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十二月號 第4期 2017/18年

Page 1

04

12 月號 期 2017/18 年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實驗刊物

九巴司機 「一 廁難求」 無處方便解三急

新聞專題 / 小學生課時長 推標準學時料無助減壓 人物專訪 / 拗手瓜拗出自信-鄺梓文


| 新聞專題 九巴司機「一廁難求」 無處方便解三急

P. 3 - 5

小學課時長 推標準學時料無助減壓

P. 6 - 8

年耗 6 億公帑 僱員再培訓課程就業數字成疑

P. 9 - 11

| 教育 村校兩校董會職能重疊 辦學團體「踩過界」管紀律問題

P. 12- 14

十 二 月 號

| 體育 澎湃肌肉的極端追求 健美界的辛酸

P. 15 - 17

| 文化 秋冬吃蛇進補不再 活蛇在港買少見少

P. 18 - 20

| 人物專訪 拗手瓜拗出自信 - 鄺梓文

P. 21 - 23


| 新聞專題

九巴司機「一廁難求」 無處方便解三急 每天上班近 10 小時,間中也會「人有三 急」,巴士司機亦不例外。但因工作關 係, 巴 士 司 機 未 能「 想 去 就 去 」, 只 能 在到達總站時使用休息時間「解放」一 下。但因巴士站附近商戶或居民憂慮設 置流動廁所會帶來衛生問題,令巴士總 站設置廁所困難大增。 記者、攝影:黃詠榆

編輯:冼康琳

█ 荃景圍巴士總站設置流動廁所一事已討論接近十多 年,終增設廁所,惟因尚未獲運輸署批准,需要移除。

3

3


最近廁所步程 10 分鐘 花耗休息時間 天水圍天恩邨巴士總站現時因鄰近街市進行維修, 司機只能到鄰近商場使用洗手間,以致頭班車司機因商 場早上未開而無廁所可用。當區巴士司機莫先生指,往 往只能使用短暫的休息時間趕緊前往廁所「方便」,「有 時可能連十分鐘都沒有!」他又認為使用商場洗手間有 不少限制,如商場廁所設有清潔時間,繁忙時間或需排 隊等。記者和莫先生由天恩邨巴士總站急步行至鄰近商 場洗手間,整個過程需約十分鐘,佔用了巴士司機大半 休息時間。 九巴職員權益工會理事長李國華指,以往與各部門 開會商討於天恩邨巴士總站附近的天富苑增設流動廁所 時,房屋署代表曾表示願意借出房署廁所供司機使用, 以取代增設流動廁所。但他批評,房署提出的廁所位置

█ 工黨地區幹事趙恩來指當地居民一向擔心衛生問題,如異味 問題、清潔做得不好招來蚊蟲,直指新型號流動廁所在這方面 會有較好的處理。

遠離巴士站,來回需用上 20 分鐘,認為政府部門沒想 到考慮實際情況。

審批程序繁複 3 個月前申請仍不獲批 九巴爭取設置流動廁所一向困難重重,天恩邨巴士 總站的情況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李國華指,增設流動廁 所需經多方審批,如運輸署、環保署、路政署、區議員 等。他批評,政府部門的審批方式過於「官僚化,審核 程序欠效率,一般需時數月,質疑「區議會兩個月才開 一次會,如何及時增設廁所?」 █ 九巴職員權益工會理事長李國華認為,流動廁所擺放在一角 根本不影響行人、乘客,性質屬「臨時性」,當商場維修完成 便會拆缷。

4


他以前年天水圍天富苑巴士總站爭取設立流動廁所 一事為例,指當時得知鄰近商場將維修近一年時間,因

力爭廁所 20 年未果 學者:異味問題出於清潔不佳

此 決 定 提 早 3 個 月 向 運 輸 署 申 請 增 設 流 動 廁 所。 他 慨 嘆,審批過程緩慢,直至商場裝修前數天仍未獲批。最

李國華指市民大多因異味問題或害怕影響商場人流

後,工會決定發起行動,「如果三日時間還未批,就連

反對設置流動廁所,沙田火車站下的巴士總站爭取設流

頭班車都不開」,採取「非常手段」後,終能及時獲得

動廁所近二十多年仍未有成果,「區議會、領展、地政

流動廁所。

署反對,運輸署則無奈不作聲。」李指,公司近年為提 供更好的服務,以往設置於佐敦巴士總站的傳統藍色塑 膠流動廁所皆轉為新型號化學處理廁所,後者在處理排

居民關注衛生問題 爭廁所逾 10 年未獲批

泄物時較為方便。

荃景圍巴士總站亦爭取流動廁所十多年,以往附近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特任導師黃民德博士指,平

居民因衛生問題反對,一直未能設置廁所。近日業主立

日常見的藍色流動廁所因流動性高及耐用性強而較為普

案法團換屆,新法團終同意予九巴增設流動廁所。工黨

遍。他又指,新式的化學流動廁所主要在配置及裝修上

地區幹事趙恩來一直關注此事,惟他發現所設的流動廁

與藍色塑膠流動廁所有所不同。設有抽氣扇的新型號化

所「貨不對辦」,增設的只是過去一般流動廁所,並非

學處理廁所其實與自然通風的藍色塑膠流動廁所,處理

諮詢文件所列的新型號化學處理廁所。趙表示,新型號

異味問題時不會有太大區別。黃又指,流動廁所出現異

化學處理廁所有助減輕衛生問題,才減低了附近居民對

味問題大多時與清潔服務有關。

衛生問題的擔憂。

九巴:提供全港 90 個流動廁所 流動廁所未獲批再移走 運輸署:盡快完成審批工作 趙恩來就「貨不對辦」一事向九巴及荃灣民政事務 處跟進,始知流動廁所仍未獲運輸署審批,九巴承諾會 盡快移走。運輸署回覆指,收到巴士公司申請設置流動

記 者 就 流 動 廁 所 清 潔 狀 況 向 九 巴 查 詢, 九 巴 回 覆 指,現時在各巴士總站提供大約九十個流動廁所供前線 員工使用。九巴又指十分注重流動廁所的清潔及衛生, 流動廁所供應商會提供每天最少兩次的清洗服務,九巴 亦會派人定期巡查衛生情況。

廁所時,會按既定程序諮詢相關政府部門及透過民政事 務處進行地區諮詢,如沒有反對意見,則會盡快審批。 針對荃景圍巴士總站,運輸署則表示 7 月收到九巴在荃 威花園巴士總站附近設置流動洗手間的申請後,已按既 定程序進行諮詢工作。由於在 10 月再接獲九巴有關更 改洗手間位置的修訂申請,因此再次進行諮詢,現已完 成地區諮詢工作,並無收到反對意見,將盡快完成審批 工作。

█ 大多巴士總站鄰近會有公廁或商場,所以不會特別設置流動

█ 新 型號化學處理廁所,設計需以電力供應,內裡亦有鏡、

廁所。

燈光照明等設備,整體空間亦較常見的藍色塑膠流動廁所大。 (由受訪者提供)

5


小學生課時長 推標準學時料無助減壓

教育局全日制小學指引中提到,全日制學校一 天 上 課 時 數 應 為 7 小 時, 但 有 學 童 因 成 績 欠 佳,被學校要求參加補底班,一天課時長達 9 小時,令他健康受影響,情緒低落,其母指「有 時他會半夜翻書包,擔心尚有功課未完成。」 眼見長學時令學生飽受折磨,早前有關注團體 倡 議 訂 立 標 準 學 時, 以 助 學 生 平 衡 學 習 與 生 活,並減輕學生壓力。然而,有校長質疑標準 學時難以執行,反嘗試更改校內時間表,減輕 學童壓力。 記者、攝影:陳彥彰

6

編輯:冼康琳


| 新聞專題

█ 教育局全日制小學指引中提到,全日制學校一天上課時數應為 7 小時。

小學生上課 9 小時 健康情緒久佳終轉校

關注團體提標準學時 倡「每日 7 小時」

陳 女 士 的 兒 子 去 年 在 屯 門 一 所 津 貼 小 學 就 讀 一 年

針對小學生課時過長的問題,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

級,因中文成績不理想被校方要求參加課後「補底班」,

線早前曾進行有關訂立標準學時的調查,並提出以「每

每日課時延長至 9 小時。雖然家長可以要求學校豁免參

日 7 小時」及包括「校內上課時間」為前題開展討論。

加「補底班」,但校方多番軟硬兼施要求陳女士讓兒子

有份參與調查的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線發言人黎柏然認

參加,「學校會跟你說日後你兒子中文成績不濟,不要

為,在訂立標準學時的同時,教育局亦應一併檢討有關

後悔今天沒參加(補底班)」,她在壓力下無奈讓兒子

的課程指引,以免有學校會將原有的課程進一步壓縮至

繼續。

標準學時內。

然而,陳女士指,其子經常在補底班完結後感到疲

上午上課下午做功課 學校改時間表減學生壓力

乏,「他回家後已經很睏,吃完晚飯後需要睡覺,有時 候連功課也不能完成。」陳女士亦發現兒子不但經常病

儘管標準學時尚只聽樓梯響,已有學校開始嘗試調

倒,更不時情緒低落,「有時他會半夜翻書包,擔心尚

整課堂時間表,縮短課時。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表示,

有功課未完成。」兒子亦親口向她說「我真的不想再上

其校上午時間主要用於傳統學術課堂,下午則為功課輔

『補底班』」,最終陳女士決定讓兒子轉校。

導,以及其他學習活動時間。他指,把學術課堂集中在 上午,可讓老師反思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效能,「老

教協:長課時因課程太深太廣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組織部主任田方澤指,現時 小學課程內容「太深、太廣」,令學校只能佔用術科時 間,甚至使用課後時間「趕進度」。他又批評教育局不 斷推動新課程和教學模式,例如 STEM 教育、互動教 學及資訊科技教學等,「平日課堂時間已經相當緊迫, 學校變相要在課後安排額外的學習活動發展 STEM 教 育。」田方澤斥教育局在新教學模式下沒有同時檢討課 時,導致課時不足的問題出現。

師會在課堂的尾聲安排同學就當天課程完成功課,並透 過學生的功課檢討教學表現,再就明日的課堂作修訂。」 朱強調,天虹小學的課時比例雖較其他學校少,但只要 提升教學效能便不會出現「教不完」的情況。 直資學校培道小學近年亦開始嘗試將傳統學術課堂 集中在上午,「我們把原來週會及團契課的時間合併調 至下午,並改為多元智能課(讓學生選擇學習不同的課 外活動)」,校方又將上午每課延長 5 分鐘,讓整體每 個學科的教學時間不變。該校校長陳敏儀指,改動源於 家長的微言,「有家長告訴我他們的親子時間就是星期 天和家人飲茶,接著便要上課外活動、做功課等。」陳 敏儀發現温習、功課及課外活動霸佔了小學生的大部分 課餘時間,便重新編排學校時間表。陳敏儀表示,改動 後學生可在下午的課堂輕鬆一下,亦可順道視為參與課 外活動,變得更活潑、積極。

7


課外活動難劃界 校長憂標準學時欠彈性 對於標準學時,朱子穎擔心會令學習缺乏彈性。以 天虹小學為例,學生晚上於學校當義工派發免費飯餸予 長者,他反問「若有標準學時是否變相限制參與這些活 動的機會?但其實學生是在做善事,也藉此對社會有更 深認知識」。 田方澤亦擔心,落實標準學時上會出現不少困難。 他解釋,長學時問題不單在學校出現,亦取決於家長的 取態上,「有部分家長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讓他們參 與不同的課外活動、補習班。」然而要將課外活動納入 標準學時之內十分困難,田反問「課後活動好難劃界,

█ 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指,設計課程時並非由學習時數的長短出 發,而是由學生的需要出發。

奧數、朗誦等是否要包含在內?」 教育局回覆指,若所有學校制訂劃一的標準學時, 將難以照顧個別學校的需要。現行安排下,學校有較大 彈性進行整體課時規劃,能達至有效的學習時間安排。

█ 青年自殺社工陣線召集人黎柏然指,提出落實標準學時是希望 帶來文化上的改變,拉闊家長的想法。

█ 主張愉快學習的天虹小學,將學術課堂集中在上午,下午則用 作功課輔導以及進行校本活動學習計劃「Dream Starter」。

8


| 新聞專題

年耗 6 億公帑 僱員再培訓課程就業數字成疑 ● 僱員再培訓局現時開辦超過 700 多個培訓課程,委託 90 間培訓機構,在 400 多個培訓中心授課。

為低收入及失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課程的僱員再培訓局(ERB),每年花約 6 億公帑資助不同機構培訓課程,但 根據局方的統計數字,去年約 4 成學員未能在新職位中長期留職。有培訓機構職員透露,機構未有認真查核學員就 業情况,亦無如實匯報跟進期內的失業情况。局方回應指,已委派「獨立調查機構審核相關資料」,抽查學員就業 記錄。 攝影、記者:李睿哲

編輯:莫詠儀

培訓機構不查核工作證明 不及 7 成就業恐扣分 ERB 現 時 委 託 90 個 培 訓 機 構, 資 助 共 700 多 個「 就

查詢就業情況,若學員能夠提供公司名稱、薪金、職位、

業掛鈎」和「非就業掛鈎課程」課程。根據局方 2015

公司電話和工作模式,機構就會視其為「成功就業」學

至 2016 年度的年報,課程資助開支達 6 億元公帑。用

員,培訓機構不會查核相關資料,學員亦無須提供任何

作津貼合資格學員(即失業、月薪低過 $9000 元)的

工作證明。而根據局方規定,培訓機構所有課程的就業

學費津貼開支,有約 6 千萬。

率需要達 7 成或以上。若不達標,提供課程的培訓機構 會被扣分,影響未來申辦課程的成功率,惟局方未有公

根據局方資料,去年學員的就業率平均高達 8 成,但有

布相關分數計算方法。

培訓機構職員向記者透露,學員達到「成功就業」的方 法「其實好簡單」,培訓機構的就業主任只需致電學員

9


達「留職要求」不再聯絡 跟進期形同虛設 記者取得一份局方內部指引,當中列明機構在開辦「就 業掛鈎」課程時,須同時向學員提供協助就業的服務。 學員畢業後,培訓機構要在跟進期內(3 個月、6 個月 或 9 個月,視乎個別課程),以電話或面見的方式跟進 學員的就業情況。若學員在求職過程有困難,培訓機構 有責任主動再提供協助,包括為學員轉介工作。 內部指引亦列明,學員如達到「留職要求」(連續 4 星

● 圖為培訓機構的內部指引文件,列明只要學員成功在「跟進

期內累積工作最少 72 小時),培訓機構則可不用再主

期」內,「連續 4 星期工作 72 小時」,便屬「留職」。

動聯絡學員或繼續提供就業服務。知情人士透露,曾有 學員在跟進期首月成功就業並達到指定工作時數,但其 後在跟進期內失業,機構亦會向局方匯報該學員為「成 功留職」。 局方回應指,已委派「獨立調查機構審核相關資料」, 抽查學員的就業情況是否與培訓機構匯報的相同,調查 結果亦會定期向再培訓局相關委員會匯報。局方又稱, 過往兩個年度培訓機構所匯報學員的就業紀錄,準確度 接近 100%。

● 培訓機構的內部指引文件,亦列明學員一旦成功「留職」, 機構便毋須主動跟進學員就業情況。

學員完成課程 (展開為期 3/6/9 個月的跟進期)

● 培訓機構的就業主任須定期

聯絡學員查詢就業情況

就業: 學員提供公司名稱、薪金、職位、公司電話、 工作模式

成功就業 ● 培訓機構毋須核實學員匯報的資料

待業:就業主任轉介工作

在跟進期內,完成「留職要求」 (連續 4 星期內工作 72 小時)

成功留職 ● 若 已 完 成 留 職 要 求, 學 員 在

跟進期內失業亦屬「留職」

(資料來源:僱員再培訓局課程總覽、培訓機構內部指引)

10


● 僱員再培訓局設有「就業掛鈎課程」,涵蓋 28 個行業。

● 僱員再培訓局 2015 至 2016 年度的年報指出,課程資助開支達 6 億元公帑。

培訓課程淪興趣班 學員未打算就業 報讀課程的學員亦不一定有意轉行或就業。年近七旬的 黃先生最近修讀屬「就業掛鈎課程」的「保健按摩基礎 證書」課程,他稱班上大部份同學都一把年紀,因此讀 畢後未必會找全職工作,「中心都會轉介(工作),但 (上課)主要都是興趣(驅使),修畢後都是希望幫家 人朋友。」他指,若機構有相關工作介紹或會考慮,但 不會主動尋找。

就業率高留職率低 議員:「已屬不錯」 ERB 去年年報指出,去年有約 4 成學員在跟進期 中 未 能 達 到 連 續 4 星 期 內 累 積 72 小 時 工 作 時 數 ( 即 每 天 約 3 小 時 ) 的「 留 職 要 求 」。 以 2015 至 2016 年 度 的 美 容 就 業 掛 鈎 課 程 為 例, 成 功 畢 業並在跟進期內找到工作的學員有 84.8%,即約 3200 人,但當中有約 1300 人,即逾 4 成未能符 合留職要求。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現時培訓課程有 80%「就 業率」和 60%「留職率」,情況「其實已屬不錯」, 但 他 承 認 現 時 的 課 程 性 質 有 傾 向「 興 趣 班 化 」 的 趨 勢, 學 員 的 求 職 意 欲 也 較 低。 他 續 稱, 不 少 學 員 會 在 讀 畢 課 程 後 才 發 現 自 己 無 興 趣, 造 成 容 易 離 職 的 情 況。 他 又 認 為, 在 社 會 要 求 增 加 就 業 率 的前提下,局方的政策只能「宜鬆不宜緊」。

● 僱員再培訓課程學員普遍年紀較大,去年 50 歲至 60 歲或以上的 學員比例為 43.6%。

11


|教育

村校管理層職能重疊 辦學團體「踩過界」管紀律問題

位於元朗新田的惇裕學校,其辦學團體校董會疑 「踩過界」取代法團校董會職能,干涉校內紀律 問題。有教員透露指該校上訴機制欠透明度,校 內上訴小組全為校董,認為校方未能公平公正地 調查及處理。校政專家指出,法團校董會為學校 最高法定權力機構,要負責管理教員紀律問題。 教育局強調,辦學團體與法團校董會職能不同, 兩者不應重疊。 記者、攝影:李心怡 編輯:郭曉韻

● 有任職惇裕學校的教員認為,該校校長及辦學團體權力過大,未能公平公正地調查及處理教員的紀律問題。

辦學團體「踩過界」 取代法團校董會處理紀律問題

記者取得一份法團校董會的會議紀錄,內文紀錄了有關 辦學團體校董會一宗校內紀律事件的警戒和安排。曾任

惇裕學校由辦學團體「惇裕學校校董會」,及法團校董

該校法團校董會替代教員校董的嚴老師透露,在當時的

會管理。根據《教育條例》,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之

法團校董會會議上,辦學團體校董交代了由辦學團體對

間的職責及權力各有不同。辦學團體的職責為監察學校

教師紀律事件的討論報吿,包括校方就事件將對該教員

的規劃、發展及法團校董會的表現;而法團校董會則負

的懲處及安,「但會議上並無交代調查細節,而我亦沒

責執行及管理學校事務。

有參與過紀律聆訊及調查的過程。」他亦指出,過往參 與法團校董會會議時,辦學團體皆已就紀律問題作出處 分決定,作為法團校董會一員的他,從未就校內紀律討 論並參與任何調查行動。

12


校政專家:應由法團校董會處理學校紀律 「校政專家」雷其昌指出,若問題涉及學生及教師利益,應由 法團校董會管理,以免有人無視學校紀律。他續指,由辦學團 體進行調查是非常罕見的做法,「正確程序應由法團校董會處 理,因其為學校最高的法定權力機構。」 教育局發言人則強調,條例已清楚訂明辦學團體與法團校董會 的不同職能,兩者不應重疊,但未回應惇裕學校的做法是否違 規。記者曾就事件與惇裕學校法團校董會辦學團體校董文富穩 聯絡,惟對方以公事繁忙為由未有回應。

職員欲投訴校董會 上訴小組全為校董 知情人士指,校方曾於 2013 年成立紀律小組,處理多個教師 不 當 行 為 及 上 訴 事 宜, 惟 校 內 部 份 職 員 對 小 組 的 存 在 並 不 知 情。直至 2015 年校方收到職員投訴後,才正式成立上訴委員 會。當時教育局曾介入事件,校方及後於 2016 年才就上訴機 制諮詢所有教職員。 據曾獲上訴小組召見的職員表示,他曾向教育局投訴法團校董 會及校長。記者取得當時教育局就投訴的回覆,指已敦促學校 當時由 3 名小組成員負責處理他的上訴,包括 2 名辦學團體校 董及一名獨立校董。

● 有學校職員曾去信教育局投訴校長及法團校董會,教育局亦批評學校處理職員的上訴過程「十分緩慢,極不理想」。

「自己人查自己人」情况普遍 根據教育局指引,如投訴涉及校長,建議由法團校董會 調查或處理上訴。小組成員可包括校董或獨立人士,如 社工、律師、心理學家等,及與個案無關的家長或教師, 以增加公信力。而投訴涉及校監或法團校董會,則建議 由辦學團體專責人員或小組負責。 雷其昌指,上訴小組的形成應根據辦學團體或校董會制 定的章程而定,「部份規模較小的辦學團體由於沒有資 源和開放的胸襟,很可能會由『自己人』,即校董會內 其他不涉事校董處理。」雷指此情況亦算普遍,「有些 甚至不公開上訴委員會名單,實際是自己人查自己人。」 ● 雷其昌指出,上訴小組的形成應根據辦學團體或校董會制定 的章程而定,部份規模較小的辦學團體很可能會由「自己人」 處理。(陳雯懿攝)

13


教員批評考績制度欠透明

校方涉拖欠離職證明

惇裕學校亦涉拖延派發教師考績及職員離職證明,對教

知情人士又指,若職員拒絕簽署,校方則會安排校董以

師不公。前教員嚴老師指出,校方在派發考績後,會要

見證人的身份簽署,以示職員已知悉考績結果。本報曾

求職員即時閱覽及簽收,整個過程約 30 分鐘。而該校

向該校校長陳杏軒查詢,惟未能於截稿前獲得回應。

亦多次將考績拖延至下學年,甚至一年後才派發,讓職 員難以就考績上的內容辯解。「曾有同事認為考績上的

雷其昌指,若校方沒有給予教員足夠時間閱讀,而要急

內容不合理而拒絕簽署,而校長的態度令教員認為他不

速地簽名交回報告的做法並不可接受。若教員不同意考

簽署便是不合作。」

績內容,有權不簽名並將理據書寫於報告內,作為報告 的一部份,更有權向校方索取考績紀錄。

● 該校知情人士指出,校方在派發考績後,會要求職員即時閱覽及簽收,更會拖欠離職證明長達半年至 2 年。

拖欠離職證明 前職員無法求職 知情人士透露,校方經常拖欠職員離職證明,而 且拖延時間長達半年至兩年,令部份職員無法求 職。「由 2015 年至現在,離職一個月仍未收到 離職證明文件的約有 10 至 20 人。」雷其昌指, 若教員未能於離職時獲得離職證明,會令新校難 以安排轉職員工的薪酬及工作,甚至影響受聘的 機會。一般情況下,只要員工在一至三個月前提 出離職,校方需於員工離職當日提供離職證明。

14


|體育

澎湃肌肉的極端追求 健美界的辛酸 談到健美,大眾的第一印象都是身上塗滿古銅色油的健碩選手在台上擺弄著各種姿勢,務求令自己的肌肉更突 出,線條更明顯。不過在健碩背後,健美運動員卻要承受著常人無法明白之苦。一切,只為展現更「美」的肌肉。 記者、攝影:張美婷 編輯:陳樂彤

15


█ 健美與健身都是以一些帶氧運動、重力訓練為主,但健美對肌肉的要求更高。(受訪者提供照片)

健美非健身 以「美」為重點 坊間常把「健美」和「健身」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國際健體及健美裁判李世琛解釋,「健美」是比拼肌肉 量及美感,因此肌肉大小、線條深淺、身型比例等都是 評核準則。健美運動員以雕琢外型為目標,透過健身運 動將自己的身體雕琢至完美的狀態。而「健身」則是以 健康為目標,對肌肉的要求相對較低。 現時健美比賽的項目名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不同 的健美組織在舉辦比賽時會為項目重新命名,故項目名 稱會有少許不同。但整體而言,健美運動可以分為健美、 古典健美、運動形體、健身及健體。

█ 健美運動員在比賽前夕要「戒口」,飲食十分清淡。 (受訪者提供照片)

李家傳表示,健美選手一般會在比賽前 3 個月開始

調整飲食最辛苦 脫水務求完美線條

修身及「戒口」, 除不可吸取油、鹽和糖外,碳水化合 物及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有一定的標準和限度。而比賽前

曾於 2017 年大專組別運動模特比賽中獲獎的業餘

兩日,為求令肌肉線條更易展現,運動員會盡量減少水

健美運動員李家傳初接觸健美時,純粹希望減肥及鍛練

分攝取,而他則選擇直接不喝水。惟他指,每次參賽時

身形,但在操練的過程中,發現健美的天分,開始報名

的脫水過程都會對身體都會造成一定傷害。

參加比賽。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解釋,由於肌 肉的儲水成分高,脫水後,肌肉所展現的形態會較美, 線條會更明顯。但他表示,身體脫水會影響人體正常新 陳代謝,令人提早出現疲勞癥狀及增加受傷的風險。

16


█ 曾於大專組別運動模特比賽中獲獎的李家傳坦言,脫水是最辛苦的事對身體亦會造成一定傷害。

走捷徑用禁藥 僅為一個榮譽 健美運動中,追求誇張的肌肉量、極低的脂肪百分 比,為了追求這種「極端的美」,有健美運動員在比賽 前會「走歪路」,使用禁藥加快肌肉增大。李家傳指, 選擇用藥的健美運動員大多為了一個「贏」字,現時整 個健美界的審美標準越來越極端,當對手用藥而自己不 用的時候,根本沒有競爭的可能。 根據反禁藥資料庫,由 2005 年至 2015 年,總共

█ 國際健體及健美裁判李世琛指健美運動員的身體十分健康, 腸胃乾淨得「飲水都能感受到水經過腸胃的感覺。」

有 252 名健美運動員違反「反禁藥條例」(Anti-Doping Rule),是運動員違反禁藥條例的運動第五位。曾訓練 出多位健美選手的李世琛表示過往在香港運動禁藥委員

業界人士對前景感樂觀 學者倡「健身」非「健美」

會的違反使用禁藥名單中,香港健美總會就曾有十幾人 上榜,差不多佔了名單上的 9 成。

李世琛認為近年越來越多人在網上宣傳和發佈有關 健美的資訊和照片,令更多人開始接觸及認識健美。他 相信在未來十年,健美會越來越受歡迎。 作為體育學系教授,雷雄德從公共健康的角度看健 美,認為社會要推廣的是「健身運動」,而非「健美運 動」,他又認為現今社會開始流行健身運動是好事,並 堅信「有肌肉有健康,沒肌肉沒健康」的原則。

17


| 文化

█ 蛇王業第三代傳人張傑生的父親成叔輕易地徒手把蛇從蛇櫃拿出。

秋冬吃蛇進補不再 活蛇在港買少見少 「秋風起三蛇肥」香港人愛在秋冬食蛇進補,不論蛇羹蛇宴總有一班捧場客,可是年輕 食客只佔少數。活蛇、野味已逐漸在蛇店絕跡,昔日的菊花香氣亦不再,但蛇王劏蛇的手 法卻依舊純熟。新一代港人不再以蛇補身,蛇王的手藝或要改為遊客服務。 記者、攝影:陳鈺霏 編輯:陳樂彤

18 █ 蛇王業第三代傳人張傑生則表示蛇店並非只是賺取金錢,對他而言「蛇王業」蘊含張氏幾代人的努力。


蛇櫃拿出。

的努力。

百物騰貴 活蛇入饌難復見 甫踏入蛇店,檸檬葉香味撲鼻而至,繼而聞到一陣臊 腥的野性味道。環顧蛇店四周,抬頭督見寫上「蛇王業」 的牌匾醒目地掛在店內中央,花紋瓷磚牆上貼滿了凌亂的 手寫菜牌、昔日新聞剪報、蛇王與明星合照,充滿著一種 老街坊情懷。 雖然門前放著活蛇,但原來那些活蛇不會用來製作蛇 羹。「蛇王業」第三代傳人張傑生笑言,現時的活蛇只是 用來作「生招牌」,或供市民購買作中藥、煮食之用。張 傑生表示,現時使用的蛇肉主要來自東南亞、泰國、印尼 或內地等養殖場的,當地供應商會先將蛇肉焯熟,再付運 到港。他續指,本港現時以活蛇作蛇羹的蛇店所剩無幾, 「計算人工租金等成本,一碗活蛇蛇羹要定價 300 至 400 元才能維生,普羅大眾怎會花這個價錢食一碗蛇羹呢 ?」 活蛇減少不但令活蛇蛇羹買少見少,更令以往用作暫 存不同蛇種的「蛇百子櫃」再無用武之地,被閒置於店內 天花頂,見證蛇店興衰。張稱,政府 70 年代未收緊牌照前, 蛇店可以出售貓頭鷹、豹狸、水魚、鱷魚等不同野味。但 現時政府對野味監管收緊,存於蛇店的「珍禽異獸」早已 絕跡。

█ 從前蛇店內會要「蛇百子櫃」來暫存不同種類的活蛇,但現在蛇店活 蛇數量減少,百子櫃現時只能被掛在天花板上漸漸褪色。

起蛇肉考功夫 蛇王劏蛇亦愛蛇 一碗美味的蛇羹,蛇肉中不能混雜蛇骨。此時「蛇王」 起蛇肉的功夫便相當重要。「蛇王」們都對蛇的結構暸如 指掌,技術高的「蛇王」更可單用筷子一挖,就將蛇分拆 至「肉還肉骨還骨」。 劏蛇拆蛇皮起蛇肉的工序外人看來殘忍,劏蛇多年的 張傑生竟也稱喜愛小動物,「每次動手為客人劏活蛇時都 有點情緒,但(我)不介意親自鉗斷蛇頭,因為自己最能 確保蛇可以死得安詳。」他感嘆蛇養活了張氏一家人,因 此自己會對蛇很好,並認為這樣才算「對得起牠們」。 時令臘味搭蛇羹 舊式食法配菊花不再 不少老饕都愛在吃蛇羹時搭配臘味糯米飯,但原來 5、 60 年代的蛇店並不兼賣臘味糯米飯。張笑指,因為有不少 客人反映光食蛇羹都不夠飽,所以要靠飯食來增加他們飽 足感,加上冬季的臘味合時得令,因此這個「套餐」便在 80 年代應運而生至今。他更指以前品嚐蛇羹時可以佐菊花 或檸檬葉同食,但因選花處理過程費時,因此現時很多蛇 店不再提供菊花,只提供檸檬葉或香草,才令蛇店充滿檸 █ 蛇羹通常會佐檸檬葉和薄脆同食,前者可以減低走蛇的「野獸味」,增 加味道層次;後者為蛇羹增加香脆口感。

檬葉的味道。

19


█ 傳統舊式蛇店為了吸引客人會在門外放置活蛇作「生招牌」。

不過杜先生苦笑坦言,蛇店生意直至現今仍入不敷支, 他續指相對蛇羹在冬季佔生意額 8 成而言,夏季蛇羹的生 意會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其收入只佔整體收入兩成。 但他對餐廳前景抱有信心,「給自己五年時間努力,到時 才能確定這概念能否行通。」

蛇羹成遊客新寵 學者:食蛇體現港人無畏精神 本港現時有團體為外國旅客舉辦本地傳統美食導賞 團,向外國旅客介紹本地飲食文化,從而讓他們了解香港 █ 杜先生開設的新派蛇店,門面裝修與一般餐廳無異,沒有如傳統蛇舖 在門外放置活蛇,他稱希望可吸引想試食蛇羹的年輕人。

新派蛇店求出路 難敵冬去夏來

不同風貌。導賞團亦會向旅客介紹港人冬天食蛇補身的習 俗,因此到蛇店則是冬季導賞團的指定動作。有外國旅客 嘗試第一碗蛇羹後表示,食蛇並非想像般恐怖,其味道跟 雞肉相似,對此感到新奇。

近年亦有人以「新派蛇店」的姿態加入蛇業,店面驟 眼與一般餐廳食肆無異。合伙人杜先生表示,大部分年輕

香港中文大學歴史系何佩然教授指,香港人相信食蛇

食客或因蛇店有活蛇而感到懼怕,從而抗拒進入蛇店食蛇

有藥療效用可以補身,反映港人「與眾不同,無所畏懼」

羹,因此他們將店舖裝修得較摩登,希望有助拉近與年輕

的生活態度。她又稱,社會進步帶動市民生活習慣和價值

人的距離。杜續指,主事二人皆沒有劏蛇經驗,亦非蛇王

觀改變,因此任何文化都會隨時代變遷,但她相信蛇店不

後代,但他們觀察到市面上除傳統蛇店外,再無餐廳主打

會完全消失,還會有小店經營下去。

蛇羹菜式,因而決定挑戰「分一杯羹」。餐廳不像傳統蛇 店出售蛇膽、蛤蚧酒等食品,反而如一般茶餐廳會同時供 應碟頭飯,蛇羹僅是餐廳云云菜式中其中一個選擇。

20

█ 香港腕 理,協會的


| 人物專訪

█ 香港腕力協會的大小事務都由鄺梓文負責處 理,協會的標誌和衣服都是他親自設計。

拗手瓜拗出自信 - 鄺梓文 兩隻強而有力的手臂在擂台上較勁比拼,將渾身精力集中在臂上,力求扳倒對手取得勝利的榮耀。 「拗手瓜」看似是孩童玩意,但對 90 後的鄺梓文來說,拗手瓜不但助他走出童年被欺凌的陰霾,更是成 就夢想的擂台。他不甘香港拗手瓜擂台的渺小,決心為壯男們提供發揮天賦的空間,創立了腕力協會,成 為香港腕力運動組織第一人。 記者、攝影:鄧綺婷

編輯:陳雅筠

21


█ 鄺梓文以前身型偏胖,頂著大肚腩的他曾被小學同學欺負。

身形肥胖被欺凌 陽光男孩曾是運動白痴

圓潤的身型更阻礙了鄺梓文於體育上的發展,他自 嘲為「運動白痴」,對田徑和球類運動一竅不通,「小

現時 22 歲就讀科技大學數學系的鄺梓文,擁有寬

時候的我打籃球時像跳舞一樣,一百米的賽跑不到五十

厚橫大的肩膀和比一般人粗壯的手臂,穿上貼身的短袖

米便氣喘,自然產生了失敗感和沮喪感。」誰料到,一

T 恤更能突顯出發達的二頭肌。身型健碩、性格爽朗自

場男生間的較勁遊戲卻改變了他的命運。

信,鄺梓文有別於印象中數學系的「毒男」,以「陽光 男孩」形容更為貼切。

拗手瓜中建自信 變「常勝將軍」擊敗老師

看著鄺梓文健碩的身型,再看著他小學時的學生證

升上中學後,鄺梓文與同學在班上「拗手瓜」,偏胖的

印著的小圓臉,再配上大肚腩,實在難以想像是同一人。

身型首次為他帶來優勢,較同輩粗壯的手腕,讓他輕鬆

看著童年時的外貌,鄺梓文憶起肥胖矮小的身材為他帶

取勝。在運動上屢戰屢敗的他,在拗手瓜上首次獲得成

來的不愉快經歷,「被同學收起筆袋,擲水樽已是很平

功感,令他的好勝心蠢蠢欲動,不斷找同學挑戰較勁,

常的事。」因為與同學相處不來,他曾是學校的問題兒

同時亦開始到健身室操練手臂。不知不覺間,他在中五

童,被帶到訓導處是家常便飯,「學校裏九成的同學都

時成為中學裏拗手瓜的「常勝將軍」,不但擊敗各年級

以欺負我為樂,只能用『糟糕』二字去總結我的童年。」

同學,體育老師也不是他的對手。「拗手瓜」成為鄺梓 文的專長,更助他建立起自信。他更得意洋洋的道, 「(當時)因為沒有對手,曾經妄想過複製自己,和自 己對決。」

22


同學欺負。

█ 除了恆常的腕力練習,鄺梓文亦會擔任隊友練習和決鬥時的裁判員。

創立腕力協會 擂台由一片紙皮開始 因不滿拗手瓜的擂台限於校內,鄺梓文盼尋有關組織結識 同好,卻失望而回,「我很驚訝,原來香港沒有一個腕力運動 的群組。」後來升上大學後,鄺梓文放手一搏,自行舉辦拗手 瓜比賽,結果反應出乎意料地熱烈,於是他下定決心創立腕力 協會,認真鑽研拗手瓜知識及規則。 鄺梓文憶述,最初舉辨的「拗手瓜」大賽只有以紙皮作 擂台,慢慢發展至現在有器材和場地贊助,靠的就只是自己微 薄的零用錢和課餘時間默默耕耘。鄺梓文已不再是從前被排擠 的小男孩,他以拗手瓜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認真 鑽研,「無論多渺小或無聊的事也好,只要堅持,取笑你的人 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 拗手瓜使鄺梓文認識了不少好兄弟,其中兩位副主席阿宗(右) 和偉仔(左),更被他大讚是拗手瓜的「明日之星」。

看淡輸贏 助成就他人夢想 擂台大了,中學時的「常勝將軍」漸發覺其手掌比同齡的 人小,力量也不突出,認清一山還有一山高,無法成最頂尖的 人。不過對長大了的鄺梓文而言,輸贏已不如過往重要,反而 於拗手瓜中能為他人帶來正面影響,才是他在忙碌的學業中, 仍堅持投身於拗手瓜的原因。

當中最深刻和令鄺梓文感動的,是副主席兼好友阿宗的故 事,「本來他在自己的前途上迷失了方向,後來加入協會後發 現了拗手瓜的天賦。他除了找到自我認同感,更在拗手瓜擂台 上發光發亮,並決定向著健身方面進修發展。我才知道,自己 所做的一切真的會為別人的生命帶來轉變。」鄺梓文不再盼當 上擂台上最耀眼的人,只盼能透過拗手瓜成就別人的夢想。

23


註冊報紙一二四二號 第四十八卷 2017-18 十二月號 督印人 李月蓮 顧問 李文 盧惠嫻 總編輯 鍾姸 副總編輯 ( 紙媒 ) 官琳 羅智堅 副總編輯 ( 網絡 ) 周幸盈 梁穎端 美術總監 喬家頴 劉家敏 李瑩 資料庫 鍾卓瑜 冼康琳 公關及宣傳 莫詠儀 黃麗嘉 發行 陳正心 郭曉韻 梁燕美 蕭美玉 編輯 陳正心 陳樂彤 陳雅筠 鄭佩琳 朱家俊 鍾卓瑜 黃靖茜 顧志恒 郭曉韻 梁燕美 莫詠儀 冼康琳 蕭美玉 鄧麗婷 黃麗嘉 記者 翟睿敏 陳菀雩 林浩廉 蘇沛資 梁碧盈

陳翠珊 鍾嘉堯 李心怡 鄧曦雯 李睿哲

陳雯懿 鍾梓儀 李慧盈 鄧綺婷 張美婷

陳泳珊 馮智敏 李奕鳴 湯銳彬 陳鈺霏

陳彥彰 黃詠榆 麥卓溢 翁梓欣 黃永亮

出版及承印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 出版及承印地址 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3411 7461 傳真 3411 5079 社交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sanpoyanpage 網址 http://spyan.jour.hkbu.edu.hk/

24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實驗刊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