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偉大的自然攝影經典: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50年獲獎作品精粹

Page 1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年獲獎作品精粹

史上最偉大的自然攝影經典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年獲獎作品精粹

史上最偉大的 自然攝影經典 作者:羅莎蒙德•基曼•寇克斯 翻譯:張靖之


藍色冰宮與企鵝 這大概是人類所拍攝過最壯麗的藍色 冰山了,取景地點是在南極洲南桑威 奇群島附近的一艘船上。這群猶如宮 殿般的古老冰山因冰川底部崩解而 形成,能有機會親睹就已經夠幸運的 了,畫面中又還有一小群密集的阿德 利企鵝突顯出比例,和上方正巧飛過 的海燕,這簡直是天賜良機。這張照 片精準地捕捉到那個瞬間,構圖也恰 到好處,展現出精湛的攝影技巧,以 及這位攝影師對冰雪的熱愛。這件作 品也為她贏得了大獎。 雀莉•亞歷山大(Cherry Alexander) 英國 1995年

第一頁

天上的睡蓮 最單純的畫面通常最美。這張照片的 巧思在於倒影,只用一個鏡頭就拍下 夏日黃昏睡蓮在天空和白雲上飄浮的 畫面。在這位攝影師眼中,這個畫面 呈現的是生命之美。 揚•托維(Jan Töve)瑞典 1992年

第二頁

雪地著陸 這張照片的巧妙之處,在於姿勢的對 稱和畫面的單純,拍攝的時間點和角 度都捉得恰到好處,使灰濛濛的背景 和純白的雪地形成強烈對比。攝影師 之所以有辦法拍到這個畫面,是因為 事前已和這隻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北 部的年幼雪鴞耗了很多天,使他拍攝 時不再需要躲藏,而最後的成果,就 是一張精采絕倫的雪鴞照片。 文森•慕尼耶(Vincent Munier) 法國 2006年


目錄

緣起 6 攝影初始 8 年度盛事 22 觀看的藝術 28 與動物平視 36 地方風土 44 一切取決於光 56 稍縱即逝的剎那 70 曠野

84

自然圖形 96 白色畫布 110 愈來愈快速 116 動物肖像

122

遙控拍攝

138

小不點兒

148

當夜降臨

160

說故事 168 回到黑白的世界

178

空中俯瞰 190 水下革命

204

青春熱血

224

最後的啟示

234

攝影師索引 246


緣起 這本書的誕生,是為了紀念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50周年,並向野生動

白色戀歌

物攝影致意;出版本書的目的,更在於展現野生動物攝影也是一門藝術,

要拍出照片中這些獨特而曼妙的姿 態,有賴黃嘴天鵝的習性,當然,最 終的構圖安排仍在於攝影師的選擇。 每年冬天,黃嘴天鵝會從嚴寒的西伯 利亞和蒙古,飛到日本北海道的屈斜 路湖來度冬。由於這裡有溫泉湧出, 湖面有部分區域常年不結冰,至於結 冰的區域,則成了這些天鵝最佳的社 交場所。攝影師想要捕捉的,就是天 鵝在結冰湖面上的各種姿態。照片 中,有兩隻天鵝正在濃情蜜意,長長 的脖子正好形成一個心形;另外兩隻 天鵝則動作一致地一起跳著鏡子舞; 還有三隻天鵝正沿著畫面的對角線相 繼起飛。飛行軌跡的最後一個元素, 是第一隻起飛天鵝的後半部,攝影師 沒有把這後半部裁掉,是有意的安 排,因為留下它不但能突顯整個畫面 的邊界,同時也打破了這個邊界。

值得在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自有攝影以來,自然界就是常見的拍攝題材。然而,要能夠捕捉野生動 物的影像,攝影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博物學知識,因此很多野生動物攝影師 同時也是博物學家、甚至生物學家,漸漸地,這個攝影分支和主流之間就 出現了鴻溝。如果單單只看藝術攝影的範疇,能夠跨越這道鴻溝的攝影師 寥寥可數,但我們認為,許多野生動物攝影作品都兼具了紀實與藝術的特 性,尤其這兩個類別又都特別著重影像的呈現方式和時空脈絡。 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在 1960 年代剛創辦時,參賽作品通常只是自然界的 紀實影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逐步成熟,如今它已是世界頂尖野生動 物攝影師大展身手的擂臺,以及對自然界各種不同觀看方式的展示舞臺。 本書所收錄的160多幅得獎作品和佳作,象徵了這50年來時代、風格和專 業的演變,每個章節將分主題按時序加以介紹。其中, 2004 年以前的照 片都是用正片(幻燈片)或負片拍攝(而非數位影像檔),有些甚至只能 以老照片或者複製幻燈片來重製,儘管如此,它們的美學特色絲毫不減當 年。 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有的是首屈一指的專業攝影師,有的是剛出道的攝影 工作者,有的則是業餘愛好者。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拍攝對象 充滿了熱情,鏡頭下無不透露出深厚的情感連結。有些影像只是單純的紀 錄,展現出新聞攝影的最高境界,有些則強調創意的解讀,無論哪一種作 品,每張照片都有不凡之處,都是融合了經驗、知識、耐性、技巧及個人 審美觀的心血結晶。 過去幾十年來,這個大賽所頒發的獎項,對攝影師的聲譽和職業生涯都極 具意義。現在,該是時候把野生動物攝影納入藝術的領域,讓這類攝影作 品在國際攝影藝術經典收藏中,占據它應該有的位置。

揚•維梅爾(Jan Vermeer) 荷蘭 2007年


7

緣起


觀看的藝術 雖說照片是相機拍出來的,但是如何透過畫面的選擇與安排,使影像成為

點石成金的燕鷗

一種藝術創作,完全操之於攝影師,這當中的取捨與決定,就構成了攝影

處。

攝影師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正是中 午時分,風很大(靠近美加邊界的北 達科他州經常如此),蘆葦被吹得彎 下了腰,水面上的藻類也被颳成金光 閃閃的筏子。眼前的景色美極了,無 奈日正當中,拍起照來光線會太強, 不但景物失去立體感,顏色也會變 淡。於是攝影師繼續坐在車子裡欣 賞,一面吃著他的午餐。然而,當一 隻烏領燕鷗出現,不斷飛過去又飛回 來地乘風嬉戲,他忍不住還是拍了一 張。他並不覺得這張照片有辦法拍出 他所看到的美景,所以一直到幾個禮 拜之後,他才把幻燈片拿出來看― 沒想到,眼前就是這幅奇蹟。

回顧過去這 50 年來的得獎作品,不可思議的是,當中的佼佼者仍以早期

吉姆•布蘭登堡(Jim Brandenburg) 美國 1988年

藝術的根本。拍攝大自然需要很專業—事前的準備、熟悉相關知識、攝 影技巧的應用—但若要照片看起來不只是某個題材或場景的專業紀錄而 已,畫面還需要具備能夠觸動觀看者情感與想像力的元素。年度野生動物 攝影師大賽的評審在評選作品時,找的就是這種畫面,至於他們的選擇是 否正確,就要由時間來驗證。 上乘的攝影作品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能令我們百看不厭。有的照片立 意明確,它就是要傳達某種訊息、表達某種立場;有的照片一看就令人覺 得充滿創意;有的照片則靜靜地吸引你,它的微妙你無法一眼就看出來, 而是藏在小小的細節裡。但無論如何,得獎的照片一定都有它的獨到之

由底片拍攝的照片(數位化之前的 20 幾年)為主。我們發現景深或銳利 度通常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情感的深度。如果將這些照片拿到今天來參 加大賽,大多數依然會贏得主要獎項,事實上,其中有些令人難忘的照片 早已影響了一整代人。遺憾的是,這些照片都還沒有被選入攝影藝術的典 藏作品中。


29

觀看的藝術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 年獲獎作品精粹

34


35

觀看的藝術

大白熊與小狐狸 這也是一張20年來無人能超越的非凡照片,畫面既有親密感,又 有壯闊的景致,是一篇有關絕地生存的報導的開場照。全景的角 度令人感覺這是一片無垠的冰雪荒原,一直綿延到天際,呈現出 哈得遜灣入冬時的情景―海面已經結冰,成了北極熊的獵場。 北極熊和小北極狐並肩站在冰原上,一起望著遠方的夕陽,彷彿 就要展開旅程。北極熊會獵食冰原上的海豹,牠的小跟班則撿剩 餘的碎肉來吃。這張照片不單只是第一張贏得大獎的全景照片, 還是第一張參加大賽的全景照片。攝影師前後總共花了 10年,再 加上8萬格左右的底片,才拍到這張珍貴的代表作。 托馬斯•麥格森(Thomas D Mangelsen)美國 1994年


與動物平視 野生動物的拍攝手法曾經歷過一次重要的發展,這種新發現的手法其實很

飛羚排排站

簡單,簡單到若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野生動物攝影師沒

拍下這張照片時,攝影師完全平躺到 地上,這樣才有辦法利用構圖突顯飛 羚姿態的對稱性,並讓牠們優雅的身 影倒映在水中。這群飛羚其實很警 戒,耳朵全部朝上豎起,但顯然沒有 察覺有人正在拍牠們,因為攝影師法 蘭斯‧藍汀在水塘邊躺得夠久,早已 和景物融為一體。此外,法蘭斯‧ 藍汀也需要等待黃昏時分的低角度光 線,此時的夕陽在低頭飲水的飛羚身 上鍍了一層柔和的金色光芒。

有早點使用這種方法拍攝,當然,這應該是受限於笨重的照相機和腳架, 加上習以為常以及不同的拍照目的所致。這個手法就是以和視線等高的水 平角度拍攝—當拍攝對像是(通常直立著的)人類時,攝影師自然而然 地用的就是這種角度,但如果拍攝對像是野生動物,攝影師很有可能需要 整個人躺到地上去。當觀看者不再是俯視,而是與動物的眼睛平視,兩者 之間建立的連結就有可能是帶有感情的,至少也是相互尊重的,若是照相 機有辦法仰拍,甚至還有可能是充滿敬意的。 這種與動物眼神平視的親密角度,最早的提倡者包括了有影響力的荷蘭裔 攝影師法蘭斯‧藍汀,可以肯定的是,他是 1980 年代初第一位大量使用 這種角度拍照的專業攝影師,這種手法幾乎成了他的個人標誌。藍汀歷年 參加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的作品,多數都可以看出這種風格,他在 1991年獲得組照獎的作品中,更是張張都用了這種拍攝角度。 趴到地上拍攝大型野生動物可以拍出富有戲劇張力的效果,然而這個動 作顯然十分危險,解決的辦法包括把相機固定在桿子上,降低到地面的位 置,再利用遙控技術從遠距離按快門。 今天,攝影師使用掩蔽棚時,普遍會把它架設在地面以下,通常還會在附 近設置人造水源,當鳥類或哺乳動物被水源吸引前來,攝影師就能在棚內 舒適地坐著,同時以跟動物視線齊高的角度拍攝。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 賽的得獎作品,很多都是從這樣的掩蔽棚內拍攝。當用在拍攝鳥類和小動 物時,這種平視拍攝手法可以呈現出許多令人驚喜的細節,讓我們對原已 熟悉的題材有了全新的觀看角度。

法蘭斯•藍汀(Frans Lanting) 美國 1991年


37

與動物平視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 年獲獎作品精粹

46


47

地方風土

沙丘上的劍羚 能拍到獨一無二的照片往往靠運氣,但要讓運氣有機會找上門, 你還得在對的時間守在對的地方才行。以這張照片為例,攝影師 前往納米比亞之前,就已經在腦海裡想像過這幅畫面:一片遼闊 的沙漠中,有一隻劍羚渺小的身影,襯托在被斜陽照得猶如舞臺 的背景上。然而,他知道這所有的元素剛好湊在一起的機會極為 渺茫,不單只因為要在沙漠中碰到劍羚沒那麼容易,更因為當地 仍然處於戰爭之中,他此行的任務就是報導這場戰爭。即使到現 在,他仍然覺得是個奇蹟,就在他努力了三個禮拜後,在一個落 日時分,所有元素真的湊在一起了:猶如舞臺的宏偉沙丘,斜照 的光線以及劍羚的身影。當下拍到的這張照片,真的猶如魔法般 神奇,不愧是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獎得主。 吉姆•布蘭登堡(Jim Brandenburg)美國 1988年


一切取決於光 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的頭 20 年,也就是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

鍍金的潛鳥

代,攝影師能夠使用的鏡頭和快門速度還很有限,因此最大的難題往往是

顯著—這種利用斜照光的風格,後來也影響了其他國家的攝影師。

這張得獎照片是芬蘭攝影師持續在住 家附近的湖邊觀察紅喉潛鳥長達20 年後,以事前精心的策畫和無數次的 演練,才終於成就的作品。他熟知有 一對紅喉潛鳥每到天快黑時,必定會 出現在湖面的某個角落,於是他選好 位置把掩蔽棚設置好,以便能夠拍到 紅喉潛鳥沐浴在夏日最後一道陽光 中的樣子,定格成一幅代表野性之美 的肖像。夕陽低垂的光線穿過後面的 樹林,再透過波平如鏡的黝暗湖面反 射,在潛鳥如天鵝絨般柔軟光滑的脖 子上映照出一圈圈的漣漪。也幸好潛 鳥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好一會,讓攝影 師有足夠的時間用慢速快門拍下這張 傑作。

一張照片要拍得有氣氛與臨場感,完全取決於光。風景攝影師最懂得怎

朱尼•盧斯卡能(Jouni 芬蘭 1989年

如何使拍攝主體照得到足夠的光,讓細節都能看得清楚,如果拍攝主體又 是會動的東西,困難度就更大了。不過,隨著高感光底片的發明,生態攝 影已經愈來愈有空間可以發揮創意。 透過一年一度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作品,大賽讓我們看到不同國家的攝 影師利用光線的不同方式,不但反映出各民族對於各自所熟悉的亮度的偏 好,從中也揭示出不同文化的特色。例如來自南歐、美國南部各州或非洲 的攝影師,大多偏愛濃豔、暖調的光;而北歐攝影師則喜歡太陽低垂時充 滿幽微意象的季節性光線。 1980 年代末,北歐攝影師的作品讓大家看到 這種低角度光線可以營造出什麼樣的氣氛和戲劇效果,尤其當拍攝主體只 占了整個環境的一小部分時(這也是北歐攝影師偏好的拍法),效果更為

麼利用光線和什麼時候該利用光線了,他們知道光會如何從迷霧中穿透、 在雨滴上閃耀、在不同的地形上撒落、描出各種形態的輪廓,並讓細節呈 現。他們明白直接朝光線拍攝可以營造出神聖的氛圍,畫面中的一抹黑暗 能讓人感覺神祕,只呈現部分細節或拍出某個場景的驚鴻一瞥,就會帶出 臨場感,這些都是北歐攝影師慣用的手法。另一方面,只要懂得善用人工 光,顏色和細節不但更加豐富,畫面也會像舞臺打了燈光一樣更具戲劇效 果,許多擅長使用閃光棚燈的傑出水下攝影師,就是這方面的高手。 今天,大賽的得獎作品和佳作透過網路傳播,在全世界都看得到。但在 1980 年代,得獎作品的展示管道只有雜誌,後來才有巡迴展覽和各地 的媒體報導,到了 1990 年代再加上年度攝影集。那是個市面上攝影集不 多、出版品也很難跨越國界的年代,因此在那 15 到 20 年間,大賽展示來 自世界各地的影像風格和觀看方式,對於新一代生態攝影師的養成,無疑 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這些新秀後來也就成了下一個十年的得獎攝影師。

Ruuskanen)


57

一切取決於光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 年獲獎作品精粹

64

夕陽下的皇帝企鵝 這是個奇異的場景,黃澄澄的光籠罩了一切,彷彿這兒是夏日傍 晚暖洋洋的沙灘,但實際上此地是南極洲威德海冬天將盡時的雪 地,而太陽已經幾乎掉到了地平線下。畫面中的黑影是皇帝企 鵝,細沙是白雪,風吹得雪花紛飛,企鵝都背風而立,縮著脖子 依偎在一起取暖。縱橫交錯的光影令畫面充滿力道,而線條正指 向一隻離群往夕陽走去的企鵝。攝影師跟這些企鵝一起生活了一 個月,這張照片就是在那期間拍下的,它帶給我們極地生活的驚 鴻一瞥,在20年後的今天看來,依然超現實得令人驚艷不已。 法蘭斯•藍汀(Frans Lanting)美國 1996年


65

一切取決於光

影子狂奔 這張照片的拍攝角度相當出人意表,它以充滿戲劇張力的方式, 透過光影和奔跑的腿,十分傳神地呈現出斑馬群的驚慌逃竄。照 片是在黎明時分拍攝,一束束陽光穿過開闊的樹林斜斜地照射進 來,攝影師等的就是這種光,他在波札那樹林裡某處因雨季形成 的水塘邊觀察前來喝水的斑馬和牛羚,早已計畫好要這麼拍這群 動物。如今,這種低角度經常成為電影導演表達快速移動時的例 行拍攝手法。 阿德里安•貝利(Adrian Bailey)南非 1998年


稍縱即逝的剎那 機緣巧合是剎那得以化為永恆的關鍵,但攝影師要很幸運才有機會碰上。

白狼騰躍

畫面可以事先想好,但沒人能保證拍得出令人驚豔的畫面,而要捕捉那決

平靜無波的水面使白狼這一躍彷彿在 空中凝住,地平線上午夜的太陽以近 乎月光的顏色照亮畫面,形成這幅奇 異的極地景象。白狼以浮冰作為跳 板,在淺水域找尋有沒有可以吃的東 西。對於攝影師來說,這幅畫面是他 生命中最特殊的一段經歷的縮影:他 曾花了三個夏天,在加拿大最北端的 艾厄士米爾島追隨一群北極狼。他能 夠在水邊緊跟著這頭公狼、不用長鏡 頭就拍到這張照片,就足以證明他和 白狼之間所建立的信任。

定性的一剎那,仍然有賴於經驗—純熟的攝影技術和豐富的田野技能缺 一不可。 攝影師必須在對的時間守在對的地方,相機的設定和器材也要恰到好處, 還得憑經驗做出直覺式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有辦法捕捉到令人難忘 的一剎那的得獎生態照片如此珍貴,同時也是許多早年得獎的照片仍然獨 一無二的原因。 關於動物行為這個題材,最有可能拍到那稍縱即逝的剎那的方式,就是花 大量的時間跟拍攝對象在一起,融入牠們的環境當中,跟著牠們移動,同 時又不能讓牠們分心或著受到干擾。 這不但需要有極大的耐性,還得隨時準備好做出反應,才能同時捕捉到理 想的畫面和稍縱即逝的動態。這種能耐最後將內化成本能式的反應,攝影 師不但能瞬間切換拍攝角度和相機設定,甚至有辦法不假思索就對準在腦 海中設想已久的畫面拍攝。此外,就跟所有的經典攝影作品一樣,想要捕 捉稍縱即逝的剎那,同樣需要具備知道哪一個畫面才是最好的藝術造詣。

吉姆•布蘭登堡(Jim  Brandenburg) 美國 1987年


71

稍縱即逝的剎那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 年獲獎作品精粹

86

冰川捲浪 這幅肅殺的冬日景象是在蘇格蘭的肯哥姆山,這裡是英國最高的 山脈,也是少數仍保留了荒野特質的地方之一。霧氣和雪雲籠罩 在山頂上,但是天空短暫的放晴,使得這座稱為Lairig  Ghru的冰 川谷露出了陡峭的碎石坡。這裡的光線隨時在變化,有一半的景 物已籠罩在陰影之中,另一半則仍映著冷冽的冬日餘暉。這張照 片用了最簡單、寫實的表現方式來呈現這個地方的壯闊與空間 感,也表達出攝影師對這片荒野的熱愛。 羅利•坎貝爾(Laurie Campbell)英國 1991年


87

曠野

乘風破浪 這是真正的荒野―對人類來說是險惡之地,對信天翁來說卻是家園。 這裡是紐西蘭亞南極群島中的奧克蘭島,大浪打在島嶼西南角的崖壁 上,翻騰的海水上方,一頭白頂信天翁正在乘風滑翔。攝影師是從一艘 潛水船上拍下這張照片,小船駕駛在他心臟可承受的範圍內盡可能把船 開到靠近險峻的陡崖邊,攝影師則把身子卡在艦橋上,盡量穩住手中的 相機,往眼前的驚濤駭浪按下快門。用鏡頭跟著信天翁乘風破浪固然刺 激,但真正令人振奮的一刻,是當海浪被太陽照亮,並在信天翁的身後 濺散成一片浪花,當下攝影師知道他已經捕捉到那稍縱即逝的剎那。 金•韋斯特斯科夫(Kim Westerskov)紐西蘭 1991年


白色畫布 要把照片拍得單純也是一種技巧,通常可以利用雪地、冰原或者蒼天當作

冰上鷗影

背景來構圖,就像在畫布上作畫一樣。但白這個顏色絕對不只是空白的畫

白雪覆蓋的冰原就是畫布,讓攝影師 在上面素描這隻披上冬羽的紅嘴鷗。 攝影師對著這幅冰凍場景精心地構圖 後,就只拍了一張照片,並刻意稍微 過度曝光,以使細節更加簡化,只留 下幾點顏色和一抹陰影。

布而已,它其實有深淺不一的色調,可以使照片呈現出不同的質感、陰影 和彩度。 此時的拍攝主體,最好能營造出彷彿寥寥幾筆蝕刻在背景上的效果,可能 只在細微的重點部位有一點點的顏色。這類照片要拍得好,主體的安排最 為重要,雖說這得靠一點運氣,但運氣也可以透過周密的規畫、耐心的等 待(有時候在極度嚴寒下),以及辨識那完美一剎那的能力來收割。 拍攝動物肖像通常需要單純的背景,當然,讓背景單純的方式有很多種, 你可以利用藍天、大海,或者縮限景深對著草木拍攝,以製造出單純的背 景顏色,但不管怎麼說,以白色為基調的背景仍然是最理想的畫布。

克里斯•派克漢(Chris Packham) 英國 1986年


111

白色畫布


最後的啟示 最令人難忘的照片往往除了具有動人的美感,還能引人深思。年度野生動

碩果僅存的金蟾蜍

物攝影師大賽過去 30 年多來一直致力於發揚一件事,那就是透過照片傳

這張照片成了一個令人心酸的象徵, 代表全球兩棲動物的大量消失。拍攝 的時候,攝影者並不知道金蟾蜍已經 瀕臨滅絕,也不知道這張照片將成為 牠們滅絕前最後的身影。攝影者以傳 統的肖像拍攝手法打光,利用深色背 景襯托出這群小公蟾金光閃閃的膚 色,拍下牠們似乎在預期著什麼的姿 態。原來牠們在等候母蟾。母蟾真的 來了,但是到了 1989 年,金蟾蜍已 經完全消失,連同哥斯大黎加蒙特維 多雲霧林保護區( Monteverde Cloud Forest Reserve)內40%的兩棲類。原 因呢?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壺菌,這 種真菌原本就會對兩棲類造成毀滅性 的危害,很可能由於氣候變遷,如今 它的危害程度更加嚴重,已經威脅到 全世界的兩棲類。

達訊息。實際上也已經取得成效:有些作品因得獎而獲得曝光的機會,進 而成為強大的保育象徵。 自然攝影師要處理的是生命的原始元素。嚴肅的攝影者會探索各種方式, 傳達自己對拍攝對象的感受─這永遠是他們最關注的。很多這一類的攝 影者既是新聞攝影師也是藝術家,能針對重要的議題展開對話,設法透過 他們的照片讓世人產生共鳴。 一張帶有訊息的靜態照片,有時力量比任何動態畫面更持久。它可能透過 驚奇、情緒或象徵,達到這樣的效果。把人納入構圖中,會傳達出非常特 定的訊息。利用新聞攝影典型的抓拍美學,則會表現出某個時刻稍縱即逝 的能量。有時光靠構圖的安排就能產生象徵的力量。 本大賽中的「野生動物新聞攝影獎」,展示的是圖片故事作品。用少數幾 張照片把一個故事說出來,是一件最困難、也最花時間的大工程,因此在 這個項目中獲勝的往往是經驗老到的專業攝影師。但不論攝影者的專業程 度和個人風格如何,一張能夠感動人心的照片總是一項有力的工具,若能 像大賽的獲獎作品一樣被千百萬人看見,就有可能造成恆久的改變。

麥可與派翠西亞•佛格登(Michael and Patricia Fogden) 英國 1984年


235

最後的啟示


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O 年獲獎作品精粹

242

供不應求 這個場景草率隨便的感覺,正是它令人不安的地方:接收膽汁的 瓶子看起來隨時會倒,器材隨地亂放,與Biosonic凝膠和超音波儀 器所代表的醫療場所特質構成對比。這頭熊呈大字形仰躺在地, 那份脆弱無助令人感同身受。這張照片是在越南一處熊膽養殖場 「偷拍」到的,這些場所專門飼養亞洲黑熊,將牠們麻醉、抽取 膽汁,這是相當普遍的地下行業。攝影者以包含這張照片在內的 得獎系列作品,描繪這個數十億美金產值、供應中國藥材市場為 主的的行業背後的無情、腐敗與殘酷。 梁永光(Mark Leong)美國 2010年


243

最後的啟示

非洲生產 這張照片敘述了一則深刻的故事。抬著象牙的兩名男子目光低 垂,表情流露出尊敬與哀戚,顯示牠們並不是盜獵者。事實上是 大型動物基金會( Big Life Foundation )派他們來把遭到非法獵 殺的大象身上的象牙先行取走,以免落到盜獵者手上。人類每年 殘殺 2 萬 5000 頭非洲象,年復一年持續不斷,只為了取得象牙用 來製作宗教或裝飾性的雕刻品,這個發生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Amboseli National Park)的場景,正象徵了這種瘋狂的暴行。這 張得獎照片出自攝影者花了三年拍攝的象牙貿易報導,他說其中 90%的心力都在調查,只有10%是攝影。 布蘭特•史特頓(Brent Stirton)南非 2013年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