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都市微绿 公众需求及参与推动的绿色空间转型 SMALL GREEN SPACES THE TRANSI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L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公众需求及参与推动的绿色空间转型 RECREATION OF SPACES RESHAPING THE VALUE OF RESIDUAL SPACE IN THE PROCESS OF DYNAMIC DEVELOPMENT
SMALL GREEN SPACES
THE TRANSI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L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2018年10月 第84期
I S S N 1 0 0 9 - 7 1 6 3 C N 1 1 - 4 5 5 7/G O
84
97
084课题.indd 1
71009 716056
2018/10/29 下午3:55
4
刊首语 Editorial
城市绿色空间激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THE GREEN SPACE OF CITIES ACTIVATES THE LIFE COMMUNITY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84
奚婷霞(上海) XI Tingxia(Shanghai)
图解 Infographic
设计师眼中的都市绿色空间导入
8
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s
38
城市开发 Urban Development
98
图片故事 Photo
教育营地,舶来教育品的产业新浪潮
Karen Knorr(伦敦) Karen Knorr (London)
王馨[城道顾问]+崔国[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WANG Xin[Chengdao Properties Consultancy]+Gehry TSUI[UCRC]
102
南岸都市森林:多形态街道的绿色角色融入
42
编按 Prologue
高密度城市中的微绿空间转型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崔国[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Gehry TSUI[UCRC]
44
50
60
TEENAGERS CAMPGROUND, COMMERCIALIZATION NEW WAVE OF AN EDUCATIONAL IMPORT
THE TRANSI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的社会互动属性
GREEN OPEN SPACE IN CONPACT CITIE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110
PROVIDING FREEDOM AND PARTICIPATION, GROWING WITH CITIZEN GROUP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OKYO AND SEOUL 冯婧(上海) FENG Jing (Shanghai)
访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唐闻 MULTI-CORPORATION, SOLUTIONS TO MANAGING THE PUBLIC PARK
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策略性绿色空间规划
120
宋雅婷[城市中国研究中心]+崔国[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SONG Yating[UCRC]+Gehry TSUI[UCRC]
URBAN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STRATEGIZING GREEN SPA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Steffen Nijhuis(代尔夫特) Steffen Nijhuis(Delft)
72
从灰色地带到绿色空间:屋顶上的异托邦
FROM GREY TO GREEN: HETEROTOPIA ON THE URBAN ROOFTOPS 曾不容(北京)+刘杰尘(伦敦) ZENG Burong(Beijing)+LIU Jiechen(London)
INTERVIEW WITH TANG WEN, WUHAN MUNICIPAL GARDEN AND FORESTRY BUREAU 陈晨(城市中国) CHEN Chen (Urban China)
徐汇中城绿谷:企业运营公园的日常打开方式
GREEN MID-TOWN IN XUHUI DISTRICT: PREDICAMENT OF A PRIVATE-RUN PARK 王卉[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崔国[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WANG Hui[UCRC]+Gehry TSUI[UCRC]
126
图片故事 Photo
Aki Lumi(巴黎) Aki Lumi (Pairs)
130
自由参与 市民共创—基于东京与首尔的经验
DEVELOPMENTAL PATTERN OF THE URBAN GREEN: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中外分异与趋势
图片故事 Photo
刘杰尘(伦敦)+Valerie Beirne(伦敦) LIU Jiechen(London)+Valerie Beirne(London)
在多元协作,传统城市公园的治理药方
Doonam Lee(首尔) Doonam Lee (Seoul)
78
URBAN FOREST IN LONDON SOUTHBANK: THE ROLE OF GREEN IN MUTLIFORM STREETS
116
王卉[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WANG Hui [UCRC]
曹琳+姜鹏(北京) CAO Lin +JIANG Peng(Beijing)
68
084课题.indd 6-7
NEGLECTED SMALL GREEN SPACE IN STREET: DORMANT OR ACTIVE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91
006
被忽视的街道微型绿地空间:休眠还是激活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误拆106年文物壁炉之后
THE AFTER STORY OF A 106 YEAR OLD FIREPLACE BEING DEMOLISHED 袁菁(城市中国) YUAN Jin (Urban China)
夹缝中的社区菜地:困境及出路 COMMUNITY GAEDENS IN DILEMMA 潘嘉虹(上海) PAN Jiahong(Shanghai)
140
海外观察 Workshop
146
黄页 Yellow Page
007
2018/10/29 下午3:55
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 中外分异与趋势 DEVELOPMENTAL PATTERN OF THE URBAN GREEN: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采访/宋雅婷[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编辑/宋雅婷[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崔国[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Interview/SONG Yating [UCRC] Edit/SONG Yating [UCRC] +Gehry TSUI [UCRC]
当我们在当代性之下讨论绿色空间如何作为一种城市策略,在城市空间发展中承载更多社会功能、改变人与自然 之间的互动模式、构筑新的城市生活模型,我们是以一个切面视角探讨绿色空间(或更广义即自然)的潜在价值。 而在更大的时间维度下看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演变过程,我们会看到一场漫长的、不间断的、贯穿整个城市化历 程的围绕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讨论。区别于西方发达城市,中国高密度城市的绿色空间在发展历程上有其特殊性。
城市化速度差下中西方绿色空间发展的体系性分异
本文通过采访,梳理了西方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发展逻辑与工业化、城市扩张过程的对应关系,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Y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讨论了在城市理论与实践中,自然与社会这两个表面上对立的概念在更深层次上的一体性。基
UBANISATION PATTERNS
于对二者对立性或一体性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历史上围绕城市绿色空间命题的不同理论流派与 实践,以及中西方对此不同的思考与表达。通过这些讨论,本文希望探讨当代中国高密度城市 中绿色空间发展现有问题的本质与出路;此外,也希望建立一种认知,即城市绿色空间的社会 性并非被城市的当代性即时赋予,而是植根在自然与社会的深层合一性之中的固有属性。就城
Kelly Shannon:中国的规模、发展速度及其现代化的土地范围使它在城市化历史中是个独特的案例。从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成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在第一轮空前的发展中产生了广泛的自然及 生态破坏;另一方面,自2000年代早期,环境愈发受重视,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都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以重建 经济进程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重新对城市绿色空间给予重视。
市绿色空间的发展沿革、现状问题、未来趋势,本刊采取一种隔空对话的方式处理不同受访者 的观点,试图归总和传递一种共性的认知和理解。
Christian Nolf
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系副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化 研究所负责人。
张斗
Sasaki上海公司总监
Kelly Shannon
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 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关注气候 变化时代下的景观都市主义和城 市设计策略的教学与研究。
肖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副教授
珠海横琴岛北部滨水景观带,采用经典的分层次绿植布置设计,将硬质铺地的步径和广场与大片非可进入性的绿被作严格区分。(摄影/崔国) Waterfront Promenade of Hengqin, Zhuhai, with a typical design of layered vegetation, strictly separating ground covers and inaccessible green spaces. (Photo/Gehry TSUI) 050
084课题.indd 50-51
公元508年巴黎地图,1705年由Nicolas de La Mare制作,去除早期地 图绘制在信息与作图上的不精确性,可看到古代城市与自然资源的明显 形态关系。(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The Second Map of Paris (c. 508) by Nicolas de La Mare published in 1705, despite the historical inaccuracy in early map drawings, a clear morph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topography and the ancient city could be drawn.(Image Source /Wikipedia)
在勒·柯布西耶1922年提出的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方案中,理想城 市是高度集中于高层建筑 之上的、离地的,地面的绿色开放空间最大 程 度 被 解放,供市民 共享。(图片来 源/勒·柯 布 西 耶 基金 会 FLCADAGP) In Le Corbusier’s Ville Contemporaine plan, concentrated in high-rise buildings detached from the ground, the ideal city would free up a maximum of open space to be shared by all citizens. (Image Source/Fondation Le Corbusier FLC-ADAGP)
Jean-Charles Alphand设计的肖蒙山丘公园位于巴黎东部,1867年 开放。在这一作品中,景观设计部分摆脱景观园艺常用的前、中、后景手 法,呈现荒野之美。更广为人知的相似案例是由F. L. Olmsted设计的纽 约中央公园。(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Opened in Paris 1867, Jean-Charles Alphand’s Parc des Buttes Chaumont departed from the typical picturesque style gardening, creating a landscape where nature was less mathematically ordered. Frederick Law Olmsted's Central Park is a similar example. (Image Source/Wikipedia)
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竞赛被景观都市主义学者Charles Waldheim认 为是景观都市主义的先驱,景观和城市设计首次被一体考虑。他评述道: “在这一项目中,景观成为了一个协调城市基建、公共活动和为大型工业 基地转型提供方向的复合媒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Charles Waldheim, considers the 1982 competition for Parc de la Villette“a trajectory… in which landscape was itself conceived as a complex medium capable of articulating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events, and indeterminate urban futures for large post-industrial sites”. (Image Source/Wikipedia)
051
2018/10/29 下午3:55
肖扬:作为城市研究学者,我认为因为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各个国家在不同时 期的关注重点及其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不同,很难纵向地客观比较不同城市的绿色空间发展。英、美国家的绿色空 间体系并非一开始就完整建立起来的。中国的绿色空间体系起步较晚,但重视程度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与西方国 家在城市化初级阶段选择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相同。
Christian Nolf:对于欧洲和北美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曾有几次渐进式的显著发展:古代城市都是依傍自然发源 的,坐于河畔、依林而造或是立于山端,城市都策略性地利用自然优势建立成形,以获得在经济、交通和防御上的 优势。从18及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城市扩张开始,城市与自然间的交流被打破,作为城市化的逆流, “公园”的概 念产生了,成为了扩张的城市内部对自然的一种再引入。这一时代的城市绿色空间设计以重现自然荒野为特征,同 时应城市扩张而生的还有环城绿带等规划概念,用以克制城市无序蔓延,但往往鲜有实效。到20世纪早期,在现 代主义对城市的构想中,自然的概念被赋予了主导地位。近年来,生态学维度的加入丰富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含义。 在新的知识构架中,集水、栖生地、生物多样性和迁徙路径等概念成为了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为维持这些生态功 能,将城市绿色空间以连续廊道及覆盖网络的形式进行(重)布局已成为当代城市用地规划中的主流趋势。
Kelly Shannon:相对地,远早于西方,中国城市从最初就将自然景物系统地纳入城市化,但在高速发展过 程中这一传统断裂了:《周礼》(公元前1100~770年)中列出了相应官职对城池树木的种植与维护职责, 同时记载了城市街道及滨水的树木种植对于防范洪涝灾害、防护水土流失的作用,反映出中国在这一 方面长久的传统。都城的街道和城邑官道都通过树木隔出专门的遮阴挡雨、防洪水冲蚀、有特定景 观效果的皇家通行道。这种道旁植树的传统到社会主义时期就以全国性运动的形式遗存了下来。 1950年代, “新城”在苏联援建的背景下,由林荫大道构成基本脉络,如今茂密繁盛的树景成 为了许多城市的丰厚遗产。即使在国有经济时代,结合在生产单位中的营房式的单位住区 中,植树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尽管有这样的遗产,但以上海为例,在90年代上海的 森林覆盖率也只有3%,这可部分归结于上海并非属于“传统中国城市”,而更多 地是个商埠。
张斗:作为生活节奏非常快的商务城市,上海有着经济导向的自然属性,以及 在决策上得以更为理性和遵循规律,上海的城市特质反映为由不同国家殖民 文化和中国现代规划理念融合形成的产物。
Christian Nolf:在城市形态上,上海发展自内河港并由此催生了高度发达
左上:约公元前770年,洛阳周王城平面格局,《周礼·夏官司马》载:“ 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周礼·秋官司冠第五》载:“野庐氏,掌达 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周礼·地官·大司徒》载: “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郑玄注: “树,树木沟上,所以表助阻固 也”。 Top left: The Rituals of the Zhou Dynasty (770 BC) verifies that tree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by designated officials along moats of city walls was obligatory. The book documents the China’s strong tradition of urban street-tree planting as well as tree planting along riparian corridors in relation to flood protection and soil erosion. 左下:90年代上海北外滩,旧租界、里弄住宅、单位住宅、商业开发项目的不同城市肌理交合,绿化覆盖率低并呈现非整体性与非连续性,森林覆盖率 在90年代初仅有3-5%,到2001年,突破10%,达到10.4%。(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Top right: Aerial view of Shanghai North Bund area in 1990s, where different urban fabrics of concession areas, Lilong residences, Danweis,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s mingle. The discontinuity of and lack of organisation of the urban green has caused a low forest cover rate of 3-5% in early 1990s and 10.4% in 2001. (Data/Shanghai Afforestation and City Appearance Administrative Bureau) 右:至2018年初,上海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16.2%。同期,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截至2017年为27.8%,而全市平均数据则为43%。规划至 2035年,上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解 放日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Right: By 2018, Shanghai's forest cover rate has risen to 16.2%, contrasting Beijing's 27.8% in its plain areas and 43% in average. It is planned to reach 23% by 2035 with a public green space plan of 13 sqm per capita. (Data/Shanghai Afforestation and City Appearance Administrative Bureau, Beijing Municipal of Landscaping and Afforestation, Liberation Daily, Shanghai Master Plan 2017~2035. Image Source/Shanghai Master Plan 2017~2035)
的沿河地带,以及以此为中心推进了广袤的城市化延伸进程,这与伦敦有一定 相似性。两者的城市发展都较大程度上受私有利益驱动,反映在其有机而缺 乏结构性的城市肌理上。不同的是,伦敦在这种自由的经济背景下,成为了一 个颇为有趣的以绿色空间规划对抗过度城市化的实验场所。从17、18世纪花 园广场(Garden Square)在伦敦房地产开发中的重要角色,到1829年对于 “呼吸地带”(Breathing Places and Zones of Country)的呼唤,再到数 十年前的将一系列公园用网状绿道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环城绿带……不同 时代产生的绿色空间现已覆盖伦敦整个城市33%的面积,如将私有花园纳入 考虑这一数据甚至可高达62%。
西方城市的绿色空间作为一种对抗过度城市化的元素被引入城市,在其漫长的、伴随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发展 历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由个体实践到整体城市规划体系上的演变,在多个维度上逐渐丰富。伦敦作为城市化成熟
与伦敦的城市发展轨迹类似,上海扩张得更为迅速,但森林覆盖率极低。
和土地私有化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进程是与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的,因此小至地块开发,大至城市
这部分归因于其在相继的几次总体规划中都并未对绿色空间进行详细规划,
规划上都逐步建立了用绿色空间对抗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自我意识。而中国城市的绿色空间虽自古就有多维度的规
除了一条不甚清晰的、边缘化的外围环城绿带。而在最新的《上海市城市总体
划体系,但在现代高速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的背景下该传统已失序,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比西方城市起步晚,工业
规划(2017~2035年)》中,显示了一套前瞻性的、策略性的针对绿色空间的处
化与城市化都相当快速而同步率较低,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关于绿色空间的城市价值的认知,而是到了近年
理方法,用不同层级的绿道将绿地元素连接形成了公园系统。此外,在更新的工
当城市化到一定阶段,随着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自身成熟,绿色空间才被作为一种城市设计策略整合到城市肌理
业区如黄浦江沿岸,和拆迁街区如上海自然博物馆一带,也将会有新的公共绿色
里,因此相应的,目前中国高度发达城市的绿色空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问题。
空间落成。
052
084课题.indd 52-53
053
2018/10/29 下午3:56
低可达性、社会功能缺失的观赏性城市绿地
INACCESSIBLE AND ORNAMENTAL URBAN GREENERY WITHOUT SOCIAL FUNCTION Christian Nolf:2014年当我初到中国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从上海浦东机场至苏州一路上沿道生长的精致园 景。过去我除在植物园外未曾见过如此设计细腻且维护良好的植被景观。而如今在中国生活四年后,我逐渐发现 这些园景大部分都是没有人真正在使用的。这些绿色区域作为规范上硬性要求设置的道路边界缓冲和退线绿地, 虽然都精心布置,但它们几乎都是难以进入、社会作用缺失的。这种过多侧重于观赏性的景观绿地设计,在居住 区中也较为常见。我现在居住的大院里甚至找不到可以让我和孩子能一起踢球的哪怕一平方空地,露天的大片开 放空间被装饰性的树丛、树篱、石景割裂碎化。
Kelly Shannon:中国得益于环境主义的骤热,新建住宅小区(20年以内建成)和产学研园区比早前的项目有 了更大的开放空间配比,国家规范严格控制新开发住宅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更新项目不得低于25%。与此同
2010年武汉武昌旧城居住区,居民自发建造的有种菜及家禽养殖功能的屋 顶花园。(摄影/宋雅婷) Roof-top garden to grow vegetables and keep poultry, built by residents in Wuchang old town, Wuhan, in 2010. (Photo/SONG Yating)
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空间在数量、质量和分布上不是均化且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有时项目仅仅是借助齐整的树
2018年武昌区城管委对黄鹤楼周边建筑进行立体整治,拆除违章搭建, 并进行了景观美化。(图片来源/东方IC) In 2018, the Wuchang Urban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has regularised roof-top gardens around the Yellow Crane Tower, tearing down illegal constructions and replacing farms with decorative landscapes. (Photo/Image China)
丛、草坪和花圃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而不是真的增加了绿色基础设施。同时,当高层建筑、高密度封闭小区成为住 宅开发的范式的时候,社会与环境公义度下降,城市绿色空间成为了有偿资源。在中国很多高密度城市中,伴随居 住隔离而生的环境非公义现状令人惋惜。
高速城市化之下,政策、经济、社会观念层面的原因一并导致了中国高密度城市中现有绿色空间可达性不高, 但同时也产生了在社会参与性上的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潜力。西方发达城市的都市农园等自发参与绿色空 间,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社会功能发展的结果,是城市居民对过度城市化的一种自发参与性的对抗。而中国城市中
张斗:中国还有很多绿色空间现今仍被观赏性景观占据。这些空间被设计成不同尺度的花园,以三层绿被密
花园种菜、屋顶种菜等自发绿色空间行为,更多是城市化不完全的产物,城市居民中有大量原本出身农业的人口,
植—乔木、灌木以及观赏植物地被。这些种植方式生态功能甚为薄弱并需频繁维护。高养护成本加上高利用率
更多反映了植根在城市居民中的乡土情节。这可解释为何都市农作在西方受到欢迎,而在国内的城市管理中被下
使得许多公园不得不筑栏围合,并对市民收费以维护植被景观。近年,景观生态学的引入及其它国家的可持续实
意识地排斥。与此同时,这种高度参与性恰恰形成了中国高密度城市绿色空间的特有潜能,而且考虑到将来城市
践案例使得中国的城市绿色空间正在转变,开放公园、雨水花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越来越多。尽管在部分设
人口换代,对绿色空间的需求改变在时间上可能形成特殊模型,因此在空间设计上的弹性考虑应更为独特。
计中还是不可避免的有观赏性景园的影子,但这一观念转变是较为明显的。城市绿色空间引入了更多休闲娱乐功 能,且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在市区建造绿道。
从单一到多元:绿色空间城市职能演变:
THE ROLE OF GREEN SPACE IN URBAN DEVELOPMENT
剩余空间绿色功能潜能待发掘
Christian Nolf:绿色空间在城市中的角色在史上曾有几次显著转变。对于欧洲和北美的城市而言,18及19世纪
HIGH POTENTIAL IN USER-GENERATED GREEN SPACE DESIGN AND PRACTICE
“公园”的概念以重现自然荒野为特征,代表案例为纽约中央公园及其河湖、人造地穴和块状树林,提供城市精
IN RESIDUAL SPACE
英阶层享受沉思之趣的场所。同时还有用于克制城市扩张的环城绿带。20世纪早期,在现代主义对城市的展望中
张斗:中国的城市绿色空间主要以公园、缓冲绿地和住宅区花园的形式存在,其中公园的公共性最高。相较西方
自然被赋予了占主导地位的角色,柯布西耶的理想城市是高度集中于高层建筑之上的、离地的,地面的开放空间
国家,中国的某些公共绿色空间有更高的利用率及更多自发的功能使用。有遮阴的硬质铺地常常被用作舞蹈场、
最大程度被解放,供市民共享。然而,在少数实现了现代主义乌托邦构想的实际案例中,开放绿地并未得到很好
太极练习场、歌唱队集会地,甚至是相亲角。这些空间不仅是居住于公寓中的城市居民与接触自然的地方,同时
的空间定义、功能配置和管理维护。理论上属于所有人的连续开放绿色空间更多成为了不服务任何人的空间。如
也是他们的社交中心。
今的绿色空间除须维持城市生态功能之外,需要承担更多因需求多样化而生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人生活于城市 并有更多闲暇时间,此外老龄人口数目也日益增长。
Christian Nolf:在我去看过的农民动迁安置区里,有很多住户在建筑周围的绿地里种菜,但这被正统的管理方
网络社会的崛起(信息时 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 文化第一部)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1) 作者:Manual Castells 出版社:Blackwell Publishing, London 出版时间:2000
《网络社会的崛起》,和《认同的 力量》、《千年终结》被视为曼纽 尔•喀斯特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描 绘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工业 社会迈向信息社会发生的转变。 喀斯特在著作中强调政治、经济 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 网络成为当前时代的最重要特 征,它是由不断传递信息的网络 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所构成。
054
084课题.indd 54-55
认定属于违规现象。都市农作(urban farming)在欧美兴起的同时,在中国看到它如此被排斥是很让人意外的。
张斗:绿色空间是构成城市的骨干元素,从古巴比伦的公园小径,到杭州西湖,到纽约中央公园,绿色空间提供自
我想这可部分归因于中西方对于自然和农业的不同传统观念,在西方城市农业是遗落已久的传统,自然会被浪漫
然的装点、生态功能的补足、休闲场所、社交中心以及城市发展中审美价值的体现。大型公共绿色空间往往在城
化,而在中国两代人之前农业仍是养家糊口的唯一方式。尽管如此,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居民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
市结构中作为核心框架的组成部分。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波士顿的绿宝石项链(Emerald Necklace)项目。140年
性仍是种普遍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为平均每人对应配置9平方米的绿地,可见中国城市的绿色空间在
前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要创造一个非活动的休闲空间、观赏性自然景观和雨水治理的途径。而到了21世纪,人们的
其适用性和实用性上,还有一定提升潜力。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赋予了这块地方新的潜能,对社会和文化影响力的认知也激起了更多对于文脉的反思。与此 同时波士顿市计划了一条新的绿带以取代原来载满汽车、将城市一分为二的中心干道:罗斯·肯尼迪绿道(Rose
Kelly Shannon:表面上看,绿色空间在中国高密度城市中面临空间紧张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城市中
Kennedy Greenway)。将原本架高的高速路埋到地下,并将空置的场地改造成了2.4公里长的公共公园,重新激
有越来越多关于屋顶绿色空间的设计研究。一个出色的代表案例是位于芝加哥南部、作为核心公共空间开发的加
活整个社区,并将市中心区域重新连成一体。绿道的设计反映了最时新的对于公共参与、科技、城市农作、公共服
里科默青年中心(Gary Comer Youth Center)。它的整个屋顶覆满了45~60厘米高的种植池,社区的儿童在此
务及文化环境的考量,同时在公园运营与维护上,也成为了一种结合了最先进的有机式、可持续性实践的新模式。
劳作收成,弥补了社区开放空间和活力创造空间短缺的问题。同时它也可作为如何让(身处劣势的)儿童获得更为 直接的、来自日常生活的“自然”体验和了解食物从何而来的典范案例。
肖扬:绿色空间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维度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已在全球形成共识。随 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绿地空间对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从一个世纪前的城市美化运动强调的景观功能,逐 渐拓展、认识到它对人类身体、心理和社会全方位健康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这种关注于绿地影响人们的健康 乃至幸福感、获得感的新趋势,立足于对人的关注,尤其是在我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更有其正面意
055
2018/10/29 下午3:56
加里科默青年中心屋顶种植空间的社会深度不止于提供日常的自然活动,联同中心其它的再教育功能,它成为城市防范青少年暴力的重要贡献者,其资助者包括以减少芝加哥枪击暴力为目 标的机构Strides for Peace。(图片来源/Gary Comer Youth Center) Strides for Peace is a partner organization that financially assiststhe Gary Comer Youth Center with a goal of reducing gun violence in the City of Chicago. (Image Source/Gary Comer Youth Center)
Lucio Costa在1957年巴西利亚规划中设计的超级街区(Superquadra),实现了现代主义的城市构想,由一层架空住宅板楼与大片绿地构成,底层开 放绿色空间在实际居民使用中功能与参与性都缺失。(摄影/宋雅婷) In the Superquadra designed by Lucio Costa in his 1957 Brasilia Plan, the ideal of modernism is shaped in residential slabs and large areas of green that are vaguely defined in function. (Photo/SONG Yating)
义。在这种趋势下,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绿地空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尤其是针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关注,更好地实现
Kelly Shannon:上海的森林覆盖率,至2015年,因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建设上升至15%,其中包括2000年的
2016年联合国人居署“人居三”(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大会)所倡导的“所有人的城市”这一理念。
“延中绿地规划”,以及1995年的“外环线环城绿带规划”、2003年的“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建设”和2016年的 “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贯通—陆家嘴北滨江绿地贯通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三个线性公园项目。这些项目
从对立到统一:城市绿色空间价值观念转变
明确将绿色空间建立在生态基础设施的框架之上:环城绿带是95至100米宽、沿高速公路伸展98公里的林带(吸
FROM ANTAGONISTIC TO UNITARY: THE VALUE OF GREEN SPACE AGAINST THE URBAN
收和转化碳排放并制造视觉屏障),其余两个线性公园都结合了水治理,其中陆家嘴滨江更是融合了多种休闲娱
Kelly Shannon:城市和国家的延续并非是以不断增长为前提的,也不能以经济来衡量。正如2015年,前
乐功能。这些项目是在提高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结合软硬工程与景观设计理念下,对绿色空间的普遍性
CCTV记者柴静在她震撼且坦诚的网络影片“穹顶之下”中揭露,中国的重大发展以贸然牺牲人类和其它物种的
关注下的创新举措。
生命安全为代价。通过一系列令人不快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的影像,和与产业领导、政府官员的对谈,影片在发 布伊始就获得了1.5亿的播放量,并被审核导致下线。她呼吁了人们须寻求改变并挺身对违法的环境破坏行为进
张斗:Sasaki在深圳有相似的实践。深港间规划的一条绿色干道将两地连接,推动罗湖区内旧工业区的转型。在
行举报,这当地性的、也可以说是非常亲身的信息传达更是在全球得到了共鸣。娜奥米·克莱因在《改变一切:气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深圳最老城区的罗湖,急需对其工业模式进行换代更新。方案中,大尺度的绿色空间
候危机、资本主义与我们的终极命运》一著中,号召了一场对抗和缓阻新自由主义秩序格局的反主流运动,希望
不仅作为交通及生态要道,同时也对片区更新和重新开发起到催化作用,打造新的生活及文化中心,带动罗湖区
“使一架失控疾驰的经济机器慢下来”。对她而言,公共领域,包括其中的城市绿色空间、公交水路、农业用地都
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亟需新的政策、规划和立项,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世界观以抗衡埋藏在生态危机核心的旧有观念,以相互耦合 取代过度不干涉主义,互惠取代支配,及协作取代等级划分。著名进化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其作《半个地球:
从现代城市开始看,绿色空间体系似乎是从承载单一功能转型到了复合多种功能,但在城市发展更长的时间
人类家园的生存之战》中阐述了人类从显著量的土地作策略性撤离的必要性,可以对“动植物群作永久性保护”。
轨迹上来看,在最早期的城市中,绿色空间系统或者城市生态设计本身已是多种功能的集合,将城市与自然看作
他大胆的预想是空出大约半个地球作为不被人类打扰的自然保护区。
对立概念更多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西方的城市理论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是不可被孤立
在上海这样的全球城市,自然是难以想象有大幅土地被闲置而无人居住,但最终设计师都必须有说服力地创 造出能清晰梳理何处应该建设、何处应该留空的有凝聚力的设计策略。上海碎片化的绿色空间若能相互连接、形
于社会语境而解决的,并开始对社会与自然的二元论有了更多的质疑和反思。从古代到现代到近代,经历了一种 城市体系从自然中分离、又逐渐倾向于回归的思路转变,从一元走向二元,再由二元走向再次一体化。
成拼贴网络,就能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肺。这一系统是对城市健康维护和环境修复最基本、最急需的措施。
Christian Nolf:近年来,生态学维度的加入丰富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含义。在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时期,伊安·麦
056
084课题.indd 56-57
多目标统合的规划全局观与强调当代性的设计策略
克哈格(Ian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一书的出版对解读城市产生了巨大
PLANNING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 AND DESIGNING WITH VISIONS INTO
的冲击。这本书彻底将人们一贯追求扩张的城市中心论视点,导向关注更为广阔、自然的地域系统,如流域、生态
THE CONTEMPORARY
廊道等。在这一新的知识构架中,城市不再是中心,而是应将其对整体生态系统的损害缩降至最小的扰乱元素。
张斗:小尺度绿色空间在邻里范围改善城市体验,大尺度绿色空间则能加速经济发展,提升周边地块开发价值,
其后,集水、栖生地、生物多样性和迁徙路径等概念成为了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为维持这些生态功能,将城市绿
甚至可以重新激活一个城市的经济,这种近边溢出效应在全球其他城市中都表现显著。上海临港新城的设计中提
色空间以连续廊道及覆盖网络的形式进行(重)布局已成为当代城市用地规划中的主流趋势。
出了一系列促使二环带公园和周边更广区域能加速发展演替、修复沿岸生境的长期性策略,最终目标是使得它成
057
2018/10/29 下午3:56
为一个对人和野生动物都友好的地方,且当临港新城的物质环境持续改善的时候,越来越多人会愿意在此生活和 工作。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在始于上世纪末期的河滨区域更新项目中,滨水公园取代了原先的停车场,修复 了盐碱滩,及保护了河流的水生态。公园开放以来,周边社区的房产价值逐渐攀升,旅游量与日俱增,也激发了公 园周边一系列成功的更新和空间填补项目的产生。公园对这个在1970年代渐趋衰落的城市经济激活进程中起到 重要作用,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政府的核心带动,景观设计师的公共参与体验制造,以及开发商对公共区域以及周 边的投建。
肖扬:绿色空间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实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公园绿色能够提高居住品质。但是我们 需要思考的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更有效率的促进社会经济活动。通常而言,政府干预和市场的自由调节是两 This Changes Everything: Capitalism vs. the Climate 改变一切: 气候危机、资本主义 与我们的终极命运
作者:娜奥米·克莱因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出版时间:2015年8月(再版) Author: Naomi Klein Publishing House: Simon & Schuster Publishing Time: Aug. 2015 (Reprint edition)
个重要途径,但依照西方发展经验显示,市场对于绿色空间的调节通常失灵。中国的具有高度集中的制度管理优 势,因此制度的创新将有利于绿色空间的融入,比如鼓励工业用地向城市农业用地流转等制度创新。
Christian Nolf:城市绿色空间的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并需要集体配合。因此,城市绿色空间的设计、落地 和管理需要各种始动者(政府及开发商)及各领域专家(空间规划、环境、水治理等)的紧密合作。此外,我们也 越来越意识到,未来使用者在设计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是城市绿色空间顺利开发和持续维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城市规划师在整体策划中起到核心作用。将设计置入历史、地理及文化的语境,建立创造性的参与途径,乃至对 未来情境的不同构想和展望,这些渠道和方法,使得规划师能够调和日益分化的需求、统合多种愿景,形成共同 的理想设计。绿地率在所有的全球城市中,都是衡量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和宜居度的重要指标。政府及开发商都 清楚意识到植被对于城市生活吸引力和繁荣度的重要性。然而,单在量上满足是不够的,要让城市绿色空间适用 且成功,对选址、功能、意象和辨识度的考量亦必不可少。在这点上,过往城市规划中不同策略的成败可被用作
查尔斯顿滨水公园重新建立了沿河区和市中心的连接,成为城市公共领域的亮点。(图片来源/Sasaki事务所) TheCharlestonwaterfront park reconnected the waterfront with the downtown area, and became a prominent part of the public realm. (Image Source/Sasaki Associates)
参考。一方面, “环城绿带”(Green Belt)的理念在控制城市过度扩张中失效。北京和上海对环城绿带的实践案 例反映了在用地控制上对绿地单一且专断的定义并不足以抵挡城市发展的冲力,无论是否有正式规条规定。另一 方面,其他绿色空间系统,如荷兰的“绿心”(Green Heart)城市群模式、哥本哈根的“绿色手指规划”(Green Finger)系统、德国埃姆歇公园(Emscher Park)的运河脊(Canal Spine)都是开放空间作为结构体系连接起 碎片式绿地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将场地自有的地形或基础设施的特点落于一个相应的设 计概念,赋予了开放空间一个公共含义及辨识度,将其虚空的属性转化为有依据且有形的存在实体。 Half-Earth: Our Planet’s Fight for Life 半个地球:人类家园的生 存之战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 出版社:Liveright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Author: E.O. Wilson Publishing House: Liveright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Publishing Time: Apr. 2017
在更小范围的尺度下,弹出式城市主义(Pop- up Urbanism)和战术城市主义(Tactical Urbanism)之下, 一些有趣的实验性项目试图将绿色空间重新引入城市中心。例如,布鲁塞尔的Parckdesign双年展邀请艺术家去 发现城市的露天剩余空间,并通过小尺度的设计介入进行空间激活。这些艺术性的介入重塑了人们对那些现有的 绿色空间的感知,发掘了它们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再去新造更多绿色空间。
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绿色空间生产与强调公民教育的治理
PUBLIC PARTICITAION AND MASS EDU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Kelly Shannon: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意识和对环境重塑的迫切需求导向了一种全球性的对绿色空间的重审。 城市绿色空间被视作城市延续的必要组成,提供可自我再生的资源,平衡持续性地(对土地和物资的)消耗。为使 城市更多回归自然,规划师、建筑师与水文学、农学、植物学、林业、土木及基建工程的专家形成合作,与此同时, 惯例上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开始发展为与一系列小尺度、自发性的园艺和农作介入结合的方式。许多设计师纳入 了社区组织的职能,承担了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磋商者角色。在这一情况下,设计师的能力应以其在不同团体、 不同尺度、不同思维模式间的转换能力来衡量。
肖扬:对于城市绿色空间设计和营造的实际操作中,应该相信未来的社区居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这点也是由目 前的土地产权制度所决定。相对于城市公共绿地来说,小区绿色空间属于集体产权,因此居民自治模式下的绿色 空间营造将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如《人民日报》报道过的沈阳皇姑区牡丹社区,这个原属单位制的小区建成于
不仅可以将绿色空间设计成为最符合居民期望的活力空间,还可以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提高社区凝聚力、认同 感。提升绿色空间的品质成为当下社区微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张斗:大型绿色空间对一个区域的影响远不止日常生活轨迹及审美价值的改变,这些空间对于当地生态系统的 健康和邻近城区的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改善水质、提高土壤肥力、丰富植物群落、提升生境价值、增 加休闲场所、提供教育机会、丰富文化价值、提高开发机遇等。因此,生态学者、环境工程师、社会学 者、经济学者、政府代表、在地组织、及更广泛的公众都应该参与到决策与设计过程之中。在陆 家嘴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咨询当地的生态学者与环境工程师,访 问使用公园的居民以及各类地块的产权持有者,向利益相关者和多个政府部门进行数次 汇报,以达成兼顾远见性和实际性的设计,改善中心开放空间的质量。作为这些 空间的最终使用者,本地公众在这些空间的成功与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 西方国家,设计过程中开公众咨询会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能让公众和产权 持有者一同参与其中,帮助设计师了解公众和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现今在中国虽然对于部分公共项目已有一些网络平台开展民调咨询,但 在整体决策过程上仍以自上而下为主。政治意图常常驱动设计导向, 短期利益凌驾于长远规划之上,便容易使设计背离其在专业上最好的 实践方向,让这些大尺度绿色空间可能蕴含的、更加丰富的生态、文 化、社会影响力失去表达的机会。加强公众对于城市绿色空间的多重 价值的理解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城市公共绿色空间需要引入更多深度 教育和网络及实体宣传,让公众明白要有哪些配合才能实现空间的社 会目标。公共绿色空间建成之后,公众参与则能助其长远繁荣。例如, 高线之友这一非牟利组织与纽约市康乐与公园部的合作。
1980年代,居住者多为沈飞集团职工家属和老龄人口,通过社区自治、居民众筹,在规划师和景观师的协助与引 导下进行社区环境治理,收效比较大。相较于设计师,居民作为社区的主要成员参与到社区的绿色空间设计中,
058
084课题.indd 58-59
059
2018/10/29 下午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