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刊02號 / Test 03 試刊03號 02 2016-03 冬 2016-11 春
變化中的淡水・土地上的人們
異鄕人 淡水加工罐頭̶地方再現術的物流普査 和利碾米米廠 國華數位影像實 / 淡水漁文影像館 淡水國小水源街階梯 重建街的平行巷弄 庄仔內溪 水源地
重建街民居踏査 蘇文魁 莊武男
天元宮櫻花祭 / 元宵節重建街百人夜訪 / 立法委員選舉 / 德翔台北漏油事件 紅毛城修復完工重新開放 / 馬偕紀念館開放 / Costco北投店開幕 / 淡海輕軌施工 淡江大橋得獎作品展 / 老淡水今昔攝影展 / 海中天歇業 / 竹圍民權公園 / 淡水環境藝術節 施家古厝會勘 / 北海岸藝術季̶書驛站 / 新北市紀錄片巡迴映演淡水場 淡水國小120校慶 / 龍山寺室內照明更新 / 清水巖戲台拆除 西仔反傳說 / 多田榮吉故居對外開放 / 舊公所招商 / 重建街小客廳 / 淡水大拜拜
淡水地方刊物 淡水地方刊物‧記錄當下淡水 3 / 6 / 9 / 12月份出刊
編輯小語 即 將 要 出 刊 時,總 是 面 臨 許 多
寫更精彩,最終能反映的僅僅是一
掙扎。
小部分。而那些被割捨,無法置入 的議題,只能留待下一期繼續掙扎
去年底發刊時, 每本中間夾了回函,
與跟進。
請 寄 放 的店家 幫 我們回收。意 外 地,回覆率比預想高出許多,對於
上一屆團隊的多位成員因畢業離
願意郵寄回來的讀者更是感謝,其
開,此期的企劃與製作再度從零開
中大多是鼓勵與期許的話語,但少
始:重新招募新血、內部更新,歸零
數批評的幾封卻更令人印象深刻。
的過程是一次次的重生,因此每一 期的《淡淡》,也都是一次新的傳
自《淡淡》創刊以來,每期最終呈
承。面對地方,我們在廣度與深度
現的內容,無不是我們反思與妥協
中拉扯,作為刊物,亦期望能呈現
的結果。每每受限於篇幅與時限,
足够多面的資訊,並且堅守地方志
總有遺珠之憾。 本期主題 「異鄕人」 ,
的價値。
有七位受訪者,故事遠比我們的書
編輯小語
p.00
異鄕人
p.02
外籍牧師 / 越南婚姻 / 新市旅館 / 輕軌工人 榮民遺眷 / 老師學生 / 老街店家
方寸之鋪,溫情不舊
p.26
上學後徑
p.30
隱藏的血脈
p.32
屋瓦之下,地基之上
p.36
留住時代的扉頁
p.42
紅毛城修復完工重新開放 / 馬偕紀念館開放
p.46
和利碾米工廠
淡水國小水源街階梯
庄仔內溪
重建街民居踏査
莊武男
Costco 北投店開幕 / 淡海輕軌施工 施家古厝會勘 / 北海岸藝術季—書驛站 新北市紀錄片巡迴映演淡水場 淡水環境藝術節 / 西仔反傳說 多田榮吉故居對外開放 / 舊公所招商 重建街小客廳 / 淡水大拜拜
發行人
黃文倩
指導單位
淡江大學文學院
總編輯
陳彥銓 / 莊婉婷
發行
田野調査研究室
秘書
林庭萱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 151 號
文字編輯
黃文倩
美術編輯
陳彥銓 / 李品賢
網站
Tamsui-field.org
作者群
陳彥銓 / 莊婉婷 / 陳靖元
臉書
www.facebook.com/TamsuiField
黃姵瑜 / 詹翊函 / 俸開璿
信箱
tkufieldstudio@gmail.com
張懿文 / 吳杳遠 / 林佳穎
ISSN
2413-9955
李品賢 / 王 婕 / 方淑田 王禹方 本刊圖文內容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發行通路 / 雜誌認購 / 廣告業務 歡迎與我們聯繫
淡江大學 文學館 L409
異鄕人 我們總是在故鄕與異地之間穿梭流連, 或許因為科技發達的現在,距離再也無 法成為阻隔人們活動的阻礙,所以我們 嘗試走得更遠更廣,在異地追求不同的 生活,不斷扮演他處的異鄕人。淡 水地 區加上流動人口已逼近二十萬人,在被 量化的數目底下,流動人口究竟有多少? 世居於淡水的居民,或許有幸見證小鎮 的昔日與變遷,而後來落腳小鎮的居民, 又在小鎮的歷史下扮演何種角色?他們 為何而來?他們眼中的淡水又呈現哪些 樣貌? 早在大航海時代開始,淡水河的出海口 已迎來一批批的外來人口,從前淡水作 為軍事據點與通商港口,來來往往的人 不計其數,早有無數的西方臉孔穿梭於 河岸之間,與常民生活建立起若即若離 的關係。上世紀末捷運通車後,淡水河 岸生出無限商機,外來商家進駐其中,熱 烈地叫賣喝采,頌揚老街風情。 經過歲月洗滌的小鎮,迎來無數異地臉 孔:旅客、藝術家、學生 …… 穿梭往返於 其中。離開觀光區,在遠離淡 水河的另 一邊,淡海新市鎮的進 駐,則領著許多 外來人口穿越淡水市區,在新建設間安 身立命,遠離鬧區自成一角。而自成一角 的是否只有淡海新市鎮?抑或小鎮上其 實仍有更多的離散族群,只是並未被我 們所見? 02
外籍牧師
生活在他方 文 圖
∕
Paul 加拿大籍牧師 Paul 於淡水 24 年的傳 教生涯當中,曾六次參與淡水傳說的 展演,在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中飾演 中法戰爭時的法國將軍。
1
「法國萬歲!」舞台上身著法式 軍裝的
帝的旨意,於上世紀九〇年代來到台灣。
Paul 長劍一揮,法軍向滬尾礮台進攻的
初來台灣時他沒有住處,而一位友人正
歷史還原在人民眼前。這是 Paul 第六次
好居住在淡水,就此他開始在淡水長達
參加淡水環境藝術節,但他並不是職業
24 年的生活。後來結識台灣妻子,養育六
演員,而是一名傳教士。
個孩子,被問及為何能在淡水居住這麼 長時間時,Paul 回答:「在淡水傳播福音
Paul 出生在加拿大的一個義大利移民家
的過程中,即使人們對我所說的並不感
庭,青少年時背起行 囊環 遊世界,在澳
興趣,他們也只是禮貌地拒絕,並不會露
大利亞受訓成為一名傳教士後,輾轉多
出不悅的神色。但在美國和澳洲,一些人
地傳播基督教的福音。在日本時聽從上
會對此感到厭煩 。」 03
其實 Paul 並不屬於淡水的任何一個傳教
心亦安於此。」彼時,初秋的陽光穿過玻
才能,因此他並不會在孩子們成長過程
組織,而是和三五好友一起,敘寫身為
璃, 在 Paul 的臉上細細敷上虔誠, 那一瞬,
中過度地干預,即使他是一名傳教士。
教徒的體悟,編纂成冊,傳播著基督教
他好像浪漫主義風景畫中的聖徒。
的福音,希望在人們的心中種下一顆小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傳教士,Paul 並不
種子,期待在不遠的未來可以茁壯到撼
Paul 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在捷運上,很
會去教堂佈道或是參與禮拜。 在他看來,
動這個世界。但作為個體的傳教士,他
少有人願意坐在我的旁邊,大概是覺得
教堂宣講的說教形式,在多元個性發展
收 到的信 徒捐獻 其實並不足以維持生
和我交流很困難吧。即使是在環境藝術
的今天,很難為人們所真正接納,而且由
活。來台灣不久後,Paul 就利用業餘時間
節裏一起排練的人,我和居民的交流也
於面向普羅大眾,並不能提供帶有特殊
當起了英語教師。
算不上多。」在這裏生活了二十餘年,他
性的問題的解決辦法。而 Paul 對聖經的
從完全不會中文,到與人交流無礙,很
研讀,更為個人化,他認為:「耶穌的真
「雖然我在傳教的同時也在教英語,但
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他的孩子。 「因為我
諦在於愛眾人,而非僅僅是一個宗教性
希望將來可以專注於我的理想,做一個
是父親,我學會中文,才能和孩子們交
質的人。」因此每週二的晚上,他會在家
全職傳教士。上帝予我這樣的工作,我
流。」他堅信上帝會賜與每個人不同的
裏幫助兩三基督徒閱讀聖經,紓解他們
04
生活上的煩惱。此外,Paul 也身體力行, 每週五下午,一定會和對基督教福音傳
1
播有意願的朋友,去台大醫院為病患做
2
禱告。 「淡水是個太過宜居的城市,人們只有 在遭遇了不幸,沉溺於悲傷時才會向上 帝求 助。」所以 Paul 平常的生活版圖並
3
1.Paul 在西仔反中扮演將軍,將過去與現在連結。 2. 舞台演出只是生活調劑,Paul 也付出時間參與公益。 圖片來源:Paul
3. 英語班的教學也讓 Paul 與更多人分享福音。 圖片來源:Paul
不大,更多的時候,都是「躱進小樓成一 統」,專注於對基督教的研究。他的生命 狀態實則遊離於淡水與信仰之間,生活 在他方。
05
越南婚姻
異鄕十年
1980 年代後,台灣出現了一波領著工作簽 證來台的外籍移工,及以婚姻為由的新
文 圖
移民。移工多以北越男性居多,婚姻移民
∕
則多為南越女性。面對不同眼光,心繫家 鄕, 散佈在台灣各地, 融入我們生活習慣、 飲食、語言、風情,他們是不折不扣的異 鄕人。 中午鐘聲一響,走進淡江旁的力霸大學 城,琳琅滿目的小吃店,可以看見人潮洶 台越美食坊老闆娘
湧的學生們,走過一家又一家店,店裏的
老闆娘來自北越,步入婚姻來到淡
人員忙進忙出,吆喝點餐, 「台越美食」
水後在此販賣起家郷小吃,為小鎮
也不例外,只是仔細一聽,店裏 參 雜著
捎來屬於北越的家郷風味。
中文以及道地的越南話。 「台越美食」是 三年多前才在大學城營業的,老闆娘是
06
已經嫁來台灣好幾年的北越人。那天,
到是一人當兩個人用!」
落居淡水,除了房價的考量之外,對老
老闆娘料理好 最後一位 進 來的 客人飯
闆娘來說住在淡水的好處,是生活在觀
菜,倒了一杯越南進口的檸檬茶給我,談
藉著想寄多點錢回家的心情,她努力讓
光景點周圍,可以平日工作又能在放假
起她的生命故事。
自己融入、習慣這個地方,加上中文說得
的時候休息。在台北市住了將近十年,早
流利,便承擔起工廠對外的窗口,也在
就習慣了都市強調什麼都要快的步調,
初來台灣是 2004 年,家鄕在北越的她,
這個契機下認識了先生。 「當時跟我先生
來到淡水這個慢調的地方,一開始真的
沒有學歷,僅做過衣服跟紡織業,微薄
也沒有太多談戀愛的機會,兩個人合得
不太習慣。淡水生活的初期沒有工作,
的薪水很難養家活口。當時越南掀起了
來,可以相處,我們就結婚了。」談到諸
是個全職家庭婦女,到小孩已經三歲多
一股海外熱,吸引人們到鄰近國家工作
多直接從南越嫁過來的女子,老闆娘覺
上了幼稚園,需要同時負擔房屋貸款及
當做磨練,於是她便和仲介公司簽了約,
得自己是幸運的,和先生的婚姻建立在
小孩的學費,勢必要有兩份薪水才能負
拿了工作簽證來到台灣。二十二歲的她
一定的理解基礎上,兩個人也互相扶持。
擔家庭開銷, 事業的第二春就這麼開啓。
平日在五股的工廠上班,假日則到老闆
婚後,她辭去了工作,搬到先生內湖的家
雖然說是家鄕料理,但二十二歲就在台
新莊的家做雜務。 「當時我很認真地工
當起家庭主婦。生活穩定後,他們在淡
灣的老闆娘,沒能跟媽媽學會家鄕菜就
作,還被老闆帶去他新莊的家照顧他母
水買了第一間房子。
出外打拼,只能先到越南餐廳打工,學成
親,我以為是多給我加班的機會,沒想
了再出來自己當老闆。
1
2
1. 滿滿的湯麵,帶著微酸,微甜的越式料理,深受學生喜愛。 2. 無論是台灣學生或是東南亞客人,都能在此獲得滿足。
07
來到異鄕初期,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
呢喃、有小孩子在店裏的童言童語。老闆
還被老闆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很辛苦,
娘一手撐著腰,另一手摸著七個月大的
很多委屈,但是久了就習慣了。面對新環
肚子,說原本打算今年考個導遊證照,想
境的心情,及很久沒回去的越南老家,
不到第二個寶寶來了。世事難料,當初不
她說在台灣已經有家了,不像剛開始這
想嫁給台灣人的她,不僅結婚生子,甚至
麼 想 家了,生活,只能 讓自己 適 應 新 的
在淡水買了房子。老闆娘沒有停下她的生
地方。
活,儘管日子挫敗、艱難,她仍在異鄕建
構家庭,身體力行她的夢 想,一如往常 午後的台越店裏,鬧哄哄的異常溫暖,有
地炒著家常菜。
學生間的日常聊天、有老闆娘對往事的
1 2
1. 一罐罐越南生產的醬料,正是料理道地的原因之一。 2. 開放式的廚房讓大火炒菜的樣子一覽無遺。
08
新市旅館
哪裏人? 文 圖
徐承立 大學時期被淡水孕育成長,現已入籍 淡海新市鎮。從學生時期開始他的成 長便幾乎與淡海新市鎮的發展相互 扣連,出社會後淡水更成為他候鳥般 的棲息地與歸屬。
「我覺得住在淡水,卻沒有了解這個地
居住空間的轉型。 「當時的中山北路跟
方,會很可惜。」
濱海路上只有路而已,連斑馬線跟紅綠 燈都沒有,當學生的時候常常騎到新市
2003 年,時値淡江中文大三,在系辦打工
鎮這邊,可以飆車、烤肉。」他一邊慢慢
的徐承立,第一次聽到田野調査研究室,
嘆氣地說這裏變了好多, 「這裏是新市鎮
而後一頭栽入其中,隨著周彥文老師走
最早建的大廈,以前跟裏面的一位伯伯
訪淡水,開始扛著攝影機、手握著筆,用
很好,不知道他還在不在。」徐承立對這
影像、文字側寫描繪淡水。
個地方的情感,很難一時說 清,更難一 時抽離。
從大三開始,徐承立便關注淡海新市鎮 的居住型態、淡水歷史、重建街,以至於 09
徐承立填大學志願時,第一志願填了世
騎機車、開車,他習慣一直不停地四處
的人,沒那麼多。」徐承立從小就住在林
新電影系,第二志願是淡江歷史系,最
遊走,觀察環境也體察自身。
口新市鎮,對比林口的交通結構有高速
後念了第三志願的中文系,他開始拿起
公路、與台北市有多條道路相通,淡水
攝影機, 拍下淡水的歷史。 《淡水民生志》
學生時代影響他最深的人,是田調的指
的道路卻無法乘載那麼多外來人口。而
是徐承立進入田調拍的第一部紀錄片,
導老師周彥文。 「我其實不算是周老師
新市鎮原定規劃的「醫療專用區」後來
負責《行路難》。 「老師沒有限制我們太
的學生,從來沒有修過老師的課。周老
轉變成「倉儲批發專用區」,將來居民的
多方向,基 本上是大家共同的創作,只
師也從來沒有要求過我什麼,他給了我
醫療品質很難被保障。為了紓解大台北
是最初的概念跟最後的剪輯是我。」他
們很大的空間去認識這個地方,而這樣
的人口,政府在市郊規劃新市鎮,這裏
訪問了淡水的文史工作者、台鐵員工,記
子也就夠了。」
卻成了台北人的旅館:白天工作,晚上回
錄了淡水交通型態的轉變。為什麼要叫
做行路難呢? 「因為淡水的交通大家都
「開發沒有不好,誰都想要住進新的房
覺得不好,不好是一個先天性問題。」徐
子,只是過度了就不好,一千多公頃,要
承立從學生時代坐公車、捷運,到自己
容納三十萬人來住,可是真正住在淡水
10
淡水睡覺,青春與精力均消耗在每日往 返的車程。 「我始終沒有覺得我是這邊的人 ,只是
1
2
3
4
5
1. 大學時頻繁往來重建街,成了第二個宿舍。 圖片來源:徐承立
2. 拿著相機記錄所見所聞,影像足跡遍及兩岸。 圖片來源:徐承立
3. 到中國工作四年,進出機場頻繁。 圖片來源:徐承立
4. 如同辦公室外的鴿子,徐承立到處飛翔。 圖片來源:徐承立
5. 帶著 FM2,只為了留下一瞬的時光。 圖片來源:徐承立
賣掉房子的話就跟淡水沒關係了,就不
流動的饗宴。」1950 年,海明威曾如是說。
是淡水人了。」畢業後到 2010 年買房前, 徐承立都在淡水租房子,而即使在台北
就像海明威的巴黎一樣,年輕時待過淡
工作,不常回到淡水,他仍把這裏當作駐
水,往後的日子,淡水情懷一直伴隨著徐
足休息的地方,淡水對他來說是個根。
承立。最後一次見到他時,徐承立剛下飛
老家在桃園的他,淡水的房子一個禮拜
機,兩個禮拜在台南、高雄、屏東、宜蘭、
住的時間也不多,更有長達四年的期間
香港五個城市奔走,坐飛機的疲勞在提
被派駐到大陸工作,但淡水的房子仍保
起淡水後頓時消散, 他的眼神充滿活力,
留,他笑笑說著:「搞不好兩年後我會說
滔 滔 不 絕 地 展 開 他 記 憶 裏 的 淡 水,一
我自己是淡水人,畢竟住了大半輩子。」
縱一橫勾勒昔日淡水的模樣,令我為之 動容。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 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
11
輕軌工人
為誰辛苦為誰甜 文 圖
∕
曾先生 架設淡海輕軌的工人之一,平時逗留 地點為淡金路的輕軌工地,工作迫使 他必須來回於桃園與淡水,結束一天 的辛勞從淡金路上離開,便是歸程。
淡水地區的發展拉抬,靠的不是老淡水
構造公司的輕軌工人,這次工程讓他第
落才下班,這是輕軌工人的日常作息。曾
本 身,而是淡海 新市鎮。這塊占地 1800
一次長時間在淡水停佇,原本就讀化工
先生每天開車往返桃園、淡水兩地。而
公頃的基地,距離台北市區四十五分鐘
科系的他,八年前因興趣使然,投身建
若是住在中南部的員工,則會有住宿津
的路程, 近年大批建商前往新市鎮開發。
築工業。曾先生是個健談的人,初次見
貼。 「淡水是個愛下雨的地方,每次開到
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新市鎮居民自捷
到他是在吊橋作業的封鎖路段,戴著白
紅樹林雨就停了!」曾先生也講起雨天對
運站返家,還得再花十五分鐘搭公車。
色的工地帽子,從施工現場走至禁止進
工程的影響。 「不可抗力的,比如說颱風
淡海輕軌便是建立在此需求上的工程,
入的黃線邊,穿越禁止線,開始聊起工
一定要停之外,最怕的就是打雷。」在淡
提供新市鎮居民一種新的回家方式,許
程的大小事。
水的工程、建案,莫不是看見這群體力
多異鄕工人, 也因此紛紛來到淡水立命。 曾先生是工作於濱海路一段,中國鋼鐵 12
勞動者的身軀,曾先生娓娓道來彼此的 早晨八點開工,中午作一小時的休憩, 下
關係:「一般來說政府或建商在建案時
午一點繼續工作到傍晚,進度到一個段
都是會外包給營造公司,比如輕軌就是
外包給中鋼構,那我們是在高雄的公司,
生苦笑道:「之前有個施工路段中間放著
就是南部建商包北部工程,也就是比起
白色的板子,民眾就去檢舉說是保麗龍,
你住哪,所隸屬的公司還是比較重要。」
甚至還有說我們是臨時演員。」另一位
相對於輕軌,負責新市鎮房地產建設的
同是工人的李先生表示,工人們都看得
工人,年齡層高了許多。 「因為工程現場
很開,畢竟人到異鄕工作,又是會直接影
難免會有危險性,因此都還是會有所屬
響居民生活的工程,反彈再正常不過,換
的公司,只是更換公司的速度可能快一
作是你我的家園,難保我們不會像他們
點,像我也是換了好幾家才到現在這個
一樣。地方建設的得與失,當最後民眾
公司的。」
享受便捷交通,政府獲得掌聲,背後卻
1
2 3
1. 地面正在綑綁鋼筋,等待灌漿作業。 2. 尚未完工的高架橋面,未來將支撐輕軌的行駛。 3. 高架橋之下,是居民通往新市鎮的要道。
是這些第一線工人默默的苦力與承擔。 說起施工壓力來源最大的部分時,曾先 13
1
1. 吊臂高高舉起,為建設鋪路。
輕軌工程從 2014 年 9 月動土,看著道路
身處異鄕的工人們,面對輿論與媒體的
縮減迄今已兩年了,影響最大的路段即
壓力,仍舊恪守本分,知命地進行工作,
為淡金路,這條北通石門,南往台北的四
如工蜂般的準時殷勤,每日依設定好的
線 道道路,部分路道直接減半,南來北
路線飛行過來,風雨無阻地出現在淡海
往的動線只剩下一條。輕軌起初的用意
新市鎮、輕軌沿線道路。工人操作著怪
是要拉近淡水與台北兩地間的距離,帶
手吊臂,在鷹架上接過起重機垂吊的鋼
來更便民的生活。如今因施工造成的道
材,不停建造。當工事落成,使命已在他
路壅塞,交通事故頻傳,居民普遍觀感
方,辛勞的他們又會出現在其他地區的
不佳。
早晨與夜晚,重複著他們的勞動與夢。
14
榮民遺眷
心的歸處 文 圖
河岸殼 牌倉庫旁的水上人 家 — 蜑家
落與外界完全區隔開來。眷村入口旁有
棚,最初由廣東籍的鄧姓退伍士兵沿著
一個公車站,往來的班次卻不多,走進巷
河岸組建而成。而後自軍中退伍的同鄕
內會遇到兩條岔路口,直走到底能看見
們,陸續建起了第二、第三棟水上建築,
深處聚集的平房。這裏的房舍多為一層
形成現今我們理解的水上人家聚落。時
樓高,建 築外觀略有差異,相同的是外
間推移, 大部分的原居民早已先後搬離,
牆上均銘刻著歲月的斑駁,樓房與樓房
現在只餘一戶家庭居住於此。然而水上
間互相環繞,房舍中間便形成一個開放
人家並非淡水唯一的一處眷村,鄰近水
的小庭院。這座眷村沒有正式的名字,
岸的沙崙海灘旁,也座落著一處居民以
附近的居民都稱這裏是「老芋仔村」。村
外省人為主的村落。目前眷村裏的住戶
內住著幾位遺眷,一位居住於此十多年
參雜著老兵、眷屬,以及部分本省人。
的遺孀說,以前熱鬧時村裏同時有幾十 戶人家,但隨時間流逝,住戶陸續因各種
沙崙眷村位於淡海路旁的小巷內,巷口
因由遷出,居民數量愈來愈少。
成群的樹叢形成眷村隱密的屏障,使村
王阿姨 來自中國山東, 目前獨居於沙崙眷村, 在中國育有一女的她,家庭生活被國 界地域一分為二。
1. 沿河而建的水上人家歷經歲月沖刷,尚有一戶鄧姓家庭居住於此。
1
15
穿越樹叢的另一邊,還有一處民宅單獨
可說是天差地遠。或許是因為以台北為
妻二人定居淡水後便處於退休狀態,丈
佇立於馬路旁, 王阿姨的家便坐落於此。
指標而產生的差異感,且當時捷運尚未
夫不時便與朋友打麻將,偶爾夫妻倆也
通車,公車班次也不多,與現今到處充斥
會一同到淡水市區喝喝「老人茶」。
王阿姨目前一人獨居,老家在山東,台灣
遊客的情景有很大的差別。
解嚴兩岸開放探親後,她便隨著有軍銜
家的概念是甚麼?是建構自主體的地理
的丈夫遷移來台。落腳淡水前,夫妻倆
與丈夫相識相戀、結婚生子,一眨眼便
位置?抑或是追隨著心的歸處?心自哪
先是投靠在台北同為退伍軍人的朋友,
是三十多年的光景。阿姨形容彼此是「老
兒落下,便在哪裏生根。台灣以海島的姿
而後才輾轉來到淡水,買下現在鄰近海
來伴」,錢包裏一直放著與先生女兒的
態面對 世界,而兩岸相隔一片海,尚有
邊的家。王阿姨回想著初到淡水時的情
全家福,娓娓說來這些年的家庭生活。
哪些明浪暗湧,還未曾被人們注視?
形, 首次踏足小鎮, 心中油然而生的是「荒
「以前和老公從家裏散步到淡水老街,
涼」二字,淡水的景緻與台北相比,當時
吹著海風看看風景,一天就過去了。」夫
16
幾位遺眷都同時講述到,她們的兒女長
年定居中國大陸,因此她們多年來均與
九〇年代沙崙海水浴場的興盛,和它隨
兒女分離兩地,這種情形促使她們每隔
之的沒落。而在海水浴場關閉之後,淡
一段時間便會回到中國的家鄕住上幾個
海輕軌藍海線預定將行經附近,淡海路
月,待居留時限將至,才再次離開。王阿
周遭也將迎來文創園區的開發計劃。沙
姨和女兒也分別居於海峽兩端,每年會
崙地區正與地方建設不斷拉扯,若未來
相聚數次,近年女兒結婚生子,還多了小
兩個計劃落實開發,是否沙崙與淡水市
小外孫來探望外婆。下一次見面預計會
區間的距離便能被拉近?小鎮究竟是擴
在過年期間, 王阿姨邊拿出外孫的照片,
散自己的地盤,抑或是拉抬周圍地方?
邊敘述著外孫來訪時的趣事。
然而地區的邊陲性得因建設改變,處於 邊陲社會地位的人卻只能在發展中隨波
在 沙 崙 定 居 二十 多 年,王 阿 姨 見 證了
逐流,靜待生活的轉機。
2 1 3 1. 在度過數十年家庭生活的屋簷下,這裡是家也是護蔭。 2. 阿姨吃得清淡健康,清炒幾盤小菜便是一頓午餐。 3. 沙崙海灘對面,建設被夾在天與海之間的分界。
17
老師學生
淡江淡水
「如果看見學生認真去做一件事,還有什 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帶著學生做了六年
文 圖
的專題,讓他們直接與居民進行真實的 ∕
互動,楊老師總是能講到令人興奮且感 動的事。楊智明老師任教於淡江大學資 傳系,在系上專業知能服務學習的課程 裏,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蒐集材料,在真實 的環境裏學習。 過往的淡水在腦海烙下很深的記憶,淡 楊智明 任教於淡江大學資傳系,學生時期踏
水的北淡線、帶有些許腥味的魚販、魚擔
査淡水,現在則引領學生紀錄土地,
就靠在車窗上。楊老師在高中時就踏査
嘗試在學院當中與學生一同突破自
過重建街,那是尚未被文化路攔腰斬斷
身與地方的界限,親近土地。
的老街,記憶中,就是周明德老先生照片 裏,遙望觀音山的純樸街景。曾經的淡水 印象在今日逐漸發酵,記憶裏熟悉卻因
18
變遷而遙遠。醒目的,是土地上的衝突
踏真實的土地,回到養育我們的環境。
與矛盾,楊老師在此之中百思城鎮與環
學生在專題內的自由度很高,例如:第 一年會做殼牌倉庫的紀錄片《黏稠的記
境的改變,爬梳議題背後彼此牽動的生
做專題的同時, 細細爬梳脈絡認識淡水,
憶》,便是因為學生對拍片很有興趣及
產關係。2008 年, 他已離開記者工作多年,
楊老師思考什麼議題是値得寫、値得開
行動力,但也時常遇到學生進度停滯,楊
完成在美國的學業後,認知到媒體已不
發,一邊用雙腳在淡水行走,慢慢梳理
老師對此並不會硬逼生產,而是靜靜在
是他志向所在,便來到淡江任教。
出每年的專題方向。從一開始的殼牌倉
一旁看著,認為事情發生需要一些時間
庫到後來的八庄大道公、山線柑仔店,
醞釀。大家埋首其中的奮鬥,有次在會
最初課程的設計只是教怎麼敘事、寫腳
每次的專題,又更進一步理解淡水。李
議要結束時,他概略估算花了五千多個
本、畫分鏡,集中力量在主流傳播的專
雙澤高呼「唱自己的歌!」即將四十年了。
小時在那次的專題上,然而勞動與產出
業操作,卻發現與生活脫節。說故事在
「我們就讓他隱沒了四十年!」楊老師一
未必成正比,楊老師知道他們吸收了太
這個時代逐漸成為了消費性的刺激,造
邊感慨,一邊透過各種方法蒐集李雙澤
多,作為學生的生命經驗難以消化,那已
成對日常生活的冷漠。要找回溫度,有
的痕跡,行走他所去過的地方,尋找與
經不是他們現在的狀態所能負荷。難說
沒有辦法從聽故事開始?楊老師最早的
他有關的人,像是藝術家秦政德、水源
是好還是壞,也許五年或十年後,學生再
想法,只是想要把學生推向外面。他的
國小的杜守正老師、 文史工作者謝德錫。
回來思考會更領悟。
想法很單純,服務的價値不只是付出,在
理解地方,更多的是認識這片土地上的
於理解與實踐,離開教室,帶著學生跴
人,串聯起共同的養分。
1. 額外的討論時間,對於專題分外重要。 2. 只要學生給予回饋,都能使楊智明感到開心。
1
2
19
楊老師也時常感覺挫折。感嘆自己的指
是千金在撥四兩,但是不是該繼續撥下
淡水因港口而繁榮,鐵路帶來興盛,表
紋還是在學生的專題裏出現太多,始終
去?」楊老師無奈笑著。
面風光持續帶來人潮,淡水面貌也日漸
希望學生能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發想。願
改變,捷運成了劫運,原本帶有自身風情
意將自己投入在土地上、常民生活中,學
很多該做的事被擱置,楊老師笑說自己
的小鎮,卻成了資本主義均質化的犧牲
生並不吝嗇付出心力,但關係到歷史與
也是沒什麼紀律,然而更可以理解為一
品。一位很喜歡淡水的作家向楊老師提
文化深度的部分,展開課程卻日益困難。
種理念的堅持。 有些專題至今還在進行,
起:「當搭上渡船在河面上回望淡水,才
這是大環境的問題,我們自己的教育把
認為還有許多功課要做。越是深入一個
會驚呼這裏怎麼這麼醜。」淡江在淡水,
自己的根斷了。這些年社會的氛圍使許
議題,反而越感受自身距離的存在。
無論師生,該持續了解 地方,回歸土的
多人養成了冷漠的性格,只在乎自身周
視角,建立良好的互動,成為淡水美好
邊的事。學生對於技術的操作,像是拍
權力跟資本主宰現實社會的價値判斷,
風景的一部分,才可能了解這塊土地的
攝、紀錄有興趣,但對於聽故事能感動、
淡水的故事逐漸消逝,對於鮮少被注意
價値。
有感覺的能力一直沒有被開發。 「我們
的故事,楊老師便會想要去理解他們。
1
1. 佇立在淡水,楊智明希望大學與地方有所互動。
20
老街店家
販賣古早味 文 圖
∕
∕
邱先生 源味本鋪老闆邱先生,在淡水老街據 有一方之地,販賣古早味蛋糕。
從捷運站一路走到老街,會發現幾間外
捷運開通至今滿二十年,有多少外來者
貌相似,吊著紅色招牌的蛋糕店,像大富
闖入,背負著各自的過去和辛酸,想在這
翁一樣,在老街上各自占有幾塊地,交錯
片土地上尋求安身之處。如今,老街上的
開著。源味本鋪的老板,邱先生,戲稱這
商店,絶大多數都是他們開的,在地人已
樣的狀態是百家爭鳴。
經不工作了,只把店鋪出租,然後等著收 房租。在地人把老街交給了外來者,他們
邱先生小時候住在老梅的眷村,離淡水
在 這 裏租 店鋪做 生意,努力求生存,被
不遠,但因為家境必須半工半讀,中學時
畫在老街的地圖上,以自己的想像打造
期又在台北住宿,三十多歳搬到新市鎮,
這裏的風景,組成現在的結構,然後售
那時候剛退伍出社會,隨即又到繁華的
予觀光客。源味本鋪就是其中一間。
台北市區工作。一直到 2010 年開始準備 在老街上開店,才對這裏比較熟悉。 21
原本在中和從事科技業,但隨著産業革
士林,其他三間在淡水。第一間是開在
說:「做生意就是會遇到這樣的事,發生
新,他們從事的工作逐漸被汰換,成為
市場旁的創始店,接著是位於公明街和
了就發生了。」緣味本鋪的老闆,原本是
時代的犧牲者。而當時古早味蛋糕正好
中正路老街上的旗艦店。剛開始開在市
他的員工,做了三年之後,順著當時的店
在南部發展, 「就 好 像蛋塔 效 應,一個
場旁,生意慘淡,常常一天賣出去的只有
鋪租約到期,便用更高的價格搶下,直接
風潮從南部吹上來。」順應這個潮流,
兩、三盒。時間久了,跟當地人熟絡了,市
把店開在那邊,自立門戶。年紀 近 五十
邱先生和科技公司的同事們在中和開了
場的婆婆媽媽才來買他的蛋糕,是市場
的他看盡了商場上的廝殺,帶著技術離
第一間店。但是隔行如隔山,中和的店開
的人情味讓他得以在這裏生存。邱先生
開他另外開店的員工, 不只對面的緣味。
了約一年就倒了。 所以後來決定回淡水,
也很注重和員工的關係,假日忙的時候
開始每天在老街上走動,勘査地形,找
他會到店鋪幫忙,跟大家一起做事。夕陽
走過源味和緣味並存的老街路段,就像
適合的位置再次開店。源味—源自於
下山,人潮散去,他摘下口罩,舒適地坐
一盤軍棋一樣,他們隔著馬路相互對望,
最原始的味道,這是源味本鋪的店名由
在塑膠椅上回答我們的問題,期間從沒
看著對方的店思考下一步如何走。在這
來。
露出疲態。
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被迫推進,不得不 去面對現實面,於是叫賣開始了。店家跟
談到創業的辛苦過程,他毫不避諱地和
在 旗 艦 店 的 對 面,有另 外一 間 古早 味
遊客各自招攬著、尋找著自己想要的東
我們分享。源味本鋪有四間店,一間在
蛋 糕 店 — 緣 味 本 鋪,邱先 生笑 笑地
西,互利共生的生物型態在這裏真實展
22
現。生活是必須,犧牲也是必須,於是他
淡水畫上等號的型態。被他們舉起的,
們選擇犧牲老街養活自己,在時代的切
或許是老街的未來?鬆軟的蛋糕被一刀
割下成為這個模樣。
一刀地劃開,就像大富翁上玩家分割的
2 1
3 4
土地。不只古早味蛋糕,其實連鐵蛋、魚 通過人群間的縫隙,看著他們將蛋糕拉
酥、臭 豆腐……也參與 其中。淡水難 道
出烤箱,端著蛋糕, 舉起蛋糕, 切開蛋糕,
只剩觀光客追求的「吃過就算到過的味
口中喊著蛋糕出爐了。排隊的人急著拍
道」?不得不否認,基於這樣的潮流,老
照錄影,想記錄下這一切,經過的人也不
街林立的商店相似至難以辨別。一時之
時會回頭看。觀光客的隊伍淹沒街道,
間,古早味蛋糕甚至成了淡水特產。
1. 搬遷到新的店面,人群依然絡繹不絕。 2. 一刀劃開鬆軟的蛋糕,起司的香味撲鼻而來。 3. 蛋糕出爐,輕輕一喚便吸引許多客人光顧。 4. 牛角、拿破崙酥與臭豆腐,老街的「淡水」在哪裡?
牆上的電視重複地播放著採訪片段。這 就是大家想看見的嗎?所謂的淡水?
對邱先生來說,回到淡水開店,其實終 究只是地緣關係。雖然他小時候也曾有
古早味蛋糕本身,其實也是老街上的異
著一些淡水回憶,但這塊土地之於邱先
鄕人,它不源自於這裏,卻在這裏據有一
生而言,或許始終存在著一種若即若離
個角落,落地生根,在觀光客心中長成和
的距離。 23
結語
我們該以何 種姿態面對 我們生活的土
發,二十年後淡海輕軌也正式動工。新
地?河岸的水上人家,提示我們因著上
市鎮在建造之初,是為了緩解台北市區
世紀的時代動盪而來到島嶼的士兵與其
過高的房價,以及持續增長的城市人口;
家庭;向小鎮中心走去,街角巷口的攤販
連 結新市鎮 與紅樹 林 捷 運站的淡海 輕
和中山路上的宵夜組成淡水街上的味覺
軌,也隨之動工。來自島嶼各地的建築
印象;而越南小吃店和雜貨店,則釋放了
工人隨著建設而來,從淡金路進入輕軌
同為異鄕人的鄕愁。隨著異鄕人這個主
工地,結束工作後便隨原路踏上歸程,
題走踏淡水,我們是否也能主動站在彼
他們如工蜂般 來去建設淡水的交通建
此各自的座標上理解、看到不同地域間
案,卻從不在淡水市區停留。
的結合與碰撞,是不是還有遠離中心發 展建設的移工族群,或是因婚姻、工作
是不是有人選擇留在小鎮,只為了恪守
移居的居民正在小鎮上,感受著淡水的
地方價値?重建街與中正路相連接,卻
熟悉與疏離。
接不上老街如今的熱鬧繁華。但仍有人 持續守護街道,無論以教育傳承抑或是
二十年前淡海新市鎮第一期工程開始開
24
推廣文化的形式,無論重建街作為他們
的駐點與否、無論他們來自哪裏,身分 的界線區別在他們身上,似乎無阻他們 與小鎮的互動交流。 我們該如何面對承載著我們的土地?無 論是長久定居於此,抑或只是過客般短 暫的逗留者。本期我們以一個異鄕人的 角度,嘗 試發 現、靠 近 與 理 解 他們,但 身分的界定又豈能如此粗糙?生活在小 鎮,我們該用怎樣的眼光看待淡水?落 地生根的他們認真地妝點,終將離開的 他們也留下深刻的足跡,兩方匯聚成為 今日的淡水。 我們梳理土地曾有的紋路, 就這樣跴踏上去,成為曾經走過小鎮的 其中一員。
2 3 1
4
1. 聳立的高樓與待開發的土地,淡水人應何處安身? 2. 紅毛城是歷史上著名的異鄉人聚集地。 3. 渡輪從交通變成娛樂,如今往來渡船頭的人是誰? 4. 來到重建街開店,成為更在地的異鄉人。
25
方寸之鋪 溫情不舊 和利碾米工廠 晨光微曦,淡水老街上的菜市
文 圖 繪
/
場攤販們起得比鬧鐘還早,而 他們的叫賣聲伴隨著陽光從 老街四散開來,住在老街附近 的 老人 家買 完 菜 後,時而 會 繞到藏身在老街中的和利碾 米工廠閒話家常,順手帶上幾 包白米、雜 糧 及 幾 句 親 切 的 問候。
26
『廠工 米碾利和』有別於 現
名為和利。經營了十四年後,
放 眼 望去 全 是稻田,淡 水是
客,加上後 期 政 府主導 觀 光
代由左至右的字序,由右至左
他將店面搬遷至現在的淡水
當時台北縣最大的稻米產區,
化,淡 水 地區大部分 的 稻田
的招牌更能凸顯這間碾米廠
老街,並 將 碾 米的 重心放 在
現在的重建街與清水街的交
遂轉作其他用途,稻田少了,
八十多年來的歷史。第一代創
重 建 街上的碾 米 廠,興 盛時
會處,就 是早 期所 稱 的米市
稻米產量也自然而然地縮減,
建人李江河,1900 年出生於中
期,有十幾台大小不同的碾米
街。在這一條街上,大約就有
米市上的許多店家也無奈被
國,舉家遷台之後,住在有山
機,李 家的碾 米事 業 就 這樣
十幾間的米店。此 種 米市盛
迫關閉。
有河的 淡 水,一 住便 是幾 十
一步步發展起來。
況,延 續 至 1988 年台 鐵 北 淡
年。1936 年,李江河先生在重 建街上,開設一間碾米廠,命
線拆除後,才逐漸蕭條。客源 早在五〇年代的淡水地區,
減少了,沒有 來者,也沒有過
1 2 1. 古早時代的名牌,訴說過往輝煌的歲月。 2. 米店的收銀區,也是最多與客人互動的地方。
27
李利峰是出生於 1968 年的第
淡水地區比不上都會區的繁
老闆只是單純的銷售五穀雜
三代老闆,八〇年代退伍便接
榮,居民 也不 在乎稻 米 的包
糧以貼補營收,沒想到,這一
掌了家中米店,正値這段難熬
裝,因此最終以失敗收場。
個念頭竟成為他成功扭轉頹
的日子,淡水老街上的米店也
28
勢 的 起 步,五 穀 雜糧 竟慢 慢
所 剩無 幾,李 老闆回想祖 父
甞到失 敗 滋 味 的老闆,並不
地追上了米的銷量,八十年老
輩時, 還可以雇用十幾位伙計,
因此而氣餒,為了堅守從祖父
店得以抵擋大時代的變遷,
但是傳到他時,只剩一位。然
一輩傳承下來的老店,他開始
營業至今。
而他並不願屈服於大時代的
尋找新的商機。李利峰觀 察
洪流,所以決 定將 傳統 米店
到這幾年以來都市人因長期
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
進行商 業 轉 型,他開始 著手
外食而興 起 的 養 生 風 氣,便
量販店及大賣場如雨後春筍
經營 精緻 米 禮 盒,但是因為
轉念經營起五穀雜糧。起初,
般出現,多樣化的經營,大型
機械化的演進及精緻化的包
不只是米及五穀雜糧那麼簡
米店。在淡水長大的李利峰,
裝,打著便利的口號,使得傳
單而已,他們不只販售商品,
努力想保留老街上所剩不多
統米店經營不善而一間間的
他們也交換著彼此的故事。
的老店,以前是,現在是,以
倒閉,但是和利碾 米 工廠仍
後 更會是。他 所堅守的可能
在 堅守。因為和利米店的顧
老闆從房間裏拿出一張張裱
不只是米店這塊方寸之地,
客大多都是十幾年的老顧客,
框 的黑白老照 片,上面佈滿
更是連結淡水這片土地幾十
許多人一買就是好幾十年。在
厚重的灰塵和歲月的斑駁,
年所有的感情。
清閒的午後,有些老人 家也
每張照片都說著不同的故事,
會到店裏 坐 坐,倚靠著老闆
都訴說著老闆在淡水的記
祖父留下來的老桌子,說著自
憶,不論是在 重建 街上的碾
己的故事。也許,他們買賣的
米 廠,或者是在中正 路上的
淡水和利碾米工廠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 170 號 +886-2-2621-4242 平日 09:00-19:30 假日 08:00-20:00
2 1
3
4
1. 老淡水人仍會為了和利米店,走進充斥觀光人潮的老街。 2. 不再碾米後,店裡的米多是向外面批發來販售。 3. 閒適的午後,除了買米也順道與老闆講上一兩句。 4. 至今,店裡仍保持秤斤零售的方式。
29
上學後徑
淡水國小水源街階梯 文 圖
/
繪
淡水國小操場後方,有一條能通往 水源街的之字形階梯。 這 裏是居民前往淡水國小操場夜 間運動的捷徑;也是平日避開中正 路上大批車潮的一條小路。傍晚時 分,時常看到年邁的爺爺奶奶,提 著在淡水農會以及水源街上零星的 店家買的生菜水果,一步一步地踏 上階梯。
1 2 3 30
4
1. 階梯交錯的平台上,正好一覽觀音山景。 2. 凌晨或放學才得以由階梯走入淡水國小。 3. 階梯一邊通往民居,一邊是學校。 4. 位在國小後方,經常能看見家庭緩慢步行。
到達一半的時候,會出現三個小岔
在 後 方 的 住 家,住著 在 淡 水 超 過
路。一條已經沒有人行走的痕跡,
六十年的奶奶,她每天都在這條階
滿是泥濘;另外一條通道鋪著水泥
梯爬上爬下的,我隨口說:「學校就
路,通往淡水國小後方的住家;而
在家隔壁而已,上學很方便喔!」奶
擁有長長階梯的那條小路,通往了
奶便開始滔 滔不絕地說 起淡水國
淡水國小的操場。
小的歷史:「這 裏以前只有男生才 可以讀啊, 女生要到另外一個校區, 我們都要繞好大一段路呢!」
31
水 源 街 二 段
學
府
路
愛
街
中 正 東 路
殼 牌 倉 庫
繪
/ / 圖
庄仔內溪
文
隱藏的血脈
鄧 公 國 小
仁
捷 運 淡 水 站
32
100M 0
淡 金 路 鄧 公 路 0
100M
仁 愛
民眾更是覺得稀鬆平常,成為日
淡水捷運站匯流至淡水河。日治
什麼?是灌溉?抑或是信仰?
常街景的一部份, 而牠們垂涎的,
時期所建的水源地,便位於庄仔
正是豬肉攤販車上的鮮肉。這是
內溪的上游。 殼牌倉庫旁的涵洞,
自來水廠旁的仁愛街,庄仔內溪
都市流域中,自成一格的特殊生
是河流最終的歸宿地。現今,水
切開了市區灰色的水泥叢林,一
態系。
流在大屯山地形下的山崗與山谷
條便道跨越於溪上。流水旁的夜
間匯流,而流 進市區後,高樓林
鷺,若有所思地佇立屋簷。他們
早期英專路一帶被稱為庄仔內,
立,多被覆 蓋。要 說 是溪 流,倒
是很聰明的鳥類,會用麵包或是
因溪水流經此處而得名,是為淡
比較像是大水溝,滌衣淨果甚至
果子釣魚。一旁的豬肉攤販車,
水河的支流。經淡金路、忠愛街
是洗浴後的廢水,就這樣理直氣
行人來來往往,夜鷺毫不迴避,
到學府路,再從中正東路底下經
壯地被放逐到庄仔內溪裏頭。
33
街
捷 運 淡 水 站
說到河流,你的第一個念頭會是
流經學府路的另一邊,則是截然
包圍著菜園,阿伯的話語顯露出
看,裏頭僅存的小魚小蝦很容易
不同的景象,溪流的上流部分,
了都市與農地並存的不易。
被忽略掉。學府里里長表示,甫
可見許多引流灌溉的農田,田園
走過的河流匯集處,從前魚蝦眾
小徑旁,是整片的水空心菜田。
沿著學府路 102 巷走,庄仔內溪
多, 對比今日淺流與零星的魚蝦,
種菜阿伯的臉上宛如洩了氣的皮
在此分為兩條支流,沿著左側支
昔日榮景是有點難想像。無論是
球,略 帶 無 奈地 說:「這塊 地 以
流往上可以到達水源地;沿著右
金龍橋旁輕軌施工淤泥的汙染,
前是公有地,現在有個自稱是地
側則可到達埔尾的大埤塘。支流
或是上游排放的家庭廢水,溪流
主的人要強制收回,為此我上了
交匯處理 應有 許多生物呈現 生
生態始終在與人類的生活拉扯。
三次 法 院 ……」猛 然 抬頭,公寓
機,現卻所剩無幾。若不仔細觀
福 德 宮 前 潺 潺 流 水,踩 踏 著
的眼睛象徵著尋找垃圾,親力親
前,一隻名叫胖胖的黃金獵犬從
一 階 一 階 的 石 階 就可以輕易
為打算恢復原有的生態。
埤塘裏享受完清涼之感,緩慢起 身,在陽光下將水甩乾,和善地過
地 靠 近 小 溪。里 長 一 直 希 望 將 此 地 打 造 成 親 水平 台,但 每
繼續往上游追本溯源,沿著鄧公
來用鼻子蹭我。埔尾的埤塘處在
每 颱 風 掃 過 又 是 前功 盡 棄,而
路往山的方向,筆直狹長的路似
寧靜清幽之境, 日照下更添綠意,
淡水駐村藝術家「三明治工」協
乎沒有盡頭, 往來的人車並不多。
沒有湍急的流速,一直靜靜的飽
同里長與里民到這淨掃,以佈滿
最終來到一處大埤塘,這裏已是
滿著,如同過去到現在做為上游
淡水港口的舢舨船為概念,特製
三芝區的福德村,是庄仔內溪的
的穩重力量,持續地供應中下游
了小船模樣的垃圾桶,向後看去
源頭之 一 ,上 游 的 水源 近 在 眼
的水源。
流 水不斷,逝者如斯。臨走前,
中。這些溪流如同淡水的血流一
我用手淌了淌溪流的水,嗅嗅倒
般,隱藏在地 底下,卻 紮實 地 提
覺得沒什麼味道,味道是很主觀
供土地養分,毋需特意尋找,早
的,而環境不管經過再怎麼樣的
已根基在居民的生活之中。
1
2
3
4
保護與淨化,心理上還是覺得以 前好,那是屬於回憶中的味道, 越陳越香,或許也失真。除流經 市區路線被柏油路覆蓋之外,沿 途仍可見許多農田參和在房屋之
34
5
1. 市區中的溪流偶爾出現,看上去像是大水溝。 2. 庄仔內溪淺淺地流,與淡水人一起生活。 3. 福德宮旁溪流甚緩,是親水的好所在。 4. 三芝埔尾的埤塘,即庄仔內溪的上游處。 5. 庄仔內溪支流水質清透,農人常引水澆灌。
35
屋瓦之下 地基之上 重建街民居踏査 文 圖
36
今日大部分在淡水居住、生活
(俗稱的五 虎崗)與 其間的
成怎麼樣與現代水泥叢林完
的人們,多 住在 鋼 筋混 凝 土
低 地 所構成。一棟 房 子要穩
全不一樣的景觀呢?可以 到
為主要建材所築之透天厝、
固,首重地基,現代建築工程
重建街走一走。
公寓或大樓,它們的高度與密
面對淡水高低不平的建築基
度,從八里望去,彷彿一座拔
地時,使用機具就能很容易地
重建街是淡水第一條老街,但
地而起的大城市。
將其推平、興建,然而在機具
「重 建 街」其實是二戰之後
尚未 發 明普及 的 時 代,人們
才有的命 名。根 據相關研究
然而淡水的臨岸並非一塊完
又是如何在淡水這塊地上蓋
指出,早 期的 重 建 街依 照不
整的平地,而是由五座小山崙
房子呢?蓋出來的房屋,又形
同的發展階段,大致可分為三
1
2 3
1. 重建街作為漢人最早發展的聚落,至今仍保有舊有的街道尺度。 2. 走入重建街三巷內仍可見到不少老屋。 3. 自河面上望回看,淡水已是高樓叢生。
個部分:「九崁」是福佑宮後
元吉段以 外,重 建 街更發展
著蜿蜒的石階梯緩緩向上行
於這 裏的民 居建 築 上,目前
方崎仔頂最早形成的一段街
出數條平 行、垂直的大小 街
走,這是 重 建 街自古至今不
街道兩側還保有一些傳統工
道,傳說 這 裏最初有九間店
巷,例如:米市仔街、三層厝,
變 的入 口意 象。重 建 街、清
法 營 建 的 街屋,是 進一步了
面而得 名,當九 崁街隨 著交
就是 今清水街北段與三民
水街由於位處於地勢較高的
解早期淡水民居建築的重要
易、人口的興盛而發展 到一
街,現在看來雖有點冷清,但
小山丘 上,過去的人們便將
線索。
定程度後,又往山坡 上繼續
可想像在清代時,這 裏已 經
此處稱為「崎仔頂」, 「崎」
發展而出現「協興」、 「元吉」
是十分繁榮的地方。
字在閩南語中即表示地勢陡
兩段,這也是協元 里名稱的
峭之地。地 型的多 變除了反
由來。除了九崁段、協興段與
從福佑 宮左側小 巷進入,沿
映在地 方的命 名外,也體 現 37
位於重建街 14 號的街屋築於
他 老街屋,也有類似 這 樣 的
用平砌、斗砌等工法作牆壁、
清代,已有百年歷史,從街道
房屋特色,例如重建街 16 號、
屋身,搭上木樑、桷木之後,
上觀察會注意到下面的地基
清水街 115 號街屋等。這種克
以瓦片覆蓋屋頂,屋頂 則常
是 傾斜的,在缺 乏現代 機 具
服地勢的方法並不破壞土地
見兩坡 頂。此時期也多為一
的情形下,他們採用石材以階
原有的 樣 貌,可說 是人 與環
層樓、狹長型的街屋;日本時
梯狀填滿下凹處,以作為房屋
境和睦相依的表現。
代 以後,屋 身仍多以 紅磚 與
基 礎,此 舉 使得室內呈現一
38
木材構成,然而受到日本人引
階一階向上的景觀,從 14 號
除了特殊的階梯狀地面外,
入的建築文化影響,洗石子、
街屋 外側斑 駁的牆面上,正
淡水街屋使用的建材也値得
水泥等建材與工法開始被人
好可以看到這種特別的構造。
注 意;重建 街上最早的清代
們使用,新建的二、三層樓街
而有了觀看 14 號街屋的經驗,
街屋,主要以石材為其基礎,
屋更開始櫛比鱗次地出現。
我們接著可以發現街上的其
再以清水 紅磚、土埆磚並使
而由於人口的增加與商業的
一般的景致。
發 達,淡 水 這個小鎮從 清代 的一、兩條街,逐漸繁衍成放
街道空間與營造技術快速變
眼 望去 皆為屋 舍 的風 景,不
遷,今 天淡 水 的 街道 景 觀已
過大多數的街屋建得不高,
經與黑白照片中的樣子大相
因此淡水地勢起伏的特色,
逕庭,但藉著保留下來的老街
並 未消失 殆 盡,瀏覽早 期的
屋,仍可以回頭去了解早期闢
照片,可以使人遙想孩童在四
地 建 屋的時 代,人們是如何
通八達的石階梯間上下跑跳
與環 境 和 諧共處的。老街屋
嬉戲,文 人 墨 客 在街屋 外眺
代 表的不僅僅 是 歷 史、時 代
望觀音山與 淡 水 河,沿山勢
與記憶,更 是 先 人 生活智慧
而建的屋子,這些形成如山城
的藏寶庫。
1. 重建街北段仍保有老舊的紅磚建築。
1
6
2
2. 福佑宮旁的重建街,是特殊的階梯地面。 3. 騎樓的紅磚圓拱門從幾十年前保存至今。 4. 木樑架在磚牆上面支撐樓板。 5. 重建街的房屋仍可看到磚瓦屋頂。
3
4
5
6. 戰後初期淡江中學畢業紀念冊中的淡水老照片。 圖片來源:夏陳美麗提供
39
和利碾米廠 過往和利碾米廠 集中來自各處的稻 米後,在此將稻米輾成糙米。此處除 了碾米外,也做倉儲使用。 重建街 225 號
40
香草街屋 順應山坡地形而建,室內的空間可以明確看 到階梯狀層疊的構成。 重建街 14 號
40
泉勝發 重建街 170 號
九崁 28 重建街 28 號
重建街 12-1 號
許順記 重建街 12-1 號
41
留住 時代的扉頁 莊武男
文 圖
秋季的淡水,雨勢時而細雨綿綿時而滂
段,資金的快速增長帶動廟宇的發展,
沱,在一個陰晴不定的日子,我們來到錦
足夠的香油錢使 廟方願 意投 資美化廟
繡莊拜訪莊武男先生。雙腳剛踏入兩千
宇,廟宇彩繪師這一行也因時勢所造而
多坪的錦繡莊,便見綠茵池塘雕刻石碑,
興起。莊武男十六歲時,在因緣際會下隻
多自然景色和石雕藝術品,無太過現代
身前往新莊學習民俗彩繪,成為彩繪大
化的物件,景緻使人忽有武陵人闖入桃
師洪珍寶的學徒。談起他在當學徒的回
花源之感。在雨聲與烏雲漫天間,莊武
憶,他的話語宏亮,從眼神中可看出他對
男談起自身的點點滴滴。
自身努力的自信和滿意,他說,那時日子 雖苦,一個月的學徒薪水只有台幣四十
莊武男出生於 1942 年的淡水,早年家中
元,光是理個頭髮就花掉了十七元,扣掉
務農,他卻志不在農,渴望出外闖蕩。他
日常生活的支出,喜愛閱讀的他沒有多
的少年時代正値台灣資本主義初膨脹階
餘的錢買書, 只能待在書報攤讀免錢的。
1
2
1. 為求永存,錦繡莊中的藝術品多為堅韌的石頭所製。 2. 莊武男先生將一生心血投注於廟宇彩繪和錦繡莊。
42
也是因著那三年學徒生活的清苦,使得
保存古物的政策,莊武男正氣凜然且不
他能培養出現今的成就,根基於他那時
保留地解說學者與專家的不同,現在政
的廣泛閱讀,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府較重視學者的說法,學者沒有實際經 驗,但很多技術是需要實作經驗,無法
莊武 男十九歲時因師父洪珍寶突 然過
從書中獲得的。但他們那輩希望能改變
世,迫使他提早出師,運用在洪珍寶和
現在的情勢卻無能為力,因為現在的廟
全台灣各地有名的彩繪師學到的繪畫技
宇彩繪不如以往,多是形式上的競標,
巧,開始耕耘廟宇彩繪之路。透過長期
實則官商勾結。十幾歲意氣風發盛氣凌
的臨場經驗, 以漸層式與南式繪畫技巧,
人的少年,或許早已隨著廟宇彩繪產業
摸索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作品遍及大台
的式微消失,卻永存於眼前這位前輩的
北地區,如淡水福佑宮、台北保安宮、忠
年輪中。
義行天宮等 …… 談到古蹟修復或市政府
43
雨勢漸小,莊武男起身,帶領著我們參觀
輕時到現在對蒐藏古物的興趣外,更大
水。同時,錦繡莊也是他一手設計,沒有
他費盡歲月和金錢規劃的世外桃源—
的因素是後輩能由此了解前人的生活精
聘用其他景觀設計師,這裏的一土一木
錦繡莊。四方充滿著形形色色的石雕藝
神,也是為自己的家族完成薪火相傳的
他都非常喜歡。
術品,莊武男說錦繡莊中的藝術品主要
義務。他在四十歲時,放下畫筆不再從事
的材質是石頭,唯有石頭能永遠保存,不
廟宇彩繪後,就全心致力於錦繡莊。莊
錦繡莊對莊武男先生而言,是年少時期
被歲月侵蝕。
武男並在夫人的支持和自身強烈的熱血
的夢想,亦是現在他心中的依歸。關於
支撐下尋訪多國踏査,同時在台灣各地
錦繡莊的未來,莊武男說希望能開放給
錦繡莊的「莊 」字是自己的 姓 氏,莊 武
購買古物和適合的石頭。他指了指前方
有興趣者購票參觀,也希望能常居於此
男道出當時買下位於淡水半山腰的這塊
刻著「錦繡莊」的石碑,那是金山開採的
地, 裏頭景色優美、 空氣新鮮、 水源極佳,
地,一步步地籌劃錦繡莊,除了自己從年
石頭,他親自開車到金山將它買下運回淡
且裏頭沒有其他車行道路,而更往山區
44
1
3
2
4
5
6
1. 入口的大草坪,即有以莊武男收藏品拼貼而成的噴水池。 2. 佛像之下是道教的神像,在莊武男的收藏園中和諧相處。 3. 獅子在高處向外眺望,猶如替莊武男看守家園。 4. 各種石像在石壁之中各據一方。 5. 濟公站在甬道旁,是送客也是歡迎。 6.「積忍」是莊武男給自己的箴言,刻在石頭上以示重視。
走,是國家保育區,錦繡莊就是一片如
且尚未得到答案。談到此,莊武男滔滔
而今,莊武男的夫人已過世,小孩們都
桃花源般的仙境。
不絕地批判政府,從當今古廟修復的官
成家立業,他將全部的心血放在錦繡莊
商勾結講到行政效率不彰、官場黑幕重
上,像對愛人一樣不求回報的付出。他淡
以往報章媒體希望來參觀錦繡莊,通常
重。在台灣土生土長的莊武男,經歷過
淡地說: 「等文物館蓋好, 我會搬來這裏,
會被莊武男以「尚未規劃好」一言打發
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和三次的政黨輪
每天早晨在這兒掃地,約朋友來,坐在
回府,就連國家古蹟園區都受到同樣的
替,不只是對體制的憤恨,更多是對自身
石桌旁一邊泡茶,一邊聞著桂花香。」
待遇。其實「尚未規劃好」這點非推辭的
文化消逝的感概。談到現在的年輕人多
藉口,錦繡莊中的文物館遲遲未動工亦
無法以台語交談時,他嘆了口氣:「那欸
非莊武男怠惰,事實上文物館的建案早
今嘛少年郎隴袂曉講自己的母語呢!」
就送出, 殊不知等著等著, 一等便是三年,
45
淡水當季事件紀實
2016/05-10
斷裂的現實 淡海輕軌施工
霪雨霏霏,踽踽獨行在淡海新市鎮的
工安意外, 濱海路高架段的橋樑側翻,
人行道上,這裏仿佛與老城區的喧騰
以及淡金路吊車斷裂。
完全割裂。 短暫的停工後,還能看出未清理乾淨
46
建設中的淡海輕軌是 新市鎮的重要
的殘垣瓦礫,工人們卻已經心無旁騖
命脈, 然而自開工以來一直爭議不斷,
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時指點著橋樑,
用路空間受到壓縮,工地噪音激化施
起重機倔強地直指天際。不知道輕軌
工方和附近居民的矛盾,更讓人心有
的未來究竟駛向何方, 在無盡的遠處,
餘悸的是,10 月中旬接連發生了兩次
又將為小鎮帶來何種改變?
明査暗訪 淡水大拜拜
每年農曆五月五、六日,若從八
歡騰如同火紅色的鞭炮煙霧,
淡海新市鎮。 回到清水巖之前,
里遙望對岸,是否能想像這兩
浸染整個地區。
老祖必會經過重建街,民眾在
天大拜拜的火焰以及煙硝將充
狹 窄 的 巷 弄旁 聚 集 等待 老祖
滿淡水小鎮?祖師爺的年度暗
還有沒有更靜謐的地方需要燈
經過。祖師爺如今在新舊道路
訪和繞境分為兩天舉行,今年
光、煙硝點亮?隨著老祖的腳
間遊走, 從重建街走出文化路,
蓬萊老祖坐上人力轎,把陣頭
步,走過平日不常經過的巷子,
才能接回遶境的陣頭隊伍,未
隊伍分為兩大隊繞行。震耳欲
中山北路上架設起戲台,人群
來,淡水又將為祖師爺開闢什
聾的鞭炮聲響徹小鎮。街上的
聚集於舞台前,再往前走便是
麼樣的風景與道路?
淡水區公所坐落在中正路上近
民眾洽公。二十多年前新市鎮
紹淡水歷史等等,最後得標的
半個世紀, 隨著新市鎮的開發,
開發時,區公所的搬遷就已在
是嘉義食品公司。食品公司跟
舊公所也跟著搬遷,成為新市
規劃內。市府想引進更多藝文
藝文活動能有什麼關聯呢?他
鎮綜合大樓的一員。
活動進駐淡水,搬遷後舊公所
們為老街帶來的是文化宣傳?
將開放招商,一到三樓作為遊
還是更多的商業呢?
吉屋出租 舊公所招商
舊公所辦公空間不足,且位於
憩和文創空間,並設置遊客服
老街心臟地帶,觀光人潮影響
務中心,規 劃小型文史館,介
一同去郊遊
Costco 北投店開幕
位於大度路三段旁的立德街,
資本主義環境下,外國連鎖量
發生的趣事。推車上的孩童已
緊鄰淡水聯外道路,交通位置
販店蓬勃,前往這些店採買已
等不及地拆開他的飲料,或者
便捷,許多公司園區以及工廠
成為許多民眾的固定行程。在
玩 具。但是,日後 推車上的小
選擇落座在此。 隨著美資進駐,
雙薪家庭的條件下,對於孩子
小生命若憶起當年,會慶幸和
夜晚時分造訪此地的車潮多了
而言,採購不單只是和父母添
父母有過這些記憶,還是會悶
許 多,營 運 不 久 的 Costco 量 販
買日常用品,也是一種出遊。下
悶不樂只有這些印象呢?
店成為了這個區域最多人駐足
班後,一家人開著車到量販店
的地標。
用餐、添 購日用品,閒聊 今 天 47
道路之爭
施家古厝會勘
崎仔頂邊的熱鬧市場旁,施家古厝因長年深鎖
「講話大聲就贏哦!」
於工地中而略顯殘破,但百多年來仍在這裏見
「這是文化古蹟耶,指定了耶, 也編預算要修了,
證時代變遷。隨著昔日輝煌的消逝,曾經的大
但係攏袂丁袂當……」
宅院也漸成普通民家,就在古厝逐漸淡出地方 視聽之際, 爭吵聲逐漸靠近蓋過了市場的喧囂。
古厝內靜悄悄的, 一牆之隔的爭執聲被壓低了, 聽不到外面市集的叫賣聲,閉目感受這裏特有
「幾條路係總幹線耶!」
的氣氛,頂上屋瓦、牆上磚石已在此靜置數十
「這是古蹟,幾款做古蹟!烏白濫使!」
年,腦海中竟開始想像前人在這裏的生活。但
一人拿著古厝破舊樣貌的照片揮舞著,另一方
當睜開雙眼,畫面盡失,只剩一片空蕩。
也不甘示弱回應。
在街上奔跑吧
河岸叢林
淡水環境藝術節
新北市紀錄片巡迴映演淡水場
今年是淡水環境藝術節舉辦的第八年,一如往
背著色彩繽紛的氣球,胸前掛著三個鼓,小女
新北市政府舉辦的紀錄片
年,淡水區的中小學生和大學生都會於踩街時
孩和同學手持鼓棒,聽著前方領導者的口號敲
巡迴展,帶來兩部紀錄片:
輪番上陣使出絕活,當地的藝術家與民間團體
鼓,臉上畫了些圖案。在偶然與巧合中,小女孩
《 來 去 獼 猴 家作 客 》,一
亦會換上特殊的服飾,手持具象徵性的道具奮
的情緒沒有被刺眼的艷陽和奔騰而出的汗珠影
位退休老師,從不熟悉當
力演出。
響,她抬起頭恰巧望見即將按下快門的攝影師,
地生態到能說出每個在壽
凝視著,給攝影師一抹微笑。
山 上 獼 猴 的 名 字;《老 鷹 想飛》,沈振中捨棄教職,
48
昨日迴光
多田榮吉故居對外開放
馬偕街 19 號的多田榮吉故居經過十年的封閉,已 於今年開放見客。 「往右一點!再高一點!」 「手已經拉最長了,圍牆都擋住我怎麼拍啦!」 傍晚約五點,正値淡江中學放學時間,成群的學 生或嘻笑或打鬧往天橋另一端走去,在這個小小 的路口,與故居交織成一片新舊融會的有趣風景 ─素雅的磚紅外牆, 傳統屋瓦被映得烏黑亮麗, 跨越幾乎半個地球追尋黑鳶。兩部
鳶慘死的叫聲喊也同時沈默著。片
午後暖陽曬得人醺醺然,眼球一片復古暖黃色調
片都橫跨二十年,描述台灣生態環
終,散去的人群漸漸融入老街人潮,
濾鏡,昔日街長多田榮吉,彷彿正站在家門前,與
境的變化,也展現保育者的韌性及
歸於日常。而紀錄片帶來的一絲震
學生們揮手。忽然一聲急煞,我的懷舊幻想被拉
對失敗的嘆息。
撼跟警惕,在我們心中沒有結束,
回現實,一位男士正騎著摩托車經過。揉揉眼睛,
將隨著老鷹飛翔,跟著彌猴找尋安
沒有身穿和服的街長, 環境的光線仍舊澄靜清澈。
定的家。
只有學生們的嘻笑聲,繼續在空氣中活力地穿梭
我們聽 到獼 猴數 量迅 速消失的 訊 息,發出惋惜聲,對公黑鳶為母黑
迴盪著 …… 49
情誼的傳承
喧囂中的靜謐
重建街小客廳
北海岸藝術季—書驛站
週末的淡水河邊人潮洶湧,多了一分城
一步步往上走,前方所見是靜謐的老社
被遺忘在繁忙的生活步調,書驛站像
市的熱鬧,少了一分小鎮的氛圍與溫情。
區,社區中擺設著座椅和一些舊式家具,
是在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坐下閱讀。
但步入重建街後,沿著紅磚堆砌而成的
家具是為了增進老社區居民情感所設置
在資訊科技的發展下,書店連綿歇業
老牆、長滿生苔的石階、市集中與客人相
「小客廳」。曾看過這裏以前的照片,泛
與轉型,以至於我們好像都忘記了翻
談甚歡的攤販、並肩坐於高處,緩緩等
黃的影像裏兒童群聚玩耍,但現在這裏
動書本時,與紙接觸摩擦的觸感,書驛
著落日的重影、淡水河上的少女再度出
的居民互動甚少,所以社區才會希望藉
站是一種對於資訊時代的反動,要人
現於在我的視域中。
由「小客廳」重現當時社區親密互動的
重新閱讀紙本書,重新接觸被時代遺
記憶。
忘的感覺─紙的觸感。
白光照耀牆上 馬偕紀念館開放
一腳踏入 真 理街,初 秋午後的
隨著歷史褪去,直至今年五月才
暖黃色陽光從樹梢上悄悄流瀉
改為馬偕紀念館且重新開幕。
而下,光與影的結合,開啟了一
50
條時 光的迴 廊,帶 領我們一步
開幕至今並沒有大肆宣傳,下午
一步走入馬偕博士的一生。純
時分也只見稀落的旅客遊走在
白色的西班牙式的白堊孤廊建
庭院間。 在馬偕紀念館的轉角,
築靜靜聳立—馬偕在此結婚、
一對新人正倚在純白色的圍欄
生子,度過餘生。馬偕故居曾在
上拍婚紗,時光流轉,老屋走過
二戰時改為提供無家可歸的婦
歷 史洪流,不 變的是 生 生不息
女的住所,後期則改做彈藥庫,
的愛。
舞動的地方記憶 《西仔反傳說》
這種感覺跟淡水好像,在捷運線上的
淡水環境藝術節當中的環境 劇場 —
儘 管歲月變更 造 就 迥然 不同的歷史風
兩端,對比台北,我們執著想留住與守
《西仔反傳說》,今年移駕到觀潮廣場演
貌,我們對西仔反的故事嫺熟於心,甚至
候淡水的事物,閱讀也在其中。該讓自
出。表演當天下著小雨,舞台很快就變得
有人連著幾天、幾年都駐足在同一個劇
己安靜下來,在禮拜堂前的藝術穿堂
濕漉漉,觀眾很早便陸續到場,等待戲
場前,觀賞著小鎮的昔日。百年前的故事
上,進入書本的文字世界,享受一種寂
劇開演。演員在後台認真地準備著,參
被重複展演,小小的劇場見證也召喚著
靜的時刻。
與環境劇場的演員不限年齡,也不限參
小鎮的前世今生。 演畢, 劇場撤下鎂光燈,
與次數,幾乎各個年齡層的演員都參與
土地上的故事亦將被持續書寫。
其中。
紅光煥發
紅毛城修復完工重新開放
紅毛城已佇立於此 370 年,
甚麼「紅 」呢?為了保留
是個淡水的爺爺。但駐守
昔日的色彩,外牆的顏色
在潮濕的淡水,加上頂樓
甚至 遠 送 至德國的 實驗
的排水不良,水氣容易入
室分析,以挑選一種天然
侵身體,今年初開始閉門
的礦物性塗料,讓「紅」
休養,這是第三次的修繕
爺 爺 能 重現 春 光 又不失
工程,主要針對漏水及外
古味。這一天風光明媚,
牆劣化進行「治療」。
他 終於 慢 慢 地恢復往日 紅潤的氣色,昂首河口的
好 奇 紅毛城 爺 爺 的 紅 是
山崗。 51
淡淡目前主要索取地點為淡水地區, 若有意願協助我們放置索取,歡迎
刊物索取地圖 與我們聯繫。
淡淡目前主要索取地點為淡水 地區,若有意願協助我們放置索 取,歡迎與我們聯繫。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一段138巷7號
新北市國際藝術村 古蹟博物館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2之2號 時報文化-大樹書房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6號 牧師樓古蹟庭園咖啡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郷愁茶園 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30號 海明威Hemingway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47號 淡水漁文影像館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35 號
感謝淡江大學中文系及以下田 調學長姊,慷慨贊助印務費用, 讓《淡淡》得以持續記錄淡水。
之間 茶食器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30號 天使熱愛的生活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33之1號 滬尾偕醫館 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陳秉楠 吳柏勳 徐承立 陳昇輝
感謝以下學長姊慷 慨贊助,
林麗安
讓《淡淡》得以持續在淡水
游琬琪 紀錄、書寫、並發行。 陳珮雯 林謙勇
郭玟伶 陳秉楠
林謙勇 林麗安
林庭萱 游琬琪 林庭萱
陳珮雯 郭玟伶 52
心波力・幸福書房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60號 九崁28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28號 淡水香草街屋 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14號 空兩格Café 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90巷20號 有河Book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 河邊春夢 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56巷10號2樓 淡水文化基金會 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田野調査研究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文學館L409 中文系辦公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文學館L514 英文系辦公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外語大樓 FL207
建築系辦公室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建築館K202
文錙藝術中心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沒有特別計劃café 新北市淡水區中山北路一段207巷37弄1號1樓 目目。MùMù 新北市淡水區大忠街34巷21號 Cafe COBEE 新北市淡水區大忠街113巷21號 水店行 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182巷7號 BitterSweet 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182巷5弄12號 錄濠輸出 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182巷5弄29號 眼自家烘焙咖啡館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214號 竹風書苑 淡江店 新北市淡水區水源街二段74巷8號B1
竹圍工作室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紀州庵文學森林
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大橋工舍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104巷7-1號
小巷裡的拾壹號
台南市中西區衛民街143巷11號
么八二空間 -182artspace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82號
田野調査研究室
Field Research Studio of Tamsui 25137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文學館L409 +886-2-2621-5656 #2301 Tamsui-field.org
www.facebook.com/TamsuiField
03
9 772413
99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