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6300090
0 10
.12
出 .05
刊
11 1
2
【著 者 】 彭佳偉 /施佩吟 【翰林我的網】 www.worldone.com.tw
歷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賽事分析 -以團體組作品為例 一、前言 教育部公告之九九課綱,在高一通論地理最末一章節《地理實察》中,明訂了與地理研究能力 培養相關的具體教學目標,除了為高二區域地理最末一章節的《鄉土研究》奠定課程的基礎,亦讓 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取得了初步的研究能力。上述的具體目標包括: 1-2 能蒐集、整理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1-3 能了解基本的觀察記錄工具和技巧 3-1 能利用地圖、統計圖表、照片等展現資料 3-2 能撰寫報告 其中,蒐集資料、善用觀察工具屬於「觀察」與洞悉能力的展現,撰寫報告則為以「描述」表 示地理現象之分布特徵、以「解釋」表達地理現象分布之因的過程,也就是說,地理實察的目的在 於讓學生瞭解如何將地理學三大使命在活動中有效串聯。中國地理學會自 2002 年起舉辦高中地理奧 林匹亞競賽,歷屆賽事強調團體組競賽重要性的企圖相當明顯,而團體組的競賽內容包括小論文、 海報展示、教授問答以及口頭發表等項目;與特別注重英文能力的個人組賽事不同的是,參與團體 組競賽,須承受龐大的研究工作量、需要較長的研究時間以及必須尋求更多學校行政資源的協助。 因此,團體組競賽在小論文作品完成寄出時所檢附的報名表件上,必須填寫每一位組員負責的工作 內容與任務比重,可見得中國地理學會盼能利用這項競賽的實施與推廣,為全國的社會組高中生提 供一個寶貴且開放的舞臺,並藉此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習慣。 同時,由於今年第十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團體組)的獎勵方式與前九屆有異,並非只取 一隊成為最終的第一名或金牌獎3,故本文以前九屆團體組競賽的獲獎作品為素材,分析歷屆首獎作
1國立臺中一中地理科專任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班。 2彰化縣立大同國中地理科專任教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班。 3本競賽自第十屆起,將原來金、銀、銅牌的給獎方式改為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且一等獎不限只有一隊。
地理即時通 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