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摘录

Page 1

“青年理想与社会参与”读本摘录

《免于恐惧的自由》作者:昂山素季

译者:John lee

【简介】

这是为纪念昂山素季 1990 年获得由欧洲国会颁发的萨哈罗夫(Sakharov)自由思想奖编辑首次发表的 作品。该奖于 1991 年 7 月 10 日在斯特拉斯堡(法国东部)颁发,但昂山素季缺席领奖。同一星期此 文全文或部分在泰晤士文学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 Economic Review),曼谷报(Bangkok Post)等刊物发表。 【摘录】 “学生抗议针对的不仅仅是他们同伴的死亡,还针对被一个极权政府所否认的生活的权利——这个政府剥夺了 现实生活的意义,也断绝了未来生活的希望。由于学生的抗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沮丧,示威很快发展 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运动的热忱支持者有些是商人,他们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巧和人脉关系,在体制内不仅 能养家糊口,而且已然发家致富。但是他们的富裕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他们定然明了如 果他们和他们的同胞,无论什么样的经济地位,试图成就一种有价值的存在方式,那么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即便 不是充分条件也至少是一个必要条件。缅甸民众已经厌倦了朝不保夕任人摆布的生活状态,他们觉得自己就好 像是当权者的‘掌中之水’ 。 ” “巨大的技术进步创造了致命的武器,可能或是已经被强权和不人道者用来统治弱小无助者。在这样的时代,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上,都亟需在政治和伦理之间建立一种更加密切的关系。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宣称: “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都应该努力争取提升全人类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论任何种族、国籍或 宗教。但是,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其权威来自强制而非民众授权的政府,还存在将短期利益凌驾于长远和平与繁 荣之上的利益集团,那么为保护和促进人权而进行的国际协作就最多依然只是一个部分实现的理想。那些强权 压制的受害者还将在保护人权的竞技场中进行抗争,他们必须从自己内心的精神财富中获得力量来捍卫他们作 为人类大家庭一员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力。 ” “The students were protesting not just against the death of their comrades but against the denial of their right to life by a totalitarian regime which deprived the present of meaningfulness and held out no hope for the future. And because the students’ protests articulated the frustrations of the people at large, the demonstrations quickly grew into a nationwide movement. Some of its keenest supporters were businessmen who had developed the skills and the contacts necessary not only to survive but to prosper within the system. But their affluence offered them no genuine sense of security or fulfilment, and they could not but see that if they and their fellow citizens, regardless of economic status, were to achieve a worthwhile existence, an accountable administration was at least a necessary if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The people of Burma had wearied of a precarious state of passive apprehension where they were ‘as water in the cupped hands’ of the powers that be.” “In an age when immens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created lethal weapons which could be, and are, used by the powefful and the unprincipled to dominate the weak and the helpless, there is a compelling need for a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ethics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proclaims that ‘every individual and every organ of society’ should strive to promote the basic rights and freedoms to which all human beings regardless of race, nationality or religion are entitled. But as long as there are governments whose authority is founded on coercion rather than on the mandate of the people, and interest groups which place short-term profits above long-term peace and prosperity, concerted international action to protect and promote human rights will remain at best a partially realized struggle. There willcontinue to be arenas of struggle where victims of oppression have to draw on their own inner resources to defend their inalienable rights as members of the human family.” 来源:http://beyondhighwall.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16.html


“青年理想与社会参与”读本摘录

《理想、深刻、自我期许》作者:吳叡人 【简介】

作者是臺灣桃園人,台大政治系畢業,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客 座助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專攻比較政治(民族主義、殖民主義、國家形成 與轉型正義) 、政治哲學、台灣近代政治史與政治思想史、日本近代政治史與政治思想史,現正進行台 灣左翼傳統之研究。 【摘录】 “今日台灣的教育,它的導向相當程度地在塑造一些形式主義的理想主義者。或說,教育的內容,在灌輸、

在提倡這種形式主義的理想主義。而所謂「形式主義的理想主義者」 ,它的本質,就是反理想主義的。因為, 他對於現實的抵抗力,非常薄弱。換言之,一旦他跨入社會之後,他在大學裡面所秉持的一些理想、觀念 世界中的符號,立刻被現實所擊潰。像這樣的一種教育內容,配合其他社會條件,使得今日大學生,在我 現在所關照的課題下面,呈現了兩個重要特質:第一點,就是對於現實薄弱的反應與關照能力。亦即,他 對現實的理解與判斷、掌握能力付之闕如。第二點,是大學生社會意識的匱乏;帶有無法捨棄的「知識貴 族」的身段。” “大學應負有一種重要的使命,就是培養一群嚴肅、深刻,而且成熟的理想主義者;換句話說,就是現實的理想主義 者,以符合目前社會環境的需要。這一點,正是目前非常缺乏的。比如60年代美國的學生運動,雖然後來轉變成過激 的學生運動,並不值得提倡。但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裡,出來擔任對於學生公共事 務的領袖人物,後來有相當多成為美國社會的改革者。他們必須在事實的磨練上,具有對社會現實高度的了解。然後 配合他們本身對理想的執著,使他們對於未來的整個美國社會的病態,有一種更批判性的了解。而不當他畢業之後, 就被迅速地納入社會的偽善體制裡面。這證明理想與現實的鴻溝是可以跨越,現實的理想主義亦將因而持續下去。”

“至於,對所謂的新鮮人,我覺得還是有一些事值得對他們講。根據我上面所提到,有關於目前台灣的教育格 局底下,學生性格上的一些缺憾。我們先反省第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的教育到底沒有給我們些什麼,而這些東 西對我們而言,卻是迫切需要的?在未來重建中國的歷程中,需要一群具有高瞻遠矚的知識份子。這些知識份 子,不是那些只能空喊理想主義的人。而必須具有相當高度的實踐能力,但這種實踐能力,卻是我們目前整個 教育體制裡面,並沒有教給我們也無法培育出來的能力。所以對於新鮮人,我必須說由於目前教育的嚴重缺憾, 使得我們不得不自我教育。因此,首先我們要做到心理準備,要認識到社會中理想與現實嚴重衝突的事實。” “舉個例子來說,去年,在台大裡面,有一些針對某些校園的公共事務,甚至於針對整個社會事務的熱烈論戰 出現。我的學弟、學妹們對於一年以來這種比較波動的現象,就我的感覺,他們的態度是害怕和恐懼。我一開 始感到非常地可笑,繼而也感到非常恐懼,恐懼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已經把學生變成了多麼無能的現象。 他們對於比較具有批評性的事物,沒有消化的能力,也沒有接受的能力。究其原因,則可扣到整個教育政策, 而這種教育政策引導的,必然是一種逸樂取向的校園文化。學生除了傾向於去遊玩之外,最好的也不過只是希 望在各種課外活動裡,尋求自我人格的建立。除了自我人格的建立之外,他們不希望能夠再跨出一步造成突破, 而和整個社會扣在一起。所以,會對於整個論戰,感到恐懼。我覺得,這是「非戰之罪」也;亦即,非同學之 罪,也不是論戰之罪,也不是引起這些論戰同學之罪。總之,必須要非常透澈地了解,整個社會現實與理想嚴 重衝突的事實,然後做好心理準備。”

来源: 《中国论坛》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