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心語
何炫樺
如宇宙銀河 普賢顯智慧
地湧弘誓願 黑暗耀光明
1
專題:
搜
「先驅」,意指前行開路、先 「開拓」之意,泛指那些在未 人。當提及「先驅」時,一般 上有超卓或獨特成就的開拓者 力的牛頓、第一個打破「珠寶 向簡單、舒適的香奈兒、第一 洲女性昂山素姬、一手創立瘋 斯等等……
除了上述著名人物外,你心目 驅」的條件?池田先生一直稱 角色,你有否想過自己也可成 以此為題,與大家一起「搜尋
搜尋先驅
先馳而至,有「先鋒」及 未知的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 般人總會聯想起在各各領域 者,例如第一個證明萬有引 寶迷思」的品牌,把女裝推 一個獲選諾貝爾和平獎的亞 瘋摩全球的蘋果電腦的喬布
目中認為那些人具備「先 稱讚學生部擔當「先驅」的 成為先驅嗎?今回《學聲》 尋先驅」。
專題 : 搜尋先驅
你眼中的先驅是…… 牛頓 (Isaac Newton) 牛頓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科研成果改變人類 對宇宙的看法。他18歲入讀劍橋大學,23歲從劍橋大學畢 業後,當時由於黑死病蔓延,便躲回家鄉。在家鄉的這兩 年,正值他的青年時期,亦是他創造力最顛峰的時期,奠 定了他一生中三大發現──萬有引力、光學及微積分的重 要基礎。 牛頓是第一個證明到萬有引力存在的人。與牛頓同期的科 學家,都想證明萬有引力的存在,但只有牛頓能夠用數學 原理,去證明萬有引力是適用於任何物體的。他亦用數學 的原理去計算出行星的軌跡,還將這突破的研究,發行了 一本書──《數學原理》。在這本書內,牛頓提出並定義 了一系列奠定力學基礎的基本概念,例如質量、慣性、力 與向心力、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等。 牛頓研究的成果成為了現代科學的基礎,是「現代科學之 父」。他的研究成果甚至影響著二百年後今天我們的生活 與發展,可以說如果沒有牛頓這個人,亦沒有今天科技的 發展。 譚嘉明 香港大學
昂山素姬 (Aun
喬布斯 (Steve Jobs) 喬布斯一手創立蘋果電腦,後來卻在公司的權力鬥爭中失 利而離開,繼而一手創立新公司,乃至被「娘家」徵召回 朝重掌大權,再在千禧前後推出多款創新的科技產品,掀 起前所未有的蘋果熱,一切都印證了喬布斯的傳奇。然 而,種種傳奇還得依靠他的先驅特質才能創造出來。 喬布斯於1983年的一個演講當中作出了多個預測,例如個 人電腦會成為下一種全新的交流媒介,並且強調電子郵件 會重塑人類之間的交流。上述還未算精準,他表示如果出 現能夠進行無線通訊的便攜電腦,人們將可以在路上邊走 邊收發電郵。對此,他為蘋果訂下了策略,就是「把一台 超級棒的電腦濃縮成一本書這麼大,你可以帶着它到處走 走,新手也只要20分鐘就能學會怎麼用它」,並希望能給 這個產品加上無線通訊設備。就是他這遠景,造就了現今 熾熱的蘋果熱潮,亦為電子科技劃出了新的一頁,帶領潮 流。 吳瑋婷 香港城市大學
昂山素姬深受印度聖 上其父親緬甸國父昂 力推動民主發展。她 以非暴力運動來爭取 人民心目中的精神領 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 交出權力,並宣布全 軟禁起來。
1997年,與昂山素姬 癌,緬甸軍政府拒絕 山素姬離開緬甸去探 是她擔心一旦離開緬 法見丈夫最後一面。
直到2010年,緬甸軍 步建立互信,容許昂 與全國大選。通過大 會議員,開始她的議 放政策,昂山素姬可 獎項及發表演講。
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忍 甸的民主改革,並啟 發展,被美國時代雜 位。
4
香奈兒 (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 香奈兒是法國先鋒時裝設計師,香奈兒(Chanel)品牌 的創始人,全名是嘉布麗兒‧波納‧「可可」‧香奈兒 (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12歲時母親因肺 結核病去世,而父親在不久之後便拋棄了家庭,香奈兒入 了孤兒院並度過了7年,在那裡她學會了縫紉。 香奈兒27歲的時候,第一家商店開張了,開展了她不平 凡的一生。38歲的一年,她發明了香奈兒五號(Chanel No.5)香水,這款香水風行全球,連荷里活女星瑪麗蓮‧ 夢露都對此款香水愛不釋手。43歲的香奈兒設計小黑裙 (little black dress),簡單大方的設計,兼及時尚與舒 適,並成為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服飾。 她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她將假珠寶 變成最流行的時尚,將原來不能登大雅之堂、多被用來做 貼身內衣褲的針織布作原料,變成巴黎名媛貴婦趨之若 鶩的新寵,她更是第一個將男人衣櫃搬進女人閨房的設計 師,開啟服裝史上最驚心動魄的「男服女穿」,打破了當 時保守到不得了的時裝眼光,開拓出全新女性服飾的範 疇。 徐國豪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無疑,以上四位在不同領域中也各 領風騷,盡顯「先驅」的一面。 然而,除了站在遠處遙望這班在各 各領域上有超卓或獨特成就的開拓 者以外, 大家可曾想過自己也是「先驅」?
我不是先驅
先驅進行式(不 斷達成中)
鄺家俊 香港專業 教育學院 還不是先驅
羅偉柏 University of Illinois 我是先驅
劉穎芝 香港專業 教育學院
周珮然 香港中文大學
我是先驅
這一刻不是, 但以此為目標
蔡顯照 Sheffield University 不是,距離此 目標還差很遠
ng San Suu Kyi)
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抗爭理論所影響,步 昂山將軍的後塵,開始參與政治,並致 她與兩名老將軍組建了全國民主聯盟, 取緬甸的民主發展,她本人亦成為緬甸 領袖。1990年緬甸全國大選,由昂山素 聯盟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是軍政府拒絕 全國民主聯盟是非法組織,把昂山素姬
姬分隔兩地的丈夫發現患上晚期前列腺 絕其丈夫來緬甸接受治療,反而敦促昂 探望他。昂山素姬不願離開緬甸,原因 緬甸便永遠不能再回國,因此她最終無 。
軍政府釋放昂山素姬,並且初 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參 大選,昂山素姬成功當選緬甸議 議會生涯。同時隨著軍政府的開 可以離開緬甸,去接受國際間的
忍難,昂山素姬不但開啟了緬 啟發了東南亞周邊國家的民主 雜誌將她列名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 蘇宏鋒 香港大學
李文進 香港科技大學 自覺使命時便 是,當我責任 感未到時便 不是 何雪凝 香港中文大學
明寶婷 香港大學 我不是先驅
我不是先驅
何炫樺 香港大學
我還未是先驅 (學習中) 邱素貞 香港大學
周創業 香港專業 教育學院 不同層面,某 方面是… 譚筱瀅 香港大學
池田先生時常給予指導,稱讚學 生部是學會的先驅, 可是認真思索後,就會覺得自己 與上述的偉人比較,簡直是以卵 擊石。 難度我們真的很難當「先驅」? 還是這「寶座」一直埋藏在你生 命之中,等待你的察覺及發掘? 5
專題 : 搜尋先驅
尋找先驅足跡 先驅的勇士一旦打開突破口,洪流便滾滾而來。 伸一作為戶田手中的棋子,不斷地開闢先驅道路,成為真正的「後繼者」。 《新.人間革命》第二卷〈先驅〉 池田先生的奮戰足跡中,大家對「二月奮戰」、「大阪奮戰」、「葛飾奮戰」等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奮戰當中,不單突顯池田先生一人立起,推動折伏弘教活動,更重要的是後繼如何與師匠一 起,與一眾會員異體同心地為廣布而戰,開闢先驅道路。 我們從《池田SGI會長奮戰足跡》中,挑選八個與師匠一起奮戰的例子,讓我們感受他們的足 跡!
6
以身作則的廣布姿勢@二月奮戰
萎靡不振煙消雲散@大阪奮戰
池田先生與幾位同志在座談會結束後一起走 路回家,先生踩著穩重的步伐慢慢走在大家的 後面,微笑著對大家說:「我要在後面守護大 家,直到世界盡頭。」聽了這句話,大家都高 興得幾乎要掉下眼淚。當時擔任壯年部長和婦 人部組長的八木安久作夫婦憶述,先生邀請在 座談會會場外,表演紙玩偶的男士來參加座談 會,此事告訴大家「折伏就是這樣做」。由於 被池田先生的人格感染,最後夫婦二人各達成 折伏一戶人家的成果。 (P. 9-10)
岡本千鶴子因地區的折伏成果不理想而煩惱, 池田先生在大張紙上寫下「勇戰」兩個大字。 一氣呵成的運筆氣勢,彷彿識破了幹部缺乏雄 心壯志的個性。岡本千鶴子將這題字飛奔帶回 地區,跟大家說:「是池田先生寫的」,立即 響起一陣歡呼聲,先前的萎靡不振煙消雲散。 (P. 60-61)
重拾喜悅@二月奮戰
發掘自身的使命@大阪奮戰
會員挨家挨戶去折伏,縱使被人趕走而氣憤 哭泣,大家都抱持「直到結果出來為止」的決 意。一位班長町田先生,當時因弘教沒有進 展,一個人垂頭喪氣地走在街道上。這時突然 有人從背後輕拍他的肩膀,笑著對他說:「繼 續加油啊!讓我們一起奮鬥啊!」這就是池田 先生。町田先生被鼓勵起來,繼續喜悅地去做 折伏。 (P. 12)
增田壽夫因窮困而煩惱,池田先生以桌上擺 飾美麗的花作鼓勵,說明壽夫不需在意他人 的看法,自己最重要,要自覺使命,開出自 己最美麗燦爛的花朵就可以了。 從那天起,他認真參加活動。由於沒有錢, 步行兩小時到據點。為了不想再度貧窮,增 田壽夫決意一天唱題一萬遍。三年後,他的 經濟好轉,買得起汽車,之後就更寬裕。 (P. 63-64)
與中心者呼吸一致@山口奮戰
工作與活動兩者兼顧@葛飾奮戰
仁志與他的同志一直很努力做折伏,但苦無 寸進。就在此時知道池田先生要來那兒鼓勵 他們,於是便再出發做折伏,來來回回數次 仍然沒有成功。當池田先生來到後,以為會 被責罵,卻沒想到池田先生說他們比其他已 有成果的支部還要辛苦,所以才來那兒鼓勵 他們,並指導他們要與中心者呼吸一致,這 才是學會的精神,這才是勝利的旋律。 (P. 81-82)
小針久宜因為工作忙碌,無法順利參加學會 活動而非常煩惱。池田先生鼓勵他做好工作 才稱得上是男子部,在忙碌之中還能抽空參 加活動,才是信心。這番慈愛的指導,成為 他信心的支柱,決定全心為工作與活動兩者 兼顧奮鬥。 (P. 131)
為自身幸福而奮戰@山口奮戰
託付後繼的一念@葛飾奮戰
桑名義治為了回應池田先生的鼓勵,率先折 伏了他的朋友才回到集合地點,在眾人之中 只有他做到。池田先生指導折伏不只是為了 廣宣流布,更是為了自身的幸福,為法盡心 盡力,一切都會成為功德善根。非自願的信 心,是半調子的信心。聽完後,大家的腳步 變得更踏實,當天一共折伏了三十多戶。 (P. 100)
池田先生離開葛飾的那一天,把身邊幾位 男子部留下來,並在扇上揮毫寫下:「決心 通往確信」。曾根原敏夫深感到這句話,有 著師匠託付後繼的一念。他的耳旁彷彿聽見 池田先生的聲音:「要下定決心!決心奮戰 到底。」弟子下定決心要戰勝,迎向廣布奮 戰。 (P. 148)
作為廣宣流布的先驅,池田先生往往是率先行動,亦在奮戰中不 斷默默地支持著,守護著其他的會員,全情地鼓勵起他們的奮 鬥,讓大家也開創屬於自己的奮鬥成果。故此作為後繼,只要自 覺使命,充滿自信地前進,就可成為「開拓者」。「後繼」與 「後續」是不同的。置身於後方的安全地帶,不知開拓的勞苦, 只是續後的「後續人」,這樣的人是不能完成「後續」的責任 的。真正的「後續人」是打著勝利的旗幟的「先驅者」。
7
專題 : 搜尋先驅
總結:
創造先驅的年代 池田先生在《隨筆 人本世紀之光(64)》指 出:「學生的使命就是於任何領域也要作為先 驅。這是世界的歷史。」 好吧!讓我們想想,為甚麼池田先生會把「學 生」與「先驅」相提並論呢?《新.人間革命》 第二卷〈先驅〉一章中,池田先生指出:「所 謂 『後繼者』,必須是高舉勝利旗幟的『先驅 者』。」學生這身分,是屬於踏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階段,通過學習知識,繼承前人辛勤種下的成 果,努力為更美好的將來而奮鬥。從這點來說,學生就是社會的後繼。同樣道理,在廣宣流布的大 道上,得到前輩的用心照顧,並且好好把握時間,如海綿般盡量吸收前輩的成果,然後在廣布上、 職場上發揮實力,成為創價學會的後繼。 說到這裡,相信我們大概掌握了「學生」就是前人的「後繼」,但池田先生說「後繼者」就是「先 驅者」,談起來學生又怎會是先驅?到底我們該如何理解此事呢?這次得返回《新.人間革命》, 重新審視師弟歷史。 戶田先生的畢生大願──達成七十五萬戶,遲遲不見進展,這時候池田先生被派去指揮蒲田支部, 他奮勇戰鬥,在二月達成二百零一戶折伏數,成為全國各支部的起爆劑,打開了七十五萬的突破 口。身為戶田先生的後繼者,池田先生胸懷恩師的照片,代替戶田先生踏出世界廣布第一步,到美 國、加拿大及巴西三國進行指導及激勵。 從此池田先生成為世界廣布的指導者,真真正正成為戶田先生的先驅,代替恩師開拓出新的道 路。小說寫到這兒,池田先生便在《新.人間革命》第二卷〈先驅〉中,寫下一段極重要的指導: 「『後繼』和『後續』是不同的。置身於後方的安全地帶,對開拓的勞苦一無所知,只是跟在後 面的『後繼者』,怎麼能盡到『後繼』的責任呢?所謂『後繼者』,必須是高舉勝利旗幟的『先驅 者』。」 池田先生以身教的方式,指導了我們該如何盡「後繼者」的責任:站在師匠的肩膀上,才可站得比 師匠高,才可代替師匠看得更遠。真正的師匠是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因此真正 的後繼者一定會是先驅者。而作為戶田先生最後結成的學生部,在池田先生親自訓練下,成為直結 師匠的組別,並且被池田先生視為學會的先驅、社會的先驅,要成為「社會領導人」、「和平建設 者」及「正義勝利者」。 明年2013年是香港學生部成立三十週年,而以上 三個核心使命也是未來香港學生部的前進目標, 就讓我們胸懷「師弟不二」之心,建設屬於我們 的學生部。在揚起學會勝利旗幟的廣布大船上, 我們不是乘客,而是掌舵的船長。先驅,是他! 是她!也是你和我!
8
9
師匠指導
給年輕朋友們 ──寄語新時代的主角 第二回:面對煩惱(上) 聖教記者 v 上個月刊登了「給年輕朋 友們」第一回,收到許多來自全國讀者 的迴響。青年一代當然不在話下,許多 壯年部和婦人部也紛紛寄信來分享他們 的歡喜與感動。有位男子部員寫道:「覺 得好像池田先生親口對我說話,深受感 動。」一位女子部員寄來心聲:「我為 家人的事情煩惱,先生的教導讓我明白 到首先自己要成長的重要。我決意從今 天開始,從身處的地方開始,忠於自己 地前進。」 池田 SGI 會長 v 聽到大家高興,我也 很高興。青年的喜悅就是我最大的喜 悅。我有幸在青春時代,每天早晨接受 恩師戶田城聖先生直接的薰陶,在「戶
田大學」接受一對一的嚴格訓練。可能 的話,我想直接與每一位青年見面,傾 聽他們的心聲,彼此交談,互相學習。 我懷著這樣的心情,每天執筆書寫小說 《新.人間革命》,同時進行連載。 聖教記者 v 讀者寄來的郵件中表示,許 多人雖面臨工作或職場的人際關係、生 病或家人的問題等種種煩惱,但大家決 意要將池田先生的鼓勵牢記在心,以信 心為根本前進。這次就以「面對煩惱」 為題,向先生請教。 池田 SGI 會長 v 任何人的青春都在與煩 惱挑戰。沒有一位青年沒煩惱,尤其活 在遠大希望與使命的靈魂,煩惱也大。 苦惱是頑強的上進心與責任感的表現,
聖教記者 v 現在有一種逃避煩惱的風 氣,或者認為被看到認真苦惱是一件難 為情的事。 池田 SGI 會長 v 誰都不想吃不必要的 苦,沒有人喜歡煩惱。然而沒有辛苦, 沒有煩惱,就是幸福嗎?相信未必吧! 幸福的實體就是生命的充實。真正的生 命充實感是在挑戰煩惱,經歷辛勞、超 越困難中才能贏取的。大家應該或多或 少 都 感 受 過 這 種 喜 悅。 就 飛 機 來 說, 因為機翼受到強烈的「阻力」,從而得 到「升力」才能飛翔,年輕時苦難的烈 風是使人生高飛的力量。人生有時遭遇 超乎想像的風暴考驗,但是只要有面對 的勇氣,一定能超越,而終極的勇氣就 是信仰。戶田先生讓青年們閱讀《基度 山恩仇記》,教導勇氣的真髓。主角青 年丹堤斯因為遭受嫉妒他的壞人陷害,
10
也是人的一種能力。只有人能為他人、 為未來煩惱。曾與我對談的歷史學家湯 因比博士很重視古希臘「智慧通過煩惱 而來」這句諺語。正因為苦惱,偉大的 智慧才會散發光芒。原本佛就是「為眾 生苦惱的人」。我們做的勤行「自我偈」 結尾是「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 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簡潔來說, 意思就是佛總是念念不忘如何讓眾生進 入無上道,早日成佛。怎樣才能拯救眾 人,怎樣能讓大家幸福,為此而煩惱, 用盡智慧,貫徹行動的就是「佛」。
蒙上不白之冤,身陷囹圄。戶田先生通 過丹堤斯的心境變化這樣教導說:最初 苦苦追問何時才能出獄,逐漸了解到這 一生不可能出獄。蒙難、坐牢的時候, 要有心理準備,就算出不了牢門也不在 乎,畢生奮戰到死為止。這樣人就會變 得堅強,一定取得勝利。」這是第二次 世界大戰時,與牧口先生一起忍受被軍 部政府下獄大難的戶田先生的信念。我 一想到恩師的偉大搏鬥,就下定決心, 一定要忍受並戰勝任何苦難。不須為有 煩惱而感到難為情。相反挑戰苦惱是身 為人的驕傲。因此沒有必要把煩惱收藏 起來或掩飾煩惱。青年無須矯飾,忠於 自己的本性就好。
聖教記者 v 有煩惱會被說成個性陰鬱。 池田 SGI 會長 v 那麼就明朗、爽朗地去 煩惱不就可以了嗎?我年輕的時候,體 弱多病,一貧如洗,時代變化莫測,煩 惱沒完沒了。但是我絕不流於悲觀或感 情用事。無論如何,都要洋溢希望,要 開朗!煩惱越大,越要咬緊牙關,面帶 笑容前進。這是受持變毒為藥的妙法青 年的特權。 戶田先生在事業跌入谷底 的時候,從容地表示:就算墮入地獄我 也不怕,因為我會折伏地獄眾生,化地 獄為寂光土,信心就是要有這股確信。」 我受到這位師子王的鍛鍊,所以無所畏 懼。
聖教記者 v 佛法說「煩惱即菩提」。 池田 SGI 會長 v 日蓮大聖人教示:「燒 煩惱之薪,菩提之慧火現前」(〈御義 口傳〉.御書 741 頁)。「煩惱」是苦 惱的根源,「菩提」是開悟。不是消除 煩惱,而是把煩惱當作「燃料」燃燒, 顯現開悟的智慧火燄。大的煩惱使自己 大為成長,而且因為經歷過苦惱,能了 解為同樣事情苦惱的人的心情,能為那 些人盡力。煩惱「即」菩提的「即」字, 並非單純的「等號」。就像「即之一字 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御義口傳〉. 御書 765 頁)所示,「即」此一字是變 革的原理。向御本尊強盛地唱念題目, 為廣布百折不撓地行動時,一切苦難都 化為妝點自身的財寶。苦惱越深,越能 成為希望的光源,照亮陷於苦惱深淵的
聖教記者 v 從《新.人間革命》小說 第十卷得知,年輕的池田先生受戶田 先生鼓勵「人生非苦惱不可,有苦惱 才會成為懂得信心的出色的人」。這 是 1956 年「大阪奮戰」前的事。 池 田 SGI 會 長 v 沒 錯。 那 場 挑 戰 在 誰來看都覺得不可能勝利,但又絕對 敗不得。我獨自深陷苦惱,師匠對此 一清二楚。我煩惱不已──為了實現 戶田先生的構想,為了廣宣流布的前 進,為了摯愛的關西朋友的幸福,我 能夠做什麼?換作是戶田先生的話, 當下會怎麼做?我再三祈求,一步也 不退讓,奮戰到底。最後與關西同志
一起贏得勝利。實現了「不可能」── 那是一場壯烈的挑戰。但也可說正因 為徹底苦惱,奮戰到底,才能從我病弱 的生命中湧現生存到底、戰勝到底的力 量。〈御義口傳〉有云:「一念盡億劫 之辛勞,本來無作三身,念念生起。」 (御書 826 頁)為廣布認真煩惱,就能 從我們自身當中拿出佛的大生命力。
朋友的心房。優秀的女子部國際部, 親手製作了自行翻譯的箴言錄,其中有 美 國 詩 人 弗 朗 西 斯 ‧ 哈 潑(Frances E.W.Harper)的一段話。「黑暗的前方 有光芒,超越眼前苦惱之處有歡喜。」 我們的信心具有將所有「苦惱」轉為 「歡喜」,將「負面」轉為「正面」的 無限力量。不論任何苦惱,所唱的題 目全部都會成為自身的福運。自己成 長、發揮多少,廣宣流布就前進多少。 (待續)
11
校園天地
守得雲開「見使命」 浸會大學會計系一年級
文:劉敏如
劉敏如
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劉敏如 Mandy,是香港大學 大學會的副委員長。我加入學生部只有一年 左右,所以大家對我應該不太熟識。首先分 享一下我入信的經過吧!在家中,最初是外 婆修行日蓮佛法,其後媽媽自然地入信。而 我,亦順理成章地自小跟媽媽出來學會活 動,但是一直以來都還未填表入信,只是參 加5.3這些較大型的活動。 升上中學後,功課、考試、補習都比以前 多,於是很自然地將學業放在首位,沒怎麼 出席學會活動。直至中七,要應付艱辛的高 級程度會考,因為我一向缺乏自信,於是壓 力大增,媽媽很擔心我應付不來,便叫我多 參與學會活動,藉此增強信心。此外,我那 時看了2011年香港SGI文化節,親眼看見幾 千個不同性格、來自不同階層和背景的人, 本著同一個信念,克服所有困難,走在一起 表演,深感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便 藉著這個緣,加入了創價學會的大家庭。 發心經過 入信初期,我覺得信受佛法是多抱持一個信 念,給自己一個依靠,所以沒有認真思考過 要學習佛法,更加不會看池田先生的指導或 學會的刊物。直至另一個緣出現,引發我的 求道心。最近認識了一位同事,在機緣巧合 之下發現原來他對創價學會也有一點點認識 和興趣。因為他想多了解SGI,便問了我很 多問題,例如:SGI與其他的佛教有甚麼分 別,《聖經》跟《御書》有何分別等等。因 為我對佛法認識尚淺,不能一一回答。這件 事令我明白到要做廣宣流布,向他人講佛 法,首先自己要深入了解佛法,所以我決意 要好好學習佛法和多出席學會活動。 學生部是其中一個令我加速成長的地方。不
12
經不覺原來我已經在學生部活動了一年了,除了香港大 學大學會活動以及在香港大學協助推行「從暴力文化到 和平文化──人的精神變革」展覽之外,我印象最深刻 的活動一定是8月份的女學生部研修。那是我第一次參 加女學生部研修、第一次在大埔總合文化中心過夜、第 一次負責總務……實在太多第一次了。雖然很多時候都 要幫忙準備場地而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但是做總務能 學到很多,例如應變、動作、反應都要快;而且我在旁 看到各院校負責人都很認真地將自己那部分做到最好, 希望參加者可以學到最多,我被她們的認真感染了,更 加積極投入幫忙。發心前自己對很多事的態度都是有點 漠不關心,不會積極主動爭取每一個機會,但勤勵信心 後來,比之前變得更踏實,知道自己不可以坐以待斃或 不停地埋怨身邊的環境及事物,並開始認清自己的方 向。
斷成長。
學會活動不
敏如從小在
二)
t劉敏如(左
敏如
(左二)在女 學生部研修 t敏如(左 中負責總務 二) ,獲益良多 。 的負責人擔 在女學生部研修中 與一眾香港 任總務,獲 大學 益良多。
很感謝各位關心我的負責人,尤其是比較多接觸的港 大負責人,我能幫上的忙不多,而且還在學習階段,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包容。另外,我最想多謝香港大 學大學會委員長邱素貞,因為她真的很關心每一個 人。我還記得第一次與她會面只有我和她,她也抽時 間,友善地和我分享信心,又告訴我很多關於學生部 的事情。起初我也不太主動出席學生部活動,但她沒 有放棄我,還繼續熱心地聯絡我,就算很忙,她不時 都會鼓勵我,的確很窩心! 學業實證 今年的確是我人生二十年裏面經歷得最多的一年,很 多事情我也沒有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因為高考成績 不太好,沒有大學取錄我,於是便到HKU SPACE修 讀商業副學士。不過,很有福運的是在這裡認識到一 班好同學,大家都以上大學為目標,一起溫習,互相 鼓勵,結果大家都考到好成績。然而,正當其他同學 都陸續收到大學的取錄通知,輕輕鬆鬆迎接暑假時, 我遲遲未收到消息,那時心情真的很差,一直都在 「地獄界」徘徊。不過這一年出席學會活動多了,遇 到問題時開始用信心去面對。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打 開之前3.16青年部幹部會派的箴言集,其中一個有 關怎樣面對失敗的池田先生指導,令我印象很深刻: 「人要活得有自信,活出自己的個性!就算是跌倒, 只要每次都能站起來便行,能再挑戰便行。因為你還 年輕。在青春的字典裡,沒有甚麼是不可以重頭再來 的。誰也沒有決定『你做不到』的權利。這種權利連 你自己也沒有。就算是被別人瞧不起,愈是被人瞧不 起,就更加發奮努力便行。」每當看完這個指導,我 就會再一次積極起來。我知道不開心時坐著甚麼事都 不幹是沒有用的,於是拿出教學考試教材溫習,迎接
勵!
媽媽的鼓
敏如感激
十月的教學考試,同時又報了IELTS,一於充實 自己。 另一方面,得到身邊的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尤其 是媽媽、外婆和會友鼓勵自己多唱題,不要放 棄,信心不要動搖,我開始每晚唱題的習慣,祈 求在學業上一定要有最適合的安排。8月過了一 半,我已經開始接受自己要在SPACE多讀一年 高級文憑的事實,還交了學費。不過,我沒有灰 心,還下定決心來年一定要更加努力爭取入讀大 學,我一定要以入大學為目標!就在這個時候, 我收到浸會大學的電話,取錄我入讀會計系學士 一年級,真的令我很意外、很振奮。經過此事, 我真真正正感受到題目的力量,也體會到遇到挫 折時堅守強盛信心的重要,未到成功的一刻都不 可以停止祈求或者放棄自己的初衷,同時要在現 時的崗位認真奮鬥,最後一定會取得全面的勝 利! 決意 新學期,我便會轉到浸會大學了!這個學位對我 來說真的得來不易,所以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未來 的大學生活,認真吸收知識。在這裏,希望藉著 自己的分享勉勵各位。大家可能在升學或選科遇 到挫折,不過,請大家不要氣餒,因為佛法說所 有事情發生都一定有它的意義,只要我們認真奮 鬥,加上確信的題目,就一定會「守得雲開見月 明」。所以我決意,要好好把握每一個在學生部 學習的機會,深化自己的信仰,終有一天做到廣 宣流布!多謝大家!
13
校園天地
「到最尾怕咩無結果 起碼我做過」
放眼世界〈留學有感〉 就讀中文大學計量財務系(Quantitative Finance) 的曾建凱,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到美國當了一年交換生,回來後 毅然選修新聞與傳播學(Journalism),並決定未來也向這範疇發展,究竟是甚麼原因令他改變呢?
14
當初當交換生是為了前途
想通了,不再喜歡Finance
曾建凱一年級時已有申請當交換生 的念頭,當時是為了前途,因為擁 有海外學習經驗在求職時可佔優。 「開課前教授已跟我們說要在讀大 學期間做實習和當交換生,這彷彿 就是為我們預設了的路。」當然, 他也想藉此到外邊玩玩,開拓眼 界。他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 暨州立大學(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當 交換生一年,修讀工商管理。
曾建凱自言考大學的時候沒有甚麼理想,只是根據高考成績選科,抱著「不蝕底」的心 態,在可報讀的學系中選了收分最高的一個,也沒考慮過自己是否有興趣。 「Finance 的課程會教理論,也會讓我們了解市場上的情況,例如現在讀的一個課程教 我們如何在投資銀行裡做買賣,學一些技術和寫程式,頗為實用,我覺得這是三年來唯 一有用的一科。」很多人認為受聘於投資銀行是財務系畢業生最理想的出路,但曾建凱 卻不同意。「在這範疇的時間久了,開始發覺投資銀行就像賭場,銀行這方有知識有 財力,幾乎必贏,其運作就是用很多的錢去奪取別人的錢,對這個社會沒有多大的建設 性。」 在美國期間,因為學校位處偏僻,很少有消閒好去處,加上可參觀的地方吸引力也不 大,所以生活較為空閒,那段日子倒讓他多了時間思考。「讀了財務三年,我發現自己 並不想做這種金錢掛帥的工作,很悶,我想做些有建設性的事。」
後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只想不做, 只是空想。到外面闖過,不但開拓了眼 界,也讓自己重新定位,這該是曾建凱 留學回來的意外收穫。池田先生在《青 春對話II》裡這樣鼓勵年青人:「絕不抱 有『要像這人、要和那人一樣』這種痛 恨自己或妒忌他人的心情。必須凜然創 造自我。人生的勝負,決定在於終點, 而不是起點。」 相信曾建凱與他的友人定能繼續為理想 奮鬥,取得勝利。
曾建凱的作品劇照
青春165
把心一橫,副修新聞與傳播學 曾建凱在美國的室友是位當地人,修讀University Study,曾建凱很欣賞這個學 科。「在香港別人問你讀甚麼,你會說自己讀哪一科,很狹窄,但University Study不同,第一年可以甚麼都試試,之後才選擇路向。」他覺得香港的學生普 遍受制於一些無形的框框,而目的就是賺錢,例如選科時沒頭緒,便干脆隨波逐 流,選修工商管理。「但即使修讀完畢也不代表我就能在工作環境裡求生,其實 很多工作的情況都差不多,要邊做邊學。」 本身主修財務的他,亦副修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從美國回來後更立 下決心要副修新聞與傳播學(Journalism)。「我還有三個學期,每學期選修兩個 課程,應該能夠成為副修科。」他對本科已不再感興趣,反而醉心創意媒體的 工作,覺得很有挑戰性。「我想用媒體去傳遞一些我覺得有價值的信息到這個社 會,應該說是將一些平時人們很少留意的問題拍成紀錄片,帶出一些不同的觀 點,激發觀眾的思考。」
被問到是否很喜歡傳播學時,曾建凱坦 言暫時仍不知道,但「到最尾怕咩無結 果,起碼我做過。」這句歌詞來自本地 樂隊Tonick的〈T.O.N.I.CK〉,是他當下 的心聲。 原來曾建凱與兩名友人剛成立了一個 電台,名叫青春165。「其實我覺得自 己很熱血,上星期說要成立電台,就 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錄製了一個清談 節目,上載到YouTube。第一集是有 關Facebook對我們的影響,亦談談寫 Xanga和中學時期的一些回憶,其實我 們是想透過這個節目做到我剛才提及 的,帶領大家思考,思考一些值得留意 但平日卻被人忽略了的問題。」當然, 這個電台的運作絕非兒戲,不但定期播 放節目,更設有網上重溫。
15
相比起外國,在香港修讀藝術學科,可說是比較冷門。 在香港知專教育學院修讀數碼音樂及媒體高級文憑就讀的冼家偉,學習小提琴八年,並且為宇宙音樂隊成員,最 校園天地 他的音樂世界,同時認識一下這較少人知道的學科吧!
校園知多 D—數碼音樂
文:許茜妮
相比起外國,在香港修讀藝術學科,可說是比較冷門。 在香港知專教育學院 (IVE) 修讀數碼音樂及媒體高級文憑就讀的冼家偉,學習 小提琴八年,並且為宇宙音樂隊成員,最初因著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入讀。即使 遇上了很多困難,但卻能抱著對音樂的熱誠而一一衝破。讓我們一起進入他的音 樂世界,同時認識一下這較少人知道的學科吧! 你為甚麼會入讀這一科呢? 如果你曾經細心留意過 IVE,基本上它只有三大科目:電腦、 商業和設計。對我來說,電腦學科比較沉悶,而商業則難以明白; 相反,因為有學習小提琴的關係,我對音樂有著極濃厚的興趣, 所以選擇了入讀這一科。
可以簡單介紹這一科的內容嗎? 這科涵蓋的內容十分廣闊,配樂、編曲、後台制作以至在 Studio 錄音都在課程範圍以內,在 Year 1 時更因為科目屬 IVE 的 設計範疇,所以我們亦曾經學習繪畫,亦學習拍照。此外,學校 亦給予我們機會踏足校內的 Studio 當 Live Radio 的 DJ,這是課 程的要求之一。 在第二年,我們會學習拍片及剪片等技巧,亦曾經要與同學們 分組夾歌,從決定甚麼歌曲,到練習和合作演繹該首樂曲,都非 常自由。今年,我們有機會與浸會電影學院的同學合作,在自己 專長的範疇去發揮自己,合作上演一幕舞台劇,作為我們的 Final Year Project。 這些內容令我有機會認識更多不同元素和範疇的知識,加深 了我對自己的興趣的知識,實在很有趣呢!
在修讀這科的途中有遇過甚麼困難嗎?那你又如何克服呢? 我在修讀這一科遇上的最大困難,莫過於人際關係。 修讀音樂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執著,有時會因為各有主見而難以和別人溝通;加上班上 的同學都各自擁有自己的小圈子,因此在班上要分組一直是我面對的最大困難。在兩年多的大專生涯 中,曾經有過一份拍片的分組功課我選擇自己一個去完成。訂題材、找場景、寫劇本,甚至後期製作 等所有都是由自己一人負責,拍攝一段片長兩分鐘的短片,最後用上兩個多月的時間;幸好,我找來 了外面的朋友幫忙當演員。有時即使能分組,組員的態度亦不合作;有時候他們會懶散、不負責任, 又有時候遇上難以溝通的組員,難以合作。 對於在合作上的困難,我學懂聆聽,然後少說話、多做事,盡量避免與對方爭執,同時加快完成 的速度。 至於在學業上,我亦遇上過不懂使用編曲、剪片的軟件的問題。這一科運用了很多不同的電腦軟 件去製作短片及歌曲,而每一種軟件的特性、用途和用法都各有差異,因此它們都需要很多時間才能 掌握。 幸好,我有一位主修動畫設計的中學同學,要是我有甚麼使用上的問題都能向他請教。
16
最初因著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入讀。即使遇上了很多困難,但卻能抱著對音樂的熱誠而一一衝破。讓我們一起進入 修讀這一科對你有甚麼得著嗎? 相信對音樂和設備的認識多了,對我在學會活動中有最大的幫助。 我在去年 7.31「紫宇音樂會」曾幫忙拍攝短片;我是牙城副委員長,幸好在學科上學習 到的知識能夠幫助壯、婦在開會時使用音響設備,但其實我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也學習了很多。 如果有機會,我也很希望能夠加入學會的影音組,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之餘,亦能夠將自 己所學的運用出來,發揮使命。
這一科的出路如何呢?你又對此有甚麼期望? 說真的,音樂在香港的出路很窄,亦因為香港的樂壇較單一化,所以 畢業生會偏向新媒體製作這方向發展。而且,大多都是以學徒身份跟隨前 輩學習,因此要在這個行業發展,是十分看際遇的。 在畢業後,我將會先自修八級樂理。這些年來,家庭的經濟狀況令我 不能再學習小提琴,但我仍然希望自己能首先在樂理考獲高一點的級數, 之後一邊當兼職樂理老師,一邊繼續報考小提琴,直至將來能當一位成功 的小提琴老師,向我的目標邁進。
後記 在訪問的過程中,看見他電腦桌面上的文件全都是三年來奮鬥的證明;他 給我們播放了一段又一段的短片和聲效,實在令我們佩服不已!更驚訝的 是他示範了一個編曲的軟件:從來也沒想過即使是一首普通不過的音樂, 在製作的過程中竟是如此複雜,每一個音的調和都是如此重要。這就是音 樂人!他們會用上無數的小時去令一首只有數分鐘的歌曲變得完美,可能 有人會認為他們的執著很不值得,但這種對音樂的熱誠和專業的態度實在 令我十分敬佩和尊重呢!
對有興趣向數碼音樂及媒體發展的人的小 TIPS 1. 對音樂有興趣,最少懂得演奏一種樂器 2. 容易與人相處和溝通 3. 有支付額外費用的心理準備(交功課的 Mac Book、租借排練舞台劇的場地等)
17
校園天地
大學 會 巡 禮 聯校歡聚
港中 日, 香 大 9 2 在 7 月 同香港理工 香 聯 文大學 科技大學和 一 港 的 學、 香 學 在 中 環 大 了 市 行 聯 港城 啡室舉 十分 咖 上 活動 間樓 部 。當日 校歡聚 不同院校的 。 讓 誼 , 豐富 增進友 認識, 員互想
新會 迎 迎 部 生 了 學 日舉行
8 參 於9月 百名的 學 生 部 天總共有一 入 學 生 當 新會。 多 是 剛 剛 加 會 亦 互 很 加 者, 。 各 個 大 學 , 為 新 員 部 的 部 歡 迎 新 部 員 序幕。 和 開 相 認 識 生部活動揭 學 一年的
員會
部部 生 學 男 大學
理工
生部 學男學 理 大 工 簡介 首次理 日 舉 行 容 充 實, 先 有 歷 史 6 月 成 8 內 生部結 ,當晚 部 員 會 學 會, 學 習 學 後 以 懇 談 作 最 大 工 大 學 的 普 賢 菩 薩, 但 通 過 一 起 , 中 多 聚力, 和御書 出席部員不 識和凝 然 認 雖 此 彼 。 加 結 頁。 懇談,增 學習和 學會寫下新一 大 為理工
18
設計 創大參祭 祭負責 加創大 共花
首次 ,總 到完成 由 籌 備 中的一點一滴 程 間。 過 藉 著 設 計 舞 台 。 憶 給每一 的回 精神傳 女 的 祭 創大 後一年 自己最 以必 是 年 今 , 去完成 無悔地 去準備今次 意 生的心 ,但最後都 重 困 難 重 立深厚的友 建 他同學
場 景。 計舞台 月 時 個 花了 3 了寶貴 為 成 滴都 把 ,希望 台背景 。 一個人 部 周灝頤 生 學 女 ,要 創大祭 年參與 迎池田先 歡 必 定 能 祭。 雖 然 大 創 次的 與其 功, 並 成 都大 友誼。學生部 麥博俊 男
香港大學唱
題會
香港大學 大學會在 新學年 度, 每 星 期都會舉 行唱題 會, 鼓 勵 各個部員 以唱題 為 根 本, 亦藉此機 會去凝 聚每一位。
開 sem
飯
香港大 學、 香 學、 香 港 中 港城市 港理工大 文大 學 大 學 的 大 學, 香 、 香 港 8 月和 大學會都 科 技 分 9 別在 月份 sem 飯 ,十分 舉 行 了 開 熱鬧。
19
師匠與教學
御書中英Guide 《覆妙一尼夫人書》-冬必為春 有讀者來信,希望學習英文御書,好讓他在校內與外籍同學交流。大學的交流的場所,不 分國籍,把佛法融會貫通,化作日常的語句表達出來,盡情訴說信仰的喜悅,世界廣宣流布, 就由這裡開始!相信各位都聽說過〈覆妙一尼夫人書〉中「冬必為春」的教導,但是你又知道 「冬必為春」的英文是甚麼嗎?《御書》的英文又是甚麼呢?就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學習御 書,感受這個希望哲學的佛法吧!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 Lotus Sutra are as if in winter, but winter always turns to spring. Never, from ancient times on, has anyone heard or seen of winter turning back to autumn. Nor have we ever heard of a believer in the Lotus Sutra who turned into an ordinary person. The sutra reads, “If there are those who hear the Law, then not a one will fail to attain Buddhahood.” (WND1, P.536) 信奉法華經之人如冬,冬必為春。自昔未聞未見有冬盡秋來之事,亦未聞信奉法華經終為凡夫 者。經文有云:「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覆妙一尼夫人書〉‧御書1305頁) Background of the Gosho Nichiren Daishonin (日蓮大聖人) composed this letter at Mount Minobu (身延山) in May 1275, about a year after he had returned from exile in Sado. It was addressed to the lay nun Myoichi (妙一) who lived in Kamakura (鎌倉). When Nichiren Daishonin had been subjected to the Tatsunokuchi Persecution (龍 口法難) and exiled to Sado (佐渡) (two and a half years until March 1274), many of his followers including Myoichi and her husband suffered various persecutions, culminating in the confiscation of their estate. Unfortunately, Myoichi’s husband passed away and she was left alone to raise their two children, one of whom was sick while she was struggling with her own poor physical condition. Nonetheless, Myoichi maintained unwavering faith in the Lotus Sutra (法華經) and continued to sincerely support Nichiren Daishonin; for instance, sending a servant to assist him in Sado and Mount Minobu. Winter turns into spring; it does not become autumn. This is an unchanging principle of nature. In the same way, the Daishonin says, those followers like Myoichi and her husband who uphold the Mystic Law (妙法), the great teaching for gaining enlightenment, will never fail to attain Buddhahood. 師匠的奮鬥 1950年的晚秋被沉鬱的天氣籠罩著,池田先生跟隨戶田先生一同經營大東商工有限公司,薪金 已經拖延了三個月,池田先生穿著唯一的襯衣、破爛的鞋子,連襪子也沒有,擔任起公司的營 業部長,負責清理帳目。雖說是公司,但實質只有戶田先生和他兩三位親戚而已。「如果佛法 不虛,因果之法理一定對的。看看十年後的學會吧!看看二十年後的學會吧!還有我的存在。 」池田先生面對這個惡劣的環境反而深感幸福,因為他確信自己是最能了解師匠的大使命,所 以以絕不畏縮的姿態與師匠共渡難關。池田先生每日挑戰一萬遍題目,一面實踐一面奮鬥,把 「難」當為前進的推動力,跨越每個難關,寒冬過後,定必能喜悅地迎接春天!
20
讀後感想 We are very fortunate to born in a civilized society where the freedom of speech, religion and assembly are not oppressed. We do not need to fear the threat of government action against our religion or background! We do not need to face harsh, unfair and life-threatening persecutions such as those inflicted upon Nichiren Daishonin! So please grasp this wonderful opportunity and advance on the road of kosen-rufu! As members of the student division, we should treasure the precious time during our university life to propagate Nichiren Buddhism. Our three mentors have placed great importance on one-to-one dialogue and discussion meetings. We should not be afraid to reach out to converse with the person right in front of us and convey the greatness of the Mystic Law, the key to genuine happiness. No stone should be left unturned. Three years to five years in university is sufficient to bring genuine happiness to many people who walk into our lives. As a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Student Division, we need to embark on the second phase of kosen-rufu on each campus with joy and vitality. Let others know about this great philosophy of hope that could be summed up in the words -- “Winter always turns into Spring”! for the road of kosen-rufu is an extremely arduous path because those who pursue it would be assailed by the three obstacles and four devils. However, we can only attain Buddhahood by defeating these obstacles and continuously working on our inner transformation – human revolution. As we have read in “Autumn Frost”, President Ikeda was fighting tirelessly with his Mentor Josei Toda in the midst of life’s “winters”. With unwavering faith, they overcame all their struggles. Based on the spirit of mentor and disciple, President Ikeda was able to build the Soka Gakkai into the organization it is today. In order to repay our debts of gratitude, let’s strive for our victory as disciples now! 明寶婷
參考資料: 1. 《日蓮大聖人御書全集》 2. 《人間革命》 3. 《希望的經典》御書研習(上)
每個人都懂得說大道理及鼓勵的說話,但是 往往就很容易墮入教訓者的角色。大聖人 在這篇御書中成為我們的絕佳榜樣──以大 慈悲之心與妙一尼居人共度難關。我邊讀邊 想:到底如能徹底鼓勵起對方呢?如何觸動 對方的心呢?大聖人在御書中曾說過:「我 很明白你的感受!」或「你真的很可憐!」 這些說話,因為「同苦之心」及同理心就是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並表達她心中所想。 大聖人不但體會到妙一尼的疲憊心情,更直 接闡明她的亡夫必能成佛。作為弟子的妙一 尼夫人,收到大聖人這果堅決的話句,相信 一定能撼動自己的心扉,應該說,鼓勵的盡 頭就是希望。此外,這篇御書的主旨就是信 奉《法華經》之人就如冬天一樣,「難」是 人生中必會出現的障礙,但是勝負之心只在 乎一瞬之間,春天就是由此而生的。池田先 生在《青春對話》中言:「船,因為有大 海、有波浪,所以才能航行。飛機,因為遇 上空氣的阻力,所以才能翱翔天際。飢腸轆 轆,才覺飯菜更香。」如果你不曾走過冬 天,就不會被春意盎然的景色所感動。原 來,這就是希望的哲學。 蔡潔欣
佛法是講勝負的。1950年代,日本社會仍未 從二次世界大戰後復甦過來,戶田先生的事 業雖然開始有好轉,但公司職員除了池田先 生也就只有兩三名親戚而已。當時,戶田先生 鼓勵池田先生說:「佛法是講勝負的。只要有 生一日,拿出男子氣概奮鬥下去吧!生命是永 遠的,其證據必會以任何形式在今世顯現出來 的。」就如今次所學習的「冬必為春」所言, 跨過嚴冬後,春天必定會到來。佛法所在乎的 並不是一時三刻的安穩,而是永遠的勝利、三 世的幸福。而當我們從煩惱痛苦中磨勵信心, 以行動去體會及實證信心,於嚴寒的刻苦逆境 中再接再厲地貫徹信仰,最終必定能迎來春 天,得到絕對幸福。池田先生說過:「在青春 時期,我們也要花錢買『辛苦』回來。」年青 時代的奮鬥是最寶貴的!遇到困難時,大家要 以每日都要取得勝利的姿勢充實地迎戰!五年 或十年後回頭看,必然會發現當初的辛勞是多 麼的有價值。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成嘉欣 21
師弟亭‧ 師弟情
張國傑 陳展鍇
第一本部 1997 年入信 警察
李志英
第一本部 1982 年入信 警察
第四本部 跟隨父母入信 從事金融行業 曾參加體操隊 前學生部長
人生需要「師匠」。唯有人才擁有「師匠」。正是通過「師弟之道」,人才能學到做人的最寶 貴東西。《四季箴言》 池田先生就是我們的人生師匠,而師弟精神正是創價學會一直秉持著的信念,貫徹當中的師弟 之道正是由作為弟子的我們實踐過來。這次專訪特意找來曾與池田先生接觸的三位大前輩,而 他們的名字正是記錄在大埔總合文化中心內師弟亭的牌匾。因此,讓我們聚首在師弟亭內細訴 師弟情。
細味難忘事 2000 年,池田先生獲頒香港中文大學名譽社會學博士,再次訪問香港,他們三位 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池田先生,與池田先生的互動記憶都在這師弟亭一一勾起。 張:池田先生是不會錯過任何機會,總是以可能是最後一次見到對方的心給予鼓 勵,如一清早便用御書指導大家。每天都日理萬機,有很多人向他報告,但以 70 多歲之齡為著學會的發展,為著所有人的幸福而不斷努力,實在是非常令人感動。 而且,池田先生是很體貼及親切,例如是館內有不同的栽種,他不但會讚賞花的 美麗,更會多謝照顧這些花背後的會友。 李:另外,池田先生很維護女子部及婦人部,就好像當年他出席文館講堂的大會, 得悉有其他會友在其他會場收看轉播,也特意在散會後跟他們打招呼,由衷的讚 美女子部及婦人部。
22
師匠與教學 命名師弟亭 當時,在大埔總合文化中心內,大部分地方都已命名,唯獨是這個亭是沒有名字。 張:為了與會友見面,當時池田先生乘坐高爾夫球車到處走訪,速度是有點兒快 的,相信是師匠鍛鍊大家的反應而作出考驗。以前這裡還是一塊爛地,車子駕駛 到此都有困難,所以都是大家推著車子上來。到達後,池田先生便指示我們幾位 特別警備為此亭命名。 李:剛上到來,腦海真是一片空白,完全摸不著頭緒該用甚麼名字才對。 張:起初說了一至兩個建議都不太適合,幸而當時在池田先生身旁作翻譯的周錦 雄先生提議命名為「師弟亭」,大家都點頭贊成,即時鬆了一口氣。
感受與得著 張:有一次池田先生到球場散步,信濃企劃和聖教新聞社的人員就背著路做採訪。 因此,當時看見前方有一樹枝伸了出來,我便靜靜的站在那兒,怎料池田先生原 來留意到,便走過來與我握手。池田先生真是耳聽八方、八面玲瓏,凡事都很仔 細,清楚每一個人在做甚麼。聽說這都是因為他曾是戶田先生身旁的警備,事前 都是準備充足,例如了解訪問地點的天氣情況等。 李:池田先生就是這麼為他人設想,正如其母親的家訓「不為人帶來不方便」。 記得有一次池田先生準備要過馬路時,有一輛車子儘管是從遠方駛來,他都是非 常體貼,還是先讓車子駛過。 陳:有一次池田先生坐高爾夫球車返回會館,我只是做警備慣常做的動作──當 池田先生下車時,以手護著他的頭,避免弄傷。其實這個舉動,每個警備都曾做 過,但那次池田先生特意與我握手。
師弟銘在心 李:發心是從人間革命開始的,第一次接觸生死妙法,連沒有佛 道修行的人都有感恩,捨身為人的心,自此加強學會活動,發揮 師弟精神,透過自身的人間革命,加強了理證的體驗,以活生生 的例子宣揚師匠的偉大。 張:師弟對我來說雖只是相信佛法,但池田先生都相信,就不用 有太多疑慮,凡事跟著他的做法便可。當到了創大唸書,了解池 田先生的偉大,便開始好奇自己所信的是甚麼。我們是應努力將 佛法及學會廣宣流布,雖做一小部分,不但促使事情順利進行, 更能推動世界和平。
鼓勵學生部 張:恭喜各大學會的成立,走入校園才能做到廣宣流布。雖然將 來面對的挑戰會非常多,但是應該實踐的,弟子是需要延續師匠 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陳:贈予「堅持」二字給大家。因為走進校園,總會遇到有不同 意見、不同宗教、不認識學會的人。因有著種種的不同,有問題 時,一定要發聲,同校的大家才可以互相照應。 李:讀書是為了求知識、求學問,提升生活質素,改善人類幸福。 這可能正是一個新契機發揮使命,大家要好好運用自己的知識和 智慧。
後記
師匠偉大的「構想」,弟子如不去「實現」,一切都會變 成虛幻。師匠提出的「原理」,要加 以「運用」和「發展」, 才會有價值。《四季箴言》 這次採訪在別具意義的師弟亭內進行,聽著三位前輩分享 與池田先生接觸的一點一滴,更感受到師匠的偉大,心情 是非常澎湃,除了重新一次返回原點外,師弟不二的精神 更深深銘記在心。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自身的崗位繼續發 揮使命,做好人間革命,繼而推動廣宣流布。各位戰友, 大家一起行動吧!
23
師匠與教學
陳伊霖 - 畢業於日本創價大學經濟學系
↑與家人於恩師紀念室拍照留念
OH !遊天下 英國 遊 樂 ‧ 家 ─ 師‧
香港到 Newcastle,要坐 18 小時飛機,由 起飛睡到降落,時間也不太難過。 我們 的第 一站 是 Newcastle。一 下機,天 朗氣清,在停機坪走進機場時看到萬里無雲的 天空,真的想大叫呢!第一天的旅程,參觀了 姐姐 的宿 舍。 踏進 宿舍 的一 刻, 有股 宿舍 獨 有的 氣味,令 我想 起在 日本 留學 時的 宿舍 。 之後,我們到了一個名為 The Coast 的地方。 The Coast 是 Newcastle 的小 鎮, 那裡 有退 休 人士住的別墅,也有海灘,是一個很美麗的地 方。由於英國大多時候都下著濛濛細雨,恰巧 那天是星期天,又天氣晴朗,所以很多人都到 海灘游泳,享受日光浴。歐洲人十分喜愛戶外 活動,我到了歐洲,亦入鄉隨俗,享受一下日 光浴的樂趣。 之後 的兩 星期,我 們走 訪了 其他 國家,之 後再回到倫敦。也許這兩星期太疲憊了,回到 倫敦 好像 回到 香港 這個 家一 樣, 唯一 不同 的 是,到處都是外國人。很久沒有吃過中菜,為 了給爸爸一點點力氣,我們首先到了唐人街的 酒樓。點心的味道比得上香港,而且還有菠蘿 包,爸爸一臉滿足地品嚐久違了的中菜。雖然 是唐人街,但到處掛滿英國國旗,我們心想: 一定是有慶典了。之後看電視才知道原來剛巧
24
是英 女皇 登基 60 週年 的慶 典。 看著 英國 國 民普天同慶,令我不禁慨嘆:香港人為甚麼 總是對政府諸多不滿?沒有中國政府,沒有 香港特區政府,我們能生活得這樣安穩嗎?
溫莎
Tower Bridge
閱兵
之 後 我 們 還 參 觀 了 英 國 會 館 Taplow Court。由 於會 館跟 車站 有一 段距 離, 因此 會館的職員前來車站跟我們一起前往會館。 雖然 是第 一次 見面,但 那種 親切 感, 就像 是故 人一 樣, 這就 是我 們創 價學 會的 聯繫 吧!車子抵達會館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 堡。 之後,職 員帶 著我 們一 起參 觀。 原來 Taplow Court 原本 是 Lord Desborough 的 家,而 Lord Desborough 就是 1908 年的奧 運主辦者。多年前的某一天,當時的英國理 事長太太看到這座城堡出售,便向池田先生 提議在這裡成立會館。當時其他公司都想買 下這地方,而且出價比我們高,不過,城堡 的擁有人得知 SGI 的理念後,覺得 SGI 的理 念和活動十分有意義,就算 SGI 出價較其他
Taplow Court 的內外面
貌
公司低,最後還是賣給了我們。城堡裏面大 多數建築到現在還保留著 Lord Desborough 一家的歷史,其物件也能在裏面看到。 參觀 Taplow Court 之後,我十分激動, 除了因為能參觀從未到過的古堡外,更體會 到不 論狀 況如 何, 只要 理念 和行 動正 確的 話,必定能感動他人,再一次感受到三代會 長的偉大,把創價理念宣揚開來,雖然經歷 了很多困難,但最後都得到外界支持。
在 Taplow Court 前與
媽媽合照
Lord Desborough
他們能 來的,但也要佩服 雖說是他們盜取回 博物館 所 ,讓我們能在一 盜取這麼多的物件 物館, 博 文物。至於自然 中看到世界各地的 震、學 地 本外,更能體驗 除了有很多動物標 興高彩 也 連當地的學生們 習身體結構等等, 也應到 友 實,香港的小朋 烈地逐一參觀。其 學習書 們 家長們除了讓他 更多博物館參觀, 趣班 興 和 加不同的語言班 本 上 的 知 識, 參 。 象 學習世界自然現 外,也應讓小朋友 ↓大英博物館
還保 下了這地方,可是 而且,雖然 SGI 買 教導我們要 像池田先生經常 留 著 其 歷 史, 就 心中有種難 在 會 館 中 走 著, 感 謝 一 樣, 當 我 為「 恩 師 紀 其中一個房間名 以 言 喻 的 感 受。 口先生、 了紀念初代會長牧 念室」,這裡是為 田先生以不 生和三代會長池 二代會長戶田先 弟子的我們 法, 及 鼓 勵 作 為 惜身命的姿勢弘 流布而設立 精 神、 做 好 廣 宣 要好好學習學會 法的歷史及 歷代會長捨身弘 的, 裏 面 展 示 著 加 強 信 心, ,更令我決意要 物 件。 看 著 看 著 起奮戰, ,都不忘與師匠一 不論遇上任何困難 景 取得勝利。 我們還到倫敦著名 除了參觀會館外, 。 等 等 鐘 橋、倫敦眼、大笨 。 館 點觀光,例如倫敦 物 博 大英博物館和自然 , 物 而且,我們還到了 文 的 看到的是世界各地 走進大英博物館,
姊在大 ←與媽媽和姊 。 影 倩 笨鐘前留
25
跳出框框 文:尹卓彥 尋找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之根底問題: 論國民身分認同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教科」)的爭議之聲起伏不斷,縱有社會廣泛討論,唯憑教育專業而發聲的同工 卻不多,退後深究這教育政策發展至如今田地者則更少。筆者先申明推行國教科是出師無名,預期目標更是反 教育。由此,本文會針對國教科之原來目的:講述始於十年前開始鼓吹的「國民身分認同」,揭示其與教育本 質之相違,並考慮香港社會與教學情景下,論述國民身分認同為既定教學成果是既不可欲、亦不合理,以探討 國教科出現問題的根底原因。 追溯國教科尚未萌芽之際,教育局於回歸第五年即乘教改之勢,開展有關培養對祖國認識和歸屬感的教育工程。 當年《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表明,「國民身分認同」是五種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之一,並說明「回歸祖國 後,學生有需要更深入地認識祖國的歷史和文化,並加強對國民身分的認同……以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 另外,參閱教育局網頁,推行「國民教育」有以下理由:「自回歸祖國以來,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國民身 分認同,便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既定政策和首要任務……」
所謂國民身分認同 歸納兩段官方資料,推行國民教育及強調國民身分認同,前設均是「香港主權已回歸祖國」。考究主權更替與 推行國民教育是否有必然關係的邏輯前,官方已自揭這是政治範疇上的必然工作:「既定政策」、「首要任 務」。即是說,國民教育不是從教育本身、學生本身的切身需要而考慮,而是站在當權者,憑長官意志,自認 為學生市民需要適應新政治環境而強加諸身上;此舉實為霸道,更重要是欠缺提供學理上的專業理據去支持, 不論是進行師資培訓與教研的教授,還是前線拚搏的校長教師,也不為之所說服。 至於國民身分認同十分重視「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實質希望學生市民對祖國有正面情意。正面情意源 自對政權滿意,當然也源自秀麗山河、奧運佳績、航天偉業。如果只有預設正面情意的教育成果,教學內容唯 有多多拜託,為祖國隱惡揚善,其他的例如對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最多止於認識,評價也容不下,莫說創造價 值 。政治事件誰功誰過?連認識的一分也沒有(十年後今天的課程文件白紙黑字,反轉看也找不到)。無他, 因教育指令是培養國民身分認同,不是「國民身分抗拒」,任何有機會產生負面看法的,通通不敢提。然而認 同與抗拒,是一個光譜,是程度多少之異,取決因素也隨客體國家的人事物變化而改變,也隨主體自我成長而 不斷更新。現今預設一極之端的固定教學成果,是反教育的,有違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願望自決,談不上是以 人為本的教育。 回顧國民身分認同出現於文件之初被推崇為五項後期七項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對比其他的品德例如堅 毅、關愛、誠信等,實屬怪異且格格不入。說它是傳統品格美德?不是。說它是普世價值?更不入流。自上文 論證可見:確立國民身分認同這種單極化的教學成果是一個荒謬,也可說在課程學上,設計源頭已經失誤,故 此醞釀十年而成的國教科,今天被廣泛駁斥。
26
國民身分認同是港人所好嗎? 以下再配合實際香港情景分析多兩點,分別是其可欲性和合理性。教育之目的與人生之目 的一致才顯其價值。人生之目的不外是追求幸福與成就美好人生,故教育之目的應是促進 學生幸福為依歸,賦予他們成就美好人生的條件。考察過去五十年代的公民科乃至八十年 代到回歸前的公民教育宗旨,官方的需求是維持社會安定和平穩,教授的也以公民權責與 義務為主。雖然這亦是港英殖民政府的一種管治手段,但一般香港人也受落,無重大異議, 因這與港人的欲望與人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無重大衝突,並且提供了達成個人安穩生活 的條件和保障。 反觀回歸後特區政府着意追求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國民身分的認同感,這或許與市民所 欲出現分歧。雖然筆者無從稽考社會每人之人生目的和願望,但市民不欲看見的社會情況 大概是共通,如戰爭、天災、人禍。對於培養國民的身分認同(莫問這也是否算人禍), 它本質上與形成安穩生活的條件和保障是完全沒有關係和貢獻。而且,部分市民對祖國、 中共存有負面評價和恐懼,若公民教育的方向是鼓吹愛國情懷、認同和歸屬於包括政權的 國家及國情,這種透過教育強加於內化香港市民的思想及情感,不禁令市民不寒而慄。如 今更明刀明槍捨公民以「正名」為國民教育科,前所未有的反響足以引證本人所言不虛。
港人怎能去認受此等國民意識鼓吹? 學者 Giroux 曾把國民身分認同闡釋出三個缺一不可的元素,分別是公民感、愛國情操及共同文化。培 養公民感源自公民參與。但是,基於香港獨特的一國兩制政治環境,學生以及廣大市民除了極少數的人 大代表、政協委員外,難有機會具體地參與國家層面的公民活動,例如直接向中央反映意見、投票決策 等。欠缺行動參與而勉強建構香港人的中國公民意識,是水月鏡象。若以共同文化建立香港人的國民身 分,那是一場香港人還是中國人的身分形成之角力。香港人長期固有的本土意識和本土歸屬感,促成了 港人身分的建立,但香港人的身分形成同時是建立在本地與內地的文化疏離和經濟的優越感之上。雖中 港經濟逐步接軌拉近,但港人對內地生活文化則不敢苟同。最少我們對地溝油和強迫墮胎非常反感。故 此,港人以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自居,甚至引以自豪,鮮有承認與內地一起擁有共同的生活文化。 如此,這也解釋出為甚麼國民身分認同在香港情景下唯有較重視第二愛國情操的正面情意產出,因為強 調公民感和共同文化是徒勞無功。但是這樣局部性的國民身分認同培養以及發展成同樣性質的國教科, 是不具有認受性或合理性的。只着重感性的產出是危險的,容易令國民走向民族主義,排他情緒亦容易 產生。想深一層,香港承載着如此獨特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素養,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而在 香港情景下推行整全的國民身分認同所遇到的結構障礙,而促成今天一種避重就輕兼帶有「去香港化」 (文化同質化)的國教科,那對香港人與香港前途發展是不合理的,是不公道的。 總括而言,全面開放包括認識及評價國情的國民教育本無不妥,但以國民身分認同為宗旨的單極化和預 設性教學產出則違背了教育的本質,沒有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自主性; 配合切身處地的香港情景分析, 此等培育及所引伸的國教科既不可欲、亦不合理。正當建制中人說國教科不是洪水猛獸,但本人認為沒 有國教科也不會招致甚麼。「『生命』比『地球』還重,『人』比『國家』還巨大,在此信念中,存在 著我們人性主義的基盤。」以上是池田大作先生在《教育指針》的名言。我們要懂得「誰」才是應當關注。 由此,作為實踐創價人本教育的同工乃至學生部各位,建設未來則必須先守護教育,目的純正的教育才 能培養起堂堂正義的後輩,未來才有希望。恐恐謹言,共勉之。
27
文:徐國豪
跳出框框
釘 書 打
作者 :加藤嘉一 出版社 :大塊文化
《愛國賊》
在一片領土爭議聲中,你站在哪一方? 釣魚台事件,一直都是中日關係的一大焦點。作為中國人,我當然認為釣魚 台是屬於中國的;但作為學會員,我更希望中日雙方能以和平手段解決領土 糾紛。 近來,東亞地區的領土糾紛日漸升溫,除了中日之間的釣魚台外、還有日韓 爭議的獨島、俄日之間的南千島群島、中菲的南海領土糾紛等等。其主軸始 終離不開中日關係。 曾旅居中國的日本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於2011年寫了《愛國賊》。顧名思 義,這書是指出在一個正常國家裡,自以為是愛國,卻在不知不覺間出賣了 國家的人,為數超多。作者稱這種人為「愛國賊」,並希望讀者能自省是否 一位「愛國賊」。 其中,他同意「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這一點,認為中日兩國關係裹足不前的 基本因素是內政問題,例如是互相不信任彼此的政治體制、兩國對歷史問題 意見不一云云。在這方面,他建議中日兩國首腦要定期而頻繁地接觸。不 論是從象徵式的交往、還是實際上的會談,其意義在當代外交中是至高無上 的。這一點,與池田國際會長對中日關係的想法一致。在1968年9月8日的第 11屆學生部總會上,池田先生發表〈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我主張不如 一開始就由兩國的總理、最高負責人對話,確認對待和平的基本共識,從大 局、基本方針路線來落實,然後才涉及細節問題。」 希望我們能從《愛國賊》中,體會中日友好的難能可貴。
Now Sh 《疾走羅拉》 (Run Rola Run)
文:李子軒
生活逼人,時間往往不夠我們「香港人」使用。不是嗎?難道你沒有試過邊行邊吃早 餐?沒有試過在巴士上補眠?沒有試過在地鐵站跑起來追車嗎?有時追不到車子,大家 都應該不甘心吧!!想脫出「每天糟」的命運嗎??很想掙扎吧?但相信你們都不夠這 套電影的主角羅拉努力。在電影裡羅拉要在二十分鐘內為男友籌到十萬,否則,男友將 被黑幫殺掉!! 就一雙腿,一台攝影機,可以跑出一連串引人入性的劇情。沒有「阿凡達」的特效埸 面,是怎樣吸引觀眾看呢?其實電影裡分別有三個結局……在場地、所遇人物、時間完 全沒變的情況下,主角怎樣爭分奪秒去籌得十萬呢??最後,結局會是羅拉籌到十萬? 然後成功順利地找回男友嗎??我可以答你「不」!但箇中有趣,有待你們自己發掘。 這部產於1998年德國的《疾走羅拉》是經典中的驚喜。首先,電影中會上演三個結局, 劇情中羅拉每次「跑」都只有二十分鐘,而每個段落的剪接,亦是剛好二十分鐘!!! 其次,你可以看得到電影加入了大量藝術元素,例如一些古怪的時鐘、顏色對比鮮明的 埸境、紅髮綠褲的女主角等等……通通給筆者很深很深的印象!! 羅拉跑了100分鐘,有沒白費了,我不知道。但羅拉的確以奇特風格跑出了德國。 香港人,想改變「命運」, 努力點用雙腿,用行動去跑出奇蹟吧!!
28
文:胡芷菱 《圖解簡明世界局勢》(2012版最新增訂) 作者 :陳方隅、歐寶程、古雲秀等 出版社 :易博士文化出版 書閱得愈多,愈覺這個世界是一張網,網的連結處是影響世界的因素。解釋一個現象,或研究 一個課題,是多難的事。因為當中因果千絲萬縷,經濟、政治、科技、人性等因素互相影響, 很難理清。無時無刻,因果這簡單佛理以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形式顯現。 這本書不如其名字顯示般簡易,其對國際問題透切的解說令人手不擇卷。我看見權力與利益這 兩條線如何左右國家對事件的取態,初步了解中東問題、俄國種族問題、藏獨疆獨等問題背後 千絲萬縷的成因。 我對以巴領士糾紛最感興趣。閱後,才發現除了因為宗教和種族的差異導致以巴衝突愈演愈 烈,考慮自身利益的大國亦扮演重要角色。以色列得以於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全賴西 方政府支持,其主要籌碼是經濟實力。舉例說,當時美國境內的猶太人高達六百萬人,足以控 制美國經濟命脈和外交政策。基於現實考慮,美國政府促使聯合國通過以色列復國的動議。 再者,猶太人創辦了美國主流媒體,如NBC和CBC。利用對資訊的控制,猶太人引起西方民眾 的同情。至今,部份美國傳媒仍然發佈誤導資訊,標籤伊斯蘭教徒為危險分子。面對美國民眾 的敵意,阿拉伯國家以強烈反美情緒回應。 各國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在不同國際問題上形成互相對抗的陣營。地區問題足以演變成國際 危機。恍然一悟,政治角力和種族糾葛源皆於人性的自私。人以種族、國籍、宗教等身份界定 自己,忘記了同為「人」這基礎,間接藐視生命! 我這平民接觸的經濟問題,不外乎是通漲壓力和供養父母。但世界的領導者接觸的是一些宏觀 到我無法想像的利益交涉。我們看似無力解決這些國際問題,但換個角度想,種種問題的癥結 便是生命的無明。唯一的辦法便是精神變革!學生部的青年須立下大願成為廣宣流布的先鋒, 散播和平種子!
打戲
站
howing 《伍》(Five)
文:何雪凝
都市生活節奏急速、追求效率;每個人的腳步,甚至頭腦都不能停下來。三色台最近播映一 個綜藝節目,一群藝人在香港的郊野地區競逐尋寶;觀眾彷彿今天才知道香港這「石屎森 林」背後有大片「世外桃源」。撫心自問,我們每天營營役役地生活,可有嘗試停下腳步, 放空一下,細味大自然的奇妙?在國際影壇享負盛名的伊朗導演Abbas Kiarostami在《伍》 這部影片中和觀眾一同感受自然的旋律。 這部電影由五個約十至二十分鐘的「長鏡頭」組成,每個長鏡頭像訴說一個故事:一塊被湧 浪分裂成兩半的木頭、海旁行人道經過的人們、數隻狗兒在海邊休憩閒蕩、鴨子聯群結隊的 走,還有凌晨暴雨下月光倒映在湖面的景象。鏡頭幾乎靜止不動,讓觀眾專注大自然的微小 變化。五個「故事」中,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個關於凌晨暴雨交加的故事,首先它是眾 多故事中唯一一個在黑夜拍攝,觀眾要仔細觀察才能留意到月光和湖水。又我們還能聆聽淅 瀝的雨聲、轟隆隆的雷聲,還有青蛙呱呱的叫聲亙為交集。最震撼的一幕,就是在暴雨過後 黎明將至,公雞啼叫,新的一天又要到來,為整部影片劃上「希望」的句號。導演說,製作 團隊花了數個月的時間拍攝這個場景,通過精緻的剪接才能出現一氣呵成的「長鏡頭」,可 見這個場面是多麼的有意思。 長鏡頭的運用,既是電影拍攝的技巧,同時考驗觀眾的耐性。可是導演十分理解觀眾的憂 慮,他提醒觀眾,應該用輕鬆的心情欣賞這部電影,疲倦時不妨小睡一會再看,每一次看這 些畫面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對筆者來說,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夠靜下來欣賞大自然的奇妙, 心情舒暢之餘,也明白佛法的「依正不二」道理,那就是人類和自然亙為依存、共生的和 諧。
29
學聲活動
「秦始皇的永恆國度」展覽 9月23日, 我們一行10人參觀了由康文署及陝西省文物局聯 合主辦的「一統天下──秦始皇的永恆國度」展覽。記得以前學 習中國歷史時有這樣一個題目:「論述秦始皇的功過」,秦始皇 創立君主集權制度、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和修治馳道,另方 面四處征討、大興土木、修建長城、阿房宮,和焚書坑儒。以上 這些只能靠死記硬背,但實際上,文化就是由生活的每個細節構 成,要全面認識歷史就要從了解生活開始。 今次展覽,我們隨著導賞員返回戰國爭雄的時代,透過陪葬 品及古人生活的用具,從多角度了解當時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社 會的轉變和秦始皇發展帝制一統天下的野心。很多看似微不足道 的發明,原來自秦朝時已出現,例如,腰帶原來是為了方便養馬 人在馬上奔馳而有的,其智慧可真不容忽視!又如當中一件「銜 玉環金鋪首」,只有耳環般大小,卻是由金、鐵、玉三部分焊接 而成,可見當時的冶煉技術多麼精湛,從中又可以推想當時製造 武器的技術和採礦能力發展到何等程度。從一件如此細小的文物 已可帶出這麼豐富的內容,實在令我們眼界大開,也讓我們學習 到多角度觀察事物的重要性,反思從小培養的單向式思考模式確 有不足。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十分聰明,很多二千二百年前的智慧套用 至今仍舊合適。當權者一聲令下,其影響力之深遠是無人能估計 的。就如秦朝建立後所推行的政策及典章制度、官僚制度、郡縣 制度等,深深影響著中國往後的發展。 展品除了讓我們追溯當時生活的環境,更體現當時的技術已 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如水利建設、建築模式等,可見前人為後 世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除了要讚嘆前人的技術和智慧,也要 欣賞他們的民間傳統,如當時屋頂使用的瓦當固然有其防止滴水 的實際功用,但上面還刻有不同的圖案,本以為當中的青蛙圖案 是為了防蚊,但原來前人認為青蛙能大量產卵,以此寓意百子千 孫,可見古代與現代人思考模式之分別。
30
觀後感想 羅愛雯 今次秦始皇的展覽讓我這個自 小在外國長大的人留下了一個 非常深刻的感受。除了覺得中 國人在遠古時期已非常聰明以 外,當我看到這些古蹟對現代 人的影響也讓我有很多反思。 從這個展覽中我了解到人類是 充滿智慧的,而一個人或一個 社會的行為和選擇無論是好是 壞,除了可以改變當時人們的 生活外,也能影響到之後的社 會發展。受影響的人可能是我 們的下一代或是幾百年後的人 民。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善用 我們的智慧,要以造福人民為 大前提。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 現在所做的事,將來會為人民 帶來甚麼樣的變化。
譚筱瀅 這次展覽讓我從不同角度去重新認識秦人文化和秦朝的歷史, 小至一個鋪首,大至一截彎曲 的疏水管,都反映了秦人的生 活智慧。參觀時聽著導賞員講 解,能更深入欣賞文物和思考 背後的意義。展品當中有一把 青銅劍,據說出土那刻考古人 員將壓著它的兵馬俑挪開時, 原本扭曲的劍慢慢變直,更能 將一疊十九層厚的紙切開,秦 人的冶鑄技術果然令人嘖嘖稱 奇。 這個展覽令我們反思現今科技 發達,生活質素提高,而人們 適應社會的能力卻減弱了!同 時,我們更應對前人感恩,沒 有他們不斷鑽研各種科技,創 造文明,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 安逸生活。
31
學聲活動
有骨戲劇團將 Ben Elton 作品之一《Gasping》翻譯後 取名為《售氣帝國》( 下稱:《售》) 搬上大舞台,於 9 月 7-8 日公演,此劇的監製李展鑾為前學生部成員,數 位現學生部成員不但入場觀賞,而且出席了監製導讀會 以深入了解故事的結構及一起討論社會問題的現況。
○故事簡介○
《售》故事講述紮根香港,面向全世界的帝國集團,乃 一實力雄厚的非牟利發展商。作為黑心企業的典範,該 集團推出劃時代的產品:「犀利寶」(Suck and Blow), 實行將空氣淨化成「高清空氣」(Designer Air) 出售。 為了「穩定市場」和「全球安全」,帝國集團不斷加價。 最後,還引發自然大災難!
對《售》所涉及的社會議題有感
─蘇婉茵
故事當中的帝國集團是以掙錢為首的財團,他們為了賺取豐厚的利潤,竟然想到將空氣變賣,令原本 每個人都有得享受的空氣,包裝成高級商品。故事所描就固然有誇大之處。但當套用現今香港的處境, 卻會發現與周遭所遇非常相似。現時,全城關注發展新界東北動向。政府一方面對外宣稱為未來人口 發展,有急切的需要開展新界東北的土地;但另一方面一直關注新界東北發展的「反對香港被規劃行 動組」,在研究當局公布的最新方案後,發現僅有約三十多公頃土地計畫用作發展公營房屋,其餘的 土地則興建私人房屋。大自然明媚的風光,本來是人人擁用。可是,香港政府為了增加庫房收入,強 行強拆居民的住所,令居民紮根多年的感情、人情味,一下子磨滅了。政府就如帝國集團般,為了牟 利不擇手段,從來沒有為香港東北居民謀福祉,講到底都是因「貪」而引起禍患。到底有多少企業能 將市民的行益放首位呢? ↓眼見街 上 和窒息的 滿是喘氣 小 市 民, 闆仍然認 老 為自己只 做生意, 是 你死你事 !
業經理 ↓集團營 高飾) 力 Angus( 何 身試用 親 , 險 以身犯 「 品 犀利 劃時代產 寶」。 東飾)向 老 闆( 冼 振 ↑帝國集團 明飾)分 偉 蔡 Philip( 首席推銷員 。 享發達偉論
32
↑產品開發與公關廣 告是「策略性伙伴」, 負責領導該兩項工作 的 Philip 和 Kristy(鄭 秋文飾)亦然。
對監製堅持創作之想法 撰寫本文以前,特意翻看《售》幕後主腦展鑾的博客。 他最近上載的三篇文章,都是分享製作此劇的點滴和 心得。當中有一段讓我感觸甚深。那是展鑾談及有 位戲劇界前輩,多年前欣賞他昔日任職劇團的演出。 該前輩欣喜這群大學畢業生出來社會還願意繼續「搞 戲」,可又冷不防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當中有多少 個生了小孩 ?」展鑾回憶當時仍是剛畢業的初生之犢, 對這個問題不太為意,倒是把前輩說過的另一番話銘 記於心:「有了家庭之後,就很難堅持『搞戲』,不 少業餘劇團都是這樣自然死亡的。」看到這兒不禁唏 噓。然而,有些人還是堅持下去,像展鑾和他的妻子。 兩星期前,數位學生部的新知舊雨拜訪展鑾一家。我 們甫進家門,已經見到快將一歲的「李想」小朋友在 父母的懷中撤嬌,又在地上爬來爬去,逗得拜訪的哥 哥姐姐不亦樂乎。「李想」是展鑾和太太的愛情結晶, 早在媽媽肚子裡就見證著父母籌備《售》的辛酸。舞 台劇上演之時,「想想」( 李想之暱稱 ) 還有幸和劇中 靈魂「犀利寶」(Suck & Blow) 合影。戲劇和生命的連 繫是如此不可思議,連池田先生都說:「第一流的藝 術本來也和大自然一樣,就是讓人心情舒暢、給人帶 來生命力。」(《人生的座標》) 舞台確實令展鑾夫婦 有「新生」的喜悅。
─何雪凝
這種喜悅並不止出現在展鑾夫婦身上,還有《售》的 台前幕後。這齣舞台劇大部分的藝術人員都是業餘戲 劇愛好者。他們的正職有劇團行政、補習教師等,都 在百忙中抽空參加演出。當中飾演 Philip 的男演員, 更是七年沒有踏過台板,這次「復出」帶來了富感染 力的表演:桑拿浴室裡「被按摩」的一幕,他靈活的 表情和肢體動作都教人印象深刻呢! 池田先生在《人生的座標》也談到文化、藝術會引導 出一種要在地上建造樂園的「善」心,是作為人的一 種理想的生活態度。展鑾夫婦堅持每年至少製作一部 舞台劇,向觀眾呈現高水準的戲劇文本,還有延續年 少時「搞戲」的熱血。他們的「李想」和「理想」也 代表對未來的希望和祝願。除了讓我們能夠在窒息的 濁世中消消氣、打打氣 ( 但願日後不需要購買「犀利 寶」才能呼吸新鮮空氣 );還有相信自己的力量,堅持 夢想,打造「美、利、善」的樂園。
監製導讀會的逆向與順向之思
─李思敏
雖未能入場觀看此劇,但從監製導讀會上各人的分享, 可感受到值得探討的事有很多。此劇的重點是空氣, 與我們息息相關,但強者將資源商品化,視為交易的 籌碼,這樣做公平嗎?有時我們可能被很多枷鎖規範 了自己,身不由己,那麼我們該如何取捨呢?作為法 華經的行者,師匠的弟子,我們應否隨波逐流? 此外,展鑾分享了創作的心路歷程,懷抱著堅持理想 的熱情,一步一步將目標達成,實在值得作為後輩的 我們學習。池田先生說:「熱情的人是美麗的、莊嚴 的和崇高的,每天都過著惰性的生活,就不能說真正 的活著。『巨大的熱情』才是活著的證明,開啟通向 勝利的道路。」(《四季箴言》) 就讓我們以熱情挑戰 一切難關吧!
集於展 學生部聚 及 部 生 學 ↑一眾前 售》的意義。 《 思 反 起 一
鑾家,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