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 of taitung 02 pp16 27

Page 1

穿越時空三萬年話臺東 八仙洞遺址——臺灣人類活動的最早紀錄 提到八仙洞,總會有人問:「八仙洞有幾個洞?」別急,答案稍後公布。 八仙洞本身是一塊大石頭,學術名稱叫集塊岩,面臨太平洋,海拔高度約 380公尺。但這塊大石頭,卻是在過去幾萬年裡,從海裡一公分一公分地長出來 的,學術名稱叫地殼上升。當這塊大石頭穩定地跟海平面親近的萬年千年歲月 裡,海水慢慢地在石頭上沖擊出一排洞穴來。最早被沖擊出來的洞穴,就是現在 所說離海平面最遠的第一層。然後大石頭繼續抬升、海水繼續沖擊,於是有了第 二層、第三層。今日所見,洞穴一共有三層,調查研究到2013年5月止,一共紀 錄了30個洞穴,6個岩蔭和2處平臺。 位在長濱鄉的八仙洞,早期是一級古蹟,後在2007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施 行更名為「國定遺址」。這個遺址包含相當豐富的史前文化堆積,經考古命名為 「長濱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亦是臺灣目前惟一的舊石器時代國定遺址。 八仙洞遺址的年代,根據臧振華考古團隊於2013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海蝕洞 穴內考古發掘有火塘遺跡,經碳14年代鑑定,確定早到27,000多年前即有人類在 此駐足活動;宋文薰教授曾推測,長濱文化的開始年代,可以早到距今5萬年前左 右;以現有的研究資料來看,八仙洞遺址是臺灣歷史上、人類活動的最早記錄。

16

鳥瞰八仙洞海岸

遺址分三層有30個洞

史前人類模擬意象


穿越時空三萬年話臺東

八仙洞全景(徐明正攝影)

八仙洞——延伸的故事和學術發展 八仙洞這個景點,是臺灣光復後才出名的觀光名勝。但有宗教信仰的 民眾,經常會組團前來,那是和日治時期就已在靈岩洞興建的靈山寺有 關。 臺灣光復後,河北省籍國大代表李華棟(1897-1983)創造了成功 鎮三仙臺的神話,說八仙過海時,呂洞賓、李鐵拐和何仙姑曾在此休息, 留下島上三峰名三仙臺。另有一說則是,從前有男女二仙在此休憩時,一 時凡心大動,竟談起戀愛來,沒想到被看守南天門的天神發現,因憤怒他 們犯了天條,持劍向下砍,將大石頭砍出一條縫;二仙在倉惶中向北而 逃,男仙逃至石雨傘變成如今的男人石,女仙則逃到長濱鄉水母丁,變成 如今八仙洞的洞穴。 八仙洞目前屬於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八仙洞風 景區,以獨特的海蝕洞景觀,並且是臺灣最古老的舊石器史前文化──長 濱文化遺址,成為臺東縣位置最北端的大型遊憩景點。 臺灣的學術界,則重視八仙洞遺址的保護與研究。所以2013年3月 底,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辦了一場「八仙洞國定遺址保護與研 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展覽會,宣揚八仙洞遺址的學術和文化價值,並促 進國際學術界的交流。

八仙洞最大的靈岩洞

跟八仙有關的三仙臺(徐明正攝影)

17


卑南文化公園是臺灣第一座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東南亞最大的遺址 卑南遺址是臺灣地區目前所知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也可能是東南亞最大的 史前遺址。緩衝區則涵括卑南山、卑南大溪和都蘭山。 早在1896年時,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就已經紀錄了卑南遺址上的石柱,稍後佐 山融吉和河野喜六,都於1914年認為卑南石柱是阿美族舊社的遺跡,鹿野忠雄於 1930年將此一地區命名為「卑南遺跡」。 到了1980年,由於臺灣鐵路局進行臺東新站的開發,鏟出了大量的石板棺和 隨葬文物,這才揭露了卑南遺址地底下豐富的文化遺留。自1980年至1989年, 由宋文薰、連照美所率領的臺大考古隊,進行了13梯次,前後長達9年的搶救發 掘,共發掘出超過1,600具石板棺,棺內的陶器和玉器等陪葬品,顯現3,500年前 史前住民的生活葬儀和工藝文明,尤其製作玉器所需的高度技術。這一份成果, 無論是發掘面積、出土石板棺及遺物數量,都是臺灣考古史上的空前紀錄,並且 催生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設立,該館是臺灣唯一研究史前和原住民族文化 的專業展館。 卑南遺址早期為一級古蹟,後應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更名為「國定遺址」。 卑南遺址現地規劃為卑南文化公園,是臺灣第一座遺址公園,是遺址也是生態 的、考古的、教育的、休閒的公園。

是生態的公園

18

是休閒的公園


穿越時空三萬年話臺東

晨曦中的都蘭山(徐明正攝影)

都蘭山的聖山容顏和子民 卑南遺址會涵括到都蘭山,是因為考古學者認為,對史前阿美族與卑南族人 而言,都蘭山可能是重要的聖山。 根據1935年日治時期的資料,都蘭山有可能是阿美族的聖山。這是由於阿美 族人口傳敘述的遷移史中,大部分的氏族認為祖先是從海外漂流、或是從 「 Sanasai」 ( 今 綠 島 ) 經 由 天 然 橋 樑 來 到 臺 灣 。 來 到 臺 灣 後 , 先 居 住 在 Tsirangasan或附近,再從Tsirangasan遷移到各地去。這傳說中的Tsirangasan不 止一處,但都指的是住處附近的大山。所以,都蘭山有可能是傳說中的 Tsirangasan之一。 卑南族中原稱卑南社的南王部落,自古即分為北部落和南部落,各有主要的 宗 祠 。 北 部 落 包 括 Pasara'at、 Valangato、 Sapayan氏 族 , 南 部 落 包 括 Raera、 Arasis、Longadan氏族。各氏族在每年的收穫季節時,都會作感恩獻祭的活動。 Sapayan 和Raera等氏族,是朝向紅頭嶼的方向獻祭,感謝小米種籽的來源。 Arasis氏族,則朝向火燒島(Sanasan)的方向獻祭,感謝大魚的救命之恩。北部 落的Pasara'at 和Valngato等氏族,就是朝向都蘭山(Aranun)的方向獻祭,感謝 稻米種籽的來源。根據口傳歷史,這稻米種籽,是當時居住在都蘭山的阿美族男 子所贈與。 所以說都蘭山是重要的聖山,並不為過。目前卑南遺址與都蘭山,已被列為 臺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都蘭山氣勢磅礡(徐明正攝影)

卑南族南王部落Paasra'at氏族於收穫 節時遙祭都蘭山

南王部落各氏族於收穫節的遙祭後聚 會於巴拉冠

19


臺灣南島原鄉的原住民南島家族(徐明正攝影)

庫克島南島家族(徐明正攝影)

南島語族原鄉在臺灣 南島語族(Austronesian)指的是使用南島語系的各民族,區域包括臺灣、 菲律賓、婆羅洲、印尼、馬達加斯加、新幾內亞、紐西蘭、夏威夷、密克羅尼西 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等各地島嶼的語言。北起臺灣,南抵紐西蘭,西至 馬達加斯加,東至智利復活節島。人口約2億5千萬人,語言總數有1,262種之 多。臺灣原住民的14個族和平埔族,都屬於南島語系。 Peter Bellwood等語言學家認為,臺灣南島語的分歧程度較其他地區更為複 雜,推測臺灣有可能是南島語族最古老的發源地,此一學說頗受國際重視。 2005年4月,Peter Bellwood在國立臺灣史前 文化博物館的一場演講中指出,從菲律賓巴丹 島、越南南部、波羅洲等地出土玉器中,發現有 來自臺灣東海岸的豐田玉材質,這可以支持數千 年 前 臺 灣 人 種 向 南 擴 散 的 推 測 。 2005年 7月 , Jean Trejaut與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的基因研究報告 指出,在太平洋許多島嶼定居的玻里尼西亞人,

復活節島南島家族(徐明正攝影)

祖先可能來自臺灣。 臺灣既然是南島語族的原鄉,臺東縣又是臺 灣原住民族群最多的地方,當仁不讓,自2004年 開始辦理每年一次的南島文化節,也辦理相關的 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4年8月,由臺東縣政府 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辦「南島文化國際 學術演講會」,主題為南島的祭儀與神話。

菲律賓南島家族(徐明正攝影)

2007年9月由臺東縣政府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 合辦「南島樂舞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南島語 族的國際交流。

20 2004年南島的祭儀與神話演講會 2007年南島樂舞國際學術研討會


卑南文化公園傳統婚禮

穿越時空三萬年話臺東

八仙洞長濱文化人的生活模擬

文化 土地 人民 生活 八仙洞遺址的長濱文化,距今將近3萬年,堪稱是臺灣文化的肇始,也是臺灣 歷史的首頁。從長濱文化到卑南文化,都和廣大的南島語族血肉相連。卑南文化 所在地的卑南遺址與都蘭山,更被列為臺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以上這些史 前史,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靠著考古的發掘和研究,多多少少讓我們獲得一些 初步的認識。 臺灣的信史從荷據、清領、明鄭、日治到民國,迄今不到400年,我們在有 限的時空裡,情懷過去、擁抱現在、展望將來。而臺東,可說是歷經多元文化洗 禮的臺灣,一個具體的縮影。 清代,臺灣是中國最早有鐵路的地方,已廢棄的臺東鐵路舊站,成為今日的 鐵道藝術村,其中包括曾是機關車庫的歷史建築。建於1913年的臺東糖廠,於 1996年停工關廠,2005年開始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如今是藝術和手工作坊的 文化場域。在日治時期才有華僑的那個年代,臺東的華僑興建了中華會館,如 今,華僑已成國人,臺東保存的中華會館這棟歷史建築,也就成了全臺唯一。日 治時期的臺東街長官宿舍建築群歷史建築,如今活化為寶町藝文中心,寶町藝文 中心保存良好的日式建築,和宿舍群的活化利用,是臺東多元歷史的重要展示空 間。

底圖/臺東糖廠的活化利用

21 鐵道藝術村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

中華會館的活化利用

寶町的活化利用


(本單元精彩照片全由徐明正攝影並提供)

離島珍珠話蘭嶼 人之島 文化獨特又傳統 蘭嶼距離臺灣74.08公里,族人自稱Ponso no Tao,是「人 之島」的意思;老一輩接受被稱為「雅美族」,青年人自稱「達 悟族」,但都不影響外人對蘭嶼的好奇。 火山噴發而成的蘭嶼島,四周全是裙狀隆起珊瑚礁所環繞, 海洋生物豐富,居民也是臺灣原住民中唯一有造舟和遠航能力的 海洋民族。 島上幾乎全是丘陵地,只有向內彎曲的海岸才有沙灘或卵石 灘,其後有若干迂緩斜坡。居民在有限的緩坡上建立家園、耕 地,從河流或山泉取得生活用水和灌溉田地。

沒有「酒」和「醉」字;不使用弓箭;沒有馘首和紋身 的習俗;沒有領袖或酋長制度。依賴漁撈及種植水芋 (水田)、甘藷(旱田)等作物維生;飛魚文化、新屋 和新船落成禮、對死亡及神靈的態度,還有一些特殊的 禁忌等,都是獨一無二。 西元60年代前(民國50年代),雅美(達悟)族 人極少接觸外來文化,島上的社會文化體系,得以保持 相當程度的完整。 22

獨一無二的飛魚文化

雅美(達悟)族與臺灣其他原住民一樣,都屬於南島語族,但在文化的表現 上卻明顯不同。是唯一缺乏釀酒技術的一群,詞彙中也


飛魚季 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顯現 雅美(達悟)族人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關,尤其是飛魚季節,影響最大;歲

離島珍珠話蘭嶼

招飛魚祭

時行事與衍生的傳統祭儀,和其他的族群不同,族人日常行事,是以月亮的圓缺 作為基準,傳統曆法類似漢人的農民曆。 雖然無文字,單靠口傳或 經驗傳承,但是在外來文化進 入60幾年後,雖然公家機關 和學校都採用西曆,傳統的歲 時行事和祭儀上,島民還是習 慣於傳統曆法。 雅美(達悟)族的一年, 大致上分為飛魚季、非飛魚 季、冬季。族人視飛魚為上天 所賜予,是最神聖的魚類,所 以飛魚季是神聖的,禁忌也多。飛魚季的祭儀,大致上有招魚祭、漁夫慰勞節、 祈福祭、飛魚終食祭等。 每天,女人去田裡拿飯(芋頭),男人去海裡拿菜(魚)已是生活上的習 慣。但成年男子在飛魚季裡是非常忙碌和勞累的,夜間或白天要划船出去捕魚, 捕魚後立即在海邊處理魚類,然後拿回家煮食、醃製,且要忙於山林和田裡的粗 活,一天睡不到幾個鐘頭。婦女為答謝男子的辛勞,會在祈福祭前到田裡去抓陸 蟹,找一個好日子,精心地剔出鮮美的蟹腳肉、製作芋頭糕,慰勞男子,這就是 漁夫慰勞節,也是生活中極溫馨的一面。

左/婦女精心地剔出鮮美的蟹腳肉 右/蟹腳肉和芋頭糕慰勞漁夫

23


拼板舟與大船祭 原始的力與美 拼板舟是雅美(達悟)族人的重要生產工具,見者莫不驚豔於她的造型和雕 刻。拼板舟一般分為大船(長約7公尺)和小船(長約3公尺)兩種,都是船首和 船尾上揚,外型類似。 大船的建造,是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 造大船的過程是,當舊船不堪使用時,船團中年紀最長的 人,會對船團的成員們提議造新船,同時由舵手家年紀最長 者決定新造船的形式。如果決定造雕刻船,各家都須開始飼 養豬、羊,種植芋頭。到第三年的豐收月(約當西曆7~8 月),水芋開始成熟前,在船團中年紀最長人的家前面,共 同分工搭建臨時工作篷,拆散舊船,然後到山上砍伐並取回 船板用的材料,最先取回的是龍骨用的材料。 材料運回造船所,經過修整、接合,再上山砍取其他船 板材料。造好船後,先雕繪船體,同時做船首、船尾飾物, 依序雕刻後,上色。雕繪完成,挖出放槳架的孔,裝上槳 架,這期間也練習拋船。並開始收穫芋頭,準備落成禮。

造船過程的伐木和雕刻

大船落成禮的完整過程耗時數天,重要的有堆放芋頭、親友會、祝賀歌會、 分芋頭、殺豬分肉,以及求順暢、好運,吟唱古調,蠻阿威儀式(蓄積力量), 接著拋船儀式、試航等。

蠻阿威儀式

24

新船試航


離島珍珠話蘭嶼

Si Mangavang拜訪號新船下水前的蠻阿威和拋船

Si Mangavang 拜訪號划渡黑潮的環臺壯舉 2011年東清部落族人突破禁忌,製作了18人大船Si Mangavang拜訪號,於 同年6月25日舉行下水儀式。 6月29凌晨,Si Mangavang 由達悟勇士划出舊開元港航向臺灣,展開「橫渡 黑潮‧拜訪臺灣」的活動。經過臺東縣大武港,屏東 縣鼻頭港、南灣沙灘、大鵬灣,划經高雄林園工業 區、高雄港,到達臺南市安平港,從布袋港至麥寮 港,臺中梧棲港,苗栗後龍港,桃園永安漁港,划過 南崁工業區、大園港,臺北火力發電廠,划進淡水 河,進入淡水老街。 7月16日正式划到大佳河濱公園,下午1點40分 拜訪號離開水面。下午的雅美族文化音樂會,馬英九 總統親臨會場主持,會中由雅美族耆老黃杜混代表, 致贈木雕紀念拼板舟給馬總統,馬總統致詞肯定Si Mangavang 拜訪號橫渡黑潮的意義。

橫渡黑潮

Si Mangavang拜訪號划到淡水

25


勇士舞

部落和傳統 目前蘭嶼島上有4個村6個部落,總人口數約為4千人。神話故事有大洪水, 天降石生和竹生人、從石生和竹生人的膝蓋又生人,以及飛魚神教導飛魚的知識 和祭儀等。

野銀部落的傳統家屋群──瀕危的世界 級文化資產 蘭嶼雅美族各部落的傳統家屋,過去都是 依山面海,在緩坡上挖深約一至二公尺,形成 凹穴,作為主屋及工作房之地基。每一傳統家 屋主要包括主屋、高屋(或稱工作房)、涼 臺;其他有前埕、靠背石等。主屋的透氣、排 水設計良好,並能適應颱風等惡劣天候,外人 習稱為地下屋。

傳統家屋中的財富象徵

小米祭 小米祭(meyvaci)目前都是部落性的規 模。由當地選出的村長或代表或社區理事長主

傳統家屋群瀕危

導小米祭(meyvaci)。但依照傳統,還是選 定一位耆老來主持儀式、帶領全部落的男女老 少參與這盛大的活動。

小米祭(meyvaci)中的打小米

26

頭髮舞和傳統舞


離島珍珠話蘭嶼

世界遺產般的遺世珍珠 蘭嶼是火山噴發而成的島,島上的奇岩怪石相當多。著名的有紅頭岩,鱷魚 岩、坦克岩,玉女岩,雙獅岩,軍艦岩,鋼盔岩、象鼻岩,龍頭岩,老人岩,饅 頭山等。 蘭嶼是生物學上亞洲和澳洲的過渡系統,動植物群 相與菲律賓類似,有許多罕見的動植物,整座島就是一 座生態公園。知名的物種如蘭嶼角鴞,珠光鳳蝶,植物 的如臺灣蝴蝶蘭。 蘭嶼達悟族因為是海洋民族,和海的關係特別密 切,發展出優美的海洋文化及獨特的傳統習俗。無形的 神話傳說流傳至今,是族人遵循的規律。形成紅頭山的

珠光鳳蝶

岩石不能觸動,不需要的竹子不可亂砍伐、避免近親結 婚等禁忌。 蘭嶼的生態和人文特色,成為臺灣的18處世界遺 產潛力點之一。雅美族人對漁場的劃分及漁業資源的自 律式分配,是立足點平等的管理。而島民依賴著大自然 給予的飛魚,由捕捉、分配、醃晒、儲存的過程,蘊育 出特殊的飛魚文化。島上的各種原始風貌,是亟需加以 原生蝴蝶蘭

珍視與保存的。希望透過族群間相互的文化尊重,給島 民保留傳統生活的空間。過多的現代文明,只會污染環 境和毀滅傳統文化。

玉女岩

雙獅岩

龍頭岩

2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