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財政預算案號外2014﹣2015

Page 1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P.4

成立未來基金 全民退休無望

財政預算案 號外

三招推科研

撥款大學 P.5 資助企業 育人才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學生刊物

財爺減糖 中產基層不討好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一如所料「減

糖」,減少一次性扶貧措施,中產未 見受惠,預算案沒有提及子女免稅 額,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 稅,維持退稅七成半;寬免首兩季差 餉,供養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稅額,僅 由3.8萬增至4萬,有中產人士指「子 女教育開支比供養父母大,措施沒有 太大幫助,對政府心淡。

(圖片由 Ami Tsang 提供)

本年度施政報告甚少惠及中產,今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有關中產福利更 是大幅縮水。今年差餉寬免減至兩季, 每季上限為1500元 。有中產家庭表示 無奈,議員批評政府漠視中產。

取消子女免稅 中產抗拒生育 今次財案沒有提及子女免稅措 施,中產之聲主席李子榮表示失望,又 指子女的教育開支比供養父母大,「香 港出生率低,又沒有免稅額,只會令市 民更加抗拒生育子女。他以自己為例, 供養女兒讀學士課程起碼 20 萬,認為

重點措施

低收入階層的教育補貼足夠,但中產 要負擔沉重的稅項,期望政府為中產 考慮教育上的資助,如學費減免。 家庭月入逾 9 萬的葉秋金對 政府差餉寬面比往年少感到無 奈,她目前除了供房及衣食住 行開支 4 萬,每個月能再儲存 5 至 6 萬用作投資,

(設計對白)

但是到了年尾要交十幾萬稅, 相當於個半月的收入。「過往政府 都只有小恩小惠,對中產幫助本來 就不大,今次早已經預計沒有得 益。」

電費取消 基層指津貼不足 本應人人受惠的電費津貼,今年 度卻取消。市民玉姐表示,現今百 物騰貴,生活開支越來越大,她認 為今年的一次性津貼措施已不足, 政府全面取消1800元的電費津貼, 「令生活更加吃力」。

社會福利

房屋及用地

醫療及教育

其他

• 減 75% 薪 俸 稅、 利 得 稅 及 個人入息課稅 • 寬減首兩季差餉 • 提高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 額 • 代繳一個月公屋租金 • 發放額外高齡津貼、長者生 活和傷殘人士津貼 • 長者醫療券計劃增 2000 元 • 增加約 950 個資助安老院舍 宿位

• 推 36 幅 住 宅 地, 提 供 14000 單位 • 劃 150 幅土地,建 21 萬公 私營單位 • 推 7 幅商業用地 • 推 1 幅酒店用地,供 1100 酒店房間 • 中環海濱規劃,供 26 萬平 方米 • 商用樓面面積 • 政府地改商業用途,供 7 萬 6 平方米甲級寫字樓

• 投 550 億, 建 天 水 圍 醫 院 和 香港兒童醫院,重建瑪麗醫院和 葵涌醫院 • 即時將每支煙的稅款調高兩角 • 撥 4.22 億元,資助市民接受 大腸癌篩檢 • 在中學加插資訊科技增潤課程 • 加強零售業培訓 • 向六所大學投放 2400 萬科技 創業資助

• 發一次不多於 100 億 iBond •300 億建廢物回收和處理的 基建設施 • 建海水化淡廠,預 2020 年 投入服務 • 向旅發局增撥 4500 萬 • 每年盈餘一部分,設「未來 基金」 • 企業支援計劃,資助上限增 至 1000 萬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新報人號外2014 P.2

預算案「減糖」 基層大感失望 本年度預算案削減已推行數年的 一次性津貼,包括公屋免租減至一個 月、取消電費補貼及減差餉寬免至首 兩季,只維持綜援、高齡津貼、長者 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雙糧」。

措施對基層幫助不大

▲預算案對基層市民的幫助不大。

與兒子同住公屋的阿貞認為「政 府無所作為」,希望政府把削減一次 性津貼的資源放於長期扶貧措施。住 在劏房的郭女士對預算案大感失望, 認為所有措施對「n無人士」毫無幫

加位不加人 安老院宿位嚴重不足 財 政 預 算 案 宣 佈 增 撥 一億二千萬元,增加約 950 個資 助安老院舍宿位,包括新建的合 約安老院舍和「改善買位計劃」, 但預算案卻沒提及增加院舍人手。

助安老院舍達 3 年。政府雖然答 應增加宿位,但何小姐認為輪候 時間不會縮短太多,因本港長者 平均年齡不斷增長,院舍難騰出 太多宿位。

有家人正輪候資助院舍的市 民認為,加位對縮短輪候時間幫 助不大。「改善買位計劃」的院 舍表示人手已不足,加位會增加 負擔。

人手嚴重不足

苦等安老院舍三年 住在黃大仙的何小姐父親今年 84 歲,患有心臟衰竭,輪候資

鴨利洲護老中心是「改善買位 計劃」的院舍之一,員工李小姐 指出,院舍本身已有人手不足的 情況,只有三四位護理員和一位 護士照顧約 40 名長者。她認為, 政府增加宿位只會加重他們的工 作負擔。

助,期望政府增撥資源建公屋,讓他 們加快上樓。 註冊社工林敏華亦對預算案非常 失望,認為一次性津貼雖然是短期措 施,但會影響基層市民的開支預算, 批評政府沒有長遠紓困措施,卻減少 「派糖」,令基層市民負擔加重。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 學系教授周永新指出,一次性津貼 有效扶貧,可將其轉為恆常開支, 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長期支援。他 又認為政府應根據每年的生活指數 調整綜援金額。

再推百億iBond 投資者歡迎 財政預算案建議第四度發行通 脹掛鈎債券(即iBond),發行不 多於一百億港元的三年期iBond債 券。有投資者表示歡迎,會考慮繼 續投資。有學者則指發行量供不應 求,建議政府增加債券額至二百 億。 持有兩手iBond的黎太歡迎政 府再次發行,她指現時的銀行利息 低,iBond是穩健的儲蓄產品。 持有股票和 iBond 的投資者廖 玉芬就表示,iBond 的投資利潤不 高,實質作用不大。不過她認為市 場上可投資的產品不多,現金又不 保值,會繼續考慮購買 iBond。 大學生林小姐則表示,iBond 沒有任何風險,適合作長遠投資, 但個人資產有限,暫不考慮繼續購 買。

發行量供不應求 利息難抗通脹

▲本港安老院舍人手普遍不足,護理員需同時照顧多位長者。

中文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 級講師李兆波認為,iBond 利率遠 高於定期存款,加上市民鍾情於港 元投資產品,即使回報率不高都具 一定吸引力。不過他認為發行量低, 市民可得的數量微不足道,債券利 息難以對抗通脹,建議債券額可增 加至二百億。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新報人號外2014 P.3

2000 零售業學徒月獲 2000 元資助 財政預算案會投放 1 億 3 千萬元 陳坦言,「政府每年投放於教育 幫助年輕人就業 資助零售業發展,包括協助職業訓練 的開支數以百億計,今次學徒培訓只 學徒事務處總學徒督察陳兆麟歡 局,將現時只集中於工程業的職業教 佔一億,開支相對較少」。但陳認為 育及培訓,加快步伐擴展至零售行 迎計劃,「政府願意投放資源予非工 學徒計劃能提供經濟誘因,提高年輕 業。有學徒對計劃表示歡迎,但建議 程行業肯定是好的。此舉能提升人力 人對學徒計劃的興趣和信心。 資源素質,更可幫助年輕人就業」。 增加受惠名額。

工程業學徒亦獲資助

▲陳兆麟表示已聯絡商界以便協調,學徒事 務署可即時配合政府計劃。

政府亦為現有的工程業註冊學徒 訓練計劃提供資助,涉及 1 億 4 千 萬元開支。有 2000 個準學徒每月獲 2000 元津貼,為期三年,每人共得 72000 港元。陳指,本年度將有八 個工程相關的行業得到「職學創前路 先導計劃」的資助。

回收基金成疑 回收商慨歎「越來越難做」 政府撥款 300 億元加強廢物回 收和處理的基建設施,並成立回收 基金,長遠支持回收業發展。學者 認為回收業缺乏政策和配套,基金 成效不大,並擔心基金會流到境外 公司手上,對境內回收幫助不大。 中大環境科學課程主任陳竟明 預期基金成效不大,不能協助源頭 減廢,因為政府對回收、再造業的 理念不清晰,且缺乏專責部門負責 回收事務。他又擔心,政府只投放 金錢,缺乏配套及政策限制可回收 的物料,只會讓基金流到境外「大 鱷」手上,甚至會因缺乏規管而引 入「洋垃圾」,對境內回收幫助不 大。

社企做回收「蝕錢都無所謂」 有回收商指出,撥款 300 億有 利推動環保,但不肯定回收基金是 否有效,擔心基金只是以另一名義 幫助非牟利團體或社企,不能做到 真正的回收。他指出,非牟利團體 要兼顧教育工作,並非專注回收, 加上欠缺專業技術和機器,對回收 量幫助不大;而其資金來自政府或 社福機構,「蝕錢都無所謂」,影 響市場競爭。 香港廢料再造業總商會會長劉耀 成認為社企只會完成合約上的回收 量,不會有經濟誘因回收更多物料, 亦會分薄前線回收公司的回收量, 影響業界運作。

希望擴大受惠名額 正在修讀汽車維修的陳文義來年 將成為註冊學徒。他表示,每人每月 獲 2000 元的資助金額十分合理,有 助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訓練計劃, 「但受惠人數只有 2000 名學徒就略

提高煙草稅 料每包加四元 財爺曾俊華於財政預算案建議 增加煙草稅,每支煙稅款調高兩 毫,使煙草稅佔零售價的比例,提 升至約七成,達到世衞建議的最低 水平。

▲劉耀成表示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援予前線回收 工作者,而非社會企業。

劉表示,現時如廢木、廢膠及玻璃 等回收項見仍然蝕錢,相反廢紙、五 金等回收已經發展成熟,無需撥款,只 需硬件協助。他提出應資助前線回收工 作者,例如到屋邨收集廢膠的清潔工人 和拾荒者,每公斤給予適量金錢,提供 經濟誘因鼓勵他們把塑膠分類。同時, 廢木回收商黃建澄提議用「多勞多得」 形式按回收量撥出資助,不應按年期撥 款。 現時廢木、廢膠及玻璃回收仍為虧 損生意。每一噸再造木煤售價為 800 元,但需要 1300 元成本。而每一噸廢 膠可賣 350 元,但需 800 至 900 元成 本。劉耀成有信心廢木及廢膠回收長遠 有機會賺錢,不需長期撥款,但玻璃回 收則需要政府協助回收,以實報實銷方 法推行長期資助。黃建澄表示有信心在 政府支持下能收支平衡,又指「如果資 助不超過堆填區處理成本,可以長期資 助」。 非牟利團體「玻璃再生璀璨」項目 計劃統籌黎梅貞則認為要讓非牟利團體 或社企「有機會落場」公平競爭,一同 審批,又指他們的回收工作並非點到即 止,實際回收噸數曾超出環境及自然保 育基金要求的數目。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指:「市民 食煙是不好」,煙草稅加幅可以接 受。但他質疑加煙草稅反而會使私 煙市場更猖獗。曾買過私煙的李先 生則認為煙草的價格一直都昂貴, 政府若加煙草稅,他會考慮轉買私 煙。煙齡30年的黃先生則表示「寧 願花錢都不會戒煙」。 煙草商普遍反對增煙草稅。智 富煙草進出口有限公司估計加稅會 導致更多煙民轉買私煙,加重營運 負擔。香港報販協會代表陳先生指 出,政府於2009年首次增煙稅後, 香煙收入佔報販利潤已由9.9%降至 6.66%,他擔心報販難以再承擔加煙 草稅。

▲有煙民表示,加煙草稅會考慮轉買私煙。 (網絡圖片)


新報人號外2014 P.4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成立「未來基金」 全民退休無望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立法會宣讀財 政預算案,擬以土地基金盈餘為基礎, 設立未來基金,作為後備資源。香港中 文大學經濟學教授莊太量認為,全民退 休保障的爭議性較大,相反未來基金未 有明確指出用途,比較容易推行。

▲歐陽冠東批評政府「空口講白話」,促政府盡 快推行全民退休保。

莊補充,以往政府大部分收入都是 依靠賣地,但並非經常性收入,設立未 來基金有助平衡公共財政,推遲結構性 赤字出現,提高本港的財政穩定性。

保障聯斥政府「空口講大話」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組織帶領一群長者到立 法會門口示威請願。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組織幹事歐 陽冠東表示,政府在過去七年皆有提及 未來基金,卻沒有落實計劃,具體幫助 有需要長者。他表示,政府提供的生果 金及長者生活津貼金額不足,「香港每 三個長者中就有一個處於貧窮」,他批 評政府「空口講大話」,認為政府應推 行 全 民 退 休 保 障, 現 積 極 向 政 府 爭 取 五百億撥款。

學者:全民退休保障爭議大 莊亦指,政府決定於本年度推出 未來基金,與人口老化問題趨嚴重 有關,加上本年度經常性開支大增, 政府開始憂慮開支過多的問題,而 全民退休保障的爭議性較大,未必 可以輕易推行。「澳洲都有同類型 的基金,明確表示支付公務人員退 休金,但曾俊華今次未有明確指出 未來基金的用途,有更多彈性處理 政府未來可能遇到的財政困難,所 以易於推行。」 政府於去年六月成立「長遠財政 計劃工作小組」,於上月底向曾俊華 提交報告,推算包括三十年的經濟 狀況,總結出香港一定會出現結構 性赤字問題;否則,現有的七千億 儲備便會在十年內耗盡,出現入不 敷支的危機。

兩億資助非華語學生 學者指成效存疑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公佈,由 14/15 學年 起,政府會提供 2 億元撥款加強對非華 語學生的支援,以協助他們日後銜接主 流中文課程,融入本地社會生活。現今 距落實「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 構」只有約半年時間,但政府仍未公佈 課程細節。

學習架構流於表面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世界漢語 教學學會常務理事施仲謀指出,第一步 教育局應先成立委員會確實建立課程架 構,至於如何執行、評估及監察,此學 習架構的成效仍然存疑。香港聖公會麥 理浩夫人少數族裔服務隊部門主任盧啟 聰對政府的撥款感到失望,從前政府承 諾推行的「中國語文第二語言課程」, 變成現時的「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他 希望爭取落實成為「課程」。學習架構 只屬表面,並無太大用途。課程內容才 是最實際,有實在的教材才可作參考及 具指標性的評估工具。

學校欠缺練習機會 其中一名印度裔的學生 Meenakshi 就讀於少數族裔的指定學校,她指現今 雖然學校裡每學期都有中文班和考試, 但因缺乏練習機會,學校老師大多不會 教中文,故即使學了幾年中文,她班上 44 個同學只有五個真的能讀、寫、聽、 說中文。她期望新政策能夠給予他們更 多學習支援,亦望能有更多有教授中國 語文為第二語言經驗的教師。

▲ Meenakshi 指他們學習中文缺乏練習機會,學 校裡的老師大多又都不懂教

現時中國語文科的教師都具備本科 的專業資格,但教授非華語學生的教師 則需要再接受培訓。地利亞修女紀念學 校(吉利徑)陳鉅培校長指出,以往學 校招收超過 90 名少數族裔學生可獲每 年 60 萬資助。他表示,師資培訓非常 重要,會將資助用於聘請教育助理及資 助中文教師進修,以減輕教師工作量及 提升他們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 專業能力 ▲施仲謀指兩億只是起步基金,要完善架構,往 後必須增加撥款。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醫保啟諮詢 醫療券加碼二千元 財政預算案提及,政府正研究自願醫療保障 計劃,鼓勵市民多用私營醫療服務,當局將就具 體方案諮詢公眾,並考慮為購買受規管保險產品 的市民減免稅項,醫療券亦加碼至二千元。 政府正式就自願醫療保障計劃諮詢巿民意 見,社民連內務副主席黃浩銘批評,政府零八年 提出方案,現時才咨詢公眾,六年間沒有採取實 際行動。他又認為方案為自願性,中產人士有能 力供保險,但窮人要繼續去公立醫院排隊,因此 計劃推出成效不大。

新報人號外2014 P.5

三招推科研 資助大學企業培育人才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表示,會加速上游研發成果的技 術轉移,並分別資助企業、大學進行科研,推動中下游商品化的工 作及在中學加插增潤課程培訓人才。

2400 萬資助六所大學科技創業 財政預算案亦公佈由創新及科技基金向六所大學提供每年最 高 2400 萬科技創業資助,進行下游研發並逐步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高級知識轉移主任廖敏璍表示,政府早前接觸 大學,透露會提供資助,為政府近年首次資助大學進行科研,但需 要大學先行出資,再向政府申請資助。 政府將推出網上平台,讓科研企業推介意念,吸引融資。曾 俊華表示,期望新政策能夠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將更多意念轉化成 商機。

千萬資助企業 初次創業者歎融資難

▲有長者表示增加醫療券金額,可幫住到較窮者,亦可累積 以備不時之需。

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表示,政府應檢視如何在 公營醫院提供穩定和足夠服務,「政府要有長遠 的規劃,應由政府贊助全民購買醫療保險。」 長者歎醫療券金額不足 政府今年起,亦會每年動用額外近六億元, 將長者醫療券計劃金額增加至每人每年 2000 元。80 歲的黃煥珍婆婆三年前已知道有長者醫 療券,因同時患骨痛、高血壓等多種疾病而常看 醫生,但政府未能提供足夠補貼,「 200 蚊睇 一次,睇多兩三次,醫生話醫療券用晒喇,要俾 多 80 蚊。大半年都是自己俾錢,有時一個月千 幾蚊,一年萬幾蚊,2000 元並不足夠,很快用 完。」

曾俊華宣佈設立「企業支援計劃」,取代「小型企業研究資助 計劃」,資助企業研發,不論規模大小,資助金額最多 1000 萬, 企業需承擔最少一半支出,並可擁有項目的知識產權,以及擴大基 金資助範圍至開發和系統整合工程、工業設計等。 大學畢業生盧俊宏創業四個月,現從事程式及資料庫研發。他 認為,資助金額由去年 600 萬增至 1000 萬可以幫助擴大科研規 模;但對於缺乏資金的創業人士,初期撥款比例對他們融資有關鍵 作用。他表示,縱使政府透過不同比賽、獎勵協助創業人士,但對 無資本的創業人士來說,資助措施不足,建議政府考慮直接注資予 剛創業的科研人士。

教師質疑資訊科技無前景 政府又計劃在資訊科技教育表現突出的中學加入增潤課程,培 訓資訊科技專才,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中學資訊科技科主任張子龍 對政策表示歡迎,政策可以讓同學更多機會發展所長,但政府需認 清行業需要,他認為業內不欠人手,無需要特別培訓科技專才,但 主要問題是缺乏前景。他認為增設課程對學生無疑是好事,但希望 課程是由商界合作推展至各間學校,配合社會需要,否則由教師自 行計劃課程內容則壓力大效果會「冇咁好」。

對於醫療券的受惠年齡層,民建聯沙田區區 議員董健莉表示,醫療券惠及年齡層可借鑒長者 生果金,由原來 70 歲以上才受惠,擴展至 65 歲。

▲謝偉鴻指醫療券是目前最有彈性和有效的醫療服務,唯服 務範圍不夠。

▲政府將向六所大學提供科技創業資助,以使科研成果商品化。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新報人號外2014 P.6

活化工廈變商廈 扼殺藝術空間 財政預算案提及活化工廈以提供更多樓面作商業等 用途,有藝術家批評政府漠視藝術家一直爭取創作空間 的要求,對本地藝術發展前景均感到暗淡。 政府在財案沒有措施支持藝術發展,藝術家普遍認 為政府一向不支持和不重視藝術發展,即使大力發展西 九藝術區亦未能照顧到本土藝術家的需要,批評政府以 「國際主義發展藝術」。 在火炭工廈與人夾租的概念藝術家唐先生認為,工 廈租金上升,政府又沒有資助措施,令藝術家生存更難, 「以前 3,500 元租到 1,500 呎,現在 6,000 元只可租 到 800 多呎」。他指,藝術家有心做藝術就只可以靠 自己,不期望政府能幫助本地藝術發展。 從事概念藝術的王國才稱政府一向「利字當頭」, 認為藝術家必須要有私人空間思考,才會有創意,他幸 有自己的工作空間,但慨嘆「如果離開了,真的沒有替 代品」。 在葵涌工廈經營陶瓷坊的蔡先生十年來見證著商業 公司進駐工廈,生存空間不斷收縮,擔心本地藝術家無 處容身。而在土瓜灣工廈從事樂隊藝術的楊先生認為政 府一向沒有心發展藝術,「唔做好過做」。 ▲政府會推出七招,增加逾三百萬平方米商業用地。

公屋聯會:免租一個月不足夠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佈,為公屋戶代繳租金一個 月,涉及十億元開支。而房協乙類單位的非長者住戶, 政府會為他們繳交一個月租金的三分之二。

為,任何社會福利政策都是「易放難收」,故理解政府 「循序漸退」的逐步削減模式,惟政府應針對公屋不同 階層人士需求予以幫助。

比起上年免租兩個月,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減租 一個月並不足夠,因今年正值公屋租金檢討週期,加上 在最低工資的影響下,公屋租金很大有機會上調。現時 收窄派糖幅度,無疑雪上加霜。 華富邨居民林夢華對免租優惠被削感到無奈,「租 金貴幾百至一千元,自己都接受不到,生活會拮据多 了」。她會考慮減少一對女兒的課外活動學費及置裝費, 以抵銷削減租金優惠帶來的壓力。她又指,學校要求學 生最少參加一項課外活動,令家長支出增加,而免租措 施可減輕他們負擔,期望「有得免就免」。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徐永德認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公屋免租優惠由兩個月減至一個月,居民 感到無可奈何。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三)

發展地下城 恐迫爆四地區 財爺曾俊華宣佈政府將展開四個 策略性地區(銅鑼灣、跑馬地、金鐘 /灣仔及尖沙咀西)地下空間先導研 究和公眾諮詢。現時四區地面的商業 發展已達飽和,難以再有新發展空間, 希望透過發展地下空間,增加商業土 地利用如地下購物街,減少地面人流 及促進商業發展。

▲政府將會為銅鑼灣、跑馬地、金鐘、灣仔和 尖沙咀西進行發展地下空間的公眾諮詢。

油尖旺區區議員陳偉強對方案有 保留,他指現時尖沙咀商業用地已發 展成熟,若更多商業土地,會加重交 通及人流負擔。他亦擔心政府所選的 九龍公園及佐治五世公園會影響公園 植物生態。他又指,不反對地下空間 的研究,但應考慮商業和休閒用地的 比例,若落實便要有周詳計劃。

新報人號外2014 P.7

七招增商用地 配套需求大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以「七招」 (見下表)增加商業用地,主要包 括活化工廈、轉換土地用途等。美 聯工商鋪行政總裁黃漢成對「七招」 反應正面,並認為九龍東發展空間 較大。而城市規劃師吳永輝則提醒 商業用地密度高,需注意停車場等 配套措施。 ( 一 ) 繼續活化工廈措施 ( 二 ) 加快「政府、機構或社區」 (GIC)用地轉商業用途,包括中 環美利道、尖沙咀中間道、旺角工 貿署大樓、原旺角街市、灣仔海傍 三座大樓用地 ( 三 ) 盡快完成銅鑼灣加路連山 道政府用地的規劃 ( 四 ) 中環新海濱規劃預計提供 26 萬平方米商業用地 ( 五 ) 啟德在 2016 年分階段提 供約 140 萬平方米商用樓面面積 ( 六 ) 搬遷觀塘海濱和九龍灣現 有政府設施,最快下年度提供逾 12 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 ( 七 ) 研究發展銅鑼灣、跑馬地、 金鐘灣仔和尖沙咀西四個地下空間

拆卸停車場或炒熱區內車位 城市規劃師吳永輝表示,GIC 用 地轉商用能促進地區就業,同時原 有 GIC 用地的服務可通過電子系統 完成,不會給市民造成不便。惟將 低密度的政府用地換成高密度的商 業樓宇,交通需求會上升,需要注

意配套,「例如中間道停車場、美 利大廈停車場有些時候都會給公眾 使用,拆卸之後市區停車位可能更 不足。」 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補充,區內 只有兩座政府停車場,擔心停車場 被拆後會令區內的車位需求更緊拙。 「即使原區重置停車場金但新停車 場未落成之前,政府根本無法解決 車位不足問題,同時停車場租金亦 會上升。」他表示,中西區交通擠 塞問題向來嚴重,尤其是皇后大道 中一帶,故希望政府加快討論限制 中環車輛及電子收費計劃。他亦指 出,政府「插針式」 加建商業大廈 會令中環區內公共設施不足,如街 市、停車場、休憩空間等,期望政 府能加建公共設施。

商廈市場可觀 九龍東潛力大 美聯工商鋪行政總裁黃漢成表 示,樓市雙辣招增加了投資風險, 令甲廈租金下跌,惟本港處於經濟 復甦的階段,目前不宜低估甲級商 廈的需求。對於政府設立新核心商 業區,黃漢成認為,只要政府完善 中西區及東九龍區的商廈規劃,已 能滿足本港市場。最後,他預計, 位處九龍東高架鐵路旁的地皮發展 潛力高,因為香港臨海的甲級商廈 很難得,如觀塘偉業街、順業街與 海濱道交界的商貿用地等。

任職教師的梁詠詩住在跑馬地六 年,她不建議發展地下空間,因為本 來跑馬地人流少,空氣好,交通方便, 是一個清靜的地方,如果發展地下城, 會吸引更多人到該區,影響居民的生 活質素。 灣仔居民陳梓傑歡迎政府的建議, 他指地下商業街可促進灣仔發展,灣 仔屬於舊區,仍有不少商業發展空間。 但他指政府須同時改善交通配套,否 則計劃只會令灣仔交通更擠逼。他表 示,每天地鐵在繁忙時段都人頭湧湧, 希望政府能夠興建金鐘北站疏導人 流。灣仔區區議員鄭其建擔心若地下 空間集中於商業發展,會增加更多人 流和交通流量,故對方案有保留。

▲政府會推出七招,增加逾300萬平方米商業用地。


註冊報紙一二四二號 新報人號外 2014 督印人 郭中實 顧問 杜耀明 黃天賜 總編輯 副總編輯 執行總編輯 執行副總編輯

工作人員

姚文基 黎婉嫻 譚嘉意 林樂軒 莊禮傑 黎明芝 黃靜薇 黃雅盈

王方南 伍詩雅 梁崇碧 梁偉聰 陳南茜 吳慧英 李詩欣 易淑麗 張楚瑜 唐芷晴 盧于群 于奇偉 魏綺婷 楊羨庭 鄭秋玲 黃樂宜 何寶儀 區敏媛 黃雅婷 黃凱天 陳展希 陳浩暉 余庭瑋 鄺慧敏 李慧筠 李雲 葉考欣 陳哲 孫雷 陳家恩 李慧妍 文羨怡 陳以禔 鄭朗澄 朱婷婷 紀思清 郭雅揚 林綽姿 林嘉淇 林詠雪 趙雅婷 林女芫雯 李卓穎 李晟謙 麥智軒 冼漢權 宋亮凝 杜世安 黃韻盈 容靜怡

出版及承印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 出版及承印地址 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3411 7461 傳真 3411 5079 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Sanpoyanpag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