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月報
校 政
二零一二 二月號
1
城大自資學位
來 活 去 死
各方施壓迴響大 校方懸崖勒馬 香港城市大學(下稱城大)原於去年10月決定大幅削減自資銜接學額,消息傳開後,引來多方
激烈的反對聲音。經過三個月的擾攘,校方最後作出讓步,於本年1月27日向全校師生發出電郵, 宣告將延後兩年再推行削減自資學額的措施。
城大月報二零一二年二月號 第二十七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琉聲出版
員葉劉淑儀、余若薇及張文光曾就此事表達意見,指校方處理手法不 公。及後在1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向署理教育局局長陳 維安問及城大減少自資銜接學額的事宜。
城大去年共提供自資學額692個,時至10月卻突然宣 佈本年度將大幅削減至90個。三個月後,校方終懸崖勒 馬,重新提供652個學位,可謂峰迴路轉。原本遭取消的 自資課程,包括國際研究學科、語言學科、整合策略傳 播學科、工商管理學科和專業英語學科,將會繼續延辦 兩個學年。而行政及公共管理學科的學位則回復至原本 的80個,並重新開辨政策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專修科。 當中出現40個學位差額,是因為建築學科將由自資課程 轉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課程(UGC)。
緊急會面 副校長同意保留學額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大學 康樂樓6樓R6217室 網址:http://www.cityusu.net/eb/ 電郵:su-eb@student.cityu.edu.hk 電話:3442 5565
1月19日,副校長(學生事務)林群聲教授曾邀約本報代表進行緊 急會面。會面中,林副校長提出在UGC課程裡再額外增加大約300個自 資銜接學額的方案。明白到當初同學選擇報讀副學士時對自資學位存 有期望,故當時本報代表強烈反對該方案,並另外向林副校長提出保 留原本692個學額的方案。經過一番討論,林副校長表示稍後嘗試在學 校會議上提議。最終在一個星期後,協理學務副校長(學術規劃及本 科生教育)馮剛教授向全校發出通知,表明削減自資學額的措施會延 後兩年推行。 1月30日,本報代表再度接觸林副校長詢問有關安排,林副校長指 出保留自資學額的方案已經與「學務政策委員會」有共識,故通過的 機會極大。自資學額招生程序將於2月中或之前恢復,報讀自資學位的 截止日期亦會順延,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高年級學額仍會按計劃 如期增加。 不少就讀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同學都對 有關措施表示歡迎,表示是新年最好的禮物。
媒體報導 議員網民熱切關注 校方既大幅削減自資學額,又沒有公開宣佈有關政 策,在副學士學生之間引起極大迴響,指與招生時標榜 能銜接的自資學位數目有所出入,又批評校方黑箱作 業。有學生在網絡上組織了社群,吸引了過千人關注及 留言表達不滿聲音。坊間媒體如《蘋果日報》、亞洲電 視台亦作出了相關報導,因而帶起社會輿論,立法會議
文/ 臧諾
孔力恒
何俊仁 議員專訪 專題 / 8
「惡搞」也侵權? 社會 / 5
*資料由林副校長提供
特稿:
台灣總統大選 國際 / 10
忽略學生知情權 校政爭議聲不斷
在1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 議員曾向署理教育局局長陳維安問及關於香 港城市大學(下稱城大)減少自資銜接學額 的事宜。當中提及將大幅削減為副學士提供 的自資銜接學額。其後,城大傳訊及公關 處(下稱公關處)於1月13日就此事作出回 應,指規劃和定案已經過一年多的廣泛諮 詢。但副學士代表對此表示全不知情。 副校長(學生事務)林群聲教授指出,當初城大大幅削 減自資學額,是基於優化學習環境的考慮。校方本認為落實 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高年級學額,以及與海外大學合 辦的自資銜接學位,將能抵消來年自資學位的減幅。「城大削 減自資學位關注組」成員譚樂基表示,無法接受校方對學位的 「一刀切」政策,城大當初沒有妥善評估削減學額對副學士學 生繼續升學的影響,認為政策完全無視他們的利益。
承印商:陳湘記圖書有限公司 報料熱線:3442 發行量:八千份
副學士蒙在鼓裡 學生會責無旁貸
專上學院獨立成疑
公關處回應指,校方減少開辦自資課程的計劃,是經校內各層
林副校長強調,城大專上學院是獨立於城大。在學術領域上,城大不 能干預其運作。至於城大與專上學院有否財務上的往來,林副校長稱,除 了學院需要償還興建學術樓(二)的貸款外,兩者並無財務上的關連。
學術委員會討論,並由教務會批准。林副校長亦強調,大部份會議均 有學生會代表參與,但是副學士學生代表對此表示全不知情。這反 映出過往的學生會代表並未有充分搜集同學的意見,也沒有顧及副 學士基本會員的利益。
校方透露削減自資學位的計劃早於2007/08年度開始,已在過 去一年進行了廣泛諮詢。譚樂基不滿校方沒有完全告知受此政策影 響最大的副學士學生,在有關政策於立法會會議上被提出後,才急 忙以校內電郵系統(CAP)發放回應。他本人亦在2011年的11月,方由 專上學院的課程主任告知,事前全不知情。
林副校長又承認,專上學院的管理層中有城大代表參與,負責提供 發展方向的意見,然而城大的代表佔過半數,專上學院院長更是校董會成 員,令人懷疑專上學院是否獨立於城大。 假若專上學院被證實發放有關自資課程的誤導資料,林副校長承諾 城大定會介入處理。此外,校方亦已要求專上學院成立部門為副學士學生 提供升學協助。
林副校長也承認,城大並無特意通知副學士學生。公關處在回 應中表明,計劃提議來年所減少的自資學額數目,當時已在2011年10 月底獲教務會批准。由此可見,城大當時明擺著無視現有副學士學 生的利益。校方在情在理,必須正視問題,加強與學生溝通。
5565
城大代表佔過半數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文/孔力恒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WEB: www.cityusu.net/eb 非賣品
3
城大月報
校 政
城惶城恐?
───
二零一二 二月號
專訪幹事會候選內閣,細看選舉風波
去 年 的 學 生 會 選 舉 引 起 了 不 同 群 體 的 關
朱浩琪笑言傳聞始終只是傳聞,他承認剛開始劉逸舟是有參
注。甫開始就有人指責幹事會候選內閣當中有 上屆辭職的臨時委員會成員再次參選,故爭議 聲不絕。其後在幹事會政綱發佈會上,在同學 質詢下發現幹事會各候選內閣中存在數個有共 青團背景的同學,加上坊間傳媒的渲染,有同 學擔心有該背景的候選莊員是中共派來,目的 是入侵大學的校園。而更令人側目的是有人濫 用民主牆攻擊候選內閣,意圖貶低對手,選舉 後期甚至出現恐嚇電話和誹謗事件。
與整個籌組構成的過程。劉逸舟嘗試運用其人面較廣的優勢,去凝 聚同學,讓他們去互相瞭解,使大家能有共同的信念。而到了真正 確立內閣名字『百匯城川』,乃至後期的運作,都是經莊員開會協商 的。而非傳聞中的影子莊。當然,他們也曾向劉逸舟及其他人請教, 去充實莊員的能力。
選舉結果雖已塵埃落定,但鑒於事件發展
速度之快或令大部份同學難以弄清整個來龍 去脈,故是次特邀來各候選內閣代表作跟進報 導。而由於幹事會候選內閣二號「凝城」候選 會長鄭思穎於截稿前仍未能抽空接受約見,所 以報導中並無有關她的訪問。
辭職惹非議,涉恐嚇卻被譭謗?
百匯城川候選會長朱浩琪表示,當初不知道該四名成員
三號候選幹事會城行已成為現任學生會幹事會,但在參選期
有共青團背景。一個學生能否擔任一名領袖、能否處理學校 事務,不應以出身或背景去作出猜測或審判,他覺得有熱忱 上莊的都只是想服務同學。他們並不想與外間的立法會或區 議會選舉一樣,將校園捲入政治的漩渦。至於一些同學因共 青團背景而懷疑他們的能力,他相信這背景會慢慢被接受。 因為中港兩地關係越見密切,越來越多的內地同學都有上述 背景。「如果我們本地生繼續標籤他們,未必有利雙方的友 誼和合作。」
間同樣惹來不少非議。會長林靖雅及內務副會長黃麗珊皆為辭職 的前任幹事會臨時委員會幹事,參選後受到不少人士的指責。而其 後黃麗珊亦被指私吞機票,以權謀私;一號和二號候選內閣在選舉 期間均收到恐嚇信,此事亦令人猜想城行是否牽涉其中。
團的,他認為不能因為此背景就拒絕他成為學生會其中一 員,這樣分化實難以接受。城大學生會是一個非政治的團體, 宗旨是為同學發聲。學生會應該是海納百川,無所不包的。至 於背景問題會否影響他們對一些六四事件的看法,朱浩琪表 示:「我們的共識是對一些敏感的議題,不論已發生或將會發 生的,我們會以一種持平的、尊重歷史事實的心態去為同學 發聲。我們要尊重歷史而不可以篡改歷史。」
潘逸朗也氣憤地表示:「民主牆上的文章含有針對性,當中 誹謗是我們最難以接受的。此舉只會令學生對學生會的印象大 打折扣。我相信他們因為長期競選而麻木了,忘記了當初參選的 原因和意義。」而至於前編委會總編鍾石祥以個人名義在民主牆 張貼文章,他亦認為不恰當。他指由鍾石祥當選那天始便被賦 予總編的名銜。作為一個大家公認的學生領袖,就必須承擔應有 的責任。他的一言一行其實也代表著編委會的立場,而非個人身 份。「他要顧及自己的身份,而不應用個人名義去掩飾。」
今年學生會候選內閣為歷屆最多,朱浩琪認為良性的競爭有
共青=共產?壓力之下如何自處?
內地學生在初中至高中階段都是非自願性地加入共青
評,因此在招莊時已向內閣成員表明要做好心理準備。但卻沒 想到對她的批評會越演越烈,甚至後來的惡意攻擊都是意料之 外。她指出民主牆上張貼文章時必須以尊重為前提,不論批評 誰人都好,所說的都應為事實。她認為當時民主牆上某些文章其 實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寫的,目的是令某內閣成功當選。甚至 後來出現的誹謗事件,雖然已經交由警方處理,但林會長仍然替 被誹謗的成員感不忿。
濫用民主牆?
所熟悉的定是他們的敏感政治背景──四名共青團的內閣 成員。當時網上論壇,乃至校園內的討論,都離不開中國共產 黨。內地生加上共青團的背景,他們被標籤為共產黨派來的 奸細,試圖蠶食本港的大學民主自由。
對於去年幹事會候選內閣一號百匯城川,相信最為人
城行會長林靖雅表示參選前已知道自己的背景定會備受批
他說莊員會請教不同人士的意見,並不會只跟蹤一個標準做 事。若劉逸舟真是傳聞中百匯城川的影子會長,那麼莊名以及政綱 等都應該出自其手筆。但實情是所有贈品、政綱、莊名都是他們經 過討論得出共識而決定的,劉逸舟並沒有參與其中。「相信謠言至 此,已經不攻自破。」
利選出最有能的幹事會,代表城大同學發聲。至於有人認為選舉變 質,他不甚認同。「我認為城大學生會屬於較精英的一群。競選目 的不是為了私利,而當中產生的火花及競爭實屬正常,大家畢竟都 是為了爭勝。」他認為良性的競爭可令整個選舉更具挑戰性,更合 符民意。因為同學可以清楚知道哪個候選內閣可以代表自己,而非 像過往一樣,只能投信任或不信任票。至於一些惡意的中傷言論、 罵戰會令同學煩厭。作為一個城大學生,若見到民主牆被濫用,不 單對競選中的同學是一種困擾,而且更會影響城大校譽,期望在將 來的選舉中不會再出現同類型的事件。
上莊傀儡?共產滲透?
民主牆何價?
示威衝擊? 潘逸朗認為即使作為普通香港市民也清楚平反六四的必 要,但衝擊諮詢大會令整個流程被打斷,可說是入侵了整個選舉 活動,並沒有尊重大會。事件鬧大,他認為社會傳媒要負部分責 任。由嶺南大學候選學生會會長是共產黨黨員事件開始,媒體 再去其他大學尋找內地生候選內閣成員,而又發現他們是共青 團。為了令事件更有新聞價值,就將共產黨和共青團劃成對等。 可見傳媒影響著社會大眾,令他們對有共青團背景的學生有誤 解。
眉批:
外地與本地,水火不相容?
2011年,可說是城大學生會選舉最激烈的一年。競爭容易使人 迷失方向,作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但既然作為候選領袖,就要有 作為領袖的意識和風範。誹謗、惡意中傷和濫用民主牆,這些不該 是一個作為領袖應有的風範和行為。同學要的是一個為自己爭取 權益的學生會,一群理智的領袖生。
城行外務副會長潘逸朗表示,其實過往幹事會選舉亦有非本 地生參選,但為數不多,始終本地生佔城大的大多數。至於共青團 問題,他們也曾就此作出深入瞭解,後來發現內地初、高中學生只 要成績優秀就會被強迫加入共青團,而能來香港讀書的內地學生 都是成績相當優秀的,因此會理解他們的難處。再加上內地訊息封 閉和多重的政治過濾,這無疑會令內地生無法知道如六四事件等 敏感議題。「要知道並非每人都是電腦專家,能翻牆到境外網站尋 找資訊,因此大部分內地學生都不知道某些政治事件的事實。我們 不能因此責怪他們。」
雖然一切塵埃落定,三號城行成功當選,筆者亦對他們寄予 厚望。首先,作為學生會幹事會,他們有義務肩負起同學的期望去 竭盡所能。再者,他們的會長及內務副會長均為前臨委成員,辭職 再當選,證明他們有能力說服同學投他們信任的一票,就更應該比 之前更努力為同學服務。
另外,他指出雙方要嘗試瞭解兩地文化差異,才能化解當中矛 說到諮詢日當天有學生衝擊,朱浩琪表示要理解他們的 訴求。「知道他們的行為只是想表達意見。但他們的言行是否 有必要這樣呢,我相信同學心中會有答案。」
影子幹事會,劉逸舟幕後操縱? 有傳聞指百匯城川是劉逸舟私下籌組出來的,有人指責 他濫用城大校內電郵系統黑箱招莊,其目的是讓他繼續統治 學生會幹事會。 數名臨時委員會 幹事集體辭職, 引起廣泛批評
幹事會選舉大事回顧: 8月
10月
二號候選內閣「凝城」外 務副會長羅偉倫在民主 牆上澄清臨委成員辭職 是受不合理對待,指出用 宿舍電郵廣招莊員有理
11月 民主牆上出現惡意 攻擊文章,指責林 靖雅(Jenny)和鄭 詩穎(Rebecca)等 人辭職不負責任, 亂用宿舍電郵系統
報料熱線:3442 5565
落選的,可做的事比當選的更多。不論作為學生會基本成員
盾。例如有港人一直認為內地人喜歡蹲著、隨地吐痰,認為是沒文 化的表現。但卻很少想到其實那是他們生活中的普遍文化,或許在 內地是能被接受的行為,而且他們霎時忘了自己身處異地要入鄉隨 俗,故引起誤會。當然,要本地生及非本地生一時三刻接受對方其 實不太可能,但是大家必須嘗試包容和體諒對方。在未來的日子幹 事會也會舉辦活動鼓勵大家接受不同地方的文化,感受箇中的文化 差異。
劉逸舟其後於民主牆上張貼 文章,澄清處理記事本的額 外工序是源於部份幹事突然 辭職,作為臨時委員會的他 亦沒責任舉辦招莊會,而幹 事會選舉有三支莊競選便足 以證明其招莊方式的成功
有匿名人士於民主牆張 貼前署理會長劉逸舟 的大頭照,並指責劉逸 舟「故意不辦招莊會」 、「以學生會會長電郵 私下招莊」,以及「濫用 學生會職員撕走學生 會記事本資料」三大罪 行;有關文章於一天後 被撕去,留下劉逸舟的 大頭照
一號候選內閣 「百匯城川」於 民主牆張貼參 選宣言,其後被 大選委員會禁 止宣傳一天
二十六屆編委會總 編輯鍾石祥以個人名 義,在民主牆上張貼 三名辭職臨委的照片 及附有文章聲明,支 持幹事會一號候選內 閣「百匯城川」
二十 六 屆 編輯委員 會其餘成 員澄清鍾 石祥並不 代表編委 會立場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也好,曾經的對手也好,要監察勝利者是否有實踐當初的承諾,也 可以加入其中成為助手,共同為城大同學繼續服務。
文/蔡子恩
三號候選內閣「 城行」會長林靖 雅於民主牆張貼 文章,希望各幹 事會候選內閣能 停止一切互相攻 擊的行為
二十六屆幹事 會臨時委員會 資訊科技幹事 於民主牆張貼 文章指林靖雅 (Jenny)心虛, 命Gilbert(其 男友)撕去 有 關攻擊劉逸舟 一文
有城大學生衝擊 幹事會的咨詢大 會(Con-Day),指 拒絕中共入侵學 生會,並要求所 有候選內閣聲明 必須平反六四
一名網民野原葵 被懷疑是三號候 選內閣「城行」 的打手,在高登 論壇攻擊一號候 選內閣「百匯城 川」與二號候選 內閣「凝城」
二十六屆幹事會臨時委 員會財務幹事在民主牆 貼文,指責三號候選內 閣「城行」內務副會長 黃麗珊(Catherine)私 吞機票,城行澄清後指 已交由警方處理
於咨詢大會的 尾聲,署理會 長劉逸舟要 求各候選內 閣以錄影的 方式澄清共 青團事項,大 選委員會 提 早結束諮詢會 (Con-Day)
一號幹事會候 選內閣「百匯城 川」的外務幹事 Ralph,二號候選 內閣「凝城」的內 務幹事Ling收到 匿名恐嚇信,指 如繼續選莊便要 小心,意圖阻止 他們繼續參選
WEB: www.cityusu.net/eb
12月 幹事會二號候選 內閣「凝城」投訴 三號候選內閣「 城行」超出許可 預算,此投訴遭 仲裁委員會否決
城大月報 教學樓四樓公用範圍 請勿進餐睡覺 規條嚴苛 家長式管治惹爭議 二零一二 二月號
校 政
2
在城市大學教學樓四樓,由黃區到紫區的範圍內,校方設置了過百張桌椅供同學使用,然而同學並非可於該公用範圍進行任何活動,該範圍
有數項特殊規定: 「請勿在此睡覺、進餐、或作宣傳活動」,有學生表示不准進餐、不准睡覺的規定頗為嚴苛,忽略了同學的實際使用需要。 很多學生都會在四樓的校園公用空間溫習、討
論、上網,在學會選舉期間不少候選內閣會在該層進 行「曬莊」及拉票活動,也有同學選擇在該範圍休憩 和消磨時間。在四樓禁止同學進食及睡覺這些基本日 常活動並不合情理,尤其當同學長時間進行上述各類 活動,定會感到飢餓或疲累,而且在該處飲食及睡覺 亦不影響其他同學。
示。亦有同學表示曾因過於疲累而在沙發打瞌睡時, 被保安員叫醒,指沙發不能睡覺,同學因此感到困 惑。似乎本校的保安員除了有保障校園安全的職責, 更擔當校園的秩序監察員。
管理處採取家長式管治
制訂規條時未見有諮詢學生意見
大學的秩序及保安一直由管理處負責。該處有責
本報曾就有關問題向副校長(學生事務)林群聲
保安員如校園秩序監察員 四樓的紫區亦設有俗稱「車仔檔」的美國三文治
公司的舖位,售賣三文治、沙津、蛋糕等食物,可 是提供的座位只有寥寥數個,周邊的桌面上都貼有「 請勿在此睡覺、進餐」的字樣,並沒有足夠的地方供 同學飲食。即使同學在四樓範圍享用三文治、沙津, 又或是粉麵飯類食品,也不見得會使校園衛生變得惡 劣,校方制訂嚴苛規條似乎只是過份憂慮。 此外,有同學向本會反映,坐在四樓綠區的沙發
必須正襟危坐,若坐姿歪斜會遭保安員指令「坐得四 正啲!」。當同學詢問原因,保安員表示校方有所指
教授作出質詢,他回應指校方沒有批准上述規定,那 些規條只是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處(Campus Development and Facilities Office)(下簡稱管理處)給 予保安員的工作指引,並不是硬性的校規。但管理處 不贊成同學在該範圍進餐,為免散播強烈氣味及影響 校園清潔,故作出規管。另外,管理處亦不希望同學 以難看的睡姿示人,以免影響別人對城大的觀感。 至於問及管理處在制訂規條時有否諮詢學生意
見,林副校長不置可否,只鼓勵同學多反映意見。但 林副校長強調校園管理的規條並不是硬性規條(hardand-fast rule),保安員可能有另一番的詮釋。另 外同學亦不宜過於怪責保安員,他們常會因害怕失去 工作而加強執行力度,以表現自己盡忠職守。另一方
面,他亦同意校園應該要有生氣,保安員在秩序管理 上無需過份執著。
任保持校園整潔及安全,但在制定和執行規條的同 時,卻忽略了同學的使用需要及活動自由。管理處要 求保安員嚴謹監督同學的行為,接近中、小學式的秩 序管理。可是大學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擁 有自主自律能力。管理處採取家長式的管治,反映出 對本校學生的不信任。再者,相信同學在學校進餐、 睡覺,亦不會影響大學的形象。 校方的管治力度與學生的活動自由猶如一個天 枰,從同學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四樓空間的使用規 定顯得過於嚴苛且不合情理,學生的活動自由似乎高 懸空中受到輕視。「自由、開放」是大學教育的核心 價值,校方應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對校園空間的 使用持開放態度。若校方能接納及包容同學不同形式 的活動,定能令校園活動更為多元,提高同學對學校 的歸屬感。 文/臧諾
同學進食時提心吊膽怕被保安員責備
桌面上寫有不准同學睡覺或進餐的告示
四樓紫區俗稱「車仔檔」的美國三文治公司舖位
自選科25人開班惹爭議 林副校﹕ 「並非硬性規定」 城市大學自上學期起規定自選科目(elec-
tive course)須滿25人才能開班已有一年,部 份同學對這政策表示不解,並認為此舉令自 選科目形同虛設,甚至有損教學質素及學術 自由。
同學在民主牆表不滿 有同學批評這政策不合理,認為校方將開班人數 的下限定於25人,對人較少的學科而言門檻實在過 高,也令部份同學無法修讀心儀的科目,有損教育質 素,質疑校方推行政策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節省資源。 亦有同學在民主牆上表達不滿,指在這政策下,自選 科目形同虛設,干涉了學生選科的自由,學生只能修 讀熱門的科目亦有違學術自由,他更表示不明白25人 的下限是如何釐定的。
有效地運用資源」。他解釋﹕「校方不能開設只有幾 個學生報讀的科目,因為學校沒有這麼多的課室和教 授。再者,這規定不是教條,只要這些科目是重要的, 比如會影響到三年級學生能否畢業,或是教授獲得系 主任(Development Dean)的同意下,即使不足25人亦 可開班」。他又補充,城大於上個學期共開設了900個 本科科目,當中只有18個科目由於報讀人數太低而被 取消,約有240個科目在報讀人數低於25人下,但未有 取消。他指﹕「這些被取消的科目的報讀人數最多只 有14人,最少僅有1人,故此校方不得不取消這些科目。 」他又強調,校方有指引限制各學系在取消科目後, 必須為受影響同學作出妥善的安女排,例如協助他們 選擇其他科目修讀。
將來亦不會調整數目
學水平下降,這才是得不償失。而有同學質疑這政策 是妨礙學術自由,林副校也是不認同的,他解釋﹕ 「所 謂的妨礙學術自由,是指當某人發現某項研究或課程 不利於他,或有違他的意願時,便加以打壓。然而,校 方取消部份科目的用意僅為善用資源,根本不存在打 壓。」 部份同學還批評這政策浪費教師設計科目內容 的時間。林副校指自選科目是長期開設的,不會只出 現一個學期。只要有足夠同學在下一個學期報讀這科 目,就不會造成浪費。關於自選科形同虛設的批評,他 承認校方是不能滿足所有學生,但每個學期所開設的 科目已足以滿足大部份的需要。 文/陸家昇
被問到25人這數字會否調整,林副校稱校方將會
林副校﹕ 「不是為節省資源」 對於同學們的種種懷疑,林副校稱這是值得斟酌
的。他首先解釋25人的下限是按照校方多年來的開班 經驗,加上考慮到課室能容納的人數而定的。同時, 他否認校方推行這政策是為了節約資源,反而是「更
報料熱線:3442 5565
在學期末再作討論,但他認為,由於在本學期中因這 政策而被取消的科目並不多,因此在不久的將來,相 信這數目仍不會改動。有指這政策令部份同學無法修 讀有興趣的科目,令教育質素下降,林副校並不同意。 他認為不少教授本身已工作繁忙,若他們再要教授只 有數名學生報讀的科目,只會徒增他們的負擔,令教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5
城大月報
社 會
媒體空間轉變 顛覆盜版定義
二零一二 二月號
「惡搞」也侵權? 評《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一石擊起千重浪,尤其於網絡使用者中,反對
互聯網的普及,令未經授權的作品更容易被分享,日新月異的媒體
聲音此起彼落。若果條例落實,言論空間將大大收窄,網民隨時被告侵
亦令版權持有人難以保護專有權。行政長官在2011年5月31日向立法會
權,而服務提供者將有機會遭先斬後奏──先關站,後查證。當中討論最
提交《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雖然修訂條例的理據充足,但
熱烈的莫過於「二次創作」。新條例把非商業用途的引用和再創作都劃為
當中細節產生不少問題,令大眾懷疑修訂條例背後的政治動機是限制網
侵權,更把版權所有者損失的定義擴展至金錢以外,令政治諷刺、改圖等
絡言論自由,藉此封殺諷刺政府的惡搞作品。
亦被劃為非法行為。知識產權署署長張錦輝曾經在政府新聞網的訪問中表 示,「嚴肅變詼諧」是一種「貶損性處理」,若其令產權人產生「精神傷
此條例草案最令人關注的問題,是給予版權持有人於所有媒介專有
害」,則視為侵權行為。雖然政府一再強調實際執法的標準十分高,不會
的傳播權,網民將連「惡搞」及二次創作亦有機會構成侵權,受到刑事
有無辜市民誤墜法網,但事實上的確有被濫用的機會。假如大財團提出控
指控。多個民間團體曾遊行抗議,反對草案製造網上白色恐怖,又有網
訴,小市民根本無能為力。
民在互聯網上載「惡搞」片段,例如以「捉改圖」譏諷條例草案。網民 甚至稱草案為「網絡廿三條」,質疑政府為未能成功立法的基本法第廿
另一邊廂,香港時間二零一二年一月十八日下午一時開始,維基百科
三條借屍還魂。
關閉英文版二十四小時以抗議美國參議院提出的「保護知識產權法案」 (PIPA)。翌日,全球最受歡迎的檔案分享網站之一──Megaupload.com
不少網民都喜歡「惡搞」時事議題及娛樂新聞,「惡搞」可說是種
被美國政府關閉,理由是「協助非法下載,損害版權所有者應得的利益」
政治評論及抒發感受的途徑,亦是一種集合諷刺、幽默和教育效果於一
。以上的新聞不見得佔香港的報章多大篇幅,頂多屈居國際版的一角。相
身的流行文化。其中一些著名例子包括:陳冠希拉登式自白短片、獅
對上,引起的關注遠不及香港的「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多。香港的「版權
王適齒美牙刷廣告惡搞熱潮、把政改標語「起錨」改成「超錯」等。
修訂條例草案」實為美國「保護知識產權法案」的跟隨者,兩者基本論調
知識產權署署長張錦輝指「惡搞」屬貶損處理及精神損害,傷害產權人
大致相同,皆聲稱旨在保護產權人的利益,鼓勵創作。實際上,條例的著
利益,是一種侵權行為。其實國際社會早有「滑稽模仿」這一種表達方
眼點都在大財團的商業利益,而非創作者,因為擁有作品收入權的往往不
式,創作人更改商標及廣告以達到諷刺時弊的效果,變成另一種創意或
是作者本人。在市場經濟主導的氛圍下,莫說創作者的收入權,連控制權
流行文化,不會構成侵權問題。「惡搞」反而增加市民對社會時事的關
也賣斷給製作公司。由創作到銷售,由購買到閱讀,製作公司都在背後操
注,有的甚至是市民的集體回憶。
控,消費者以為自己能夠選擇,但所謂的「選擇」也是被挑選的結果。而 事實上,二次創作反映了香港人的無限創意,創作需要思想交流,
當下討論的條例正正把消費者、讀者的解讀權利也踏於其腳下。
改編例子屢見不鮮。一些著名童話故事,例如美女與野獸、白雪公主 最近,瑞士政府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新媒體的出現總伴隨著某些濫
被改編成滑稽的配音版本。一個創作可以激發無數的念頭及作品,衍
用行為,此乃必然的代價。只有適當運用新科技和脫穎而出的人方能在市
生創作本來就是創意的其中一個部份,應該受到社會尊重。作品概念
場中勝出,而持續維持舊有商業模式的人將會被淘汰。加上,反盜版的成
(IDEAS)與作品本身(EXPRESSION)從來就難以分辨,令條例出現更多灰色
本太過高昂,不符合效益。其結論是:反對與禁止盜版,是基於大公司對
地帶。
倒閉的恐懼,所以政府沒有必要修改法案,反倒是市場(主要是娛樂產業) 一旦條例成立,商業機構也會成為侵權者。GOOGLE提供網頁語言
應該適應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翻譯服務,並在網頁上獲得廣告收入。GOOGLE在沒有徵求版權持有人 此番論調想必震撼不少人的價值觀。大眾一直被教育要尊重知識產
同意的情形下進行網頁翻譯,若持有人翻譯其網上創作,結集成書發
權,刻板印象中,資訊必然存在擁有者,獲取要付錢正如呼吸般自然。須
售,GOOGLE便會成為侵權者,有機會被刑事起訴。GOOGLE為了保障自己
知道知識產權乃近代所衍生的觀念,工業革命所帶來的不僅是市場模型的
的利益,正在提出在版權條例中加入豁免翻譯衍生服務的條款。事件充
轉變,更顛覆了人類的感官和既有思想。在工業年代前,商品並非大量生
分反映了《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的漏洞。
產,不存在定價與標準,因為物品不可複製,所以不存在正版與盜版之 別。在印刷術發明前的年代,書籍只有手抄本,知識是統一的場域,建基
條例草案中有制訂實務守則,當中的「通知移除」機制能先斬後
於互相分享,情況有點像現在的維基百科。工業革命使單一的書寫可以無
奏,容易被惡意濫用。網上服務供應者無需對侵權內容作出判斷和核
限重覆,製造出單一化的商品定義,區別出標準與非標準,從而產生「盜
實,當有人舉報侵權內容,網上服務供應者需要依照規定刪除內容。假
版」的概念。反觀現今互聯網作為新媒體,其所帶來之影響不亞於印刷術
若有人在海外發出虛假舉報,即使最後被人發現,亦無法追究,而網頁
當年所作。盜版的出現是基於資訊媒體形式的轉變,而互聯網顛覆原來的
上的內容已經被刪除了。
印刷世界,使媒體形式再次轉變,逐步收窄對於盜版的定義。 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維持社會公義及保護社會整體利益。政府一方面 現今,電腦愈來愈普及。咖啡店、商場、圖書館等公營與非公營設施
需要保護知識產權,令機構與版權持有人獲得保障,另一方面亦要保障
也免費提供電腦,大眾接觸互網絡的機會與日俱增。雖說仍存在不少局
創作自由,避免侵害網絡言論自由。互聯網發展迅速,如何在版權及言
限,但是互聯網已成為一個「半公共空間」,人們能夠輕易地於其中發
論自由中取得平衡,將是政府未來的重要議題。期望政府能夠聆聽社會
言,表達個人意見。資訊變得具即時性、共時性。例如facebook和twit-
意見,避免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令法律能夠真正捍衛人民權益。
ter等允許使用者直觀地傳遞資訊,猶如面對面對話,彷彿回歸印刷時代
文/萃穎
的場域性的資訊共享模式。瑞士政府正是明白媒體形式轉變所帶來的影響 跨越了舊有市場模式及人類感官,並發現互聯網逐漸成為「公共空間」, 革新資訊分享形式,使禁止盜版成為不合時宜的舊調。
“It’s not what you take things from.
每當討論產權的問題,核心總是放在衡量其銷售利益,知識自然地與 功利掛勾,這是商業與文化結合的惡果。「二次創作」名之「二次」,本 身已經假定自我身份之次等,將「創作」標上正副之別。然而,在新媒體 中知識統一而共時,結構上互相分享,不分彼此。正如一堆人在公園中聊
It’s where you take them to.” Jean-Luc Godard
天,你一言我一語,哪一句先哪一句後根本說不清,從何有正副之別?又 何有一二之分?
報料熱線:3442 5565
文/汶山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校 城大月報 城大副學士的集體迷失 ─── 論學生代表制度的形式主義 二零一二 二月號
政
4
近年城大校方為應付三三四新學制而大興土木,頻推新政。先於八月開學便要副學士生從大學本部搬進當時尚未竣工的學術樓(二), 後來更揚言要大幅削減自資課程,在激起了民怨後才慌張修改方案,令人質疑學生代表有否完成自己的責任。一直以來,學生與校方之間都 有一套能互相諮詢的學生代表制度,但上任者大多因諸多行政上的限制而動彈不得,成不了學生與校方之間通訊橋樑,淪為校方向外宣示政 策認受性的棋子。 副學士的集體迷失,源自於學生對眾多切身政策的參與權、知情權都被迂腐的學生代表制度所切割,以至面對校方這面高牆徒感無力,只能啞忍著荒 謬的政策。
三百名課程級學生代表 有冤無路訴
Academic Board學生代表淪為大花瓶
學生會良莠不齊 不敵CCCU閉門造車
現時在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下稱CCCU)約六 千名副學士生之中,學生代表以三十多個課程為單 位,當中包括班代表、年度代表、學會代表、學生代 表委員會等稱謂(下統稱課程級學生代表),粗略估 計有三百多名。這些課程級學生代表一般於入學初期 由同一課程的同學互相推選,或經自薦後由校方認可 產生。主要協助籌辦各種課程活動,同時擔任傳遞資 訊及校方諮詢的對象。
Academic Board的學生代表(下稱AB學生代表)是 以CCCU四大學部為單位的一年制民選學生代表,專責 參與一年四次的Academic Board會議,並審批各種學 術政策,當中包括增添通識課程、刪改課程、批核特 殊入學生等等。從當中的六千多名選民基礎來看,AB 學生代表的權力可媲美代表一萬四千多名學生的城大 學生會會長,但大多同學對這制度零認知,總投票率 不足一成,而上任者亦往往成了橡皮圖章,在會議上 總是對校方諾諾連聲,既無法成為校方的諮詢對象, 又反映不了同學們的意見,更遑論向其餘六千多名同 學傳遞資訊。
最後一種需要向三分之二副學士負責的學生代 表,是城大學生會。城大學生會運作了二十六年,作 為一個有財有勢的獨立組織,理應比上述各種學生代 表更具議價能力,替同學們爭取權益,但這不過出於 無知的幻想。實際上,能與CCCU校方接觸的,便只限 學生會會長與幹事會校政幹事兩人。同時,其他能提 供協助的學生組織又常採取被動姿態,最後只留下副 學士獨撐大局。
然而,這些課程級學生代表能夠收集資訊與反映 意見的地方,一般只在一年兩次的課程會議裡,而且 成事與否都取決於課程主任。對於跟修讀課程無關, 但影響學校發展方向、設施資源分配、跨學部課程等 疑問,課程主任往往無力解答。校方高層在這些項目 的處理上近乎黑箱作業,同學一直只能處於後知後覺 的被動位置。近年同學對CCCU怨聲載道,例如對削減 自資課程、開辦通識教育、聘請兼職講師、設備不足 等問題不滿。問題根源和特區政府如出一轍,事前沒 認真諮詢受影響的持份者。而有利學生的政策同學亦 無從了解,以致雙方都產生不少誤會,關係日益緊 張。 課程級學生代表的無力,亦可以歸咎於他們沒有 好好把握每一個機會,特別是校方每學期一次的班代 表茶聚,這傳統活動是打聽校方內部運作的好機會。 縱使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班代表只為果腹而來,但亦有 機會主義者與校方高層搭上關係,得知城大收生的遴 選過程,甚至有的結識到教育局的官員而飛上枝頭。 即使校方的制度是如何封閉、如何符合國情,在人治 色彩甚重的架構底下,辦法總是存在的。
排版 校對 攝影 採訪 投稿
AB學生代表弱不禁風的主因,是校方對參選事項 宣傳不足。縱使提名者只需要三人,但同學們必須留 意九月初某一天的郵件系統通告,才能得知參選相關 的事項,比校內講座、義工召募等次要公告還要馬虎 了事。另一邊廂,校方卻於在其網頁上向外宣示當選 AB學生代表的存在,資源錯配的問題極為嚴重。據了 解,在近兩屆當選的AB學生代表裡,有一半是經由主 任級老師私下邀請而自動當選的,而自行參選的同學 則大多遇上競選,難免讓人懷疑校方是否早已欽點人 選。 另一方面,學生代表制度先天結構鬆散,令AB學 生代表無法善用其動議權與否決權,發揮的功能難以 與獨立學生會團隊相提並論。首先,遞交上AB會議審 核的政策,一般只會詳列最後方案的內容,而得悉箇 中討論細節和理據的行政級學生代表,均受著保密協 定的限制。AB學生代表只能對政策作出原則性的判 斷,無法檢討實際運作的情況。其二,當政策關乎個 別課程,例如刪改課程或更改課程大綱,各AB學生代 表卻無法接觸修讀該課程的學生,結果變成只在諮詢 學生代表本人,換句話說,他只會被校方任意擺佈。 「我們只是被校方找回來蓋章的行政總裁」這出自某 AB學生代表的感嘆,正好描述了他們的現況。
校政幹事能參與眾多校方會議,學生會會長甚至 能於校董會中投票選校長,但面對高度獨立的CCCU, 卻比AB學生代表更無力。據香港城市大學的法規規 定,CCCU只需要每年向城大教務會遞交一份學年管理 報告,當中的政策都是只經AB會議審批,幹事會等人 在之後即使想駁回亦回天乏術,被刪去的課程已經不 會回來。 即使所謂幹事會無法干涉CCCU政策,但學生會被 閹割,很大程度上是其無能所造成。每一個學生組織 明言要為其會員爭取權益,但幹事會與豁下各學科聯 會近年只顧及學士學生,為副學士提供的便只有某些 硬件上的配套,開辦OCamp、升學講座後,便對副學 士所面對的各種學業疑難置之不理。學生會每年收取 二百多萬會費,卻幻想其他學生代表能自行處理以上 各種問題,更一直漠視二千多名德福副學士的荒島生 活。難道學生會真的是在等CCCU私校化後另立門戶 麼? 近期校方延遲削減自資課程,先前只見一些校外 團體、以及一小撮副學士不斷施壓爭取。也許,在 這學生代表不代表副學生、校方終日閉門造車的亂世 中,副學生想要一片藍天,只能夠自求多福。 文/火腩飯
招 人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7
城大月報
社 會
二零一二 二月號
空氣=兇器 空氣,是我們賴以為生的元素,但同時亦是每年令逾千名香港人提早死亡
政府於09年曾經為更新空氣質素指標作出諮詢,邱騰華局長當時只說空氣質素
的元兇。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最新發表的「達理指數」*,根據世
不能一夜達標。市民等了又等,數以千計的香港人在此期間因廢氣喪命。政府除
衞最高指引,推算出香港每年本可避免因空氣污染引致死亡的人數,由1000人
了推行鼓勵性質的「藍天行動」,仍未見任何實質有力行動。政府是次所公佈新
激增至3200人,年度經濟損失高達400億元。研究亦按世衛標準,把空氣水平分
修訂的《空氣污染管制條例》更新空氣質素指標仍是缺乏誠意及決心,以低標準
為5級,分為安全級到危險級,去年達危險水平的日子竟逾300日。根據環保團
自欺欺人。這一次,邱局長表示,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不宜一下子將所有標
體地球之友的統計,本港路邊空氣污染不斷惡化,2011年的超標時數達1247小
準提升至世衛的最高指引,又指收緊指標後超標日子或更多,數字會「不好看」
時,較2010年增加28%,為有紀錄以來最高。我們的城市,竟然成為「抖啖氣都
。顯然設立不能達到的標準是徒然的,但空氣指標是為了反映真實,讓市民了解
會死」的地方,情況令人擔憂。政府最近開始跟進兩年前進行諮詢的「更新空
情況,而非為了遷就超標日數去制定的。若然怕超標「不好看」,該做的應該是
氣質素指標事宜」,但今屆政府任期將滿,他們能否確切履行承諾?另外,下
對症下藥,解決污染問題本身,而不是在指標上動手腳。同時,缺乏針對空氣污
屆政府繼任後會否又把問題擱置,視市民的健康如無物?一切仍是未知之數。
染來源的進取政策,單靠更新指標而不減排,令人對香港空氣質素能否改善成 疑。
香港現時沿用1987年所制訂的空氣質素指標,至今已有二十四年未更新,
遠遠落後於世界衛生組織的現行標準。最近,行政會議終於通過更新空氣質素
現任曾班子政府的任期快將終結,只剩下不足半年。當初開出的承諾、提出的
指標,這看似向前邁進一大步,實質上此指標未制訂前,香港的空氣質素已輸
方案、作出的諮詢,最終會有多大的成效,我們只有靜候觀察。但在曾班子的環
了在起跑線上。與香港相比,內地向來被認為環保意識較低。實際上香港的空
保政策成績單出爐前,一個專門關注本港空氣質素的獨立非牟利組織──「健康
氣質素,比空氣污染嚴重的北京更差劣。根據中國統計年鑑顯示,香港於2010
空氣行動」將於二月中,在城大設置一個有關深水埗區的空氣質素展覽,屆時會
年間之二氧化氮濃度位列全國第二,空氣污染已較北京嚴重。根據環保團體健
展出具特色的口罩設計作品,期望通過藝術形式檢視和反思空氣污染這無形兇器
康空氣行動(CAN)研究,去年本港二氧化氮濃度更升至有紀錄以來最高,達每
對我們的影響。
立方米123微克。但環境局在1月公布所通過的更新空氣質素指標,已較內地於 2011年12月通過的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落後。即使香港的新空氣質素指標
* 「達理指數」是一種量度空氣質素的評估方式,由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
預計可於兩年後實施,但單計微細懸浮粒子(PM2.5),香港所訂立的新指標75
院名譽教授賀達理於2008年提出,透過計算健康及金錢損失,評估空氣污染的成
微克,不但遠高於世衛指標的25微克,亦不及中國、新加坡及美國每日容許的
本代價。今年初主要作出五項修訂,增資料有空氣質素警告計,每小時更新空氣
35微克,甚至乎落後於孟加拉的65微克。這僅僅是目前的情況,待2014年真正
質素,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懸浮粒子、臭氧和二氧化硫,另有每年住院床位日
實施,再加上36個月的過渡期,那時候相信其他國家以至世衛都會進一步收緊
數、診症人數和經濟損失。
標準,但香港才開始執行最寬鬆的標準。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卻滯後於國際 標準,欠缺應有的承擔。長遠來看,對競爭力百害而無一利。 文/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附屬學會第十屆環保會幹事會 Greenagers
垃圾徵費須治本 收費涉公平考量 政府立例須審慎 為舒緩堆填區快將爆滿的問題,環保署於1月10日開徵廢物收費諮詢公眾,並
不過,政府最重要的還是減少垃圾源頭。誠然,推行按量收費的確可以減低垃圾
提出四個收費模式,包括按量、參考用水量、定額和局部收費。當中,環保團體多
的數量,然而,在焚化爐建立前,大部份廢物都會輸送到堆填區,對於舒緩堆填區快
傾向前者,即市民須購買特設的垃圾袋棄置家居垃圾,棄置量愈多,市民支付愈多
將爆滿的問題而言,作用是有限的。有見及此,政府應從源頭做起,成立包裝法,避免
徵費。然而,若政府真的打算實行這方案,有幾點是需要注意。
包裝過多的產品入口。政府亦應改善回收制度,現時全港共有三成廢物為廚餘,若政 府能將這些垃圾轉化為肥料,再出口到內地,不但可增加收入,更可減低堆填區的負
首先,環保署需要考慮收費的公平性。雖然政府尚未公佈各方案的收費水
荷。同時,政府又可資助回收公司在各區設立回收中心,把每日收集得來的垃圾分類,
平,但據地球之友估計,每個家庭每月至少需要支付35至45元。誠然,這價錢對於
循環再造,只有這樣方能令堆填區的壽命延長,垃圾問題才得以舒緩。
高、中收入家庭而言可謂九牛一毛,然而對於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殘障人士來 說,這是每月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經濟學角度來說,若政府劃一向所有
經過多年來的教育,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有所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在膠袋稅推行一
家庭徵收同等的費用是為累退稅,實不公平。再說,垃圾問題主要是源於消費,毫
年後,市民使用的膠袋大減九成就是最好的證明,也說明了以經濟因素改善環境問題
無疑問,最具消費能力的是高、中收入家庭,因此他們應該承擔較大的責任。同
是最為有效的。故此,採用按量收費最為可取,但政府必須在推行計劃前考慮清楚收
時,四十多元在富者眼中並不是一個大數目,故這方案推出後有可能令他們以為
費公平性、執法和減少垃圾源頭的問題,否則只會節外生枝,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支付徵費就能心安理得地拋棄廢物,加劇垃圾問題。綜合上述情況,政府可效法
文/陸伯
首爾和東京的做法,向部份人士如獨居長者和殘障人士每年贈送一定數量的專用 垃圾袋。另一方面,可因不同收入而在同一重量下付出較高或較低的徵費,以解決 公平性的問題。 其次是如何執法的問題。香港的住宅林立,單是公屋已有227棟,約70萬個單 位,還有大量的私人屋苑和唐樓等。怎樣能確保每家每戶均不會非法棄置垃圾 是政府在實行方案前必須清楚考慮的。另一方面,目前香港有逾三千個垃圾收集 站和二萬個公共垃圾桶,當廢物按量收費方案推出以後,將很難避免成為市民逃 避繳費、違例倒垃圾的黑點。就這些問題,政府可參考台北市每日定時定點以車 隊收集來自住宅的廢物。同時,廢物收集人員有權拒收不以專用垃圾袋盛載的垃 圾,從而減低市民非法棄置的問題。至於防止市民逃避繳費,政府需先減少垃圾 桶的數目,使市民把垃圾帶回家再棄置,並仿照首爾設立獎金制度,鼓勵市民舉報 非法傾倒廢物。舉報人最高可獲發違例個案的八成罰款作為獎金,這些政策都可 減低市民非法棄置和逃避繳費的機會。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城大月報
社 會
二零一二 二月號
6
愚公移山 護家開路 ─── 盧松昌 美孚新邨裡的反霸權故事 善忘的香港人,你們還記得始於一年多前的美孚事件嗎?那時鬧得滿城風 雨,一時間甚麼地積比率、剩餘地積比率、上蓋面積百分比率等詞語橫飛,到 底加減抑或乘除,大家彷彿都似懂非懂,說不出個所以來。其中要數最明白、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屏風樓」一詞。「屏風樓」儼如令牌咒符,任何是是 非非曝於其前,均變得一清二楚。即使不甚了然,千錯萬錯都是地產商、發展 商的錯。但有人說,「屏風樓」又如何?土地是人家的,沒有犯法的話,愛怎 樣建都可以,總不能因為擋到自已便妨礙別人吧。是次拜訪了「美孚反霸權召 集人」、「反屏風樓工作小組成員」盧松昌先生,以了解美孚事件中的來龍去 脈。
燈下道始末 圖上談歷史 細雨霏霏的傍晚,記者一行人拜訪了盧松昌先生位於美孚的住所。由於他 家中的窗戶面對著預定的施工地,所以能夠清楚看見整個格局。他熱心地說明 工地的大小位置,接著拿出一幅巨大的圖則,上面畫滿數字和線條。他說,這 圖則是在機緣巧合下從建築署手上得到的。但當他們企圖證實圖則真偽時,政 府部門卻拒絕評論,並解釋有關美孚工地的資料不可外洩,甚至拿出內部聲明 給他們看。說到政府此地無銀的態度,他不禁失笑。 盧先生把美孚歷史娓娓道來。根據文件所指,數十年前政府地政專員曾經 評美孚為已經發展完成地區,再無建築空間。然而政府於八十年代將石油氣庫 劃為住宅地,令該地立時升值。及後美孚石油拒絕政府以地換地的計劃,並在 移走該處的石油氣庫後,將土地售予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新世界),繼 而入表申請建屋。最後新世界將土地賣給現在發展商祥達。另外,作為新世界 子公司的美孚物業管理公司匯秀企業,將圍繞工地的道路也售予祥達。而祥達 的母公司與新世界在人事以及股權也關係密切,所以以上都是左手交右手的遊 戲。至於圖則,他們詳細研究後,發現地積比率、工地出入口面積等均存有漏 洞甚或不達標。他們曾以此向政府投訴,也入稟法庭控告發展商,更嘗試不同 形式的抗爭。盧先生強調發展商完全沒有考慮居民的情況,如果地盤動工,他 們將身受其害,皆因工地與美孚民居只相距短短一米左右。
一路三曲折 他救還自救 盧先生笑言他無論法律、建築方面皆為門外漢,一切皆是與發展商、政府 周旋期間研習自學,以及得到擁有相關知識的美孚居民幫助。最初,莫論甚麼 剩餘地積比率,他根本想不到門前這麼一小塊土地也可以建屋,還以為石油氣 庫移走後,頂多種幾棵樹,修個公園,豈料發展商連那一丁點空間也不放過。 他透露在抗爭過程中所面對最大的困難有三。一為知識有限,他自問非專 家,對於建築與法律的事項許多都不明白。例如當初工地入表為丙類,即可興 建建築之高度不可高於十倍地積比率,但無論如何計算,他們都無法算出該處 如何達到丙類工地法律上所需的通道比率下限,最終上庭才知道原來工地通道 是可以拼貼的方式計算,即允許兩段不完整的通道,組合成一條完整的通道。 盧先生歎言,如斯荒謬的規例,一般人根本沒可能知道。 困難之二乃僵化的官僚制度,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只會按章工作,毫無統 合性。申請同一份資料,今回批了,下一回可能不批;同一個問題,向不同政 府部門提出,竟然有不同的答覆。即使居民想了解事件的真相也不知何門可 入。 其三,他坦言並非所有居民都意見一致,如何團結居民抗爭實為一大難 題。有人曾提出,土地業權既在人家手上,他喜歡怎樣發展是他家的事,沒有 反對的立場。再者,抗爭是有代價的,盧先生身為被民事控告的七人中的其中 一人,表示自己已經有覺悟,但他無法要求他人有相同的想法。喊口號誰都可 以,但當說到要打官司,便不免人人自危,思前想後。
報料熱線:3442 5565
貌似有多位政界人士穿插在事件當中,但他們實際上給予了多少幫忙?盧先生笑 笑說,真心施予援手的當然有,沽名釣譽的也有不少。曾經有區議員為爭取票數,聲 稱自己曾經跟發展商談判,但某報章致電發展商查詢,回應卻是從來沒有這件事。( 恕筆者不透露姓名。)盧先生指出,政客與政黨所給予的直接幫助是不大的,但也值 得諒解,他們總不可能要求政客也和居民一起躺在路上,阻止工程車駛進來。如果要 說政客與政黨的實際功用,應該是拜他們的參與,加速了整個事件的宣傳速度,令更 多香港人瞭解並討論。如果單單依靠美孚居民的力量,不可能集中如此多的視線。
替他者發聲 為己所獻身 時至今日,宣傳似是成功得很,起碼香港人都知道發展商在美孚的惡行。盧先生 對此不置可否,但他強調整個美孚行動的核心目標其實有三個。第一是「反官商勾 結」,因為沒有官商勾結,整件事根本不會發生。一個體制健全、有良心的政府怎可 能讓發展商如斯放肆?可以在他人門前建屋,還聲稱自己合法。第二是「反地產霸 權」,他自豪地說美孚居民是第一批提出「反地產霸權」的人。他又遞上照片,上面 所拍攝的橫額寫著「反地產傾斜」,他解釋那時還未有「地產霸權」這個名稱,他們 用的是「傾斜」,意思指社會權力向地產商傾斜。 最後,最重要的核心目標是「提倡社區參與權」。盧先生說大多數香港人、甚至 乎美孚人都不明白,但這個才是整個抗爭行動的原點。就是說因為人們都不明白這個 概念,所以提出前兩點作為口號也不為過。他解釋「社區參與權」是指居民有義務和 權利參與規劃居住地的發展,大廈與大廈之間、屋苑與屋苑之間、社區與社區之間不 應該是毫無關係的,所有皆是一體的,互有影響的。地產商、發展商不可以因為有土 地擁有權,就隨便在人門前建屋。每個公民都要自發替自己的社區說話,參與建設。 正如美孚組織的行動,都是居民自發的,完全沒有強迫性。這不正是民主社會的要求 嗎?
後話 盧先生補充說因為還有官司纏身,還未判決,所以暫時沒 有下一步的計劃。他說某程度上已經有敗仗的覺悟,一切都是 因勢利導,命到來時也沒法子。只望自己的犧牲能夠喚起香港 人的意識,反省自己的社區責任,思考香港的未來建設。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文/汶山
WEB: www.cityusu.net/eb
9
專 題
城大月報
二零一二 二月號
小圈子裡的
泛民初選中,何俊仁在三萬三千 多名市民的投票裡,取得超過二萬票, 擊敗泛民另一參選人馮檢基。從而代 表民主派披甲參戰特首選舉。自此, 特首選舉馬戲團,除豬狼混戰外,再 添一位新成員。 然而,何俊仁藉參選挑戰建制派 唐、梁二人,媒體報導乏善可陳,在社 會上亦未引起太大迴響,挑戰之說似 乎雷聲大,雨點小。另外,觀乎民主 黨在政改方案、五區公投等議題上皆 另有取態,自我放逐於泛民其他黨派 的取態之外。當日民主黨高舉民主旗 幟,卻轉移與中共作暗箱談判,反對 小圈子選舉卻又投身其中。然則,挑 戰建制派特首候選人,和中央談判出 2017、2020雙普選,這一切一切會否只 是民主黨一廂情願的空想?民主黨會 否變成「兩頭唔到岸」,面目模糊的四 不像?五年之後,自有分曉。 現在先從何俊仁議員的訪問裡, 重新了解民主黨。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城大月報
大想頭
專 題
二零一二 二月號
8
─── 何俊仁議員專訪
編:編輯委員會記者 何:何俊仁議員 編:眾人皆知香港特首其實是小圈子選舉下產生的政治畸胎,你亦曾說過特首選舉是
編:對於2017特首普選,民主黨稱會透過和中共談判爭取,然而,民主黨有什麼籌碼和中央談
不公平、不民主的選舉,看來這選舉和民主黨的理念背道而馳,那何議員參選的原因,
判?為何至今亦未看到成果?
以及期望達到什麼成效?
何:還未開始傾談,當然還未見成果,籌碼則要大家努力去做,這個世界可以有甚麽籌碼,要
何:這是個挑戰、抗議和消滅小圈子選舉的運動。雖然我們參與,但我們不會美化、合
不只有拿槍去搶!政改方案的立法只到2012年,2012年之後還要再改,但不會拖得很久,現在
法化它。(編按:不合法?)香港巿民很清楚他們沒有投票權,要藉參選引起關注,令巿
人大的決定是說2017普選行政長官,但沒說提名方法,但基本法說明有提名委員會。
民更覺為何自己沒份。另外,這是一個平台讓爭取民主的人可以發聲,不只是建制派 的人在說,而是能逃避一些政治敏感的題材。這將是個末代的選舉,以後將要是一人一
而接着的2020年就會有普選立法會,但沒說明用甚麽形式。未來的日子就是,在2012年
票,這還是個不公平的選舉,這些信息是要帶出來的。這次參選是要向他們(建制派候
之後,要繼續再談,談下一次的立法。無論搞甚麽運動,也是要坐下來談,現在中央和香港政
選人)施壓。
府都說2012年之後會談。在2010年的會談中,我們本想全部傾談妥當,但他們說不行,要先談 2012年,其他的2013年再談,因此我們只能逼他作一些改變,就是新的那個政改方案。之後就
上屆梁家傑參選是要盡量爭取最高的選票,雖然勝出的機會很少,但梁家傑較注
可繼續施壓。
意政綱。但今次我則不太相同,我從沒有幻想會贏,所以重點會放在挑戰建制派候選 編:說起政改方案,當時公社兩黨都投反對票,為何民主黨會投贊成票?
人,揭露他們的弱點。
何:否決政改又有甚麽用?這只會是重回到八百人那個,他們最大的邏輯是我們肯定了小圈子 編:除此之外,何議員你亦曾提及希望藉參選把民生議題帶入選舉中。但奈何直至現
選舉,但這邏輯是錯的,八百人會比較好?通過與否決政改方案都是小圈子選舉,公社兩黨怎
時,媒體較多集中報導唐英年、梁振英相爭,普遍市民亦視你為陪跑。而民調結果亦顯
會有能力透過那次投票(否決方案)帶來普選?台上根本沒那方案。」
示你的支持度較為落後,似乎參選的成效仍是未能看到? 何:民調高低不是最重要的東西,選民的印象就是認為你勝出的機會是零,自然只看那
編:那麼民眾運動的力量又如何?就如2003年50萬港人上街遊行,成功迫使廿三條立法暫時
兩個有機會勝出的人。至於民生議題如貧富懸殊,唐梁他們覺得問題不大。但我會從
擱置。
政治制度入手,深層次矛盾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有特權、霸權,官商勾結,這是制度的問
何:對,但那要看當時的條件,是否能營造這股力量出來。03年那次是因為有一種很強的感
題。小圈子選舉只有一千二百人,那一千二百人中大部份是商家集團,既得利益者,唐
覺,就是我們本來擁有的東西,如集會自由、言論自由,現在被剝奪。香港人若被剝奪現有的
英年為何對新界鄉紳說那些話,為何香港地產商那麼惡,那是從小圈子產生出來的,他
東西就會感到很憤怒、害怕。其實自05、07年釋法之後,當時都發動不起遊行。香港人是喜歡
們選到後絕不會做些違背大地產商的事。滅貧丶稅制改革,設立扶貧委員會他們都不
民主,但若要他們全動員起來上街抗爭,則看不到這趨勢。
會做。 編:在五區公投運動中,公社兩黨提出的議題共中一個是爭取雙普選,為何民主黨不支持? 另外,我亦會關注公用事業。我會逼兩間電力公司交帳目,於立法會設立辯論,要
何:當時這個問題,我們內部的意見並不一致。而且,當時的議題並不清楚。公民黨說的是廢
求公開電力巿場,公有化輸電網和投標。這些唐、梁都不會關注,但我會強調。
除功能組別。另外,(這運動)什麼是贏,什麼是輸也不知道。投票率是多少也定不到。後來, 我跟公民黨說,不如這個運動不繼續搞了,你可以說是我們(民主黨)不想搞。其實大家只是
編:之後會否有什麼策略加強力度,吸引傳媒、市民注意?
下不了台,私下我們談,其實社民連也不多想搞,一個運動若搞開了,退是有困難。但若搞下
何:我會不斷嘗試。但傳媒只集中報導唐、梁,有關我們的則只會報導我批評他們,但
去,亦沒什麼損失。這不是一個演化成敵我矛盾的問題,亦不想再糾纏下去。
不會報導我對他們的建議,亦不會談及我的政綱。因為傳媒覺得我在立法會已經常常
(何俊仁言下之意,難道五區公投只是騎虎難下的豬頭骨?)
提及,所以不會有興趣報導。之後亦不斷會有論壇,但他們不會和我一起辯論。 編:什麼原因令你相信你們和中共的談判,能取得成果? 編:人民力量不斷狙擊民主黨,容易給外界泛民內鬨的感覺,加上區議會選舉一役,泛
何:政治有很多很複雜的因素,那些因素使中央並非單方面地考慮,不只能是用高壓的方法。
民大敗,你認為香港民主的前路會否如梁家傑所說,越來越難走呢?
當年我和中央傾,也沒有人覺得中央會對2012年的政改方案讓步,因那是違反了人大的決定。
何:民主前路不易走,但不需要太悲觀,因為當中存在很多變的因素。泛民內閧,我只
但他們在最後一刻才讓步,中共的談判都是最後一分一刻讓步,澳門會談也是這樣。2017年是
可說是無奈。別人視我為敵,但我從來沒採取一種敵視的態度,只可以說縱然有分歧,
關鍵的一年,那將會決定了香港的政權。(中央)是有理由要傾,中國自己也在看,路應該怎麼
亦希望以一大目標來團結泛民各黨派,亦要紮實做好地區工作。民主成功是要持續的
走。
運動,需要持續的組織。民主的成功是要建基於競爭,香港要有成熟的反對黨,否則沒 有人會覺得香港有另一個政府(政治體制)可選擇。因此,在初選中,泛民應盡量團結 地推一個人出來。未來,若2017年可爭取普選,泛民必須更加凝聚成一股力量去和對方
後記 可惜,路,注定是一條被中共牽著走的路。面對中共如巨人般大的政權壓頂,看來民主黨 根本沒有實質威脅性的籌碼和中央作所謂的談判。寄望與中共談判而非民眾運動,難道他們
對壘。
認為容不下半點反對聲音的中共政權到最後一刻會忽然轉變走民主之路,落實真普選?民主 編:人民力量之所以狙擊民主黨,根據他們的論述是因為民主黨說要爭取的2017普選
黨還得當心落得個尋釁滋事,顛覆國家之罪名。爭取民主雙普選,筆者從沒有天真地對建制派
只是個偽普選,你有什麼回應?
豬狼有什麼期望,但面對民主黨,則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感。沿著跟中央談判的路徑
何:這純粹是空洞的口號,我們爭取的是一人一票的普選,沒初選,低門檻(提名)。我
走,若非中共政權忽然倒台,真普選恐怕等到自由花兒也謝了,仍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談。香
們最怕的是會設立初選,這是現在人大所用的方法。
港人,還是自求多福好了。 文/蕭逸軒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11
城大月報
國 際
二零一二 二月號
獨裁政體維持不變
今日北 韓 猶 如「金日」北韓 去年12月17日,北韓宣佈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離世,並由其三子金正恩繼位。消 息傳出,有分析家甚至大膽預言,曾經在瑞士留學的金正恩的思想會較為開明,從 而為北韓帶來政治上的改革,令被封為全球最獨裁的國家變得較為開放。然而,考 慮到金氏的處境、地位這性格,這可能性可謂微乎其微。 若果金正恩進行改革,將會面對強大的阻力。雖然金氏現時已擔任朝鮮人民軍 最高司令官一職,名義上操縱了全國的兵權。但是,由於他過於年輕,加上在黨內 的威信有限,因此金正日在逝世前委任其妹夫,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在為 金正恩即位後垂簾聽政。換言之,金正恩將與他的姑丈分權,加上他還要需要與其 姑姐兼輕工業部長金敬姬、軍頭李英鎬、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金永南和總理崔英林 等合作。金正恩的權力顯然被瓜分,充其量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當權者,故此,他根 本不可能在短期內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退一步而言,即使張成澤等人將來由於年紀 老邁而退位,或是從權力鬥爭中敗陣下來,考慮到在北韓的獨裁政體下,政府為鞏 固權力而提倡「先軍政治」,武官成為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金正恩貿然推行政治改 革的機會不大,否則得失既得利益者,足以影響到自己的權位。故此,在政治上, 「以不變應萬變」應是金正恩掌權後的態度。 此外,金正恩亦沒有必要推行政治改革。北韓政府自建國以來,一直進行一系 列的鎖國政策,包括禁止外地資訊流入,並控制言論和出版自由,一切的書籍、報 章、電視和廣播節目等皆由官方管理。此舉動美其名為防止「萬惡的資本主義和帝國 主義思想流入,從而污染人民的精神」,其實為愚民政策,防止民主和自由等思想流 入,是確保勞動黨政府提倡的「主體思想」能成為人民唯一的指標,方便統治。而 在北韓人眼中,諸如「資本主義害人不淺」、「共產主義為我們帶來幸福」、「要 慎防美帝」等的思想早已根深柢固,在長時期的洗腦宣傳以及完全封閉的環境下, 不少人民早已沉醉於意識形態和政府崇拜,失去了判斷力,甚至認為金氏政權是不 容挑戰的。這也是為何儘管饑荒連連,人民依未有揭竿起義,推翻勞動黨政權之 故。因此,假若金正恩忽然提倡開放,百姓發現過去黨提倡的並非事實,意識形態 的抗爭早已結束時,誓必帶來強大的沖擊。徹底顛覆人民的思想,嚴重打擊金氏政 府的誠信和權威,對一個習慣專權的政府而言,實不是一件好事。因此,金正恩實 在沒有必要庸人自擾。 不過,最重要是金正恩無心改革。早在年前,金正日就有把其三子欽點為接班 人之意。而據勞動黨的喉舌《勞動新聞》指,金正恩深得其父器重,是由於二人的 性格相近,都是強悍和好勝,而且「忠於主體思想」。在金正日離世後的幾天,金 正恩就承諾會以「遺訓統治」治國,也就是說,他認同祖父和父親的治國之道。據 消息透露,他在年前下「當場擊斃脫北者」指令就使偷渡者的死亡數目大幅上升, 而公開處決的死囚亦較09年高出3倍。從這些舉動來看,都看不得金正恩的思想較為 開放。所謂「權力使人腐化」,金正恩繼承其父親的位置,即掌管著全國最高的權 力,難道年紀輕輕的他會不動心,為改革而放棄被萬民崇拜的快感?所以,相信金 正恩即位後不會在政治上作大型的變動,而是繼續維持現狀。 北韓,作為全球最獨裁的國家,國家領導人可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相信金正恩 絕對明白。故此,就算他思想再開明,似乎也不會為這國家帶來什麼明顯的變化。 文/陸伯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城大月報
會 社 際 國
二零一二 二月號
10
台 灣 選 戰 風 雲 ─── 一個選舉 各自表述 2012年1月14日的夜晚,台灣總統大選落幕,馬英九以大概80萬票險勝蔡英文成功連 任,蔡英文當晚即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最後得票僅有2.8%,遠 遠不足其「百萬雄心」。同時這也表示,馬英九支持的「九二共識」比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 識」更讓台灣人民認可。
馬英九勝利,不如說「九二共識」勝利 「九二共識」是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席蘇起在2000年提出,用以取代之前台 灣方面對「一個中國」的問題,以及當中所概括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雖然中國大陸和 台灣方面對「九二共識」的解釋各不相同,但「九二共識」模糊政治分歧,強調民族認同的 作用,是兩岸建立經濟合作、政治協議的基礎。 在「九二共識」的帶動下,兩岸經濟合作日漸密切,很多台商充分感受到兩岸和平,經 濟合作帶來的好處。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周志傑就強調,馬英九力挺「九 二共識」,獲得台灣許多商界名人挺身支持,同時也從民進黨手上贏得很多台灣中南部中小 企業的選票。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自從1月初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公開表態支持「九二共 識」,許多台商紛紛表態:「不挺藍也不挺綠,只挺支持『九二共識』的候選人」。在企業界 及許多台灣基層民眾看來,「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和平交流。因此,馬英九打出「九二共識」 的經濟牌,獲得大多中間選民甚至部份綠營的選票,成為他成功連任的關鍵。
2000年宋楚瑜和連戰的分裂,讓民進黨的陳水扁突圍而出,民進黨首度執政,實現台 灣政黨執政的第一次交替。今年,宋楚瑜以親民黨主席的身份參選總統,令許多藍營民眾 擔心歷史重演。最後一次的民調顯示,宋楚瑜的支持率突破了8%,其本人也一直表態有「百 萬雄心」,但宋楚瑜最後的結果僅有2.8%的選票,不足40萬票。這暗示了許多藍營民眾和中 間選民最終還是做出了「棄保」的選擇,放棄了宋楚瑜,選擇了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但
蔡英文慘敗,敗於「台灣共識」
無可否認,宋楚瑜在中間選民甚至藍營選民之間仍具有一定政治威望,帶領親民黨最後獲
相對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蔡英文於2011年8月也提出「台灣共識」。她認為,台灣內 部對中國大陸的態度還沒有形成共識,因此台灣政府不能與中國大陸談判。她希望透過民 主程序,先在台灣內部以公投方式形成「台灣共識」,作為與中國談判的基礎。 然而,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識」內容過於空泛,並不能讓廣大台灣人民認同。馬英九 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博聰表示,「台灣共識」只是文字遊戲,蔡英文應該先說明其意涵,以 及如何具體以民主公投方式決定台灣共識。且不說這樣的一次公投會消耗多少時間和資 源,其結果的不確定性也讓許多台商和民眾感到猶豫。兩岸和平交流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 事實,享受過兩岸和平交流帶來的甜頭,許多台灣企業家和民眾不得不對蔡英文空泛且不 確切的「台灣共識」產生疑慮和擔憂。著名台灣媒體人陳文茜也表示,在三場正式的「總 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上,蔡英文不斷批評「九二共識」,將其定性為「終極統一」,反而讓 許多中間選票流向了馬英九。 其實民進黨內部對兩岸和平交流也有不同的聲音,一是「台獨派」,一是「務實派」,兩 者之間並沒有達成任何的「共識」。因此也有專家認為,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僅僅是為了 反對「九二共識」而提出的政見,本身並不具有太大的實際內涵。 因此,蔡英文的「台灣共識」,既不能代表綠營的一致聲音,也得不到持中間選票的台 灣企業家和民眾的支持,成為她的一大敗筆。
宋楚瑜輸了總統,贏了黨席
得5%的政黨票,在不分區「立委」中取得一席位。因為擔心「九二共識」不能維持,很多中間 選民不得不選擇馬英九。但在政黨方面,親民黨宋楚瑜的橘營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 許多專家相信,宋楚瑜在台灣未來四年,甚至在以後的政局中將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未 來也會有更多中間選民加入到橘營的陣營之中。
台灣選舉年鑑 自1996年3月進行首次「總統」直選以來,包括2012年的大選,台灣一共經歷了五次的 總統選舉。其中三任為國民黨執政,兩任為民進黨。每一次大選都有各自的焦點:1996年是 首輪直選,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2004年兩顆子彈延續了陳水扁的執政地位,2008年扁 家貪污案,2012年則有「九二共識」。每一次選舉台灣的民主制度都有所改進,逐漸完善, 例如「投票前十天內不能以任何方式宣佈民調結果」等條例。 今年的台灣大選持續四個月之久:從2011年9月15日「中央選舉委員會」發佈選舉公 告,11月21日開始接受候選人登記並於12月16日公告候選人名單,最終在2012年1月14日開始 投票。 只要年滿20歲,在台灣地區連續居住六個月以上,又或在台灣地區連續居住六個月以 上並在島外持有有效台灣護照,便可成為選民。選舉日期均定在星期六,當天將成為法定 假期,方便選民投票。投票時間自當日上午8時起,到下午4時為止。其後投票所立即改為開 票所,原地進行點票工作,以公開方式,逐張唱名開票,並開放民眾參觀。 台灣人民的政治參與度非常高,幾乎是全民參與,這與台灣前期的「禁條」時期有莫 大的關係。如今「總統」大選已經高度融入台灣人民的生活文化當中,每一次的大選在台灣 人民眼中,比過年更加熱鬧。在投票日前的一個月,在街頭便可以看到各種的宣傳旗幟,以 及插滿了候選人的宣傳旗幟的電單車、麵包車在街上行駛。候選人的造勢晚會,每次都必 會引來成千上萬的觀眾,可謂全城轟動。再者,候選人會不斷進行環島宣傳,好運的話還能 候選人握手。 且不論台灣民主制度完善與否,但在民主道路上作出的各種嘗試、取得的各種勝利, 對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有著極大參考價值。台灣的民主能走多遠,敬請拭目以待。
文/黎梓強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13
城大月報
投 稿
二零一二 二月號
中 國 有一個城 邦 , 叫 香 港
莊翰銘
據三聯書局和香港中華書局的暢銷書統計,截至2012年1月1日,非文學類的暢銷書中,《香港城邦論》名列第八。雖然難以與排首位的《李居明
龍年運程2012》爭天下,但有此成績,可見甚有市場。據作者陳雲所言,香港城邦的概念只是真正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有人嗤之以鼻, 說這本書是「大香港主義」,甚至判以種族主義和分裂民族之罪名。不過,《香港城邦論》的出現,反映了香港人對將來的迷茫,就像一艘載了七 百萬人的大郵輪,在中共政局和國際關係的暗海中航行,周圍不斷翻起暗湧和巨浪。以城邦的身份存活,是一座明亮的燈塔,指點香港這艘迷途的 郵輪。本文必然使民族統一論者心中不滿,但我僅以提倡自由和保存香港獨特文化角度,肯定香港城邦論。
火星與水星的衝突 香港網民討論的焦點,不少是嘲笑大陸人失儀。無論以經濟自 由和現代化的角度看,香港似乎都比大陸優秀。以前港人把大陸人 叫作「阿燦」,嘲笑他們的貧窮和愚昧。今日阿燦不再貧窮,很多 富二代都有高等學歷,說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文,港人長久以來建 立的優越感,瞬間崩潰。自主權移交後,香港政府不斷以邊緣化的 言論恐嚇港人,使港人以為自己的國際地位受損,快被上海超越。 另一邊廂,香港與大陸的經濟快速融合,間接促進文化交流。然 而,兩地的文化差異之距,可謂一個火星、一個水星,兩地文化快 速融合,反令港人不安,懼怕香港大陸化。港人一方面意識到本地 文化仍優於大陸。我們沒有毒奶粉,也沒有腐敗的政治,可以數政 府的不是之餘,人身安全仍受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港人又發現自 由行旅客來香港,一併將他們在大陸的惡習,以及「有錢就大晒」 的氣焰帶來。 這種矛盾的心理激發了本土意識,這是大陸所恐懼的。只要明 白大陸當權者的思維模式,就可以明白港府去殖民化的舉動,都是 為了顧全大陸的意願,並非為港人爭取利益。故此,我們更加需要 將香港升格至城邦,為郵輪尋找新方向。當我們有自由,就可以保 存香港的獨特文化,為世界增添多點色彩,對未來的民主中國出幾 分力。
你是我的孫子,所以你要聽我的話 中共以同化手段去管治大陸,當異見的種子植根於民眾的腦 裡,政府的管治威信便岌岌可危。所以不論城市格局、思想行為, 都是要求統一。這使大家清楚知道一個事實,中共不容領地中有不 同文化的存在,否則動搖中共的核心觀值──黨的領導地位。故 此,中共不肯開放媒體,顧忌異見者,更瘋狂打壓與官方口吻不同 的聲音。中國司法的首要目的是透過囚禁異見者,去威嚇平民,不 容他們有異見。 中共是一個可以犧牲個人而去顧全大局的政權,舉一例便知絕 非虛言,維基解密揭露,2008年北京政府舉行六方會談,旨在解決 北韓核問題。但日本政府當時不斷要求北韓釋放被綁架的日本人, 中國官員對此的評語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一葉知秋,這位 官員正正反映了中共的思維。 這種思維違反現代文明、威脅香港的自由。在中共政府眼中, 香港就是一個異己,因為她是自由之地,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大陸 人來香港自由行,就會學習到香港的模式。久而久之,自由的思想 在大陸散播,當權者的地位就會受到動搖。雖則今時今日大陸的資 訊流通度比過去為高,但言論仍在政府嚴密監控之下,相對來說香 港仍是自由發揚之地。大陸人來香港,就像香港人去台灣學習人家 的普選。最近的烏坎村事件,村民和平示威、遊行請願,或多或 少,都是受香港的影響。雖然鄧小平聲稱香港是高度自治,但中共 仍握有基本法的解釋權,四次人大釋法,已經嚴重損害香港的法 治。法治失去功能,自由就難以保障,就如郵輪不斷遇上風浪。 中共家長式管治香港,務求香港與內地徹底融合,變成一個單 純的大陸城市。思想上,香港被矮化,中共成為了「阿爺」;廿三 條空降,欲鉗制言論自由。行動上,要與大陸同化,高鐵是一個絕 佳的例子,當權者要在香港興建一條不合符經濟效益的鐵路,花費 至少六百億,目的就是與大陸接軌,強化均一性。相對而言,行使 基本法的權利,用了一億進行五區公投,卻被當權者宣稱為浪費。 原因不辯自明,因異見會動搖管治。
報料熱線:3442 5565
有人以沖淡論解釋自由和法治被削弱,把弄民意,排斥 新移民,但這才是本末倒置。大陸的新移民,以及花錢如 倒水的暴發戶自由行,都是因為香港是有吸引力才會來。若 果說大陸人是奴民,那麼便心甘情願留在大陸,何必來港? 何況漠視大陸的實際情況,而判他們為奴民是不公平的。 若果害怕香港的自由價值觀被大陸新移民所影響,那就是對 自由的威力缺乏信心。若說中共派特務來港,自政權移交十 四年,早就派了。若說新移民蠶食香港資源,更是無知的說 法,因為拿綜援最多的是老人,而且新移民要居住滿七年, 才可享有申請綜援的資格。所謂新移民懶惰,往往是市區設 計上所導致的問題。新市鎮位置偏遠,再加上交通費過高, 工資不足彌補,天水圍便是一個好例子。不過,政策應以港 人為先,所以香港必須取回入境審批權,制訂長遠的人口政 策,阻止雙非孕婦來港產子。 事實上,香港的自由的確是削弱了,不過非新移民所 致,而是香港人不敢去爭取,令當權者得寸進尺,逐步侵犯 我們的自由和法治。有人以消極的心態去看中港問題,認為 香港無論做什麼都阻止不了大陸的入侵,這比起沖淡論者更 無知。2003年,廿三條之所以擱置,全因五十萬港人上街。 難道你不爭取,中共會施捨自由和民主給你?澳門就是一個 放棄爭取,廿三條成功立法的例子。面對四次人大釋法,香 港人沒有盡力反對。徒有法律界人士與學者螳臂擋車,何足 抗爭?我們曾經有公投的機會,爭取普選的籌碼,但大部分 香港人卻不珍惜。當權者見中門大開,乘虛而入,自由理所 當然被削弱。當某一天,香港再沒有自由,賣權辱港的罪人 正是沉默的大多數。 某黨主張與中央談判,以保民主和自由。然而香港沒有 籌碼,中央卻是有底線的。該黨犬儒的態度,不見得為香港 取得勝利,反而反映了他們的天真,也反映了香港人對爭取 自由和民主的軟弱。故此,香港的路必須走向城邦,升格至 城邦只是落實基本法,主權上仍屬中國,河水不犯井水,港 人治港。為港人謀幸福,抵擋中共政府的政治手段,方可保 障我們的自由。我們不需要阿爺照顧,比起阿爺,我們更能 照顧自己。
我有168歲,你只有63歲 前中聯辦主任姜恩說「香港是一本難懂的書」。大家本 是同根,何以香港變得難懂?原因就是歷史不同,各自發展 出不同的文化。兩者重大的分野,源於英國文化的殖入,以 及中共上台後的文化轉變。
深圳河以南是另一個世界。自開埠以來,香港已經過一百 六十八個年頭。在這片殖民地上,傳統文化與現化文明價值完 美融合。香港的傳統習俗不但沒有因殖民統治而消失,連傳統 精神也保存下來。香港人有仁義孝悌的精神,重家庭觀念。這 種態度,使香港人義不容辭地援助大陸同胞。六十年代,大陸 發生飢荒,在這困難時期,全賴香港人無償的接濟大陸。到近 來的天災人禍,民主發展,香港人都付出無數的精力和金錢。 即使外國發生災害,港人都不違餘力伸出援手。這是「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中華精神。《香港城邦 論》認為香港人要切斷對大陸的民主發展的協助,但是港人承 繼華夏文明的美德,重仁義和鄉土情懷,難以絕情至此。 香港最獨特之處,就是將現代文明與華夏文化兼收並束。 當權者和某些犬儒學者認為,中國不適合實行民主,只配做奴 民,台灣卻是將這些謬論駁得體無完膚的活生生例子。香港幾 經波折,終於將傳統觀值融合現代文明之中。我們追求自由、 法治、民主,與中國傳統和本土文化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生 活模式。其次,文化多元是世界的潮流。全球化下,少數民族 的文化逐漸消失,人類開始作出反思,例如廣東話和殖民地時 期建築就是其中要誓死保衛的文化。若果有一日,無線新聞的 方東昇以普通話讀新聞,那麼香港便第兩次淪陷了。 民主統一論者或會否定香港城邦,認為為香港人自私自 利,不顧大陸人死活。然而,香港城邦對大陸的民主也有好 處。除了上文曾經提及,大陸人向香港學習抗爭方式外,香港 的民主模式也是中國學習的榜樣。當中共倒台,需要建立民主 政府之時,若條件未成熟,可能出現一段長時間的混亂狀態。 屆時,民主統一論者不得不承認,香港將成為大陸的榜樣。 香港以城邦的身份立足於世界,不單鞏固了其國際地位, 也是對中華文化的肯定。
城邦起錨,乘風破浪 香港城邦化,對本土和大陸都是百利而無一害。我不反對 經濟和文化交流,但若香港沒有真正的自治權,將不斷受到大 陸的侵犯,使港人無法為自己爭取利益,事事處於被動。 不要以為中共的權威穩如泰山,事實上他只是一個病入膏 肓的弱者。只要香港人團結,我們的自由與文化便得以保存。 總有人覺得這是太理想、太幼稚。然而,真正幼稚的卻是只會 坐以待斃,怨天怨地的人。 這艘郵輪刻著「香港城邦」四字,乘風破浪,有誰能擋?
1949年後,大陸政局持續動盪,文革使傳統文化遭到史 無前例的破壞。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有些去了台灣,有些 去了香港。留在大陸的,大部分都曾被當權者批鬥。文革令 文化斷層出現,當權者又沒有建立新的價值觀,使整個大陸 社會的道德出現崩潰,失去秩序。上文提及的中共思維,將 文化變得單一,失去活力。在高度集權的政治環境下,整個 社會變成牢獄。人民即使有意見,也不敢表達。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城大月報
投 稿
二零一二 二月號
圖 書館辦畫展 訪 客 望 門 輕 嘆
12
黃典機
去年12月初,本校邵逸夫圖書館曾舉辦「水色交融,情感意象」戴繼志水彩藝術作品展,展出香港 知名水彩畫家戴繼志先生三十多幅畫作,包括描繪香港及世界各地風景的水彩畫。 然而是次畫展看來是以校內人士為對象。根據校方網頁的介紹,該畫展是一系列根據「資源本位 學習模式」設計的課外活動之一,以專題畫展等一系列活動,循序漸進地引領同學欣賞水彩畫,感受 藝術。可見這次畫展的重點對象是本校學生。 畫展反正是要辦,為甚麼只辦給校內人士看,而將外界人士拒諸門外?是次展覽的舉辦場地是本 校圖書館──一個只有城大師生能進入的地方。換言之,訪客或未經許可人士不能參觀畫展。其實校 方可以將校內一些位置近便而且公眾人士能進入的地方,例如四樓平台綠區、紫區等,或是移師至教 學樓六樓的藝廊設展覽區。但藝廊的位置偏僻,大大減低參觀率。同學會去圖書館的次數無疑比藝廊 要多,留意到畫展的機會也一定較高。 推廣文化藝術不應選定個別群眾,不論學生或公眾也是推廣的對象,好讓藝術氛圍充滿校園,慢 慢擴展至社會。或者退而求其次,於圖書館和藝廊先後舉行作品展,好讓公眾人士參觀,令展覽能在 一個更開放的環境舉行。
示 威訴求多樣 化 : 給 城 大 學 生 的 啟 示
否極
在香港用示威作為表達不滿的方式屢見不鮮,過去十數年,遊行及簽名行動是主要及較 傳統的集體抗議方式。示威者大多會創作口號,自製標語橫額、施政者的畫像作為戲謔及洩 憤工具,有些示威者更會形象化示威議題,如打破「鐵飯碗」、製作「黑箱」分別表達對公 務員保障不足,以及政府與地產商黑箱作業等不滿,吸引記者眼球。近來示威方式更見多 樣,如反對資本主義的「佔領中環」行動,他們抗議的方式是佔據「金融霸權」之首的滙豐 總行地下,以凡物公用的經濟模式進行各種的社交活動,他們生活裡每一個環節都在實踐他 們堅信的理念。他們不單單用標語及自製的物品來表達訴求,還用另類生活方式去表達不 滿。 在「 D & G 禁攝風波」中,名店Dolce & Gabbana因不准港人在其尖沙咀總店門外拍攝, 因而有人透過網上社交工具召集大量市民,最終數千人響應到店門外拍攝,抗議 D & G 漠視市 民在公共空間拍攝的權利。他們的示威方式不再限於口號及標語等傳統方式,而是專屬是次 「 D & G 事件」的相機。示威者或按下快門,或掏出電話,並把照片上載至社交網站傳播開去 表示抗議。示威工具的種類不再受制於傳統方式,因獨特事件而度身訂造的示威工具層出不 窮。 另外,因不滿港人在港鐵內對內地人不禮貌,而在微博發起的「年初五集體在香港東鐵 進食」行動也如是,示威行動因應個別事件而衍生獨特的示威方式。這種示威行動一方面告 訴我們港人的訴求已不限於對政府施政的不滿,而是蔓延至生活細節的層面上。另一方面, 以上事件更揭示了示威、抗議已由需時製作的傳統示威工具,轉化為幾乎人人都能實踐、散 播的活動。其影響力不再限於每個參與者花了多少心機為是次行動發聲,或是吸引了多少攝 影記者的鎂光燈,而是在於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分享工具,讓自己的朋友知道、參與、評論。 這種劃時代的示威方式鼓勵了不少對當權者不滿、以往卻敢怒不敢言的市民,讓他們說 出他們以前不敢說的,這是建基於我們富饒、物質泛濫的社會條件之下。筆者在Facebook以 前看見不少城大學生對其學院的處事手法,對某講師教學能力和態度的批評,或是對社會現 實的不滿,排除一些意氣之辭,有不少論述實言之有理。筆者在此鼓勵各位同學,盡快搭上 示威多樣化的便車,為社會上各階層的不滿據理力爭。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15
城大月報
專 欄
二零一二 二月號
城語
張楚勇
為 何 要 「上莊」? 新年伊始,謹在此祝願大家新春進步,愉快學習。
獎、一起參與學生會活動的同志。幾年前,我在報章上發表了一篇紀念本港一家 著名二樓書店青文書屋老闆的文章,提到我們在大學時通過「上莊」所追尋的理
新一屆的學生會編輯委員會「琉聲」在過年前對我說,歡迎我以輔導長的
想和「搞活動」的情况。寫文章談青文書屋老闆,正是因為這家書屋是我們一班
身分在《城大月報》繼續寫專欄,與城大同學分享我的觀察和感受。
中大港大文學獎的「莊員」畢業後,希望繼續通過文化事業來關心社會集資成立 的。在此,請容許我引述這篇文章的部分內容:
我是在2010年10月起在《城大月報》以輔導長的名義用中英文輪流發表文 章的。上一屆編委會「凡響」在一年前建議我以「城語」命名我的專欄,我欣
「1978年,我在香港大學學生會接手主辦青年文學獎,……那時我們是初生
然接受了這個好提議。我希望在「琉聲」編委會的領導下,在未來的日子裡能
之犢,秉承著七十年代學生運動的理想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傳統,視青年文
在《城大月報》寫出幾篇讓同學感到有興趣的文章,加強與大家的溝通和交流
學獎為一項文學運動。78年底我們創辦《青年文學》,在創刋辭中,我們不畏天
之餘,也希望引發更多城大人對大學、大學生、以及大學教育的思考。
高地厚的刋出這段豪情壯語: 『我們有一個宏願,要建築一座堅固的大橋。橋的這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
每年秋季,是不少學生會所屬的同學組織籌組新一屆幹事會的日子。踏入
統;橋的另一端是通向人類終極的理想。我們辦文學獎,……(是)要推動一種
10月、11月,城大校園便會變得躁動起來,上至學生會幹事會的「大莊」,下
風氣,要掀起一個波瀾壯闊的運動。我們堅信文學能導人思索、發人深省,更能
至各屬會和系會的「小莊」,都會忙於組閣、制定政綱、競選、拉票、舉辦諮
開拓人類的創造力,改變不合理的現實,建立理想的世界。』
詢會、「嗌莊」等。一時之間,校園變得異常的充滿活力,各候選內閣更各出 奇謀吸引同學的支持。他們除了各自想像出別具創意的候選內閣稱號之外,不
我們幾十名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在中大和港大的三四年中,根本就是以學生
少候選人更穿上與他們候選內閣稱號相呼應的奇裝異服進行競選,為校園生活
會為家。我們課堂可以不上,老家可以不回,但文學獎和學生會的事,卻不可以
增添不少色彩。
不辦好。我們徵文,搞講座,辦文學生活營,組織中學生文社,出版文集、《青 年文學》、《青草地》、上電台主持文學節目、在大學中學搞大型書展。我們網
我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讀大學時,也是參加學生會組織的積極分子,所以
羅在香港的傑出作家當評判,請漫畫家王司馬為文集設計封面,到臺灣找到雕刻
對各位熱衷「上莊」的同學,感到特別親切。我剛進大學的頭一年,成為了港
家朱銘為我們雕出李白醉酒的獎座,更跑去北京拜會新文學的大師朱光潛、沈從
大學生會文社的主席。第二年又擔任港大學生會與中大學生會合辦的第六屆青
文、艾青等。我們通宵達旦的為文學獎宣傳。在港大的同學經常把文學獎的海報
年文學獎籌委會主席,主辦當時全港最具聲望和規模的文學創作比賽及相關活
從筲箕灣張貼到堅尼地城……手起掃帚落,把一張張黏上熱暖暖漿糊的文學獎海
動。大三時,我參加籌組新一屆港大學生會幹事會。後來由於當時學生運動中
報,貼到大街小巷……在爆發「金禧事件」時,我們便一手拿文學獎的海報,一
存在的路線分野,我最終沒有加入候選內閣。
手拿反對教育署封校的海報去張貼。遇上警察查問時,便張貼宣傳文學獎的海 報,當警察遠離後,便張貼支持金禧中學師生罷課,要求當局正視學校斂財的指
我們為甚麽要「上莊」成為學生組織的代表呢?當然,時移世易,30多年
稱的海報……當時我們真的很希望相信『當青年燃點起文學,香港便有了希望。』
前的我選擇「上莊」和今天選擇「上莊」的同學肯定有很多不同的考慮。有時
(詩人乞靈語,第三屆文學獎主席) 」
我聽到一種說法,認為今天部分同學決定「上莊」主要是為了讓他們的履歷看 上去豐富多彩,加強他們日後升學就業的競爭力。我不敢肯定這說法的真確程
當然,不同年代的大學生有不同的追尋,並沒有說「上莊」就得要掀起波瀾
度,但我做學生時從沒有留意到「上莊」的同學有類似的考量。不過,從我今
壯闊運動的道理。就是同一年代,每一位「上莊」的同學參與學生組織的理由也
天和同學們的接觸看來,同學選擇「上莊」,在很多方面其實和我做學生的年
不盡相同,得着也會不一樣。我自己當年少年輕狂,碰上學生運動高潮的尾聲,
代是有共通地方的。
參與學生會為的是社會、理想、文學、良心,過程中認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 友,提高了自己的組織和辦事能力,期間當然也荒廢了不少學業,錯過很多學生
有一次,我和上屆學生會幹事會署任會長劉逸舟同學(Oliver)一起到臺灣
會以外的大學體驗,要待畢業後才能努力補回這些的不足。
交流,Oliver對臺灣同學介紹城大的學生組織時所說的一番話,便很能印證我 自己的「上莊」經驗。Oliver說,不少選擇「上莊」的同學是擁有一定理想
大學是求學問道、認識自己、充實生命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課堂上的知識
的。他們之中有些希望服務同學,有些特別關心社會,也有不少是想考驗自己
承傳、往外地的交流實習、宿堂生活、以及參與學生組織「上莊」等方式來實踐
的組織能力或加深對自己學習的專業或興趣的認識。Oliver說,不管同學為何
大學之道。有些同學選擇均衡地參與這些不同的活動來充實三、四年的大學生
「上莊」,大多數「上完莊」的同學會發現,日後你最要好的朋友,與你最志
活;也有些同學寧願集中在其中一兩方面盡情投入和學習。我的經歷告訴我,「
同道合的夥伴,最瞭解你的人,不少就是從前和你一起「上過莊」的「莊員」
上莊」和參與學生會的活動,大大豐富了我的大學經驗,讓我更認識社會,瞭解
,一起流過汗、流過淚、為學生活動和理想在校園共同熬過不知多少個日夜的
自己,強化了各種辦事能力,交上了不少摯友。但這是否就等如說同學們便非應
一班同學。
「上莊」不可呢?我倒認為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最重要的,我想是同學要學習找 到自己能義無反顧去努力的目標,並明白到自己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知道自己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Oliver這些話說得一點也不錯。我大學畢業已超過
會真心誠意盡最大努力去實踐這目標,遇到困難和挑戰也不輕言放棄,做到無悔
30年。到今天,我不少最要好的朋友,正是當年在港大中大一起辦青年文學
青春、不負大學的三四年,那便已經是足夠的了。
城大月報二月號工作人員名單 總編輯
執行編輯
副總編輯
蔡子恩
臧諾
呂嘉璇
採訪主任 蕭逸軒 蔡子恩 臧諾
孔力恒
蕭逸軒
黎梓強
助理編輯 江艷欣
攝影
孔力恒 陸家昇 江凱斌
蔡子恩
陳安卓
陳向隆
江凱斌
盧倩如
校對主任 蔡子恩
臧諾
孔力恒
江凱斌
江艷欣
排版主任 陳安卓
陳向隆
盧倩如
《鳴謝及版權聲明》本刊內轉載或刊登之圖片,版權屬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陸家昇
WEB: www.cityusu.net/eb
呂嘉璇
城大月報
專 欄
二零一二 二月號
伯 無一用
14
伯
內地烽火四起 國人維權意識提高 從03年起的孫志剛事件到最近的汕頭海門事件,近年內地的維權運動不
民怨亦漸漸上升,並逐漸從語言間表達不滿轉化為行動。在一年前的遼寧莊河千人
絕,而且次數愈見頻密,規模愈來愈大,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歸根究底,都
下跪事件中,觸發居民不憤的就是當地經濟日漸發達,財富分配卻愈不平均,加上
是基於共產黨專政、社會矛盾日漸尖銳和民眾意識提高。
中央的徵地補償疑似被地方政府挪用,激起千名居民於市政大樓前下跪,要求政府 交代事情,說明了社會矛盾與資源分配不均之間的關係。
首先,北京政府的專政統治是首要原因。中共自1949年9月確定「多黨合 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後,即沿用至今,這制度以共產黨為執政黨,其他的政黨
還有,近年內地人民的維權意識有所提升也是關鍵。為加強統治效能,中南海
則負責提供意見,是為參政黨。這政制美其名可確保共產黨能聽取多方之言,
政府一方面使用各種手法控制言論,比如以軟件「防火長城」和新聞審查過濾「民
但人所共知,共產黨不但是全國最大的黨,在人民代表大會中近3000個議席中
主」、「自由」等關鍵詞或不利中央的消息,另一方面提倡「和諧論」,將反對政
的2100個,也是永久的執政黨,可謂一黨獨大。在這情況下,其他政黨根本不
府立場的言論刪除。雖然如此,隨著改革開放,對外交流增加,內地民眾,特別是
能做到制衡作用,加上傳媒已被官方操控,輿論監察變得有名無實。結果官場
東部沿海一帶的居民,無可避免會接觸到「自由」、「民主」、「人權」等思想。
腐化、官商勾結和官官相衛的事件不時發生,人民投訴無門,最終激發一連串
隨著人民教育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令他們更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每當
的維權運動。以陸豐事件為例,當地官員就在未得村民同意下與地產商私賣農
遇上不公平或不公義的事便會站出來據理力爭。去年1月的茉莉花革命中,民眾就
地,本土傳媒對此絕口不提,又有上訪者死於非命,終激起居民的不滿,引來
通過互聯網相約示威地點,並以「一人一枝花」的形式抗爭,表達對政治的訴求,
大規模示威。最後儘管事件已被中央平息,然而相關官員不但未有受到懲處,
是八九民運以來規模最大的自發集會之一。兩個月後,南京又有市民因反對政府移
反而取得晉升機會,足以證明專政下的弊病。
栽多棵百年古樹而集會抗議。去年尾,除陸豐事件外,還有海門鎮群眾反對在民居 旁興建發電廠的示威。從種種維權活動來看,內地人民已從過去只求過溫飽生活繼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人民日漸富裕起來,社會矛盾日益增加,也促使了
而保衛自己的權益,維權意識也逐漸提升。
維權運動的出現。共產黨在建國初期是實行公有制,房屋和醫療服務等均由政 府分配。改革開放後,過去的分配制度被取消,同時資本流入,造成的後果
面對著日漸增加的維權運動,北京政府鮮有積極地回應人民訴求或找出其核心
就是財富分佈不均和物價上升。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獨立觀察與對策研究
問題,只是不斷提高維和費用。若中央還不認真處理內在矛盾,相信類似事情將會
中心」年前進行的調查,教育、醫療、住房等物質性矛盾的總體水平高達53.9
有增無減。
分,是繼拆遷戶後另一個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在這些社會矛盾日漸浮現下,
su-eb@student.cityu.edu.hk
報料熱線:3442 5565
EMAIL: su-eb@student.cityu.edu.hk
WEB: www.cityusu.net/eb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聲明:
反對纏擾法立法 強烈要求新聞界及社運擁有豁免權 香港政府於2011年12月20日,就纏擾法向公眾展開諮詢。香港城市大學學生 會編輯委員會就此發出嚴正聲明,反對如同「新聞及社運廿三條」的纏擾法立法, 強烈要求新聞界及社會運動對纏擾法有法律上白紙黑字、明文確鑿的豁免權,捍衛 香港的新聞及言論自由不受惡法損害。 從港大「八一八」事件、鄧忍光「空降」港台出任廣播處長,隨即解僱向來大 膽敢言的吳志森,以及猶如「網絡二十三條」的《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等案例 看來,近年言論自由已被一隻隱形黑手日漸收緊。政府制訂纏擾法,必令香港的新 聞自由及言論自由進一步萎縮。 纏擾法是政府壓制新聞及示威自由的重要利器。只要記者於採訪或團體於遊行 時,使他人感到驚恐或困擾,或導致他人無法進行合法活動,如上街購物、上班, 即可能觸犯纏擾法而被定罪。不禁令人深切憂慮法例背後具政治目的,製造白色恐 怖。 諮詢文件將纏擾行為定義為:「集體騷擾」及「阻嚇合法活動」,定義空泛欠 清晰,漏洞甚大,易遭被訪者濫用以阻礙採訪,加上記者的工作多涉及追訪、監 察,調查政治或商業黑幕,容易被指控纏擾罪。若然落實制訂纏擾法,將對新聞採 訪造成極大限制,公眾的知情權定受到不可預計的影響,嚴重損害香港市民的利 益。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黃靜文表示新聞界可用「合理行為」在法庭上作辯 解。但纏擾法能阻撓記者即時性採訪,警方日後可以纏擾為由禁止採訪,削弱新聞 媒體對社會及政權的第四權監察,而且何謂合理採訪行為亦存在灰色地帶。參考國 外例子,英國刑事化纏擾行為,最終對當地新聞自由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如能源 公司Npower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傳媒採訪及拍攝反Npower的示威活動,指屬 於纏擾行為。雖然當地傳媒在三個月後獲得豁免,但新聞媒體對社會不公的監察權 已遭削弱。 高度新聞及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必要條件,故此本會強烈反對香港特區政府 刑事化纏擾行為,要求新聞界及社運能對纏擾法擁有法律上明文規定的免責權利, 以捍衛香港的新聞及言論自由!
第二十七屆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