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聲第55期 (2012年12月)

Page 1



剪影‧心語

李子軒

日出照樹蔭 天晴則地明


根據非官方統計,聽聞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人 以鼻,但較早之前讀到 而跳樓自殺。自此內心 何破除這種迷思?

今回《學聲》專題將會 新紀元》,探討現今主 引近年的災難末日電影 的盛行,都是源自那份 由」?

2012.12.21 專題:

「未末 2


聞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人數,跟知道梁振英是 人數,不相伯仲。對編者而言,一直對世界末日這概念嗤之 到一篇新聞,一名香港青年因過份沉迷宣揚世界末日的網站 心便耿耿於懷,到底為甚麼會有人相信世界末日?我們該如

會嘗試參考池田先生與湯恩比博士的對談集──《眺望人類 主宰人類世界末日的思想潮流到底是甚麼。此外,我們亦援 影,簡單分析人類對末日景象的變遷。說穿了,世界末日論 份發自內心深處的恐懼。我們如何才能達致「免於恐懼的自

末日」


師匠對 「人類滅絕論」的看法 譚嘉明、溫朗鈞、姜曉婷

2012年12月21日,傳聞是世界末日的一日。越是接近這日子, 這傳聞就越演越激烈。末日預言亦有不同的版本,相傳這一日是瑪 雅曆法的最後一日,世界到這一天就會完結。有說法是有一顆小行星 衝向地球,並於12月21日與地球相撞。亦有說法是太陽會刮起有一場很 大的風暴,影響地球的磁場,引發天災。雖然大家都對這些傳言一笑置之, 如常工作上學,但這些末日論確實在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塞爾 維亞的勒塔尼山成為末日避難所,有超過五百人預訂當地的房間。在香港亦有青 年因恐懼世界末日的來臨而自殺身亡。即使你不相信這些末日論,它亦不斷影響著 我們。 有關末日論,池田先生曾經與湯恩比博士探討過。其中,池田先生指出當時有「人類滅絕 論」這說法,並引以分析。當中提到兩點導致人類滅絕的因素。第一,是核武器所帶來的破 壞。第二點是七十年代以後激化起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我們將會探討這兩點對人類的威脅。

參考書目: 1. 池田大作、阿諾爾德‧湯恩比,2008,《眺望人類新紀元──湯恩比、池田大作對談錄》,天地圖書; 2. 保林、池田大作,1997,《生生不息為和平──保林和池田大作對話錄》,牛津大學出版社; 3. 池田大作、羅特布拉特,2008,《探索地球的和平──池田大作與羅特布拉特對話錄》,明報出版社; 4. 冉毅、曾建平,2006,《關愛人性 善待生命 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環境問題與佛教〉,香港公開大學; 5.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10,《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6. 池田大作,2003,〈時代精神的潮流 世界精神的光芒──第28屆「SGI日」紀念倡言〉; 7. 「從暴力文化到和平文化:人的精神變革」展覽。

4


1、核武器問題 自二次大戰以來,核武器問題一直都是國際間重要的爭議點。有評論說現時全球各國所擁有的核武器,加起來足以摧毀 整個地球數十次。因此在《眺望人類新紀元》中池田先生指出:「核武器是由現代科學中有著核心作用的物理學,所生 產出來的大量殺人武器。而生物學和化學所生產的生化武器,也同屬第一點。」就是指我們現正面對著這危機。接下來 我們會探討核武器問題如何成為「人類滅絕論」的其中一部分。

A.現代戰爭的荒謬

B.現代戰爭的「相互確保毀滅」思想

戰爭出現的原因,不外乎民族鬥爭以爭取 領地和控制權。而戰爭永遠是殘酷的,總 是傷亡者眾,但更加荒謬的是現代戰爭比 起過往更殘酷──殘酷在於現代武器的殺傷 力,足以輕易毀滅整個民族和它的文明。

現代戰爭另一個可怕之處,是國與國之間有著「相互確保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的思想。簡言之,一個國家為提 升國家的安全,便想「以更強大的武力對付武力」。

就等同二次大戰時兩個原子彈投在廣島和 長崎令廿幾萬平民死亡,兩市變成廢墟, 假設當初美國在日本各處都投放原子彈, 如今就沒有日本的民族和城市的存在。正 如《生生不息為和平》一書中提到「由於 戰爭已開始威脅到文明本明的毀滅和整個 人類的滅種,戰爭已經再也不能被看成是 從前克勞塞維茨(Clausewitz)所說的外 交或政治手段的延長。」故此,人類必須 更加確定,戰爭絶不能在以後作為解決各 民眾之間爭執的一種手段。

人類數千年以來,都不斷研製更多強大和致命的武器以尋求安全。雖然 已有國際公約列明禁止研發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但核武器卻沒有公約 阻止,促使部份國家繼續開發核武器,務求強化國家的戰鬥力。 例如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都積極發展核武,而美國為防止「核 平衡」的形勢被打破,便發展「戰略防禦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SDI,亦稱星球大戰),以軍事為目的開發太空,增大了引發 核戰爭的可能性。從例子中亦可見國與國之間存在著「相互確保毀滅」 的戰爭文化。 阿根廷前總統阿爾方星(Raul Alfonsin)曾指責核武比賽乃是剝奪人的 生存權利,美國記者謝爾(Jonathan Schell)則對核武器這個末世的 致命性表述得最為逼真──「死亡只是死亡,絕種則是死亡的死亡。」

C.全球恐怖主義

D. 小結

核武器和大殺傷力武器絶不是科技發達的國家才能擁有,如核武器的裝 配方法簡單得駭人,要是製造核子武器的原料落入恐怖組織或是流氓國 家之手,將會是極為真實的威脅。要知道對這類無所顧忌的組織而言, 威懾理論是毫無義意義的。

核戰爭是不道德的,但戰爭的不道德性並 不僅限於使用核武,而是當武器的毀滅力 發展得越大,各民族國家越自信於自己的 主權時,大規模不分青紅皂白的屠殺越是 成為戰爭的常態。例如在二次大戰時,英 美兩國都採取了轟炸城市的策略,使無數 平民死亡,極為不道德。所以只要回顧現 代戰爭的發展過程,便可清楚看出人類在 相當程度上成了他們自己製造的武器的奴 隸。

近年來,有人提議研製新一代低當量核武器,包括穿地彈頭,以便直接 摧毀防禦牢固的地下目標。這讓核武器的使用更容易被人接受,也因此 提高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因此,核武器與大殺傷力武器的持續發展 和擴散,只會對人類的和平造成更大威脅,令全球恐怖主義大大增長。 此外,常規武器也同樣危及人類安全。小型武器和輕型武器的國際貿易 額不單不斷增長,當中許多武器更最終流入人權紀錄表現欠佳的發展中 國家,足以點燃內戰和其他衝突的煙火,傷害數以百萬計的人民。

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有意志、有能力 地不以交戰方式,而以協調合作的方式, 來解決全球性的問題。

5


2、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 人類滅絕論中,除了包含核武問題之外,也包括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在近二百多年來,人類社會因為工業革命而急速 發展,人類開始由農業社會變成工商業社會。雖然科技和生活質素從量化層面上有所增加,例如行事變得更有效率,但 與此同時我們的環境亦因此造成負面影響。

A. 地球變暖

B. 森林破壞

其中一個象徵世界環境遭受破壞的情況就是地球變暖。 地球變暖和人類活動有着密切關係:關注氣候變化的「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科學界的 發現,指出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速度是過去100 年的雙倍,如此迅速的進度幾乎可以肯定是人類活動所 為。透過人類發展的各種「貢獻」,20世紀全球平均接 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已經上升了攝氏0.74度。

除了地球變暖外,森林破壞也是一個關鍵的環境問題。 人類破壞樹林的理由有數個,包括把木材用作商業和生 活用途,例如建屋和各種木造器具;另外也可以因為覬 覦森林的龐大空間而伐木,騰出的空間可以用作擴展人 類的現代化活動,例如市郊建設等。

原來,人類活動產生了各種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 甲烷等等,而這些溫室氣體會吸收部分來自地球發放的 長波紅外線輻射,令地球降溫能力減弱。人類其中一個 最容易產生溫室氣體的活動就是燃燒化石燃料如石油, 然而過往150年來對人類的經濟發展都相當依賴石油, 例如運輸,提供電力等,導致全球暖化成為趨勢。

但是森林破壞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減少動植物物種, 因為森林是不少動植物的絕佳棲息處;另外,樹木可以 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紓緩全球變暖,但是森林 空間減少就等同削弱了其整體功用。池田先生亦曾經在 其著作指出,「熱帶森林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3%,僅 亞馬遜熱帶森林就釋出地球上1/3的氧」,可見破壞森 林的嚴重後果。

C. 水源危機

D. 小結

現今我們經常見到部分國家的人民因為貧窮而三餐不 繼,面臨飢餓。然而除了「吃」以外,「喝」也可以是 一個嚴峻問題。發達國家因為坐擁優良的生活建設,所 以不愁使用潔淨水,但是相對貧窮的國家,假如他們的 人民無法使用潔淨水生活,就會導致疾病,甚至死亡。

其實以上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兩 個主因,一個是因為人類發展活動所造成的一些廢棄 物,有些是不必要產生的,有些是必然產生的;另外一 個原因,就是基於貪婪和浪費。雖然兩個原因都造成困 境,但是解決難度卻大不一樣。

現時全世界有四成人口面臨缺水問題,另外又有11億人 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而因為水引致的疾病,就導致每 年超過500萬人死亡。他們缺水的原因,除了因為建設 不足外,亦因為建設代價高昂,即使有足夠費用支持興 建,又要擔心會否出現「人禍」,例如貪污等問題都無 法確保社會有完善建設。

假如人類發展會造成廢棄物,我們可以透過改良發展工 具去解決,例如用更潔淨的能源,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 排放,甚至立法規管廢棄物的產生,迫使人類制約。但 是如果人心是貪婪,浪費和不知節制,這個是很難解 決,除了自覺,別無他法。現時人類社會的其中一個問 題,就是手執科技和日益改良的技術,令我們可以盡量 不費力維持生活質素;但是大家卻沒有意識到科技不是 萬靈丹,心態不改善的話,「人類滅絕」只會愈走愈 近。

總結

不論是核武或是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問題,都是由人引發起的破壞。相比起傳聞中的末日預 言,池田先生所提及的人類滅絕論更有可能發生。如果人類繼續對環境作出破壞,使 用核武器,末日之日必會到來。 在《眺望人類新紀元》中,池田先生提到「對於這些問題,如果 人類發揮聰明才智,竭盡全力,我相信能夠使造成地球污 染的文明本身來一個本質上的變革。而且也必定能 夠開闢出一條永遠無需動用核武器的道路。 」人類的未來其實是掌握在人類的手 中,人類必須作出改革,只有 這樣才能避免於這滅絕 論,開拓人類的 未來。

6


《2012》:末日「寓言」

何雪凝

香港MSN網站最近做了一個名叫「精選十大末日電影」的專題(註1),挑選了十部與「末日」有關的災難和恐怖電影:大意 是觀眾看這些電影時,除了感到心驚膽顫,更可學習電影角色怎樣絕處逢生。專題還設有投票,問題是:「如果真的有世界末 日,你猜最有可能的末日形式是甚麼?」網友從多個場景中挑選一個。截至執筆之時,最高票數首三個情景分別是「世界各 地大地震」、「巨型殞石撞地球」和「兩極大轉移」。心水清的讀者或能立刻想起某些電影的情節,光與影的魔力實在不容小 覤。 十部推介的「末日」電影,大多都是當年的賣座電影(註2),其中票房最高的是1996年上映的《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全球累積票房有超過八億美元,該片導演Roland Emmerich十三年後的作品《2012》亦有七億六千 萬美元票房進帳。記得後者上畫的時候,曾引起不少迴響:宗教、種族衝突和自然環境等議題的討論散見於媒體。對觀眾來 說,最重要的是電影直接點出「2012年世界末日」這命題。電影在2009年上畫,既引起觀眾對「末日」的好奇心,亦突顯他 們的矛盾情緒:一方面對天災危及性命感到恐懼;另一邊廂卻覺得,還有三年時間迎接「末日」,擔心似乎來得太早。儘管 《2012》重彈賣座災難電影的老調(正邪的衝突、絕處逢生的緊張刺激、重出生天的喜悅,還有炫目的特效),然而在迂迴 曲折、煞有介事的電影被盲目評為「有深度」的年代,如此主題清晰的電影實屬可貴。 筆者不打算解構電影中關於末日的預測,倒想從兩位主角Adrian和Jackson談起:Adrian是白宮科學家,憑專業知識察 覺地球危在旦夕,並站在前線指揮監測和逃生工作。他又因逃生艦未能讓各階層百姓受惠,對不尊重民眾的決策者感到憤 怒。Jackson是一位作家,卻有個不美滿的家庭。他在偶然的機會下得悉末日和逃生艦的事情,便下決心和家人一同脫離險境 和修補關係。兩位主角的初次見面,源於某天Jackson和兒女誤闖黃石公園的地心探測管制區,被守衛拘留,並碰到現場指揮 的Adrian。Adrian通過身份證認出眼前的人是小說《告別亞特蘭蒂斯》(Farewell Atlantis)作家,並表示自己是忠實讀者。 以下是他們對話的節錄: Adrian:真巧,我正在讀你的書呢!看到第300天,太空船和地球失去聯繫。 Jackson:很少人會買這本書。 A:我沒買。 J:沒買? A:我老爸送的。 J:…… A:我想問你一些事。你真的相信在生死關頭,人們會如此無私? J:我希望是吧。評論家說我是個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可他們甚麼都不知道,對嗎?

讀者不可小看這段只有短短數分鐘的情節,當中可以找到數個重要的線索:

7


一)亞特蘭蒂斯(Atlantis)是希臘神話中「消失的帝國」,傳說主神宙斯為了懲罰人們墮落而發起地震和洪水,把

亞特蘭蒂斯淹沒。小說的名字《告別亞特蘭蒂斯》(Farewell Atlantis),似是暗喻當今人們耽於逸樂、妄顧環境,最 終招致天災使地球毀滅。影片中人物面對世界「末日」,乘著名為「挪亞方舟」的艦艇,向身處的文明國家(亞特蘭蒂 斯)道別。

二)片中Jackson女兒說,《告別亞特蘭蒂斯》是父親為母親(前妻)而寫的。Jackson和妻子離婚後,一對兒女交

由前妻及其男友照顧。Jackson對前妻的男友和兒子的冷漠一直耿耿於懷。另一方面,Adrian從父親手上得到這本小 說,並愛不釋手。在電影中段Adrian和在船上工作的父親通電話,相互道別。這部分亦暗示離開美好事情(如親情、愛 情)的不捨。

三)Adrian問Jackson:「人在生死關頭是否如此無私?」Jackson不敢肯定,但這樣被視為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在

今天衝突頻生、紛亂不堪的時代中,人的無私(或曰慈悲)彷彿被一股野蠻、自私的氣氛籠罩。有人更指需要戰爭才能 帶來和平(想起George Orwell《1984》中諷刺獨裁者的“war is peace”),通過暴力侵略、鏟除「惡勢力」,就能 得到長久的安穩。有趣的是,電影由「超級警察」美國拍攝,她先後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使不少平民無辜受害。 如此情景可有自嘲,或贖罪的意味?電影後期,Jackson放下成見,與「情敵」互相合作化解危機。Adrian亦以勇氣成 功游說參謀開放逃生艦予所有人。導演通過Jackson夫子自道,表明自己是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只要抱持希望,一切皆 有可能。 上述三點若認真探討便足以構成一篇論文。惜篇幅所限,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抽空鑽研。筆者還想分享一下電影尾段總統 女兒唸出《告別亞特蘭蒂斯》的一節: 在亞特蘭蒂斯方舟上的最後一天,我們只能聽到彼此的呼吸,那提醒著我們,仍分享著我們的記憶、希望和想法。很有 趣,不是嗎?直到今天早上,我們才明白,不管怎樣,我們都是一家人。 這段文字好像回應救生艦上的各個生命:不論是甚麼膚色、國族,是人類抑或動物,「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地球村 的村民,並互相分享、傳遞希望。更深一層去看,「家」也代表大宇宙。日蓮大聖人佛法教示,眾生都是居於大宇宙, 並遵從因果法則的永遠生命。一切生命通過各種因緣而出世,然後維持、繼而衰退和死亡,靜待時間成熟再次出世。生 命就是循環不息。末日,就是重生,我們再次出世──當舊文明被淘汰,就讓我們創造新的文明。最後問各位讀者一條 問題,也是Adrian聽畢《告別亞特蘭蒂斯》最後一段的感受: 除了書本與藝術,還有甚麼可以留給後世分享? 筆者想到七個字,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電影的趣味,除了劇本、導演、演員和幕後製作,還有觀眾的詮釋。 《2012》不一定是單純刺激感官的災難片, 亦可以是讓觀眾反省過去和當下,為未來做好準備的「寓言」。 註1:MSN「精選十齣末日電影」名單 http://movies.hk.msn.com/gallery.aspx?cp-documentid=251575036 : 《生人勿近》(Dawn of the Dead,1978); 《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1996); 《絕世天劫》(Armageddon,1998); 《28日後》(28 Days Later,2002); 《地心浩劫》(The Core,2003); 《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 《強戰世界》(War of the Worlds,2005); 《太陽倒數》(Sunshine,2007); 《2012》(2012,2009); 《世紀戰疫》(Contagion,2011) 註2:參考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電影資料庫) http://www.imdb.com

8


總結

我恐懼,但我有勇氣面對

徐國豪

根據某些愛好穿鑿附會的人的高層次推論,加上對遠古瑪雅文明的神秘崇拜,我們大概已經知道,2012年12月21日將 會是世界末日!如果你確信這是真的,而現在又能夠閱讀這篇文章,必定經歷了一次出生入死的體驗。可以的話,我非 常歡迎你來說說你的親身經驗。 說回世界末日,其實導致世界末日的原因有許多,稍微在維基百科搜尋,得知核戰爭、瘟疫、外星生命入侵、撞擊事 件、人工智慧叛變、技術奇異點、種族退化、超自然現象、末世論、氣候變化、資源枯竭或其他天然災害,都會導致世 界末日。你有沒有發現當中的共通點呢? 對!以上的原因只會導致人類滅亡,而不會使地球或宇宙即時毀滅。這才是重點嘛!不論是「人類滅絕論」,還是「世 界末日論」,其根本意義是希望人類能夠不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生命的尊嚴,把目光放回人類身上,為「陷入了深深的 絕望中」的人類重新貫注勇氣。 恐懼是動力 讓我稍微說說自己的經歷。早陣子我一個人去台灣,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沒有任何計劃、沒有行程、漫無目 的。我花了許多時間克服自己的弱點──溝通。我嘗試用一口普通得非常的普通話,鼓起最大的勇氣,克服自己的恐 懼,向售貨員發問,唇槍舌劍後得手,前後共花了十分鐘時間,他才明白我的要求。雖然回到香港後不見得在溝通上有 寸進,但那次經歷,卻使我體會到,只有勇氣的行動才可打破恐懼。 在科幻小說《時間迴旋》中,地球人知道地球已被「假想智慧生物」所操控,整個地球隨時毀於一旦。當中描寫了一個 新興宗教,名為「新國度運動」,在末日隨時降臨的情況下,成為徹底的縱慾運動,隨便用手槍殺了數個人等等。我頭 一趟讀到這段時,不了了之,現在回想起,這類縱慾運動很可能是基於無法面對如此巨大的恐懼而產生的。甘願放棄生 命的尊嚴,換來短暫的放縱,其背後理由相信是沒有正確而堅實不移的人生觀吧!這種想法我愈益認同。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在文集《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中,發現「恐懼」與「寂寞」才是推動我們生活下去的根本原因。 他說:「我們會為了非常時期而屯積物品,會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健康,買進有助益的藥品或食品。而這類行為的動機, 恐怕也是源自想像自己『萬一發生不好的事』的『恐懼』。……有很多情況都是『恐懼』的力量在驅使著自己。」因為 面對恐懼,我們才會產生「想要克服」的勇氣;無法面對恐懼,便會慢慢墮落,最終迷失了生命的尊嚴。 恐懼宿命 恐懼是身而為人的宿命,與無明相似。因此能夠時時刻刻都面對恐懼,並產生勇氣去挑戰,這才是人生的價值。美國前 總統羅斯福曾提出人類應該享有四種人權,當中的「免於恐懼的自由」,從法律上來說,是指一個國家應當保護國民免 受侵害。但是我認為,從生命論來說,「免於恐懼的自由」是指勇氣。能夠具備生活的勇氣的人,即使面對世界末日, 仍然不失勇氣地活下去,並將之擴大,成為解決「人類滅絕」這課題的動力,發揮人的價值。 讓我們返回師匠身旁,細閱師匠的指導吧!師匠在撰寫2002年的第27屆「SGI日」紀念倡言〈人本主義──全球文明的 黎明〉之前,發生了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即時令全球陷入一片恐慌。師匠在倡言中說:「有人甚至把巨塔似的雙子 樓崩潰、炭疽細菌恐怖活動帶給社會的混亂比擬成『啟示錄』。不可否認,鬱悶的千年紀氣氛,不僅瀰漫在美國,而且 也不斷向世界蔓延。」以當時來看,那份恐懼足以使人聯想起世界末日,但是師匠接著鼓勵世人:「既然恐怖活動的 最大企圖是使人類陷入不安與混亂、煽動恐懼與不信賴,那麼,人類更應決不屈服,斷然發揮出凌駕於此的『精神力 量』。」我相信這份「精神力量」亦包含了勇氣在內。 其實不論是「人類滅絕論」,還是「世界末日論」也好,真正使人卻步不前、使人迷失尊嚴的,不會是破滅時的一片頹 垣敗瓦,而是產生自內心深處的恐懼。日蓮大聖人於〈覆經王書〉中說:「雖有利劍,於不前之人無所用也。法華經之 劍但為信心勇猛者之用,如虎添翼。」(《日蓮大聖人御書全集》1169頁)意思是指即使我們擁有日蓮大聖人佛法, 但是沒有勇氣的話,終究無用。只有提起勇氣之劍,才能打破對末日的恐懼。

9


弟子的勝利,就是師匠的勝利! 兩年前的暑假出席了大學的畢業典禮,當時看到名譽博士 的頒授典禮,心血來潮也想人生師匠池田先生能在自己 的大學獲得名譽博士稱號。雖然以池田先生在社會上 的貢獻,真是當之無愧,但是怎樣才能讓大眾知道師 匠的偉大呢?思前想後便回憶起池田先生每一次獲 頒名譽博士的稱號也歸因於當地會友在廣宣流布上的 奮鬥。從這一點,我便深深明白弟子的勝利是師匠的 勝利,所以覺得師匠希望得到的並不是稱號,而是弟 子的自覺和在自己的地域進行廣宣流布!

言論戰

我學校的所在地羅徹斯特( Gandhi)創立。阿倫甘地 對無問題。可是研究所 找到許多誹謗學會的荒

幸好我和Dhruba向來 束,Dhurba和我覺 是十分難得將正確的 子和學生部就要肩

所以我並沒有放棄 第一次容易, 學會會

主修社會 機」(Hu動 類 人 「 究 心理學,研 任香港大 現 , ) n o i t man Motiva 。 的研究主任 系 學 理 心 學

師子王的勇氣 有見及此,我便與同校的學生部博士生Dhruba決心成立 大學會,當時僅有我們兩名委員,另有四名學生部成員。 「日蓮一門,既是異體同心,人雖不多,大事可成,須知 必能弘得法華經也」﹙〈異體同心事〉‧《日蓮大聖人御書全 集》1540頁﹚本著一人立起的精神和師子王的勇氣,決定在 大學裡舉行「從暴力文化到和平文化:人的精神變革」展(簡 稱THS),藉以向學生和當地居民宣揚和平訊息,以及創價學會 在和平方面的行動。 舉辦THS是為了令更多人明白創價學會和其背後的和平理念。當時 我們懷著師弟共戰的心,深深相信只要異體同心團結一致,就一定可 以化不可能為可能!我們不斷展開一對一的對話,最後成功邀請大學 的校長和副校長、很多當地研究和平的機構、學生組織和教授出席, 過程中有一段難忘的經歷。

10


(Rochester)有一所甘地非暴力研究所(M.K. Gandhi Institute for Nonviolence),由聖雄甘地的孫兒──阿倫甘地(Arun 地是池田先生的朋友,曾經在美國創價大學舉行演講。心想對方一定會很高興見到創價學會的會員,找他們來參加和平展可謂絕 所剛換上一位不大認識創價學會的新所長,我與Dhruba主動約見對方,新所長就問:「創價學會究竟是怎樣的團體?」他從網上 荒謬報導,包括「學會員要把財產悉數捐給學會」、「創價三代會長都是父子相傳」等等,對於與學會合作存在很大的保留。

來積極信、行、學,便詳細介紹了師匠的理念和學會的和平運動。可是對方還是要考慮及和要與甘地的孫兒商量一下。會議結 覺得有點受氣。可是通過唱題,我們很快便從心底感激所長那樣認真看待我們的邀請,現在有機會讓我們破邪顯正、維護師匠, 的佛法宣揚給他人的佛緣。此事亦使我進一步明白池田先生為和平對話付出不少辛勞。師匠將廣宣流布的重任交比我們,作為弟 肩負起言論戰的重任!

棄,再主動聯絡甘地非暴力研究所進行第二次會面。研究所所員和甘地的孫兒會面後,對學會放下戒心,可是第二次會面沒有比 ,他們對學會仍然充滿疑問。對比起第一次的會面,第二次的會面環繞學會的宗旨和運作,例如問到學會對女性權力的看法、 會不會出現女會長,也問到學會和宗門的關係,公明黨的成立和日本傳媒對學會的看法。幸好在第一次會面之後,我們不斷唱 題和做資料搜集,面對這些問題也能用佛的境涯和智慧去應付。我更拿了一本池田先生介紹甘地的書和介紹甘地專輯的《SGI Quarterly》給甘地研究所,以視友好。

世界期待著學會的青年 到了第三次會見,甘地研究所人員對創價學會改觀了,他們其 實也明白到當為正義而戰的時候,一定會遇到很多攻 擊、怨嫉、誣陷,這些事情聖雄甘地和他的家人也 有遭遇過。在那一次會面,他們更對我說「見到 學會的青年如此熱情直正地為和平奔走,我對 學會很有信心。」聽到這番鼓勵實在十分 感動,覺得自己身為學生部真真正 正的做到正義的勝利者。

士生

博 學 大

特 斯 徹

柏 偉 羅

t r e b l Wi

羅 國 美

後記 大約一年後,甘地研究所主動聯絡我說有一份驚 喜給我。去到甘地研究所的時候,研究所職員取 出一個日本創價大學的盒子。一打開,是一個金 色刻有日本創價大學的圖像和池田先生簽名的紙 鎮。我當時實在摸不著頭腦,之後甘地研究所職 員解釋這是池田先生送給甘地研究所的。他覺得 與其把紙鎮收藏在研究所,倒不如送給我。他覺 得這紙鎮對於我來說意義重大得多。對方盛意拳 拳,我也不好意思推搪。雖然這份禮物並不是池 田先生親自送給我的,但亦仿如先生告訴我:我 的弟子,池田門下生,你勝利了!

我在今年六月回到香港,在努力祈求下,找到一份美利善俱備的 工作,在與自己的專長──人類動機學息息相關的學校擔任研究 員。導師和我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很接近,我們彼此都相信在佛 法當中,充滿著可以改變世界及人類的睿智。最後,薪酬亦比預 期理想。在此希望能把我在海外留學的經驗帶回香港和學生部的 各位,一同奮鬥,在和平與正義的大道上連戰連勝!

這次經驗令我親身感受到廣宣流布的路並不易 行。當你在做正義的事情,一定有很多反對的勢 力。不過經此一役,私明白到面對這股反勢力, 其實是一個破邪顯正的機會。透過信心、不斷唱 題和學習,一定可以勝利!御書〈立正安國 論〉說:「與其千祈萬禱,不如禁止一凶」 (《日蓮大聖人御書全集》23頁),如果 面對惡或者誤解而不正視、採取縱容, 其實是剝奪其他人正確認識生命的本 質和成佛的機會。

11


大學

HIGHL

九龍城書節

學生部聯同九龍二本部青年部參與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行的九龍城 書節。今次書節為期兩日,由11月3日至11月4日,主題是「末日定未 來」。我們希望透過今次書節,為社區注入希望,打開地域的廣宣流 布。期間招募了19位九龍二本部青年部一起擔任和平大使,大家一起分 工閱讀,與來賓進行友好對話。兩日間成功賣出19本書,與超過500人 交流,取得大成功。

和平大使感想 九龍城書節是一個創價學會向地域化新開始踏出的一大步。這次活動亦 是一個好好的機會,向社會上不同層面的人展開和平對話,令每一個人 也明白到由和諧尊重的對話中,也能擴大友誼和建設世界和平。我亦把 「眾生皆有佛性」這句話牢記,向每一位市民展開佛法對話,播下佛法 的種子,為他們的幸福而努力。 潘建燊

今天真的很開心能參與這個書節活動!相信這是地域化的好開始。雖然 今天沒有太多對話,但是希望我們親手製作的書籤能夠感動他們,亦希 望他們能更了解池田先生和學會的理念。最後,希望我們能舉辦更多這 類型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創價學會。 黃佳玲

12


學會

LIGHT

香港科技大學 唱題會

UST在12月3日舉行了第二次唱題 會──FINAL EXAM唱題打氣會。除 唱題外,大家還分享了近況及信心 姿態,更為12月6日生日的馬來西亞 會友及1月生日的新朋友慶祝。

香港理工大學 唱題會

PolyU於11月29日晚上在宿舍舉行了 第一次唱題會,當中更有體驗與學 習分享,氣氛溫馨融洽,部員與負 責人之間加深了認識,是來年活動 香港 專業教育學院 的一個好開始。

綜合小組 唱題會

唱題會

IVE 於12月3日舉行了第二次唱題 會,有不少部員參加。當中更有教 學環節,一起探討末日,學習〈生死 一大事血脈抄〉。大家還相約下一 次部員會再見,十分雀躍。

12月6日,綜合小組舉行了第一次唱 題會。在懇談中,大家要用不同的 語言交流,盡顯綜合小組的特色。 大家還定下唱題目標,一起為綜合 小組和學生部的發展而努力! 13


香港嶺南大學會計系2年級

譚婉儀

一家和樂的落空 各位好,我是就讀嶺南大學會計系3年級的譚婉儀。一家六口,在這一代來說,是一個大家庭。家 庭成員多的話,應該是十分熱鬧,可是一直以來家裡總有說不出的隔膜。爸爸長期在內地工作, 亦因為婚外情的關係,我們一年才見面數次,但每次見面都向媽媽討錢,傷透媽媽的心。小時 候,當我們知道爸爸回家,我就和兩位姊姊及弟弟速逃至房內,完全不想跟他見面。 至於我們姊弟間的感情,我和大姊與弟弟感情要好,但與二姊關係比較疏離。我覺得她性格反 叛、自私,大學畢業後便搬離家,過了5年獨立的生活,使媽媽痛感失望。因為爸爸與二姊的情 況,使我特別照顧媽媽的感受,很想她能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在想,媽媽的四個兒女當 中,沒有一個加入創價學會,那麼將來我們的家庭豈不是再沒有人唱題嗎?剛完成高級程度會考 的我,預料到成績未如理想,便報讀了嶺南大學社區學院會計系的副學士課程,希望將來可以升 讀大學,亦藉此機會認識日蓮大聖人佛法。

決意要在學業與家庭中獲勝 兩年的副學士生涯中,我一直都以升讀大學為目標,在課餘的時候與朋友一齊溫習,孜孜不倦。 亦因為這份決心與行動,不知不覺間使到家人凝聚起來。媽媽每晚都為我準備我喜歡吃的菜餚、 滋補湯水;大姊就成為我零食供應商;但二姊卻整天質疑我升讀大學的能力,經常問我副學士畢 業後找一份甚麼工作。

14

就在那時,我決意不再使他們擔心自己,亦決意不要辜負他們、朋友及會友的期望,更決意不可 以被那些冷言冷語打敗。在努力唱題及出席學會活動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日蓮大聖人佛法的 偉大及絕不放棄的創價學會精神,加強了我升讀大學的決心,並且決意要透過自己學業上的實 證,折伏我兩位未入信的姊姊和弟弟。


學業的煩惱 轉眼間,我完成兩年的副學士課程,今年三月,開始計劃升學出路。由於過往一些成績比我好的 會計系前輩也不能升讀原校的學位課程,所以我除了報讀香港嶺南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外,也有 報讀香港理工大學,希望能有大學錄取我。 到了5月,我收到理大一個有條件限制的取錄通知,說只要我的CGPA,即累積成績平均積點,有 3.2便可以成為他們的會計系學生。可是,6月學校發放總成績時,我的成績是3.17分,距離3.2, 只欠0.03。就是這0.03觸發到我決心對自己一直以來的軟弱做人間革命。 以往的自己面對失敗時,只會怨天尤人,哭天喊地。今次因為有唱題目,開啟了自己的佛性,令 自己更堅強面對,拒絕坐以待斃!我找老師為我寫求情信,向理大求情,看看能不能錄取我,結 果不成功。第二日,我回到嶺南,求老師加分給我,傾談之後,我以為學校會加分,對方更說「 不用擔心,你在外面等等我們,我們加好分再叫你入來」。我大姊一向不唱題,但那一刻,她跟 我一起唱題,希望我可以升讀大學。我一邊唱題,一邊對自己說:「這個是我折伏大姊的最好時 機。」可惜晴天霹靂,嶺南最終不給我加分。那一刻,我真的很失落,有如洩了氣的皮球。二 姊更諷刺說:「儘管媽媽與大姊也為你唱題,但都不能使你升到大學,其實御本尊是不是沒用 呢?」 信心去到谷底的時候,學生部的戰友用池田先生的指導鼓勵我:「人生的奮鬥、廣布的活動,成 敗的原因不在於障礙和狀況嚴峻,而在於自身一念的退縮和氣餒。」最初決意是為了折伏家人而 奮鬥,絕不可以輕言放棄。我決意要在往後的日子加強題目,祈求有一個更好的安排!

取得勝利的實證 深切的祈求,終於得到回應!8月初,我收到嶺南大學會計系的取錄通知,學費更比之前有條件取 錄的理大自資學位便宜一半!而且我家居於屯門,省卻不少交通費。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經 歷了這一次,關係變得更親密,大姊感受佛法的力量,而二姊亦開始改變,她是第一個打電話來 恭喜我的,看到她真心替我高興,我非常感動。 和平好像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但是我們切勿看輕自己,自身一念及行動的改變,可以感染身邊的 人。要做真正的「和平建設者」,首先在自身的人間革命開始。今次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原來 將「自身的煩惱」擴大到「為家人的幸福、為廣布而煩惱」,換來的喜悅會更大、更實在。 經過此事之後,我覺得一家人比從前更融洽,多了聚頭的時間,一起吃飯。今年媽媽生日,我們 四姊弟各弄一個餸菜慶祝媽媽生日。媽媽到學會活動,兩位姊姊有空的話亦會跟她一起出席。我 們更供養會場出來,在開會時兩位姊姊都有出席。我們更在Whatsapp起了一個聊天室聊天,關 係變得更密切。

決意 一直以來,嶺南大學並沒有太多學生部員,在過往一年,我在學生部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她們對 我十分好,令我感到學生部就像一個大家庭。今年,我被任命為嶺南大學的大學會委員長,更加 明白自己入嶺南大學的使命。往後的日子我會更加努力將廣宣流布的精神宣揚給其他人,決意要 折伏兩位姊姊和弟弟,在學校內發揮廣宣流布的使命,更會用自己的體驗鼓勵後輩。

15


劉敏如

劉穎芝

李菀梓

香港浸會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睡覺 花名:Mandy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聽音樂,看卡通 花名:Wingly

香港城市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家訪 花名:小丸子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各位負 責人都對我呵護備至,慢慢培 育使我成長,而且每次出席 活動都能夠學到更多佛法。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能夠磨 練自己,學習更多新的事,充 實自己的人生。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 各式各樣的意見,不同的專業集合 在一起,正!

決意:加強各部員與負 責人之間的聯繫,令每 一位部員都成為實動 的部員;家訪所有 部員。

決意:我決意要團結城大大 學會的每一位,以及鼓勵 每一位部員,亦要於自 己畢業前成功於城大校 園內舉行「希望的種 子」展。於畢業前 成功折伏最少一 位朋友,要人 間革命,更包 容身邊每一 位。

決意:希望在BU大學會 中積極聯絡部員,擴 大BU大學會。

張楚翹

明寶婷

香港公開大學大學會副委員長 嗜好:跑步,看電視 花名:Navy

香港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唱題,廣宣流布 花名:Alice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可以讓 我思考和學習如何把佛法融入 生活當中。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大家有共 同目標,能視負責人和部員為戰 友,以報答師匠的心在院校做廣 宣流布。

決意:增加OU大學會的部 員人數,鼓勵部員唱題 以達成目標。

陳伊霖 綜合小組委員長 嗜好:看電影 花名:火星

決意:加深和部員的聯 繫,把握機會學習御 書。完成送給池田先 生的香港大學大學會 唱題卡,定期舉行 唱題會。折伏兩 名新朋友。

許茜妮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羽毛球、看電視劇、看小說 花名:Kami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能夠學 習不同教學,社會問題,大家 能互相鼓勵。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可以找到 一班戰友在自己的院校一起奮鬥! 正!

決意:積極參與和籌備學 生部的活動,令更多部 員發心,多參與橫直 線活動,並以題目 為根本,與負責 人一起達成一 千萬遍題目 的目標。

決意:雖然已大學畢業, 但要為著大學會的發展繼 續奮鬥,發揮自己的 使命,培育出色的後 繼!

梁喬弼

文鎮陞

香港嶺南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打網球 花名:Gilbert

香港理工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划艇、游泳,籃球 花名:星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充滿活 力與青春。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因為學生部 是有活力的一群,在學生部能遇到 不同大學不同學系的會友。

決意:以教學為根本,加 強信心。

16

決意:多出席活動,見多 些會友,改變較內向的性 格。

二十‧上 何炫樺 香港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生態研究 花名:炫樺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以先驅的自 覺而奮鬥。 決意:以御書為根本,確立水 的信心,以師心為己心,鼓 勵身邊所有的人,為民眾 的幸福努力,要找到並 發揮自己的使命。


譚婉儀

馬曉晴

謝瑩瑩

香港嶺南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笑 花名:Alison

香港理工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唱歌,彈琴 花名:Jade

香港教育學院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聽音樂,看書 花名:瑩瑩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有活力。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能夠找到一 起學習佛法的戰友。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學生部可以 提供一個機會給不同院校的互相交 流,而且學生部各部員之間有很 緊密的聯繫以及相互關懷,令 我感到很親切。

決意:把開心和幸福帶給身邊 的人。

決意:與負責人和部員一起努 力學習佛法,信心成長,互 相扶持,一起克服困難。

決意:我決意在學業上 努力學習,因努力教 好學生是很重要的 信念,因此我會在 未來努力取得幼 稚園教師的教 席,教育下 一代。

胡希意 香港科技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焗蛋糕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很開心和一 班都是大學生的青年部一起學習和 活動,學生部的負責人很關心他 人,而且池田先生亦經常給學生 部鼓勵。 決意:讀書,在學校裡成 為不可或缺的人才,在 學生部努力學習。

陳綺婷 樹仁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追日韓劇集 花名:Jennifer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大家都很活 躍和很有力量,很團結。 決意:大學畢業後可以有更多 時間幫手學生部的活動。

朱喬琛

李子軒

香港科技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聽歌,吹水 花名:Sam Chu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講極度正經的說話﹑創作 花名:小智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有機會和 各位有志為學會出力的兄弟姊妹 共戰。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可以與不 同專業的人對話,從對話中擴闊自 己眼光。

決意:為所有科大部員爭取 幸福。

決意:不斷學習不同知識, 與更多人對話,成為IVE大 學會的榜樣。

上行菩薩 羅偉柏 綜合小組委員長 嗜好:音樂、運動、食物、Board game、旅遊 和發掘新奇有趣的事情。 花名:宇宙音樂隊的同志會叫我 「田中」,其他的還有「Bert Bert」 (音:拔拔),和「Willu」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我的信 心和知識成長在於學生部,永遠 不會忘記學生部的恩。另外, 在學生部認識了一班廣布戰 友,這也是我喜愛學生部 的理由。

黎肇曦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會委員長 嗜好:旅行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既成熟又充滿 朝氣。 決意:攻讀研究生成功,為學會在學 術界留下重要的一筆,在學生部發 揮最大使命。

麥浩揚 香港城市大學大學會副委員長 嗜好:Magic Tricks 花名:Mark 一個喜愛學生部的理由:學生部是 一個讓我們大專生會友互相交流 的平台, 讓我們解決困難並互相 學習。 決意:改善自身缺點,學業 上更進一步,多以佛法觀 念鼓勵同伴。

決意:一生追隨師 匠成為幸福的博 士。自身和部員 一起成為廣布 的先驅。

17


給年輕朋友們 ──寄語新時代的主角 第二回:面對煩惱(中) 聖教記者 v 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以來 將近一年了,在災區的青年部面對 各種各樣的困難、煩惱,仍一步一 步地在重建的前線奮鬥著。 SGI 會長 v 情況我都詳細聽說了, 真是尊貴。我每天都虔誠地為犧牲 的人做追善回向,並祈求災區各位, 以及為支援重建流下汗水的每一個 人都能健康幸福、平安安穩、前進 勝利。日本被指為舉國上下遭遇瓶 頸已有一段時日,那麼改變這狀況 的力量何在?潛力就在我們東北! 決心「豈能敗給困難!」而奮起的

聖教記者 v 聽年輕一代的人說,很 多人為人際關係煩惱,在公司或學 校等,與周圍的人合不來,甚至起 衝突等。 SGI 會長 v 不論怎樣的煩惱,對當 事人而言都是切身的苦惱。我希望 受到信賴、能夠與他們傾談的人, 要誠懇地像對待親人一樣傾聽他們 的煩惱,並且一定要嚴守個人隱私。 有些問題甚至可以一起找更有經 驗、值得信賴的前輩接受指導。不 論到哪裡,都會遇到「為什麼偏偏 有這種人」的情況。我也遇過心眼 極壞的前輩。就算朋友也並非時時 也能意見一致,家人之間也會有煩 惱,學會的同志當中也有合不來的 情況。「四苦八苦」這句話本來是 佛法用語。「生老病死」這四種根

18

每個人的「人間革命」,能化絕望 為希望,化苦惱為歡喜,變革一家、 社區、一國和未來。這正是東北健 兒的團結。「不要讓恐懼或悲觀擊 退我們的希望,削減我們的勇氣。」 這是牧口先生的朋友、東北出身的 世界公民新渡戶稻造博士的氣概。 如今東北青年部不屈不撓的貢獻開 始受到日本以及世界有識之士由衷 的讚賞。相信日本全國,不,全世 界會對東北獻上感謝的熱烈喝采之 日必定會到來。「廣宣流布大業由 東北健兒之手完成!」這是我的心 願、我的決意、我的確信。但是重

本的痛苦,再加上四種苦惱。其中 之一就是「怨憎會苦」,即是遇見 不喜歡的人,或必須與討厭的人共 事的痛苦。總而言之,「人際關係 的煩惱」是人活著一定會面對的事, 這是畢生的課題。所以年輕的你們, 就算稍微與別人相處不好,就當作 是一種學習,以寬闊的心悠然超越, 這會成為自身成長的基礎。「怨憎 會苦」是「四苦八苦」的一種,換 個角度來看,只不過是所有苦惱的 八分之一。所以,如果被人際關係 的苦惱牽著鼻子走,荒廢了年輕時 代該讀的書、該努力精進的事,那 是自己的損失。青年更要把持堅定 的信念:「不管別人如何,周圍環 境如何,自己也要好好學習、鍛鍊, 努力前進。」

建工作做久了也有筋疲力竭的時候, 有身體不舒服、意氣消沉的時候。 今天做不到的事情就留給明天精神 飽滿的自己來做,可休息的時候就 好好休息。這是一場長期的奮戰, 無須著急,要有價值地行動。有時 悠然仰望長空,做深呼吸,與良友 互相慰勞、讚揚、守護彼此的奮鬥。 苦樂與共就叫作同志。我的決心就 是與東北各位同甘共苦,一起勝利、 繁榮下去。


聖教記者 v 現在有人惡意利用網路 或電郵,使青少年受到事件牽連。 時代混濁,壞人充斥。

聖教記者 v 明白了。除此之外,在 家人、朋友等親近的人際關係上, 也有種種現實上的困難。

SGI 會長 v 沒錯。《御書》一語道破: 「惡知識者貌作和善,巧言騙彼愚 人,壞人善心者也。」(〈唱法華 題目抄〉.御書 7 頁)。若被壞人 欺騙,破壞自己的善心,這是最大 的不幸。非要聰明起來不可,非要 堅強起來不可,所以正確的哲學與 善的聯盟很重要。銳利看穿「惡」 就是「惡」,不可靠近。愚蠢的好 人既不能貫徹正義,也無法守護善 的世界。這是一大前提。

SGI 會長 v 因為彼此都是凡夫,所 以自己要成為人間活劇的名演員。 女子部華陽會曾在戶田先生身邊學 習《小公子》這部小說。主人翁是 美國出生的活潑少年西迪,父親過 世後,與英國貴族的祖父一起生活。 傲慢偏執的祖父被清純體貼的孫子 感化,變得和善的故事。雖然大家 對祖父敬而遠之,但西迪並不懷疑 祖父出色的人品。總是以強烈的尊 敬與愛,耐心、開朗地接觸祖父。

他的舉止逐漸融化祖父冰封的心。 戶田先生敏銳觀察:「西迪絕對信 賴祖父,感化了祖父凡事刁難的心, 改變了所有的狀態。」心才能改變 心。自己改變的話,對方也一定會 改變。〈御義口傳〉有云:「人向 鏡中禮拜時,則鏡中之影又向己禮 拜矣。」(御書 804 頁)。相信對 方生命的「佛性」,由衷尊敬對方, 重視對方,就算對方當下不服氣, 其實對方的佛性也向自己這邊行禮。 看輕別人的傲慢之徒,結果自己也 受人輕蔑。尊敬別人,虛心向人學 習,如此一來,人生會變得愉快、 豐富。就像照鏡子般,自己也會受 人尊敬,最後一定會勝利。

聖教記者 v 在很難隨心所欲的人際 關係中,往往很容易失去自信。 SGI 會長 v 所以要祈求,祈求是以 自己強烈深邃的一念的力用,與周 圍取得協調、往創造價值的方向改 變的終極力量。 還有為對方祈求是 佛的行動,沒有比此更尊貴、更高 尚的生命位階。戶田先生常說:「《法 華經》說『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 法』,不論面對怎樣的人,只要強 化自己的信心,對方就可變成『為 廣宣流布此幸福與正義』發揮作用 的存在。就是這麼不可思議,所以 祈求就是勝利。」祈求具有使任何 人際關係都變成幸福的「佛緣」、 勝利的「善知識」的力量。(待續)

19


中英御書Guide 〈生死一大事血脈抄〉-臨終在即的信心 「總之,解悟現在就是臨終而信心」

The Spirit that Now is the Last Moment of One’s Life Assures a Correct and Steadfast Mind at the Moment of Death 背景

Background

〈生死一大事血脈抄〉就是教導「生 死」這「根本大事」的御書。「生死」 不但是「佛法的真髓」,也是「宗教的 根幹」。從「一大事」這句話就可看出 它的重要性。

Nichiren Daishonin’s writing(日蓮大聖人御書)“The Heritage of the Ultimate Law of Life”(〈生死一大事血脈抄〉)expounds a matter of ultimate importance relating to life and death. The use of the word ultimate suggests the crucial nature of this subject, as it is also the essential purpose of Buddhism and the foundation of religion. The Lotus Sutra uses the term one great reason to express the ultimate purpose for Buddhas to appear in the world – to enable all living beings to realize the Buddha wisdom and attain enlightenment.

這篇御書是大聖人對最蓮房所提出疑問 的覆信。最蓮房原本是天台宗的學僧, 在佐渡歸依了大聖人。從覆信中可知, 最蓮房給大聖人的信中,曾請教有關當 時天台宗所謂「生死一大事血脈」的奧 義。

講解 這御書選段的重點在於「解悟」。 「解悟」就是指「信解」、「目標堅定 的信心」,即從生命深處自覺自己的生 死本屬「佛界的生死」。戶田先生常 說,死後的生命將會融入大宇宙當中。 此大宇宙生命本身就是十界具足的生 命。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好像是從大宇 宙此大海所生起的「浪頭」。浪起,就 像我們每一個個生命的「生」;浪歸大 海,則像我們生命的「死」。融入大宇 宙的死後生命就像大海中的浪濤,絕非 固定在某個地方,而是配合大宇宙的生 死韻律,遍滿在宇宙中。

戶田先生曾說,死後的生命將會因應緣 而從宇宙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色心與環 境,成為一個生命而誕生。如果此生 命是佛界的生死,那麼就能誕生在自己 想誕生的地方、想誕生的時機,以想誕 生的相貌,自在地誕生。但是如何才能 達致這生命境涯呢?池田先生說:「在 創價行列中為廣宣流布奮戰不懈的人, 可以說已經在生命的層次擁有這種自 覺。」能夠「把握現在,拚命奮戰」, 以此自覺而行動──這就是「解悟現在 就是臨終」的姿態。

20

Nichiren Daishonin wrote “The Heritage of the Ultimate Law of Life” in response to a question from Sairen-bo(最蓮房), a highly educated priest, formerly of the Tendai school(天台宗), who had become a follower of Nichiren while Nichiren was on Sado Island(佐渡). It would seem Sairenbo had written asking him about the “heritage of the ultimate Law of life and death”, a term used in the esoteric doctrine of the Tendai school at the time. Lecture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s the profound insight. Here, “profound insight” means belief and understanding, or resolute faith. It means realizing deep in our hearts that our own birth and death are inherently birth and death in the realm of Buddhahood. The life and death of all living beings are functions of Myoho-renge-kyo. Josei Toda(戶田城聖) often said that when we die, we merge with the universe. The life of the universe itself contains all of the Ten Worlds. Our individual lives can be compared to waves that rise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vast ocean of the universe. The rising of each wave is analogous to one’s individual birth, while the receding of the wave back into the ocean symbolizes one’s death. In death, our life essence is like a current flowing within the ocean’s depths; it does not become fixed in one particular place. It pervades the universe and moves in sync with the cosmic rhythm of birth and death.

Mr. Toda used to say that living beings are reborn in response to causes and conditions, taking the body and mind, and the environment most suited to their particular state of life. In the case of living beings in the world of Buddhahood, they can freely choose the time, place and form in which they wish to be reborn. This is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death as functions of Myoho-renge-kyo. However, how are we supposed to reach such life state? President Ikeda said, “One could say that all who work tirelessly for kosen-rufu(propagating Nichiren Buddhism,廣宣流布)in the SGI already possess this realization in the depth of their lives”. Precisely because life is eternal, we must exert ourselves wholeheartedly in the present. Taking action based on this deep awareness is what it means to possess “the profound insight that now is the last moment of one’s life”.


梁偉鴻

日本創價大學

When people think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most of us are fear of death and losing everything in their life. Some people are trying to escape and even have chosen to end one’s life before the acclaimed date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However, Buddhism sees death is a part of the cycle of life. We live many lifetimes, repeating the cycle of birth and death. Like going to sleep at night, we refresh our bodies and wake up anew. Nichiren points out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which is ‘Both life and death are filled with joy.’ The one who summons up one’s faith and chants the Daimoku, when one comes to the end of one’s life, as the Lotus Sutra states, will be received into the hands of a thousand Buddhas, who will free from fear. He also urges his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your faith day by day and month after month’. Faith should grow stronger day by day and month after month. Even the end of the world would come, no one could ever escape from it, no matter how you try hard to escape; death is only a circle of our lives. President Toda often used to say that when we die, we merge with the universe. That is why sometimes I do wonder our lives would not be only limited in this little planet. We would live again in some other forms in remote worlds within this universe. We may see scientists have exerted themselves in seeking higher forms of lives in this universe. I do hope scientists one day discover other forms of lives to prove the view point of life of universe of Buddhism. The existence of Buddhism is to help us living with bright hope and optimism. Even if we were now facing the last moment in life, as we had had strong faith in the Mystic Law in this lifetime, we would be fearless and would have no regrets or dissatisfaction.

明寶婷

香港大學

Birth and Death are an inherent part of life and it forms a continuous rhythm present in all living entitie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is true eternity in the life of a Buddha - the continuous cycles of birth and death. Humans tend to have strong attachment towards life and abhorrence towards death; however, both should be of equal importance. We should understand that death is an act of recharging ourselves after many years of working hard and playing hard when we are alive! It is like an iPhone 5 - sometimes you have to turn it off while charging because it gets tired too. The next morning, you hold the lock button for 5 seconds, turn it back on, and your iPhone is ready to work and play again! President Ikeda said, “We should not fear because Nichiren indicates that living beings who seek to be reborn, in order to lead others to happiness through enlightenment, can realize a swift rebirth, ‘freely’ and ‘without hindrance’”. Swift rebirth is analogous to the 5 seconds it takes to restart your iPhone again! What is the fear in death if we know that we will be able to appear on earth again, start our lives afresh, anywhere in the world? “It is rare to be born a human being, and live as a human being, moreover, is hard to sustain”(see “The Three Kinds of Treasure,” Writings of Nichiren Daishonin, v1, p851). Thus,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grasp this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live life to its fullest and say: “If I were to die right now, I would have no regret or dissatisfaction.” the ultimate spirit that ‘now is the last moment of one’s life(臨終在即). This is the key to building victory for all of eternity. Such state of mind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dedicating our lives to kosenrufu, the fundamental path of faith for a disciple of Nichiren Daishonin. We should not be living life in fear of death everyday, instead be prepared and ready for it, so that we have lived life without regrets!

最後以池田先生指導作結:「佛法教導我們,人人都能在這『一生』奠定永遠的勝利。我們就是 為此而信仰的。決定勝利的要諦在於『一生不退轉的信心』、『持續的信心』。」共勉之。 Finally, we will conclude with President Ikeda’s guidance: “Buddhism teaches us that we can build victory for all eternity during this lifetime. This is the purpose of our Buddhist practice. And the key to our success in this endeavour hinges on maintaining our Buddhist practice throughout our lives - in other words, continuing in faith”.

參考書目: 池田大作,2009年,《生死一大事血脈抄講義》,香港國際創價學會。

21


鋒仁園 在香港學生部正式全面推行大學會之際,正是學生部幹部新舊交替的高峰時期。在這個非常時期,作為一眾學生部之首的新任 學生部長鄧偉傑,對新的學生部有甚麼期望呢?剛卸任學生部長的蘇宏鋒又有甚麼話想跟我們說呢?今期《學聲》特意邀請他 們二人,和我們分享對師匠及香港學生部的一些看法。 (鋒:蘇宏鋒 Christopher 傑:鄧偉傑 Brian)

1. 最近看甚麼書? 鋒:我最近在看Tina Rosenberg 的《Join the Club: How Peer Pressure Can Transform the World》。這是一本關於社會心理學 的書,談朋輩影響如何對社會產生影 響,很有趣。

2. 你認為香港學生部 的使命是甚麼? 鋒:我認為學生部的使命是 「正義勝利者」、「和平建 設者」及「社會領導人」, 當然這三點最終是指向「先 驅」二字。

傑:我看的是《我們的勝利大道》, 傑:非常同意!除此之外, 剛收到便開始閱讀。哈哈!其實我每 我希望學生部能夠以「守護 天真正看書的時間不多,每晚都只能 學會」為使命。 抽少許時間看一至兩頁。

22

3. 請用一種動物來形容香港學生部。 鋒:我覺得是幼獅,或幼馬,很有活力和衝勁。現在香 港學生部員很年輕,雖然他們社會經驗可能比較不足, 但與此同時很有活力,很願意嘗試,是一群充滿好奇心 的青年,所以前輩要多花心機去扶持和支援他們,分享 經驗。 傑:我認為是獅子。我們經驗尚淺,需要在學生部大量 磨練,慢慢培育,學習如何去守護學會。我同意戶田先 生所說,要把幼獅推落山崖,以此作磨練。我會給他們 許多機會去親身嘗試及策劃,前輩會在背後全力支持, 遇到問題時要作出鼓勵。


4. 現在香港學生部正處於改革 期,你認為當下有甚麼最需要 留意?

7. 請講出你跟師匠關係最深刻的事 情、指導或物件。 傑:其一是《新‧人間革命》的第一卷。閱讀《 新‧人間革命》第一卷後,使我決定去日本留 學,亦都是這本書使我發心。

鋒:一、中心者一定要抱持一擊即中的 一念,並且要以一切無事故和順利的心 態去策劃。二、要多跟前輩及相關者溝 通,多聆聽別人意見,讓他們給予真正 的意見。 傑:我認為我們需要具備前瞻性的目 光,對身邊的事物要有敏銳的觸覺,但 亦要小心處理每一件事。除此之外,在 進行改革的同時,亦需要很小心地觀察 歷史或重要資料,才可作出明確的改革 行動。

5. 如果有機會跟師匠一起吃 飯,你會跟師匠說甚麼? 傑:我會跟師匠說「放心」,將這個廣 宣流布的棒交給我。現在是接棒的階 段,是最需要令師匠放心的時候,要把 廣布第二幕的棒,真真正正交給我們。 鋒:我除了會跟師匠說「放心」外,亦 會報告每一個學生部員的成長,以及他 們的體驗和勝利實證,讓他看到他的弟 子,既為了廣宣流布而努力,亦為了自 身的幸福而努力。常言道「弟子的勝利 即是師匠的勝利」,而且師匠很關心我 們,所以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報告。

後記: 很高興能邀請到兩位學會大忙人──前 任學生部長蘇宏鋒及新任學生部長鄧偉 傑作訪問,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裡,笑 聲不絕,在此感謝兩位撥冗出席!由於 篇幅所限,只好選取比較重要的內容刊 登。透過這次機會,讓我們了解到兩代 學生部長的一念是互相貫穿的,他們發 心的原點都是在學生部,亦是在學生部 取得飛躍的成長,而小弟亦明白到學生 部長的心意呢!希望我們能夠細味當中 的內容及分享!謝謝!

在我最無所事事的時候,看了第一卷,發覺為甚 麼會有人為了世界和平,以及為了他人的幸福而 作出一個這麼偉大的決定。因為踏出日本,走向 世界,把佛法宣揚開去,需要很大的勇氣。師匠 的行動使我很感動,為甚麼世界上會有這麼偉大 的人,所以我很想到他身旁學習,這可算是我的 轉捩點。

6. 如果當年師匠沒有成立 學生部,今日的我們又會 如何? 鋒:我敢說「沒有學生部便沒有 我」,我自己第一個出席的學會 活動是學生部,發心的地方亦是在 學生部,自己遇到人生低谷時,得 到鼓勵,變成信心原點的地方亦是 學生部。 我想我們會跟身邊的同學一樣,每 天營營役役,只為了自己及身邊幾 個朋友的幸福而努力。肯定會與現 在的我們不同,人生觀及價值觀截 然不同。 傑:如果當時師匠沒有成立學生 部,學會不會發展得如此鞏固。我 亦在許多學生部前輩口中得知,許 多人都是在學生部時期發心,亦有 許多人在學生部得到磨練,之後成 為男子部,才可以好好持續信心。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學生部的話, 學會未必可以發展到現在這狀況。 鋒:想補充一點,學生部的成長 就是學會的成長。現時有許多學 會的中心者,包括現時創價學會會 長原田稔先生都是在學生部磨練出 來的。戶田先生成立學生部時的期 望,是要學生部員成為學會的領導 人及社會的領導人。如果沒有學生 部,整個學會的發展會很不同。

另外,是我去日本留學時,師匠送給留學生的和 歌。意思大概是「留學生 留下尊貴歷史」。當 我收到這和歌時,重新反思自身:到底我留學的 目的是甚麼?到底我是在留學期間留下難忘的歷 史,還是普普通通地渡過這段時間?我決定要在 留學期間付出最大努力和作出貢獻。紙上印有自 己的姓名,非常感受到師匠對每一個人的關懷及 慈愛。並不是只有我一人收到這個,而是所有留 學生,每一份都印上他們獨一無二的姓名。很感 受到關懷。 鋒:首先是指導方面。話說我其中一個發心原點 是在英國留學時,那時我患上思鄉病。當我情緒 去到最差的時候,我看到一篇指導。當時英國的 男子部負責人聯絡我出席英國學生部研修,他 在電郵後面分享了一個指導。「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No one knows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ll we know is that the effects that will appear in the future are contained in the causes made in the present. The important thing, therefore, is that we stand up and take action to achieve great objectives without allowing ourselves to be distracted or discouraged by immediate difficulties.」 這是我最喜愛的一篇指導。不只是幫助我克服了 情緒上和留學上的困難,到現在我也是以此為指 針,每逢自己面對一些困難或問題,我都會想 起,到底我期望的是甚麼?我應該做甚麼? 物件方面就是一塊福紗巾。這又是我非常喜歡的 物品。一般的福紗巾印有「榮光」、「健康」等 等,很少印有「誓」字,這正是代表弟子的誓 願。到底我對於廣宣流布的誓願是甚麼?對於師 匠的誓願又是甚麼?你的誓願又是甚麼?每次很 迷茫時、有困難時,我便回想自己的誓願是甚 麼?我到底達成了多少?下面有一句「英知之寶 冠」,師匠對學生部的期望是英知,當時自己是 以學生部長身份接受這份禮物的,對我來說是很 大的鼓舞和提醒。

23


文:黃佩盈、李思敏

二人三足創未來

這個專訪已是 10 個月前的事,今天看著這兩位大男孩, 一位已從學生的身份走向社會,一位繼續為升學而奮鬥。 縱使擁有新的使命,在並肩作戰的廣布路上也迎來了新 景象,但一切的轉變也無損他倆的肝膽相照,繼續互勵 互勉。

緣起 談起初印象,沒有很大的契機或接觸點,駿軒和家曦就是 透過參與學會活動慢慢熟稔起來,從而培養默契。2006 年的中學部總會,儘管兩人都參與了當中的話劇演出, 但對彼此的印象並不深刻。直至 2008 年未來部文化節以 及往後一些聚會,兩人才互相認識。 由於當時少年部(下稱:少部)的人手嚴重不足,連本 部長也欠缺,聯絡事宜都由本部女負責人協助。後來家 曦加入少部,當時作為副本部長的駿軒對於能夠有多一 位戰友感到十分雀躍。不過由於相繼要應付公開考試, 直到 2010 年,甫獲任命為本部長的家曦和駿軒才開始有 更頻密的接觸。

從會友到朋友、戰友 在參與少部不同的活動統籌和推行工作中,兩個大男孩 漸漸熟絡,成為朋友,儘管有著不同的性格和生活閱歷, 但會彼此學習,從而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除了一些日常體驗,他們亦會互相傾談生活上的瑣碎事 情。當對方遇到煩惱和問題時,除了言語上的鼓勵,他 們亦會為對方唱題祈求事情能得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對駿軒來說,家曦雖然在學會活動的經驗比自己少,但 自覺和信心卻比自己強盛得多。去年,駿軒感到自己未 能深刻和確切領會師弟不二的精神而與師匠日漸疏遠, 難以培育後繼,因而煩惱,令信心低落。於是,他主動 向家曦請教,家曦積極分享自己的體驗和鼓勵駿軒閱讀 《新 ‧ 人間革命》,透過與師匠接觸,進一步理解師弟 不二的精神,從而有更多領悟。

劉駿軒 POPY

陳家曦 JOE

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 主 修 化 學 及 生 物 產 品 主修時裝及紡織 工程 新界四本部少年少女 新界四本部少年少女 部正部長 部副部長

24


《青春對話 I》中,池田先生說:「組織當中有各種 各樣的人,所以我們能受到刺激而成長。運動也是, 只是獨自練習,不太能了解自己的實力。在人群當中 接受磨練,才會成長。 把一堆未剝皮的黝黑的芋頭放進盆裏攪拌的話,會因 互相磨擦而逐漸掉脫表皮,變得乾淨。把人比喻成芋 頭也許有些不敬,但是人也唯有在人際關係當中才會 獲得磨練。」 對於家曦,駿軒就有著無形和正面的影響力。他認為駿 軒想法靈活創新,而自己在推行活動時則容易因循守舊、 墨守成規。另外,駿軒具感染力,能帶動他人,從而為 少部增添色彩。性格開朗的駿軒,每次開會時臉上總帶 笑容,充滿正能量,令他確切體會到「笑容是一種指導」, 微笑是有助解決問題的力量。

奮戰難忘事 在少部活動中,兩人亦有不少印象深刻的合作。去年, 他們參演了話劇〈親子廚房〉,除了原有的台詞,他們 亦有不少臨場發揮,令觀眾哄堂大笑,合力把活動的氣 氛推至高潮,這全賴他們的默契。 另外,上年度第七本部少部達成了在第二次親子大會前 家訪五十名小朋友的目標。當中一次家訪,至今仍令他 倆記憶猶新,小部員的家長是新朋友,當時婦人部戴玉 珍姨姨也陪同前往,進屋後才發覺家長信奉神靈和拜地 主等世法。初次遇到這個情況,駿軒和家曦也感到有點 不知所措,只好專心和小部員談天以加深認識,而戴姨 姨則和家長深入懇談和給予生活上的鼓勵。此次經歷, 特別讓他倆感受到學會的壯婦真的很照顧青年部,所以 應虛心向他們請教,他們的「身教」非常值得學習,這 也是報答師恩的方法。 除了參與活動,他倆亦積極嘗試培育後輩,並共同分擔, 期望協助後輩提升信心,努力發揮在未來部培育後繼的 使命。

並肩到未來 今年 10 月學生部正式全面推行大學會,駿軒和家曦也期 盼盡量抽時間出席學生部的活動,如院校的唱題會,懇 談會,學生部總會等,與其他學生部成員一起學習。在 9 月,未來部也以地域形式新出發,他們的目標是團結新 地域的負責人,加強培育負責人及小朋友,再次達成家 訪目標和教學學習目標,並為明年未來部成立四十週年 的總會作好準備。

25


按一下快門需要1/140秒。 看一張相片需要1/4秒。 拍一張相片需要1~4小時。 但這些作品足以影響4百人,4萬人,甚至400萬人。 你,會不會是其中一個呢? 半夜仍在街上流連的年輕人,大多都不是好人 由細到大,媽媽也這樣叮囑我們。 但是做完這次訪問,我要推翻這個說法。 凌晨四時你會在做什麼呢? 有三個20出頭的年輕人每星期有數天走到街上「夜蒲」,為的是什麼呢? 我們邀請到何家聰分享一下街頭相展故事。

本身讀設計的家聰, 與兩位從小已經相識的攝影師朋友合作起來

家聰(右)與友人舉辦街頭相展

他們的相展想帶出「關心」這個概念,令大眾看完相展後會有所反思,平日我們認為恆常發生的事情,有沒有想過背後 的由來嗎?每天早上吃到的新鮮麵包,每天剛剛印好的報紙。原來,有些人為我們每個生活的細節,在凌晨時分,默默 付出,但從來沒有得到別人讚賞。

真正「關心」 你有留意的話可見到每張作品,當中的被攝者都是望鏡頭的。因為他們相信一個陌生人,如果對你不認識或有戒心他 們不會這般大方讓你拍照吧! 所以拍每張相片可能需要花上一小時,兩小時,四小時不等。但他們相信一對一的直接對話才是真正「關心」的行動。 家聰他們的街頭相展開始得到市民目光,而且得到傳媒的關注。 然而,滿腔熱誠的他們也會聽到不認同的聲音。

26


子軒: 做了幾次展覽後,有沒有對社會多了一份責任感? 家聰: 透過這次計劃或往後的設計,我希望能夠改善設計行業內的冷 漠、疏離。而且身為中國人,應具備「仁義禮智信」,當中所說的是怎樣 對待他人,孝順父母、義氣等等,全都是關係,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 應是友善的。但可惜的是我發現行頭內關係很差,想改善氣氛,互相扶 持,多些提攜他人,更何況學會也鼓勵大家不停提攜後輩。 聯合國每年都會選出一個設計城市,香港不是,但深圳是。深圳是很多人 眼中的翻版天堂,又怎會是設計城市呢?就是因為翻版天堂。他們就是懂 得互相扶持,例如今天我發明了一個設計,明天已經被抄襲了一萬個。當 中設計師之間經常互通消息,甚至有數間設計公司的老闆,每個月都是一 起吃飯,交換消息。 設計師是細菌,城市的細菌,不是要立刻破壞一些東西,再立即建立新的 東西,而是吸納城市的東西,然後將東西變形,再感染別人,這就是設計 師,互相支持使大家都很喜歡設計創作。 現在的我不能直接要求設計公司老闆多提攜新人,但是我有朋友、學弟, 如果有能力但無法入行,我絕對會介紹大家入行。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傻, 願意教別人或提攜別人,但我覺得幫了人的滿足感,大於比起自私地賺錢 而不理別人。 通過以上種種觀察及體會,我開始關心社會,了解社會。 子軒: 請問有沒有池田先生指導影響自己? 家聰: 爸爸很支持我,但他從不出聲,或又是當自己有困難時,他亦 不會協助我。我倆漸漸產生隔膜。有一次學會活動,聽到一個師子王的 比喻。我發現沒有爸爸不愛錫自己的孩子,但我爸爸選擇用「不幫忙」 的方法來使我進步。 說回自己,我自己搞這個計劃,我放棄了許多,甚至連自己的畢業專題 都無法全情投入,感到自己在拖累進度。我的畢業專題是關於小朋友 的,我發現原來「曵」是好的,於是去找黃校長,在創價幼稚園做了數 個月研究。之前還未想到畢業專題怎麼做時,有許多人建議我用這個「 凌晨四點」來做,連學校也勸我以「凌晨四點」作為畢業專題。但是我 的原意是關心別人,不想扭曲其原意。而且有這麼多人在幫助我,許多 家長都很支持我,我不相信最終會變得很差。今天我略有小成,功勞最 大的是他們,而不是自己。得到大家的幫助及包容,使我感到很幸福。 自己得到幸福,亦也想別人得到幸福。 對於廣宣流布,我會選擇以一人立起的精神,先做好自身,讓別人對自 己的努力產生興趣,使他們對學會和佛法產生好感。學校老師都很好 奇,這個宗教是甚麼,當我向他解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信了二十年, 都不知佛法為何物,使我想更了解學會。

子軒: 最後想問問你的信條或座右銘。

後記:

家聰: 先驅。之前經常聽到,把它放在袋裡。我以鼓勵了自己。有許 多人覺得我很「戇居」,但我會以這兩個字回應他們,我現在做的是先 驅。我在想的是五年、十年後的風氣,我不是在想明天賺錢、或全世界 都認識我。這二十年來經常聽到的說話,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現在 的我每天都看箴言。有一次我真的感到很辛苦、很氣餒,看到一篇箴 言,說時間就好像海棉,怎樣也能榨出水份。

剛剛度過一周年的「凌晨四點」,漸漸得到 傳媒及青年的注意。接下來,家聰將與他的 兩位戰友,進行「凌晨四點」Part 3,詳情 可留意facebook的專頁,謝謝! http://www.facebook.com/pages/凌晨四 點/322511744436380

27


文:吳美婷

我的發心之地──墨爾本

正修讀澳洲墨爾本大學碩士課程 主修建築學 綜合小組副委員長

大家好!我是吳美婷。我在今年二月中飛到墨爾本大學升讀建築學系碩士課程。半年前,當 自己知道有機會再到澳洲讀書,真的很開心。一來自己很喜歡墨爾本這個地方,二來最重要 的是四年前,這裡是令我真真正正發心的地方。 四年前,我以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系副學士畢業生的身份,成功銜接澳洲墨爾本大學的 建築學學士學位,課程為期一年半,並在當地參與學會活動,不久我亦被推薦為 Group Leader。我需要負責去籌備每星期一次的座談會,與會友一起學習御書及池田先生的指導。 籌備的過程使我更加認識和感受到日蓮大聖人的佛法,而當時我在這地方亦獲得了一個真正 屬於自己的體驗。

美婷 ( 中 ) 到墨爾本大學留學

畢業後回來香港工作三年,自己亦十分投入學會活動。香港廣布的步伐,相比起澳洲快得多。 在香港,每一位會友都懷著使命喜悅地去學會活動,尤其是學生部的每一位。剛畢業回來, 我才知道自己也是學生部的一員,我亦出席了第一次的部員會。當時我被學生部一起唱題所 發出如獅子吼般雄壯的聲音吸引著,學生部的勤行姿態很有幹勁和力量,每一位部員也充滿 著使命感和決意。部員會的內容很吸引,每一次出席後彷彿都為我打了強心針一樣。我由衷 地感謝學生部的每一位,因為這三年來在學生部的活動令我大大成長。其中一樣令自己改變 的就是主動去研習御書。負責人很有智慧地把難明的御書,搖身一變為相當有趣的學習和討 論課題,這改變了我覺得御書是沉悶的看法。現在我在澳洲,每天早上也會看了御書才上學。 正如池田先生所說,即使只是一句,也要研讀,因為它會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中。 經過在香港三年機械式的工作,令我更加珍惜能夠重返大學校園的機會。亦因為工作了三 年,令自己發覺到在設計思維上有很多不足之處,處於低層次的水平。因此今次一定要好好 把握此機會,好好磨練自己!今次回校讀書的心情與上一次十分不同,現在每當有一大堆的 功課,壓力開始上升之際,我會提醒自己這是磨練和提升自己到更高層次的機會。因此我不 會有絲毫的抱怨,反而更加珍惜和享受眼前的功課。

28


我訂下了這兩年的目標,每天為此唱題,祈求湧現最高的智慧、無比的勇氣以及無限的創意 去做好每一份功課。雖然暫時的成績未能達標,但這令我想起池田先生的指導:「在青年時 代,甚麼都順順利利,是不會成長的。」我要進一步接受功課上更大的挑戰,我深信這些挑 戰是為了打造一兩年後在創意思維方面更加成熟的自己。 除了學業,我亦覺得自己有某方面的宿命,令我也時有不開心。儘管我在這幾年來一直為打 破此宿命而努力唱題祈求,但情況也是一樣。於是我請教了在這裡的一位日本會友前輩。他 告訴我「心為切要」(Our heart is what matters most),字面意思明白,但我始終不能領 悟真正的意義和怎樣應用到我的宿命上。直到幾天前,我讀到一篇御書〈覆四條金吾書〉, 大聖人為鼓勵其門下弟子四條金吾,提到佛法講勝負,但憑甚麼致勝呢?那就是「心」。因 此必須慎防懷疑之心,因為邁向勝利的根本之道在於對妙法的信心,膽怯的心無法戰勝己心 之魔和社會之魔,稍有怯懦則毫無效驗!這正正解答了我對「心」的疑惑。另一位馬來西亞 的會友引用了戶田先生的話來鼓勵我。戶田先生曾經這樣鼓勵一位面對深厚宿業的會友說: 「改變自身宿業最快的方法,就是推行折伏。」為此我現在祈求自己折伏對象的出現,亦每 天加強教學,做好準備應付隨時到來的佛法對話。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人間革命,因為自身的 改變是能証明妙法的力量的最好方法。 澳洲是令我發心的地方,而香港是令我成長的地方。這次能夠有福運再返回澳洲,是讓我發 揮使命的機會。我雖然不是和大家一起,但「心為切要」,我會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努力,決 意在兩年後以勝利的姿態回來向大家報告! 在此,再一次衷心感謝香港學生部的每一位!

墨爾本介紹 氣候及氣溫:

文化及娛樂:

交通 :

墨爾本被譽為最適宜居住 的城市,其中一項原因是 此地氣候宜人,全年平均 氣 溫 約 為 攝 氏 17 度。 墨 爾本冬季為 6 至 8 月,氣 溫 約 攝 氏 6 至 16 度; 夏 季 為 12 至 2 月, 氣 溫 約 攝氏 18 至 28 度,但最高 亦可達攝氏 45 度;春季 (9 至 11 月 ) 及秋季 (3 至 5 月 ) 氣溫約攝氏 14 至 24 度。

主要文化活動包括每年元 月舉辦的澳洲網球公開 賽,3 月的蒙巴節活動, 5 月 的 爵 士 音 樂 節,8 月 的世界電影節,11 月的墨 爾本盃賽馬活動等。

1. 主要交通工具 : 澳洲地廣人稀,各大城市之往來大都仰賴飛機,惟亦 有火車及巴士連接。墨爾本為世上少數擁有完整電車 路線的城市,市內及近郊的電車、火車及巴士都可使 用相同車票。

墨爾本天氣會一日數變, 因此有一日四季的說法, 一般人多習慣分層穿著衣 服,以便就氣溫變化調整 衣著。

餐廳: 一般消費價格:個人用餐 每餐約 15-30 澳元,約港 幣 100-300 元。 澳 洲 一 般不強調發給小費,惟餐 廳用餐亦有酌給小費之習 慣。

2. 的士: 搭的士可預約,預約需加澳幣 2 元 ( 約港幣 16 元 ), 價錢為計程兼計時,起跳價為澳幣 3.20 元 ( 約港幣 25 元 ),每一公里加收澳幣 1.617 元, 塞車時刻則是 以每分鐘澳幣 0.56 計費。 3. 汽車: 租、購車行情:到澳洲初期可租用汽車代步,惟租費 較高,不宜長期租用,車輛種類以澳洲本國製及日製 車較普遍。但須注意澳洲道路採左側行駛,並遵守澳 洲行車、停車交通規定,否則罰款甚貴。駕照經轉換 國際駕照後可在澳洲當地使用,惟僅可使用一年。

29


回顧人類的歷史,針對「死亡」這個有限的自覺,超越動物本能的次元,帶來 作為人「生存」的充實感。因此,樹立堅定的「生死觀」,可說是人要活得像 人的最大課題。 《今日的世界 明日的文明》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