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deas of Ordinary Objects

Page 1

The Ideas of Ordinary Objects

1



The Ideas of Ordinary Objects 2018 - 2020

3


1. 衍型

衍型是一種束縛;衍型也可以是變化發展時的模板; 衍型更像是進化過程中,無法被割捨的信仰。 我們可以在新式建築中閱讀出傳統的衍型, 例如模仿砌磚工法建造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在鐵皮加蓋屋頂添上傳統民居的特色構建以及遵守三合院佈局層級的擴建量體。 藉由新建築中留下的衍型特徵, 我們可以理解在當下地方人民心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以及它所不可取代的原因。


5



0

50CM

0

7

50CM

100CM

100CM

200CM

200CM

500CM

500CM



0

9

50CM

100CM

500CM

200CM

0

50CM

100CM

200CM

500CM

0

50CM

100CM

200CM

500CM



0

11

50CM

100CM

200CM

500CM


2. 矛盾

矛盾是事物同時產生關係又消滅關係的時刻。 房子側邊加蓋了新的儲藏空間,可是儲藏空間的下方被挖掉了, 讓車子可以順暢地進出庭院;有鐵捲門的入口看起來異常的闊氣, 但入口後方只是一個淺淺的前廊,真正的大門在房屋另一處; 巨大棚子的上半部是完全封閉的箱體,但底部有一圈環狀的開口, 形成既隔絕又開放的氣氛。 透過矛盾的景象,我們可以從認知的慣習中解放, 在違反經驗的邏輯中重新描述現象本身。


13



15



17



19


3. 雙重意義

一片板可以產生上與下的空間,對下產生遮陰,對上產生平台, 人們通常只取其一作用,若將兩種功能結合, 遮陰就跳脫遮陰,平台也跳脫平台的單一意義, 功能的雙重意義就在同一片板上發生。 美化立面用的花台搭在開口部上。 搭建鐵皮屋頂的桁架結構作為曬衣桿。 住宅旁可以通向後院的通道,被鐵皮加蓋起來,成為室內空間,可以存放物品。 不同的功能或形式,在同一個構件或場域發生, 或是人的行為介入原先的功能,打破原有賦予構件或空間的單一意義, 雙重意義是對物體本質的探討,叩問物體在空間中產生的上下、前後、內外等關係, 討論單一空間的不同使用,以及行為與活動介入建築產生的變化, 雙重意義是為了讓建築更加純粹。


21



0

0.5

0

23

1

0.5

2

1

4m

2

4m



0

0

25

0.5

0.5

1

1

2

2

4m

4m



0

0

27

0.5

0.5

1

1

2

2

4m

4m


4. 重置

工業化生產的材料,人們對它的使用方法有著清楚的設定。 重置,是將材料重新置於本質。 個別的紅磚,不再有可以堆砌的數量,仍是墊高度的構件。 切割零碎的鋼浪板,不再有可以遮雨的面積,成為傳遞水平載重的形抗結構。 鬆垮的塑膠帆布,不再有可以排水的張力,轉為阻隔熱傳遞的空氣層。


29



31



33



35


5. 失序

失序無法單獨存在, 與秩序相伴而生。 秩序是嚴謹、穩定且令人感到安心的; 失序是帶來驚訝、可能是驚喜抑或是失落,並且瓦解秩序。 失序形成框架的打破,關乎尺度在連續性下突然的不連續, 同時暗示建築內部需求的轉變, 在視覺上綜合成一體卻又使元素各自外顯。 在預測之外並引發提問,成為秩序被記憶的表徵。


37



1F PLAN

0

0.5

ELEVATION

39

1

2



1F PLAN

2F PLAN

0

0.5

1

2

5

1F PLAN

2F PLAN

0

0.5

1

2

5

ELEVATION

41



1F PLAN

1F PLAN

2F PLAN

2F PLAN 0

0.5

1

2

5

0

0.5

1

2

5

ELEVATION

43


6. 語意不清

建築語彙的應用範圍或指涉的對象缺少截然明確的界限 (boundary) 或級距 (range) 或程度 (degree) 時,便產生不協調感。 三片屋頂遮蓋一戶人家的倉庫、廚房、客廳; 二種結構看似先後增建卻又像一體成形; 一戶人家被兩種立面分割。 鄉村住宅讓人產生抽象的認識,建築皮層隔絕我們閱讀空間的深度; 次序混淆、單向解讀、功能誤解...使我們對建築內外無法產生連結; 只能透過片段的想像彌補。形成過多的解釋甚至幾乎不相容的解釋。


45



47



49



51


7. 不完整性

不完整性來自於我們對日常所熟悉的元素本身應有的想像或期待的未達成; 建築元素同時建構了實境與虛境,實境成為一個我們腦海記憶中的背景參照, 而虛境開啟了我們對整個意境更完整的想像。 一道密實的磚牆上被局部摟空,形成不同程度上的通透感,是為了通風、散氣; 在外觀上一塊完整的量體被削去一隅的空間,變成了陽台或是自家生活的前廊; 屋頂造型上的缺口,被拿來當成是放置水塔的空間,其背後各反映著生活所需的機能與型態。


53



0

50CM

100CM

0

55

500CM

200CM

50CM

100CM

200CM

500CM



0

50CM

0

57

100CM

50CM

500CM

200CM

100CM

200CM

500CM



0

0

59

50CM

50CM

100CM

100CM

200CM

200CM

500CM

500CM


8. 雙重性

物在和另一物建立關係時,才具有功能和意義。 透過物件、構造、建築體三者層級之間的來回比對, 模糊了物的既有狀態。 整體和局部的反覆參照,產生關係上的懸置; 部分曖昧的交疊,引出物與物的矛盾; 彼此些微的差異相較,暗示隱藏於表面後空間的錯動。 在相互參照的架構下,物的置入標定空間中關係的歧異, 並使物抽離既有的功能和意義,開啟抽象閱讀的可能。


61



63



65

FP



67

FP


9. 內外疊知

彼此互為參照, 恍惚之間, 在認知層面上交相疊合。 於一長串的連續面中, 以一定比例的間隙,翻轉了原有的關係。 於一整組的符號上, 讓一個習慣的動作,崩解了既定的象徵。 於一系列的殘跡間, 用一種現在的語法,重敘了舊時的意義。 於一組連貫的行為, 在全然的開放場域下,產生了曖昧的調性。 內與外,成了一種模糊的狀態, 你以為身處其中,卻未必如此。


69



71



73



75


10. 假肢

是汰換殘缺的局部, 是替代支離的表面, 是受文化約束的整體。 在遞進的時間中,重疊過去與現在, 成為系統中的變異。 是一種偽裝,也是一種類比, 卻將新與舊契合在一起。


77



79



0

0.4

0.8

4M

1.6

PLAN

81

0

0.4

0.8

1.6

4M

ELEVATION



0

0.4

0.8

1.6

4M

PLAN

0

83

0.4

0.8

1.6

4M

SECTION


11. 閾越

是熟悉性的拆解,是片段性的附加,是完整性的鬆動, 它是發酵的原點,賦予死寂空間生氣。 於是,封閉的生命找到出口, 它索性撇開常態的盤踞,框住可見不可見,錨定邊際; 它毅然擾動個體的區別,搭起在乎不在乎,渴求共處; 它隨意聚斂半醒的感知,托著意識無意識,構築場域。 或許,變動的連結成為必然, 收納日常流動的介質,肌理因而突顯, 它存在於不確定性中,事件得以延伸, 時而遮蔽,時而失焦,時而拓延。 然而,滲透的異質不留痕跡, 烙印下的每瞬間,在實現的當下成為過去, 在他者之域進出,感知的疊加是否被看見, 而變換,而消長,而變形。 它稜角鮮明,同時輪廓模糊, 在圍合後,被解放。 它,成為它 ’。


85



0m

87

0.3m

0.6m

1.2m

3m



0m

89

0.5m

1m

2m

5m



0m

91

0.3m

0.6m

1.2m

3m


12. 複節奏

因不同功能而存在的 兩套系統 以各自節拍來共構出 一個整體 關係平行看似互不影響 基調相異卻又默默來往 共面疊合、抽離並置、陣列開展 視覺節奏與空間感受的韻律波動 構築邏輯中的亦此亦彼 觀點移轉間的主從互換


93



0

1

2

4

8(m)

95 0

1

2

4

8(m)



0

0

97

0.3

0.3

0.6

0.6

1.2

1.2

2.4(m)

2.4(m)



0

0.5

1

2

4(m)

0

0.5

1

2

4(m)

99


13. 疊置

疊置,是關於我與她之間構成整體的依存關係。 我與她,在框架上共用著相似的位置, 雙重結構的框定之下,於是產生了邊界上的推移。 我與她,在構築上使用著不同的工法, 差異構造的表現之下,於是產生了辨識上的對比。 我與她,在序列之間, 構成了整體中的複層介面,創造出場所中的選擇性, 在無主從性的疊置之下,於是產生了兩者之間相互彰顯的來回解讀。


101



0

103

0.4

0.8

1.6

3.2 P



0

0.4

0.8

1.6

3.2 P

0

0.4

0.8

1.6

3.2 P

105



0

107

0.4

0.8

1.6

3.2 P


14. 內外相涉

當兩種個體交會卻互不遷就時,雙方的不完整性交錯疊加, 進而產生一種既吻合又衝突的矛盾。 內部方正的空間格局、屋頂走向與材料系統遇上外部有機的臨房與道路, 內外秩序的相互干涉,使得內與外的關係不再顯得絕對, 並非被模糊了,而是在彼此身上都留下了痕跡。 自此,任一秩序中都會感受到另一秩序的存在,一方永遠牽涉另一方。 身處外部時,外在表現僅反映出了部分真實的內在,內在無從感知的空間卻被外在表達了出來; 身處內部時,內在的系統雖然顯著,外在的紋理卻也唐突的介入其中。 閱讀內外時產生的歧義,顯現出建築無法由單一層面理解的複雜性。 牆──兩股力量的交會之處──從原本阻隔內外的介面轉變成了一個事件, 牆的兩側不再是對立的內與外,而是理解一個空間的兩種觀點。


109



111



113



115


15. 滯序

滯序,是兩道時序的交會點。 在護龍中的一面牆,是打通後的剩餘還是新加的遮蔽? 在柱列中的鋼筋,是不存在的屋頂過去的痕跡還是未來的可能? 在磚砌柱中部分的牆,是拆除所留下的殘餘還是砌築中的片段? 在滯序的狀況下時間所賦予的方向性被抽離, 留下一個單獨的片段與向兩面無限延伸的痕跡, 究竟是新增還是減除? 透過滯序的景象,我們從單獨的時序認知中解放, 不同的可能在相同的景象中共生。


117



PLAN

0

119

0.5

1

2

5



121

P

0



PLAN

0

123

0.5

1

2


16. 吻合

吻合是兩事物的介面完全連繫, 始於主體的牽制與客體的跟隨形成的交互關係。 兩者隸屬於同一個系統,不一定全然地接合, 有時甚至也透過無形的維繫去構成。 圍牆依屋簷劃設的邊界矗立;廠房沿軌道建構的秩序退縮,是領域界定的共合。 窗框根據屋架的角度而傾斜;雨遮按照鐵捲門的高度而起伏,是建築元件的契合。 鐵皮搭建於磚牆上方,為了與之相嵌,不惜斜向或是弧角抵觸,是結構邏輯的磨合。 吻合觸發主體干涉強弱所產生的效應, 開啟客體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配合的可能性。 當客體從消極的遷就變為積極的迎合, 也進而消弭了既有的主次關係。 透過連繫的不同型態得以辨認模稜的邊際、成就和諧的整體, 甚至跳脫慣有的構築沿襲。


125



PLAN

0

127

0.5

1

2

5



PLAN

0

129

0.5

1

2

5



PLAN

0

131

0.5

1

2

5

2

5

SECTION

0

0.5

1


17. 扁平化

扁平化是指表層元素的疊加痕跡及型態比例, 造成物件間的距離縮短及空間壓縮的效果; 是對於過去或現今真實狀態的誤讀。 外側圍牆與屋頂相互嵌合而成為建築立面, 用途轉變及兩者間的比例差異而產生對表面或空間深度的不確定性。 異材質搭建或拆除痕跡完整呈現, 暗示著空間狀態的轉變過程,卻不易判斷兩者間的深度差異。 一牆體與量體底部相同材料及磚牆與浪板表面切割線位置, 在迎面行走視角裡,兩者間的距離模糊其前後關係。 扁平化出現在行走過程中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的相對位置及特定觀看視角, 因多種元素共存的畫面,產生物件間相對距離模糊的狀態, 藉由實際行經,觀看位置由遠到近, 使得在誤讀面貌與真實樣態中保留來回的空間想像。


133



PLAN

0

135

0.5

1

2

5



PLAN

0

137

0.5

1

2

5



PLAN

0

139

0.5

1

2

5


18. 義非

【柱】挺直、承重、連接上下構件,稱之為柱。 當它不直,我們仍稱它柱嗎? 若它不再受力呢? 若它無上下構件呢? 之於整體,它是什麼? 物件具既有的構成定義和角色功能, 人們從經驗中學習辨認及運用。 當元素定義部分不成立時 — 當元素完整但環境條件不成立時 — 當往往相輔出現的物件單獨呈現時 — 剩餘的元素單獨存在,我們對其角色產生動搖與質疑。 義 非,當構件、環境、相輔物遭到變動, 引發我們思考對於其定義或價值的影響。


141



143



145



147


19. 超臨界

超臨界,是一種超越又臨近界域的組態, 此狀態同時具備兩物質原有的特性, 但因緊密結合以致於難以分辨與歸類。 倉庫借用鄰房殘存的牆面做為圍牆, 這道牆同時定義不復存在的內緣及鄰地的外緣, 使舊有室內鋪磚範圍產生內外並存的特性,是意義的重疊。 不同屋主加蓋於房屋夾擊的地塊上,因結構與天溝交錯併用, 讓兩者的使用界線變得模糊,形成領域的共構。 一側鐵皮屋頂部分覆蓋於鄰房屋頂,內部柱體沿著接面輪廓彎折, 其柱列保有自身結構支撐功能的同時產生形態的融合。 創造超臨界能激發相異個體對話,夾擊出非絕對的中介 空間,並衍生包含多重意義的柔性介面。


149



PLAN

0

0.5

1

2

5

2

5

151 SECTION

0

0.5

1



UP

PLAN

0

153

0.5

1

2

5



UP

UP

PLAN

0

155

0.5

1

2

5


20. 互偶

互偶是兩物件互相參照與對應的狀態, 即使樣態不盡相同,卻呈現意義上彼此相近、相對或相連的協調狀態。 型態相近的兩道金屬雨遮自中央延伸,同時分割上方木料與下方磚面, 如同兩間矮房並置且向上加蓋,構成整體誤讀。 鐵捲門剛著作為中軸,將開口平分為二,一側建為佛堂設有鐵捲門, 一側作為倉庫通往後院卻僅設帆布,形成虛實相對的互偶關係。 型態相近的兩棟街屋之間夾出等腰三角形的庭院。 中軸自身對稱,兩棟街屋互偶。 互偶的成立需要界定中軸,中軸可為物件之間夾擠的空間。 互偶從絕對嚴謹的形式中解放,遊走在不必然絕對的邊緣, 在工整的格律裡找到縫隙賦予其變化。


157



0

PLAN

159 0.5 1 2 5

XSIZE YSIZE ZSIZE



UP

PLAN

0

1

0.5

5

2

161

PLAN

0

0.5

1

2

5



UP

UP

PLAN

0

163

0.5

1

2

5


Editor / 長短樹鄉村研究所 Contributor / 1. 衍型 / 劉宸瑋 2. 矛盾 / 洪伯毅 3. 雙重意義 / 莊雅涵 4. 重置 / 蔡承延 5. 失序 / 鄭書懷 6. 語意不清 / 黃柏崴 7. 不完整性 / 黃柏竣 8. 雙重性 / 吳昕叡 9. 內外疊知 / 李奕廷 10. 假肢 / 胡顥蓁 11. 閾越 / 張芷菱 12. 複節奏 / 趙璽維 13. 疊置 / 陳冠宏 14. 內外相涉 / 劉憬辰 15. 滯序 / 黃信智 16. 吻合 / 楊雁婷 17. 扁平化 / 顏夢慈 18. 義非 / 蘇庭萱 19. 超臨界 / 鄭予欣 20. 互偶 / 詹凱婷

本書內容為長短樹鄉村研究所於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系垂直 Studio 進行之設計課程,研究影 像、圖面、文字內容皆屬組內學生各自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使用。 Sep. 2018 – Jan. 2021


16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