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祭 nocturnal
夜行實驗
ExpeRimEnT
工作人員:
陳品伃、呂善羚、廖苡齊、柯秉豐、葉佳青、
夏瑞蓮、牟珮萱、周郁欣、賴玫君、李宜融、涂以潔、蕭淑文、羅雨瑄、 袁于婷、方姿晴、鄭家羚、盧顗絜、
李宇昕、施宥丞
▼ 活動結束後的開心合照
▲ npc 的現場展演(大學戀愛學分不及格)
活 動內容
文字論述 / 羅雨瑄
持手電筒,帶著探索未知的興奮驚呼,挖掘已 ▲ 各參與人員在走伸展台前,跟大家介紹自己獨特的衣著搭配想法
圖片提供 / 李宇昕
大學作為一個文化單體,承載著類部落文明的
次文化實體:有院系的聚落、「GPA」的階級、 有例行祭典(如藝術季、文學獎、彩虹季、各 社團成發等),而清華大學校徽更形似祭祀魔 法陣,圖形背後潛藏著認同及信仰。
參與者們專注於活動 ▼
▼ 各參與人員正在「伸展台」終點展現自己搭配風格
今年的阿特梅主題為:「祭」,而「前夜祭」 是整個祭典的序幕,希望在釐清清華大學這個 龐大的文化單體前,能先擁有一個前導的探索 儀式,來清晰主祭。活動目的在於讓參與者走 入平時隱不可見的部落文明,去探索學校各處 容易被忽略的奇特之處,挖掘掩埋在學校各個 角落的藝術元素,體認到生活中美感可以無所
不 在, 而 且 可 以 在 於 百 百 種 不 同 的 領 域、 面 向。因此學生化為考古探險隊,身穿實驗袍、
於清大發展 63 年的文化痕跡。
活動一開始在本校的第二綜大樓集合,樓中走 廊貼滿許多尤屬清大學生才知道的文化語言, 例如: 清華大學店、你腦袋是有晶格缺陷喔
等等。這是我們一直身處的環境,隨時歲地充 斥著我們的生活,但並沒正式地去感知,透過 文字與眼睛的距離,讓大家有初步體驗我們真 正浸淫在這個文化之中的效果。接著便由主持 人播放影片,而影片除了為增加夜晚氣氛,內 容提及清大本身,亦有加入部落文化的慶典片 段,例如:馬雅文化。其意義在與彰顯大學的
▲ 關主為前來參與的同學進行活動說明
活動之夜相彷之處,能夠相呼應。從各系之夜 的活動和祭祀連結,進而使參與者可以體會到 藝術不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並非充滿距 離感,而是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處處都有藝術 因子,只是需要參與者仔細觀察,從中發現意 義與價值。
關主們的合照 ▼ ▼ 參與者們專注於活動
等待接下來的配對,氛圍靜謐 ▼
接續便真正進入「探索」,所有參與者跟隨隊 輔及工作人員的指引開始進行移動,前往下一 個指定地點。有趣的是,規劃者在夜行實驗裡 安插的在虛擬遊戲中才會有的官方設定非玩家
角 色 npc(non-player character) 讓 npc 和 參與者有實際上的互動,像是在行經途中隨意 拉 住 參 與 者 盤 問:「 你 gpa 多 少?」、「 畢
業專題準備好了沒?」、「教授找到了嗎?」、
▲ 圍繞在關主旁靜靜觀看大學人物的風格類型展演
「我為什麼都找不到男朋友?」在以上的突發 狀況之下,為行動過程裡增加趣味互動性。緊 接著的野台安排了人格櫥窗,以工作人員演示 清大校園常見的人格模式,挑出最為常見的三 種:在意成績的學霸、網美、高度關注政治議
聽聞彼此,這樣毫不掩飾地呈現互動的交談,
作人員的演示,參與者可以運問對話來和他們
而非一直以來的外貌決定互動的開始。聯誼,
題的人。我們身在特定文化卻不自知,透過工 互動,藉由一問一答之間,彷彿再度置身於文 化本身,是從不自覺走向理解的過程。
再來便是於活動中心前廣場的蒙眼配對活動, 結合大學最常被討論的聯誼習俗,來探討延續 至今的聯誼本身。蒙眼,是為了不見到對方的 容貌,這樣的對談最為赤裸,不同於交友軟體 的空虛陌生,可以接觸,可以感覺氣息,可以
籌備者希望能帶出以內心理解為導向的認識, 也可以是一種最為純粹的認識。
最後的環節為成功湖畔的伸展台,伸展台旁準 備了許多風格的衣物配件,希望參與者在挑選 的過程中,藉由不同單品的搭配,集結各種風 格。之所以準備不同類型的衣服,實因是一個 人的穿著類型並非單一,伸展台擁有許多風格 讓大家嘗試,讓大家穿搭出屬於自己的一套,
不屬於任一範圍,就單純是為自己而樹立的獨
過程中實踐文化自身。總體而言,參與人數比
秀,自信將自己的時尚展是給所有人看,自信
體會藝術散步在校園當中,發掘生活中的不同
一無二。完成的造型也將進到時尚伸展台的走 的來源其實是自己。
而在所有的流程之中,以收集物品貫穿,每到 一個定點便進行「考古」,各隊自行時使用鑷 子夾起物品,並輕輕放入夾鏈袋中,這些被拾
起 的 物 品 由 拾 起 者 附 與 意 義, 跟 自 身 產 生 連 結,進而貼近所走過創造的每一個回憶片段。 整體活動以夜行探險為前夜祭儀式,走入幻化 為祭典狀態的清華文化,與部落文明為伍,在
預期外的多,希望所有人得以透過探索的過程 美感體驗、提升周遭環境意識。將大學與祭祀 產生連結,從個人、團體、系所中發現藝術元 素,並在短時間體驗到大學文化中具指標性的 活動。
幕後 小 花絮
首先是活動規畫者的小抱怨(笑),活動報
會 出 錯, 整 個 活 動 都 是 處 在 心 情 焦 慮 的 狀
期待參與者以放鬆的心情來體驗,這是他
現身,不僅未到,也沒有寄信告知,這讓兩
波動啊!即使如此,還是用力地撐過來,他
有些環節並沒有與原先所設想的目的達到
名的人數不少,但最後許多報名的人都沒有 位籌備者不盡吶喊:這才是真正的,非常確 切的大學文化吧!
態,在現場真的是貨真價實地感受到焦慮的 們現在回想起,直接在訪問的過程中大笑, 早已剩下對自己的反應感到滑稽好笑了。
們的初衷。然而或許準備時間不夠充沛, 契合,導致可能展現出的結果是實質意義 傳達偏低,而娛樂成分偏高了。但這樣的 結果也帶給他們反思的力量,如果自己知
起初,內部招募人力時讓他們也感到些微擔
此次活動的理念,也帶給他們一些反思,起
的力量一起完成這項前夜祭。
覺得有認知上的誤差(像是有人以為是夜教
即使今年的阿特梅已接近尾聲,但是能將
的活動能讓參與者體會到藝術在於大學之中
種獨特的豐果吧!
心,因為人手稍嫌不足,所幸最後集結大家 而這次活動流程的主持也是由他們兩位擔 綱,第一次主持的他們非常緊張,一直深怕
初的報名活動呈現和活動真實的展開參與者 xd) 其 實, 籌 備 者 原 意 是 希 望 藉 由 前 夜 祭
的角落,透過活動的呈現讓參與者了解,並
道誤差值在哪裡,便用力修正吧!
這樣的能量延續的明年的藝術季,也是一
拿下面具的關主們 ▼
工作坊 ▼ 工作坊視覺設計——手縫字
▼ 工作坊簡介
▼ 工作人員:
今年的阿特梅工作坊以手縫字作為主要
使用實體物會更能夠代表整個工作坊的
今年的阿特梅工作坊分為三大項目,戲
邱湘晴、蔡易洵、葉瑋妮、盧顗絜、林裕欽、
的纏繞方式,讓手縫字更加活潑生動,
與者在工作坊結束後,都能夠帶些東西
期望藉由學員們親身體驗及親手製作的
李安晴、徐珮綺、呂善羚 ( 戲劇工作坊)
視覺設計,透過顏色之間的碰撞及多樣 也更能體現工作坊實作的精神。
設計部葉瑋妮表示:「一開始會想用手 縫字來當作這次阿特梅一系列工作坊的
視覺設計,是因為我認為比起電腦製圖,
特色——實作,希望表達出期望每個參 回去,例如:經驗、成品等。至於點綴
在標準字周邊的小手小腳、迴紋針和紙 膠帶,則是配合著各個工作坊的主題而 選擇使用的。」
劇工作坊、拼貼工作坊及手作書工作坊。
過程,發展出不一樣的視角看待每一件 獨一無二的藝術展品。
李宇昕、周郁欣、方姿晴、張益銓、張芸瑄、 蔡易洵、方姿晴、李宜融、涂以潔、蕭淑文 ( 拼貼工作坊)
徐珮綺、袁于婷、蕭淑文、葉瑋妮、涂以潔、 石晴文、許名彤、李安晴 ( 手作書工作坊)
▼
活動理念
戲劇的範圍無窮廣闊,大至國家級的音樂劇演
段,到最後構思表演題材以及表演呈現,並期
望能夠藉由內容的發想、肢體的表現等等展現
己的溝通方式。
出,小至班上的話劇表演,無論何種戲劇都希 出自己的理念。期望藉由戲劇工作坊的教學, 讓學員學習另類表達自我的方式,並試圖用此 種概念去填補人與群體間的關係。 ▼
活動內容
戲劇工作坊由小恕老師指導,為期四個禮拜、
每 次 三 小 時, 學 員 們 將 從 初 步 的 身 體 開 發 階
望學員能從此過程中找到另一種與人群、與自 課程內容分為:內在己身的感官經驗、探索生 命中的重要情境、重塑,編輯,組合、成形, 我與_的空間,共四大主題。期望在經過 12
小時的訓練後,學員們得以透過自己與身體的 對話,運用新的觀賞角度去看待展品,發掘出 不一樣的行為藝術。
戲劇 工作坊
文字論述 / 洪翊庭 圖片提供 / 李宇昕
指導老師 / 鄭叡恕老師
拼貼 工作坊 文字論述 / 洪翊庭
圖片提供 / 蔡易洵
指導老師 / 詹雨樹老師
▼
活動理念
拼貼 (collage) 是在立體派拼貼法出現後,
以是材質、觸感、顏色,或是顛覆邏輯的視
絡,最早使用拼貼觀念的流派為立體派、杜
間的隔閡。而此正是拼貼工作坊的理念 : 打
才成為正式的藝術形式。從藝術史追溯其脈 象與超現實主義,主要係以利用不同顏色、 形狀與角度的材質來做創作。
當今拼貼藝術創作,常以複合媒材的運用, 或是將不同的物質結合轉換,轉換的部分可
覺經驗。其特性為瓦解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 破藝術與大眾間的疆界,不須有深厚的繪畫 技巧或藝術天分,只需一把剪刀與一些素 材,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
活動內容
拼貼工作坊由詹雨樹老師指導,期望透過重 疊、排列、挖空等手法,讓參與者心靈深處 的意識與想法透過拼貼展現,並激發出新的 火花,使學員們更貼近藝術、感受藝術、並 參與其中。每位學員都會製作獨一無二的作 品,且有機會得於六月初的阿特梅回顧展一 同展出。
手作書 工作坊 文字論述 / 洪翊庭
圖片提供 / 許 名 彤
指導老師 / 蘇易莎老師
▼
活動理念
▼
活動內容
手 作 的 溫 度 是 機 器 無 法 取 代 的, 透 過 材 質 選
由蘇易莎老師淺而易懂的教學,指導學員
作者的心意與想法包含進去。卡片乘載的不只
一無二的手作書,且作品有機會得於六月
擇、顏色搭配、裝訂、裝飾等製作過程,把製 是記憶,更多的是創意跟思維,手作卡片比起 一般的卡片多一份踏實的溫度,也藉此更拉近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利用簡易的材料與工具,製作出每個人獨 初的阿特梅回顧展一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