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五月號08期 2017-18年

Page 1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學生刊物

08

五月號 期 2017-18 年

敢怒敢言

給浸大學生的最後一課 ——專訪黃偉國

教育

生活文化

防止性騷擾政策未落實 教師求助成二次傷害

Vaporwave —— 霓虹色下展現 80 年代情懷


教育 人物 專題 敢怒敢言 給 浸 大 學 生 的 最後一課 —— 專 訪 黃 偉 國 P.3

新聞 專題

SE N 生 家長支援欠奉 溝通不善 礙家校合作 P.9 防止性騷 擾政策未落實 教師求助 成二次傷害 P.13

生活 文化 V a p o r wave—— 霓虹色下 展現 80 年代情 懷 P.16

膠 袋 徵 費 9 年 效用成疑 網 購 袋 存 灰 色 地帶 P.6

五月號

08

2 0 1 7 - 1 8

期 年


黃偉國離開浸大後,計劃成為民間學者,針對弱勢社群進行研究,重新肯定他們的價值。 ■

人物專題

敢怒敢言 課 一 後 最 的 生 學 給浸大 國 偉 黃 訪 專 — — 民選校董不畏強權 「成校方眼中釘」 藍色西裝、灰色長褲、黑色皮鞋,遊走大學校園之 中,看似與一般講師無異,但黃偉國樸實的衣著之下,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 教授,兼教職員工會主席黃偉國,在普 通話畢業要求、員工權益等校政議題 上,一直站在前線與校方抵抗。其敢 言的形象,令他自言成為學校的「眼中 釘」。儘管黃偉國一直致力捍衛學生 及教職員的權益,如今卻身陷囹圄,遭 大學拒絕續約,任期將於本年8月底結 束。離別在即,「身經百戰」的黃偉國 給予浸大學生最後一課:面對強權時要 保持希望,切忌妄自菲薄,終能滴水穿 石。 撰文:梁浩揮 編輯:黃詠榆

攝影:梁浩揮、李睿哲

有著一顆不畏強權的心。黃偉國自2015年成為香港浸 會大學校董會民選校董兼教職員工會主席後,屢次於校 董會就校政事務,如普通話畢業要求、外判清潔公司等 議題質問校方代表,「我經常質問校方高層,使他們非 常不滿,甚至視我為眼中釘。」故黃指,平時即使與高 層於校園相遇,亦只能假裝不認識。 3年間,黃偉國先後多次向校方申請轉職,卻屢遭 拒絕。至今年2月,儘管他的教學表現被評為「非常良 好」(VeryGood),但校方仍以「沒有領導課程發 展」為由拒絕與他續約。黃指校方沒有給予雙方溝通的 餘地,他本人亦到最後一刻才接獲不續約的通知。黃偉 國坦言心情隨事情發展不斷變化,由剛開始時對校方的 處理手法感到憤怒,到後來他向傳媒展示多份有關續約 的文件,揭露了浸大的轉職準則模糊,令校方於傳媒面 前「左支右絀」,現時心情總算輕鬆起來。

3


直言不諱 關心校政 「六四」成政治啟蒙 一心想讀政治的黃偉國因成績未如理想,預科畢業 後就讀香港浸會學院中國研究系(歷史專業)。敢怒敢 言的黃偉國,在學時已十分關心校政,曾批評學院的教 學質素參差。有講師更視修讀中國研究的學生為「二奶 仔」,表明只「關照」其他主修科的學生,令他感到泄 氣,故他在課程檢討委員會會議中,大肆批評課程資源 不足,及指責部分講師施以差別待遇,「其中一位教師 代表更因我的言論而當場『黑面』。」 雖然作為政治學學者,但升讀高中前,黃偉國對 社會議題認識不深。他認為自己當時與現今的年輕人無

制度下深感無力 看淡成敗學會進退

異,不但對政治不熟悉,亦不願面對社會問題。直至 「六四」事件後,黃目睹一年之間有三分一的老師選擇

經歷過無數次抗爭,作為民選校董的黃偉國坦言不

移民,他才開始反省,「為甚麼香港人只懂逃避,而不

時心生無力感。他在參與民選校董選舉期間,發現不少

留下與中共周旋到底?」回想這段經歷,他體會到現時

同事被管理層欺壓,甚至逼至離職,因此他期望透過參

學生的無力感,正正源於抗拒社會現況和害怕失敗的心

與校董會,將問題反映到大學最高的權力機關。但民選

態。但面對政治打壓,他堅持逃避不能解決問題,「你

校董和學生會代表於校董會中仍佔極少數,高層更可以

繼續躲在山洞裏,早晚連山洞也沒有。」

「議題太多」為由拖延議程。儘管懷著滿腔義憤,但制 度之下,他認為自己的能力始終有限。 早前浸大教職員工會前副主席楊寶玲,將他於 2016年一個私人場合中舉中指的照片,以大字報形式

但他開始明白雨傘運動後,青年的「無力感」是甚麼一回事。

黃偉國形容從前的自己有如現時的年輕人,對政治不熟悉,不願面對社會問題, ■

4

張貼於校內民主牆,事件受到傳媒廣泛報道。黃偉國 坦言事件對工會造成負面影響,「是一個失敗」。他曾 掙扎應否辭去工會主席一職,但最後仍希望盡責完成 任期。年近半百,黃偉國自言已看淡成敗得失,學會進 退,「用成敗得失來框住自身的所作所為,是一件可悲 的事。」

黃偉國於1991年入讀浸會學院,並加入學

生會福利部。圖為黃偉國(中排左二)與成員 聚會的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黃偉國在課堂上與同學討論不被續約一事,望同學能分清是非黑白。 ■

擴展抗爭戰場 不忘捍衛同事權益 對於離職後的發展,黃偉國強調學術工作不會因失 去教授身分而停止。他日後打算以民間學者的身分進行 政策論述,及為香港人重奪政治話語權,將抗爭戰場 由校園擴展至社會。他表示,希望在不公義的政權管治 下,就熟悉的範疇如國民教育,向市民分析建制派於議 會上的政治語言,讓大眾理解議會抗爭的重要性。相比 之下,到其他院校任教雖能解決經濟需要,惟在條件許 可下,他不希望被經濟因素左右學術研究。 即使現時「自身難保」,黃偉國仍時刻心繫同事的

浸大最後一課 寄語學生:勿妄自菲薄

權益。黃將於8月底離任,教職員工會主席一職亦將出 現空缺。他表示下年度會繼續以內閣形式參加選舉,參

離任在即,黃偉國最不捨得一班學生,「但人際間

與工會的日常工作,捍衛教職員權益,「作為前教師,

的悲歡離合,是生活必須經歷的部分。」4月25日是黃

亦作為舊生,我有義務站出來,保障同事的權利。」

偉國在浸大最後一日授課,他的表現與往常一樣,未有 太大感受。期間,浸大校內組織「浸大社關」成員進 入課室,希望收集同學簽名,聯署逼使校方撒回「不 續約」的決定。他非常感激學生的支持,令他知道仍有 人關注事情發展。黃偉國希望學生能夠在他身上,學會 以不屈不撓的態度面對不公義的事,「我參與(工會) 不是為了私利、不是為了出風頭、不是為了吸引權貴收 編,而是遇到錯的事就應站出來,能幫多少就多少。」 最後,黃偉國寄語學生,面對強權時不要輕言放 棄,指香港的社會前景黯淡是上天的考驗,勉勵學生要 保持初心反抗極權,同時切忌妄自菲薄,不要認為自己 的力量是螳臂擋車。他又表示,群眾各自在不同位置抵 抗政治打壓,終有一日能滴水穿石。「這個世界上仍有 千千萬萬個黃偉國,會繼續為民主和自由奮鬥。」

5


新聞專題

膠袋徵費 9 年效用成疑 網購袋存灰色地帶 政 府 於 2 0 0 9 年起分階段推行膠袋徵費計劃,至今已踏入第 9 年。 惟 據 環 保 署 估 計, 香 港 20 1 6 年 的 堆 填 區 膠 袋 棄 置 量 逼 近 4 3 億, 較 2 0 15 年急增近 1 成,屬計劃全面實施以來首次回升。坊間有不 少 零 售 商 戶 以 「 借 用 」 為 名 違 例 派 發 膠 袋, 而 網 購 速 遞 袋 雖 未 納 入 徵 費 範圍,但同樣造成浪費。環保署指雖然棄置量在 2016 年有 所 回 升, 但 仍 較 全 面 推 行 徵 費 計 劃 前 減 少 近 兩 成, 故 計 劃 有 助 減 少 膠 袋 使用量。 撰 文 、 攝影:郭芝琳 編輯: 麥卓溢

6


商戶以「借膠袋」掩飾 署方票控寥寥可數 綠領行動曾於去年到100間非連鎖商店進行「放 蛇」,發現有3成半商戶仍會免費派發膠袋,以攤販尤其嚴 重,逾9成會主動派發膠袋。本報記者曾在深水埗、旺角、 樂富等地的5間攤檔及雜貨店,購買毛巾、即食麵等非豁 免徵費物品,其中3間在記者要求下會免費給予膠袋,更以 「借膠袋」作掩飾。經營運動用品店的張小姐指,膠袋徵費 實施後,顧客索取膠袋次數明顯減少。但她坦言,若有客人 要求免費索取膠袋亦會答允,「我做街坊生意,有時很難拒 絕,只好要求顧客下次經過時交還膠袋。」 據統計,自2015年4月1日全面推行膠袋徵費至今年3 月31日,環保署曾到不同類型的零售店舖、攤檔及參展商 巡查逾107,000次,並向違規商戶發出共507張定額罰款通 知書,以及錄得21宗傳票檢控個案。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 王家智認為環保署的巡查次數合理,但質疑票控數字過少,

■ 運動用品店負責人張小姐指,實施膠袋徵費後,索取膠袋的客人 有減少。不過普遍顧客在購買超出預期數量的貨品時,均會購買膠 袋。

「巡查次數有10萬多次,檢控數字卻只有500多,比例上根 本不合理。」他指有部分可能只是口頭警告,但認為署方亦

徵費9年不變

應公布這些數字,讓大眾知道環保署有執法。環保觸覺項目 主任馬家寶指,雖有 A-1 Bakery 等檢控個案,但署方人 手有限,難以杜絕違規問題。她又認為市民普遍缺乏舉報意 識,抱持「多取膠袋不會吃虧」的心態,影響膠袋徵費政策 成效。

環團批名存實亡

計劃推行9年來仍維持每個膠袋5毫的收費,王家智認 為政府應檢視金額是否仍具阻嚇作用。他續指,膠袋徵費 旨在增加市民使用膠袋的成本,但計劃全面實施3年,市民 已適應徵費,亦不介意多付5毫買膠袋,形容徵費「名存實 亡」。王又指,近年政府減少了膠袋徵費的宣傳海報及廣 告,認為有需要重新加強宣傳工作。 馬家寶則建議政府調整膠袋徵費時,可以參考外國例 子,如愛爾蘭上調膠袋收費、肯尼亞實施膠袋禁令。不過, 她強調上調徵費只能取短期成效,市民再適應新徵費只是時 間問題,故長遠應加強宣傳及教育,尤其針對商舖的前線員 工。她認為零售商管理層雖然宣稱不會主動派膠袋,但實 際難以上行下效,「例如在便利店買一支甜筒,屬豁免範 圍內,店員往往會主動提供膠袋,但其實應由顧客要求才提 供。」

■ 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王家智指,膠袋徵費全面推行近3年,市

環保署回應指根據估計,在2015年全面推行收費後,該

民已適應5毫收費,認為政府有必要做好宣傳教育。

年的膠袋棄置量較2014年減少約25%。棄置量雖在2016年 有所回升,但仍較未全面推行收費時顯著減少18%,故指徵 費有助減少膠袋使用量。

7


網購雙重包裝成浪費

徵費存灰色地帶

近年港人網購成風,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有158.5 萬人曾在網上購物,數目較2009年增加近1倍。有網購習 慣的吳小姐指,網購無可避免會製造大量膠袋,尤其網購會 使用速遞服務,而速遞袋內的產品通常已有包裝,變相是雙 重包裝,造成浪費。王家智認為現行法例存在灰色地帶,若 在網上購物後到實體店取貨即屬零售範圍,索取膠袋便須收 費,惟因速遞袋仍沒有替代品,故暫無須納入徵費範圍,但 指應教育市民回收,「相比起納入徵費,如何將速遞袋納入 回收渠道更為重要。」 本報曾多番向環保署查詢網購膠袋徵費的具體執行情 況,署方只一再強調網購平台屬徵費範圍;而現時網購速遞 袋並未納入徵費範圍,署方則指徵費與否要視乎實際情況, 難以一概而論。

■ 網購多以速遞送件,產品通常本身已有包裝,變相雙重包裝,造 成浪費。

單靠徵費難治本

多管齊下源頭減廢

要改善徵費政策,馬家寶認為商戶應將膠袋收費上繳, 避免淪為商戶購置膠袋的資源,而政府亦可用以推動環保工 作。她認為環保屬大勢所趨,企業愈加重視綠色形象,故可 利 用 消 費 者 的 群 眾 力 量 , 例 如 拒 絕 光 顧 濫 派 膠 袋 的 商舖 , 令商戶減少派發膠袋。不過,她表示有些產品的包裝無可避 免,但包裝製造取決於生產者,故不應只上調徵費,要市民 承擔全部責任。不過她補充,生產者沒有經濟誘因主動源頭 ■ 有網購習慣的吳小姐指,速遞膠袋欠回收渠道,故即使知道會造

減廢,故政府應實行生產者責任制,以立法手段逼使他們減

成浪費亦只能將之棄置。

少包裝。 就如何源頭減廢,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代表楊佩儀指, 生產商有製造較環保的膠袋,可被昆蟲、細菌分解,但由於 成本較高,商戶通常不會選擇。她建議政府推行鼓勵政策, 吸引商戶提供環保膠袋,如採用環保膠袋可獲減稅豁免。她 亦指大部分膠袋均可回收,但因政府未有做好回收系統才造 成污染;而即使市民以紙袋或環保袋替代,若不重用亦未必 較環保,故她認為相比上調徵費,政府應發展和完善回收系 統。

■ 膠袋徵費已實施近9年,但市民普遍仍有使用膠袋的習慣。

8


教育

生家長支援欠奉 溝通不善礙家校合作

早 前 一 名 外 婆 疑 因 不 堪 壓 力, 勒 死 患 過 度 活 躍 症 的 6 歲 孫 兒, 引 起 社 會 各 界 關 注 特 殊 教 育 需 要(SE N ) 學 童 照 顧 者 的 支 援。 照 顧 者 主 要 有 情 緒 支 援 及 培 訓 學 習 兩 大 需 要, 惟 有 SE N 學 童 家 長 表 示, 主 流 學 校 對 家 長 情 緒 零 支 援, 部 分 老 師 亦 有 欠 體 諒, 令 家 長 大 感 無 助。 有 主 流 學 校 輔 導 老 師 坦 言 工 作 量 大, 缺 乏 時 間 照 顧 SE N 學 童 及 與 家 長 溝通,令家校合作成效減低。 撰文、攝影:王永欣

編輯:陳鈺霏 9


主流學校「逼魚識飛」教師欠體諒家長感無助 根據教育局數字,在 2016/2017 學年,共有約4.2萬 名SEN 學童就讀本港主流學校,及近8千名就讀特殊學校。 周女士的兒子謙謙(化名)有讀寫障礙,在馬鞍山一所主流 小學就讀4年級。謙謙念小一時,周女士發現他需要花較長 時間完成學校功課,往往要做至深夜,遂向學校老師反映問 題,希望校方盡早安排評估,以了解兒子的學習需要。然 而,周女士指老師的態度並不友善,亦無意提供協助,反而 將謙謙與另一位就讀同一所幼稚園的同學比較,質疑他的學 習能力,令周女士倍感無助。 謙謙在小二時接受校方安排的評估,結果顯示他有讀 寫障礙。當時校方安排了教育心理學家向周女士解釋評估報 告,並推薦了一些坊間親屬資源。不過,周女士指校方只 有安排考試加時等微調措施,卻沒有安排人手跟進謙謙的個 案,亦沒有為家長的情緒壓力提供支援,「若不主動找老師 跟進情況,根本完全沒有人理會你。」周女士更批評有部分 教師對SEN生的認知不足,只將謙謙的學習表現差,歸咎於 上課欠專心。 SEN學童家長互助組織心義行主席何淑儀形容,部分主 流學校的教育方式對SEN學童而言屬「逼條魚識飛」。她續 指,由於主流學校較著重成績,而SEN生的表現未能達標, 往往被視為「負資產」,故學校不願花資源為學生提供支援 及與家長溝通,導致家校合作成效差。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 會組織幹事賀卓軒指,照顧者主要有情緒支援及培訓學習兩

▇ SEN 學童家長周女士表示,希望老師能接受更全面的 SEN 教學訓

大需要,但學校社工和老師缺乏時間與家長溝通,家長亦無

練,深入了解 SEN 學童,並建立同理心。

法參與學校為子女制定的學習計劃,故即使子女在校跟別人 發生磨擦,家長亦求助無門。

10

▇ 全港共有逾 5 萬名 SEN 學童,當中近 8 成半入讀主流學校,其餘 1 成半則就讀特殊學校。


▇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報告顯示,SEN 學童升中後所得支援更少。

家校溝通緊密 特殊學校助識同路人 劉太是兩子之母,6歲的次子小儒(化名)屬發展遲緩 及有自閉症,於將軍澳一所特殊學校讀1年級,由於校方仍 未全面了解小儒的能力,故尚未與家長制定個別學習計劃。 但劉太指學校會與家長定期聯繫,交代兒子校內情況;開學 前雙方亦會商討教學安排及訂立目標,如戒尿片等。劉太續 指,班主任會與家長設立通訊群組方便隨時聯絡;學校社工 亦會每年進行兩次家訪,並經常致電家長,講述小儒的校內 情況。對於家長的情緒支援,劉太指校方曾主動致電問候, 有需要時亦會協助寫信轉介等。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由於特殊學校會為每名學生訂 立個別學習計劃,家長必須參與其中,校方會一直跟進學生 個案,故相對主流學校,特殊學校能與家長保持較緊密的溝 通。張續指,部分學校會定期安排家長教師會與家長溝通, 家長亦可藉此認識其他同路人互相支援;相反主流學校的 SEN學童家長則難以在校內認識同路人,一般家長甚至對他

▇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主流學校的 SEN 學童家長難以在校內認識同

們有負面印象,認為SEN學童拖慢學習進度。

路人,一般家長甚至對他們有負面印象,認為 SEN 學童拖慢學習進度。 (資料圖片)

主流教師負擔重 冀增資源教育家長 李老師在港島區一所主流英文中學任職輔導老師,他坦 言負責照顧SEN生的輔導老師工作量大,要同時兼顧行政 工作,未必有足夠時間與家長溝通,故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 下才聯絡家長;且中小學普遍設有考績制度評估老師工作表 現,影響教師的續約或升遷,而與學生或家長溝通並非評估 準則,故老師傾向先處理教學相關工作。 李老師指若學校願意為輔導老師提供更多實質支援,如 減少教務工作、增聘助教或社工等,會有更多時間照顧SEN 生及與家長溝通,建議學校可增撥資源做好家長教育,讓家 長出席輔導活動,了解子女在校情況,家長便可明白老師的 難處,及釋除家長對學校SEN政策的疑慮。

11


倡設個案管理制度 資源中心增家長服務 張超雄建議,社署應為每名SEN學童設個案管理制度, 並安排曾接受相關訓練的註冊社工擔任個案管理人員,長期 跟進學童個案,並根據學童及其家庭需要配對合適服務,確 保家長獲得適切支援。現時坊間亦設有親屬資源中心為SEN 學童提供支援服務,賀卓軒認為,家長一般「無時間、無心 情」特意為自己尋找支援服務,故建議中心同時為家長提供 情緒支援服務,增加家長參與服務的動力及空間。

5萬SEN生僅6間中心

社區親屬資源緊絀 家長難獲支援

現時全港只有6間親屬資源中心由社會福利署資助,分 別位於旺角、粉嶺、屯門、東頭邨、彩虹邨及半山堅道。特 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組織幹事賀卓軒指,6間資源中心本身 的服務對象均非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如東頭邨的白 普理家長資源中心,主要服務唐氏綜合症患者。而社署只為 6間中心增設社工,以應付SEN學童家長的需求,但賀卓軒 質疑SEN家長是否知悉中心有提供相關服務;而非由社署資 助的中心服務收費較高昂,如部分機構提供的言語治療,一 節50分鐘的課堂收費近千元,基層家長難以負擔。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中心所提供的服務相當零碎,如 為家長開辦的興趣小組一般屬短期課程,只有10節,未能提 供穩定及持續的支援;且現時共有9種SEN類別,卻只有6 間中心,而每間的服務對象有別,未能完全涵蓋家長需要。 賀卓軒指,由於照顧者承受沈重壓力,需要平台讓他們 宣泄情緒,亦要學習SEN相關資訊,以了解及教導子女。 張超雄指,現時家長如懷疑子女屬SEN生,會先到衛生署轄

▇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組織幹事賀卓軒指,SEN 學童照顧者普遍需

下的兒童體能智力中心接受評估,再轉介至教育局,及等候

承受沉重壓力,但若非患有情緒病而要接受治療等嚴重個案,則較難有

早期訓練班等課程,期間沒有渠道讓家長接觸全面的相關資

途徑獲得支援。

訊,難免感到徬徨無助。故張超雄建議應設立相關中心為家 長提供SEN資訊,讓他們了解轉介過程,及認識提供支援的

12

地方。


教育

防止性騷擾政策未落實 教師求助成二次傷害

早 前, 教 育 局 公 布 過 去 5 個 學 年 的 校 園 性 騷 擾 個 案 數 字 , 26 宗 查 明 屬 實 的 性 騷 擾 個 案 中, 有 16 宗 案 件 的 肇 事 者 為 學 生 。雖 然 性 騷 擾 事件通常涉及權力關係, 但 教 師 遭 學 生 性 騷 擾 的 情 況 亦 不 容 忽 視。 有 受 害 教 師 表 示, 任 職 學 校 處 理 性 騷 擾 事 件 時 的 態 度 敷 衍, 手 法 亦 欠 尊 重, 讓 她 飽 受 壓 力 和 側 目。 有 關 注 團 體 指, 現 時學校制定防止校園性騷擾政策屬自願 性 質 , 令 受 害 人未能得到保護。 撰 文 、 攝 影 : 鄧曦雯 編輯:梁碧盈

13


■ 2014年平機會向全港中、小學及大專院校派發共1,172份問卷,有735 所學校沒有回應,平 機會估計這些學校極有可能未有制定反性騷擾的政策。

平機會編大綱 6成學校疑無制定政策

教師遭學生性騷擾 求助反受質疑

為鼓勵學校定立校本政策、設立投訴機制,平等機會

在教育界工作超過10年的中學教師粉紅(化名)曾遭受

委員會(平機會)早於2013年編定《校園性騷擾政策大

學生性騷擾,兩年來曾多次向校方求助不果,其任職學校並

綱》,惟並非硬性規定學校必須制定防止校園性騷擾政策。

未就防止性騷擾制定政策。2015年,一名學生(下稱學生

而平機會曾於2014年就《性騷擾:學界問卷調查》,向全

X)偷拍粉紅在教師桌下的裙底照,並傳送給她,其後該名

港中、小學及大專院校派發共1,172份問卷,當中有逾6成學

學生更將裙底照在朋輩間散播。粉紅為此感到不安,遂向社

校未有作出回應。平機會回應本報查詢時指,這些學校極有

工求助,並一同會見校長,「校長問我希望如何處理事件,

可能沒有制定反性騷擾的政策聲明。

我只想把學生調離前排座位,但校長一口回絕,認為會標籤 學生。」當時粉紅認為學生只是一時貪玩,向校方求助只屬

平機會編定《校園性騷擾政策大綱》旨在供學校核對

知會性質,並沒有追究的打算。直至去年,學生X在操場集

和參考,以制定及完善相關政策。平機會強調,學校有責任

會時對粉紅做出雙手托起胸部的動作;後來亦有背對粉紅扭

採取「合理可行的措施」,即制定防止性騷擾的政策和完善

動屁股。學生X連續兩次對粉紅做出不雅舉動,令她感到羞

的投訴機制,否則無論學校對僱員作出性騷擾的行徑是否知

辱和氣餒,最終決定報警,惟校方仍無正視事件。

情,亦可能要負上轉承責任。 粉紅在兩年間曾多次向校長求助,校長卻將事件交由副 校長處理,更指粉紅「精神有問題」。最令粉紅無奈的是, 她被性騷擾一事成為校內「公開的秘密」,不少同事,包括 訓導組老師、危機小組以至校董會成員,均在粉紅不知情的 情況下加入討論及處理事件,「這件事人人都知道。我已經 多番強調,事件不應由危機小組處理,但校長依然堅持。」 粉紅唯有向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風雨蘭」求助,方知自己 有向校方索取性騷擾事件調查報告的權利,惟校方僅以「未 有相關報告」回應她的要求。 「學生X始終沒有得到任何懲罰,而校方不斷向我強調 ■ 在教育界工作超過10年的粉紅(化名),其同僚亦曾被學生性騷 擾,惟至今仍未通知上級,而是默默忍受。

14

學生沒有犯錯,希望我不要追究事件。我曾向學校要求翻查


閉路電視,校方卻一拖再拖,最後指閉路電視剛好失靈;更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王秀容指,現時防止性騷擾

有律師質疑我為甚麼不穿褲而要穿裙。」粉紅認為校方的處

政策有兩大缺失,由於教育局並未硬性規定學校必須制定校

理手法不當,對她造成二次傷害。而事件最終不了了之,亦

本政策,導致學校參與率低;而現時教師亦欠缺「性騷擾」

令粉紅對校方徹底失去信任。

的相關知識及應對訓練。她續指,現有的教師培訓工作主要 由非牟利機構提供,需要老師抽出課餘時間參與講座,增加

非強制致參與率低 教師應對訓練不足

工作負擔。故王秀容建議學校於每年的教師發展日,向教師 提供相關訓練,並促請教育局強制全港學校制定校園防止性

根據平機會制定的《校園性騷擾政策大綱》,學校在處

騷擾政策,以及為反性暴力工作設立恆常基金。

理與教師相關、較嚴重的懷疑性騷擾個案時,應交予校監、 校長,或由校長和最少各一名男女老師組成的校內投訴委員

就預防校園性騷擾,教育局回應指,當局一直採取各種

會,進行調查、會面等程序,並向輔導主任、社工、平機會

措施,包括學與教資源、校長培訓及教職員簡介會等,協助

等徵詢意見,過程須保護投訴人及被投訴人私隱。投訴委員

學校締造沒有性騷擾的環境,同時亦促請尚未有應對政策的

會亦須向學校呈交報告書,紀錄調查過程的有關事項,如調

學校盡快制定有關政策,並強調任何人士均可就校園性騷擾

查結果、建議及解決方法。

事件向當局求助或投訴。

■ 雖然性騷擾事件通常涉及權力關係,但教師遭學生性騷擾的情況

■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王秀容認為,教育局只按大綱做事,

亦不容忽視。

卻沒有提供足夠的培訓及資源,加強教師對性騷擾的認識。

15


生活文化

- - - Va p o r w a v e- 霓虹色下展現 80 年代情懷

科 技 不 斷 進 步、 社 會 文 明 不 斷 蛻 變 的 同 時, 一 群 V a p o r w a ve 愛 好 者, 卻 以 富 懷 舊 意 象 的 元 素, 如 舊 式 電 腦 介 面 和 古 希 臘 石 膏 像 等, 配 以 霓 虹 色 作 為 主 調 創 作 圖 像 ; 或 將 舊 式 流 行 曲 重 製 , 仿 效 千 禧 年 前 商 場 播 放 的 爵 士 樂, 帶 領 受 眾 重 返 8 0 、 9 0 年 代 , 懷 緬 過 去。「V a p orwave」 是 自 2010 年 後 於 網 絡 冒 起 的 懷 舊 藝 術 風 格, 作 品 大 多 揉 合 東 方 文 化, 如 日 本 動 漫 或 香 港 的 霓 虹 燈, 使 其 成 為 一 種 獨 特 的 復 古 風 格。 有 愛 好 者 認 為, 近 年 香 港 本 土 意 識 抬 頭,va p o r wa ve 或 將 引 領 一 波 「 文 化 復興」。 撰 文 、 攝 影 : 麥筠瑋 編輯:黃永亮

16


混合新舊元素製反差 曲風柔和具「空氣感」

除 了 圖 像,Vaporwave 風 格 亦 可 呈 現 於 音 樂 上。 同 為《Refract》 編 輯 的 Samuel( 化 名 ) 解 釋,Vaporwave 音 樂 會 將 流 行 曲 放 慢、 調 低 音 調,

Vaporwave 愛 好 者 岑 啟 榮, 於 2016 年

以 模 仿 舊 式 商 場 及 酒 店 升 降 機 會 播 放 的 爵 士 樂。

受 外 國 饒 舌 歌 手 Yung Lean 音 樂 影 片 中 的

本 地 vaporwave 藝 人 Chilldous( 化 名 ) 亦 指,

vaporwave 圖像吸引,開始接觸此文化。他認

vaporwave 音樂有時會將音質刻意調差,以達至失真、

為 vaporwave 的美學重點,在於將不相關的事

殘缺的感覺,營造不和諧的氛圍。

物放在一起,製造「反差」,「在 90 年代的科 技事物旁,加上比較遠古的東西,如古希臘石膏 像。」Vaporwave 圖像亦會採用 80、90 年代 的設計風格,用色大膽,常以紫色及粉紅色作為 主調。岑續指,「Vaporwave 很常以東京和香 港為素材——現代化的城市內卻出現(舊式)霓 虹燈,符合 vaporwave 希望呈現的『反差』。」 獨 立 樂 隊 Fabel 的 音 樂 影 片 同 樣 深 受 vaporwave 文化影響,樂隊鍵盤手馮慶聰認為 vaporwave 衝擊視覺的圖像風格引人入勝。不 少 vaporwave 作品亦帶有日本文化元素,馮慶 聰 解 釋, 在 80、90 年 代, 日 本 被 視 為 科 技 發

▲ Fabel 的音樂影片深受 Vaporwave 文化影響,採用霓虹色作為主調。 (網絡截圖) ▼樂隊 Fabel 鍵盤手馮慶聰指現時流行「復古」,而 Vaporwave 是其中 一條支線,他認為對比其他復古潮流,其獨特之處在於揉合了亞洲元素。

達 的 先 進 國 家, 除 了 是「 未 來 」 的 象 徵, 其 文 化亦具影響力,故 vaporwave 圖像會以日本文 字、動漫人物如美少女戰士等為題材。網上雜誌 《Refract》以研究次文化為主,編輯 Thomas (化名)指,vaporwave 文化起源於歐美國家, 而 80、90 年代的歐美青年深受日本文化影響, 故懷緬過去時會將日本文化加入創作,成為現今 vaporwave 的元素之一。

▓ Vaporwave 文化在 2010 年後始於歐美崛起。其富「空氣感」的獨特風格,先後影響港台等地,但在香港的發展卻遠遜於其他 地區。

17


▓ Vaporwave 藝人 Chilldous 曾以黎明的歌曲〈I Love You OK?!〉作取樣,配以 90 年代的廣告製作短片,並上 載至互聯網供人欣賞。(網絡截圖)

告別反資純粹懷舊 成復古文化支流

Chilldous 同意現時 vaporwave 藝人並不存在「反 資 本 主 義 」 的 意 圖, 甚 至 會 附 和 市 場、「 消 費 」 這 種

Vaporwave 作品常被指具有「反資本主義」的意

文 化。 他 又 指,vaporwave 的 文 化 內 涵 具 有 電 子 龐 克

念,如諷刺 80、90 年代的商場、酒店播放「罐頭音樂」,

(cyberpunk)的意味,而電子龐克是為「反烏托邦」

但馮慶聰並不認同,「原本的概念或許如此,但現時的

而 生, 故 與「 反 資 本 主 義 」 無 關。Chilldous 亦 坦 言,

vaporwave 創作已不存在這種意識,而是一種復古文

自己投身 vaporwave 創作純粹為緬懷昔日香港的光輝

化。」

年代,背後並無深意;且 vaporwave 音樂的旋律與節 拍會引起跳舞的衝動,令他深受吸引。

Thomas 認為現今的 vaporwave 文化難以和「反 資本」混為一談,因 vaporwave 已不限於網上的非牟 利創作,而延伸至實體商品中,如手機殼,故難免附和 市場需求。 Samuel 補充,雖然現時的 vaporwave 作

改編歌曲被批抄襲 愛好者:「重組」同屬原創

品仍充滿「商業活動」的元素,如從商場的背景音樂取

網上有批評指,Vaporwave 音樂只是將舊有音樂

樣,但呈現的只是沒有實質內涵的意識形態。反之,他

取 樣 並 稍 作 修 改, 屬 於 抄 襲。 但 Fabel 的 主 音 盧 祝 君

認為 vaporwave 的內容有懷舊、甚至逃避現實的意味,

並不認同,「將事物拆散然後再重組,亦是一種藝術創

「所以 vaporwave 經常會穿插於 80、90 年代的文化

作。」馮慶聰則認為 vaporwave 亦不應和二次創作混

motif(符號)之間。」

為一談,「Vaporwave 是將一些現成的事物剪碎,再 輔以自創元素——拉慢、升高、降低。只要符合同一主 調, 且 有 意 思 表 達, 就 應 該 被 視 為 一 種 創 作 風 格。」 Thomas 同樣否認 vaporwave 的創作方式有問題,他 解釋指,在現代,透過取樣並重新剪輯的音樂創作模式 並不陌生,「後現代主義有種理論,指現在再沒有新的 創作,所有創作都是基於以前的創作,例如嘻哈音樂亦 是從舊歌曲取樣進行創作。」

▓網上雜誌《Refract》的編輯 Samuel 的手機套屬 Vaporwave 風 格。 對 他 而 言,Vaporwave 是 種 順 從 市 場 的 文 化 產 物, 所 以 不同意這個文化有「反資本主義」的意念。

18


難登主流舞台 本土意識或助復興 Vaporwave 文 化 已 於 網 絡 出 現 數 年, 惟 仍 未 受 香 港 廣 泛 認 同 或 重 視。 馮 慶 聰 認 為 Vaporwave 音樂的發展無可避免受局限,只能 在獨立音樂界繼續生存,「它經常要重用一些 現有的音樂,而且曲風一定不能是商業流行曲, 所以很難成為主流。」 Chilldous 則 對 vaporwave 的 發 展 感 到 樂 觀, 認 為 香 港 將 會 有 更 多 人 以 vaporwave 風格創作商業產品,令這種文化繼續流傳。現 時 已 有 不 少 Facebook 專 頁 和 網 上 刊 物 採 用 vaporwave 風格,故岑啟榮亦預期這種風格將 愈來愈受網絡媒體歡迎。Samuel 則認為香港本 土文化有大量影像元素能與 vaporwave 互相呼 應,有助推動發展,「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 有人開始懷念過去 80 年代香港影視界的光輝歲 月。但現時仍未有人將這些元素與 vaporwave 這個載體揉合,所以未來將出現一波『文化復 興』。」

甚麼是V a p o r w a v e ? Vaporwave 是自 2010 年後於網絡冒起的藝術風格,作 品多以 80、90 年代的流行文化、科技產品、商業廣告為取 材。Vaporwave 圖像以拼貼 80、90 年代的文化元素而成, 如常於電腦軟件包裝封面出現的 3D 圖像和希臘石膏像、舊 式廣告、家用錄影機等。與香港相關的文化元素,如霓虹燈, 亦常見於 Vaporwave 作品。 Vaporwave 音 樂 則 透 過 將 流 行 曲 取 樣(sampling) 及重新編輯,如將旋律拖慢、降調,令旋律出現「失調」, 營造「空氣感」,藉以仿效 80、90 年代常於商場播放的爵 士樂,或黑膠唱片的天然缺陷。Vaporwave 愛好者岑啟榮 指,Vaporwave 藝 人 Macintosh Plus 所 編 制 的 歌 曲〈 リ サ フ ラ ン ク 420 / 現 代 の コ ン ピ ュ ー〉(Lisa Frank 420 / Modern Computing),是 Vaporwave 音樂的典型例子。 ▓〈 リ サ フ ラ ン ク 420 / 現 代 の コ ン ピ ュ ー〉(Lisa Frank 420 / Modern Computing) 屬 vaporwave 音樂的典型例子,由 vaporwave 藝人 Macintosh Plus 所編制。(網絡截圖)

19


註冊報紙一二四二號 第四十八卷 2017-18 五月號 督印人 李月蓮 顧問 李文 盧惠嫻 總編輯 李心怡 副總編輯 ( 紙媒 ) 陳彥彰 鍾梓儀 翁梓欣 副總編輯 ( 網絡 ) 李睿哲 美術總監 翟睿敏 陳翠珊 李慧盈 鄧綺婷 資料庫 陳鈺霏 張美婷 公關及宣傳 陳雯懿 馮智敏 發行 李奕鳴 蘇沛資 湯銳彬 黃永亮 編輯 陳雯懿 陳泳珊 陳菀雩 陳鈺霏 張美婷 馮智敏 黃詠榆 林浩廉 李奕鳴 麥卓溢 蘇沛資 湯銳彬 黃永亮 記者 江柏謙 郭芝琳 林苑荇 劉凱怡 梁曉茵 梁浩揮 麥筠瑋 石欣桐 徐卓藍 黃健朗 王永欣 鍾嘉堯 林浩廉 鄧曦雯 出版及承印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 出版及承印地址 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3411 7461 傳真 3411 5079 網址 http://sanpoyan.journalism.hkbu.edu.hk/ 社交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sanpoyanpage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實驗刊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