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ssets.isu.pub/document-structure/200911003855-886f664b2e3bd0831161044bfc75a786/v1/7b00b596213be6f8ea552be3289b907e.jpg?width=720&quality=85%2C50)
1 minute read
酌古鑑今 | 老和尚擺平巡撫官 文 / 林靈
文 |林靈
清代有名的經學家、 史學家、文學家畢 沅,是江蘇鎮汀人,與司馬 光的《資治通鑑》相媲美的 《續資治通鑑》,就是他編 纂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畢 沅任陝西巡撫,赴任時經過一座古 廟,便進廟內休息。當時一位老和 尚正坐在佛堂上念經,小和尚報巡 撫畢大人來了。但是老和尚既不起 身也不開口,只顧自己念經。 畢沅當時只有四十出頭,英年 得志又中過狀元,名滿天下。他見 老和尚這樣傲慢,心裡很不高興。 老和尚念完經後才離座起身,合掌 施禮:「老衲適才佛事未畢,有疏 接待,望大人恕罪。」 畢沅說:「佛家有三寶,老 法師為三寶之一,何言疏慢?」隨 即畢沅上坐,老和尚側坐相陪。畢 沅問:「老法師誦的何經?」老和 尚說:「《法華經》。」畢沅說: 「老法師一心向佛,摒除俗務,誦 經不輟,這部《法華經》想來應該 爛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個『阿 彌陀佛』?」 老和尚知道畢沅心中不滿, 有意出題難他,不慌不忙地答道: 「老衲資質魯鈍,隨誦隨忘。大人 文曲星下凡屢考屢中,一部四書想 來也應該爛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 少個『子曰』?」畢沅不禁大笑, 對老和尚的回答極為讚賞。 獻茶之後,老和尚陪畢沅觀 賞菩薩殿宇,來到一尊彌勒佛的 佛像前,畢沅指著彌勒佛的大肚子 說:「你知道這個大肚子裡裝的 是甚麼?」老和尚答道:「滿腹經 綸,人間樂事。」畢沅不由得連聲 稱好:「老法師如此捷才,取功名 容易得很,為何要拋去紅塵皈依三 寶?」老和尚說:「富貴如過眼煙 雲,怎麼比得上西方一片淨土!」 兩人一同來到羅漢殿,殿 中十八尊羅漢各種姿態,栩栩 如生。畢沅指著一尊笑羅漢, 又問:「他笑甚麼?」老和尚 說:「他笑天下可笑之人。」畢 沅一頓,又問:「天下哪些人可 笑呢?」老和尚說:「恃才傲物 的人,可笑;貪戀富貴的人,可 畢秋帆與 老和尚(網 絡圖片)
Advertisement
笑;倚勢凌人的人,可笑;鑽營求 寵的人,可笑;自作聰明的人, 可笑……」 畢沅越聽越不是滋味,連忙 打斷他的話:「老法師妙語連珠, 針砭俗子,下官領教了。」畢沅說 完,深深一揖,便帶領僕從,離寺 而去。
【賞析】 大凡為官者就是好打官腔,官 氣十足,給人以難於親近的感覺。 為官者大權在握,平素裡頤指氣使 慣了,走到哪裡都是威風八面,一 呼百應,風光無限。 畢沅是一個很不簡單的顯 赫人物,不僅曾高中狀元、英年 得志,而且還是名滿天下的經學 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擔任陝 西巡撫,可謂位高權重,平素裡他 早就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敬重。 老和尚對畢沅的到來,表現 出不冷不熱的態度,他難免心中 有氣,於是就想故意刁難對方。沒 想到這位不起眼的老和尚,乃是一 位得道高僧,不僅滿腹經綸,而且 雄辯滔滔,畢沅刁難不成,反受其 辱,羞愧而退。 畢沅不愧為有名的儒者, 他受此折辱,並沒有挾私報復、 仗勢欺人,而是趕忙向老和尚 道歉,亦不失儒家風範。古人 說:「不諂上而慢下,不厭故 而敬新。」我們在待人時,不應 用卑賤的態度去巴結逢迎有權勢 的人,也不能怠慢地位低下的人。 因為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如 果待人時總是一副「勢利眼」, 總有一天會碰得頭破血流。
一手掌握 世界大小事 今天開始 您有另一種選擇
![](https://assets.isu.pub/document-structure/200911003855-886f664b2e3bd0831161044bfc75a786/v1/1937bf73374f53aa4799fe98c6953085.jpg?width=720&quality=85%2C50)
![](https://assets.isu.pub/document-structure/200911003855-886f664b2e3bd0831161044bfc75a786/v1/dd177c9d0f126214ac246fb84273f80a.jpg?width=720&quality=85%2C50)
![](https://assets.isu.pub/document-structure/200911003855-886f664b2e3bd0831161044bfc75a786/v1/7958250e568e437263e5df6d489ed8ba.jpg?width=720&quality=85%2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