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青年政策白皮書
社團 法人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aiwan Youth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青民協的話 過去,臺灣的候選人只要提到「青年政策」 ,不是創業貸款,就是社會住宅。再用心一 點的,也許會提到托育政策、教育改革,但除了喊出幾千萬、幾萬戶的數字之外,我 們似乎從未在選舉的過程中,聽到候選人究竟當選後會怎麼做,為什麼別人做不到 的,他卻能做? 於是今年,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提出「青年政策白皮書」 ,就是希望能夠打破近幾次選 舉以來,對於青年議題討論的侷限,並透過提出具體數字、外國借鑑等,促使候選人 必須明確、精準地回應青年世代的訴求。
這本「青年政策白皮書」共計兩萬餘字,由數位平均二十出頭歲的青年共同主撰,過 程中與學生、公民團體請益,也透過多次的討論凝聚共識。 「落實世代正義、追求永 續發展、重視多元價值」三個主軸代表了青年世代的核心追求,無論是在主權議題、 少子化對策、居住正義、青年參政權、環境保護、能源永續、教育改革、性別共融與心 理衛生,一共十八項國家政策,我們都提出了屬於青年的主張與建議。
我們要強調的是,在每個政策領域中,都有一個屬於「青年」的面向。舉凡能源政策, 用經濟的角度思考,也許會考慮電力供給量、系統穩定度足不足夠支撐工業發展, 但同一時間,青年更在意所造成的核廢料存儲、環境污染,而讓下一代無法擁有相 同質量的生活;同樣在勞動政策上,更長的時數、更低的薪資,固然讓雇主享受充足 的勞力,但相對應地卻犧牲了青年的健康,更連帶造成了低生育率、分配不均等一 連串的嚴重問題。 我們期待每一位候選人對這本「青年政策白皮書」的訴求作出回應,更企盼不論哪 一位候選人就任後,能夠兌現曾經給青年的承諾。 我們相信,也呼籲所有候選人不要忘記: 「每個政策,都是青年政策!」 社團 法人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aiwan Youth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理事長 秘書長
林彥廷 張育萌
����.��.��
改革臺灣三軸線 青年聲音被聽見
前 言
繪出未來的藍圖,民主家園,與我們一起來守護。
臺灣群島一直以來都是美麗的海島群,自古有原住民族在此建立自己的文化;時序漸進, 各地移民逐漸前來,臺灣被世界所發現,又被海洋殖民強權與周邊政權所先後據有。誰是 臺灣人?臺灣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紛擾已久,新世代的我們被太多的標籤與分化,族群認 同雖然重要,但我們也沉溺在過分的爭執中,屢次撕裂彼此。 做為這塊島嶼上的新世代,我們清楚的認知到,有必要為這塊土地重新建立定義,重新建 立認同。重建對臺灣的認同與共同體的工作,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責任。 我們充分的認知到一個事實:臺灣和中國,基於歷史的遺緒、與不同政經結構的發展,現在 已經是、將來也仍然應該要是,兩個不同的共同體。但是,我們也沒有忽略海峽兩岸有著共 享的文化,我們相信這可以成為區域合作的基礎。 放眼未來數十年,臺灣面對到相當的挑戰:知識經濟與科技發展,使我們遭受劇烈競爭與 全球開放;區域合作的多邊趨勢,使我們面臨受到孤立的危機;持續爭執的分配議題和產 業轉型,能否成功有待觀察;而中國的野心和雙邊持續不對稱的武力發展,包含資訊戰與 網路攻擊,使我們的主權和自由生活遭受侵蝕和前所未有的威脅。 過往的公共政策,一直忽略的是對下一世代的尊重與傾聽;臺灣未若瑞典、丹麥、挪威、德 國、澳洲等國,有完整的青年部會或青年政策小組,也不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國有組織性 的栽培青年投身公共事務。我們認為,國政的討論,實有必要納入青年的聲音,因為青年即 是這個國家的未來,當前的政策與國家前途規劃,必須要有永續性,讓當前的青年,不至於 在未來承受不必要之負擔。 本政策白皮書也係基於此理念,以青年觀點及聲音為底出發, 「青年聲音被聽見」為核心概 念,透過「落實世代正義」 、 「追求永續發展」 、 「重視多元價值」三大主軸撰寫本次白皮書、並 重點摘要出九個青年世代最為關注的議題,期許能給予總統候選人、國內政黨及其他公民 組織一個重要的參考,以達到「臺灣穩健發展、世代和諧共存」的目標。 青年政策白皮書作者|徐連毅 洪苡寧 方寧 蔡庭熏
改革臺灣三軸線 都市再生
轉型正義
�、在教育中讓學生充分理解與討論臺灣威權時期歷史 �、注重原住民轉型正義,並於制度上鼓勵返鄉服務及傳承其文化
主權議題
�
落實 世代 正義
�、影響主權或變更現狀的對外條約一定要經過雙機制(國會、公投)保障 並需要有審議機制 �、國防支出應持續穩健提高、落實全民國防、軍人訓練應在紀律與現代管理取得平衡
少子化對策
�、降低工時 �、提高公共托育托幼之供額 �、對女性、孕婦、小孩的職場友善和公共空間友善
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質量提升 �、建構內生性的社會住宅社區,可提供工作機會 �、建商銷售期房屋稅提高、課徵空屋稅 �、盡速強化實價登錄
提振勞權
�、拯救低薪:以OECD國為標準,在下一個四年內應提高基本工資至少��% 及通過最低工資法 �、技職升級:強化高職體系的補助與產學合作、並針對建教生有更多勞檢 �、保障團結權:強化勞資對談空間、積極輔導工會成立
青年參政權
�、承諾啟動修憲、落實十八歲公民權 �、推動不在籍投票 �、降低選舉保證金及參選年齡、針對競選經費上限制定罰則 �、建立以兒少為主體的政策參與機制、改善學生自治組織培力機制
改革臺灣三軸線 食糧安全 環境保護
�
�、落實源頭控管、並擴充資源回收後端處理及再利用之市場及動能 �、針對水資源的保育應統籌問責單位,並增聘人手和每年提交水資源報告書
能源永續
�、基本態度:人不應該使用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 �、反對新建核能電廠,並要求解決高階核廢料處置問題 �、應以最積極態度發展綠電,包含離岸風電場、都市太陽能板等 �、穩健提高電價、落實分級電價,燃煤轉燃氣
緩解城鄉差距
�、降低鄉村推力、減緩地方消滅 �、針對鄉鎮提出特別之補助、提高當地薪資水平
新創科技與產業發展
�、保障網路及個資隱私與安全 �、針對未來重點科技,有明確的產業戰略規劃 �、持續鼓勵青年創業、並協助挑戰海外
教育改革
�、落實大學合併,提升本土研究動能,並兼顧師生權益 �、落實十二年國教、青少年發展帳戶及大學考招改革
追求 永續 發展
改革臺灣三軸線 性別共融
�
重視 多元 價值
�、強化情感教育與性別教育 �、除婚姻制度外,應研擬設立伴侶制度與多元成家方案 �、各政黨承諾於中央決策機制保障至少��%的女性名額,並應立法限制上市公司 董事會董事應有一定比例之女性保障名額
心理健康 傳媒改良
�、系統商問題:消費者應該要可以自主排序及選擇頻道 �、新聞品質改善、網媒內容管理
鼓勵體育發展
�、體育協會改革應持續、落實體育專業回歸體育人 �、體育預算應逐年調升,並擴大籌畫更多球類的職業聯盟 �、支援及發展電競產業
文化資產保存
落實世代正義
都市再生
臺灣都市在歷經過去高速發展後,有許多地方正處於再開發與更新的階段。我們認為,再開 發有其必要性,然而,今日空間再開發的規劃,多半仍以發展思維出發,假設更多人的遷入、 更多產業聚集的空間。但是,這樣的邏輯,不僅無法貼合實際狀況,亦造成資源上的浪費。 根據國發會����年的人口推估報告,臺灣總人口將於�至��年間轉為負成長;與����年相 比,����年總人口數將減少約��%至��%。在人口已經不再成長的今天,發展式的思維已 不符合時代需求,我們呼籲政府,應將合理、永續使用及世代正義的觀點納入規劃核心,並 檢討過時都市計畫的機制,使其退場。 除了發展式思維之外,我們在擬定都市計畫的過程,更是缺乏民眾參與機制,公民意見於計 劃擬定過程中,僅是作為參考,並無實質影響力;以專家為中心的規劃模式,最大盲點在於 假設規劃者可以站在中立及全民的立場設定目標,其結果卻往往導致計畫常常脫離當地住 民之需求、也脫離地方脈絡。我們呼籲政府,在都市計畫在擬定初期即開放民眾參與,使公 民能夠共同治理城市,建立以居民為中心、而非專家為中心之規劃模式,並設立整合性的都 市計畫審議資訊平臺,公開資訊並主動通知有利害關係之民眾參與說明會、公聽會。 臺灣都市計畫委員會組成長期來自官方及建設界,委員派聘為不公開流程、委員利益迴避 原則規定不明、缺乏委員會組織與委員評鑑制度,我們也呼籲政府應儘速訂定更詳盡的委 員遴選程序及標準,實踐程序正義,並納入民眾參與機制,讓民眾建議能真正被納入決策。 我們也建議,改革可參考他國經驗,依據在地需求訂定策略;如美國紐約市設有公共辯護組 織,協助民眾在都市計畫擬定、在變更過程中適時協調及監督主管機關接受民眾異議,並得 要求舉行聽證。在聽證會,公共辯護組織也可以透過專業協助民眾辯護、調查及陳述意見。 另在美國西雅圖的市議會設有委員會,多由志願參與的市民組成,可參與、執行西雅圖綜合 發展計畫的各種業務,提供來自社區的意見;在擬定全市綜合發展計畫的過程中,市長或議 員需到社區中心召開社區會議,向居民說明計畫內容,各社區亦可在會議中提出規劃案,社 區提案送至市議會後,由議員召集相關委員會,與市府行政部門及提案人討論,達成共識後 即可納入行政計畫。 在德國的海港新城,則有遴選期的機制。土地讓售給開發商前,必須先由土地管理委員會審 查通過,開發商需提出該基地的規劃方案;開發權並不會在得標後就完全落入開發商手中, 而是確保設計符合該城各種理念之後,才能獲得土地的讓售。 我們主張,唯有改變發展思維、納入民眾意見、改變決策機制,才能使都市再生的道路上,更 符合在地住民需求,也更能落實最大公益與世代正義。
轉型正義 �
在教育中讓學生充分理解與討論臺灣威權時期歷史
臺灣曾歷經長達��年的白色恐怖與威權統治時期,為社會留下的許多傷口仍未癒合,這些 負面影響,有賴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力合作,共同完成轉型正義的巨大工程。 我們認為,青年在接受教育時,必須學習如何成為民主社會中的公民,了解與承擔相關的歷 史責任,學習社會重視的價值;我們主張,必須透過誠實地省思過去,才能真正使青年理解 當代社會中民主、正義和人權的重要價值,並共同承擔我們社會的未來。因此,我們呼籲在 國民義務教育中,基於真實、完整的原則呈現臺灣威權時期的歷史,並讓學生有充分反思與 討論的機會。
�
注重原住民轉型正義,並於制度上鼓勵返鄉服務及傳承其文化
原住民族在過去數百年來,一直承受許多不義的待遇,被迫失去原有的文化、土地。然而政權 的轉移並未帶來正義,反而是一再剝奪與撕裂。
今年是原住民族正名的二十五週年,從「山胞」改為「原住民」 ,這看似簡單的改變,原住民族權 利促進會爭取了十年。一直以來,他們都在找回自我認同、建立應有的尊嚴這條路上努力,這 條路很艱辛,也還有很多不足,從文化到土地,從語言到教育,我們都還有很多空間,可以一起 前進。 現今,總統府成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以下稱原轉會) ,總統親自擔任召 集人,與各族代表一同討論原住民族不同面向政策。然而,真相的還原、土地的移轉和歸還,都 需要長時間整理。我們認為,要保障原住民族往後的權益,必須先保障原轉會的存續。呼籲未 來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都能延續原轉會的運作,並做好完善的交接,確保這樣的機制能夠良 好的進行。 由於政府長期以來的錯誤政策,使原住民族的多元性保存一再被漠視,現今有許多原住民族 面臨到母語瀕臨失傳、文化斷層的現象,另有年輕人不願回鄉繼續傳承的議題。根據����年 原住民委員會的統計,在都會生活的原住民人口佔了原住民總人口的��.�%;對此,我們認 為,原住民族是臺灣的重要族群,不應該讓珍貴的文化就此殞落。因此,我們呼籲政府能立法, 每年提供固定預算,鼓勵在地企業雇用原住民族員工,並定期和民間組織合作,計畫鼓勵青年 回鄉創業。除此之外,我們希望偏鄉警察、醫師、老師的名額能夠增加,也就是擴大公費生的名 額,鼓勵原住民青年能夠回鄉就業。
主權議題
主權與統獨,往往是大家避而不談、深怕觸怒彼此的議題。但是強鄰在旁、又受到既有憲法 的框架,統獨仍從各種管道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統獨絕非假議題,事實上我們也清楚的認知到,一國之獨立才有一身之獨立,臺灣必須保有 現存的主權,並在未來將臺灣前途交付給臺澎金馬的所有居民自決。唯有如此,才能守護我 們的現在,也守護下一世代的未來。
�
影響主權或變更現狀的對外條約 一定要經過雙機制(國會、公投)保障,並需要有審議機制
我們主張,不能讓當代人決定下一代人的未來。以我們的近鄰香港為例,當初決議讓香港回歸 中國的中英決策者、並未能爭取到更多自治條件的港人菁英領袖,現今大多離世,在街頭上抗 爭的,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當時,他們僅是嬰孩、或甚至尚未出世。 也因此,我們絕不能讓當代人的主權讓渡,成為下一代人的苦痛。臺灣現有的主權必須受到維 護及保存;也因此,我們要求總統候選人和各政黨應承諾,通過相關的法律,讓所有影響主權 的條約、政策或重大外交方針,可以通過國會、全民公投的雙機制的保障。 而我們也要求候選人能夠承諾,雙機制的門檻不僅僅只是投票,也要包含仔細的討論與審議、 遍及全臺的公聽會、說明會程序,讓立委和民眾在投票前能得到充分的資訊、及相當的審議, 才符合民主程序及主權在民的理念及精神。
�
國防支出應持續穩健提高、落實全民國防 軍人訓練應在紀律與現代管理取得平衡
堅實的主權和捍衛自身的能力息息相關,我們要求總統候選人能承諾在任期內仍逐步穩健的 提高國防開支,並持續向爭取或自製更新一代的軍備或軍事技術,另應持續發展不對稱戰術及 刺蝟戰略觀,以減緩中臺軍事力量不斷拉大差距所帶來的危害。 同時,我們也主張應落實全民國防,諸如義務役役期考慮重新延長、思索改善環境及訓制後納 入女性義務役、開放更多靶場供民眾使用、擴大實施假日戰士、改善並加強現有民防機制等,都 是國防單位過去曾考慮或試辦之政策。這些政策也有助於落實全民國防、寓兵於民的理念;在 教官退出校園後,新任的國防教育教師能否一改過往按表操課、考前給題庫的國防教育課程, 納入更多全民國防觀念,也是各總統候選人及各政黨可以在教育層面努力的方向。
此外,各政黨也應考慮持續在軍事紀律與現代管理上取得平衡,在經歷過洪仲丘事件後,軍法、 軍事審判及操練制度都有所改善;而加之役期縮短後、個別營區不一的管訓模式,也產生了義 務的軍事訓練是否過於懈怠之疑慮。這些問題和疑慮的解答,都有賴總統候選人重新評估我們 的軍事政策,並對青年世代提出滿意的答覆。
少子化對策
臺灣的生育率跌到新低,根據國發會人口預估,到����年時,扶養比將突破��%、人口將至少 減少三百萬人,面對一個年輕人不敢生、不想生、卻又壽命極度延長的未來,可預見的是年輕人 負擔將會越來越大。
�
降低工時
根據科技部及臺灣大學的研究、和求職網站對會員的問卷調查都顯示,年輕一代仍然將工作看 得比家庭重要,也因此導致高工時成為影響生育率的主因。聯合國針對已開發國家的調查也顯 示,當中產階級或青年一代收入達到一定水準時、若工時仍較長,則生育率仍會較低。 也因此,積極的去調控工時,以便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或伴侶有生育意願及計畫,是相當重要的 一件事。臺灣現在雖有規定每日八小時、每周四十小時的正常工時,但給予極大的加班空間及 法規地帶,加之臺灣工會覆蓋率低、通勤時間長,絕大多數的青年勞動者每日工時都超過至少 九小時以上,已成常態。 早出晚歸、工時極長,不僅影響生育計畫、也會根本影響到性行為的發生。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研 究,性行為次數和勞工每周工時有高度負相關,顯見高工時對勞工、及年輕一代生育率的影響。 我們要求各政黨及總統候選人應承諾於未來四年進一步縮減工時,有鑑於每周四十小時為大 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常態,我們要求各政黨及總統候選人應縮限責任制的濫用、以及對加班的上 限作更嚴格的規範、並落實確實給付加班費等,當前年輕人的高工時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彌補低 工資,唯有兩者同時推行,才能營造良好的生育環境。
�
提高公共托育托幼之供額
針對少子化現象,若要根本解決托育托幼環境的問題,依然必須從公共化(公托中心、公立幼稚 園)做起。在實施準公幼政策的同時,應該要設定公幼數量目標,以「公幼為主、準公幼為輔」的 方式進行。另外,我們認為,政府也應該努力降低幼兒園代理教師比例,由於聘用代理教師的成 本較低,許多地方政府為了節省預算,寧願聘用代理教師,而不願聘任正式教師,導致教師流動 率過高,影響幼兒園教育品質。現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針對幼教老師的規定並不如國中小來 得嚴格,國中小代理教師法定比例為�%,而幼照法中僅規定五歲以上幼兒班級必須配置一名 幼教老師,其餘可用教保員替代。我們認為政府應修正預算分配,補足現有公幼正式教師數量, 並修法規定代理教師比例上限。
�
對女性、孕婦、小孩的職場友善和公共空間友善
根據勞動部統計處在今年六月公布的資料,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從����年的��.�%提升到今年 的��.�%,雖然不是大幅成長,但女性勞動參與的比例的確穩定成長中。從該份資料中顯示, ��歲至��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高達��%,但是到了��歲開始便開始下降,而經過訪問後主因 為「需要照顧未滿��歲子女」 。 由此可見,現今女性需要擔負照顧孩子的刻板印象並未完全消除,職場環境也沒有足夠友善的 空間讓女性兼顧家庭與工作。現今性別工作平等法中規定超過���人之公司應提供托兒設施 及哺(集)乳室,����年事業單位同意員工申請,或是自身有提供托兒服務機構及托兒措施的 比例為��%、設置哺(集)乳室的比例則為��%,我們希望未來皆能有符合法規、突破九成的比 例,並且降低設置標準為���人以上之公司,讓職場空間更友善,並設置完善的配套措施,讓女 性不用因為生育而放棄工作。 除了生育之外,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也導致女性在職場上備受挑戰。����年的數據顯示,臺灣男 女薪資差距為��.�%,也就是說女性每年必須比男性多工作��天,才能和男性薪資相同。從 ����年勞動部、經濟部以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資料中,外國銀行在臺分行的主管職男女 比為��:��,顯示女性在外國銀行中較被肯定。但若把職場轉移到臺灣本地中小企業負責人、 事務所等場域,男女比大約為�:�,甚至更懸殊。相差最大的領域在於本土銀行、金控公司或是 上市上櫃董事,男女專業經理人比例高達�:�,由此可見女性在職場上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前進, 在此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提出解決方案,讓同工不同酬的案例逐漸消失在職場上,營造一個性別 平等的工作環境。並透過職場及空間友善,促使生育不再是負擔。
居住正義 �
社會住宅質量提升
青年往往是社會上社經地位較為弱勢的族群,在年輕族群薪資普遍較低、房價與房租居高不 下的現況之中,臺灣當前社會住宅的總體存量卻仍顯不足, 「蓋社宅」往往是各家候選人選舉 時的口號,卻少見真正落實者,青年的居住權益長期未受完整保障,因此,我們呼籲政府正視 青年需求,落實興建社會住宅的規劃。 除了量體上的提升之外,青年族群在都市生活的困境,也應被納入社會住宅設計過程的考量 之一;離鄉背井來到都市工作的年輕族群,失去在家鄉的社會網絡,而都市的租屋環境,往往 不利於發展人際關係與支持網絡。政府應該協助營造友善的居住文化,在社會住宅的設計加 入「共生」概念,建立社會住宅或社區的共享性,讓青年在居住環境中有機會發展互相支持的 網絡系統;除了青年族群之外,於規劃時亦需納入基地周邊住戶的需求,落實社會溝通,使多 方相關權益者皆能參與規劃、設計,使社會住宅與周圍形成共同社區,擴大社宅的價值。
�
建構內生性的社會住宅社區,可提供工作機會
隨著社會住宅不斷興建,我們主張,也應該關注已完成的社會住宅社區發展。有別於傳統社區 僅是住宅,我們認為,為年輕人及新一代家庭打造的社會住宅,也應該有更多鄰里合作的可能。 我們主張,主管社會住宅的各政府部會應積極思考,如何讓社會住宅社區有更多內生性工作, 如為社區提供托育服務、修繕及經營軟硬體、社區大學、社區小型能源發展及技職培育等,都 可以在社區內找到人才,讓其自給自足,並為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提供工作及住所。
3
建商銷售期房屋稅提高、課徵空屋稅
房屋稅雖為地方政府主導的稅制,但中央部會仍有一定的影響權,而對於稅制規則的主導和 解釋也為中央權責之一。現今房價居高不下,建商仍持續興建新建案、且無人居住之住宅也仍 有一定數量。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仍約有�萬戶新屋待售、且扣除新屋,全國也約有��萬戶的 閒置房屋,佔全體房屋數超過一成。
為落實居住正義及資源有效利用、加速房屋出售及出租,以便增加年輕人的居住選擇,我們主 張總統候選人應對青年世代承諾,將建商房屋銷售期的優惠稅率時間縮短並提高,此舉不僅 可有多餘財源可讓地方政府使用、更可以加速讓建商銷售房屋。此外,朝野立委及總統候選人 應支持修改現行的房屋稅條例,不僅授予地方更多因地制宜調整的空間,並透過稅制分配、降 低單一自住的房屋稅額,回饋自用家戶。 同時,我們也要求各政黨回應課徵空屋稅的主張。對於空屋如何認定,現階段各部會及地方政 府皆宣稱無多餘人手、沒有技術或標準去判斷,以致空屋稅難以開徵,各政黨應積極回應對空 屋稅態度如何、該如何實際開徵,以釋出空屋到租屋或二手不動產市場,滿足青年世代的居住 需求。
�
盡速強化實價登錄
高房價一直是臺灣年輕人面臨的大問題之一,根據中華信用評等����年公佈的展望報告,臺 灣的房價對收入比已經達到�.�倍,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臺北市更高達��倍,等於若想在臺北 市買房,必須不吃不喝��年才有辦法做到。這樣的數字更已經逼近房價所得比全球最高的香 港,目前香港的房價所得比為��倍。 過去政府為了解決房價居高不下的問題,推動了「實價登錄」的政策,抑制炒房、降低房價。所 謂實價登錄,就是要求不動產仲介業者、地政士或是買賣房屋雙方,在交易後以實際成交價格 登錄,主管機關會根據登錄的價格建立資料庫,以區段公告方式,漸漸將房價透明化。實價登 錄上路後,的確改善了資訊不對等的現象,資訊不再被業者壟斷。 但是現行的實價登錄政策仍有許多不完整之處,例如實價登錄以區段化呈現,資料太過於模 糊,而且一般房屋交易會有時間差,預售交易的登錄與公布的時間差導致房價無法即時被反 映。除此之外,因為現行制度不夠完善,投資房地產的人仍然有空間鑽漏洞,例如在房屋成交 時簽訂兩份合約,一份是實際成交價格的真合約,另一份則是兩方講好的「灌水合約」 ,讓房市 不會因為實價登錄而行情下跌。 因此我們呼籲,應儘速修訂新的實價登錄政策,將登錄單位改為門牌或地號、且將申報房價時 間改為所有權轉移登記時必須即刻附上申報書,讓房價即時反映。同時我們希望,未來若購買 人身份為法人身份,就應公布買賣雙方,讓交易更加透明。另外,現行制度中對於登載不實,只 有罰款�萬至��萬元,我們認為應該提高罰鍰,才能真正對惡意炒房的族群產生嚇阻作用。居 住正義需要長時間努力,遏止炒房,還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買房價格、保障青年世代的居住權。
提振勞權 �
拯救低薪:以OECD國為標準 在下一個四年內應提高基本工資至少��%,及通過最低工資法
根據勞動部統計數據顯示,仍有數十萬青年在領取基本薪資或基本時薪,我們肯定近年政府 不斷調整基本薪資的做法,但相較OECD國的平均漲幅、或計入CPI、除以薪資中位數等多種 計算方式來看,臺灣的基本薪資無論是數值或平均漲幅仍處於已開發國家或HDI(人類發展 指數)前端國家的「後段班」 。 經過跨國比較各國基本薪資的漲幅和計入CPI成長預估後,我們認為臺灣應該仍要再提高現 今的�����元之基本工資至少��%,才能使基本受薪階級過著食衣住行育樂皆有最低品質 的一般生活,也符合國際趨勢和已開發國家標準。我們也考量到臺灣的中小企業環境,因此呼 籲總統候選人應承諾在下一個四年任期內穩健且溫和的逐步達成。 當代已有諸多經濟學及社會學之研究或報告指出,調整薪資、帶動消費是已開發國家經濟持 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鼓勵政府持續引領經濟發展、但也要分配經濟成果的果實給基 層勞工,方能以「消費帶動成長」 ,也能減緩貧富差距、促成更和諧安康之社會。臺灣目前在領 基本工資的勞工,若以勞保回推,有超過兩百八十萬人;即使採用工總的精算,本外勞加總仍 有一百二十萬人,對這些勞工及家庭來說,調整仍不無小補。 此外,現今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及南韓等國均已有最低工資專法,對適用對象、調整方式及 審議組織運作等清楚規範,並定期檢視及調整其最低工資水準。我們也主張將最低工資規範 立法,透過法制明確區分權責,將審議機制透明化、常態化,可避免決策爭議,另以罰則強化規 範之落實、形塑更健全對等的勞資關係。
�
技職升級:強化高職體系的補助與產學合作 並針對建教生有更多勞檢
現今我國對技職體系相較一般教育體系,補助及協助仍較少,有資源上的落差。從中等教育端 到高等教育端,技職體系的資源和補助都少於一般教育體系。以����年的高教深耕計畫補助 金額來看,臺大與臺科大的補助金額差距六倍,而高職端相較一般高中,補助金額也相差兩倍 之餘。
臺灣傳統社會仍有重讀書、輕技職的迷思,也連帶影響到對技職體系的評價及補助,我們要求 總統候選人應該盡力將一般教育及技職教育體系的平均補助金額提升至一比一,並強化產學 合作,讓更多企業走入科技大學、二專及技術學院開設課程或技術指導、培養其想要的工業及 科技尖端人才。 同時,為確保技職體系的產學合作與實習,不會讓學生淪為免洗勞工、無保障的勞工,我們也 要求各政黨應承諾至少加倍對產學合作生的勞動環境進行勞動檢查的次數、並不應排擠到日 常教學時間;並透過勞檢績優的企業、可以優先於國內頂尖科技大學開設課程或選材的保障, 以確保企業誘因、改善教學現場及勞動權益、促成技職體系穩健成長。
�
保障團結權:強化勞資對談空間、積極輔導工會成立
我們認為,當前職場上缺乏工會,是讓勞資力量不對等、青年隊薪資及勞動環境難以爭取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臺灣的工會覆蓋率僅不到��%的現況下,特別是服務業及新興新創產業,更是 有極不公平的勞動環境。 我們主張,總統候選人及競逐執政權的各政黨,應該對如何強化勞資對等談判空間做出政策表 態,並應積極輔導各企業成立工會,其中,修訂工會法的成立要件是最便捷的道路。除此之外, 也可以針對現有工會給予更多於空間、會務上的協助及優惠,以替青年世代爭取更有利勞動環 境,及給予自主團結的空間。此外,如果能思量在產業政策決定上給予工會更多影響力,也是我 們樂見的政策發展方向,如使工會可以發起政治經濟型罷工,可能也會是較好的發展趨勢。
青年參政權 �
承諾啟動修憲、落實十八歲公民權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預估,����年時��、��歲的青少年有��.�萬人,這些人多半已開始工作、 納稅,或離鄉背井求學、打工,然而,他們卻會被排除在可以投票及自主處分財產的「成年人」 行列之外。 事實上,近年公投法修法,也認可了投票年齡降至��歲的觀念,如今年滿��歲的國民,已經可 以合法的投下公民票,惟��歲的公職選舉投票權的修正,涉及當前憲法的調動,仍遲遲未定。
而綜觀國際,文化與社會發展水準相似的東亞諸國、或歐美民主諸國,莫不將投票年齡設定在 ��歲、或更年輕的歲數。我們認為,唯有讓年輕人手握投票權,才會讓執政者在制定政策時, 更注意青年人的聲音,也符合主權在民的民主治理精神。 我們要求總統候選人及競逐執政權的各政黨,應承諾啟動修憲工程,並應在����年總統大選 以前完成修憲工作,將彼時��.�萬的��至��歲的年輕人,納入公職首投族的範圍,落實十八 歲公民權,健全民主體制。此外,在進行修憲程序的同時,也應將民法之完全行為能力人定義 一併下修到��歲,將不同法規的成年年齡一致化,避免造成法律體系上的歧異,賦予十八歲 青年完整的公民權。
�
推動不在籍投票
不在籍投票最早起源於美國,為一種尊重平等參政權、保障民眾在非戶籍地也能享有投票權的 制度保障。目前全球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紐西蘭、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 芬蘭、義大利、愛爾蘭、荷蘭、以色列、挪威、瑞典、瑞士、巴西、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 亞、菲律賓、愛沙尼亞、羅馬尼亞等國推行或落實此制度,可見該制度之普遍接受程度。 根據國家文官學院的報告指出,目前約有���萬的民眾,因求學、工作等需求,長年不在自己的 戶籍地,其中,��歲以下之年輕人及青壯族群占比超過��%,可見因學術資源及工作職缺的分 布不均,而要離鄉背井求生活的人,大多屬於年輕族群:每屆大選時,往往有青年因交通不便、 求學工作需求,而難以返鄉投票的聲音出現。過去,本會也因此而在大選期間聯合各大學學生 會推出「青年民主返鄉列車」的服務,讓這些離鄉學子返回戶籍地投票;除了非政府部門的努力 之外,我們也期待政府主動提供青年友善的參政環境。 我們主張,為保障年輕族群的平等參政權益,以及連帶維護海外僑民及旅居國外之勞動者的投 票權,總統候選人及競逐執政權的各政黨應承諾推動不在籍投票或提早投票,並盡快實施,以 確保青年族群等無法返回戶籍地的公民之投票權、健全民主制度。
�
降低選舉保證金及參選年齡、針對競選經費上限制定罰則
現在在臺灣,如果青年想投身公務事務及選舉,馬上就會先面臨到選舉保證金及參選年齡限 制的門檻,從��歲到��歲不等、和從�萬到����萬不等的限制,且未達一定票數保證金將會 受沒收,讓青年參政仍只是理想及口號。 在法國選出年僅��歲的總統,回頭看看臺灣,會發現我們仍對財力豐厚、較早出生的人,有較 多的優惠和制度上的支持,彷彿在告訴年輕人,你不成熟、你還年輕。
我們認為,各政黨及候選人應承諾推動降低、甚至取消選舉保證金及參政年齡的限制,讓民眾 的選票成為唯一可以決定誰當選的門檻、讓被選舉與選舉權在一位青年的人生同一天即可獲 得、讓年齡歧視從此從選舉制度上消失。 同時,我們也呼籲中選會應該積極的針對現有的競選經費上限,設定罰則,不應讓財富決定選 舉的走向,也不應讓財力不足的年輕人,在先天上就成為選舉制度的弱勢。
�
建立以兒少為主體的政策參與機制 改善學生自治組織培力機制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於����年臺灣將其內國法化,����年進行公約國際審查,專家學者亦 提供政府許多結論性意見,然而,目前我們的兒少參與機制,皆是以成人會議中附加兒少之方 式,在校園內各項會議納入學生代表、在地方政府兒少委員會納入兒少代表。 此種參與方式並非以兒少為主體的政策參與機制,在成人的會議上,兒少難以在開會前有完整 的資訊,在會議上的發言亦常因年齡而被忽視,往往未能影響實際政策制定及運作,這樣的參 與方式,兒少有如橡皮圖章,甚至成為政策通過的背書工具。 我們主張政府應有一套系統性的規範,包含成立以兒少為主體的政策參與機制,如兒童議會、 青少年議會;校園中,對於學生自治組織也應有完整的培力機制,使其具備權利意識,同時能了 解現行與學生權益有關的法規及申訴機制,並應增加學生代表在會議中的席次,以擴大青年、 兒少之政策影響力,方能落實兒權公約中對於兒少表意權、受傾聽權的保障。
落實世代正義 追求永續發展
環境保護 �
落實源頭控管、並擴充資源回收後端處理 及再利用之市場及動能
根據歐盟委託的獨立智庫Eunomia的研究,臺灣的資源回收效率為��%,高居世界第二, 僅次於德國、近年更逼近��%。臺灣民眾平均每天製造�.�公斤的廢棄物,遠低於現在世界 平均�.�公斤。但是,前端的回收及分類是如此成功,更凸顯後端無法真正「再利用」的缺失。 近年來,聯合報、天下雜誌及蘋果新聞等媒體先後針對臺灣資源回收體系之缺失做出報導, 臺灣正處在一個前端回收成功、後端處理失敗的循環經濟斷鏈狀態,大量的資源回收物,最 終不是焚化就是掩埋。 也因此,我們認為最主要還是要針對源頭控管,限塑或禁塑政策應持續推行並尋找大企業 合作、提高罰則及盡力執行。同時,總統候選人也應針對臺灣的資源回收產業提出一套系統 性的解方,無論是提高回收物收購補貼金額、鼓勵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技術研發、或是補貼環 保產業、尋找下一個可供回收物收受的海外國家、如歐洲諸國採機器就地回收回饋現金等。 讓前端豐沛的資源回收動能,也能落實到後端的回收及再處理市場及產業中。
�
針對水資源的保育應統籌問責單位 並增聘人手和每年提交水資源報告書
臺灣屬於陡峭、多河川的地理環境,對水資源及河川的管理、治理,涉及到國土永續保存、水 資源的運用分配,以及災害防治等議題面向。然而,臺灣現在的水資源管理,涉及到農委會、 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水利署、各縣市政府和臺水等單位,宛如多頭馬車,並沒有系統性的 規劃或問責單位。 同時,現在臺灣自來水的水管滲水率也仍為��%左右,相較日本等國,仍然相當高;但此時, 水費的低廉卻為亞洲國家的翹楚,有鑑於臺灣已無蓋新水庫的空間,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 水資源的保育,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我們呼籲角逐執政權的總統候選人應正視水資源永續的議題,並回應如何治理水資源、或 應承諾成立專責的水資源保育和管理的單位或溝通平臺、增聘河川治理巡視的人手、穩健 提高水費、以及加強降低水管的滲水率,以達成水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的目標。
能源永續 �
基本態度:人不應該使用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
我們的基本態度是,青年世代觀察到過去數十年的開發主義及科學發展觀念,有時候過分 樂觀、甚至以理性之名,去掩蓋了科學上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 「人不應該使用自己無法掌握的東西或技術」 ,在這個前提下,無論是大型的複合式電廠、或 是新興的能源技術,我們都應該抱持最審慎的態度因應。以安全、可控及外部成本可收拾的 三大概念去檢驗所有的能源政策和技術。 我們呼籲,所有總統候選人及背後相關的智庫團隊,應主動向大眾說明是否真的能控制和 掌握己方所倡議的能源技術、並提出安全、可控及外部成本可收拾的對應政策。
�
反對新建核能電廠,並應解決高階核廢料處置問題
也因此,我們反對新建任何的核能電廠,除非新世代的核能技術,可免除大型核災的可能、 或對於輻射處理有突破性的發展。 同時,除了以安全、可控的邏輯去面對能源政策外,我們也應以「爛攤子別遺留給下一代」的 思維,積極去處理高階核廢料的問題。核廢料是「無論擁核反核者」都應面對的問題。 參照目前所有在「預算可行」 、 「技術可行」 、 「適法性」 、 「考量國內及國際政治現實」 、 「最低風 險」面向上都達標的高階核廢料處理政策方針,包含再利用、儲存在原有核電廠內、一人一 筒放家裡、送出國外給特定國儲藏或使用、放置在臺灣無人島礁上等,皆屬不可行之政策。 目前仍僅有「芬蘭模式」是臺灣可參照之模式,也是瑞典、德國與美國等國積極進行的:即於 國內積極尋找有穩定岩盤或地層之地方、獲得當地住民同意後,興建永久儲存場,讓高階核 廢料在內安然度過半衰期。 也因此,我們要求總統候選人及各政黨應承諾,於任內積極推動處理高階核廢料問題,應將 相關過程全部公開、尋覓國內所有可行之場址、透過獨立第三方研調提出完整且全面的評 估報告、並法制化尋找地址及住民同意之過程。將這一世代和上一世代的重大問題,不要再 接棒傳承下去。
�
應以最積極態度發展綠電,包含離岸風電場、都市太陽能板等
以再生能源發電,不僅是國際趨勢,也是臺灣吸引國際投資的新亮點。臺灣擁有大量且天然 的優良資源可供離岸風電、太陽能使用,我們要求總統候選人應以最積極態度發展再生能 源,引入相關外資、促進產業和技術發展,並給予法規及用地上的便利。使臺灣成為綠能大 國、並讓百分百使用綠電的目標盡早到來。 同時,我們主張各政黨也應要督促臺電,除了發出綠電外,於配輸電力、使用電力端也要盡 可能放鬆管制,讓各家民間業者能夠競逐綠電批發、零售的市場,增加誘因讓新創及民間活 水湧入,利於綠電蓬勃發展。
�
穩健提高電價、落實分級電價,燃煤轉燃氣
我們對於空氣汙染同等重視,然而,我們也注意到燃煤電廠在臺灣空氣汙染來源占比為 �.�%至�.�%。雖然占比不到很高,但仍應積極治理。也因此,我們呼籲總統候選人應承諾 盡可能將燃煤電廠轉為燃氣電廠。 同時,為確保能源轉型的可行性,青年世代也認同逐步調漲電價的作為,由於優惠的電價勢 必仰賴過度的舉債及補貼,為了避免債留子孫,我們對調漲電價持正面的看法。此外,我們 相信總統候選人及各政黨有足夠的智慧和政策調控,可以在調整電價的同時,兼顧到產業 發展及照顧弱勢等需求。
緩解城鄉差距 �
降低鄉村推力、減緩地方消滅
臺灣是高度都市化的國家,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結果,����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數,光是 六都合占全國總人口即高達��.��%,逼近�成。然而,人口往大都市集中的現象不僅是由 於都市的拉力所致,更是由於鄉村的推力過大、城鄉之間的各種資源落差,長期處於缺乏平 衡的狀態所造成的現象;在過去重商、重工的發展政策引導之下,更是忽略了農業,使得鄉 村求發展時,不得不朝向工業化的方向,而忽略了在地的潛能與特質。 今年是地方創生元年,我們肯定政府對於這個議題的重視,同時也想提醒,青年所期待的地 方創生,不只是過去各部門零碎計畫的新包裝,我們期待在這個新政策之下,各地方能規劃 合理的長期產業發展方向,在實際的產業就業人口上能有所提升,而不只是觀光人次的增 加;我們期待公、私資源的平均分佈,讓想返鄉的青年有足夠的資源得以長期留下工作、生 育、養老,為地方帶來正面的循環。 同時,在KPI的設定上,期望政府重視地方團隊在投入前期所無法反映在數字上的成果,也 提醒政府,經濟發展並不是青年回鄉唯一的原因,社會、文化等面向也應被放在同一個水平 上考量;地方消滅是人口的議題,不應被化約為金錢的議題。
�
針對鄉鎮提出特別之補助、提高當地薪資水平
鄉鎮的急速凋零也和當地缺乏工作機會、工資水平不高有一定的關聯,讓偏鄉出生的年輕 世代只能往大城市尋求工作機會、或是也無法留住來當地服務的人才。目前除了健保局有 針對偏鄉醫療服務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誘因體系外,無論是教育或是其他工作,都沒有具有 足夠誘因的直接扶助政策,使凋零鄉鎮人口仍不斷流失。 我們主張,政府可以參考日本、法國等國,針對座落在偏鄉、或是「凋零鄉鎮」的企業,給予特 別或額外的薪資補助,使當地的薪資水平可以不要落後於都市太遠,減少鄉村推力,使鄉鎮 可以留住到當地服務的人才、或是讓當地的年輕世代都可以有誘因留在自己的家鄉。
新創科技與產業發展 �
保障網路及個資隱私與安全
當代人的生活模式已經無法不使用網際網路,且物聯網、電子支付時代的來臨,使得網際網 路的安全性更為重要。網路安全及隱私保障是青年世代最為重視的議題之一,我們要求總 統候選人應該針對網路安全及隱私保障,作出積極的政策表態。 為確保大型企業或網路服務供應商,不會以制式契約或繁雜的文字使消費者無意間洩漏或 放棄個資,政府應該對此積極發展法制及以相對應的政策處理,避免個資隱私大量外洩。 同時,總統候選人也應積極加強公家機關的個資保障、以及強化臺灣的網路安全,甚至應研 議成立臺灣公部門資訊安全上的專責單位,使公家機關免於遭到外部勢力惡意的入侵或攻 擊,以保障臺灣民眾網路安全及公部門的資料保存。
�
針對未來重點科技,有明確的產業戰略規劃
當代科技發展迅速,如�G網路、AI發展、新太空競賽、自動化、巨量資料利用與物聯網等,都 是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科技變革。臺灣過去以半導體產業聚落聞名於世,但如今摩爾定 律可能開始出現瓶頸時,政府相關部門及工研院應發揮引領或輔導作用,積極扶植和協助 廠商,針對未來重點的尖端科技產業,有明確且長期的戰略計畫。 我們呼籲總統候選人應停止「拚經濟」這種無聊的術語,並詳細交代其新創經濟及尖端重點 產業的策進發展政策。政府應該針對年輕人未來有可能從事的相關產業,積極為年輕人製 造機會,而非走訪及簡介外國風情、講術語和口號,或是幫自己支持者定位為特定的「派」 。 如何從臺灣特殊的產業聚落及技術能力,開創出下一個世代的戰略領先產業,是年輕人想 積極聽到的答覆。
�
持續鼓勵青年創業、並協助挑戰海外
我們主張應持續鼓勵青年創業、勇於嘗試,為避免青年無法融資、創業一時不慎負債以致生 活困頓,政府應強化企業端與大學端的媒合、並以教育部為中心、其他部會配合,在大學內 成立輔導創業及育成加速器等設施,讓學生能在校園端就嘗試、被鼓勵創業。同時,政府也 應放寬青年創業融資的限制及提高額度,對於已經有一點成績的企業,更應該積極鼓勵扶 持、稅制減免,營造利於從商、創業的環境。
我們也要求總統候選人應該針對如何扶助青年創業,特別是著重在以前都未有特別著墨的, 如何加強青年挑戰海外;如配合新南向政策的前往東南亞發展、或是與印太戰略的指引方向 一樣前往南亞勇闖,當地都要有政府的接應、法律及當地稅制上的資訊提供等,加強青年、甚 至是一般企業前往當地發展的動機,讓臺灣能打出國際盃名聲
教育改革 �
落實大學合併,提升本土研究動能,並兼顧師生權益
現今高教體系面臨少子化問題,以長時間的幅度來看,大學必然要走向合併方能生存。我們 主張總統候選人應重視此問題,並提出合理之併校數目、應積極對那些學校媒合、並提出對 應的時程表,並承諾積極照顧合併後校園師生權益及妥善處分校產。 同時,現今我國高教經費僅佔GDP�.�%,相較於����年OECD國的�%為低,也達不到憲法 要求的預算目標,為提升高教品質、提高本土研究動能及落實高教公共化理念,我們也主張 候選人及各政黨應許下逐年調升高教經費的承諾,讓高等教育可以有資源去和東亞其他學 校競逐人才和師資、也有足夠的研究資源深耕。並以師生比砍半為中長程目標發展。 此外,我們也呼籲要正視私立大學學費較公立大學貴上��%至���%的事實,且私校經費 使用缺乏彈性、更受制董事會營利邏輯。現今的教育資源配比失當、不均,也使私校學生的 學貸比例較公立大學學生高,更有可能形成教育上的階級再製。我們也發現,前段公立大學 的學費及其享有的資源不成正比,前段公立大學應率先採取學費彈性化的設計,適時的調 整學費。 有鑑於這些發展目標,教育部也應研議將國立大學之地位由附屬行政機關,改為行政法人, 增加公立大學、科大的彈性及人力編制與薪資邊界。除了前述改革目標外,學期週數也應從 現行舉世唯一的��週,至少調降為和歐美大學相當的��週等,全面減少教育部高教司由上 而下、威權主義下的管理模式。 此外,應研議全面給予研究生(博士生)津貼,以提升本土研究動能,並兼顧學生權益,使研 究生能專注在其研究上,而非兼差荒廢學業研究,此非研究生及本土研究之福。
�
落實十二年國教、青少年發展帳戶及大學考招改革
我們肯定十二年國教的實施,並希望能減緩高中職的明星與非明星學校所帶來的評比與資 源落差,以及國中生的升學考試壓力。然而,教育部應積極努力、並責成各地方教育單位,積 極落實十二年國教的精神,邁向國中升高中免試的目標。我們認為總統候選人也應積極說 明弭平城鄉及是否為明星高中職之間的校際資源落差,以及國中升高中之壓力如何緩解。 此外,我們也肯定青少年發展帳戶這種社會投資型政策,然而,這些政策應該也要搭配額度 更高、利率更低的學生貸款,才不會讓青少年發展帳戶的款項被學貸或日趨高額的教育、日 常支出吃掉。 同時,我們也肯定升大學多元招考的精神,多份社會學、經濟學及質性訪談的研究報告都指 出,單純的考試並不會比較「公平」 ,反而更會凸顯出階級背景及所在城鄉區域的影響。總統 候選人及各政黨應說明是否支持現行的政策推動方向,並應進一步針對同意與否所要推動 的政策詳加說明,以持續改革大學招考制度,落實能力選才、降低升學壓力之理念與目標。
食糧安全 確保食安應該是政府對年輕人的承諾與保障,多項對青年世代或是全體國民的調查都顯示, 食安問題是所有人最關注的問題。面對接踵而來的食安風暴,打擊了年輕人對外食的信心, 但工時長、可支配財產少、甚至是離鄉求學的年輕人,難有閒餘時間或空間備料自煮,餐餐外 食或隨便打發,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我們主張,政府應該聘用更多食安專責檢測員,並廣泛徵詢專家學者、食品製造企業,提高對 食品安全的標準與增加檢測程序。並適時公開多次檢驗不過之業者,讓民眾方便透過消費排 除。此外,我們也呼籲中央政府應支援地方,針對學校周邊及商圈夜市等外食青年族群常覓 食之地點,進行例行性的檢測,以維護全民、以及廣大青年外食族的食品安全。
落實世代正義 重視多元價值
性別共融 �
強化情感教育與性別教育
轉眼間, 《性別教育平等法》已經施行了第十五個年頭,立法院也在今年五月通過《司法院 ���號解釋施行法》 。這些年來,有關性別平等,我們走得艱辛,但是做為全亞洲第一個通過 同性婚姻的國家,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在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過程中,雖然現在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各級學校皆有依法設立性別 平等教育委員會,但是礙於各地方性平會主管對性別觀念的不同,成效落差甚鉅。此外,雖 然《性別教育平等法》中有規範委員之性別比以及專業學者比例,但卻未明定產生方式,導 致性平會人員組成無法真正反映多元和專業。 此外,由於《性別教育平等法》實施僅十五年,現在校園中的老師在求學階段普遍並未接受 過性平教育,教育部也未規劃詳細的進修課程,可能導致教師對於性別議題認知不足,反而 傳遞太過主觀,甚至是錯誤的迷思給學生。許多家長也面臨相同問題,因為沒有接受過性平 教育,對於實質內容不甚理解,除了被片面資訊誤導以外,更可能因為恐懼,而阻止學校老 師進行性平教育,這些狀況都是我們不樂見的。 另外,現行推動的性別教育中,對於情感教育領域並沒有太大的著墨,但是情感教育的重要 性並不亞於性別平等的觀念。無論是家庭、伴侶、甚至是朋友之間,都有必要學習面對自我 的情緒,並且為其找一個適當的出口。 關於性平教育的落實與改革,青年世代有四大建議:首先,政府應將性平教育納入教師培育 課程必修科目之一,並定期舉辦進修課程。現行性別教育推動阻力之一即是普遍教師專業 知識不足,相關領域教師人數不足,導致校方在規劃上阻礙重重,進而使得態度消極。因此 要提升教師專業程度的方法即是將性平教育議題從師資培育課程選修項目改為必修,並且 提供在職老師進修課程,規定修習時數。 第二,明定各地方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產生方式,並確定委員總人數、任期以及師生代 表和各領域專家人數比例。除此之外,應明確規定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開會時距。 第三,我們希望中央及地方部會應在校園內定期舉辦性別平等教育活動中,鼓勵家長一同 參與,每次主題皆可以彈性規定,例如性別氣質、身體自主權等相關議題。透過繪本導讀等 其他活動方式,讓家長和孩童一起了解何謂性別平等教育,更能降低家長的恐慌及疑慮。
最後,我們認為所謂情感教育,並非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而是融入在教育過程中。透過教 育,使學生培養對情感的理解,了解自我的情感表達、尊重他人的情感體驗,以及建立個人 健全的人格。過去的教育場域中,往往忽略了情感教育的指導,因此我們認為應將情感教育 新增為第十項性別平等教育學習主題,使其不再只是空談,而是具有具體概念,讓師生一同 重視情感教育。
�
除婚姻制度外,應研擬設立伴侶制度與多元成家方案
我們發現,當代年輕人除了現今具排他性之婚姻制度外,也有更多想組成穩定、長久之親密 關係的想法和觀點,總統候選人及各政黨應承諾推動研議伴侶制度、以及多元成家方案的 可能性,並對此所產生的法規、繼承、財產處分等問題,做統一的見解和評估。
�
各政黨承諾於中央決策機制保障至少��%的女性名額 並應立法限制上市公司董事會董事 應有一定比例之女性保障名額
我們主張,落實性別平等的保障比例不應僅發生在公家機關上,也應落實在各政黨的權力 中心裡,各政黨不僅應重視青年,也應關心性別仍然不平等之議題;也因此,各政黨應正視 其黨內權力性別上的不平等,並承諾於政黨的中央決策機制保障至少��%的女性名額。 同時,臺灣應仿效歐洲部分國家,研議於上市公司之董事會,應有一定比例的女性董事,才 能在女性仍受到壓抑的今天,給予女性更公平和合理競逐人生目標的空間。
心理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使用抗憂鬱藥物之人數,年齡在��歲以下、以及��到��歲的兩 個區間,近五年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報告顯示,��到��歲、 ��到��歲兩個年齡區間的主要死亡原因中,蓄意自我傷害(自殺)皆高居於第三位;而教育 部����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中也指出,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的自 殺死亡人數與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皆呈現逐年增高之現象。上述統計結果揭示,心理衛生已 不再是個人議題,而是國家在面對青年族群時,所不可迴避的重點面向之一。 然而,今年三月所公布的〈社工及心理師人數總體檢〉中卻指出,全臺���所大專院校中,有 多達��所大學配置的「專業輔導人員」人數低於《學生輔導法》之規定,若按照法規標準從嚴 檢驗,甚至有高達有���所的大學不符合標準;心理輔導資源之於大專院校校內青年,目前 仍是供給追不上需求的狀態,急需政府完善制度,以貼近實際需求。 我們呼籲政府應全面盤查各級學校校內心理支持資源現況,補助有需要的大專院校聘用足 量的專業心輔人才,並於《學生輔導法》增加修訂罰則,以促進目標達成。 同時,我們也主張明確規範各校學生平安保險應給付心理諮商之費用,以減輕學生負擔。除 了立即性的補強外,政府亦應培育兼具品質的培育心理支持相關領域之人才;並在學校體 系外,盤點並檢討現有資源,針對現行自殺防治、心輔專線檢討成效,積極輔導,使之妥善發 揮其在社會安全網中之角色。 此外,學校不僅能在問題發生後作為提供、連結資源之角色,也能有更積極的作為:我們呼 籲政府,應於各年齡之正式教育中,增加心理輔導、生涯探索、情感教育等課程時數,教導學 生正確認識情感、情緒、心理疾患等,培養自我覺察能力,了解並學習面對挫折與失敗,以及 學習如何對外求助、如何包容與理解他人;以長期教育為根本,培養學生面對困境的能力與 心理資源,同時形成大環境的友善氛圍,社會方有面對此議題的紮實基礎。
傳媒改良 �
系統商問題:消費者應該要可以自主排序及選擇頻道
面對頻道商及系統商的逐年爭議,消費者幾乎無法插上手。青年世代越來越少訂閱有線電 視,但青年世代也對於獨特性、自主性的頻道興趣較高。為確保消費者權益、同時兼顧電視 傳媒公平良好的自由競爭市場,我們要求總統候選人應該針對系統商改革做出明確表態, 並提出讓頻道商和系統商都獲益的新傳媒市場模式。 同時,我們也要執政黨和在野黨都能提出方針或相關政策,讓年輕世代的消費者及全體閱 聽者可以自主選擇頻道、並排序頻道次序,也讓真正的「市場」來決定頻道與系統,而非系統 商已搭配好的「套餐」 。唯有此舉方能營造良好閱聽市場,也符合消費者、使用者權益保障。
�
新聞品質改善、網媒內容管理
青年世代非常關注的議題之一即為現在臺灣的傳媒亂象,以及是否有特定傳媒淪為境外勢 力的代理人,放棄第四權的原則與義務,以為他國宣傳、而非忠實反映本地政經現實、監督 政府為目的,並從中獲取利益。 現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採取不告不理原則,會視投訴壓力源才會採取被動行動, 而各家新聞臺與傳媒的內部倫理審查委員會並無強制力,也無實質效力。同時,針對網路媒 體及氾濫的網路上真假交雜的資訊,目前也無專責機構可以約束裁罰。我們要求總統候選 人應該針對傳媒亂象提出更有管制力的改革,如讓各傳媒的倫理審查委員會應定期和NCC 報告、或擴編NCC的權限及人力,使之可以主動調查及介入傳媒的不當行為,保障良好的言 論及新聞環境。 同時,我們也要求各政黨應該針對網路媒體如何約束做出相對應的說明,是否要新增專責 機構、或是修法讓NCC可以一併管理。當然,言論自由為我們最看重的首要價值,這些管束 都應該要有救濟方式,並且應以言論自由保護為首要目標。唯有政府及閱聽市場淘選機制 的雙重保障,才能確保臺灣的言論及新聞環境之健全。
鼓勵體育發展 �
體育協會改革應持續、落實體育專業回歸體育人
我們認為,體育為臺灣社會重要元素之一,而我國把持體育界的相關體育協會,過去長年淪 為政治人物退休或兼任的場所,不僅造成「外行管內行」 ,也時常發生舞弊事件,讓第一線的 國手和體育選手無法獲得政府支持。 我們主張,總統候選人應承諾持續、深度改革體育協會,落實體育專業及體育行政應回歸體 育專才的目標,讓體育發展能回歸正軌;並著眼於建立長期且一體化的培訓機制,引入科學 化訓練、減少土法煉鋼的思維和對選手造成的傷害。
�
體育預算應逐年調升,並擴大籌畫更多球類的職業聯盟
我們呼籲,政府應逐年調整體育相關的預算開支,並偕同民間力量,規劃更多球類職業聯盟、 並擴大基層運動動能,現階段我國僅有棒球為職業聯盟,籃球、排球、足球及其他球類皆無職 業聯盟的設計、更無小聯盟、二三軍等制度規劃,可能也會導致優秀的體育人才外流,對臺灣 的體育發展並無助益。 同時,我們主張各政黨應針對良好的體育人才培訓政策,從校園到職業選手、再到教練教師、 以至退休都能有明確的歸屬和保障。其中特別是運動外圍相關的運動防護員、運動職業產業 的培訓,也都應關注和提出明確方針,確保體育產業多元及穩健發展。
�
支援及發展電競產業
我們認為,電競產業是未來的重要體育和科技發展趨勢,總統候選人不應僅有合影、觀賽、於 社交媒體上聲援電競選手及產業,同時也要針對如何發展電競產業、如何制定國家隊等級的 電競規則和產業規範做出說明。 現在臺灣的電競產業以知名商業人士或演藝人員的贊助為主,並讓各縣市各行其是,除了體 育協會的搶先成立外、較沒有看見國家的身影,相較南韓和歐美部分國家,我們做得不夠多、 薪資水平也大幅落後他國。我們主張中央政府應針對電競選手培訓、電競產業的職業化和國 際化、電競選手的退休後生涯規劃,做出更多的政策主張,才有利於臺灣在下一世代的重要 產業及體育競賽上搶得先機。
文化資產保存 臺灣現在的文化資產指定及維護政策可說是有相當的缺失,在一棟建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歷 史建築後,不僅所有權人要自費維護,若繕養不當還有可能坐牢或罰鍰,相較土地徵收要政 府在付清完徵收款,所有權才移交的財產權保護機制,文資身份指定僅有單方向、國家高權 的課予義務,若能在指定時也規範政府同時補助的義務,應可大幅減少所有權人抗拒,避免 時常有「意外」火災發生。這種對文化資產的不當管理和保存,不利於永續的文資保存和重塑 歷史感理念。 現階段,政府受限於缺乏管理人力及經費,也因此,總統候選人應對青年世代承諾,會改善文 資保存的現有缺失,無論是多國在執行的「先購入再指定古蹟」政策,或是擴編預算及管理人 力,可補貼古蹟所有權人修繕,甚至是提高罰則、因地制宜等,都是可行的方向。文資政策應 做修正,減少所有權人負擔,以增加文資保存誘因,以保存這個世代的文化資產,傳承長久。
社團 法人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aiwan Youth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