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30_漫遊者|韌性庇護所計畫

Page 1




WOR KE R TO M B S TO N E 林裕軒

我們紀錄和觀察著都市當中的漫遊者,關注在 ,不斷地招車、導車在

甲夜市當中特有的職業的招車工

口中遊走,最終又回到最初的原點,而

失,希望透過空間去記錄呈現漫遊者曾經在 空間互動,經歷漫遊者的過往。

種角色卻可能逐漸消

條街上曾經的行為與視角,期待行人與此


TRA MPʼ S H O U S E 洪

漫遊者與社會呈現一種獨特的相處方式,他極力抵抗資本主義所強加的生活方式, 卻又不得不生存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無法全然脫身於自給自足,生活在大

身存空間

的夾縫,拾我們所丟棄的,我們所拋棄的慾望成了他的生存的食糧   如果從社會體制下獨立出來的漫遊者,無法在

土地上找到一個承載他的空間,那

他們只能移動,不斷佔領那些已被編制的土地,整個城市都是他的居所,他一再漂流。   佔領是一種空間意義的重新定義,將原本既定的空間意念打碎,強加入一個秩序與 邏輯,讓人重新定義空間。有如一種意識介入一塊土地,改變土地的使用方式。阻斷被佔 領空間原本的秩序,包括物質秩序,意義秩序,佔領讓被佔領空間失去原本運作方式。


G EO GE OME T RY PL AYG ROU ND 羅鈞桓

從波特萊爾跟班雅明的文本出發,探討當代對漫遊者的定義,他們認為:漫遊者是蒐 集都市中各種元素,再加入自己的解讀,產生獨特的活動。   透過觀察,我發現在夜市與鄰近社區邊介遊玩的小孩,他們無視周遭人群的活動,透 過重新定義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幾何元素,如不同色的地磚交雜排列、人行道與車道間車 阻形成的直線、草皮與人行道兩種領域的邊界等,自訂自己的規則,產生各種活動、遊戲, 是現代都市裡的漫遊者。

與大人不同,我們似乎已經喪失了

味的能力。所以我希望透過

種透過想像力,重新找出都市中各種空間趣

次設計,能讓人們與小孩一起活動,進而觀察到小孩對於空

間重新組構的想像,找回曾經擁有的超能力。一個暫時脫離僵化社會的都市庇護所。


V ISUA L C H AT ROOM 林志豪

十九世紀巴黎的拱廊街,成為了漫遊者的居所,他們隱藏於人群從而找到安適的居 所,隨著時代與都市的變遷,拱廊街成了時代的遺跡,失去居所的漫遊者也隨之撤離,開 始尋找新的居所。   對應現代社會,我在一個族群的身上看到漫遊者的影子,那就是網

者,他們以網路

為媒介,透過虛擬的介面,自在的與他人互動,從中得到心靈的安適,但隨著社群網站、網 路實名制的發明,網   我想藉由

者̶漫遊者再度失去了居所,於是他們再次開始撤退。

個設計,創造一個真實聊天室,一個存於現實的身體性互動介面,為網

者̶漫遊者提供與他人互動的新的可能。


U R BA N SH OWC A S E 范雅涵

我所觀察的對象為在夜市販賣刮刮樂的老人, 承載著弱勢族群的標籤,在夜市 環境中進行販賣的行為; 自身的存在以一個身體殘缺的印象透過公益彩卷的販賣不 斷地向外進行推銷,販賣的不

是刮刮樂的商品甚至是以「身障者」的商品印象,取

的收入;而公益彩卷公司雖藉由販賣公益彩卷使弱勢者能有一生存的能力,但同時也 是藉由「弱勢族群」的稱號,壓   透過都市櫥窗,重新思考

一群社會邊緣的族群,取得利益。 群弱勢族群在交易支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空間的隱

密與遠近,傳遞著自身印象,人群的流動與停滯,間接地透露出漫遊者與空間的關係, 透過窺視的角度,視線被動態人群切割,使弱勢族群片段的散播城市的故事。


HOME U S E L E S S 黃舒 暄

都市只是

多過客短暫相

場域,過去社會中互相觀新照顧生活模是在

裡不

復見,人們缺凡內在安全與確定感,人與人關係越行越遠。 遊民是指「那些找不到一個住處可以讓他感受到家的感覺或適合居住的人」。 「家」視為是個人存在主觀認同經驗,而家的兩種形式,探討無用的家的有用,在 一對遊民生活經驗裡, 藏空間重要性高,做一個可隱 光,可

藏物品,附著在都市邊緣的遊民生活空間。

身體,可窺視都市漫遊者眼


GA ZIN G LU S T 黃湘穎

在父權體制匿名的公共街道上,因資本主義被遺棄於社會,透過「喬裝打扮」執行著 私人家裡的性儀式。故「街頭拉客」出現在公共場所,意味著 於任何男人。騎樓就是

不屬於任何男人,也因此屬

的招待所, 觀看著往來行人的一舉一動,仔細的審閱行人,依

照過往的經驗分門別類加以精明的取捨。將庇護所設計成妓女本身,並置於公共街道上, 形成公

進入黑暗的場所,讓黑暗攤於光天化日之下,以便讓公

暗,企圖讓大

進入黑暗,進而理解黑

瞭解女人們並不是委曲求全的社會犧牲品,也不是狐媚墮落的存在,而是

一個「工作中的女性」。


WHAT IS RE A L ? 林鈺蕎

以班雅明閱讀波特萊爾的文本出發,我所觀察的漫遊者是一種密謀家,由各種偶然 事件所支配,各種可疑,毫無規律可循的人。 以和尚為對象,一個定點化緣,一個不斷移動沒有停歇,兩種不同謀略的樣本狀態, 以抬轎的方式,創造一種盲從,群 和尚 ‒ 信

‒ 觀

膜拜氛圍。

,三層關係,以後設劇本(META-)的思維,透過層層反思與更上

層的思考,試著討論城市的群

現象中,何謂真實。


COLLEC T I ON ELEVAT I ON 曾慕郇

在台灣,降雨時街廓系統難以發揮蒐集雨水或妥善利用雨水的功用,雨水有55%成為 地表逕流而浪費,面對此問題我希望建置一台灣民宅常見的外加構造物作為集水裝置。台 灣的建築法規限制鐵窗需有開口,並且以50公分為限制。然而台灣都市現存的建築外加物 件許多超過50公分, 些外加空間往往只有單一用途(曬衣、種植等)因此我試圖利用所研 究的接板構法創造此裝置,雨水能和人的生活空間直接地結合。


F LOAT I N G L A NDS C A P E 伍澤 明

「 建築是自然之中,順著自然的秩序所建立起來的。那是所謂的第二自然,是更堅 固、更忠實,並且更加明確的自然。」̶Alain/Emile Auguste Chart ier 以水生植物的簇群性為發想,將完整形體細分為小單體,形成鑲嵌( Tessellat ion) 圖形發展為模組衍生的可能。單體具有水平內/ 外及垂直上 / 下兩種變數,從形與形 的組合關係找到空間的連續及不連續,均質空間中隱藏不均質的空間狀態。在不同高 層中回應水位高低變化,即創造某種自然中的有機秩序。


RESILI E N C E 李宗 倫

是一個對於資源較不發的的偏遠地區的建築材料提出質疑。木頭是一個非常容易

取得的材料,比起一般建築使用的鋼筋混凝土,木頭在地取得是相對容易的。CNC的出 現,讓木板的可變動性,模矩化的複雜生產有更多的可能藉由模矩化的結構單元讓使用 的人們能輕鬆的也自由的去規劃空間,讓[建築]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災害後而失去住 家的人們可以更快的搭建出一棟臨時的居所,而且找到新的居所後, 樣 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不是做白白的浪費。只要有一把鐵

接式的建築

,板手,跟些許的螺絲就可以輕

鬆組出需要的空間,未來更希望將此次能成為新的w ikihouse的結構方式,讓後人可以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組裝出自己的低廉成本、可回收的環保建物。


H EXAGON A L A R K 陳泓宇

面對水災來臨的狀況,我希望可以有一個解決方案是能讓人的使用空間在不 同水位高度都能使用,並且盡量不犧牲任何一絲生存空間,並且讓空間量體和水 面有一個穩定的介面;為了讓空間在垂直向度能穩定的移動,我在滑軌系統中找 尋方法並往浮力的方向研究,並希望在垂直移動後能藉由空間的形狀彼此串連, 得到更多的空間使用或是能夠產生聚落的形式。


N OMA D 陳鈺炫

NOMAD庇護所計劃,除了外在形體探討,內部空間配置也要符合可暫時居住的空間 設計,達到最小空間最大機能化。因此在空間定義上會有身兼多職的空間機能需求;另外 也因應自然環境災害, 「水患」的條件下,空間垂直使用變化回應水位高低參數,以及人的 使用模矩尺度成了本次設計最重要的關

四方連續的密舖操作下,平行四邊形的單體可以被擴充成為聚落,邊與邊的對接,空間 可以被合併成複合空間,平台與平台成了大的集合場所,庇護所就不再單只是個體,而是 可以被輕易組構,併置,拆卸的遊牧構築。聚落的產生來自多個單體的集合,彼此連接的擴 大促使社交活動的發生。凝聚人群力量讓遊牧精神更加強大。


REC IPROC A L FR A ME 李美霏

Recipro cal

個形容詞本意便是相互的、互惠的、兩者互相支

的。

樣的結構形式被多次研究探討,而此次想要去探究的是 關於在限制的面積範圍內如何 應用單元間角度的變化去改變整體高度。


R ESILEN CT S H E LT E R 蒲彥傑

以洪水水位界定機能,避難小屋以最易快速組構為發展方向以單一形式卡

應用於牆

板地板屋頂各結構。空間及結構分成上下兩層,下層為通透無皮層純結構可作為架高主空間 用同時也抵禦輕度洪水來襲,上層空間及結構獨立,如遇極端洪水可脫開形成避難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