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四月號 第7期 2016/17年

Page 1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實驗刊物

4 月 號 期 2016/17 年

教育 / 應用學習淪次等 認受成疑 文化 / 說得出 看得到 —— 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走進藝術世界

撥款機制 30 年不變 議員促增「鬆綁條款」


| 新聞專題 撥款機制 30 年不變 議員促增「鬆綁條款」

P. 3 - 6

休憩用地資源錯配 東涌北公園使用率低

P. 7 - 9

港忽視電競旁述發展 機會場地皆不足

P. 10 - 12

社區互助經濟 區議會欠支持

P. 13 - 14

| 教育 應用學習淪次等 認受成疑

| 文化 說得出 看得到 ── 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走進藝術世界

| 人物專題 守護地名 「舍」我其誰? ─「保衛香港名字」張嘉麟

2

P. 15 - 17

P. 18 - 20

P. 21 - 23

四月號


▉ 更 立 批 法 評 會 機 議 制 員 三 朱 十 凱 年 廸 不 提 變 議 反 增 映 加 了 「 體 鬆 制 綁 荒 條 謬 款 程 」 度 , 。

▉ 立 程 獨 法 立 儲 會 處 備 工 理 基 務 的 金 小 26 撥 組 款 個 , 早 爭 當 前 議 中 通 性 包 過 項 括 12 目 泛 4 。 民 億 議 元 員 基 要 本 求

| 新聞專題

撥款機制 30 年不變 議員促增「鬆綁條款」 立法會工務小組於 2 月 22 日的會議上通過了 124 億元基本工程儲備 基金(儲備基金)撥款,並於 3 月 18 日的財務委員會中遭主席 陳健波「剪布」中通過,當中包括 26 個泛民議員要求獨立 處理的爭議性項目。有議員曾向財務委員會(財委會) 提案要求檢討審議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撥款方式, 增加能將爭議性項目抽起獨立審議的「鬆 綁條款」。 記者、攝影:黃詠榆 編輯:鄭佩琳

3


綑綁式提案惹爭議 抽起項目準則不明 根據現行政策,儲備基金由財政司司長管理,涵蓋 11 個總目。本年度撥款申請包括超過 9000 個項目,當 中包括闢建社區福利設施、資助院校維修或改建工程、 「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等項目,所屬類別不一。 過往工務小組審議儲備基金時亦曾引起爭議,如在 2014 年,議員曾對撥款申請中擴建 3 個東北堆填區的 前期費用有異議,其後政府以「剔除有關項目是為體現 主體工程撥款未獲通過」及「釋除部分議員疑慮」為由, 主動抽起相關項目。然而即使如此,現時沒有明確條文 或機制解釋政府主動抽起項目的準則。

橫洲撥款惹爭議 憂居民遭收地逼遷 是次儲備基金包含橫洲發展計劃前期工程及收地開 支, 約 共 2.94 億 元。 立 法 會 議 員 朱 凱 廸 於 3 月 18 日 的財委會會議開始時就提出中止待續議案,要求將橫洲 兩個徵地撥款抽出,先通過其他撥款。朱認為,若以上 收地項目成功批出,橫洲三村居民或將於 2018 年被逼 走,立法會屆時將沒有權力阻止,「撥款將對橫洲項目 帶來不能逆轉的後果」。 運輸及房屋局回覆指,開展橫洲發展計劃的前期研 究及設計項目,並不代表橫洲發展計劃主體工程項目會 因此變為「既定事實」,政府仍需按現行機制向財委會 就橫洲發展計劃的主體建造工程尋求撥款,並未有回應 有關撥款會否用於研究以外的項目。

基本工程儲備基金 11 個總目 土地徵用

公路

港口及機場發展

新市鎮及市區發展

建築物

(部分)非經常資助金

渠務

水務

房屋

電腦化計劃

土木工程 4


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認為,若 立法會已將擬定撥款申請的權力 交 予 政 府, 就 應 該 對 政 府 抱 「信任」態度。

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 授 莊 太 量 認 為, 基 本 工 程 儲 備 基 金議案的審議已變成政治角 力工具。

過去各年基本工程主體撥款申請爭議 議案

金額

具爭議性項目

政府做法

2014-2015 基本工程 主體撥款申請

122 億元

三個擴建東北堆填區的 前期費用

政府主動抽起項目, 撥款申請其後獲通過

2016-2017 基本工程 主體撥款申請

128 億元

清拆石仔嶺安老院舍的 費用

未有抽起項目, 撥款申請最終獲通過

2017-2018 基本工程 主體撥款申請

124 億元

橫洲發展計劃的前期費用 (包括徵地)

未有抽起項目, 撥款申請最終獲通過

5


小組主席不同意 憂先例一開要求增 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認為撥款包括收地費用十分正 常,因為政府總需要做好事前準備。而且徵地前,橫洲 村民仍有空間與政府協商。盧又稱撥款中的收地費用只 是「準備金」,故未能看到改變機制的理據。 每年的財政年度由 4 月 1 日開始,盧指過往未試過

機制不合時宜 朱凱迪倡「鬆綁條款」

於 3 月仍未通過基本工程主體撥款申請,「拉布」對民 生造成負面影響,但強調不能因此「斬腳趾避沙蟲」。

朱凱迪認為現時機制屬綑綁式,沒有令個別項目撥

盧 認 為 整 體 撥 款 中 每 一 個 項 目 都 有 充 分 理 據, 不 應 將

款能抽起再議的「鬆綁條款」。根據《公共財政條例》

「應準備的項目」如橫洲計劃徵地金抽出,以便加快通

第 8 條第 3 款及附屬法例第 2A 章指明,財委會可將核

過其他項目。盧又舉例,若議員對項目有不同取態,各

准修改的權力轉授財政司司長,並在該項權力轉授中指

要求抽取不同項目,將導致機制難以如常運作。

明規限核准修改的條件、例外情況及限制,換言之財委 會有權力就整體撥款作出修訂安排。至於在準則方面,

同屬工務小組成員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認為,若立

朱提議修訂準則為不少於 20 名立法會議員於財務委員

法會已將擬定撥款申請的權力交予政府,就應該對政府

會審議儲備基金撥款期間提出書面要求,政府須將個別

抱有信任的態度,因為政府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均是經

項目從有關撥款建議中抽出,提交財委會另行審批。

過嚴格工序撰寫,不應花過多時間挑剔。

朱又指機制運行 30 年不變,不代表機制沒有問題,

對於檢討「鬆綁」機制,何認為撥款「絕對能夠斬

只是反映了荒謬程度。他解釋指,機制在 80 年代實行

件上(分開處理)」,但須有充分理由支持,其後他又

時,立法局內的議員大部分是政府官員,所以運作方式

以橫洲項目為例,強調議會中雖有十多張票支持抽離項

形同「左手交給右手」。惟現今立法會內仍是民選議員,

目,但仍有四十多張反對票,「一個人不接受是否等於

議員須站在不同位置監察政府。

全部人不接受?」

學者同意「鬆綁」 恐民生審議成政治角力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政府現時 將有爭議性的項目和沒有爭議性的項目一同綑綁交付審 議,結果導致經常出現撥款一致通過或完全不通過的兩 極局面。莊又擔心,現時議會中拉鋸的局面,反映了審 議儲備基金已變成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政治角力,他 建議政府應以經濟原則為大前提,讓立法會先通過沒有 爭議性的項目,其後再討論具爭議性的項目,做法較為 恰當。

6


| 新聞專題

休憩用地資源錯配 東涌北公園使用率低 根據政府標準,每名港人應享有 2 平方米休憩空間。惟香港人口 稠密,一地難求,市區內有不少位於馬路旁,見縫插針的休憩用 地。而東涌北公園佔地 3.8 公里,環境優美,本應為附近居民提 供舒適的休憩空間,卻因規劃選址問題,致人煙稀少。相反,同 區東涌西卻社區公園欠奉,居民欠缺休憩地點。有組識批評政府 資源錯配。 記者、攝影:陳菀雩

編輯:莫詠儀

▉ 東涌北公園有各色各樣設施供市民使用,惟使用率極低。

7


市區休憩處選址差 休息如「吸塵」 根據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個港人 平均應擁有 2 平方米,約一個廁格大小的休憩用地。惟 政府於市區內,大廈與大廈之間,面積偏小的空地上興 建休憩用地,忽略休憩環境。如位於太子的界限街休憩 處,毗鄰是車水馬龍的彌敦道。「拓展公共空間」秘書 長黃保傑批評在該處休憩與「吸塵」無異,空氣質素極 低,並不適合市民休息。

附近皆私樓 東涌北公園使用率低 惟 遠 離 市 區 的 東 涌 區, 雖 比 市 區 多 出 不 少 休 憩 用 地,卻出現使用率偏低的情況。以東涌北公園為例,雖 佔地 3.8 公頃,但使用率偏低。記者於假日下午到訪東 涌北公園的七人硬地足球場,3 小時內的使用率不足 10 人,間中只見有父子於場內踢球或附近居民跑步。康樂 及文化事務署回覆指,東涌北公園建設費用為 2 億 3 千 萬,因公園免費開放,未有使用率統計資料。 黃 保 傑 認 為 東 涌 北 公 園 選 址 偏 僻, 屬 資 源 錯 配, 公園附近均為私人屋苑,居民的需求遠比東涌西的居民 低。東涌北公園附近私人樓宇居民陳先生表示,平日工 作繁忙,沒有時間使用公園,加上附近私人屋苑均設有 會所,設施完善及多元化,故假日多選擇到會所,未會 選擇到該公園。

▉ 相較鄰近東涌北公園,文東路公園的兒童遊樂場有較多市民帶小孩遊玩。

8


▉ 位於太子的界限街休憩處旁邊是車水馬龍的彌敦道,公園的空氣質素相當差。

休憩用地分佈不公 東涌西公園欠奉

拆卸重建耗費金錢 宜多辦活動推廣

與東涌北公園於同一路上更有文東路公園,兩者僅

雖然東涌北公園現時使用率低,但黃保傑認為毋需

相距 15 分鐘路程,園內設施大同小異。在附近屋苑居

拆卸重建,建議政府透過舉辦活動加強推廣休憩用地以

住的大學生曾卓軒指:「其實有『火箭公園』(文東路

增加使用率。他指,不少社區中心舉辦活動或興趣班時,

公園之俗稱)已經很足夠,很多附近小朋友只會到那邊

因參與人數太多而出現空間不足的問題,建議康文署以

玩。」東涌北區議員傅曉琳指:「在同一條文東路上,

優惠價錢將休憩用地租給社區中心辦活動,「親子野外

就有東涌北公園和文東路公園,相反東涌西的逸東邨則

定向會是不錯的選擇,認識了新地方、新設施後,父母

沒有一個大型的公園,居民一般只能到樓下『公園仔』

以後又會帶子女來玩。」

(屋邨遊樂場)玩耍,對居民來說不是好事。」 黃又建議政府能參考摩士公園、佐敦谷公園及維多 黃保傑同樣指出,同區公屋林立的東涌西附近未有

利亞公園等大型公園做法,於休憩用地舉辦大型活動,

社區公園,討論多年的北大嶼山醫院旁空地建社區公園

如嘉年華、年宵等,提高使用率。「雖然東涌北公園暢

的發展方案,經多年討論仍未能正式落實。現時,東涌

達性低,未必能吸引區外市民,但也可以透過舉辦大型

西居民須乘坐 15 分鐘巴士,或經過東薈城再步行 15 至

活動吸引區內居民。」

20 分鐘才能抵達公園,但商場內卻沒有任何前往東涌 北公園的指示牌。他批評東涌北公園設計存有謬誤,「東

人均休憩用地低於鄰國

涌北公園真是『搵鬼去』(沒人想去),它的宣傳和選 址都很有問題。」

規 劃 署 回 應 指, 正 與 發 展 局 就《 香 港 2030+: 跨 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進行研究,檢討休憩用 地現行政策、指引、功能、質量、設計、可達性、管理 等。研究建議提高人均休憩用地至每人不少於 2.5 平方 米, 與 現 有 全 港 人 均 供 應 水 平(2.46 平 方 米 ) 相 若, 而且仍較其他鄰近亞洲國家或地區為低。思匯政策研究 所 2 月的報告指,東京、首爾、上海及新加坡的人均休 憩用地為 5.8 至 7.6 平方米,與港府提出的 2.5 平方米 高出逾一倍。

9


| 新聞專題

港忽視電競旁述發展 機會場地皆不足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首次提及推動電子競技,即以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的競技活動。與其他體 育項目一樣,電子競技同樣需要專業旁述。然而,有現職電競評述員表示,缺乏工作機會及政 府場地配套是香港電競評述員面對的最大難題。有立法會議員亦批評政府缺乏發展電子競技的 方向,應認真探討資助形式。 記者、攝影:蘇沛資 10

編輯:冼康琳


分析戰術非易事 摸索風格靠經驗 電競評述員的職責是協助觀眾了解整場賽事以及帶 動氣氛。電競旁述的工作看似簡單,但要成為稱職的評 述員絕非易事。電競評述員黎同博以籃球比賽為例,「觀 眾對如何評價選手的表現早已有既定印象, 但電競的戰 術複雜,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能進行分析,觀眾會較依靠 旁述。」 黎同博表示評述員在正式投入職場前需預先接受訓 練,待掌握基本台詞後就要開始鑽研遊戲資訊,在沒有 教科書和前輩指導下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來吸引觀眾觀 看比賽。「初入行時公司給予的訓練很基本,評述員需 要從實戰中慢慢摸索個人風格。我們會以口頭禪或一些 具標誌性的行為來增加辨識度及比賽的可觀性。」 除需具備專業知識外,電競評述員亦需有良好的口 才及分析能力,評述時需要做到深入淺出。電子競技學 院課程總監兼電競主播方俊謙表示觀眾觀看電子競技比 賽是為了娛樂,因此評述員不能執著分析比賽細節,旁 述內容應通俗易明。

欠工作機會收入不穩 質素參差被觀眾嫌棄 ▉電子競技學院課程總監方俊謙平常亦會進行實況直 播,即在網上平台透過直 播 分 享 生 活 點 滴 。

現時電競評述員屬自由職業(freelance)性質, 收入只是按比賽場數計算,亦要視乎比賽性質與個人經 驗、名氣。曾任電競評述員的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表示, 本港評述員缺乏良好機會,「本港較少比賽給評述員旁 述,就算有工作機會,薪水亦偏低。」黎同博指,現場 活動與於直播室做旁述的收入也有分別,於直播室為一 場賽事旁述約有$100-200,現場活動則較不固定。黎 本希望在大學畢業後成為全職評述員,但他坦言對行業 發展並不樂觀,「現時電競評述正值死寂的季度,單季 也談不上,是沒有工作。」

11


 電子競技學院課程總監方俊謙認為旁述的內容需要通俗易明,過於側重比賽細節 會令氣氛過於嚴肅。

 黎同博既是一名學生,同時亦是一位電競評述員,擁有超過十場電競賽事的旁 述經驗。他認為評述外國賽事最辛苦是適應時差,凌晨工作後隔天又要一早上學。

 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曾擔任電子競技評述員,有「電競聰」的綽號。他指出發展電 子競技對香港百利而無一害,並希望政府確立發展方向,儘快趕上其他國家的步伐。

欠現場旁述機會 倡引入外國賽事

財預首提發展電競 議員批欠發展方向

現時本港每年舉行少於 10 場電競比賽,以轉播外

對於今年財政預算案首次提及發展電競,羅冠聰批

國賽事為主,黎同博指出評述員大多對著電腦進行直播

評政府缺乏發展方向,甚至連負責進行發展的部門亦尚

旁述,在直播途中不會查看聊天室,難以揣測觀眾的即

未釐清。他認為政府需認真探討資助方向,確實回應業

時反應,「對著一支麥克風與對著數千人評述的感覺當

界訴求。電子競技公司 Cyber Games Arena 創辦人

然截然不同,沒有定期的現場活動,實在難以學習製造

之一周啟康希望政府應多與業內人士會面,聆聽業界訴

氣氛的技巧。」

求。「電競產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政府不應該自行估計 業界的情況,以免造成資源錯配。」他同時建議政府應

要推動香港電子競技發展,方俊謙認為香港可以多

增設途徑供有志從事電競相關行業的人士遞交計劃書以

舉辦電競比賽,並把比賽項目發展成旅遊項目。羅冠聰

申請撥款,「例如當有企業有意成立職業選手團隊時,

亦認同相關的建議,他相信由政府主動舉辦賽事有助消

政府能夠提供資助成立訓練中心。」

除社會認為電子競技是「不學無術」的誤解,提高電競 的認受性。黎同博則提出引入更多外國賽事,「香港可 以做到自給自足當然是最好,就算我們未有能力支撐本 地聯賽,亦可以舉辦外國賽事。」 方俊謙以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成功爭取舉辦英 雄聯盟台港澳區職業聯賽決賽為例,表示香港有絕對優 勢引入更多外國的大規模現場賽事。惟羅冠聰指出現時 申請電競比賽場地並非易事,「如何填寫申請表已是第 一道障礙,用途應填寫商業活動還是體育比賽呢?政府 還未意識到可以為電子競技這個項新項目增設欄目作選 擇。」

12


| 新聞專題 ▉ 據《2011 全港人口普查》,大埔區同區工作比例為 15%,在 18 區中排名倒數第 6。

社區互助經濟 區議會支持不足 現時有不少機構或團體籌辦墟市和舉辦二手換物等形式的社區經濟活動。政府雖每年撥款予區 議會協助籌辦社區參與活動,惟有地區組織人士認為小型組織缺乏政治聯繫,難獲批款。同區 區議員亦承認機制上允許「指定團體」存在。 記者、攝影:湯銳彬 編輯:陳樂彤 政治聯繫少 獨立團體難獲撥款 現時政府提供予區議會的撥款主要用以資助兩類計

大埔舊墟及太湖區區議員劉勇威指出撥款機制上允

劃,分別為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的「地區小型

許「指定團體」存在,「指定團體」可同時提出多項活

工程」和推動區內參與文化康樂、社區建設和居民互助

動撥款申請,且活動費用可全數資助。他表示的確大多

等活動的「社區參與計劃」。 在今年《施政報告》中,

數獲批款團體為建制派,而少見獨立團體的撥款申請,

政府提出增加 1 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令 18 區的

他認為有部分議員傾向對有聯繫的組織撥款,不過獨立

總 額 增 至 4 億 6,100 萬 元, 相 比 2008 撥 款 計 劃 提 出

組織亦可以嘗試透過積極申請,讓更多計劃得以在區議

時的 3 億元增加 1 億 6,100 萬元。

會上討論。

從 事 大 埔 區 地 區 工 作 的「 大 埔 社 區 網 絡 」 社 區 主

另外,身兼北區石湖墟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

任林名溢表示,機構一直推行二手物品回收利用和團購

亦指,北區區議會中建制派議員佔多數議席,因此撥款

抗通脹活動,但他並未試過就物資費用向區議會申請撥

多為建制派相關團體獲得,但他強調即使撥款增加 1 億,

款。他續指,雖然地區組織能夠申請撥款,但區議會內

不可能全部團體組織都能獲得資助。

有不同派別的議員,委員會投票通過申請的機制令到政 治聯繫較弱的團體難獲得批款,「小型組織一般不會申 請區議會資助,因為知道獲批款機會不大,申請組織會 受到政治甄選,但議員不會承認。」

13


▉ 大埔墟火車站和「四方廣場」,人流密集,可見有小販擺攤。林名溢指沒有嚴重阻礙街道或投訴的情況下,食物環境衛生署 一般採取寬鬆執法。

區議會活動未惠及基層 2016 至 2017 年度大埔區議會預算共撥款約 1 千

▉ 「大埔社區網絡」社區主任林名溢表示社區 發展飽和,資源越來越少,發展社區經濟有助於 減少低收入人士的開支。

9 百萬予社區參與計劃,包括舉辦國慶慶祝活動、青年 藝術節、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活動經費等。 而地區團體所提出的申請多為體育比賽項目、興趣班以 及鄉公所或業主立案法團舉辦的旅行團等。林名溢認為 此等恆常性主題活動和各類興趣班,未必適合不同階層 的市民。「對於一些需要解決基本生活問題的低收入人 士,(他們)不會去考慮參與興趣班或比賽,團購和資 源回收利用才能夠最直接地幫助低收入人士。」

民間自發推活動 技術問題待解決

▉ 身兼北區石湖墟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 表示北區區議會建制派議席佔多數,「社區參與 計劃」的撥款多為建制派相關團體獲得。

林名溢表示現時自發舉辦的活動開支不大,亦頗受 歡迎,他計劃組織不同義務性服務活動,例如免費維修 電器、社區義診等,以降低居民的生活開支,他指短期 內不會向區議會申請撥款,但會與其他團體尋求合作, 幫助更多基層人士。 「北區墟市節聯席」與區議會正研究長期設立天光

盼區議會主導 力推社區經濟

墟讓小販擺賣,望能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區經濟。林

14

卓廷表示現階段墟市仍屬試行計劃,他指設立墟市需要

根 據《2011 全 港 人 口 普 查 》, 大 埔 區 同 區 工 作 比

考慮社會不同人士的反應,亦存在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

例為 15%,在 18 區中排名倒數第 6。劉勇威表示大埔

決,例如墟市的衛生、噪音,選擇入駐墟市的商戶如何

區社區組成上住宅較多,商鋪飽和,就業崗位不足。由

做到公平,墟市檔位租金設置和墟市商品與商鋪衝突等

於同區工作比例較低,林名溢認為政府和區議會需要主

問題。去年,政府於旺角麥花臣遊樂場設熟食墟市的建

導 區 內 振 興 本 地 手 工 業 和 農 業 發 展, 推 動 重 建 社 區 經

議就因噪音問題被當區區議會否決。

濟,提高本地就業機會,減少居民通勤開支。


| 教育

應用學習淪次等 新高中課程加插應用學習課程,列作文憑 試乙類科目,成為文、理、商等甲類選修 科以外的另一選擇。科目多與職業相關, 照顧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協助他們為未 來的學習及就業鋪路。惟修讀人數多年來 維持於低水平,並按年遞減。有修讀過應 用學習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均批評應用學習 被標籤為次等科目,冀能提升科目地位及 認受性。

認受仍成疑

█ 時任教育統籌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蘇漢波於 2007 年曾言冀不同性向和能力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與肯定。然而十年過 去,應用學習的認受性仍受質疑。

記者、攝影︰鍾梓儀 編輯︰蕭美玉

15


輕易及格 應用學習淪救生圈

評級存差距 公平性惹爭議

現 時 有 10 間 專 上 院 校 為 應 用 學 習 提 供 共 33 個 課

現時,應用學習的成績會被分為「達標」及「達標

程,內容涵蓋媒體及傳意、工程及生產、服務等六大專

並表現優異」兩個等級。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指出「達

業領域。學生可於中五至中六學年間選修,授課時數為

標並表現優異」的考生,水平等同甲類科目的第 3 級或

180 小時。曾就讀英文中學的李同學正是其中之一。她

以上。2018 學年,教育局將把「達標並表現優異」評

在退修甲類選修科後選讀「電台主持與節目製作」應用

級再細分為「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

學習課程,並視之為興趣班,沒顧慮成績和認受性。她

異(II)」兩級,分別等同於甲類科目第 3 級以上及第

認為科目不乏廣播劇等評估作業,評分較寬鬆和主觀,

4 級或以上的水平。局方指,由於應用學習不設公開試,

故吸引不少沒把握在傳統選修科取得合格的人修讀,博

而兩類科目在學習內容及評估模式上均不同,不宜採用

取等同於文憑試第 2 級的「達標」成績。

統一的方法匯報考生成績。

來自 Band 2( 第二組別)中學的麥同學和黃同學同

黃同學就讀「電台主持與節目製作」期間, 曾因成

為應用學習畢業生。黃同學自嘲包括他們在內,修讀應

績優異獲頒獎學金,其作品亦屢獲行內人讚賞。不過,

用學習的一般都是成績無可救藥的學生,坦言只要課堂

即使他取得了最高等級的「達標並表現優異」,仍未能

出席率達 8 成、準時遞交功課便能及格,故不少欠缺學

與甲類科目最高評級 5** 看齊。他直斥制度明顯存有偏

術天份的學生會視之為「救生圈」,「最少有個『2』(文

見,使應用學習淪為次等。不過,李同學卻認為應用學

憑試等級)」。

習不設公開試,科目難度亦較低,若能力稍遜者藉此取 得 5**,反而對應考甲類科目的同學不公平。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張銳輝指學校會否開 設應用學習課程固然與其派位組別(banding)有影響,

黃錦沛指,當初劃分甲、乙類基於科目性質不同,

但否認學生多持「補底」心態報讀,「有很多是志向清

前者重學術,後者理論與實務並重,且後者的課時僅佔

晰的學生。」課程發展議會應用學習委員會主席黃錦沛

兩年,若評級一樣,會造成混淆。不過,張銳輝反駁,

亦認同應用學習並非「救生圈」,但他坦言家長普遍存

職業訓練、技術科目於現行制度下無法得到相當的認受

在着「讀不到書才讀應用學習」的錯覺。

性,有違教育改革提倡多元能力的原意。他指出文憑試 亦不只有筆試,例如視覺藝術科有相當高的比重為校本 評核,故問題非出於評估模式不一,而是學術認證。張 續指兩類科目的評級劃一最為理想,可在增加應用學習 課時的前提下進行,「應用學習學生的付出可獲肯定, 投入感定會更高。」

█ 表一︰乙類學科(應用學習)修讀人數比例

修讀人數

中五學生人數

百分比

2010-12

6,690

79,322

8.43%

2011-13

6,193

77,371

8.00%

2012-14

5,894

73,044

8.07%

2013-15

5,142

69,159

7.44%

2014-16

4,883

63,860

7.65% (資料來源︰教育局)

16


█ 表二︰八大聯招院校對應用學習科目的認受情況

香港大學

「達標並表現優異」的應用學習成績會被視為額外的輔助資料,同時應用學習或會併入「其 他學習經歷」中考慮

香港科技大學

應用學習科目不能充作滿足入學門檻的一科選修科目,但可視作第七科給予額外分數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嶺 南 大學

應用學習科目不能充作滿足入學門檻的一科選修科目,只被視作額外的輔助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

應用學習科目不能充作滿足入學門檻的一科選修科目,但社會學、工程學、政治及行政學等 學位課程會將「達標並表現優異」的部分應用學習科目視為額外的選修科目

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學習科目不能充作滿足入學門檻的一科選修科目,但社會學、工程學、政治及行政學等 學位課程會將「達標並表現優異」的部分應用學習科目視為額外的選修科目

香港浸會大學

體育及康樂管理和視覺藝術學位課程分別認受體育相關科目成績及「達標並表現優異」的藝 術相關科目成績

香港教育大學

認受最佳的一科應用學習科目成績 (資料來源︰八大聯招院校)

█ 李同學在「電台主持與節目製作」中取得「達標並表現 優異」評級,卻未因而獲任何認受或銜接安排,直言應用 學習的文憑評級作用不大。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張銳輝促請教育局考慮調 升應用學習的課時至三年,以便劃一甲、乙類科目的評核等 級,並向大專院校爭取提高應用學習的認受性。

學界認受存分歧 教師促完善升學階梯

位、高級文憑等存在銜接安排。麥同學修畢的「酒店服 務營運」應用課程由城大專業進修學院開辦,她表示有

現時八大聯招院校中,只有香港教育大學將應用學 習視作選修科,部分院校則有條件認受相關科目,其餘

不少同學成功銜接至城大專業進修學院的相關高級文憑 課程。

多列作考慮收生時的輔助資料。李同學修畢 「電台主持 與節目製作」後先後考入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

張銳輝批評教育局當初聲稱應用學習科目等同文憑

的傳理相關副學位課程,雖然性質相關但當中並未有任

試一般選修科存有誤導,因普遍資助院校對應用學習仍

何銜接關係。她表示若就讀的科目與報考的學系相關,

然存有保留。他促請局方向各院校就應用學習科目爭取

面試時提及會有一定優勢,但她認同難因曾修讀應用學

更高的認受性,打破其屈居次等的觀念。但黃錦沛指各

習科目以取得正式認受的評級,「不過高級文憑,再差

院校有校本教學自主,其收生標準和科目要求不同,不

點的(文憑課程)可能會認受。」

可能有劃一的認受標準。教育局則回應指,部分應用學 習課程已載錄於資歷名冊,學生修畢後會獲發相當於中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均

學文憑畢業的資歷架構第 3 級證書,局方亦會繼續與各

表 示, 計 算 報 讀 副 學 位 的 入 學 成 績 時, 可 接 受 最 多 兩

大專院校保持溝通,加深學界對應用學習的認識及認受

科應用學習科目。更有不少應用學習課程標榜與自資學

性。

17


| 文化

△ 述 鍾 影 勵 像 君 員 曾 之 於 一 藝 。 術

說得出 看得到 ── 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 走進藝術世界 視像人士欣賞電影需要口述影像服務協助描述畫面細節。不少視像人士鍾情電影,卻因香港欠缺推行口 述服務而被剝奪欣賞藝術的權利。有口述影像員及視障人士皆認為口述影像是一種權利、一項藝術,把 視覺畫面轉化成聲音,將看似遙不可及的藝術享受帶到咫尺,拉近視障人士與社會的距離。 記者:李慧盈 18

編輯:黃麗嘉


軟 屏 讀 靠 能 只 症 , 化 退 ▽ 件 盧 讀 勁 字 馳 , 是 使 本 用 地 放 作 大 家 器 , 後 後 亦 天 難 患 以 上 閱 視 讀 神 。 經

口述電影選擇有限 現時香港主要有兩間機構有提供口述影像服務, 包 括展能藝術會的藝術通達中心及盲人輔導會。前者主要 提供話劇及藝術展覽的口述影像服務,後者則主要提供 口述電影服務,每月會推出一至兩套已上映的昔日香港 電影,每年舉辦一場首輪電影放映會。盧勁馳雖未完全

情景氣氛、動作神髓,而非只詮釋情節。她舉例,要形

失明,但欣賞電影時仍需配上口述影像。一向鍾情文藝

容演員「他很猶豫」,需要仔細描述如何表現出「猶豫」,

片的他卻有大半年沒進過戲院,只因機構提供的電影選

「他咬手指,向前踏一步,又倒後退了三步,然後馬上

擇大多都不合他意,因此打消看戲的念頭。

轉身掉頭離開」鍾勵君更分享電影《踏血尋梅》中最難 描述的一幕:白只獨坐在椅上自白的表情變化。「因為

兼顧劇情美感 口述影像非易事

這部分是電影得獎的重要一幕,要令視障朋友也體會到 演員有多「好戲」並非易事。」她認為最困難的一次口

鍾勵君早年接受口述影像訓練,曾在藝術通達中心擔

述經歷是為中英劇團一齣以復仇者聯盟作角色設定的喜

任經理,同時為不少電影與劇作做口述影像。現在她與

劇,其中一幕台上會投影打鬥場面的動畫,台面演員一

拍檔創立了「囂民集作」,延續以往提供通達服務及教

下便「跳進」了投影片內,講述角色在台面及投影幕的

育的任務,希望實行人權的倡導,將一貫被認為是福利、

時空轉換極具挑戰性,形容這次經歷「很複雜,但很好

慈善的通達服務推動成為日常。她指出口述影像員需用

玩」。

語言填補這些畫面上的空隙,引領視障觀眾遊走光影之 中,享受電影藝術。她指出,真正的口述影像不等於「解

用字須精準 隱晦露骨要拿捏

畫」,如何以精準的字眼描述劇情,同時保留電影的畫 面藝術和美感,是口述影像員的一大挑戰。

口述影像的用字選擇非常重要,相比起花時間去雕琢 詞彙,鍾勵君認為更重要是考慮字眼是否簡潔準確、在

口述影像工作並非眾人皆可做到,要準確描述戲中的

最短的時間內有效使用家不花精力就明白口述稿的風格

19


▉盧勁馳認為現時香港殘疾人士基本生活保障的發展已漸趨成熟,希 望社會能夠關注他們更高層次的生活需要。

▉鍾勵君多年推動藝術通達服務的經歷,令她發現原來不是人人 認同每一個人都有欣賞藝術的權利。

、語調需配合電影。例如在《王家欣》中會加入較多香

於小池內」,藝術是讓他們發掘生活上可能性的方法,

港俚語,為《踏血尋梅》配旁白時需拿捏句子用字的尺

「一個人認為生命是否值得追求、留戀,與他生活中有

度,譬如戲中的分屍情節,因為電影中畫面表達手法比

否文化和藝術有關係。」

較隱晦,並無完全將之表露無遺,因此字眼亦不能太露 她提到一次盧勁馳與一位健視朋友看電影的經歷,當

骨。

時放映完畢,興奮的不是盧,而是他同行的朋友。該健

製作需時 映後檢討再改善

視朋友指,以往完場後,很多時只能忙於解答視障朋友 的問題,或在觀看期間不時要輕聲地從旁解釋台上情節,

每次為一套電影製作口述影像,鍾勵君都需要多次翻

難以百份百享受劇作,口述影像可以令視障人士與同行

看電影。她指首次觀看會以普通觀眾的角度欣賞電影、

者,完場後就可馬上討論劇情,彼此關係變得平等,亦

了解故事,第二次就開始看需要配上口述影像的位置,

可拓展社交生活。

每格、每句處理,不斷暫停、播放片段,重複過程,檢 查寫下的內容是否能呈現畫面,再嘗試能否在對白之間

缺配套半價票無用 推廣口述影像淪空談

空檔講畢句子,以防「疊聲」。她平均用約十小時處理 一部電影的口述影像稿,最快的一次是用 6 小時完成一 部 1 小時長的文藝片口述稿。

盧勁馳批評康文署轄下的藝術活動,傷殘人士可享有 門票半價優惠,鼓勵他們進場觀賞,卻缺乏口述影像等 真正服務殘疾人士的配套,「我寧願你不資助我,但可

她每次播映後都會與用家溝通,了解口述影像可以輔

否將資源投放於協助服務殘疾人士的配套內呢?」他認

助到那些部分,當中有否情節是不理解的,然後慢慢檢

為問題在於「支援服務存在,但不代表到位」,批評政

討、進步。鍾勵君指大多時到公眾戲院做非包場形式的

府只保障殘疾人士基本生活需要,如有傷殘津貼、交通

口述電影服務時,都帶備額外的專用耳機,當有人問及,

通達服務,但殘疾人士藝術通達政策則不合時宜。

就會向他們介紹口述影像,亦鼓勵他們嘗試戴上耳機、 體驗盲人看戲的感覺。

他指在一向重視人權倡議的美國,人們會質問「為何 藝術活動會沒有通達服務?」反觀香港,有些人或反而

藝術助提升殘疾人士涵養 拉近社會距離

會問「為何要有?」藝術通達議題遲遲未被帶到議會內 討論,缺乏政府及立法會的推動及倡議,推廣口述影像

「當你生活中有很多事非你能控制的,非你能隨心去 做決定,但其他人可以時,藝術通達可做到資訊無障礙, 給予他們自主生活的空間。」鍾勵君表示殘疾人士同樣 對「美」有渴求,形容殘疾人士在社會中是「大魚被困

20

服務只淪為拜票口號,實際執行欠奉。


| 人物專訪

▉去年十一月,張嘉麟(Alan)為正 名港鐵「何文田站」舉辦站名投票, 希望藉由影響居民的議題喚起大眾對 小區名字的關注。

守護地名 「舍」我其誰? ─「保衛香港名字」張嘉麟 近年港鐵有多個新車站通車,對很多原本港鐵未能抵達的社區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對網上專頁 「保衛香港名字」版主張嘉麟(Alan)而言,港鐵的擴張亦衝擊了港人對地名與背後歷史的認知。 去年曾發起連串正名行動,要求港鐵將何文田站正名為「老龍坑」的他,希望以一人之軀喚起港 人關注大城小事。 記者、攝影:李心怡 編輯:顧志恒

21


▉ Alan 提 到, 一 個 人 的 回憶和故事其實與土地有 關,但很多香港人的故事 卻與樓盤產生關係。

鐵路迷倡正名 盼重塑港人地名認知

▉有網民批評 Alan 正名港鐵 站名的做法屬矯枉過正,但他 笑言只是希望透過名字向大眾 介紹小區歷史。

「行動派」擇善固執 已故友人成推動力

作為「保衛香港名字」的版主,Alan 經常在專頁分

自稱為「行動派」的 Alan 坦言,除了在網上「圍爐

享香港昔日的地名故事。其實他自小已對地理有深厚興

(與志趣相投的人討論)」分享地名故事,他更希望為

趣,更是一位鐵路迷。即使中五畢業後到澳洲留學,仍

現實世界帶來改變。事實上,Alan 數年前在電腦背後默

不忘關注港鐵沙中線的發展。他曾就沙中線的劃區問題

默整理香港劃區資料,除了逐點勾線為 Google Map 劃

去信港鐵,試圖以「踐踏人民」等字眼引起關注,但只

區,亦曾編輯「維基百科」上有關地鐵站及地區的資料。

換來一封公關稿作回應。「我雖感到憤怒,但亦有反思

Alan 自小居住太子道,故他自豪地說:「你會發現九龍

我參考的地圖是否不夠說服力,於是想挖出更多資料。」

城區的資料比較詳細。」自策劃「何文田站」正名行動

Alan 趁 回 港 休 假 期 間 到 訪 圖 書 館, 仔 細 看 過 多 張 地圖

起,Alan 曾收到不少網民批評他的行為屬矯枉過正,他

後,他赫然發現兒時經過的每寸土地,都有屬於它的名

均以強硬的態度一一回應。「我在網上的回應比較守衛

字與故事。「許多香港地名都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被遺

自己意見,因為那時候我在推一件較專門的事情,所以

忘,甚至被無限放大。那時候我開始想,我是否需要向

我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大家分享更多?」 然而,Alan 強硬的一面並非與生俱來,他坦言自己 Alan 其 實 早 在 小 時 候 已 發 現 大 眾 對 區 名 的 認 知 模

曾是一個文靜內斂的人,但數年前的一個噩耗打破了他

糊,亦慣以地標取代地名。他在大學時讀過有關社區藝

固有的想法。當時仍在澳洲留學的 Alan 得悉一位兒時

術的大學課程,得悉一個人的回憶和故事其實與土地互

玩伴意外離世的消息,而他亦正為自己的未來而迷惘,

有關聯。「但香港人對城市的認知往往基於樓盤的名字,

因此他的情緒非常低迷,甚至需要休學一段時間。不過,

如港鐵黃埔站、海怡半島站,商業味很重。」於是 Alan

撥去了愁雲慘霧後,友人的突然離世反讓 Alan 看清前

開始默默敲打鍵盤,為被社會遺忘的地名訴說自己故事,

路,「如果我不做我想做的事情就真的永遠沒有機會做。

重塑港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保衛香港名字」專頁因

所以自此我做事都非常即興,不想後果。」本來一直躲

而誕生。

於鍵盤後的 Alan 因此決定走到前線,化身推廣小區地 名的第一人。

22


▉ Alan 對香港的未來感到絕望,計劃前往英國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但他仍希望透過正名活動為香港做點事。

孤軍作戰 踏破鐵鞋尋支持

面對財團力不從心 保衛地名決心未變

去年十月,港鐵何文田站正式通車,Alan 掀起的「車

Alan 為戰爭付出了十天擺街站的日子,四份兼職的

站正名戰」亦悄悄展開。他發現何文田站的所在位置舊

勞 力 和 一 萬 元 的 資 金, 但 換 來 的, 只 有 半 個 疲 弱 的 軀

稱為「老龍坑」,故決定倡議港鐵把「何文田站」正名

體。財力、心力均不足,何以堅持至此?「我也曾問過

為「老龍坑站」。Alan 解釋,「我的真正目的並非更改

為什麼是我這個『小薯仔』去做這件事。但我有種感覺,

所有港鐵站的名字,而是希望藉貼身議題喚起大眾對小

我不做,便沒有人做。」這場戰役至今仍未分出勝負,

區地名的關注。」為增加民意基礎,他曾向港大民研提

Alan 不想無疾而終,可惜力不從心,「事情來到這個階

交申請,藉以調查民眾心中理想的站名,卻被十萬元的

段,我本應帶著請願信吶喊示威,向港鐵表達訴求。但

報價嚇怕,只能靠自己搬運展板設立流動投票站,並用

只得我一人,談判力量實在不足。」Alan 難掩孤獨的神

盡人情請來數位朋友相助。雖然 Alan 不幸地在宣傳期

情,「沒有人會傻得像我這般堅持。」

間患上重感冒,但他仍堅持帶着病軀踏遍愛民邨、何文 田、老龍坑的街頭,向路過的人解釋重複不下百次的理 念,一天甚至需站著 10 小時以上。

不過,現實終歸是現實,Alan 坦言當演員才是自己 的正職,研究地名只是興趣。其實他心底裏一直存在離 開香港的計劃,對香港的未來感到絕望,「但至少我仍

兩天的投票日,有上班族大叔默默投票,留下一句 「我明(白)你」的支持;有熱心市民贈以維他奶支撐

希望能為香港做點事,於是立下決心策劃了這件事。」 至少,Alan 保衛香港地名的決心從來未變。

他整日沒飯下肚的身軀;有在旁擺檔的大學職員對 Alan 的邀請隨意敷衍過去,但更多是以冷眼旁觀回應。作為 籌劃人的他難免感到灰心,「影響我們這麼深的事情, 大家竟然以『無關痛癢』來形容。」

23


註冊報紙一二四二號 第四十七卷 2016-17 四月號 督印人 李月蓮 顧問 李文 總編輯 鍾姸 副總編輯 ( 紙媒 ) 官琳 羅智堅 副總編輯 ( 網絡 ) 周幸盈 梁穎端 美術總監 許惠愉 喬家頴 劉家敏 李瑩 資料庫 鍾卓瑜 冼康琳 公關及宣傳 莫詠儀 黃麗嘉 發行 陳正心 郭曉韻 梁燕美 蕭美玉 編輯 陳正心 陳樂彤 陳雅筠 鄭佩琳 朱家俊 鍾卓瑜 黃靖茜 顧志恒 郭曉韻 梁燕美 莫詠儀 冼康琳 蕭美玉 鄧麗婷 黃麗嘉 記者 翟睿敏 陳菀雩 林浩廉 蘇沛資

陳翠珊 鍾嘉堯 李心怡 鄧曦雯

陳雯懿 鍾梓儀 李慧盈 鄧綺婷

陳泳珊 馮智敏 李奕鳴 湯銳彬

陳彥彰 黃詠榆 麥卓溢 翁梓欣

出版及承印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 出版及承印地址 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3411 7461 傳真 3411 5079 社交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sanpoyanpage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實驗刊物 2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