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30 都市設計概論

Page 1

逢甲大學周邊商業地區改造 改造主題:圍墻計劃

胡家寧 陳建均 林奐宇 蕭鈞豪 吳沂璟

D0292430 D0133766 D0267910 D0268572 D0114947

都市空間觀察分析與改造構想 FP – 1 - 01 報告完成日期:2016/06/12 逢甲大學建築學系一〇四學年度下學期都市設計概論課程期末報告

1 /37


Catalogue

1

報告主題概說

2

改造和分析範圍

3

環境觀察記錄資料與分析

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5

類似案例討論

6

主要都市問題

7

規劃設計議題

8

SWOT 分析

9

都市設計準則構想

10 規劃設計策略及圖說

2 /37


01 報告主題概說 改造對象

改造主題方向

改造對象: 台中市西屯區逢甲大學城周邊 逢甲大學-圍牆計畫

透過對台中都市發展核心的西屯區 主要探討大學城與生活機能之應對 透過鄰近的住宅到商業行為與夜市文化 由複雜的函構中 透過時間的分析 將不同的族群所共同使用的大學城區域 開始做研究與探討 找到一個屬於當地的都市型大學 能具備有更複合式與彈性的機能

3 /37


01 報告主題概說 改造對象

改造主題方向

改造主題方向: 探討大學城周邊機能使用狀態 開放空間整體規劃設計 沿街面建築外殼層與步行空間重塑 行人徒步區規畫設計

透過對逢甲大學的圍牆 進行策略性的規劃 透過圍牆的圍塑關係 附近不同的函構由夜市文化到水湳經貿園區 提出一個圍牆計畫 開放出許多公共空間與平台 使當地居民與學生和遊客有一定的交集 透過不同族群的對話與交流 來達成大學城對於逢甲區域的回饋

4 /37


02 都市空間改造和分析範圍

本次都市空間改造主要以逢甲大學周邊地段,包括部分 文化路段和凱旋路段。 機能 該空間白天以服務逢甲大學學生為主開設餐飲和生活用 品商家,晚上則是熱鬧的逢甲夜市。 性質 服務校園、強烈流動性、有時間性的人潮 主要問題和現象 - 環境衛生:餐飲業排放的生活廢水、油煙、氣味,以 及遊客留下的垃圾 - 城市熱島:居住密集,多機車,排放城市廢氣 - 舊屋違建 - 安全性:食品攤販在狹窄小空間大量使用瓦斯桶 - 廣告招牌:招牌凌亂不清楚

福 星 路

文 華 路

逢甲大學

凱 旋 路

逢甲路

大鵬新城

N

改造範圍 分析範圍

SCALE 1/5000

臺中市西屯區福星段(0737)

5 /37


03 環境觀察記錄資料與分析

族群/時間性

6 /37


03 環境觀察記錄資料與分析

機能項目之使用率

消費種類 服飾 34%

日常用品 6%

娛樂 3%

停留時間

食物 57 %

3小時18%

2小時35%

1小時2% 3小時以上45%

7 /37


03 環境觀察記錄資料與分析

夜市元素 時間 / 秩序 / 攤販 / 露天 / 街道 / 人群 / 氣味 / 燈光

夜市特性 街道構成混亂 商家識別度低 人群匯聚

8 /37


03 環境觀察記錄資料與分析

停車空間

9 /37


03 環境觀察記錄資料與分析

基地函購

10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A.都市土地使用分區 逢甲周遭大多為住宅區,但是後期因學校和商業 發展, 配合「台中市商店街區管理輔導自治條例」 為賦予街區組織法制化之工具,以住商混合為主。

B.實質都市土地使用

消費種類

逢甲商圈是示範商店街計畫之一,靠著外來的消費 力帶動城市的發展,以社區總體營造方式打造各具 特色商圈環境。結合民間團團體,發展「文化經 濟」,依據台中市政府之規劃,為了協助中小零售 業解決經營瓶頸與提升傳統商店從商圈消費者需求 及店家經營模式建立本市商圈最適輔導管理計畫之 研究競爭力,建立一套推動機制,讓中小零售業者 自行組合起來,自主性地改善商業經營環境,並透 過組織化的輔導,建立共同經營、共同參與的理念, 再配合地方建設,結合硬體工程,全面推動傳統商 圈更新再造工程。

11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C. 騎樓與人行空間的形態與使用狀況

a. 無人行空間

b.騎樓開放或遮蔽

此為舊式住宅建築,因商業發展,將前院作為 商業空間。

騎樓有些可行走,有些以隔間板阻擋, 騎樓高低也各不同,甚為繁雜。

騎樓

人行空間

c. 人行空間實際是機車停放空間

騎樓

因逢甲商圈停車位不足,故人行空間 白天以商家學生停放機車,晚上以遊客與商家為主

12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D. 特定都市設施與空間之位置、服務型態與內容、使用狀況

a.自行車站點

b.公車站點

c.計程車等候區

d.公有停車場

假日自行車租借較多, 多為 來回七期百貨公司與逢甲商 圈之間。

逢甲福星路之公車路線相當多, 為最為方便與範圍最廣之大眾 交通工具。

於自行車站點旁邊, 位於最為 繁華之地點, 多為觀光客或出 差人士搭乘。

逢甲商圈車位一位難求, 尤其到假 日, 因逢甲位於交流道附近, 交 通十分便利, 所以自駕來此地的人 相當多。

13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E. 文化資產、具文化資產價值之設施或現象 a.張廖家廟

a.西屯穀倉一號倉庫

『承祜堂』奉祀張廖第六世祖『張廖天與』,基地面積約有 2925公畝,建築面積約為1488公畝,於光緒12年籌建,光 緒13年﹝西元1887年﹞起建,大正5年(西元1916年)完工, 其格局類似客家建築,主體建築以傳統三堂二過水加一圍屋 之客家常見環形土樓,而其斗栱形式之多樣為它處少見,有 方形、八角、碗形、菱形、花瓶形等,目前仍保持傳統家廟, 即俗稱『紅廟、黑祖厝』之最大特色。

約興建於昭和15年(西元1940年),為當時制式之袋裝穀倉(統制倉)。 因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穀倉興建需配合昭和14年(西元1939年) 年起實施之「總收購總配給」全面統制措施,使生產、儲存、分散及銷 售階段均經嚴格統制,時稱「政府倉庫」。 倉庫整體形制為屋頂二披水,牆體由兩道磚柱斜撐並上承西式木構架, 而東側壁體仍保留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空軍掃射彈痕。另儲藏稻穀之需, 壁體由磚及空氣層(石灰面層、木屑、木板、木杉所架構)組成,壁體 底部則設百葉窗,以達隔熱及防潮效果;另天花板「田」型通氣孔、屋 頂抽風機、風管等通風設備則為抽換室內熱氣。總體為達到室內冷房效 果,確保穀物在防潮及低溫儲存環境下不致變質。西屯一號穀倉之興建 反映出西大墩農業發展歷史,是具代表地方產業及凝聚地方共同生活意 識之產業文化設施。

資料來源: http://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355/%E5%BC%B5%E5%BB%96%E5 %AE%B6%E5%BB%9F

資料來源: http://www.tchac.taichung.gov.tw/monuments/Details.a spx?Parser=99,5,28,,,,47

資料來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luobas/post/13217691 91

14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F. 生態資源、可能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的現象 a.綠地空間-逢甲 原址為女生宿舍與招待所,後因校地 計畫拆除,改為綠地,為逢甲校園視 野良好的地方。

b.運動空間-逢甲操場 居民與學生經常使用的開放空間,在晚上 時使用人數最多。

c.休閒空間-學思湖 為人工湖,湖邊廣植垂柳,湖畔置有小坡,小型瀑 布傾洩其間,古典的涼亭半邊仲入湖中,在水影的 輝映下儼然成為「世外桃源」。

G. 建築物資料 西屯區的建築型式, 因屬於較早開發地區, 建築多為透天住宅, 一樓改為商業空間。 a.招牌

b.構造型態

b.夜市人行空間

15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眷村

商業大樓

商場

透天住宅

商場

逢甲大學

16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H. 統計資料 西屯區

里名

里數

現有門牌

戶籍登記

已編定

戶數

人數總計

20歲以上

上石里

1

23

23

23

2,443

5,908

2,775

3,133

4420

上安里

1

22

22

22

2,479

6,209

2,929

3,280

4535

上德里

1

29

29

29

1,819

4,955

2,344

2,611

3905

大石里

1

17

17

17

1,019

2,426

1,159

1,267

2123

至善里

1

20

20

20

2,006

5,232

2,477

2,755

3943

逢甲里

1

28

28

28

2,037

5,064

2,418

2,646

4013

資料來源: 臺中市西屯區人口統計http://demographics.taichung.gov.tw/Demographic/Web/Report13.aspx?DIST=6 台中市以核心家戶為主

台中市普通家戶型態

資料來源: http://www.dbas.taichung.gov.tw/public/Data/113010/411618421871.pdf

17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教育程度 博畢 博肄 碩畢 碩肄 大畢 大肄 二畢 二肄

後三 後三 前三 高畢 高肄 職畢 職肄 國畢 國肄 初畢 初肄 小畢 小肄 自修 不識 畢 肄 肄

村里名稱

總計

大石里

2262

12

10

87

24

416

105

176

27

124

5

11

205

33

386

94

199

25

5

0

243

30

11

34

至善里

4235

40

15

303

108

987

330

344

42

279

12

29

223

180

681

137

242

54

6

0

174

28

3

18

上安里

4851

39

15

380

93

1187

417

395

66

348

13

17

230

189

743

198

270

32

2

1

183

14

4

15

上德里

4267

40

10

334

82

1034

322

302

41

302

7

14

243

161

641

141

269

31

9

0

246

18

6

14

上石里

473 8

19

10

30 5

68

11 24

33 4

40 7

58

27 9

12

18

27 7

13 3

78 2

23 3

33 4

63

3

1

23 5

24

4

15

逢甲里

429 2

16

13

21 4

70

86 5

29 9

31 8

61

25 6

20

19

25 5

10 1

81 8

21 0

34 8

44

11

4

29 4

27

4

25

西屯區文教分佈

就學人口年齡

資料來源: http://data.gov.tw/node/8409

資料來源:http://www.dbas.taichung.gov.tw/public/Data/113010/411618421871.pdf

18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教育程度

商圈的受訪者有 57.9%居住在台中市,其次為台中縣,佔比 32.3%。 環境評價 舒適19%

髒亂8% 非常乾淨1% 非常髒亂1% 普通71%

消費次數(週) 4-6次45%

10次以上2%

7-9次5% 1-3次48%

居住區域

北部13%

南部7% 外島1% 東部2% 中部77%

資料來源:http://www.taichung.gov.tw/public/Attachment/115030/210200441646.pdf

19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大眾交通規畫

I. 未來預期發生之都市計畫變更 水湳經貿生態園區 大宅門特區,以經貿、創研、文化及生態為發展目標, 主要使用機能包括國際經貿園區、創新研究園區、生態住宅社區、文化商業區及中央生態公園五大類。

資料來源:台中市政府水湳經貿園區開發計畫專案報告 Source: http://cclccl-life.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20.html#ixzz4BIVc1Pzs

資料來源:大宅門特區-臺中市泊嵐匯會展中心OT案

20 /37


04 其他基本資料分析 J. 當地都市環境中,其他相關物理性特質、生物性特質、文化性特質 (社會、人文、歷史、文化特質) 歷史 西屯區原為平埔族拍宰海族居住之平曠草地。 清康熙四十年(1701)已有王成楚率一百七十人由犁頭店(今南屯)來此開墾水田。 五十五年,請墾荒埔「東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北至大溪,東南至阿里史,西南至梀加頭地。」在道光年間,西大墩、水崛頭、馬龍潭、港尾、上 石牌、下石牌等地均已先後開發,形成聚落。而西屯對外的交通路線也分別在道光及光緒年間先後形成,先是道光年間由彰化經烏日、南屯、西屯、大雅 間之南北向交通路線形成,即是今天的光明路。光緒年間從東大墩北門也有路通往西大墩、大肚、沙鹿,即今之西屯路。兩路交接的地方,自然形成了商 業中心,這是西屯最早的街市。 永曆十五年(1661)西屯區屬天興縣管轄, 永曆十八年天興縣改為天興州。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改天興州為諸羅縣,本區隸屬諸羅縣之貓霧梀社管轄。 雍正元年增設彰化縣,改隸彰化縣貓霧梀堡管轄。 光緒十三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本區屬臺灣縣梀東下堡。 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割讓日本,改隸臺中縣西大墩區梀東下堡, 日明治34年( 1901 )改臺中縣為臺中廳, 日大正九年( 1920 ),廢廳置州,十月一日改為西屯庄。隸臺中州大屯郡, 民國三十四年底本區屬臺中縣大屯區西屯鄉,至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一日擴大市區版圖,本區編入臺中市轄治改稱西屯區迄今。 資料來源: http://www.xitun.taichung.gov.tw/ct.asp?xItem=1181390&ctNode=18628&mp=133010 農業資源:本區地處大肚山台地及台中盆地之間,產業多 元化, 其中有畜牧、農耕及休閒農業等多項物產。畜牧:乳牛、乳羊、肉 猪、鴨、鵝等;農產:稻米、地瓜、芝麻、花卉(小玫瑰、文心蘭、 蝴蝶蘭、非洲菊)、香蕉、芒果、荔枝、文旦、蕃石榴等;休閒農 業:乘坐牛車、焢窯、地瓜特餐等。

21 /37


05 類似案例討論

案例1:師大商圈 台北市區的特色商圈,很難不提到師大夜市這個具有特色的小 地區。規模雖不及逢甲、士林等大型觀光夜市,但這裡卻有著 其他地方沒有的獨特韻味:位於中心的龍泉街上擠滿了逛街的 人群和小吃,但不到30公尺外便是安靜的小巷弄,許多極具 特色的小商家隱身於巷弄之內,等著細心的人來挖掘。這裡也 是藝文活動的重鎮:裱框店、美術店、舊書店以及樂譜店就靜 靜的落落於小吃攤的幾條街外。師大商圈的形成乃因應學生需 要,各式商店、餐飲提供了居民及學生的生活所需,服務的對 象以當地學生及居民為主。多年來店家和社區居民相安無事, 一些特色小鋪也豐富了社區的文教氣質,雙方的供需得到滿足 和平衡。但近幾年,當地「商圈文化」急劇倒向「夜市文化」 的結果,使居民和商家關係惡化。師大商圈從原本滿足學生及 居民需求的地方生活商圈,快速變身商圈,成為了要容納假日 約有3~4萬人潮的大型觀光景點商圈。

參考資料:http://www.npf.org.tw/3/10696

22 /37


05 類似案例討論 商家與住家對於存廢問題各持立場不同,因此我們透過媒體及訪問收集資料 以後,分別陳述他們的說法: (一)商家的說法 存在以久環境髒亂問題,以往透過店家組織的「師大商圈發展促進會」來解 決公安、消防、油煙、髒亂等問題,而之前並沒有引起如此大的風波,因為居 民 的抗議,政府強勢的介入並要求勒令歇業,引發了商家的不滿,於是自組 「守護 師大商圈聯盟」制定自律公約,用行動替自己爭取在此營業的權力, 聯盟並發起 熄燈半小時的活動,希望用靜態的方式訴求溝通的機會。 再由實 際訪談得知,許多商家無奈的表示:「有商業登記也有繳稅,為什麼還不合法 呢?」,店家也認為政府不需要以如此極端的手法處理問題,他們希望 可以 與當地的居民取的共識。例如:店家統一晚間十點熄燈、十一點清理場地, 以維護環境整潔與安寧等。 根據我們實察發現,垃圾問題確實有在改善。另外,他們也希望政府能夠擔任 與居民溝通的橋樑、舉辦公聽會, 讓他們瞭解居民意見,取得共識、創造雙 贏,而不是一句「依法行事」就將商家 趕盡殺絕。

1.未整理

2.整理過

(二)住家的說法 由新聞報導內容得知,當地居民認為師大夜市擴大範圍營業,會影響居民的生 活品質,像是衛生環境問題、噪音問題、交通問題等。居民透過組成「師大三 里自救會」,訴求不斷擴張的商業行為應回歸為單純的住宅區,或僅限於提供 居民基本生活之所需,甚至強烈要求店家撤離。 我們透過實察訪談,訪問了許多居住在當地的居民,普遍都認為師大夜市能為 自己帶來生活的便利,無意拆除夜市。此實察結果與上述媒體報導強烈要求店 家撤離並不相符。矛盾的原因,我們合理推測所訪問到的當地居民並非爆發衝 突地帶的住戶,而是居住較遠一些的民眾,無法體會衝突地段帶來的各種負面 影響。由此也可以印證所謂的「鄰避效應」,師大夜市能為生活帶來便利與娛 樂,住在較遠地段的居民認為夜市不拆除有既有之便利處;但是夜市也造成許 多負面影響,引發居住在靠近夜市的住戶不滿。

師大夜市使否停業調查圓餅圖

參考資料: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2/03/2012032912560893.pdf

23 /37


05 類似案例討論

三、解決方法 住商混合,是台灣普遍且傳統的生活型態,它帶來的生活便利、休閒娛樂、 就業機會等優點,伴隨而來的噪音、交通壅塞、髒亂等,是必定要面對的問題, 而師大夜市,若要透過轉型與改變,解決住商影響問題,我們認為可以考慮下 幾點: 1. 權益: 基本上要保障住戶合法權益,但也可透過不同政策的手段幫助商家轉型,或針 對各種減緩住戶衝擊之措失之進行評估與採行,例如規劃另一區域協助商家遷 移等等。 2. 市場調查: 可透過市場普查制度,集合在地大學如台大、師大、政大等學校對社區進行普 查,透過全面調查商家,那些商家需強制取締,哪些廠商可輔導轉型,協助使 之成為合法商家。 3. 程序分級 就程序面而言,得透過公共參與方式,透過不同標的團體對話與協商,來討論 商家與房東如何回餽社區及店家對住戶所產生的影響,並分類出店家對住戶不 同影響的程度(如可分ABCD等級),同時針對不同情境,分類處理,以減少 衝擊。 4. 經濟 透過經濟誘因(回饋、對受住戶所受損失進行補償)與以及商家自律機制,降 低住戶對商家反彈,並使之與商家和平共存。 5. 都市計畫法規 若有必要,也可考慮放寬都市計畫都更的容積率獎勵方式,來協助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2/03/2012032912560893.pdf http://www.npf.org.tw/3/10696

24 /37


05 類似案例討論

案例2: Asiatique the Riverfront 泰國曼谷河邊夜市 在1900年,泰國五世皇為了提升暹羅在國際地位上的水平, 所以決定在此興建碼頭,加強本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能力, 所以這個碼頭也象徵著泰國的主權與獨立!然而物換星移, 原本的商業輸紐,也有衰落的一天,而附近因此繁華的 Charoenkrung路也漸漸變成了所謂的舊城區。 可是,經過了精心規畫的Asiatique,把原本的碼頭和舊倉 庫樣貌保留了下來,再重新設計包裝,搖身一變為集合吃 喝玩樂於一身的觀光夜市,不但把原本的碼頭賦予了新的 生命,吸引了人潮,也讓這個老城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就 像浴火重生的鳳凰般能再次翱翔天際!這也是一個很成功 的都市更新案例!

參考資料:http://bangkokgoplay.pixnet.net/blog/post

25 /37


05 類似案例討論

Asiatique非常的大,所以園區也有電動車免費搭載遊客從碼頭到另一 端來回,另外最便民的服務則是Asiatique有自己的渡輪,每天下午5點 起從曼谷捷運BTS線的Saphan Taksin站旁的Sathorn碼頭,免費運送 客人往返喔,船程約15分鐘,每半小時一班,直到深夜11點。 前往Asiatique的朋友可搭承BTS至Saphan Taksin站的2號出口出站後 直走約50公尺,至碼頭左手邊最裡面那個渡船頭即是Asiatique的接駁 碼頭,接駁船上會有” Asiatique”的字樣,非常好認!或是從 Saphan Taksin站直接坐計程車前往也行,約10-15分鐘。 常態性假日市集劃分了4個區塊,分別是「Art a la mode」、「Art Indoor」、「Art of Act 」、「Art of Eating」,涵括獨特流行時髦、 藝術展示、活動表演與小吃美食,以白色為基調,統一的攤位、座椅規 劃營造的是充滿活潑藝術與寬敞戶外的熱帶悠閒情調

26 /37


06 主要都市問題

1. 使用者缺乏舒適的休憩空間 逢甲大學周邊臨近道路路寬狹窄,造成使用者只能流通,無法停留。 中午學生午休吃飯時間缺乏可以聚集的室外小廣場空間,晚上夜市人 群也沒有適當的停留區,只能在擁擠的道路邊走邊吃。 希望達成標準:使用者在此地可以有一些休憩平台,或許室內或許室 外,讓長時間在這個區域的活動者有停留機會。

2. 校內外的使用者缺乏整合性的規劃 現況一道兩米圍墻將校內學生和校外漫遊者直接生硬阻擋,這樣的 操作無法使兩者產生互動,也是沒有品質的阻隔。因為沒有相應的 過渡空間,因此校外漫遊者依然可以進入校內,所以這層阻隔並不 完全有效,也沒有讓進入校園的人與校內使用者有任何互動產生。 希望達成標準:提供更多機會,讓不同使用者在校園和夜市的邊界 區域產生更多交集,例如共同完成某一個活動等等。 參考圖片: http://www.aaschool.ac.uk/PORTFOLIO/PROJECTSREVIEW/index.php

27 /37


07 規劃設計議題

1. 使用者缺乏舒適的休憩空間 • • • • • • •

休憩空間的公共性和私密性 休憩空間對於不同使用者的可及性 人與人造物之關係 – 接觸的尺度有多少 人造物在都市公共空間中扮演的角色 – 主動?被動? 休憩空間的尺度 休憩空間的量與質 材料對於使用者的感官影響

2. 校內外的使用者缺乏整合性的規劃 • • • • • •

互動與隔閡的關係 時間軸的關係下都市身份的轉換 – 早與晚的不同角色 介入關係的程度 如何以都市的操作整合 互動的空間形式 隔而不斷的空間形式

28 /37


08 SWOT 分析

內部屬性

有助於達成目標的 Helpful to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有害於達成目標的 Harmful to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es

1.

擁有良好機能與便利性

1.

夜市人口過度以至於校園周圍紛雜混亂

2.

具有複雜的都市函構

2.

過分複雜而沒有秩序

3.

傳統台灣夜市文化

3.

商業行為環境複雜紛亂

4.

未來水湳經貿特區規劃

4.

新型態都市議題產生

5. 交通便利為西屯區核心

5.

交通容易壅塞

6.

6.

居民使用時段與管制

外部屬性

社區居民的互動場所 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

1.

區域的遊客與居民簇群交

1.

夜市帶來區域性的髒亂

2.

有更多複合發展的可能性

2.

複雜的紋理失去核心定位

3.

創造大量的商業機會

3.

人口過與壅擠紛亂

4.

讓逢甲區域發展更為成熟

4.

密度過高與發展過度

5.

有更多族群與人群在此交流

5.

缺乏適當管理交通紛雜

6.

校園與社區居民的回饋

6.

校園周圍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

29 /37


08 SWOT 分析 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es

1.

擁有良好機能與便利性

1.

夜市人口過度以至於校園周圍紛雜混亂

2.

具有複雜的都市函構

2.

過分複雜而沒有秩序

3.

傳統台灣夜市文化

3.

商業行為環境複雜紛亂

4.

未來水湳經貿特區規劃

4.

新型態都市議題產生

5. 交通便利為西屯區核心

5.

交通容易壅塞

6.

6.

居民使用時段與管制 機會劣勢策略

機會Opportunities

社區居民的互動場所 機會優勢策略

1.

區域的遊客與居民簇群交流

1.

複合機能與發展便利

1.

商機帶來的大量垃圾問題

2.

有更多複合發展的可能性

2.

台灣夜市商機

2.

區域發展過度集中於西屯區

3.

創造大量的商業機會

3.

穩定水難經貿特區發展平衡

3.

族群複雜而沒有秩序

4.

讓逢甲區域發展更為成熟

4.

交通核心帶動族群交流

4.

校園與社區居民使用空間的限制與管理

5.

有更多族群與人群在此交流

5.

校園與社區居民互動

5.

複合空間複雜紛亂

6.

校園與社區居民的回饋 威脅Threats

6.

都市涵構層級多元化 威脅優勢策略

6.

短暫停留族群的問題 威脅劣勢策略

1.

夜市帶來區域性的髒亂

1.

夜市為台灣傳統產業同時也是觀光吸引點

1.

夜市與校園周遭環境複雜髒亂

2.

複雜的紋理失去核心定位

2.

複雜的街道紋理與都市涵構

2.

都市街道紋理複雜沒秩序

3.

人口過度壅擠紛亂

3.

多元族群間的交流互動

3.

遊客擁擠紛亂造成周遭住戶的環境威脅

4.

密度過高與發展過度

4.

核心交通點的規劃

4.

密度與發展不均導致環境品質下降

5.

缺乏適當管理交通紛雜

5.

都市核心的良好機能與便利性

5.

交通管理不當造成壅塞與紛雜

6.

校園周圍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

6.

校園與居民的友善互動

6.

校園與夜市空間的使用與劃分複雜化

30 /37


09 都市設計準則構想 建議性都市設計準則

規範性都市設計準則

建議性都市設計準則 A. 對象 1.校園區域規劃外部活動廣場 - 校園外圍區域與廣場設計 2.開放空間整體外牆規劃設計 - 藉由外牆規劃重新定義外牆空間與使用機能 3.沿街面建築外殼層與夜市步行空間重塑 - 沿街尺度更改計畫擴大步行空間 4.行人徒步區與觀光遊客區規畫設計 -遊客與居民學生三者徒步區層級規劃 B. 準則內容 1.校園區域規劃外部活動廣場 藉由校園南北門,以牆圍塑的半開放空間,讓周圍兩側的居民能夠使用校園空間,促發更多在學校停留的機會與時間,達到學校與社區隔 閡上的突破,融入當地居民的校園身分,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校園內的狀態。

2.開放空間整體外牆規劃設計 外牆規劃設計上,採取平面牆的系統,並藉又垂直的方式思考,將不同族群透過牆內的高度位置而有所區分,透過不同層差讓使用者族群 能有所區分,讓校園內的學生不被干擾,但又能關注到校園外周遭的人事物。 3.沿街面建築外殼曾與夜市步行空間重塑 在學校西門的規劃上,以鄰近夜市的西門大門口,提供了牆上的外層設計,以西門圍牆綜合型的設計,讓夜市與局部商業能在學校外圍發 生,也與齡近的小巷分劃,透過周圍街區巷弄延續進入校園。 4.行人徒步區與觀光遊客區規劃設計 重新定義校園周邊的觀光徒步區,讓原本狹小的巷弄,透過區域尺度的變化,能讓逛夜市的人潮在秩序混雜的狀態中找到一定的系統,透 過對尺度的重新詮釋,找到夜市巷弄中,失序的秩序性。

31 /37


09 都市設計準則構想 建議性都市設計準則

規範性都市設計準則

規範性都市設計準則 A. 對象 1.以土地使用分區規劃準則 2.社區發展土地使用限制與規範 3.建築基地退縮建築規定 4.圍牆設置 B. 規範內容 1.以土地使用分區規劃準則 商業、教學、住宅區- 在規劃上有一定的限制 校外土地使用上須受到一定尺度上的規範不至於違反土地使用分區規畫原則 2.社區發展土地使用限制與規範 社區內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依園區開發計畫與細部計畫之規定辦理,包含土地使用分區與用地之劃設、容許使用內容、建蔽 率與容積率等項目,透過計算與校園圍牆的使用狀態與性質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3.建築基地退縮建築規定 建築基地內之建築物退縮建築深度及退縮地設計準則依園區開發計畫與,細部計畫之規定辦理,透過對校園邊界的退縮與開 放空間,須考慮到相關規制之範疇,以至於在規劃設計上能有更高的精準度。 4.圍牆設置 建築基地於退縮地範圍內不得設置圍牆 建築基地於前項規定範圍外之其他部分得設置圍牆 如設置圍牆者,其圍牆透空率不得小於 70﹪,圍牆總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尺 圍牆之位置及型式需經園區主管機關核准後方可設置 都市規範圍牆設置之相關規定,所以在設計上須遵循上述條件,或者是突破圍牆形式,思考成建築空間。

32 /37


10 規劃設計策略及圖說 逢甲大學圍牆計畫

校門與區域對象: 東門:水湳經貿園區 西門:逢甲夜市 北門:住宅區 南門:大鵬新城-國宅 設計策略: 針對每個區域的入口與圍牆 針對不同族群分化 透過對於大學城圍牆的改建 開放出商業空間與公共空間 讓位於於夜市文化與水湳經貿區 核心區段的逢甲大學 釋放出校園的周便 讓鄰近的居民有更多的廣場與滯留空間 也達到教學區融入都市涵構 達到逢甲大學都市型大學 另一個身分

福 星 路

文 華 路

逢甲大學

凱 旋 路

逢甲路

大鵬新城

33 /37


10 規劃設計策略及圖說

規劃設計策略總表

透過圍牆計畫探討周圍函構 以改善的方向: 開放空間整體規劃設計 沿街面建築外殼層與步行空間重塑 行人徒步區規畫設計 透過對校園外原本夜市擁擠的街道 於圍牆計畫上 提供了實體的圍牆空間 / 跟居民的開放廣場 透過兩種層次與不同門面的計畫 來提升校園與區域性的結合 創造了一個圍牆的平台 達到校園與社會之關係延續 也是都市涵構中的另一種結合手法 族群/ 與校園之關係

34/37


10 規劃設計策略及圖說

圍牆計畫

也針對不同校門圍牆 與使用者族群做分類 讓遊客進入校園時 只使用到外部圍牆空間

能透過牆上的互動與學生 間接地產生互動

但不過分干擾學生 也達到圍牆的本意 具又隔離又將族群過度的狀態

也達到不同區域對居民與遊客 各種不同族群的交流

逢甲校園圍牆 - 計畫區域

35/37


10 規劃設計策略及圖說

北門 / 南門 – 住宅區域圍牆計畫

針對南北門的處理策略上

製造了許多廣場空間 應對了兩邊都是住宅區域 讓居民能使用校園外的虛空間地段 將圍牆的意象透過幾道牆的分化 創造出許多夾擠空間與綠帶 透過廣場的圍塑 讓居民、遊客 能在校園周圍提供一個區段 回饋社會居民 不干擾到校園內的學生 是用一種虛牆的手法 相對於東門與西門 擁有複雜函構的門面 設計上相對於較開放與彈性

36/37


10 規劃設計策略及圖說

西門/東門: 夜市文化 / 機能合併

透過遊客/居民/學生 - 校園圍牆上圍塑的空間 彼此間的過度與交流 達到校園與區域的縫合

37/3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