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教基金會101年5月會訊

Page 1

{ } 感動新港、耕耘新港 蕃茄的故鄉 圖書巡迴車 開到安琪兒囉 大甲媽遶境 淨港一起來

233 101年5月會訊 (第276號)

閱讀心田 從小灌溉 圖書巡迴車至安琪兒幼稚園

地址:616 嘉義縣新港鄉新中路305號 電話:05-3745074、05-3744417(網路) 傳真:05-3745830 e-mail:hkfce.hk@msa.hinet.net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hkfce1987 感謝您對本刊物的支持,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mail至本會信箱或上本會網站與facebook。

http://www.hkfce.org.tw

國內郵資已付 嘉義郵局 許可證 嘉義字第0463號

雜 誌


目錄

03 05 09 12 13 17 19 21

耕耘新港

感動新港、耕耘新港 陳錦煌

社區放送頭

蕃茄的故鄉 關於菜公村 江澤祥

社區放送頭

菜公的另一章 咬仔竹記述 施秀敏

活動花絮

圖書巡迴車開到安琪兒囉~~ 蕭惠君

活動花絮

大甲媽遶境 淨港一起來 整理 張惟智

活動花絮

家人──國立新港藝術高中第二屆師生聯展 孔令建

活動花絮

2012新小五藝術 江季鴻與學生的藝術小學堂 江季鴻

發行人:陳錦煌

徵信

24

活動看板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

編輯委員:張惟智(組長)、王筱雲、江澤祥、吳淑媛、郭秀麗、陳素雲、戴秋寶、賴燕玉、蘇淵源 執行編輯:黃睿妍 印刷所:蘭潭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帳號:03962917

登記證號:局版台誌字第9971號 中華郵政嘉義字第0463號執照 登記為雜誌交寄

戶名:新港文教基金會

林昭元董事長與夫人林游梅女士。(王筱雲攝)


耕耘新港

感動新港、耕耘新港 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前新港國小蘇抱老師,年近九十,他的兒子,現任吳鳳科技大學校 長蘇銘宏博士,最近告訴我,每年自動報名參加基金會統籌的隨大 甲媽祖信徒掃地,備餐,洗碗的學生愈來愈多,雖然在那兩天裡, 每天要早上四點出門,忙到晚上,學生們卻樂此不疲。 英敏兄的兒子,中央研究院林美容教授的研究助理林伯奇,和一群

趁有空閒的 時候,認養 農園的義工 們 , 認 真 除草澆水, 期盼愛心灌 溉下,蔬菜 可以快快長 大。 (本刊編輯室)

剛進大學,或畢業不久的新港年輕人,用二十五天的時間,徒步走 遍全台六十多間宮廟,倡導掌聲代替鞭炮聲,走出一條截然不同, 富涵創意的「百年心香路」獲得許多迴響,回新港後,於大街老家成立「金益芳 文史工作室」與「祭工作室」,繼續發掘新港老照片,整理文史資料,舉辦展 覽,場場轟動。 誰說新港人,或關心在地的年輕人,沒有創意,或沒有參與文化、教育、環保工 作的熱情,我不信。但是,接任基金會董事長後,卻聽到基金會有認同,參與及 新港‧微笑的故鄉 3


向心力不足的危機,原因何在?最近,不僅在館內工作會議,或會訊編輯會議, 我一再強調,基金會的生存靠「感動」兩字,這是我觀察全國各類非營利組織運 作後的結論。 回想公元2000年,我離開基金會到行政院工作,邱晉煌先生接董事長,在邱聰益 村長倡議及協助下,基金會義工大力整理已淪為垃圾場及被攤販佔據的舊火車 站,雖然台糖一度告上邱董事長,但是,新港人眾志成城,完成全國第一座鐵 路公園,美侖美奐,可運動可休閒更可供表演的公園,感動了許許多多新港人, 是新港環境全面大改造的開始,也協助基金會的發展走向另一高潮,如文建會所 說,從「造人」走上「造景」,而後,更進一步「造產」了。 張董事長在邱董事長選上鄉長後接續帶領基金會創立自然農場,號召義工設立「 自然農場」,推廣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的自然農法,所生產的自然米大受 鄉親歡迎,也得到勞委會認同,配合草地巿集的行銷,是基金會另一個經濟型多 元就業方案的開始。 多年來,基金會一直不斷創造令人感動的工作,而且,我們執行20幾年的「淨港 掃街」,還可感動那麼多吳鳳科大學生;伯奇的創意與堅持也感動了那麼多宮 廟,然而,基金會卻要面臨參與不足及活力衰退的危機,是不是除了「感動」, 基金會運作還缺乏什麼? 基金會的組織運作會不會習以為常,缺乏機制,適時將受感動的人轉換成義工, 或是捐款者;或感動的人太少,趕不上有意見而離開的人;或基金會沒有管道將 感動的工作告訴新港人;或感動的力道不強,不能轉換成行動;或其他原因! 在和編輯組義工的討論中,我特別提出,會訊是傳播基金會理念及具體工作內容 的最重要媒體(其他還有臉書、部落格、電子報、及近來愈縮小版面的平面媒體 或雜誌……等),是感動鄉親的最重要管道,尤其基金會會訊已有二十幾年的歷 史,我們如何透過會訊文章來感動鄉親?是現階段最急迫的工作。 同時,我也在這裡特別呼籲:各位被基金會工作感動的人,不管曾經被感動,或 現在被感動,邀請大家一起來「耕耘新港」。上篇文章我用「看守」基金會,是 較被動,而且力道不足,我們必須有愈來愈多認同基金會,受基金會感動的人, 共同耕耘新港,化感動為行動,新港才有可能有一個基金會持續不斷為大家解決 問題,為新港小孩及退休老人服務。 4 新港‧微笑的故鄉


社區放送頭

蕃茄的故鄉

關於菜公村

江澤祥 ◎本刊編輯委員、本會常務董事

前言 文教基金會會刊,推出「社區放送頭」 專欄,當時候的筱雲組長要編輯們自動 認養自己最熟悉的村落,定調能呈現各 聚落的風物文情,並述說出足以感動鄉 民的村落故事。但筆者自認再用功,也 寫不出能感動自己的文章,更遑論要感 動鄉親,且筆者認為寫這類文章,往往 會觸及村落的一些人與事,各村落都有 很多自認是出類拔萃的人物,難免掛一 漏萬,無意間傷及無辜,也為筆者所不 願為。但為了依慣例分工,土生土長的 筆者不得不忍痛認養了三間村和菜公 村。三間村透過筆者的人脈,早已請三間村居民,代為捉刀,完成任務,至於菜 公村也想如法炮製,都被打了回票。不得已只好以拖待變,直到現在二十二個村 落都放送完了,已經沒有理由再延了,再醜的媳婦也得見公婆了。淑媛老師說什 麼「好酒沉甕底」,真讓江郎慚愧。 地理位置 翻開新港鄉的地圖,往中間瞧,一眼便看到了菜公村。因為菜公村位在新港鄉的 中央位置,佔了地利之便。據說也是整個接近嘉義縣最接近中心的位置,所以當 年縣政府遷離嘉義市時,何嘉榮縣長曾屬意將縣治中心設在菜公村附近,只因全 為私有地,徵收困難而作罷。菜公村由老聚落、菜公厝、咬仔竹、寮仔(位新港 滿點汽車旅館附近)和新興的健昌和泰港等聚落組合而成,人口數有一千兩百餘 人,共有八鄰,菜公厝佔有三鄰,是本庄最大的聚落。 菜公厝(江家厝) 凡到本庄的陌生人,都會好奇的問起菜公厝的地名的由來,被問到的村民,只能 搖頭以對。筆者早想一查究竟,但因年代久遠,無從查考而作罷。曾有專門研究 台灣庄頭地名的學者,問起筆者菜公是否因祖先專種蔬菜而得名,筆者告訴他, 新港‧微笑的故鄉 5


在鄉村家家種菜,現在如此,過去也一樣,祖先更不用說,但本莊肯定不是因種 菜而得名。據耆老告訴筆者,菜公厝在大清政府據台時,全為江姓人家,其他姓 氏,都是入贅江家而來。 所以,以前在新港,有一句俚語說:「菜公厝查某人」──指有「江夫」。台語 的「江夫」和「功夫」同音,所以稱讚你有「功夫」,就說:「你是菜公厝的查 某人。」筆者曾與現任村長(范姜鎮興)開玩笑說,菜公厝可以透過村民公投, 易名為「江家厝」比較貼近事實。村長說,姓江的人那麼多人,公投一定通過。 我說,到時您可以改從母姓,下次的連任可能更輕鬆。 祠堂 中國文化重視飲水思源,不能數典忘祖,先民渡台後,對祖先更加懷念,祭祖更 加虔誠,逢年過節都要祭祀祖先,蓋有祠堂,供後代子孫祭祀用。在祠堂裡有家 譜、家業、家道、家規……等,菜公村的江家祖先來自中國福建省永定縣高頭鄉 的東山和南山,所以分設兩個不同的江氏祠堂,但堂號同為濟陽堂。位在菜公厝 路以東的祖先來自東山,早期沒有建祠堂,祖先牌位暫厝民宅。直到民國四十三 年賣了公產(江家祖先留下來的土地)蓋了在當時還算富麗堂皇的祠堂,因年 久,雖經幾次翻修,仍經不起九二一大地震的考驗,主體結構被震裂。最近已成 立籌建委員會,準備重建,筆者被推為籌建委員會的召集人,對建築一竅不通的 筆者,將是一大考驗。不過想到能為江家歷代祖先,盡一點棉薄之力,與有榮 焉,筆者將全力以赴,早日達成任務。 6 新港‧微笑的故鄉


位在菜公厝路面兩邊的江姓祖先來自南山(俗稱頭前江)祠堂建於

祖先渡台後,除了務農外,兼做小買賣的生意,祖先靠著一枝扁擔

從左至右, 依序為堂號 為濟陽堂的 江氏祠堂、 兩間伺奉福 德正神的廟 宇、象徵義 工無私精神 的靜心園。

(挑東西買賣用)起家,全盛時期,據耆老說,從菜公厝到北港經

(本刊編輯室)

何時,已無從查考,但依建築材料發現,肯定比東山(俗稱後璧 江)的祠堂久遠。來自東山的江姓祖先全數務農,忠厚傳家,淡泊 度日未聞有輝煌的歷史,值得大書特寫。但來到南山的頭前江,

商,不用踩到別人家的土地,傳說即使有點誇張,也可以一窺其富 甲一方,輝煌騰達的盛況。到了江鼎萬時期,因為向大清皇帝進貢 錢財,而被封為進士,這段歷史在縣誌裡有記載。筆者在小時候,經常聽耆老 談到頭前江的富有:「有菜公厝富,也無菜公厝厝,有菜公厝厝,也無菜公厝 富。」意思是說:有菜公厝的財富,也沒有菜公厝房屋的富麗堂皇,有菜公厝之 美,也沒有菜公厝的人有錢,可見當時的頭前江,家大業大,遠近聞名。筆者小 時候曾看過他們的圍牆有很多來自中國福建的青斗石。至於家道如何敗落,傳說 紛紜,最多的傳說風水被風水師破壞,有點迷信,不可信。依筆者根據頭前江耆 老的描述,肯定是得了傳染病(據說為鼠疫),因當時醫藥不發達,傳染病的威 力驚人,為了活命,只得逃到外地,所以現在新港鄉內的江姓人家,除了中洋江 姓來自菜公厝的東山江姓外,其餘大部分為頭前江外遷的後代。江姓為客家人的 後裔,最近研究客家人似乎成了顯學,研究客家人在台灣的分佈或客家文化的特 色之學者,紛紛走訪本庄(新港鄉最大的客家後裔聚落。)並參觀江家祠堂,影 新港‧微笑的故鄉 7


印江家族譜,做為研究客家文化的參考。前些日子還有來自永定縣高頭的江姓宗 親,來拜訪筆者,想了解江姓在嘉義的分佈和傳統客家文化的特色,從其言談 中,筆者嗅到一股濃濃的統戰味道,包裹在其學術研究之中,除了陪其參觀祠堂 之外,對其提問,筆者大多持保留態度,以免洩露機密。也許是筆者多心,但從 小被教育要保密防諜的潛意識,還是深埋我心,一切小心為妙。 蕃茄和茂谷柑 菜公厝的農產原以稻米為大宗,但在號稱大有為政府的長期壓制下,經常穀賤傷 農,農民為了裹腹不得不種一些經濟作物,如美濃瓜、蕃茄、蔬菜等來增加收 益,菜公厝因地質屬黏土,最適合黑柿番茄的生長。產期長、產量豐,香甜可 口,物美價廉,讓村民小賺一筆,也因而闖出了「番茄的故鄉」的名號。但近幾 年來,因為氣候的暖化,影響了番茄的生長,病蟲害的危害加劇,成本水漲船 高,雖然量少而價格較高,但利潤不多,加以人口老化,種植面積逐年銳減。有 朝一日可能成為番茄的「祖鄉」。但俗話說:「東港無魚,西港拋。」做為現代 的農民。頭腦也要轉得快。幾年前,幾位較年輕的農民,大膽引進了一種蜜柑 ──茂谷柑(農試所引進時,稱要茂盛山谷而得名)的溫帶果樹,並成立班會, 在農試所的指導下,原屬於溫帶的水果,竟然奇蹟式的結出比原鄉更大、更甜、 更多汁的果實,台灣因種植問題有限,茂谷產期又適逢農曆年節,價錢穩定。如 果能克服裂果的損失,獲利更豐。 信仰 保安宮為菜公厝居民信仰中心,保安宮原為保安壇,原沒有專屬廟地,長久以 來,一直借用民宅廳堂,僅可遮風避雨,壇內限於空間,神具設備也因陋就簡, 歷經數百年,統一奉祀,朱、邢、李千歲,神跡顯赫,庇祐眾生,深得村民信 仰,香火鼎盛。奉祀主神,朱、邢、李千歲的金身如何隨先民落腳本庄?設置保 安壇供奉全身又是使於何時?因年代久遠,無跡可考,加之巷議街談,事多不 實,老成凋謝,已莫可諮詢。 八十三年七月保安宮籌備委員會成立,共推江永川為籌備委員會主委,鳩工興建 保安宮,直到八十八年五月十二日落成,歷時四年又十個月,耗資一千四百七十 餘萬元,僅有一百來戶,三百多居民,三百多居民的小聚落,能捐出如此巨資, 信仰的力量真令人不得不佩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保安宮旁邊建了一間小廟,專 為奉祀福德正神而建。保安宮內也奉祀一尊土地公。一個小村庄奉祀兩尊不同的 土地公,以保持村內的平安,並讓居民財源廣進,難怪庄內雖無大富翁,但也沒 8 新港‧微笑的故鄉


有貧戶,這也算是本庄的一大特色。 淨心園 筆者住家附近的凈心園,原是社區荒廢的一塊私有地,垃圾堆積如山,藏污納 垢,蚊蚋叢生,儼然是社區髒亂之瘤。九十三年在基金會協助策劃下,向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申請到一百萬元補助款,在全村居民充當義工的協助下,闢建成一 休憩公園,成為社區休閒活動的中心。村長再向縣政府要來一百五十萬來整修思 源地。串成社區最佳景觀區。這些建設都是現任村長范姜鎮興的政績,他身先士 卒、出錢出力,投入大量心血,居功甚偉。尤其淨心園的永續經營,環境維護、 綠美化,幾乎都由他一個人包辦。真是難能可貴,值得敬佩。筆者代表居民在此 謝謝他。

菜公的另一章

咬仔竹記述

施秀敏 ◎本會史蹟研究組義工

地名由來 從北港路轉進68號鄉道到中洋村,途經的小聚落就是咬仔竹。這個現今僅剩四、 五十戶人口的小聚落,卻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耆老傳說明鄭時期先人即在此落 戶,由於土地肥沃,至清朝初年已聚居三、四百戶人家。康熙年間,庄民更合築 「咬狗竹」圳引水灌溉,因其貫穿整個聚落,聚落也因此得名「咬狗竹」。大正 九年,地制重編,以「咬狗竹」不雅,更名為「咬仔竹」。現今「咬狗竹」圳已 納入嘉南大圳系統,即是今日位於聚落南邊的「潭底溝」。 聯外道路 數十年前,68號鄉道還未舖上柏油,是咬仔竹到新港街面的主要道路。當時路旁 種著芒果樹與木麻黃,路面則因牛車車輪壓輾,整條路面盡是坑疤。因此,每隔 一段時間,聚落居民就需總動員,載來土石填平坑洞,以利牛車行走。夏季,放 學後的小朋友總沿著道路兩旁的溝渠走回家,一來較涼爽好走,再者可撿食芒 果。後來道路鋪上柏油,芒果甜美的滋味就只存在記憶裡了。 多年後,當初這些撿拾芒果的孩童已兒孫繞膝、齒搖髮蒼。台塑中洋廠設立,多 過十倍、二十倍的車流量通過聚落,在68號鄉道上飛馳。聚落的空氣差了、天氣 熱了、環境髒亂、噪音污染,更糟的是過馬路變得好危險。這些問題一直無解。 十年前,社區居民決定要作些什麼,眾人協力在68鄉道兩旁種下四百多棵小葉欖 新港‧微笑的故鄉 9


仁,多年後的今天,這條朝迎旭日、暮送夕陽、被社區居民命名為「微笑大道」 的馬路,隨著四季更迭而展現出不同的丰采。如果不是因為來往的大車總把欖仁 迎風搖擺的脆嫩枝椏折斷,它應早已綠蔭成拱了。 三角公園 聚落裡兩條主幹道,我們戲稱為「中正路」與「中山路」。「三角公園」位於中 正路旁,此地過去是水塘,我們稱它「內底潭仔」,水裏養著魚蝦,潭面飄蕩著 群鴨,午後更是牛隻的浴場,居民會在潭邊的刺竹林下聊天、乘涼。後來水塘被 填平,變為垃圾場,再經整理成為今日的三角公園。這裡現在是社區戶外活動的 主場地,每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整個社區在此綠草如茵的草皮聚餐。 在穿插表演、抽獎的同時,也表揚一年來為社區服務的老小義工,場面感人而溫 馨。 屋中樹 再往前走,有棵樹齡超過110歲的榕樹由民房二樓沖天而出,寬大的樹冠吸引不 知凡幾的小鳥棲息。仔細觀察,咦!樹根長在人家客廳裡頭呢!問起原因,高齡 的主人家說:「世間萬物皆有先來後到的法則,這棵榕樹在數十年前就守候著我 們家的土地,父祖輩當也親手澆灌照顧,使之綠葉成蔭。在這裡我度過快樂的童 年,我的兒孫輩亦然。現在要蓋新房子,當然要尊重這先到的生命!」 縱使樹根佔去了客廳大半的空間,縱使環保還未被重視的二、三十年前,屋主就 10 新港‧微笑的故鄉


有這種生命共存共榮的觀念,且付諸實行,實在令人感佩!

大家樂盛行時,曾有信徒為明牌求聖公,不料降乩後乩童對求明牌

從左至右, 依序為每年 初 二 回 娘 家,居民在 三角公園裡 聚餐、玩遊 戲。美麗到 令人炫目神 迷的微笑大 道。咬仔竹 義工整理資 源回收。

者賞巴掌,並告誡其不可有不勞而獲之心。信徒敬聖公靈驗,從此

(施秀敏 提供)

信仰中心 紫雲亭,供奉雷神「都天靈聖」,傳說聖公乃書生得道,早期乩童 傳達聖公旨意說的是北京話,信眾有病求醫,聖公指示尋找藥草更 是一絕。

戒賭。 環保推行 咬仔竹的義工在七、八年前即各有環保餐具,也研習過環保肥皂的製作,更提倡 廚餘製有機肥。位於紫雲亭南方的建築物是社區的資源回收站,這是五年前咬仔 竹居民集資所建,回收所得是年初二聚餐表揚義工的經費來源。 社區大年初二聚餐活動已舉辦十一年,三年前開始,我們不再提供免洗碗筷,開 始使用環保餐具,活動結束後的垃圾量因此大減。我們期待大家能共襄盛舉,在 舉辦任何活動時,都鼓勵節能減碳。尤其在物價高漲的年代,千萬別瘦了荷包、 肥了垃圾袋。

新港‧微笑的故鄉 11


活動花絮

圖書巡迴車開到安琪兒囉~~ 蕭惠君 ◎本會圖書館館員

把握時間, 安琪兒小朋 友彷彿想將 巡迴車的書 都讀完似地 認真挑書、 看書。 (本刊編輯室)

新港文教基金會圖書巡迴車──「維泰號」,是一台到處趴趴走的 圖書館,這次配合安琪兒幼稚園大班學童的主題教學「圖書館尋寶 趣」,將「圖書巡迴車」開進了安琪兒校園。 「0啊0,林林總總是總類;1啊1,一思一想是哲學……」進到校園 就聽到小朋友們朗誦著圖書十大分類數來寶。「哇!小朋友好厲 害,會將圖書十大分類一一朗誦出來。那小朋友知道這台車子是做

什麼用的嗎?跟路上跑的車子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它是一間圖書館,跟平常 看到的圖書館不一樣的是,它是會到處跑的圖書館,只要哪裡有需要,維泰號就 會出現……」大約跟小朋友介紹了「圖書巡迴車」的由來後,就讓小朋友自由閱 讀,小朋友從書車上拿出喜愛的書籍翻閱,認真的將書中的文字唸出或隨意的看 著書中的圖畫,一直到要進教室前都不願將書放下,依依不捨的樣子好可愛。 隔週,老師們帶著小朋友來參觀基金會2、3樓的「阮位紀念圖書館」、4樓的 「夢想新港畫展」。聽完圖書館及夢想新港畫展導覽後,小朋友們慎重地在書架 前選著書;在畫作前小聲地評論欣賞。最後,老師運用「班級借書證」讓每位小 朋友都帶著一本書,幸福地回家。歡迎各幼稚園、學校,都一起來幸福閱讀喔! 12 新港‧微笑的故鄉


活動花絮

大甲媽遶境 淨港一起來 整理 張惟智 ◎本刊編輯委員、新港藝術高中教師

3月26日,數以萬計的香客又如同候鳥般地隨著大甲媽祖來到新港。 新港各界一樣如往年熱情地忙著搭棚、擺攤,提供豐盛的食物、飲 料及水果來款待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相關的淨港計畫也隨之展 開,讓整個新港街面在熱鬧的進香遶境活動結束後,能以最短時間 內恢復原來的面貌。這些無論是掃街或供餐等工作,都因為數眾多

大甲媽祖遶 境時,天色 近黑,一群 剛下課的藝 術高中學生 正在洗碗做 義工。 (本刊編輯室)

的在地鄉親和義工們而能圓滿達成。近幾年有許多吳鳳科技大學、 新港藝術高中、新港國中等學校的年輕義工的參與,為淨港計劃注 入新血,也讓整個計畫一年比一年更早完成任務,真的很感激他們 的熱情加入。

新港‧微笑的故鄉 13


李桂葒 新港藝術高中203班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淨港計劃,「淨港」 是為了因應大甲媽祖的到來所出現的 活動,有的人幫忙掃地,有的人幫忙 洗碗,有的人幫忙煮飯。去年我幫忙洗 碗,今年我幫忙發送碗筷給需要的人。 來這裡幫忙的人都是義工,而且我到現 場後發現有很多藝高的學生,原來我們 學校的同學都很有愛心呢!在發碗筷的 過程中,我發現每個拿到碗筷的人,臉 上都溢滿了笑容,並且對我們說:「謝 謝!」當下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的美 好。如果還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再參 加! 劉淑婷 新港藝術高中203班 雖然已經在新港待了兩年,但今年卻是 我第一次參與媽祖遶境的盛事。這次我 負責的是遞碗筷給需要的香客。當看見 他們接過碗筷時臉上感激的笑容,我總 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能夠為堅持信仰 的人們服務的我是多麼幸運啊!每次看 到迎面走來的是位老婆婆或老公公,我 忍不住想跟他們說聲「辛苦了」,他們 是如此老邁,從大甲一步一步走來想必 是何等艱辛,但她們確確實實做到了, 這種精神真的很值得敬佩。最特別的是 不論年齡大 小,為了環 保,供餐洗 碗一整天都 不喊累,這 就是義工精 神。

一個外國香客,他來自法 國,當我們與他交談時他還 用中文說「我愛台灣!」真 的是很可愛。今年很開心能 夠參加淨港計畫,是一個很

(本刊編輯室)

特別的回憶。 14 新港‧微笑的故鄉


程彥斌 新港藝術高中205班

和洗碗,重覆的做同一件事。但為了讓食用餐點的人能夠吃的安

熱血的4百多 位吳鳳科技 大學學生, 無論掃街和 供餐洗碗, 是每年大甲 媽遶境新港 最大的淨港 助力。

心,讓做起這件事多了一份責任感,相對的也就更加起勁,更加賣

(陳雅文 提供)

剛開始不知道這是什麼性質的活動,只知道是去洗碗,想說可能不 會很有趣,但還是填了表報名參加。後來真的做了之後,才發現大 家一起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多麼快樂。雖然來來回回地搬餐盤、碗筷

力,還做到忘記交接班的時間,或許下一次有機會,我還會來參加 淨港計劃,替大家服務。 陳雅文 吳鳳科技大學學務處服務學習組 吳鳳科技大學今年第3度與新港文教基金會一同參與淨港計畫,從第一年的戰戰 兢兢到第三年懂得視服務情境及場域不同,將同學編組並自製、使用不同的掃地 用具,可謂是一連串「做中學、學中做」的寶貴經驗。 本校在淨港計畫中協助的工作有「供餐服務」及「淨港掃街」,服務梯次、人 次不少,服務時間更是從清晨4時到凌晨2時皆有。坦言之,每年淨港計畫執行 結束,校內工作人員、領隊老師,無一不是喉嚨沙啞、腰痠背痛,學生亦同。 新港‧微笑的故鄉 15


但每每看見同學有秩序的集合、熱情的 服務,並且說道:「明年還要參加!」 身為師長的我們,總會被學生的熱血感 召,每年此時也都會引頸期盼大甲媽祖 的到來。 為了確保志工服務品質,並欲表達對本 計畫之重視,三年來本校在參於計畫 前,皆會在校內辦理多場「志工行前訓 練」,希望在正式出任務前讓所有參與 活動的志工同學,能確實了解工作流程 內容及參與這次服務的意義,以期能不 辜負各界對吳鳳科大的期許。 本校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學生參與服務 學習活動,我們相信,品格和專業一樣 重要,藉著供餐洗碗、打掃垃圾,讓學 生奉獻出個人的心力、參與社會公益活 動,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讓年輕人走向 人群,於校外服務他人也成就自己,對 於學生品格的鍛鍊也有莫大的助益。藉 此機會,亦要感謝新港文教基金會予以 本校學生學習之機會,藉由每次服務結 束的反思及檢討,相信本校會做得更 好!

「環保作呼 好,媽祖也 呵咾」,義 工們追隨媽 祖腳步,掃 街愛地球。 (本刊編輯室)

16 新港‧微笑的故鄉


藝文導覽

家人──國立新港藝術高中第二屆師生聯展 孔令建 ◎國立新港藝術高中學務主任、美術教師

這是第二年新港文教基金會與藝術高中的合作,從第一年學生的「自畫像」到第 二年的主題「家人」,我們想探討的是從自己擴張出去一點點的思維,試圖碰觸 每個學生的家庭關係,展覽前我們試圖以電腦影像處理作為媒材,以真實的家人 相片去面對這層關係,這是一種嘗試,也可說是一種大膽的實驗,在創意的揉捏 過程裡一邊學習技術、一邊面對自己,從允許自己技術的不成熟與青澀,換取更 多對家人更直觀的解釋。 不可諱言的,孩子還是遇見了困難,因為家人是他們如白開水的存在,而我們為 了創作,試圖去發現白開水的營養價值。我們試圖去引導幾個主題:從哪裡可以 見到「家人」這層關係?你的家人關係是在什麼樣的事件下逐漸建立起來的?你

高中 術 港藝 展 新 國立 師生聯 屆 第二 :00

10 午 ) 上 ) 休館 六 日 0 ( 定假 /5 17:0 ~ 國 0 5 / 0 及 1 4: 週一 /3 0、1 : 10 6 ( 0 0 : 0 會 2 5 茶 /5/ 4:00~17: 10:00~1 在此限) 號) 1 開幕 0 1 : 五1 觀不 1巷2 、日 期間

展覽

至週

週二

11 參 雲路 週六 預約 鄉登 體 港 新 校團 義縣 (嘉 (學 庫

倉 74 25號 5-37450 , ‧ 調整 諒。 化館 預約0 酌予 請見 務 文 敬 業 覽 港 , 項 :新 參觀導 得因本會各 ,不便之處 點 體 地 詢 , 展覽 話:團 覽開放時間 事先電話洽 展 電 敬請 ◎本 觀者 洽詢 地參 遠

新港‧微笑的故鄉 17


與家人是否還有未完成的承諾與遠景?這些問題讓學生心理自然的發酵與沉澱, 從本次的展覽也就呈現了有普普藝術的風貌、表現主義的直接、寫實主義的動 人、超現實的場景。對這次展覽我們不想預設立場、開放大家來解讀藝術高中 學生某些很柔軟、很私密的角落,從作品中老師看到了學生很單純也很複雜的一 面。 而其他的,我們等您來發現。 瑄菩

203班王 佳逸

101班林

亭蓉

206班盧 彧玘

101班廖

舶格

206班高 穎瑄

105班魏

18 新港‧微笑的故鄉


藝文導覽

10:00 午 上 /19 :101/5 會 茶 幕 開 館) 6/24 9 定假日休 1 國 / 及 5 / 一 1 週 間:10 :00( (六)

展覽期

17 五14:00~ 00 週 至 二 4:00~17: 週 1 、 0 0 : 2 10:00~1 週六、日 在此限) 約參觀不

體預 (學校團

305號)

鄉新中路

新港 (嘉義縣

樓 基金會四 教 文 港 74 :新 5-37450 0 展覽地點 約 預 覽 敬請事先 參觀導 體 地參觀者 遠 團 , : 整 務酌予調 洽詢電話 會各項業 ,得因本 。 開放時間 敬請見諒 ◎本展覽 便之處, 不 , 詢 電話洽

新港‧微笑的故鄉 19


2012新小五藝術

江季鴻與學生的藝術小學堂

江季鴻 ◎新港國小美術教師

呼~ 一年過了,距離上次為新港國小五年級小朋友辦的畫展已經過了一年。 又過了一個學期、換了一批五年級、重頭開始美術觀念的灌輸,當然小朋友的作 品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槍修改中慢慢累積,到最後我又很自找麻煩的想要再來幫 他們辦一次展覽…… 去年底,用一個禮拜時間,輪流帶所有五年級美術課學生去參觀「新港文化 館‧25號倉庫」的面具展,黃文淵老師用回收物做的面具給我靈感,這些材料垂 手可得,我何不也讓學生試試看做面具? 我要學生從自己家裡帶安全帽來,以安全帽為面具的模,在上面敷黏報紙與衛生 紙一層層塑出硬殼,再廢物利用飲料紙盒、瓶蓋、毛線、樹葉自然素材……等等 組裝五官或裝飾,當然還要發揮自己的創意著色彩繪。過程中發現,其實要大家 收集材料不難,自然萬物也都是素材,難度在用哪種材料才可以將面具表情傳達 出來,眼睛鼻子嘴巴從往常的平面畫畫變成立體,又是不一樣的思考方法,製作 難度不算高,卻是需要費時費工完成,除了激發他們創意外也磨練他們的定性。 在美勞課裡,不是太誇張過分的情形下,適度放鬆的聊天、邊討論邊做作品是被 允許的,升上五年級後學生有明顯的課業壓力,能夠在美術課裡喘口氣,讓轉個 不停的左腦休息一下,如果換成我是五年級的小鬼,我應該也很愛吧! 適逢基金會又再度問我「今年小朋友有什麼特殊的創作嗎?」,所以就搬出這次 和學生們半玩半嚐試出來的作品,這一百多個面具都是小朋友在學校美術課完 成,全讓他們自己玩素材,沒有大人的加工,或許還尚待琢磨,但每一個都獨特 而且十分有個性,甚至大部分做得很像作者本人,有趣極了!

20 新港‧微笑的故鄉


徵信

感謝參與 和鼓勵 本刊編輯室 新港文教基金會是由一群熱 心公益的地方人士成立的非 營利性組織,希望提供一個 讓大家愛鄉心意得以匯聚 的空間。我們的郵撥帳號是 03962917,戶名是「新港文 教基金會」,我們是嘉義 地方法院嘉院源民勤02864 號,登記有案之文教財團法 人,您的捐款可以申請年度 報繳所得稅列舉扣除額。 本年度因下列人士慷慨捐 贈,使我們的工作得到莫大 的助力與鼓勵;我們在這兒 公佈徵信,也鄭重表達我們 至誠的謝意。《新港文教基 金會之友捐款》,簡稱「會 友捐款」。

◎本次臨時捐款徵 信至5/15止,5/16 至 6/15 期間之捐款 人姓名,將刊載於

101年6月份會訊。 ◎為了避免您親自 到基金會捐款或到 郵局劃撥等候之不 便,本會與郵局及 新港鄉農會辦理媒 體代收轉帳,定期 從您的存款簿或劃 撥帳戶內扣款。希 望此「方便捐款」 辦法,可以節省您 許多寶貴的時間。 歡迎您與本會聯繫 並多加利用。 新港‧微笑的故鄉 21


本月捐款芳名 臨時捐款(依地區、捐款順序排列) 台北 陳信雄、唐秀月 捐100元 趙迺定 捐2,100元 黃秋林 捐300元 嘉義 沈鈺錡 捐200元

雲林 黃桂英 新港 林敬倫

捐100元 捐600元

關懷學童捐款(101年1月~12月捐款) 每月捐600元 王見仲 林素絹 徐天良

每月捐200元 伊蕾名店(佳緣店) 和發電氣屋 一年捐2000元 江直育

圖書推廣捐款(101年1月~12月每月捐款) 捐200元 王昭雅 (指定購買雜誌)

捐100元 蔡居祿 徐家瑋(指定購買雜誌)

歡迎加入新港文教之友! 只要每年捐款1200元,即可獲得新 港文教之友卡! 憑卡購買新港文教基金會相關產品可 享9折優惠。 至下列特約商店可享購物折扣: 雲門舞集、屏風表演班、台北首督芭蕾舞 團 、金讚成、新港軒、新瑞香八仙餅、天觀珍 祖傳新港飴、金長利商店、一聖堂食品行、會普 吉菸酒專賣店、美綺麵包坊、新港客廳、古笨港 陶華園、新港香藝文化園區、老爺眼鏡、摩爾書 店、人文書局、妙媽媽嬰兒坊、采依服飾、伊蕾 名店(佳緣店) 、東洋攝影社、和發電氣屋、淑敏 美療生活館、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佳豐酒莊、 999影音廣場、笨港軒食品行、欣欣茶莊批發零售 店、振澤商店、嘉大農產展售中心禾康園、阿裕 手工烘培坊、回憶照相館、民雄冠軍鵝肉等特約 商店,陸續增加中。 (更多會友權益、活動辦法,請詳洽本會網站)

22 新港‧微笑的故鄉


方便捐款 半年捐 12,000元 陳永華 半年捐 6,000元 李麗真 林嚴山 郭秀麗 郭秉忠 陳美華 黃乾三 洪菁苑 半年捐 3,000元 何昌益 江清樹 林杏芬

會友捐款 捐10,000元 耕興股份有 限公司 捐2,000元 林崇民 邱晉煌 張瑞隆 捐1,200元 鄭汀舟 捐1,000元 安琪兒幼稚 園 江澤祥 吳英昭 吳麗容 林柏蒼 張文真 陳政毅 陳智賢 陳錦煌 新生交通公 司 楊千鶴 鄭寶桂 戴秋寶 藝昌陶藝廠 捐600元 謝東哲 捐500元 林秋桂 何明博 余新富 吳水生 李參禛 林永森

(每年6/15、12/15扣款) 林宥嫻 侯月霞 國美紙器股 份有公司 郭茂雄 陳河水 陳雪卿 盧盈州 謝彩雲 謝銘東 半年捐 2,000元 林宗偉 洪文裕 半年捐 1,800元 林月祝

半年捐 1,200元 李進興 何秀麗 吳振東 邱品睿 林文錡 林姿緣 徐文志 馬齡瑩 莊孟達 莊春枝 陳秀玲 陳麗娜 葉忠益 賴青建 半年捐

1,000元 楊勝田 鄭雅資 賴亨忠 賴郁秀 張志誠 呂宜蓁 半年捐 800元 林國平 半年捐 600元 方中信 王清奇 王素秋 史玉芬 江淑玲

江哲頫 何美麗 何欣學 何錦華 何秀珍 何明訓 吳岱蓉 吳淑英 吳正浴 呂瑞芝 李翠萍 林青熙 林青穆 林聰輝 林銘村 林素珠 林雅慧

林嘉怡 林政哲 林明仁 林巧萍 林柏廷 林清維 林楷庭 林育靖 林宛承 周艷鈴 洪楓鈞 施平郎 柯昱丞 徐興儀 徐佩禎 徐偉翔 徐郁琇

張瑞津 張淑真 張萍珊 莊秀貞 郭文盛 郭麗敏 郭敏靜 陳淑瑛 陳靜瑩 陳譓鈞 陳美惠 陳麗美 傅寶寬 曾淑卿 黃采葶 黃慧珠 黃琇鳳

黃英娥 楊芳淳 廖正馨 蔡錦華 盧秋真 龔晉正 半年捐 500元 余金蘭 蔡尚彣 半年捐 300元 紀如雯 楊芳敏 一年捐 5,000元 鄭立芝

一年捐 2,400元 陳潤篤 一年捐 1,200元 洪麗英 郭益守 張麗娟 陳美如 陳圳岸 陳玉娟 蕭麗桂 一年捐 600元 陳純怡

江喬瑛 江錦松 江培爾 江紫薇 江碧琳 何文瓊 何佳純 何明煌 何碧森 何隆欽 何淑貞 吳世斌 吳永旭 吳玉玫 吳玉真 吳秀娟 吳松杭 吳敏男 吳淑媛 吳瑞文 呂其福 呂榮紛 李忠義 李明友 李秉勳 李秋金 李素蓮 李淑美 李淑華 李喬弘 李冠澐 李冠儀 李瑋盈 杜招芬 杜可柔

杞佩珊 沈雅姬 沈鄭瓊敏 邱美智 周忠慶 周婉瑜 周慧彰 林文泰 林秀月 林良夫 林東園 林金珠 林玠虢 林春美 林郁村 林倚盟 林家弘 林祐本 林清晃 林銘科 林錦秋 林灑珠 林朱龍 林玉梅 林鼎盛 林政宏 林明毅 林本仁 林世旺 施秀真 洪上祐 洪瑞妏 洪嘉鴻 洪榮聰 洪儷娟

紀金山 美綺麵包坊 徐千文 徐作芳 徐東陽 徐麗娟 翁寬和 馬陳興 馬霈珊 康宋村 康朝順 張平順 張伊秀 張庭芸 張瑞滿 張福政 張麗紅 張花冠 張詠涵 張惟智 張美雯 莊燕蓉 郭益霖 郭玉如 陳世彬 陳永興 陳玉玟 陳協和 陳宗一 陳宜欣 陳昆明 陳芳惠 陳信甫 陳柏璋 陳培瑜

陳淑美 陳淑萍 陳意淳 陳萱蓉 陳錦蘭 陳靜琪 陳韻筑 陳意佳 陳金萍 陳淑暖 陳志傑 陳守玉 陳宣蓉 陳淑惠 曾建豪 曾煥琦 曾瀛敏 曾文秀 湯良玉 程清爐 黃天壽 黃明華 黃治榮 黃美香 黃家珮 黃靖紋 黃懷萱 黃建智 黃睿妍 黃文淵 黃春菊 黃忠護 黃琳惠 黃品蕙 新港肉粽秀

楊千金 楊敦復 楊月秀 溫金龍 葉孟其 葉思欣 葉洺郃 葉淑雯 詹清森 廖坤猛 綠蘭香花坊 劉文賢 劉智全 劉瑞捷 劉顏寶月 劉孋姿 劉政昇 劉世偉 歐陽柏侯 潘岳境 蔡正明 蔡育生 蔡家昕 鄭如芬 鄭明展 鄭雯瑩 鄭加裕 盧明輝 盧彥和 盧麗真 蕭惠君 蕭華珍 賴玫娟 賴朝和 賴燕玉

賴麗絨 賴志毅 賴淑茹 賴黃允 戴文玲 戴玉治 戴思寬 戴思喆 戴秋蝦 戴崧哲 謝坤峰 謝本東 謝參雄 謝苑真 謝菀蓉 簡鳳珠 簡嘉怡 顏怡恬 魏春蘭 羅加佳 羅家欣 蘇瑞雯 覺淑君 龔麗燕 鑫旻電器行

(100年1月~12月每月捐款) 林旻憲 林娟旭 林訓逸 林釗圭 張雅婷 郭明森 陳明善 陳信良 陳素雲 黃金泉 黃英敏 葉國輝 蔡永隆 鄭文雄 鄭俊賢 蕭福田

范宋卿 捐200元 王筱雲 王淑芬 何永森 何守政 李明記 李國芬 李建輝 呂明龍 徐東海 郭月照 郭香洵 陳榮森 陳禧烈 曾文雅 邦泰實業公司 黃文霞 捐300元 黃朝駿 天然工坊 葉文德 毛儀成 蔡釗輝 吳基福 蕭粲勳 呂明塘 鴻偉打字行 宋明晃 嚴清欽 李滄隆 嚴玉真 徐金德 捐100元 陳桂芳 丁素惠 陳清城 王友仁 陳義燦 王百惠 陳慶哲 王孟文 蔡辰雄 王富桓 經緯單車休閒 王靜文 館 王藝樺 鄭美慧 王文瑜 葉黃玉鳳 王文宗 捐250元 石惠銀

新港‧微笑的故鄉 23


◎新港文教基金會開館時間:週二~六上午9:00~晚上9:00, 週日上午9:00~下午5: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得因本會各項業務酌予調整,遠地參觀者敬請先電話洽詢05-3745074。

月活動看板 The Fri

215:00(每週三)

五 Sat 六 4 5~6/3

Sun

四 3

日 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6/3

20

21 22 28 29

23 30

24 31

25 26

27

Mon

Tue 二

Wed 三

1~6/30

8

二手文具福袋 招募 嘉義縣青年志工 中心

7

葛麗絲阿姨說英文故事 新港文教基金會3樓

p17 週二~週五 14:00~17:00 週六日 10:00~12:00 14:00~17:00 「家人──國立新港藝術高中第二屆師生聯展」 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

p19 週二~週五 14:00~17:00 週六日 10:00~12:00 14:00~17:00 「2012新小五藝術 江季鴻與學生的藝術小學堂」 新港文教基金會4樓

圖書館訊息圖書館服務時間同基金會開館時間,辦理借書證請攜帶2吋照片一張,至本會填 寫申請表即可。館內圖書以兒童青少年為主,成人為輔,藏書豐富含有聲DVD, 歡迎多加利用!!

圖書巡迴車時間表/ 校園巡迴

復興國小 5/8 5/22 安和國小 5/9 5/23 月眉國小 5/10 5/25

週二09:00~12:00 週三09:00~12:00 週五09:00~14:00

贈書芳名

林玉玟 贈《想看到彩虹,就得忍受下雨》等4冊

報名對象:有意願者均可報名,名額不限。 報名費用:1000元(開班日或報名時收取) 報名地點:新港鄉中正路21-2號 維豪窗簾,05-3744141何先生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5月30日止 授課地點:晨間班(新港國小每日06:00~07:00) 夜間班(菜公厝每週一三五20:00~21:3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