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畫刊 Taipei Pictorial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點讀華山 華山歷史由來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所見的建築物及設 施,其前身為創建於 1914(大正 3) 年的日本「芳釀社」,初期釀製清酒 為主,國民政府接收後,改釀製米酒、 水果酒等,但因位於台北市中心位置, 製酒所產生的水污染問題難以克服, 1987 年 4 月 1 日,台北酒廠搬遷至台 北縣林口工業區,華山作為酒廠的產 業歷史故事也畫下句點,其後 1997 年 金枝演社進入廢棄的華山園區演出, 被 指 侵 佔 國 產, 藝 文 界 人 士 群 起 聲 援,結集爭取閒置十年的台北酒廠再 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 空間。「省政府文化處」與「省菸酒 公賣局」協商後,自 1999 年起,公賣 局將舊酒廠委託省文化處代管,省文 化處再委託「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 協會」經營。台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 山藝文特區」,成為提供給藝文界、 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
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 附近社區居民使用至今。轉型之後便 並針對周圍環境景觀進行改造,將園 區規劃為包含公園綠地、創意設計工 坊及創意作品展示中心的創意文化園 2002 年 起, 文 建 會 開 始 計 畫 運 用 菸 區,目的在於提昇國內設計能力、國 酒公賣局民營化後閒置的酒廠進行舊 民生活美學,提供一個可讓藝術家交 空間活化再利用。同時為解決華山長 流及學習,甚而推廣、行銷創意作品 期藝術表演權與公民使用權之間的爭 的空間。 常在作品裡看見你對「聲音 議,乃整併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 的創作」的實驗,為何有此想 作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特別用地。 法? 後來經過一年封園全面整修,在 2005 人總是能透過聲音,直覺地聯想到相 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創 關影像和空間,同時也有很 2
“
雖然台北對我而言是很熟悉的城市,
”
但還是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刺激跟發想。
Q8 看見你對「聲音的創作」的實驗,為何有此想法? 多感官連結的元素在其中。我曾做過一個演出,那是一個沒有任
何道具的空台,演員發出模擬水滾和切菜的聲音,以及鍋碗瓢盆 碰撞的聲響,就能讓觀眾聯想到裡面有一個廚房,水滾了,有人 正在煮東西,有趣的是,每一個觀眾想像的畫面都不太一樣。
Q9 妳會如何呈現台北街頭的聲音? 我覺得很難用單一的聲音來代表台北,就看你身處何處,比如在北 投市場,就會聽到不同的口音、製造食物的各種聲音。台北最有 趣的就在於,你站到不同區域和街道,聽到的聲響就有所不同。
Q10 最喜歡台北的什麼? 台北對我而言,是一個很有生活溫度的城市,它不像西方國家的 3
模糊藝術與科技的 微妙邊界 從科學到藝術 Ivan 跨界跨得很自然而然,因為對他來說,兩者討論的問 題都是生命最根本的問題,也同樣需要創新和豐富的想像 力,然後再找到適合的方法,將它實踐出來。Ivan 認為: 「在任何領域使用任何工具創作,當熟悉自己的媒材到某 種程度的時候,就已經到達藝術的境界,開始思考背後的 哲學。」
走到科技藝術之路 是物理研究在實驗室外的延伸,將研究題目以藝術的手法 呈現。 藝術科學人文三向理解 「科技藝術可以是雙向的,應該說,它必須是雙向的,」 Ivan 說,「一件好的作品是讓科學家跟藝術家同樣可以找
4
到有趣的地方。」 也許能夠讓科學家發現,科技除了講求效率和功能之外,可以被這樣利用;或 許也能激發藝術家思考,原來科技作為藝術媒材能夠呈現出過往無法達成的創 作想法。 所以當科技被當作藝術表現的媒材之一時,相對地,藝術也可以作為科技研究 的起源點。但無論是從科技藝術還是藝術科技來看,人是最重要的第三面向。 嘗試探討人或者勾起人類感官、情緒、記憶的意圖,在 Ivan 的創作核心中是不 變的,只是現在藉由科技,人得以從觀賞者成為參與者。
科技尚未成為創作媒材之前 人只能以感受的方式參與藝術品的詮釋,自從互動式裝置出現後,觀眾更直接 進入作品的創作思維,讓人本身就是藝術呈現的一部份,進而在參與同時下探 再詮釋的深度。
科技藝術的定義 利用科技或相關技術做為藝術創作媒介或創作形式的藝術種類。所運用的媒材 可以是機械、電子、電腦編程、3D 列印、互動式裝置、虛擬實境、基因及生化 科技等。
5
十年前,光點台北。 十年後,光點華山。 經過時光的沉澱與默默的經營, 全台首座國家級藝術電影院場館, 在 2012 年 11 月於 昔日破舊的華山釀酒廠包裝室, 醞釀著電影的夢,放映屬於你我的一部部電影。
6
透亮、明晰的影像穿廊,走過一幅幅當季的電影海背 後的噴漆塗鴉是當時待修復古蹟,所留下的時光曾看 過未整理成現在華山嶄新面貌的破舊廠房,雖頹廢、 雜草叢生,卻存在令人深刻的真實。華山光點電影院 提供兩個放映廳,各 175 席與 132 席,共 308 個座位, 每日每廳播映六場常態性的影片。兩百多坪沉浸在電 影世界裡的幻想國度,並搭配光點生活文創商店,與 光點珈琲時光。
等候電影的一杯咖啡, 一段沉澱的時光。 相遇新奇的文創商店, 創奏質感的生活。
7
珈琲時光 / 光點生活
8
兩處,在中山台北之家與嶄新的華山電影院,由侯孝賢導演 2002 年成立 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所經營,為台灣的電影孵夢。在開幕的訊息裡, 留下這句:「你建好了,他們就來了。─侯孝賢」 這是一家以「電影」為概念,以「生活」為主張的商店。 光點生活規劃為以「電影 ‧ 音樂 ‧ 人文 ‧ 藝術 ‧ 設計」主題元素, 在影院場域之內,提供觀影前後探討影人影事的空間,重情相遇豐富多 元的藝術影音及設計產品,電影之內之外,與生活自然對話,結合電影 的感性溫度與生活的知性層次,營造兩者密不可分的深邃魅力,品味自 然展現。 影像、音樂、設計、咖啡- 屬於人文。 陽光、鳥鳴、樹木、草地-屬於自然。 我們可以用文字,清楚地將它們分類並形容,然而感動卻無法被言說。 你必須置身其中,才能真實地感受到你與它們是同處於這世界之中的。 在這裡,你可以被影像與音樂圍繞,也可以看著陽光、草地與樹木。 然後,靜靜地喝一杯咖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