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14-15年 第6期

Page 1

三 月 號

06

2 0 1 4 ﹣ 1 5 年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學生刊物

陳雲

民族論本土

梁繼平

新聞專題.工廈商戶違法經營

政府部門執法不力

教育.青年軍組職欠透明

重紀律猶如軍訓團


新闻专题 工廈商戶違法經營 政府部門執法不力

P.3 - 5

人老心不老 身體力行表達政治訴求

P.6 - 7

福利政策支援不足 三成長者仍捱窮

P.8 - 9

P.10 - 13

文化 針孔裡細錄光的原始舞蹈 針孔攝影的變幻與等待美

P.14 - 16

本 地 手 作 樂 土 ── 情 牽 兩 代 的 「 磚 情 」

p.17 - 19

四圍講古 重現社區情懷

p.20 - 21

体育 視障人士的「水墨畫」

P.22 - 23

教育 青年軍組職欠透明 重紀律猶如軍訓團

P.24 - 25

融合教育推行 1 8 年 監管配套均不足

P.26 - 27

医疗 政府保私營醫生利益 公院醫生青黃不接

P.28 - 29

环保 廚餘回收計劃缺口多 政府欠完善規劃

P.30 - 31

三月號

封面故事 本土思辨:民族論城邦

新報人

06


新闻专题

文字、攝影:許芳文 編輯:宋亮凝、何寶儀

政 府 在 2010 年 4 月 推 出「 活 化 工 廈 」 政 策, 讓 業 主 能 免 補 地 價 改 變 工 業 大 廈 用 途, 以 帶 動 工 業 區 轉 型。 然 而 政 策 推 行 近 五 年, 不 少 非 法 經 營 的 商 戶 進 駐 工 廈。 有 區 議 員 指 違 例 使 用 工 廈 帶 來「 隱 藏 危 機」,儘管有條例規管,地政總署及食環署卻甚少主動執法,令工廈商戶違規經營的情況仍然存在。

違反工廈地契 食店鬼祟經營 烤。根據食環署的持牌食物業處所名單顯示,該食店只持有「食物製 以 70 年代落成的官塘工業中心(下稱「官中」)為例,屬私人

造廠牌照」,牌照列明只能「配製食物出售供人在食物業處所以外地

工業及辦公室兩用樓宇(下稱「工辦樓宇」),意味著大廈只可作

方進食」(即食店只能提供外賣服務而不可在內進食)。該店負責人

工業用途,或設立與工業用途有關的辦公室,由於業主從未向地政

回應記者查詢時稱店鋪只是提供場地予客人燒烤,沒有出售熟食,「是

總署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故大廈仍受當年地契限制。記者親身視察

客人自己燒熟食物。」

官中發現,部份商戶如食肆、音樂教學中心、桌球室等,均涉嫌違 反地契所訂的土地用途限制。

另外,規劃署的土地用途表亦未有列明工廈商戶可作為食物製造 廠。地政總署指有關店鋪可能正在申請短期豁免書(一般申請期為半

其中一家涉嫌違反地契的燒烤店「X X X CLUB」,該店門面簡 陋且大門緊鎖 ,亦沒有張貼任何招牌,客人可以預約在天台範圍燒

年)而未獲授權,否則就是違反地契用途。該店負責人在記者追問是 否違法經營下,不再作出回應。

3


工廠食堂未理發牌條件限制

未修訂工廈消防條例及設備標準,故其時落成的工廈並未設置自動 灑水系統。由於工業活動常會使用和運送危險品,容易引起火警或

工廈內允許經營工廠食堂,旨在為工廠內受僱員工提供膳食。「工

造成其他危險,因此未能取得許可作商業用途。一旦工商業用途混

廠食堂牌照」的發牌條件亦有限制,例如不能招待工廈員工以外的

合,會吸引一些與工業活動無關的人士進入樓宇,增加外來市民接

人,並須貼上中英文告示提醒外來人士不應光顧、向街的通道必須

觸危險品的風險。

少食堂違反發牌條件。其中一間食堂「金 X X」的外牆貼有鮮明的

長期關閉、走火門不准通透、不准掛招牌及廣告等,然而官中內不

違規案例多 推行政策須分析實況

招牌和餐牌,通往街道的玻璃門長期開著,外人可隨意進入光顧。 記者以顧客身份詢問職員可否提供外賣服務,職員表示可以但僅限

截至去年 12 月底,地政總署批出 105 宗活化工廈申請,預期提供

觀塘區;被問及申領牌照一事,職員堅稱食堂申請了普通食肆牌照,

1334 萬呎新改裝樓面。雖然可提供的樓面面積增加,租金卻沒因而

但現場只貼有工廠食堂牌照,持牌食物業處所名單亦顯示上址只申

降低。蔡澤鴻反映很多中小企業不敵貴租遷出工廈,政策無助擴展

領了工廠食堂牌照。記者其後再致電求證,對方強調店鋪已領取牌

小商家的生存空間。同時,該政策衍生不少問題,導致現時工廈有

照卻拒絕透露牌照類型,記者欲追問下對方即時收線。鄰近另一所

相當多違規經營的商家。陳議員認為起動九龍東委員會和規劃署需

經營日式放題的食堂更聲稱是明星推介食府,記者致電食店,要求

要收集數據,分析現時政策的實施情況才決定是否繼續於 2016 年到

負責人回應食堂是否違反發牌條例,接聽者以「負責人不在」為由

期的活化工廈政策。民間組織「活在觀塘」的創辦人原智仁指政府

不作回應。

應檢討規劃的方向,「業界需要的不是高級辦公室,而是低廉的租 金」。他認為政府可實行租金管制或者租金補貼,希望藉此保護小

根據現行法例,設立工廠食堂無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規劃申

商戶,而非以商廈作規劃主導。

請,亦無須向地政總署申請更改土地用途和補地價,故其在發牌條 件上的限制會比普通食肆牌照多。觀塘區議員蔡澤鴻認為,既然現 時很多食堂都招待外人,政府應考慮放寬條例,將這些食堂合法化, 讓它們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但同區區議員陳華裕認為,假如放寬條 例開放工廠食堂予他人,對其他普通食店不公平。

工業娛樂同層存隱憂 根據發展局資料,工辦樓宇內的經常准許用途包括「訓練中心」 及「娛樂場所」,官中內的音樂教學中心和桌球室分別屬於上述用 途,唯以上場所須位於建築物的低層,即不高於建築物高度的三分 之一,以及需要與工業用途的樓層分隔開。官中樓高十三層,音樂 教學中心及桌球室位置不但高於限制層數,同層更有工廠從事工業 生產,兩家商戶涉嫌違規經營。當記者表明身份,致電向其查詢是 否在工廈內非法經營,接聽者均以「不清楚、沒有空」為由拒絕回應。 陳華裕表示,工廈違規商戶帶來「隱藏危機」,由於違規的單位 未經消防處、環保署等相關部門審批,令工廈存在消防安全、噪音 污染等問題。消防處回應,工業樓宇存在的火警風險遠較一般非工 業樓宇為高,一旦發生火警,會直接威脅市民生命安全。官中業主 立案法團管理委員會陳主任回應:「大廈要做的都全做了,已經向 相關部門投訴,但也阻止不了業主出租單位給商戶」。 一般大廈的基本消防設備包括在各層設置滅火喉、滅火筒、火警 警報系統或自動灑水系統。而在 1987 年後落成的工廈自動灑水系統 範圍須設置於廠房內部及走廊、樓梯等公共空間,但 1973 年以前尚

4

■不少工廈商戶涉嫌非法經營,更有工廈食堂充當普通食肆招待外人。


申請規劃類別

街號

申請用途

違規類型舉例

整幢重建或改裝

71號

寫字樓、娛樂場所、商店及服務行業等

N/A

整幢重建或改裝

107號

寫字樓、娛樂場所、商店及服務行業等

N/A

整幢重建或改裝

115號

酒店

N/A (現為地盤)

規劃許可(單位)

94、96號

商店及服務行業

N/A (現為地盤)

規劃許可(單位)

97號

酒店

N/A

規劃許可(單位)

106號

商店及服務行業(麵包餅店) 商店及服務行業(地產代理)

派對房間 音樂教學中心

規劃許可(單位)

110號

商店及服務行業(便利店)

以食堂作普通食肆

規劃許可(單位)

119-121號

商店及服務行業

以食堂作普通食肆 塔羅牌中心

■觀塘巧明街活化工廈及違規情況

政府部門權力限制多 執法欠缺主動性 在現行政府部門的架構下,地政總署只負責大廈的地契問題;規 劃署稱該署只在新界鄉郊地區有執法權;城規會只處理有關規劃許 可的申請;消防處和食環署分別處理消防安全和食肆牌照等相關問 題,各部門如發現執法權限以外的問題,依照慣例會轉介給相關部 門跟進。活化工廈政策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範疇, 執法限權不一,故出現部份畸形情況如店鋪違反地契卻能成功申請 食物製造廠牌照等。 陳華裕指:「現在部門主要靠舉報始執法,沒有舉報就不用巡 查」,又或「巡查時也不知道(違規)」。官中的業主立案法團陳 主任表示,近三年來工廈都有僭建問題,通知了相關部門但遲遲未 見執法。鑒於政策倉促出台而各個部門未有協調好,導致工廈違規 事件頻生。陳認為政府應盡快「補救」,建議民政事務處與地政總 署聯絡工廈的業主立案法團,與業主多作溝通並解釋法例,以及將 地契、規劃許可等證明文件貼在大廈的當眼處,使政府部門執法時 可以有所依據。

5


新闻专题

文字、攝影:姚慧儀 編輯:羅霈潁、黃凱天

. 身體力行表達政治訴求

資料圖片

過 往 長 者 參 與 政 治 的 形 象 似 乎 多 與「 維 園 阿 伯 」 及 「 建 制 派 的 蛇 齋 餅 糉 」 掛 勾, 隨 著 各 類 示 威 及 社 運 增 加, 當 中 不 乏 他 們 的 身 影 。 因 參 與 雨 傘 運 動 而 為 人 熟 悉 的 細 黃 伯, 至 今 仍 堅 守 添 美 新 村, 繼 續 為 公 義 發 聲, 更 直 言「 民 不 畏 死, 奈 何 以 死 懼 之 ?」 這 邊 廂 有 一 班 上 街 爭 取 民 主 的 長 者, 那 邊 廂 有 反 對 泛 民的長者用筆桿表達不滿。

親歷不公不義 受感召願發聲 細 黃 伯 約 在 三 十 年 前 開 始 參 與 政 治, 回 想 最 初 是 一 次旅行社 倒閉事件促使他日後走上街頭發聲。當時細黃伯繳付的旅遊報名 費全付諸流水卻投訴無門,其求助的議員向當時的立法局反映情 況, 經 立 法 局 討 論 後, 政 府 成 立 旅 遊 業 議 會 印 花 稅, 令 他 得 到 應

黃伯認為政治牽涉每個人的生活,即使老人家體力下降都

有 補 償。 自 此, 細 黃 伯 發 現 遇 上 不 公 不 義 或 政 策 漏 洞 的 時 候 , 只

不 應 避 開 政 治,「 如 果 有 人 認 為 老 人 家 不 應 議 政 的 話 , 是

有發聲才能保障自己,並能讓社會受益。

『 政 治 年 齡 審 查 』。」 新 界 西 全 民 退 休 保 障 計 劃 召 集 人 鍾 孝 平

6

( 人 稱平叔 ) 已年屆 75 歲, 他 指 仍 有 一 群 長 者 願 意 發 聲 捍 衛 自 己

平 叔 之 所 以 熱 衷 參 與 房 屋 及 全 民 退 保 議 題 , 全 因 為 在 其居住的

權益,例如自己近三十年來一直針對房屋政策及全民退保議題向

徙置大廈重建期間,得到社工的幫助並受感召踏上改善房屋政策

政 府 提 出 訴 求, 同 道 人 中 不 乏 同 輩 。 平 叔 坦 言 雖 然 政 治 行 動 成 效

之 路 。 他 近 年 大 力 支 持 全 民 退 休 保 障 計 劃, 參 與 立 法 會 討 論 , 冀

不 彰, 但 憑 良 心 服 務 市 民 已 問 心 無 愧,「 出 來 爭 取 都 是 為 了 下 一

全 民 退 保 能 扶 助 基 層 應 付 退 休 生 活,「 只 有 發 聲, 才 能 改 善 基 層

代。坦白說,待全民退保落 實 的 時 候 , 我 都 可 能 不 在 人 世 了 。 」

福 利 和 生 活 質 素 。」為 此 他 永 不 言 倦 ,服 務 市 民 的 心 亦 未 曾動搖。


不 過 , 當 了 十 五 年 業 餘 記 者 的 余 伯 持 相 反 看 法, 他 指 有 長 者

家人立場相同 政治履歷決定投票意向

認為在很多議題上未能直接受惠,例如全民退保未能在有生之年 成 功爭取,故對政治感到悲 觀 , 欠 缺 主 動 參 與 。

細 黃 伯 由 八 九 民 運 到 雨 傘 運 動 均 義 不 容 辭 地 站 出 來, 家 人 一 直支持其決定,只叮囑他要小心安全。細黃伯說,在雨傘運動期 間,太太和孫兒更曾送湯水往佔領區探望。談到明年的立法會選

長者發聲 雨傘運動取態兩極

舉,細黃伯指自己和家人重視參選人的政綱及政治履歷,多於其 所 屬 的 黨 派,「2003 年 區 議 會 選 舉, 我 一 家 七 口 全 投 給 自 由 黨

雨傘運動期間,細黃伯一直 全 心 投 入 。他 強 調 雨 傘 運 動 和 平 、

參選人,以表示對同屬自由黨的田北俊反對廿三條立法,令政府

理 性 和 非 暴 力, 有 別 於 傳 統 革 命 。 雖 然 清 場 後 只 有 少 數 人 留 守 添

因票數不足而無奈撤回草案的支持。」他形容自己忠於良知和理

美 新 村, 但 細 黃 伯 堅 決 不 放 棄, 直 至 真 普 選 訴 求 得 到 正 面 回 應 ,

念 ,認 為 對 的 事 情 就 會 支 持 ,錯 的 就 會 批 評 ,甚 至 提 出 改 善 建議,

「 甚 麼 都 不 做 就 沒 希 望! 為 公 義 發 聲 有 什 麼 罪? 為 了 爭 取 公 義 ,

故不只會支持泛民。

我 連死都不怕,又哪會怕被 拘 捕 ? 」 余 伯 一 家 則 支 持 建 制 派 ,現 於 理 大 就 讀 的 孫 兒 都 對 泛 民反感, 對於警方濫用武力引人詬病,細黃伯表示警察理應持守法治

故 未 曾 參 與 其 任 何 活 動 。 余 伯 認 為 支 持 政 府 施 政 十 分 重 要,「 泛

精 神,「 警 察 不 是 工 具, 遇 到 不 合 理 的 要 求, 有 權 不 執 行 上 司 的

民 是 假 民 主 ,表 面 上 為 民 爭 取 福 利 ,實 際 卻 不 是 。」他 提 到 2012

命令。警察有情緒起伏是可以理解,但如果以此作為藉口濫用暴

年泛民就《立法會議席出缺安排議案》拉布一事,斥責泛民一再

力 的 話, 這 還 是 專 業 嗎?」 他 指 現 時 權 威 壓 制 司 法 制 度, 如 七 警

拖延長者生活津貼撥款議案,此舉絕非為民生著想。他續表示泛

暗 角 打 人 事 件, 警 方 至 今 仍 未 提 出 檢 控, 更 似 乎 不 了 了 之, 直 斥

民 在 佔 領 時 衝 擊 立 法 會 , 又 非 法 霸 佔 街 頭 , 影 響 社 會 秩 序, 故 對

法 治蕩然無存。

他們更加反感。反之,他讚揚陳婉嫻等建制派議員一直為勞工改 善福利。

政治版圖的另一端,未曾到訪過佔領區的余伯一直在大公、 文匯等左派報紙撰寫反佔領評論。他指佔領是反對派搞亂政改, 破 壞 社 會 秩 序,「 學 生 被 英 美 等 外 國 勢 力 利 用, 透 過 言 論 攻 擊 政 改 ; 反 對 派 又 涉 嫌 收 受 利 益, 我 聽 聞 有 學 生 參 與 佔 中 一 日, 就 有 2 0 0 元 報酬。」 余伯坦言個別警員確有違規,但他們多數因被示威者挑釁而 被 迫 使 用 武 力, 如 圍 攻 警 方、 漠 視 禁 制 令 和 破 壞 立 法 會 會 場 等 , 警方只是阻止示威者犯錯及作出自衛。談到社會在雨傘運動後出 現 兩 極 聲 音, 余 伯 認 為 這 不 等 於 社 會 分 裂,「 只 是 意 見 分 歧 , 政 府現階段又未能達到市民過高的要求,但市民看法未必百分百正 確 。」

1. 鍾孝平除一直關注房屋政策發展,近年更力爭盡快落實全民退保。 2. 細黃伯表示,考慮結束佔領的條件是真普選訴求得到正面回應。

長者選民佔三成 建制派掌區議會議席 第 五 屆 區 議 會 選 舉 將 於 2 01 5 年 1 1 月 舉 行, 民 選 議 席 數 目 新 增 1 9 個 , 共 4 3 1 席 。 區 議 會 議 席 多 寡 直 接 影 響政黨政治本錢,更能讓其有效掌握當區民情,為立法會選舉作部署。建制派中尤以民建聯最積極投放 大量資源進 行 地 區 工 作 , 更 於 2 0 1 1 年 區 議 會 選 舉 得 到 全 港 超 過 三 成 區 議 會 議 席 。 根據 2014 年 選 民 登 記 冊 最 新 數 字 顯 示 , 全 港有 3 , 5 0 7 , 7 8 6 名 地 方 選 區 登 記 選 民 。 港 島 及 九 龍 區 6 1 歲 或 以 上 登 記 選 民 佔 逾 三 成 , 新 界 西 有 接 近 二 成 半 , 新 界 東 的 比 例 最 低 , 佔 2 3 .6 % 。 長 者 登 記 選 民 數 目 對 各 區 候選人具一 定 影 響 力 , 加 上 其 多 較 著 重 候 選人 的 地 區 工 作 , 民 建 聯 明 顯 佔 優 。

7


三成長者仍

福利 政 策 支 援 不 足

新闻专题

文字、攝影:陳頴詩 編輯:林美欣、施芊蓺

香 港 人 口 持 續 老 化, 今 年 施 政 報 告 提 出 預 留 500 億 支 援 市 民 的 退 休 生 活 。 根 據 政 府 統 計 處 2013 年 貧 窮 情 況 報 告 顯 示, 恆 常 現 金 津 貼 政 策 介 入 後, 長 者 貧 窮 率 比 2012 僅 下 跌 了 2.8%, 即 一 百 個 長 者 當 中 只 有 近 三 個「 脫 貧 」, 全 港 仍 有 大 約 三 成 長 者 被 界 定 為 貧 窮。 扶 貧 委 員 會 主 席 林 鄭 月 娥 指 貧 窮 率 下 降, 是 政 府 推 行 的 長 者 福 利 政 策 漸 見 成 果, 令 不 少 長 者 生 活 得 到 改 善。 但 有 長 者 認 為 現 時 政 府 的 支 援 依 然 不 足, 學 者 批 評 現 時 福 利 政 策 仍 需改善。

扶貧委員會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專責小組增補委員黃洪指出,長者貧窮率雖然下 降,但目前政策只依賴長者生活津貼,以現金轉移的方法使長者受惠,「現時仍然有 三成貧窮長者,證明靠這種恆常現金政策的實際成效不大,其實(長者)貧窮率下降 3% 不算多。」

長者福利設審查制度 手續繁複難申請 91 歲的許伯伯,退休前在港燈公司任職維修技工,現與家人同住灣仔區一個公屋 單位,每月領取二千多元長者生活津貼。他批評長者福利政策的審查制度是多此一舉, 指政府沒有關心基層長者的需要,令不少長者在審查制度下卻步。他指長者如此大年 紀都要填申報表,反問「我們怎會不符合資格?」加上綜援申請門檻太高,使不少長 者無法受惠。對於政府會否改善現有政策,他表示沒有抱太大期望。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林一星指,政府設審查制度是為了幫助「最有需 要」的人,例如無法自力更生的傷殘人士。他認為長者過去為社會貢獻良多,在「退 < 許伯伯批評政府審查制度 是「多此一舉」,造成他們 的不便。

下火線」後也理應獲得相對的支援,現設審查制度令人失望。 灣仔區區議員陳琬琛指審查制度令長者感到混亂,更令部份長者失去申請的機 會,「兩個長者有三十萬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其實不算多,當他們知道要資產審查 時,就會怕麻煩而放棄。」他解釋,有些長者不懂怎樣填寫表格申請,只能靠家人或

8


區議員幫忙。陳表示,長者希望能有尊嚴地 生活,但審查制度使長者被人標籤。黃洪亦 同意審查制度帶來標籤效應,「長者的家庭 狀況經審查後會被公開,長者未必希望他人 知道自己沒有子女供養,以致生活困難。」

整體人口增長

他補充在申請綜援時,需要簽「衰仔紙(不 供養父母證明書)」作證明,令長者感到難 堪。

長者難抗通脹 生活質素不理想

長者人口增長

在通脹影響下,貧窮長者的生活質素越

2012

趨 下 降。 陳 琬 琛 認 為 區 內 長 者 貧 窮 情 況 嚴

2017

2022

2017

2027

2032

2037

據統計處 2012 年人口推算,香港長者人口的增長幅度遠超於整

重,部份長者要推著手推車變賣紙皮,有些

體人口,預計至 2041 年人口老化情況會更加嚴重。

更要為三餐到街市執拾剩菜,「他們寧願節 省生活支出,把每月剩下的津貼儲起來,以 備不時之需。」 79 歲的林婆婆退休前在工廠工作,現時 居住於月租二千多元的荃灣公屋。她以往也 有變賣紙皮和舊報紙,幫補生計,近幾年來 因身體大不如前而被迫減少工作。有傳今年 公屋免租會再度被削減,她表示擔心,「上 年(公屋)已經加租,如果今年連免租都沒

推行全民性政策 應付人口老化

政可持續性的要求。他指周永新教授建議把

根 據 統 計 處 2012 年 人 口 推 算,2041 年

劃,也未能達到基本退休生活需要水平,故

長者佔全港人口的比例會上升至三成。貧窮

周永新也稱之為老年金,並非退休金。

長者人數的增長,是未來政府在制定相關政 策時的一個挑戰。黃洪認為政府單靠現行福

黃洪補充,老人福利政策若只單靠政府

利政策幫助長者脫貧,並未見太大成效。

的收入來源是不足夠的,可參考新民黨的方 案,「要有一個最理想的計劃,應該勞資雙

有,會很失望。」加上近年物價上升,她表 示只靠長者生活津貼支撐日常開支,要更加 節儉才能勉強應付,「我們只有支出沒有收 入,只好買少點、吃少點。」她稱對長者福 利政策並不了解,申請長者生活津貼也是由 子女代勞。 許伯伯表示,主要靠政府資助的醫療 劵

生果金加至三千元,並不是一個全民退休計

黃重申貧窮線不等於扶貧線,單憑貧窮

共同付出,並針對財政上的可持續性。」他

線難以界定最有需要的階層,政府應重新檢

強調退休保障計劃應照顧每一位長者,避免

視現有政策,例如申請綜緩不應以一個家庭

只針對貧窮長者而變成「扶貧」。他續稱時

作單位,「最好免除『衰仔紙』」。另外,

間 是 最 關 鍵 的 因 素, 最 好 在 2019 年 前 落 實

現時長者生活津貼不足三千元,對貧窮長者

退保的內容,先儲備一筆資金,留待正式推

來說並不足夠,要長遠解決問題,他建議推

行時使用。

行全民性的政策,如全民養老金。

應付日常醫療開支,醫療劵 並不適用於每間 診所,所以每次都要花十五分鐘步行到可使

退保需考慮長遠財政負擔

用醫療劵 的診所看病。他無奈指「看一次醫 生花幾百元,兩千元的醫療 劵很快便用完。」 林一星表示,香港的長者貧窮問題與其 他經濟水平相同的城市相比,近乎「不可接

社會有不少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下稱退 保 ) 的 建 議 方 案, 現 時 未 能 就 單 一 方 案 達 成共識。扶貧委員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 羅致光表示,坊間的方案都未能達到長遠財

受」。他批評現有貧窮線未必反映實際長者 需要,長者貧窮率雖然下降,但他們現時的 生活素質仍然未如理想。

陳 琬 琛 指 現 時 政 府 針 對 貧 窮 長 者 支 援 仍 然 不 足, 部份長者感無助。 >

9


封面故事 文字:林子晴 攝影:鄭子峰 編輯:郭雅揚、余庭瑋

10


本土思辨 民族

城邦

首梁振英於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公開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編委會《學苑》出版的《香港民族 ‧

特 命運自決》刊物及書籍《香港民族論》。一時間,本土論再次引起社會人士熾熱討論,不少人將

人稱「國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所著的《城邦論》與《民族論》相比較。本土論是 否鼓吹港獨?《城邦論》是否天馬行空?《民族論》是否更前衛?兩論又是否互不相容?陳雲與《學 苑》前總編輯梁繼平,一位生於英國殖民時期,一位在主權移交後開始懂事,兩代人一同談論本土。 梁繼平:梁

陳雲:陳

11


中港矛盾加劇 反思港人身分與本土價值

《城邦論》重華夏歷史 《民族論》從共同願望出發

近 十 年 來, 引 發 中 港 矛 盾 的 爭 議 紛 擾 不 休,2003 年 開 放 自 由 行、

《城邦論》與《民族論》均強調香港擁有自治權利,但在文化定義

2010 年 雙 非 夫 婦 來 港 產 子 潮、2012 年 政 府 硬 推 國 民 教 育 科、2013

方面有不少分歧。許多人在網上發表文章,分析兩者分別;雙方支

年新移民居港滿七年領綜援限制被裁定違憲等事件,關於中港兩地

持者亦曾唇槍舌劍,將兩套理論互比高低,陳雲與梁繼平卻樂見有

矛盾的爭議從未停止,當時仍在讀中學的梁繼平開始思考自己作為

對方的理論。

香港人的身份,而陳雲則已出版書籍捍衛本土文化。 梁:將香港的權力歸回邊陲地區自治,這是《民族論》與《城邦論》 「我與其他學苑編輯在中學或大學時看過《城邦論》,它成為了我

一致的地方。兩者最大的差異是文化或文明的根源,陳老師說香港

們很重要的素材及啟蒙。」梁繼平承認曾經很仰慕陳雲,建立民族

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商朝的遺民,但這個立國神話對我們年輕人

論的思想亦可能是受其啟發。

來說並不吸引。我們多受西方思想的影響,看民族的身份亦相對較 開放、直接一點。

縱使受《城邦論》啟發,相對陳雲主張追溯華夏民族根源,梁繼平 有另一套想法,「我們提出的東西是很直率的。例如為什麼你會參

陳雲曾在其社交網站道:「香港民族論是排他的,香港城邦論是中

與雨傘革命?不是因為你是華夏遺民,而是因為你與其他香港人甘

和的。由於香港處於人口少數及政治弱勢,一旦採取民族獨立論,

苦與共,看見香港人流血,你會心酸。」

香港即有沒頂之災。」 就此,陳雲解釋:「《民族論》的內爆力是厲害,但外交方面難以

雖 然 梁 繼 平 認 為 陳 雲 的《 城 邦 論 》 是 本 土 思 潮「 第 一 部 重 要 的 著

說服台灣及中國。至少人們看久了《城邦論》,不會覺得你是反黨

作」,而且承認《民族論》與其在政治實踐上有不少重疊位,但他

反國。」

認為城邦論重追源溯本,對年青人而言是「遙遠的概念」,較難產 生共鳴。

梁:年輕人沒有那種歷史包袱,反抗的方式直接。我們一輩受很多 西方理論影響,如自由主義、社會契約論等,我們比較接受那一套。

梁:《民族論》中所指的「民族」並非以血統去決定,而是從生活

12

實踐出發,看哪一群人命運相連,有共同生活願望。當一個群體願

「你不考慮他們(中國),他們必定會消滅香港。」對於強調華夏

意互相承擔大家的命運,便是一個民族。《民族論》把民族概念收

正統,陳雲絕不妥協,「政治實踐與鬥爭要有本錢在手,而那些東

窄到香港這個地方,用一些本土派常說的話,就是香港優先,香港

西是要強大到對方無法駁斥,如華夏正統。香港用正體字、說廣東

為本位,一切利益以香港為根本。

話,是華夏文化的正宗,以其建立邦聯,建立香港的文化威望,才


能在這場中港的文化戰爭中勝出。」 梁繼平指《民族論》著重香港本土憲政立國、公民實踐及政治分權,而《城邦論》則希望解 決整個華夏民族不能以文化立國的問題,「我們想法有一點像法國的公民民族,無論你是來 自何處,來到我們這裡,信守我們這裡的價值,就是這裡的公民。」 「《民族論》是『精兵』,《城邦論》是『老兵』。」陳雲以比喻總結兩者之異。「前者直率、 擁有較強衝擊力,縱然缺少戰略性,但是真誠且實在的做法;而後者較為細膩,考慮的範圍 也比較廣,包括整個華夏民族,兩者各有特色。」

引發社會討論 擴闊本土派光譜 陳雲在社交網站的言論可謂是「語不驚人誓不休」,曾多次叫與其意見相反的人「落地獄」; 但現實中的他說話不慍不火,亦沒有叫梁繼平「落地獄」。 陳:一個國家的內部,特別是民主國家,一定要有紛爭。很多人以為我不斷樹敵,但其實經 過一番討論,雙方的理論都會更加完善。 梁:原本本土派的光譜比較單一,現在有《民族論》與《城邦論》,可以吸收不同人的支持, 擴闊本土派光譜。 梁:(頓了一頓)過往陳雲的追隨者很喜歡攻擊我們…… 陳:是互相去釐清。 梁繼平認為現時對於本土的爭論,能讓政治團體的取向有所改變,「泛民或社會人士開始會 被迫轉方向支持以香港人為優先。」 陳:我曾跟議員、「左膠」辯論,現在還跟大學生辯論,大家都各有理據。為什麼極權國家 會敗給民主國家?因為他輸在不敢加入討論,中國常以國情特別為由,剝削討論學術的自 由。」 陳雲多次表示自己不太理會其他人的看法,「我是不需要年輕人信仰的,不需要的,我一個 人講都可以。中共不能以文化立國,只是拿蘇維埃政府那一套,但蘇維埃都瓦解了。」 梁認同中國是缺少了文化立國,憲政亦是失敗的,「但我們想避開這種文化正統的爭辯,不 想將文化純粹建立於簡體字或說普通話這些比較低劣的層面。我們比較著重憲政立國及公民 實踐政治上的分權。」 兩人的觀點雖然偶有衝突,但在衝擊中一唱一和,他們似乎又覓到一個互補的方向。

後雨傘時代 以信念開闢前路 當雙方談到其理論的實踐時,陳雲一臉從容,梁繼平則苦笑著。 「你的東西是合理,是基於公義,中共遲早知道這樣做對他們是有好處,不得不改變。」陳雲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滿有信心。 相比起陳雲的自信,梁繼平眼裡更多的是不甘。自言盡過力爭取普選的梁繼平表示,心裡有巨大的失落感,「我們這群年輕人 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輸,所以要與他(政府)搏過,這是絕望中的不認命!」

縱然失落,但梁繼平這種無畏無懼,豁出去的精神,或是陳雲堅定的信念,都為後雨傘運動的香港開闢另一條道路。

13


文化

文字、攝影:龔閏通 編輯:鄒詠詩、陳浩暉

拍 好 相 片 不 一 定 要 精 確 的 攝 影 器 材, 針 孔 攝 影 師 單 憑 一 個 小 孔、 暗 箱 及 菲 林, 就 可 將 光 影 的 輕 歌 曼 舞 一 一 記 錄。 自 菲 林 發 明 後, 光 線 就 可 以 通 過 小 孔, 在 菲 林 上 跳 出 獨 一 無 二 的 舞 步。 針 孔 攝 影, 一 種 最 原 始 而 簡 單 的 攝 影 方 式, 擁 有 使 人 沉 醉 其 中 的 魔 力。 可 惜 數 碼 攝 影 興 起 後, 菲 林 攝 影 式微,針 孔攝影的生存空間亦變得越來越小。

14


張震揚作品(受訪者提供) ■

同於可預覽的數碼相片,針孔的形狀 大小、曝光時間,這些難以準確控制

的因素,都會影響作品。即使是經驗豐富的 針孔攝影師,也很難預測最終成品的質素。 不過正是針孔攝影的變幻莫測,成為它的魅 力所在,吸引攝影師不斷發掘新驚喜。

相片變數多 針孔難測的魔力 針 孔 攝 影 師 張 震 揚 第 一 次 接 觸 針 孔 攝 影,是在澳洲留學時參加的一個工作坊。他 指當時在導師的指導下,輕易就拍到了不錯 的相;半年後自行嘗試,卻因為曝光時間太 長而失敗告終。那刻他才發覺,第一次的成 功只是僥倖,「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克 服這個困難!」他認為現代數碼相機雖能做 到「滴水不漏的準確」,但留給攝影師的期 待卻少了。相反,因針孔攝影的多變,出色 之作出現的機率難以捉摸,讓攝影師總是滿 懷期待。這令張震揚亦不禁感歎,每張相冥 冥之中可能「由天呀、神呀,決定了。」

曝光時間長 細嚼等待的藝術 因為小孔的透光量有限,曝光時間長達幾十秒甚至幾十分鐘。 如果說數碼攝影是「快餐文化」,那麼針孔攝影就需要「細嚼慢嚥」。 悠長的曝光時間,就為生活在繁忙之中的攝影師製造了靜思的機會。 另一針孔攝影師林志堅為了拍攝日照軌跡,在屋頂拍了三個月,但 是還再要六個月才可完成。他最享受的,就是等待曝光完成的那段 時間,「要好靜、好慢,這樣你的思考才會靜下去。」 對張震揚而言,數碼攝影就像在「打獵」,「見到美麗的景物, 我立刻就要把它拍出來!」;針孔攝影則是「守株待兔」。因此, 他會在針孔相機裡加塊磁鐵,在街上想影相,只需把相機吸附在街 邊的鐵柱上,就能靜靜等待製成品的誕生。

花樣百出的相機 攝影師的創意天地 針孔攝影的另一大樂趣在於攝影師可發揮想像力,製作出各款奇形怪狀 的相機。曾經有英國人把微型針孔相機放入口中,影出口腔看到的世界;亦 有美國人把飛機倉庫改造成巨型針孔相機,拍出世界上最大的相片。張震揚 閒時也喜歡研究用不同的物料製作針孔相機,他在澳洲留學時,為了探求中 國人身份認同的問題,把外國人眼中「極具中國特色」的燒鴨改造成針孔相 機,一度成為國際攝影界的佳話。為秉承環保簡潔的理念,他發明了摺紙針 孔相機,「一滴膠水也不需要,就可以將一張A4紙摺成一個相機」。他認 為,自己製作相機才能感受針孔攝影的一絲不茍。

15


3 1

2 資源不足 針孔攝影之殤

1 林志堅作品:《被遺棄的塑膠玩偶》 2 張震揚作品 3 張震揚作品 (受訪者提供)

隨著數碼攝影興起,菲林已是「買少見少」,加上缺乏菲林沖曬店,針孔攝影的 生存空間日益收窄。林志堅近十年來苦心孤詣地推廣針孔攝影,試圖把地區文化保育 和針孔攝影結合起來,但是社區文化保育組織最終拒絕合作。他自嘲道:「可能是我 們的認受性不夠高。」曾有意大利針孔攝影組織邀請他合辦兩地的針孔攝影比賽,最 後亦因缺乏資源而婉拒。現在每年四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辦的「全球針孔攝影日」, 林志堅身兼香港區推廣人,亦不禁慨歎近年攝影日的參加者亦越來越少。 張震揚坦言,近幾年忙於接拍商業廣告維持生計,很少創作針孔攝影作品,自覺 針孔攝影水平「停滯不前」。說罷,他默默拆開自製的摺紙針孔相機,在桌上展開成 一張紙,好似是在喃喃自語,又好似是在問記者:「一張紙……又值多少錢?」

■張震揚喜歡用不同物料,自行製作各種針孔相機。 針孔攝影的原理非常簡單,只是運用光學基本原理。它僅需要小孔、暗箱 (即機身)和感光材料(即菲林)就能成像。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墨子就發 現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就有畫家利用「小孔成像」 來臨摹作畫。張震揚笑言:「這是世界一開始就已經存在的。」 雖然原理簡單,但是實際操作難度卻不低。針孔的形狀大小和曝光時間都 會影響作品。針孔越小,相片越清晰;但針孔過小就會使光線發生衍射,相片 就會變得模糊不清。此外,針孔還必須要圓滑,如果針孔的形狀不規則,相就 會產生暗角。為此,針孔攝影師林志堅購買了一台激光發射器,利用激光打出 圓滑的小孔。最後,曝光時間也需要攝影師憑經驗估算。時間太短,相片只會 灰暗一片;時間太長,就只剩一道白光。

■張震揚製作的各種光學裝置:左下、 右上和右下三個是利用針孔攝影原理產 生投影的裝置,無內置菲林。其餘是針 孔相機,可內置菲林影相。

16


文化

文字、攝影:容如意 編輯:潘希橋、葉考欣

只保留了一小格的紅磚是由英國引入的建築材料,二、三十年代隨處可見,現時已寥寥無幾。 ■

本地手作樂土

――情牽兩代的「磚情」

花 半 小 時 圍 圈 點 燃 五 六 十 根 蠟 燭 , 是 A n g el C a n dl e 的 店 主 李 佳 紘 每 天 回 舖 做 的 首 件 要 事。 蠟 燭 燃 亮, 意 味 著 錦田紅磚屋最中央的店舖開店了。 錦 田 紅 磚 屋 建 於 20 0 7 年, 當 初 一 片 荒 地, 李 佳 紘 的 父 母 就 在 那 賣 蠟 燭 , 到 後 來 發 展 成 享 負 盛 名 的 蠟 燭 廠。 經 歷 兩 代 的 洗 禮, 紅 磚 屋 現 已 是 讓 港 人 假 日 逛 遊 的 手 作 市 集。 17


子繼父業 傳承本土蠟燭手藝

作蠟燭店 Angel Candle 位於紅磚屋的中心,店主李佳紘是三十多歲的青年,紅磚屋前 身是其父母經營的蠟燭廠。李爸爸育有兒女三人,卻只有李佳紘承傳家族手藝,從買

材料、製作到經營都獨力包辦。周一到周五,他在葵興的工作室製作蠟燭,週末則回到錦田 出售。李佳紘要求嚴格,緊隨師傅們傳下的本土製法,只有原材料會從外國採購。父母親樂 見兒子繼承手藝,李佳紘卻擔憂父母介懷。 「以前蠟燭廠享負盛名,規模是現在的五倍,前港瞥彭定康用的洋燭亦是 Angel Candle 的 產 品。」 李 佳 紘 苦 笑。 從 父 母 的 立 場 而 言, 現 在 和 以 前 的 規 模 畢 竟 相 差 太 遠, 跨 越 了 四十四年的一格紅磚,七年來都是李佳紘自己的堅持。「不覺得辛苦,看到熟客回來買,很 滿足。」他欣然表示喜歡蠟燭帶來的那份溫暖。

集體感情 加深歷史價值 香港現存五棟大型紅磚屋,當中三棟都是一級至三級歷史建築,相比之下, 錦田紅磚屋實在「年輕」。然而,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副教授李浩然認 為,建築物的價值不能光從歷史、人物及美學而定。他指今天的香港,尤其回歸 後首批土生土長年輕人重視集體感情 (Collective attachment),當一棟建築物融入 社區,成為市民生活象徵的一部份,它亦隨之變得珍貴。「如 06 年面臨清拆的 皇后碼頭,原本沒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只因它盛載了社會感情而遭市民反對拆 卸。」李教授認為此價值亦體現於紅磚屋。 由原居民鄧瑞笙留下一格紅磚,加建外牆,到現時駐紮了五十多間店舖,成 為一個手作市集,把原本陌生的人聯繫在一起。王劍賓夫婦本身有正職,卻在這 裡經營咖喱屋,週末的「額外加班」對他們而言卻是減壓。他對兩個女遊客感歎 : 「香港人始終是人,需要一個地方來放鬆,忙只是一個藉口。」 客人會把燒剩的蠟燭拿到店裡,再交由李佳紘,重新制成一塊 ■ 完整的蠟燭。新的蠟燭氣味較淡,但充滿人情味。

■光顧了李佳紘兩年的「老顧主」梁小朋友 ( 九歲 ),每次與家人來到 _ Angel Candle,都會親自挑選各種香味的蠟燭。

18


「黑白豬咖喱屋」前有一列櫃檯,上方擺放多隻小豬擺設,與店名互相映趣。 ■

繞一圈回到 Angel Candle,每逢有客人 光顧,李佳紘都會贈送他們啤酒蓋形小蠟燭。 有客人曾向他提及用剩的蠟燭扔了浪費,他便 開始收集蠟燭,免費幫他們重造,縱使重造的 時間心血比製作一個全新的還多。這棟建築物 用二、三十年代最普遍廉價的紅磚砌成,但它 最珍貴的材料,叫「人情味」。

兩代燭印 見證香港變遷 工 廠 年 代 的 Angel Candle 提 供 造 型 精 美 的 大 型 蠟 燭, 包括天使造型蠟燭,但由於需求下降工序繁複,今天 Angel Candle 只 製 作 簡 單 的 直 筒 蠟 燭。 七 十 年 代 居 住 環 境 較 差, Angel Candle 的門面只用廉價的砌紅磚來裝潢。從人工冶煉 的紅磚,到今天器械化制成的鋼材、水泥,無一不象徵著時 代的更迭。

紅磚屋的另一位天使

錦 田 紅 磚 屋 內 偶 爾 還 會「 跳 電 掣 」, 整 個 地 方 頓 時 陷

除了 Angel Candle,錦田紅磚屋還有另外一位「天使」,就

Candle 的旁邊。燃亮的五、六十支燭光搖曳不滅,仿佛這裡

是名為 White Angel( 白天使 ) 的歐風精品店。店主楊太太曾因情

就是最溫暖的地方。

入一遍漆黑。不變的是,每當跳掣,總有許多人圍在 Angel

緒問題患上甲狀腺疾病,幾許尋醫不果,更暪著丈夫放棄吃藥。 直到一天她向丈夫提出開店的念頭,想不到卻成了改變人生的契 機。 楊太太不喜歡香港的繁忙擠迫,在這兒全為放鬆。開業六年, 利潤幾乎都用來進貨,她開朗笑道 :「在這兒不是做生意,而是純 粹興趣。」她喜歡與客人聊天,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即使進了顧 客想要的貨,客人不著急,她亦不在意。「我喜愛這兒的人情味。」 後來,連平日工作繁重的丈夫都愛上到店裡幫忙,一遍美好的調 子中,楊太太的病,已不治而癒了。

■ White Angel 的店主楊太太不時會遇到熱情的客人, _一起聊天,更因此學會欣賞骨瓷。

19


文化

文字、攝影:許卓非 編輯:湯澤洋、孫雷

昔 日 香 港 , 閒 暇 之餘,孩童們愛聚首榕樹下, 聽 長 者 娓 娓 道 出 那些被時光掩埋的香城故事。 自 經 濟 起 飛 , 香 港人的生活節奏漸趨急促。 在 老 樹 下 、橋 頭 邊 ,男女老幼聚首講故,現竟變成 稀奇事。 有人 不 甘 社 會 疏 離 ,自發「四圍講古」, 或口 述 記 憶 , 或 以 劇場重現過去, 志在 把 社 區 重 新 聯 繫,反思當下。

「人人都是講古佬」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阮志雄(雄仔叔叔)都會到油麻地活化廳「開古」, 故事的內容圍繞著過去三十天所發生的事,每場講古會約有二十人參與。雄

仔叔叔早已兩鬢花白,髮長及肩略顯不修邊幅,還穿著一件跟他兒子同年紀的米色 外套,穿了近十八年,雄仔叔叔說:「我很喜歡這件外套,並不是留戀過去,只是 對它充滿感情,『留戀』並不是一種正面情感。」 講古會現場,雄仔叔叔率先跟聽眾分享自己過去的感情史。他說自己曾是個靦 腆少年,有女孩主動邀約都不敢答應。但聽眾無不擺手搖頭,全都認定現在意氣風 發的雄仔叔叔說謊,還有人調侃道:「想必是你想主動結識人家,被拒後卻反過來 誣衊她吧!」活化廳瞬間響起一陣哄笑聲,雄仔叔叔還不認輸:「當年的我可有魅 力了!你們不相信也罷,這可是真的!」 阮志雄覺得說故事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沒有技巧可言,不需練習。「所 有的經歷都是自身的一部份,即使故事情節含虛構成分,箇中情感卻不騙人。」

■社區故事旅行團的參加者聚集在九龍灣 _啟業邨,分享自己在該區的經歷。

重 20


雄仔叔叔的拍檔余在思架著一副方正的眼鏡,理平頭,聲線溫文,穿襯衣西褲, 原來是香港浸會大學的兼職教授。文質彬彬的他一旦打開話匣子,整個人便變得活 潑風趣,說到興高采烈之處,更是眉飛色舞,邊說邊用手比劃。 數年前,阮志雄、余在思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辦「四圍講古」,參與者一向以 街坊居多,但最近幾次聚會卻增加了不少透過社交網絡得悉講古會的年青人。余在 思表示 :「因為身處亂世,年青人開始覺醒,期望打破社會的沈默和貧乏,重新建 立自己與社會的聯繫。」 余在思說:「講古人的角色不是說教,而是用問題引導參與者,助他梳理思緒。」 透過分享生活經歷,參加者得以抒發個人情感,而真情流露的故事也換來了別人的 共鳴,人與人之間無形地傳遞著情感支持。」

四圍講古

吸引年青人參與 重建社區聯繫

流動社區劇場 重現街道記憶 除此之外,戲劇人李俊亮提出流動社區劇場的概念,讓參加者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以路線 圖帶領陌生人分享日常趣事。上月舉行的社區故事旅行團由五位學員擔當主持,分別帶領團員前 往葵興、觀塘、九龍灣、大埔和上水,走進大街小巷尋找故事。 在起始站葵興不足十人,但行至高峰時約有二十人聚集街頭,協辦者 Eric 不禁開玩笑道:「各 位團友,我們現正進行非法集會,小心小心!」每次行經商場和住宅大廈,保安員總會如影隨形, 甚至出言警告,「這裡是私人地方,我們已經報警了!你們快點離開!」 但驅趕並未影響參與者的高漲情緒,「比起圍著桌子說故事,我們一邊觀賞眼前的景、人、事, 一邊說說笑笑,猶如成為故事的一部份,是一種新鮮的體驗。」參加者 Terry 表示,自己曾經參 加講古會,但現在認為,故事旅行團更能勾起他自己的回憶。李俊亮認為:「即使你不曾踏足這 個社區,只要嘗試聆聽別人鮮活的故事,也能將它與自身聯繫,產生共鳴。」

懷 21


視障人士的

体育

文字、攝影:李雪瑩 編輯:李晟謙、鄭秋玲

墨 畫

「 球 道 是 白 紙 , 球 就 是 墨 水, 你 的 手 臂 便 是 筆。 將 保 齡 球 擲 出 就 像 在 畫 一 幅 水 墨 畫 一 樣。」 保 齡 球 班 教 練 Samuel 如 此 形 容 視 障 人 士 打 保 齡 球。 記 者 閉 上 眼 , 眼 前 一 片 漆 黑, 腦 海 中 浮 現 出 那 情 景, 根 據 教 練 的 指 示 調 整 好 方 向, 擲 球 。 睜 開 眼 , 球 未 過 球 道 一 半 便 已 滾 落坑道。 一 幅 上 佳 的 水 墨 畫 並 不 講 究 仔 細 的 畫 工、 細 膩 的 筆 觸, 而 著 重 畫 中 有 詩 的 感 覺。 同 樣 地, 所 謂 擲 球 姿 勢、 技 巧 在 視 障 人 士 前 都「 黯 然 失色」,他們習慣了黑暗,能依賴的只有「感覺」。

1

22

2


障人士初接觸保齡球運動,面對最大

四年努力終奪冠

主要的宣傳就是一年舉辦一次的『共融』賽 事,希望能鼓勵更多視障人士參加吧。」

的困難是無法準確判斷距離和方向,

但這偏偏是打保齡球的關鍵。「剛開始打保

守仁因患上視網膜色素變性,退休後完

齡球時,我常把球擲到旁邊的球道。」視障

全失明。年過古稀的他身型高瘦,臉上的皺

目前香港盲人體育總會的資金主要來自

保齡球手呂守仁回憶道。但他指只要過了這

紋寫滿滄桑,但看起來像剛到耳順之年。守

董事會捐助和每年四月份的公開籌款活動。

個瓶頸位,手臂就真成了筆,可以揮灑自如

仁的心態年輕,熱愛生活的程度絕不亞於一

政 府 在 2015 年 的《 施 政 報 告 》 中 提 到 給 全

地打保齡球。

個朝氣蓬勃的青年。玩了四年保齡球,他在

職運動員發放一次性獎金,無奈視障人士中

剛結束的《第五屆共融之樂保齡球比賽暨第

並 無 全 職 運 動 員。 尹 漢 彥 曾 在 2010 年 殘 奧

四屆香港盲人保齡球錦標賽》中拿了冠軍。

會上為香港視障保齡球隊奪得金牌,也只獲

心理障礙難克服

得來自恆生的四萬元獎金,政府並無任何資 對 於 視 障 人 士, 對 球 的「 感 覺 」 可 以

訪問當天,守仁正在練習投球。他選好

用經驗培養而成,但克服心理落差的能力是

一個重量合適的球,然後走到距離發球線約

「修煉」不來的。「我初初不想用手杖,心

兩米半的位置。在導向員的幫助下,他確定

裡不想承認這個(失明)事實,外出時經常

好方向,左臂抬起與肩平齊,微微曲腿後身

撞到人。」守仁說。他知道很多視障人士打

子前傾,右臂向後擺,到達發球線後向前甩

保齡球時心理上都感到很困擾,但這取決於

動手臂,擲球。整套動作雖有些僵硬,卻成

教練如何鼓勵他們,傳遞積極的信息。對一

功打中目標。「你看,如果不是預先知道,

些剛開始接受保齡球訓練的視障者,Samuel

你看不出來守仁是完全失明的。」保齡球場

常把球擺得很近,再慢慢增加距離,幫助他

的項目助理黃美玲讚道。她說一般視障人士

視障保齡球按照運動員的失明

們建立自信心。

都站在發球線前擲球,守仁是唯一一個從助

程 度 分 為 B 1 、B 2 、B 3 三 級 ,

跑道出發的人。

B1 級 是 全 失 明 選 手, 可 在 導

Samuel 說, 最 希 望 他 們 可 以 用 正 確 的

向 員 和 導 向 桿( 輔 助 視 障 者 定

姿勢擲球,他解釋道:「正常來說,在擲球

缺乏資金難發展

的瞬間,左腿應該彎曲,而右腿應交叉到左

向 移 動 ) 的 幫 助 下 完 成 比 賽; B2 級 選 手 可 識 別 手 的 形 狀,

腿後方控制平衡,這對掌控球的方向有很大

「兩年前,這裡試過只有兩個人,現在

幫助。」但由於雙腳交叉放置會給視障人士

基 本 能 維 持 到 10 個( 學 員 )」, 美 玲 臉 泛

帶來不安全感,他們大多不會主動嘗試,要

笑容地說。但談起擴張保齡球會,她一臉無

達成這個願望甚為困難。

奈,「其實很多人因為朋友而來玩,我們最

3

助。

可 藉 助 到 香 港;B3 級 選 手 完 全遵循一般比賽規則。

1

導向員講解準備動作,使視障人士擲球時保持身體平衡。

2

由於無法準確控制球的方向,多數視障人士不選擇助跑。

3

呂守仁是唯一可以助跑後擲球的視障人士,雖然非正確的擲球姿勢,但對球的方 向的掌控已算純熟。

23


教育

文字、攝影:黃心悅 編輯:張馨文、陳家恩

青年軍組織欠透明 重紀律猶如軍訓團 今 年 一 月 成 立 的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以「建設香港、報效國家」為宗旨,章程列明要 「 讓 團 員 認 識 中 國 公 民 的 責 任 及 義 務 」, 並 且 是 本 港 唯 一 以 中 式 軍 事 步 操 為 訓 練 基 礎 的 自 願 性 制 服 團 體 ;特首梁振英及其夫人梁唐青儀更分別擔任榮譽贊助人及總司令。 總 會 成 立 典 禮 沒 公 開 邀 請 傳 媒 採 訪, 後 來 傳 媒 報 道 駐 港 解 放 軍 是 新 成 立 青 少 年 軍 負 責 單 位 之 一 , 頓 添 青 少 年 軍 神 秘 色 彩, 隨 即 引 起 中 央 政 府 有 意 讓 國 民 教 育「 借 屍 還 魂 」 之 說 。 然 而 在 一片輿論聲中,有年輕人認同青少年軍的信念,宣誓成為其中一員。 24


宗 旨 惹 質 疑

注重紀律而非自我探索

李 佳 斌 表 示 出 現「 洗 腦 」 說 法 是 港 人

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會長、香港公開 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學生李佳斌 剛成為青少年軍成員,曾參加青少年軍事夏 令營的他認為青少年軍像一個「舊生會」, 讓他與過去的營友相聚。他指自己在軍事夏

過慮,「每當中國發生天災時,每個制服團 ■在十五日的軍事夏令營內,成員會學習步 操,拳術和紀律訓練。(受訪者提供)

國 民 教 育 借 屍 還 魂?

體都盡力展開救援工作,可見每個團體都在 『報效祖國』。」他又質疑坊間指青少年軍 「洗腦」只是出於政治形勢影響所致。

惹起爭議的除了其成立宗旨是「加強香

梁麗幗對此提出兩點質疑:一是為何宗

港青年的公民意識,令他們認識中國公民的

旨上只提及「中國」公民而非「世界」公民;

責任及義務」外,成員亦需宣誓立志「建設

二是為何只提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目前,青少年軍除了成立典禮外並未有

香港,報效祖國」。行政會議成員李慧 琼 認

但沒有提過「權利」。梁認為傳媒並非抹黑

任何活動。香港青少年軍諮議會成員姚柏良

為,作為中國人宣誓「報效祖國」合情合理,

青少年軍,而是青少年軍本身的宗旨寫得不

坦言,青少年軍剛成立不久,對青少年軍未

但公民黨陳家洛擔心今次事件開壞先例,駐

夠全面。「以人道主義立場來看,在國家發

來動向仍未有共識,要留待開會討論後才會

港解放軍日後可參與其他社會組織和團體。

生天災時『報效』中國是合理的。但青少年

令營受過很好的訓練,並笑說「體驗過軍訓 後便知少年軍不如外界所說的那麼負面。」

軍主要教授野外求生技能,例如繩結,紮營 和攀石等;而軍事夏令營重視紀律,曾有成 員因屢次不服從命令而被「踢走」。雖然兩

青少年軍成員李佳斌 ——

吳同學認為兩者存在很大分別。他指出,童

學聯常委梁麗幗 ——

另一位同時參加過童軍和軍事夏令營的

「公眾對青年軍的誤解太多。青年軍只是一個讓所有軍訓 營營友相聚的平台,就像舊生會一樣,並非所謂的洗腦團。」

軍「大同小異」,只是其訓練模式不同。

用解放軍訓練模式。但他估計青少年軍和童

身為團員之一的李佳斌也表示對青少年 軍的實際活動內容認知不多,只知其訓練採

「 如 果 政 府 希 望 青 年 由 心 而 發 愛 國, 政 府 便 應 該 提 供客觀和基於史實的教育,先讓青年真正深入了解中國。」

對外發放消息。

軍的工作是否僅此而已?」 梁又擔心若本港中小學全面開設青少年 軍,「就像內地每個學校都有黨委監察學生 一樣。」但她認為政府這樣做會十分勞師動 眾,也會惹起群眾反感,短期內不會發生。

身分認同關鍵在於國家進步 對於香港青年人的國民身分認同不足的 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軍均有教授步操等紀律訓練,但是童軍強調

馬嶽認為,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負面形象和

自我探索,「童軍可以自主要求學習額外的 東西,但軍事夏令營則規定了一系列的教學

學聯常委梁麗幗則指在這個敏感時候,

貪腐問題有關,加上近年中港磨擦加劇,令

內容。」吳同學還指出,他曾參與的軍事夏

一個目的不清晰、不透明組織的成立,自然

年輕一代難以認同中國人身分,這並非要求

令營有「agenda setting(議題設置)」的一

令 人 聯 想 到 是 親 中 人 士 設 立 的 組 織。 她 估

學生參與制服團體就可扭轉。他指關鍵在於

面,而當中所舉行的講座和電影播放均有宣

計,中央政府希望透過組織教化,「再啟蒙」

中國自身的變化,如果中國進步、開放,香

揚共產黨訊息。

年輕人,建立他們嚮往的身分認同。

港人對於國民身分的認同便會增加。

25


教育

文字、攝影:彭愷欣 編輯:郭燕美、黃雅婷

為 推 廣 共 融 精 神, 政 府 於 1997 年 制 定 融 合 教 育 政 策, 有 特 殊 學 習 需 要( 下 簡 稱 SEN) 的 學 生 會 獲 教 育 局 安 排 入 讀 主 流 學 校。 然 而, 有 家 長 表 示 融 合 教 育 只 是 一 個 童 話, 政 府 將 其 過 分 理 想 化, 令 SEN 學 生 得 不 到 應 有 的 支 援; 亦 有 社 工 擔 心 香 港 教 育 制 度 著 重 精 英 培 訓, 融 合 教 育 反 令 SEN 學 生 被 邊 緣 化。

培訓僅數十小時 教師難助學生 政府推行融合教育後,教育局要求每所 學校派教師進修特殊教育課程,了解八類融 合學生。「單靠教育局提供的課程是不能完 全了解教育 SEN 學生的技巧,加上每個學生 的需要不同,沒有一套固定規則跟從。」香 海正覺蓮社佛教梁植偉中學融合教育統籌主 任溫玉菁老師稱,現時老師唯有多靠自身經 驗和校本政策的指引來處理有 SEN 學生的課 堂。 小班教學是一般學校處理融合教育的方 法,老師並會減慢進度。教育局《全校參與 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列出針對不同 SEN 學生應採取的措施,如:為讀寫困難學生測 考加時、幫助自閉症學生交友、站在聽障學 ■溫玉菁的學校與區內服務機構合作,舉 辦魔術班助 SEN 學生建立社交圈子。

生面前講課,讓他們看到口型等。龍耳家庭 服務部社工鄭思敏表示,老師面向黑板邊寫 邊解說,聽障學生看不到唇語會因而跟不上 進度,特別是數學這些較抽象的科目。

26

融 合 監教 管育

配 套 均 不 足

推 行 十 八 年


2013-14 年中小學八類 SEN 學生比例 聽力障礙 :660 人

智力障礙 :1680 人

肢體傷殘 :360 人 言語障礙 :2090 人

視覺障礙 :130 人

■廖子康使用盲文顯示器 (Braille Display),他表 示學校只讓學生聽錄音,而不是摸凸字。

自閉症 :4970 人

香港融合教育關注協會副主席蔡雪珍的 兒子──張家齊患有嚴重讀寫障礙、自閉症 傾向及專注力不足,她指學校幾十小時的課 程只是蜻蜓點水,老師根本沒有足夠的專業 知識支援 SEN 學生。「家齊因讀寫障礙以致 默書很低分,老師卻只會標籤他懶惰,用罰 注意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 :5860 人

抄、罰企的方法逼他讀書。」家齊的評估報 告出來後,顯示考試時需有人為他讀卷,蔡 向學校反映需要,但老師卻以「不需要」為

特殊學習困難 ( 如:讀寫障礙 ):18080 人

由拒絕。家齊在主流教育中得不到適當的支

■資料來源:教育事務委員會 融合教育小組 委員會報告 人數=33,830人(2014年9月)

援,以致對學習失去信心。 視 障 人 士 廖 子 康 2012 年 在 主 流 學 校 畢 業,他指融合教育沒顧及 SEN 學生的情緒問

政府監管不足 學校濫用津貼

專家不足延識別 團體冀訂《特殊教育法》

題,亦高估普通學生的包容性,令 SEN 學生 在主流學校受盡歧視及欺凌。廖說:「以前

政府向每間參與融合教育的學校提供上

現 時 全 港 只 有 約 80 名 教 育 心 理 學 家,

每日在學校都過得戰戰兢兢,同學會因為我

限 150 萬元的學習支援津貼,卻沒提供額外

每名教育心理學家向六至十間學校提供服

看不到而捉弄我,有次更用鞋子扔向我。」

的支援或跟進。聾人關注組織「龍耳」中心

務, 每 月 到 校 兩 次 為 疑 似 SEN 學 生 進 行 評

他又表示老師不懂得教視障學生,上課時要

主任鄺浩然指有學校沒將津貼全數用在 SEN

估,每次只能評估兩個學生,有些學生要等

求視障學生聽錄音學習,忽略摸凸字對視障

學生身上,而教育局對學校如何運用津貼的

上 數 年 才 被 辨 別 為 SEN 學 生, 以 致 未 能 及

人士的重要性,而學校亦沒有提供視障人士

監管亦不足,「教育局每年派督學到學校開

早得到支援。面對教育心理學家人手不足問

專用的盲文顯示器。

會兩次,了解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情況以及

題,教育局回應指明白學校對「校本教育心

津貼的運用,但督學不可能單從學校報告中

理服務」的需求殷切,故自 2008/09 學年起

完全了解資金是否用在 SEN 學生身上。」

已逐步擴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及有關人 手,目標是於 2016/17 學年覆蓋全港所有公

蔡雪珍指教育局給予學校過高自由度來

營中、小學。

運用津貼,導致資源用不得其所,「根據教 育局的《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學校應該把

早前「龍耳」聯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

津貼用在提供特別課程給 SEN 學生,有些學

郭榮鏗倡推《特殊教育法》,希望透過立法

校卻利用津貼聘請非負責融合教育的教師助

令學校有一套明確的指引讓教師跟從;又提

理,培訓成績較佳的學生。」

出每所學校應有融合教育統籌主任協調工作 及編排教材,令融合教育能更有效地運作。 任 融 合 教 育 統 籌 主 任 的 溫 玉 菁 老 師 表 示, 學校應安排具融合教育經驗的老師來管理有 SEN 學生的班級,確保其得到支援;同時亦 要安排不同種類的課程給 SEN 學生,讓他們 在學業、社交方面也能夠健康發展。溫說: 「當幫助他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及找回自信 時,他們便不會再抗拒學業。」

■上魔術班時,SEN 學生會和普通學生一同練習,老師在旁指導。

27


医疗

文字、攝影:申開顏 編輯:黃韻盈、李雲

公 營 醫 療 人 手 緊 絀 人 所 共 知, 但 公 立 醫 院 來 年 將 面 臨 醫 生 退 休 潮, 預 計 有 282 名 醫 生 離 職 , 令 短 缺 情 況 更 為 嚴 峻。 大 量 醫 生 退 休 , 年 輕 醫 生 卻 訓 練 需 時, 令 醫 生 青 黃 不 接。 有 醫 科 生 認 為 公 院 待 遇 不 及 私 院 , 留 不 住 人 心, 立 法 會 議 員 方 剛 指 責 醫 院管理局及醫務委員會只保私營醫療的利 益 , 是 醫 生短缺的「元兇」。

28


營醫療市場,做出不客觀的決策,這正是導

人手補充慢 年輕醫生能力惹疑惑

致公院醫生青黃不接的主因。例如由醫生組 現時香港的醫生比例是每 1000 人有 1.8

成 的 香 港 醫 學 會 於 1999 年 建 議 刪 減 醫 科 學

位醫生,比其他發達國家如美國 3.2 位及新

額,他持反對意見,但無力左右局面,當年

加坡 2.7 位醫生為少。醫管局發言人表示,

減剩的醫科生已成為公營醫療的中堅力量。

公 立 醫 院 每 年 聘 請 275 名 醫 生, 參 照 2014 年 的 3.9% 的 流 失 率 及 退 休 人 數, 去 年 淨 增

公院收費相對便宜,不少港人選擇到公

34 名醫生。但 2016 年的退休醫生將由現時

院求診,醫管局的統計更顯示約九成五的長

每年 27 名急增至 68 名,醫生補充率遠追不

者依靠公營醫療。一旦增加公院人手,對私

上 流 失 率。 此 外, 現 時 本 港 約 有 5500 名 專

營醫療的生意有一定影響。

科醫生,醫管局在 2014/15 年度已計劃加聘

■方剛表示公院醫生不足,傾向保護私院利益 的醫管局及醫委會難辭其咎。

「私營醫院對新晉畢業生而言門檻過高,因

311 名醫生,仍欠約 340 名醫生才足夠應付

醫療管理機構傾向維護私營醫療市場,

此九成的畢業生會進入公立醫院。但私院的

公院工作。現時要成為一名醫生最少需六年

是其中一個導致公院醫生青黃不接的主因。

求診人數較少,負擔較輕,而且薪酬更佳,

本科訓練,要做專科醫生更需額外受訓四至

公院收費相對便宜,不少港人選擇到公院求

隨著經驗的累積,大多醫生都考慮『跳槽』

六年,積累臨床經驗需時更久。

診,醫管局的統計更顯示約九成五的長者依

到私院。」據醫管局統計,2010 年至今全港

靠公營醫療。一旦增加公院人手,對私營醫

半數以上的醫生在私人醫療機構工作。

即使公院有新血替代退休的老醫生,能

療的生意有一定影響。 他認為,政府應跟進長者醫療劵 政策,

力 亦 受 質 疑。 據 本 報 隨 機 進 行 的 50 人 樣 本 調查顯示,三成八受訪者不信任剛入行的年

「 除 部 分 知 名 的 醫 生, 大 多 私 人 醫 生

鼓勵更多人到私院就醫,紓緩公院醫生的工

輕醫生,理由為缺乏經驗、擔心誤診及耐性

沒有足夠的病人問診。」曾任醫管局成員的

作壓力,同時改善公院的職業晉升體制,方

較差。對此,立法會議員方剛無奈地說:「三

方剛認為,公院增加人手會阻礙私院的「財

能穩定醫生的心。

個新醫生也未必有用過一個退休的資深醫

路」,「香港的私營醫療機構沒有醫生短缺

生。」

的情況,部分甚至缺少病人,如果大量增加

方:增非業內管理代表 方為長策

公院醫生,勢必影響他們的利益。」 中文大學醫學院學生呂同學希望公眾

面對公院醫生青黃不接,方剛認為引

能給予年輕醫生機會,「香港的醫學教育名

他亦指出,大多醫療管理機構的成員只

進海外醫生可解燃眉之急。然而,以現時強

列世界前茅,長達六年的專業學習能保證畢

有醫生,沒有其他持份者,成員易受業內利

制實習的規定及執業資格考試的嚴格限制,

業生基本的醫學質素。而且醫學發展日新月

益 驅 使, 做 出 不 客 觀 的 決 策。 例 如 1999 年

如一年僅兩次考試機會,只考通識但不考專

異,假以時日,如今的年輕醫生或會推動醫

刪減醫科學額,他持反對意見,但無力左右

科,令想在香港執業的海外專科醫生望而卻

學至新高度。」

局面,當年減剩的醫科生現已成為公營醫療

步。

的中堅力量。 他直言公營醫療機構內部需重新「洗

私人醫生重利益 阻增加公院人手 私院發展機會多 公院乃次選 曾任醫管局成員的立法會議員方剛指,

牌」,方為解決公院醫生不足的良策,「無 論是醫務委員會還是醫學會,都應該增加非

多數醫療管理機構的成員只有醫生,沒有其

面 對 公 院 醫 生 嚴 重 不 足, 呂 同 學 表 示

他持份者,成員易受業內利益驅使而維護私

「病根」在於私營醫院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業內代表,才能聽到更多民聲,做出更明智 的決定。」

方 ■剛促請政府發放更多長者醫療券,將部份高齡患 者引向私院,減少公院的負擔。

港人深圳就醫 中醫牙科受捧 公立醫院人手不足,但私營診所價格昂貴,越來越多港人為求低價,只好捨近求遠到深圳 問診,中醫及牙科更深受歡迎。 本港著名的中醫診所經常人滿為患,收費不菲,加上近年出現不少無牌診所,部份港人轉 移到內地尋醫。深圳流花醫院的劉振華醫生指出,每天都有港人到針灸推拿科求醫,病人最常 是一周一次接受治療。在香港,針灸一次的市價為港幣三百元,但深圳普遍收費約一百元人民 幣,價錢便宜一截。 此外,全港只有 11 間公立牙科診所,免費服務僅為止痛和脫牙兩項,矯正種植牙齒費用極 高。家住屯門的廖小姐表示,深圳牙科的醫療條件與香港不相上下,價錢相宜,「在香港,一 個矯正牙齒的療程最少要港幣三萬元。但在深圳,兩萬元人民幣(約港幣二萬五千元)就足夠, 而且不用排隊。」

29


环保

文字、攝影:陳凱晴 編輯:林詠雪、黃樂宜

是 全 亞 洲 廚 餘 棄 置 量 最 高 的

香港城 市 , 回 收 率 卻 比 鄰 近 國 家 低。 政 府 推 出 的 廚 餘 回 收 計 劃 成 效 不 彰, 支 援 不 完 善 及 資 金 問 題 令 回 收 計 劃的 參 與 率 偏 低 。 環 保 署 現 時 唯 一 的 廚餘 處 理 設 施 中 心 , 2 0 1 2 年 的 全 年 廚餘 回 收 量 只 佔 全 年 其 中 一 天 的 廚 餘

廚餘回收缺口多 產量 一 成 。

政府欠完善規

2012

年平均每日廚餘棄置量

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處理廚餘。而政府

多 達 3340 公 噸, 一 年

資助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預計於

的 棄 置 量 相 當 於 10 萬 輛 雙 層 巴 士 重。 相

2017 年啟用。中心落成後主要處理工商業

比 南 韓 和 台 灣, 香 港 人 每 日 人 均 廚 餘 量 分

廚 餘 , 每 天 能 處 理 2 0 0 噸 有 機 廢 物。 然 而

別 高 出 1 . 7 倍 及 2 .6 倍 , 而 南 韓 和 台 灣 的

每 日 家 居 廚 餘 棄 置 量 高 達 2 5 3 0 公 噸, 佔

廚餘回收率則分別高達九成及五成。現時

總廚餘量三分之二。

本港主要以堆填處理廚餘,政府近年推出 「 廚 餘 循 環 再 造 合 作 計 劃 」、「 公 共 屋 邨

另 一「 地 區 廚 餘 計 劃 」 參 與 率 低, 以

推行廚餘回收試驗計劃」、「屋苑廚餘循

觀 塘 區 為 例 , 只 有 七 間 食 店 參 與 計 劃。 在

環再造項目計劃」、「離島廚餘回收再造

家 居 廚 餘 方 面 ,「 屋 苑 廚 餘 循 環 再 造 項 目

計劃」及「地區廚餘計劃」,以推動工商

計 劃 」 自 2 0 1 1 年 開 始 實 行, 由 環 境 及 自

業界及家居廚餘回收。香港有機資源中心

然保育金提供資助,在屋苑安裝廚餘處理

主任黃煥忠指出,以上計劃大多屬自願或

機。 第 一 期 計 劃 有 11 座 屋 苑 參 與, 每 月

試驗性質,本港缺乏長期推行的方案及廚

處 理 約 1 7 噸 廚 餘, 低 於 環 保 署 預 計 的 40

餘處理設施。

噸。而「離島廚餘回收再造計劃」平均每 日 處 理 約 0.3 噸 廚 餘, 但 單 是 長 洲 居 民 每

■議員黃逸旭指廚餘機承受能力有 限,每座只有幾戶可以參與。

參與率及回收率 均低於環保署預期

日製造的廚餘已約 6 噸。

短期計劃 難見成效 環保署現時唯一的廚餘處理設施位於 九 龍 灣 , 配 合 超 過 16 0 個 機 構 參 與 的 「 廚

30

參 與 第 一 期「 屋 苑 廚 餘 循 環 再 造 項 目


■港人每日棄置的廚餘相當於 250 輛雙層巴士重量。

計劃」的屋苑,如黃大仙龍蟠苑及西灣河

15 平 方 米 地 方, 一 幢 典 型 住 宅 樓 宇 每 天

回 收 業 界 。 但 倪 表 示 申 請 資 助 困 難, 他

嘉 亨 灣 均 因 為 資 金 問 題, 沒 有 廚 餘 機 。 環

有約 200 公斤廚餘,大多屋苑只能放置一

的公司曾兩次申請均被拒。

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回應指,資助計劃為期

部 廚 餘 機, 遠 遠 不 足 以 應 付 整 個 屋 苑 的 需

兩 年, 第 一 期 計 劃 已 結 束, 屋 苑 須 再 次 申

要。 黃 大 仙 區 議 員 黃 逸 旭 以 慈 正 邨 為 例 ,

黃 煥 忠 建 議 ,政 府 應 提 供 全 面 方 案,

請 , 等待審核方能繼續得到資 助 。

指 其 曾 參 與「 公 共 屋邨 推 行 廚 餘 回 收 試 驗

建 立 完 善 的 收 集 廚 餘 系 統, 以 公 私 營 合

計 劃 」 , 在 屋 邨 內 安 裝 廚 餘 機,「 廚 餘 機

作 的 方 式, 由 政 府 出 錢 讓 回 收 商 提 供 廚

另外,自 2011 年起分階 段 推 行 的「 公

承受能力有限,每座只有幾戶可以參與,

餘 回 收 服 務, 推 動 回 收 業 發 展, 同 時 能

共 屋 邨 推 行 廚 餘 回 收 試 驗 計 劃 」 亦 於 2 0 14

實 在 太 少。」 另 外 , 黃 亦 曾 接 到 居 民 投 訴

有 效 處 理 廚 餘。 例 如 南 韓 政 府 向 資 源 回

年 7 月 底 結 束, 不 少 市 民 認 為 計 劃 虎 頭 蛇

廚 餘 機 產 生 強烈 異 味 , 造 成滋 擾 。

收 業 提 供 財 政 支 援 ,在 政 府 大 力 支 持下,

尾, 養 成 廚 餘 分 類 的 習 慣 後 又 要 打 回 原 形,認為應繼續推行回收計劃。但房屋署

南 韓 的 資 源 回 收 業 迅 速 發 展, 全 國 的 回

缺乏資助 廚餘回收商經營困難

回 應 計 劃 屬 試 驗 性 質, 仍 在 研 究 階 段 。 黃

收 公 司 由 1999 年 約 1,650 間, 增 加 至 2009 年超過 4,000 間。

煥 忠 批 評, 以 上 計 劃 成 效 參 差,「 政 府 沒

政 府 的 計 劃 主 要 處 理 工 商 業 廚 餘, 收

有 長 遠 計 劃, 只 是 意 識 形 態 上 的 改 變 , 沒

費是私營廚餘回收商處理家居廚餘時的最

有 改 變實質設施。」

大難題。香港有機資源再生中心行政總裁 倪 漢 順 指 出, 現 時 大 多 物 業 管 理 公 司 都 沒

空間不足 家居廚餘處理陷困局

有處理廚餘的預算,以一個十座樓的港島 區 屋 苑 為 例 ,月 費 為 1 2 , 0 0 0 元 。另 外 ,政

現行試驗計劃多在屋苑內安裝廚餘

府資助不足,雖然環保署稱現時透過「環

機,卻遇到空間不足及產生臭味滋擾的問

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創新科技基金」

題 。 放 置 一 部 容 量 100 公 斤 的 廚 餘 機 約 需

及 「 可 持 續 發 展 基 金 」 等 資 助, 鼓 勵 本 地

■倪漢順表示,公司每日回收的廚餘 量只佔其最大處理量的五分之一。

31


註冊報紙一二四二號 第四十五卷 2014 - 15 年度 三月號 督印人 李月蓮 顧問 黃天賜 總編輯 莊禮傑 副總編輯 黃靜薇 黃雅盈 黎明芝 執行總編輯 王丹麟 執行副總編輯 劉卓瑩 梁銘恩 趙雅婷 網絡版主編 郭燕美 羅霈潁 杜世安 美術總監 鄭子峰 李卓穎 李咏潼 資料庫 區芷君 潘希橋 公關 林嘉淇 宋亮凝 宣傳 羅世娟 黃韻盈 發行 林詠雪 麥智軒 編輯 鄭秋玲 黃樂宜 何寶儀 區敏媛 黃雅婷 陳展希 陳浩暉 余庭瑋 葉考欣 黃凱天 陳 哲 施芊蓺 孫 雷 陳家恩 李 雲 李慧妍 文羨怡 區芷君 鄒詠詩 張馨文 郭雅揚 郭燕美 林嘉淇 林美欣 林詠雪 李晟謙 廖欣楊 羅世娟 羅霈潁 麥智軒 潘希橋 宋亮凝 湯澤洋 杜世安 黃芍淇 黃韻盈 記者 陳子楠 朱潔玲 龔閏通 何郁慧 許卓非 劉詠芯 李慧娜 李雪瑩 彭愷欣 申開顏 黃心悅 黃好婷 黃金棋 容如意 陳凱晴 陳頴詩 林子晴 姚慧儀 許芳文 出版及承印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 出版及承印地址 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3411 7461 傳真 3411 5079 網址 http://sanpoyan.journalism.hkbu.edu.hk 社交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Sanpoyanpag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