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2016/3/13
「新聞」有何新意 ?(What’s New in News?)/廖凱弘 編譯 日期 2012/6/22 10:40:54 | 新聞分類: 新聞是一種志業
那些仇恨的販賣者應該為悲劇負擔一些責任,像是亞歷桑那州皮馬郡謀殺多人的 兇手。同樣的,那些毫不思考地就出版他們的浮誇新聞內容者,也應該負擔一些責 任。
新聞記者無法在悲劇中躲藏的角色 誠然,我們現在要去論及年僅二十二歲的傑瑞勞諾,為何要在亞歷桑那州皮馬縣 殺死及槍傷廿個人(包括一名美國女眾議員、聯邦政府的法官及一個九歲小女孩)的原 因,還為之過早,因為該事件實在疑雲重重。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殺手似乎已成為大家公認的一名右翼、反政府份子,然 而,這只是上百萬個關注此事件的守法公民的想法而已。我們仍必須等待,瞧瞧是否 他的槍擊行為是被特定人士聳恿,想是除掉像吉佛茲(Gabrielle Giffords)這樣的自 由主義派女眾議員,或者是因為受到某種尚無法解釋的不安、衝動所刺激。
現在,美國人正在處理這個歷歷在目的經典政黨責任如何歸屬的爭議問題,並且 在槍殺事件發生七天之後,Google搜尋相關的關鍵字,結果產生出多於兩百萬筆相關 資訊。
在blogosphere部落格服務、線上論壇,以及各大媒體佈滿了兩種意見,指責或 饒恕大部份評論家及政客他們可能促使槍殺的行徑,假設它果真有發生的話,也許在 媒體界的我們應該要停下來考量,我們(媒體)應該要負多少責任?至少媒體在這個特 殊事件中,並不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去煽動,甚至推波助瀾地去鼓動社會上已經存在 的仇恨。
這是個頗大而經常被討論的新聞學議題:「媒體記者對所報導的事物的負面效 果,究竟該如何負責?」
從這個議題,又會衍生出另一些值得討論的議題,例如:「如果媒體必須要負部 份的責任,那麼我們應該或者能夠做些什麼事?」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print.php?storyid=981
1/3
2016/3/13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常常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假若新聞被定義成是所謂的新鮮的、非比尋常的、有趣或重大的事件,那麼任何 事情都能進入新聞裡,任何事件也都可加以報導來滿足這些標準。
然而,我們所謂的「羶、色、腥報導」(sensationalising),只是在這個新聞建構 光譜當中的一個極端,在此,我們或許會太過火地將一個事件或一句話的立即性或新 奇點炒熱,但是,新聞記者撰寫的這些、每天用文字產出的新聞作品,卻已經將平凡 的事物化為新聞了。
正如同在新聞學裡面,有一個個老笑話所說的:「在報紙(或專欄)裡,總是有足 夠的新聞填滿整個版面,你不覺得很驚奇嗎?」
年輕的新聞記者被教導要尋找新聞,同時也要確認一些可能具有潛在新聞價值的 瑣碎事件,媒體記者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即使像是採訪天主教的主教,都可以變 成新聞,如果記者可以讓他或她承認,他們對自己的信念有所懷疑的話。
這種情形就像是我們媒體人頭上有一盞燈似的,並且我們一定都曾經驗過,就是 在那個我們捉住了一個機會的時候,我們就會毫無縫隙地創造出報紙或專欄的標題出 來,譬如:「主教終於承認 他對主的信念已動搖」,記者心想,這回總算把你抓住 了!不過,重點並非是這位主教又怎麼了,他不過只是某個點上的受害者而已,而 是,我們(透過報導)揭穿了這則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新聞記者在全世界都在為製造新聞而忙,將平 凡無奇的事情「點石成金」。.
這並非或不應該是虛弄作假的或是某種奇怪的鍊金術吧!少數以記者為名的人, 會無中生有地召喚新聞;那就是一種「謊言」;不過,大部份記者仍然會製造出某些 具有新聞價值的報導。也許沒有那麼多記者,在他們工作生涯的某個時刻,會從相對 瑣碎無奇的事件中製造新聞;不過,的確有些攝影記者或攝影師,藉著小心翼翼的議 題框架或觀點,製造比戲劇更有戲劇效果的影像,然後廣大的(或某一群的)觀眾就這 麼依賴著這些新聞,對他們所呈現出來的詮釋角度有所需求了。
當我在出生的家鄉一家地方報紙當年輕的記者時,令實習記者最害怕的工作之 一,莫過於「鄉間巡迴」。雖然這家「格林斯比晚電報」(Grimsby Evening Telegraph)位於一個中型的北方英國港口,它的大部份讀者不是住在附近鄉間的林肯 郡(Lincolnshire),不然就是從其他鄉村與農場遷移進來的。在新聞「淡季」或真正具 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實在少得可憐的日子裡,新聞編輯會要我們其中一位記者跟攝影記 者出去,來趟「鄉間巡迴」。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print.php?storyid=981
2/3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2016/3/13
「沒有三則故事,別回來呀!」他會在我們離去的背影喊叫:「至少!」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會跟到一位比較資深的、有經驗的攝影記者,他深知某些人 可能會有故事。或者,他們也許上次出去就已經看到了一些事情,此次值得繼續跟 蹤。又或者,最常遇到的狀況是,他們聽到了某些有趣的事情,而某些故事點可能是 在酒吧裡大伙吃午餐時聽來的,值得繼續探訪。.
而且,我們的「獵補」行動絕對有所斬獲。雖然我們也許會花上整天時間,從鄉 間的一處開車到另一處,我們回去時,必定帶著滿載的筆電資料,以及一卷拍完的底 片,以備出刊不時之需。 接著,我們就會進行合理化的工作,就像現在我也在做合理化似的,然後我們就 會說:「這是真人真事,」以滿足我們身為穩固此社區基石的角色。
當我搬離開林肯郡之後,我曾反省,為什麼我會去把一個被小刀割傷喉嚨且存活 下來的小孩,描述成「他的頭幾乎已經斷了」。縱然,我們都會想方設法去藉此存 活…賣報紙或廣播放送時間,將戲劇般的事件融入讀者或閱聽眾的生活,讓他們知 道,他們並未浪費時間將報紙或收音機打開。幾年後,從新聞專業的角度深思,我們 就會發現,要合理化這件事,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資料來源網址: http://www.thenewsmanual.net/Resources/whats_new_in_news00.html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http://www.feja.org.tw 這篇文章的連結位址是: http://www.feja.org.tw/article.php?storyid=981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print.php?storyid=98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