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光比丘尼隨緣開示

Page 1


隨 緣 開 示 2


3 目 錄

……………………………………………

……………………………………………

……………………………………………

……………………………………………

…………………………………………………

24

22

21

19

17

目錄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

26

一、出家為何來

………………………………………………………

……………………………………………

…………………………………………………

39

35

四、念念清淨

三、念佛念心

二、培養僧才轉法輪

………………………………………………………

4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五、捻香齊眉念何文

四、樹神化人夢中泣

三、善待眾生結善緣

二、效仿虛老念伽藍

一、忍苦受難心安樂

……………………………

31

54


隨 緣 開 示 4

…………………………………………

…………………………………………

…………………………………………………

…………………………………………………

…………………………………………………

………………………………………………………

八 、 菩 薩 道 慈 悲 心 、 忍 辱 行 …………………………… 九 、 日 常 生 活 行 儀 ………………………………………………

六 、 護 法 安 僧 僧 團 和 合 之 道 …………………………… 七 、 忍 辱 護 真 心 …………………………………………………

………………………………………………………

五、迷悟之間

…………………………………………………

94

93

91

87

85

81

78

73

67

56

十七、男女有別

十六、真心念佛

十五、早晚課誦勤念佛

十四、地藏慈悲度眾生

十三、念施主恩

十二、對治病苦

十一、食存五觀

十、解行並重

…………………………………………………

95

60

69


5 目 錄

………………………………………………

………………………………………………………

………………………………………………

十八、念佛之殊勝 十九、破我執

…………………………………………………

99

98

96

………………………………………………………

……………………

二 、 何 謂 真 功 夫 龍 褲 國 師 ……………………………… 三 、 人 身 難 得 阿 含 經 ………………………………………

一、龍華三會願相逢 大迦葉尊者

附 錄 和尚尼說故事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二、開示法語

一、指導居士修行次第

第三章 對在家居士開示

二十、學戒與修行

………………………………………………………

107 105 103

…………………………………………

…………………………………………………

115

150 143 141 139


隨 緣 開 示 6

四、五祖傳衣缽 六祖悟道因緣

…………………………

………………………………

………………………………

………………………………………………

五 、 梁 王 不 識 佛 梁 武 帝 問 法 …………………………… 六 、 虛 老 魂 遊 兜 率 雲 門 事 變 死 而 復 生 ……………… 七、虛老騎龍探母

八、虛老力移巨石 雲移石 九、文殊師利菩薩與蓮池大師

172 170 169 166 164 151


7

和尚尼與大眾共修


隨 緣 開 示 8

悟光精舍全景(民國98年攝)


9


隨 緣 開 示 10

大殿一隅


11

大殿一隅


隨 緣 開 示 12

和尚尼拈香

和尚尼拈香


13

民國103年剃度典禮

民國103年整修前念佛堂


隨 緣 開 示 14

大殿開示


15

民國104年法師休息室開示

勤念彌陀西方進--念佛堂


隨 緣 開 示 16

願此鐘聲超法界 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 一切眾生成正覺


第 一 章 和 尚 尼 修 行 點 滴


隨 緣 開 示 18


19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一、忍苦受難心安樂

有位居士說:「師父您閉關三年關的住,我想閉七天,第三天就受不

(註一)

了,心像貓在抓一樣,很難過就敲門出來了。﹂所以,閉關不容易,即使有 人護持,心不定,還是修不了。

閉關時,我一心想學高僧大德忍苦受難的精神。天熱,身上汗水淋漓也

不在乎,病魔來時也咬緊牙關忍耐,因為知道這都是自己過去造業,現在所

受的苦,是應得的果報。今日得遇佛法,真是慶幸!那時,每天只知誦經、

念佛拜佛,從早到晚一字一拜。有信徒說:「師父是菩薩示現演法給我們看

的,有心之人,一時還真學不來呢!」從學佛到閉關,珍惜時間,不講話, 情感、名利也都捨下不要,就是一心念佛,什麼都放下了。


隨 緣 開 示 20

下 註 一 : 上妙 蓮老和尚開示:閉關是一個方便,為了想要修行進一步的方便,

你沒有一個閉關的境界,各處人家來找你,你就要應付人家;你不

應付人家,人家就認為你不同人家結緣。同人家結緣,很多都是無謂

的事情,又不是真正重要的事,重要的事情當然要積極地做。所以把

這些不必要的事情撇開,自己關閉在靜室裡,好好地看經、念佛、拜

佛、打坐。能在關中靜下來,你問什麼是功夫,那就是功夫;能夠不

跑出來,那就是功夫。也有好多人閉關,閉關一個月、兩個月、三個 月就跑出來了;心裡是想那麼做,事實上禁不起考驗的。


21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二、效仿虛老念伽藍

有一次,小門斜一邊,關不起來,請信徒來修理,我幫忙關,一不小

心,指頭被門洞壓住拔不出來。信徒看了很著急,想用火把鐵燒斷來救我,

當時很痛,突然想到:「《虛雲和尚法彙》裏的雲移石典故」於是,我即刻

持三遍大悲咒,並念三聲南無伽藍聖眾菩薩,指頭就拔出來了,而且都沒有 受傷。

又有一次,《大藏經》要送來前,剛好下大雨,我便祈求南無伽藍聖

眾菩薩護佑:「等一下《大藏經》送來時不要下雨。」結果,送來時,雨停 了!等《大藏經》放好後,又是傾盆大雨。

這件靈驗事,讓我對佛菩薩產生很大的信心,眾生只要虔誠,佛菩薩都 會加持,讓你所求如願,阿彌陀佛!


隨 緣 開 示 22

三、善待眾生結善緣

民國六十七年我從崗山頭搬到這裡,剛來時這裡只是一個荒山。那時

候我自己一個人住在這裡,曾經有一個夢境,夢見無量無邊的眾生,長得

不高、印堂中間有一黑點,對著我合掌大聲喊:「請師父講經說法給我們

聽。」我一看他們眉間當中都是一道黑的,老老小小全都是一張苦瓜臉,頭 髮像籬笆那麼長,表情很憂愁。

看他們這個模樣,我知道是受苦的眾生,心想:「這些人臉黑,大概是

鬼道眾生。」就跟他們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

時候他們就對我唱著觀世音菩薩的靈感歌:「永離八難一切災殃化為塵…」

我自然而然地和他們對著:「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這

時候我想:「你們沒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只念觀世音菩薩,你們沒有念阿


23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彌陀佛,無法往生。要今發願當發願,要發願念阿彌陀佛,我跟你們共修

啊﹗我跟你們共修啊!」我就這樣跟他們講,他們唱著唱著合掌就走了,之 後就再也沒有夢過了。

當時我一個人住在這裡,也不覺得害怕。那時這裡算是深山,周圍都是

大樹,旁邊是高草,常常有蛇爬來爬去。也沒有單獨的水電,要接下面一戶 養雞人家的水電,才能安穩住下來。


隨 緣 開 示 24

四、樹神化人夢中泣 知客處旁這棵大樹是閉 第三關前種的,當時還是棵小 樹,長得不高,後來閉關時向 這棵樹說:「你要長大一點, 我在裏面修行比較涼爽,太陽 才不會直接照射進來。」沒多 久,樹長高大,枝葉有些也覆 在屋簷上了。 早期要想蓋大殿時,一 位男居士已經答應要來幫忙

托夢哭泣的大樹


25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砍樹。結果,當天晚上我夢到兩個男孩在哭,我就說:「我跟你們共修。」

哭聲就沒了,隔天打電話給那位男居士說:「我不要開地砍樹,昨天晚上樹

神化成兩個小男孩來哭訴。」我們住的地方都有山神、樹神、草木神一起共

(註二)

修,祂們也會護我們的法。樹大,是有鬼神的,久之身心合一,誤以為己 身,所以要砍樹前須先祝禱

這 些 年 來 我 們 住 在 這 裡 很 平 安 , 都 是 護 法 神 護 持 著 我 們 。 不 過 , 後 來 上法

藏法師向我開示:「樹神也要成佛,祂護持三寶,也有功德。﹂我就不那麼

們成佛。」我們一定要對這些護法樹神有誠敬

罣礙這些樹神了,便告訴樹神:「我們這裡要蓋大殿,千人拜、萬人拜,我 每天誦經念佛,盡形壽迴向 之心,祂們才會來護法。


隨 緣 開 示 26

註 二 : 一 般 寺 廟 裏 要 砍 樹 或 整 理 林 園 前 , 都 需 先 祝 禱 一 番 , 或 誦 《 無 常 經 》

迴向給樹神及附著在上面的所有生靈,讓祂們有心理準備,以免傷 害、觸惱到祂們。

五、捻香齊眉念何文? 我早晚課至殿堂捻香,心中會默念:

願此香供養十方諸佛菩薩賢聖僧 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27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願 此 香 遍 法 界 盡 虛 空 界 , 一 切 有 情 眾 生 聞 到 此 香 , 皆 得 戒

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皈依三寶發菩提心。


隨 緣 開 示 28

插第一支香念: ◎ 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插第二支香念: ◎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29 第一章 和尚尼修行點滴

插第三支香念: ◎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插完香,走回拜墊,便為眾生皈依。我在佛前合掌問訊完,一邊念皈依

佛不墮地獄道,皈依法不墮惡鬼道,皈依僧不墮畜生道,一心念佛、念法、 念僧,念阿彌陀佛,命終同生極樂國,念完剛好拜下去。


隨 緣 開 示 30


第 二 章 教 誡 出 家 弟 子 ︱ 日常生活與修行


隨 緣 開 示 32

領眾薰修


3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面帶微笑結人緣

薪火相傳


隨 緣 開 示 34

和尚尼91歲弟子們慶賀於和尚尼佛堂

過年大眾師圍爐 和尚尼請聖僧


3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一、出家為何來?

若非佛示現出家,引導眾生離欲,眾生仍是執迷不悟,為了令眾生解脫

離五欲,佛陀捨離王位,示出家功德。因此我們學佛出家,學佛本懷,也能

成功。以戒來護持清淨,有戒則不攀緣,照著大法漸進修行。本意是念佛往

生,但一定要盡形壽學習,因眾生根基不同,禪淨不同,心淨則國土淨。

佛示現在國王之家,可號召很多人跟隨,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佛希望我

們能離三界,所以示現出家求解脫,這是祂老人家的慈悲。無量劫前,祂已

成佛,再示現因地不斷生死,做給眾生看,讓眾生跟著學。所以,供養四天 下的阿羅漢,是有漏之福,不如有人出家一日一夜的功德。

佛同體大悲,捨常寂光樂。示現兜率天下,捨王位、妻子、父母、為眾 生求涅槃樂,佛就是如此教導我們。


隨 緣 開 示 36

出家即為三寶,就要好好用功,求解脫,沒有時間講閒話,還沒功夫就

別攀緣。勿自大自以為是,不願與人溝通商量、倔強,皆害人害己。所以既 然出了家,就要身心俱出家,下一番苦功夫修行。

出家不發大願,就易東倒西歪。所以出家要發四弘誓願,想到四弘誓

願,要懈怠也懈怠不起來。發大願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乃不忍聖道衰,

不忍眾生苦,真為眾生發大願,此為發心正確。境界來時,才不會被魔考

倒,要真心做到。能信仰佛教,是過去世修的善報;能大眾和合共修,更不 容易要珍惜。

出家是指出三界之家,非是出數寶家。三界之家係指欲界、色界、無色

界之家,眾生樂著生死,不求解脫,貪著無明。貪瞋痴慢疑障道,不出三界 家,無法了分段生死。

在台灣出家,跟大陸不一樣,台灣地方小距離家近。所以真要修行,家


3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人離開越遠越好,自己修好了,才有能力度化家人學佛。

我們出家要學無為法,學菩薩的大量,改掉女人的小心眼,別人好我

們要讚歎他。出家人一定要厚道,不能對人刻薄。量大福大,面帶笑容即布

施。已經披上袈裟就是佛弟子,既是佛弟子就要吃虧,你不吃虧,怎麼能佔 便宜呢?要佔佛法的便宜就要:「吃虧!吃虧!再吃虧!」

凡事勿斤斤計較,勿學有為法。一心持淨戒,慈悲度眾生,要能吃虧忍

辱,不要學剛強難調的人。只要對常住大眾有利的事,儘量去做,道場是為

了弘法利生,多為常住發心。在團體中,要懂得互助。若有人生病就開車帶 她去看病打針吃藥,在僧團就是要這樣互相幫助。

出家並不是做苦工,而是修行!要有法水進來,要懂《淨土五經》,

配合念佛,五十陰魔都得懂,末法時代無戒律就是魔,心不念佛即是念魔。

修行都是在菩薩道上修,為眾生服務,不求果報,這就是無畏施。信徒如果


隨 緣 開 示 38

有苦難來求助,即勸其念佛。要有慈悲心、忍辱心才能廣度眾生,還要有耐 心,人家詢問不覺得不耐煩,這樣將來才可以出去度眾生。

我們出家人要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要閉關是關不起來的,就無法修

成。要知道,修行不是享福。自己要不出去、不攀緣,才會有智慧。而且,

要有勇猛精進的精神才能關起來修。修行無怨,無所求,心就與道相應,即 使只喝水也有營養,因此出家是高貴的。

女人萬劫不翻身,就是喜歡淫欲,要一點淫欲都無,才能修成。在家人

容易分心難得定,結過婚的女人心念一動,煩惱就進來,所以很難修行。因 此要出家,以修行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3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二、培養僧才轉法輪

日常生活中,徒弟們除辦事外,我不讓她們出去。早上三點五十分起

床,晚上九點半安板,生活跟軍人差不多。我們自己早上、下午都上課。

(註三), 假 如 沒 有 「 戒 定 慧 三 學 」 就 修 不 成 。 因

修行就是要依著佛的法、佛的戒律修行,沒有戒律怎麼修行?所以『戒 是三學基礎,成佛道的根本﹄

為有戒,才能發定;有定,才能有智慧;有智慧,才能了脫生死、斷煩惱;

如此才能成佛。如果整天在煩惱中,沒有清淨心,如何成佛呢?所以要有清 淨心才能成佛。

我們這裡保護小眾,盡量學習守持戒法,受戒後要學六年,不拔草、不

砍樹,由淨人拔草護持小眾。式叉尼受戒時,戒場一定問:﹁清淨否?﹂大

家要把握原則以清淨為要。女眾出家,若於小眾階段犯重戒,到戒場不發露


隨 緣 開 示 40

是妄語;接受信施,則滴水難消,如債積息,此染污行為,為清淨僧團所不 容。

受式叉摩那戒二年學六法,乃為考驗身心。持戒則龍天歡喜,不持戒,

護法怒髮衝冠。若不持戒,人來供養,施者不得福,還要生病。經曰:「不

學戒無知罪,當墮地獄一萬四千四百萬年。」佛陀時代,施主供養,佛即祝 願,信者即得大福報。

小眾受完具足戒,要會背具足戒、菩薩戒。基本的開遮持犯要懂,要

會背《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大愛道比丘尼經》,我們這裡『冬

參夏學﹄,冬天修行,夏天學習,小眾冬天五個人一組練習法器,要會唱會 敲。

另外我們這裡培養師資、成就僧才。研究大乘經典至少要二十年,要成

就師資沒有二十年不能出去弘法。最初六年先學戒,再三年學《法華經》、


4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接著三年學《華嚴經》、最後三年學《楞嚴經》…等大乘經典,至少要幾十

年時間,而且不一定學得好;等學好了以後才有資格出去講經說法,才能當 老師。將來那裡需要老師,就去那裡講法。

當老師要有慈悲心和耐心,培養師資也要有環境。所以在這裡教導你們

不攀緣、不做法會、不出去趕經懺,這樣心就清淨,按照佛陀的教法修行。

背戒、學戒、讀誦大乘經典、念佛。以後就可以幾十個聯合起來出去傳戒;

做清淨懺悔主,二十位比丘,二十位比丘尼,辦﹁摩那埵﹂,把戒法傳出 去。

不管學什麼,都沒有戒律好,先將比丘尼的問題解決,再學經論。把

微細戒學好,十年不學戒,為大罪人。若不明戒法,在廚房取用無度,易造

業;若有戒律護持我們,才不至亂做。戒一般人持不住,但我們已經出家,

就跟世間人不一樣。佛教我們『以戒為師﹄,這樣才好修行,不會貪心。


隨 緣 開 示 42

末法時代,能遇到戒律就是正法。為上求下化要學戒;不學戒,則貪瞋

痴具足。學戒真要有心,學好才能學以致用,莫錯用心,不懂慢慢來。戒是

從基層作起,大家慢慢增上,依著戒律、規矩過堂,功德是很大的。

想著眾生的苦,不忍眾生受苦,不怕苦才能把戒學好,戒再嚴也不會

(註四), 幾 年 後 才 能 度 眾 生 。

犯,力求精進,只要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把心安上,好好學,六年才是阿闍 梨

所以我們這裡過午不食,吃得很簡單,很自在;有病緣的,晚上就喝些 流質的東西,佛教導我們過午不食,為的是讓我們好修行。

我們這邊雖然房子簡陋(當時尚未蓋新大殿等建築物),可是有得吃有

得住,住得很安心。修行就是要這樣:「很自在,為了脫生死而出家。」如

果再為生活出家,而去聯絡居士,攀緣以後,就欠了債,他們家人病了,要

幫他們祈福消災;有人往生,也要去助念,天天牽掛著,不得自在。所以到


4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這兒來,就不要攀緣。居士請吃頓飯也不去,很對不起!因為居士要花錢, 還要來這裡接送,很麻煩。

攀緣就是貪,你跟這個居士好,他供養妳多,就成天跟他在一起,居士

家裡的事多如麻,怎麼去化解?你跟他沾上以後,心一整天都被他拉著走,

這個居士去攀攀緣,那個居士去攀攀緣,如何能一心念佛呢?這樣學不到如

來正法。持戒也就是清淨,不貪名、不貪利;不貪吃的、穿的;一切不貪,

不去攀緣。還有,我們尼眾外出不能獨行,得二人同行,根本精神是為防梵 行難。

所以,持戒真好,讓我們的道業可以增上,這是妳們有福報。在僧團內

結大界,持戒容易清淨,因人多互相提攜,互相成就。要成就一個僧團很不

容易,這個年頭持戒的僧團真得很少。結夏的時候,有人請我去應供,我從

來 不 曾 去 過 。 上慧 下律 法 師 , 曾 跟 岡 山 的 菩 薩 們 講 : ﹁ 你 們 請 不 到 悟 光 法 師 ,


隨 緣 開 示 44

就沒有面子。﹂他們就跪著求我,但是我對這些菩薩們講:﹁菩薩們!不要

壞了我的規矩,到你那兒,以後不到別的地方就得罪了。﹂我說:﹁我就是

那裡都不去,也不到居士家吃一頓飯,你們不要破壞我的規矩!已經十幾年

都不下山了,不去攀緣,這些我都不開例。在我們這裡結夏的尼大姊們,她 們歡喜應供的就去。﹂

當業報來時,要先想到:「自己不容易發心,皆因過去福報種得太

少。」即使是出家未受戒前,都要多懺悔。戒除大罪,除斷頭重罪不可懺, 其他還是可懺的,多拜大乘經典業障消得快。

(註

我們世俗的心,就是執著心太重,出家以後,就要學無為法,所謂無為

法就是做善事,不求果報。要無我,念經要求甚解,才能行。有我就四相

五)具 足 , 學 佛 因 地 行 , 將 凡 夫 習 性 , 改 為 佛 心 , 知 行 合 一 。 要 學 忍 辱 , 以 四

攝法,利行同事的幫助,平等眾生,平等心不容易,就是要無分別,對佛菩


4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薩要誠懇有信心。

我對大家一律平等,只要用心學,我就歡喜。課堂最怕瞌睡。放逸是慢

佛法僧,果報是瞎眼,要深信、謹慎。妳們都皈依我出家,沙彌尼還都是小

孩子,我有責任,教導妳們,使妳們如法受戒,如法修行。我們學戒的人就 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與佛心相應。


隨 緣 開 示 46

註 三 : 此 句 法 語 , 為 上果 下清 律 師 出 關 開 示 的 法 語 。 和 尚 尼 以 白 話 方 式 表 達 。

註 四 : 阿 闍 梨 : 阿 闍 梨 可 以 直 譯 為 軌 範 師 , 或 者 譯 為 教 授 , 顯 宗 之 佛 教 亦 有

阿闍梨之名號,這種情形通常是用在傳戒的時候,傳戒的三師都是阿

闍梨,因此得戒和尚就稱之為受戒阿闍梨|通常是指德高望重的老和

尚;羯磨和尚又稱為羯磨阿闍梨|主持懺悔的事項;教授和尚就是教 授阿闍梨|教授各種律儀。 註五:四相,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4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三、念佛念心

現在我們持戒又念佛,一定要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願來

度我們。臨命終時,發願往生極樂,佛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會來

接引我們,有二十五位大菩薩來接引我們。所以,我們這一世能聽聞到佛法 就是大福報。

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念阿彌陀佛聖號有何不同?觀世音菩薩是助緣,念

其他的經典都是助緣,只有阿彌陀佛才是正修。念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或

念誦其他經典都好,都要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以念阿彌陀佛四字為主,具福

德因緣才能念佛,而且十方三世諸佛共證阿彌陀佛第一,只要發願去極樂世

界,當生成就。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修行,修成就後,乘願

再來弘法度眾生,跟佛一樣化千百億身,無量的智慧,無礙的辯才。


隨 緣 開 示 48

現在先度自己,把自己度好,把根本的戒守住,口四業、身三業不犯,

意業貪瞋痴不犯,把十善業守住了,就不會犯大戒。然後念佛往生極樂世

界,上品上生,有二十五位大菩薩來護持。有大智慧之人,過去世曾修習, 今生才能分辨,念阿彌陀佛是如此的好。

一定得從《八大人覺經》、四念處,觀身為假我處下手,念佛才會死

心踏地;若不念佛,打妄想,就是念魔。這時,若不下功夫,一心念阿彌陀

佛,還有什麼法門更穩當呢?能念到什麼事都不想,要直心,至誠懇切的

(註六), 適 合 年 輕 男 眾 , 女 眾 有 秋 水 (註七), 並 不 適 合 。

念。一有諂曲,法水就進不來。所以,每半個月誦戒都要出來懺悔。 般舟三昧九十天

般舟三昧是一直繞佛,累了靠根繩子,雙手吊在上面休息。

只有念佛才能今生成就。老太太不認識字,天天就念幾萬聲的佛號,念

到心裡頭,已經念得一心不亂,就得定力。念佛三昧是三昧之王,三昧之王


4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是首楞嚴大定。得了這個定力,就什麼都好,人家罵也好,人家稱讚也好, 都不動心,隨緣不變。

世間萬緣放下才能修得好,沒有放下,你想修成很難。死的時候要到阿

彌陀佛那裡去,很不容易,罣礙這個,罣礙那個,是不行的。今生能持戒念

佛。好好持戒,了脫生死,多念佛,今世就能解脫,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修 行人是越修越直,以念經的功德迴向法界眾生。

念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一句佛號,專一的念,臨命終

時,往生咒、什麼咒都好不過這四字,只有這四個字阿彌陀佛。只要不忘阿

彌陀佛聖號,發願求往生,了脫生死。千萬勿空過時光。在袈裟下,喪失人 身!

修定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把佛號念成一片,什麼都

不想。以前在關房的時候,白天拜佛時,幾個鐘點也沒有想一件事,念佛時


隨 緣 開 示 50

候,也沒有妄念;但是到了晚上休息時,上床打坐,妄想就一幕幕浮現。從

孩提時代、年輕歲月、中年的時光,如跑馬燈般一一呈現在眼前。

當自己警悟到妄念紛飛時,就趕快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

佛﹄,念三聲,妄念就跑了。妄念再來的時候,又趕緊念三聲阿彌陀佛、阿

彌陀佛…,又三聲,妄念就又跑了,絕對不要跟著妄念跑。要解決它,不要

想它。所以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不追思;未來的沒有來,不打

算。現在念佛念心,心念佛,心作佛,心作心是,一定要把心轉過來,修行

就是要轉心。要是想這想那,就沒有辦法得定力,三昧定力一得,就會放 下,悟到無我。

為什麼說念佛?佛陀老人家發了大願度化我們,就是這四個字阿彌陀

佛。父母給我們留下的財產,是有漏的,一點點小小的,有限的。可是佛的

這四個字,是來度我們了脫生死,假如沒有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我們是無法


5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得度的。因為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要來度化我們,所以就會想盡辦法,

利用各種方便法門,來教導我們剛強眾生,讓我們能夠早日成佛,所以就預

( 註 八 ): 凡 聖 同 居 土 、 方 便 有 餘 土 、 實 報 莊 嚴 土 、 常 寂 光 淨 土 。

備了這四個字。 四佛土

現在凡人和聖人在一起,不太清楚聖人什麼樣子?其實會講經說法,嚴持戒 律,一塵不染就是聖人。

塵世上那麼亂,每天都是要錢、要吃,也不管那些餓鬼晚上吃不到,

還是要吃,一點同情心都沒有,一點慈悲心都沒。這修什麼?吃了十方的供 養,都在造業啊!

(註九), 偏 偏 要 串 寮 , 要 找 人 講 話 。 修 行 那 有 多 的 時 間 講 話 呢 ? 有

講是非都是自己不了道,沒有法在心裡頭,所以一天到晚講是非。叫妳 們不要串寮

時間就應該多念幾聲佛號,上床前念十聲百聲佛號,念完以後就吉祥臥,睡


隨 緣 開 示 52

下去,抱著佛睡,沒有一點心事。

註 六 : 在 淨 土 宗 興 起 後 , 「 般 舟 三 昧 」 , 便 常 被 理 解 為 「 九 十 天 中 不 眠 常

行」的念佛之行。除飯食和大小便外,無間斷經行,不坐、不臥、不

休息,專致於口念、心憶阿彌陀佛;唐代道綽法師也修習七天七夜專

念阿彌陀佛的「般舟三昧」;善導法師著有《般舟贊》一卷傳世。自

宋朝以降直到近現代,歷朝歷代都有修習它的人,其中以宋、清兩朝

最盛。現代有妙蓮老和尚二十年閉關修持,解行並重,期間修持多達

十次的「般舟三昧」。修持一次「般舟三昧」,歷時九十天,其中常

行,不坐不臥,二十四小時中皆在經行念佛、繞佛或拜佛,無有間

斷,每天除一次中餐外,完全將身心投入念佛中,非一般常人所能 及。


5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註 七 : 秋 水 : 即 葵 水 , 指 女 眾 的 生 理 期 。

註 八 : 四 土 又 名 四 佛 土 , 即 凡 聖 同 居 土 ( 染 淨 同 居 土 、 染 淨 國 ) 、 方 便 有 餘

土(方便土、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實報無障礙土、果報國)、常

寂光淨土(理性土) 。凡聖同居土是凡夫與為了化度眾生而現身說法

的聖人共同居住的國土;方便有餘土是二乘與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所

住的國土;實報莊嚴土是佛的報身與地上菩薩所住的國土;常寂光淨 土是從佛的清淨法身所示寂的國土。

註 九 : 嚴 禁 串 寮 單 , 四 眾 弟 子 皆 一 樣 。 串 寮 亂 單 : 自 古 以 來 每 個 道 場 都 嚴 格 禁止。 ︻串寮︼:你到我寮房來坐一坐,我到你寮房坐一坐。

︻ 亂 單 ︼ : 你 在 我 床 舖 上 坐 一 坐 , 我 在 你 床 舖 上 坐 一 坐 。 出 家 人 的 單,唯有自己一個人,不准別人侵犯。


隨 緣 開 示 54

四、念念清淨

起心動念都會造業。懺悔的時候,心裡頭想:「我做錯了…。」所以我

們不論是造業或懺悔,都是這一念。這一次,有十幾位老菩薩懺悔發願要拜

多少萬拜的佛,要念多少萬聲的佛號、多少萬遍的咒。發了心,她們就開始

精進。所以我們辦結夏、﹁摩那埵﹂的時候,尼大姊們會來懺罪。她們來這

裡懺悔會覺得清淨,對佛這麼發願,而且,死心踏地的拜佛、念佛、持咒、 求懺悔,這就清淨了。

你看你這個自性清淨心生起,念著一個眾生,他就是未來佛,你就救度

了他。對眾生起一個不好的惡念,就滅了萬劫的善因。《六祖壇經》上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

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不動搖就是如如不動,就是在定裡頭,跟佛


5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一樣。

我們現在修行,要能止惡,連想都不能想,惡的止住,善的就盡力去

做。自心為佛心,本性即法性,心淨是最重要的。一個不好的念頭,對眾生

不利的念頭,這一惡念就下地獄。天天都想到好的,大家都成佛,希望大家 都成佛,成了佛才能廣度眾生,這樣諸佛菩薩都歡喜。

「一念誠心,諸緣感應。十分懷恩,人天歡喜。」出家人感念四重大

恩,感念居士、信施供養的恩,感念父母的恩,感念師長的恩,感念佛的 恩,一定要懷著感恩的心,才會有進步。


隨 緣 開 示 56

五、迷悟之間

未覺悟的時候,我覺得世間上很好,很舒服,吃的用的,通通都有。可

是我覺悟了以後,知道無常隨時會來臨,這樣的生活終究無了時。就算做皇

后也沒有意思,活一百年就夠了,吃不到的吃到了,玩不到的玩到了。結果

都是結下冤業,這一世我殺你,下一世你殺我,都是這樣冤冤相報。

假如還是在這些習氣上轉,仍然殺害眾生,對人不客氣,對人不慈悲,

那就無法積福德。福德積不上,那就沒有福慧,沒有智慧就是愚痴;愚痴的 眾生是很可憐的,不知道好壞。

六祖是見性成佛,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

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心為佛心, 本性即法性是最重要的。


5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眾生有生死愛憎,對我們好就歡喜,對我們不好就恨他。如果忍辱功

夫到了,得到空性,就沒有恨,你看到的每一個眾生都是佛,心裡頭都很歡

喜。平常用功,就是要在大眾中磨練。假使只是自己一個人閉關修行,誰來

教導?自己無始劫來的毛病習性,也不知道改。光喜歡人家誇讚,誇讚就歡

喜;人家講一句不順耳的話,就起煩惱。這要如何修行呢?所以修行一定要 在大眾中磨練。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眾生勾心鬥角!心不清淨,但佛是清淨的。要是

心不清淨永遠得不到菩提心,為什麼?因為佛說,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

佛,和佛是沒有差別的。貓和狗,也都會成佛。迷和動念的時候,把本性遮

蓋住了;悟的時候,就是佛,就會發出菩提心。一個真心發出來,就懂得修 行了。

我們交朋友要用真心,對佛更是要真心。我們用真心拜佛、念佛,為常


隨 緣 開 示 58

住做事也要真心,譬如擦桌子,裡外都要擦,只擦外頭,護法神看見裡頭還

是這樣拉雜髒亂,說不定就會降災禍給你,所以說福德是在恭敬中求來的。

佛說:「悟的時候什麼都具足,迷的時候就是眾生。」那些煩惱妄想把

本性遮住。等到煩惱妄想沒有了以後,發出心來,又是清淨的,跟佛無二無

別。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對眾生不客氣,對眾生打罵,就是打未來 的佛,果報是不可思議的。

狗子、貓子,只是改頭換面,牠的心還是愛著牠的孩子啊!生下小孩,

就懂得找東西餵養小孩,也不知道這個老鼠不能殺,光知道這個好吃,找來

餵養牠的孩子。我們在家的時候,不也是如此嗎?把雞活活的殺死,再燉煮

了吃。我們跟畜生不是一樣嗎?等輪迴轉世,改頭換面以後,就投生成那些 畜生去受果報。

但是我們現在聞到佛法,知道要修行,又有戒律輔導,就一定要增上。


5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今世發願,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在這個娑婆世界輪迴。如果修不好,

還是會跟著業力流轉。所以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成後,乘願再 來廣度眾生。


隨 緣 開 示 60

六、護法安僧 僧團和合之道

(註十)。

修行還是要在僧團裡,你不念經,他念經;你不修行,他修行。時時刻

刻總還有一些正法存在。大家都是佛的弟子,都要和氣,實行六和敬 什麼是﹁六和敬﹂呢?六和敬分為:理和、事和。 理和:證擇滅|大眾共同修證所選擇之寂滅道理。

口 和 無 諍 ︱ 言 語 不 起 爭 論 。 ﹁ 有 諍 ﹂ 就 是 眾 生 , ﹁ 無 諍 ﹂ 就 是 ○

在此學習。

身 和 同 住 ︱ 大 家 身 體 住 在 這 裏 , 和 平 共 處 。 很 好 、 很 歡 喜 , 共 住 ○

事和有下面六項:

佛。一般都是爭長爭短,你怎麼樣,他怎麼樣;他吃

的多,我吃的少;他做的少,我做的多;這樣不平


6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等,那樣不公平,都是在諍。在一個僧團裡諍,這樣 大家怎麼會增上呢?

意 和 同 悅 ︱ 心 意 共 同 欣 悅 。 如 果 我 要 這 樣 , 他 要 那 樣 ; 我 要 念 ○ 佛,他要坐禪,那是不可以的。

見 和 同 解 ︱ 見 解 完 全 一 致 。 見 解 不 同 的 時 候 , 你 說 你 的 主 見 , 我 ○

戒 和 同 修 ︱ 我 們 都 喜 歡 戒 律 , 大 家 共 同 遵 守 , 共 同 修 行 。 ○

利 和 同 均 ︱ 利 益 一 體 均 霑 。 有 一 點 利 益 大 家 都 要 均 分 , 沒 有 所 謂 ○

說我的主見,大家合不來。

個人的,都要平平等等,戒律就是平等。

大家住在這裡就是一個僧團,要愛護僧團,才有一個和諧的僧團。修行

不容易,大家能共住在一起,要互相包容。能原諒別人,了解別人,不斤斤

計較,才是忍辱第一道!最終能夠證到佛說的真理,這就是修行!在菩薩道


隨 緣 開 示 62

裡,忍辱第一,假使沒有忍辱的功夫,就不可能利益眾生。不要落人口舌:

﹁學戒的人,怎麼對人這麼刻薄,又不慈悲?﹂妳怎麼對待人家,人家就會 怎麼對待妳。

持戒的人,就是要打開大門讓大眾來學習,要生歡喜心,人家有問題,

懂的就回答,不懂的就請教阿闍黎。要隨時面帶笑容跟人家講話,縱使自己

心裡有煩惱,也不可以臉上帶著愁容不高興。在這個地方,我們就是主人

翁,人家來就是客人。我們一定要對人家好,煮好吃的菜供養大眾,讓他們

吃得身體好,能用功辦道,有病的就給予治療。這裡是十方道場,開大門,

請尼大姊們一起來修行用功;如果半夜有人嘔吐生重病,要馬上叫車子,送 到醫院,支付一切的開支。

每天早上,我還要起來念大悲水給大家喝。把錢預備好,不能向居士們

化緣。有這個力量,才能夠打開門,請人家來。結夏時,不必愁三個月的吃


6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住,只要歡喜學,要修幾年一定供養。讓他們將來做教師,教導眾生,此種 發心恆常不變。

妳們知道,師父都八十多歲了,轉眼就九十歲(此為民國九十五年以前

的開示),天天求著往生。僧團住的、吃的通通都有,但有人講:﹁師父您

走了以後,這個僧團就散了。﹂師父希望妳們要團結,互相包容,護持僧團 就有妳的,妳不護持僧團,就沒有妳的。

大家在一起團結,修得很好,就沒有嫉妒心。有嫉妒心,容不得人,才

會跑出去。要好好愛護這個團體,這個團體就是佛陀的團體,就是佛菩薩的

家,一定要愛護。大家團結起來,修得好,龍天護法都會護持,怎麼會沒有 人供養呢?

如果大家都受不得一點氣,受不了人家一點點的欺負,如何共住?所以

一 定 要 發 心 , 好 好 的 護 持 這 個 團 體 。 曾 任 正 覺 精 舍 當 家 上本 下因 法 師 曾 說 :


隨 緣 開 示 64

「你護持這個團體就有你的,沒有護持這個團體,就沒有你的。」妳出去誰

來護持?誰十一點鐘做飯給妳吃?誰講這個法給妳聽?自己有本領去體會

嗎?有心護持團體,才有智慧啊!假如說對團體不愛護,就沒有辦法。

佛陀教導我們要愛惜一切眾生,佛說一切的眾生都是未來佛,何況我們

已經圓頂,現了三寶相。一切的神明、鬼神通通都是我們要度化的對象。據

說這個地方以前是鬼神村,我住了二十多年,從來沒有看到什麼,也沒有聽

到什麼聲音。從前曾經來了一個罹患精神病的人,我誦持七遍大悲咒為他加

持,他就好了。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因為我心清淨,我從來沒有對眾生興 起一個惡念。

我求大悲水也是從大海裡頭,求得遍地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眾

生都要沾到此大悲水,都不墮三惡道,一切的百病業障都消除;所有的眾生

都要聞到佛法,開佛知見,皈依三寶發菩提心,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念阿彌


6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陀佛,命終同生極樂國。天天將凡夫心換成佛的心,天天就是利益眾生。

三昧本來就是如如不動,時時刻刻都清淨,沒有動念要對那個人不好,

對那個人好,都是平等。我的心對妳們都是平等,人家來也是平等。只要有

法學,吃的一樣,穿的一樣,所不同的是他自己的發心。把戒律學好,將來

能教導一些比丘尼,我期望大家都是這樣的發心,居士們聽到了感動,就會 來護持僧團。

註 十 : 本 文 中 所 列 舉 的 「 六 和 」 乃 出 自 《 祖 庭 事 苑 》 卷 五 , 「 僧 乃 六 和 上

士」,佛教依靠僧伽延續其慧命,而僧伽團體中,出家弟子共同生

活,不能缺少六種和敬|據《法界次第》卷下之記載,「外同他善,

稱為和;內自謙卑,稱為敬;菩薩與物共事,外則同物行善,內則常 自謙卑,故稱和敬。」六和敬又作:


隨 緣 開 示 66

戒同和敬|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而無有乖諍。 見同和敬|以方便善巧同一切知見,而無有乖諍。 行 同 和 敬 | 以 方 便 善 巧 同 修 諸 行 , 而 無 有 乖 諍 。

身 慈 和 敬 | 平 等 大 慈 以 修 其 身 , 常 與 眾 生 一 切 樂 事 , 而 無 有 乖 諍 。

口 慈 和 敬 | 平 等 大 慈 以 修 其 口 , 常 與 眾 生 說 一 切 法 , 令 其 得 樂 , 而 無有乖諍。

意 慈 和 敬 | 平 等 大 慈 以 修 其 意 , 常 知 眾 生 諸 根 性 欲 , 與 眾 生 樂 , 而 無有乖諍。


6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七、忍辱護真心

最近有人為了一點小事就爭吵想跑出去,大家住在一起要懂得互相包

容。出家人如果吵架,淨人看了會起輕慢心,心裡想:﹁我們有拜八十八

佛、念佛,還為常住做事,比妳們好。﹂這樣就讓在家人造口業,損福報。

我們出家就是培養一個﹁德行﹂,不是會背幾部經典、會唱誦、會打法

器,就表示自己很行。妳們平常毛毛躁躁的行為,自度尚且不能,如何去度

化眾生呢?我培養妳們,就是要看妳們有沒有德行,對人要上恭、下和,代

(註十一)﹂ 妳 種 菜 是 為 了 護 持

人之勞、成人之美,不要一點小事就計較,大家住在一起要有慈悲、原諒、 寬恕的心。 《華嚴經》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大眾,她整理菜園也是為了大眾,既然都是為了常住,怎麼會吵架呢?而且


隨 緣 開 示 68

因為這樣,經書也看不下、佛也拜不下,這就是起瞋心,心就被百萬障門障 住了。

當初我一出家就想:﹁出家人要有道心接受磨練。﹂就是因為這樣的念

頭,我出家就告訴自己這樣修,因此在關房裏才會關得住。希望大家要常常

普賢行品》(三十三卷):「我不見一法為 ‧

提起道心,好好思惟為什麼要出家?時常提醒自己出家是為了脫生死。

註 十 一 : 這 句 話 出 自 《 華 嚴 經

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若於諸菩薩起瞋恚心,即成

就百萬障門,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不淨世界障…」障 礙很多,這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的根據。


6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八、菩薩道︱慈悲心、忍辱行

菩薩的慈悲心就是:﹁眾生有事,就是我的事;眾生有痛苦,就是我的

痛苦。﹂菩薩妳看到沒有?見到沒有?只要發了心就是菩薩|菩薩摩訶薩,

祂是久修而成就的。菩薩所做所為都懸念著眾生。為眾生犧牲,不求果報,

要眼睛挖眼睛,要心肝挖心肝。沒有這麼做,我們這個肉身是換不到法身 的。

自私自利是種下地獄的種子,受完地獄報以後,也是要還十方信施。為

了養我們的慧命,他們如此的供養,結果我們自私自利,沒有想到一切眾生

的苦。這個債也要還,不曉得要加多少倍還?來世投胎為雞、鴨、牛、狗等

各類動物,去還世俗的債。還完以後,再投胎為人又是貧窮下賤,聽聞不到 佛法,所以今生今世千萬不能在袈裟底下丟失慧命。


隨 緣 開 示 70

我看了兩部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淨行品》、《圓覺經》,就對上 ‧

帝說:「上帝,你是萬能的,怎麼不造一些善的,都是富貴的人,怎麼造那

麼多貧窮的人,而且那麼多的刀兵劫來殺我們呢?」於是,我由一個基督教 徒,轉變成佛陀的弟子,進而出家修行。

佛菩薩若有偏心,就不是佛菩薩。諸佛菩薩沒有一個是偏心的,永遠都

是救度一切眾生。諸佛菩薩是眾生的不請之友,都是從無為法修行出來的。

眾生沒有請佛菩薩,佛菩薩還是會來主動關心,願意救度眾生,像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度人舟。﹂

要認真思惟出家是為了什麼?要出三界之家,什麼叫「三界」呢?欲

界、色界、無色界。為了眾生的苦,為了出三界,不要榮華富貴。所以,有

過錯,說改就改。前提完全是為了眾生。不要怕吃苦,諸佛菩薩不是從天上

掉下來的,都是苦修來的。歷盡了苦難,才有福慧,才能提升上去,如果只


7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貪圖享受,福報享完以後,不是短命,就是生些怪病,修不下去。

要修正心性,一定要發出慈悲心,光抄錄一些聖人語錄,只學一個外表

皮毛,是沒有用的。聖人講這些話,都是為我們好,但是要從根本做起,腳

踏實地往前邁進;從心裡頭體諒別人,憫念眾生,發心修行,不怕受苦。心

裏頭想:﹁我為眾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要好好修行,不怕吃苦、不 怕死!﹂

度化眾生時,如果他們有問題,你回答不出來,因而受到責難,千萬不

可懊惱生氣,切記:「忍辱是第一道。」一定要先把忍辱的功夫修好;怎麼

修呢?那就是要多拜佛,磨掉傲慢的習性,從小父母沒有好好教導我們,結 果生起傲慢心。

所以學佛的智慧,第一就是要吃苦,吃苦才有福報;若享福,就損福

報、短壽。如果人家不能做的,我替他做。印光大師說,為人要上恭下和,


隨 緣 開 示 72

代人之勞,成人之美。人家做不到的,我也替他做,對長輩要恭敬,對晚輩

要和氣。別人不和睦,我們仍舊要和顏悅色的勸導他們和合,這樣做人格圓 滿,成菩薩就沒有問題。


7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九、日常生活行儀

供一杯水,一定把供佛的杯子洗乾淨,拿乾淨的專用毛巾擦乾淨。洗水

果也要洗乾淨;供佛的都要拿毛巾擦乾淨,盤子都要擦乾淨;用一個專用的

盆子洗水果,專用的毛巾擦乾,我以前都教過妳們。可是妳們拿走了以後就

隨便用,這樣做沒有福報,都會減損妳們個人的福報。福報是從日常的生活 中累積來的。

每一條戒都有五個護法神,祂隨時跟著妳們,查看我們每一個行為。

認真做就是要真心對佛。早上起來,一定要擦佛桌,擦得很乾淨。供水的時

候,一定要乾淨,不能馬馬虎虎。在齋堂(當時還在鐵皮屋的舊齋堂)用齋

禮佛的時候,常常看到拜墊上面有一些水,我身上又沒有東西可擦拭,只好

用手去清理。供佛時,滴湯、滴水在桌上或拜墊上面,這些都是太馬虎,所


隨 緣 開 示 74

以妳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恭敬,這樣才會有福報,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 去做。

每天桌子上面擦拭,下面也要擦拭,裡頭都有蜘蛛網,邊上都長蜘蛛

網要清掉,把它抹乾淨。這些都是小眾或淨人做的,一定要做得乾乾淨淨。

居士們到廁所去看,到廚房去看,看妳們做得乾不乾淨;結果,廁所裡頭拉

哩拉渣,她們會講:「出家人怎麼這個樣子?」廚房裡頭雜亂,他們會講: 「你看看!蒼蠅多了。」她們就嫌。

切水果的時候,砧板一定要沖洗乾淨,蒼蠅才不會聚在上面。地上要是

沾了一點點甜的東西,就會生出一大堆的螞蟻、蒼蠅。在沖洗的時候,妳就

殺死了這些眾生。所以,洗這些東西,都要沖洗得乾乾淨淨,水溝要保持乾

淨要多清洗幾次。洗水果、甜的東西一定要這樣做。然後砧板一定要另外清

洗乾淨,刀洗乾淨,地掃乾淨,水溝清洗乾淨。袋子隨時要乾乾淨淨的,上


7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面要蓋起來,不使蒼蠅聚那麼多,吃飯的時候,裡頭有很多蒼蠅,這些都是 不潔淨。

每個人都是未來佛,只有我是凡夫。要謙虛、要恭敬,諸法都是從恭敬

(註十二)都 要 會 , 現 在 就 要 學 。 早 晚 課 都 要 會 背 誦 , 不 講 閒 話 、 不

中求。現在教妳們,妳們剃度以後,成為出家眾,什麼都要會做,燒飯、打 板、五堂課

講是非,我們這裡不聽是非、不講閒話。

佛有一次帶著弟子們走,走啊!走啊!走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祂隨

緣的抓了一把土,就問弟子,是手上抓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這些弟子

就講:「大地的土多。」,佛說:「是的,得人身者,就像抓在手上的土, 失人身者就像大地的土。」,所以我們這個人身很容易失掉。

八識田中都要種上佛的種子才好。眾生互相斤斤計較,講不好聽的事, 都會種上不好的因,以後投胎轉世,還要還報。


隨 緣 開 示 76

佛知佛見,就是能度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的解脫知見;要學佛知佛

見,學佛好榜樣,學佛的大慈大悲。出家要念眾生的苦,學佛就是學習佛陀

的解脫知見。解脫什麼?解脫一切的妄想執著;解脫一切的憂悲苦惱;解脫

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生死輪迴沒有解脫,身心處處不自在,事事不安樂, 災禍苦難沒完沒了,恆為悲痛所折磨。

誰不怕死?生死事大!從幼稚園讀到博士,痴痴呆呆,不知所為何來?

應及早做準備,不然等到無常一到,面臨死亡,大家都是怯步而歸,痛苦不

堪,偏偏有口不能言,手腳軟綿綿,無法解脫。一定要有了脫生死的決心, 下苦功夫實踐,否則是不行的;一定要實踐,否則都是空願。

妳們都依我剃度出家了,沙彌都是小孩子,我有責任,教導妳們,使

妳們如法受戒。修行時候要止語,在家的人剛出家,都帶著在家的習氣,要

接受磨練。沙彌尼如果犯錯,就要責備,不責備她還不知道犯了什麼錯。這


7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一世能皈依三寶、能出家,一定要修行有成就以後,才能救拔累生累世的父

母。我就這一個願,所以才不怕苦、不怕死,修行就是需要這麼一個慈悲 心,才能不斷的增上。

註 十 二 : 五 堂 課 | 早 課 、 早 齋 過 堂 、 午 齋 過 堂 、 午 殿 、 晚 課 。 是 出 家 人 一

天要做的念誦功課的內容。過堂是中國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它在僧

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午齋的過堂,是出家人五堂功課中的兩

堂。過堂,也就是僧眾上齋堂用食之意,寺院中吃飯是重要的功

課,在一飲一酌間要能不貪不瞋,平心靜氣接受供養,整個過堂是

一個安靜的用食過程。午殿是指上堂說法。如戒場作午供前,先請

和尚上堂說法,為齋主開示或午供的意思。另一說法,早課、晚

課、蒙山施食及早齋、午齋(二時臨齋),即是佛門的五堂功課。


隨 緣 開 示 78

十、解行並重

某日,弟子來求法,我對她們說:「妳有什麼事直說?不要拐彎抹 角。」 徒弟答:「師父,我們來這裡走一走。」

我對她們開示:「護持叢林妳就有福報。不要起煩惱。書如醫生,還要

實踐。不能光看書修行,醫生學成,還要去試看病人,才知醫術如何?」

在三寶門中,要配合常住輪流擔任執事。做為一個出家人,要﹁上能演

法,下能做雜役事。﹂什麼都要學。做執事才能積德修福、結善緣。不能光

讀書。一邊做事,一邊念佛,迴向給眾生,把握時間,身體也會好起來。

不過這二十幾年來,住眾由少變多,徒弟增加,感覺大家越修越不紮

實 。 教 授 和 尚 上法 下藏 法 師 教 我 們 聽 法 一 小 時 , 行 法 要 四 個 小 時 。 本 來 學 法 即


7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是要糾正自己,不是看別人過失,常常為一點小事就要起口角:大寮做得不

( 註 十 四 )全 靠 居 士 供 養 , 如 果 不 檢 查

( 註 十 三 )前 一 擺 , 種 種 不 恰 當 行 為 … , 層 出 不 窮 。 我 們 是

如妳的意,就高聲大語;知客坡事排得不順妳的意,要討價還價;不喜歡或 舊的東西,往庫房 ﹁人天師範﹂不是﹁人天吃飯﹂,四事

自己的道心有幾分、道行有多少?無慚無愧受施主恩,將來是要披毛戴角還 的!

在大眾中好修行,有人講我們不好,要感謝她的試鍊,讓我們知道自

己修到那裏。沒人講,一人在關房修,如石頭壓草,石頭一拿掉,草長得更

高。我們本來是一個平凡的女子,什麼都不能也不會;今世出家若再造口 業、發脾氣,那就會種下地獄的種子。

動物來此,都是有因緣的。憐憫牠沒得吃,給牠一口飯吃,希望牠不要

再殺生,種下善根,來世好好學佛,並求阿彌陀佛加持,讓牠發出菩提心。


隨 緣 開 示 80

但是出家人不能刻意豢養動物,這樣會動感情擾亂修行。

不要做一點事就斤斤計較,這裡痛,那裡酸,我做多,她做少;記得:

(註十五)。 高 僧 大 德 哪 一 個 不 是 磨 練 出

(註十六)煮 飯 , 為 大 眾 服 務 , 要 多 學 習 高 僧

「欲在千人頭上坐,需在萬人腳下行」 來的?溈山大師開悟了,還在大寮

大德寬闊心量,廣結善緣,積聚道糧;到時妳想要閉關、建道場…,龍天護 法都會護持妳。

註 十 三 : 庫 房 : 此 指 提 供 生 活 用 品 處 。

註 十 四 : 【 四事】概括的說四事供養就是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等四種供養。

註 十 五 : 《 佛 光 菜 根 譚 》 想 要 千 人 頭 上 坐 , 先 在 萬 人 腳 下 行 ; 唯 有 先 做 眾 生 的牛馬,才能成為最佳的龍象。 註十六:大寮即廚房。


8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十一、食存五觀 (註十七)

在這裡,吃的、穿的、用的一切都有,不用出去趕經懺。吃、喝、

用都是十方信施供養,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用功辦道。如果受具足戒,

三百四十八條戒,每一條戒,都有五個護法神護持。如此自在活著,若還不 滿足現況,要沒事找事爭是非,那就滴水難消。

食存五觀的時候,就要觀想農夫種稻、種菜有多麼的辛苦?流了多少的

血汗。一粒米要長出來,要先翻土除草,秧苗養好了以後,用人工一棵棵的

插秧、需要施肥,還要有充足的陽光和雨水,每粒米、每顆菜都是農人辛勞

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施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不是很清淨嗎?如 果自己貪心,歡喜去買好吃的,怎麼能修成呢?

飯菜就是以不貪為主,希望過堂別退菜,居士用多少精神揀菜、洗菜,


隨 緣 開 示 82

大寮也費心思烹煮。吃飯時,如果沒有心存五觀,只注意飯菜好不好吃,好

吃就多吃兩口,不合口味就退,退了一大堆,淨人就吃那些剩菜剩飯,這樣

是很不公平的,大家要好好用心思惟啊!有飯吃飽就好,就能滋養我們的肉

身,千萬不能貪吃。一有貪念,就墮餓鬼道,要好好用功修行,與道相應,

方不負眾生恩。在泰國的出家人,都是信施們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不能貪心 自己去買,如此清淨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不好好精進修行,等福報享完,無法修行,就會隨著業力流轉去

輪迴還債。欠下十方債,將來怎麼還?施主來供養,要生起慚愧心,如果沒

有修行,吃下這些供養實在難過。所以要惜福,有飯吃讓我們能安心修行辦 道。

(註十八)是 十 方 三 世 諸 佛

如果再不知足,去看看畜生道,牠們能修行嗎?餓鬼道能修行嗎?所以 身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怎麼能不歡喜呢?拿這個缽


8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的應量器,怎能不心生歡喜呢?若是還有是非,對得起誰啊?對得起父母的

養育之恩嗎?對得起師長的剃度之恩嗎?對得起十方善信的供養之恩嗎?護

法神會讚歎嗎?還有良心道德嗎?要修什麼?修地獄道?還是要修佛道?就 在妳們自己的一念之差。

眾生一直以來都是在造業結冤家,所以地藏王菩薩就講南閻浮提眾生

剛強難調難伏,我們都是很剛強才出家,脾氣很特別。各位的父母大部分都

捨不得妳們出家,妳們也突破困難出家,既然出了家就要好好修行,將來成

佛,才能報四重恩。佛說我們就是腹中插十二把鋼刀,身上鮮血流不止,也

報答不了父母似海深的恩情…。想一想:「我們到底為什麼出家?」


隨 緣 開 示 84

註 十 七 : 食 存 五 觀 : 一 、 計 功 多 少 量 彼 來 處 。 二 、 自 忖 己 德 行 全 缺 多 減 。

三、防心顯過不過三毒。四、正事良藥取濟形苦。五、為成道業世 報非意。

註 十 八 : 【 缽 】 是 出 家 人 的 食 器 , 出 家 人 托 缽 乞 食 , 堪 受 人 天 供 養 , 故 代 表 「福田」。缽又名應量器,有三事相應: 色相應|缽要灰黑色,令不起愛染心; 體相應|缽體質粗,使人不起貪欲; 量相應|應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


8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十二、對治病苦

有人擔心我生病,叫我要吃藥保養身體。我以前在家什麼都吃,生了一

大堆病;閉關時吃的東西很簡單,一碗稀飯、一道青菜,我想自己就像古大 德在山上修行,有什麼就吃什麼,反而沒生什麼病。

我的胃腸不好,只能吃清淡不摻油的菜,這幾年牙齒不好咬不動,身體

比較差,而且七十七歲了,我們這個業報身怎麼會沒有病痛?出家人就是要

帶三分病才好修行,大家不要擔心我的身體,我的毛病就是會頭痛,不能吹 風。大家不要擔心我的身體,侍者會幫我把菜調理得很好。

我閉第二關彌陀關時,並不順利,一直拉肚子。信徒帶藥給我吃也無

效,拉得氣都沒了,手腳也冰冷。後來信徒發心送房子給我,但是霉氣重,

身體不能適應,不能碰到涼,得了風濕,全身都腫,兩腳起泡,加上營養不


隨 緣 開 示 86

良,身體很差。我堅持不去看醫生,專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有信徒關心

我,找來醫生為我治療,醫生說:「只能吃稀飯拌鹽巴。」我照著做吃了半 個月,就好了!

所以修行人不要在意吃、穿、用,要一心向道。我未聞佛法前,吃太

多眾生肉,閉關時,感受到的果報,是體弱多病又拉血。我還是不看病,就

是一心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肝腸都是腫脹的,我依舊精進用功,站著念

佛,不坐,用走的。為什麼呢?因為坐著容易疲勞昏沈,我不讓自己的肉身 有機可乘,一懈怠下來,就趕緊經行念佛。

後來,有信徒三天來為我把一次脈,一直持續到止血,肝、肺、風濕都

好了。這是念佛感應菩薩來為我救治,從此免除那種苦痛受罪的業報。

平日就怕生怪病沒法治。要多用功精進,冤家才會心服,生歡喜心,才 能消業。師父就是個例子,所以平常生點小病小痛是沒關係的。


8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十三、念施主恩

結夏安居還有半個月就圓滿了,最近(民國八十九年︶時局不好,雨下

得很大,行政院長唐飛到高雄市大寮日月禪寺附近巡視,那裡水淹將近一層

樓高,木瓜等瓜類、香蕉都淹沒了,外面水果蔬菜都很貴,可是我們這裡居 士供養,都盡量供養得很豐富,所以只要修行就不怕沒飯吃。

我們吃的都是信徒供養的。吃飯時不能動心,身體也不要動來動去,不

要東想西想,不要想好吃不好吃。要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念施主的功德無量,不喜歡吃的菜不要退出去,這樣會折壽、折福報,吃完

飯要給施主三番祝福。我們修行人要報施主恩,不然修不成還要回來還。

受施主供養,施主有困難,我們出家人要盡心盡力為施主分憂解苦,這

就是最大的報答。眾生就是這樣,有事就求菩薩,沒事就忘了菩薩。


隨 緣 開 示 88

每星期念誦《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迴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這是佛囑咐我們的,國家如果多災難就要念這部經。我們一年放一次大蒙山

(註十九), 放 蒙 山 前 要 誦 三 部 《 地 藏 經 》 , 都 要 迴 向 給 施 主 , 十 方 法 界 眾 生 六

道群靈孤魂野鬼,妳們牌位都要這樣寫,幫家人寫牌位,也要隨喜供養種福 田。

下 註 十 九 : 上懺 雲師父開示:蒙山本來叫做《瑜伽集要救阿難尊者陀羅尼燄口

軌儀》。

佛 在 迦 毗 維 城 僧 伽 藍 叢 林 中 為 眾 說 法 , 阿 難 尊 者 沒 有 隨 眾 , 自

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依法修行。在半夜三更的時候,忽然間看見一

個鬼,嘴裡噴火,頭髮上都冒煙,頭髮燒出焦枯的味道。因為嘴裡


8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冒火燄|所以叫燄口。阿難尊者一看:「喔!怎麼這樣!這是怎麼

一回事?」這個放燄口的餓鬼就說:「我是餓鬼,正受這種苦。」

阿難這個時候尚未證初果;這時餓鬼跟阿難說:「三天以後,你就

會墮入三惡道中的餓鬼道,像我一樣受苦。」阿難尊者一聽非常害

怕就說:「那我要怎麼做才能免去墮餓鬼道的痛苦呢?」

這 個 餓 鬼 對 阿 難 尊 者 說 : 「 尊 者 如 果 能 布 施 很 多 很 多 的 飲 食 救

餓鬼;甚至於給其他的鬼神吃,另外再供養三寶,這樣子不但尊

者您自己不會墮餓鬼道,還會延長壽命,而我也能免受餓鬼道的

苦。」天亮以後,阿難尊者就趕快跑到佛那兒,訴說昨晚半夜的經 過情形,求佛救這一劫難。

也就是變食真言。 —

佛 說 : 「 我 在 過 去 無 量 劫 中 , 做 過 婆 羅 門 , 那 時 候 , 我 從 觀 世 音菩薩處學到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法


隨 緣 開 示 90

要是念這個咒語七遍,能令一粒米,變成無量無邊的飯,如果七粒

米那變得就更多了!就能布施給無量無邊的餓鬼。水,成甘露;

米,成白飯。八部鬼神、亡魂、中陰身、天人都能得到供養。因為

救 度 這 麼 多 眾 生 ! 所 以 阿 難 你 就 能 免 除 災 難 且 延 長 壽 命 。 」


9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十四、地藏慈悲度眾生

民國五十七年剛信佛時,身體不適到醫院看病。隔天下午有人買一隻雞

要 來 幫 我 補 身 體 , 雞 才 送 進 門 , 我 的 頭 就 脹 起 來 疼 。 到 了 第 二 、三 天 還 不 能

吃東西,心裡感覺很慚愧:「已經學佛又念誦地藏經,還不能吃素。」便到

地藏菩薩前燒三柱香發願:「弟子十齋日要吃素。」一發願完,頭不疼了!

我接著求地藏王菩薩現香環,菩薩滿我的願,三柱香旁邊兩柱的香灰掉下, 中間那柱香的香灰竟繞成一個香環。

我高興的請姊妹們來看,她們有些信佛好幾年,都沒有吃素,看到這個

景像感動得磕頭,紛紛在地藏菩薩前發願吃十齋日。其中有一信佛十幾年的

姊妹,不僅磕頭發願吃十齋日,又印很多地藏菩薩像,用鏡框鑲起來送給人 家結緣。


隨 緣 開 示 92

佛菩薩就是這麼慈悲, 為了讓初學佛的人有信心, 常現不可思議境界度化眾 生。

和尚尼病床上開示


93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十五、早晚課誦勤念佛

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十日我帶幾個弟子往大陸弘法。先到的地方是福

建龍華寺,當時曾為住眾開示:學生一定要作早晚課,要好好的作早課、晚

課,龍天護法菩薩就喜歡你們敲打唱念,他們也跟著作早課、晚課。

我們持戒的道場不做法會,完全是清修的。現在我們那兒就是這樣,我

希望這裡學院也是如此。早晚課大家一定要上殿,龍天護法才歡喜。晚上要

放蒙山,利益十方六道群靈、孤魂野鬼,它們就是在等著吃這個。

我們既然出了家就要真心修行。六祖講的不思善不思惡,這個就是禪定

的功夫。你只要念佛就能,念佛就是念心,心念佛,心作佛,心作心是,就 是無上禪,再沒這麼好的。


隨 緣 開 示 94

十六、真心念佛

智慧到了究竟之時,念佛就是念心。心非肉團心,不在內,不在外,肉 團心會壞掉。心,有惡有善,利益眾生的為善,即真心的力量。

不心心念佛,無法和佛菩薩感應道交,光明就無法進入。出家是出三界

家,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念佛念得無妄想,就是光明,是實相,一邊念 佛,一邊打妄想,仍是在六道內流轉不息。

念佛時要集中精神。一邊念佛,眼睛看東看西,意識起分別作用,六根

所緣起分別,六根斷時好修行。念佛成片得真心,得念佛三昧。三昧之王即 是定力,有定力就不會攀緣,能增長智慧。

大眾要以道為尊,以道為重,律淨雙修。我們是持戒念佛,印光大師有 眼疾,一心念佛,痊癒後,即發心弘揚淨土法門來報佛恩。


95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十七、男女有別

男女眾不可一起修行。女聲嗲氣,易擾道,令人動心;男女對看,易傳 情。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男、女眾要分開修,道業增上得快。

分別男女相要觀不淨,聲聞緣覺也從四念處成就。用功從佛號下手,把

六根收攝住,用意根用功,降魔而對治。禪用意根思,不思善,不思惡,是

過去善根。現代人劣根,用佛號來止住。晚上妄想來時,加緊用功,過去心

不追思,未來心不著,念佛、念心、心念佛,不要掛礙,放下一切。

過去有位修行人,在路邊看到一位女眾,死時赤身露體,心生憐憫,脫

下一件衣服給她蓋起來,後來這個女人轉世投胎,為了報恩就跟他做夫妻。

所以我們行善要把這個功德,迴向給法界眾生同成佛道,方是正行。


隨 緣 開 示 96

十八、念佛之殊勝

《印光大師文鈔》真是好,有空要看一看。我也發願拜阿彌陀佛要帶業

往生,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努力。別的法門皆靠自力,要靠大聲念佛,否

則如墮深淵,粉身碎骨。念佛能打成一片,就少妄念;如果妄念自生,就得

加行念佛;要想生死問題,世間沒有什麼好掛念,念得不亂,才能開智慧。

能用功念阿彌陀佛聖號,要慶幸,得遇佛法不入外道,免墮地獄。有病

時,莫忘念佛,有心一路念下去,護法神會護持的,身若太嬌要磨練,他要 搗蛋,罰他多拜二百拜。

念佛為大乘法門,大福、大智的等覺菩薩,都希望念佛往生西方。念佛

能消業障,佛慈悲為我們說種種法門,每卷經都說信,唯有信,才能深入法

門。邊念邊迴向,蓮池無限大,娑婆世界,他方世界眾生,若肯念佛,依阿


97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彌陀佛本願,都能得度。

蓮池內依眾生念佛功夫,示現大小蓮花。我們未斷業,但持齋不造惡,

就如造船渡海,業如大石,船如佛號,依法船載石。肯拜、肯念、迴向,每

天行善積些功德,消些惡業,如洗白布。這是佛給我們的特別法門。所以說 是帶業往生。

識字者要學空性,多研究大乘經典,到西方成就較快,再迴入娑婆對剛

強眾生,才知如何權巧方便度化。懺悔不再造業就是清淨,帶業往生,靠佛

慈力,念佛洪名,冤親債主不得其便,護法鬼神都在護持著。修行有定力, 就不害怕。眾生來時心篤定,眾生也歡喜修行人為他說法。


隨 緣 開 示 98

十九、破我執

《金剛經》為六百卷的般若精華,要破我執,破法執。有我就有煩惱,

執身為我,要他隨自己意,他偏不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

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皆如夢,對經典之意要深入,思惟生命的一些境 界皆如作夢,才能受用。

無我相:要讀《心經》、《金剛經》來破我相。無我相才能修行,沒有

我就沒有恨,還有什麼歡喜,想什麼長?什麼短?心住佛號上不要動,不要 想其他的事。有﹁我﹂怎麼修行?都是我的、我的,怎麼修?

見性裡面都是觀照的功夫。見性就是不思善,不思惡,當下成就清淨

心。清淨心才懂得《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99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二十、學戒與修行

居士們為什麼要供養?就是受戒時問:「妳能持否?」「能持!」居士

們供養妳「能持!」,妳能持這個戒,這樣供養才有福報。要發心學戒,理

解,莫放逸!念佛不懂空性,往生不了。不是念佛就好,不學戒,無知罪。

拜佛好,念佛好,但不得輕慢佛法僧,於教理要用心學習。把戒律學好就是 正的。

( 註 廿 )愈 住 , 佛 法 愈 住 。 」 毗 尼 不 住 , 佛 法 就 沒 有 , 這 就 是 末

戒先學好了以後,再學經、論。「戒為無上菩提本」,「毗尼藏者,佛 法常住。毗尼

法。末法聽聞不到佛的教育,沒有戒律的時候,胡作非為,沒辦法修成。用 心學習,念佛懂空性,就容易成就。

心歡喜學戒,為過去所持善戒守護著我們,令身口意清淨,得信佛教,


隨 緣 開 示 100

又能一心歸命極樂世界,真是無上的善根。思惟戒,不犯這十條戒:

、不邪淫。

㈠、口四業不造|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 ㈡、身三業不犯|不殺生、不偷

㈢ 、 意 三 業 | 不 貪 、 不 瞋 、 不 癡 ; 不 貪 吃 的 、 睡 的 、 玩 的 ; 不 瞋 恚 , 瞋

恚心一發起,百萬障門開,會障礙道業的。如想學、用功就打瞌

睡,想拜佛就打瞌睡,則道業無法增上。所以,我們初學佛要守住 身三、口四、意三,修十善業,不讓心攀緣。

﹁菩薩戒﹂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看我們怎麼做,

地獄、惡鬼、畜生道,都是我們投生的。投生五百世牛,鴿及各類鳥是五百

世;我們人也是如此,五官莊嚴全是過去世修佛法,有福報得來的。我們現

在還要念經跟眾生結善緣,所以我念經迴向遍法界盡虛空界的眾生。

在家散漫,大眾修行,力量大,莫要人在福中不知福。戒要學,莫自暴


101 第二章 教誡出家弟子-日常生活與修行

自棄,只讀小學沒關係,要用功。投胎為人不簡單,實實在在的發心,莫攀 緣。

成佛不是一世就可以成就,到阿彌陀佛那裡修,發願去,臨終一定可

以去。我修了三十幾年,磕了上百萬個頭,流了多少的汗,我們要為父母修

行,到醫院、菜市場去看看那些病人、畜生…,都是我們累生累劫的父母。

真修行者,佛菩薩會護持,令無事安之。真有心修行者,有些東西會變

蛇、鬼、動物來考驗,要衝過去。人是萬物之靈,能修行,鬼神也會跟著修 行,要迴向鬼神令他們離苦得樂,他們也會護持我們修行。

修行人要忠厚,為大眾服務,佛門為大眾而開,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

己,要多拜佛,流血流汗,業障從血汗流出。修行是真槍實彈,不是紙上談

兵,一關一關戰戰兢兢的往前修,不攀緣,無所求,心心念念是經法。

佛之經咒,發乎於心。發長遠心,盡形壽,為利益眾生,一定發願往生


隨 緣 開 示 102

極樂世界成佛,眾生才有希望。此願才大,資糧具足,並迴向給盡虛空遍法 界的一切有情眾生同成佛道。

註 廿 : 毗 尼 , 戒 律 之 意 , 表 示 為 宣 揚 佛 法 , 弘 教 的 方 法 必 須 合 乎 「 時 」 與 「地」。


第 三 章 對 在 家 居 士 開 示


隨 緣 開 示 104

法語開示潤心田


105 第三章 對在家居士開示

一、指導居士修行次第

在家人起碼要受五戒,為人天福報,是人的根本;接著受八關齋戒,

一天一夜就可以往生。此八條戒乃是在家人的出家戒,學習過出家人的生活

就是梵行。受八關齋戒要住在廟裡,才能清淨守住八條戒,得二十劫大富大

貴,但迴向往生極樂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八關齋戒功德很大,積下來的福報 可成就佛道。再進一步就要學菩薩道,修六度萬行。

財施為隨喜,以歡喜心布施才有功德。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研經說

道以法布施眾生,利益一切有情;無畏布施,見有苦難危急者,不能見死不 救;再者持戒不犯,保護戒體。

次則忍辱,即生忍。境界來時,忍辱歡喜接受,身心一如,不執著。接

著精進不懈怠,再修智慧則有擇法智慧,進入禪,止觀。心掉舉即無止,要


隨 緣 開 示 106

以阿彌陀佛聖號止住,令不想。就如此,止來止去,念佛打成一片,即是三 昧。

觀要清清楚楚,觀心,非觀肉團心。這個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

在中;這個心是會想的、會分辨的;這個心是如來藏實相,就是這個實相不 妄。

妄念心分辨人我,如何自我打算,有我就有煩惱;要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有我就修不成,愛計較,心裡犯嘀咕。起妄想就修不

成,要用佛號止住。否則念來念去不得利,欲得直心,就得用功夫。禪非 坐,妄念一生,就趕緊念阿彌陀佛,念成一片。

學佛人不能有冤家,要誦經迴向,莫結惡緣,夫妻皆是有因緣。婆媳間

不要互相小眼,惡口、兩舌不好。做媳婦的要有婦德,心存感恩,感激婆婆

整理家庭。出家為出三界之家,勿掛念親人眷屬,念佛迴向,祈求佛令其能


107 第三章 對在家居士開示

出三界之苦。

有家庭兒女的,為經濟、為口腹殺生,應妥為開導:「欣樂出家,尋求 出離,莫再搞世俗男歡女愛……。」做父母的當如此期許子女。

二、開示法語

皈依即發四弘誓願,既發願就要守住,學佛菩薩願力而行。 ◎

發願受五戒,眾生就歡喜。他們仗著你的受戒、守戒功德,離苦得樂。 ◎

在家居士受菩薩戒,要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 ◎ 定、智慧,這樣菩薩道才會圓滿。


隨 緣 開 示 108

學法、求法都要有謙卑心。 ◎

做佛弟子傳佛的法,不能貪吃貪玩。法的布施最大,你們在家居士可 ◎ 以教人不殺生。

注意種的是什麼種子,要跟著佛學,除欲過清淡生活。在家人著味, ◎

食眾生肉,積多生病;營養過剩,體內積油過多。晚上不吃精神好, 好辦道;中午吃太飽不消化;吃飯八分飽就好。

食五辛,眾生肉臭穢不堪,諸天不喜,所以持咒念經沒有作用。 ◎

如何對治淫慾?我受菩薩戒時先生沒有學佛,夫妻同房,先生抱的時 ◎ 候,心裡背誦《心經》,一點也沒有樂受想。


109 第三章 對在家居士開示

歡喜結婚,心有染,很難再回復清淨心,即便念佛亦難入心,因心有 ◎

染。結婚抱著異性入睡成習,心心念念就是這些,這就是業障啊!世 俗的那些都比不上出家尊貴。

我們的業來自貪,夠用就好,留一些給小孩用就好,其它的布施。否 ◎

則死只有帶業走,不要求升官發財,只要身體健康就是發財。 在家人幫亡者誦經、念佛只能跟人結緣,不能收人家錢。 ◎ 問:安設佛堂應如何安? ◎ 答:佛堂要比房間大。 問:在家修行如何發菩提心? ◎


隨 緣 開 示 110

答 : 念 大 乘 經 典 , 學 菩 薩 精 神 , 菩 薩 是 眾 生 不 請 之 友 。 我 們 凡 夫 都 學

「我」︱我的、我的,菩薩則好好修行,修好了來度眾生。 問:是否誦《金剛經》即能得金剛不壞身? ◎

答 : 《 金 剛 經 》 講 無 我 相 , 無 執 、 無 相 , 才 能 破 相 、 離 相 , 色 身 為 四

大假合,想不生病不能如願,業障牽引要受苦報。到極樂世界修 行,還是要利用此身成就。 一位女居士問:在家人如何降服我慢心? ◎

答 : 要 用 柔 和 言 語 , 勿 用 粗 獷 言 語 。 如 果 這 樣 , 你 先 生 就 會 說 : 「 我

太太信佛以後態度很柔和很好。」例如:鳳山某位女居士,未信

佛前喜歡打麻將,小孩摔到水溝裡也不管。信佛後對先生好,會


111 第三章 對在家居士開示

煮飯給他吃,小孩也照顧得很好,家裡也整理的很乾淨,於是她

先生就告訴其他朋友,要讓太太去信佛。這樣一來,家庭會很美 滿。而且,也無形中度家人學佛。

某日早上九點多,從台北下來的居士請教:為什麼最近常有突發的疾 ◎ 病,去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毛病,為何如此?

答 : 我 自 己 十 幾 年 前 ( 民 國 七 十 九 年 ) 去 大 陸 , 要 回 來 時 突 然 生 病 ,

就將自己剩下的幾萬塊,拿去六祖惠能大師的光孝寺放蒙山,迴

向十方六道群靈孤魂野鬼,結果病就好了。所以我就請她念《地 藏經》,她歡喜受持。(講此事乃民國九十二年)

民國八十八年,有一鼻癌患者,發願念《地藏經》,結果病就好了, ◎


隨 緣 開 示 112

人也胖起來。他每個月都來放生,也拿大悲水去喝。我們修行人生

病,除了看醫生,更要仰仗佛力加持,誦經、拜佛、求懺悔,業消病 就好了。

某居士在台北當法官二十年,又調到高雄的地方法院擔任庭長,皈依 ◎

前特地打電話來說:﹁我昨天特別洗澡,吃青菜,因為今天要來皈

依,要身心清淨。﹂學佛後,他就要學厚道。有一次車禍被年輕人撞

到,年輕人很緊張,一直說抱歉,他摸一摸被撞到的地方,只是褲子

破皮肉傷,他安慰年輕人:﹁你不要怕、你不要怕,即使傷到筋骨也

不會告你,你只要把我送到醫院就好了。﹂這樣積陰德,又跟人結善 緣,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學這些好模範。

「在家菩薩智非常,熱鬧叢中作道場,若要心中無掛礙,高山平地也 ◎


113 第三章 對在家居士開示

西方。」你們這些在家居士很難得,在五欲六塵中還想修行,非常不

和尚尼與護法居士

容易,要常常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哪裏都是極樂世界了。

和尚尼對新寮佛堂外的八戒弟子開示


隨 緣 開 示 114

和尚尼於新大殿對在家居士開示

民國79年和尚尼大陸之行


第 四 章 對 僧 俗 弟 子 開 示


隨 緣 開 示 116


117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 在大眾中,磨練心性,改掉毛躁習性。 ◎

在大眾中修,人家侮辱你,你忍下去,才是真修。修忍辱才能得三昧力。 ◎ 修學勿在文字上求知見,要在行上下功夫,不要只有解。 ◎ 要想了脫生死,要知生死根本,無明和愛即生死根本。 ◎ 煩惱能害你的慧命,因宿世造作許多惡業。 ◎ 有煩惱,法水就進不來。 ◎ 拜佛能觀想最好,若急急拜過,比較失利。 ◎


隨 緣 開 示 118

錢布施要有智慧。 ◎

女眾莫仰睡,女眾惡露時,最易招感魔來。要右側臥,神鬼見了,生 ◎ 歡喜心合掌。

我們睡前要合掌表誠心,心心念佛,要練習累了抱佛睡︵指心中念 ◎

佛號,佛之法仍在流︶。我睡前合掌,用十口氣念佛,並念臨終發願

文:﹁願我臨終無障礙 彌陀聖眾遠相迎 速離五濁生淨土 迴入娑 婆度有情。﹂ 法眼淨就是清淨心,唯淨信得此功德。 ◎ 菩提心是清淨心,清淨心才能發願。 ◎


119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關住意根,六根就定了。 ◎ 何謂妄心?就是想東想西,《華嚴經卷五十八 ◎

離世間品》云:﹁忘 ‧

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要找真心,就是無妄念。菩薩就是

講良心道德,道德就是直心。我們的心就是我的,我的即有染,自私 自利。

心要看住,高僧大德教我們把心看住,念佛看住,沖淡妄念。 ◎

修真心才能出三界。這是要費好大的功夫才得成就,否則仍要隨業流轉。 ◎

心清淨就是阿羅漢,把淫欲澆熄;心雖動,欲火熾盛,但身手不動, ◎

佛亦會讚歎。有同性戀,是法不入心,顛倒行。女人有同性戀,男人 也有同性戀,修行若無戒律,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隨 緣 開 示 120

聽經聞法掉舉,是百萬障門開,要拜佛,否則用不上功夫。在大陸有 ◎

位禪坐者打坐昏沉,師父規定要他舉燈繞佛,一滴油也不能漏,別人

坐二小時,他要走二小時來對治昏沉。佛說眾生聞法昏沉,要發大

願,念眾生在三惡道受苦,發心多念經。發出心來,廣度六道群靈。 有慈悲心,心力所感,所念經咒,眾生一定得度。

學佛就是要冤親平等,莫冤冤相報,多迴向冤親債主,莫再結冤家。 ◎

光坐著看書不做事,福報享完就生起怪病。享福即是了福,就會短壽。 ◎

最尊最貴乃世尊,入世出世戒為尊,捨戒失寶墮深坑,不遇良師永沉 ◎ 淪 。 (和尚尼看佛書,見到好偈子,節錄出教弟子)

做什麼事一心堅持做下去就是定。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就是定。 ◎


121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為什麼環境要淡泊呢?就是要訓練淡泊的心,修行就是要一個環境訓練。 ◎ 有諍是眾生,無諍是佛。 ◎ 「富」因多布施,「貴」要多念經。 ◎ 佛菩薩教導我們發願,一發願就能消二十劫生死重罪。 ◎ 做菩薩要發菩提心,這是過去修的。 ◎

要修行必須要發願,不是只讀佛學院而已。古時修行人都是出家法師 ◎

教導,不像現在由居士教,居士要由出家師父教導,怎麼反過來教師 父呢?


隨 緣 開 示 122

修菩薩道要護念眾生的生命。若自私則無光明;要大公無私,心量 ◎ 大。菩薩心是要人修得好,終究得涅槃。 修行就是一個心地功夫。 ◎ 修行是修理智,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 修行要帶三分傻,傻的時候沒有我,就能犧牲一切。 ◎

修行就是改習氣。做兒女不孝,會感應善神遠離,災惡來臨,受窮苦 ◎

顛沛。兒女對父母要和悅,懂禮貌,把心性改好,善神自然擁護。念

經改變心性,佛陀的教導即是聖言量。佛視眾生如兒女。念佛成佛,

佛即歡喜;眾生墮落,佛傷心難過。佛慈悲知眾生病苦,對症開藥對


123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治,眾生若不服,佛心痛啊!

我們修行就是要改這個心。不敢吃涼的,涼的泡上熱的,混合在一起 ◎ 吃下去就是熱的。不要怕這個、怕那個,一切唯心造。 恭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 ◎ 打坐無妄念,能消萬擔糧。 ◎

菩薩不開空頭支票,祂的心量很大,連豬、狗、貓…等,都要度。 ◎

跟大德修,喜歡吃的不吃,喜歡穿的不穿,愛財捨財,愛名捨名,一 ◎ 切都要捨。捨得,捨得,一捨就得!


隨 緣 開 示 124

修學佛道第一要知過。知過要承認過錯,承認後要改過,如此才能修 ◎ 學佛道。

我們修道要常懷慚愧心。誠懇認錯,精進不懈,道業成就才快。不要 ◎ 一天又一天,空過光陰。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從本以來,靈明廓徹,廣大虛 ◎

寂,唯一真境而已。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無有邊際而含融萬有。」

各位找一找自己的真心,看看是否如此?多寬闊自己的胸襟,來看看 周遭的人事物。

實相離體相,本自空寂。眾生迷,故有虛妄之相。眼視外塵,變動之 ◎

相成為污染。一切法皆生滅之相,誤以為真,故有煩惱。要觀四念


125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處,例如:不淨觀,我們身上九孔不淨,食葷者體味尤甚,天人聞

到,覺得臭穢不堪。吃素的,氣味較淡。身上有狐臭,是因過去口業

不淨,感有此報。鼻根喜聞好味;身對觸覺貪愛。修行人以意根為下 手,根入處,意即分別,就念阿彌陀佛,念久就不想了。

止觀雙運,就是觀自己的妄想,修自己的清淨心。止住妄想,就是止 ◎

觀雙運、止心一處。念佛就是止觀,佛號不斷,即是清淨心,名為修 念佛三昧,以心中沒有妄念。

常寂光就是真心,無妄想。到西方,心是裡外透明。此時,我們因有 ◎

妄念才不光明。念佛用此功夫得一心不亂,即是實相,是涅槃真心。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障礙我們精進用功。平日要多觀照,世間 ◎


隨 緣 開 示 126

一切緣起緣滅皆靠不住。親眷給我們的一切親情、愛戀皆無常,一口

氣不來,什麼都帶不走。對四念處要透徹,拿出智慧趕快觀照!

龍樹菩薩講的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 ◎

去。」這個講明了此心無始以來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當下便

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這些都太深了,你現在沒有辦 法了解,反正你們聽到了以後就種下一些成佛的種子。

無生,就是我們的心念一點也不生,得到無生法忍。心不生法,心就 ◎

清淨,心念不生就無掛念。念佛就是心念心行,因過去已積德本,今 日才得聞此法門。

「無為法」為實相,裡頭無分別,無妄念,是涅槃;「有為法」如夢 ◎


127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幻泡影,是無常也是生滅法,若斤斤計較,就是眾生相。 常住一心,即是實相,即是人我不變的真心。 ◎

過去造惡,就有冤家來找,多念經迴向。初學不會念經就念佛號,念 ◎

阿彌陀佛,我們有願就可以往生那裡,到那裡學佛再回來,化千百億

身來度無量眾生。現在我們要將身三、口四、意三做好,不要作惡 業。

古人說:﹁做事要爭著做,吃飯要讓著吃。﹂人家說我們不好,就抄 ◎

寫阿彌陀佛懺悔,說我們好,就要自我反省:「真的做好了嗎?」做 人的道理就是要懂得謙虛。


隨 緣 開 示 128

沒有持清淨戒律,增不上福慧。 ◎

打坐,就是不想任何事。念佛想要得到神通,要注意魔會入侵。一般 ◎

皆要拜懺,消業障。真功夫要念佛,長期念佛,打鐵趁熱!

金剛印,金剛盤為最好,乃降魔坐,魔見之即合掌。女人有月經,雙 ◎ 盤容易血崩會頭暈,所以,月經來時不要雙盤。

淨業行人以念佛入道為基礎,再以四念處為輔。四念處即:「觀身不 ◎ 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修行人心為何會散亂?因為誠心不夠。佛天天見我,我天天見佛,護 ◎ 法神也是。我們的心,諸佛護法鬼神皆知,怎可不慎!


129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身口意造的業,四大分散後,隨業所牽,墮入地獄。還會障我們的 ◎

道,讓你用功不得力。佛有大智慧,告訴我們人身難得,要把握因緣 努力。

貪,實難成就!貪吃、貪好、貪睡、貪身體舒服。因此,貪一點即種 ◎ 下餓鬼道種子。

人若貪,就糊塗造業,跟著業流轉。今世無兒女,七世修來的。女眾 ◎ 沒有戀愛,未結婚,無兒女就好修。

在三寶中,把恭敬心用在作務、拜佛、念經,日常生活中對出家人不 ◎ 犯嘀咕,就是恭敬。


隨 緣 開 示 130

若在刀兵劫來時,要念《仁王護國經》,真心迴向,龍天護法會護持 ◎

眾生。菩薩的心,就是要人快樂,自己犧牲,菩薩那顆慈悲的心非一 世修來的!

既來做人,就要平心,做好人的本份。不要學有些人以邪心求名,求 ◎ 長壽,求祿位,不知生命無常。 要持大悲咒,護法神見,發願護持,決定如願。 ◎

發願念三十萬遍往生咒,這是阿彌陀佛的骨髓,刀兵劫來臨時,隨時 ◎

可以自在的走。念完普皆迴向,積聚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迴向 盡虛空遍法界眾生,皆能離苦得樂。


131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要以念佛為主,念《無量壽經》, ◎ 好好熏習熏習。

念經就能得定力。你們現在念佛還不成,不願往生。先念經,有福報 ◎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念經迴向一切眾生,早日成佛道,命終同生極樂 國,這樣就是結善緣,周圍就會有善知識。 念經可大難化小,小難化無。 ◎ 念佛是上上佛道,是菩薩道,為特殊法門。 ◎ 念佛懂空性,較易成就。 ◎ 念佛就是念心,心亂則法水不入。 ◎


隨 緣 開 示 132

﹁念佛猶如母雞孵小雞,要溫熱不能冷卻。冷卻以後,小雞都死了長 ◎ 不成。﹂念佛也是這樣不能斷,才能打成一片。

內心清淨,內心都是法。光念佛還不行,必須誦大乘經典,聽聞大乘 ◎ 佛法,才能了自性。

鬼神能化生也是護法,皆為人所變,皆因淫慾重而生。所以要斷淫, ◎ 才容易修得成。

《維摩詰經》提到,菩薩從哪裡來?我從道場來,直心就是道場。修 ◎ 行人要直腸子,沒有諂曲。

阻礙他人出家是斷佛種。障礙眾生得解脫,現世得癩病,死墮黑暗地獄。 ◎


133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四無量心 ◎

( 註 廿 一 )、 四 攝 法 ( 註 廿 二 ), 那 是 修 了 二 十 年 後 才 能 得 到 , 所

以初學者一定要把自己先度好。

有一位師父到日本修忍辱,人家左邊打他一拳,他自已湊上右邊,再 ◎ 讓人打一拳,在大眾中如此修忍辱。

(註廿三)大 悲 陀 羅 尼 像 。

某比丘尼問:想用功就打瞌睡、怎麼辦? ◎ 答:拜經、拜懺、拜八十四

有一位中年以後出家的香港老師父,講述自己的出家經過,及出家後 ◎

求法的艱難、我教他一心念佛,到阿彌陀佛那裡、成佛再來度無量的 眾生。


隨 緣 開 示 134

某尼大姊談到來我們這裏,聽聞《大愛道比丘尼經》的感想:﹁覺得 ◎

此經好,雖然難弘揚,可是更要弘揚。﹂要怎麼弘揚?身教就是最好 的弘揚:﹁事實勝於雄辯;身教勝於言教。﹂

經上是有說不得豢養動物,但若為慈心,看見眾生飢寒病苦,身為菩 ◎

薩,仍要發心。可憐它們受業報牽引,互相食噉,要救度牠們,給牠 們皈依三寶。 「死」是讀博士、大學或小學都會遇到的。 ◎


135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註 廿 一 : 四 無 量 心 , 即 慈 、 悲 、 喜 、 捨 四 種 無 量 之 意 , 「 慈 」 為 與 樂 , 即

饒益有情;「悲」為拔苦,即除其怖畏、苦難;「喜」為慶賀,即

見其得樂而慶慰欣喜;「捨」為等視怨親、無所著,即捨前三心 (慈、悲、喜)。

註 廿 二 : 四 攝 法 : 即 布 施 攝 、 愛 語 攝 、 利 行 攝 、 同 事 攝 。 「 布 施 攝 」 是 對

於錢財心重的人,用財施,對於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雙方情

誼逐漸深厚,而度化之;「愛語攝」是隨著眾生的根性,以溫和慈

愛的言語相對,令他生歡喜心,感到我和藹可親與我接近,而度化

之;「利行攝」是修菩薩道者,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於人,以損己

利人的行為,感化眾生共修佛道;「同事攝」是修菩薩道者,要深

入社會各階層中,與各行各業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與其同事,

在契機契緣的情況下,而度化之。菩薩濟度眾生,必須先行此四攝 法,使眾生愛。


隨 緣 開 示 136

註 廿 三 : 傳 說 大 悲 咒 最 後 的 四 句 ( 金 剛 勝 莊 嚴 娑 婆 訶 、 摩 羯 勝 莊 嚴 娑 婆 訶 、

聲聞勝莊嚴娑婆訶、唵 跋闍囉 室哩曳娑婆訶)在一位從空而降

的和尚持念之下,金鑾殿殿宇震動。當時皇帝宜武帝大驚,曰:

「不要念啦!以後後面這四句不可以再念啦!」因此,大悲咒最後

的四句就沒有念了。但是現在不是帝王時代,是民主時代,所以念

大 悲 咒 , 後 面 四 句 應 當 也 要 念 , 更 有 妙 用 。 這 是 觀 音 老 人 上悟 下明 長 老提倡的。


137 第四章 對僧俗弟子開示

和尚尼於舊知客處附近


隨 緣 開 示 138


附 錄 和 尚 尼 說 故事

(註)

註 : 這 些 故 事 為 怕 失 去 原 意 , 經 過

較詳盡的文字對照錄出,故口

吻與前有異;在敘述之餘,偶

爾也夾雜和尚尼開示。


隨 緣 開 示 140


141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一、龍華三會願相逢 大迦葉尊者

佛 陀 十 大 弟 子 中 , 頭 陀 第 一 的 大 迦 葉 尊 者 , 結 集 三 藏 後 大 約 二 、三 十

年,大迦葉尊者忽然厭世起來,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師,像父母愛子女

一樣,對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為未來大法流傳,總算報答佛陀的恩

惠於萬一。現在我已老朽,像這樣老醜的身體,誰還愛著?不如早些涅槃為

好!」於是他前往到阿難陀住的地方,付囑法藏,要阿難陀繼承,後來他就 躍身虛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養禮拜。

之後回到王舍城,前去向阿闍世王告辭,守衛的說國王在睡覺,尊者就

逕往離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雞足山而來。山有三峰屹立,成雞足狀。半山以 上,是蓊鬱籠蔥的樹林;半山以下,長滿了蔓草。

當尊者到達此山時,三峰裂開,自然形成他的禪座。尊者即刻以草蓆地


隨 緣 開 示 142

而坐,並對自己說道:「我今將以神通力來保持這個身體,用糞掃衣來覆蓋

他,等六十七億年後,彌勒菩薩降生成佛,於龍華三會中,我再去拜見他,

協助他教化眾生!」說完後,雞足三峰就合起來,隱藏了他的身體。

阿闍世王知道大迦葉尊者入滅的消息,悲傷無比!馬上往見阿難陀尊

者,要他同登雞足山一看,當阿難陀尊者和阿闍世王到達雞足山時,雞足三

峰自然裂開,他們看到大迦葉尊者端然的入定,身上還蓋覆了曼陀羅華。

他兩人供養禮拜退出以後,山峰又自然地合起來,他們回顧靜寂的林

中,爾後六十七億年,大迦葉尊者將長期捧著佛陀的衣缽,在雞足山中等候 彌勒尊佛的降臨,再把佛陀的衣缽傳給他。


143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二、何謂真功夫 龍褲國師

明朝神宗萬曆年間,有一位法名釋樵雲的僧人,被萬曆皇帝封為國師。

萬曆皇帝還將自己身上所穿的龍袍的褲子賜給他,在古代這是極大的殊榮。 從此以後,釋樵雲就被人稱為龍褲國師。

龍褲國師出家前俗姓郭,福建漳州人,萬曆年間出家。因為他幼年沒

有讀過書,所以學佛經時很困難。為他剃度的和尚,認為他難以教化,只讓

他擔水砍柴做各種雜役,其他的東西都不教給他。有的時候釋樵雲想學點佛

經,廟裡的長老都只對他說:「你應當做苦行,以消業障,其它的不是你該

學的。」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他都認為是自己的業障所致,從來都不 生一絲一毫的抱怨。

釋樵雲想學佛,又無人教導,而且每日都做著各種雜役無暇識字,更


隨 緣 開 示 144

別說是讀誦佛經了。一日他正在嘆息的時候,恰好一位高僧到了他出家的寺

廟。釋樵雲夜裡幹完活後便登門拜訪,詢問如何修習佛法。高僧見其意虔

誠,其志堅定,便為他說了古代僧人苦修佛法的事跡,並為他講了淨土宗念 佛的方法。

釋樵雲聽後,就真的倣效古代僧人到山中石窟裡苦修淨土宗的佛法。剛

開始時,他每日只煎米湯以止飢渴,後來因為山路難行,化緣不便,就自己

種些薯芋充飢果腹。後來,他進山苦修的地方還是被人找到了,廟裡的僧眾 勸他回廟居住,可是都被他拒絕了,他發誓要在山中清修。

他在俗家的侄女聽說舅舅出家後,隱居山林十分清苦,便攜布一匹來看

望他,再三勸他回廟中居住。釋樵雲依然不為所動,堅持在山中苦修。侄女

要給他布,他也不接受,最後沒辦法,只好將那一匹布放在他那裡,便回家 了。


145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從此釋樵雲在山中每日苦修從未間斷,那一匹布他也從未觸碰過,這樣

過了十三年,那一匹布上積累的灰塵也有一寸厚了。一日,山下有位賣雜貨

的人,當日沒有賺到錢,正要回家做飯時,天又下雨,為了避雨,看到了釋

樵雲修行的茅草棚,便進去避雨,又向他要一些食物充飢。釋樵雲說:「可

以,稍等一下待我從此坑下,拾些石子來,然後再款待你。」他隨即便拾了

一些石子洗乾淨放入小鍋,加少許水,讓那賣雜貨的人燒煮。那人不知這有 什麼用,只好照做。

不一會兒,釋樵雲便說芋頭熟了,那人打開鍋蓋一看:「果然鍋裡都

是煮熟的芋頭,個個形如所拾的石子。」一品嚐,其味香美。釋樵雲告誡他

道:此事切勿洩漏,今後你可常來吃此食。後來釋樵雲便到了山腳下,搭了

一個涼亭,白天為過往行人供應茶水,分文不收,晚上依舊苦修不停。

又過了三年,萬曆皇帝的母親也就是皇太后去世後,托夢給萬曆皇帝,


隨 緣 開 示 146

為她延請有德高僧超度。萬曆命通天監占卜,看看當今天下的高僧,出於何

地。通天監占卜奏道:「臣每觀閩省,常蓋祥雲一道,聖僧或許將出於此

省。」萬曆即頒詔書,讓閩地也就是福建的著名僧人進京,為太后超度。

當時福建南山寺的釋昆季很會做法事,是受請進京的僧人之一。釋昆季

動身赴京,途經釋樵雲搭的涼亭,休憩喝茶。釋樵雲問他欲往何所去,釋昆

季便說了進京之事。釋樵雲便請求伴遊進京。於是,釋樵雲成了為釋昆季挑 行李的腳夫。

萬曆皇帝讓人在北京新城門入口的門檻處,秘密埋下一個裝有《金剛

經》的盒子,並讓守門官員令來京的福建眾僧,一一從新城門入京。凡入

者,必發路費,叫他們從另一城門出城,並配船送他們返回福建;若不入, 則可問他原因,並稟報皇帝。

同時去的福建僧人,都從新門入京。只有釋樵雲一人,不敢擅進,而


147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是跪在門前,喃喃念誦。守門官員問他為何不入。釋樵雲答道:「地下有金

剛。」守門官員便將此事上奏給皇帝。萬曆大喜出迎,親自問釋樵雲為何不

入,釋樵雲依然答道:「地下有金剛。」萬曆說道:「何不倒著入城門?」

於是釋樵雲便翻身倒立著進了城門。皇帝命左右取出門下藏有《金剛經》的

盒子,說道:「朕是以此法試驗眾僧。非真高德之僧,怎能知地下埋有裝經 之匣。」

釋樵雲於宮中做超度法事時十分簡單,只說了一個偈語:「叫你不來

你偏來 一念不想 直往西方」。萬曆有些懷疑認為太簡單了,此一念才

生,忽聞空中有太后的聲音說道:我已蒙聖僧法力,上升於天界。可為我禮

謝佛、法、僧三寶及聖僧之恩。萬曆抬頭向空中瞻望太后,只見太后立於雲 端,萬曆激動的哽咽無語。

法事結束,萬曆帝攜釋樵雲之手走下法壇,以百千金珠寶物,盛盤奉


隨 緣 開 示 148

送,釋樵雲一概不受。後來,萬曆皇帝便將自己身上所穿的龍袍褲子賜給了 釋樵雲,並賜以國師之號。

釋樵雲被封為國師之後,萬曆便即刻邀他同遊御花園。園中有石塔,

上面用梵文鐫刻著過去六佛與釋迦牟尼佛的名號。釋樵雲見後非常歡喜,萬

曆便說:「若喜此塔,朕可命人運去,如何?」釋樵雲回答道:「只要陛下

賜給我就行了,不勞人工運送。」萬曆說:「你就拿去吧。」釋樵雲於是謝

恩。便顯出神通,將石塔收入袖中,同時人也騰空而起身,向萬曆辭別。

萬曆見此便叩首,請他留在京城接受供養,釋樵雲在空中拒絕了。萬曆

見他去意已決,便問:「聖人欲往何處?」釋樵雲答道:「欲回福建三峰石 窟。」說完便足步虛空,回到了福建。

後來,萬曆派使者前往福建,尋求釋樵雲,欲請入京城供奉,交待使

者說:「國師肯來自然最好,不肯來,就當為他在當地興建廟宇,以報其


149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恩。」釋樵雲被使者找到後,婉拒了入京的請求,於是使者命官員在當地修 建了寺廟,賜額為「閒雲石室」供養國師。

四方僧眾絡繹而來,一時間望風歸化者眾。崇禎末年,釋樵雲自知即將

離開世間,於是沐浴後在念佛聲離世。因為釋樵雲不識字,所以他對弟子與 信眾所說過的話都未曾整理記錄下來。

(註廿四)

以前人很容易得道,因為心直。佛在世時,很多出家人、在家居士都證 得阿羅漢果。

註 廿 四 : 本 故 事 , 係 和 尚 尼 口 述 , 文 字 部 份 為 求 順 暢 經 編 者 錄 自 《 龍 褲 國 師 傳》。


隨 緣 開 示 150

三、人身難得 阿含經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祇園精舍蓋房子有建築工程,佛帶弟

子們去看,佛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後撒掉,指甲上還有一點。佛一個動作、

一個表示,他的學生們都會問:「老師您這是什麼意思?」因為佛沒有戲

論,不會開玩笑,一舉一動都是給人啟示的。佛反過來問學生:「我指甲上

的土多,還是地上土多?」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地上的土多。

佛說:「我們現在在世的人,死了以後來生再得人身,數量就像我指甲

(註廿五)

上的土;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所以,我們這個人身很容易 失掉。不可不謹慎啊﹗

註廿五:本故事出自《阿含經》。


151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六祖惠能大師悟道因緣)

( 註 廿 六 )。 六 祖 惠 能 , 俗 姓 盧 , 祖 籍 范 陽 , 父 親 名 行 瑫 , 武 德 年 間 遭 貶

有人送我一部《六祖壇經》,我有時間也會翻一翻;六祖是見性成佛的

四、五祖傳衣缽 六祖悟道因緣 行者

官,徙居到嶺南新州。貞觀十二年二月初八,惠能出生在新州。惠能三歲喪

父,由母親撫養成人。成人後,家境愈發貧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 活維持生計。

有一天,惠能上街賣柴火,有位顧客買了他的柴火,令他把柴火送到

客棧。在客棧的門口,聽到有位客人在誦經,當聽到誦「應無所住」這句話

時,非常歡喜,似有所悟,久久不肯離去,就上前向客人打聽讀誦的是什麼

經。從客人的介紹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禪師在蘄州黃梅馮茂山傳法,並經常

勸告道俗信眾讀誦《金剛經》。惠能聽了,心中遂產生北上求法的念頭。但


隨 緣 開 示 152

因為母親尚健在,無法立即前往。

惠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完母親之後,惠能便取道韶州曹

溪 北 上 求 法 (此段六祖壇經的說法是:蒙一客商取銀十兩與惠能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

參禮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到黃梅,禮拜五祖。)在 曹 溪 ,

他結識了有德之士劉志略,因為志同道合,遂結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

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

惠能白天與劉志略一起工作,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

惠能雖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常在聽完經之後,為無盡藏比丘尼解

說經文的大義。有一次無盡藏比丘尼手捧經卷,向惠能請教一個字的讀法和

意義。惠能回答說:「字即不識,義即請問。」無盡藏比丘尼說道:「字尚

不識,曷能會義?」惠能回答道:「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無盡藏比丘尼 聽了,非常驚異,知道惠能是個有道之人,心生敬意。


153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如此一來,惠能的名聲很快傳遍鄉里。雖然當時惠能還未出家,但是當

地的信眾都爭相前來頂禮和供養。並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惠能建 了一座道場。惠能在這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惠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心想:「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

止?」於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向北行進。經過樂昌縣西山石室間

的時候,惠能遇見了智遠禪師,並向智遠禪師請教有關坐禪的一些事情。智

遠禪師告訴他說:「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摩傳心印于

黃梅,汝當往彼參決。」於是惠能一路風塵僕僕,趕往黃梅五祖道場。

惠能自幼生活在嶺南,目不識丁,生得瘦小,一副山野樵夫的模樣。所 以五祖初見他的時候,便戲稱他為「獦獠」。 五祖問:你從哪兒來? 惠能道:從嶺南來。


隨 緣 開 示 154

五祖問:你到這裡想幹什麼? 惠能道: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這個獦獠,又是嶺南人,你怎麼能夠成佛呢?

惠 能 道 : 人 雖 然 有 南 北 之 分 , 佛 性 卻 沒 有 南 北 之 別 。 我 這 個 獦 獠 , 形 象 上雖然與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麼差別?

五祖聽了,知道惠能根機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繼續跟他多交談幾句,

但因為徒眾都在左右,擔心惠能日後會遭到眾人的嫉妒和排斥,於是便把他 打發到碓坊舂米。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惠能生得矮小,體重不夠,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

腰間拴上一塊石頭。就這樣,惠能晝夜不停,勤勤懇懇地舂了八個月的米。

有一天,五祖召集大眾,告訴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已經老

了,要選一名嗣法人,以確保祖師的法脈不斷。佛法不可思議,貴在實證,


155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你們千萬不要以為記住了我所說的法語,就算了事。你們且下去,各自根據

自己的修行體會寫一首偈子給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傳 付給他,立他為六祖。」

當時,五祖門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為出色。神秀

上座是教授師,兼通內外之學,經常為大眾講經說法,並且得到了五祖的器

重和眾人的敬仰。因此,大眾退下來之後,共相議論道:「六祖之稱號,除

了神秀上座之外,還有誰能夠擔當得起呢?我們不用勞心費力寫偈子了,等 神秀上座得了法衣成為六祖,我們都依止他就完事了。」

聽到大眾的議論,神秀想,大眾之所以不敢寫偈子,是因為我是他們的

教授師。我應該向大和尚呈上偈子。當然,我呈偈子是為了求法,而不是為

了奪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麼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

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傳法呢?心裡翻來覆去,左思右想,折騰了兩三


隨 緣 開 示 156

天,神秀終於作出了一首偈子,並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寫在廊壁上, 偈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第二天早晨,五祖經過的時候,忽然看見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這

首偈子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後人如果依此偈修行,還是可以得天大利 益、免墮惡道的。

因此,五祖還是當著眾人的面對這首偈子大加讚歎,並且要求大眾焚

香讀誦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裡,五祖還是告訴神秀說:「你的這首

偈子,還沒有明心見性,見地還不到位,還在門外。如此見解,欲覓無上菩

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於當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中薦取。」說完,五


157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幾天過去了,神秀再沒有作出新的偈子來。

後來有一天,惠能在碓坊舂米,聽到外邊有位童子在誦神秀的偈子,便

上前打聽。於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眾作偈子,以及讓大眾焚香禮拜神秀

偈子的事,一一告訴了惠能。惠能聽了,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誦

此偈,與神秀上座結來生緣。自從我來到這裡,我就一直舂米,八個多月, 沒有到過堂前,請上人引我到寫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禮拜。」

於是,童子引惠能來到偈子前。惠能說:「我不識字,還請上人念給我

聽。」當時,江州別駕張日用正好在旁,便高聲為惠能念誦那首偈子。

惠能聽了,就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別駕給我寫上。別駕聽了,

非常驚訝,說:「你這個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稀有!」惠能正色道:

「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沒有意智。若輕

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聽了,連忙謝罪道:「汝念偈子,我給你寫。


隨 緣 開 示 158

如果你將來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於是惠能念偈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偈子剛寫完,大眾無不驚愕的說:「真是不能以貌取人。」五祖見眾人

如此,擔心有人傷害惠能,於是用鞋底將惠能的偈子抹掉了,並且說:「亦 未見性。」眾人見五祖這麼說,也就不以為意。

第二天,五祖私下來到碓坊,見惠能腰間掛著石頭舂米,說道:「求道

之人,為法忘軀,就應當像你這個樣子。」並問道:「米舂熟了嗎?」惠能 回答道:「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五祖於是用拄杖在碓頭上敲了三下,便離開了。惠能領會了五祖的意

思,便於當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來到五祖的方丈室。五祖用袈裟將惠


159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能圍起來,以免他人發現,並且為他講解《金剛經》。

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惠能豁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不離自性!惠能一連說了五個何期,以表達自己悟道時的驚喜和見地: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經大悟,便將頓教法門以及祖師衣缽傳付給惠能,說

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

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葉


隨 緣 開 示 160

尊者,輾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摩傳於此土,得慧可大師承襲,以至於今,

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交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前二句譬如眾生下種於田。是當漸生覺芽,而生佛果。後二句,言無情如木石之 類,則無佛性。既不下種子於田,則無生佛果之望。︶

惠 能 禪 師 跪 受 法 衣 之 後 , 問 道 : 「 法 則 既 受 , 衣 付 何 人 (法我已經受了,將 來這祖衣該交付給誰呢)? 」

五祖回答說:「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

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

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若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


161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汝。」 惠能禪師又問:「當隱何所?」 五祖答道:「逢懷即止,遇會且藏。」

說完,五祖便親自把惠能連夜送到九江驛。臨行前,五祖又囑咐惠能:

「以後佛法將通過你而大興。你離開黃梅後三年,我將入寂。你趕快往南方

走,好自為之。不要急於出來弘法。這當中你會有劫難。」惠能禪師再一次 頂禮五祖,然後發足南行,不到兩個月就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惠能後,連續好幾天未上堂。眾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

生病了,於是紛紛前去問安。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

法脈已經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 說:「能者得之。」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此後,便有了數百人前往南方追殺惠能禪師,欲奪


隨 緣 開 示 162

取衣缽的一連驚心動魄的故事。為了避免不測,惠能禪師在獵人隊裡生活了

長達十五年之久。此後,因緣成熟了,惠能禪師才到廣州法性寺,在印宗法 師的座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註廿七)大 眾 師 父 聽 完 這 段 公 案 , 想 一 想 : 「 是 不 是 我 們 見 性 就 會 講

以上是禪宗五祖傳法於六祖惠能的一段公案,也是六祖惠能大師悟道的 經過情形

法?」神秀大師學問那麼大,五祖怎麼會講他沒有見性呢?現在也沒有祖師

來教導我們,我們的師父能教導我們持戒念佛,這就是正知正見。

六祖是再來人,是過去修的,他不用看經典,便能體會領悟很多道理,

大眾師父要看這部經來開智慧。我們修行必須要有考驗,才能生出智慧,修

行才會有成就。龍華寺這裡是一個守正法,有正知正見的千年古剎,現在有

住持師父精進辦道,又有這麼多的師父能夠聚在這裡持戒念佛,這就是正知 正見。


163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註 廿 六 : 盧 行 者 : 即 禪 宗 第 六 祖 惠 能 禪 師 。 俗 姓 盧 , 初 在 蘄 州 ( 湖 北 ) 黃 梅

憑茂山五祖弘忍門下修道,稱為盧行者,或盧居士。行者,謂帶髮 之修行者。

註 廿 七 : 以 下 是 和 尚 尼 於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十 一 月 十 一 日 在 龍 華 寺 開 示 說 的 一 段 公案。


隨 緣 開 示 164

五、梁王不識佛 梁武帝問法

初祖達摩祖師初化梁武帝的佛門公案,經過情形是這樣的 「梁武

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

德。」…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

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求,不在修

福。」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

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

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

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

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


165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現今的居士們都是歡喜布施,布施就是修點福報。修橋

路,建安養

院、孤兒院,這些都是世間法。居士們如果沒有吃齋念佛,也沒有修行,供 養只能得福報,來世的時候若托生為人,就像個大富翁。

如果真用功,就要依著六祖所說,出離三界。三界如火宅,我們出家

人一定要跳出三界,欲望無窮的這個世界。我們「前途無量」就是「前途無

亮」;錢越多越好,我們的煩惱就越多;煩惱無量就是那些,講不出來的壞

話就會講出來;手不能動的,也會動出來;這個無明,發起來了,就種下地

獄的種子。所以這個世界都是要前(錢)途無量,讀到大學、博士就是祝福

前(錢)途無量,但是我們修行的功夫呢?就要真實的照六祖這樣的功夫,

這樣的修行才可以。所以,我們能修得功夫,不思善、不思惡就好了。


隨 緣 開 示 166

六、虛老魂遊兜率 雲門事變死而復生

西元一九五一年(民國四十年)春,公一百十二歲。春戒期中,擬在

雲門山大覺寺開壇傳戒,適值大陸展開「鎮反」,即鎮壓反革命運動。全寺

僧人一百二十餘人,於四月八日被當地乳源縣軍警包圍。虛雲老和尚被拘禁

於方丈室內,門封窗閉,絕其飲食,大小便均不許外出,迫令交出黃金、白

銀、槍械。公答以「無有」,竟遭毒打,打得頭面流血,肋骨折斷。他乾脆

闔目不視,閉口不語,作趺坐入定狀,連續四次遭毒打,軍警將他從榻上推 倒在地,以為已死,乃呼嘯而去。

入夜後,侍者入室探視,見老人倒於血泊中,乃扶公坐於榻上,並侍候

湯藥。次日,那夥人見公未死,又予毒打,至四月十五日,老人漸漸倒下,

作吉祥臥。侍者以燈草試其鼻孔,氣息幾止,呼吸極微,診左右脈,亦似停


167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止,以為公已死,惟顏面如生,體溫猶存,面色亦平靜,經數日皆如此。

某日早晨,忽聽老和尚微微呻吟,並睜開眼睛。侍者見師還活著,十分

驚喜,立即扶公起坐,並告公入定已八日整。老和尚答道:「我覺纔數分鐘 而已。」

公令侍者法雲:「速執筆為我記錄!」乃從容敘說神遊兜率天事。並囑

勿輕易告人,致啟疑謗。公從容言曰:「余頃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

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說法,聽者甚眾,其中有十餘人,如江西海會寺 志

善和尚,天臺宗 融鏡法師,歧山 恆誌公,百歲宮 寶悟和尚,寶華山 聖心

和尚,讀體律師,金山 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均是宿識。我坐第三空位,

阿難尊者當維那,與余座靠近,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未竟,彌勒謂

余曰:「你合回去!」余曰:「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彌勒曰:

「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公遭毒打而不死,共匪因此攝伏,


隨 緣 開 示 168

不敢續擾。

虛雲老和尚以一百一十二歲高齡,受此等酷刑,死而復生,仍能入定神

遊兜率天,足見其禪悟境界之高深。雲門事變後,虛雲老和尚曾撰一聯,以 抒感想: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 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169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七、虛老騎龍探母

清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五十八歲)老和尚往寧波阿育王寺禮舍利,

每日從三板起,至晚間開大靜,除殿堂外不用蒲團,展大具,定三千拜。

忽一夜在禪坐中,似夢非夢,見空中金龍一條。飛落舍利殿前天池內,

長數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騎上龍脊,即騰空至一處、山水秀麗,花木清

幽,樓閣宮殿,莊嚴奇妙,看見母親在樓閣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親:

「請你騎龍上來到西方去。」龍下降,夢也驚醒,覺得身心清爽,境界瞭 然。老和尚平生夢見母親,就只此一次。


隨 緣 開 示 170

八、虛老力移巨石 雲移石

老和尚六十五歲,住雞足山缽盂庵,以便挽救滇中僧眾,恢復迦葉道

場。那缽盂庵自清嘉慶後就沒有人敢住,因為大門外右邊有一不祥白虎巨 石。

老和尚擬就白虎巨石處鑿一個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挖開土方察看,

找不到石根。石高九尺四寸,寬七尺六寸,頂平可跏趺坐。招包工議定向左

邊移遠廿八丈,來工人百餘名,拼力三天,無法動,工人不顧都散去。

老和尚祈禱伽藍菩薩,諷誦佛咒,率領十餘名僧人,不費吹灰之力,即

將該石移向所指定的左方。哄動眾觀,驚為神助,眾稱該石為「雲移石」, 士大夫題詠者甚多,老和尚也有詩紀錄此事。


171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嵯峨怪石挺奇蹤,苔蘚猶存太古封 天未補完留待我,雲看變化欲從龍 移山敢笑愚公拙,聽法疑曾虎阜逢 自此八風吹不動,凌霄長伴兩三松 缽盂峰擁梵王宮,金色頭陀舊有蹤 訪道敢辭來萬裡,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嶺石痕留蘚,月朗池魚影戲松 俯瞰九州塵外物,天風吹送數聲鐘


隨 緣 開 示 172

九、文殊師利菩薩與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見一童子腳上帶泥,便問:「你這個童子是遠地來的哦?」 這童子便言:「聽說蓮池水,特來洗一洗。」 蓮池大師就回答:「蓮池萬丈深,不怕淹死你!」 童子也不干示弱:「我兩手掰虛空,一腳札到底。」

蓮池大師聽他講話氣派不一樣,想轉頭找這位童子,結果,找不到了。

原來這位童子是文殊師利菩薩化現來的。所以,不要隨便輕視別人。


173 附錄 和尚尼說故事

和尚尼對老師及小朋友們開示(民國103年)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 (CIP) 資料

隨緣開示 / 悟光精舍編輯小組作 .-- 初版 .-高雄市 : 悟光精舍 , 民 104.07 面 ; 公分 ISBN 978-986-92070-0-3( 平裝 )

225.87 104013763 2. 生活指導 1. 佛教修持

隨 緣 開 示

出 版 者:悟光精舍 口 述:悟光和尚尼 編 輯:悟光精舍編輯小組 電 話:( 七)六一六一二九五 ○ 地 址:高雄市燕巢區尖山里和尚巷二五 ○ 號 戶 名:悟光精舍 匯款賬號: 40091483 傳真號碼:( ○ 七)六一六八八二九 E - m a i: l wukung.monastery@gmail.com 臉 書 ( :) https://www.facebook.com/wukung.monastery 印 刷 所:瑞成書局 電 話:( 四)二二八 八 三三 ○ ○ ○ 地 址:台中市東區天乙街一 ○ 七號 佛曆二五六一年 二 月 一 版 三 刷 恭 印 一 ○○○ 本 中華民國一零六年 西元二零一七年

FB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