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成立於 1995 年夏天,團名源于英國女作家維吉尼 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一書中所虛擬的角色,意在解除女性才華被 男性體制壓抑的魔咒。劇團以原創劇本及前衛劇場美學為發展目標,創作題材、形式、議題不限。近年多次參加國 際文化交流與國內藝術節相關活動,展演作品美學新穎,劇團經營穩定成長。 自 1997 年來,劇團每年持續受邀於不同國家、城市,展演新作,在國際城市文化或藝術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香 港藝術中心另類空間臺灣藝術聚焦、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開幕藝術節、上海第二屆國際小劇場戲劇節、香港中國旅 程藝術節、澳門第一屆藝穗節、小亞細亞戲劇網路、費城舞蹈藝術節、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香港第二屆女兒戲藝 術節、北京兩岸城市青年戲劇演出季、青島藝術節、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法國土魯斯亞洲藝術節等,作品赴香 港、澳門、北京、上海、青島、釜山、新加坡、東京、大阪、神戶、費城、紐約、巴黎、柏林、亞維儂、土魯斯等 地演出多次。 2008 年應美國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邀請,由文建會紐約文化中心贊助,赴紐約長 島水磨坊藝術中心駐村,為年度募款晚會創作的裝置演出,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十大晚會演出之一,獲評「有如超 現實畫作」;期間發表環境劇場作品《Plastic Holes》,羅伯‧威爾森讚譽該作品為「充滿幽默、詩意、驚喜和感 動,獨特的聆賞經驗,有趣地運用建築空間,最重要的是『好玩』!」(It was lots of humor, poetic, surprising, touching .special way of listening., interesting way using the architecture ,most importantly FUN)。 劇團成立至今已發表過近五十部作品,其中由王嘉明編導的 《Zodiac》 獲選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2007 年作品《殘, 。》獲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及評審團特別獎,2008 年,以 BABOO 導演《給普拉斯》 及王嘉明導演《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雙雙入圍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2009 年,《給普拉斯》赴法 國外亞維儂藝術節(Avignon Off Festival)演出,亞維儂藝術節前主席伯納德(Bernard Faivre d'Arcier)高度肯定 該作為「在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無可取代」。導演王嘉明應誠品春季舞臺之邀製作《膚色的時光》成功轉戰中型劇場, 十 九 場 演 出,七 千 個 觀 眾 人 次,高 達 九 成 九 的 售 票 率,並 獲 第 八 屆 台 新 藝 術 獎 表 演 藝 術 類 百 萬 首 獎。 多年來成員(導演、演員和設計群)已有良好合作默契,許多合作過的成員也在劇場各自的領域發展與成長,劇團 始終群策摸索獨創的劇場美學與風格,除了每年劇場探索和實驗的新作發表與國內外藝術文化的交流外,也將持續 創作平臺的經營、戲劇教育的推廣與文化政策的參與。
文件下載: http://issuu.com/swsg
王嘉明/團長 藝術總監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創作一向具有複雜曲式與兼具實驗性/ 大眾化的特點,他的美學體現於排練 場的工作程序中,並藉由與設計的合作,玩弄實驗劇場空間和聲音的使用,並透過表演形式的特殊設計,與演員 共同挖掘、面對和思考劇場表演的可能性。 作品五度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並曾獲首獎與評審團特別獎。2008 年 Robert Wilson 邀請為 其年度募款晚會創作裝置演出,紐約時報評選為「2008 年度晚會演出」。2009 年受邀擔任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 第三段導演。2010 年受邀與蔡國強、林克華、馬文一同擔任「跨建國百年大型晚會活動」創意小組成員。2014 年受邀擔任第 51 屆金馬獎複決審評委。 近年劇場編導作品:《理查三世》(2015 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小小》、《SMAP × SMAP》(2013 年臺北 藝術節,常民三部曲)、崑曲《南柯夢》(國家戲劇院首演,建國工程基金會/江蘇省崑劇院共同製作)、《丑角 與鄉村騎士》(2012 年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國樂情人夢—消逝的時光》(2011 年與台北市立國樂團 合作)、《李小龍的阿砸一聲》(2011 年國家戲劇院,常民二部曲)、《麥可傑克森》(2010 年臺北藝術節, 常民首部曲)、《王記食府》、《05161973 辛波絲卡》、《膚色的時光》(2009 誠品春季舞台)、《請聽我說 ─豪華加長版》、《Plastic Holes》、《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R . Z》、《殘,。》、《文生 梵谷》、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我想和你在一起》、《泰特斯—夾子/布袋版》、《Zodiac》。
SWSG
《理查三世 》 R3-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III 首演日期: 2015 年 4 月 10 日 2015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 導演:王嘉明 歷史,是一部推理小說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但是,這些從來沒有被記載過的事情,仍然會被當作真相,代代相傳,父傳子,子傳孫,會一直流傳到世界末日 吧。—《理查三世》 如果歷史是一部推理小說,真相是如何被撰寫、編造、詮釋?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理查三世》刻畫英國紅白玫瑰戰爭中最後一位君王,演繹詭譎多變的政治風暴:理查三世, ㄧ位駝背跛腳、矮小醜陋、性格暴虐、充滿心機的獨裁者,他為奪權登基不惜剷除異議人士,許多人命喪在他的 計謀與慾望之下。 然而, 英國作家約瑟芬.鐵伊於 1951 年出版的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 卻以許多真實的證據和線索為理查三 世這位莎劇大反派翻案,重新給予他不同的歷史定位。 導演王嘉明以莎翁的歷史劇探問當下,以十五世紀的紅白戰爭對照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政爭,展演歷史與政治間的 權力關係——權力永遠可以讓真相變成曖昧不明,還是真相的姿態就是曖昧不明? 全劇以即時錄像、現場配音、人偶同台等導演手法,展現王嘉明令人驚艷的前衛劇場美學。
宣傳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8Sg2y1naZQ
SWSG
R3-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III
R3-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III
《SMAP X SMAP 》 SMAP X SMAP – happiness of the 90’s 首演日期: 2013 年 9 月 6 日 2013 臺北藝術節製作 導演:王嘉明 繼《麥可傑克森》的熱血 80 年代、《李小龍的阿砸一聲》的幻滅 70 年代之後,台新藝術獎首獎導演,劇場流行 教主王嘉明的常民系列之三,以《SMAP X SMAP》書寫 90 年代的幸福論 幸福是 www,用 56K 的撥號速率連接全世界 幸福是林強的向前走,我們的搖滾青春無畏夢想 幸福是 IKEA, 第一次 DIY 自己的家就上手 幸福是愛情白皮書和長假,永遠的木村拓哉與無可救藥的浪漫 幸福是小室哲哉與安室奈美惠,耳機裡傳來的 can you celebrate? 「我們失去的不是那個年代,而是勇氣」—愛情白皮書 2010 年,導演王嘉明的常民系列首部曲《麥可傑克森》以演唱會式的華麗沸騰能量,與粉絲般的激情宣告,帶出 台灣一九八○年代的流行文化與集體現象。同樣以流行文化為題材,新作《SMAPX SMAP》則以一九九○年代為 座標,從微歷史觀點探索台灣文化的混血體質。 《麥可傑克森》呈現的是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本土雜交文化性格,《SMAP X SMAP》則是鎖定台灣受日本各式 通俗文化影響的後殖民認同,素材來自於如日劇:《長假》、《101 次求婚》、《東京愛情故事》、《高校教 師》、《魔女的條件》;動漫《灌籃高手》、《幽遊白書》、《新福音戰士》;流行歌手:安室奈美惠、宇多 田、小室哲哉等。另也拼貼台灣重要社會事件如:白曉燕撕票案、井口真理子、幼稚園火燒車、千島湖疑案、彭 婉如、劉邦友、衛爾康大火等;流行歌手如新台語歌運動的林強、陳明章、原住民歌手如:張惠妹、動力火車 等;另外,90 年代 IKEA 進駐台灣,影響台灣空間居住美感甚鉅和引起 DIY 熱潮。 全劇敘述以說唱音樂劇的形式,配合現場拍攝以及隨拍隨拆 DIY 佈景的概念,語言夾雜日語和台語,配合漫畫式 的字幕,突顯異質空間和文化的脈絡。同時穿插 1995 阪神大地震和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的自然災害的地理因 素,突顯雖為不同島國,但同處不穩定地震帶為聯結,以及一個輕盈、充滿幸福感,但底層不穩定的年代。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gfeljG1kE
SWSG
SMAP X SMAP
SMAP X SMAP
《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Back to the80's 首演日期: 2010 年 8 月 19 日 2010 臺北藝術節 導演:王嘉明 一位元超越時代的流行音樂巨星 一個見證你我青春與夢想的偶像 一出帶引爆你的 80 年代記憶的音樂舞臺劇 向永恆的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致敬 2009 年 6 月 25 日,西洋樂壇的天王巨星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過世,讓他突然從一個被大眾、媒 體揶揄、消費與進行文化分析的過氣天王,變成一個有如巡弋飛彈般準確的新聞轟炸,以及一個永垂不朽、同時 令人措手不及的傳奇。世界各地均以不同的方式紀念這位元永遠的「King of Pop」,我們唱他的歌、跳他的舞, 無論快閃或群體追憶、吶喊或在心中默禱,無可否認的,麥可傑克森對許多人而言是如此重要。在臺灣,幾乎就 在第一時間,曾於 2005 年創作《麥可傑克森》的三位創作者兼頭號粉絲──甫以《膚色的時光》拿下今年台新藝 術獎百萬首獎的導演王嘉明、活躍於當代藝術圈的視覺藝術家蘇匯宇與舞臺設計界的當紅炸子雞黃怡儒便以電話 聯繫通知此項消息,並且當下決定,將這出曾於 2005 年演出造成瘋狂爆滿、熱烈迴響的劇場作品,於 2010 的臺 北藝術節重新改編版本推出! 《麥可傑克森》將以其最具代表的音樂專輯:好怕(「Thriller」,1984)、好壞(「Bad」,1987)、好危險 (「Dangerous」,1991)為整出戲的三大核心精神和段落,以對麥可的記憶及其之於創作者的象徵性,從臺灣 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文化素材,重返八○年代流行文化現場,拼貼臺灣的新聞事件和通俗元素,例如:《綜藝一 百》、《楚留香》、《每日一字》、小虎隊、瓊瑤連續劇、土銀搶案李師科、螢橋國小潑硫酸事件、奧運選手陳 怡安、李福恩、霹靂車或是合唱曲「明天會更好」…等,雖然帶點「批判性」,但王嘉明仍不改他作品在戲謔搞 笑的本色,例如瓊瑤連續劇與〈BAD〉並置、李師科搶案配上〈Smooth Criminal〉、潑硫酸事件與〈Heal the World〉連結,麥當勞(美式速食文化)入侵臺灣,背景音樂混合了〈We Are the World〉和〈明天會更好〉的 文化大雜交;《報告班長》中的班兵大跳〈Dangerous〉等。諷刺可笑的編排,殘酷的真實世界和麥可傑克森夢 想的大同世界模擬時,觀眾更能直接看見其中的悲傷──即使我們被它逗樂而歡笑。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ivZ2mLPNU
SWSG
Michael Jackson-back to the 80’s
Michael Jackson-back to the 80’s
《膚色的時光》 Once, upon hearing the skin tone 首演日期: 2009 年 4 月 10 日 第八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作品 導演:王嘉明 膚色是忌妒的顏色,是我對你所有回憶的底色 一部以陳綺貞的音樂貫穿謎幻推理事件的音樂劇場 2009 年誠品春季舞臺,由國內前衛小劇場潮牌「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演出,曾獲台新藝術獎第六屆評審團特 別獎的臺灣中生代超人氣劇場導演王嘉明,以流行音樂才女陳綺貞的音樂為情歌密碼,創作的推理音樂劇場《膚色 的時光》,在誠品信義店 6 樓展演廳一連演出 19 場。《膚色的時光》是一場結合流行文化與劇場的華麗跨界冒險, 十二個角色,將在四十場巧妙佈局的懸疑場景,雙面舞臺交錯的繁複調度,十五首重新編曲的陳綺貞情歌,交織一 台撲朔迷離的推理愛情故事。2009 年創下三周演出 19 場、售票率近 95%、成功吸引近 7000 人次觀眾進場。更拿 下當年度第八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大獎。 《膚色的時光》以十二個身陷愛情的角色交織而成, 演繹一層層剝蝕拆解表面背後,以愛為名的多重詭計。情節主 軸描述偶爾覺得眼前有黑影祟動的小說家怡君,不斷收到詭異的偷拍照和窺視記錄;被監視的不安,讓幫她動手術 的眼科醫生 Eyes 成為值得依賴的對象;「窺視」同時成為另類刺激,隨著 Eyes 愈漸深入的追索,逐漸扭曲、變形; 怡君的過往回憶和筆下故事虛實交雜,產生不同切面;而怡君身邊的友人彼此關係位置,也開始出現質變。當疑問 彼此串連,方向愈趨清晰浮現-在理性/非理性的不斷懷疑驅使下,情節如同層層剝開洋蔥,不到最後關頭難見分 曉。究竟這愛情世界的共犯結構長相如何?最後一片拼圖是極深層的核心?或者哪些被剝下的表面才是不該略過的 線索?用盡心力對「唯一」的佔有,是向早已過去的「純粹」致敬還是致歉?或是自我說服以甜美包裝的暴力手段? 又或者,可能通向死亡的幽暗路徑?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JBB9_r-jA
SWSG
Once, Upon Hearing the Skin Tone
Once, Upon Hearing the Skin Tone
《請聽我說》 Listen to Me, Please! 首演日期: 2008 年 11 月 20 日 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作品」 導演:王嘉明
只有愛情,才能打敗愛情!只有偶像,才能戰勝偶像! 不倫外遇香豔奇情,又故作天真無邪深情浪漫の偽純愛物語 愛情加量不加價,百分百濃縮還原,性慾保證虛情假意無添加
入圍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的《請聽我說》首演於 2002 年第八屆皇冠藝術節,自 2003 年以來曾受 邀巡迴青島、北京、深圳各地,是莎妹劇團巡演經歷最豐富之經典劇目。 愛情,從來沒有遊戲規則,卻老是有人想從這費解的東西說出一番道理;愛情,從來不是新鮮話題,卻總 是有人能從這古老題材變出新把戲。所以,我們有聽不膩的情歌、說不盡的情話,以及百看不厭的愛情故 事。從古自今,愛情題材之所以永不退流行,正是因為它最容易引起共鳴,多少人為之生,為之死,為之 快樂,為之憂愁,幾乎無人能倖免於「愛」。走進劇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王嘉明的作品 《請聽我說》,也將以愛情為題,透過通篇押韻的文藝腔對白、偶般的身體表演,嘲諷愛情的表象與真 相。 對應咬文嚼字的八股台詞,在表演上,演員身穿平板的紙娃娃裝,如傀儡般的肢體,擺著只有在少女漫畫 中才有的笑容。該戲可稱之為「偶」像劇,因為演員的身體如「偶」或平板的「紙娃娃」般被刻意束縛壓 抑,語言愈是精采,身體則愈是僵硬,再加上誇張的臉部表情,嘲諷身陷愛情的人物不過是受激情擺佈的 玩偶。演員身後的鏡子,揭露他們在紙衣後赤裸的身體,也暗示人們在社會的道德規範下橫流的肉慾及雙 重性格,引伸出愛情的表象與真相之間的落差。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rMRTzDSI0
SWSG
Listen to me, Please~
Listen to me, Please~
Baboo 廖/ 駐團導演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導演。現任職 PAR 表演藝術雜誌企畫編輯,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駐 團導演。 導演作品: 2006 年《百年孤寂》。2008 年《給普拉斯》(以美國女詩人希薇亞 普拉斯為靈感),入圍第七屆 台新藝術獎「年度九大表演藝術獎」,2009 年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Avignon Off Festival)演出。2009 年 《最美的時刻》,入圍第八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2010 年《海納穆勒四重奏》。2012 年《羞 昂 App》、「一桌二椅 X4」之《檢場》。2013 年,《不在,致蘇菲卡爾》在外亞維儂藝術節首演。2014 年, 赴美國水磨坊擔任駐村藝術家,發表作品《美利堅一千零一夜》(OneThousand and One Nights in America)。另參與多部劇場製作以及出版的視覺企劃及統籌工作:莎妹書《BeWild :不良》、《不在: ________ 博物館》(大藝出版)、《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了遺憾的海》。
SWSG
《不在,致蘇菲卡爾》 Absente: rendez-vous avec Sophie Calle 首演日期: 2013 年 7 月 8 日 2013 外亞維儂藝術節 導演: Baboo
那些場景,早已存在。那些台詞,也早已寫就 甚至後來的後來,我們都知道了 我們只是不斷反覆預習,演練,操作 一切看來,那麼熟練,那麼輕率,那麼漠然 甚至帶些,輕蔑的惡笑 像極了一則預知愛情的死亡記事 努力之徒勞,可笑的愛 我對我們之間真真感到絕望 一曲傷逝的複調,給不在場的人
《不在,致蘇菲卡爾》發想自法國當代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的作品「劇痛 Exquisite Pain」(Douleur exquise),文本從一次傷痛的私密經驗出發,對照、交換蘇菲卡爾的分手痛楚,描述、揭露、再現、重塑並投射 自身與他人的苦難經驗,成為一場集體治療。詩化的語言、動作結合舞台裝置、光、影像和音樂,共譜一曲傷逝 的複調。 《不在,致蘇菲卡爾》劇情描述一個女人,走進一家咖啡館。她和 Sophie Calle 有約。‘她想要和她交換「劇 痛」的經驗。那是關於一個摯友死去的創傷。她渴望訴說,她試圖訴說,她想透過訴說被療癒。但 Sophie Calle 始終沒有依約出現。她在等待的過程失了神。因為過度思念,死者降靈。思緒和意念如無止盡來回折返的情感運 動,時輕時重時繁茂時衰頹時明時暗。她試圖趨近死者,與死者密談。死者是她內在的缺,內在一個小小、模糊 的圓。死者在她的身體內,但她無法觸及,努力徒勞。但現實總是教她分心、閃神。咖啡館內雜沓人聲,玻璃窗 外車水馬龍,還有其他現實環境的聲響......極端喧譁與完全寂靜,切換,如耳鳴般包覆她。思念不可能真空,思念 是一直處於運動狀態的活。女人跳起了一支關於傷逝的舞蹈,給不在場的人。
SWSG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i8j9ceCX8
Absente: rendez-vous avec Sophie Calle
Absente: rendez-vous avec Sophie Calle
《羞昂 App》 Show on 首演日期: 2012 年 10 月 11 日 導演: Baboo 人生就是不停的消費;消費,決定了你是誰! 每個人心中都有ㄧ座垃圾山..... 化辛酸為笑料,信羞昂得永生! A scrap heap yet to be had Show On turns the world upside down
繼于 2008 年與編劇周曼農攜手合作,以普拉斯的詩作與生平為靈感,由劇場演員徐堰鈴演出的獨角戲《給普拉 斯》獲得高度評價,入選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2009 年,與劇場新生代演員魏雋展合作的獨角戲 《最美的時刻》,亦獲得第八屆台新藝術獎的肯定; 2012 年 Baboo 推出的獨角戲第三部曲,邀請新生代劇作家 簡莉穎共同合作,以現代臺灣女作家「宅女小紅」(羞昂)的戲謔,自嘲,言不及義的都會生活觀察雜文為起 點,為劇場女演員謝盈萱編寫一部獨角戲。 因為情傷,化悲憤為搞笑撰寫部落格,而後變身暢銷作家的宅女小紅,其部落格至今每天吸引近 8 萬人次流覽,目 前累計總流覽人次共千萬人次,並受邀在各大報章媒體開設專欄。自稱「不著床就要變成高齡產的中年女子,一天 不講垃圾話會暴斃的心酸 OL,除了吃麻辣堅持要點大辣外其它事情都看得很開,最大願望是希望天天有班上」的 宅女小紅,書寫的內容吐露貨真價實的宅女心事,從現代女人的生活,工作,愛情到身體,乍看之下不過是都會生 活狗屁倒灶的瑣事,但卻意外地從微觀角度,挑戰雅俗的邊界,毫不矯飾地命中現代女人努力工作,努力活著的辛 酸血淚,引發共鳴。 《羞昂 App》是導演 Baboo 繼《給普拉斯》和《最美的時刻》後的獨角戲第三部曲。有別于徐堰鈴,魏雋展的演 員特質,謝盈萱,身上有某種現代感,很能掌握都會的喜劇節奏,她的表演,是一種高度技巧性的掌控,幾乎可以 說在寫實表演上另闢蹊徑,表面看似華麗裝飾性的炫技,卻意外地有觸動人心的真實力道。在《羞昂 App》中,對 應於現代人生活題材的宅女小紅,謝盈萱在高度喜劇性和動人情感之間來回往返,如果能穿透喜劇,會看見小小的 憂傷,反之亦然,這就是謝盈萱表演的魅力,也是我們的日常。
SWSG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q2wzLSkv8
Show On
Show On
《給普拉斯》 Sylvia Plath x Hsu, Yen-Ling 首演日期: 2008 年 4 月 18 日 第八屆台新藝術獎 “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作品” 2008 外亞維儂巡迴作品 導演: Baboo
導演 BABOO,於 2008 年 4 月與編劇周曼農攜手合作,以普拉斯的詩作與生平為靈感,為劇場小天后徐堰鈴量 身訂作獨角戲《給普拉斯》,演出獲得高度評價,入選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九大表演藝術,評審讚譽為「導演 以語言、身體與空間建構岀一個詩的象徵體系。這個作品除了創造出令人屏息凝視的美學形式之外,同時也實驗 了劇作家、導演以及演員之間創作關係新的可能。」 《給普拉斯》主角為「演員」徐堰鈴,一名女子,她扮演詩人普拉斯,又是作品反映的普拉斯的自我,是普拉斯 內心的諸面相,生平中的諸人物,又或者只是一個遙遠的同名之人……。全劇以〈高熱 103 度〉作品為意象,設 定於普拉斯死前的長夜,試圖從丈夫泰德的陰影中走出,卻又罹患了久治不癒的感冒,持續地發著高熱,憂鬱症 隱隱浮動,自毀的慾望高漲,愈痛苦,愈覺得飽滿,愈瀕臨死亡,從口腔和指尖流洩出的語言愈激越清明,她聽 見自己的詩句,將空氣擦撞出白熱的火花,一直以來她期待自己熟成的時刻,才華完全展現而且源源不絕的時 刻,也是自己幾乎耗盡、最絕望的時刻……過去的幽靈出現,栩栩如生又彷彿是自我的分身,她跟生命中的這些人 對話,也是向自己詢問、向自己索求…。
那些不停被丟到夜氣中的字句,那些不停自我上升復墜落的字句,一種詩思的螺旋,愛與孤獨、冷與熱、內與 外、生與死的大辯論,在催化激情,在蠱惑人心。-- 楊澤(詩人) 這個劇本並非用語言「說明」這一切,而是操作語言的意象、能量,以節奏、以空白、以長篇的連綿不斷、語言 的音樂想像構成劇場想像。換句話說,並非語言存在劇場空間當中,而是企圖在語言當中創造出一個劇場空間 來。--林于竝(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導演以語言、身體與空間建構岀一個詩的象徵體系。這個作品除了創造出令人屏息凝視的美學形式之外,同時也 實驗了劇作家、導演以及演員之間創作關係新的可能。--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九大表演藝術入圍理由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awho-Jix0
SWSG
Hsu Yen-ling X Sylvia Plath
Hsu Yen-ling X Sylvia Plath
魏瑛娟 / 創團導演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創辦人。1985 年開始劇場創作,已編導發表作品三十餘出,多著力于性別、同志、社 會、文化等議題的探討及劇場美學的開發。 近期作品:《愛愛》、《沒事》、《看不見的城市》、《血如噴泉》、《333 神曲》、《法斯塔夫》、《Emily Dickinson》、《瘋狂場景 ─ 莎士比亞悲劇簡餐》、《當我們討論愛情 ─ 文藝愛情戲練習(二版)》、《給下一輪 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蒙馬特遺書 ─ 女朋友作品 2 號》、《無可言說》、《天使塵埃》、等。曾參加新 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開幕藝術節、上海第二屆國際小劇場戲劇節、香港中國旅程藝術節、小亞細亞戲劇網路、臺北 藝術節、費城舞蹈藝術節、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作品受邀赴香港、澳門、北京、上海、釜山、東京、費城、柏 林、新加坡、神戶、巴黎等地演出多次。詩文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
SWSG
《愛愛》 iI 首演日期: 2013 年 5 月 24 日 2013 華山表演藝術接力演系列 導演:魏瑛娟
兩朵蘑菇、兩個女僕、一個吸血鬼、一個狼人、和一隻大章魚 愛愛?唉唉? i l ? 壞壞!
《愛愛》為「莎妹城市交流計畫」2013 新作。由具有豐富藝術節交流經驗的莎妹劇團創團藝術總監魏瑛娟編導, 以「一桌二椅」簡約形式為基礎,發展出八十分鐘新作。 「一桌二椅」為中國傳統戲曲中寫意抽象式的舞臺規範:舞臺上的一桌二椅,看似簡單,然桌椅變換個角度、擺設 方法、方位,其象徵的戲劇場景可產生截然不同的意象。1998 年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榮念曾主導發起從 「一桌二椅」的概念出發,邀請集結亞洲優秀導演各自發想片段,在香港、臺灣等地針對該主題呈現系列演出,莎 妹劇團導演魏瑛娟及王嘉明當年均以該題材發表《無可言說》、《隨便做坐》、《我,形跡可疑》系列作品,在當 時大力衝擊各方小劇場實驗語彙。 如劇名《愛愛》( iI )所示,演出主題探討資訊時代的自我認同問題。隨著 3C(Computer、Communication、 Consumer-Electronics)產品科技的進步與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電視機等全然主宰了現代生活。 科技通訊商品除了透過硬體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外,也逐步透過消費文化改寫我們的思維與身分認同。特別 是「i」字商品的出現與全球流行,小我「i」不僅成了某種新圖騰,眾人追逐,有時更似新偶像神祗,左右我們的 消費、文化、價值觀,甚至淩駕大我「I」。 我是誰?我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社會學家 Scott Lash 提出資訊批判理論,重新論述資訊時代大我「I」的認同 隱憂與困境。不同以往古典時代的認同詰問,因數字科技的發達進步,我們生活的時間、空間皆被壓縮扁平虛擬 化,各類資訊破碎、短暫、紛亂,人的主體性模糊,存在感日趨稀薄,相較虛擬世界,現實生活更似虛妄。 回應此種虛妄不真與大小我錯亂,編導魏瑛娟援用 cosplay(角色扮演)概念,透過類型角色(女僕、吸血鬼、動 物、植物等)的扮裝、嘲諷、延伸,以喜劇手法重新思考人的主體性與如何自我認識、肯定、認同,大小我(i I) 合
SWSG
一。除題材內容上的呼應現代議題外,製作上將落實「莎妹城市交流計畫」,邀請上海演員周燕燕加入演出,並配 合相關工作坊、講座,參加藝術節演出外,預計也將深入校園巡演。
iI
iI
《四物》 Dō gu どうぐ 首演日期: 2014 年 12 月 19 日 導演:魏瑛娟、王嘉明、Baboo、徐堰鈴
每一個東西都該有使用說明書 說明使用的規則步驟與方法 唯獨使用說明書沒有使用說明書 說明使用的規則步驟與方法 因此推論使用說明書 是世界上最接近本質的東西 物=道具 = Dōgu =どうぐ 一裝置+三演出=四物 魏瑛娟X王嘉明X徐堰鈴X Baboo 的物件劇場
2010 年莎妹劇團在走過飽滿圓熟的十五年創作路程後,企圖開展下一個階段的展演目標,四位駐團編導思索如何 讓四位風格迥異又擁有相同莎妹血緣的導演作品,在「異中求同」、「同中見異」的前提之下,回溯莎妹之獨特風 格美學的創作脈絡,又可見劇團在實驗與實踐劇場語彙的新意? 2012 年推出四導聯演系列之第一部《一桌二椅 X4》作為此一系列之開端製作,由莎妹四位編導:魏瑛娟、王嘉明、Baboo 及徐堰鈴挑戰相同的創作命題,以各 自擅長的創作風格對應主題,重新思考此限制下的劇場風景。舞台只能用一桌二椅加上兩位演員,四位導演各自呈 現片段,從當代角度重新檢視「一桌二椅」可能發展出的劇場實驗語彙。 2014 年歲末再度集合創作《四物》,以「物件」作為創作主軸。魏瑛娟導演將從《座》發展出一複合性媒體演 出,結合攝影、錄像、音樂以及裝置,試探各媒材與空間碰撞的能量。王嘉明《小小》將大膽首度嘗試與兩位小學 生演員合作,從與「小」演員的工作過程中,思考在資訊如此發達,物流如此通暢迅速的當代社會,何謂「成 熟」? Baboo 的《一一》試圖拆解物件的樣貌、功能與意義,將之重新排列組合產生異常場景,給予這些日常物 件與操作性行為「無意義」的範圍。而徐堰鈴的《口》則是以演員詩意的肢體出發探討器皿(口)可乘載、可言 說、可表達之意義。
SWSG
口-徐堰鈴
小小-王嘉明
一一-Baboo
座-魏瑛娟
2010 10 月《海納穆勒四重奏》 導演: Baboo 台南誠品 B2 展演廳 10 月《海納穆勒四重奏》 2010 關渡藝術節 導演: Baboo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8 月《麥可傑克森》 導演: 王嘉明 台北中山堂中正廳 2010 台北藝術節 6 月《JUMEL 孿生姊妹》 導演: 法蘭克迪麥克 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台法合作計畫 4 月《沙灘上的腳印》 導演: 徐堰鈴 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1 月 《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 導演: 王嘉明 深圳少年宮劇場 2010 台灣小劇場匯演 2009 12 月《王記食府」導演:王嘉明 台北 Solopasta 獨立製作演出 07 月 《給普拉斯—亞維儂 off 版》 導演: Baboo 法國絲品劇場 2009 外亞維儂藝術節 06 月 《給普拉斯—亞維儂 off 版》 導演: Baboo 台北皇冠小劇場 外亞維儂藝術節行前公演 06 月 《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 導演: 王嘉明 北京星光現場 2009 北京東城區四季戲劇風 04 月 《膚色的時光》 導演: 王嘉明台北信義誠品 6 樓 2009 誠品春季舞台 入圍第八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 藝術」 2008 11 月 《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 導演: 王嘉明 台北皇冠小劇場 入圍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08 月 《Plastic Holes》 導演: 王嘉明 美國長島 Bridge 高爾夫球場 羅伯威爾森 2008 夏日水磨坊工作坊邀演 04 月 《給普拉斯》 導演: Baboo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入圍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2007 11 月 《殘, 。》 導演: 王嘉明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2007 新點子劇展 榮獲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 術」及《評審團特別獎」 05 月 《約會 A Date》 導演: 徐堰鈴 台北敦南誠品 B2 藝文空間 獨立製作演出 04 月 《Zodiac〈男男版〉》 導演: 王嘉明 北京東方先鋒劇場 2007 首屆亞洲城市青年戲劇節 2006 12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請聽我說》 導演: 王嘉明 台東劇團黑盒子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12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文藝愛情戲練習〈二版〉》 導演: 魏瑛娟 台東劇團黑盒子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10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文藝愛情戲練習〈二版〉》 導演: 魏瑛娟台中二十號倉庫 21 號實驗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10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請聽我說》 導演: 王嘉明 台中二十號倉庫 21 號實驗劇場獨立製作演出 10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文藝愛情戲練習〈二版〉》 導演: 魏瑛娟 高雄南風劇團小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10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請聽我說》 導演: 王嘉明 高雄南風劇團小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10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文藝愛情戲練習〈二版〉》 導演: 魏瑛娟 台南誠品 B2 藝文空間 獨立製作演出 10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請聽我說》 導演: 王嘉明 台南誠品 B2 藝文空間 獨立製作演出 09 月 《文生 梵谷》 導演: 王嘉明 台北敦南誠品 B2 藝文空間 2006 誠品戲劇節《3x3 協奏曲》 05 月 《三姊妹 Sisters Trio》 導演: 徐堰鈴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十二屆皇冠藝術節 01 月 《百年孤寂》 導演: Baboo 台北藝術大學荒山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2005 11 月 《333 神曲》 導演: 魏瑛娟 東京小愛麗思劇場 東京 2005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11 月 《333 神曲》 導演: 魏瑛娟 大阪零愛麗思劇場 大阪 2005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11 月 《333 神曲》 導演: 魏瑛娟 前進進牛棚 香港 2005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10 月 《333 神曲》 導演: 魏瑛娟 兩廳院藝文廣場帳篷 B 2005 年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05 月 《夢十夜》 導演: Baboo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十一屆皇冠藝術節 03 月 《請聽我說〈二版〉》 導演: 王嘉明 青島青話小劇場 2005 首屆青島─台北小劇場戲劇演出季 02 月 《e.Play.XD─月神與角人》 導演: 蔣韜 台北皇冠小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02 月 《e.Play.XD─在那裡的美好》 導演: 許思賢 台北皇冠小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02 月 《e.Play.XD─∞》 導演: 蔡柏璋 台北皇冠小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02 月 《e.Play.XD─Crossover:No.1》 導演: 陳銘峰 台北皇冠小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2004 11 月 《異境詩篇-從賈克佩維的詩出發》 導演: 馬照琪 台北紅樓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09 月 《拜月計劃— 中秋‧夜‧魔‧宴》 導演: 王嘉明 國家劇院戶外劇場 中秋節兩廳院戶外廣場活動 07 月 《Emily Dickinson》 導演: 魏瑛娟澳門文化中心 單項邀演 07 月 《Emily Dickinson》 導演: 魏瑛娟 香港麥高利小劇場 單項邀演 07 月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我想和你在一起》 導演: 王嘉明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獨立製作演出 05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法國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 文化交流邀演 04 月 《踏青去‧Skin Touching》 導演: 徐堰鈴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三屆女節 03 月 《顯影 Zodiac》 導演: 王嘉明 高雄市立美術館 影像劇場美術跨領域演出 參與之策展入圍台灣第三屆台新藝 術獎《年度七大視覺藝術」 2003 12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神戶藝術村中心 2003 愛麗絲藝術節與大阪《銀幕遊 學劇團」合作 12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北京北兵馬司劇場 2003 北京台港劇場戲劇藝術展演 與大阪《銀幕遊學劇團」合作 09 月 《30P:不好讀》 導演: 魏瑛娟 王嘉明 台北敦南誠品 B2 藝文空間 2003 誠品戲劇節 《一個舞台,四齣戲》 06 月 《Emily Dickinson》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九屆皇冠藝術節 05 月 《泰特斯—夾子/布袋版》 導演: 王嘉明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莎士比亞在台北藝術節 2002 12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高雄南風劇團表演廳 小劇場新浪潮劇展 11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新加坡濱海劇院 新加坡濱海劇院 2002 開幕藝術節— 亞洲當代戲劇節 10 月 《Zodiac〈二版〉》 導演: 王嘉明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寶島地震帶實驗劇展入圍台灣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 度十大表演藝術」
SWSG
05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文藝愛情戲練習〈二版〉》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05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請聽我說》 導演: 王嘉明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05 月 《當我們討論愛情─火星五宮人》 導演: 戴君芳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2001 11 月 《無可言說》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文建會 ─ 發現台灣小劇場 2001 秋季選秀 11 月 《隨便做坐 ─ 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文建會 ─ 發現台灣小劇場 2001 秋季 選秀 10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上海戲劇學院 2001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與大阪《銀幕 遊學劇團」合作 10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2001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與大阪 《銀幕遊學劇團」合作 10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台北 2001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與大阪 《銀幕遊學劇團」合作 10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釜山慶星大學藝文中心釜山 2001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與大阪《銀幕遊學劇團」合作 10 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 動作》 導演: 魏瑛娟 東京小愛麗思劇場 2003 愛麗絲藝術節與大阪《銀幕 遊學劇團」合作 06 月 《列女傳 ─ 疾病的隱喻》 導演: 魏瑛娟 香港沙田大會堂 與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合作 05 月 《Zodiac〈一版〉》 導演: 王嘉明 台北皇冠小劇場 第七屆皇冠藝術節 2000 09 月 《蒙馬特遺書─女朋友作品 2 號》 導演: 魏瑛娟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台灣文學劇場藝術節 08 月 《東歪西倒》 導演: 魏瑛娟 德國柏林世界文化館 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 ─ 歐亞創意文化交流 08 月 《無可言說》 導演: 魏瑛娟 德國柏林世界文化館戶外演出 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 ─ 歐亞創意文化交流 05 月 《東歪西倒》 導演: 魏瑛娟 香港科技大學展覽廳 香港錄像圈 2000 04 月 《無可言說》 導演: 魏瑛娟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旅程 2000 藝術節 1999 04 月 《南來北往》 導演: 王嘉明 台北皇冠小劇場 獨立製作 04 月 《東歪西倒》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獨立製作 03 月 《東歪西倒》 導演: 魏瑛娟 澳門文化中心劇場 澳門第一屆藝穗節 03 月 《東歪西倒》 導演: 魏瑛娟 香港文化中心實驗劇場 中國旅程 99 (香港) 1998 10 月 《2000》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台北 98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10 月 《2000》 導演: 魏瑛娟 北京青藝小劇場 98 北京青藝實驗劇場藝術節 08 月 《2000》 導演: 魏瑛娟 東京小愛麗思劇場 東京 98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05 月 《我,形跡可疑》 導演: 王嘉明 台北 a8 防空洞咖啡展場 獨立製作 05 月 《隨便做坐 ─ 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 導演: 魏瑛娟 台北 a8 防空洞咖啡展場 獨立製作 01 月 《隨便做坐 ─ 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 導演: 魏瑛娟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中國旅程 98 (香港)
1997 12 月 《伊波拉 ─ 關於病毒倫理學的純粹理性批判》 導演: 王嘉明 屏風小劇場 屏風第二次演劇祭 09 月 《666 — 著魔》 導演: 魏瑛娟 台北皇冠小劇場 台北 97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08 月 《666 — 著魔》 導演: 魏瑛娟 東京小愛麗思劇場 東京 97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 04 月 《自己的房間》 導演: 魏瑛娟 台北耕莘實驗劇場 獨立製作 03 月 《自己的房間》 導演: 魏瑛娟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香港藝術中心 另類空間 ─ 台灣藝術聚焦 1996 01 月 《我們之間心心相印─女朋友作品 1 號》 導演: 魏瑛娟 香港藝穗會綜藝室 香港 96 藝穗會 01 月 《我們之間心心相印─女朋友作品 1 號》 導演: 魏瑛娟 台北 B-Side Pub 第一屆女節 1995 08 月 《甜蜜生活》 導演: 魏瑛娟 多面向舞蹈劇場排練室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創團作品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Tel: +886-2-2311-1390 / Fax: +886-2-2311-1790 台北市 100 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 88 號 3 樓 E-mail: swsg95@gmail.com / Website: www.swsg95.com.tw / ISSUU: issuu.com/swsg facebook: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