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
LESSONS
構造 1
1
用功能整體的觀點去鑑識「局部」的形式與結合方式
0
構造 機上餐點、醫院配膳室和某些大型員工餐廳的餐盤回收車 是一種底部有輪子、瘦瘦高高的箱子,內部如抽屜架有十幾個隔 層軌道;軌道對應托盤邊緣做成ㄈ字型、垂直間距稍稍大於托盤 上最高食器的高度。
摩斯漢堡的回收台則是一個比桌子高一點的櫃子,這個高
度讓你方便一手拿著托盤、一手把垃圾推進櫃子正面的掀門內; 櫃子檯面有一大一小的圓孔,用來分別回收兩種尺寸的紙杯,旁
邊是未喝完飲料的倒入槽,這個槽設有瀝水網讓冰塊不要呼嚕 掉下去濺出裏頭的液體。
這是兩個餐後回收的構造物(註) ,它們的外觀與細節和它 們有哪些部位有關,而它們有哪些部位則和它們的主要任務有 關。對那些需要盡快淨空以保持空間整潔或提高換桌率的地方
來說,餐盤回收車的任務是快速且大量吞吐。至於摩斯的回收台, 主要任務是將乾淨的紙器有效率地收集起來。這類物品的任務 要能成,需要多個部位環環相扣地配合,這個配合的過程和結果 就反映在細節及外觀上。
1
透過上述例子想談的是,從構造的角度,生活世界裡許多形
形色色之物,可用「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來讓人認識。專業製 造的職前訓練需要這個認識,而在通識教育裡談,它的意義是讓
更多人對一個物品是否合用、合用到令人敬佩,有挑剔與欣賞的 基準。這點是構造和生活美感極有關係的地方。
這個小型實作便是基於「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的角度設 計的。作為練習的任務題目,應讓學生不需強大背景知識和研究
心力、但需要邊動手邊考量才能完成;而實作材料,則盡量簡單
卻充分。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物品的外觀與細節可以從思考、 實踐它的任務來漸漸成形。
2
MATERIAL & TIME
練習材料 & 時間
PRACTICE 1
30 min
構造的初階練習
!
材料
木塊組 小螺絲
!
白色橡皮筋
TIP
螺絲釘可鎖入木塊的孔洞。
TIP
白色橡皮筋有三種尺寸:
5 cm
!
1.8 cm
3 cm
TIP
木塊組為以下八塊所組成,木塊之間具有模矩 關係,以便取部分出來組合時,容易整併。 5 cm
2.5 cm 4 cm
2.5 cm 3 cm
2.5 cm 1.5 cm 2.5 cm
3 cm 6 cm 4 cm
3
6 cm
PRACTICE 2
30 min
構造的進階練習 材料
工具
板材
鉗子
木塊組 多種尺寸的小紙板
圖釘(鑽孔用)
線材
白色橡皮筋、養樂多吸管、 鐵絲、透明縫衣線
五金
小螺絲、小螺帽、小釘扣
4
PRACTICE
1 1-1
將手中的八塊木塊取出一落,將它們用橡皮筋捆束,之後拆開, 再重取一落捆束,可重複幾次這個工作。
紀錄下不同木塊集合時,你的橡皮筋如何因應。
這樣頗穩固!
!
5
TIP
木塊集合可能有規整或不規整,而有些 情況下可以用一條橡皮筋完成,有時必 須加上另一方向的橡皮筋。可要求學生 觀察橡皮筋的數量和方向,覺得橡皮筋 太多或太亂時,重組木塊看看。
一條橡皮筋好像不夠?
?
THINKING
這個練習裡,每個木塊和橡皮筋都是「木塊集合」這個整體的部件, 一組木塊集合需要木塊排列和橡皮筋束制的合作才能完成,木塊 排列不同,束制便要因應。這是一個快速體會構造精神的試驗。
6
1-2
同前一個練習的要求,但捆束材料多了螺絲釘。比較看看相同任
務下,零件的增加造成什麼新的捆束方式?記錄下不同木塊集 合時螺絲釘用在何處?橡皮筋的分配如何?
點的出現造成了什麼樣的作用?
?
THINKING
多了螺絲釘最顯著的影響是橡皮筋可以勾在其上,利用螺絲釘產 生作用的一條橡皮筋會變成雙線的形式。這個練習是要發現部件 增加,除了改變另一部件的作用,也一起造成新的零件秩序。
7
1-3
將八個木塊分為兩組,用前兩個練習的經驗,分別將兩組木塊捆 束成你認為最有效或最具良好視覺秩序的樣子。
比較自己完成的兩個捆束構造分別具有何種特別條件,說說這 個條件和視覺秩序的關係。
可以用螺絲整理 橡皮筋的線條!
!
TIP
有了不同的零件後,捆束的做法變 多了,也造成了不一樣的視覺秩序 與關係。
8
PRACTICE
2 2-1
捆束一組耐摔落的木塊或者耐快拆的木塊。捆束時使用的零件 必須從三類材料庫中選取、搭配。 A
板材 (面)
B
線材 (桿)
C
點材 (小五金)
依據上述三類材料庫,請從至少兩個 材料庫中挑選材料(項目不限) 。
!
TIP
老師應提供充分但純粹的零件, 預先依屬性分類成三組材料庫。 形體中各部分的連 接方式是既必要又 純粹的模式嗎?
9
EDITOR’S NOTE
編者語 構造的美學訓練中,通常會練習不要使用太多種素材來達成單 一任務,重複進行同一個問題的關係與秩序的檢討,訓練優雅的
解決方法。在構造的KIT練習中,我們著重於邊動手、邊考量、邊
討論,藉由達成簡單任務,重新思考整理使用過的零件、並整理 外觀與細節,在練習中我們會漸漸發現零件與零件間的關係會
產生一種「韻律」 ,而後成為「合奏」 ,經過不段的練習,假以時日 或許能夠成為「協奏」 。
10
發行人 企劃
總編輯
執行編輯 主筆企劃 美術設計
曾成德
教育部105年至108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 核心規劃小組實務工作計畫
曾成德 張基義 劉惠媛 簡菲莉 江怡瑩 蔡紫德 何欣怡 葉思佑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影像版權 國立交通大學
13
14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影像版權 國立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