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rma Garden 182 (2012-03)

Page 1

Dharma Garden

182 2012 • 3 Bi-Monthly

本期專題:快樂的處方簽


目 錄

第182期 2012年3月

皆大歡喜迎新年......................................................................................................... 1 超定法師

法義探討

專題- 「快樂的處方簽」

如何在生活中修空.................................................................................................... 2 超定法師 中國佛教史話(七)...................................................................................................... 7 慧璉法師 四眾景仰的仁俊長老............................................................................................... 10 超定法師 習慣成自然.................................................................................................................... 14 快樂領航員.................................................................................................................... 18 沒有過不去的昨天.................................................................................................... 20 對話錄.............................................................................................................................. 22 知足................................................................................................................................... 24 心燈................................................................................................................................... 25

宏意法師 果璟 嚴慧 林三江 宋台育 開照法師

見聞覺知

心不平怎麼辦.............................................................................................................. 28 宏意法師

法苑文輯

為情自殺誰受害?(上).................................................................................... 29 護法助學願無窮......................................................................................................... 32 瑜伽教室......................................................................................................................... 34 禪裡找回迷途的感受............................................................................................... 37 閩南寺廟參訪記(一)................................................................................................. 38 積沙成塔......................................................................................................................... 41

新聞類

卓以定 果舒 楊士慕 林宗方 林瑩瑩 編輯組

活動預告......................................................................................................................... 42 活動翦影......................................................................................................................... 43 三、四月各項活動時間表..................................................................................... 47 專題預告、助印功德錄.......................................................................................... 48

《惠賜稿件,請自行存底,本刊保留刪改權。若未如期刊登,或未採用,恕不退稿,請見諒。》

發行人:

Publisher:

編輯者:

淨海法師、宏意法師

Ven. Jan Hai and Ven. Hung I

佛光法苑編委會

Editor:

Dharma Garden Editing Committee

出版者:

德州佛教會

封面、封底:柬埔寨吳哥窟 攝影:陳綺紅 承印者:Long Plan Printing

Dharma Garden (USPS 019-577) is published bi-monthly by Texas Buddhist Association, Inc., 6969 Westbranch Drive, Houston, Texas 77072, Tel:(281) 498-1616, Fax:(281) 498-8133. Issue 182, March 2012. This is a non-profit venture solely supported by contribu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Texas Buddhist Association and the readership. Postmaster: send address changes to the above address. Website: www.jadebuddha.org Email: dharmagarden.tba@gmail.com


皆大歡喜 迎新年 德州佛教會玉佛寺自開山以來,每逢中國農曆年除夕,舉行延生普佛以及集體的叩鐘活 動。今年正值週末例假,入寺參加的會員更踴躍,四眾弟子共聚大雄寶殿,至誠發願,恭 迎彌勒佛降臨人間,那種場面的氣氛,顯得十分莊嚴。這不僅是象徵迎新送舊的華人社會 習俗而已,對於發揚人間佛教的思想,「美洲菩提中心」的光明前途,實在意義深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佛教的祖師們,公認新年初一日,為當來下生彌勒佛誕。 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所有寺院都舉辦盛大的慶典,大家一起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世間法與佛法,皆大歡喜,恭喜發財,恭迎新佛,真是雙喜臨門,意義非凡! 從一般世俗而言,新年的新希望,祈求龍年好運,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而作為人間 佛弟子,在此喜氣洋洋的佳節,我們的願望是什麼?簡單一句:人間淨土的實現。多災多 難的世間,問題解決之道,唯有依佛法,淨化心靈,長養慈悲,開發智慧,藉眾生共願以 轉化共業,使穢土變成淨土。屆時,世界永久的和平,人類獲得究竟的福樂! 依經所載:彌勒下生人間之日,即是我人仰望的淨土實現之時。世間轉輪聖王與出世 的法王出現,由和樂善生的社會,趨向究竟解脫。雖然,龍華三會的盛世,還在數億萬年 的未來。但以「萬年一念」的時間觀,彌勒降世的人間淨土,絕不是夢人說夢。所謂有願 必成,依願起行,依行而完成所願。我們唯有堅定信願,激發邁向理想的善法欲,由此願 欲而勇往直前,則成功在望! 在此祝福大家,新春吉祥,福慧無量!

超定


如何在生活中修空 ──講於星洲福慧講堂

超定

一、緒說 空義甚深最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這 是佛法精要所在,思想中心,不共世間的特 質。我人學佛所為何事?信、解、行、證為 其修學歷程。佛教三藏聖典,古聖先賢,宏 宗演教諸大德,其教學內容,廣大精微,橫 說豎說,無非是為令人斷疑生信、解理、修 行,終於達到斷煩惱證聖果的目標。於中隨 拈一字,若文若義,法海汪洋,令人茫然, 不知宗趣何在?佛門典故:白居易問鳥窠禪 師:如何是佛法大意?我想:這位詩人諒必 廣讀經典,佛理懂得很多。可惜捉不到佛法 中心思想,究竟要義是什麼,所以才會提出 這個問題。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 行。」引用諸佛教誡偈,言簡盡理。今套用 禪師的話,為佛弟子所信、所解、所行、所 證,即此空法也。

釋尊於初轉法輪之前,觀察眾生的根 機,深深感慨:「我法甚深微妙,不信云 何解?」所謂甚深妙之法是什麼?眾生不信 不解者為何?答案同前,即是空法。佛陀因 證法故成佛,我人信佛、信法,務必信空、 解空。換言之,不信解空者,即不是正信三 寶弟子。或質疑言:佛法有空宗,有有宗。 若言:信佛必定信空,那麼有宗難道不是佛 教?要知道,對空的看法,了不了義是空有 二宗的歧見,那是另一個問題。站在有宗的 立場,可以主張空不了義。但肯定的說:對 佛說空理,聖龍樹深觀大行,還是深信不疑 的。流傳中的法相宗、法性宗、性空宗,彼 此方法論不同,或直捷了當,或剝繭抽絲, 或為異門接引凡愚。「方便有多門,歸元無 二路。」這是凡夫與聖人的分水嶺,迷空著 有,即為凡夫;破有見空,故名聖人。

我佛世尊於菩提樹下,黎明前睹明星而 成正覺,其所覺者為何?緣起性空。由順逆 觀十二緣起,乃突破緣起鉤鈎鎖,契入諸法畢 竟空,證得無上菩提。

再從簡明的解理與修證來分別,佛法不 出理論與實踐二部份。也即是義學的研究與 聖道的修證。有人分為佛學與學佛二類。完 整的說即是:聞、思、修、證的學佛步驟。

【第182期‧佛光法苑‧ 】


約戒定慧三學而言,戒學定學係世間共法, 唯慧學乃能彰顯佛法特色。佛弟子初依生得 慧,作佛法聞思,具正聞正思,成就聞慧與 思慧;進而於定中作觀,深契空無我理;藉 有漏三慧,成就無漏現觀,達到斷惑證真, 超凡入聖的境界。 總而言之,不論義學的研究,佛法的修 證,二者都不能偏離空義。何以故?佛法者 即無常、無我、空寂。純正佛法的研究,其 準則為何?即此三法印;聖道的修證,也不 出這三法印的內容。是故,印順導師直言: 「解不至空,則不知宗;行不至空,則不足 以言解脫。」不知佛法正宗的佛學者,窮年 鑽故紙,如入海算沙,徒勞無功。而標榜 修行之人,口口聲聲斷煩惱,了生死,求 解脫,若所行不與空相應,談不上真修實 證,解脫遙遙無期。

二、從聞思培植性空見 如上所述,佛法甚深空理,如何落實在 生活中,以紓解面臨的種種壓力,消除內心 的煩惱;沐浴法海,受用法樂?佛法高深, 必基於平常,人人能學,由淺入深,終於達 到實證之目的。對於空的修學,各人程度不 同,淺者見淺,深者見深,難有定論。姑且 從基礎學談起。龍樹菩薩說:「先分別諸 法,後說畢竟空」;否則,「信戒無基, 憶想取一空,是謂邪空。」空,依有明空, 不是離開緣起事相,否定一切的惡取空。為 佛弟子的基本信行,做人的道德都不及格, 高談絕諸戲論的畢竟空,那與空的正義,相 距何止千萬里!釋尊開示修梵行的次第:「 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 念處。」這是阿含聖典,修解脫道,以四念 處為一乘道;欲修此道,必須從淨戒正見著 手。知見不正,行為不端,妄談空理,說修 說證,都與佛法聖道無關。

佛法淨信,正見從那裡來?學佛以信心 為根本,「本立而後道生。」而信心的確 立,應從正見中來,由聽聞正法,如理思 惟故,見得深,信得切。「信為欲依,欲 為勤依」,基於佛法正信而來的善法欲,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菩提道上勇往 直前,欲罷不能了。 作為人間佛弟子,聽經聞法,研究經 教,與世俗學者的學術研究,有何不同? 中國佛教的傳統特色,注重修證,而忽視 研究,將佛學與學佛分家。平心而論,重 修證是正確的,輕聞思的觀念,以聞思研究 與修證無關,顯然是偏差了。殊不知,聞、 思、修、證,乃佛法進修之坦途;缺乏正聞 正思的功夫,如何真修實證?談修行,修禪 修觀,止觀並運,定慧均等,以獲得般若實 相的證悟。但在禪觀的真修之前,聞思的基 礎是必備的。通常分智慧為三:生得慧,加 行慧,現證無漏慧。生得慧是一般的,世間 學者,精研三藏,成就學術地位。其講說、 寫作的內容,句句不離佛教文獻,但缺乏佛 法誠信,對個人淨化身心,生命的解脫,完 全沒興趣;更不用說,為佛教而學,為眾生 而學的菩薩悲願了。 今日發心學佛修行,即是學空、修空。 首先對空義要有正確的認知,依中觀見,眾 因緣生法,自性畢竟空。空,約否定說,所 否定的是常恆不變,離眾緣而獨存的實在自 性妄執—於有情自身所起的我執,在諸法上 所有的法執。情與無情,一切從因緣而有, 是謂我空、法空。此所否定的是自性見,而 緣起幻有,世俗假名,肯定是存在的。舉《 般若心經》為例:在勝義諦中,五蘊、十二 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諦,一一皆畢 竟空。但在世俗諦中,這些是緣起法、假名 施設,存在的事實,因緣果報的世間相是不 可抹煞的。具正見者,絕不執理廢事,或執

【第182期‧佛光法苑‧ 】


事廢理;說空,落於方廣道人,否定一切; 說有,出於自性見,處處執著。如何做到即 有而空,即空而不礙有,二諦無礙的正觀, 也就是即事而入理,即俗而見真,乃是學佛 修行,最重要的必修功課。

三、正觀因緣心無掛礙 古德開示解脫三部曲:「看破、放下、 自在!」涅槃解脫是學佛者的共同目標,貪 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 盡;畢故不造新,生死更無緣。那是形容究 竟解脫的聖人境界。現在就凡夫的地位來談 修行,如何學空、觀空,於坎坷人生路上, 減少憂苦,獲得相對的自在。 各位到處參訪善知識,高僧大德們異口 同聲,強調佛法正知正見的重要性,依正見 導正行,乃能趣向解脫之道。在佛門久了, 把它當成老僧常談,平淡無奇,聽了等於沒 有聽。甚至教內很多久學的信眾,他還是沿 襲世俗的錯誤觀念,認為佛教思想太消極、 太悲觀了。無常、無我、空是世間的實相, 千古不易的真理,佛陀以其悲智,如實為眾 生開導。二千五百年來,多少人依教奉行, 離苦得樂,成聖成賢,達到「所作已辦,不 受後有」的聖域。我人幸聞正覺之音,以轉 迷啟悟為方針,念念正念,時時正知,「 以智導行,以智化情」,於現實生活中, 體驗法味,解脫憂悲苦惱,菩提道上,得 不退轉! 世人誤會佛教,批評佛教徒逃避現實; 把希望寄託於未來他方,一味幻想著不可 知,無法驗證的理想樂邦。其實,佛陀說 法,從人乘正法、解脫道、菩提大道,深 深淺淺的聖教,無非為針對世間,從事實 的說明中,指示一路正真之道;從而實現 「現法樂、後法樂、涅槃解脫樂、悲智究 竟樂」。

從因緣法的業果說,五趣有情的苦樂, 現實人生的禍福,環境的順逆。「果從因 生」,一切都不是偶然無因的,不是命定 的,當然更不是神的意旨。世間所有的果 報,各有它的因緣。深信業果,福樂的人 生,端賴善心善行的因緣去創造;絕不抱 徼幸心態,或以不法手段,企圖取得世俗 的名利地位。同時,對眼前的遭遇,不論 幸與不幸,也即由因緣而招感的苦樂果報, 如俗語說的「風水輪流轉」, 不是一成不 變的。目前的困境,隨著因緣轉化,無常 變遷,終於否極泰來。相反地,富樂的享 受,五欲妙境,一旦福盡之時,不免樂極 生悲,眾惱交煎的下場。快樂的天堂,不 會永久,五衰出現,即是墮落之時;黑暗 的地獄,當業報受了,宿福成熟,可能生 天。因緣所生之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的真理,不是任何大力者所能更改的。外 道永生與永火之說,具佛法正見之人,聽 來多麼荒謬! 有人學佛多年,供養三寶,布施行善不 落人後;念佛誦經,早晚功課也很精進。按 理說,他應該在佛力加持,龍天護佑之下, 福壽康寧,所求如意!然而,事實不然,體 弱多病,神志不安。對在佛前虔誠默禱,顯 然沒有得到感應,內心的怨氣,可想而知。 有一天來參加佛學講座,聽我講經後,特來 請求開示。我不會說俗套應酬話,也從來不 向信徒摸頭(加持),開門見山地直講如來 正法—緣起法。正信佛子與拜神求保佑的信 仰不同,一般人俗知俗見,踏入三寶殿,祈 佛哀憐,保佑他趨吉避凶,隨心所欲,萬事 如意。佛弟子則不然,正觀因緣,因緣千差 萬別,不是我一人可以完全掌控的。無常、 無我故,不要以為自我意欲能支配一切;世 間順逆、禍福,妄想由我一人主宰。因緣太 複雜,時間與空間,重重無盡的牽制。事情 的成敗,端視當時的因緣如何而定。台語

【第182期‧佛光法苑‧ 】


說:「愛拼才會贏」,(意思是努力才會 成功)。但在拼命的結局,不保證一定贏。 當然,失敗勿灰心,重振精神,精進不懈, 成功終於到來;只是其間的過程,要經多少 次的失敗呢?俗語說:「盡人事聽天命」,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把人生的過程,利 害、得失,禍福、順逆,置之度外。隨時如 理思惟,正觀因緣,不再以常見、我執去處 理世事,那麼內心就得無掛礙了。

四、勤修悲智隨順解脫 修空,也即是修學般若空慧之意。般 若,依淺入深,分為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與 實相般若。印順導師講《金剛般若經》,簡 要開示修學的重點。「初學般若,應先於文 教聽聞、受持,以聞思慧為主。經合理的思 考、明達,進而攝心以觀察緣起無自性,即 觀照般若,以思修慧為主。如得離一切妄想 戲論,現覺實相,即實相般若了。這三者, 同明般若而各有所重,如意在實相,即能所 並寂而非名言思惟可及。如意在觀慧,即依 境成觀,以離相無住的相應為宗。如意在文 字,即重在安立二諦,抉擇空有。」又闡釋 般若道三階云:「發心菩提重於願,伏心菩 提重在行,明心菩提重在證。又,初是住菩 提心,中是修悲濟行,後是悟如實義。初以 般若扶大悲願,中以般若導六度行,後是般 若現證。雖各有所重,而菩提願、悲濟行與 性空見,實是不可離的。」本題泛談如何修 空,對普遍信眾是不能要求太多的,講得太 艱深,曲高和寡。在契理與契機的原則,以 通俗契機為主。在此再引印順導師法語,教 導我們如何修行,以趣向究竟解脫。 「學佛要堅定三寶的正信,悲念眾生的 苦厄,知世非常,於順逆境,持以等心,向 究竟的解脫大道。」三寶的正信,由仰信 (信順)乃至信忍、證信,這已涵蓋學佛的全

程功課。發心做人間菩薩,從十善學起。持 戒的精神在慈悲,聲聞戒、菩薩戒的實踐, 純然出於慈悲心。尤其活在這苦難人間,若 不知苦即不能離苦,更不可能解救眾生苦。 眾生已經夠苦了,怎忍心增加眾生苦?怎 能不悲念眾生苦厄?慈悲為佛法宗本,而 悲心的長養與增進,必以智慧為導。凡情 的貪愛與聖智相應的慈悲,差別在此。大 乘法強調空,直從空性入,可是依解脫道 次而言:「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 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無常、無我,涅槃,也可說是空的異名: 常空、我(我所)空,是謂無常、無我之 深意。涅槃者,空於貪瞋痴,「一切諸行 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緣起的三 態:無常、無我、無生。緣起故性空,也 依性空故能緣起。「以有空義故,一切法 得成。」即此意。 知世無常,也就是確信一切法空,坦然 面對現實的順境、逆境、福樂、禍害、成 功、失敗。因緣所生故,皆是無常、無實。 學佛之人,看清因緣,凡事持以平常心、平 等心─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悲。否則患 得患失,牽腸掛肚,食寢不安,活在痛苦 深淵中,不能自拔,那又何必呢!若能深 觀因緣,正面思考,了知無常、苦、空、 無我,則距解脫大道不遠了。如是修智運 悲,以智慧降伏煩惱,用慈悲結眾生緣, 自利利他,必定邁向於究竟佛道。在無量 法門之中,綜貫一切善法,統攝聲聞解脫 道以及大乘菩提道。在此簡短幾句話,已 完整地指出當今佛子,修學佛法穩穩當當, 萬無一失,保證我們成功的妙法。古人說: 「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印公,不愧 為人間導師,悲智雙運的菩薩!

【第182期‧佛光法苑‧ 】


五、結說 佛教是德行實踐的宗教,學人以實踐聖 道,淨化三業,增進福慧,斷煩惱、了生 死、解脫成佛為目標。當今佛教界高僧大德 所弘揚的法門,以重信願的易行道為主,如 念佛、誦經、拜懺、持咒等。淨宗的念佛, 以一心不亂,求生淨土;禪宗的參禪,見性 成佛為期;密宗的持咒,求靈驗,達到即身 成佛。古來大德為推廣這些方便,各編製一 套儀軌,作為日常生活的功課。如淨土宗, 一天念幾聲佛,拜若干拜,止靜多久。以誦 經禮懺為修行者,規定受持幾部經懺?重視 密咒者,每天持咒多少遍?本尊灌頂、勤誦 法本。那麼,今天來此開講,提倡日常中修 空,是否摹倣他們而指定具體功課? 在此需要澄清的,修空不是一宗一派的 行門,同時也不是和其他宗派對立的思想。 這裡所說的空,不必把它指定為與有宗相對 的空宗。簡言之,空為大乘佛法共義,也是 一切佛法的共義;空宗有宗同修空,大乘小 乘皆乘空而到達目的地。印順導師早年作: 「性空學探源」,晚年著「空之探究」,也 不是站在空宗一派,而是從全盤佛法來論究

空義。如初探阿含,空者解脫之道;部派佛 教,闡述空義之開展。其次,發揚般若經的 一切法空。最後詮釋聖龍樹的中觀思想,乃 是結合中道、緣起與假名、空性的統一。龍 樹菩薩,承先啟後,被尊為空有無礙的中觀 者,南北佛教的綜貫者﹐大小乘佛教的貫通 者;大乘佛教,奉為八宗共祖。在這裡紀念 演公上人圓寂十五週年的弘法大會,大家共 聚一堂,為溫習演公生前的慈悲教誨,憶念 綿綿無盡的正覺之音,特拈這一講題,略說 法要,鼓勵在座各位來學空、修空。務期從 空的實踐中,開啟智慧,勘破無明,減輕煩 惱,受用法樂。成語說:「一分耕耘,一分 收穫。」在人生的旅途上,未證悟無生法忍 以前,修一分性空,就得一分自在;多修多 得,功德法財不嫌多,多多益善。各位不論 信解何宗,修那一法門,隨各人興趣,選修 不同學科。但學空、解空、修空,此乃空門 弟子共同必修課。福慧堂上的諸上善人,不 分在家出家,人人勤修福慧,積集菩提資 糧,無有疲厭!深信:空的智慧,乃無盡 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保證:遊心 法海,福樂無窮,菩提道上,永不退轉!

【第182期‧佛光法苑‧ 】


中國佛教史話(七)

釋慧璉

西行求法

西天道上的古稀老僧法顯(339?─420?)

佛典漢譯為人類文化史上最偉大的工程 之一。漢文佛典與巴利、藏文佛典共列為世 界三大文系之佛教典籍,而漢典內容之完 備、跨越年代之長久,遠非巴利、藏文二系 可以相比。沒有漢譯佛典,就沒有中韓日越 佛教之發展可言,歷來高僧傳皆列「譯經」 為篇目之首,實有其深義;梁《高僧傳》〈 譯經〉篇末的「論」說:「傳譯之功尚矣, 固無得而稱焉。」(翻譯的功績太偉大了, 實在無法形容稱述。)一語道出譯經在漢傳 佛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慘烈偉壯的行程

譯經高僧除了來自印度、西域的僧侶 外,更有不少是中國西行求法的高僧。中 國高僧西行以東晉末至南朝劉宋時期為最 盛,其中代表人物為法顯,另一盛期則為盛 唐,代表人物是玄奘。高僧西行的主要目的 是求法,就是取經(包括律、論),或是就學 於名師、朝禮聖蹟,以及尋求名師來華傳授 法義、教導禪修。西行僧人大都德學俱佳, 因此歸國後對中國佛教、文化等,能有深遠 的影響及貢獻。

法顯,山西平陽(今山西臨汾)人,三歲 出家,他常慨嘆經律殘缺,因此誓志西行 尋求。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與慧景、道 整、慧應、慧嵬由長安出發(其後有其他道 友加入),先至敦煌,再渡流沙。沙河中多 有熱風,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極目四望, 莫測所之,只能視日之出沒以準東西,以死 人之枯骨做為行路的標幟。行一千五百里, 抵鄯善國(在今新疆羅布泊西方),再沿塔里 木盆地北緣前行到龜茲(今新疆庫車),經大 戈壁(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和闐河南下到 于闐(今新疆和田)。穿越沙漠西邊的這一段 旅程,共行走了三十五天,不見一戶人家, 法顯事後回憶,曾感慨說到:其中的艱難辛 苦,是世人所無法想像的。再前往子合(今 新疆葉城),然後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 蔥嶺山冬夏有雪,又有飛沙、礫石,法顯 等人強行度嶺,到達北天竺。之後順嶺西 南行,度過七百多處「傍梯」(斷崖上的簡 陋棧道),再攀著簡易的繩索吊橋,渡過「 新頭河」(即印度河)。

【第182期‧佛光法苑‧ 】


取經歸來 當時道友或亡或離,只餘法顯、慧景、 道整三人。再南下度小雪山,小雪山上層 冰萬里,寒風暴起,慧景口吐白沫而亡。 法顯與道整歷經萬難,終抵中天竺,這時 法顯已屆古稀之年了。他在此得到《摩訶 僧祇律》、《薩婆多部抄律》、《雜阿毗 曇心》、《泥洹經》等。法顯在中天竺三 年,學梵書梵語,抄寫律本。同行之道整 見中天竺僧眾之威儀可觀,遂停留不歸。 法顯自攜經律,踏上歸途。在達摩梨帝(今 印度加爾各答)謄錄經典,描繪佛像,共住 兩年。再泛舟往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停居 二年,又得《彌沙塞律》、《長阿含》、《 雜阿含》及《雜藏》。法顯在師子國時,曾 有一位商人以漢地的白絹扇供養他,他見到 故國之物,不覺悽然淚下;求法僧在異國的 孤寂無依,由此可見。東晉安帝義熙七年 (411)八月,法顯海途歸國,兩次遇難,終 於牢山(今山東嶗山灣)登路,費時三百三十 餘日。前後去國十四載,經歷三十餘國。 卓越的貢獻 法顯返國後,南下建康(今南京),在道 場寺撰《佛國記》(又稱《法顯傳》)一書。 並與佛陀跋陀羅譯出《摩訶僧祇律》、《泥 洹經》等,《雜阿含經》後由求那跋陀羅譯 出,《彌沙塞律》(即《五分律》)則由佛陀 什等譯出。其中《雜阿含經》的傳譯,將佛 陀二千五百年前金口宣說的法語以漢文呈 現,更是珍貴無比。近人湯用彤論列法顯 之貢獻(見湯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第十二章),略述如下: (一)海陸並進,攜經而回者,以法顯為 第一人。 (二)《佛國記》一書,詳述西域天竺之 風土地理,國政人情,傳說故實,法化之

美…,於地理歷史學有極大貢獻,英、法、 德皆有譯本。 (三)阿含之具足,涅槃義學之成立,諸 派戒律之確立,皆賴法顯之力。 法顯以其高齡不衰之志,慨然投身異 域,與流沙、風雪博鬥,雖屢瀕絕境,猶 鼓勇前進,吾人今日遙想其情操志節,能 不感動而知所奮勵? 折翼失群的求法僧 除了法顯,當時著名的西行者還有支法 領、智嚴、寶雲、智猛、法勇等。其中智 猛,同行共十五人,或中途返回,或無常 於異鄉,能取經而歸的,只有智猛與曇纂二 人。法勇(曇無竭)同行道友共二十五人,在 翻越大雪山(興都庫什山)時,十二人命喪懸 崖深谷,後又有八人陸續病死,等到抵達中 天竺,道友只剩五人。 梁啟超在其〈千五百年前之中國留學 生〉一文(收入《中國佛教研究史》)中統 計說明:「其學成平安歸國之人確鑿可考 者,約佔全體四分之一;死於道路者亦四分 之一;中途折回者似甚多;而留外不歸之人 確鑿可考者數乃頗少者。」可見求法者所歷 經的險阻艱困之一斑。今日科學昌明,經濟 發達,經典之流通,何其容易!但望吾輩, 能從容易見艱難,感念高僧西行之不易,方 不愧於先賢之捨身為法! 西行求法之貢獻 求法僧歸國後,參與譯經,使法義煥然 可觀,影響佛教學派、宗派的成立;他們取 回廣律,使得漢地僧侶能對戒律作深入地研 究、闡發;而禪修法門也因他們學習歸來, 及他們迎回名師,內容更加地豐富,例如智 嚴邀請罽賓禪匠佛陀跋陀羅來華教導禪修, 便大為廬山慧遠及其門下所尊崇。

【第182期‧佛光法苑‧ 】


除了佛教方面的貢獻,西行求法僧還將 印度、西域的繪畫、雕塑、建築、音樂等輸 入中國,對中國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這情形 就像隋唐時來華留學的日本僧人歸國一樣, 對日本產生上自法義、宗派,下至喝茶、插 花、飲食等(如茶道、花道、味噌、豆腐)的 全方位影響。 中國人重視歷史,所以求法僧中有不少 人寫有「遊記」;可惜這些「遊記」大都散 佚不存,完整保存的有法顯的《佛國記》、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義淨的《南海寄歸 內法傳》、《大唐西行求法高僧傳》,都被 近代研究印度、西域史地的各國學者視為瑰 寶。求法高僧所經歷的印度、西域各國,有 的早已國之不存,有的史載不全,因此研究 者不得不從我國高僧的「遊記」中尋找實 錄,甚至近代當地的考古挖掘也多憑藉以 上高僧的「遊記」。

南北朝的佛教 南北朝的佛教,在前朝的基礎上,發展 得更加興盛。原始佛教、初期及後期大乘佛 教的經論,都大量譯出;此起彼伏的學派論 述,令人目不暇給。南朝佛教一帆風順,義 學方面岐異雖多,但僅只於口舌之辯;而北 朝佛教的發展,卻遇到嚴重的頓挫,曾發生 兩次帝王滅佛的事件。 南朝的首都建康,北朝的首都洛陽,都 建有眾多壯麗的寺塔,北人楊衒之的《洛陽 伽藍記》序文甚至用「招提櫛比,寶塔駢 羅」(佛寺、寶塔緊密相連)來形容洛陽寺 塔之盛多。北魏皇室開鑿了雲岡(在山西大 同)、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民間人士開鑿 了麥積山石窟(在甘肅天水),與東晉時便開 鑿的敦煌石窟,號稱中國佛教四大石窟。寺 塔的建立、石窟的相繼產生,使得中國的建 築、繪畫、雕塑交出了亮麗的成績。相對於 南人的好義學思辯,北人的好功德福報的特

性,也於此展露無遺。

南朝的佛教 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的東晉大將劉裕,篡晉自 立,國號「宋」,南北朝時代於焉展開。 當時北方仍處在分裂狀況,十九年後才為 北魏統一。

劉宋(420─478)的佛教 宋武帝(劉裕)及其子宋文帝對佛教都刻 意保護,並禮遇僧人,因此有不少外國僧 侶來華。其中佛陀什譯出法顯携 攜 回的《五 分律》,畺良耶舍譯出對淨土宗影響極大 的《觀無量壽經》,求那跋摩是大乘律的巨 匠,他譯有《菩薩善戒經》、《四分羯磨》 等律典。文帝時,斯里蘭卡十數位比丘尼分 二批來華,因此僧伽跋摩得以在元嘉十年 (433),首次傳二部中受的比丘尼戒,堪稱 是當時佛教界的盛事。 元嘉十二年(435),求那跋陀羅經由海道 抵達廣州,文帝迎請他住進建康的衹洹寺。 他翻譯了法顯攜回的《雜阿含經》,使四阿 含的譯業得以完成,他還譯出與如來藏思想 有關的《勝鬘經》、四卷《楞伽經》,對中 國如來藏思想的開展,影響甚大,而四卷《 楞伽經》更是禪宗傳法的要典。此外,與印 度瑜伽行派有關的《相續解脫經》也由他譯 出。他的譯經,深深影響中國佛教思想的發 展。 慧觀、慧嚴、謝靈運將在北方譯出的四 十卷《涅槃經》(北本),與盛行於南方、由 法顯取回的六卷本《泥洹經》加以改訂,在 元嘉十三年(436)完成了三十六卷本的《涅 槃經》(南本)。南本流通於南方,研究者 頗為眾多,形成「涅槃學派」,為一時之 顯學。(待續)

【第182期‧佛光法苑‧ 】


四眾景仰的 仁俊長老

超定

仁公圓寂週年感言 一代高僧仁公長老,告別人間轉瞬一週 年。回憶過去,每逢佛門四眾聚會的場合, 我總是向在座的嘉賓介紹:仁公係印順導 師座下,碩果僅存的一位大善知識,繼承 師志,弘揚人間佛教的法門龍象。如今, 這位難得的法將,正見正行具足的大德, 隨著印順導師圓寂六年後,在台北慈濟醫 院,安詳捨報。惡耗傳來,四眾同悲,感 歎眾生薄福,佛教界大損失。 諸行無常,有生無不死。緣生緣滅,法 爾如是。但凡情未了的眾生,即使有修有 證,而「所作未辦」,「未度苦海」者, 面臨至親的訣別,仍然是悲情難抑,傷痛 萬分。如經記載阿難尊者,獲悉舍利弗入 涅槃,當時他內心的感受:「舉體離解, 四方易韻,持辯閉塞。」描述他悲傷的程 度,全身失衡,精神崩潰,東西莫辨,失 去方向感;原有的智慧辯才,頓時閉塞。 佛陀安慰他:「阿難!汝莫愁憂苦惱,所 以者何?若生、若起、若作,有為敗壞之 法,何有不壞?欲令不壞者,無有是處!

我先已說,一切所愛念種種諸物,適意之 事,一切皆是乖離之法,不可常保。」( 《雜阿含六三八經》) 仁公走後,他生前創辦的「佛法度假」 照常舉行,各方景仰仁老的徒眾,一如往 昔,踴躍參加,尤其是英文班,報名人數比 往年更多,值得欣慰。然而,看不見仁公的 慈容,聽不到獅子吼的法音,許多學友哭喪 著臉,陷入痛失良師,無所依怙的悲情中。 此刻,理智提醒自己:「以智化情」,引經 據典,開導他們,如佛說:「阿難!當知, 如來不久亦當過去,是故,阿難!當作自洲 而自依,當作法洲而法依,當作不異洲不異 依。」又《無常經》云:「無上諸世尊,獨 覺聲聞眾,尚捨無常身,何況於凡夫?」俗 語也說:「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佛 陀最後遺教,就是這意思。仁公的色身,四 大分散,歸於太虛,渺無蹤跡,我們再也無 緣親聆教益了。惟可確信者:法身不滅,典 範常存。仁公的大悲、大智、無我、無畏, 為法忘軀的精神,永遠活在四眾弟子的心 中,令人永恆懷念,無限景仰!

【第182期‧佛光法苑‧10】


我親近仁公逾半世紀之久,他的盛德, 高僧風範,為海內外四眾同欽!師友之間, 凡提起仁公之人,莫不讚口不絕。吾公念念 不忘佛教在人間的前途,如古德說:「人能 弘道」,「佛法弘揚本在僧」。所以每見青 年比丘,總是苦口婆心的鼓勵「立志做高 僧」。「辦一個道場,樹百年規模」是仁公 的理想,但以差別因緣、環境局限,壯志未 酬,以九三高齡辭世。奈何!然此心此志, 堅持到底,未達目的,永不放棄。是故吾公 發願再來人間,生生世世以童子身,出家為 僧,宣揚人間的正覺之音。在此,僅就個人 所認識的仁公,略舉數端,以供時人效法, 並作吾公圓寂週年的獻禮。

從聞思中成就定慧 仁公是一位手不釋卷,勤奮讀經的大法 師,但他不是學問僧,而是聞思修三慧兼備 的大善知識。一般世俗人,好學不倦,為讀 書而讀書,為研究而研究;為爭取功名而讀 書研究。動機如是,也即以世俗心研究佛 法。縱然在學術界有相當的成就,博得世人 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佛學者,一宗一派的專 家。站在現代學術角度看,佛教為世間眾多 文化之一。佛學的研究與世間一般文化的研 究,所用的方法並無二致。不過,中國佛教 的特色,強調實修,空談理論,說食數寶, 無助於解脫的實證。佛門大德們一向讚歎學 佛者,而不鼓勵成為佛學者,理由在此。 在這裡需要釐清的,佛法的聞思,與世 俗心的做學問、佛學研究有何不同?誠然, 佛法以修證為目的,但也不可忽略聞思的修 證意義。修學佛法的歷程:聞、思、修、 證。真修實證為目標,聞思則為其不可躐 等的必要過程;沒有過程,如何到達目標? 趣入正法的四項條件:「親近善士,聽聞正 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從表層看,佛

法的聞思功夫,與一般人做學問,似乎無差 別。因為聞思的智慧,與學術的研究成果, 都是根源於「生得慧」。所不同的是由生得 慧而進修,不離佛法本質的智見,與世俗的 學術研究,永遠停留在生得慧的初階,二者 實有天淵之別。(欲知其詳,請精讀印公導 師「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 仁公的意志超強,從年青至年老,百年 如一日,這是共知共見的事實。但仁公的禪 功定力,除了少數隨侍左右的弟子,少有人 知。傳統佛教強調禪修,偏重靜坐,主張每 天要坐多久。把禪與坐,等量齊觀。其實, 古德已有明訓:「坐也禪,行也禪,語默動 靜體安然。」太虛大師是因閱讀般若經而入 定、開悟的人間菩薩。仁公的定力,也是從 日常生活中,遍讀大藏經,深入法海而成就 者。我相信:仁公是聞思修三慧具足的高 僧。至於他的果證,有人說他是阿羅漢。 如果屬實,他應是回小向大,忍而不證的 菩薩行者。

六時正念如履薄冰 每次看見仁公其人,不期而然地憶起佛 陀在鹿野苑,對比丘們宣說一段很有趣的典 故。大意是:有一群美女,在娛樂場所跳舞 唱歌,吸引了無數人來觀賞。美色妙音、欲 界眾生,那個不沉迷?這時出現兩個人,甲 對乙說:你要持滿鉢油,從聲色的熱鬧場所經 過,而且身邊跟隨著一位手持利刀的兇漢, 假使發現你溢出一滴油,馬上斬掉你的頭, 要你的命。諸位想一想,這位持油鉢的人,能 不顧生命,不念油鉢,還有心情觀賞美色、看 熱鬧嗎?答案很清楚:「不愚不痴,樂樂背 苦,貪生畏死」的正常人,一定是「唯一其 心,繫念油鉢 , 於世間美色及大眾中徐步而 過,不敢顧眄。」(《雜阿含念處相應六 二二經》)

【第182期‧佛光法苑‧11】


仁公待人慈悲寬厚,律己絲毫不苟,他 把自己用功的禪房,名為「警危室」。意思 是:處於濁世,陷阱處處,魔障重重,稍為 放逸,則墮落險坑,中惡魔詭計。所謂「道 高一尺,魔高一丈」,障道的因緣,無所不 在。若不提高警覺,時時正念、處處正知, 隨時可能斷喪慧命。佛陀教導弟子根律儀, 在根塵相對時,智明相應,不起可意不可意 的妄念,做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五欲妙境,俗人趨之若鶩;道人見 欲,如避火坑,但也並非不見不聞,以杜塞 聰明為修行。「五欲妙境非真欲,真欲為人 分別貪。」從法的喜悅中,道心戰勝塵欲。 佛告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正身自重, 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一切心法,住身 (受、心、法)念處者,則是我弟子,隨我 教者。」這就是吾師仁公的寫照。

珍惜寸陰精進向道 在我親近過的善知識中,仁公的特德: 精進第一,分秒必爭。從他的日常生活身心 表現,找不到什麼叫做放逸、懈怠之類的心 所法,少壯時代如此,一直到晚年,乃至臨 命終時,貫徹始終,如如不變。他為廣宣人 間佛教的思想,創立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 定期舉辦「佛法度假」。早年是巡迴式,到 處佈教,除美國本土,又去南美洲各國、加 拿大等地。內容是密集的佛學課程,佛門朝 暮課誦、攝心靜坐。從早晨四時半起床,到 晚上十時息燈。生活起居,有人形容為軍營 的訓練中心。參加學員,人人抖擻精神,認 真學習。仁公本人以身作則,與學員打成一 片。請來的講師,不分僧俗,每堂課他從不 缺席。坐在下面,隨眾聽講。近些年來,體 力大不如前,關心他的健康,一再請他多休 息,不要太勞累。但不論如何苦勸,意志力 支撐著,堅持他一貫的作風。雖然請來的講 師,都是後生之輩,他卻執意非去聽不可。

理由何在?「為重法故。」所以每逢有人真 誠請法,仁公是不會以健康、衰老等為由 而推辭的。如勞累而死,豈非憾事?他的 願望:死在講經法座上。軍人視死如歸。 佛子弘法,豈惜生命?吾公為法為人的精 神,多麼令人讚仰! 俗語說,時間就是金錢,不!時間就是 生命。仁公常說:本色僧人,與世無爭。那 是指空間而言,不與俗人爭奪名利地位,不 侵佔他人所需求的空間。但時間上則非盡力 去爭取不可,多一分時間,多一分受用;用 在學業、慧業、道業上。若能運用有限的壽 命,充分利用時間,才是真的增福(慧)延 壽哩。仁公世壽九十三,比起一般人,大約 多出三分之一的時間,應該不只一百二十歲 吧! 總之,仁公的盛德,以人人本具的憶 念、梵行、勤勇三大特勝為基,不斷地昇 華與淨化,邁向佛陀三德為其目標。在仁、 智、勇三達德中,以其強力意志,勇猛精 進,積學無限故,般若空慧及廣大悲願, 與時俱進;菩提道上,永不退轉! 佛言:「精進為一切善法根本」。解脫 道以及菩提大道,所有功德善法,無不以精 進力而得成就。懈怠墮落,世出世法莫不皆 然。既發心向究竟解脫,何故本性不改,只 是感歎業障深重?經論明示:「信為欲依, 欲為勤依。」對治之道,必須強烈的善法 欲,才能克服與生俱來的惰性;而善法欲 的產生,則來自三寶堅定的正信。「云何為 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 對治不信,樂善為業」。由於仁公成就不壞 信故,自然流露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 前程」偉大悲願!值茲仁公圓寂週年,謹述 感懷,略記如上。末了,重覆一句:惟願吾 師,不違本誓,乘願再來!

【第182期‧佛光法苑‧12】


本期專題

紅 蓮 出 水 吐 妙 香

【第182期‧佛光法苑‧13】

若 修 眾 善 淨 其 意

日 常 用 心 有 處 方

人 生 苦 樂 無 定 相

快 樂 的 處 方 簽


習慣成自然 快樂的處方簽

宏意 人間的煩惱雖是形形色色,無量無邊, 但佛法卻將煩惱簡單地分為兩類:一是「見 惑」;一是「思惑」。所謂見惑是專指知見 方面的問題,由邪知邪見而起迷惑,是不明 因果,不知緣起實相的煩惱。所謂思惑是專 指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當人因有錯誤的 認知,進而養成錯誤的行為、習慣時,我們 的性格、態度和生活方式,就會直接造成人 的憂悲苦惱,不得自在。「思」在佛教裡是 表示行動,當人的心理進入「思」的階段 時,已經是在作決定選擇,指揮身口的動 作,將觀念轉成行為。如果行為是損人而 不利己,一時間又無法修正,經常引來苦 惱,這就是思惑。 從聲聞四果的修行過程中看,初果行人 是「見道」,正式體悟真理,破除一切邪 見,不再對因果、緣起、無我的道理有任 何疑惑,徹底的從「見惑」中解脫出來。但 是具足了正知正見後,人多生劫來養成的貪 瞋習氣,不是說斷就斷,還要花功夫繼續修 練,所以二果三果是「修道」位,是行者真 正起修的階段,好比旅行者找到了真正的路 線和目標,只要繼續前進,就可達到目的。 四果阿羅漢是「證道」位,表示思惑也斷除 了,得究竟解脫。

從四果的次第上看,修行人首先必需多 聽多聞,培養正見,真能如理思惟者,才能 見道證初果。證得初果之後,知見正確了, 但不好的習慣還在,所以仍需繼續用功,糾 正自己的行為。一直要到身口意三業不再起 任何負面的造作時,行者才算斷盡煩惱。由 是之故,我覺得我們學佛修行,除了要了解 佛法的真實義,同時也要在生活中真修實 練,減少煩惱。否則,我們僅是表面上修 學佛法,實際是跟著我執中的貪瞋起舞, 與正道全不相應。 從現實經驗中觀察,當人的習慣養成 後,他的生活就會自然地順習慣而發展; 因為太習慣了,常常自以為是,很難起反 省的功夫。近來香港流傳一個新聞:中國某 處地鐵通車,一日,有位女士在車廂中,抱 起自己的小孩,讓小孩當眾就地小便。有人 馬上用手機攝影,在網上熱烈討論,深感不 可思議,指責那位婦人沒有衛生和道德的觀 念。不過,當我再三思惟這條新聞後,我覺 得如果那位婦人是在完全不講衛生的鄉間長 大,平常已習慣抱著小孩讓小孩隨處小便, 那天在地鐵中發生的事,也是習慣成自然, 在她來講,不是怪事,那些批評者,大驚小 怪,才是真正的奇怪。因此,如是類推,我

【第182期‧佛光法苑‧14】


們也不難了解,為什麼教化人會那麼難,就 是有人把道理都講清楚了,當事人也不一定 要改變習慣,因為習慣已成自然,改變了, 反而不自然。正如那位婦人,多少年來的習 慣,是何等的方便,為什麼偏要把自己弄得 不方便呢?如果有人好心去勸告她,可能還 會被罵回來。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野蠻的行為習 慣,也會漸漸得到一些糾正,糾正的方式, 大多都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利益,而作 取捨、調整。當多數人都養成良好的道德、 習慣,我們就說,這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是 禮儀之邦。其實,每一個人都想生活在一個 好的人事環境裡面,人人都希望往和平、安 樂的國土移民,沒有人喜歡留在充滿戰亂、 鬥爭、髒亂、瘟疫的地方。不過,問題是: 雖然人人都希望有好的環境,但卻不是人人 都會用心創造好環境。由於人的私心、我執 太強,再加上不好的惡習,很難讓一個好的 社會、國家,一直保持和平、安樂;人與人 之間,長期保持友誼。可能也正因為如此, 所以除了德育之外,還要再加法律,用法律 來制裁惡人。近年來,玉佛寺附近搬來了 一些新鄰居,我發現有一舍鄰人,經常將 家中不要的東西往牆外丟,使路邊草地堆 滿廢物。這些垃圾裡,大件的有輪胎、沙 發、床墊,小件的有奶罐、空瓶、衣物, 琳瑯滿目。每次我請人打電話給市政府, 政府也會派人來清潔整理,甚至會將被破 壞的圍牆,修補一番。如此一而再,再而 三的處理了幾次,我發現那戶人家既無慚 愧,也不想做任何改變,一有垃圾,照扔 不誤。看來丟者是想保持自家的清潔,只 是為什麽沒想到公共環境的衛生呢?這與車廂 中的那位婦人又有何差別呢?完全是圖個人 方便,不知道這種習慣會自損損人。為了不 讓自己眼不順而起煩惱,每次經過那裡,我 就念幾聲阿彌陀佛,起憐憫心,祝福他們早

日覺悟。否則,自己又因此而養成生氣的習 慣,那是划不來的。 由於人的習慣一直在影響自己生活中的 喜怒哀樂,所以如何培養好的習慣,確實是 人生喜樂的基石。譬如,性格習慣於開朗的 人,不論遇到什麼挫折,總是會往正面想, 保持樂觀。如果不幸養成了憂鬱的習慣,即 使是芝麻小事,也會終日不安,徹夜難眠。 我們應該注意養成那些有益的習慣呢?佛法 中所舉的種種道品,其實都是修正行為、淨 化習氣的方法,本不需再畫蛇添足,但為了 做些強調,我提出幾點想法,給有緣的大眾 分享:

一、要習慣知足,不要習慣貪求 知足是一種心理的反應:對已擁有的一 切,感到滿意、歡喜;對沒有得到的,或非 份內的,也不會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強求。它 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是一種喜悅的泉源。 譬如:知足者獲贈一雙新鞋時,他會滿心歡 喜;相反的,不知足者,就會嫌這嫌那,老 是對新鞋不滿意。我發覺,當人常常用不知 足的心態去待人處事的時候,生活中的煩惱 會愈來愈多,不是嫌這個人不夠親切,就是 嫌那件事不合標準。看起來,好像是對人對 事的要求高,其實是一種不滿現實的心情, 總是生活在「不足」之中。 有人說知足者會不會不求進步、不求生 活的改善呢?我覺得真知足者,才會對周圍 的人事感恩,有感恩心的人,也才會有善法 欲和精進力,如理思惟,奉獻自己,利益他 人,造福社會。譬如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 頓,當他決定當了兩任總統後不再連任時, 是消極不夠進取呢?或乃是不戀權位的一種 修養。兩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都知道,正 因為他的風範,能克制個人對權利的貪求, 不但鞏固了美國民主的制度,同時也讓後人

【第182期‧佛光法苑‧15】


對他懷念不已。因此,知足的修養,從某種 立場看,是對金錢、名譽、權力的善巧處 理,使之不致害人害己,而不是強制性的規 定,只能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很多不 知足者,不是量的問題,乃是心境的問題。 所以對真有修行的人講,住山林水邊,固然 是少欲知足,即使居高樓華廈,也是少欲知 足。在心無貪求的境界中,反而處處自在, 與世無爭。 我經常如此思惟:爭 來的,不是真實的;修來 的,才是自己的。若隨著 欲望盲目貪求,不但苦了 自己,也會造成人事環境 的不安。相反的,若隨時 知足感恩,珍惜已擁有的 一切,內心就會歡喜、滿 足,當人真滿足時,就自 然地與人為善,念恩、報 恩,服務大眾,廣結善 緣。

二、要習慣讚歎,不要習慣批評 喜歡讚歎他人者,一定是經常觀察別人 的優點、長處;若習慣批評者,也一定是經 常找人的缺點、過失。從動機上看,讚人者 是結緣修福,毀人者是結怨造罪。 如果我們仔細深思,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目的何在,可能就會自動修正自己對人的態 度。其實我們內心裡,都希望別人了解我 們、肯定我們,以期能互相鼓勵,彼此尊 重。但不幸的是,一旦他人不順己意,我 們就會彼此對立,互相批評。假如一個人已 經養成習慣,喜歡批評他人,把批評當成一 種生活方式,其內心一定是充滿不平、自信 不足、沒有喜悅,錯誤地以為,批評可以申 訴,獲得同情。其實,習慣批評後,人的是

非觀念就會愈來愈迷糊,只會執著自己的看 法,不會再聽別的勸言;最後是完全不顧事 實真相,只會作情緒的發洩,將自己置於不 可理喻的狀態,但又一直覺得自己很有道 理,積非為是。 我常對大眾說,如果我們對人不尊重、 不關心、不結緣,千萬不要去說別人,因 為自己沒有資格。試想,當我們要說人的 時候,自己內心有何念頭?若心中充滿恨 意、怨氣、敵視,本身的 心態就不健康,用不健康 的動機說話,又如何能跟 人溝通呢?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 我們受批評時,又如何 應對呢?每次給義工們 講話,我的一句重要忠 告是:不要以為自己發心 為大眾服務,大眾就會讚 歎;相反的,正因為參與 了服務,要隨時準備應對 一些批評。我的經驗是,不做事,大家不 會在意,一做事,人人就會注意,有人會 說好,也有人會說不好。如果想要做好好先 生,不受他人批評,最佳方法就是不管人不 管事。因此,當我見美國總統給人批評的時 候,除了有些同情,同時我也了解,這是世 間的必然現象,所以入主白宮的人,都要有 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只是當我們站在修行的 立場來看,惡意地對人批評,其實是自己傷 害自己,污染人格,破壞友誼,吃虧的是自 己。受批評者,只要行得正,做得正,反而 會被襯托起來積福進德。 當然,要讚歎別人,也必須具備一些善 巧;能將人讚美得恰到好處,令當事人和大 眾都能歡喜接受,那是一種功夫。我覺得最

【第182期‧佛光法苑‧16】


佳的讚人方法,就是用真誠之心和平實的語 言,肯定對方的優點、長處。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習慣於讚歎,其實就 是修「喜無量心」,隨喜他人的成就;能隨 喜者,生活中必定處處充滿喜悅。

三、要習慣樂觀,不要習慣憂煩 或許是因為人人的宿業不同,所以有的 人天性樂觀,有的人則容易憂煩。不論人 的性格如何,依佛法說,我們在現前、當 下,都是可以調整的,並不是一切都由命 中注定。 我十四歲時,一個人到了台灣,由於人 生地不熟,有一段歲月,經常是生活在緊張 之中。每逢寒暑假,我從佛光山去南投蓮因 寺,未出發前,我就要早早思考去的路線, 假想萬一中途搭不上車,我如何應付呢?經 常擔心變化,恐懼變化,如此類推,不管是 讀書、服務常住、侍奉師長,我都希望不 但要盡力,而且不能有錯,事事都要掌握 好。可能是自己的精神壓力太大,有一次 受傷後,再加上連續地重感冒,我就一病 不起,變成極度的精神衰弱。當人有病又 心情不好時,看人也就愈來愈不順眼,覺 得常住大眾都不關心自己,對不起自己, 心中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怨氣。那年我十七 歲,已經感到人生了無意義。後來,慶幸 的是,佛法中「自作自受」的業力因果觀, 改變了我的心境,經過一段時間的懺悔和發 願,也讓我恢復了健康。當自己從那種絕望 的心情裡解脫出來後,我發現自己的心力強 了,恐懼少了,對人對事,總是正面的思惟 多,負面的思惟少,人生開始邁向另一個新 的里程,能經常用樂觀、惜緣的態度,處理 生活中的種種變化。 我覺得當我們真了解憂煩不能解決問題

時,我們一定會設法遠離憂煩。但是,當一 個人已經習慣了憂煩,要他不憂煩,他會有 「失業」的感覺,似乎生活會無所事事,反 而不知所措。因此,喜歡憂煩者,要了解這 也是習慣成自然,只是我們不要這種自然反 應,反而要從自然中去除這種習慣。 我不能說自己是只有喜悅沒有憂煩,只 是隨著歲月的增加和兩次大病的鍛鍊,佛教 的思想和修行方法,確實令我一直生活在簡 單、理性、平穩的日子當中。不論事情多複 雜,我經常還是自得其樂,不會像年輕時, 再受種種人事變化的干擾。當然,在佛教會 服務,一定要盡責用心,但對於個人的得 失,我是很少憂慮的。我希望自己永遠是 一個習慣樂觀不習慣憂煩的人。

結語 在佛門中,有關不善的行為、習慣,我 們常稱之為「習氣」,這是表示當某種習 慣根深柢固的時候,就好像醃過臭豆腐的 瓦缸,不管怎麼清洗,它總是留有一股臭 味。從「習氣」這個辭彙中,也說明一個 現象,凡夫要向下沉淪是輕而易舉的,好 比臭缸再醃臭豆腐,完全不難。但如果要 把臭缸拿來裝清水,那就麻煩了,很難讓清 水沒有臭味。所以人要從貪瞋痴的生活中向 上提昇,那是相當不容易。修行雖不容易, 但只要不停地練,也一定會成功。佛門中又 用「薰習」二字來形容這種修行功夫。所謂 薰習,意思就是原來這件衣服是不香的,但 如果經常用香料去薰,久了,衣服就自然會 有香味。我覺得,我們凡夫經常是把壞習慣 當自然,所以為惡而不知惡;相反的,聖者 是把好習慣當自然,所以為善而不著善。同 樣是習慣成自然,但一是煩惱無安樂,一是 解脫得自在,兩者一穢一淨,也顯出了凡聖 的差異。

【第182期‧佛光法苑‧17】


快 樂 快 樂 的 處 方 簽

領 航 員

果璟

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快樂的人多?還是 不快樂的人比較多?一張快樂的處方簽是否 可以對治所有不快樂的人?就好像醫生並不 能單以一種藥方就可以醫好所有感冒發燒的 人一樣,生病時還是需要對症下藥的。如果 說快樂是一種心理的感受,那麼快樂的感覺 將會因人而異,因為不同的個性會影響個人 對快樂的感覺。譬如說如果你是一個個性活 潑,喜歡熱鬧,著重人際關係的人,在團體 中可能會讓你感到和諧快樂,如魚得水。而 有著相反個性的人,在人群中就很可能感受 到壓力而顯得拘謹,如龍困淺灘。因此,如 果不了解自己快樂的原因為何?在日常生活 中就很可能將自己錯放在一個不快樂的情境 裡。 你快樂嗎?快樂從哪裡找?簡單的說快 樂有兩種;一種是滿足於外境的現象所獲得 的快樂,例如欣賞美麗的風景、一幅名畫, 聆聽美妙的音樂、觀賞影視,品嚐喜歡吃的 食物或者擁有任何你所喜歡的物品、人與人 之間的友情、親情和愛情…等等,任何因外 在的東西來獲得自己的滿足,這是一種屬於 短暫性的快樂。還有一種快樂是不假外求,

無論外在的環境變化如何,只是單純的保 持一顆良善平和的心,所謂內心的快樂才 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尤其當我們學習佛法 之後,了解生命的本質是空,能培養時刻 反省、觀照自我時才發現:「快樂,其實 是不假外求,就在自己的身上」。 快樂是經由學習得來的。想要擁有快樂 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究竟是什會讓自己 感到快樂。一旦你了解快樂的源由,就可 以學習創造快樂的經驗。記得小時候讀過 書中一句「助人為快樂之本」,當時因為 年紀小而且能力有限,僅僅能幫幫路旁流 浪饑餓的小狗小貓,餵食牠們一些餅干。 當我看到小狗小貓飽餐一頓的時候,內心 就覺得很快樂,我想這就是最初體會幫助 別人時的小小快樂。隨著年齡的成長,在 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對於快樂就有不同的追 求和考驗,保持「隨遇而安」的樂觀態度 讓我在日後的生活中度過一些難關。只要 我們不斷加強積極正面的能量,就能樂觀 面對所遇到的困境。畢竟,所有的困難終 究會過去。

【第182期‧佛光法苑‧18】


「施比受的人更有福」。快樂,是不能 依賴別人給予的。反而是「付出」才能為別 人和自己帶來快樂。快樂是有感染力的,我 們應該用快樂的心去影響別人,並且隨時隨 地的散播快樂。大家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 驗,在新聞節目中看到因為天災或人為戰 爭所造成的慘烈畫面時,別人的流離失所, 悲傷面容‧也會令我們感到難過而悲傷。而 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喜事發生,笑容滿面的時 候,自己也會跟著歡愉起來。這是人與人之 間真實情感的流露。就算是不認識的人所發 生的事,我們的情緒也會因為外境而受到波 動。其實快樂和不快樂就只在一念之間,端 看自己如何用心去感受。 由於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個性、 經驗不同,對事情的想法及看法也不一樣, 難免引起個人情緒上的起起落落,在此,我 要分享一些讓自己保持每一天都有愉快心情 的小小經驗: 1. 每一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我感 恩天地所呈現的自然平和現象,沒有天災 人禍的威脅。並祝福我的家人和朋友都身 體健康,心情愉快。

經驗和心情,這是抵抗憂鬱心情的方法之 一。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彼此信任與支 持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人際關係都需要 用心經營,保持良好的善緣。 5. 靜坐,讓我在忙碌的一天中,心靈 上得到短暫的寧靜和祥和。即使短短15分 鐘的靜坐,也儘可能的收攝自己浮動的 心,讓自己安定下來。 6. 時時警覺自己的念頭,一旦有負面 的想法出現,決不讓自己落入負面的情緒 陷阱。若鑽進牛角尖裡,要馬上轉移情 境,譬如說出外散步,剪剪花草樹枝,或 者打掃家裡…等等,還要多想想快樂的記 憶,創造出正向的情緒。 其實,人就是習慣性的動物,當我們 訓練並培養好自己一顆快樂的心,就會變 成快樂的人,也就可以超越生活中情緒的 起起落落。不論身在何處心都是安定快樂 的。

2. 當我自覺心情低落的時候,會做一 些讓自己流汗的運動,據專家說持續性的 運動,在消耗體力的同時,使人分泌腦內 啡 (endorphin),腦內啡是一種類嗎啡荷爾 蒙,可以使人身心產生愉快放鬆的效果。 3. 通常有宗教的信仰的人會比較重視精 神層面的生活。十年來每周一次的佛教課程 研討班「成佛之道」,有機會讓我學習到正 信佛法的精髓,讓我儘可能做到少欲知足, 知足常樂,不至於迷失在富足社會的物欲流 裡。 4. 和自己喜歡和信任的朋友聊天,分享

【第182期‧佛光法苑‧19】


沒 有 過 不 去 的 昨 天 嚴慧 編輯邀稿時,我覺得題目簡單又容易就 答應下來,腦中也馬上有很多構想,可是一 旦心裡有個目標,內心馬上變得不自由,日 子因此過得拖拖拉拉,偏就不想下筆!不是 真的沒時間,只是沒心情,所以我覺得快不 快樂,在於要不要痛下決心讓自己快樂?如 果邀稿當天我就提筆,那來這些天的忐忑? 農曆年期間,我特地放自己一個大假,整整 九天和台灣同步,每天不是無所事是,就是 和親朋好友吃喝聊天,享受放鬆的快感,可 是內心深處告訴我稿子要快點交不能再拖 了,讓我的假期無端端的蒙上一點烏雲! 快不快樂在於自己的決定 不快樂的事太多,比方說和配偶個性不 合,小孩考試考不好,配偶有外遇,兄弟鬩 牆,小孩不聽話,婆媳不和,工作不順,家 人生病等等,一籮筐的不順遂壓得笑容都不 見了!不快樂容易,要快樂就要想辦法讓它 發生!常和人比較一定不快樂,因為人比人 氣死人!因此快樂第一要素就是要知足,知 足的人一定快樂。快樂的第二要素,就是要 拿回主導權。千萬不要等待別人給你快樂,

快 樂 的 處 方 簽

快樂要自己創造!快樂的第三個要素就是要 學會說「不」! 快樂是感覺的一種,成語中有很多有關 感覺的形容詞,像一個人非常得意我們說他 意氣風發,春風滿面。有人過度傷心,我們 形容此人如喪考妣。若生氣過度,則用不 可理喻,怒髮衝冠來形容。很快樂則有神 魂顛倒,飄飄欲仙等等的形容詞。仔細研 究一下,這些形容詞其實都是一種表相, 都是因為外在的因素所影響,前一分鐘和 後一分鐘可以因為不同的因緣,而有不同 的結果!如果快樂的標準不要訂太高,快 樂俯拾皆是。 夏日的午後,來片冰涼的西瓜,點一杯 波霸奶茶或是一盤可口的剉冰,快樂嗎? 冬天的早晨藉故請假,泡杯研磨咖啡 (立即沖也馬馬虎虎),窩在被窩裡看小說, 玩iPad快樂嗎? 春天的黃昏,邀約好友,帶著心愛的小 狗,沿著堤防一路散步賞花去,快樂嗎?

【第182期‧佛光法苑‧20】


秋天的夜晚,泡壺好茶,和老伴老友, 伴著遠方寄來的鳳梨酥、蜜餞一起品茗賞 月,快樂嗎? 快樂其實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好看 的東西,好聽的音樂,好聞的花香,好吃的 食物,好柔的絲絹,在在都讓人心生歡喜, 快樂無比!難看的人,高分貝的噪音,噁 心的臭味,發餿的湯水,刮腳的鞋子在在 使人心生不快!色、聲、香、味、觸控制 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要如何不受控制,就 需要知足,進一步就是要[ 覺 而不受] ! 覺而 不受,聽起來很難是不是?這個時候要拿 出自己的主導權來不為所動,能不為所動 就沒有煩惱苦多,快樂苦短的問題,唯有 不執著快樂或煩惱,才會有真正的平靜喜 樂!惶惶今日轉眼就變成另一個昨日,真 的有過不去的昨天嗎?名著〈飄〉裡面的 郝絲嘉,在結尾說「明天,明天一定會有辦 法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一天,再怎 麼過不去,睡一覺醒來就是嶄新的一天!保 有希望就保有快樂的泉源!今年是我結婚二 十五週年紀念,在離婚率高漲的今天,二十 五年也不算短了,回首前程似乎苦多於樂, 煩惱曾經一層一層堆疊在心中,如今又一葉 一葉隨風飄去,若知有今日,又何必當初? 受苦的心,真是白忙一場了!

這次又沒看你,你為何收我這麼多錢?渡船 女回答:「你的心看了,還不只一次,是頻 頻回首!」老和尚當然不要付錢,他老人家 眼觀鼻,鼻觀心,一心只是為渡河而搭船, 管你撐船的是俊男還是美女?要拿回心的主 導權,平常就要像老和尚般勤修[戒定慧],遇 事才不會亂心性。一般人談[戒生 ] 變,其實持 戒不過是捨棄壞習慣,遠離惡行動罷了,何 懼之有?戒定慧三學因為不在此文討論的範 圍在此略過不表。 現在來說說快樂的第三個要素,要學會 說最不好開口的[「不]」字!平常我們會為了 情面,或不好意思就勉強應承自己做不到或 不甘願做的事。結果不是痛苦不堪,就是在 背後頻造口業。說[「不]」真的好難,想當年 要不是自己勇於辦黑臉拒絕至親好友送小孩 過來照顧,如今一定兩面不是人!有個朋 友小孩人緣非常好,好到考試期間有人要 他接送飛機,幫忙搬家他都去,結果搞得 他考試期間天天開夜車還重感冒,真是得 不償失!朋友的小孩很笨嗎?其實類似的 情節一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上演,雖不至 那麼極端,但總有那麼一兩件事讓我們憤 憤不平,因此切記遇事要[ 擇 善固執,] 才 能 常保快樂安心!

我們這顆跳動的心,平日就像一隻彌猴 般躁動不安,時不時心猿意馬的張東望西, 越望煩腦就越多!有一段公案是這樣:有個 小和尚和一位老和尚去搭船,漂亮的渡船 女沒向老師父收錢,卻向小徒弟收了兩塊 錢,小徒弟非常不服氣的抗議說:「老師 父搭船不要錢,你為什麼要向我收錢?」 渡船女說:「你剛偷看了我一眼,所以要收 錢!」小徒弟想:好,回程我就不看你,看 你怎麼辦?回程時,渡船女獅子大開口向小 徒弟要了八塊錢。小徒弟這回生氣了,說我

【第182期‧佛光法苑‧21】


快 樂 的 處 方 簽

對 話 錄

林三江

兩位會友於2012年初的一個週日,在玉 佛寺的停車場碰面。

樣樣滿意。每餐後,去廚房幫菩薩們清洗鍋 盤時,最快樂。

甲:師兄,你在這裡曬太陽,人生之一 樂也。

甲:又吃、又睡,還好有幫忙清洗鍋 盤,差強人意。為什麼幫忙清洗鍋盤時最快 樂?

乙:正是。然而,現在正想著要如何完 成《佛光法苑》的編輯菩薩催稿的內容,苦 耶! 甲:又中彈了,恭喜啊!什麼題目? 乙:快樂的處方簽。 甲:有意思的命題。快樂,請問,什麼 是「快"」?什麼是「樂」"? 乙:顧名思義,「快」可引申為輕快、 快速等。總之,就是不遲滯。至於「樂」 嗎,就是對外界事物的一種良好的感受, 是ㄧ種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 甲:不遲滯、愉悅、滿足。說得好!咱 們談一談在去年底,你參加了在菩提中心舉 辦的冬令家庭聯誼共修學佛營當中,最讓你 快樂的項目是什麼。 乙:課程好、環境好、吃得好、睡得好

乙:讓我想一想,當一大堆油漬漬的鍋 盤,在耐心地清洗後呈現的光亮,讓人很有 成就感。況且在大冷天用熱水洗盤,雙手獲 得無比的溫暖。 甲:你真容易滿足。身心的滿足,是否 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乙:應該是充分條件。身心的滿足,會 有快樂,這是真的。當滿足後,會要求更 多;或者會因時空的轉移,滿足感會變質。 甲:如你所說,如果在某種因緣之下, 獲得身心的滿足快樂,該適可而止?如果那 天要洗的鍋盤超出預期,甚至熱水停止供 應,大冷天時用冷水繼續洗下去。你會如何 反應呢? 乙:該做的事還是要繼續做下去,水不 論冷或暖,鍋盤多或少,總是要洗完。做得

【第182期‧佛光法苑‧22】


高興與否,全盤接受。心不要太容易被情緒 的波瀾吞蝕掉,才能平靜地回味那洗完後的 成就感。 甲:常說:「不如意之事,十之八 九」,你認為呢? 乙:有人回答說:「那就,常觀一 二。」只選如意之事,放在心中,真是有點 阿Q。不如意之事,沒那麼容易逃避掉的。 當然,轉念是個好方法,如此也可以扭轉我 們的態度。 甲:言下之意是否為,勇於面對,時空 轉變後,事情都會有轉圜,至少心情也不會 被淹沒掉。 乙:說得好。現實不合我意時,我們會 說現實是殘酷的;反之,就認為人間多美 妙。 甲:那得要學「八風吹不動」喔!? 乙:面對利、衰、毀、譽、稱、譏、 苦、樂都能如如不動的境界,在下可還早 耶。不過有ㄧ點想盡量做的是,不要讓情緒 起伏得太大。 甲:即使是令你高興的事也要適可而 止?那太可惜吧! 乙:還好,因為在下很容易得意忘形, 而且瞋性很強,不得不如此。 甲:那麼說一說如何不讓情緒起伏得太 大。 乙:年紀大了,多少總會更加關心起自 己的臭皮曩,因而開始稍稍涉略中醫。在《 黃帝內經》裏有提到:「怒傷肝、喜傷心、 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多慮)、憂、恐都要停住?不可能吧! 乙:它主要是講對治。醫生看到病人, 或每個人看到自己如太憂傷,則內心要加強 喜。如此讓五個心態,得到一個平衡狀態。 先決條件是,自己要有足夠的正念,如此才 能看出自己內心的狀況。 甲:然後呢? 乙:維持內心的平衡後,身體才能得到 保障;也因此才能找到恆常的平靜與滿足。 據我平日聽經聞法而知,如果能安住自心, 那麼貪、瞋、痴等煩惱,就會逐漸平息下 來。 甲:據我瞭解,很多人都想經由尋求刺 激感來獲得快樂。這與我們剛剛談的似乎有 差距。 乙:短暫的刺激確實會帶來新鮮感和興 奮感,但逐漸沉寂後,那些刺激會變得平凡 無奇,甚至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失落感。 甲:那是因為心裏一直執著著那份新鮮 和興奮感,才會有失落感。 乙:我很喜歡無門慧開禪師寫的一首詩 偈:「春有百花秋有月… 甲:…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 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乙:身心面對的外境,有如四季展現出 不同風貌的複雜。能處理妥當,就能真正快 樂,便是人間好時節。 甲:已打板了,剛才的對話能否用得上 《佛光法苑》的編輯菩薩們給你的作業? 乙:只希望那些菩薩們高抬貴手,否則 我就不快樂"了。

甲:要不傷五臟,則所有的怒、喜、思

【第182期‧佛光法苑‧23】


快 樂 的 處 方 簽

知 足 宋台育

俗話說「知足常樂」,因為心理知道滿 足,貪欲少,就不會產生煩惱,所以心情清 淨自在,就能常保快樂。 去年十月初,與一位睽違30多年的高中 同學,相約在台北的一家餐廳喝下午茶。在 彼此先各自敘述在美國的生活情形之後,接 著我們談論到,目前各自對身、心靈的尋求 和方法。她說,目前她非常的知足快樂,她 經常提醒自己珍惜當下所有的,她說她所有 的是太豐足了,有健康的身體,有25年的銷 售房地產資歷,一對兒女均已成家立業,有 舒適的房子住,有代步的車子開,一年中在 探望父母和兒女時,並順道旅遊,在時間允 許時,會參加佛學班的講座。接著她提到房 地產業衰退的情形,在2008年價值兩百萬 以上的房子,現在只要一百多萬即可買到。 她有一位朋友,從事醫療工作,收入豐厚, 在去年買下一幢價值百萬以上的房產,房屋 除了內部美輪美奐之外,四周環境又好,住 在城市中卻享有鄉村的寧靜和自然景色。她 說這對夫妻的資產是她的數倍,但他們很不 快樂,經常為小事情抱怨,招致家庭的不和 樂。我們就此事討論時,是認為他們不知道 珍惜已有的,同時也不懂得享受所擁有的, 才會有抱怨和不快樂。 佛說《八大人覺經》中,第二覺知是說 多欲和少欲的得失比較,眾生對於一般生活

的基本欲求,如求生欲、溫飽欲、求知欲、 繁衍欲等等,只求滿足基本上的需要,就不 會產生煩惱。在第三覺知中,提到眾生的心 理常是不知足的,是多求多欲的,這種貪欲 心,只會滋長罪惡。所以要常保知足心, 而提升修慧的增長。淨海法師在農曆正月 初一,佛前大供法會時,曾做了簡短的開 示,法師提到,現代的人東西愈多,要負 擔的事情會愈多,煩惱也會隨著增加。例 如目前的手機型式和功能,不斷的推陳出 新,手上的手機功能已足夠使用了,卻還 要追求最新型的款式。眾生對物質的欲求 愈低,心思愈純淨,就是祛除煩惱的法門 之一。煩惱減少,不憂慮,身心安詳,就 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數年前,香港有一家民調公司,在亞洲 九個國家,以「你快樂嗎?」為題做過一次 研究,調查結果,在這九國中GDP居第一名 的日本人是最不快樂的人,最快樂的則是菲 律賓人,日本人雖有豐厚的物質和高所得, 但並不等於有快樂的生活。另有一篇小品 文,敘述一位小姐,站在自己的鞋櫃前煩 惱和生氣。她已經有數十雙各式各樣的鞋 子,但是仍認為缺少了目前最流行的款式和 顏色。這天,當她開車到路口等紅綠燈時, 她看到一位無雙腳的女士,坐在輪椅上兜售 彩券,這真是一個當頭棒喝,對於自己的不 知足,和因不知足而帶來的壞心情,她覺得 很慚愧,想到自己一次只能穿一雙鞋,卻不 知足已經擁有滿櫃子的皮鞋。而那位女士連 穿鞋子的腳都沒有,想想自己不但有數十雙 可替換穿的皮鞋,還有一雙可穿鞋子的腳, 真的要知足了。 快樂的處方簽,除了知足,還要運用「 活在當下」。如果我們滿足現在所擁有的一 切,而以少欲無為,無為而為,心思純淨, 身心自然安詳,快樂自在我們的心中。

【第182期‧佛光法苑‧24】


快 樂 的 處 方 簽

心歡 喜 燈祝 願 福 增 快 樂

開照法師

達賴喇嘛曾說:「生命的目的是追尋 快樂」,而佛陀講「離苦」,他則講「得 樂」,兩者呈現的都是人生的實相。 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但必須釐清:我 們追求的快樂是什麼?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是 怎麼產生? 許多人對快樂、幸福,都會有不同的解 釋、說明、看法,如何在不景氣的時代裡 擁抱幸福?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創造快樂 呢? 在二0一一年結束之際,大家都期許二 0一二年,並互相祝福新年快樂,如何做個 快樂的佛教徒? 快樂是有層次的,對佛教徒來講,應該 從世間法到出世間法來看待,斷盡煩惱所帶 來即是出世快樂、專精禪修而獲得色無色定 帶來即是世間快樂,在人間裡眾善奉行,隨 伴而來亦是世間樂。 學佛的好處,能帶來三種快樂,現世快 樂、來世快樂及究竟快樂。佛法重視現在

的快樂,因為佛陀的教法,非只是等死後 才有快樂,如經中言:現世此處樂、死後 他處樂、作諸善業者,兩處具受樂,見自 善業已,他樂他極樂。 有一信念需建立,無論造了善或惡的行 為,因果還自受,必報,業如影隨行,這就 是佛法中所說「業"」了。佛法的快樂來自以 智為相應,及行動為完成業的決定性。切 記,不完整的見解會帶來不同的效果,不 同的行動會招來不相同的心境。 例如,一些人誦持、拜佛、打坐等, 只是修一法,便以為能讓家庭和諧,父母 平安,工作順利。把佛教當仙丹,一法了 百病,修一點就以為可以代替生為人應盡 的責任與義務,能化解一切事。這就是「 有所偏知所導致偏差的做法"。 」 或者在寺院,從早到晚,也付出很多, 所以他感覺很快樂"。但是,由於他忽略了家 庭與工作,也疏忽了他對社會應有的責任 等,所以當面對所被忽略的人事物時,內 心不得安樂;得不到他們認同時,心裡更苦

【第182期‧佛光法苑‧25】


惱。這就是所謂「造不同的業,在處理著不 同的問題。不可將只是行一法,認為可代替 與化解一切未盡之責任與問題"。 」

十福業,帶來的快樂

不自卑,由於時間、空間不允許,等待下一 次機會。當瞭解彼此間不是圓滿者,那麼與 家人、親人、公司、社會,乃至佛教界等相 處,心無傲慢也無敵意,隨處便得安樂。

對居士來說,快樂的起步先從此兩點開 始。 第一點:重視倫理,與家人有共同的 意識,對父母親要孝順。與妻子兒女互相 尊重,兄弟姐妹之情不可斷。 第二點,工作方面要求上進,或至少安 份守己,在國家本土裡,要愛國,關心國 家,沒有種族歧視,尊重各個文化背景, 宗教之間要以和諧為出發點。 有十個方法完整讓佛教徒快樂每一天, 所謂「十福業」",即是十個帶來的快樂:第 一,要時常做布施。第二要持戒及在生活中 培養好習慣,力行本分與義務,也是戒之範 圍,非指戒條而已。第三要習慣禪修令心不 散亂。第四要對一切人抱有恭敬心,心無敵 意。第五要時常服務、奉獻,放下身段與捨 棄現實利益的要求。第六要時常做回向菩 提,別令心迷失方向。第七要隨喜他人的成 就,心無嫉妒。第八要多聽聞正確佛法,在 知見是有「正遍知」"。第九要多分享好的見 解,共沾法益。第十要建立起不變之「自業 智"」,以正見為引導。 除此之外,佛弟子切記:以佛為我們 的模範師,以佛法為我們的行持,以僧伽 為我們親近的善知識,這樣就會帶給我們 快樂。 快樂不只如此,還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 有強點與弱點。知道自己強點在哪裡,要多 加強它;同時不忘自己仍存有弱點,這樣就 不會傲慢,而會快樂。面對弱點做不到的,

若具備了以上最基本的條件,此人已非 常不簡單,這在最基本日常生活裡,你我可 以看到、感受到。

七方法,斷煩惱心不癡 在修學的次第,先從對治與調伏到煩惱 減少,而非即修即刻斷煩惱。令心不癡, 才是關鍵所在,這就與智相應所帶來的快 樂。有此基礎,那麼再進一步是提昇專精 禪修的快樂,然後再進一步,就是尋求斷 煩惱的快樂。因此,所謂層次上的快樂,

【第182期‧佛光法苑‧26】


應該是這樣的。 在佛典裡,有一個居士來請教佛陀,他 問:「佛陀,佛陀,我們是居士,你看我 們有那麼多的慾望,喜歡穿漂亮的衣服, 吃好吃的東西,我們喜歡在喧鬧的地方, 要享受天倫之樂,還要享用多多的金錢, 另一方面卻要學習面對無常、斷煩惱,我 們學不來。佛陀,請問有什麼方法,讓我 們同時擁有這些世間的享樂,而且又能學 你的佛法,不會墮落修成空呢?」" 佛陀答:「有。」就提出七個方法"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四)不兩舌,(五)不惡 口,(六)不綺語,(七)不妄語。

切記,「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福 也一樣,能載舟,也能覆舟。所以說:「 佛教的快樂來自智慧的引導,與行動的配 合,決定快樂的增加或損減"。」 我認為,快樂可以很簡單;快樂,可以 濃縮成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處事待人讓他人產生信 心和歡喜,是來自心無敵意的慈悲心所展 現,歡喜祝願,福增快樂無比。 第二句話是:當遇到任何外來的順境、 逆境所帶來的挑戰,心裡不迷惑,而能安 穩,這就叫做「智慧產生效應"」。

這故事告訴我們世間的吃、住、衣、 行,物質上的東西,擁有不是問題,關鍵 怎麼取得才重要。要正當、如法的取得。 若是以不正確的手法來得到,就會給對方 帶來痛苦,何來快樂呢?因此,那位居士 聽了佛陀的話,覺得很快樂,充滿信心, 因為基本上已解決問題了! 我們要切記,以上所說的十福業,以 及七個方法,這裡頭還包括了生活的好習 慣,如上所說不同的行為(業)有不同效 果。欲願隨處得快樂,當修完整的福業, 非只是修一種,除非覺悟到自己真的缺其 一法而已。 擁有了慈悲與智慧,這就是真正的快 樂了!

兩句話,快樂可以很簡單 擁有佛法的智慧,能看清世間一切事 情,當福報成熟,可享用不盡的資源; 但是如果沒有智慧,只享福而不再造新 的福業,日後還會面臨苦果;同時需辨別 福報與福業兩不同。福報現前時可以享受 其樂,而福業是指當快樂現前時,心不迷 惑,能再造新的善業。

經中對「福"」解說為快樂的同義詞,因 此,佛弟子要樂修完整的十福業,如此一 來,世間財與佛法財,雙財日夜增,快樂 是屬於你的了。 (轉摘中國報副刊01012012 探訪:江子)

【第182期‧佛光法苑‧27】


見聞覺知

心不平怎麼辦 宏意 人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些不平之 事。有的是被人誤會,蒙受不白之冤;有的 是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有的是幫人之後, 卻遭來無情無義的結局;有的是一心行善, 卻災難不斷。當這些不平之事發生時,我們 應如何面對和處理呢? 在十多年前,有一位姊姊設法把妹妹接 來美國,希望姊妹間可以互相照顧。沒想到 共住一段時間後,自己的先生愛上自己的妹 妹,鬧得日子不安,苦惱異常。另有兩位合 夥開公司的親戚,年長者非常提拔年輕者, 對年輕的親人,完全信賴,以為親戚關係可 以保障大家的合作關係。想不到經營多年 後,趁年長者外出旅行的機會,年輕者私下 向另一親戚買下其所持有的全部股票,讓自 己變成最大股東,馬上控制了整個公司。在 不能和談的情況下,最後雙方反目成仇,訴 諸法律。諸如此類,令人不平的事,在社會 裡,幾乎無日無之。當然,發生於家庭、團 體中的不平瑣事,更是不勝枚舉。 記得在佛學院讀書時,每次出坡,見有 的同學做事不認真,只是混水摸魚,我心裡 就會反感,因為同在一組中工作,對用心做 事的同學是不公平的。可能是自己的個性太 直、太剛、太認真,見不得人世間的缺點, 不平之氣經常有之。幸好,當時我每天寫日 記,在日記中可以暢所欲言,把心中的思 惟、情緒,全部用文字表達出來。等寫完 時,本子一合,煩事也就完了,不會一直 悶在心中。

等到思想更成熟時,回頭看看過去的日 記,深深覺得,自己對人對事的真誠,是應 該保持的;生活的目標、理念,以及追求圓 滿之心,也不應放棄,但面對問題的反應和 處理方法,卻有待提昇,而不是一廂情願地 直來直往,互相碰撞。特別是在德州佛教會 服務三十多年後,雖然還沒有完全達到「耳 順」、「眼順」的境界,但也漸漸學會接受 缺陷,接受困難,接受一切不想要的變化。 因為,唯有勇敢地接受眼前既成的事實,人 才會理性、冷靜地思考下一步的改善之道, 而不會一直受情緒困擾,繞不出來。 人世間的事,雖然不能樣樣如意,但經 過「轉念」之後,也並非樣樣不好,只要應 對、處理得當,往往都是一種助緣。每逢有 不平之事出現,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希望得 益,還是希望受害。若希望得益,那就必須 穩住自己,保持正念,如理思惟。真如理思 惟,從正面看事情,必能轉煩惱為菩提,不 會把不平之事,當成障礙。多年前,有位美 國青年,為了在車禍中救人,反而傷了自己 的腳,醫生不得不動手術切除。我去醫院探 訪時,他滿面笑容地對我說,有一條腿還是 非常完整的,殘缺的一邊,不久就可以安裝 義肢,跟原有的腳差不多,很快又可以自由 活動了。我聽了很感動、很佩服,我覺得眼 前的青年,就是一位身病而心不病的修行 人。

【第182期‧佛光法苑‧28】


為情自殺誰受害?(上)

卓以定 去年(2011)在母親節左右,接連著中文 媒體都在登載著兩件令人扼腕的傷心事件。 台灣的考試院長的獨生女兒關雲娣在上海徐 家匯住家二十七層樓墜樓身亡的新聞。她死 後,留下家中才六個月大的小女兒。一個才 三十四歲的美好生命就這樣在人間消失。關 中夫婦從小就疼愛有加的寶貝就在父母替她 買的房子裡猝然結束她的一生。 幾乎同時,北美的世界日報和世界周刊 都也在報導,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出了一 本英文新書,來紀念她的女兒。在2004年 11月,因「南京大屠殺」而享譽的作者張純 如在那天,開著自己的白色汽車,帶了一把 自己買的古董手槍用自己的手開了一槍,結 束了她短暫又精彩的三十六年生命。留下了 一個才兩歲有自閉症的兒子,先生。還有深 愛她的家人,她的學者父母和弟弟。 兩位都是出身中產階級以上名門之後, 自己更是才貌雙全享盡寵愛的獨女。不論她 們的婚姻如何,但都擁有事業,和深愛她們

的父母支持,仍然用如此激烈的方法結束了 短暫的生命。讓比他們年邁的雙親,還得 在意外之中強打精神,替她們收屍,辦理 所有的喪事。是真正的白髮人送黑髮人, 人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是多麼令人 同情呀。 當關中夫人邊哭邊趕去上海去收愛女的 屍體時,她在機場的哭叫「請天下子女不要 再傷父母的心」!這樣的錐心呼籲,令每個 人的心情極端沈重。關中更是在追悼會上熬 夜寫下兩千多字的悼女文,邊哭邊讀。其中 幾句如「一向對女兒充滿信心,為什麼竟讓 妳在關鍵時刻孤立無援?」,「女兒,妳為 什麼不再向爸爸訴說心事?」,「妳這一 跳,把爸爸從天堂摔入地獄,把爸爸一生從 此變成灰色」,「如果能換回妳的復生,爸 爸寧願哭死」等語。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 讓我們大家都認真地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 減少這種子女讓父母傷心的事? 其實家中有親人自殺,自殺者的家屬的

【第182期‧佛光法苑‧29】


心靈創傷是一輩子的!自殺者家屬會有強烈 的心理衝擊,如果還得目擊自殺現場,更會 產生震撼的可怕經驗。由於死者和延續生命 的信仰完全違背,社會對自殺者家屬給予注 意和好奇,都令家屬感到羞恥和罪惡。 在我數十年的診所生涯。每位新來的病 患,我都會仔細地問過原生家庭。甚至會問 到對方的父母是如何認識,如何生病?如何 死亡?什麼樣的疾病?一般說來患者都十分 合作,侃侃而談。什麼病,什麼痛苦都可以 很自在的說出。唯獨精神疾病較難啟口,難 中最難的就是家人的自殺,是最為難以說出 口的。甚至有些人會說「家父是意外去世 的。」,說到此就已痛苦地說不出話來。 還得深問是為何意外?如何結束生命? 此時的病人早已眼淚汪汪的了。「自殺」帶 給家人的是終生的遺憾,責備,內疚,創 傷,也成了家人很大的「忌諱」(taboo)! 家人的遽逝,造成家庭重大的危機,承受多 重創傷,家人之間的互動立即改變,甚至面 對家人關係破碎的危機。因為太多層次的負 面情緒都會一再出現。包括害怕,傷心,焦 慮,憤怒,冷漠,罪惡,自憐和否認,心悸 等等呈現。 2004年的八月,就在雅典奧運剛開始 時,擔任模特兒的徐子婷因為同居男友變心 而跳樓自殺。她的父母都是公眾人物,母親 應采靈是多年電影電視明星,父親徐明曾經 是籃球國手、明星和催眠研究推廣者。當時 的徐子婷是因她初戀的男友移情別戀,愛上 了子婷最信賴的乾妹。讓她在死前幾個月十 分痛苦,而選擇自我結束短暫的一生。當時 她留給父母的遺言是「請讓我自私一次」, 真是帶給她父母哀痛欲絕的追憶。 應采靈和徐明這對銀色夫妻,攜手走過 喪女之痛後,最初幾年有了一百八十度生活

大轉變。在喪女陰影之下,徐明酗酒失控與 妻子發生衝突,波及前來協調的鄰居,眼見 兩人婚姻瀕臨破裂,後來又破鏡重圓,兩人 努力大和解收場。這幾年,兩人攜手度過最 慘痛時期,轉用正面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鼓 勵其他的悲劇當事人。 徐明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恨沒有力 量,愛才有力量。更多的愛才有更多的機 會去幫助別人。大家都有痛苦難過的時候, 就像我曾經失去最愛的女兒,所以我要教大 家如何找到快樂」。應采靈這次看到關家失 女,更說「十分同情關中夫婦此時喪女之 痛,請大家給他們時間去癒傷,我自己更 是經過五年多才慢慢恢復。」 因感情突然遭受變化或背叛時,有些人 會一時衝動的想尋求死路。這種因走不出情 關的自殺,也是男女分手前後一個十分可怕 的危機。尤其是對年輕男女,常會以為這段 男女關係夭折,就是人生從此完蛋了。這樣 子衝動自殺的人在個性上往往有些人格的特 質。他們倔強,剛烈,又極端敏感,要求完 美。因為衝動又固執,容易孤立自己,更會 想不開,鑽進牛角尖。其實他們為情所苦, 遽然失去生命,影響至深的不僅是情人或配 偶。最深的是生養的父母,還有其他的家人 也會為此影響終身。 X是一位受了著名大學女博士教育的中 年母親。來看診前曾經打過數次電話諮詢, 很害怕來後對自己的未來事業影響。後來經 過掙扎,終於現身在診療室。她戴著流行的 金邊眼鏡,未施脂粉,頭髮梳剪得宜,穿著 大方。最令人難忘的是,她說話一旦講到家 中情形,臉上流露出悲苦,眼淚在眼內,卻 一直控制的沒讓它落下。 她一進來,就希望直接切題,講她的長 子痛苦。當我想問她家中情形時,X也不想

【第182期‧佛光法苑‧30】


長談,並說「其他的家人都沒有問題。」其 實,當家庭都生病了,難道家中別人都不會 感染嗎?她才耐心地娓娓說起。她和先生在 美國的科技職場各有一番天空,兩人都有極 為光輝的事業前途。兩人都是來自很好的家 庭背景,是長子和長女。婚後在攻讀研究院 時結婚,又先後生下了一兒一女。女兒現在 已經大學畢業,攻讀醫學院,並已有了未婚 夫。這次來是為了兒子Y。Y從小內向,極 端聰明多感。從來在校都是位居學業尖端, 得獎無數也是所有老師的寵兒。長相更是斯 文又高大,沒有結交異性的經驗。 一直到進了某大研究院遇到了一位實驗 室的女同學開始戀愛。X和先生都很開明, 不會為了對方的種族不同而反對,總是多方 鼓勵Y的感情生活。沒有想到兩人戀愛了兩 年不到,突然女方要求分手。Y平常很少打 電話回家,都是用電子信報平安。 那天居然在深夜打電話回家,開始和父 母交談。說到和女友分手之後,反應怪異, 居然很久無聲。X忙問兒子在幹什麼?原來 兒子Y在飲泣。X對我說,這是她第一次聽 到兒子的哭聲,兒子在印象中是個不會被打 倒的人,令她震驚不已。X於是從那天開 始,天天都在睡前打電話給兒子問安。並且 飛去兒子的學校鼓勵兒子去尋求心理醫生的 諮詢,把心中的痛苦都說出來。 此時的X,突然大哭叫了一聲,眼淚開 始大量流下臉頰。邊哭邊問我,「請問我這 樣子的做法對嗎?兒子會不會自殺啊?」 我反問她,「做得很好啊。為何有如此的 想法?」 X這時才開始說出自己心中最大的隱痛 和害怕。原來在她的原生的家庭之中,她原 有兩妹,兩弟,都很優秀,後來也都先後出 國留學。比X小一歲的大妹,功課雖不及

X,但是臉上五官特別端正美麗,是個美人 胎子。但是在研究院的第一學年,結交了人 生的第一個男友。她還帶了男友,曾經來找 過X。後來不知為何,兩人感情很快告吹, 當時X妹並沒有告知X。而是從小和X妹最 親的小弟在電話知會,說二姐(即B妹)很 suffer,給他打過一次電話。 X當時正在忙於準備自己的Ph.D.資格考 試,想考完再好好開導自己的妹妹。沒有想 到一天半夜收到大妹學校的室友好友通知, 大妹已經跳樓自殺死亡了!X後來要求博士 資格考試延期,趕去大妹學校辦理所有一切 收屍和埋葬事宜,然後才通知留在國內的父 母趕來。 這件大妹年紀輕輕自殺的事件,雖然已 經發生了數十年,父母後來看著其他的兒女 都已在美成家立業,也來美移民生活,可是 一家人迄今都不常再度提起。這幾年老人先 後過世,大家也只有在歡樂時偶而提起,希 望她如果在世該多好?也不知道她真實結束 生命的失戀原因,提多了深怕大家傷心,都 盡量不再深究。 X說一直到自己的兒子Y的失戀發生, 才感覺自己絕對不能再失去自己深愛的家人 了!想著,說著,難過得一再落淚‧‧‧ 所以,家人自殺豈止是一個寶貴生命的 結束?它帶給摯愛的家屬是永遠的心碎,不 斷地譴責,和終身的遺憾!在二00一年台灣 知名作家吳淡如的「昨日歷歷,晴天悠悠」 (方智出版)就是誠實又坦白地敘述多年前 作者的小弟就在剛分手的女友家的大樓頂跳 樓自盡。小弟是和她在台北同住的,於是她 是第一人趕去現場。小弟的死對她們一家人 所帶來多年的痛苦,自責和憤怒,在書中寫 得十分詳盡。(待續)

【第182期‧佛光法苑‧31】


護法助學 願無窮

果舒

二0一二年二月五日下午五點,在淨海 法師、宏意法師的主導下,德州佛教會於玉 佛寺青年活動中心禮堂,舉辦了一場「菩薩 行分享晚會」。會場裡的一幅對聯「菩薩榜 樣深深印、慈悲布施默默行」,正是當晚兩 位菩薩─嚴寬祜居士、崔常敏居士伉儷的最 佳寫照。 嚴居士伉儷於一九七五年從香港移民美 國德州大學站(College Station),一九七八 年春天接到淨海法師的電話,告知剛從紐 約到休士頓,想在沒有道場的美南地區「 開荒」,所以想約他們晤談。就這麼一通 電話,促成了德州佛教會成立的因緣。 一九七八年,休士頓的華人並不多,所 以想建立佛教道場和宣揚正信佛法,就如同

在沙漠中創造綠洲,是非常困難的。但由於 淨海長老的願力和嚴居士伉儷的護持,再加 上香港西方寺住持永惺長老的鼎力支助,使 得在德州創立道場的理想得以落實。一九七 九年五月廿九日,在永惺長老、淨海長老、 嚴寬祜、崔常敏、崔常祥、呂子樵、雷久 南、姚白章八位發起人的申請下,德州佛 教會終於正式成立。 三十年來,從最初由住宅加建的佛光寺 至佛光講堂的成立,發展到九0年時,建成 美南地區最大的佛剎─玉佛寺、及至二00八 年開光落成,佔地五百畝的美洲菩提中心。 一步一腳印,飲水思源,真是要感恩嚴寬 祜、崔常敏夫婦當年發大心,護持淨海法 師、宏意法師,一起開墾美南地區這片佛法 的沙漠。在佛光寺早期經費不足的窘境下,

【第182期‧佛光法苑‧32】


為了讓法師們能安心弘法,嚴居士毅然決然 地承擔起財務的工作,令佛教會不需擔憂經 費的問題。三十年後,德州佛教會的會員從 當初的數十人,成長到今天的兩千多人,當 年的佛法沙漠,已然成為一片綠洲。

宗教研究院」保管及利用。 俗諺云:「每一個成功男人的後面,都 有一個支持協助他的女人。」嚴居士也不例 外,支持他成就許多佛教事業的,自然是他 夫人崔常敏居士。崔居士一九五五年與嚴 居士結婚,在東林念佛堂皈依定西法師, 並同受菩薩戒。夫婦每週日同到念佛堂聽 經。過去早期,台灣到香港弘法的法師如 道安長老、演培長老、道源長老以及淨海 長老,講經之時,都由崔居士擔任翻譯─將 普通話譯 為 廣 東話。崔 居 士 還寫得一 手 好 字,曾發 心 為 德州佛教 會 抄 寫了十年 的 〈 佛光法苑 〉 雙 月刊,直 至 電 腦排版普 及 , 才改為電 腦 打 字輸入。

一九九0 年,玉佛寺落成之後,由於原 先規畫的建築物,只適合於弘法、聚會及 共修之用,如果要舉辦社會福利及教育活 動,尚沒有可用的場地。因此,嚴居士在 董事會提案,由他個人捐資,在觀音殿後 面空地上,興 建兩層大樓一 座,建築面積 七千六百平方 尺,一樓作為 大禮堂,設有 寬大的講堂; 二樓有八間教 室,一切設備 齊全,命名為 「佛教青年中 心」,附設菩 一九九四 提學苑中文學 嚴寬祜伉儷在晚會上致詞 年,嚴居 士 與 校。二十多年 宏意法師前往大陸旅遊時,看到 來,教育了許許多多佛教會會友的子女及 大陸寺院裡出家人的衣服是補了再補,生 華僑子弟,讓玉佛寺發揮了宏揚佛法兼推 活異常艱苦,於是發心訂作僧服、僧鞋, 廣中國文化的功能。 供養大陸的出家師父。又目睹鄉村偏遠地 嚴寬祜居士年輕時,即皈依虛雲老和尚 區,學校不足,設備簡陋,乃發弘願興建 座下,崔常敏居士則是在東林念佛堂皈依定 學校、頒發獎助學金。一九九七年,嚴居 西老法師,他們是虔誠的三寶弟子,早年在 士伉儷決定回香港定居,並成立了「福慧 香港時,即致力於弘法利生的事業。嚴居士 慈善基金會」,投入心智財力,從事大陸 對於佛教最大的貢獻,是大陸文革期間,佛 的慈善工作。 教遭遇到無比的災難,寺院佛像被破壞, 嚴居士伉儷數十年來,以菩薩發心,利 經典文物被焚燒,嚴居士費盡苦心,搶救 樂有情,「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 法寶。一九七五年,在他舉家移民美國之 苦」,是悲智願行的具體展現,也是我們每 前,將收集到的佛典分裝一百大箱,運往 一位發心菩薩的學習榜樣。 美國紐約,交由沈家楨居士創辦的「世界

【第182期‧佛光法苑‧33】


瑜伽教室

楊士慕 寒假期間本想找個道場好好安靜休息, 順便沉澱繁雜紛亂的思緒。但在朋友強力的 慫恿鼓勵下,升起對自己挑戰的倔強:想看 看日漸僵硬又四體不勤的身體,到底還有什 麼氣力能耐,能否經得起平常所沒有承受過 的操勞訓練? 朋友好心的建議是:熱瑜伽。瑜伽, 對想彎腰抬腿的都開始有些吃力的我,當 然已經是近乎可望不可及的不可能任務。 在家裡小女兒動不動就猛對著我叫:老傢 伙(Oldie),分明就是衝著老朽日益稀疏 的髮絲和直也直不起,彎也彎不下的腰桿 子而來的。 熱瑜伽,在眾多瑜伽武林排行榜中,就 像當年橫掃江湖的小李飛刀一樣,在網路票 選一到十分的困難度排行榜上,總是蟬連困 難度最高的擂台冠軍寶座。二十六式或站或 坐的瑜伽動作中,正如武林門派裡面,許多 獨門虎鶴獅豹的秘笈招式一樣,每個姿勢都 冠上好聽,兇猛,又響鐺鐺的形意名稱。一 下響尾蛇,駱駝,梟鷹,一下勇士,巨樹, 飛機。初生之犢的楊姥姥突然掉進了「動物 園」,只能目不暇給的有樣學樣,沒樣胡做 的跟著瞎亂比劃。 許多姿勢老師會熱心的要求學員,將額 頭直挺挺的緊貼到膝蓋之上,要不然就是在

已經搖搖晃晃金雞獨立時候,還不忘好心提 醒將膝蓋緊緊上鎖(Lock the knees)。也 不知該怪自己腿太長,還是脖子太短,反 正兩者之間好如有咫尺天涯,相望不相見 之遠。想鎖住的膝蓋,也不太聽使喚,老 找不到適當的肌肉上緊發條,雙腳和膝頭 忍不住危危顫顫的搖動,像強風吹動下的 布簾來回打著擺子。 難,也還不是難在姿勢(反正濫竽充 數,誰也不認識誰),而是在溫度與溼度。 瑜伽教室裡面隨時維持在105高溫和40%高 溼,課程開始出入口立即關閉,好像關在 緊閉的桑拿蒸氣室,裡面擠滿一屋子又劈 腿又下腰,努力又拼命想流出更多汗水的 瘋子。 據說,高溫高濕有助於肌肉柔軟鬆弛, 保持彈性並減少運動傷害。塞滿整屋的學 員,灼熱悶塞的空氣,黏貼在皮膚的濕氣, 感覺自己好像被丟在蒸籠裡面待炊蒸煮的肉 包子,還不到第三個動作回合,早已經汗涔 涔(幸好還不是淚潸潸)的流了滿缸滿毯的 汗水。身上可以冒汗的地方,無不水力全開 四處奔流,像剛被大雨淋過的落湯雞,身上 除了嘴巴之外,沒有一處是乾的。 臉紅,心速,氣悶,汗如雨下,又憋住 氣想做好要求的動作。道,不是在呼吸之

【第182期‧佛光法苑‧34】


間?怎麼覺得頭昏氣喘,連呼吸也上氣不 接下氣,還要接個幫浦輔助送氧似的。不 是說,五蘊無我,身心無常的嗎?怎麼累 得只想躺下來喘口氣,大大的喝幾口水。 瑜伽不是力量,彈性和專注的完美結合, 怎麼只覺得無力,僵硬,口乾舌燥和到處 都不舒服。 呼吸,呼吸…,台上老師大聲的提醒交 代。而我卻只能在動作中憋氣硬撐,在動作 間喘氣暈眩。一次又一次幾近窒息的「垂死 經驗」動作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來,瑜 伽也和武術一樣,帶有強烈不服輸,求好求 勝,逼自己更上一步,競爭鬥氣的精神。「 再用點力」,「再用點力」…的指令不斷從 台上傳來,聲聲催人。而自己只能在濕漉漉 的汗水中吊在半個姿勢中間動彈不得。在心 力和體力的對抗中,我感到疲憊和挫折。好 像無論那邊贏,都是必然的輸家。 還好幾天下來,漸漸地殭屍般僵硬的身 體雖是沒啥進步,但是心態和調息上面,卻 慢慢有點改善。瑜伽原來並不在比較:不和 別人比,也不和自己比。不和昨天的我比, 也不和上一個做的好(更多是做不好)的 動作比較。只是單單純純的專心的做現在 這個動作。沒有動作做的好不好的問題, 只有不思前不顧後,專心一意的做當下這 個動作。 瑜伽老師說:最難的動作,不是舉腳齊 眉,也不是下腰如折,而是平躺不動的死屍 式,因為當身體不動的時候,思想就開始亂 動。最難的時間,在姿勢與姿勢之間。因為 姿勢與姿勢之間的呼吸沒有照顧好,所有的 動作姿勢,即使做得再漂亮完美,也都變得 沒有任何意義。在姿勢之間,什麼也不必 做,單單純純的呼吸,正是穩固海浪上面東 飄西蕩船隻最重要的定錨,如音符與音符間 的安靜,出息與入息間的空白,心念與心念

間的無念,圖像與圖像間的留白,正是穩定 和變化的最重要的平衡點。 偷偷觀察瑜伽教室裡面的學員,大多對 自己的身體形象有某種程度的自信。滿屋的 學員,大概可分兩類:要不是年輕力壯,有 肩肌又有腹肌,全身充滿力與美韻律結合的 舞蹈運動形學員;就是體格身材也還算過得 去,老雖老矣卻還想多吃幾年飯,健康自覺 意識強的中(老)年學員。年齡,似乎完全 不是瑜伽教室裡面關注的焦點。我隔壁的老 阿嬤,頭髮雪白又梳理的整齊光亮,一下子 就輕輕鬆鬆的把前胸貼到大腿,身體好像裝 有自動開關,腰胸可以自由直上直下。 不論年齡,不管男女,只要是關心自己 的身體,對自己體型體能還算有信心的,瑜 伽教室好像通通歡迎來者不拒。高熱,高 濕,氣悶又汗流如瀑的瑜伽教室裡面的標準 穿著:越少越好,就像來到游泳池畔,男生 赤膊短褲,女生運動輕衫。即便如此,一堂 課下來穿的再簡單清涼的衣服,也似泡過水 的泳衣一樣。 瑜伽教室裡面似乎充滿對「身體形象」 和「自我形象」高度的重視:身體要看起來 纖瘦結實,心態要會再多逼自己一點,像 是隱而不見卻又不言可喻的大牌匾,高懸 在每個人的想當然爾的心中。然而這樣的 想法,卻在最後一堂的瑜伽課中被完全粉 碎瓦解。 話說我最後一堂的熱瑜伽課,教室仍如 往常燠熱氣悶,一樣塞滿動腰擺頭,像是準 備參加田徑運動比賽,躍躍欲試的學員。偌 大教室似乎挪不出再擺張瑜伽軟墊的空位, 此時突然進來一位,讓人目瞪口呆,說不出 話的中年女士。 這位女士最引人注意的是她的體型和穿 著。她明顯過胖過重的身材,在類似健美競

【第182期‧佛光法苑‧35】


賽的瑜伽教室中,顯得非常特殊突兀。寬大 垂腫的腰肚,肥肥胖胖的體型,站在鏡子前 面便佔滿超過兩個人以上的空間位置。她神 情自若的攤開瑜伽軟墊,擺設水壺巾毯,我 腦袋卻不由自主的閃過許多負面的評斷, 就像看到鄉下村姑不小心走入專售名牌精 品的高級百貨公司,卻要買傳統菜市場的 現剁豬肉還外送青蔥,那樣的驚訝和充滿 疑慮的評斷。 更奇怪的是她的穿著:她把自己身體包 得密不通風(請記得,這是維持105度恆溫 的教室),長袖連身的黑色運動服,外加絲 質包腿包腳的長統襪褲。頭上甚至還圍上黃 黑對稱帶有非洲豹紋的長條頭巾,飄逸的由 頭頂垂到腰際,光以她穿著的樣式,會以為 教室裡面是春寒料峭的初春。 記得自己腦袋裡面跑出許許多多的懷 疑,批評,訕笑,鄙夷的評斷:「應該是 走錯地方」,「絕對撐不過十分鐘」,「 怎麼好意思在這裡出現」…,甚至連精神 正常與否都在腦海思緒裡出現。她仍然不 急不徐的做著動作,雖然很多動作以她的 體型來說,的確是非常艱難的挑戰,但她 還是非常努力嘗試不可能的挑戰,面紅氣 喘的做完所有的要求動作。 單單用右手抓住往後抬起右腳踝的伸展 動作,對別人是如此輕而易舉,只見她努力 嘗試用把右手腕勉強的往後,伸直,打開 手掌抓取,右腳十分賣力的往後蹬踢,彎 折,一次,再次,三次…,滑溜溜的右手 卻只能近乎絕望的拍打到臀部。而她,還 是努力的堅持著。 她一抓一蹬右手卻老抓不到右腳的動 作,看起來似乎有點好笑滑稽。但是,突 然間我感到無比的慚愧。是誰給我權力來輕 易評斷勇於挑戰自己的女鬥士?我有什麼資

格對別人的體型,穿著,嘗試,說些不負責 任的閒言閒語?我們自認對於健康,身體, 運動,瑜伽的想法,為什麼總是抓取的如此 牢緊?為什麼和我們稍有不同的人,會產生 如此強烈的懷疑批判? 事實上,在瑜伽教室中,她和我哪點 有所不同?體型?穿著?身心形象?健康 自覺?我們對外表體態有太多說不出來的 偏見,歧視,猜忌,判斷。若真說她和我 的不同就是:她比我勇敢。 當她一走入瑜伽教室時,必然可以感受 到每個人強烈歧視的眼光。一雙雙批判又帶 看笑話的眼光,應該比瑜伽教室的燠熱溫度 更加難熬。外人對她貿然武斷的評價已是沉 重不堪,而她對自己身體的評價不就是更加 難以承受。 仔細詢問才知,自己才是乞丐趕廟公熱 瑜伽的玩票者。她可是瑜伽教室的規律報到 的認真常客。平時要開車一個多小時,才能 來此做瑜伽。並且還以身作則的帶著一對可 愛美麗,健康活潑的女兒來共同參加。至於 她飄逸的頭巾,原來是為遮掩幾年前對抗癌 症所做化療,導致頭髮光禿後遺症的裝扮。 和她相比,她,勇敢走出別人的批判,挑戰 自己體能和心理的極限,而我,卻只能躲在 自以為是的想法中卑鄙的說三道四。 從瑜伽教室中我終於學到一些道理:最 有勇氣的人,是能夠不在乎別人異樣眼光, 也不囿於自己的害怕或身心限制,而能大膽 挑戰突破自己的人。紮實的胸肌腹肌,用 力再用力的逼迫自己,完美無可挑剔的動 作,平和沉穩的呼吸,優越高尚的健康意 識,都不足以代表學習瑜伽的力量。肥肥 胖胖毫不起眼的她,才是瑜伽勇氣和美麗 的真精神。

【第182期‧佛光法苑‧36】


禪裡找回迷途的感受 林宗方 2011年在菩提中心舉辦的感恩禪七,我 由於大女兒從賓州來團聚,無法全程參與, 僅參加了三天。最後一天晚上的第二堂課, 我感到內心的呼吸很平靜,心裡沒有一絲絲 雜念,腳單盤坐在墊子上,跟平日的坐禪不 一樣,感覺像做瑜伽倒立的輕鬆,沒有一點 壓力。不知不覺中眼淚流了下來,當時我的 意識比平常清晰,我迷失在那裡啊?要找誰 問路啊?忽然觀世音菩薩聖號在耳邊響起, 恐怖的森林也瞬間消失。

為何禪中落淚 從因緣說起:在1936年12月,有一戶慈 悲的老祖母是佛教徒,守戒持長齋,誦念觀 世音菩薩聖號多年。老祖母是助產士,常勉 勵子孫要心無敵人。我很幸運是誕生在這戶 人家的女娃娃,八歲那年老祖母問我希望永 遠這麼快樂嗎?我回答要。祖母只提示說, 只要不把敵人放在心裡頭,就會像她一樣老 了還快樂。我問,什麼是敵人?她回答,在 學校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回來都不哭泣也不 說同學不好,不記在心裡。我問為什麼?她 說:如果你並沒有錯而是對方的錯,那你一 直將這件事記在心裡,他就成了你的敵人, 就不是你的朋友或同學,沒了朋友或同學你 就不會快樂。我小小的心靈被播種著「沒有 敵人」長大的。 小學三年級時曾跟同學吵架被撕破衣 服,回家祖母問我,我沒回答,她很開心的 點點頭。隔日我帶了一打鉛筆去學校送她, 她很生氣把鉛筆一把推到地上,同學來幫忙 撿,問我昨天是我的錯嗎?我說不是,但是 想跟她做朋友,她聽了後也蹲下來幫忙撿, 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友情還在,也常常聯絡。

2009年菩提中心舉辦夏令營,我去教瑜 伽,同寢室的師姊是某華人社團負責規劃辦 理長輩們的養生活動,她認為瑜伽是很好的 健身活動,於是邀請我到她的社團去指導。 兩年下來讓我有機會為年長的朋友們服務, 也結識了許多朋友。 社團裡人多活動多,個人的想法多,是 非也相對的多。2010年12月為了表演,各項 運動都在加緊排練。有位一直很認真學習的 學生,她參加了多項的表演,有天突然身體 疼痛,就不再來練瑜伽。之後卻不斷散佈她 的疼痛是因為練習瑜伽的傳言,雖然大家都 知道那是她參與太多項運動所造成的結果, 但是整個事件還是在社團裡鬧得風風雨雨, 好朋友變成怒目相視,使原本只是來發心做 義工的我身心大受傷害。於是我帶著沉重的 心情暫時離開是非之地,回去台灣休息。 經過兩個月的沉澱,我放下了「敵人」 這個包袱,再回到休斯頓。我想化敵為友, 打了電話並上門去道歉,回應自是令人失望 的。之後還是常常在社團裡舊事重提,我依 舊陷在煩惱中。幾次在禪坐中為找回迷失的 自己而落淚,我終於明白了唯有放下執著才 能找回快樂的自己。我不斷的自我檢討,在 檢討中慢慢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歷經一段長時間的散亂心情,有天走進 佛寺大殿,淨師父正在講解四聖諦、三苦、 五蘊,師父提到了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 不得苦…等諸多煩惱,靜心聆聽後終於了解 了自己的苦惱來自於執著,不能放下。感恩 師父開示加強我的信心,教導我明白用功的 方法,我會下功夫努力精進,希望能夠讓煩 惱慢慢減少,生活日漸輕鬆自在。

【第182期‧佛光法苑‧37】


閩南寺廟參訪記(一)

林瑩瑩 5/23/2011 星期一 陰雨 昨天結束了十天江南、上海行。早上 7:30由上海Marriott Hotel出發到虹橋火車 站,與林隆彰師兄與宋台育師姐會面。先乘 地鐵一號再轉二號,地鐵站裡人山人海,乘 客個個插隊,員工個個晚娘面孔。好不容易 二個小時後才抵達虹橋火車站。此時在14閘 口10:05AM開往福州的動車已開始剪票,人 叢中林師兄與宋師姐已鵠候多時。 坐上了從上海往福州的動車,此時窗外 下著小雨,頗有「濛濛細雨下江南」的意 境。火車在江浙平原上奔馳,跨溪越澗,遠 看青山綠水,林寺錯落,近看阡陌縱橫,荷 葉田田,江南水鄉名不虛傳。這令我想到唐 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一路上火車經過嘉 興,杭州,紹興,溫州等大站。我們坐的是 一等軟座,票價¥133元,座位寬敞舒適,還 不時有服務員清潔及驗票,因此上海到福州 約1700公里的六小時車程一晃即過。對中 共能落實國父的「交通為建設之母」也由衷

的佩服。只可惜許多百姓不注重禮儀,男女 衣冠楚楚卻多冷漠粗魯,實在有忝我泱泱文 化大國,禮儀之邦之名。 下午四時許抵福州南站,智一法師與在 會元寺常住發心的游天鵠師兄已在車站等候 多時。智一法師開的是TOYOTA CAMRY, 接下來幾天我們才發現這一輛CAMRY 是 整個會元寺的唯一交通工具。舉凡採買, 辦事,接送會友信眾等,端賴此CAMRY及 它的唯一司機 - 智一法師。游居士是福州 人,很熱心的給我們介紹福州市。福州市, 別稱榕城,簡稱榕,是中國福建省的省會, 位於福建省東部的閩江下游沿海,全市總人 口近七百萬,是福建最大的城市。福州是座 歷史文化名城,建於公元前202年,約漢高 祖劉邦起義之時,迄今2200多年。它是歷 代產生進士、狀元最多的中國城市之一。在 近現代史上,它是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口通 商」口岸之一,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著名的「虎門銷煙」民族英雄林則徐便是福 州人。今天的福州市高樓林立,非常的現代

【第182期‧佛光法苑‧38】


化。

千年宋荔最為有名。 第一株位於法堂前庭 右側,此樹盤根錯 節,高約3米,粗於 抱臂,刻石「宋荔古 跡」。傳說此樹為宋 天聖年間(1023年) 所種,游師兄說此樹 每年仍結荔枝,但為 數不多。另一株宋荔 則在日軍侵華時被日 炮彈炸傷,至今尚奄 奄一息。

抵西禪古寺時已 近薄暮,車子停在 客堂旁的餐廳荔香園 前。暮色中,只見寺 中林木森森,餐廳左 右對聯曰:「寵辱不 驚看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看天上雲捲 雲舒" 」 。會元寺的會 友陳萍娥師姐及福州 宗教局局長夫人已在 餐廳等我們。陳萍娥 智一法師帶領參觀(右二) 師姐是楓亭鎮人,也是會元寺的 參訪西禪寺後,陳萍娥師姐 大護法,現在就職於福州市興業 和兩位女佛友特別請假作陪,訪 銀行。游師兄長住會元寺,但家眷仍在福 林則徐紀念館,三坊七巷,鼓山湧泉寺。 州,他的小女兒也借此機會來探望父親。 林則徐紀念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也 游姑娘小家碧玉,溫柔可愛。我們一行人 位於鼓樓區。參觀林則徐紀念館之前只知道 當晚就宿於西禪寺賓館。 林則徐為清朝禁煙名臣,參觀後才瞭解到林 則徐曾任江蘇巡撫、四省總督(兩廣總督、 5/24/2011 星期二 陰天 湖廣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兩任欽 西禪寺-在齋堂用了早餐後,游師兄便 差大臣,官至一品。 帶我們參觀西禪古寺。西禪寺是唐朝的古 林則徐(1785-1850),侯官縣(今福 寺,立寺距今已有1130餘年,十年文革, 州市)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 西禪寺遭劫,佛像全部被毀,殿堂移做通 信學校。1979年,政府落實宗教政策,西 任江蘇按察使期間澄清江蘇吏治,改革審 判程序,被江蘇人民稱頌為「林青天」。 禪寺重新開放,門票 ¥20元。由於昨晚由佛 寺角門進入,而且守門人與游師兄熟識,所 道光十九年(1839年)受命禁煙,虎門銷 以我們一共省了¥ 6 0元。昨晚進寺時天色已 煙後,遣戍新疆,在伊犁開鑿坎井,綠化 沙漠。任雲貴總督時又平息西北西南民族衝 晚,看不出此寺之大。西禪寺位於福州城 西鼓樓區,福州大學南側,佔地7.7公頃( 突,整頓雲南礦政。他還製作大砲,又懂得 英語和葡語,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曾撰就 約19英畝),是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白牆 《俄羅斯國紀要一卷》,並翻譯《世界地理 黃瓦,石徑幽深,古木參天。齋堂前榕樹 成蔭,有數十株百年老榕,它們的氣根深入 大全》,集成《四洲志》,交與魏源編成《 土中,在齋堂前形成一座巨大的涼亭。寺內 海國圖志》。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國為民, 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觀音 律己以嚴,禁止家人與官紳來往。道光三十 年(1850) 被任命為欽差大臣進剿太平軍, 閣,禪堂等大小建築36座。園中有放生池、 祖師塔及數百株荔枝樹和榕樹,其中以兩棵 督理廣西軍務,卒於赴任途中。他一生沒 【第182期‧佛光法苑‧39】


有納過妾侍,逝世後,英國的杜莎夫人( Madame Tussaud's)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 及其夫人製作蠟像。林則徐一生篤信佛教 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嘉言錄續編中的一 段敍 述 :「…一日,文忠公(指林則徐)曾 孫翔…以公親書之《彌陀》、《金剛》、 《心經》、《大悲》、《往生》各經咒之 梵冊(折疊式裝幀)課本見示。其卷面題 曰:《淨土資糧》,其匣面題曰:《行輿 日課》。足知公潛修淨土法門,雖出入往 還,猶不肯廢。為備行輿(行輿即轎子) 持誦,故其經本只四寸多長,三寸多寬。 其字恭楷,一筆不苟」。一生為民為國乃 林則徐菩薩大悲心的展現。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 (1905),原為林則徐專祠,免費開放。 高大的屏檣為紅牆藍瓦,門牆正中白底金 字匾「林則徐紀念館」,左右石拱門上橫額 「中興宗袞」、「左海偉人」。屏檣之內為 專祠大門,正門橫額:「林文忠公祠」。入 大門是「儀門廳」,兩旁的迴廊裡,則陳列 二十多面的儀仗牌。御賜「紫禁城騎馬」、 「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江蘇巡 撫」、「陝西巡撫」等。後為御碑亭,亭 正方,內立三塊青石碑,品字形排列,一 為聖旨,一為祭文,一為碑文。亭北為樹 德堂,中祀林則徐坐像,壁上懸有林則徐 所撰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 趨之」,這是林則徐在赴戍新疆途中,與 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悲憤所寫。堂中陳 列林則徐一生珍貴的詩稿,文稿、信扎、 印章、殘墨、印盒等遺物。廳西有兩層的 曲尺樓,原為林家子弟讀書處,樓前內院 有草坪、魚池、假山、花木。全館為古典 式園林建築,格調簡約,佈局典雅,漫步其 中可感受林公高尚,清廉的人格。另外設有 五個專題展,「虎門銷菸」、「湖廣總督衙 門」、「新疆坎兒井」等。「虎門銷煙」場

景逼真。虎門海邊,立著百餘官員和士兵, 百箱鴉片。林則徐高舉右手,宣布虎門銷煙 開始。士兵們向銷煙池裡灌入海水,投進鴉 片,撒上石灰。剎時間,池水翻滾,濃霧沖 天,滿池鴉片瞬時化成渣滓。退潮時,士兵 打開閘門,廢渣即隨潮水捲入海中。這是林 則徐發明的銷煙法,改進了火焚鴉片法。火 焚鴉片法之弊是,焚燒時煙膏會浸入土中, 挖出後仍可煉出膏油。 我們一行人出了林則徐紀念館北行,約 四條街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 按三坊七巷,始建與西晉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八姓入閩之際 (八姓 入閩,是中國西晉時期,中原地區人民為躲 避戰亂移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陳、黃、 鄭、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一部分定 居在福州。這是中原地區人民第一次大規模 南遷)。三坊七巷是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 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 光祿坊;七巷是:揚橋巷、郎官巷、安民 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這裏是當 時士大夫、文人聚居之地。它保留了唐宋的 坊巷格局,現保留有明清古建築,被譽為「 明清建築博物館」,2009年被選為中國十 大歷史文化名街。其中著名的古蹟有水榭戲 台,進士牌坊等。許多歷史名人的故居均在 三坊七巷內,如掃蕩鴉片大臣林則徐、船政 之父沈葆楨、平太平軍的左宗棠,黃花崗烈 士林覺民、大陸知名作家冰心、民初思想家 嚴復等人。2009年福州市政府投入人民幣 45億元改造為商業街,寬敞整潔的步行街 上是麥當勞、土產店、冷飲店、小吃館等商 舖,原本名人聚落現在是光觀市集。我們好 奇的走進大街後的老舊街坊中,可惜多見粉 牆脫落,敗櫞殘瓦。(待續)

【第182期‧佛光法苑‧40】


積沙成塔 ──爭取公司回饋、共建人間淨土

編輯組 整理 美洲菩提中心的開發建設,是德州佛教 會法師們的悲心宏願,希望透過佛法的熏 習,心靈的淨化,共同成就人間淨土。由 於法師的精神感召,前往菩提中心參訪或 參加活動的大眾,常常問起能如何回饋菩提 中心,如何為這片淨土盡一份心力。年前, 張靖南居士參加菩提中心的活動,除了自己 捐款外,也帶來向公司申請到的「同等捐款 (matching program)」。這是一項值得向大 家介紹的贊助方式,所以張靖南居士特別提 供給有心護持贊助美洲菩提中心(非謀利組 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大眾參考。 由於美國不少公司,很注重公司本身和 其僱員對社會的回饋。因之,這樣的公司很 常見的一個公司政策,是公司會贊助捐款給 其僱員捐款的慈善公益組織。比如,某甲捐 了一千美金給某公益組織A。如果此組織 A是其工作的公司認可的機構之一,而且 公司的助捐政策是一美元對一美元的話,他 工作的公司會向組織A捐一千美金。這樣的 話,組織A總共會收到兩千美金的捐款。 我先後在兩家公司工作。這兩家公司都 有類似的慈善公益組織計劃–英文通常稱為 Employee Giving Programs, which the companies match its employees' money contribution dollar for dollar.如果您對此感興趣, 您應當向您公司的人事部門詢問。如果貴公 司有此規章,那麼遵循公司的章程手續,您 可以有效地使您的奉獻發揮更大的效應。

問:1)Employee Giving Programs的 方案是否可以捐給宗教組織,或是只能給 非謀利組織? 答:這取決於公司。以前我在HP工作 時,HP的助捐不包括宗教組織,現在不知 道HP是否有所改變。我現在在Dell Inc.上 班,Dell只要是US registered 503c3 organizations, Dell基本都接受。我幾年前,申 請Dell 認可TBA為可「同等捐款」的一個 機構, Dell 要了TBA一些基本信息之後, TBA就被加入了Dell matching program. 如 果別的Dell 員工也要向TBA捐款,Dell一樣 會match,而且不需要再申請了。 問:2)是否一定要是參加活動的費 用,或是可以是任何方面的捐贈? 答:只要你不是為了商業交易,Dell不 管你捐款的目的和用法。基本和國家對捐款 的詮釋是一樣的。 另外,Dell公司一年的助捐有個上 限─一萬元,超過一萬之後,捐款就不 match了。這個項目,每個公司不同,操 作手續也不同,要求也不同,而且會有變 化。我想大家只要知道這個概念,詳細去 自己公司問問就行了。而且多問幾次,公 司可能會從沒有這種政策,變成有;從有很 多限制,變成越來越寬鬆;從match少,到 match多。個個公司match的比例不一。

【第182期‧佛光法苑‧41】


活 動 預 告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 欣逢觀世音菩薩聖誕,德州佛教會將於 3月10日(星期六)與11日(星期天),於 玉佛寺舉行兩日「祈福發願觀音法會」。 3月10日上午9:30至下午4:00,於觀 音殿禮拜「慈悲三昧水懺」。 11日上午10:00,於大雄寶殿舉行「 觀音菩薩聖誕法會」,將恭請淨海法師以 「佛法為人帶來安樂之道」為題,為大眾開 示。11日下午1:30,於觀音殿舉辦「觀音 普佛」,持誦大悲神咒,回向十方信眾平安 吉祥,增福延壽。 法會期間,玉佛寺設有「消災祈福延生 祿位」,歡迎會友大眾發心登記,為親友消 災祈福。若有任何詢問,請與玉佛寺辦公室 聯絡,電話:281-498-1616

解行同修班宏意法師講《佛遺教經》 德州佛教會為了讓學佛的大眾,提昇對 佛法的興趣;找到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下手 處,特別於二0一二年開辦六個梯次的解行 同修班,恭請宏意法師主持。第一梯次的 課程, 宏意法師為學員講授《吉祥經》, 已於一月廿七日圓滿。 第二梯次解行同修班將於三月份開課 , 每週五晚上七點半到九點,於大雄寶殿上 課。宏意法師將為學員講授《佛遺教經》, 課程內容包括佛法開示、研討座談及念佛、 靜坐。希望會友大眾把握難得的機會,一起 修學佛法,提昇自我。有意參加者請向玉佛 寺辦公室報名(281-498-1616)。

美洲菩提中心報恩孝親清明法會 德州佛教會將於4月1日(星期日),於 美洲菩提中心舉行清明法會及踏青活動。 清明法會將於報恩塔追思堂舉行,淨海 法師、宏意法師及諸位法師將帶領大眾虔誦 《阿彌陀經》及念佛回向,超薦歷代先人往 生極樂淨土。報恩塔法會圓滿後,大眾將一 心稱念彌陀聖號經行至明心堂丹墀,由法師 為所有信眾祈福。午間,菩提中心備有素齋 便當與大眾結緣。齋後,大眾可在中心內隨 喜,或追隨法師林間經行踏青。 菩提中心將於是日提供新鮮盆花供大眾 供佛及祭拜先人,並設置超薦牌位,以方便 沒有供奉亡者靈骨於報恩塔追思堂之大眾能 藉此因緣將法會功德回向亡者,功德隨喜發 心。 若有任何詢問,請與玉佛寺辦公室聯 絡。電話:281-498-1616;或美洲菩提中 心辦公室,電話:979-921-6969

釋迦牟尼佛聖誕法會 慶祝教主釋迦牟尼佛聖誕,德州佛教會 將於4月29日(星期日)上午十時,於玉佛 寺大雄寶殿舉行釋迦牟尼佛聖誕法會。玉佛 寺住持超定法師將在法會中為大眾開示「人 間的佛陀」,法會中也將舉行「浴佛」,灌 沐如來也是清淨自心。法師亦將帶領大眾同 心祝願佛光普照、世界和平、人人身心安 樂。同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將舉行座談會。 同時為緬懷釋迦世尊的降生為人間帶來 光明,德州佛教會將舉行獻燈供佛儀式,敬 希十方大眾隨喜發心,燃燈供佛,功德廣 大。若有任何詢問,請致電玉佛寺辦公室 聯絡。電話:281-498-1611

【第182期‧佛光法苑‧42】


弘法活動調整通告

德州佛教會由於上半年度的各 項法會活動及佛學講座頻繁,原訂於 三月廿日開始,連續六個星期,每週 二、四兩晚上課的「春季佛教書院」 課程,決定取消。 原訂於四月廿一日至廿二日舉 辦,恭請宏意法師主持的「三學齋戒 靜修會」,由於法師出國,活動也將 取消。

行「三日家庭聯誼共修學佛營」,恭請美 洲菩提中心住持宏意法師帶領指導,共有 110餘會友參加。 宏意法師在三日學佛營裡,每天親自帶 領早、晚課課誦,並為成人營和少青營的學 員們多次說法開示。宏意法師說修學佛法, 參加靜修活動十分重要,但真正的修行是在 日常生活中。三日家庭聯誼共修學佛營於 26日下午圓滿,大家歡喜道別,並預期著 明年再相聚。

跨年佛三 憶佛念佛 共建淨土

以上兩項活動調整,特此通告。

德州佛教會弘法處 啟

活 動 翦 影 2011家庭聯誼共修學佛營圓滿 德州佛教會自12月24日(星期六)至 12月26日(星期一),於美洲菩提中心舉

二0一一年的最後一天,十二月三十一 日清晨,天未破曉,明心堂即傳來陣陣的鐘 聲。近三十位參加跨年念佛的佛子們,魚貫 地進入佛殿,佛前,主法的宏意法師緩緩地 一拜一起,已在頂禮彌陀了。大眾們收攝身 心,一起虔誠恭敬地禮佛,展開了跨年佛三 的共修活動。 佛三期間,一天六支香,大眾都攝六 根,隨著悅眾菩薩的地鐘念佛,期能淨念相 繼。宏意法師也時時提醒大家,要「能放能 收,以念止念;不忘所修,隨息念佛」。如 果在生活中能隨息念佛,順境逆境,都以一 句「阿彌陀佛」回應,時時念佛憶佛,學佛 所學,行佛所行,則不待未來往生淨土,現

【第182期‧佛光法苑‧43】


在此時就已經是在淨土了。 佛三在二0一二年一月二日下午圓滿, 法喜充滿的佛子們相約,未來再一起到菩提 中心修福修慧,莊嚴人間淨土。

歡送經文處陳處長及李副主任 12月16日(星期五),德州佛教會會長 淨海法師和副會長宏意法師敬邀即將榮調的 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陳方正處長及 僑教中心李偉農副主任至玉佛寺用齋,以表 示歡送之意。陳處長與僑教中心王偉讚主 任、李偉農副主任、經文處陳彥夆組長一 行四人,於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應邀抵達, 受到玉佛寺大眾熱誠歡迎。 陳方正處長與李偉農副主任於任期中經 常蒞臨玉佛寺和美洲菩提中心,或任大法會 時貴賓,或做友誼性參訪。臨行前,陳處長 感謝法師們多年來的鼓勵、開示和照顧,宏 意法師致贈陳處長、李副主任等念珠,衷心 祝福大家未來一切順利。陳方正處長等一行 於午後約一時四十分,與大眾依依道別,告 辭離去。

德州佛教會慈善組歲末探訪療養院 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德州佛教 會由融通法師率領慈善組長呂振益等數十 人,至位於 3625 Green Crest的West Oak Nursery Home 探訪,與住院老人和病患一 起預慶新年佳節。 慈善組除了準備有點心、飲料和多項摸 彩獎品贈送外,還安排了許多表演節目。住 院老人和病患十分高興佛教會慈善組的來 訪,歡喜的分享了一段美好的午後時光。 德州佛教會慈善組除了每年歲末來與他 們一起預慶佳節外,每個月第一與第三個

星期六皆會過來與他們相聚。慈善組歡迎 會友大眾亦能隨喜參與,若是有意參加活 動,請與玉佛寺辦公室聯絡,電話:281498-1616

德州佛教會新春圍爐餐聚 德州佛教會常住法師為酬謝義工會友 年來的發心,特於1月21日(星期六)晚間 5:30,於玉佛寺青年活動中心舉行圍爐聚 餐,是晚義工加上家人眷屬,共有約250人 參加。 德州佛教會會長淨海長老和副會長宏意 法師均到會向大眾賀節,並祝福大家身體健 康,事事吉祥,增福增慧。 是晚玉佛寺青年活動中心席開24桌,十 分歡喜熱鬧,除了豐盛的食物,佛教會康樂 組還預備了許多餘興節目,包括佛教會少青 組的舞龍舞獅表演、功夫表演、彩帶舞、說 笑話和歌唱節目等。佛教會玉佛寺新春圍爐 聚餐於是日晚間約八時,歡喜落幕。

經文處廖東周處長來訪 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任處長 廖東周偕夫人,於1月22日(農曆除夕), 至玉佛寺參訪,同行的尚有僑教中心王偉讚 主任、葉麗媛副主任、經文處陳彥夆組長和 齊永強組長。廖處長等一行於晚間約8:50抵 達,受到德州佛教會會長淨海長老、副會長

【第182期‧佛光法苑‧44】


尼佛拜年、向法師拜年和互相團拜後,淨海 法師和宏意法師向與會大眾分發紅包賀年和 祝福。2012農曆新年系列慶祝活動於是日 下午三時圓滿。

美洲菩提中心敦親睦鄰慶新年 美洲菩提中心於2月4日舉行敦親睦鄰餐 會活動,邀請菩提中心所在地Waller County居民光臨,以慶祝中國農曆新年,共有約 250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法師與廖東周處長(左四)伉儷一行合影

宏意法師熱忱歡迎。廖東周處長和王偉讚主 任分別代表經文處及僑教中心向玉佛寺致贈 供養金,淨海長老、宏意法師則代表德州佛 教會向所有貴賓分派紅包祝賀新年。廖東周 處長等於玉佛寺停留約50分鐘後,告辭離 去。

德州佛教會喜迎2012農曆新年 德州佛教會為了迎接2012中國農曆新年 的到來,自1月22日至29日,於玉佛寺舉行 了一系列慶祝活動。 22日除夕夜,於大雄寶殿舉行延生普佛 及叩鐘儀式;23日舉行新年佛前大供。德州 佛教會會長淨海法師祝福大家事事如意,一 切吉祥。副會長宏意法師以四句祝辭賀年: 從細微中培福;以長遠觀做人;用寬厚心說 話;借現前境修行。 29日(星期日)上午十時,德州佛教會 於玉佛寺大雄寶殿舉行新春祈福平安法會, 共有約1450人參與盛會。法會中,宏意法 師以「新春祈福善思惟」為題為大眾開示。 宏意法師詳細解說了培養善思惟的方法是: 1. 憶念有益事,不憶念無益事。2. 保持平 常心,莫患得患失。3. 遇事常觀因緣果, 保持理性和慈悲。在所有來賓向教主釋迦牟

敦親睦鄰餐會有多位貴賓光臨,,他們 是德州州眾議員John Zerwas、華樂郡郡長 Glenn Beckendorff、華樂郡第三區區長Sylvia Cedillo、福遍郡法官Ronald Pope、福遍 郡法官Walter Armatys、前休士頓ABC電視 台新聞主播Shara Fryer等。駐休士頓台北經 濟文化辦事處廖東周處長率僑教中心王偉讚 主任、葉麗媛副主任及經文處陳彥夆組長亦 於十一時許抵達,受到大家熱烈的歡迎。 美洲菩提中心住持宏意法師致詞歡迎嘉 賓的到會,法師說: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 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傳統,但人與人 之間的相依相存,互相扶持、幫助的交融關 係,是不會因為地方、種族、文化差異而有 所改變的。宏意法師希望美洲菩提中心和華 樂郡居民間的友誼,能一直長遠延續。 敦親睦鄰餐會活動於是日下午二時許圓 滿。

菩提學苑2012年新年團拜及園遊會 菩提學苑於1月5日上午9:30,於玉佛 寺大雄寶殿舉行全校師生及家長的新春團 拜,德州佛教會會長淨海法師和副會長宏 意法師均到會開示和祝福。兩位法師鼓勵 小朋友要認真學習知識,了解中國文化。 會後兩位法師向學生、家長及觀禮來賓分

【第182期‧佛光法苑‧45】


導,和會友的同心協力,自己是盡心盡力 參與、隨喜。佛教會會友訂製了一紀念獎 牌,上面刻印兩行宏意法師題字:「護法 敬僧興盛教,給孤助學育英才。」由淨海 法師、宏意法師親手頒贈嚴居士留念。餐 會於晚間約八時圓滿。

慧璉法師「中國佛教史概述」講座 圓滿 派紅包賀年。 團拜儀式後,所有來賓移至青年活動中 心觀賞各班級學藝表演和參加園遊會活動。 菩提學苑新春園遊會中除了有遊藝表演外, 更備有各式素食點心、小吃和摸彩券義賣, 園遊會所有義賣收入,均將做為菩提學苑教 學經費和頒發獎學金之用。 德州佛教會菩提學苑2012年春季班已 經開課,若是有興趣參加課程,或是有任 何詢問,請與玉佛寺辦公室聯絡。電話: 281-498-1616

歡迎嚴寬祜居士賢伉儷新年餐會 德州佛教會創辦人之一的嚴寬祜居士、 崔常敏居士賢伉儷,日前自香港返回休士 頓,佛教會特別於2月5日晚間於玉佛寺青 年活動中心舉辦餐會,邀請約百位會友一 起團聚。 嚴居士賢伉儷目前大部份時間都居住 在香港,經常前往中國大陸參與弘法利生 事業,包括:興辦教育、濟助貧困學生、 和設立佛學研究機構等。5日的餐會上,德 州佛教會會長淨海法師和副會長宏意法師 均表達感謝嚴居士三十餘年來對佛教會不 遺餘力的護持;年近90高齡的嚴居士則表 示感恩佛教會有淨海法師、宏意法師的領

慧璉法師(前排中)與學員們合影

應德州佛教會邀請,任教於台灣圓光佛 學院及香光尼佛學院的慧璉法師,特別於二 月四日及十一日兩個星期六,於玉佛寺大雄 寶殿為大眾講授「中國佛教史概說」。 慧璉法師教學經豐富,在法師生動的描 述下,帶領學員們走進兩千年前的時光燧 道,見證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後的興衰, 以及佛學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生活藝術產生 的影響。透過對歷史的了解,可以作為開 創未來佛教的參考。法師最後勉勵大家學 佛修行、護持三寶。希望佛教在美國,正 法得以長遠流傳,道場能發揮提供淨化人 心的功能。

【第182期‧佛光法苑‧46】


玉佛寺 2012 年 3 月、4 月法會活動

日期

3月3日(週六) 3月4日(週日) *3月10日(週六)

時間

內容

主持人、地點、講題

9:30a – 12:00p 禮拜《大悲懺》 10:00a 10:20a 11:10a 1:30p

融通法師

- 10:20a 生日法會:藥師讚、宣讀疏文 宏意法師 - 11:00p 念佛、止靜、三皈依、回向 - 12:00p 佛法開示 宏意法師:人在那裡心在那裡 - 3:00p 晚 課 共 修 修慧法師

9:30a -

4:00p 禮拜「慈悲三昧水懺」

諸位法師

10:00a - 12:00p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 *3月11日(週日) 3月18日(週日) 3月25日(週日) 3月31日(週六) 4月1日(週日) 4月7日(週六) 4月8日(週日)

4月15日(週日) 4月22日(週日) 4月28日(週六) *4月29日(週日)

定期活動 日期 每週日 每週二 每週四 每週五 每月第二週六 每月第三週六 每月第四週六

1:30p 10:00a 11:00a 1:30p 10:00a 11:00a 1:30p 9:00a

-

3:00p 10:45a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 12:00p

觀音普佛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淨海法師講:「佛法為人帶來安樂之 道」 諸位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宏意法師:千古輸贏下不完 淨海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宏意法師:堅持美德遠癡呆 融通法師

玉佛寺禪修會

修慧法師

10:00a - 12:00p 菩提中心報恩塔清明法會 12:00p - 3:00p 親子活動 9:30a 10:00a 10:20a 11:00a 1:30p 10:00a 11:00a 1:30p 10:00a 11:00a 1:30p 9:00a

– 12:00p

禮拜《大悲懺》

融通法師

-

生日法會:藥師讚、宣讀疏文 禪修靜坐、開示、回向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淨海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續超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宏意法師:於人不求順適求心安 修慧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融通法師 修道師

玉佛寺禪修會

修慧法師

10:20a 10:50a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 12:00p

10:00a – 12:00p 釋迦牟尼佛聖誕法會 1:30p - 3:00p 座 談 會

時間

9:00a 12:30p 1:30p 9:30a 7:30p 7:30p 2:00p 10:30a 9:00a

活動內容

- 11:30a 靜坐/英語佛法 - 3:00p 菩提合唱團練唱 3:00p 經論研討班 - 12:00a 佛學研討班及靜坐 - 9:00p 觀音 普門共修會 - 9:00p 解行同修班 - 4:00p 粵語佛學班 - 2:00p 放生、郊遊、素食野餐 12:00p 玉佛寺禪修會

– [註:如有更改,將另行公布或通知。] 註:如有更改,將另行公布或通知。]

菩提中心/諸位法師

【第182期‧佛光法苑 47】

住持超定大和尚:人間的佛陀 僧眾與信眾

主持人/ 主持人 / 地 點

宏意法師、弘法處(觀音殿) 菩提合唱團(大雄寶殿) 鮑克南居士 修慧法師 續超法師 宏意法師 宏意法師 融通法師 修慧法師


- 下 期 專 題 -

真正的勝利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充滿競爭、比賽的機會,參賽 者個個希望得勝,但什麼才是真正的勝利呢?歡迎您提 供寶貴的看法與讀者分享。 如蒙賜稿,字數:兩千至三千字,截稿日期:三月 三十一日。稿件請寄:德州佛教會佛光法苑編輯組或電 郵送至:dharmagarden.tba@gmail.com

佛光法苑助印芳名

佛書助印功德錄

12/08/2011 黃亞靜 $50.00 12/16/2011 徐進雲 $30.00 Caroline Liu $50.00 陳冰霄 $100.00 無名氏 $100.00 12/22/2011 趙椘雲 $100.00 12/30/2011 吳槊 $100.00 林敏雄 $200.00 12/30/2011 陳绮紅 $200.00 01/01/2012 薛謝霞蓮 $50.00 章榮彬 $100.00 01/04/2012 高林麗珠 $30.00 翁傳彥 $100.00 阮仁傑 $100.00 阮仁和 $100.00 回向曾進益 $60.00 黃亞靜 $50.00 呂悅英 謝建中 $100.00 01/12/2012 陳金星合家 $100.00 回向張有白 $200.00 陳名義 $100.00 01/24/2012 回向劉敦煌 $50.00 回向文心 $100.00 01/26/2012 徐兆香 $100.00 薛哲彧 $50.00 薛惠民 $100.00 吳長樂 $100.00 02/02/2012 陳瑋玲 $60.00 無名氏 $100.00 許傅星 $50.00 章榮彬 $100.00 回向歐陽七 $50.00 回向羅鴻炳 $50.00 陳耀桑 $30.00 -------------------------------------------------------

12/16/2011 回向曾進益 $60.00 周遠合家 $1,000.00 回向沈錦龍 $50.00 回向吳繼煜 $50.00 12/30/2011 吳民強 $30.00 李桂儀 $500.00 回向劉敦煌 $50.00 回向劉敦煌 $500.00 01/01/2012 李思寧 $20.00 薛謝霞蓮 $50.00 回向Shirley Leong $100.00 01/04/2012 回向江玉珍 $50.00 高淑芳 $130.00 回向劉敦煌往生 $50.00 回向林吳燕往生 $50.00 01/12/2012 回向龔華 葉銀 梁蘇蝦 孫蘇蝦 $39.00 回向張有白 $200.00 01/15/2012 鍾珠 $50.00 回向王氏李氏冤親債主 $100.00 01/18/2012 蔡秀麗 陳仲衍 陳藝 $38.00 何君安合家 $100.00 回向張秀珍往生 $360.00 01/24/2012 陳曉丹 $100.00 鍾林雲英 $50.00 李思寧 $25.00 回向沈賽珠 $20.00 01/26/2012 薛哲彧 $50.00 回向黃誕章 黃姚瑞迎 黃台安 $150.00 梁周婉玲 $50.00 回向林多源 徐妙 林士材 $20.00 02/02/2012 李德偉 黎莉 $60.00 姜麗寧 劉曉禾 $200.00 -------------------------------------------------------

合計

合計

$2,960.00

【第182期‧佛光法苑‧48】

$4,302.00


新春團拜嘉賓雲集

歡喜領取法師的祝福

龍 騰 虎 躍 生 紫 氣 風 調 雨 順 兆 豐 年

祥龍獻瑞喜氣洋洋

兒童學佛班的小菩薩表演

菩提中心敦親睦 鄰活動宏意法師 致歡迎詞

與會的台北經文處廖東周處長(左三) 德州州眾議員John Zerwas(右三)

休士頓金龍醒獅團

中華民樂團為西方朋友演奏國樂

精彩的「變臉」 周潔舞蹈學校的學 生們表演民族舞蹈


德州佛教會

Texas Buddhist Association, Inc. 6969 Westbranch Drive Houston, TX 77072 TEL: (281) 498-1616 URL: www.jadebuddha.org

古仙安樂道 活在一念中

Periodicals Postage paid at Houston, Texa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