫,釉色斑駁,沁融自然,灑脫奔放,工藝 水準相當純熟。 H 14cm PROVENANCE

1. Acquired in Hong Kong, 1991 2. Property of the Lai Family Collection 3. Christie's New York, 17 September 2015, lot. 937

HK$ 40,000 - 80,000 US$ 5,100 - 10,300


3130 宋  銅胎仿剔犀如意紋倭角盤 A BRONZE IMITATION-LACQUER 'RUYI ' DISH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款識:「長宜子孫」 本品古雅沉靜,周正大氣,以銅為胎,葵口造型,盤壁內外均剔雕如意雲紋,錯落有 致,層次分明,盤底書「長宜子孫」四字款。整器造型端正挺括,刻工圓潤淳樸,紋飾 清晰優美,如行雲流水,氣韻濃沉,十分珍貴。 元明以來流行剔犀工藝,本器即可視為剔犀漆盤的前身。剔犀工藝帶有獨特的效果燦然 成紋,流轉自如,迴旋生動,題材上古樸簡潔,以雕刻線條簡練、流暢大方的「雲紋」 為主。 D 12.2cm

HK$ 20,000 - 60,000 US$ 2,600 - 7,700


3131 宋  銅琮式雙耳瓶 A BRONZE VASE, CONG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款識:「寶用」 來源 法國藏家收藏 琮方柱形,內有圓孔,形制上承上古禮器,也稱為玉琮。此器圓口,短頸,方柱形長 身,方足、其器內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凸起邊緣內淺浮雕密集紋飾。《周 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 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此拍品銅質,側面鑄有兩鋪首,為清 中期仿古之作。 H 22cm PROVENANCE

A Private French Collection

HK$ 100,000 - 150,000 US$ 12,800 - 19,200


3132 宋  銅辟邪紙鎮 A BRONZE BIXIE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此紙鎮以銅為材,辟邪俯臥昂首張口,眉梢上卷,雙目圓凸,目光如炬,四足踞地,身 形矯健,姿態威儀,特別注重表現辟邪的威武悍烈及兇猛強健的特徵。辟邪是傳說中的 瑞獸,整件造型獨特,包漿老舊,為難得的文案紙鎮。 H 7.3cm

HK$ 350,000 - 500,000 US$ 44,900 - 64,100


3133 宋  響銅淨瓶 A BRONZE RITUAL WATER VESSEL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淨瓶,又稱水瓶,為唐代典型器物,用以容水,供飲用或洗 濯,為比丘十八物之一。此淨瓶周身素面,唯肩部有一道弦 紋,敞口、細長頸、圓肩、鼓腹、高足,具有唐代淨瓶的獨特 造型特徵,有很強的宗教和藝術價值。 H 13.9cm

HK$ 40,000 - 60,000 US$ 5,100 - 7,700

3134 唐  銅四靈菱口鏡 AN ARCHAIC BRONZE 'FOUR ANIMALS' MIRRO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來源 法國郵政銀行董事Jean-Luc Enguehard舊藏(1998-2015),於 1998購自Jean-François Hubert 此鏡菱花式,鏡背凸起一道弦紋分紋飾為內外兩區,中心設伏 獸鈕,內飾纏枝花紋,枝葉間浮雕四飛鳥,以花草間隔之,鏡 緣菱花內浮雕流雲紋,整器光澤亮白,規整合度。鏡背圖案為 典型唐鏡特徵,唯浮雕主題有鳥、獸,數量各異。可參考1955 年陝西西安出土銀背鳥獸菱花鏡,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載於 《中國青銅器全集.16》 1998年,北京,頁128,圖125。 W 13.3cm PROVENANCE

Jean-Luc Enguehard Collection, Director of La Banque Postale, purchased from Jean-François Hubert in 1998

HK$ 60,000 - 100,000 US$ 7,700 - 13,000


3135 春秋  銅鷹捕蛇燈台 AN ARCHAIC BRONZE 'HUNTING EAGLE' OIL LAMP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來源 1. 思源堂舊藏 2. 香港邦瀚斯,2013年11月24日,編號490 燭臺青銅制,做禽鳥展翅狀,其體前探,其喙微張,雙足立於圓型座,身側雙翅後展, 尾羽上提,托舉一燭臺。燭臺沿外翻,內鏤雕蟠螭紋,或以失蠟法製成。整器造型精 妙,禽鳥表面淺雕羽狀紋理,仔細端詳精巧華美,巧妙利用展羽之姿做燭托,亦集實用 與裝飾於一身,獨具匠心,頗有意趣。 H 15cm PROVENANCE

1. Sze Yuen Tang collection 2. Bonhams Hong Kong, 24 November 2013, lot. 490

HK$ 250,000 - 400,000 US$ 32,100 - 51,300



3136 春秋  銅鷹形燈台 AN ARCHAIC BRONZE 'EAGLE' OIL LAMP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此件青銅燈主體鑄成一隻立鷹,其通身鏨刻羽狀紋樣,雙足鋒利粗壯,足踏鏤空圓座。 其尾羽上翹蜷曲,翎羽亦然。雙目外突渾圓,鷹首頂支座,上插燭臺,臺柄兩彎,臺面 作六花瓣外展,花瓣亦淺雕紋理,臺中央起一尖枝,為固定蠟燭之用。鳥形燈座在戰漢 時期十分流行,蓋因社會喜好神仙方術,承燈的鳥即為神鳥朱雀,沈括《夢溪筆談》 曰:「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故而司燈。 H 13.2cm

HK$ 180,000 - 300,000 US$ 23,100 - 38,500



3137 漢  銅錯金銀三足座 A GOLD AND SILVER-INLAID TRIPOD STAND HAN DYNASTY, 246 B.C.-220 此座銅制,下承三獸足,其型制當屬漢代銅樽之座。樽為古代的盛酒器,古人有「人生 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詩文佳句。據考古實物所見及文獻記載,酒樽最早見 於戰國,盛行於漢晉,是出現於當時上層社會的一種精緻盛酒器,在銅器、漆器中均有 發現。在漢代,樽常置於席或案上,飲宴時,要先將貯藏在甕、壺中的酒倒在樽裡,再 用勺酌入耳杯奉客。 本器雖僅餘座,然其壁以錯金銀飾幾何型紋樣,紋飾圖案綺麗,線條流暢,動感極強, 金銀絲片粗細相間,精細而繁複,紋飾平整細膩,裝飾性極強。錯金銀工藝將不同金屬 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其不同的質感相互輝映,呈現出一種鏤金錯彩之美。而因錯金銀 器物工藝繁複,所費奢靡,因此較為罕見,僅座便如此華美,可知原器等級極高,實值 珍賞。 H 3cm D 11.5cm

HK$ 60,000 - 150,000 US$ 7,700 - 19,200


3138 明  獸面紋青銅觶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ZHI MING DYNASTY, 1046-771 B.C.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器仿西周青銅觶形制,侈口,長頸,鼓腹微垂,下有高圈足外撇,其形製與1975年扶 風召李M1出土青銅觶近同,二者的區別在於此件青銅觶垂腹不明顯,為仿西周早期的式 樣。此件青銅觶造型修長優美,腹部飾淺浮雕獸面紋,雲雷紋為底,左右兩側各飾一短 扉稜,頸部、圈足各飾兩道凸弦紋。 圓體觶最早見於商代晚期,器體修長的觶,則是西周早期開始出現並流行的,一般為素 面或紋飾簡單者。仿古器形而加以變化,正如此件青銅觶之裝飾華麗,在同類型器物中 一反傳統,吸納西周早期修長體青銅觶,加以裝飾,然造型規矩,胎體厚重,陳設於案 頭,更顯尊貴精緻,傳世明代仿古銅器中的佳作。 H 19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60,000 - 80,000 US$ 7,700 - 10,300

© 1975年扶風召李M1出 土青銅觶


3139 漢  銅鎏金局部鎏銀香盤、爐、燈、薰四件一套 A GROUP OF FOUR GILT-BRONZE INCENSE TOOLS HAN DYNASTY, 246 B.C.-220 中國對香具利用始自周代,香文化亦開始融入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領 域。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以香喻美,將香文化作為日常禮儀,當時佩帶香 囊、沐浴蘭湯、互贈香品,形成一種風尚。 西漢初期,熏香就已在貴族階 層廣泛流行,並有專門用於熏香的熏爐。 長沙西漢張瑞君墓出土的銅器上 就明確有「熏爐」二字的銘文。 隨著生產力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用香成了 人們社會交往禮儀中的重要元素,對熏爐的審美功能也更重視。 此套香具共四件,銅質鎏金,小巧可人。香燈、盤及熏為圓筒形,取漢 「樽」之形制,外壁飾以弦紋,香熏外壁鎏銀,如卷雲流動,下有三足, 上有蓋,蓋頂一環鈕。蓋面以鈕為中心,浮雕四朵花瓣,異常精美,此種 造型獨為漢代所有。 鎏金行爐上有穹型鏤空蓋可開合,有手柄可執,做工 精巧。 此類熏爐可於行進時使用,皇室、貴族日常參加各種儀式常用此類 爐。蓋上鏤空,燃點香時,青煙裊裊飄升,可以寄託古人對天神的遐想和 憧憬。 VARIOUS SIZES

HK$ 500,000 - 800,000 US$ 64,100 - 102,600



3140 商晚期  青銅鳥喙夔龍紋盂 AN ARCHAIC BRONZE FOOD VESSEL, YU , WITH KUI DRAGON PATTERN LAT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來源 1. 河南安陽出土(傳) 2. 美國德克薩斯州私人舊藏品 青銅簋是盛放熟食的器皿,始見於商代,至西周時期仍十分流行。簋和鼎經常互相配合 在饗宴及祭祀時使用。此器較一般簋形器碩大,屬於商代晚期無耳簋的形制,西方學者 常稱這種形制的銅器為盂。器侈口,直腹,身呈碗狀,至底部內收,有高圈足。口沿下 飾一組兩兩相對的長鳥喙夔龍紋,中間飾有一個浮雕大獸首。圈足飾有由左右兩邊夔龍 紋合成的大獸面紋,中有淺扉稜作鼻樑。紋飾帶以雲雷紋填地,浮雕獸首放大突出,獸 角捲曲,類似的浮雕大獸首同樣見於河南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的殷墟二期III式銅直腹圈足 簋(M5:848),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虛婦好墓》,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0年,圖版17:1。 其他相似形制但體積較小的參考品,見1980年河南安陽大司空南M539墓出土,現藏中國 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寢出簋(80ASM539:30),詳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 陽工作隊:〈1980 年河南安陽大司空村M539 發掘簡報〉,《考古》,1992 年第6期, 圖版肆:1。 青銅簋不單展示了古代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是體現古代社會階級制度嚴密性的重要遺 存,蘊含著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工藝技術價值。 H 17cm D 27cm PROVENANCE

1. Excavated from Anyang, Henan (by repute) 2. A Texas private collection, American

HK$ 750,000 - 1,000,000 US$ 96,000 - 128,000



3141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作寶彝尊 AN ARCHAIC BRONZE VESSEL, ZUN LATE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銘文:「作寶彝」 來源 1. 比利時布魯塞爾Zen Gallery舊藏品,1992年 2. 歐洲重要私人舊藏品 3. 德國斯圖加特納高,2010年11月5日,編號1003 作寶彝尊,西周早期青銅盛酒禮器。此器保存十分完整,敞口,鼓腹,高圈足底部微向 外侈,圈足下有一直沿邊。腹部上飾有外卷角大獸面紋,其上下各飾兩周弦紋。大獸面 輪廓清晰,眼作「日」字形,獸面兩旁飾顧龍紋,龍首的比例明顯比龍身大,嘴部上 翹,頭上有大卷角。西周早期的銅尊通常在獸面兩側配上長身夔龍紋或立鳥紋,顧龍 紋的樣式相對少見。通器雜有紅、綠鏽斑,斑駁交錯,饒有古意。銅尊內底鑄有銘文三 字:作寶彝。 相似形制和紋飾的銅尊,可以參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鳴士卿尊(中博:J.W.67-32), 收錄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編:《故宮西周金文錄》,台北:故宮博物院,2001年,第28 號,頁54;英國蘇格蘭Burrell氏舊藏西周早期銅尊(編號8.18),載於Jessica Rawson, 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1990),IIB冊,圖 79.2,頁550。獸面兩側配立鳥紋的考古品,可以參看:1963年陝西隴縣南村周墓出土的 饕餮紋尊(隴314),載於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編:《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北京:文 物出版社,1980年,第三冊,頁165,第165號。 H 26.7cm PROVENANCE

1. Zen Gallery, Brussels, Belgium, 1992 2. An Important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3. Nagel Auction, 5 November 2010, lot. 1003

HK$ 600,000 - 1,500,000 US$ 76,900 - 192,300

吳鎮烽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012) vol.20 no.11399

「作寶彝」





3142 商晚/西周早期  青銅饕餮紋山甗 AN ARCHAIC BRONZE TRIPOD STEAMER, YAN LATE SHANG TO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600-1046 B.C. 銘文:「山」 來源 日本私人舊藏品,附原裝日本木箱連題簽 青銅甗是體量較大的青銅禮器,原為蒸煮食物的炊器,器分上、下兩層,中間有箅子分 隔。甑、鬲連體合鑄,器口微外侈。口徑兩側設有立耳,深腹,自腹以下分襠,三柱 足。口沿下飾一周捲身獸面紋,以淺扉稜作獸面的鼻樑,軀體向左、右兩邊伸展,上、 下各飾一帶圓珠紋。捲身獸面紋之下排列一週三角垂葉蟬紋,內以雲雷文填地,排列規 整有序,線條一絲不苟。鬲部三足各飾浮雕牛角獸面紋,眉額稍突,紋飾簡潔,獸面外 貌保存完好。通體銅質精良,熟坑,甑上有綠色淺層鏽斑,饒有古意。甑內壁鑄有族徽 銘文一字:山。 甑腹亦安排紋飾的青銅甗比較稀少,視覺上幾近滿工,與之形制、紋飾相近的青銅甗可 以參看:盧芹齋舊藏的商代晚期戈甗,收錄於陳夢家編:《殷周青銅器分類圖錄》,東 京,汲古書院,1977年,圖版A138號;同器又見於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 成》,上海,2012年,第7冊,編號03103,頁5。 H 42.5cm PROVENANCE

A Private Japanese Collection, with original woodbox and inscription

HK$ 1,500,000 - 3,000,000 US$ 192,300 - 384,600

「山」





3143 西周  青銅貘提梁卣 A RARE ARCHAIC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AND COVER, YOU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來源 1. 日本藏家舊藏 2. 大阪井上龍古堂 卣是商周時期盛酒器,禮器中的重要器皿之一。卣最早作為器名習見於殷墟甲骨卜辭、 西周金文及先秦文獻,通常商朝的卣多橢圓形,西周則多圓形。《尚書.洛誥》:「以 秬鬯二卣。」又《詩.大雅.江漢》:「秬鬯一卣。」盂鼎銘:「錫汝鬯一卣。」故卣 是專盛秬鬯的祭器。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類,考 古發現的數量很多。器形是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有也 作圓筒形,作鴟鴞,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 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圓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 變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鳥獸形卣。鳥獸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統稱為鳥獸形卣。 此件青銅卣造型素靜,蓋頂鑄喇叭形捉手。卣身梨形,下垂腹,高圈足,外撇。肩部兩 側鑄環扣,連鑄提梁,提梁二端口作貘首,器身余無他飾,器身整體出青綠色皮殼,腹 部間以棕紅鏽。器內鏽層較厚,綠鏽藍鏽相迭。 H 19.9cm PROVENANCE

1.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2. Inoue Ryokodo, Osaka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3144 戰國  銅弦紋鋪首壺 AN ARCHAIC BRONZE VESSEL AND COVER, HU WARRING STATES, 475-221 B.C. 此壺侈口束頸,鼓腹,高圈足,頸部、腰部、腹底均作粗闊的 弦線,肩部飾一對銜環鋪首,其上有蓋,蓋面起雙弦帶,蓋中 央設一環鈕。全器表面灰綠銹斑駁點點,古意穆然。 H 30.5cm

HK$ 120,000 - 200,000 US$ 15,000 - 26,000

3145 戰國  銅鋪首銜環三足鼎 AN ARCHAIC BRONZE TRIPOD VESSEL, DING WARRING STATES, 475-221 B.C. 青銅圓鼎,合蓋成球形,器身飽滿渾圓。蓋上以寬、窄兩圈帶 狀花紋環繞一圈,規整而富有秩序感。兩圈帶狀紋飾之間分佈 三個鑄造的牛牲,匐地而臥。圓鼎兩端分別有獸頭銜環輔首, 器身滿布帶狀蟠虺紋,神秘繁複,以三蹄形足鼎立。鼎身包漿 醇厚,略有綠斑,富有歷史滄桑感。 H 14cm

HK$ 150,000 - 200,000 US$ 19,000 - 26,000


3146 清  銅鬲式爐 A BRONZE TRIPOD CENSER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款識:「宣德年製」 這件清代鬲式爐器形扁矮,感覺穩定敦厚。其平唇口,束頸, 頸處弦紋,鼓腹,三足,底有篆書「宣德年製」款。鬲式爐, 又稱「素圓鼎」,是由新石器時代陶鬲和上三代青銅鬲加工演 化而來的一種器形。鬲式爐與其他文玩形式的銅爐不同,一般 不陳放於書房案頭,而是陳列於廳堂、佛堂等居中的重要位 置。 H 6.9cm D 11.8cm 1995g

HK$ 50,000 - 100,000 US$ 6,400 - 12,800

3147 明晚期  銅潤柳堂鬲式爐 A BRONZE TRIPOD CENSER LATE M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潤柳堂」 爐形矮扁,整體圓潤,口薄頸深,頸部深峻,三足沈穩,爐整 體寬平,此爐可謂鬲爐中形美者,明代晚期之標準器。其爐線 條沈靜簡練,皮色盈盈古意。底款「潤柳堂」三字篆書款。 H 4.5cm D 12cm 1090g

HK$ 100,000 - 150,000 US$ 12,800 - 19,2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48 西周  青銅「冉父乙」觚 AN ARCHAIC BRONZE WINE VESSEL, GU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銘文:「冉父乙」 「冉父乙」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現在見於報道的青銅觚始行於二里崗上層時期,盛行於商代,西周早期開始衰落,西周中期以後稀見。 其命名始於宋呂大臨的《考古圖》,後人多沿用之。在商代,青銅觚與青銅爵相配,是當時青銅禮器組 合的核心。 冉父乙觚,大喇叭口,高體細腰,圈足,足下有階。頸飾蕉葉紋,腹、足部飾四條對稱的扉稜,腹部飾 各由兩個倒夔紋組成的獸面紋兩組,圈足部飾饕餮紋兩組,頸部底端和足部頂端各飾蟬紋一周,紋飾均 以雲雷紋襯底。圈足內壁有「冉」三字銘文。其形製、紋飾與灃西灃河鐵路橋西M15出土青銅觚近同; 此件冉父乙觚與1953年陝西岐山縣京當鄉禮村出土冉父乙觚形製、銘文相同,僅紋飾有細微差異。上 述二器的時代為西周早期,此件青銅觚也當為西周早期器。 冉父乙觚造型規整,形體修美,紋飾華麗,且有銘文,是集歷史性、藝術性於一身的青銅禮器精品。 H 28.2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200,000 - 300,000 US$ 25,600 - 38,500

© 1953年陝西岐山縣京當鄉禮村出土冉父乙觚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49 西周  青銅雲雷紋爵 AN ARCHAIC BRONZE WINE CUP, JUE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銘文:「克父永」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青銅爵始見於二里頭文化,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酒器,通行至西周。西周中後期基本 不見。其定名始於宋人,今日統稱為爵的商周銅器,其名稱與甲骨文、金文裡面「爵」 字顯示的器型特徵是相符合的。 此件雲雷紋青銅爵,圜底,傘狀柱靠近流折,長流尖尾,鋬無獸首飾,三錐形足外撇。 腹飾雲雷紋組成的簡化獸面紋,流、尾下方腹部飾兩道扉稜,口沿、流、尾部外壁均飾 蕉葉紋。鋬下有「克父永」三字銘文。該爵與1973年陝西隴縣黃花峪周墓出土的青銅 爵形製相近,唯腹部趨淺,故可確定其時代為西周早期。西周早期開始,青銅爵趨於衰 落,然這件雲雷紋青銅爵造型規整,紋飾華麗,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 H 20.5cm W 19.6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350,000 - 450,000 US$ 44,900 - 57,700

「克父永」

© 1973年陝西隴縣黃花峪周墓出土的青銅爵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0 商  饕餮紋青銅角 AN ARCHAIC BRONZE WINE VESSEL, JIAO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銘文:「子父」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青銅角的名稱最早見於宋代《博古圖錄》,可能因其口緣兩端左右對稱的兩翼頗似兩 角,故以典籍所見「角」為之名。青銅角多見於商代,西周早期以後基本消失。一般認 為青銅角為溫酒器,多見於級別較高的墓葬之中。 饕餮紋青銅角,口有兩翼、上翹,翼尾呈尖角,深腹,卵形底,腹側有一鋬,三錐形足 外撇。雙翼下各飾一蕉葉紋,其間飾數個小三角紋;腹飾兩組饕餮紋,以雲雷紋為底, 一組以短扉稜為鼻,鋬上飾牛首。鋬下有「子父」二字銘文。此種形製的青銅角是商代 晚期的典型形製,這件饕餮紋青銅角與安陽殷墟郭家莊M160出土青銅角形製、紋飾相 近,時代也應該相近,當屬於殷墟三、四期。 饕餮紋青銅角紋飾精美,鑄造精良,是商代晚期青銅器中的精品。 H 14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 安陽殷墟郭家莊M160出土青銅角

「子父」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1 西周  三角雲紋青銅鼎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VESSEL, DING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其除了作為食器為貴族日常生活中不 可或缺者之外,鼎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製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一,同時也被 作為王權的象徵。所謂「鐘鳴鼎食」「問鼎中原」即就是鼎作為禮樂器的代表和王權象 徵的證據,更表明鼎這種青銅器在古代社會中特殊重要的地位。 三角雲紋青銅鼎,索狀立耳,平沿外折,淺腹微垂,三蹄形足。頸部飾一週三角雲紋, 腹部飾弦紋一道,足跟飾獸面。此件青銅鼎形製與1992年陝西扶風黃堆鄉三十七號墓出 土青銅鼎極為相近,頸部所飾三角雲紋同見於1981年陝西扶風強家村一號墓出土環帶紋 青銅壺蓋和圈足之上,兩座墓葬的時代都為西周中期,故此件青銅鼎的時代也當為西周 中期。 三角雲紋青銅鼎形製、紋飾極具時代特徵,是西周中期青銅鼎的典型器。 H 22.3cm D 21.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250,000 - 350,000 US$ 32,100 - 44,900 © 1992年陝西扶風黃堆鄉三十七號墓出 土青銅鼎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2 戰國  銀鑲嵌蟠螭紋青銅扁壺 AN ARCHAIC SILVER-INLAID BRONZE WINE VESSEL, BIANHU WARRING STATES, 475-221 B.C.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種形製的銅壺約始見於戰國,通行至漢代,為酒器。今見戰國器中尚未有自名者,漢 代所見銅器、漆器中可見有自名為區、鉀、柙、榼者。宋代《博古圖錄》據其形製稱之 為匾壺,扁壺雖非其本名,卻與其形狀相合,且其功能確與壺同,後人多沿用之。故本 器依慣例,名之為銀鑲嵌蟠螭紋青銅扁壺。 此扁壺侈口,短頸,扁圓形寬腹,下置長方形圈足,足沿外撇,肩部有鋪首。腹部由五 道橫欄與多條短豎欄交錯為長方格,格內飾細密繁縟蟠螭紋,紋飾繁密而不紊亂;壺口 沿、頸部倒三角紋、腹部橫豎隔欄均鑲嵌銀。其與現藏河南省博物館的出土於三門峽上 村嶺M5的銅扁壺,上海博物館藏鑲嵌羽翅紋扁壺形製、紋飾相同或相近,時代當在戰國 中晚期。 除上述二者之外,此種形製的銅扁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舊金山亞 洲藝術博物館等世界著名博物館都有收藏,是戰國至西漢時期青銅器的代表器類。銀鑲 嵌蟠螭紋青銅扁壺器型規整、古樸端莊,紋飾精美繁密,工藝複雜,做工精細,是戰國 時期銅器的精美之作,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另,此器原配日本老盒,盒蓋內有題款:「丙子荷月中瀚,觀於浪花客次併題,竹雲道 人友麓」,下鈐朱印。竹雲道人即山本竹雲(1820—1888),名戈,字中立,又字友 麓,號竹雲,堂號深竹軒、夢硯堂,生地今屬岡山縣,是日本明治初期具有多方面藝術 造詣的文人畫家,以漢學、篆刻、茶道等聞名於世。據竹雲道人生卒年份來推算,丙子 年當為1876年,故可知該器或已經在此之前從中國流傳至日本。 H 28.6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0 - 600,000 US$ 51,300 - 76,900

河南三門峽上村嶺M5出土銅扁壺 © 河南省博物館藏

盒蓋題款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3 漢  玉璧 A JADE DISC, BI HAN DYNASTY, 246 B.C.-220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玉壁扁平狀,全器素雅無紋,通身朱褐色沁。壁表不平,似留 有圓砣切割痕跡,或為漢代遺物。在玉器中,璧是用於祭天的 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 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 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此玉璧造型渾厚,莊重 古樸,用材厚實,為史前時期玉璧初步發展的製器典範。 D 13.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00,000 - 150,000 US$ 12,800 - 19,200

3154 元  龍泉窯青釉暗刻花卉高足碗 A LONGQUAN CELADON 'FLORAL' STEM CUP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高足碗深腹,弧壁,高足。整件作品胎體厚重,質地堅實。通 體施翠青釉,瑩潤透亮、如圭如璧,實為龍泉青瓷之上佳色 澤。內外壁刻劃花卉紋飾,疏朗飄逸。 此類高足碗造型較為多見,然如此器之碩大尺寸者甚少。值得 重視的是,本品數百年來傳世日本,釉光瑩潤如玉,觀之賞心 悅目。 H 8.6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 - 60,000 US$ 5,100 - 7,7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5 明  龍泉窯青釉福字折沿大盤 A LARGE LONGQUAN CELADON DISH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明代初期,龍泉窯與饒州景德鎮窯具有同等重要的官窯地位, 皆按中央政府頒布的樣制燒造供用瓷器,又稱「處州官窯」。 拍品造型碩大,通體施青釉,釉色潤澤明亮。口沿平出,底足 一圈露胎。器內外暗刻花卉紋,盤心飾以福字紋,為明代龍泉 窯之精品佳作。 D 39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80,000 - 120,000 US$ 10,300 - 15,400

3156 元  龍泉窯青釉暗刻花卉梅瓶 A LONGQUAN CELADON 'FLORAL' VASE, MEIPING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唇口,短頸,圓肩,上腹部鼓而下腹部線條逐步放緩而平直,收 至足部後又微微上翹,顯得格外秀麗挺拔。整體紋樣用刻劃方式 體現,口沿肩部以蓮瓣紋裝飾,腹部則用纏枝蓮作為主題紋樣, 足部為菊瓣紋。通體施青綠色釉,足部無釉露胎呈火石紅色,釉 層凝厚,因多次施釉而光澤柔和,同時不失清雅明麗。 H 17.4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 - 60,000 US$ 5,100 - 7,7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7 元  龍泉窯青釉模印龍紋折沿大盤 A LONGQUAN CELADON 'DRAGON' DISH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盤平沿,弧腹,臥足。除足緣一周不施釉外,其餘部分均滿施青釉,釉水肥厚,盤外 壁模印成菊瓣紋,菊瓣中心隱約出筋;盤內壁裝飾雲紋,刻劃流暢,內底模印一升龍騰 躍於雲間,龍紋刻劃精美,矯健有力,神氣十足。此盤胎體厚重,釉色蒼翠可人,為元 代龍泉窯之經典器物。廣東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同類藏品,著錄於朱伯謙1998年著《龍泉 窯青瓷》封面,參見《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頁223,圖205。 D 35.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 - 200,000 US$ 19,200 - 25,6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8 元  龍泉窯粉青釉出戟花觚 A LONGQUAN CELADON VASE, GU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龍泉青瓷因浙江省龍泉縣而得名,該地舊屬處州,故又稱「處州窯」。宋代便已建立青 瑩潤澤的釉色傳統,元、明兩朝承續不輟。《處州府志》曾如此形容龍泉窯:「極青 瑩,純粹無瑕,如美玉。」可知其技藝之精。 拍品造型別致,仿青銅器式樣,胎體厚重,頸部及腹部四面等距貼塑條形方稜,稱「出 戟或飛戟」。通體施龍泉青釉,釉色清麗透潤,碧翠怡人,襯以古樸的造型,給人莊重 優雅的美感。 H 24.3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 - 200,000 US$ 19,200 - 25,6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59 清光緒  五彩龍鳳紋碗 A WUCAI 'DRAGON AND PHOENIX' BOWL GUANGXU PERIOD, 1875-1908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五彩龍鳳紋碗創燒並定制於康熙朝,以後歷朝沿用,為清代官窯瓷器經典品 種。碗心於青花雙圈內繪紅彩團龍戲珠圖案,外壁口沿下繪八吉祥、雙如意雲 頭紋、其下繪五彩龍鳳紋寓意龍鳳呈祥、為清代官窯經典紋樣。 H 6.6cm D 14.7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 - 60,000 US$ 5,100 - 7,7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0 清乾隆  鬥彩花卉八吉祥折腰盤 A DOUCAI 'FLORAL' DISH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清代官窯經典品種,胎質細膩,白釉溫潤。折腰形盤,盤心繪月華錦紋,四周以菊花、壽桃紋相 捧,寓意吉壽。內壁繪暗八仙圖案,並以胭脂紅料及藍料彩填彩,勾繪精心,其中雲板以仿木紋彩 勾描,獨具匠心。外壁繪鬥彩纏枝花卉圖案,下稱如意雲頭紋,紋飾繁密,色彩艷麗,保存完好, 極為不易。盤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方章款。乾隆朝創燒,參見《宮廷珍藏——中國 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302,以後沿襲燒造。 D 20.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20,000 - 180,000 US$ 15,400 - 23,1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1 清乾隆  五彩龍鳳紋碗一對 A PAIR OF WUCAI 'DRAGON AND PHOENIX' BOWL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碗撇口,弧壁,圈足,造型規整,胎質細膩,內近口沿處飾兩道青花弦紋,碗心兩道弦 紋內繪趕珠龍紋,神態威嚴,身形矯健,趾爪尖利,呼之欲出。外壁近口沿處以紫、 黃、綠彩繪如意八寶紋一周,腹部飾二游龍趕珠行走穿梭於花海之間,兩龍形態形似, 分設紅綠二色,各色花朵枝葉遍布其旁,色彩妍麗,精美絕倫。足牆上端飾兩道青花弦 紋,碗青花底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文款,整器繪畫飽滿,色彩鮮艷明快,釉 面均勻潤澤,所飾龍紋寓意吉祥。此類碗是清代宮廷膳碗,始見自康熙朝,後成官窯經 典器型,每朝必燒,兩百年來持之以恆,造型、紋樣也基本保持不變。 H 7.5cm D 15.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350,000 - 450,000 US$ 44,900 - 57,7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2 清早期  黑漆嵌螺鈿開光人物故事五層蓋盒 A MOTHER-OF-PEARL INLAID BLACK LACQUER 'FIGURES' FIVE-TIERED BOX AND COVER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蓋盒五層,木胎,平頂,呈圓八角,近似燈籠狀,圓足。通身髹黑漆,以螺鈿鑲嵌圖 錄,光照下五顏六色,絢麗多彩。每層每面四周如意形,內鑲嵌人物圖,內有亭臺樓 閣,古樹參天,人景合一,幽雅祥和,具有清代早期嵌螺鈿工藝特點。盒蓋飾高士對弈 圖,餘外滿嵌錦地紋,色彩交織,甚是美麗。整器做工深刻,構圖疏密有致,層次清 晰,人物生動,畫意高雅古樸,其細節部分如山石、流雲、草木及人物所攜器物極為精 給。更為難得的是,精妙絕倫黑漆嵌螺工藝使得此盒的圖景具有浮雕之感,其顏色繽 紛,與深色漆地形成色彩反差,使得圖案脫穎而出。此件蓋盒古樸而華麗,含蓄而精 緻,實為上品。 H 23.1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 - 200,000 US$ 19,200 - 25,6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3 明  黑漆嵌螺鈿開光人物故事三層蓋盒 A MOTHER-OF-PEARL INLAID BLACK LACQUER 'FIGURES' THREE-TIERED BOX AND COVER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款識:「和」 來源 1. 香港蘇富比,2009年10月8日,編號1753 2.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蓋盒三層,方形委角,子母口,平頂弧沿,高身直壁,隨形高足。通體髹黑漆為地,嵌薄 螺鈿為飾。各層外壁以螺鈿鑲嵌花紋,盒面描繪將軍身騎戰馬,周圍士兵環繞之圖景。盒 壁飾竹籃紋,做如意形開光,其內飾人物故事圖。足牆飾梅花及古錢錦紋。此盒圖案五顏 六色,絢麗多彩,集人物、山水、花卉於一器,主題高雅清麗,受人佳賞。此器制形、尺 寸與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樓閣人物螺鈿重食籠相類,錄於《中國螺鈿》,東京,東京國 立博物館,1981年,圖24,可作比較;另見抱一齋藏一例黑漆嵌螺鈿訪友圖二層方盒,錄 於《疊彩:抱一齋藏中國漆器》,香港,2010年,頁76,圖26。 H 17.8cm PROVENANCE

1. Sotheby’s Hong Kong, 8 October 2009, Lot 1753 2.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50,000 - 200,000 US$ 19,200 - 25,6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4 清早期  黃楊木雕東方朔像 A BOXWOOD FIGURE OF DONGFANG SHUO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東方朔像由整塊黃楊木雕刻而成,東方朔體態雍容,神態詼 諧,手握壽桃,道骨仙風。此像細節刻畫細緻生動,鬚髮可 數,衣紋細膩流暢,拋光細緻。東方朔,字曼倩,西漢時人。 漢武帝近臣,因生性詼諧滑稽而著名;道家方士皆稱他為神 仙。東方朔像多以竹根雕就,黃楊木者少見,此像質地飽滿縝 密,表皮呈棗皮紅色,瑩潔溫潤。刀法沈穩渾厚,儀像雍容有 神,饒有古趣。 H 32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 - 60,000 US$ 5,100 - 7,700

3165 清早期  竹根雕壽星童子像 A CARVED BAMBOO-ROOT FIGURE OF SHOULAO AND BOY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壽星老人頭部向前隆起,朵頤豐顙,龐眉深目,笑容可掬。寬 衣大袖,衣褶層迭垂然而下。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攬持童子, 身下童子活潑可愛。身上飾仙桃,寓意「多子多壽」。雕刻刀 法以圓雕、高浮雕為主,刀工諳熟。 H 30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20,000 - 180,000 US$ 15,400 - 23,1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6 清早期  竹根雕達摩像 A CARVED BAMBOO-ROOT FIGURE OF BODHIDHARMA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的王子,南北朝時入中國弘法,開創禪宗 一派,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宗師人物。此坐像以竹根圓雕而成, 刻畫達摩倚坐於一塊嶙峋木臺一側,曲眉虯髯,雙目圓睜,身 著僧衣,雙手交握於袖內,足尖翹起。此像雕工傳神,取倚坐 之姿,十分罕見,亦像人物性格、姿態躍然雕出,毛髮、衣 褶、骨骼等細節刻畫一絲不苟,特別是選取竹根斑節部位狀寫 山石塊磊多穴的體貌,構思甚為巧妙。包漿潤澤,為清中期竹 木圓雕中的精品。 H 14.1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00,000 - 150,000 US$ 12,800 - 19,200

3167 清早期  周芷岩款竹根雕筆筒 A CARVED BAMBOO-ROOT BRUSHPOT, BITONG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筆筒以竹為材,規格小巧,造型挺秀。採用淺刻技法飾竹葉 及詩句。周灝,字晉瞻,號雪樵,又號芷岩。嘉定人,是嘉定 派與吳之璠齊名的竹刻家。他在朱氏畫法刻竹的基礎上,更出 新意,通常以淺浮雕及平刻為主,不借畫稿,以刀代筆直接在 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樹石、叢竹,創造出凹凸皴法。 H 12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00,000 - 150,000 US$ 12,800 - 19,2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68 清中期  椰殼雕雲龍紋盤 A CARVED COCONUT 'DRAGON' DISH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盤以椰殼為原料,敞口,弧壁,圈足。盤內髹黑漆,外壁如 意形開光,其上淺浮雕龍紋,以水波為地,雖體量不大,然氣 勢恢弘。椰雕雛型可追溯到中唐宣宗元年(847年)。唐代詩人 陸龜蒙還留有「酒滿椰杯消毒霧,風隨蕉葉下瀧船」的詩句。 椰雕亦因舊時官吏常以它進貢朝廷而得「天南貢品」之譽。歷 代沿襲椰雕技藝,使得產品日臻完美,如本件拍品則為清中期 佳作。 D 21.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30,000 - 50,000 US$ 3,800 - 6,400

3169 明早期  朱漆竹編大經箱 A RARE LACQUER AND WICKER SUTRA BOX AND COVER EARLY MING DYNASTY, 14TH-15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箱造型頗大,長方型,通身髹朱漆,子母口,壁上開光內作 竹編飾,方型足,外撇,足壁起如意紋,開光以如意紋邊緣 描金。此類箱盒一般稱之為蓋箱或者蓋盒,下部短矮,形如承 盤,可放置經卷、貢品之類物品,上蓋較高,蓋上後不影響所 承物品,如有需要將蓋子揭開,即可使用。箱為黃花梨製成, 花紋華麗絢爛,屈曲若流水、山巒,轉角處以銅包角固定,釘 有如意雲頭角花。一般的長盒常見,如此大型的蓋盒不多見, 其內所盛或是經卷、家譜等重要的儀式性物品。 W 76cm H 14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20,000 - 180,000 US$ 15,400 - 23,1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70 清  端石荷塘清趣硯 A DUAN 'LOTUS POND' INKSTONE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端石,就石材隨形雕琢,硯面光素平整,石質細膩溫閏,色青 紫略泛蕉葉白,雕鴛鴦蓮荷,巧以二硯眼鴛眼,圖案作荷塘清 趣,意韻高雅,硯背刻行書詩文:珠翻顆顆,鴛戲田田,臨池 寶此,十丈生蓮,崇禎二年四月望,落款黃道周。此硯雕工精 美。巧妙的將天然石紋隨形舒展於墨池之中;石料整體色青紫 略泛白,石質溫潤細膩,硯形舒展自然。 W 11.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30,000 - 50,000 US$ 3,800 - 6,400

3171 清  水晶雕荷葉形筆洗 A CARVED CRYSTAL LEAF-SHAPED WASHER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水洗以水晶隨形雕琢成荷葉形,質地通透純美,通透光亮。 靈透兮不釋手,清澈兮久流連,荷葉曲婉飄逸,盡展嬌容,葉 脈柔軟細膩,刻畫甚得矩度,線條流媚自然。刀法曲直深淺、 運轉自如,神氣溢蘊,全無匠工之拙,清雅可玩。又配以荷葉 形小座,置於案頭可謂是清雅宜人。 W 12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40,000 - 60,000 US$ 5,100 - 7,7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72 清  紅木框祁陽石歲寒三友硯屏 A HONGMU AND QIYANG 'THREE FRIENDS OF WINTER' TABLE SCREEN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屏長方形,規格適中,由上等祁陽石製成,石質精良,溫潤細膩,肌理瑩透,色澤深沈。匠師審時度勢, 師法造化,採用俏色高浮雕技法,以紫色為主,間有淺綠色、淺黃色石層。雕刻松、竹、梅花,即「歲寒三 友」,景象均依石色變化,巧奪天工而成。外配有紅木邊框和插座,浮雕寶錢紋等裝飾圖案,雕刻細緻入微。 祁陽石因產湖南祁陽而得名,在文震亨《長物志》中有「永石」條目:「永石,即祁陽石,出楚中。石不堅, 色好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紫花者稍勝,然多是刀刮成,非自然者,以手摸之,凹凸者可驗,大者 以制屏亦雅」。永石即永州石,明清以來備受文人雅士喜愛和推崇,祁陽石質地細滑而沈,可用於琢制硯臺, 座屏為傳統仕宦之家中堂供桌上的重要陳設品,以此大材制座屏,亦別有趣味。 H 61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120,000 - 180,000 US$ 15,400 - 23,1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73 清  太湖石擺件 A TAI HU STONE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此石質地堅硬,手感細膩,造型碩大,外觀沈實,未經人工雕琢,身姿威武,體態遒 勁,宛轉險怪,為太湖石中難得一遇的佳品。配紅木座。 此太湖石擺件挺拔奇崛,如鴻鵠展翅,如峰頂絕壁,給人一種「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的壯美,又有引人深思「點滴成石」之哲理。其通靈剔透,勢態險怪,蘊含大自然鬼斧 神工的無窮奧妙,適宜案頭擺放。太湖石原產於蘇州洞庭山太湖水中,為經典觀賞石。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太湖石在水中者為貴,歲久被波濤衝擊,皆成空 石,面面玲瓏。」因其透出的無窮意蘊和境界為古人傾倒,故深受古代帝王和文人雅士 之愛。 H 36.5cm with stand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250,000 - 300,000 US$ 32,100 - 38,5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74 唐  銅雙鳳紋鏡 A BRONZE 'PHOENIX' MIRROR TANG DYNASTY, 7TH-10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鏡八瓣花口形,中央設圓鈕。鏡鈕左右各淺浮雕長尾鳳鳥,鈕下祥雲紋,雙鳳對鈕立於 祥雲之上的圖案。鳳紋刻工極細,皆高翎長羽,高足,尾羽上卷至頭頂,作展翅而立 狀,神態典雅。鏡中央下方浮雕仙山圖案,雲氣縈繞其間。鑄造工藝精湛,紋飾繁複華 美,當為此類鏡中之佳制。 D 25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60,000 - 80,000 US$ 7,700 - 10,300


Lot 3148-Lot 3175為同一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3175 明  銅達摩立像 A BRONZE FIGURE OF BODHIDHARMA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來源 日本關西重要私人收藏 雕像站立式,達摩前額寬大,發帶風帽,隆顙,高鼻深目,雙眉緊鎖,面目似胡人,雙目凝視。身披袈裟, 雙手交叉手持佛經,赤足立於浪花翻滾的海濤上,衣衫似被海風微微拂起。雕工深入銳利,衣紋飄逸流暢, 浪花翻卷自如,頗富動感。袈裟襟邊和袖口刻蓮花紋,人物塑造生動,五官緊湊,眼聚沈思,神色安然從 容,體現出達摩直契佛心自明永恆的堅定與淡然。達摩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造型藝術中常見的 形象,這其中又以石叟的銅像最為著名。 達摩(?─535),又稱達磨,梵名Bodhidharma,意譯作道法。為我國禪宗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南 天竺香至國王子,從般若多羅學道,與佛大先並稱為門下二甘露門,四十年之後受衣鉢。梁武帝普通元年 (520),泛海至廣州番禺,梁武帝派遣使者迎至建業,然而達摩與梁武帝語不相契,遂渡江至魏,上嵩山少 林寺,面壁坐禪,許多人不解其意,便稱之壁觀婆羅門。 H 21.2c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Kansai private collection

HK$ 60,000 - 80,000 US$ 7,700 - 10,3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76 清乾隆  白地套紅料荷花圖花口碗 A RED AND WHITE GLASS 'LOTUS' BOWL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展覽 《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 Hiver,蒙地卡羅,1996年,編號204 本玻璃碗白底套紅料製成,折沿花口,深腹,圈足。以白底為地,紅料剔刻出荷花紋 式,荷花、蓮葉、蓮蓬表現得生動自然,精巧細緻,超凡脫俗。 料器俗稱玻璃器,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在宋代和明朝都有生產,至清代發展到巔峰 時代。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7),朝廷成立造辦處玻璃廠,並聘用懂技術的傳教士指 導中國工匠,專門為皇室製造各種玻璃器皿。在乾隆時期,清宮玻璃在前朝的基礎上有 了嶄新的突破和發展,成為清代玻璃製作的典範。乾隆皇帝十分喜歡玻璃器,他在圓明 園玻璃廠的原有基礎上新建密爐,生產仿歐式玻璃花和中國玻璃器物。乾隆朝玻璃廠的 生產從沒間斷,每年生產週期穩定,產品品種規範化,即使在乾隆帝駕崩後,歷經嘉、 道、威,同、光宣六帝,玻璃廠的生產從未停頓,直至清帝遜位方告終結,這與養心殿 造辦處其他名作生產時斷時續的情況完全不同。可見玻璃工藝在皇家美術中的地位是不 可忽視。 H 6.8cm D 15.8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EXHIBITED

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Sporting d’ Hiver, Monte Carlo, 1996, cat. No. 204

HK$ 150,000 - 200,000 US$ 20,000 - 26,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77 清雍正  霽紅釉撇口碗 A COPPER-RED BOWL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27 本拍品敞口,弧腹,小圈足,造型周正大氣。內壁白釉,外壁滿施霽紅釉,口沿一線白 色「燈草口」 ,胎骨細薄堅致,圈足修整圓潤,造型規整。器底施白釉,書「大清雍正 年製」六字兩行青花楷書雙圈款。霽紅釉以銅為著色劑,也稱為積紅釉、寶石紅釉,又 因此種紅色為祭日壇用瓷的顏色而稱為祭紅釉。發色妍美的紅釉燒成難度較高,康熙朝 景德鎮御窯廠復燒霽紅釉,至雍正時期工藝成熟,故霽紅釉燒造以雍正朝為最,色澤豔 麗,堪稱清代紅釉器的典範。 有清一代,霽紅釉之燒造當以雍正朝為最,縱觀雍正一朝內務府造辦處燒造瓷器檔案 中,關於燒造霽紅器皿的記載佔據大半,尤得雍正皇帝之鍾愛。最為典型的一例莫過於 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清檔.記事雜錄》的記載:「郎中海望持 出碎霽紅瓷碟片五塊,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燒的甚薄,不知何故?將此破瓷交給年希 堯,照此破瓷釉水燒造。」於此可鑒,雍正皇帝對霽紅的關注頗深。 類似作品可參考Ireneus Laszlo Legeza 著《A Descriptive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he Malcom Macdonald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72年,編號274, pl.CI.。 H 6.4cm D 15.3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27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827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78 清康熙  霽紅釉盤一對 A PAIR OF COPPER-RED DISHES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22 直口,弧壁,圈足。造型規整,盤形周正,胎體堅硬細密,形制優美。器內外壁皆施霽 紅釉,口沿留有一線「燈草口」,對比鮮明。釉色深沈勻淨,紅釉泛黑紅,釉質光亮, 釉面瑩潤。器底施白釉,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兩行青花楷書雙圈款。 霽紅釉在永樂及宣德年間已成功燒製,但由於製作繁複,耗資巨大且良率極低,便廢棄 不造。康熙年間成功復興此技法。古代配製紅釉料時往往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等 珍貴之物碾成粉末摻入其中,不惜工本。由於霽紅釉的生產氣氛不易控制,成品率也相 對很低,因此更為名貴。明中晚期紅釉器曾一度失傳,至清代才恢復燒造。康熙紅釉有 紅而不刺目,豔而不過的特點。同類作品可參考《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 1987年,編號124。 D 15.6cm D 15.5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22

HK$ 400,000 - 500,000 US$ 52,000 - 65,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822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79 明  黄釉盤 A YELLOW-GLAZED DISH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664 撇口,弧壁,圈足。器內外壁皆施黃釉,器底施白釉,底書「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兩行青花楷書雙 圈款。黃釉瓷器創燒於明洪武時期,其製作是在瓷質澀胎上施以適量的鐵為著色劑的黃釉,由於是 在澀胎施釉,故而稍覺粗糙,未有後世嬌黃釉之嬌嫩圓潤。明宣德時期御器廠上承洪武技術而竭力 改進,重點改善施釉的質地,改為在甜白釉面上施釉,以甜白釉之純淨映襯黃釉之妍麗遂得「宣 黃」一項名品問世,開啟弘治嬌黃釉之先聲。 黃色是皇權、尊貴之象徵,昔為御用之色。黃釉之器,相信有別於一般御瓷,為宮廷重用,尤在 明清兩朝,對黃色的使用制度更為嚴謹。《明英宗實錄》卷一六一記載,正統十一年(西元1446 年)時下令:「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瓷器……首犯淩遲處死,籍 其家貲,丁男充軍邊衛,知而不以告者,連坐。」諭旨中黃釉器皿屬於首禁之物,可見其獨尊地位 不容冒犯。 D 14.9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4, no.1664

HK$ 350,000 - 400,000 US$ 45,000 - 52,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4,編號1664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0 清乾隆  窯變釉石榴尊 A RARE FLAMBÉ-GLAZED VAS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811 花口,口沿外翻,束頸,豐肩斂腹,圈足,底部陰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 款,此瓶整身窯變釉色,紅、藍兩色斑駁相間,底部醬釉覆之。盛清康、雍、乾時期的 瓣形瓶,多作四瓣海棠花式,本瓶式作六瓣肩圓形,口沿外捲,是清乾隆的創作。 清代盛世帝王對顏色釉的關切喜愛,乾隆時期御窯廠燒造各式 顏色釉之中,最為常見者 是霽紅和霽藍,燒製技術相對穩定。 而由於燒製困難,窯變釉之例頗為罕見。窯變釉 為雍正時期創燒的仿宋代鈞釉品種,《唐英瓷務年譜長編》中記載,唐英於雍正七年三 月,「派廠署幕友吳蕘圃調查鈞窯器釉料配製方法」,成功燒製出這一品種,並多次奉 命燒造,足見皇帝對窯變釉的偏愛。窯變釉即器物在窯內燒成時,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 色元素,經氧化或還原作用,出窯後呈現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於其出現出於偶然, 形態特別,人們又不知其原理,只知於窯內焙燒過程變化而得,故稱之為「窯變」,俗 語有「窯變無雙」,謂其變化莫測,獨一無二。窯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 有出現。最初,窯中出現窯變曾被視為不祥,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久 之,反而發現其形態極美,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 騰,因而被視為藝術瓷釉為人們所欣賞。 參考日內瓦鮑爾及香港懷海堂收藏,分別錄於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2,日內瓦,1999年,圖版A291,及《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 窰瓷缾》,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230。另見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05年10月23 日,編號521。 H 18.8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4, no.1811

HK$ 1,500,000 - 2,000,000 US$ 193,000 - 257,000

清乾隆 窯變釉石榴尊 © 日內瓦鮑爾藏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4,編號1811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1 清18世紀早期  白釉模印蓮花式碗 A WHITE-GLAZED FLOWER-SHAPED BOWL EARLY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07 本拍品碗狀若盛開之蓮花,呈八瓣花口,弧腹,圈足。內外壁均模印花瓣輪廓,其間陰 刻脈紋,碗心陰刻蓮蕊,仙玲瓏秀美,嬌滴可人。此器釉質瑩潤,色澤淡雅柔和,為此 時之佳作。器型設計甚為獨特,精緻巧麗的造型惹人心扉,十分罕見。 類似拍品亦可參考佳士得香港,1999年4月26日,編號676。另一例可參考《Chinese Ceramics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Bo Gyllensvärd,斯德哥爾摩,1964年,編 號744。 H 4.7cm D 9.1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07

無底價 NO RESERVE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807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2 清乾隆  霽藍釉暗刻雲龍紋盤 A BLUE-GLAZED INCISED 'DRAGON' DISH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倫敦A. L. Hetherington 舊藏 2. 英國Henry M. Knight舊藏 3.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49 展覽 1. 《Mono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Manchu Dynasties》,東方陶瓷學會,倫敦,1948年,編 號236 2. 《Chinese Exhibition》,達汀頓大廳酒店,英國, 1949年, 編號 125 3.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1954年,編號408 盤折沿,弧腹,矮圈足。通體施霽藍釉,發色幽藍深邃。盤心暗刻龍紋,身形矯健,神態生動,製作極 為精巧。底陰刻雙圈「大清乾隆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霽藍釉是一種高溫石灰堿釉。其在生坯上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 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 D 19.2cm PROVENANCE

1. A. L. Hetherington Collection, London 2. Henry M. Knight Collection, England 3.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49 EXHIBITED

1. Mono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Manchu Dynasties ,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London, 1948, cat. no. 236. 2. Chinese Exhibition , Dartington Hall, Devon, 1949, no. 125 3. Rijksmuseum, Amsterdam, 1954, no. 408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849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3 清雍正  釉裡紅三魚盤一對 A PAIR OF COPPER-RED 'THREE FISH' DISHES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19(其中一隻) 本對盤為敞口,淺腹,圈足。底部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兩行楷書款。內壁光素,外壁繪 以釉裡紅三魚紋。全器造型端莊,線條優美,通體所施白釉潔白滋潤,外壁在白釉中飾釉裡紅三魚 紋,以寓「連年有餘」。釉裡紅紋飾特徵是剪影式,不加細節描繪,三魚色調紅豔,現於白釉之 上,自然明快,相映成趣。 這對盤乃是清雍正官窯仿前官窯的名貴品種,關於此式三魚紋的燒造,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有 明確記載:「……一仿宣窯寶燒,有三魚、三果、三芝、五蝠四種」,本對盤即為這種「三魚」之 代表。而此種釉裡紅製法承襲自永宣御窯,所飾銅紅釉,或夾施於透明釉層之間,異於常見之釉下 銅紅彩繪技藝。此法若成,所得紅色更顯強烈,雖無法呈遞紋樣細節,具有天然紅寶石般光澤,最 適凸顯剪影視效,文獻稱之為「釉裡紅寶燒」,為雍正御瓷中仿古佳制,彰顯其品味之逸雅絕塵。 D 15cm D 14.7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4, no.1719 (one of the pair)

HK$ 650,000 - 850,000 US$ 84,000 - 109,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4,編號1719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4 元  白釉玉壺春瓶 A WHITE-GLAZED VASE, YUHUCHUNPING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33 本玉壺春瓶敞口,細頸,溜肩,垂腹,直圈足,挺拔修長,器型優美,別具風姿。通體 施白,胎體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圈足露胎。 玉壺春瓶得名自宋人的詩句「玉壺先春」,這種瓶盛於北宋,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廠均有 燒造。入元後不分南、北而流行,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因時代、窯口不同而造型 屢有演進變化。元末明初時期瓶身風格重厚圓潤,不復延續宋代瘦纖體格;明、清時代 的玉壺春瓶器型比前代的普遍矮、粗。 H 30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633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633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5 明嘉靖 白釉暗刻花紋碗 A WHITE-GLAZED BOWL JIAJING PERIOD, 1522-1566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 來源 1. 倫敦Bluett & Sons舊藏 2.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90 碗敞口,弧腹,臥足,碗心凸出暗刻一顆花蕊,外環如意雲頭。內壁口沿飾海浪紋一 周。底以青花書「大明嘉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此器造型線條柔和,紋飾嚴謹而細 膩,構圖疏密有致,白釉肥潤,所繪纏枝花卉紋飾生動鮮活,充滿異域風情。 H 4cm D 12.1cm PROVENANCE

1. Bluett & Sons Collection, London 2.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690

HK$ 150,000 - 200,000 US$ 19,000 - 26,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69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6 元  釉裡紅玉壺春瓶 A COPPER-RED VASE, YUHUCHUNPING YUAN DYNASTY, 13TH-14TH CENTUR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展覽 《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年

EXHIBITED

瓶喇叭口,長頸束收,斜肩,鼓腹下垂收於圈足,圈足略為外撇,修足工 整。頸部上下繪弦紋兩組,其間繪蕉葉紋形開光,其內繪抽象雲紋。腹部 上下繪四道弦紋,中間繪纏枝如意紋,線條簡練,走筆行雲流水,入窯燒 造之後,釉下紅彩如血,濃處釉礦物結晶析出,呈鐵色。圈足底部露胎, 胎色灰白,胎土淘洗精細,結燒緊致,瓶底亦施釉。參考一例,售於香港 蘇富比,2002年5月7日,編號68。

HK$ 150,000 - 200,000 US$ 19,000 - 26,000

H 22.9cm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1994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7 明中期  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 A LARGE BLUE AND WHITE 'LOTUS' DISH MID MING DYNASTY, 15TH-16TH CENTUR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本拍品菱花口,板沿、弧壁、矮圈足,足底露胎,胎骨堅致,尺寸宏大,頗具氣勢。通 體內外青花裝飾,圖案及紋飾風格古樸,層次分明,畫工精巧細膩。 此類大盤器型始見於元代,非中國傳統瓷器造型,而與中亞陶器及金屬制大盤十分相 似,應為適應中亞伊斯蘭國家需要所製,是當地貴族圍坐吃抓飯之宴飲佳器。 D 51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8 清早期  青花龍紋高足杯 A BLUE AND WHITE 'DRAGON' STEM CUP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本拍品撇口鼓腹,下承高足似把柄。杯外壁飾青花雲龍趕珠紋,所繪龍紋,昂首雄健, 角向後伸,背鰭整齊。口齒怒張,鬚髮披散,氣勢磅礡,右前爪前伸追逐前方的火珠, 肌肉鼓脹,龍爪為五趾,皆鋒利尖銳,身繪網格狀鱗片甲,形似騰雲駕霧。紋樣佈局合 理,構圖完整疏朗,筆繪精細生動,極為流暢。圈足下沿一周卷草紋。內壁亦暗刻同樣 雙龍戲珠紋紋飾,杯中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製」仿款。 H 10.2cm D 15.2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HK$ 200,000 - 300,000 US$ 26,000 - 39,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89 清康熙  五彩鳳穿牡丹鳳尾尊 A WUCAI 'PHOENIX' VASE KANGXI PERIOD, 1662-1722 來源 1. Edward G. Low 舊藏 2. 佳士得紐約,1989年6月2日,編號10 3.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78 敞口,鼓腹,圈足,器形規整。造形大氣別致,雍容華貴。瓶身繪兩彩鳳飛 翔於盛開的牡丹花之間。鳳羽如鱗、鳳尾長卷,圖飾圓潤,筆觸細膩,筆意 順暢,色彩鮮豔亮麗,紋飾寓意吉祥。圈足露胎,足內施白釉,飾青花雙圈 無款。 H 45.3cm PROVENANCE

1. Edward G. Low Collection 2. Christie's New York, 2 June 1989, lot. 10 3.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778

HK$ 120,000 - 180,000 US$ 16,000 - 24,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778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90 清康熙  五彩海馬紋將軍罐 A WUCAI 'HORSES' JAR AMD COVER KANGXI PERIOD, 1662-1722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81 將軍罐因寶珠紐蓋形似將軍盔而得名。直口,短頸,豐肩,圓腹下斂,圈足 微外撇,無款。盔式蓋,寶珠鈕,板沿外出。罐腹主題畫面紅、黃、綠三彩 為主,以紅彩勾勒海水渦紋,描繪波濤湧浪中奔騰的海馬穿行於八吉祥之 間,胎釉俱佳,繪畫自然生動。此件粉彩海馬紋罐為康熙朝早期的佳品。 H 40.1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781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編號781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91 明17世紀中期  藍釉暗刻龍紋碗 A COBALT-BLUE 'DRAGON' BOWL MID 17TH CENTURY, M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837 碗敞口,斜壁,圈足。通體施鈷藍釉,釉色勻淨光亮。外壁 光素,碗內暗刻雙雲龍趕珠紋,五爪鋒利,四周圍飾火焰雲 紋。口沿及足內飾醬色料。同類款式可參見《故宮博物院藏 文物珍品全集—顏色釉》,頁86,圖79。類似作品可參考 《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康蕊君及JOHN AYERS,倫敦, 1986年,卷 3,編號1901。 H 6.2cm D 20.8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37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3192 清18世紀  孔雀藍釉盤一對 A PAIR OF TURQUOISE-GLAZED DISHES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款識:「利」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21 敞口,淺弧腹,圈足。通體施孔雀藍釉,圈足及足內無釉露 胎。孔雀藍釉,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燒製後呈現藍色調的低溫 彩釉,其製品在金元磁州窯系盛行,沿至康熙至乾隆朝所燒器 物顏色更為豔美,釉光瑩潤,宛如一池碧水,無以倫比,為單 色釉中的上品。 D18cm; D 18.9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21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93 清18世紀  孔雀綠釉花盆一對 A PAIR OF TURQUOISE-GLAZED JARDINIERES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花盆小巧,盆口折沿,深腹,圈足,器型仿宋鈞窯花盆。外壁 施孔雀綠釉,盆心及足內無釉,底有一出水孔。孔雀綠釉是 以銅為著色劑的一種低溫釉,因呈色碧翠亮麗,恰似孔雀尾羽 而得名。此釉始燒於金元時期的磁州窯,於明永樂時期漸變成 熟,清康熙時孔雀綠釉再度盛行,雍正、乾隆時繼續生產。 H 6.9cm D 10.3cm; H 6.8cm D 10.8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無底價 NO RESERVE

3194 清18世紀  孔雀藍釉貼獸首小瓶 A TURQUOISE-GLAZED MINIATURE VASE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17 瓶方口,短頸,豐肩斂腹,有兩獸耳,小器大樣,秀妍可愛, 適合掌玩。瓶通體施孔雀藍釉,孔雀藍釉,亦稱「法藍釉」, 為低溫彩釉,釉色勻淨瑩亮,釉光華麗,品種豐富多彩。 H 7.5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17

HK$ 10,000 - 20,000 US$ 2,000 - 3,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95 清19世紀  爐鈞釉小蒜頭瓶 A ROBIN’S EGG-GLAZED MINIATURE VASE 19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24 口作蒜頭形,弧形長頸,溜肩,扁圓腹,高圈足外撇。圈足滾 圓不施釉,通體光素無紋,只長頸處飾一周凸稜,古樸而秀 美。 爐鈞釉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尤為乾隆所 鍾愛,因以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景德鎮唐英之 《陶成紀事碑》上,記錄其由唐英燒成,並作為主要瓷品,以 貢皇廷;又《南窯筆記》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 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一般雍正爐鈞釉器紅斑較 多,乾隆以後釉面流淌較小,多見藍點。 H 8.7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24

HK$ 30,000 - 50,000 US$ 4,000 - 7,000

3196 清18世紀  窯變釉小梅瓶 A FLAMBÉ-GLAZED MINIATURE VASE, MEIPING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832 梅瓶為中國瓷器中最典雅器形之一,器身修長圓潤,束口小 巧,器形首見宋代,然盛行於明清。本拍品尺寸小巧,適合把 玩。通體施窯變釉,以紫藍色為主色調,紫紅色為點綴。口沿 及底部見月白色。 H 8.2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32

無底價 NO RESERVE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97 清18世紀  蘋果綠釉小天球瓶 A SMALL GREEN-GLAZED VASE, TIANQIUPING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1. 瑞士玫茵堂 2. 倫敦Hancock舊藏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882 瓶直口,長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通體施蘋果綠釉, 開片,足內施白釉。「蘋果綠」釉又稱澆綠釉,創燒於明初, 嘉靖一朝十分流行,在清初之際景德鎮窯廠已掌握十分成熟的 配方和燒造技術,釉色可達翠色怡人之境,在康熙二十年,此 種釉瓷正式成為官窯燒造的品類之一。 H 14cm PROVENANCE

1.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2. Hancock private collection, London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82

無底價 NO RESERVE 3198 清18世紀  紅釉心形罐 A COPPER-RED JAR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831 小口,口以下漸豐,圓腹,矮圈足。通體及足內均施紅釉,唯 燒製溫度過高,出現燒飛狀況,現白胎上淡紅,恰似含羞少女 臉頰泛紅,實屬獨一無二。 H 7.3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31

HK$ 10,000 - 20,000 US$ 2,000 - 3,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199 清18世紀  天藍釉小梅瓶、紅釉小梅瓶 A GROUP OF A BLUE-GLAZED VASE AND A RED-GLAZED VASE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833 兩小梅瓶器型相似。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紅釉 小梅瓶肩較豐盈,下斂比例明顯,內圈足,天藍釉小梅瓶則無 圈足。兩瓶足底均無釉露胎。(帶座) H 6.8cm; H 7.3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833

HK$ 20,000 - 30,000 US$ 3,000 - 4,000

3200 清18世紀  鐵鏽釉雙耳爐 AN IRON-RUST-GLAZED CENSER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40 簋式爐,沿口平侈,束頸,鼓腹,蚰龍耳,圈足,通體施古銅 彩,釉面仿古銅器的色澤,製作精細,古意幽然。鐵銹釉主要 成分為鐵和錳,因釉面呈現褐紅色小點,猶如鐵銹花,故名。 鐵銹釉是雍正時新創的一種鐵結晶釉,盛行於乾隆,乾隆時期 達到鼎盛,成器惟妙惟肖,幾可亂真。 類似作品見1925-1928年倫敦出版 R.L. Hobson著《The George Eumorfopoulos Collection》第5冊,圖版LXIX,編號 E383。 H 6.9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40

HK$ 20,000 - 30,000 US$ 3,000 - 4,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201 清18世紀  茶葉末釉雙耳爐 A TEADUST-GLAZED CENSER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39 簋式爐,唇口外撇,身兩側飾耳成對,鼓腹,圈足,通體施茶 葉末釉,器形小巧。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載,清代茶葉末 釉形成於雍乾之際,亦稱「廠官釉」。簋為古代食器,在青銅 時代又為禮器,與鼎配合使用。類似拍品可參考香港蘇富比, 2019年5月30日,編號28,清乾隆 茶葉末釉簋式爐,成交價為 港幣37.5萬。 一件比例相似的作品可見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日內瓦, 1968-1974年,卷3,圖版A400。 H 4.6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39

無底價 NO RESERVE 3202 清18世紀  鐵鏽釉雙耳爐 AN IRON-RUST-GLAZED CENSER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41 本拍品器型與圖錄號(F19A2024) 相似,此爐尺寸較小,爐身 扁圓。簋式爐,圓唇外侈,束頸,鼓腹,蚰龍耳,圈足,通體 施古銅彩,釉面仿古銅器的色澤,夾雜斑點,紋路自然。 類似作品見1925-1928年倫敦出版 R.L. Hobson著《The George Eumorfopoulos Collection》第5冊,圖版LXIX,編號 E383。 H 4.1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41

無底價 NO RESERVE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203 清18世紀  珊瑚紅釉描金花口盤一對 A PAIR OF CORAL-RED GILT-DECORATED LOBDE DISHES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03 口微外撇,口沿描金,圓腹圈足。其顏色神似嬌脂,頗具玲瓏 之風,內外兼施以珊蝴紅釉,花瓣狀口沿造型古樸,端莊典 雅;器物表面施釉均勻,呈以東海珊瑚般色澤,紅似火樹瓊 花。圈足處巧露底胎,宛若縷縷殷紅沁玉壁。實可謂,家寶奇 珍呈紫氣,花開富貴入璿宮。 D 10.1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03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3204 清18世紀  珊瑚紅釉小盤 A SMALL CORAL-RED DISH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04 碗敝口,深弧壁,圈足,造型靈秀。通體施珊瑚紅釉,口沿及 圈足內施白釉,無款。珊瑚紅釉創燒於清初,至雍正時期燒造 技術成熟。其製作工藝複雜,是一種低溫鐵紅釉,呈色紅中閃 黃,能與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紅」。 H 2.9cm D 8.6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04

無底價 NO RESERVE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205 清18至19世紀  綠釉堆塑螭龍水盂、梅瓶、荸薺 瓶一組三件 A GROUP OF THREE MINIATURE GREEN-GLAZED WATERPOT AND VASES 18TH TO 19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32-934 一組三件。水盂斂口,圓曲腹,上腹肩上堆塑蟠龍。通體施深 綠釉,口沿上黑釉,蟠龍墨色點睛,圈足無釉露胎。梅瓶小 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微撇。通體施深綠釉, 底足一圈無釉露胎。荸薺瓶小口,細長頸,扁腹,矮圈足。口 沿上黑釉,通體施深綠釉。 H 4.9cm D 2.8cm; H 11.8cm; H 6.8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32-934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3206 清18世紀  鐵鏽釉水盂, 小梅瓶, 茶葉末小梅瓶, 小 罐(共四件) A GROUP OF THREE IRON-RUST-GLAZED VESSELS AND A TEADUST-GLAZED VASE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942-945 一組四件。鐵鏽釉水盂器型扁圓,唇口,中部鼓腹,漸收至圈 足,圈足無釉露胎。鐵鏽釉小罐撇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 下斂,口沿一圈施白釉,圈足無釉露胎。兩支小梅瓶小口,短 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茶葉末釉小梅瓶圈足無釉露胎。 H 3.4cm; H 7.1cm; H 6.3cm; H 9.7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942-945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207 清中期  青花牡丹式洗 A BLUE AND WHITE PEONY-SHAPED WASHER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洗為牡丹式,通體飾青花釉,釉面瑩潤,模製出花瓣及脈紋, 隨形修飾,別增逸趣。本拍品整體輪廓清晰,捲曲自然,製作 精細立體。類似作品可參考《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 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50。例二可參見《清瓷薈錦: 香港藝術館藏清代陶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4年,編號 35。 H 4.7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HK$ 30,000 - 50,000 US$ 4,000 - 7,000

3208 清康熙  青花纏枝花卉小荸薺瓶 A SMALL BLUE AND WHITE VASE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 編號751 微撇口,細長頸,扁腹圈足,狀如荸薺。長頸處有一弦紋以分 隔器身紋式,弦紋之上留白為主,飾簡單幾何紋;弦紋以下繪 纏枝花卉紋。整體設計精美,得意耐看。足內書「大明宣德年 製」六字三行青花楷書雙圈款。 H 7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LITERATURE

Regina Krah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 London, 1994-2010, vol.2, no.751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Lot 3176-Lot 3210為瑞士玫茵堂收藏

3209 清十八世紀  青花魚化龍紋方筆筒 A BLUE AND WHITE 'DRAGON' BRUSHPOT, BITONG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器身呈長方形,四足,器型周正嚴謹。口沿一周青花飾漩渦 紋,四壁繪魚化龍故事。一面畫鯉魚從波濤洶湧水面躍出,三 面繪飛龍騰出畫面,生動傳神,氣勢磅礡。「魚化龍」又稱 「鯉魚跳龍門」,是中國古代傳統紋樣之一。 H 17.5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無底價 NO RESERVE

3210 清18世紀  德化窯白釉茶壺 A DEHUA TEAPOT AND COVER 18TH CENTURY, QING DYNASTY 來源 瑞士玫茵堂 執壺器型扁圓,作瓜稜形,壺帶蓋,彷如南瓜。窄口,蓋子小 巧精緻,口下連腹,無頸,腹為五稜形,腹上部連一曲柄。通 體施白釉,色象牙白,釉色純淨,瑩潤可愛。德化窯以白釉聞 名於世,有「中國白」之美譽。 H 9.1cm W 15cm PROVENANCE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 Switzerland

HK$ 20,000 - 30,000 US$ 3,000 - 4,000



製版印刷: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0755-83366138 網上預展:雅昌藝術網(拍賣資訊專業網站) www.artron.net

Lot 3013


7TH FLOOR, ONE PACIFIC PLACE, 88 QUEENSWAY, ADMIRALTY, HONG KONG • 香港金鐘金鐘道 88 號太古廣場 1 期 7 樓 • +852 2303 989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