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糧食專題(一):沒有糧食安全的經濟,猶如骨質疏鬆的選手,怎麼拼? - 科技大觀園 - 科技部
2016/9/11
環境與糧食專題(一):沒有糧食安全的經濟,猶如骨質疏鬆的選手, 怎麼拼? 汪文豪 | 下游市集共同創辦人 廖凱弘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2013年12月底,廣州大學副校長徐俊忠 率領新設立的台灣研究院訪問團前來台 大交流。由於正逢中國召開「中央農村 工作會議」,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 全」作為2014年中國中央經濟工作六大 任務之首,徐俊忠與台灣學者交流農業 問題時,不禁說道:「談糧食自給率, 你們台灣只有32%左右,以此看中國的 北京一處建築工地,工人席地吃午餐的景 80%好像很高。事實上,中國糧食自給 象。(圖片來源:美聯社) 率跌到80%,問題可就嚴重囉,因為這 意謂著有兩、三億人口吃不飽,會出社會問題的。」 糧食安全向來是重要的社會與政治議題。無論是氣候變遷導致的糧食減產,或是玉 米、大豆等油料作物移做生質柴油造成糧食短缺價格上漲,糧食危機在2008年搞垮 海地與馬達加斯加政權,造成的物價通膨也可能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導火線。 歷史上,中國經常是飢荒之後改朝換代。有這樣的認知,又意識到中國迫在眉睫糧 食危機,中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工作重點則分別放在「確保穀物 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嚴防死守耕地紅線」、「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 圖」、「搞好糧食儲備調節」等層面下手。 這些戰略與工作重點都是對應當前中國的糧食與農業問題。中國大陸流行這樣的一 句話:「吃飯 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鄧小平經濟上搞改革開放,被 育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則是畢生致力提升水稻產量,做 為中國解決糧食危機的出路。 他在〈中國前十大種業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只佔一成左右〉一文中提問,到2020 年,中國人口可能會增至14.5億左右,而每年會減少數百萬畝耕地。 面對這種巨大 的人口增長壓力和嚴重的耕地減少狀況,如何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 全? 袁隆平提出保障糧食安全的解藥:一靠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守住18億畝 耕地紅線;二靠投入,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三靠科技,科技的前景無 限。保障糧食安全,「歸根結底要依靠自己 」,稻米與小麥等口糧自給率要儘可能 維持100%。 對比中國糧食自給率達80%,依舊強調糧食安全「歸根結底要依靠自己」,海峽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zh-tw/Feature/C/0/13/10/1/1852.htm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