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與抗戰

Page 1


華僑 抗戰

華僑與抗戰

1


目次 序 開卷之前

10 12

抗戰八年 不曾忘記的風雨歲 月 抗戰八年 令人動容的華僑愛 國情操

第一章 關鍵戰役

31

晉南會戰

32

第二次長沙會戰

33

第三次長沙會戰

34

浙贛會戰

35

鄂西會戰

36

常德會戰

37

豫中會戰

38

長衡會戰

18

七七事變 抗日濫觴

39

桂柳會戰

20

淞滬會戰

40

豫西鄂北會戰

21

忻口、太原會戰

41

湘西會戰

22

徐州會戰

第二章 華僑救國

23

武漢會戰

43

抗戰期間僑胞對國內的捐輸

24

南昌會戰

45

投身救國 華僑青年回國從軍

25

隨棗會戰

亞洲

26

第一次長沙會戰

47

香港電影界與新聞界的抗日宣 傳

27

桂南會戰

49

僑胞奧援 澳門情報活動

28

棗宜會戰

51

抗戰期間的越南華僑義勇隊

29

豫南會戰

54

30

上高會戰

中華民國留越國軍病故官兵眷 暨義民紀念碑

2 華僑與抗戰


55

泰國華僑支援抗戰 青年回國 從軍篇

56

幾乎被遺忘的韓華青年學生抗 日事蹟

57

陳守明 領導泰國僑社支持抗 戰

59

菲律賓蔡及時 捨身為國救同 志

63

新加坡白清泉 南僑機工暢通 滇緬路

66 69 71 71 72

74

海外華僑支持抗戰與愛鄉愛國 之心

75

加拿大雲高華一碗飯大運動會

76

美國華僑婦女 義賣募款支持 抗日

77

北架斐僑胞認購的抗日救國公 債

78

蔣宋美齡美加國會演講 北美 僑社響應救國

81

一張郵票的見證

印尼華僑抗日行動及被難記

61

65

北美洲

馬來西亞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 抗戰殉難紀念碑 抗戰期間僑胞支援星馬情報活 動

歐洲、大洋洲與中南美洲

82

法國華僑與對日抗戰

84

駐澳洲紐荷崙國難後援會分會

84

飛枝華僑義演籌款救國

85

巴拿馬華僑捐輸抗日

沙巴英烈 馬來西亞雪蘭莪籌賑會 籲捐 款救國 秉忠蹈義 卓領事暨同難四人 紀念碑 印度華僑義捐輸血勞軍 貢獻 抗戰

第三章 壯志凌霄

87

華僑救國 陳瑞鈿

89

飛虎英雄 鄧桐臻

89

碧血長空 周志開

91

中秋殉國 戴廣進

華僑與抗戰

3


92

藍天飛虎 李學炎

94

天助自助 陳鴻銓

96

抗敵雄鷹 蕭振崑

98

長空戰鷹 王希舜

99

獨臂勇士 石邦藩

第四章 陸戰英豪

101

英烈千秋 張自忠

102

台籍英雄 鄒洪

104

常勝將軍 張靈甫

106

忠勇無雙 李漢魂

107

忠貞護國 李學正

108

情報教授 莊心田

110

解密英雌 姜毅英

111

一生戎馬 孫鍾茂

113

抗日雙傑 譚瑛弟兄

114

忻口勝將 李棠

121

王有文 台兒莊大捷留痕 畢生榮耀

122

盛德隆 見證對日八年抗戰苦難

123

李明華 橫渡野人山的女軍人

124

方思豪 歷經無情烽火 體認和平真義

125

林瑞勇 裝備不如敵人 臨陣當先無懼生死

126

樊志豪 熱血從軍 衝鋒陷陣刺日寇

127

王繼述 目睹日軍暴行 寧死不做亡國奴

128

蕭勇

129

王和順 目睹日軍暴行 毅然從軍抗敵

130

荊仁義 深入敵後 冒險運補物資

131

馮瑛

132

軒慶平 娃娃兵抗日 心無畏懼向前衝

第五章 烽火憶往

116

程時敦 緬甸敵後 無畏炸橋

117

鄧心平 美國鳳凰城回國參戰

118

蔣振河 崑崙克日 滇緬助英

119 120

落彈如雨 奮勇迎敵何懼生死

不怕死鬥志高 是戰勝日軍關鍵

第六章 真相紀實

134

台灣義勇隊的成立緣由、籌組 經過與活動

初本善 投筆從戎 憶榮光事蹟

139

抗戰期間的台灣革命同盟會

羅明曄 緬甸瓦魯班之憶

141

慰安婦 歷史永遠的傷痛

4 華僑與抗戰


中 日 大 戰 在 緬 甸(1 9 4 2 至 1945)

166

戰時文宣 激發全民勝戰決心

148

緬甸華僑與遠征軍

167

一代學人費正清 心繫中國

149

印緬戰場國軍公墓

第七章 鄉林軼聞

150

南京大屠殺

169

151

大屠殺中的活菩薩 魏特琳

往事豈能如煙-盧溝橋的歷史 見證與八年抗戰的代言人宋美 齡

151

東方辛德勒 約翰拉貝

172

僑鄉廣東台山抗戰紀實 -故衣市場與竹米粥

153

日軍七三一部隊 滅絕人性的 實驗

174

兒時憶往

154

忠義救國軍的游擊作戰

175

八一四的見證

155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177

見證日軍殘酷暴行

157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院

179

黌學慘案

158

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教育 事略

180

永遠未能赴宴的賓客

181

不一樣的圍爐

182

憶慈母

145

159 160

中國空軍馬丁重轟炸機抗日 故事 民眾對盧溝橋事變的真誠反 應

161

十萬青年十萬軍

162

婦女同胞動員 愛國抗戰不讓 鬚眉

163

《色,戒》真人故事 鄭蘋如

164

是「逃難」?抑是「赴 難」?

164

胡適對中日親善的回應

165

重慶國泰戲院 抗戰娛樂中心

第八章 抗戰勝利

184

南京受降 中華民國勝利的一刻

187

歌頌抗戰勝利

188

加拿大多倫多全僑慶祝抗日勝 利

190

抗戰勝利 光復台灣

193

抗戰勝利 中華民國在台灣延續

華僑與抗戰

5


抗戰紀實 勝利七十

中華民國的發展華僑向來扮演關鍵角 色,對日八年抗戰自不例外。依據《東南 亞華人與僑批》一書記載,對日抗戰時 期,僑胞除了捐出現金國幣33億4000餘萬 元,更將5億9000餘萬美元匯回國內,以 提高國家債信。在義捐、返國參軍之外, 海外僑胞向僑居國政府積極傳達中華民國 軍民的困境與心聲,呼籲國際社會正視日 本侵華事實,中國戰局得扭轉劣勢,僑胞 功不可沒。今年適逢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七十週年,中華民國領導八年對日抗戰, 有責任向國際昭告歷史真相;僑務委員會 以服務僑胞為己任,有歷史使命緬懷及還 原先賢先烈英勇為國的事蹟原貌。 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提 供讀者回顧抗戰史實的機會,達成海內外 同胞共同的願望。中華民國政府自年初迄 今,經由國防戰力展演、藝文表演、文物 展示、遺族邀訪、紀錄影片攝製及褒揚先 賢先烈等方式來紀念國難並回顧歷史。海 外僑社也熱情響應,紛紛成立紀念活動籌 備委員會,辦理史料特展、座談會、愛國 歌曲比賽等活動,參戰老兵及家屬也返國 參加紀念會議,口述歷史、回憶過往。八 年抗戰期間,國家的苦難對內團結民氣, 對外凝聚僑胞向心力;七十年之後,海外 僑社赤誠不減,同樣莊重虔敬的支持中華 民國、緬懷先賢先烈功蹟,真情流露,令 人動容。「華僑與抗戰」的出版,是僑務

6 華僑與抗戰


委員會及宏觀周報歷史使命的實踐。我們 透過抗戰專題報導,同時藉由感謝華僑的 奉獻及歷史真相的完整呈現,嘗試建立中 華民國與僑胞永續的歷史連結。 馬英九總統曾表示:侵略事實可以被原 諒,但歷史真相絕對不能遺忘;紀念抗戰 勝利不是歌頌戰爭,是希望防止戰爭,因 為戰爭沒有贏家。他期許中華民國永遠扮 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這也是 僑務委員會與海內外僑胞接踵辦理抗戰紀 念活動、出版抗戰刊物的核心真諦。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中華民國104年10月


開卷之前

今(104)年適逢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七十週年,宏觀周報自年初到十月透過 「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系 列報導」,分41期詳實回顧對日抗戰時 期全國軍民及海外僑胞合力救國、抵禦 外侮的史實。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國 政府領導全體軍民對抗日本強權,海外 僑胞以捐贈物資、返國參軍等方式報效 祖國,或在僑居地勇對日寇。但在歷史 洪流中,抗戰真相無時不刻面臨扭曲篡 改的危機,僑務委員會既為典存史實, 也求撥亂反正,特別將上述報導結集成 冊,與全球僑胞分享,期盼藉本書的出 版,在全球僑社永續流傳歷史真相。 誠然,海內外許多學者專家已為抗戰 勠力撰書,多元觀點令人目不暇給。僑 委會以服務僑胞為宗旨,僅盼藉紀念抗 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的機緣,詳 實反映華僑在抗戰期間的奉獻史實, 同時整理海內外有關史料、進行口述歷 史。本書名為「華僑與抗戰」,內容有 別於坊間著作,係以華僑為主體,他們 既是主角也主筆敘事,可能親身參戰、 可能是抗戰英雄的遺族,更多是憂心史 實行將灰飛煙滅的僑社先進。在編寫系 列報導的過程,僑委會感受到僑學界先 進們協助蒐錄史料的熱忱,以及妙筆生 花的文采,對於能充當推手,與其一同 走巡抗戰記憶長廊,著實深感榮幸。 八年戰爭有說不完可歌可泣的故事、

8 華僑與抗戰


太多值得公諸於世的事實,本書試以八 大章描繪中華民族的集體創傷,篇幅不 足,但盡綿力。各章依序為:「關鍵戰 役」報導抗戰濫觴及22場會戰;「華僑 救國」聚焦海外僑胞抗日捐輸及參與戰 役的過程;「壯志凌霄」收錄空軍健兒 英勇奮戰的事蹟;「陸戰英豪」重現陸 軍將士參戰救國的故事;「烽火憶往」 羅列海內外抗戰老兵實地參戰經驗, 「真相紀實」披露鮮為人知的史實; 「鄉林軼聞」主要由海外僑胞描述戰時 生活及戰爭的殘酷;最後,「抗戰勝 利」報導全民歡慶收復國土的感動。文 章雖有先後,但感動肺腑不分軒輊。 本書能夠順利付梓,除了僑學界先進 的協助之外,國史館、國防部、空軍司 令部、青年日報社、軍事新聞通訊社、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中國國民 黨黨史館、中國國民黨海外暨國際事務 部、婦女救援基金會及黎明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等不吝提供珍貴史料和照 片;學者專家百忙之中撰寫專文,都為 本書提供更多元觀點和視野,使本書在

宏觀周報發行人

表達愛國情操之外,添加了學術厚度及 專業廣度。對此,本人謹代表僑委會表 達由衷感謝,由於各界對於抗戰勝利暨 臺灣光復七十週年的重視,並以實際行

中華民國104年10月

動表達支持,本書才能如期出版,成為 海內外讀者憑為歷史鑒鏡的資料之一。 華僑與抗戰

9


駐守盧溝橋的國軍第29軍士兵,注視前方動態,防被日軍。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抗戰八年 不曾忘記的風雨歲月 覬覦我國土地及豐富天然資源,日本

退,並在同年12月13日攻克當時國民

在民國20年(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

政府首都南京後,於6周內展開一連串

變」,侵占中國東北地區,幫助清朝成

屠殺、姦淫、縱火、搶劫等反人類的

立傀儡政權「滿洲國」。民國26年7月7

罪行,直到民國27年2月秩序才開始好

日,日軍從距北平西南方15公里之遙的

轉。

宛平縣盧溝橋進攻,至此我國對日抗戰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

全面爆發,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

軍事法庭、南京軍事法庭的相關調查,

事的濫觴。

當時有超過30萬平民及戰俘慘遭殺害,

大戰爆發後,日軍靠著縝密計畫和優 勢武力對我進行猛攻,使得國軍節節敗

10 華僑與抗戰

2萬名婦女被玷汙,1/3南京城被燒毀, 其惡行令人髮指、舉世譁然。


抗戰期間,全國人民憑著「地無分 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 土抗戰之責」的必勝信念,奮起抵 抗,粉碎日軍「三月亡華」的狂妄。 民國30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我國 不再孤軍奮戰,終在民國34年迫使日 本無條件投降。 從拒絕日軍進入宛平縣城搜索,開 出盧溝橋事變抗日第一槍的第219團團 長吉星文;淞滬會戰中死守四行倉庫 的中校團長謝晉元;助英軍在緬甸仁 安羌礦區大破日軍的少將孫立人;領 (國史館提供)

軍在隨棗會戰中取得勝利的上將張自 忠;一位位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民族戰 士和馳騁沙場的無名英雄,用血和淚奠 定抗戰勝利的基石。 此外,為使美國更關注亞洲戰場,中 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夫人 宋美齡於民國32年2月訪美,除完成對 美募款任務,並於2月18日在美國會發 表演說,成為首位在國會發表演說的華 人。 回顧我國自七七事變奮起抗戰,迄日 本無條件投降,其間共歷經22次重要 會戰,大、小戰役近4萬次,官兵死傷 不計其數,光是陸軍方面就超過321萬 人,而死傷人民更達2000萬以上,造成 1億人口的顛沛流離、無家可歸。

抗日的戰線不僅在中國大陸延燒,身 處台灣的人民早在日據時期,就率先挺 身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直至台灣 光復前,更有不少英勇抗日事蹟。而世 界各地的僑胞同時響應祖國抗日的行 動,除了發起捐款募資,東南亞的僑胞 也加入國軍與英美盟軍在東南亞共同奮 戰。 今年,適逢我國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 年,宏觀周報特地規劃年度專題報導及 徵文活動,與您共同回顧先賢先烈征戰 海內外、用生命為國家作記的歷史,及 多場可歌可泣的浴血戰役,喚醒屬於中 華民國人民的光榮記憶。 華僑與抗戰

11


抗戰八年 令人動容的華僑愛國情操 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抗戰八年期間,海

捐輸物資或參軍,並以各種傳播方式聲

外僑胞眼見家園殘破、親友離散,無不

援抗戰、爭取國際支援,以擁護政府、

同仇敵愾,在全球各地自動自發大規模

共赴國難。據統計,期間僑胞捐出現金

1938年5月12日,為喚起美國社會對日本侵華惡行的關注,紐約華僑舉行盛大遊行。隊伍最前方200名穿 著旗袍的華裔婦女,舉起巨幅中華民國國旗帶領遊行,計有數千名華僑參與。 (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提供)

12 華僑與抗戰


國幣33億4000餘萬元,更將5億9000餘萬

類,包括 在僑 居地 組 織各種抵 制日貨

美元匯回國內,以提高國家債信。

會、保衛團、義勇隊等團體,打擊日本;

日本在侵華行動逐步取得勝利後,進

另一類則回國參戰,如具技術的工人、

一步擴張至東南亞國家,掠奪當地戰略

醫護人員等從事後勤補給、僑青返國從

物資,企由邊陲包圍中央,牽制我國作

軍、僑領組團出席國難會議等,盡心盡

戰動能。於是民國29年(1940年)借道邊

力、為國效命。

陲國進攻,出兵越南,威脅由英、荷建 立的南洋帝國。

民國34年9月9日上午9時,中華民國陸 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代表主持中國戰

民國30年珍珠港事變後,日軍接連攻

區日本投降典禮,駐華日軍指揮官岡村

陷香港、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

寧次在南京呈遞降書,抗日戰爭及第二

加坡等英、美、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奪取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更出兵時

同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在台北公會

為英國殖民地的緬甸,欲切斷滇緬公路

堂(今中山堂),由將軍陳儀代表先總

孤立我國。

統蔣中正舉行同盟國對日受降典禮,台

配合盟軍抗日攻勢,政府於民國30年

灣日治時期結束,中華民國時期開始。

由杜聿明率10萬遠征軍前進緬甸與日

全球僑胞同時感受祖國收復故土的喜

本對戰;民國31年孫立人將軍營救7000

悅,紛紛返國參與抗戰勝利慶祝活動。

餘名被困在仁安羌礦區的英軍,突圍成

感念華僑在革命建國、抗戰救國、投

功,獲「仁安羌大捷」。國軍揮軍南下,

資興國等歷史階段所做的犧牲與貢獻,

阻斷日軍攻勢。華僑雖免於戰火苦難,

總統馬英九多次公開感謝海外僑胞的貢

但傷亡人數及財物損害已難以細數。

獻。他去年出席華僑節慶祝大會時,再

由於日軍暴行,東南亞華僑命喪異鄉

次提及海外僑胞慷慨赴義的事蹟。

者不知凡幾。民國31年日軍入侵馬來西

他指出,對日抗戰時期,僑胞陳瑞鈿

亞後,在當地推行「大檢舉」行動,凡

與13位華裔青年志願參與我國空軍訓

被 認 定 為 抗日華人,即 被 推入 海中淹

練,擊落6架敵機。儘管兩度身受重傷,

死、活埋或毒死。光馬來西亞檳榔嶼一

痊 癒後無法駕駛戰鬥機,但 仍不變其

地,就有超過5000名僑胞遭殺害,柔佛

志,改以運送戰略物資支援前線。

州更超過萬人。日軍占領馬國3年餘,前 後共屠殺超過30多萬名華僑。

歷史告訴我們,僑胞對中華民國的支 持擁護出乎血濃 於 水的 情感,本 於人

儘管如此,大馬華僑仍持續以「特別

性固有的大仁大義。紀念對日抗戰勝利

捐」、「月捐」和「義賣運動」等方式金

七十週年,宏觀周報不僅回顧先賢先烈

援抗日戰爭。當時馬來西亞華僑月捐國

及國軍的英勇事蹟,也期望以宏觀視野

幣130餘萬元,是海外捐款最多的國家。

來檢視海外僑胞和中華民國心手相連、

南洋 地 區華 僑 抗日行 動主要分 為兩

同舟共濟的長遠歷史。 華僑與抗戰

13


第 一 章

關鍵戰役 從第219團團長吉星文於盧溝橋事變開出抗戰第一槍, 至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湘西會戰調集國軍、美軍部隊聯合抗敵, 力搏8萬日軍贏得勝利, 結束日本8年侵華的最後一場會戰, 此間, 我國境內共發生22場大型會戰,財力、物力、人力損失慘重。 然而, 愈戰愈勇的中華民國國軍與敵周旋、奮戰不懈, 有效牽制、消滅日本在亞洲及太平洋戰區兵力, 成為日軍無條件投降、盟軍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關鍵。

國軍在前線戰壕抗敵。(國史館提供)

14 華僑與抗戰


台灣光復 民國34年10月25日

南京受降 民國34年9月9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民國34年8月15日

湘西會戰 民國34年4月9日 至6月7日

八年艱辛 作戰

淞滬會戰 民國26年8月13日 至12月13日

七七盧溝橋事變 民國26年7月7日

大事紀

日本侵略版圖

蘇俄

蔣委員長 領導八年抗戰簡圖

(聯合晚報提供,文字:洪哲政、版面構成:蕭金廣、韓光耀)

華僑與抗戰

15


(黎明出版社提供)

16 華僑與抗戰


(黎明出版社提供)

華僑與抗戰

17


七七事變 抗日濫觴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日軍以 士兵失蹤為由,要求進入北平近郊宛平 縣搜查,遭國軍拒絕。遭拒後日軍發動 砲擊進攻盧溝橋,國軍奮勇抵抗,揭 開8年中日戰爭序幕,史稱「盧溝橋事 變」或「七七事變」。 日本繼其「九一八」事變霸占我東北 後,變本加厲,製造事端。民國26年日 軍駐豐臺之一部,在宛平縣城外盧溝橋 附近,以夜間演習為名,藉口失蹤一名 日兵,日本武官松井要求部隊進入宛平 城搜查。當時國軍駐宛平城部隊為宋哲 元第29軍的馮治安第37師219團吉星文 部之一營,以時值深夜,當予拒絕。日 軍於是向宛平城之東西兩門開始砲擊, 國軍並未還擊。旋日軍槍砲更向國軍激

圖為在盧溝橋奮勇抵抗並開抗戰第一槍之吉星文 團長,後卻死於中國共產黨之手,他於民國38年隨 國軍至台灣,於民國47年擔任金門防衛部之中將副 司令,於當年8月23日傍晚6點半,在中共突然對金 門發起大規模砲擊之際(史稱八二三砲戰或金門砲 戰),身負重傷而過世。 (國史館提供)

烈射擊,戰鬥正面擴延至縣城附近之盧 溝橋,形成真面目之戰鬥。國軍守土有

門到達增援。當日下午5時許,日軍再

責,乃命開始抵抗。當夜戰鬥,兩軍在

向國軍猛烈砲擊,同時向我陣地猛犯。

盧溝橋北側形成相持狀態。

國軍沉著應戰,敵未得逞。嗣後日軍佯

事變翌日(7月8日),雙方商定停止

示願進行談判,事實上日方利用時間,

射擊,同時將軍隊各向永定河東西兩

暗行調集大兵,作3路圍攻我北平之計

岸撤退,宛平城防由河北保安部隊接

謀。據報:1.由關東軍派鈴木、酒井兩

替。惟日方堅持國軍不得在長辛店與盧

旅團,經熱河向北平前進。2.由朝鮮派

溝橋駐防,當經我方拒絕。相持至7月

川岸師團入關,向北平以南地區前進。

10日上午,日軍援兵700餘名,砲20餘

3.以華北駐屯軍河邊旅團,向北平以東

18 華僑與抗戰


地區前進。4.另由日本國內派第5師

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

團配合海軍進攻天津。

頭,決不輕言犧牲」。如果臨到最

蔣委員長當時在廬山牯嶺,得知

後關頭,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

日軍在華北挑釁時,乃準備動員,

求國家的生存。7月20日,蔣委員

一面令孫連仲部兩個師,及龐炳勳

長回南京,特別注意日軍撤兵交涉

部一個師,開進石家莊、保定一帶

問題,希望華北和平解決。但日本

待命;一面召集全國各界領袖在廬

近衛首相發表比其軍部更為強硬論

山會議,決定抗戰大計。

調。

7月17日,蔣委員長在廬山嚴正表

8月13日日軍又發動上海事件「淞

示,指中華民族,本是酷愛和平,

滬之戰」。戰事擴大,迫使我國不

不惜怒痛對外保持和平。

能不奮起抗戰,中日8年戰爭從此開

所謂「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

始。

華僑與抗戰

19


淞滬會戰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晚間

但隨著日軍不斷增援,雙方死傷

發生「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在8

慘重。11月9日,國軍撤守上海,

月13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進 攻

獨留中校團長謝晉元率領400多名

上海,發動長達3個多月的「淞滬

守軍死守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

會戰」,兩國近百萬官士兵投入戰

西撤、顧全英美租界地。加上女童

鬥,是抗戰時期首場大型會戰。翌

軍楊惠敏冒險獻旗,讓四行倉庫保

日,我國空軍和日軍戰機對戰,我

衛戰贏得國際注意,成為松滬會戰

軍 機 全 數 安 然 回 防,是 為「 空 軍

重要見證。我國並以「空間換取時

節」的由來。

間」的消耗戰略,延續抗戰實力。

右圖: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 親赴淞滬前線督戰。 上圖:盧溝橋事變爆發,駐守宛平縣的國軍出城 應戰。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四行倉庫全貌。

20 華僑與抗戰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華北民眾歡送國軍赴前線作戰。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忻口、太原會戰 由於忻口位處要塞、地勢險要,民國26 年(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尚未完結, 日軍即借道忻口,欲以優勢陸、空軍力強 攻山西省太原市,發動忻口會戰,企圖直 下該市,迅速解決華北地區戰事。 為抗擊日軍,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領

國軍發射迫擊砲攻擊日軍。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軍坐鎮太原,採誘敵深入戰略以擴大戰 場,消耗日軍戰力。 面對日本步步進犯,國軍由石家莊市緊 急向太原市北方動員,兩軍交戰於太原附 近。惟形勢嚴重,國軍不敵日軍,日本終 成功占領太原,並掠取當地煤礦資源。 儘管華北、西北地區相繼陷落,此戰役 給予國軍相當應變時間,得以南撤保存實 力。 華僑與抗戰

21


國軍各路部隊齊集魯南,參加徐州會戰。

(國史館提供)

徐州會戰 淞滬會戰後上海失守,日軍持續揮軍北上,於盧 溝橋事變後半年內攻陷南京;另一股日軍則於太原 會戰後攻佔華北地區,並循津浦鐵路(天津至南京 浦口)沿線進攻,採南北夾擊戰略,遂於民國26年 (1937年)年底至翌年5月爆發徐州會戰。 儘管日軍相繼在華北、華中地區戰役取得勝利, 但國民政府並未如其預料投降,反而遷都內地,企 台兒莊大捷 後,民眾熱烈 慶祝。 (中國國民黨 黨史館提供)

以空間換取時間,消耗日軍戰力。 位於山東省之南、距徐州市東北30公里的台兒莊, 在民國27年3月底遭到日軍近3萬精銳部隊猛攻,短 短數日內即佔據3/4城塞。 國軍抱持與台兒莊共存亡之決心浴血抵抗、持續 增援,終在4月6日殲滅城內日軍,贏得抗戰以來 首場勝利,重挫日軍猖狂氣燄,史稱「台兒莊大 捷」。

22 華僑與抗戰


武漢會戰

蔣委員長在重慶重申抗戰到底的 決心。

民國26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對 日抗戰全面爆發。隨著沿海大城上海、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宣言。 (國史館提供)

四省,發動雙方開戰以來最大規模戰 役。

南京、天津相繼陷落,前線戰事堪慮。

集中於湖北武漢的國軍主力部隊此際

國民政府為穩固民心,宣布遷都重慶,

成立第九戰區,由陳誠任司令官,展開

並將軍事作戰中心移防至地理位置優

武漢會戰。

越,工業及經濟高度發展的武漢,拉長 戰線,削弱日軍實力。

超過5個月的奮戰,武漢仍在10月底失 守,但也達成消耗敵軍戰力之目的。蔣

為加速侵華行動,民國27年6月徐州

委員長遂於10月31日發表「武漢撤退告

會戰結束後,日本旋即派出25萬大軍進

全國軍民書」,宣示「寧為玉碎,毋為

攻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長江沿岸

瓦全」的決心,全國持續抗戰。

武漢會戰中,國軍機槍抵禦。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23


南昌會戰 武漢會戰尚未結束,日軍即計劃轉進

之一,若淪陷,不僅將切斷戰區和大後

江西省,攻佔省會兼交通樞紐南昌市,

方的聯繫、危及物資補給,並使相鄰各

以確保長江中下游交通運輸通暢無虞。

省戰事更形困難,影響甚鉅。

攻克武漢三鎮後,日軍一方面沿長江

儘管國軍最終未能在歷時半月的南昌

逐步朝內陸攻擊,希望藉由殲滅四川周

會戰中取得勝利,卻也未讓日本消滅我

邊省分的戰區兵力,迫使退守重慶的國

軍抗戰意志,對日抗戰自此進入戰況相

民政府投降;同時朝南方挺進,遂於民

持階段。

國28年(1939年)3月發動南昌會戰。 南昌是當時東南方最重要的戰略基地

戰地民眾慰勞抗日國軍。 (國史館提供)

日軍攻佔江西省,發動南昌會戰,確保長江中下游交通運輸通暢無虞。 (國史館提供)

24 華僑與抗戰


隨棗會戰 日軍接連發動武漢、南昌會戰 後,從南北包夾、由沿海向內陸步 步進逼,卻也因攻佔區域日漸擴 大,造成兵源分散、難以集中火 力,故轉攻為守,以保佔領之地。 民國28年(1939年)4月下旬, 國軍掌握良機,趁南昌會戰之際, 在湖北省隨縣及棗陽地區展開「四 月攻勢」,以積極擾襲、敵後游擊

國軍衝出壕溝,勇猛向前殺敵。 抗戰標語:軍民一致抗日到底! (國史館提供)

方式牽制日軍,兩軍終在第五戰區 (山東省南部至江蘇省北部)正面 對戰,展開逾3周的隨棗會戰。 會戰初期,日軍以精良裝備及化 學武器猛攻,但國軍憑藉優勢兵力 與靈活戰術應用逼和日軍,重挫其 銳勢,迫使日軍退回原駐地,隨棗 會戰宣告結束。

國軍克復棗 陽城,於縣府 前隆重舉行升 旗典禮。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25


第一次

長沙會戰

民國28年(1939年)3月起,日軍 因連續發動南昌會戰、隨棗會戰而

憲兵守衛者(國史館提供)

月1日入侵波蘭,二戰歐洲戰事正式 引爆。

元氣大傷;國軍也因4月及7月的兩

會戰中,我軍利用湖南水域遍佈

波反攻,兵力受損甚鉅,雙方都亟

地形佈防,採逐次抗敵、包圍殲

待整補,呈對峙狀態。

滅、堅守長沙策略取得最後勝利,

8月下旬,日軍開始在湖南、湖

日軍卻因盲目突進遭大挫敗。

北、江西3省接壤地區蠢動,並於

蔣委員長戰後主持軍事會議,指

9月中旬指揮10萬大軍進攻湖南省

示當前國際局勢好轉,日官兵以戰

會長沙,雙方遂展開第一次長沙會

事結束無望而厭戰,士氣低迷,我

戰。同時,大西洋彼端的德國也在9

軍應積極前進,轉守為攻。

國軍在高安都區(江西省中部 成市)爭奪戰。(國史館提供)

民國28年新疆民眾響應蔣委員長抗日號召,獻新式戰鬥機。 (國史館提供)

26 華僑與抗戰


崑崙關之役取得勝利 後,國軍展示繳獲的日 本軍旗。 (國史館提供)

桂南會戰 二戰歐洲戰事爆發後,國際政治局勢 不利於日本,故其必須加速侵華行動。 加上先前首次攻佔湖南長沙未果,讓日 本一改過去以陸軍先發佔領華北、華中 之戰略,調整從海路進攻華南地區。 民國28年(1939年)11月15日,日海 軍強襲廣西欽州灣,登陸後一路向北直 取南寧市,發動桂南會戰,欲切斷從廣 西到越南的補給線,孤立國軍,儘快結 束侵華戰爭。

國軍戰車部隊於桂南會戰中整兵,準備反攻崑 崙關。 (國史館提供)

雙方激戰至12月初,境內崑崙關失 陷。其後,日軍改採守勢,國軍遂調集 當時全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及 其他部兵力準備反擊。 第五軍以兵力優勢加上地勢運用得 宜,多次阻止日軍增援崑崙關。其後國 軍整補過程雙方零星交戰不斷,終至翌 年2月末擊退日軍,取得崑崙關勝利。

華僑與抗戰

27


崑崙關戰役中,進行「接敵運動」的國軍。

(國史館提供)

棗宜會戰 民國28年(1939年)年底,國軍發動冬季攻 勢,先克復崑崙關,後取得桂南會戰勝利, 重挫日軍。為挽救頹勢,日軍進行整補後在 民國29年5月向棗陽、宜昌進攻,以消滅國軍 第五戰區兵力為目標。 宜昌除了是長江流域重要內河港口,也是戰 時陪都重慶的門戶;棗陽與宜昌則以漢水相 隔,兩城沿線區域除為全國各戰區後勤補給 樞紐,區內江漢平原,更成為消耗日軍戰力 廣大腹地。 惟日軍攻勢猛烈,棗陽、宜昌相繼淪陷, 不僅讓日軍取得華中地區糧倉,更使其得以 在宜昌修建機場中繼站,轟炸重慶等大後方 抗戰期間,全國各地發起獻金救 國活動。 (國史館提供)

地區。棗陽會戰後,對日抗戰進入最艱鉅時 期。 曾參與多場戰役、並大敗日軍的張自忠將 軍,在此會戰中儘管負傷,仍指揮若定、戰 至聲竭。最後中彈殉國,壯烈成仁。

28 華僑與抗戰


豫南會戰 日軍相繼佔領華北、華南地區後,進一步於棗 宜會戰攻陷宜昌,入侵華中地區糧倉,不僅取得 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更造成大後方重慶 戰備升溫、人心惶惶,抗戰至此,情勢愈發艱 困。 短兵相接時,國軍以重機槍掃 射日軍。 (國史館提供)

為一舉殲滅國軍第五戰區兵力,民國30年 (1941年)1月,日軍由湖北省宜昌市向北進 攻,調度華北、華中守軍搶進河南省南部,發動 豫南會戰。 曾參與多場會戰、並率領國軍贏得台兒莊大 捷,拿下抗戰首勝的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再 次親上前線督軍。 他採用「避實擊虛」策略,不正面抗敵,將主 兵力調往兩翼包圍日軍,給予痛擊,粉碎日本消 滅第五戰區國軍的野心,同時牽制日軍後續行 動,取得豫南會戰勝利。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戰時成立幹部訓練團。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29


抗戰期間,游擊區內設立婦女訓練班,支援後勤補給工作。

(國史館提供)

上高會戰 江西省南昌市為抗戰時國軍第九戰區

高,與國軍正面對戰,激烈駁火至3月

根據地,日軍將距南昌市西南百公里之

底。4月初,日軍欲突圍卻遭國軍猛烈

遙的上高縣,視為前進長沙的灘頭堡,

截擊,趁勢收復多個戰略要地,日軍潰

遂於民國30年(1941年)3月15日揮軍

走,退出上高。時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

從北、中、南三路進攻,發動上高會

的何應欽讚許此會戰是抗戰以來最精彩

戰。

之作。

會戰爆發後,第九戰區內近10萬大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代師長張靈甫

聚集上高城外設置防線。國軍因戰術運

率兵抗敵、英勇追擊,成會戰致勝關

用得宜,不消一週即擊退南、北兩路日

鍵。會戰結束後,張靈甫也於是年冬天

軍,中路日軍孤立無援,只能急攻上

擢升為該軍第五十八師師長。

30 華僑與抗戰


晉南會戰 盤據山西省南方的中條山,西倚陝西省秦嶺、南 隔黃河與河南省相望,隸屬軍事委員會劃分的第一 戰區。以此為根據地,國軍進能擾敵、退可憑地險 據守,被視為抗戰時期「關係國家安危要地」。 日軍為殲滅第一戰區兵力、全面控制華北地區, 開戰以來搶攻中條山十餘次,惟在國軍積極防禦 下,日軍進犯皆未果。民國30年(1941年)5月7 日,日軍再次集結優勢兵力大舉入侵,引爆晉南會 戰。 日軍此時一改先前「穩固佔領地」的保守戰略, 決定「迅速解決中國戰區事變」。先包圍中條山各 隘口,輔以空軍助戰及毒氣攻擊,加上掌握華北交 通,日軍發動自徐州會戰以來,華北地區最大規模 戰役。 國軍因戰略誤判及欠缺補給,終在日軍近一個月

上圖:我空軍飛越山西省北方長城 段,殲滅敵軍 下圖:日軍軍車在長城做戰中,陷 入泥沼。。 (國史館提供)

的猛攻後失守中條山。

華僑與抗戰

31


第二次

長沙會戰

民國30年(1941年)6月,歐洲戰事 越演越烈之際,日軍趁隙在我東北地區 增兵、並揮軍越南,除穩固日本在亞洲

上圖:長沙會戰中遭逮捕的日軍。 下圖:長沙會戰中,學生組織勞軍團支援前線。 (國史館提供)

戰場勢力,同時向英美等國炫示其強大 武力。 9月中旬,日軍改變戰略,籲官兵 「不佔領地方、不奪取物資」,以摧毀 第九戰區(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國 軍戰力為首要任務,派出12萬大軍及汽 艇百餘艘、飛機百餘架,直攻長沙。 為確保第九戰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 會也修正第一次長沙會戰「包圍制敵」

面迎敵、廣泛進攻,迄10月上旬,終退

策略,蔣委員長從各戰區調兵支援,正

日軍回原陣地,完成第二次長沙會戰。

英勇國軍堅守長沙城。

32 華僑與抗戰

(國史館提供)


第三次

長沙會戰

兩軍對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具豐饒物資及重要戰 略位置的湖南、湖北省長江中游兩湖平原周邊,即 第九戰區根據地,成為抗戰主戰場之一。故日軍雖 兩次進犯長沙未果,仍積極佈署,遂於民國30年 (1941年)12月24日發動第三次進攻。 翌年元月初,會戰開始不過1週,日軍即陷彈藥 長沙大捷後,國軍清理戰場,盤點 武器。 (國史館提供)

不足、糧食短絀之境,攻勢明顯頓挫,改以空投物 資,力保陣地。 參與三次會戰的指揮官薛岳採「天爐戰法」對抗 日軍,先誘敵進入我佈署完備的預定交戰區,再包 圍伏擊、側擊,分段殲滅。而日方指揮官因錯估情 勢,致日軍損傷慘重倉皇撤退,國軍再次成功守住 長沙。

長沙城內民眾熱烈慶祝長沙大捷 。 (國史館提供)

「長沙大捷」後,第九戰區舉行大規模慶祝。此 後兩年,日軍未再越雷池一步。

華僑與抗戰

33


浙贛會戰中,日軍入侵上饒城。

(國史館提供)

浙贛會戰 覬覦東南亞各國橡膠、石油等戰略物

困,寫下我遠征軍境外首勝。

資,日軍於民國31年(1942年)初攻佔

眼見東南亞戰事不盡預期,加上同盟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後,再揮軍往北至英

國空軍轟炸日本東京、橫濱等大城,日

國殖民地緬甸,佔領首都仰光,並企圖

軍為挽救頹勢、安定民心,速集結兵力

切斷滇緬公路。

於5月中旬向浙江、江西進攻。

應戰局需要,國民政府於同年3月成

長達3個半月的會戰,消耗兩軍兵力、

立遠征軍,由杜聿明任代理司令官,率

物力甚鉅,我雖失去浙贛地區多處土

10萬精兵赴緬。遠征軍師長孫立人命團

地,日軍 戰力亦 受 嚴 重 挫 敗,敗 象 漸

長劉放吾馳援,聯合中緬印戰區參謀長

顯。

Joseph Stilwell,助英軍在仁安羌脫

34 華僑與抗戰


國民革命軍在鄂西會戰渡河進擊日 軍。 (國史館提供)

鄂西會戰 為防堵日軍擴張,民國32年(1943

鎮鄂西指揮作戰。月底,日軍進犯石

年)4月,英、美等同盟國開始在太平

牌,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死守

洋戰區積極反攻;加上侵華未果,整體

湖北通往四川要塞,預立遺囑、撰與妻

態勢對日極其不利。

訣別書,率兵與日軍近身肉搏,誓與石

日軍在前線作戰受挫、後勤補給缺乏

牌共存亡。

情況下,務求最短時間內結束亞洲戰

石牌一役大獲全勝,成為鄂西會戰致

事。遂於同年5月上旬揮軍湖北西部,

勝關鍵,胡璉不僅成功阻止日軍從三峽

欲打通長江上游航道,以攻克陪都重慶

入侵、捍衛重慶,更重創日軍機動部

為最終目標。

隊、有效提振國軍士氣,獲頒青天白日

時任中國遠征軍司令官陳誠,銜命坐

勳章。

鄂西會戰中,國軍阻擊日軍於三峽天險。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35


常德會戰 位於湖南省西北的常德,是第六戰區

流域兩岸,與其正面對決而殲滅之。惟

(湘西、鄂南、川東)內重要物資集散

日軍大量使用生化武器、施放毒氣,雙

地,掌握沅江、澧水流域資源,為一政

方在城外激戰30餘回後,第六戰區上將

經、軍事中心。

孫連仲表示,「彈盡援絕、人無、城已

鄂西會戰後,日軍受挫蟄伏月餘至民

破」,常德於12月初失守。

國32年(1943年)11月,日軍為牽制我

所幸常德外圍部隊與第九戰區兵力馳

遠征軍協助盟軍收復印、緬,並阻止國

援,加上我空軍轟炸助攻,於12月下旬

軍反攻,遂召集10萬大軍發動常德會

擊退日軍、收復常德,也瓦解日本藉會

戰。

戰牽制我助印緬戰事的目的。

第六戰區內國軍原預期引日軍至沅澧

國軍收復常德,中華民國國旗飄揚在南門 城。 (國史館提供)

36 華僑與抗戰


日軍機動部隊進犯長城。

(國史館提供)

豫中會戰 為阻止盟軍援華,日軍進犯美國屬地

通平漢鐵路,補強遭阻的海運補給線。

中途島,但美軍破譯日軍密碼,在中途

日軍有效運用機動戰術,指揮快速部

島附近伏擊日本艦隊,一舉擊沉日本4

隊發動奇襲,河南省境內許昌、鄭州等

艘主力航空母艦,取得太平洋戰區的決

超過30城鎮月餘內相繼失守,平漢鐵路

定性勝利。

南段淪陷,最終攻佔洛陽,豫中會戰結

中途島海戰慘敗、太平洋戰區失利,

束。

日軍被迫改變侵華戰略,加速對黃河流

日軍雖取得會戰勝利,但國軍的堅強

域沿岸進攻,遂於民國33年(1944年)4

阻擊仍重創日軍,致日軍未能全面掌握

月中旬集中火力向河南中部進攻,欲打

我內陸交通。

二戰期間,外籍人士響應排日運動、抵制日貨。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37


長衡會戰 盟軍於太平洋戰區積極反攻、中 美聯軍又取得空中優勢,海、空形 勢對日愈發不利,故其必須開拓陸 路交通,借道我國前進東南亞。民 國33年(1944年)5月下旬,豫中 會戰未了,日軍另調集17萬大軍進 犯湖南,發動長衡會戰。 會戰第一階段,日軍派出優勢兵 力分三路與國軍爭奪長沙,兩軍鏖 戰近月,長沙淪陷,史稱「第四次

蔣委員長夫婦和盟軍將領合影。(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長沙會戰」。 取得長沙後,日軍挾其高昂士氣

保衛戰」是為會戰第二階段。

及優良裝備朝南挺進,攻打衡陽,而當

歷時兩個半月的長衡會戰,日軍雖得

時國軍主力部隊正支援滇印作戰,城內

勝,但面對抗戰長期精神消耗,終難阻

守軍寡不敵眾,苦戰48日落敗,「衡陽

擋最後的潰敗。

我國遠征軍由重慶出發赴緬甸作戰,民眾夾道歡送。

38 華僑與抗戰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蔣委員長在桂林校閱,點名反攻桂柳地區的將校。

(國史館提供)

桂柳會戰 日軍甫於民國33年(1944年)8月相 繼攻陷長沙、衡陽後,隔月旋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姿發動桂柳會戰,並由大中華 戰區總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自督戰,集結 11萬大軍進攻桂林及柳州,目的在破壞

桂柳會戰中的軍指揮所。

(國史館提供)

西南方空軍基地、打通中國內陸運輸動 脈、並與駐越南之兵力會師,維持對中 南半島的交通。

時國軍以助盟軍反攻緬甸為主戰場,

11月初,兩軍為爭奪桂林,在城內發

只能在西南地區兵源不足的情況下浴血

生激烈巷戰。惟長衡會戰後,國軍各部

抵抗。雖然桂柳會戰失利,但也成功牽

戰力尚未獲得整補即倉皇應戰,不敵日

制日軍,形成對峙;並貫通中印公路、

軍持續增援,柳州、桂林於月中先後失

攻破緬甸日軍,對盟軍取得最後勝利貢

守。

獻卓著。 華僑與抗戰

39


豫西鄂北會戰 民國34年(1945年)3月9日,美軍使用極具破壞 力的燃燒彈,發動「東京大轟炸」,造成日本首都 內超過10萬人民死傷。僅30小時的轟炸,卻耗費25 天善後,為二戰開戰以來盟軍最大規模空襲。 國土遭重創,迫使日軍必須加速大中華地區作 遠征軍攻克龍陵,中美兩國軍隊 會師。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戰,以減少軍民傷亡。 同年3月下旬,7萬餘名日軍、百餘輛戰車進犯豫 西及鄂北,以打擊空軍、有效降低國軍地面部隊威 脅、保持補給線暢通為會戰目標。 長達兩個月的會戰,兩軍在多處重要據點互有勝 負。日軍雖攻陷河北省老河口市、控制空軍基地, 惟該基地於雙方交戰時破壞殆盡,固守基地反致日 軍行動受阻,攻勢難以開展,最終不得不退回原駐 地。而在此同時,我國遠征軍也與盟軍在中南半島 合作抗日。

我國人民胼手胝足,協助軍方修築滇緬公路。

40 華僑與抗戰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時任軍政部長的何應欽至 前線檢閱部隊。 (國史館提供)

湘西會戰 為防止中美聯合空軍對日軍帶來嚴重

面對8萬日軍分進合擊包圍湖南,陸

損傷,日軍先後破壞我國內30餘座機場

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若定,調集各軍

後,民國34年(1945年)4月上旬,豫

團、野戰及機動部隊,輔以空軍協助與

西鄂北會戰尚未結束,即發動湘西會

美軍新械支援作戰,全線反攻。

戰,欲攻佔位於湖南省芷江、當時盟

而強弩之末的日軍,在戰略失據、太

軍在華前線的主要軍事基地「芷江機

平洋戰事節節潰敗,及日本國土防禦吃

場」,搶下制空權,以壓制中美空軍。

緊等種種不利因素下敗陣。6月上旬, 日本侵華戰爭中最後一場大型會戰,歷 時兩個月後宣告結束。八年抗戰中,中 華民國軍民有效牽制、消滅日本於亞洲 及太平洋戰區兵力,成為之後日軍無條 件投降、盟軍贏得最後勝利的重要關 鍵。

國軍高砲部隊戴防毒面具對空警戒。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41


第 二 章

華僑救國 抗戰期間,海外華僑以大規模組織募款、 捐助物資或返國參軍等方式加入抗戰行列。 據統計,當時僑胞共捐出現金國幣33億4000餘萬元, 更將5億9000餘萬美元匯回國內,對支援抗戰發揮極大作用。 回顧華僑參戰歷程, 有整修滇緬公路、確保我國南向運輸暢通的南僑機工; 星馬及港澳地區的情報組織; 印尼、菲律賓僑胞捨身就義; 及北美、歐洲和大洋洲各地青年返國從軍, 華僑於革命建國、抗戰救國等歷史階段所做的偉大無私貢獻, 將永世傳揚。

42 華僑與抗戰


抗戰期間 僑胞對國內的捐輸 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

中華民國的創立與華僑密不可分,中 華民國屹立至今,也與華僑的貢獻和努 力息息關聯。華僑遍布世界,四海皆 有,基於親誼、族誼、鄉誼,對故鄉有 著一份綿密的感情。就僑務委員會所 出版《僑務15年》統計,對日抗戰時 期,全球華僑約有870萬人,其中東南 亞華僑便有835萬7000人,以暹羅(泰 國)的250萬人最多,其次為英屬馬來 亞(西馬)的235萬7000萬人。東南亞 以外的地區,則以美國華僑人數最多, 約有10萬多人,加拿大亦有5萬多人。 當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蔣委員長宣示 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 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僑務委員會民國29年發布訓令,鼓勵華僑捐輸救 國除實行常月捐外,在各種紀念日可發動義賣特別 捐。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海外華僑也受感召捐輸救國。 抗戰初期捐輸總額最多的僑區還是東

其中,特別捐是不定期的捐款,通常

南亞地區,英屬海峽殖民地(包括馬來

由當地財富殷實的僑商出面捐助,如

西亞馬六甲、檳城、新加坡)、英屬馬

經營虎標萬金油的緬甸著名僑商胡文

來亞的吉隆坡、荷印巴達維亞(印尼雅

虎,便曾捐助200萬元法幣,做為救助

加達)和泗水、法屬越南的堤岸、西貢

負傷將士、興建平民住宅、救濟戰區孤

等地都有華僑的商會組織,抗戰時期積

兒之用。常月捐則是透過南僑籌振總會

極建立各種籌賑會,透過特別捐、常月

規劃,由各地分會訂定捐額,通常是月

捐等方式,募集華僑捐款,資助祖國抗

薪的5%。如荷印的巴達維亞一地,所

戰。

捐助的金額便高達450萬元法幣,泗水 華僑與抗戰

43


左圖: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印發宣傳畫,呼籲華僑出錢出力,貫徹中華民國長期抗戰 主張,必獲最後勝利。右圖:截至民國28年2月底為止的五大洲中華民國賑災及慈善捐款表。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也有200萬元法幣,華僑的金額相當龐

為例,有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獻

大。

金百萬,紐英崙(新英格蘭)中華公所

東南亞之外,捐輸最多屬美國。抗戰

也有捐助百萬的紀錄。此外,海外各地

爆發的第2年,美國華僑便開始認買票

的致公堂、民治黨等與國內關係緊密的

面額5美元的公債,搭配匯撥的救濟、

組織,也多動員發起物資捐助、藥品捐

購機、購藥經費,就1938年(民國27

獻。

年)一整年的捐款便超過1500萬法幣,

值得一提的,是身處泰國的華僑。泰

這一年加拿大華僑所捐的金額也達300

國在二戰期間為謀生存,與軸心國陣營

萬法幣。

的日本親近,使得身處泰國的華僑難以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爆發,日軍

公開支持母國或是購買公債。然在此局

同時發起對東南亞的軍事行動,菲律

面下,泰國華僑蟻光炎、蕭佛成等人仍

賓、馬來亞、新加坡、荷印爪哇島等地

沿用與閩粵間商貿的渠道,以認購米糧

紛紛淪陷,南洋華僑受到極大威脅,對

的方式,轉以物力認購公債,支持母

於國內的捐輸只能地下化。東南亞大

國。另也在泰國華僑總商會的協助下,

部分淪陷之後,對國內提供大量捐輸則

運送禦寒衣物、藥材與設備支援國內的

轉以美洲華僑為主。如以1942年的記載

戰爭。

44 華僑與抗戰


投身救國 華僑青年回國從軍 文/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道緝

抗戰時期,海外華僑積極參與抗日戰

始辦理招考華僑學生入伍受訓。該期總

爭,曾被喻為「中國對日抗戰的四大支

共招生1000名,華僑分配到100名,次

柱之一」。不僅在眾人所知的金錢與物

年擴增到120名。因回國投考者人數眾

資援助方面,許多華僑青年還投身軍

多,該年共收了254名華僑學生,於第

旅,獻身報國,時值抗戰勝利七十週

四分校內成立「華僑學生大隊」。民國

年,本文希望從回顧當年的英烈事蹟,

29年,因應戰事的擴大及華僑青年從軍

向這批青年致上最高敬意。

的踴躍,將「華僑學生大隊」擴編為約

海外華僑奮起加入抗日戰爭的戰鬥序

1500名的「華僑學生總隊」,至太平洋

列,早在民國21年(1933年)的上海淞

戰爭爆發,東南亞淪陷方才停止招生。

滬戰役中即已出現,當時華僑青年在上

八年抗戰期間,華僑青年回國從軍的

海組織「華僑抗日救國義勇軍」,約有

確實人數雖不得而知,但根據廣東省僑

150人,在上海擔任守衛任務,而後被

務委員會統計,歸國參戰的粵籍華僑約

編入十九路軍六十一師。抗戰初起,許

4萬多人,其中南洋各地約4萬人,美洲

多華僑青年出於義憤,紛紛冒險回國參

和澳洲等地約1000人。而根據戰後《中

戰,初期多為自發性、無組織的行動,

央軍校華僑同學通訊錄》(三)所列姓

至民國27年,國民政府為回應華僑的抗

名可考者,回國青年加入中央軍校計有

日要求,於是命令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

1048名。

西南寧分校(第四分校)自第十五期開

早期回國從軍的華僑青年,多分發至 華僑與抗戰

45


部隊,赴前線殺敵報國。隨著日軍民國

甄選100名學生到重慶,成立南洋工作

29年侵佔越南北部,南進東南亞的態勢

人員訓練班。南洋工作人員訓練班前後

明顯,東南亞局勢對抗戰事業益顯嚴

共招收兩批華僑學員,從事於敵後情報

峻,國民政府開始籌建東南亞情報網。

工作的訓練。

而此之後,東南亞華僑青年所擔負的抗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南進東南

戰重任,隨之轉變為面對其第二故鄉-

亞,東南亞華僑青年的角色益發突顯,

東南亞的敵後作戰為主。事實上,國民

軍委會乃於貴州息烽縣中央警官學校成

政府徵召華僑從事情報工作為時頗早,

立特別訓練班(又稱息烽特訓班),前

民國26年10月,國府即將從日本撤回國

後兩期,總計挑選中央軍校第四分校華

的400餘名留日青年於中央政治學校內

僑總隊200餘名學生重新加以組訓。這

成立特別訓練班,加以培訓,畢業後派

批學員畢業後,多被納入對東南亞的情

往各軍、師擔任指導員,負責對日情報

報工作,許多學員奉命潛赴東南亞各地

工作。民國27年,特訓班特別徵召包括

佈建情報網,建立據點。

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緬甸、香港

與此同時,更多東南亞華僑青年受國

等地僑生140餘名,成立華僑隊,接受

民政府派令感召,參與盟軍反攻東南亞

兩年的學科及術科訓練,受訓後返回原

的戰爭序列。華僑青年回國從軍運動是

居留地從事情報工作,這是目前所知抗

海外華僑救國運動中一個重要環結,它

戰時期最早組建華僑青年從事東南亞方

實現了華僑直接拿起武器、捍衛祖國的

面的情報工作。

願望,也由於他們特殊的身份背景,使

民國30年9月正值太平洋風雲詭譎之

得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不僅僅是保衛祖

際,軍委會軍統局開始調訓東南亞回國

國,更參與同盟國在東南亞反抗日本軍

從軍的華僑青年,於中央軍校第四分校

國主義的擴張,為第二故鄉奉獻心力。

第十七期華僑總隊第一大隊畢業生中,

46 華僑與抗戰


亞洲

香港電影界與新聞界的抗日宣傳 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盈慧

香港以其特殊的環境,在抗戰期間為

後關頭》,於民國27年3月2日公映,這

中國的抗日宣傳做出貢獻。香港是中國

是香港電影從業人員對抗日救亡所做的

較早開辦電影事業的地區,而香港電影

努力。《最後關頭》上映時,觀眾如

界製作反日影片更早於七七事變之前,

潮,放映時,四座掌聲雷動,影片振奮

電影導演關文清所拍攝的《生命線》於

人心,顯然已獲致良好的效果。

民國24年(1935年)11月30日上映,關

同年還有兩部香港的愛國電影得到國

文清接著編導拍攝了「抗戰三部曲」,

民政府「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的褒

即民國25年的第一部《抵抗》、民國26

獎,分別是《邊防血淚》和《回祖國

年的第二部《邊防血淚》,以及民國27

去》,但論影響力來說,首推是《最後

年的第三部《公敵》。

關頭》一片。

民國26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香港電影

從民國26年起至30年12月香港被日軍

界為了表示擁護抗戰,由香港電影工會

攻陷為止,香港電影界拍攝的抗戰電影

召集會議,議決用《最後關頭》做片

包括《最後關頭》、《血濺寶山城》、

名攝製電影,全體人員義務參加。由

《正氣歌》(原被稱為《游擊隊進行

「大觀」、「南粵」、「南洋」、「合

曲》)、《烽火故鄉》、《民族的吼

眾」、「全球」及「啟明」等6家電影

聲》、《流亡之歌》、《國難財主》、

公司及全體人員義務拍攝的粵語片《最

《小廣東》、《小老虎》、《千金之

華僑與抗戰

47


子》等。這些電影除了在香港放映之

創刊、由陶百川主持的國民黨機關報

外,也紛紛送到南洋各地及在國內放

《國民日報》,民國27年由虎標萬金油

映,都受到熱烈歡迎。

老闆胡文虎創辦、金仲華主編的《星島

香港電影界同時也拍攝抗日紀錄片,

日報》,由梁潄溟擔任社長的民盟機

如民國26年的《廣州抗戰記》,民國27

關報《光明報》,以及民國30年4月創

年的《保衛華南》、《武裝的廈門》、

刊的共產黨機關報《華商報》。三為由

《第五路軍長征記》與《八一三週年抗

中國大陸遷至香港的報紙,如《大公

戰史》,以及民國28年的《百粵風雲》

報》、《申報》、《立報》,其中《大

等片。

公報》民國29年首先獨家揭露汪精衛

在新聞宣傳方面,香港原有一些報 紙,而抗戰爆發後,各政黨和名人又陸

與日本所簽訂的「日支新關係調整要 綱」,因而大出風頭。

續來香港創辦了幾份報紙,加上國內報

另一方面,香港的《南華日報》、

刊遷移到香港,一時之間,香港新聞界

《天演日報》、《自由日報》等3家汪

蓬勃發展,為抗日宣傳做出貢獻。

精衛機關報的報社工友,於民國28年8

當時,極力宣傳抗日的報刊可分為幾

月舉行總罷工,以打擊汪精衛的和平活

類,一為香港原有報紙,如《華僑日

動及宣傳,亦是轟動一時,為當時香港

報》、《工商日報》、《工商晚報》。

文化界的一大新聞。

二為抗戰期間新辦的報紙,如民國28年

48 華僑與抗戰


僑胞奧援 澳門情報活動 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兵威席捲

中立國所有,其地位不應遭受侵犯,各

東亞,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戰火也在東

交戰國也應尊重澳門的中立地位,各國

亞各地蔓延,北自東北、蒙古,南至印尼

船隻、各國籍人士在此的進出都能得到

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西起印度與緬甸,

尊重。

東抵吉里巴斯。在此範圍內,僅有一個

澳門因為地近廣東、香港,也成為各

地方免於戰禍直接影響,這個地方就是

方情報活動匯集的焦點。中國國民黨在

澳門。

澳門設有支部,委由崇實中學校長兼中

澳門能獲取這樣的特殊地位,實惠於

華教育會會長梁彥明主持,在中立的保

葡萄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採行中

護傘下仍可以運作,是中國國民黨黨中

立。葡萄牙採取中立,源於總理薩拉查

央轉撥經費給敵後潛伏同志的管道之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 1889-

一,也設有秘密電台,用以拍發港澳及

1970)的決定,這令葡萄牙本土不致捲

廣東的近情轉知重慶,讓國民政府能掌

入二戰戰火,也惠及其屬地。

握粵局。正因地位特殊,澳門華僑也投

抗 戰 期間的 澳門因 葡 萄 牙中立 而 受

身參與救濟歸僑的工作,由中國國民黨

惠,在日軍鐵蹄踏破中國大陸東南富庶

澳門支部、澳門商會與鏡湖醫院秘密辦

區 域時,澳門 曾 一 度成 為東南難民 避

理,所濟助的對象大多是遭到太平洋戰

禍,以及物資流通、轉運的中介地區,

爭波及的美屬菲律賓、荷屬印尼,以及

還帶來了短暫的經濟榮景。不僅澳門的

英屬馬來亞與海峽殖民地的受難華僑,

人口自1924年(民國13年)的19萬餘人,

他們經由澳門入境後,越過邊界,轉往

增長至1939年的24萬5000多人,到1942

國內各地或是轉赴第三國落腳。

年甚至超過45萬人,貨品的進出口也有

此外,身在澳門的華僑也經常暗中支

突發的增長。依照國際法法理,澳門為

持鄰近澳門的中山、新會兩地的抗日游 華僑與抗戰

49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民國32年2月12日致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的密電,提到澳門情 報工作人員共8人,其中梁彥明、林卓夫已遇害,但仍有3人潛伏工作。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擊活動,這使得中國國民黨澳門支部的

斃。1945年2月2日,日本在澳門的最高

幹部成為了日偽的眼中釘。1942年12月

外交代表、駐澳門領事福井保光 被暗

24日,日偽在澳門的情報人員伏擊梁彥

殺,同行的書記生朝比奈泰暉也身受重

明,梁彥明因傷及頸膀脊髓,雖經緊急

傷,爾後也有日軍在澳門情報人員海軍

搶救,仍於同月28日不治辭世。次年2

武官柴山醇遭到狙擊的事件,這應該都

月1日,日偽又刺殺了港澳總支部委員、

是我方情報人員的報復行動。

中山縣立中學校長林卓夫。中國國民黨

1945年8月,日本本土遭到兩度核彈的

澳門支部的重要幹部在兩個月內失去兩

衝擊,日本天皇發表「天皇玉音」,接受

人,影響鉅大。

盟軍無條件投降的要求,戰爭結束,澳

然 而,我 方 人 員 在 澳門 也 非 坐 以 待

50 華僑與抗戰

門在戰時的中立特殊狀態也宣告終止。


越南海防華僑閱書報社演戲籌款義務職員合影。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抗戰期間的越南華僑義勇隊 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 海外華僑從國父發起革命就踴躍響應

分會,號稱有近10萬名華僑參加。後因

支持,中華民國建立後,同盟會在海外

法國 本 土 淪陷,越 南 歸 於 納 粹 德國 控

的支部紛紛轉型為國民黨的海外支部,

制的傀儡政府「維琪法國」(Régime de

不 再 是 秘 密團 體,而 是 能 公開 活 動的

Vichy) 管轄,在法國總督的壓力下,越

社團組織。然而也因為活動公開,又是

南華僑救國總會不得不解散,但仍持續

政治性團體,不像僑界常見的會館、公

呼籲越南華僑返國參軍,或是參加救護

所、同鄉會等聯誼性質較強的組織,一

隊。

遭遇到戰爭,便成為相當顯眼的目標。

日本在1941年(民國30年)12月發起

在 法 屬 印 度 支 那,當 七 七 事 變 爆 發

太平洋戰爭,武力席捲之際,基於國民

時,國民政府便透過國民黨在越南的組

黨是當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國民黨在

織,建立越南華僑救國總會,下轄35處

海外的支部很快就成為日軍的眼中釘, 華僑與抗戰

51


左圖:「開展南洋秘密工作計劃大綱」部分內容,右圖:中國國民黨海外支部駐越南辦事處陳報華 僑義勇軍游擊行動。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必欲除之而後快,迫使在淪陷區內的海

處,建立華僑義勇服務隊,集中華僑力

外支部轉入地下工作。對於退居重慶的

量進行爆破、偵查、救護、供應、宣傳、

國民政府來說,這些落於敵後的海外支

策進等任務,人員由各地招募,也整編

部,卻是可以動員反抗日軍的一股潛在

在地的游擊隊補充,軍餉槍械除由國民

力量,於是在1943年草擬「開展南洋秘

政府撥發外,也由華僑捐募,薪酬比照

密工作計劃大綱」,要恢復與重建南洋

陸軍編制級 職 待遇,任 務成功另有獎

黨部,進行情報刺探與秘密工作。

勵,如有違令亦有懲罰。

國民政府一開始打算以法國租借地的

華僑義勇服 務隊 成員以 越 北華僑為

廣州灣(即今湛江)做為據點,成立越

主,第一支隊以越南南平、廣西靖西為

南秘密工作指揮部,吸收愛國華僑施予

據點,隊員有90人,外圍人員215人,由

訓練,並向法屬越南增派人員。這項計

王清領導,採游擊戰騷擾的方式活動。

畫交由國民黨海外部越南泰國黨務特派

第二支隊以雲南江城、整董、尚勇為據

員辦事處主任邢森洲負責,於中越交界

點,配合自寮國撤退的法軍伺機作戰,

52 華僑與抗戰


成員有150人,外圍人員125人,皆為招

團於1946年3月29日青年節舉行在越華僑

募而來,由蘇民領導。第三支隊佈建於

殉難公祭,共有72位在越華僑列名,其

越南萊州與雲南金平間,要接應自河內

中33人是參與敵後工作的犧牲者,其餘

撤退的法軍,成員約70人,外圍人員140

為被害僑胞。另外,在南圻堤岸的廣肇

人,由潘漢波領導。華僑義勇服務隊的

義祠,也立有南圻十七烈士公墓,由當

游擊行動極為秘密,外 界難以確知成

時中華民國駐西貢總領事尹鳳藻撰寫碑

效,但就目前所能知悉的資料看來,的

記,由于右任題字,感念華僑在越南參

確與日軍發生過一些零星的衝突。

與抗戰的犧牲與奉獻。

抗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聯合在越僑

越南中部會安的華僑抗戰紀念 墓園

(李盈慧教授提供)

華僑與抗戰

53


中華民國留越國軍病故官兵眷 暨義民紀念碑 對日抗戰期間,我國將領參與 南洋地區戰役頗有戰績,曾任第 11任國防部長的黃杰就是其一。 黃埔軍校出身的他參與多場抗日 戰役,並於民國33年(1944年)5 月任第11軍團總司令,帶領官兵 於滇緬邊境與日軍激戰,收復滇 西並重開中印公路,獲頒三等雲 麾勳章及美國自由勳章,戰功彪 炳。 抗戰勝利後,隨著政治局勢幾 番起落,黃杰率部隊進入越南, 並任留越國軍管訓總處司令官, 其後留越國軍遭當時越南的殖 民國法國遷移至南方的富國島。 為了感念國軍官兵和義民剿匪 的貢獻,黃杰力主政府在當地建 立「中華民國留越國軍病故官兵 眷暨義民紀念碑」,並由黃杰題 字。留越國軍播遷回台時,部分 來自海南、客家、潮州、福建等 地國軍官兵在地生根,艱苦奮鬥 生活並興建中華學校,為後代建 設富國島成為人傑地靈的地方。

54 華僑與抗戰


泰國華僑支援抗戰 青年回國從軍篇 文/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道緝 泰國華僑在抗戰時期不但向祖國援助

陸東南亞作業,盟軍總部派遣敢死隊的

金錢、物資,更有大批華僑青年投身軍

泰國華裔成員雲剛、吳榆、林劍鴻、何

旅,回國參加抗戰的行列,根據泰國黃

成彤、文漢武等5人,空降泰京附近的

埔校友會回憶戰時泰華回國青年戰士逾

吞武里府,打算潛入曼谷與「自由泰」

千人,但能於戰後賦歸者,僅200餘人而

份子聯繫。但降落即被日軍發覺,雙方

已,其餘大多捐軀沙場。

發生激烈戰爭,何成彤及林劍鴻陣亡,

華 僑青年回國從軍早期多分 發 至 部

雲剛及文漢武彈盡被捕,僅吳榆機警逃

隊,赴前線殺敵報國,如泰國華裔青年

脫,並完成任務。1944年,盟軍再次派

潘子明在盧溝橋事變後,立即返國投考

馬克武、韓令豐、林松及郭日仁4人,空

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畢業後分發部

降泰南進行秘密任務,但遭村民告密,

隊,隨部隊參與廣州、長沙、桂南三大

與日泰軍警發生槍戰,隊長馬克武及郭

戰役,親歷征戰的凶殘。還有不少華僑

日仁陣亡,韓令豐及林松被捕。這些華

在國民政府徵召下,協助進行對日情報

裔青年都是為了抗戰大業,捐軀於他們

工作,在各地佈建情報據點。

的第二故鄉-東南亞戰場。

東南亞華僑青年更參與盟軍反攻東南

另一方面,為因應東南亞戰局及支援

亞的戰爭行列,其中以與「東南亞盟軍

「自由泰」運動,國民政府在1942年6

總部」及與「自由泰」政府合作較為著

月,於軍委會下成立「暹羅軍事專員公

名。「自由泰」政府是日軍佔領泰國期

署」,由卓獻書將軍負責,專門從事對

間,由泰國駐美大使社尼‧巴莫領導組

暹羅(今泰國)的軍事滲透及情報收集

成的反法西斯流亡政權,當時英軍印度

工作。該組織自國內各單位招募大批泰

總部以西方人不適合潛進東南亞為由,

國華裔青年到該署工作。自1942年年底

徵求國民政府派遣熟悉東南亞事務人員

開始,即不斷派遣情報人員分赴越南、

至印度盟軍總部工作,政府於是派遣泰

寮國、緬甸、泰國等地,成立情報網,擔

國華僑馬克武、陳碧海等12人,前往印

負收集情報、調查兵要地理等準備盟軍

度孟買野戰營區受訓,代號為「紅象敢

反攻的先期工作。

死隊」,而營區另一支代號「白象敢死 隊」即由「自由泰」成員組成。 1943年(民國32年),為配合盟軍登

而在支援「自由泰」運動方面,自1942 年「自由泰」政府與重慶國民政府聯繫 上後,「自由泰」成員在華一切活動,均 華僑與抗戰

55


由「暹羅軍事專員公署」人員負責,包

年護送「自由泰」成員返回泰國,圓滿

括護送其成員數次潛回泰國與其政府要

完成與「自由泰」政府的合作任務。

員接洽。這些敵後工作人員也曾在泰國

泰國華 僑青年回國從軍不 僅 是 親 身

北欖府(曼谷出海口附近)大湖邊設立

參與抗戰,保衛祖國,同時也為第二故

臨時空降接濟場地,接應盟軍的空投作

鄉泰國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盡了最大的貢

業。甚至在勝利後,也是由泰國華僑青

獻。

光華中學全校師生大合照,圖中出現的「京城」一詞,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首爾舊名。 (漢城華僑中學校長孫樹義提供)

幾乎被遺忘的 韓華青年學生抗日事蹟 1910年(民國前2年)8月22日,日本

學生發起於校園內張貼反日標語,計

透過所謂「日韓合併條約」開始掌握韓

有20多位學生遭日警逮捕,拘留偵訊

半島的統治權,旅韓華僑自此被迫接

月餘始予釋放,但光華中學經打擊後

受日本朝鮮總督府的各項管理措施。

形同廢校,戰後亦遲未能復校。

自1940年起,日本憲警特務機構在抗戰

1948年漢城華僑中學成立後,有意

期間也對旅韓僑社進行嚴密監控,僑

繼承前光華中學傳統,但因韓戰旋於

胞不敢公開從事任何涉及政治意涵的

1950年爆發,導致光華中學各項文獻

活動,但熱血的韓華青年學子對於日

檔案資料焚毀、散失殆盡,僅遺留1944

軍侵華的行為極感憤慨與不滿。

年事件發生前一年所拍攝全校師生大

漢城華僑中學的前身光華中學,在 1942年3月創立,1945年5月,光華中學

56 華僑與抗戰

合照,為這段幾乎被遺忘的韓華青年 熱血愛國抗日史事留下珍貴見證。


陳守明 領導泰國僑社支持抗戰 文/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道緝 對日抗戰期間,由於泰國政府採取親

政府,尤其是鑾披汶執政時期,嚴厲壓

日排華的外交立場,讓泰國僑社不同於

制華僑的 政治活動,動輒 封閉報 館 及

其他積極抗日的東南亞僑社,但在陳守

學校,逮捕抗日人士監禁或驅逐出境。

明的領導下,僑胞仍不畏險惡情勢,秘

七七事變後,泰國華僑即展開激烈的排

密但盡其所能地支持祖國抗戰。

日運動,但同時泰國政府也頌布《募捐

陳守明出身於戰前泰國華人八大財團

條例》,禁止華僑進行募款活動,1938

之首的陳氏家族,陳氏家族早年經營中

年2月又開始大規模逮捕抗日團體。據日

國與南洋海上商貿,他的祖父陳慈黌南

本記者的估計,至1939年8月共逮捕監禁

渡暹羅(即今泰國),於1871年創設陳

或驅逐9000多名抗日份子,封閉30多間

黌利行,並成為橫跨多個產業的財團。

華校及9家華文報。

陳氏家族亦活躍於泰國華僑社會,陳父

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陳守明領導的

是泰國中華總商會、火礱(碾米廠)公

抗日活動異常艱難,但泰國僑社仍在金

會、潮屬培英學校、潮州女學等社團學

錢捐獻、購買公債和物資援助、回國投

校的創辦人之一,並歷任多屆會長。

資及排日運動等四方面,秘密支持祖國

因 此,而立 之 年的 陳 守明 在193 4 年

對日抗戰。在金錢捐獻方面,據記載,

(民國21年)就出任僑社領導機構中華

1937年抗戰爆發至該年年底,泰國華僑

總商會會長,並於同年9月接受國民政府

的捐獻即達60萬銖。陳守明在1939年回

委任,擔任中國駐暹羅商務委員,在中

國參加國民參政會時,也曾秘密捐款85

暹沒有邦交的情況下,商務委員雖不具

萬銀元,次年七七紀念日,更冒著被泰

外交官身分,但實為國民政府的泰國官

國政府搜查的危險,秘密匯款6萬銀元。

方代表。國民政府還曾派人赴泰與他接

至 於 與陳氏家 族密 切相關的 火 礱、米

洽,商請華僑捐款購買飛機,強化國軍

商及保險公會,透過他的勸捐,三大公

實力。

會曾秘密約定,米廠購稻、米商售米,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當時的泰國民選

每擔扣收暹幣3分,充做義捐。根據陳 華僑與抗戰

57


守明的報告,自抗戰軍興至1938年12月

在排日運動方面,陳守明除代表國民

底止,泰國華僑的捐、債總額約在1300

政府領導僑胞進行排日運動,在抗日戰

至1500萬之間,而1939年度的逐月報告

端一啟,他即令所屬商號 一律停止與

中,每月也在42萬元左右,其中約有半

日人交易,並聯合火礱、米商抵制。日

數捐款來自三大公會團體。而在泰國政

人曾擬在泰國購買大宗糧食支應戰事,

府強力鎮壓之下,僑團皆 不敢 經手捐

但 都遭到米商抵制,轉而透過 泰國政

款,多由陳守明不避艱難,設法代匯回

府向僑商施壓,亦遭到僑商以貿易自由

國。

為辭拒絕。而從實際數字來看,1937年

在公債勸募方面,由於泰國政府強力

到1938年,日泰貿易輸入金額從1357萬

取締,華僑多不敢購買公債,以免成為

1000日元,萎縮到495萬1000元,減額約

遭泰國軍警搜獲時的犯罪證據。國民政

2/3,由此可見泰國僑社排日運動的成

府1938年2月曾派凌濟東赴泰,陳守明建

效。

議以華僑掌握的大米折換公債,並以陳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

黌利名義,個人捐米4000包做為首倡,

爭,同時 進 軍 曼 谷,迫 使 泰國 政 府 屈

同時向各火礱、米商勸募,共捐米10萬

服。由於事出倉促,包括陳守明在內的

1200包,除8000包折換公債,其餘全屬

泰國僑領多不能身免陷敵,陳守明起初

捐輸物資。他在1940年被任命為海外節

避居鄉下,試圖潛逃出境不成,被日本

約建國儲蓄團暹羅分團團長,除先儲20

佔領軍脅迫出任中華總商會主席。但他

萬元,並秘勸各殷商在香港、昆明或梅

表面上與日軍周旋,暗中仍支持抗日運

縣開戶儲蓄。此外,陳守明也率領潮籍

動,包括出資支助地下抗日刊物《中國

僑領組織「潮州米業平糶公司」,運米

人報》等,並協助自由泰政府及盟軍興

回潮汕各縣實行平賣,救濟國內貧苦人

建空降區等。

民。他還從香港黌利行棧房撥出1萬包

在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

大米(即1千噸),做為救濟祖國難民之

降後,次日陳守明率商會同仁準備盟軍

用。

接收事宜,但在下午返家途中遭到5、6

在回國投資方面,陳守明1939年初就

名暴徒射殺殞命,僑界上下為之惋惜,

響應政府華僑回國投資開發西南大後方

國民政府也頒發「忠誠愛國」匾額,肯

的政策,回國考察投資環境,最後決定

定他一生為國的貢獻。

與南洋知名僑領陳嘉庚等人和政府合

陳守明以一介富商支持抗戰,在商人

資500萬,成立「華西墾殖股份有限公

的保守與穩健下,謹慎維持與泰國的友

司」,華僑佔股50%。他也鼓勵泰國華

好關係,為祖國抗戰進行經濟捐輸,彰

僑踴躍回國投資建設工作,以奠定國家

顯了以商人為主體的泰國華僑社會抗日

復興基礎。

救國的愛國模式。

58 華僑與抗戰


印尼華僑 抗日行動及被難記 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盈慧

抗戰爆發後,印尼華僑青年有不少人

為在當地抗日,並因此隨後發生過多次

返回到中國,加入抗戰行列,其中部份

的日軍大屠殺事件。1941年12月,日本

在空軍服役,不僅做出貢獻,甚至犧牲

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同時進攻東南亞各

生命。印尼華僑陳鎮和是空軍官校第八

地,到1942年春天印尼各地陸續被日軍

期,於匯山碼頭轟炸敵艦一役,壯烈成

攻陷。在此期間,印尼的爪哇、蘇門答

仁。梁添成從印尼萬隆回國考入中央航

臘、西婆羅洲(即現在西加里曼丹)等

校第六期甲班,畢業後先後任於中央空

地區的華僑與當地人民都組織團體,暗

軍第四大隊、第二十二隊和第二十三隊

中從事抗日活動,包括「荷印軍散兵」、

分隊長,參加過河南封邱、山東峰縣及

「保安隊散兵」。國民黨直屬支部也組

棗莊、漢口、重慶等地的對日空戰,1939

織當地的抗日團體,爪哇華僑成立「抗

年(民國28年)6月11日,日軍27架飛機

日民族解放大同盟」,蘇門答臘的棉蘭

空襲重慶,當時新婚不久的梁添成在家

成立「華僑抗敵協會」、「蘇島人民抗

休假,得知日機來襲後,主動請纓,駕

敵會」及「蘇島人民反法西斯同盟」,

機迎敵,在空戰中壯烈犧牲。出生於印

西婆羅洲則有「西婆羅洲反日同盟會」

尼邦加島的呂天龍1938年參加襄樊之

等。

戰、漢口之戰、支援台兒莊戰役等一系

其中,1942年底成立的「西婆羅洲反

列空戰,在台兒莊戰役中並率隊在徐州

日同盟會」(簡稱「西盟會」)是成立較

以北轟炸棗莊、嶧縣一帶的敵軍後續部

早、規模也較大的一支抗日組織,總部

隊,返航時擊落一架日軍偵察機,但右

設在山口洋市。成立後積極發展組織,

掌也被敵人從地面射來的子彈擊穿,只

開展活動,在西婆羅洲的主要城鎮及農

好用左手駕機回到歸德機場,飛機著陸

村地區成立15個西盟會分會。主要活動

後,呂天龍在昏迷中被人送進醫院。

有下列幾 個方面,一 是建立武 裝 根 據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部分印尼華僑轉

地,開展對日軍的武裝鬥爭,破壞、襲 華僑與抗戰

59


帝汶島位於印尼爪哇島以東的印度洋與帝汶海之間,當地華僑在七七事變後,隨即在8月召開僑 團聯席會議,成立「帝文華僑救國會」,號召當地華僑踴躍捐輸救國,並在1941年5月22日發表「為 募款慰勞前方將士告同志僑胞書」,肯定前方忠勇將士四年如一日地打擊侵略日軍,護衛國土,並 發起募款勞軍運動,呼籲愛國華僑本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要義慷慨解囊,鼓舞前方將士精 神。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擊日軍的交通運輸和供應,對日軍駐地

1944年秋天,這次是規模最大的大逮捕

和偽警察署或巡邏隊等進行襲擊。二是

和大屠殺,被逮捕的華僑及印尼人士約

積極開展抗日及反對德、意、日的宣傳

1500多人。

活動。三是收容保護抗日份子和其他政 治犯。

另外,印尼爪哇華僑地下組織「復興 社」是中國海外 情報人員集合華僑組

西 盟 會 因 組 織 龐 大,引起日軍 的 注

織而成,在日軍統治下的爪哇,設立電

意。日軍在西婆羅洲進行3次規模空前的

台,散佈軍情,進行地下反日的工作。

大逮捕和大屠殺活動。第一次大逮捕發

後來遭到告密,「復興社」的領導人林

生在1943年2月13日,這次被捕的華僑及

川在雅加達被捕,解送往新加坡,與其

印尼人士有500多人。第二次大逮捕是在

他情報人員17人,同被殺於亞力山大刑

半年後的1943年農曆8月13日,被捕的

場。印尼華僑抗日愛國的精神,實在令

人士約1000多人。第三次大逮捕發生在

人敬佩。

60 華僑與抗戰


菲律賓蔡及時 捨身為國救同志 1941年(民國30年)12月8日,日軍偷 襲美國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同時 對東南亞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登陸菲 律賓北呂宋,翌年4月菲律賓宣告失守。 10多萬旅菲華人自抗戰爆發,就響應 祖國的救亡行動,而菲律賓淪陷後,轉 與當地抗日組織合作,進行地下情報工 作及游擊作戰。這其中值得一提的,就 是捨身以保39位同志性命的蔡及時。 蔡及時長女、菲華文經總會組織部主 任蔡婉兒7月獲僑務委員會邀請,返國參 加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活 動時,撥冗分享父親抗日的英勇史實。 蔡婉兒提到,祖父從福建移居南呂宋 描東岸的那宿務,父親蔡及時13歲就在 馬尼拉 親 戚 經營的 糖 米 貿易商服 務, 由於認真幹練,15歲被拔擢為那宿務社 支店錦德號經理,自己也經營了兩個礦 場,事業有成,更樂於投入當地公益。 每當父親從馬尼拉回到那宿務,沿途不 斷分送原本要攜回家中的白米與物資,

蔡及時烈士紀念碑位於里吧華僑義山。

常常到家時僅剩不到1/3。直到現在,民

他領導的描東岸華僑愛國運動成效斐

多洛及描東岸的當地耆老還念念不忘父

然,因此眾望所歸蟬聯5屆主席職務。菲

親的樂善好施。

律賓淪陷後,除協助安置僑胞,更組織

七七事變發生後,蔡及時即聯繫描東 岸華僑,組織抗敵會,被推舉為主席,

武裝隊伍抗日。 蔡婉兒說,父親工作所需,時常往返

華僑與抗戰

61


南呂宋及時文化中心以蔡及時之名,設立描東岸及時小學。

馬尼拉與 那 宿 務,因而獲蔣委員長之

傳出 噩 耗 時,菲 華 僑 社 知 名 詩 人 教

令,藉此從事抗日情報工作,並接濟馬

育 家 潘 葵邨 賦 詩 頌 之:「敵 愾 當 年 稟

尼拉淪陷區的同志。但家中均無所悉,

國 危,沖 冠 怒 髮 對 東 夷。魯 連 義 不 尊

直到1942年4月日軍上門逮捕,才知道父

秦帶,卜式忠能助文貲。捨己為人人敬

親對祖國的奉獻。

愛,抗 顏 罵 賊 賊 驚 奇。蔡 家 謀國 多英

原來當時不少華僑抗日領袖及同志被

烈,前有公時後及時。」

日軍囚在文珍俞巴監獄,蔡及時與僑界

為 感 念 蔡 及 時的 義 舉,國 民 政 府 於

同志計劃一旦美軍登陸,就劫獄救人。

1945年7月30日明令褒揚,菲華僑界也將

但遭到出賣,蔡及時身分敗露。

蔡及時入祀馬尼拉華僑義山烈士堂,並

蔡婉兒表示,當時那宿務已有100多

在里吧華僑義山建立「蔡及時烈士紀念

位同志入獄,父親被捕後,為免累及他

碑」。南呂宋及時文化中心也以其名設

人,一肩承擔立即承認主席身分,並聲

立「描東岸及時小學」,是當地唯一的

稱 是他 獨力所為。由於 他 態度堅定從

中文學校。

容,日軍敬畏三分,加上日軍想利用他

蔡及時就義時才兩歲的蔡婉兒語帶哽

的名望,故予以威迫利誘,不僅未加用

咽地說,她以父親為榮,雖然家裡失去

刑,還釋放20多人,也提出與日軍合作

父親,但有39個家庭及不少菲律賓人因

及公布名單等條 件,換得釋放全部 被

此不受日軍侵凌。南呂宋當時約有2000

捕人士,並將他飭回。後來,他逃到山

多位華僑在抗戰時受難,父親紀念碑是

中暫避,再遭日軍逮捕兩次,皆不為所

唯一有標註姓名的一座,很高興父親的

動,寧死不屈,父親最後在1942年6月13

事蹟得以繼續流傳,同時非常榮幸在抗

日被日軍槍決,得年39歲,剩下的39人

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的重要時

因為父親承擔完全責任,全部無條件釋

刻,以父親後人的身分,參與國內的紀

放。

念活動,見證抗戰先烈的愛國義行。

62 華僑與抗戰


白清泉(前左) 與前總統蔣經國( 前中)等人合影。 (白毅弘提供)

新加坡白清泉 南僑機工暢通滇緬路 民國27年(1938年),廣州、武漢先後

成9批返回祖國,在高山峻嶺、路況惡

淪於敵手,次年2月海南島也遭占領,日

劣、又有日軍轟炸的滇緬公路奮力維持

軍封鎖我國對外進出口的東南海岸線,

關乎國家抗戰運輸生命線的暢通。

維持對外交通成為國民政府持久抗戰的

首批「南僑機工八十先鋒隊」在民國

嚴峻考驗。當時僅剩新疆與西南兩條動

28年2月18日由新加坡搭船出發到越南,

線,由於新疆與陪都重慶相隔遙遠,因

再輾轉從陸路抵達昆明的西南運輸處。

此重要的戰略物資與國際援助只能靠從

新加坡家喻戶曉的大華食品創辦人白清

雲南昆明通往英國殖民地緬甸臘戍、全

泉就是先鋒隊的領隊,他的孫子白毅弘

長達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

7月獲僑務委員會邀請,以抗戰有功僑

當時國內急 需 大 批 汽 車司機 及 維 修

胞後人身分返國參加紀念抗戰勝利暨臺

技術人員,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

灣光復七十週年活動。白毅弘在分享祖

(簡稱南僑總會)於是在民國28年2月7

父在南僑機工服務的經歷時提到,祖父

日發出「徵募汽車修機駕機人員回國服

當年為躲避家鄉戰亂,10多歲時從福建

務」的第六號通告,並在南洋各大報刊

前往新加坡工作,他既會駕駛又擅長修

登廣告號召,立即得到各地熱烈響應。

車,中文流利能協助溝通,所以獲選擔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

任首批返國機工的領隊。

工)的3200多位華僑青年遠別親人,分

以白清泉為首的南洋機工返國後,首 華僑與抗戰

63


先在昆明受訓,隨後編入4個大隊,與由

示,為此,祖父從緬甸帶著中華民國國

華僑捐車所編成的兩個華僑先鋒大隊一

旗橫越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回到新

同服務,6個大隊的車輛約佔西南運輸處

加坡請命,途中還曾遭到英軍逮捕,幸

3000多車輛的1/3,成為滇緬線運輸的主

而有新加坡公民的身分,才能順利平安

力,整個活絡起原本運輸情形不佳的滇

脫身。祖父隨後又從新加坡前往印度,

緬公路。自民國28年至31年4月日軍攻陷

向盟軍及聯合國說明南僑機工回家的心

緬甸前,滇緬線佔西南運輸處總輸入量

願,最後得以回到雲南辦理南僑機工的

的60%,可見南僑機工對國內長久抗戰

復員工作。

的貢獻。

白毅 弘 說,祖 父 常 講 一 生 做 過 兩 件

中英兩國民國30年12月23日在重慶簽

大事,一是愛國參加抗戰,二是創業製

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

作醬油。重返新加坡後,他一切從頭開

中英軍事同盟,由國軍組織遠征軍,前

始,機緣巧合投入醬油業,從門外漢到

往英國屬地緬甸及印度偕同作戰。南僑

現在行銷30多國的醬油大王,在新加坡

機工除國內後勤補給工作,又擔負起運

及台灣的工商界也極具聲望,熱心公益

送遠征軍入緬的任務,直至抗戰勝利,

的他並曾獲僑務委員會聘為參議。雖然

約有1/3的南僑機工在滇緬路上為國犧

祖父過世10年,他的書房仍保留生前的

牲。

模樣,也將祖父愛鄉愛國及用心經營的

抗戰勝利後,由於資料佚失,導致南

精神傳承給子孫。

僑 機 工 一時難以 重返南洋,白毅弘表

華僑機工整訓班第一期全體師生合影。

64 華僑與抗戰

(白毅弘提供)


馬來西亞雪蘭莪 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 自九一八事變起,東南亞 僑胞就以馬來亞做為南洋抗 日運動的中心。1938年(民 國27年)10月更在新加坡成 立「 南 洋 華 僑 籌 賑 祖 國 難 民總會」,不僅捐賑金錢衣 服藥品運往祖國支持抗戰, 1939年至1942年間還向僑界 招募上千位司機及汽車修理 技工,組織「南洋華僑回國 機工服務團」,補充國內的 人力缺口,同時保障當時唯 一的對外交通樞紐「滇緬公 路」的後方物資正常運輸。 據統計,險峻的滇緬公路上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車輛是由 南僑機工駕駛,也因此有上 千人為國捐軀。馬來西亞吉 隆坡僑界於1947年特別在廣 東義山設立「雪蘭莪華僑機 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 感念這些犧牲機工的貢獻。

華僑與抗戰

65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派往星馬地區的一三六部隊情報人員合影。

抗戰期間僑胞 支援星馬情報活動 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 在南洋地區,以英屬馬來亞和英屬海

華僑透過會館、公所、黨部等不同渠

峽殖民地(包括新加坡、馬六甲、檳城)

道,維持與原鄉之間的緊密關聯。對日

兩地住居的華僑最多,這兩個地區常被

抗戰爆發時,許多華僑透過捐款、獻藥

合稱為星馬,從國父孫中山先生倡導革

等不同方式,為祖國抵抗日軍攻勢做出

命期間,兩地華僑就紛紛響應,建立組

貢獻。但也有不少華僑在僑居地組織民

織,直至民國肇建之後,各地組織仍發

眾力量,保衛第二故鄉。其中,在星馬

揮重要影響。

地區最為知名的就屬中英在馬來亞情報

66 華僑與抗戰


新加坡華僑林謀盛是星馬地區重要抗日僑領。︵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合作的靈魂人物-林謀盛。 林謀盛1909年(民國前3年)生於福建 南安,其父為新加坡著名建築師林路。 16歲時,他前往新加坡跟隨父親,後來 在新加坡與香港接受教育,父親過世之 後,就返回新加坡繼承家業,事業蒸蒸 日上,是星馬地區的重要僑領。抗戰爆 發後,林謀盛藉著自己的影響力,與莊 惠泉一同策劃1938年的丁加奴州龍運 鐵礦罷工,影響日本國內軍需的原料供 貨。1941年12月,當日軍發動太平洋戰 爭時,林謀盛擔任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 總會執行委員兼勞工服務團主任,待日 軍佔領星馬後,他才隨著英軍撤離,經 由印尼、澳洲,輾轉至重慶。 太 平 洋 戰爭 爆 發 使東南亞的 船 運阻 滯,為數眾多的華籍海員被迫滯留印度 加爾各答。由於林謀盛在星馬地區的華 人社群中頗具影響力,國民政府因此在 1942年6月派他前往加爾各答,擔任總務 組長,協助組織「中國留印海員戰時工 作隊」。1942年9月間,英國為求對日反 攻策略,打算在孟買特工學校下設立專 班,推動中英兩國在星馬的情報合作, 國民政府就近委由林謀盛協助辦理,擔 任情報區長並任翻譯,成立馬來區中國 班。 中國班的訓練相當精實,每日自上午7 時半至晚上11時方才結束,課程包括健 身、體育、第五縱隊組織、秘密通訊、 情報、暗殺、游擊、縱火、爆破等內容。 參訓人員有20多人,大多是粵籍人士, 1943年5月間,首批10人在英軍提供器械 的安排下,搭乘英國潛艇登陸馬來亞, 不久便發出第一封情報,將在日本人統 華僑與抗戰

67


治下的 馬 來 亞各方 面 情 報,轉達給重慶,提供就 近 探 查 的 第 一 手 情 資。 爾後除利用潛艇外,還有 利用飛機跳傘登陸者。擔 任情報區長的林謀盛也於 1943年11月初,搭乘潛艇於安順所屬的 巴眼拿督港登陸,在抗日軍總司令陳平 的掩護下,化名為陳春林,前往怡保坐 鎮指揮。 1944年初,有部分潛伏的情報人員遭 到日軍逮捕。日軍循線在1944年3月27 日逮捕林謀盛,囚禁於華都牙也監獄。 林謀盛屢經逼訊不屈,但因衛生環境不 佳,罹患腸胃炎,先送醫院診治,後於同 年6月29日辭世,年僅35歲,他的遺骨埋 於華都牙也監獄後方。戰爭結束後,莊 惠泉蒐集林謀盛遺骨,運返新加坡。因 林謀盛的英勇事蹟,國民政府特別追贈 少將官銜,英國也感念他的貢獻,以軍 禮厚葬遺骸於新加坡。現在新加坡政府 大廈伊麗莎白公園內,仍豎立著林謀盛 烈士紀念碑,紀念著這一段星馬華僑犧 牲奉獻的過去。

68 華僑與抗戰

新加坡河岸的林謀盛紀念塔 及碑文 (李盈慧教授提供)


沙巴英烈 文/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市黃碧琴 1941年(民國30年)日軍南侵,中南半島 以及南洋諸島國均相繼失陷共3年8個月。馬 來西亞華裔人士1942年組織抗日救援會,懸 掛青天白日旗,與遠方的祖國相呼應,一心 一意為保家衛國,灑出熱血,效法國父孫中 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準備為國捐軀。 英勇的神山游擊隊1943年10月9日發動突 襲,殺死不到50日軍,卻因此遭到反擊, 一一被逮捕,並付出十數倍的死亡代價。 1944年1月21日凌晨,日軍以火車運載了數 百位抗日英雄至必達卡士區,掘了2個大 坑,先將5位游擊隊領袖跪在坑前斬刑,再 以機槍掃射其他隊員至死亡為止。1949年, 善後委員為使殉難烈士魂歸故里,特別派人 前往納閩島,挖掘100多具受難人士骸骨, 合葬於亞庇必達卡士烈士公園。 馬來西亞政府為悼念抗日英雄的英勇事 蹟,在每年1月21日舉行公祭紀念。 而在山打根、斗湖、納閩等沙巴州城市, 也都建有紀念當地華裔領袖的殉難紀念碑, 以供後人憑悼。納閩島的英聯邦陣亡紀念碑 共有3900多個墓碑,都是遭到俘虜的盟軍從

馬來西亞華人同胞在抗戰期間響應祖國號召,義無反 顧投身戰事,犧牲者不在少數,各地僑界紛紛建碑傳達 追思之意。如位於吉隆坡福建義山、2006年重建的「中 華民國男女僑胞慘死墳」(上圖)就埋葬800多位僑胞及 500多位抗日戰士。 建於1948年的「馬六甲僑胞紀念碑」(下圖,馬六甲 留台同學會提供)則有先總統蔣中正所題的「忠貞足式 」,讚頌僑胞的忠心護國。

華僑與抗戰

69


新加坡到馬來西亞沙巴州當苦工,修築道 路及機場力盡而亡。 內陸省根地咬的中華民國領事卓還來 殉難紀念碑則由蔣中正先生題字「秉忠蹈 義」,其遺骸在抗戰勝利後也由專人護送回 南京忠烈祠安葬,以昭其忠義。 日軍佔領期間的惡行,至今仍受各國唾 棄,然我華裔烈士的英勇事蹟轟轟烈烈、可 歌可泣,名垂於古矣!

在檳城的「檳榔嶼華僑抗戰殉職機工罹難同胞紀念 碑」(右圖,宏觀電視檳城特約記者陳鎮東提供)紀念 回國加入戰時運輸工作的南洋機工及當地僑胞的受難與 貢獻。 紀念1941年12月8日遭到日軍殺害的柔佛州新山僑胞 ,當地僑界在1947年6月設置「華僑殉難諸先烈公墓」 (下圖,李盈慧教授提供),讓後人不忘記這段歷史。

70 華僑與抗戰


馬來西亞雪蘭莪籌賑會 籲捐款救國 民國26年(1937年)8月盧溝橋事件爆發後,對日抗 戰的義憤從國內民眾延燒到海外華人,英屬馬來亞的 華僑也響應「支援抗戰、保家衛國」的精神,紛紛組 織籌賑會,展開全民抗日救亡運動。除積極地購買國 民政府發行的抗戰公債,以及動員僑胞參加月捐與臨 時捐活動,並號召當地人士一起抵制日貨,全馬各地 工人同時發起罷工抗議日本侵華。 圖為馬來西亞雪蘭莪華僑籌賑祖國國難委員會所印 製的宣傳標語,呼籲馬來亞華人「前方將士流血、後 方民眾出錢」,一同為抗戰勝利捐輸。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秉忠蹈義 卓領事暨同難四人紀念碑 抗日 戰 爭 發 生 不 久,日 軍 擴 張 版 圖 蔓 延 至 亞 洲 各 地,東 南 亞 華 人 反 抗 尤 烈,其 中 前 駐 婆 羅 洲 山 打 根 (Sandakan)領事卓還來為國捐軀,實為忠烈。 卓還來為福建閩侯人,畢業於燕京大學,曾留學法 國、精通5國語言,1940年(民國29年)奉國民政府任命 為山打根領事,管轄砂勞越、汶萊及北婆羅洲,展露長 才並保護當地華僑;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卓還來全 家遭拘捕、囚禁戰俘營逾3年,期間日軍不斷威脅利誘, 承諾他返國擔任汪精衛政府高官,卓還來堅拒不從, 1945年7月與4位英美官員一同慘遭殺害。 為感念卓還來大義凜然的民族精神,亞庇中華商會 商 會 長 章 謙 號 召 沙巴 地 區 僑 胞 在 他 遇 難 之 地 根 地 咬 (Keningau)立碑紀事,並於1957年落成,之後每年舉辦 公祭禮,昭彰其壯烈事蹟。(根地咬中華總商會提供) 華僑與抗戰

71


印度華僑義捐輸血勞軍 貢獻抗戰 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盈慧

印度華僑抗戰期間的重要貢獻,主要

海員戰時工作隊當時曾協助英美盟邦,

在於發起捐款、捐獻飛機、捐血及慰勞

從事戰時勞役,留在印度的中國海員也

中國遠征軍等方面。抗戰期間,約2000

經常協助盟國的運輸工作。

名中國海員因戰事影響,滯留在當時仍

中國駐加爾各答領事館在1938年(民

是英國屬地的印度,中國國民黨中央海

國27年)夏天設置「救國公債勸募委員

外部即派甫從新加坡脫險歸國的新加

會印度分會」,進行勸募公債、救國節

坡華僑領袖林謀盛與莊惠泉前往加爾

約儲蓄券、華僑救國月捐。抗戰期間,

各答,協助組織「中國留印海員戰時工

印度華僑每月認繳救國月捐甚為踴躍,8

作隊」,並出任正、副總務。其後,中

年期間的月捐總數達印度幣50萬盧比。

國和英國合作組成「一三六部隊中國龍

在抗戰初期的獻機救國運動中,印度華

組」,由林謀盛與莊惠泉出任一三六部

僑共捐獻10多架飛機,以當時印度華僑

隊馬來亞區華人正、副區長。中國留印

人口約1萬人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數

72 華僑與抗戰


印度華僑代表飛抵緬甸八莫前線,向率領新一軍指揮官孫立人將軍獻紀功旗,慰勞遠征軍將士。 (出自「印緬遠征軍畫史」,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目。 此 外,印 度 華 僑 也 響 應 輸 血 報國 活 動,1940年秋天,在中華留印海員支部

盡婦女報國之責。旅印僑胞還建立中國 血庫,以備做為參加緬北作戰的中國遠 征軍救傷之用。

動員下,該部所屬的海員同志群起響應

1944年夏天,中國國民黨駐印度總支

捐血活動,第一批輸血者有沈杏定、陳

部發起慰勞我國駐印(度)緬(甸)遠

磊、周倫豪、虞漢章、賀根甫等5人,共

征軍運動,印度華僑熱烈捐助毛巾、香

輸血750毫升。由伊拉克各地返回印度的

皂、牙刷、牙膏、香煙等慰勞品,約值10

華工,也有伍杏春、郭均昌、陳廣福、

多萬盧比,並由國民黨駐印度總支部先

楊泰、何潤棠、趙福昌、錢晉銓、鄭應

後分派李渭濱、黎南興、譚錫昌等人送

林等8人響應,共約輸血1000多毫升。而

往遠征軍前線慰勞將士,在後方支援祖

德風夫人是中國街婦女界中輸血的第一

國抗戰。

人,她呼籲印度華僑婦女紛起響應,以

華僑與抗戰

73


北美洲

海外華僑支持抗戰 與愛鄉愛國之心 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熙勇 對居住於海外的華僑來說,愛鄉愛國

苦。歷經一甲子時間,直到1943年(民

是沒有疆界線的限制。華僑匯寄回中國

國32年)羅斯福總統任內,排華法案方

與原鄉的僑匯,可以具體地改善居住在

告廢除。

原鄉的親人生活,亦協助發展原鄉的教 育、治安等,提升原鄉鄉民的環境。

受到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前期中日兩 國外交關係與軍事衝突的變化、美國國

華僑也投資企業,將較為進步的技術

內的移民政策與貿易及工作機會,居住

與生產方式引入中國,包括廣東及上海

在美國的華僑與日僑的關係等多重影響

等,實質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此

下,美國華僑雖然生活在異地,惟在缺

外,華僑更不要面對亡國與失根之苦,

乏安全保障及企盼原鄉安定、族國強大

每當中國受到外國勢力欺凌時,華僑以

下,始終保持關心與支持中國的基本態

族群組織為中心,發展成任務型的社團

度。

團體,以之來聯絡華僑間關係及凝聚向

中國進入全面抗日之前,對於日軍在

心力,義無反顧地以捐款來支持中國,

中國引發多起欺凌的事件,美國華僑與

甚至華僑集體返回中國,投入軍旅行

世界各地的華僑紛紛表示抗議,包括

列,走向抗日的最前線,東南亞華僑如

1931年9月,日軍進佔東北,紐約中華

此,美國華僑亦是如此。

公所組織「紐約全僑抗日救國會」等。

以美國華僑為例,1868年(清同治7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華

年),中美國簽訂中美續增條約(即蒲

僑紛紛組成募款組織,投入支持中國抗

安臣條約)後,開啟華僑自由移民到美

日的行動。

國的先聲,華僑亦可以申請加入美國

在美國,華僑組成旅美華僑統一義捐

籍。1882年,美國實施排華法案後,華

救國總會等,以製作海報或在僑報刊登

僑成為美國社會攻擊的移民族群。1894

戰爭訊息,表達他們對中國與同胞安危

年,美國更將充滿歧視的排華法案無限

的關心與憂心。對於日軍以現代化武器

期延長,讓華僑飽受法律與精神折騰之

任意肆虐中國的情景,旅美華僑統一義

74 華僑與抗戰


捐救國總會張貼一份宣傳畫,撰文安撫 華僑的情緒,「愛國僑胞呀,軍事上一 時一地之進退,不足悲喜,惟有出財出 力,源源接濟,貫徹長期抗戰主張,必 獲最後勝利」,並鼓勵華僑,「凡屬國 民,亟應澈悟,國存與存,國亡與亡, 無國之人,雖家財萬千,有何保障」, 應全力支持中華民國政府抗日。 1937年8月31日,僑務委員會以「為全

Washington Post在 1939年7月8日刊登華 府僑胞紀念抗日戰爭 爆發2週年大遊行。

國抗戰告僑胞書」函電華僑,說明抗戰 的必要性及其與中國命運發展的關係, 以日本軍隊已進入華中與華南,敦請華 僑提供物質支援軍與救濟。在根與路之

Washington Daily News在1938年2月17日刊登報 導,號召僑胞前往出席抗日義演籌款活動。

間,美國華僑做出選擇,支持中華民國 政府,共同對抗日本的侵略,說明華僑

的記憶和想像有關;後者則是其與子女

雖然移居在異國,在其內心中,則跨越

的現居留地與日後的家鄉,有現實與未

了邊界,表達出他們愛鄉愛國的意念。

來的意義。在根與路兩者之間,維持一

華 僑 的 內 心 存 在 根( r o o t s )與 路

個動態性的和諧關係,應是華僑努力的

(routes)之間的游移與掙扎。前者是

重要課題,華僑支持抗戰的決心,則為

指移民的出生地、原鄉與族國,與過往

典型的例子。

加拿大雲高華一碗飯大運動會 抗戰期間,海外僑胞秉著愛國情

4天的「一碗飯大運動會」臨時組織

操,在僑居地舉行各項活動及義賣,

及節目概要,這項大規模籌集賑款活

捐資募款支援祖國。駐雲高華(即現

動是為了救濟祖國傷兵與難民,廣向

今溫哥華)加拿大華僑勸募救國公債

溫哥華當地中外人士徵求貨品、銀物

總 分 會 ,

及表演,並於活動期間每日下午1點

1 9 3 9 年(民

至11點,在哥林比街南段街口至遠東

國28年)8月

戲院及奇化街口,設製賣場、食堂及

在加拿大新

進行各項藝術表演。在臨時組織的職

民國報刊登

員表中,共有300多人參與活動的籌

同年9月6日

備與執行,可見溫哥華僑界的團結與

起一連舉行

愛國心。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75


美國華僑婦女 義賣募款支持抗日 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熙勇 華盛頓特區為美國白宮所在地,為美 國最重要行政中心。中華民國大使館設 在該區內,為領導華僑的中樞所在地。 相較於舊金山及紐約等地的中國城,該 區內的中國城雖然成立時間來得晚,但 具有指標性意涵,有關華僑支持中華民 國抗日活動,倍受美國媒體注目,吸引 美國社會關心。 為瞭解中國的戰事發展實情,美國華 僑除了透過中華民國大使館和各領事館 發布的戰爭消息,和閱讀在美國刊印的 華文報紙外,從中國返抵美國的華僑也 可得到相關訊息,閱讀美國重要的英文 報紙,更可以進一步掌握較新的變化。 然而,除了華籍留學生及土生華裔以 外,一般華僑英文能力有限,為了幫助

Washington Post在1941年8月11日刊登華籍女孩 瑪瑞安出售手製木偶的報導。

華僑瞭解英文報紙刊登的中國戰區消 息,土生華裔擔任翻譯的工作。以美國

都已過世或未有聯絡,因此,他成為中

首府所在地的華盛頓特區為例,華僑組

國從專制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少數見證

成反日社團,認真閱讀英文報紙所刊登

人。在華盛頓特區,李樹經營餐館業,

中國戰區的消息後,隨即整理及翻譯成

他表示,如果他還是20歲的年輕人,會

中文,有時並繪製中國地圖輔助說明戰

毫不遲疑地回返家鄉,持槍上戰場與日

爭的地點,指派專人到華盛頓特區內的

本人戰鬥。

中國城張貼宣傳,每天2次或3次,以至

華盛頓特區內,華僑藉著中國新年及

於華僑能與美國居民同步瞭解戰爭的發

雙十國慶日舉辦慶祝遊行,高舉中美兩

展。

國國旗以及反對日本侵略中國及支持抗

來自廣東台山李樹(音譯Soo Lee)

日布條,述明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的立

高齡68歲,清代移入華盛頓特區居住,

場。華僑亦辦理表演戲劇等活動,籌募

當時與他一起遷入華盛頓特區的鄉親,

基金,寄回中國,救濟受戰爭迫害的鄉

76 華僑與抗戰


親及協助重建被日軍損害的建設。 另外還有14歲華籍女孩瑪瑞安 (Marian Jan)出售手製木偶與華籍婦 The Washington Star在1938年7月7 日刊登華府華僑紀 念抗日戰爭一週年 ,從中國城開始遊 行活動。

女製作札花等感人的故事。日本侵略中 國之際,瑪瑞安步行回家吃中飯時,親 身看見日本6架軍機轟炸飛越過她的頭 頂。當時,她的母親正在做中飯,她帶 著小弟奔向山邊躲進草堆中,避開日本 軍機。瑪瑞安寫信告訴在美國舊金山的 父親,她很害怕,希望能到美國讀書。 如願遷入美國後,她時常回憶在中國家 鄉面對日本人的欺凌,因此親手製作

國受到戰爭破壞的婦女與幼孩,鼓勵女

200個木偶,拿到中國城出售,經過的

性華僑穿著旗袍穿梭於來往人群中賣紙

行人知悉她為募款給中國,紛紛掏腰

紮的花。華盛頓郵報訪問華僑婦女協會

包購買木偶,價錢從美金25分到5元不

理事長時,她表示,她出生於鳳凰城,

等,短短幾天已募集美金55元。她希望

未曾去過中國,但她的母親來自廣東,

經過她的努力及華僑的支持,可以籌募

她說,居住在華盛頓特區的華僑婦女人

美金1000元,再匯寄蔣夫人。

數雖然不多,至1942年前,已經募集到

此外,1942年(民國31年)2月16 日,華僑婦女協會為籌募抗日,協助中

美金5000元電匯蔣夫人,做為支援戰爭 孤兒與傷患之用。

北架斐僑胞認購的 救國公債 抗戰期間,為了籌募龐大的戰爭經費,國民政 府於1937年(民國26年)8月17日宣布發行公債,命 名為救國公債,8月24日成立救國公債勸募總會, 由前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部長宋子文擔任總會 會長,並且在各省市設立分會。救國公債也廣泛 對海外華僑募捐,獲得相當成果,對於支援抗戰 發揮極大作用。北架斐市(Bakersfield)位於洛 杉磯北方2小時車程,右圖為北架斐僑胞們抗日時 期認購的(英文版)5元及50元救國公債。 (北架斐中華會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77


美西華僑聆聽談話

(出自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七七抗戰七週年紀念特刊」)

蔣宋美齡美加國會演講 北美僑社響應救國 自1937年(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

洛杉磯華僑致意

事變起,中華民國傾全國之力獨自牽制 日本軍國主義。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 爆發,我國在12月8日正式發表對日、 德、義等軸心國的宣戰布告,同時宣布 包括馬關條約在內,所有與日本簽定的 條約無效。自此與英、美等同盟國並肩 作戰,並由蔣委員長擔任中國戰區最高 統帥,英、美兩國也在1943年1月11日 率先與我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並簽訂 平等新約,從清末起的百年枷鎖終告解 除。 蔣委員長夫人宋美齡應美國總統羅斯

78 華僑與抗戰

(羅省中華會館提供)


洛杉磯好萊塢演說盛況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福夫人邀請,於1943年2月17日起在美

野心,並重申中美160年的傳統友誼與

國國會及各大城市發表演說,號召國際

共同維護和平的責任。蔣夫人以獨特的

友人及華僑支持抗戰。2月18日在美國

風采與魅力,為中華民國贏得寶貴的國

參眾兩院的演說,由4家主要廣播電台

際同情與支持。她成為在美國國會演說

同時播出。蔣夫人以流利英語強調中華

的首位中國人及第二位女性,這篇演說

民國全民抗戰的艱辛、日本侵略世界的

詞也列入美國國會檔案。

三藩市逸仙公園獻花

(出自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七七抗戰七週年紀念特刊」)

華僑與抗戰

79


美國國會發表演說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自3月起,蔣夫人馬不停蹄陸續訪問

蔣夫人3月28日抵達舊金山後,先向逸

美國各大城市,在紐約市政廳及麥迪

仙公園的總理孫中山銅像獻花。當天下

遜廣場、母校衛斯理學院(Wesleyan

午在公民大禮堂舉行的美西華僑歡迎大

College)、芝加哥體育館、舊金山市

會,8900多個座位均無餘隙,不少人鵠

政廳、洛杉磯好萊塢盤地音樂廳等地發

立門外聆聽演說。隔日,蔣夫人應三藩

表演說,總計超過25萬人聆聽,促使美

市碼頭工會之邀,向2000多位工人發表

國重新思考重歐輕亞的政策,也為日後

演講,這是她赴美後第一次向工會演

爭取對華援助奠下基礎,更促使美國國

講,因公未能到場的美西碼頭總工會會

會在同年11月通過廢除實施長達61年的

長特別致上書面歡迎詞,代表國際碼頭

「排華法案」,允許華人移民歸化美

工會宣誓,將盡力幫助我國。

籍。蔣夫人隨後也在6月14日至17日訪 問加拿大,並在加拿大國會演說。

在3月30日離埠前,蔣夫人會見三藩 市6個華僑婦女團體的領袖,呼籲努力

蔣夫人所到之處,僑胞無不盛大迎

實行新生活運動,從衣食住行實踐禮義

接。據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

廉恥四大原則,使西方人士尊重我們,

「七七抗戰七週年紀念特刊」的紀實,

歧視就可以緩緩減少。華僑婦女團體設

80 華僑與抗戰


法多辦補習班,增長華僑婦女智識,

會一日之間就募捐到國幣23萬元,約

也要教青年子女學中文。同時多與西

為當時美金1萬1960元,旅美華僑統一

方人士聯絡,隨時隨地表現大國人民

義捐救國總會也獻上國幣20萬元。蔣

風度,這樣中西的友誼自然可以一天

夫人所引發的北美僑胞支援祖國抗戰

一天的密切。

的這股風潮一直延續,可說是中華民

美西各埠僑團紛向蔣夫人致上獻金

國贏得抗戰勝利的重要支持力量。

救濟祖國難童,支持抗戰。斐匿救國

一張郵票的見證 文/美國洛杉磯僑務委員楊賢怡 美國郵局在1942年(民國31年)7 月7日、七七事變5年後發行第一張中 華民國郵票,共計發行2127萬2800 張。首日發行典禮在科羅拉多州丹佛 市舉行,丹佛市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獲 悉辛亥革命成功之地,代表向奮勇抵 禦日軍殘暴侵華的中華民國軍民致 敬,也見證抗日期間中華民國與美國 的盟邦關係。 該郵票以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及國 父孫中山像圍繞中華民國地理全圖, 中間圓心為「抗戰建國」國徽,國父 三民主義的民族、民權、民生以及美

(楊賢怡提供)

國林肯總統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民國生日外,國父孫中山的英文SUN

均呈現在郵票上;展現出抗日戰爭期

YAT-SEN也呈現在郵票中,該郵票發

間我與美國盟邦並肩作戰,關係密

行象徵美國支持中華民國,譴責實施

切。

共產主義之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張郵票是1961年,適逢中華民 國創建50年的10月10日,除慶祝中華

這是美國郵政史上二度以中華民國 為主題,設計、發行郵票。

華僑與抗戰

81


歐洲、 大洋洲 與 南美洲

法國華僑與對日抗戰 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三井 面對日本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侵略,

全面抗戰後的救國行動

法國華僑感受到國家面臨重大威脅。於

(一)救亡組織壯大

1935年(民國24年)在巴黎創刊的「救

「全歐抗聯會」動員本身力量,透過

國時報」(Au Secours de Patrie)曾

對外宣傳,增強抗日的聲勢,英國與法

在「中華民族一致對外」的社論表示

國的「中國人民之友社」等團體在援助

「中華民族危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更嚴

中國抵抗外敵及救濟天災人禍等方面出

重的階段-亡國滅種之禍,已迫在目前

力頗多。

了。」

(二)抵制日貨運動

之後呼籲:「不分黨派、幫口、地

1937年(民國26年)七七抗戰爆發,

域、同鄉以及職業界限,以抗日救國為

巴黎華僑於8月22日在巴黎里昂車站附

依歸,謀一致的團結,以為國內僑胞的

近舉行抵制仇貨大會,並於二次大會訂

模範。」

定「抵制仇貨運動大綱」,成為抵制日

七七事變前的抗日活動

貨的行動綱領。

當時法國華僑約1萬7000人,居歐洲

法國華僑的抵制日貨運動,在「全歐

華僑總數的近1/3,愛國活動活躍,尤

抗聯會」的發動下,用兩周散發傳單,

以巴黎是歐洲華僑抗日救國運動的中

回響熱烈。如法國「中國人民之友社」

心。法國前後出現兩個重要的全國性抗

於11月3日在巴黎第5區的互助之家,召

日團體,分別為「巴黎中華民眾抗日救

集援華抗日50餘團體2000多名代表,討

國會」,及以巴黎為根據地的「全歐華

論制裁策略和援助中國抗戰等工作。

僑抗日救國聯合會」。

82 華僑與抗戰


留法華僑於1935年11月14日共同上電在南京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5次全國代表大會,籲請抗日衛國(左圖 ),留歐全體華僑也在同月23日共同上電聲援(右圖)。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三)捐款、救國公債、獻物與救濟難 童 法國華僑發動抗戰捐款,首由里昂

事抗日宣傳、捐募藥品,為祖國募捐4 萬法郎,並鼓勵捐款認養祖國難童,開 辦慈善賣所,得款資助抗戰。

僑胞丁子才倡議,他曾致書「救國時

(四)參戰服務隊

報」,得到法國僑胞熱烈響應。抗戰

抗戰爆發後,「救國時報」社論曾提

初期法國華僑合計至少捐得2萬5000法

出僑胞應從軍事上援助抗戰,「全歐

郎。

抗聯會」旋於9月在巴黎舉行第二次大

抗戰爆發,財政部為長期支援抗戰,

會,通過組織華僑回國參戰服務團,首

發行救國公債5億元,「全歐華僑抗聯

先響應的是里昂中法大學學生,法國華

會」與法國華僑遂於1938年11月成立救

僑另組有「赴西參觀團」與「歸國代表

國公債勸募委員會法國分會,並於僑胞

團」,向政府請願,陳述華僑救國意見

居留之外省城市成立勸募處。

及慰勞前方將士等工作。

在駐法大使顧維鈞夫人黃惠蘭的倡導

法國華僑因抗日救亡而聯合,因抗戰

下,法國華僑婦女發動華僑眷屬及留法

救國而形成黨派團結,進而喚醒民族意

女學生在巴黎組織中國難民救濟會,從

識,對支援祖國抗戰做出應有的貢獻。 華僑與抗戰

83


駐澳洲紐荷崙國難後援會分會 對日抗戰期間,全球僑胞共赴國難,紛紛響應捐款獻物救國,甚至回國投身抗戰,或在僑居地組織華僑抗 日救國團體。大洋洲僑胞當時僅有幾萬人,但也不落人後,旅居澳洲紐荷崙(New Holland)的僑胞組成 駐澳洲紐荷崙國難後援會分會,圖為1937年(民國26年)分會成員與星洲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合影。 (中國國民黨駐澳洲總支部提供)

飛枝華僑 義演籌款救國 華人很早就移居南太平洋島國斐 濟,據民國前一年的1911年人口普查 ,當地共有305位華人,1936年(民 國25年)已成長到1751位華人,當時 斐濟最大的華人組織就是1916年成立 的國民黨支部,也是當地華人社會的 中心。抗戰爆發後,斐濟華人踴躍響 應捐輸,共赴國難,圖為飛枝全體華 僑抗日救國會職員在1939年12月26日 與義演籌款救國蘇瓦劇員的紀念合影 。(中國國民黨駐澳洲總支部提供)

84 華僑與抗戰


巴拿馬華僑捐輸抗日 當全球愛國華僑出錢出力投入八年抗

心陳奉天紀念圖書館隆重登場時,駐巴

戰之時,中南美洲的巴拿馬僑界也不落

拿馬大使周麟在場出示由華僑救國總會

人後,以行動支持祖國的抗日活動,圖

公布的資料,內容為民國1937年7月至

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

民國1945年9月巴拿馬華僑為支持對日

復七十週年史料圖片展開幕儀式於2015

抗戰的捐款名冊,是巴拿馬僑胞慷慨解

年(民國104年)8月14日在中巴文化中

囊、捐款救國的珍貴歷史紀錄。

華僑與抗戰

85


第 三 章

壯志凌霄 19歲的華裔青年陳瑞鈿自願受訓參戰,儘 管座機三度遭擊,重傷無法駕駛戰機,仍 不改其志,疾呼「國家召喚我」,改以運 送物資支援前線。 鄂西會戰中獨自駕機攔截日本轟炸機隊的 周志開,封號「王牌飛行員」,卻不幸 在偵查敵情時,於空中遭襲殉職,年僅24 歲。 還有李學炎、陳鴻銓等數不盡的空軍健 兒,翱翔鐵翼、經文緯武,實踐壯志於雲 霄。一如中華民國空軍軍歌所述,他們擔 負天下興亡、永保萬里長空。

86 華僑與抗戰


華僑救國 陳瑞鈿 文/空軍司令部 華裔空戰英雄陳瑞鈿(Arthur Chin),在1913年(民國2年)出生於美 國波特蘭,父親籍貫廣東台山,母親是秘 魯人。陳瑞鈿18歲時進入波特蘭「美洲華 僑航空學校」,19歲與11位華裔青年回到 中國大陸加入空軍,因技術優異,被派赴 德國空軍轟炸學校學習進階戰鬥機飛行技 術,畢業回國,屢屢創下戰功,因傷結束 軍旅生涯後,返回俄勒岡州老家,在小鎮 郵局擔任郵務員,直到退休。 陳瑞鈿在1937年至1939年,參加15次以 上的對日戰役,總共擊毀6架日本軍機, 榮獲「王牌飛行員」頭銜,另外還協助僚 機擊落過3架敵機。他的座機三度被敵機 擊落,跳傘成功生還,其中有一次,他在 座機被擊中後仍奮不顧身駕機直衝敵機, 將其撞毀。 1939年崑崙關戰役,陳瑞鈿駕駛的戰機 被日機擊中油箱起火,他全身著火,千鈞 一髮之際跳傘逃生,雖保住一命,全身上 下卻嚴重燒傷。 當時交通不便,陳瑞鈿隔了3天才送往 醫院,面部傷口已感染發炎。之後輾轉前 陳瑞鈿近照。

(空軍司令部提供)

華僑與抗戰

87


往香港等地救醫,1940年回到美國治療。 長著一雙蔚藍眼睛及高挺鼻樑、素有空 軍美男子之稱的他,經過多年皮膚移植手 術與復健,身體也無法恢復到可再駕駛戰 鬥機的狀況,於是退役擔任運輸機駕駛,在 有「死亡航線」之稱的「駝峰航線」 ,執行將 物資由印度送往喜馬拉雅山送往中國大陸的 險惡任務,繼續為抗戰奉獻。戰後,他回到美 國老家,於1952年在郵局擔任郵務員,直到 1983年退休。 1946年,美國出版社以「真正英雄的 動人故事」(Real Heros-Thrilling Stories about Real People)為題,介 紹陳瑞鈿的非凡戰績。他在抗日期間被譽 為「中華戰鷹」(China's Warhawk)的 英勇事蹟,也被出版社編列為美國課外讀

陳瑞鈿與I-15戰機合影。 (空軍司令部提供)

物。 美國政府在1995年頒發飛行十字勳章 (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表彰 陳瑞鈿的英勇功績。陳瑞鈿過世前不久, 有記者問他,為什麼要返國參加抗戰,他 的回答很簡短,「國家召喚我。」1997年 10月,陳瑞鈿去世一個月後,獲得美國空 中武力傳承博物館(American Airpower Heritage Museum)追封為美國二次大戰空 戰英雄名人堂華裔第一位空戰王牌英雄。 2008年,俄勒岡州前聯邦眾議員吳振偉 (David Wu)提案將陳瑞鈿服務過的郵局命 名為「陳瑞鈿少校郵局大樓」 (Major Arthur Chin Post Office Building) ,獲得眾議院監 督暨政府改革委員會一致通過,當時的美國 總統布希簽署生效。現在,這個平凡小鎮郵 局入口處公告欄上方的紀念牌刻著「此建築 物以陳瑞鈿少校命名」,訴說著這位二戰期 間華裔空戰英雄不平凡的傳奇人生。

88 華僑與抗戰

陳瑞鈿獲得的勳章 中華民國政府 五星星序獎章、 六星星序獎章、 三等復興榮譽勳章、 六等雲麾勳章、 干城甲種二等獎章、 三等宣威獎章、 忠貞獎章、 抗戰勝利勳章 美國政府 二戰勝利獎章、 亞太戰區作戰獎章、 空軍獎章、 卓越飛行十字勳章


飛虎英雄 鄧桐臻 文/美國鳳凰城張肇鴻 我曾數次造訪鄧桐臻先生的家,他年

1978年退休後,他搬遷至鳳凰城,因學

過九旬,身體硬朗,他的家裡十分樸

貫中西,又懂得市政運作程序,促成耆

素,為人低調,談起抗日戰爭,才打開

英中心及康寧大廈的落成,讓有需要的

他的話匣子。

老人住進了安樂居所。

鄧桐臻於1941(民國30年)年參加美國

鄧桐臻熱愛祖國及中華文化,曾擔任

空軍,1942年派到戰鬥機械部學校就學, 過斐匿中文學校校長,春風化雨,培育 之後成為中美混合大隊第十四航空飛虎

英才,州政府和市政府頒發過服務獎牌

大隊的情報參謀,並派往中國,轉戰過昆

給他,僑社向他頒發「熱心教育」獎

明、桂林、重慶等地。因懂得中文,他教導

牌。他淡泊名利,沒有相簿,也沒有擺

中國軍人學習軍事戰鬥技術,4年半的軍

設勳章和獎牌,謙卑隨和,在他身上,

旅生涯,官至上尉,得過8枚勳章。

我瞭解什麼叫做平凡而偉大。

抗戰結束後,鄧桐臻回到北亞省大學

我有幸結識鄧桐臻,並得到他年輕時

就學,在校期間曾擔任過學生聯會主

任空軍軍官的相片和各種資料,他特別

席,也是國際關係俱樂部成員,他又到

送給我「陳納德飛虎隊第二次大戰五十

史丹佛大學深造,畢業後在Holbrook市

週年紀念冊」,還囑託我多發掘華人對

擔任市議員,也曾任職於州教育部。

社會貢獻。

碧血長空 周志開 文/美國休士頓程美華 2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剛參加僑社的

楊佑偉從未到過台灣,今年全家打算

活動回家,老伴告訴我有一位中國大陸

去台灣向舅舅致祭,老伴告訴我楊佑偉

來的僑胞,名叫楊佑偉,正在打聽3月1

的舅舅叫周志開,我想在抗日戰爭中

日空軍大鵬聯誼會春節聚餐的事,他表

為國捐軀,是英雄,但周志開這名字

示他的舅舅是空軍,在抗戰時期為國犧

不熟;我一面準備晚餐一面在想,周志

牲,中國大陸有他舅舅的塑像,聽說台

開…。

灣也有。

我是台南空小畢業,台南空小在我們出 華僑與抗戰

89


國多年後更名為志開小學,我的婆家住在 台南空軍眷村,曾經叫水交社,後改為志 開新村,想到這兒,晚餐也沒心思吃, 立刻上網查詢資料並整理如下: 周志開出身於望族,祖父為清朝官 員,父親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司法機構 就職,民國24年(1935年)周志開16歲 入讀中央航校,畢業後進入空軍第四大 隊驅逐科服役,民國31年10月25日一架 由周志開駕駛的P-43戰鬥機在陝西省洋 縣上空擊落日本軍百式司令部偵察機一 架,首開P-43戰鬥機在中國的空戰紀 錄。 其中最豐碩的空戰戰果在鄂西會戰期 間,民國32年6月6日擔任四大隊23中隊 中隊長的周志開駕駛P-40戰鬥機對前線 日軍進行對地阻絕任務,攻擊機隊返回 四川梁山機場時日本軍機尾隨攻擊,

台南志開國小周志開英雄塑像。 (休士頓大鵬聯誼會唐培文提供)

周志開在降落後迅速地換乘一架美國陸

周志開犧牲後,母親周王倩綺化悲痛

軍航空軍所屬當天因迷航降落在梁山

為力量,認為軍人就應該報效國家,毅

機場的美軍P-66戰鬥機(Vultee P-66

然將特優撫恤金轉贈空軍教育事業,並

Vanguard),攔截一批無護衛的日本轟

將年僅13歲的幼子送入空軍幼校,繼續

炸機隊,由於當時梁山機場正在進行收

效命空軍。

容戰機的作業,因此沒有多餘戰機進行

在熱淚盈眶中讀完相關資料,拿起電

攔截,周志開憑著一架戰鬥機成功迫使

話打到空軍總部,確認有這位抗戰英

轟炸機場的日本轟炸機隊放棄任務,並

雄,再打到國防部轉接圓山忠烈祠,一

且成功擊落其中3架,其英勇的作戰精

位中校回答,先烈的後人來致祭,只要

神與戰果獲得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

事先通知,他們會請出先烈牌位,並備

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親授青天白日勳

妥祭奠相關物件。今年是抗戰勝利暨臺

章(周志開是第一位獲此殊榮者)。同

灣光復七十週年,能為抗日先烈的後人

年12月14日,周志開在駕駛P-40N單機

略盡棉薄是無上的榮幸,休士頓大鵬聯

偵察湖北敵情時遭遇日軍戰鬥機攔截,

誼會會長孫長寧博士,獲知消息後立刻

空戰中飛機負傷,返航時失事殉職,

約楊佑偉餐敘,並當面邀請楊佑偉參加

時年24歲。殉職前累積總擊落架數6.5

大鵬聯誼會的春節聯誼餐會,並由筆者

架,留名在中國王牌飛行員名單中。

在當天報告周至開的英勇事蹟。

90 華僑與抗戰


中秋殉國 戴廣進 文/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戴振祚 戴廣進,民國3年(1914年)出生於安 徽省合肥縣,因酷愛籃球及網球,曾為 全國運動會網球選手。為響應蔣委員長 之青年人「航空報國」的號召,報考入 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空軍軍官學 校前身)第六期。畢業後在空軍四大隊 二十三隊(後為二十三中隊)任少尉驅 (戴振祚提供)

逐機飛行員。 民國26年對日抗戰爆發,空軍四大隊 駐防南京,戴 廣進多次 參 加 南京上空 空戰,也曾飛淞滬轟炸日軍軍艦及日本 陸軍的 陣 地;他 曾 寫 信 給 家中的 弟 弟 們「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將為國而捐

克機8架,在青龍山上空與敵機激戰多

軀,弟當加倍孝奉雙親,勿以我為念。」

時,互有傷亡;戴廣進駕駛2509號「霍

在轟炸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任務中,遇

克三」攻擊敵機第二分隊,在敵機掃射

迷霧與同袍分離而遭日機包圍,戴廣進

之下,座機油箱中彈起火,機身下降墜

鎮定如常,衝向日機後原打算與敵機同

地,戴廣進跳傘不及而陣亡,殉國時年

歸於盡,而在敵機閃躲之時,他乘機占

僅23歲。

領高空向敵機群掃射並擊退對方,安然 返航完成任務。

戴廣進陣亡於民國26年的9月19日, 而陰曆和陽曆的日期每隔19年就會重疊

戰事不斷持續,中華民國空軍在9月

一次,民國102年正好是與民國26年的

18日由當時的空軍四大隊、五大隊及六

中秋節第四次的重疊,對於戴廣進的家

大隊輪番出擊,攻擊侵華日軍在上海的

人來說,因戴廣進在中秋節壯烈犧牲,

軍艦和各個據點,中日發生了激烈的空

雖不再過中秋節慶,而希望把這個英勇

戰。次日,即9月19日正是中秋節,日軍

故事流傳下去,除了表達思念,也是為

各式飛機30餘架,空襲首都南京,我軍

抗戰歷史留下不容抹滅的一頁。

飛機21架自句容、南京分別起飛迎戰, 四大隊二十三隊由隊長毛瀛 初率領霍

戴廣進後經政府追贈空軍中尉,入中 華民國忠烈祠祭祀。 華僑與抗戰

91


藍天飛虎 李學炎 文/空軍司令部

李學炎於民國元年(1912年)出生於 廣東梅縣,家境貧困,世代務農,憑著 勤奮好學,斷續完成初中學業,民國21 年考進中央航空學校、24年分發至第六 飛行隊擔任飛行官,展開長達30多年的 軍旅生涯。 民國32年,中國空軍與美軍飛虎隊組 成中美空軍混合聯隊,李學炎被任命為 第一轟炸大隊大隊長,赴印度接受戰鬥 訓練後,參與對日作戰百餘次,戰功輝 煌,其中最為難忘的就屬突襲新竹機場 一役。 民國32年11月,第二十一偵察大隊偵 察出,新竹基地駐防有日本海軍88架的 96式轟炸機,可能對盟軍構成嚴重威 脅,時任中美混合團指揮官的陳納德將 軍於是下令對新竹基地發動空襲。 11月25日10時,李學炎親率6架中美混 合團B-25轟炸機,自江西省起飛,航程 中,為躲避日軍雷達偵測,以20呎超低 空貼海飛行,經約400海浬長途跨海飛 行,自南寮外海開始爬升,分為3波對 新竹機場猛烈轟炸,共擊毀42架日機, 日軍還來不及反應,機隊已完成任務返 航,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 當時很多人 都認 為這 是不可 能的 任 務,但由於規劃周詳,大獲全勝,日方

92 華僑與抗戰

(空軍司令部提供)


對空襲毫無查覺,締造「0比42」的光 榮戰績,是空戰史上完美紀錄之一,李 學炎因而獲得「藍天飛虎」美譽,更難 得的是,此役沒有造成新竹任何民間損 傷,是李學炎最引以為傲的戰役。 此戰役締造日本侵華戰爭中飛機損失

攻擊前

最多的紀錄,更替全國民心士氣打了一 劑強心針,也扭轉中國戰場劣勢,日軍 航空隊損失慘重,減低對盟軍的空中威 脅及日本在台灣的空中武力;值得一提 的是,遠在8600公里外的埃及當天舉行 歷史性的「開羅會議」,而我方在會議 期間成功空襲日本佔領我國領土的機

攻擊中

場,更具有歷史意義。 李學炎於民國74年自台舉家移居美 國,旅美期間仍心繫空軍,支持台灣防 務發展,他在90歲高齡時著書《藍天飛 虎 九十回憶》,將其一生經歷留傳後 人。 在李學炎102歲大壽之日,時任駐美代

攻擊後 李學炎突襲日本在新竹基地轟炸情形。 (空軍司令部提供)

表金溥聰造訪這位抗日名將位於新澤西 州的住家,送上總統馬英九致贈的「忠 藎懋績」壽軸,民國103年2月9日,李學 炎在美國逝世,享壽103歲,他一生共獲 頒宣威獎章、飛虎獎章、勝利勳章、雲 麾勳章及美國自由勳章等25座勳獎章, 忠勇精神永存。

華僑與抗戰

93


天助自助 陳鴻銓 文/前空軍副總司令陳鴻銓將軍 南北戰爭時,記者問林肯總統:「神 是否站在你的一邊?」林肯回答:「重要 的是我們是否站在神的一邊。」其實, 「神」是主動的、純正的、正義的、博愛 的、永恆的,不是由我們選擇,而是看 我們是否走對了方向。 在18句最富哲理的英文名句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 助自助者)」,意思是神幫助那些具有 刻苦、勤奮、誠實、信用、勇氣的品格, 以及奮鬥精神的個人及團體。 儒家也說,「人必自助而後人助」。換 句話說,站在正義的一邊時,神即與我 們同在。「藍鯨行動」中蔣公之倖免於 難,以及我14年抗戰獲得最後勝利都只 能作如是觀。不過,以下兩則真實的小 故事,也能作類似的解釋。 (一)民國33年(1944年)6月間,豫

陳鴻銓將軍與其當年座駕P-40。(陳鴻銓提供)

湘桂會戰(屬日本一號作戰之一部)的

但經查對,該指揮所距我指定目標區

許昌保衛戰中,中美混合聯隊(屬飛虎

尚有十餘華里之遙,且當時並無其他任

隊)第三大隊,奉命出擊,轟炸許昌附

務機在該地區活動。經再詳查後,判定

近 數 處重要目標。該 次 任 務 未 遭 遇 敵

唯一之可能是筆者同期同學於進入投彈

機攔截,故各機均能從容投彈,戰果尚

航線啟開安全電門時,炸彈自行落下誤

可。

中的結果,但亦不能否認此項美譽,故

惟任務完成當日下午,接獲我敵後情

列為中隊戰績,部隊共享。

報,對該次任務備加嘉許,因其中一枚

(二)民國34年(1945年)5月間,歐

炸彈直接命中某一村莊之日軍前進指揮

洲戰場雖已結束,但在亞洲戰區,日軍

所,且當時正有高級人員開會,故傷亡

仍做困獸之鬥,發動「一號作戰」,攻

慘重,戰果極為輝煌云云。

勢凶猛,我戰略重鎮相繼失守,危及陪

94 華僑與抗戰


左圖:飛虎隊員聽取作戰前指示,右圖:中美空軍出擊前研討作戰任務。

(陳鴻銓提供)

都重慶,甚至戰線距芷江空軍基地僅45

的陸空電台,直接與空中戰機通話,指

哩,處境危急。

示攻擊目標,收效恢宏,尤以深具殺傷

某日凌晨我第五混合大隊之美飛行員

威力之液體燃燒彈(Napalm Bomb,一

步行上場警戒時,忽見一人影奔跑,乃

枚彈於爆炸後可達長200至300呎、寬50

大聲詢問何人,瞬間即遭槍擊,幸僅傷

至100呎之燃燒面積,且持續15分鐘之

及臂部,遂拔槍回射,並高聲呼喊驚醒

久)。

全場,群起尋視並未發現異狀,事後獲

據國軍統計,單就未掩埋之敵屍,已

悉該槍手乃是日軍突擊隊之先頭人員,

超過1萬5000具,大部分已燒成焦枯,無

且我機 場 外圍亦有漢 奸支應。隨即開

法辨認。最後經確實查證,其中有聯隊

始加強基地戒備,並全力支援我陸軍作

長兩名、大中隊長十餘名,予敵軍重大

戰,將全聯隊八成之油彈均轉供芷江使

打擊,使我軍攻無不克,得於日本在華

用。

之最後決戰中操握勝券,穩住戰局。不

第五大隊共出動2200架次,此其間為 加強聯戰效果,特派中美飛行員赴前線

知是否算那位日軍突擊隊員適時出現之 功?

中美空軍共同組成的飛虎隊。 (陳鴻銓提供)

華僑與抗戰

95


抗敵雄鷹 蕭振崑

蕭振崑赴美受航空訓練,圖為在印度整訓全體學員合影。

(蕭向平提供)

蕭振崑民國8年(1919年)出生於湖

B-17轟炸機,此役國軍改由4架B-25轟炸

南長沙,民國29年考取空軍官校第十四

機,攜帶500磅炸彈兩枚,以低空迂迴方

期,因國家飛行場地受限,他被選派赴

式向黃河鐵橋投彈,成功炸毀鐵橋,日

美接受 完 整飛 行 訓 練 後,再 赴印度 經

軍發現後立即掃射還擊,4架飛機仍成功

B-25戰鬥轟炸機整訓,學成後參加中美

完成任務。

混合大隊(飛虎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

抗戰期間由於國內物資缺乏,須自印

一分隊任B-25飛行員,期間適逢抗日戰

度 運 送 物 資 和 人 員,當時有兩 種方式

爭,蕭振崑也隨部隊投入抗戰行列。

運送物資,一是透過滇緬公路,但道路

民國33年蕭振崑最早分發於廣西,任

狹小且危險,運送時間過長,所以國軍

務是巡邏南海,飛行距離曾到過新竹縣

和美軍大部分採空運模式。初期多由美

和香港九龍,抗戰期間炸沉日軍10艘運

國人 駕駛 運 輸 機 飛 越 駝 峰(喜馬 拉 雅

輸艦,阻斷對方運送人員和物資,並擊

山),但因天候惡劣,損失400多架運輸

落一架日軍零式戰機,隨著地面戰況變

機,後來美軍轉交空運任務給國軍,蕭

化,空軍隨軍隊移防至四川成都。同年

振崑也轉任空運任務,每次出機均順利

3月蕭振崑參與多次會戰,其中最著名

達成部隊的要求。

的就屬黃河鐵橋轟炸戰役。黃河鐵橋是

抗 戰 勝 利 後,蕭 振 崑 被 編 入 空 軍 北

日軍南北交通的樞紐,日軍在此一帶部

平第十大隊,他曾參與國共內戰多場會

署防空火力,不斷擊落援助國軍的美軍

戰,民國35年在任務中執行永年空投,

96 華僑與抗戰


救援守城軍民,讓軍民備受感念。民國 37年從北平調往嘉義縣,大部分擔任運 輸任務,曾經把故宮博物院重要的古蹟 運送來台,保住重要的文化資產。空軍 退役後為照顧家人生計,民國56年擔任 越南永興航空機師,而後也到寮國民航 服務。 蕭振崑不僅專精在飛行,運動細胞和 藝術也不遑多讓,會彈胡琴,打籃球和 排球,曾擔任空軍國家代表隊排球隊 長,可見他的多才多藝。不過最令他驕 傲的是參與抗戰,蕭振崑因看見日軍對 中國人民不人道的表現,激發他報效國 家的念頭,而空軍英勇飛姿、爭先殺敵 的模樣,促使他加入空軍的行列。 蕭振崑服 役空軍23年,飛行時數逾 3000小時,共獲勳獎章17枚,他退休後 定居美國,其中住最久的地方是洛杉 磯,因為家人、長官和同袍皆在洛城, 並且洛城華人眾多,有令人安心的感

抗敵雄鷹蕭振崑多才多藝,圖為他拉胡琴的英姿。 (蕭向平提供)

受。蕭振崑於民國97年辭世,他英勇飛 行的勳績,永留人心。 今年適逢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 週年,蕭振崑的長子蕭向平也來台參加 紀念活動,他在接受宏觀周報專訪時表 示,八年抗戰是所有愛好自由的國家對 抗野心侵略的國家之戰爭,抗戰對於同 盟國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國軍牽制1、 200萬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削弱其攻 勢,歐洲聯軍才會扭轉氣勢,成功結束 二次世界大戰,所以我國的功勞實不可 沒。

華僑與抗戰

97


長空戰鷹 王希舜 文/美國芝加哥王湘涵 我的父親王希舜民國8年(1919年) 生於山東蓬萊,抗戰開始時,是個醫學 院的學生,民國28年進入空軍飛行學校 第四期,並在民國32年10月畢業,正是 全面抗戰最激烈的時候。父親飛過「戰 上圖為王希舜與野 馬Mustang P-51戰鬥機 ,左圖為王希舜與P-38 Lightening戰鬥機。 (王湘涵提供)

鷹」(Warhawk)P-40型戰鬥機,也就 是機頭上畫有大鯊魚嘴的戰鬥機,這是 中美混合團的主力戰機「Aces of the CBI」,也是中緬印戰場的王牌。 父親於民國31年先後赴印度及美國吐

一體救護 航空委員會 第 號」的字樣。

桑接受Mustang P-51野馬式戰鬥機訓練

蔣夫人也前來探視,並改善伙食,空軍

共11個月,回國時戰火正熾,立即投入

從此有了高空伙食。

戰事。英勇的中國空軍雖面對性能優越

民國37年來台後,父親先帶著一家人

的日本零式戰鬥機,仍奮不顧身、立下

住在嘉義東門駅(町),後來搬家到台

可歌可泣的汗馬功勞。

中北屯。父親擔任公館機場(民國55年

當時,飛機常換駐防地,父親新進駐

改名為 清 泉崗空軍 基 地)的 作 戰 組 組

的機場在開飯時需等推車運來,經常推

長,平時都在機場待命,母親每隔一、

車還沒到,警報就響起,他立刻跳上飛

兩 個月帶 著 在空 小 上 學的 我,搭 便 車

機起飛出戰。有一次,父親的座機在空

到機 場看父親。父親前後飛過 P - 38、

戰時被擊中,機翼破了大洞,可是他仍

P-40、P-51、F-86、F-100、F-104、F-5E

然奮力飛回機場。落地後,美國飛行員

等型的飛機,並在黃杰擔任省主席期間

問他為什麼不跳傘?父親說,國家民生

在省政府交通處直昇機小組任職,最後

凋敝,物力維艱,怎樣都要想辦法保存

以少將職務退役。

飛機。父親也經常為陣亡的同學收屍,

父親晚年赴美與我相聚,住在印第安

把殘破的大體清洗乾淨、入土為安,讓

納州普渡大學校區附近,他幽默風趣及

高貴的靈魂得以安息。

平易近人的個性,無論老少都喜歡和他

父 親 所 屬的中美混 合 團由美國 空 軍

交朋友,他也曾參加學生社團舉辦的活

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Flying Tiger)

動。民國95年,父親因病過世,享年86

的陳納德將軍訓練,美國飛行員的夾克

歲,他是一肩挑起國難的英雄,也是永

背後縫有「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

遠活在我心中的慈愛爸爸。

98 華僑與抗戰


獨臂勇士 石邦藩 文/波士頓榮光聯誼會理事長石家孝 民國21年(1932年)淞滬一二八事變, 日本慣例不宣而戰,侵凌上海,並蓄意徹 底消滅我國草創的空軍,取得絕對制空 權。當時的空軍是由中央及地方空軍與 歸國參戰的華僑所組成,指揮、情報、防 空、通訊及後勤等各方面都尚欠理想。親 歷此役的家父石邦藩述及當時空軍約有 200多架飛機,其中作戰用飛機很少,嚴

石邦藩斷臂前攝於金陵號飛機前。(石家孝提供)

格說只有9名合格戰鬥機飛行員。但空軍

駕駛K47型冒雨疾奔,終於在下午3時半

勇士以一擋十,屢創佳績,給予日軍迎頭

安抵筧橋面呈密令。

痛擊。

日軍為徹底消滅我國空軍,數日間連續

淞滬戰役爆發後,空軍從各駐地向首

轟炸上海虹橋及蘇州機場,並在26日拂

都南京集結,準備支援戰場及炸射日軍

曉自吳淞口外航艦發射戰機升空,直朝

航艦與吳淞口艦隊。中央航空第二隊負

國軍機隊集結的筧橋出擊。

責捍衛首都空防,廣東第六隊及第七隊

天 未亮 就 起身的 石邦藩發 現 敵 機 來

警戒淞滬上空。廣東第二隊由隊長丁紀

襲,立即拉著後座沈延世奔向編號P14的

徐督率北上助戰,其下的中央第二隊是

K47戰機,但前後座的機槍都失靈,他便

純驅逐戰鬥隊,由石邦藩擔任上校隊長。

瞬間疾駛向錢塘江面盤升,迎面潰散日

當時由南京或杭州赴上海仍屬艱難的

機隊形,日軍倉皇下投彈僅落於筧橋場

長途飛行,加上2月的江南低雲多雨,機

外,未造成傷害。

群無法出動。直到2月5日及6日,美國歸

但日軍發現石邦藩座機機槍失靈,發

僑的第六隊正副隊長黃毓沛及黃毓全兩

動猛擊,並射中石邦藩左臂,他便以腿夾

兄弟率隊支援上海,黃毓全與隊員朱達

操縱桿,原想跳傘逃生,但沈延世倉促登

先駕駛國軍僅有的兩架林克式單座戰機

機未帶降落傘,他以餘速曲折下滑,最後

凌空制敵,這是中日空軍首次交鋒,但兩

在一處旱地平安降落。

人座機最後殉國,黃毓全正值28歲盛年, 新婚僅半月。

石邦藩被送入杭州廣濟醫院搶救,因 體內鉛毒上升,只能割除左臂,約半年後

航空署2月20日下令各機隊飛往杭州筧

才痊癒歸隊。他在院中蒙蔣委員長電慰,

橋待命,石邦藩25日獲南京航空署之命,

各大報也每日登載醫況,多年後仍有民

即日將 蔣委員長密令送 達杭 州的黃署

眾熱情餽贈致意,可見當年抗日情緒的

長,由於雨雲重重,他決定自己送密件,

高昂。 華僑與抗戰

99


第 四 章

陸戰英豪 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於抗戰初期妄想「三月亡華」, 但在忻口、徐州、武漢等幾場大型會戰後, 戰果不如預期、戰事持續。 而國軍在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略中, 出現了為國捐軀的張自忠、屢戰屢勝的張靈甫、 出生入死的鄒洪及擅長情報工作的姜毅英、莊心田等 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亂世英豪。 謹以此篇章向所有陸軍將領致敬, 感念他們用鮮血捍衛國家榮譽,用性命爭取抗戰勝利!

100 華僑與抗戰


英烈千秋 張自忠 文/國史館助修蘇聖雄 張自忠,生於清末,年輕時感民國肇

往北邁進,無論

造,國務積弱,外侮頻仍,遂投效軍

作好作壞,一定

旅,歷任軍校校長、師長、市長、省主

求 良 心 得 到 安

席等職。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平

慰。以後公私均

軍政要職,皆由張自忠代理,其含垢忍

請我弟負責。自

辱,以緩和日軍進攻,爭取備戰時間,

現在起,以後或

但國人不明真相,視他為漢奸。

暫別,或永離,

日軍攻破北平,張出逃,及返南京,

不得而知。」渡

張自忠 (青年日報社提供)

滿街張貼辱罵他的標語,惟最高統帥蔣

河後遭日軍掌握行跡,予以夾擊,張自

中正了解內情,嘉勉慰問,勉其重回部

忠身處重圍,往復衝殺,最終遭重創仆

隊,報效國家。張自忠潸然淚下,立誓

地,他彌留之際道:「吾力戰而死,

以死報國。

自審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

張自忠復出,投入戰役無數,積功升

愧,爾等當努力殺敵,毋負吾志!」言畢

至集團軍總司令。民國29年(1940年)

壯烈殉國,時年50,為抗戰8年殉職級別

夏,日軍進攻襄樊,張自忠率部渡河截

最高軍官。同年7月7日,國民政府特頒恤

擊,臨行貽書舊友:「現已定於今晚往

金,並追贈他為陸軍上將。11月,行國

襄河東岸進發,奔我最終之目標(死)

葬禮,蔣中正題碑「英烈千秋」。

張自忠遺稿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101


台籍英雄 鄒洪 文/美國波士頓鄒徐佩蒂

出生於新竹縣芎林鄉的鄒洪是中華民 國首位台籍將軍,也是唯一的台籍保定 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他的生平就是一 部精彩的抗戰史。 鄒洪,清光緒23年(1897年)生,父 親鄒石生在日據時期曾參加抗日義軍, 子女都深受抗日意識薰陶。鄒洪1910年 隨著長他9歲的大哥鄒薌谿到上海,由 於國家當時面臨軍閥割據亂局,他深覺 非從軍不足以完成自己的理想,遂於民 國8年(1919年)報考保定陸軍軍官學 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清末以來歷史最 悠久、最具規模的軍官學校,最早是 1903年的「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 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時,與「陸軍軍 官學堂」整合,改稱保定陸軍軍官學

鄒洪

(鄒徐佩蒂提供)

校。雖僅存於民國2年至12年間,但訓 練過的軍官逾萬名,且多擔任重要將 領,影響中國當代局勢甚鉅。

「五三慘案」,更感憤慨。隨著北伐歷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7期只收陸軍中

練,他也一路從營長、團長升為參謀

學堂畢業生,鄒洪在開始招收一般生時

長,並在民國21年擔任第四十三師師長

立即報考,可見從軍意願強烈。畢業

時,參與江西剿共之役,成功穩住國軍

後,鄒洪25歲,原想返台建立抗日組

根基,鄒洪也因此升任中將。隨後曾轉

織,但眼見日本勢力日起,因此決定參

任粵漢鐵路警備司令,後接任廣東省保

加國民革命軍。他在民國13年出任第四

安處長,並兼任廣東省學校集訓總隊

師參謀,民國17年隨軍北伐奉系軍閥張

長,負責廣東的治安與民防。

作霖,親身經歷日軍在山東濟南釀就的

102 華僑與抗戰

抗戰爆發後,鄒洪先是在民國28年擔


在新竹縣芎林鄉的鄒洪 故居是當地文化資產,老 屋正廳高掛故副總統陳誠 所頒「忠貞為國」匾額。 (鄒徐佩蒂提供)

任第二軍軍長,負責廣東一帶作戰,並

屬,最後不幸以49歲之齡英年早逝,其

在英德、翁源、清遠,阻卻日軍攻勢,

後追贈上將。

後於民國30年時,又分別在蘆苞及四邑

受鄒洪影響,他的弟弟鄒滌之與鄒清

大潰日軍,被稱為「常勝將軍」。當時

之,也都曾陸續投身報國,鄒滌之抗戰

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座機墜機於黃揚

時最高曾任上校,後隨軍隊轉進來台,

山,鄒洪取得重要情資,更獲重用。同

曾出任行政院諮議,後經民選為第三屆

年年底,鄒洪奉上將薛岳之命馳援友

新竹縣縣長。鄒清之軍職最高曾任少

軍,合戰攻進長沙,成功擊敗日軍精神

將,來台後曾任新竹縣縣長。

指標的華中第十一軍司令阿南惟幾,史

鄒洪有3子4女,除長子及長女留在大

稱「第三次長沙大捷」,鄒洪也被拔擢

陸,其餘均隨母鄒徐慕貞來台。二子鄒

為第三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

國綸與妻鄒徐佩蒂旅美近30年,定居波

日軍民國33年時侵入廣州清遠、曲

士頓,鄒洪唯一孫兒鄒俊傑今年曾應邀

江,鄒洪在隔年1月授予粵桂邊區總指

返台參加由總統馬英九主祭的中樞紀念

揮重任,再度於廣東與日軍交戰,但卻

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在

積勞成疾染病,病危之際仍不斷指導部

爺爺靈位前分享先人為國犧牲之氣節。 華僑與抗戰

103


常勝將軍 張靈甫 文/青年日報社

張靈甫民國前9年(1903年)生於陝西 西安,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傳奇軍旅 生涯就此展開;一生參與抗日、戡亂、 剿共等無數大小戰役,在「八一三淞滬 會戰」中,張靈甫擔任七十四軍三○五 團團長,與日軍久留米師團激戰月餘, 達成阻敵前進任務。其後無論是南京保 張靈甫將軍是黃埔建軍史上的不朽人物。 (青年日報社提供)

衛戰、徐州會戰、上高會戰、二次長沙 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 等戰役,張靈甫不斷給予敵軍嚴重打 擊,其作戰英勇、謀略靈活,被蔣委員 長譽為「模範軍人」。 在江西「德安大捷」中,他親率突擊 隊,站在第一線指揮,雖身中彈仍與 日軍浴血奮戰5天5夜,使陣地失而復 得,驍勇善戰令對方聞風喪膽。徐州會 戰國軍困土肥原師團於三義砦,張靈 甫率部隊出擊並收復據點,獲擢升少將 旅長。不久再創萬家嶺雙十大捷,獲雲 麾勳章;民國28年(1939年)率部隊馳 援高安,親赴前線時右膝中彈,手術後 傷未痊癒即提前歸隊,從此不良於行, 自此有「跛腿將軍」稱號。1944年進軍 衡陽,克雞窩山、金蘭寺,榮獲「忠勤 勳章及美國金質自由勳章」,並升任 七十四軍副軍長,隔年「雪峰山戰役」

104 華僑與抗戰


獲勝後,被後人稱為「常勝將軍」。 張靈甫治軍嚴明,常訓示部屬「救民 與水火、軍人之樂也」,抗戰勝利後並 帶領部隊協助百姓從事戰後復原工作, 所到之處獲得民眾讚許。 隨後國共發生內戰,在蘇北、臨沂兩 次會戰中,張靈甫皆重創共軍,然由於 潛伏在國軍內部的共諜劉斐,利用時機 刻意將張靈甫的重裝部隊派至地形不利 的孟良崮,使共軍華東野戰軍陳毅趁機 以十餘倍「人海戰術」兵力與砲火轟 擊,張靈甫因彈盡糧絕而退守,苦戰數 日傷亡慘烈,仍英勇抵抗共軍的無情襲 擊,部隊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全數壯烈 殉國。 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大陸未正視抗戰史 實,扭曲國軍八年抗戰的貢獻,誇大共 軍的戰功,且詆毀張靈甫熱血及衛國的 精神,然因資訊開放及人民素質提升, 他英勇抗戰相關的史實才逐漸浮現。 回顧張靈甫畢生戎行,對國家、國軍 乃至人民,實踐軍人武德典範,為緬懷 其豐功偉業,陸軍官校和國防部政治作

張靈甫的鋼筆手書遺函。 (青年日報社提供)

戰訓練中心都以「張靈甫」命名校內大 樓,紀念他一生卓越的貢獻。

華僑與抗戰

105


(北架斐中華會館提供)

忠勇無雙 李漢魂

抗日將領李漢魂1895年出生,廣東省

就職,並發表《告廣東各界同胞書》,

吳川市中山鎮人,肄業於廣東高等學堂

號召形成「人人抗戰,處處抗戰」的局

法科專業,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

面。12月中旬,日軍發動向粵北的侵

及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民國5年

略。李漢魂受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

(1916年)轉入保定軍校第六期直至畢

指揮陸軍在北江西岸追剿敵軍,取得勝

業。

利。

李漢魂北伐時期任國民革命軍陸軍上

民國29年李漢魂辭去總司令職,全力

將,民國26年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

從事廣東政務,他在廣東任省政府主席

變,全國軍民的抗日戰爭全面開始,李

6年8個月,一面配合軍事需要支援前

漢魂升任六十四軍軍長請纓北上抗日。

方,並在地方視察災區並賑濟災民、安

27年初在隴海線一帶與日軍作戰,於羅

定社會並恢復生產,做好抗戰的準備。

王砦戰役中殲滅土肥原賢二第十四師

抗戰勝利後他於廣州任何應欽內閣、閻

團,繳獲土肥原的軍刀及勛章,李漢魂

錫山內閣內政部長,民國38年中國大陸

獲「華胄勛章」。年中於武漢保衛戰

陷共後赴美國紐約定居,民國76年6月

中,李漢魂調集八個師的兵力,運用

病逝紐約。

「一鼓作氣」的戰術,把敵軍一萬多人

李漢魂生前喜愛藏書藏畫,公餘之

壓逼到縱深不到三里的張古山狹地中,

暇,喜愛揮筆弄墨,著有《岳武穆年

最後殲滅日軍,取得了德安大捷,部隊

譜》、《夢迴集》、《日記》(上下

獲獎「鋼軍」錦旗一面。同年10月,李

集)、《歐遊散記》、《拉丁美洲遊

漢魂被任為廣東省主席,28年元旦宣誓

記》等書,有「儒將」之稱。

106 華僑與抗戰


上圖:李學正。 右圖:陸軍十八師 一一八師體入黨宣 誓典禮。 (李台提供)

忠貞護國 李學正 文/美國波士頓李台 李學正是河南省靈寶縣人,中央軍校

月奉令成立新四軍、新五軍、新八軍與

高教班第五期畢業,曾在小學任教,目

一二七軍,與共軍多次作戰,西康一役

睹盜匪猖獗、民不聊生,立志除匪,遂

大捷後轉入大巴山區,孤軍無援,不

投筆從戎,多次參與剿共戰役。

幸全部犧牲,隔年1月在通江云霧山被

民國33年(1944年)8月,日軍發動

俘。

桂柳會戰,李學正率部隊在黔桂湘邊區

李學正被俘後仍不屈服,逃出後隱忍

與日軍作戰。台兒莊之役,國軍兩次未

改名,民國40年3月再次被俘,忠貞不

能攻克,第三次由李學正率部隊打進城

屈、為國捐軀。民國42年6月有人見到

池,並將國旗插在城頭,是為台兒莊大

通告,通知李學正親人去四川達縣收

捷。

葬,但無人敢去,至今不知英魂何處。

因抗戰有功,李學正隔年升任少將,

李學正的家屬赴台後,因中國大陸淪

曾參與遼沈戰役與平津戰役,民國37年

陷音訊中斷,無法得知情形,家屬被通

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並在南京

報其失蹤,夫人黃秋雲獨自扶養兒子李

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

台等4個小孩,退休後赴美國波士頓定

在民國38年的平津戰役,李學正在天

居。

津與共軍苦戰7天7夜,終因彈盡援絕

李學正一生為國為民,清剿土匪抗日

被俘,不受中共威迫利誘,假藉回鄉

剿共忠貞不移。這段鮮為人知的大巴山

務農回到湖南,同年7月攜眷與政府撤

孤軍奮戰史,為國軍史上空白補充失落

退到台灣,一個月後奉令帶職返回中國

的一段。他拋家棄子赴敵後作戰、為國

大陸,做敵後反攻復興大業。李學正11

犧牲,實為忠烈典範。 華僑與抗戰

107


情報教授 莊心田 「我跟莊將軍是在戰後才認識,對他參戰 歷程的瞭解,其實跟你在網路上查到的差不 多」,水維德說,「但身為他的繼子,我 能告訴你,我父親是做大事、有大愛的紳 士!」 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政 府邀請多位曾參與八年抗戰的有功僑胞及親 屬返國,其中也包括在抗戰時期從事秘密諜 報工作、護送中央銀行黃金來台的莊心田將 軍。 民國3年(1914年)出生的莊心田,盧溝橋 事變發生時才23歲。親眼目睹日軍武力侵華 的殘暴,讓他在大學時期即萌生投筆從戎的 念頭;遂於畢業後轉赴浙江警官學校、中央 警察大學深造。 抗戰軍興,莊心田受命參與建制新警察工 駐多倫多辦事處處長吳榮泉(右)代表政 府頒贈「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給莊心 田(左),表彰他投身抗戰的貢獻。

作;並憑藉他在警校所受的專業訓練受延攬 入福建、四川、上海等地情報處,負責情蒐 及諜報至抗戰結束,其軍階也由少校、中 校、上校一路躍升至少將,功績彪炳。 身為莊心田繼子、同時也是家中獨子,水 維德回憶父親從軍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卻直 說「他真的很愛小孩、很疼我,去哪裡都帶 著我」。 香港出生的水維德,民國49年前後跟著媽 媽來台讀書,認識當時任職台北區防衛司令 部的父親。或許是情報工作性質使然、抑或 是父子關係建立得晚,水維德說,父親鮮少 在家中談論公事,加上年紀尚輕,對戰爭也 沒概念,父親的故事都是聽媽媽說。 面對漢奸佯裝人民進城,莊心田得從容應 對,若面露疑慮,恐致殺身之禍。水維德 說,「情報人員雖毋須在前線抗敵,但危險

108 華僑與抗戰


莊心田(前排中)擔任中央警 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系主任時, 與畢業生合影。 (莊心田提供)

程度也不相上下,日軍甚至曾以20根金條懸賞搜捕父 親。」此外,戰後政府設立許多機構懲治漢奸,莊心田 任審判人員,拒絕收受賄賂、嚴格查辦,為袍澤樹立典 範。 高齡102歲的莊心田,一生清廉,甚至在預訂墓刻時 親撰「清白家風」四字以為墓誌銘,告誡後人。 談到父親隨國民政府來台,並於警大復校後出任公共 安全學系系主任那段往事,水維德的語氣滿是崇拜。他 說父親任教16年,作育萬千英才,退休後遷居加拿大, 仍有學生不時探訪;每次返國,學生都會盛大替父親接 風。 移民多倫多後,莊心田多次返台,卻未曾赴中國大 陸。當地榮光會、中華會館等僑團常邀請他演講,水維 德驕傲地說,「我父親的人生就是一部抗戰史,演講都 不用看稿!」而每年的雙十國慶、元旦升旗、國父或蔣 公生日慶祝活動,父親也從不缺席。 水維德感謝中華民國政府不曾忘記莊將軍。他說, 「父親百歲壽誕時,總統馬英九還致贈賀軸替他慶生, 讓他非常開心」。水維德表示,很榮幸代表父親出席今 年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系列活動,他期盼父親用生命 為國家貢獻的事蹟,能流傳千古。

華僑與抗戰

109


解密英雌 姜毅英 文/國史館審編處處長張世瑛

(國史館提供)

戰爭與軍事常被定義為男性主導的領

同年年底,李濟深掀起「閔變」,姜

域,然而抗戰期間在國家動員下,許多

毅英奉命前往情勢凶險的廈門,設置秘

女性都參與戰事,當中最特殊的就是女

密通訊電台。民國24年又奉命前往昆

情報員。在神秘面紗的背後,女情報員

明,偵查當時叛服不定的「雲南王」龍

真實的樣貌究竟為何?

雲,工作極為危險艱困。對日戰爭爆發

民國30年(1941年)12月7日,日本

後,姜毅英奉命留守漢口主持撤退工

突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海軍基

作。撤退至重慶後,她進入軍統局電訊

地,造成2402人陣亡,多艘艦艇毀損,

處第三科擔任股長,不久後升任科長。

史稱珍珠港事件。這場悲劇原本可以被

民國30年底,姜毅英仔細分析比對電

阻止,國民政府軍統局女情報員姜毅英

訊處截獲的大量電報,發現日軍可能襲

在珍珠港事變前夕,就已破譯日本的突

擊美國珍珠港的跡象,並立即回報蔣委

襲行動。

員長。蔣委員長獲悉後立刻通知美國,

民國前4年出生的姜毅英高中畢業

卻被認為有離間美日關係之嫌。直到日

後,在情報工作領袖戴笠安排下,進入

軍攻擊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宣戰,自

杭州警官學校特訓甲班。戴笠對她寄予

此也對國民政府的情報工作刮目相看。

厚望,送她《秋瑾傳》,期許她以秋瑾

由於表現傑出,姜毅英被推選為軍統局

為榜樣。姜毅英民國22年結訓後,戴笠

機要組組長,並獲晉軍統局少將。

指示她繼續學習英文,但其實是想透過

戰爭造成社會結構的鬆動,姜毅英以

她拉攏手握重兵數十萬的「西北王」胡

女性情報員之姿屹立於軍事領域,也讓

宗南。為抗拒這項安排,姜毅英自告奮

人看見烽火連天的民國初期,女性情報

勇參加魏大銘主持的「三極無線電訊講

員英氣勃勃、不讓鬚眉,也以自己的人

習學校」,並很快就在電譯方面嶄露頭

生寫下一部不可忽視的抗戰史。

角。

110 華僑與抗戰


一生戎馬 孫鍾茂 文/加拿大多倫多孫楊潤珍 孫鍾茂,江蘇蘇州人,天資聰穎、事親至 孝。他從書中得知日本於清末甲午戰後佔據 台、澎諸島,又強佔東北三省,更欲以惡毒 詭計滅華,年幼的他,即立下為國效力、打 倒日寇的決心。 民國24年(1935年)中學畢業後,孫鍾茂 堅決報考已從黃埔遷到南京的陸軍官校,接 受嚴格軍事訓練。軍校畢業後,孫鍾茂被指 派到湖南衡山預三師報到。師長冷欣將軍對 孫鍾茂甚為讚賞,委派他為少尉排長,負責 訓練新兵、等待戰鬥。 民國26年7月7日,日軍進犯盧溝橋,燃起 漫天烽火。日本以強勢海、空軍攻打上海、 孫鍾茂將軍(孫楊潤珍提供 )

轟炸各大城市,全國傷亡慘重、慘絕人寰。 民國27年江南初夏,大雨滂沱不止,日軍 趁隙大舉侵犯江西省鄱陽湖區,孫鍾茂奉命 領軍迎戰,氣勢如虹、連連獲勝,致日寇倉 皇後撤。志得意滿之餘,孫鍾茂卻心繫戰死 沙場的官兵,哀戚之情難以平復。 他因作戰有功,晉升中尉連附。直至隆冬 臘月,上級命令全師調赴第三戰區,並 改番號為五十二師。抗戰期間,國內 成立9個戰區,各區分層負責。孫鍾 茂在民國28年初升任上尉連長,在 第三戰區與敵鏖戰數年。 除了第三戰區戰情,他也關心海 內外戰況。日寇猛烈進攻,燒、 殺、姦、擄、炸,人神共憤;三次 長沙會戰,全城皆成灰燼;駭人的 南京屠殺,血流成河;重慶的日夜

華僑與抗戰

111


轟炸,死傷枕藉,孫鍾茂歷歷在心。 部屬受傷害病,孫鍾茂親餵湯藥、解衣 推食;每夜親臨崗哨、關心衛兵,故部隊 士氣高昂,屢戰屢勝。民國30年中,孫鍾 茂榮升中校警衛營營長;同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震 驚全美,美國也正式對日宣戰。 民國33年,國軍兵力吃緊,蔣委員長號 召18歲到25歲中學以上青年從軍,疾呼 抗戰勝利後,孫鍾茂(右)與軍校同窗于豪章 (左)攝於南京。 (孫楊潤珍提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全國各地即時響應。時年28歲的孫鍾茂, 奉派至福建、廣東交界的廣福鄉,出任青 年軍營二○九師六二五團第三營營長。 民國34年8月初,美國在日本廣島、長 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終使日本在15日向同 盟國無條件投降。 抗戰勝利後,二○九師奉命前進江蘇蘇 州,讓孫鍾茂「勝利還鄉」,和雙親喜相 逢。之後,孫鍾茂離開二○九師,報考陸 軍大學,接受更高深的軍事教育。 民國38年,國共內戰愈發激烈,陸大師 生遷校至台灣,駐校新竹。民國40年, 孫鍾茂畢業,自請分發金門前線,任陸軍 十九軍軍部中校參謀處長;並於金門防衛 司令胡璉率軍突襲「東山島」一役後晉升 上校,後調任前瞻師團長、參謀長、代師 長,並由前總統蔣中正欽點少將。 孫鍾茂戍守金門10餘年,後出任國防部 中將銜督考官,於全台各地督軍,直至退 役。孫鍾茂與孫楊潤珍夫婦在耄耋之年移 居加拿大多倫多頤養天年,參與僑社活 動、熱心公益,甚感歡愉。 孫鍾茂一生戎馬,在八年抗戰中出生入 死,在槍林彈雨中奮不顧身、保家衛國。 離世時年95,令人難捨。

112 華僑與抗戰


抗日雙傑 譚瑛弟兄 文/美國阿罕布拉市譚惠珠

譚瑛,民國元年(1912年) 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失學後

行失事殉職,年僅23歲。 譚瑛在百歲誕辰之際,譚

投筆從戎,黃埔陸軍官校第七

瑛之女譚惠珠將其手稿與收

期畢業,親歷七七盧溝橋事

藏的學經歷、戰史、征塵回

變、漳河戰役、山西子洪口戰

憶等資料集結成冊,由曾任

役、台兒莊大捷、江西瑞昌及

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

南口會戰等諸多戰役。

會會長周愚整理、

抗戰勝利後持續進修,先後

編輯並出版「浮生

畢業於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二

若夢—譚瑛百歲回

期、國防研究院第九期,軍旅

憶錄」,將其一

生涯從北伐、抗戰到剿匪,曾

生對國家歷經的

擔任集團長、國防部高級參

憂患,訴諸於文

謀、陸軍總部副參謀長及警備

字,不僅是個人

總部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的回憶,更是中華

重要軍職,獲得戰功無數,並

民國的歷史軌跡。

獲北伐紀念獎章、抗戰勝利獎

去年譚惠珠特地到

章、忠勤勳章、七星寶星獎

空軍官校和陸軍官

章、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榮

校捐贈父親的回憶

譽狀等20多枚獎章,是後輩值

錄,也整理出父親

得效法的標竿。

軍旅期間的少校任

生逢國家動盪之年,譚瑛憶

官令、少將退伍令,

及與其兄譚建國均投身軍旅,

各式證書及獎章等史實

民國28年譚建國率部隊在湖北

文物共57件給國防部陸軍

崇陽夜襲日軍時陣亡,得年31

司令部軍史館典藏,做為

歲,對於譚瑛來說不啻是極大

軍史研究的考鑑資料,並

的悲慟,他因戰事與兄長分開

希望啟發軍校年輕學子發

一段時日,後在武昌軍醫院中

揮「愛國家、愛民族」的

不期而遇,也是他與兄長的最

精神,砥礪軍人武德,培

後一聚。譚建國遺有一子譚晉

養現代軍人保家衛國的高

齡,隨父志報效國家,成為空

尚志節。

軍飛行員,多次赴中國大陸執 行任務,但不幸於民國46年飛

民國32年河南少將譚瑛戎 裝。 (譚惠珠提供)

華僑與抗戰

113


忻口勝將 李棠 文/美國洛杉磯李台明 安徽桐城,歷史悠久且文風昌盛,清 代的「桐城派」,雄霸文壇200餘年,

得寶貴情報,並迫使日軍夜晚只能退守 第二線陣地。

在國家危難之時,也曾出現過慷慨悲歌

連日來的炮火交擊、雙方均傷亡重

之士。1899年出生於桐城的李棠,於桐

大,最後日軍攻破山西東部的天險娘

城中學就讀,當時日本灼灼進逼、侮辱

子關,西向攻擊太原,11月2日晚,

中華,民國10年(1921年)中學畢業投

五十四師奉令撤退,激戰23天的忻口會

筆從戎,3年後入天津陸軍軍官教導團

戰,至此落下帷幕。忻口會戰是全國抗

步兵科,民國16年考入陸軍大學第八

戰後一次成功的防禦戰役,嚴重地打擊

期。民國19年,陸軍大學畢業後入陸軍

了日軍銳氣,增強了我國軍民抗戰必勝

大學研究院第一期深造,並於民國21年

的信心和士氣。

畢業。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

忻口一戰之後,李棠因功升任第

發,日寇大舉侵華,時任國民革命軍團

一六二旅少將旅長,在山西橫嶺關伏擊

長的李棠率領五十四師全師共4個團北

戰又重創日軍,後任三十七軍一四O師

上抗日,由忻口會戰拉開了序幕。

中將師長、三十七軍副軍長、代軍長、

忻口會戰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日軍

第九戰區參謀長。在第九戰區湖北、湖

發動盧溝橋事變後,佔領了平津,阪垣

南、江西戰場繼續抗擊日軍,直至抗戰

第五師團是日軍唯一的裝甲師團,忻口

勝利。

為晉北的第二道國防要線。日軍於10月

李棠將軍的《抗日參戰紀實》寫下他

11日開始向忻口正面猛烈攻擊,三二三

身為一名抗戰老兵的回憶,他用簡潔的

團二營四連團長李棠立令團部官長,立

文筆,記錄了國軍「以劣

即組隊由團副官長劉文櫆率領,跟隨團

勢裝備,與優勢之強敵

長李棠奔赴集結地反擊、奪回陣地,李

對抗;抱必死之心,

棠當時只顧指揮官兵作戰,渾然不覺危

履至危之地。炮空轟

險,官莊危機既解,李棠迅速帶兵到團

炸、血肉橫飛、角逐

左翼進行反擊、敵軍北竄,三二三團穩

於槍林彈雨之中,搏

住了陣地。

鬥於荒墟窮穀之

10月16日一六一旅旅長孔繁灜升任

間。」

五十四師師長,他下令:「本師現仍守 備原陣地,所有各團營第一線官兵統歸 團長李棠指揮,繼續作戰。」激戰6日 後,國軍傷亡慘重,李棠每日巡查陣 地,命令各營第一線連每晚必須派一個 排滲入敵陣地內實行搜索襲擊,經常獲

114 華僑與抗戰

李棠在忻口 一役立下戰功 ,重創日軍兵 力。 (李台明提供)


第 五 章

烽火憶往 回顧8年對日抗戰, 總計多達321萬餘位陸軍傷亡,近5000名空軍、海軍死傷, 268位將領殉國, 而幸運生還的國軍官士兵,多於戰後轉進復興基地台灣或移居海外。 值此抗戰勝利七十年之際, 當年那些投筆從戎的愛國學生、心無畏懼提槍上陣的娃娃兵、 橫渡緬甸野人山的女看護,及萬千人民英雄的事蹟, 透過訪問、自述與報導,完整呈現, 讓我們得以一窺烽火連天的戰時生活, 看到他們憑藉過人的勇氣與毅力, 奮勉精進、守土衛疆, 改寫大時代的悲劇。

華僑與抗戰

115


僑務委員會邀請北美及東南亞16位抗戰有功僑胞及其後人返台參訪,委員長陳士魁(前排中)向程時敦 (前排左四)致贈紀念品。

程時敦 緬甸敵後 無畏炸橋 現居美國大華府地區的程時敦,在二

後一個隊員被俘虜,他向日軍嚴正表

戰期間擔任中印緬區總部直轄傘兵總隊

達,依照日內瓦公約,戰俘不應處死,

第三爆破分隊隊長,後調派為美軍陸、

但日軍仍決定將他處決,將他與另一個

空聯絡官,曾參與打通滇緬公路的密支

隊員用鐵鍊栓在一起,等待天亮即行

那戰役。1945(民國34年)年奉命率部

刑。神奇的是,在緬甸這塊蟲瘴聚集的

隊跳傘到緬甸敵後負責炸橋,被日軍俘

森林,突然萬籟無聲,不聞任何鳥叫蟲

虜,預定在隔天清晨處決,幸好當晚降

鳴,然後一記大雷劈下,程時敦伺機逃

下大雷雨,他得以脫逃,在叢林裡殺死

出牢房,見到看守他的日本士兵,被大

追擊的日軍,又遇種種危難,歷險19晝

樹壓得動彈不得,遂上前解決了他,並

夜終得歸隊,再率隊跳傘完成敵後炸橋

將這名士兵的隨身物品包括衝鋒槍、子

任務,獲美軍頒授銀星勳章,並晉升為

彈、手電筒及火柴拿了逃跑。

中校,抗戰勝利後光榮退伍,外交長才 獲國家重用,退休後投入學術研究。

在這位日本兵的隨身物品中,程時敦 發現一本記事本,裡面記錄著這個年輕

談到那場驚心動魄的19日逃脫,程時

人的媽媽、太太及兩個小孩住在長崎。

敦說,他當年還是17歲的大學生,響應

程時敦很感嘆地說,當年他只有17歲,

「十萬青年十萬軍」投身抗戰,卻在一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保留了這本記事

次任務中,因盟軍給了錯誤的跳傘座

本,一直到現在,有時晚上想到這位日

標,一個隊員在半空中當場被日軍擊

本兵臨死前嘆氣凝視他的模樣,便睡不

斃,另一個隊員傷重身亡,他自己跟最

著,必須起床看看電視、吃些東西,才

116 華僑與抗戰


能平復心情。

程時敦退伍後,陸續取得國立政治大

當時程時敦逃出了日本兵的看守,與

學外交系學士、紐約大學公共行政學碩

栓在一起的戰友沒命奔跑,跑累了就在

士、紐約大學經濟學門哲學博士學位,

森林打盹,一張開眼睛,看到一個原住

曾服務於美國、西班牙、泰國、菲律賓

民站在他眼前,想攻擊他,他立刻用雲

駐外館處,並任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

南話大喊起來。這時,有個女孩子用中

公使、駐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大使

文問「你是中國人?」原來這個女孩是

代表等。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程

這個村莊的酋長之女,曾到雲南上過小

時敦退休,在美國大學研究院擔任經濟

學,因此懂得中文,就因這個機緣,程

學教授,他一生在抗戰及外交方面衝鋒

時敦與戰友逃過一劫。歷經19日的生死

陷陣,今年為中華民國紀念抗戰勝利暨

關頭終於獲救,但程時敦並沒有因此卻

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政府特別邀請他返

步,他再度率隊,圓滿完成敵後炸橋任

台參加紀念活動,並獲頒抗戰勝利紀念

務。

章,感謝他對中華民國的貢獻。

鄧心平 美國鳳凰城回國參戰 文/美國鳳凰城張肇鴻 鄧心平1922年(民國11年)出生於美國

察長、鳳凰城市議員、鳳凰城市副市長,

鳳凰城,二次大戰爆發後應徵入伍,1942

1962年開始擔任亞利桑那州上等法院法

年,年僅20歲的鄧心平成了美國陸軍中

官長達8年,1977年被選為亞利桑那州律

尉,被派往中國,在中緬邊界、雲南、廣

師協會主席,同年被美國總統卡特委任為

西等地幫助中國完善軍事設備,並從日軍

美國上訴法院第九巡迴法院法官,管理華

收回相關設施,是亞利桑那州兩位直接回

盛頓、加州、亞利桑那等10州法務。

到中國投身抗日前線的華裔軍人之一。

鄧心平當了16年巡迴大法官,倡導個人

二戰勝利後,鄧心平返美就學,並於

權利和少數民族權益,為美國印第安人法

1947年從聖塔克拉拉的加州大學畢業,又

律、勞工權利提出400條意見。他是擔任

參加韓戰晉升上尉。返美後在亞利桑那

巡迴大法官的首位華裔人士,在政界及

大學獲得法律學位,成為當時亞利桑那

法律界享有盛譽。

州僅有的3位華裔律師之一。 自1952年,鄧心平先後擔任亞利桑那州 馬利可巴郡副檢察官、亞利桑那州副檢

鄧心平在1995年年去世,為了紀念他, 由他創立的「亞省華裔軍人會」因而改名 為「鄧心平退伍軍人會」。 華僑與抗戰

117


蔣振河 崑崙克日 滇緬助英 文/美國波士頓殷蔣碧如 家父蔣振河,字瑞清,江蘇省准陰人, 生於清光緒27年、民國前10年。民國14年 (1925年)上海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從事教 職,並於民國17年考入黃埔軍校七期步 兵科,結識中隊長杜聿明,成為日後軍旅 生涯中追隨最久的長官。民國18年軍校畢 業,蔣振河初任第二師第四團三營排長, 首次參與河南考城紅廟之役,大敗敵軍, 遂於民國21年3月調任團部少校副官。 民國26年春,他隨杜聿明籌組機械化部 隊裝甲兵團,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對 日抗戰就此展開。時序入冬後,蘇州戰事 吃緊之際卻逢父喪,請假回准陰葬父接 母,並攜妻女直奔長沙。回營時兵團己擴 編為師,令蔣振河升任副官主任。 民國28年初,突擊軍改為第五軍,時蔣 振河已功拜上校、杜聿明任軍長。冬季, 日軍發動桂南會戰、攻佔崑崙關,杜聿明 率兵反攻,戰況慘烈,至翌年2月底克復, 俘日軍數百人,是為崑崙關大捷。 因戰局需要,國民革命軍民國31年成立 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以第五軍為主幹,3月 1日自雲南昆明出發,移駐至緬北原始黑 森林區,與日軍鏖戰數月,助英軍於仁安 羌脫困,為遠征軍在境外拿下首勝。 戰後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和遠征軍代理司令官杜聿明意 見相左、各自為戰,加上英軍棄守緬甸, 我軍歸國路又遭日軍阻斷,只能經野人山 退入印度。

118 華僑與抗戰

蔣振河(左圖)功在家國,蔣委員長頒發勝利勳章 (右上圖)。右下圖為蔣振河駐滇5年,處理美援物 資得當,獲美國總統羅斯福頒贈自由勳章。 (殷蔣碧如提供)

野人山為原始森林,海拔高2000至3800 公尺,樹高植密,人行其中不見天日。山 中蟲蟻、螞蝗多,又適逢雨季,空投補給 困難。逾萬名官兵沿途因饑病死亡,群蟻 迅速聚集啃食,數小時後只剩白骨,抵印 度時剩不到5000人,這段返鄉路成為蔣振 河揮之不去的陰影。 8月間杜聿明升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 昆明防守司令,軍部全體人員自印度搭機 返國;蔣振河擢升為第五兵站分區司令。 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八年 抗戰勝利。 蔣振河駐滇5年,負責後勤補給業務, 績效卓著,處理美援物資得當,獲美國總 統羅斯福頒贈自由勳章,並獲政府頒發干 城、抗戰獎章,蔣委員長頒發勝利勳章。 抗戰勝利後調國防部聯勤總部服務,並於 中國大陸淪陷後攜眷來台,旋辦退役。 蔣振河於民國75年10月患腦溢血症,至 民國77年3月病情轉劇,溘然長逝。


初本善 投筆從戎 憶光榮事蹟

初本善展示中國國民黨黨員 證,說明當年抗日反共的歷史。

民國14年(1925年)出生、祖籍山東的初本善,幼 時在家鄉天天聽到的日軍空襲警報,敲響他內心護衛 中華民國的使命感,讓初本善決定投筆從戎,加入抗 日行伍。 從軍後,初本善受長官戚明世重用,擔任游擊隊前 鋒。前線戰事激烈,原本百餘人的連隊,最後僅剩他 與弟兄8人在槍林彈雨中倖存。奉命參加徐州會戰的 他,英勇擊退日軍,寫下他從軍光輝的扉頁。 對日抗戰結束後第二年,初本善的父母淪為共產黨 專制統治下的犧牲品,因屢受誣陷而辭世。孝順的他 遂加入反共陣營,隨國民政府部隊轉進台灣。 落腳台灣後,初本善在民國47年受聘擔任古巴大使 館廚師,不僅負責館員三餐,更擔任雙十節國宴主 廚,以中華美食溫暖人心。 惟民國49年古巴與台灣斷交後,初本善輾轉至西班 牙、比利時、法國、德國等國定居,最終選擇定居邁 阿密的海厄利亞(Hialeah)。 高齡90歲的初本善常中氣十足哼唱軍歌,意氣風發 地講述當年打游擊、抗日軍,與弟兄並肩作戰的榮光 事蹟,重現那位智勇雙全、無畏無懼的初少尉。 華僑與抗戰

119


羅明曄 緬甸瓦魯班之憶 文/美國伊利諾州羅明曄 1944年(民國33年),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瓦魯班 對日作戰,時間起於3月3日,我軍3個戰車連包圍 日軍。 日方最精銳的十八司團部隊駐守在緬甸瓦魯班, 企圖在南亞擴展帝國主義。 我軍採取迂迴戰術,偷襲日軍的司令部,3月9 日,日軍倉皇而逃,日軍的十八司團關防也來不及 帶走,由我軍搜獲,現在還存於國軍歷史文物館。 同時,倉庫裡的物資與槍砲,也由我軍擄獲。此役 雙方都有傷亡,但是我方損失輕微。 當時我擔任補給業務,負責運送彈料、油料補充 前方的戰車需用,在環境、天候及地形的限制,加 上槍林彈雨的威脅,情況十分危險艱難。 緬甸的氣候惡劣,不僅有瘴氣,還有可怕的螞 蝗。一旦被螞蝗黏上,它就會吸附在人的腳上吸 血。無所不在的蚊子更是厲害,在沒有蚊帳的情況 下,大夥兒只能用棉被蓋住身體。 我們睡在森林裡,有的用吊床,有的用行軍床, 晚上甚至會有猴子跑到帳蓬來找食物吃。還有一 次,戰車輾過一條大蟒蛇,車身還大幅震動。 緬甸瓦魯班之戰在我國戰史上是有名的,它奠定 抗日勝利的基礎,使滇緬公路暢通。國軍所需的武 器彈藥,均由滇緬公路運入內地,對於抗戰勝利, 功不可沒。 政府將3月3日訂為裝甲兵節,當時參戰的戰車 第一營官兵,現在僅存30餘人,迄今,每年的3月 3日,都由當時的抗戰英雄劉奎斗集結大家團聚慶 祝。

120 華僑與抗戰


王有文與妻結婚60週年合照。

(王立瑋提供)

王有文 台兒莊大捷留痕 畢生榮耀 文/美國芝加哥王立瑋 我的父親王有文,字士則,生於民國7

抗戰勝利後,王有文隨國軍剿匪,參加

年(1918年)山西省,高中畢業但能言善

戰役包括荷澤之戰、廈門戰役以及八二三

道,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一手好字尤受鄰

炮戰,手肘上3吋長的槍傷是在荷澤之戰

里稱讚。因見當時國家內辱外患,認為男

再度留下的戰爭印記。獲拔擢營長後,仍

兒報效國家當在戰場,毅然決定棄學從

然東征西討,甚少與家人相聚,直至民國

軍,開啟軍旅生涯的序曲。

38年才與輾轉逃難的妻小在台灣團聚定

民國26年盧溝橋一聲槍響,中日戰爭

居。在台因無戰事,但仍任職鳳山步兵學

正式爆發,王有文在三十八師擔任特務

校總務科科長,發揮軍事所長,獲當時校

團排長,親身見證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

長張立夫賞識。

的史實。自此他南征北討,參加大小無數

晚年因兒女定居美國,遂與妻子離開

戰役,包括著名的台兒莊大捷、徐蚌會戰

台灣赴美國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王有

等;在台兒莊戰役中,王有文英勇抗敵,

文一生勤勤儉儉,對人熱情真誠,對國家

遭日軍槍擊後頸,子彈離中樞神經最密

忠誠,對父母孝順,對朋友有義,進退有

集的頸椎骨只有毫米之差,所幸奇蹟痊

節;一生稱不上轟轟烈烈,也沒有豐功偉

癒後,未造成行動不便,但留下嚇人的疤

績,但生在不平凡的大時代裡,其經歷值

痕,成為他一生引以為豪的英勇負傷紀

得一書。

錄。 華僑與抗戰

121


盛德隆 見證對日八年抗戰苦難 文/台北市盛畦鋒 從小聆聽父親講述參與對日八年抗戰

民國25年西安事變爆發,總統蒙難,

史實,父親不曾顯露驕傲之情,只透露

父親奉令調駐萬縣鎮守長江沿岸,民國

對日本發動侵華殘酷戰爭的憤慨與對國

26年日寇侵華戰事爆發,奉命捍禦南京

家救亡圖存的決心。

之東戰役,10月轉進渡江至湖北麻城,

父親盛德隆,字子云,河南襄縣人,

民國27年晉升中尉排長,同年轉戰皖北

生於民國前2年(1910年),16歲求學

鄂東大別山,冬季武漢失守,隨部轉進

時,適逢英艦砲擊四川萬縣,激起報效

鄂西,民國28年奉命防守襄河沙陽,晉

國家之念,即投效國民革命軍第一集

升上尉連長,民國29年冬季攻勢奉軍事

團軍護黨救國軍,民國14年4月南口戰

委員會命令記大功一次,民國30年鄂西

役,轉進經內外蒙古取道入潼關,民國

宜昌南岸防衛戰又記功一次,之後奉令

15年馮玉祥奉總統之命北伐,是年晉升

調湖南參加長沙二次會戰,再記大功一

班長,馮玉祥倒戈後,父親投入48師繼

次,至長沙三次會戰後,晉升副營長,

續討伐唐生智,再赴鄂西洪湖討伐賀

民國31年參加浙贛戰役後,保送中央陸

龍,民國20年奉令考入第十軍幹訓班,

軍軍官學校軍訓班12期受訓,民國34年

結業返部後在鄂西洪湖剿匪,民國24年

參加湘貴會戰,晉升少校營長,至抗戰

賀龍匪部流竄四川,因戰功晉升少尉排

勝利奉令調湖南衡陽,接受日寇投降。

長,並奉令進駐四川南部。

回顧父親20多年戎馬一生,歷經北 伐、抗戰、國共內戰,身上許多砲 彈殼碎片與槍彈孔痕跡,見證民國 近代史血淚,父親生前手稿講述戰 爭的苦難歷程,還是不忘對國家的 永遠效忠,今逢紀念抗戰勝利七十 週年,除了追思父親的英勇事蹟 外,也期盼戰爭的浩劫能讓全球人

左圖:時任陸軍26軍 41師122團3營營長的盛 德隆。上圖:頒佈給盛 德隆的功績狀。 (盛畦鋒提供)

122 華僑與抗戰

類有所警惕。


李明華 橫渡野人山的女軍人 文/國史館助修蘇聖雄 李明華生於上海,中學時遭逢抗日戰爭爆發, 憑著滿腔愛國熱忱,她報名參加戰地服務隊,展 開軍旅生涯。民國31年(1942年)2月,李明華隨 第五軍進入緬甸,但因戰況不利,全軍被迫翻越 中緬印接壤的野人山轉進。 野人山的原始森林密布,抬頭不見天日,杳無 人煙。加上時值雨季,旱季時的羊腸小路都已被 山洪沖沒,還有大量的蟲子、毒蚊和螞蝗遍布在 樹木與草叢之上。李明華的許多同伴都被樹叢掉 李明華74歲受訪時的照片。 (國防部提供)

下的螞蝗牢附吸血,在夜裡,螞蝗甚至鑽到眼 鼻,因此只能包裹著頭睡覺。由於環境惡劣,被 螞蝗或毒蚊吸過的瘡口,往往感染潰爛,導致死 亡。 在長途跋涉下,李明華與同伴歷經斷糧及瘴 癘,偶而才能遇上美國軍機空投糧食,長期忍受 飢餓的眾人爭相搶奪,但搶奪到的人卻因狼吞虎 嚥,肚脹而死,全軍不少人病死或餓死,直到3個 月後,才終於翻過大山,接上補給,李明華也再 度投入看護工作。 抗戰勝利後,李明華搭乘輪船從印度返回上 海,當船緩緩駛近碼頭時,遠望中華民國國旗迎 風招展的剎那,她心底湧現畢生最大的快樂。八 年的國仇家恨終於洗雪,她不禁低望雙腿在野人 山留下的疤痕,默默悼念捨身為國同袍的在天之 靈。 華僑與抗戰

123


方思豪 歷經無情烽火 體認和平真義 文/青年日報社 正規部隊,在敵眾我寡劣勢下,且退且 戰,期間他發現一棟水泥建築物,裡面 擠了百餘位軍人和平民。人群裡,一位 老兵說:「這裡目標太明顯,勢必成為 日軍轟炸目標。」他下意識地與老兵 往外走,才不到200公尺,身後一陣巨 響,剛剛藏身的樓房已被砲彈擊中,方 思豪止不住渾身發抖,才知道每個決定 都是死與生的抉擇。 抗戰勝利後,當初與他一同從軍的 德安里鄉親共有117人,3年內陣亡106 (青年日報社提供)

人,僅11人存活。隨後因部隊任務繁忙

從當年滿懷熱血的抗戰勇士,變成髮

及國共內戰輾轉來台,再見到母親已是

霜鬢白的榮民老兵,歲月染白了兩道慈

45年後。冥冥之中,也許是母親為他繫

眉,卻減損不了當年從軍報國的壯志豪

上的平安符紅線,讓他成為少數能回到

情。談起對日抗戰,93歲的方思豪堅定

家鄉探親的幸運兒。

地說,「戰爭非常殘酷,希望國家能永

而今方思豪兒孫滿堂,偶爾看到中共

保和平,但是我們要的和平是有尊嚴

製作的抗日劇,方思豪笑笑地說,「與

的,而非屈服於敵人的和平」。

事實相差太遠了,讓人看了可笑!」

民國32年(1943年),七七事變後第

談笑風生的方思豪,提到通信訓練完

六年,方思豪剛滿18歲,決定加入抗日

訓後,將分發部隊前大家一起唱的那首

行列。臨行前,眼眶滿是淚水的母親將

「驪歌」,哽咽不能自己,戰爭煙硝味

繫著紅線的平安符掛在兒子脖子上。

散去後再回首,才真正體會歌詞的意

方思豪在一次通信任務中,遭遇日軍

124 華僑與抗戰

義。


林瑞勇 裝備不如敵人 臨陣當先無懼生死 文/青年日報社

95歲的高齡老兵林瑞勇走起路來健步如飛,身子硬 朗,大夥習慣叫他「勇伯」。他20歲從軍,服役在陸 軍三十二軍團,以上士軍階退伍,獲頒寶星獎章、忠 勤勳章、一勳忠勤勳章;在大二膽駐守時,林瑞勇曾 望著對岸內心百感交集:一場戰爭讓他與家人分離, 多年椎心之痛的思念化作苦澀的淚水潸然而下。 勇伯還記得,當時政府徵兵時,家裡有兩兄弟,哥 哥已成家,就由他去當兵,與日本軍隊交戰時,根本 不曉得能不能活過明天。 勇伯能幸運活到現在,是袍澤救了他,25歲那一 年,有一次夜行軍,日以繼夜趕路,過於疲憊的他, 一個不小心,跌入路旁大溝渠裡,袍澤將他的野戰背 包一手拉住,總算幸運從鬼門關給拉回。 當年浙江省是對日抗戰的主要戰場,我軍士兵裝備 不如日軍,有些同袍甚至沒有槍,但人人奮勇殺敵、 (青年日報社提供)

臨陣當先。日軍使用多種殘暴措施意圖使我軍民屈 服,最常用的就是施以毒打、刺殺、砍頭。勇伯感觸 萬分,經歷太多戰場的殘酷,最反感的就是大陸的抗 日神劇,「全都是騙人的!」 勇伯回憶裡,當年打仗吃飯是大問題,夏天林子裡 隨便找點什麼就能充飢,可是到了冬天,大雪淹沒膝 蓋,走路都不方便,別說是找吃的,行軍腳印也常常 暴露行蹤,由於環境惡劣,傷病致死的戰士比因戰鬥 而死的弟兄還多。 勇伯跟著部隊在江西省玉山跟日本軍隊作戰時,突 然傳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那時他們認為是障眼 法,直至接收日軍裝備,才證明日軍是真的投降了。

華僑與抗戰

125


樊志豪 熱血從軍 衝鋒陷陣刺日寇 文/青年日報社

現於板橋榮譽國民之家頤養天年的樊 志豪,當年響應蔣委員長青年從軍號 召,激發愛國意念,向長輩告知決心從 軍後,隨即投入抗日行列;期間雖嘗盡 苦頭,多次遭遇砲火襲擊,都大難不 死。他說,為了國家犧牲奉獻,吃點苦 不算甚麼,這輩子無怨無悔。 個性溫和、待人和氣的樊志豪,談起 對日抗戰期間曾參與的戰役,神情變得 嚴肅,他強調,「國家興亡,匹夫有 責」,當時聽到廣播號召有志青年從 軍,他憑著一股熱血投筆從戎,誓死效 忠國家,維護國家尊嚴。 有一次面對日軍砲火連續來襲,隨後 大舉出動,想要瓦解我軍防線,樊志豪 決心與日軍拚戰,奮不顧身衝向前去, 砲火隆隆,槍聲、嘶殺聲不斷,他永遠

(青年日報社提供)

也忘不了那個景象,有多少同袍在戰鬥 中陣亡,那次他差點為國捐軀,還好福 大命大留得性命,當時日軍也在我軍奮 勇抗敵下,節節敗退。能夠擊退日軍, 他感到相當榮耀,部隊長官對其英勇表 現給予高度讚揚,但他謙虛地說「只是 做應該做的事」。 抗戰勝利後,樊志豪以陸軍工兵上尉 官階退伍,如今回想起來,多次在前線 修護、戰鬥,數次遭到砲火襲擊,看著

126 華僑與抗戰

身邊的弟兄,一個個為任務犧牲,他應 該是幸運的。 樊志豪現在年已百歲,但身體仍很硬 朗,說話中氣十足,他很感謝國家對他 的栽培;退伍後更感謝國家對他無微不 至的照顧。原本與乾女兒同住,直到民 國93年(2004年)才住進榮民之家,樊 志豪感嘆地說,「惟有經歷過戰爭的殘 酷,才能更珍惜和平的可貴」。


王繼述 目睹日軍暴行 寧死不做亡國奴 文/青年日報社

今年89歲的抗戰老兵王繼述見證了歷

繼述至湖北、南京,參加徐蚌會戰,後

史,回顧浴血抗敵的情景,尤其是民國

輾轉至廣東,到台灣後改分發至大陳

27年(1938年)他家鄉所在的縣城被日

島,再由大陳島轉進台灣。

軍佔領後,親眼目睹日本兵燒殺擄掠種

拿出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王繼述打

種暴行,下定決心誓死不做亡國奴。王

開記憶的閘門,任塵封多年的抗戰回憶

繼述希望時下年輕人能了解,今日的自

湧進腦海,曾打過十分艱險的遭遇戰,

由並非免費得來,自由從來就不能唾手

也曾差點倒在槍林彈雨中,讓他見證到

可得。

烽火無情、戰爭可怕。

民國15年出生的王繼述,民國32年於

王繼述退休後搬入中彰榮家安養,

湖南入伍,服役於陸軍,並曾參與長沙

「簡單」就是他的標誌,榮家裡人人稱

會戰。他當時駐防於湖南長沙市郊外小

他為「王伯」。他也曾經在開放返鄉探

鎮楊西鎮,分發至運輸連,負責槍砲、

親後,將辛苦積蓄購置的房子,變賣換

彈藥、補給品運輸。

成人民幣寄回給家鄉,竭盡所能付出關

他的部隊與日軍近距離苦戰近一個

懷,為家人改善生活,無怨無悔。

月,鎮上所有街道 房屋都被炸毀,老 百姓四處逃難。為 固守防線我軍部隊 步槍上刺刀與敵白 刃戰,弟兄們誓死 拚戰,令日本兵聞 風喪膽。 抗戰勝利後,王

(青年日報社提供)

華僑與抗戰

127


蕭勇 落彈如雨 奮勇迎敵何懼生死 文/青年日報社

談起對日抗戰,高齡 88歲的蕭勇仍能鉅細靡 遺的描述70年前戰況, 他還記得第一次對上 日軍,還看不見日軍人 影,但是砲彈、子彈, 猶如下雨般落下,絲毫 不停歇,看著身邊同袍 遭子彈貫穿,或遭砲彈 炸傷,甚至犧牲寶貴性 命,深深體會戰爭的冷 血無情,也更加感受和

(青年日報社提供)

平的可貴。 蕭勇的父親經商有成,當時他的家中

敵,「我們沒有一個怕死的!」敘說起

還有哥哥、姊姊,在家中排行最小,是

這些永難忘懷的回憶,蕭勇試圖強忍住

家中最備受呵護的小孩,在剛滿18歲的

淚水,但眼眶還是紅了,轉過頭偷偷擦

這一年,蕭勇不顧家庭的強烈反對,堅

去眼角淚水。

決加入抗日戰爭,只為保護家園,光復 領土。

蕭勇感嘆地說,戰爭期間軍民死傷無 數,許多家庭支離破碎,雖然大家都是

蕭勇還記得,有一次轉進任務中,因

為了國家犧牲,但戰爭冷血無情,還是

日軍埋伏在港邊,艦艇不能靠岸,大家

希望今後別再發生戰爭。說著,蕭勇的

都必須游泳上船,當時他身上左側肩膀

眼淚又黯然落下,但他仍緊握著手,強

有槍傷,在水中幾乎就快滅頂,幸好同

調「保衛家園是我們的責任,為了國

袍不顧自身安危,拖著他奮力游泳上

家,我們永不退縮!」

船。

蕭勇到現在都沒有成家,老家也只剩

還有一次天剛拂曉,準備要偷襲日

他一人,但他住在榮家,有良好的生活

軍,連長下令發動攻擊,在敵眾我寡的

品質,他非常感謝政府的照顧及同袍的

劣勢下,戰士們還是士氣高昂,奮勇殺

陪伴,他一點都不孤單。

128 華僑與抗戰


王和順 目睹日軍暴行 毅然從軍抗敵 文/青年日報社

「八年抗戰期

日本兵,被我們擊斃,他們不甘心,派

間,我國的老百

了100多人屠殺我們村莊,這是他仍歷

姓沒有一天安

歷在目的一段回憶。王和順說,日軍以

寧,天天在砲火

機關槍攻擊村莊,許多游擊隊與村民都

下求生存,我親

不幸遇難,屍橫遍野,逃跑的村民為避

眼看到3個日本兵

難跳入水井,但最後也都不幸溺斃;當

強暴1個少婦,

時他跑了1000多公尺後負傷倒地,用盡

更在懷孕的婦女

力氣把身旁的屍體覆蓋其上,幸運躲過

肚子上捅一刀,

日軍的追擊。日軍離開後,他起身返回

讓我決心奮勇抵

村莊,但一路上腳踩的卻不是泥土,而

抗日本人!」祖籍山東平原縣的王和

是死屍,回憶起這一幕,他聲音略帶顫

順,回憶起日軍侵略的惡行過往,手握

抖,仍然餘悸猶存。

(青年日報社提供)

拳頭、瞪大眼睛,神情慷慨激昂,更對

雖然戰爭距今70多年,人事已非,但

當時國人備受日軍欺凌,感到痛心與難

烙印在身上的傷痛,卻是無論如何都無

過。

法忘記的。與日軍多次交戰的王和順,

王和順在15歲時,值蔣委員長於廬山

指著右手虎口與頭頂上的疤痕表示,這

發表抗日宣言,「地無分東西南北,年

是與日軍交戰時,被步槍子彈擦過所留

無分男女老幼」,讓所有國人受到感

下的;頭上的疤痕,則是被手榴彈碎片

召,紛紛起義抗日。王和順的姑丈也在

所劃下的傷口。即便記憶隨著時間慢慢

家鄉發起號召,並募得300人組成游擊

消逝,但身上的傷疤,不斷提醒自己這

隊,加入抗日的行列;當時年幼的王和

段殘酷回憶。

順向姑丈毛遂自薦,自願加入游擊隊,

戰爭太可怕,百姓遍地哀嚎,「一定

即便當時家人堅決反對,他也要誓死為

要告訴下一代,『千萬、千萬』不要有

國人爭取尊嚴與地位。在游擊隊期間,

戰爭」,因為從小歷經戰火的摧殘,看

無論是起居、征戰與為人處世,他都受

盡一幕幕慘痛不堪的畫面,王和順不斷

到姑丈與姑姑的照顧甚多,至今他身上

強調,戰爭讓生靈塗炭、家破人亡,唯

仍帶著他們的照片,回憶那段英勇事

有和平才能帶來繁榮與安定,希望戰爭

蹟。

在他們這一代便畫下休止符,不要再有

王和順回憶,有一次村莊裡來了5位

人犧牲。 華僑與抗戰

129


荊仁義 深入敵後 冒險運補物資 文/青年日報社

高齡93歲的荊仁義,在對日抗戰期間 擔任後勤補給工作,為使物資順利運送 至前線,他與同袍冒險深入敵後,完成 一次次運補作業,讓前線官兵繼續執行 任務;當年的艱苦雖已過去,但他永遠 不會忘記那段歷史。 荊仁義為河南南陽人,家人、親戚因 戰亂流離失所,17歲時舉目無親,毅然 加入抗戰行列。荊仁義回憶,抗戰期間 物力維艱,每天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

(青年日報社提供)

日子,一天只有兩餐粥,美其名為粥, 卻是一鍋水僅有幾粒米的慘狀;幸運的

獻,如今中共卻大肆宣揚抗戰是共軍打

話,地上四處挖會發現一、兩根地瓜加

的謊言,慶祝抗戰勝利。荊仁義回憶抗

菜,也因此至今格外珍惜每一粒米、每

戰期間,共軍還曾趁亂俘虜國軍官兵,

一口飯菜,因為這些都是他曾經奢望的

要求他們將槍管抵向自己人,顯示中共

夢想。

當年「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

荊仁義表示,到了冬天更是難熬,官 兵經常面臨沒鞋、沒褲子穿的窘境。沒

展」,至今還拒絕面對歷史、扭曲史 實,實在令人不齒。

鞋就編草鞋,所以經常磨破雙腳,鮮血

過去曾經歷戰爭苦難,讓他更珍惜和

染紅草鞋,或是腳跟被凍傷,即使如

平,來台成家立業之後,為給孩子完整

此,他仍強忍雙腳劇痛完成任務。想起

的家庭,與太太胼手胝足,建立小康家

過去,使他更不捨脫下腳上的鞋、襪,

庭,並希望不要再有戰爭,因為戰爭所

並感謝政府與國人的共同付出。

帶來的苦痛,是一輩子抹去不了的記

然而,當年國軍對日抗戰的犧牲與貢

130 華僑與抗戰

憶。


馮瑛 不怕死鬥志高 是戰勝日軍關鍵 文/青年日報社

今年是中華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戰爭最佳寫照,每位參與抗戰的青年

七十週年,當年在中國大陸犧牲奮鬥的

軍,從沒想過自己能存活下來。戰役勝

青年們,許多人隨中央政府遷台,見證

利後,馮瑛隨軍轉往廣州,原預定收復

那段烽火歲月的慘烈犧牲。目前居住在

海南島,卻剛好傳來日軍投降、戰爭結

新竹榮民之家的馮瑛,就是當年對日抗

束的消息。

戰的英勇戰士,他強調「吾人應珍惜這

當時人在廣州的馮瑛考量返回四川老

得來不易的和平,莫忘前人犧牲與付

家的路程太遠,但盤纏窘迫,乃獨自來

出」。

台,巧遇舊時長官,經引薦就職當時駐

當時年僅20歲的馮瑛,應國民政府號 召「十萬青年十萬軍」,參與新建立的

台的201師,繼續保家衛國的任務,直 到退休。

青年部隊,投身抗戰。馮瑛先在印度的

高齡91歲的馮瑛,育有3男1女,子女

英國皇家軍事學校受訓,並分派至國軍

們雖居於台北,但每月必到新竹榮家探

第六軍團,在緬甸與美軍並肩作戰,經

詢慈父。在新竹榮民之家主任林夏富與

歷多場和日軍的正面交鋒。

其團隊悉心照料下,馮瑛身體硬朗、生

「不怕死的鬥志,就是我們戰勝日軍

活平安喜樂。

的關鍵!」談到戰爭經過,馮瑛苦笑 說,期間的驚險激烈無法避免,沒有參 與過戰爭的人根本無法體會,但報效從 軍的青年們愛國心強、士氣激昂,許多 人不怕死的精神,讓裝備精良的日軍頗 為忌憚,在那段動亂的歲月,什麼是 「和平」,大家從來沒有想過,青年軍 從不畏戰,給予入侵者極大的打擊。 馮瑛感嘆「烽火滿天,血腥遍野」是

(青年日報社提供)

華僑與抗戰

131


軒慶平 娃娃兵抗日 心無畏懼向前衝 文/青年日報社

出生於河南書香門第家庭的軒慶平,

一 個 個 減 少。他 原以 為自己會 戰 死 前

在家排行老大,父親是當地仕紳,伯父

線,但沒想到最後卻因為腳部中彈而退

則是清朝秀才。民國29年(1940年)國軍

出戰場。

轉進河南開封時他才小學畢業,15歲不

民國38年,軒慶平隨國軍從海南島移

到的年紀,便自願擔任游擊隊班長,帶

防到高雄港,之後又輾轉到新竹、台東

領著年紀跟他相仿的一群「娃娃兵」,

等地。因為腳部受傷,他被安置在台東

扛著槍桿子打日本鬼子。

臨時療養院養傷,傷癒後即留在玉里擔

軒慶平回想對日抗戰時,他還懵懂無

任補給官。

知,憑著滿腔熱血開槍,心中根本沒有

民國47年政府為輔導退役官兵就職,

「害怕」二字,只是想著如何痛宰敵人,

翌年更接受教師資格訓練,並順利考上

為同胞報仇。當時夥伴們都年輕力壯,

花蓮師範 學院,結訓 後 便留 在花蓮 教

所以每戰皆捷,士氣高昂,直到有同袍

書,一待就將近60年。

陣亡,心中才開始感到害怕。 一 場 又 一 場 的 戰 爭,軒 慶 平 從 沒 缺 席,多次在戰火中倖存,但身旁夥伴卻

在台灣能有安定的生活,他最感念的 人便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 今年91歲的軒慶平強調,中華民國是 歷經多少先賢、烈士犧牲性 命 辛 苦 建 立 起 來 的,所 以 大家一定要團結,知福、惜 福,才對得起曾經為這片土 地犧牲奉獻的先賢先烈們。

(青年日報社提供)

132 華僑與抗戰


第 六 章

真相紀實 為爭取最後勝利,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上下一心響應政府號召, 籌組「忠義救國軍」、 創設「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支援前線, 而「台灣義勇隊」成立,更見證台灣同胞的同仇敵愾、奮勇抗日。 面對日軍暴行,當無數良善婦女迫為慰安婦, 我國人民遭受人體生化實驗、大屠殺, 外籍友人卻選擇留在南京保護同胞,與中華民國並肩作戰, 其義舉令人動容。 「真相紀實」忠實呈現戰場之外的民間義舉,揭露戰爭殘酷的一面。

華僑與抗戰

133


朝鮮義勇隊1938年10月10日成立紀念。(王政文提供)

台灣義勇隊的 成立緣由、籌組經過與活動 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王政文

成立緣由 台灣抗日運動自1920年代起就在大陸展開,最早是 以留學中國的青年學生為主,並且以大城市及學校做 為活動中心。然而受到日本政府的查緝及國共的分 裂,再加上國民黨清黨的影響,1920年代在大陸的台 灣抗日團體大多解散或歸於沈寂,一直到民國26年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才發生改變。抗戰開始 後,在大陸的台灣抗日團體陸續成立,例如「台灣民 族革命總同盟」、「台灣革命黨」、「台灣青年革命 黨」、「台灣國民黨」、「台灣光復團」、「台灣義 勇隊」、「台灣革命同盟會」等等。 由李友邦領導的台灣義勇隊是戰時台灣人在大陸成 立的最主要抗日團體之一。戰爭開始後,李友邦在浙

134 華僑與抗戰

台灣義勇隊隊長李友邦 (王政文提供)


江金華以「台灣獨立革命黨」的名義

台灣義勇隊的組成成員主要是由在大陸

開始活動,並公布〈台灣獨立革命黨黨

的台灣人所構成。

章〉。民國27年9月訂定〈台灣獨立革

李友邦組織義勇隊的構想,主要受到

命黨行動綱領〉,綱領共有10項:一、

「朝鮮義勇隊」的影響。韓國自民國8

抗拒繳納賦稅。二、反對抽徵壯丁來華

年的「三一運動」失敗後,便在上海建

作戰和開墾。三、已被誘迫來華的同胞

立起韓國臨時政府,以金九為主席。而

組織譁變。四、破壞台灣生產和交通。

韓國獨立運動的另一領袖金若山則以其

五、擴大阿里山的反日游擊隊。六、組

領導的「朝鮮民族革命黨」為基礎,在

織義勇隊來華參加抗戰。七、發動台灣

中國展開活動。民國26年8月,朝鮮民

罷工罷市罷課運動。八、擴大反戰反法

族革命黨在南京召開大會,會中決議

西斯宣傳。九、組織日韓台反法西斯大

組織義勇軍。同年11月12日,金若山聯

同盟。十、統一台灣革命組織。

合其他革命團體共同組成「朝鮮民族戰

其中,第六項的「組織義勇隊來華參

線聯盟」。隔年10月10日,在朝鮮民族

加抗戰」是目前所見資料中最早提及

革命黨、朝鮮青年前衛同盟、朝鮮民

「義勇隊」的構想。李友邦的構想是希

族解放同盟、朝鮮革命者聯盟等4個團

望「組織義勇隊來華參加抗戰」,然而

體的努力下,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

台灣義勇隊

(王政文提供)

華僑與抗戰

135


治部批准,「朝鮮義勇隊」正式在漢口

5月下令將台人產業沒收公管,並將福

成立,直接隸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

州及漳、泉等地約500名台灣民眾陸續

部,主要在第五戰區和第九戰區從事反

遷移至閩北崇安,建立「台民墾殖所」

日的政治工作。

及「台童教養所」。李友邦注意到這一

朝鮮義勇隊的成立帶給李友邦很大的 影響,義勇隊秘書長張一之認為,朝鮮

點,籌組「義勇隊」的重點便轉移到這 群被集中於崇安的台灣人身上。

義勇隊的成立使得李友邦認識到散居在

民國27年11月,李友邦與秘書張一之

中國各地的台灣人本來就不少,閩南一

前往福建崇安,拜訪崇安縣長,經由縣

帶尤其多,特別是抗戰開始以來,有好

長見到被集中於此地的台灣人。李友邦

幾百位台灣同胞被福建國民黨政府集中

向他們發表演說,宣傳組織台灣義勇

在福建北部的崇安縣內從事墾荒勞動。

隊。而崇安的台灣人表示:「吾輩中

因此,這時號召台灣同胞組織起來參加

亦有年富力強者,願在蔣委員長的領導

抗戰,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可能

之下參加抗戰。去年秋以來,留漢口之

的。李友邦因而決定仿照朝鮮義勇隊的

日韓人曾有國際縱隊之組織。朝鮮同志

作法,組織台灣義勇隊。可見朝鮮義勇

固無論矣,而日本民眾尚且反抗日本軍

隊的成立給予李友邦新的構想和精神上

閥,彼等且能之,而吾輩台胞獨不能之

的鼓勵,李友邦故而改變其原有「組織

乎?故欲組織義勇隊參加是項國際縱

義勇隊來華參加抗戰」的構想,決定仿

隊,望政府予以補助。」他們的支持使

照朝鮮義勇隊的方式和作法,組織在大

得李友邦組織在中國大陸的台灣人成立

陸的台灣人成立台灣義勇隊。

義勇隊的構想更加堅定,同時成員來源

籌組經過 民國27年秋天,台灣義勇隊隊長李友

問題也開始獲得解決,而台灣義勇隊就 是以被留置於福建崇安縣的台灣人為主 要成員。

邦開始籌組義勇隊,隨後在民國28年1

為了讓福建省政府同意李友邦及崇安

月成立籌備委員會,並且有了隊員,同

台灣人的想法,李友邦隨即轉往福州,

年2月義勇隊自行宣布成立,開始訓練

經由浙江省主席黃紹竑的介紹,希望能

工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也在

得到福建省政府的支持。黃紹竑將李友

民國29年6月正式批准台灣義勇隊的成

邦介紹給福建省國民黨負責人陳肇英,

立。

並且資助李友邦600元,做為活動的經

台灣義勇隊籌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 成員由何而來?李友邦的方法是號召在

費。陳肇英也表示願意大力協助,並聯 絡當時的福建省主席陳儀。

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加入。然而,對日戰

陳儀同意李友邦的作法,讓在崇安的

爭爆發後,台灣人由於身份的特殊性,

台灣人加入義勇隊,並答應在各方面給

而遭到不同的待遇和處境,在中國大陸

予幫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答應李友

的台灣人因國籍是日本籍,故被當作

邦把集中在崇安的台灣人帶到浙江。陳

日本人對待。福建省政府在民國27年

儀對李友邦表示3點意見:「一、他們

136 華僑與抗戰


台灣醫院

(王政文提供)

既願意參加抗戰,很好,政府可予以各

決定隸屬於軍事委員會西南行營政治

種方便,各種補助,並由獨立革命黨負

部。」台灣義勇隊的籌組已得到政治部

責率領參加。二、若一部分不能立刻工

的同意,且經費先由朝鮮義勇隊經常費

作,欲留崇安,政府當予以補助,使其

項下每月津貼籌備費300元,其後因經

生活安定。三、出而參戰之家屬,政府

費不足,自4月份起每月增加為500元。

可酌予給養。」如此一來,台灣義勇隊

然而政治部雖答應義勇隊的籌組,卻並

的成員來源就得到解決方法。

未正式批准成立,直到民國29年6月,

成員來源問題解決後,接下來便是國 民政府的態度,也就是國民政府是否支 持台灣義勇隊的成立?李友邦在民國27

政治部才正式批准台灣義勇隊的成立。

活動

年12月中旬偕同張一之前往桂林,一方

抗戰時期成立的台灣義勇隊,並非武

面是要聯繫朝鮮義勇隊,另一方面則希

裝抗日的戰鬥隊伍,其活動內容以醫務、

望能夠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

生產、政治宣傳等為主要方向,自民國28

同意組織台灣義勇隊。李友邦經由朝鮮

年2月宣布成立後,便展開一連串的訓練

義勇隊隊長金若山的介紹,認識軍事委

活動。根據民國28年訂定的〈台灣義勇隊

員會政治部的「朝鮮義勇隊工作指導委

組織計畫草案〉對於訓練有下列四點說

員會」負責人周咸堂。周咸堂表示支 持,並將李友邦的構想轉告政治部秘書 長賀衷寒。賀衷寒在民國28年1月會見 李友邦時表示:「政治部答應台灣獨立 革命黨組織台灣義勇隊;籌備期間,有 事跟朝鮮義勇隊工作指導委員會聯繫; 籌備經費由朝鮮義勇隊經費墊之;初步

明: 「一、本隊隊員之訓練分兩種,一為編 隊前之預備訓練,一為編隊後之經常訓 練。二、預備訓練,即在隊未成立前3個月 舉行之;經常訓練,則在成立後經常舉行 之。三、預備訓練以支隊為單位,經常訓 練以班為單位。四、預備訓練由籌備委員 會負責,訓練人員得聘隊外人士充任之, 華僑與抗戰

137


經常訓練由本隊政治組負責」。台灣義勇

色,在義勇隊組成後,便將隊員中具

隊同年2月27日開始預備訓練,為期3個月,

有醫護專長的人組織起來,民國28年3

共分為軍事、政治、經濟、歷史、語言及對

月在金華城內成立醫療所,4月又在金

敵宣傳技術等6科。

華方六鄉設立醫療所,並設立4個醫療

民國28年的〈台灣義勇隊計畫草案〉

巡迴隊,在金華附近鄉鎮義務巡迴治療

中提出6項工作,包括瓦解敵軍之工

病人。民國29年3月接續在義烏縣義亭

作、教化日台俘虜、貢獻特殊技能協助

鎮,設立台灣義勇隊義亭醫療站。由於

國防生產、從事國內及國際宣傳、號召

患者及需求者眾多,醫療所及巡迴醫療

台胞來華參戰,以及組織前方救護隊、

隊逐漸不敷所需,義勇隊於是在7月初

慰勞隊與醫療隊等。在台灣義勇隊籌備

將醫療所擴大為醫院,並於9月12日正

委員會同年4月29日呈朝鮮義勇隊指導

式成立「台灣醫院」。

委員會希望能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台灣醫院設於金華酒坊巷18號,院內設

政治部批准的函中,提出自2月集中於

有內科、外科、眼科、牙科、產科、花柳科、耳

金華訓練以來的工作概況,共有11點工

鼻科、咽喉科、痔瘡科、小兒科、皮膚科等共

作內容說明:一、募捐慰勞傷兵,提高

計11科,此外還設有兩處分診所,分別

軍民抗敵情緒及鼓勵前線將士殺敵的精

在義烏縣義亭鎮與金華縣建頭塘,另外

神。二、壁報、講報。三、參加當地政府主

還有「前線醫療隊」與「後方巡迴醫療

持之第二期抗戰宣傳。四、參加獻金。五、

隊」各一隊。台灣醫院在金華城內各交

招待俘虜,瓦解敵軍,促使敵人內在的崩

通要衝設置「銷藥攤」,專門販售自製

潰,普遍鼓勵敵人的反戰情緒,削弱敵軍

藥品,其中銷售最好的是「健胃散」及

作戰的鬥志。六、義務醫療傷民。七、製造

「皮膚膏」。義勇隊的醫療工作不僅是

樟腦。八、參加討論會。九、少年團招待金

定點的,最經常的工作方式是派醫生到

華各界。十、少年團公演話劇。十一、少年

各單位義務行醫,或者是派醫生到浙東

團參加兒童節。

戰地服務。不僅如此,義勇隊也到各機

台灣義勇隊的活動內容及工作劃分主 要根據隊員的特有技術而決定,最大的特

關學校、鄉里等地,進行疾病預防、牛 痘接種等工作。

點便是「因人設事,使大家各盡所能。」李

台灣義勇隊民國29年11月又在浙江衢

友邦的妻子嚴秀峰認為,戰時義勇隊的主

州縣增設「第二台灣醫院」,並於12月

要工作任務有4大項:一、對敵工作,二、

15日正式開幕。30年2月又在浙江蘭溪

醫療工作,三、生產報國工作,四、巡迴宣

設立「第三台灣醫院」,但浙贛戰役31

慰工作。秘書張一之也指出義勇隊的工作

年5月爆發,衢州「第二台灣醫院」就

分為4個方面,即對敵政治工作、醫療工

遭到日軍轟炸摧毀。台灣義勇隊遷駐龍

作、生產工作、宣傳教育工作。

岩後,又於32年在福建建陽成立「第四

台灣義勇隊的工作又以醫療最具特

138 華僑與抗戰

台灣醫院」。


抗戰期間的 台灣革命同盟會 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王政文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台灣的態度與政

李友邦領導的「台灣義勇隊」,以及謝

策,隨著戰局的發展而產生變化。戰爭

南光擔任主席的「台灣民族革命總同

開始後,國民政府開始關注到在大陸的

盟」為最大團體。這兩個團體的領導人

台灣抗日團體,隨著戰局變化,國民

民國29年3月在重慶商談,希望能促成

政府與台灣抗日團體間的關係越行加

台灣抗日團體的聯合,並在3月29日達

深。民國29年(1940年)3月30日,國

成共識,共同組成「台灣革命團體聯合

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致函朱

會」。7月,陳友欽所領導的「台灣青

家驊、陳立夫、王芃生,請其策動日、

年革命團」和柯台山所領導的「台灣國

韓、台的革命運動,以「騷擾敵之後

民革命黨」加入聯合會。11月,張邦傑

方,減其侵略勢力。」而朱家驊在報告

所領導的「台灣革命黨」也加入。

策動日韓台革命運動情況時,對台灣

台灣革命團體聯合會民國30年2月在

的部分則回答:「將迅速成立本黨黨

重慶召開各黨代表大會,由於5個主要

部」,並起用劉啟光開始籌畫,這是國

團體所組成的聯合會,仍保持著各自的

民政府對台灣工

組織與行動,使得聯合會難以發揮「聯

作計畫的開始。

合」的效力,再加上各團體間的組織、

戰時在大陸的

力量、人數等實力有相當大的差距,且

台灣抗日團體以

聯合會缺乏自身的群眾基礎,因此「茲 經各黨代表會議議決解散台灣革命團體

謝南光是台灣抗日 團體「台灣民族革命 總同盟」的主席。 (王政文提供)

聯合會及所屬各團體,成立台灣革命同 盟會。」同年2月10日,「台灣革命同 盟會」於重慶正式成立。

華僑與抗戰

139


民國29年6月,「台灣革命團體聯合

機關。在民國29年9月聯合會成立不久

會」經由康澤向國民政府探詢對台灣的

後,國民黨又在香港成立台灣黨部籌備

政策與看法,其中便問及「中央對台灣

處,以翁俊明為主任委員、聯合會秘書

之根本政策如何?中央對台灣之革命

長劉啟光為籌備處秘書。

運動之具體建議如何?」康澤及朱家

國民黨台灣黨部與台灣革命同盟會在

驊回答:「組織問題:可暫稱台灣國民

人事組織上有相當大的重複性,任職於

黨,必要時用其他名稱亦可。」「統屬

台灣黨部的林忠即說到:「該會的主要

問題:可暫保持獨立性,但暗中須與本

人員,亦即台灣黨部委員及主要幹部,

黨保持密切之關係,並接受本黨之指

例如,任常委之宋斐如,是台灣黨部

導。」當時國民黨與三民主義青年團均

創辦之台灣黨務工作人員訓練班之教

主張藉助在大陸現有的台灣抗日團體,

育長,該會執委郭天乙、林海濤(林

設法將這些團體與國民黨發展成具有統

忠),顧問丘念台,均為黨部委員。」

屬的關係。而台灣革命同盟會成立之

但這種現象並沒有使同盟會與黨部的人

時,宗旨就定為「本會在中國國民黨領

事取得協調,反而造成兩方人事的摩

導下,以集中一切台灣革命力量,打倒

擦,產生糾紛與對立。

日本帝國主義。」由此可見,「台灣革

開羅會議後,有關台灣的負責機關不

命同盟會」是在國民黨的領導之下來從

再是國民黨中央所領導的台灣黨部,國

事抗日運動。換句話說,同盟會即成為

民政府於民國33年4月17日在中央設計

國民黨的下屬單位,並且接受其領導、

局內正式成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以

指揮。

陳儀為主任委員,以沈仲九、王芃生、

台灣革命同盟會民國31年4月舉行第

錢宗起、夏濤聲、周一鶚等人為委員,

二屆代表大會,會中代表達成共識,

同年9月25日又加派黃朝琴、游彌堅、

「捐棄派別之私,克服個人之偏見,

丘念台、謝南光、李友邦等5名台籍人

本於互信與共信,確立台灣革命同盟會

士為委員。國民政府積極地處理台灣問

為台灣革命之最高指導機關。」然而,

題,而「台灣調查委員會」則成為主導

內部不但派別分歧,國民政府也不以台

台灣接收等問題的最高及主要領導單

灣革命同盟會做為台灣革命的最高指導

位。

140 華僑與抗戰


透過婦女救援基金會的協助,台灣的慰安婦阿嬤們終於能勇敢站出來,參與國際相關運動,向日本爭取 公道。

慰安婦  歷史永遠的傷痛 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慰安婦」制度是二戰期間由日本政 府所主導的軍事性奴隸制度,日軍以招

由掮客或警察使用詐欺的方式誘騙婦女 上當。

募、誘騙、強徵等手段動員其殖民地及

根據婦女救援基金會為59位被害人所

佔領區等國婦女,為軍隊提供性服務,

做的調查資料顯示,日軍當時對於「慰

全世界受害人數至少在20萬人以上,是

安婦」的募集是透過多層面的動員,一

嚴重侵害人權且不容模糊的戰爭罪行。

開始試圖從特種行業找人,後來透過掮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已於1995年將「慰

客、警察、軍政體系強徵誘騙貧困家庭

安婦」定位為「軍事性奴隸」被害人,

的女孩。在59位被害人中,被詐欺就業

並於1996年提出報告指出,雖然關於

的有29位(掮客或警察欺騙被害人是要

「慰安婦」募集方式多是依據「慰安

去食堂工作或是擔任看護婦);被養父

婦」倖存者的證詞,缺乏日本政府檔案

母、叔叔或日本護士強迫而去應徵的

或文獻的佐證,但仍可認定很多案例是

有4位;被區公所抽籤抽中強制到海外 華僑與抗戰

141


的有3位,其中雖有1位事前知曉是去

計,誤信掮客謊言而被騙、被家人或人

做「慰安婦」,但沒有拒絕的權力;

口販子販賣、甚至被戶政系統強行徵

被親人或人口販子賣掉的有3位;被日

召。即使有極為少數的婦女知道是前往

本警察所強制則有11位(全為原住民

海外擔任「慰安婦」,也都是因為貧

婦女)。另有9位來自風月場所的婦女

苦、為求生存而不得已的選擇,絕非能

屬於主動應徵,但只有1位確切知道是

夠以「自願」二字來簡化這些底層女性

「慰安婦」的工作,其他人則被詐騙以

飽受欺壓的事實。

為是到食堂工作,擔任女招待或陪酒不 賣身。

這些婦女在慰安所,被迫每天提供性 服務給20至30名日本士兵,行動自由被

台籍「慰安婦」幾乎都出自當時社會

限制,無法返鄉,甚至被士兵虐待或拿

中下階層,為改善戰爭時期困頓的家

不到合理的工資,許多「慰安婦」甚至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將慰安婦視為戰爭物資,並隨軍 遷移運送至戰區。圖為1944年日軍在雲南騰衝作戰潰退時,來 不及一同撤走的慰安婦。

排隊等候進入慰安所的日本士兵。

142 華僑與抗戰


日軍1942年的電報中證實台灣婦女被送往前線做為慰安 婦。

華僑與抗戰

143


死於異鄉的戰地,有幸存活著的則遭受巨大的身心折 磨與傷痛,以及返鄉後所面臨的家庭及社會壓力。 1992年2月日本眾議院前議員伊東秀子在日本防衛 廳研究所圖書館曾發現3通電報。這3通電報分別是昭 和17年(1942年)3月12日日本的台灣軍司令官應其南 方總軍的要求徵召50名「慰安土人」到婆羅州沙勞越 (Sarawak of Borneo)服務,請求日本陸軍部核發渡 航証,證實了二次大戰期間,確有台灣婦女被送到日 本前線軍隊做慰安婦。 婦援會隨即在同年2月20日成立申訴專線,進行前台 灣慰安婦訪查工作。當時的婦援會董事長王清峰積極 走訪韓、日兩國收集相關資料,並推動政府組成跨部 會的「台灣慰安婦專案小組」,專案小組委託婦援會 辦理台籍慰安婦的基本生活照顧與個案服務,並補助 婦援會出席相關國際會議,進行對日訴訟,為台籍慰 安婦爭取正義和賠償。 隨著時間的流逝,台籍慰安婦紛紛凋零,但是歷史 不應該因為她們的離世而被遺忘,為了保存這段史 實,婦援會開始推動慰安婦歷史寫進教科書計畫,並 於2008年成立「阿嬤的網站—慰安婦與女性人權虛擬 博物館」,期盼透過教科書記載及博物館的成立,讓 更多人知道慰安婦走過的這段歷史,也讓慰安婦和婦 援會在爭取正義的這條路上永不孤單。

144 華僑與抗戰


新編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1944年5月下達第20號作戰命令,以極端迂迴戰法,一舉佔領卡盟東南側南高江左岸 各要點,圖為遠征軍橫渡水流湍急的南高江。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中日大戰在緬甸 (1942至1945) 文/緬甸計畫團隊成員劉晏均撰寫、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朱浤源核訂 東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端早在

連同首都遷移到大後方的重慶。然而為

1931年(民國20年)即由日本在中國掀

了繼續接受外國補給,環繞我國除從西

起,並於1937年盧溝橋事變正式開戰。

陲的俄國方面,可走烏魯木齊一線,直

至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時,我國的

通遼闊的中亞地區;西南邊則須通過法

咽喉已經幾乎全被日本掐住,這本來足

屬印度支那,走連接海防和雲南的鐵路

以讓我國投降,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線,再加上緬甸的滇緬公路。其中最有

委員長蔣中正堅持抗戰,並把國家重心

國際戰略價值的路線,無疑是仰光和畹 華僑與抗戰

145


町間的緬甸路。

以及英日在印緬邊界至緬甸中部的兩場

蔣委員長將麾下的第五軍、第六軍兩

對決。但是前面第一階段的作戰,由於

支精銳部隊與第六十六軍,編為8萬以

國軍初次入緬,又作戰倉卒,敵我裝備

上兵員的「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與

懸殊,加上空軍太弱,以至影響戰局,

盟軍攜手對日軍作戰。當時超過10個以

因而盟軍大敗,整個緬甸在1942年時大

上國家與地區的軍隊,投入在緬甸的同

約4個月內就淪陷。期間只有第六十六

盟國與軸心國兩大陣營戰爭,由於前

軍的新編三十八師,以師長孫立人、副

後打了4年多,使緬甸成為最特殊的戰

師長齊學啟與團長劉放吾指揮不到1000

場。中日大戰在緬甸的激烈戰鬥,有關

人的一一三團小部隊,在緬甸仁安羌擊

各方面的史事討論與關注焦點不同,複

敗兵力為其三、四倍的日軍加強聯隊,

雜而聲音多元。各國的戰史研究,基本

援救約4000位至7000位英軍的小型勝

上多從我國、英國、日本及美國的觀點

利。

切入,而且角度大都在政治與軍事以及 物資方面。

遠征軍退回國內時,主力部隊又誤入 緬北的胡康河谷。此地又稱野人山,有

在長達4年以上的緬甸戰史中,最激

世界上少有絕壁,更為多雨之區,所經

烈的戰事是在後段的中日在緬甸北部,

不是連峰際天、葛籐蔓延、古木蔽天、

遠征軍橫渡南高江。

146 華僑與抗戰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飛鳥不通之區,就是河渠縱橫、瘴癘流 行、杳無人煙、舉目荒涼之地,結果數 萬國軍健兒慘死其間。

有兵力。 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於盟軍 的貢獻有二,一是在中國戰場上牽制了

第二階段的2至3年作戰,盟軍轉敗為

百萬的日軍,使日本無法順利西進,與

勝,尤其是中國遠征駐印軍1943年至

德、義等國在中亞會師。二是組織中國

1945年從印度重新越過野人山反攻。胡

遠征軍支援盟軍作戰,前進緬甸馳援,

康河谷誠為用兵上之難地,欲從印度邊

團結英美盟軍,抵抗日軍侵略。當年盟

境打出緬甸,世人咸認為不可能,因此

軍在緬甸的中、美、英聯軍自1943年10

出征前先在印度集訓,經半年多的艱辛

月開始向緬北反攻,至1945年3月就打

訓練,戰鬥動作及戰鬥技能均臻精到,

通取代緬甸路的中印公路,使我國重新

打通中印公路的艱鉅使命,遂由計畫轉

有了聯外的陸路交通運輸。

入實際行動。

長期連續艱苦戰鬥的中日緬甸大戰,

新一軍由孫立人中將指揮的新三十八

締造世界戰史上最高的紀錄,並獲得輝

師先發,開始時面對的頭號對手,正是

煌戰果。當年的貴陽《中央日報》隨軍

日軍部隊中最精銳的第十八師團,時人

記者戴廣德撰有《緬甸之戰》、《我們

聞而喪膽的「久留米」師、以日本國花

怎樣打進緬甸》等見證式報導。1970年

「菊」為標誌的綜合性特級兵團,被稱

代軟禁家中的孫立人上將也曾口述,並

為「馬來亞虎」。整個戰事一開始即進

由女兒孫太平等人記錄,作成《孫立人

入陷於苦鬥的局面,幾經纏鬥,終於由

回憶錄》,以及他的《領導統禦學》都

印度邊境推進緬甸,後來加入廖耀湘指

提及中日緬甸戰事。相關著作包括沈克

揮的新二十二師、新六軍等的支援,讓

勤撰成的《孫立人傳》與朱浤源以25年

新一軍經兩年多的艱苦奮鬥,犧牲數千

時間訪錄的《孫立人上將專案追蹤訪談

國軍戰士,竟能從頭(印度與緬甸邊境

錄》,而朱浤源7月出版的《中日再戰

的Ledo)到尾(緬甸與中國雲南邊境的

緬甸實錄》更是關於第二階段印緬作戰

芒友),全程達1萬5000里、毫不含糊

的第一手史料重現。

地擊敗的日軍,甚至殲滅陸續增援的所

華僑與抗戰

147


緬甸華僑與遠征軍  為阻抗日軍西進與軸心國串聯,國 民政府在民國31年(1942年)3月成 立遠征軍,在印度及緬甸與同盟國並 肩作戰,並在緬甸仁安羌協助英軍脫 困,史稱仁安羌大捷。遠征軍收復緬 甸後,除盡力解決當地華僑的衣食問 題,並協助重建密支那華僑新村(上 圖)、創辦密支那華夏小學(右下 圖),延續華僑教育及中華文化傳 承,緬甸華僑也對國軍心懷感恩,組 織八莫華僑歌詠團(右上圖),慰勞 前線將士。 (出自「印緬遠征軍畫史」,中國 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148 華僑與抗戰


印緬戰場國軍公墓 文/緬甸計畫團隊成員楊力明 軍人保家衛國,國家不僅要儘量保護 他們的安危,若不幸為國捐軀,國家理

的公墓多遭破壞,印度的公墓尚稱完 好。

當榮耀、紀念陣亡將士及謹慎處理這

我國海外國軍公墓原來由軍事委員會

些為國犧牲者的遺骸。1941年(民國

管理,自從1946年聯合後勤司令部(簡

30年)12月7日太平洋戰事爆發,我國

稱聯勤總部)成立,海外公墓即由外交

加入同盟國對日作戰。中英兩國同年12

部轉交給聯勤負責。1949年與印度及緬

月23日在重慶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

甸相繼斷交後,海外國軍公墓就無法積

路協定」,據此成立軍事同盟。我國在

極管理。2005年1月1日,原聯合後勤司

1941年至1945年間兩次派遣遠征軍進入

令部「留守業務署」編組,修訂銜稱為

緬甸,與英、美合作對日作戰,雖然獲

「留守業務處」,是目前海外國軍公墓

得最後勝利,但犧牲慘重。遠征軍在

的管理單位。但除了印度蘭加公墓有修

印、緬各戰場建立多達20處以上公墓,

整外,其餘幾近荒蕪,呼籲政府儘速以

就地埋葬部分將士遺骸,孫立人將軍也

人道考量,成立專門單位處理海外公

將部分將士的遺骸運回廣州安葬。

墓,以慰國軍英靈。

印度有藍加(Ramgarh)、高赫帝 (Gauhati)、灘勒浦(Talap)、列多 (Ledo)等多處國軍公墓,後來芝加哥 論壇報在1999年4月11日報導,印度阿 薩姆省高赫帝地區,村人發現第二處中 國軍人公墓,葬有1200人。緬甸則在密 支那(Myitkyina)、八莫(Bhamo)、 南坎(Namhkam)、芒友(MongYu)、 臘戌(Lashio)、南渡、昔卜、昔卜東 邊、邦海、皎脈等地有多處公墓,緬甸 濤建英人公墓中也有中國人墓地。印緬 總共約20多處的公墓,延續至今,緬甸

印度藍加國軍公墓。

(吳卓提供)

華僑與抗戰

149


南京大屠殺 華北、西北地區相繼陷落後,日軍進 一步於民國26年(1937年)12月13日攻 日軍攻陷南京後, 每天大肆劫掠、滿載 而歸。 (國史館提供)

陷南京,並在6周內展開一連串屠殺、 姦淫、縱火、搶劫等暴行,甚至將我國 無辜人民,以百人為單位綑綁起來,用 機槍射殺或澆油焚燒。 南京陷落,舉國震驚,蔣委員長遂於 當月17日發表「我軍退出南京告全國國 民書」,宣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據二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

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人士對南京 大屠殺抱持迴避、淡化、否認的態度, 令人遺憾。

京軍事法庭的相關調查,超過30萬平

總統馬英九認為,歷史的錯誤或可原

民和戰俘慘遭殺害,2萬婦女被蹂躪玷

諒,但歷史的教訓不能遺忘。戰爭沒有

污,1/3南京城被燒毀,更有難以計數

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我們要珍惜東亞

的文化珍品被日軍掠奪,其惡行舉世譁

和平的現況,未來雙方應本於合作及和

然。

平,經營雙邊關係。

上圖:日軍攻陷南京, 城中人民逃難。下圖:日 軍在南京城內轟炸,煙硝 四起。 (國史館提供)


大屠殺中的活菩薩 魏特琳 文/國史館助修陳世局 民國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

金陵女子大學在同年12月初被南京國

後,上海國軍苦撐3個月,粉碎日軍3月

際委員會指定為南京安全區內的婦孺收

亡華的狂語,國軍於11月15日撤出上

容所,原預定收容2750人,12月12日在

海,南京便成為日軍的重點攻擊目標。

金陵女大避難的婦孺已超過4000餘人。

此後,日軍開始空襲南京,位於南京城

由於日軍對於安全區並不正視,仍會有

內的外籍人士為保護無辜的平民百姓,

日本兵進入金陵女大強搶民女以逞獸

劃定安全區,組成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

慾,於是魏特琳從早到晚不是守在學校

會,由德國人拉貝(John Rabe)為委

大門口,就是聽到員工們的求救喊叫聲

員會主席。

後,即趕往出事現場,以阻擋日本兵。

12月10日難民陸續擁進安全區,12日

她時常遭到日本兵打耳光、大聲辱罵,

晚間南京城陷,13日大批日軍進入南京

但仍堅持在第一線保護中華婦女。此

城,展開慘無人道的屠殺行為,甚至進

外,她也提供金陵女大校園中婦孺們熱

入南京安全區,強行帶走成年男子然後

水、米粥,使其溫飽,以度過這個被日

予以殺害,並同時強行拉走婦女,予以

軍控制的「人間地獄」。

姦殺。當時任教於金陵女子大學的美籍

國民政府特於民國27年7月30日頒授

女子魏特琳(Minnie Vautrin)挺身而

「采玉勳章」,感謝魏特琳在這段期間

出,成為保護安全區婦女的活菩薩。

不顧生死的付出。

東方辛德勒 約翰拉貝 約翰.拉貝(John Rabe)1882年出

當地創辦德國學校,為了向德國申請教

生在德國漢堡,中學未畢業就離開學

師和教學經費,他加入納粹,不過拉貝

校,先在漢堡一家出口商行工作,經老

把納粹視為社會主義組織,並不支持其

闆推薦至非洲的英國公司,練就一口純

迫害猶太人不人道的作為。

正的英語。1908年(民國前4年)前往

民國26年日軍佔領南京,整個城市遭

中國,受雇於德國西門子(Siemens)

受無數次空襲後,早已滿目瘡痍,有能

中國分公司,開始在瀋陽、北京、天

力離開的外交使節、外國僑民及南京市

津、上海和南京等地經商達30年,1931

民都紛紛逃離。在中國生活已久的拉

年擔任西門子駐南京辦事處經理,並在

貝,與員工和當地民眾建立了深厚感 華僑與抗戰

151


今年8月來台參加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七十週年紀念的德國商人約翰拉貝(John Rabe)孫子Tomas Rabe(左),在總統府 代表接受總統馬英九(右)頒贈給其祖父 的褒揚令。

情,富有正義感的他覺得有責任保護他

結束南京業務,回上海報到。國際安全

們的安全,因此和其他10多位留在城內

委員會其他委員請求西門子准許拉貝留

的外籍人士共同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

下,飽受戰爭侵擾的難民們也不希望拉

委員會」,建立3.88平方公里的安全

貝就此離去,難民們製作了大幅布條,

區,並由拉貝擔任主席,期間挽救了25

稱他為「活菩薩」;但是他不得不離開

萬名難民。

南京,前往上海,而後被公司召回柏

拉貝的決定相當勇敢但冒險,他知道

林。

會影響自己的事業前途,但南京即將淪

拉貝返德後四處公開演說,揭發日軍

陷,只有鼓起勇氣承擔,在其他人和國

在戰爭時的暴行,並提交關於南京大屠

民政府支援下,克服安全區繁瑣的衛生

殺的報告給希特勒,反而招致秘密警察

和糧食問題,所幸日軍進城之際,安全

調查,所幸當局認為他只是同情受害的

區未受重大傷害。在日軍燒殺擄掠當

中國人,要求他之後不得公開宣傳日本

時,他的勇氣和慷慨讓飽受災難的民眾

人的罪行。二次大戰後,拉貝因曾是納

景仰,就連遭到他不斷抵制的日本人也

粹黨員而受到牽連,鑑於他解救中國人

對他敬重三分。

的貢獻,以及多位盟國人士作證辯護,

拉貝的孫子Thomas Rabe表示:「祖

讓拉貝與納粹劃清了界線。

父相當偉大,當年他的家只有1000平方

民國39年拉貝中風逝世,他的日記於

公尺大,卻收留了650名難民,其中10

民國86年在南京公開出版,他的墓碑也

歲以下的小朋友就有120人,並集結眾

由柏林移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

人之力阻止日軍進入。雖然祖父當時的

館保存。自此拉貝被稱為「東方辛德

人道義舉並不為世界所知,但是能夠受

勒」,雖然拉貝已逝世60多年,但他充

到中華民國政府的褒揚,讓我的祖父和

滿仁愛、正直與公正的形象仍然活在

家族全體感到榮幸。」

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心中。

隔年2月,西門子上海總部要求拉貝

152 華僑與抗戰


日軍七三一部隊 滅絕人性的實驗 文/國史館助修陳世局

抗戰期間,日軍為了獲勝開始採用活

形,以從事病理研究。

人實驗,研發新的生化武器。其中,

四、凍傷、耐寒實驗:日軍向外侵略

最為人知的生化部隊就是「七三一部

的目標,除中華民國之外,蘇聯也是其

隊」。

潛在對手。因蘇聯緯度較高,為使日軍

民國22年(1933年)日本關東軍在哈

能免除寒風凍傷之苦,七三一部隊在東

爾濱成立的「七三一部隊」,當時稱為

北著手實驗,瞭解人體在極地作戰的限

「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目的是在戰場

度。

運用生化武器。民國25年,日本裕仁天

由於日軍生化部隊在戰爭結束時就開

皇下令將該部隊正式成為關東軍的建

始毀滅證據,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僅

制,民國27年進行擴編,並改名為「東

七三一部隊的活人實驗人數就高達3000

鄉部隊」,民國30年日本關東軍下令改

人以上,更惶論戰時日軍有7個生化部

番號為「七三一部隊」,總隊人數約

隊,顯見多少無辜民眾成為日軍活人實

2600多人。

驗的犧牲品。

此後,日軍又陸續在長春、齊齊哈 爾、北平、南京、廣州及新加坡等地, 成立不少生化部隊,大多是由七三一部 隊的石井四郎技術指導,主要從事活人 生化實驗。 而日軍非人道的活人實驗包括:一、 細菌空氣傳染實驗:將病菌輸送進實驗 的空氣密閉室,觀察人受到病菌的感染 狀況。 二、注射與餵食實驗:位在南京的 一六四四部隊會對戰俘注射或餵食各種 有毒物質、細菌及致命氣體,當時這些 實驗每週大約造成十多人喪命。 三、活人解剖觀察:一般醫學解剖以 屍體做為觀察,日軍生化部隊卻採用活 人解剖,觀察病菌的效果蒙眼及繁殖情

國軍飛機被擊中,飛行員跳傘被俘蒙眼。俘虜被 送到九州大學後,被解剖供醫學實驗。日軍另在哈 爾濱成立「石井部隊」,即「七三一部隊」,他們 在國人體內注射細菌,進行生化實驗。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153


忠義救國軍的游擊作戰 文/國史館審編處處長張世瑛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報工作部隊,因此具有政治、心理、經濟

爆發,也宣告全民抗戰的開始。國民政府

及思想等作戰特質,具體作法包括繼續

注意到民眾力量的重要,蔣委員長在戴

整訓淪陷區流散軍隊、布置諜報交通網、

笠建議下,吸納上海幫會、青年學生及民

破壞淪陷區交通設施、發動民運等,並

間抗日團體,以「發揮特工威力、從旁襲

曾接受中美合作所的輪調訓練及武器裝

擊敵軍、協助國軍抗戰」為目標,籌組國

備。

軍游擊部隊。「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働隊」

國民政府在浙江完成的浙贛鐵路及杭

9月正式成立,自此開啟別隊堅守東南地

州鐵塘江鐵橋兩項重大交通建設,因戰

區的序幕。

爭爆發淪於敵手。為截斷日軍運輸動脈

上海保衛戰後,別働隊接獲指示負責

及後勤補給,破壞杭州鐵塘江鐵橋成為

國軍撤退斷後任務。第五支隊陶一珊部

忠義救國軍重要任務,從民國28年底起

在十六埔與法租界交接處,苦戰3日,不

數次派人試圖爆破鐵橋,但都失敗。直到

但有效掩護國軍撤退,更協助上萬名難

民國34年2月3日深夜終於引爆預先布防

民逃入法租界,退入法租界後,別働隊的

炸彈,成功破壞鐵橋,也重挫日軍士氣。

任務也暫告一段落。

根據軍統局機密檔案,忠義救國軍前

軍統局隨後潛入淪陷區,展開收容擴

後共制裁日汪高層行動248次、破壞日汪

編流散國軍的行動,別働隊也在民國27

軍備行動174次、突襲日汪據點124次。隨

年5月8日改編為「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

著抗戰勝利,忠義救國軍也改組為交通

救國軍」,由戴笠任總指揮,總部進駐浙

警察總隊,結束長達8年、深入敵後的任

江孝豐。其定位不僅是游擊部隊,更是情

務。

忠義救國軍幹部民國33年與戴 笠及美方協助訓練人員合影。 (國史館提供)

154 華僑與抗戰


國民革命軍遺族 學校三十週年校慶 ,校長蔣中正(前 排左九)、主席校 董宋美齡(前排右 九)與全體同學合 照,筆者立於蔣夫 人後。 (向厚祿提供)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文/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北美同學會會長向厚祿 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

責,後來加收抗日烈士遺族,國共內

與宋美齡眼見陣亡將士留下的孤兒需要

戰爆發後,300多位學生遷台暫寄讀於

救助,倆人結婚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決

台北師大附中,全校前後共收容千名學

定在民國17年(1928年)成立學校,

生,畢業後服務於政府及各行業,大家

負責教養烈士遺孤成人立業,以慰先烈

的非凡成果,深受蔣公夫婦讚賞和欣

們在天之靈。很快獲得國民黨同意,隨

慰。

即成立籌建委員會,定名為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只專收軍人烈士

遺族學校,校址選定在中山陵園內,盼

遺孤,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壯舉,遺族學

這些遺孤能在國父孫中山英靈下學習成

校北美同學會曾辦理許多重大活動,例

長。

如紀念抗日勝利五十和六十週年、反對

蔣中正親任校長,夫人宋美齡為主席

日本進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參與保釣

校董,處理建校、校務及管教撫育之

示威遊行、接受日人前往紐約公開向華 華僑與抗戰

155


人道歉餐會,以及為蔣公夫婦祝壽追思等大型活動。 遺族學校在民國84年應美國退伍軍人協會邀請,參 加在紐約二戰勝利五十週年大遊行,遺族學校成員們 拿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校旗、中英文校名橫幅,在第五 大道上10萬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中,驕傲地走完50幾條 街,尤其當隊伍經過司令台時,檢閱貴賓突然全部起 立鼓掌向我們致敬,因為我們是全世界參加遊行隊伍 中唯一的軍人烈士遺族代表隊,深受國際重視。次日 蔣夫人觀看遊行錄影,她說:「您們打開了國際視線, 告知國軍對世界和平做出的偉大貢獻,您們父親在天 之靈必會感到無限的欣慰。」 筆者是日本殘暴侵華的見證者,今年紀念抗戰勝利 七十週年,中華同胞都應醒覺,感恩全國陣亡將士及 受傷官兵們對國家民族子孫萬代的偉大貢獻,沒有他 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尤其年青晚輩更要了解 先人建國的艱難困苦,效法先烈精神,以國家民族為 重,貢獻自身力量來報效國家,以保永遠國強民富。

向龍民志願從軍前與妻子及兒 子向厚祿最後合照。 (向厚祿提供)

156 華僑與抗戰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院 文/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北美同學會會長向厚祿

艱苦的八年抗日戰爭,多少愛國志士

日後能自力更生、救國報國之需。院童

拋妻離子從軍殺敵,戰死沙場,多少同

在互助互愛的溫暖大家庭中,努力奮

胞被日軍瘋狂殘殺,多少婦女被迫充當

鬥求學成長,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

慰安婦,多少兒童被當作活人細菌實

顧。尤其四川省的幾個保育院,蔣夫人

驗。蔣夫人宋美齡經常在槍林彈雨中奔

逢年過節都帶著糖果與院童共享佳節,

走於災區,慰問傷患,眼見很多失去家

免除孩童思念父母。家父從軍陣亡後,

庭的可憐難童在饑寒、病痛、流浪中掙

母親響應蔣夫人號召,辭掉醫院工作,

扎求生,深感心痛,更認為決不能任難

帶著我參與教養戰時兒童的保教工作,

童自生自滅,隨即號召全國婦女共同協

我也進入保育院就讀,直到小學畢業,

力搶救,讓戰區難童能到大後方培育教

抗日勝利回鄉。

養,以做為日後建國復國的棟樑。

院童在小學畢業後就各奔前程,有的

民國27年(1938年)1月24日,由全

升入中學,有的升入空軍幼校繼續升造

國184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起召開戰時兒

成為空軍報效國家,後來不少人都在政

童保育院組成會議,並公推蔣夫人為理

府機關服務,或成為各行業的重要人

事長、李德全及鄧穎超為副理事長,56

物。

位理事隨即分組展開工作。經費除部分

抗日時期保育事業的豐碩成果,譜寫

由政府提供,蔣夫人也發動國人、世界

愛國運動的偉大歷史篇章。很多恩師媽

友人及愛國僑胞捐獻;在國內,捐款最

媽年輕時因全神專注保教事業,奉獻青

多的是蔣夫人,第二第三則是募款組副

春,耽誤婚姻,以至孤獨一身而終。兩

組長郭秀儀和組長李德全,全國前後共

岸7、80歲的老保育生現在每年都會聚

成立61所保育院,成功教養3萬多名難

會,暢述往事,感謝保育院撫育教養之

童。

恩及蔣媽媽創辦保幼事業的功德,並將

保育院採小學制,教學方式完全按照 教育部一切規章,並以保教合一、工讀

聚會院友全體合照交由我代表到蔣媽媽 墓前獻花致敬。

結合、手腦並用及重視愛國教育做為教

戰時兒童保育事業,是世界獨一無二

育準則,讓院童在打草鞋、縫衣、養

的壯舉,深受國際重視,不僅值得炎黃

豬、種菜等日常生活中自我鍛鍊,以求

子孫歌頌,更值得世人效仿。 華僑與抗戰

157


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教育事略 文/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

抗戰時期,成都的中小學都疏散到鄉

校名也正式改為航空委員會子弟學校。

下,空軍總政訓處處長簡樸將軍看到同

一學期後,陳校長奉令籌辦沙可堡總

仁子弟無求學機會、到處遊蕩,心中深

校及空軍遺族新村子弟學校;民國32

感不安,下令陳校長籌備政治部子弟教

年,陳校長更應聘兼任空軍機械學校子

育補習班,並將出版組的藏書室做為臨

弟學校校長。他一面慎選各校校務主任

時教室,聘請宋文芹老師擔任課務。民

及教師,並訂定辦法,他每週至少巡視

國28年(1939年)4月1日學校開課,當

各校一次,此後許多空軍附屬機構,用

時4個年級學生共20多人,程度不齊,

自行集款、自建校舍的辦法,紛紛要求

只能採單級教學,所幸宋文芹有經驗,

添設子校,當時在空軍後方各基地,共

克服複式教學的困難。政治部每月撥付

有子弟學校29所,光是成都一地,就有

22元充當經費外,學生每人每月繳納1

6個子弟學校。某日遺族子弟學校在午

元,做為老師的薪水,不久陳校長借到

夜因稻草蓋的教室走電而慘遭大火,陳

教會辦的華英小學校舍,充當補習班的

校長奮不顧身,從熊熊火焰中把印信及

校舍,於是正式成立航空委員會政治部

重要文件財物搶救出來,並立即用救急

子弟學校。

的方式佈署校務,在升旗典禮中,宣佈

學校僅以600元開辦費起家,錄取小

借用空餘的眷舍來繼續上課,沒有休課

學生362人、幼稚生42人,但一年後教

一天,大家認為做不到的事,他用無比

會收回借用的校舍,好不容易得到教育

毅力解決了。

廳郭廳長准許,再借用暫作新兵訓練團

民國34年抗戰勝利,日寇無條件投

的成都中學校舍,估計整修後勉強可用

降,子校於民國35年7月初奉令復員,

教室及辦公室共計24間。當時陳校長不

抗戰時期子校教職員領的都是士官薪

避敵機轟炸的危險,親自率領9個泥木

餉,勝利復員後,奉令一律比照空軍官

工人,夜以繼日,把破壞得有頂無牆,

佐階級敘薪,且同時有主副食費,同仁

有地無板的教室,修理成簡潔可用的教

為了教育,在崗位上苦撐多年,大家都

室。暑假開學,入學子弟達780餘人,

有苦盡甘來的感覺。

158 華僑與抗戰


中國空軍馬丁重轟炸機抗日故事 文/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張郎都 民國25年(1936年)10月31日蔣委員

漢口成立,由投效我空軍的美、英、

長壽辰,全國各界發起獻機祝壽運動,

法、荷等國人員組成,隊長是Vince

籌得巨額捐款向美國購買各型飛機,包

Schmidt,當時正逢航委會在祕密籌策

括當年最先進的馬丁B-10(MARTIN139W)

遠征日本計畫,要對日本進行人道紙彈

重轟炸機,共購得9架。民國26年4月空

示威,以表示中國政府不屈決心。

軍第三十中隊成立,分得其中6架轟炸

當時在蔣委員長侍從室的專機飛行員

機,隊員多以筧橋航校1、2、3期學員

徐煥昇上尉自動請纓,執行這史無前例

為正駕駛,4、5、6期學員為副駕駛,

的冒險任務。但當時國內只有馬丁機可

訓練由美國顧問Harry T. Rowland負

勝任,由於三十中隊的馬丁機已全數損

責,所有飛行員都要由他親自帶飛至少

毀,於是在不動聲色中派徐煥昇為十四

兩次以上才做選拔。家父張鳳瑞(筧航

航空隊隊長,把這3架馬丁機巧取過

五期)以優異成績完成飛行考核,並被

來,但引起外員隊不滿,航委會立即以

派為副駕駛。民國26年發生盧溝橋事

作戰不力把這些傭兵給解散,十四航空

變,三十中隊立即移防到南昌,歸併到

隊就編屬到第二大隊的第十四中隊。

第八大隊。

民國27年6月,日本海軍利用長江水

8月淞滬大戰開啟,馬丁重轟炸機肩

漲時期,迅速突破長江封鎖線,使得武

負重要任務,對日作戰亦增險峻,經歷

漢地區受到威脅,7月1日起由徐煥昇率

多次轟炸任務、激烈交戰下,6架馬丁

領駕駛1403號馬丁機,僚機1404號馬丁

機全數損毀!飛行員亦傷亡慘重。原本

機正駕駛蔣紹禹、副駕駛張鳳瑞、航炸

向美購買9架轟炸機,在6架損毀之後,

員唐欽、通訊員彭元龍,向日軍聚點投

第二批3架馬丁機分派給十四航空隊(外

彈,連日戰事下機毀人傷,從此馬丁

員隊),十四航空隊是民國26年10月在

B-10重轟炸機在中國空軍服役的紀錄也 華僑與抗戰

159


告一句點。 此時我國向俄國購買大批SB-III轟炸 機,張鳳瑞擔任二大隊十一中隊隊長時

空軍飛機,能自由地翱翔在日本天空、 降落在日本國土機場,家父非常興奮和 感慨,終於圓了飛日本的夢想任務。

曾率領SB-III轟炸機隊匯集美國飛虎隊

英勇的馬丁機飛行員如佟彥博在溫江

的P-40(沙魚機),多次聯合轟炸緬甸的

練習盲目飛行殉職,梅元白在成都空襲

仰光機場和火車站、曼德勒、密支那等

疏散飛機殉國,蘇光華因長期高空缺氧

地,解救受困英軍得以順利向印度撤

引發肺膜炎殉職,還有參加馬丁機遠

退,並支援在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征青年

征日本的將軍陳光斗現已101歲高齡,

軍,也領隊轟炸惠通大橋,阻絕日軍橫

在洛城還有位103歲高齡的將軍張光明

跨怒江向昆明進攻。

(張伯父是家父一起投筆從戎, 同進中

當年家父雖沒能飛遠征日本任務,的 確有點感慨,沒想到民國34年日本宣告

央筧橋航空軍官學校第5期,一飛驅逐 機、一飛轟炸機)。

無條件投降後,9月9日在南京舉行受降

在此感念當年抗日為國捐軀的飛行

儀式,9月底總司令部派空軍C-47進運

員,當年大多只是25歲左右,大名登上

輸機一架,從南京直飛日本京都米子機

忠烈祠,其後人亦不負先烈英名,各各

場,家父被派為機長/正駕駛,這是抗

事業有成、令人敬佩,先烈們若地下有

戰勝利後第一架有青天白日國徽的中國

知,亦可含笑九泉。

民眾對盧溝橋事變的真誠反應 文/國史館協修蕭李居

盧溝橋事變爆發於民國26年(1937

計。

年)7月7日晚,次日上午軍事委員會委

這些人均為政府高層人士,面對事變

員長兼行政院長蔣中正獲得這場突如其

的初步反應為如何因應的「戰和」問

來的事變,在日記自記:「倭寇在盧溝

題,平民就沒有這麼多考量因素。當年

橋挑釁,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逼使

約10歲的佛光山星雲大師回憶,事變後

我屈服乎?抑將與宋哲元為難乎?迫使

參加江蘇的兒童抗日隊,天天練習唱抗

華北獨立乎?我之決心應戰,此其時

日愛國歌曲,老百姓的愛國情緒也高

乎?」教育部長王世杰在行政院談話會

漲,為日夜往來的國軍送茶送水。

力主政府應儘速決定未來方針,後來擔

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鐘健任職於北平的

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也在7月

地質調查所,事變時在協和醫院臥病。

19日致電南京國民政府,速定抵抗大

他指出,戰爭爆發時,整個醫院都期

160 華僑與抗戰


待有好消息。不幸,北平於7月29日淪

經常述說著令人難以相信的勝利消息。

陷,人們心中的失望與苦悶不言可喻。

當年人民對於盧溝橋事變的真誠情

不久華北會戰開打,人民仍期望中國中

緒,反映百姓對於日本多年來侵壓中國

央軍可收復平津,對於會戰期間戰役消

的苦悶。事變爆發,讓人民奮起,展開

息,聞勝則喜、聞敗則憂。他出院後,

堅苦卓絕的八年對日抗戰。如同楊鐘健

有天回醫院看診,院中傳言日軍要退

所云:「日人之不可理喻,與全國人士

出北平,興奮不已,不僅是有唸過書的

一致抗戰的情緒,使我們轉入一個偉大

人,拉洋車的、送牛乳的一般平民,也

的時代。」

十萬青年十萬軍 抗戰後期,日軍動員龐大兵力,企

民國33年10月11日在重慶召開「發動

圖打通我國東北到中南半島的交通

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會議」,全國青年

線,一方面想藉此摧毀美國的空軍基

在蔣委員長「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

地,解除日本遭受轟炸的威脅,另一

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掀起從軍運

方面則牽制印緬遠征軍。戰事極為艱

動的熱潮。至民國34年2月已有超過

鉅的情況下,全國一致投入抗戰的動

15萬青年志願投入抗戰行列,不僅振

員中,國民政府從民國32年(1943

奮民心士氣,也奠定抗戰勝利的基

年)起鼓勵年輕學子踴躍從軍,並於

礎。

(國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161


上圖:蔣夫人在江西廬山召 開婦女參加戰時工作會議。左 圖:抗戰期間婦女同胞為戰士 縫製征衣。 (國史館提供)

婦女同胞動員 愛國抗戰不讓鬚眉 文/國史館協修蕭李居 世界主要國家將3月8日訂為國際婦女

抗戰初期,為激勵官兵士氣,蔣夫人

節,以表彰婦女對於國家及社會的重要

在民國27年(1938年)5月邀請全國各

貢獻及影響。而在八年抗戰期間,全國

黨派及婦女領袖在廬山舉行歷時5天的

婦女同胞也響應蔣委員長在廬山宣示的

談話會,號召全國婦女共同抵抗日本侵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捍衛中華

略,並訂定「動員婦女參加抗戰建國工

民國的精神,展現「安定後方、支援前

作大綱」,共同擔起慰勞抗戰將士的責

線」的力量,成為對日抗戰勝利的重要

任。

後盾。

民國27年8月淞滬戰役前夕,蔣夫人

女青年響應全面抗日參軍。 (國史館提供)

162 華僑與抗戰


更在南京創立「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 將士總會」,共有700多位婦女團體代 表參加成立大會,她在大會上號召全國 全國婦女組團 慰勞抗日戰士。 (國史館提供)

婦女做為前線將士的堅實後盾,並擔任 「慰勞總會」的主任委員。 之後,原已成立的各地婦女抗戰救國 團體也紛紛更名為各地的慰勞分會,並 在慰勞總會的帶領下,全國婦女一起投 入救援、宣導、社會服務及生產建設等 工作。在有組織、有計畫的運作下,婦

盟軍東南亞戰 區最高司令蒙巴 頓夫人民國34年 出席重慶婦女節 紀念大會演說。 (中國國民黨 黨史館提供)

女同胞走出家庭,將數以百萬計的慰問 信及征衣送往前線,也以報刊及教育方 式宣導激發民眾的抗戰精神,同時組織 看護隊協助傷兵醫療,而直接請纓投身 赴前線參戰的女性更不計其數,全國婦 女同胞對於抗戰勝利有著不可磨滅的功 勞。

《色,戒》真人故事  鄭蘋如 台灣導演李安民國96年(2007年)榮獲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色,戒》,改編自 作家張愛玲同名小說,而故事原型就是抗 戰時期國民黨中央調查統計局幹員鄭蘋如 刺殺汪偽政權特工總部主任丁默邨的事 件。 出身名門的鄭蘋如民國26年7月曾擔任 過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良友畫報》第130 期封面女郎,抗戰爆發後,她毅然加入中 統局。民國29年,她與丁默邨相約上海皮 貨店,中統局埋伏狙擊卻失敗,她仍繼續 周旋,最後身分洩露,同年初春就義,時 年23歲。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163


是逃難?抑是赴難? 抗戰時期許多人被迫離開家園,輾轉 遷徙走上逃難一途。逃難途中最大問題 就是食物,由於商店常常店門緊閉不做 生意,有人回憶當年從都勻沿黔桂公 路逃到貴陽,一路上冒雪徒步170多公 里,走了7天卻沒有一頓可吃飽,一碗 白飯100塊錢才買得到,有時一整天也 買不到一點食物。 在江陰到鎮江的路上,難民紛紛如 蟻,偏偏又大雨滂沱,10多天的路途都 是饑餓難耐,小孩因走不動而被遺棄的 情景屢見不鮮。曾經歷民國33年湘桂黔 大撤退的戴碧輝回憶,當年是5人結伴 而行,沒多久同行的王姐姐開始生病, 先是不能吃喝,衰弱不堪,大家於是讓 她睡在板車上輪流拖著走。在找不到醫 生和藥的情形下,王姐姐病情加劇,但

文/國史館協修蔡盛琦

大家急著趕路,最後只能把呈現昏迷狀 態的她放在路邊空屋聽天由命,沒想到 她突然驚醒,知道自己將被遺棄,淚流 滿面又說不出話,大家就這樣難過地離 開。湘桂黔大撤退一路上橫死的難民又 何止於此。 從廣西柳州到貴州獨山這條800里公 路,被稱為是「閻王路」,貨車在黑夜 倉皇中,輾死亂哄哄逃難的人,也無人 理問,有人帶妻小逃難,最後卻只能拋 下骨肉不顧。 逃難的路途中,遇上饑餓、疾病、轟 炸、屠殺或意外都可能喪命,說是「逃 難」,又豈真的能逃過災難?這又何嘗 不是一條掙扎於死亡線上的途徑?往往 一旦決定開始逃難,就真得將逃難的心 理,變做赴難的決心。

胡適對中日親善的回應 文/國史館協修周美華 民國24年(1935年)中日關係處於 和、戰的十字路口,歷經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長城戰役後,東京方面大 送橄欖枝談「中日親善」,而南京方面 則以「敵乎?友乎?」一文試探各方反 應。 當時,胡適應日本評論家室伏高信之 邀,撰文〈敬告日本國民〉,先刊於 《日本評論》1935年11月號,後刊於天 津《大公報》及《獨立評論》,隨後室 伏高信也做出回應。 胡適寫道:「我要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十分誠摯的懇求日本國民不要再談 『中日親善』這四個字了,因為每次聽

164 華僑與抗戰

到這四個字,就同聽日本軍人談『王 道』一樣的難受,明明是霸道之極,偏 說是王道,明明是播種仇恨,偏說是提 攜親善!」胡適明白表示在這種「帶甲 的拳頭」之下,中日只有越結越深的仇 恨,沒有親善可言。 室伏高信讀後隨即致書胡適,表示理 解與同情其心境,並以九一八以前中日 未能相互諒解為憾。但話鋒一轉,反問 胡適說:「貴國是否對於第二、第三, 以至於永遠仇恨的種子,努力使之消解 過?或者還是努力在培養?」進而批 評中國「用以夷制夷政策而與日本對 立」。


重慶國泰戲院 抗戰娛樂中心 文/國史館協修蔡盛琦 看戲是抗戰時期重慶居民的主要娛 樂,重慶的戲院最具規模、設備最好當 屬國泰戲院,戲院外掛有霓虹燈招牌, 戲院內設有1500個座位,天花板還掛6 個磨砂大吊燈,足可媲美上海首輪戲 院。 由於當時戰爭期間電影拍攝及膠片運 輸困難,國泰戲院白天放電影,晚上演 出話劇。民國31年(1942年),長達5 小時的話劇「屈原」創下演出紀錄,不 僅場場滿座,很多人為了買票,還抱著 被子睡到戲院門口,更有人專程從成 都、貴陽趕來,整個重慶幾乎沸騰起來 了。 因為劇團的集中,各劇團莫不傾全力 比演技、比布景、比燈光,每有新演出 都會造成轟動。 民國29年「秋子」首演就首次在舞台

國泰戲院(國史館提供)

請看過的觀眾把機會留給其他人。

呈現夢中幻境,當時的舞台沒有轉台,

抗戰時期的話劇是戲劇發展史上的燦

布景人員換場時需在5秒內分工完成。

爛期,這無非是艱難生活中的苦中作

同年底的「霧重慶」更為進步,將重慶

樂。抗戰勝利後隨著復員人潮與劇團的

山城特有景觀搬到舞台上,又有萬家燈

離去,戲院顯得格外冷清,話劇的繁華

火的美麗夜景,表現出重慶特有的氛

盛世也隨之落幕,這些話劇經驗卻直接

圍,許多人一看再看,劇團還登報廣告

影響到戰後電影的發展。

華僑與抗戰

165


戰時文宣 激發全民勝戰決心 八年抗戰期間,中國人 民深受戰火蹂躪,過著苦 難生活。由於當時欠缺資 訊傳播管道,國民政府因 而運用木刻版畫(上圖左 起)、漫畫及標語,向民 眾傳遞第一手戰事消息, 同時激發民眾反侵略決 心,堅持對日抗戰到底, 贏得最終勝利。 (中 國 國 民 黨 黨 史 館 提 供)

166 華僑與抗戰


一代學人費正清 心繫中國 文/國史館協修廖文碩

生於美國中西部小鎮的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1991)畢業於哈佛大學,適 逢清代外交檔案公諸於世,他經恩師指點,毅 然投入近代中國史研究,並於民國20年(1931 年)攻讀牛津大學博士期間首次來華,結識胡 適、蔣廷黻、丁文江等當代文人。 費正清返美後執教於哈佛大學,不久後受美 國政府徵召加入情報協調局(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of Information)研究分析處遠 東科,並協助國會圖書館建立遠東研究部。 1942年受命為情報協調局駐華首席代表,隨後 以國務院文化關係司(Division of Cultural Relations)對華關係處文官身分來華,在美國 駐華大使館創設學術資料服務處,為雙方政府 蒐集日文、中文資料,情報與文化交流兼具, 並曾短暫改名為「范朋克」。 在派駐的15個月期間,費正清走訪昆明、重慶

情治機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 長戴笠致電中國駐美大使館武官朱公亮 轉蕭勃的文件中,提及費正清(即文中的 范朋克)居間角色。 (國史館提供)

等地,目睹抗日戰爭下政治與社會的黑暗面, 尤其是許多學術界菁英貧病交迫,教育人才嚴 重受創。基於美國自由派觀點與國家利益角 度,他向國務院提出建言,並透過私人管道提 供進口藥物、邀請學者赴美訪問等方式提供救 助。 戰後初期,費正清出任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駐華分署主 任,8個月後返回哈佛,展開30多年學術生涯, 同時創辦哈佛東亞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有美國「頭號中國通」之 稱。他不僅讓近代中國史成為引人入勝的史學 研究領域之一,並在發展該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方法上無人能出其右。 華僑與抗戰

167


第 七 章

鄉林軼聞 「我父母結婚當天有空戰, 原本應該有說有笑的賓客各個表情凝重, 告訴父親其他人都不能來了。 然而他堅持留著空桌,要服務生上菜、倒酒, 拉著母親說,咱倆給犧牲的弟兄們敬一杯吧。」 國難時期,一段段悲歡離合的故事在全國各地上演, 還來不及傷心, 就得收起眼淚、鼓起精神繼續抗戰、全面抗戰,直到勝利, 以慰慷慨赴義的先人。

168 華僑與抗戰


往事豈能如煙 文/僑務諮詢委員王福權

盧溝橋的歷史見證 不久前我前往中國大陸旅遊,盧溝橋 是我最渴望的古戰場。

離失所。 這當然只是幻覺。今日的盧溝橋,堅

盧溝橋始建於金朝,東西長266米,

穩橫跨在永定河上,橋兩旁欄柱上一隻

南北寬9.3米,橋身通體瑩白,是北京

隻見證近代中華民國苦難的石獅子,好

現存最古老的一座橋。從外表看來,誰

似在向世人訴說歷史的哀傷。

會知道78年前,我國軍民在這裡開始可 歌可泣八年艱苦抗戰?

當年七月七日盧溝橋畔的槍響,讓無 數人民泣別故鄉,開啟長達八年的艱辛

盧溝橋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從北京

抗戰。橋旁的盧溝橋展覽館,不時傳出

市區乘車,要一個多小時。沿途風沙

陣陣「松花江上」歌聲,如怨如慕的

大、人煙稀少,還未見到盧溝橋,彷彿

「松花江上」,描述的正是當年人民離

已聽到隆隆炮聲。

鄉背井的惆悵。

抵橋時已近傍晚,一片落日斜暉與習

我靜靜站在橋頭,俯視橋下黃濁、稍帶

習涼風,更顯出其滄桑之美。踏上橋

深紅色的流水,似乎象徵戰士們的鮮血;

身,彷彿見到炮火硝煙中,無數抗日官

那湍急的流水聲,就像是戰士們衝鋒殺敵

兵揮舞刀槍殊死搏鬥、萬千無辜百姓流

的吶喊。獨自走在橋上,遙想當年敵人在 華僑與抗戰

169


宛平城放了第一槍後,盧溝橋從此震撼世

曾經的盧溝橋古戰場,如今卻如此平

界,她引發的神聖抗戰,更在中華民國近

靜,白雲悠悠飄過,草是格外綠了,河

代史上寫下最光榮的一頁。

水是分外濃了。回程的路上寂靜無聲,

走在石橋上,欣賞完石獅的神態,正 是斜月西沉時分。當時站立橋畔,憑欄

但寂靜的背後是心境的沉痛,只因我親 眼看見了中華民國的傷痕。

俯望永定河,迎著西風,體驗燕京八景

這趟中國大陸行除了一償宿願,心中

之一的「盧溝曉月」。儘管七七抗戰已

卻也不免惆悵。踏在盧溝橋上,不只欣

成往事,但歷史的記憶卻不曾從我的心

賞了山光水色,行走在由前人血淚鋪成

版褪色,而那股澎湃的熱情、那些浴血

的橋面,心中頓時沉重起來,久久難以

的戰役、那份炙熱的情操,都不會隨時間

釋懷,因此慨然為文,寫下一時感觸。

消逝。

八年抗戰代言人宋美齡

抗戰結束後,宋美齡(前排 左六)仍與僑界保持密切往來 ,圖為她在1966年訪問芝加哥 僑社。 (芝加哥中華會館提供)

影響中華民國當代史的宋美齡逝世已

堆裡發現了一份1965年9月16日剪報:

經12年了,為緬懷她對國家社會的奉

「自由的象徵:華盛頓衛理公會教堂玻

獻,美國僑界舉辦多項紀念活動,表達

璃窗刻有蔣夫人肖像。」問了在華府僑

永恆的懷念。雖然12年的歲月飛逝,但

居多年的友人,他們都不曾聽聞。我只

我的腦海裡仍然揣想著這位生在19世

好從網路多方搜尋,有一家衛理公會老

紀、見證20世紀、走過21世紀、集美麗

牧師聽說過這扇彩繪玻璃,告訴我這

與權力於一身的世紀女性。如今宋美齡

家教堂就是在華府西北區第16街與P街

逝世滿12週年,她的足跡橫跨現代3個

交叉口的Foundry United Methodist

世紀,至今仍是許多海外僑胞腦海中親

Church。

切、和藹的「蔣夫人」。

在一個暮秋雨後的週末,我與內人來

2003年(民國92年)11月初,我應邀

到了這所設立於1814年的衛理公會。教

在雙橡園的宋美齡追思會上講幾句話,

堂裡的四面大玻璃窗,代表羅斯福總統

為了準備追思會的講稿,我在舊資料

於1941年提出的「四大自由」,每項都

170 華僑與抗戰


有一位宗教人物和一位現代人物做為象 徵。代表「言論自由」的是聖彼得和美 國總統傑弗遜;代表「信仰自由」的是 聖保羅和第一批到美國的清教徒;「免

Foundry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裡的宋美齡彩 繪玻璃。

於恐懼的自由」由以賽亞和法國微生 物學家巴斯德代表;而「免於匱乏的自 由」的象徵人物正是約瑟夫和宋美齡。

(王福權提供)

這四面玻璃窗於1943年底鑲刻完成, 連教堂的工作人員都不知道有這些特 殊設計存在。我倆用力掀開了塵封的窗 子,啊!宋美齡的身影從這扇彩繪玻璃 中現身了!藍色的中國式衣裙,似中似

宋美齡1943年訪美掀起熱潮,成為苦

西的臉龐,右手伸前,左手撫胸。那一

難中華民國的代言人,這幅在華府最

剎那,我看到了1943年2月,年方45歲、

古老衛理公會教堂的彩繪,標誌了宋

風華正盛、雍容富貴的宋美齡,受美國

美齡當時在美國人民、尤其是基督教

總統羅斯福邀請赴華盛頓國會山莊,向

社群眼中的崇高地位。玻璃上鐫刻了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500多位議員演說。

一段她的話:「A better world based

宋美齡發表演說時,參眾議院的議員

on universal principle of four

凝神聆聽演講,旁聽席座無虛席。她以

freedoms must come into being.(基

近乎典雅的流利英語敘述四萬萬五千萬

於四大自由這普世原則而建立的更美好

中華民國人民,在沒有友邦協助的困苦

的世界,一定會實現。)」

情況,獨立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侵

宋美齡1943年2月18日來美國國會演

略,苦撐4年之久。她音色優美、語氣

講,曾幾度蒞臨這座衛理公會教堂,

鏗鏘、升調頓挫有力,聞者無不動容,

1948年來訪時也在這扇玻璃窗前留影。

掌聲雷動良久不歇。後來宋美齡也在洛

她以中華民國第一夫人的身份在美國國

杉磯唐人街集會中發表演說,號召華僑

會發表演說,是除了荷蘭女王,第二位

支持抗戰。

登上美國國會演說的女性。

宋美齡對中華民國做出的貢獻,使她

宋美齡天生的風采與魅力,在二次世

遠遠超越了第一夫人的傳統含義。在

界大戰中展現無遺。她不僅為中華民國

那個烽火連天、兵荒馬亂的年代,她不

贏得寶貴的國際同情和支援,還把中國

只用自己的學識、國際視野和外交手腕

現代女性的美好形象推向全世界,成為

參與抗戰,還如同士兵一樣出現在戰場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夫人。

上。在淞滬戰役中,宋美齡以第一夫人

今年是她逝世12週年紀念,她對我們的

之尊,冒著生命危險到前方慰勞和鼓勵

影響直接又間接、有形似無形,值得海

抗日將士。

內外華人讀者細細品思。 華僑與抗戰

171


僑鄉廣東台山抗戰紀實 文/美國華府黃氏宗親會主席黃沃明

故衣市場 抗戰時期,從廣東省台山縣移居海外的華僑為自食其力並 接濟家用,必須在僑居地靠勞力換取微薄薪資。如美加地區 以經營「衣裳館(洗衣館)」為主的華僑,每周工作6天、每天超 過12小時。 洗衣館常存有顧客遺留的各種衣物,華僑每3、5年回國時,就 將這些衣物加上一些鋼筆、鐘錶等帶回故鄉。惟此等美國家庭的 日用品,完全不適合國內農村生活環境,因此大部分就藏在家中 的「金山箱」 。 二戰太平洋戰事爆發後,海空交通斷絕,華僑無法繼續匯款回 國,多數華僑家中又無田產,台山鄉的僑眷生活開始發生困難。 至民國32年(1943年),台山城內的「故衣市場」應運而 生。「故衣」指的是美加華僑當年帶回故鄉的故舊衣物。 故衣市場中的物品,部分來自故衣商人到附近農村收買,但大 部分是由華僑家屬親自帶到故衣市場出售。故衣商人收購後的 故衣,需十餘天運抵重慶,沿途又因語言及治安等情況,常轉手 多次。但這故衣市場的產生,卻也養活不少台山華僑家屬,免於 餓死。 隔年初,先父從香港回鄉後也以故衣業謀生,我則必須在 每日放學後及周末到故衣攤幫忙,協助家中生計。 遙想當年故鄉人民仰賴販售故舊衣物以求溫飽的日子,謹 以個人成長經驗闡述戰亂時期的刻苦,並追悼受苦受難的同 胞。

172 華僑與抗戰


竹米粥 民國34年(1945年)是抗日戰爭最後

復學,暫作業餘農夫及小販。隔年春,

一年,日本自民國30年12月8日偷襲美

天氣奇旱,早造禾苗開始變黃,早造之收

國珍珠港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民國

成,可能減少甚或落空。華僑家屬必須

34年春已是3個多年頭。在此3年中,台

節省家中米糧,多以粥代飯,始能渡過

山在國外的華僑完全斷絕供給家庭經濟

難關。

費用,家屬生活全靠歷年的積蓄,繼而

台 山 多 竹 , 可 分 成 兩 種 : 青 竹 及黃

出賣故衣,再而把男孩們送至鄰縣陽江

竹。青竹多用作編織廚房用具,黃竹亦

作種田勞工,最後就是山窮水盡而致家

稱「肋竹」(粗大、口徑5至6吋)。肋竹

破人亡。雖然沒有達到餓殍遍野的階

多種在村後及兩旁以作圍村柵欄。該年

段,但作者親睹在鄉間墟期,骨瘦如柴

春天,肋竹突然開花,結子(台山稱竹

的飢餓小孩,從別個小孩手中搶走一片

米)落地。村民收拾竹米,代替稻米煮

蛋糕,往嘴裡猛送,食後倒地身亡。

粥,這就是「竹米粥」。一般米粥只需

民國33年夏,日寇在太平洋戰場開始

半小時煮成;惟竹米堅硬,要煮數小時

失利敗退,為防止美軍在台山南部廣海

方能食用,竹米粥無疑救活了不少華僑

埠登陸,日軍於6月24日從鄰縣新會,進

家屬,作者亦曾食過竹米粥,迷信者相

兵佔領台山縣城。日軍駐防台山一年餘

信是天神保佑,天旱下竹米,救活黎

至抗戰勝利。

民。現僅以詩一首,以結束本文。

作者於民國33年完成高中一年級學

「肋竹正直少開花,抗戰後期天旱

業,日軍佔領台山縣城後,學校遷往城

加;稻禾難長何收穫,竹米煮粥救僑

南20餘華里,為協助家父維持家計,無法

家。」

華僑與抗戰

173


兒時憶往 文/巴西聖保羅僑務委員關冰如

回溯70多年前,在山多、霧多的重

在半山腰的外婆家,險峻的山坡可以遠

慶,在隆隆的炮火轟炸中,那是一個什

眺,遙望長江,湍急的水流壯觀無比,

麼樣的年代?那是日本侵略我們中華民

有像螞蟻小的一群拉縴人,拉著船過急

國八年抗戰艱困的年代。

流淺灘。重慶山路狹窄難行,有最便捷

國難當頭,每個人都要學會堅強勇

撩人的滑竿,由前後兩人高舉抬在肩膀

敢,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團結一心的浴

上,一前一後,合作無間,走在山路上

血奮戰。初生的嬰兒呱呱墜地,就要每

如履平地,領頭的高唱山歌,前呼後

天面對生死的抉擇,同時在成長中也見

應,原來是藉著歌聲提醒後面的人,注

證了歷史的災難。記憶中,警報響起,

意行腳下的地況,饒有趣味。

接著緊急警報再次響起,驚心動魄,

原本平靜安逸的山城,善良百姓守著

深深扣人心弦,令人加緊腳步躲入防空

自己的家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

洞,甚至貓狗雞鴨也都會找地方隱藏。

日本敵機侵略轟炸,炸毀了無數的家

山多的重慶是天然屏障,空襲時可就 近躲入山洞。可恨的日本機群,不分晝

園。國恨家仇,導致8年艱辛的抗戰,民 族的血淚如何能忘。

夜晴雨的疲勞轟炸,以地毯的方式進行

在抗戰勝利的捷報傳出時,瞬間傳遍

摧毀,轟炸聲、砲聲震耳欲聾,在防

大江南北,家家戶戶敲打著自家鍋蓋臉

空洞內心驚膽顫,只有等待長鳴的警報

盆,奔走相告,舉國歡騰。號外上那鮮

聲解除那一刻,糾結緊張的心才能鬆

紅的「日本無條件投降」7個大字,振

口氣。但在煙硝火燎的餘煙中,滿目瘡

奮人心,狂歡之聲,響徹雲霄,經過抗

痍,斷垣殘壁,喪亡累累,慘不忍睹。

戰砲火的洗禮,活過來的人更懂珍惜擁

我父親任職公務,專責保護國家的物 料資源,無法常在家中,因此我們就住

174 華僑與抗戰

有。


八一四的見證 文/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龔望

77年前的民國26年(1937年)8月14日下午,上海有一 年方10歲的顧姓少年和父母3人同赴黃浦江邊觀看日本 軍艦,聽說當天清晨駐上海日軍被中國空軍突襲轟炸, 損失慘重,為增強兵力,日軍又開進數艘戰艦,其中還 有「出雲號」 。一家三口到達江邊約4時許,已聚集不少 看熱鬧的群眾,當時天霧濛濛,只見10幾艘巨艦泊在江 心,朦朧中看不清楚模樣,只覺得有一艘特別巨大。接 著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日艦巨炮和機槍齊聲大作 地對空射擊,天邊飛來數架戰機,冒著日軍猛烈砲火俯 衝投彈,一時炸彈砲彈齊飛、火焰衝天、濃煙四起,江 中已現一片火海,此時人群中爆出如雷的歡呼和掌聲, 原來被日軍欺壓已久的上海老百姓,終於盼到英勇空 軍展開反擊,一吐往日被欺壓的怨氣。由於炮火激烈, 遠處的天邊似乎尚有數架戰機正在接近,惟恐被流彈 所傷,群眾驚慌失措地開始撤離,顧家三口也跟著人潮 離開,少年依依不捨的望著遠去的戰機,他作夢也沒想 到,那領頭俯衝投彈,機身漆著1101號戰機的上尉飛行 員,年方26歲,尚未結婚的龔穎澄隊長,20年後竟會是 他的岳父大人,這個男孩不是別人,正是我的姊夫,今 年高齡87歲,住在新北市汐止的顧亨利。 家父在當天的日記有一段是如此寫的:下午3時,我 帶領6機再度出擊轟炸楊樹浦及匯山碼頭的敵軍,我 率第一小隊,右邊顧兆祥、左側許箕炳,到達松江東上 空,高度4000英尺,直撲浦東上空,但可惡的雲層擋在

華僑與抗戰

175


前面,只得穿雲而下,貼地飛行,不久看

呈現空軍在八一四當天在上海對日作戰的

到楊樹浦,浦江中正橫著數艘大軍艦。向

陸空畫面。根據父親日記和空軍史料,當

右一望,顧兆祥向我笑笑,表示他也看到

天有兩架戰機迫降虹橋機場,首先落地的

底下的情況,周分隊長的第二小隊緊隨在

是十一中隊1107號機,飛行員顧兆祥(空

後,密切注視著我的飛機動作,到達浦江

官三期) ,轟炸員葉雲喬(五期) ,隨後第

上空開始投彈,敵艦砲火也在飛機四周開

九中隊907號機也落地,飛行員祝鴻信(三

花冒煙,火力之猛生平未見,突然我座機

期) ,轟炸員任雲閣(六期) ,但任雲閣已

右前油箱被砲彈擊中,緊繃的神經回過神

經陣亡,祝鴻信左手臂重傷動彈不得,經

來,立即撥轉機頭向美租界飛去,顧兆祥

協助方脫離機身。回顧八年抗戰,無辜老

和葉雲喬的7號機不知去向,回到廣德得

百姓死於戰火(不分敵我)中的何止千萬,

知7號機被擊中發動機迫降虹橋機場,許

若沒有日本侵略我國引起戰爭,中華老百

箕炳的機尾中了一顆開花彈,我第一分隊

姓豈會有成千上萬的死於飛來橫禍?這筆

3架飛機都受傷,周分隊長的第二隊全部

血債百分之百要算在日本頭上,日本是有

安返。

侵略鄰國且不悔悟道歉的國家,亞洲鄰國

父親的日記配合姊夫身歷其境的描述,

176 華僑與抗戰

應記取二次大戰的教訓,切勿養虎貽患。


見證日軍殘酷暴行 文/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陳梓湖 民國33年(1944年)3月某日,天色未亮, 去搶救,這把火使我們無家可歸,只能淪 日軍從鐵角嘴沿著河堤向橋口的方向行

為乞丐開始流浪。

進,每人手持火把,不時噴灑汽油,見人

戰時都有家庭遭遇不幸,有人知道日軍

就殺、見動物就砍,所到之處都是動物屍

已進入他家,驚恐逃不出去,便跳進了自家

體,慘不忍睹。我們家住碧潭庵,位於河

的棺材內,還留了一點空隙,日軍沒發現有

堤下方,母親以為鄰居不知道戰爭事態嚴

人在家,無意中將棺材推了一下,將唯一

重,便去通知各家儘快離開。母親帶我沿

的空隙封閉了,此人不久就悶死在內,難

著田埂跑,由於田埂窄小,一時重心不穩, 道這是命中注定?出來是死,不出來亦是 兩人跌入水田中,我親眼見到子彈像雨滴

死。另一人慌張地衝出大門,與日軍碰個

般的落下,耳邊不時聽到子彈聲飛過,我

正著,慌亂中日本鬼子在他手臂上揮了一

們幸運未中彈,並逃離到兩哩外的農家避

刀,為了逃命,他用手壓住傷口,急速跑到

難,在那裡遙望我們家附近的動靜。大約

隱避的地方,因為他自己是中醫,很快在

在10點鐘左右,日軍開始放火燒屋,大夥

野外找到草藥,以口咀嚼後敷抹傷口,救

眼睜睜地看到祖先留下的家被大火吞噬, 了自己一命。 哭成一團,遠遠看著卻無能為力,沒人敢

部分日軍在關帝廟駐紮下來,平靜幾週

華僑與抗戰

177


之後,獸性不改,搶劫、強姦婦女時有所

子受到蹂躪。

聞,有農家只有姑嫂兩人在家,她們發現

某日下午,一對年輕兄弟為了採收蔬

日軍來了,無處可逃,只好跳進池塘抓住

菜,被日軍發現並懷疑他倆是間諜,哥哥

樹枝,想躲避日本鬼子的視線,沒想到她

是個跛子,日軍強迫兩人跪在河堤上,不

們家的狗以為主人落入水中有危險,對著

准交談,並用槍口押在背後,等待翻譯人

她們狂叫,盼望有人來救她們,不幸被日

員來說明。哥哥趁日兵沒有注意,一個滾

軍發現,將她們拖到家中強姦。

翻滾下了河堤,日軍舉槍射擊數次,每當

災後大人們都不敢回家察看,鄰居李姓

瞄準射擊時,因他跛腳跌倒無法命中,他

男孩比我大兩三歲,膽量很大,帶我回家

成功地逃走了;但是弟弟失蹤,一週後被

去採收蔬菜,他很有本領,走進關帝廟日

人發現已砍成4塊棄屍溪中。

本鬼子窩裡要到香菸與糖果,我卻躲在老

上天眾人無不祈求主持公道、伸張正

遠,等他拿糖給我吃。婦女們出去採取蔬

義,給予這些犯了滔天大罪而不知悔改暴

菜時,她們將鍋底的黑灰塗在臉上,變成

徒最嚴厲的懲罰!

「灰頭土臉」 ,偽裝成工人,怕遇到日本鬼

178 華僑與抗戰


黌學慘案 文/美國伊利諾州常振國

民國27年(1938年)2月23日正午時分,

一家11口全部被殺;還有韓德潤一家9

日寇8輛軍車載著數百名日本鬼子兵,直

口,全被滅門。令人髮指的是,其孫女尚

奔河北省長垣縣(註1)而來,殊不知,

未達及笄之年(註2) ,竟遭剖腹於庭院

我縣守城官兵早已為日軍備足了機關槍

中。

和手榴彈。

長垣縣城內有春秋戰國時代孔子講

佈防在城壇上的六十八軍某部官兵,

學的「杏壇」、文化聖殿「黌學」,但日

居高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其掃

軍進城後如入無人之境,在神聖的孔廟

射,數十名日軍當場血肉橫飛、無一倖

大殿中槍殺了300餘人。其中有4人沉著

存,餘數的鬼子兵全逃回鄰近新鄉縣

機警,在鬼子開槍前數秒鐘佯裝倒地,

內。

未被射殺。

次日拂曉,日寇從新鄉縣調集大隊機

4人倒地被屍體遮蓋,待天黑再偷偷

械化人馬,將長垣縣城團團圍的水泄不

爬起,見四周無動靜,直奔回家。我於民

通。一聲令下,砲聲隆隆、機槍達達,使

國74年返鄉探親時,4人中一位倖存者

直徑不足兩公里的城內土地濃煙四起,

向我敘述此一段慘事,內心震撼久久不

火光衝天。雙方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激烈

息。

戰鬥,日軍破城而入,守城連隊官兵及

據統計,當時日本鬼子兵共殘殺長垣

百餘名政府工作人員,因寡不敵眾,撤

縣良民百姓2700多人,這就是聞名於冀

離縣城。

南大名府(註3) 、慘絕人寰的長垣大屠

鬼子兵入城後,企以殺光、搶光、燒 光的「三光政策」血洗全城。日軍逐戶

殺及黌學慘案。 (註1)長垣縣為今日河南省直轄縣行

挨門、沿街搜查,不分男女老幼、見人

政區;新鄉縣位於河南省北部。

就殺。城內大街小巷,哀鴻遍野、屍骸

(註2)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狼藉、血流成河。

(註3)冀南大名府,相當於今日河北

城內小南拐街,有個叫楊連喜的,除 他兄弟兩人因未在城內得以逃生之外,

省邯鄲市東部大名縣、河南省濮陽市一 帶。

華僑與抗戰

179


永遠未能赴宴的賓客 文/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周飛兵 「我父母結婚當天發生空戰,父親的戰

的朋友、飛行員同窗和同事故舊,他們從

友、同學、同鄉,一頓飯之間同時殉國, 17、18歲上航校到現在24、25歲,都是老 永遠無法出席我父母的喜宴了」。丘宇淩

交情,加上抗戰期間普遍都與家裡失去

說,在他未出生之前,這些叔叔伯伯們已

聯繫,大家朝夕相處,成了彼此的家人。

為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當天有空戰發生,但丘貴祥與許光瑤

丘宇淩的父親丘貴祥,是廣東空軍七

並沒有太在意,小倆口早早就去餐館準

期乙班學員,之後進入中央航校就讀。

備、迎接賓客,順便打聽戰況。賓客來

也許因為從未擊落過日本飛機,所以丘

了,這群平時有說有笑的年輕人各個表

貴祥不曾在家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參戰經

情凝重,幾位長官也沒有到場。丘貴祥迎

歷。但丘貴祥會掛念一些逝去的同僚、犧

上去,交談幾句後也沒了笑容,對許光瑤

牲的戰友,及永遠年輕的年輕人。那些名

說,「今天的戰鬥傷亡很大,其他人不能

字,始終刻在丘宇淩的心裡。

來了。」飯店的人問我父親空桌要不要退

某日,丘宇淩讀到一篇文章,《梁思成

掉,他卻說,「留著,一樣上菜、倒酒!」

林徽因和飛將軍們的傳奇-悼中國空軍

婚宴開始,沒有歡笑、沒有祝詞,大家

抗日英烈》,他立刻打電話給我,語氣激

就默默坐著。父親倒了兩杯酒,拉著母親

動地說,「那些烈士全是我爸爸的同班同

到空桌子前說,「光瑤,咱倆給犧牲的弟

學。」

兄們敬一杯酒吧!」在場眾人無不落淚。

回憶過往,丘宇淩說,當年全家跟著國

當日,空軍第三軍區司令部據報,20多

軍撤退來到台灣,生活困難、經濟拮据,

架敵機進逼成都,遂令第三大隊11架戰

加上思念親人,他的母親許光瑤因心情

鬥機、第五大隊20架戰鬥機迎戰。我機群

低落,時常跟幾個小孩叨念當年在大陸

與敵機群在重慶、雙流上空激戰。但情報

的事情。

失誤,當我方發動攻擊時,日軍另派出一

母親的話很瑣碎,丘宇淩大多記不住,

整個中隊的戰鬥機轟炸。

只有一件事卻銘記在心,那就是父母的

結果,8架國軍軍機遭擊落,第五大隊

婚禮。畢竟是戰時,婚宴就是擺幾桌酒,

大隊長、歸國華僑黃新瑞等8人犧牲,成

讓大家聚一聚。

為抗戰以來,我空軍傷亡最慘重的戰役

民國30年(1941年)3月14日晚間,丘貴 祥與許光瑤舉行婚宴,邀請所有能請到

180 華僑與抗戰

之一。至此,中華民國空軍主力飛行員已 經損失85%以上。


不一樣的圍爐 文/退輔會榮民文化網訪榮民彭如洲 民國34年(1945年)1月猴年除夕,我們一群來自湘 西的補充新兵千餘人,由大隊長王慶雲帶領,從湖南 省通道縣翻越南嶺山脈西側的埡口,全程百餘里,崎 嶇難行、常有意外。代理排長楊松因戰場經驗豐富, 大隊長指定他在後督導。 新兵體弱且行動緩慢,好不容易抵達目的地後,在 山口發現幾間家屋,一看牆壁上大字寫著本排的代 號,標明當晚住宿之處。 楊松巡視現場後指揮取柴生火,藉由火光,才見屋 內空無一物,始知當地人為防日軍襲擊,將所有物資 搬至山中。楊松見狀後宣布,全體士兵樓下圍爐守 夜。 此時,楊松因弟兄晚餐無著而臉色凝重,於是帶2名 新兵往山邊尋找糧食。 夜裡楊松帶回一袋樹薯粉、辣椒及半截缸底什物, 大家分工把樹薯粉加水和勻做成餅,置火旁烘烤,取 芭蕉嫩心和辣椒煮湯。 楊松高舉湯碗說: 「今天是最值得懷念的年夜飯!我以 湯代酒敬大家一杯,喝下碗中湯,洗淨猴年不如意;吃樹 薯餅、迎雞年,奔向勝利。」 翌晨早起士兵在溪邊洗臉時看見大量魚群,回來報 告楊松,他立即帶我們去捕撈百尾大魚搬回營地,做 成魚排、魚丸、魚頭湯。中午大快朵頤,歡喜度過美 好的雞年初一。

華僑與抗戰

181


憶慈母 文/新北市蔡仁輝 民國33年(1944年),抗日戰爭正如

做挑夫,但她平日不事重擔,跟不上挑

火如荼。那年才過完舊曆年,日軍突襲

糧隊伍,被日軍打得頭破血流而昏厥,

家鄉,擊破門窗進屋搜刮財物,把值錢

醒來後不知置身何處。

物品全帶走,不值錢的則亂丟,甚至爬

傷痕累累的母親無法站立、以爬代

上存放糧食雜物的儲藏室,把東西橫掃

步,飢寒交迫下只好喝田溝裡的水求

一空。

生。過了一天一夜,母親仍無音訊,全

等日軍撤走後,母親返家發現支離破

村村民協助尋找。此時忽見遠處蹣跚而

碎的櫥櫃及散落滿地的衣物,霎時想到

行的母親,一個踉蹌倒下,全家人衝上

藏在水缸底下的錢包,那是她半生省吃

前抱她進門,感謝上蒼讓母親返家。

儉用的積蓄。清點物品後母親奔向儲藏

我從初中起便到外地求學,跟母親聚

室,搬開大水缸,看到錢包還在,心情

少離多。民國35年秋來台工作,平日雖

才稍微平復。

有書信往來,但卻從未返鄉探視。

每年寒、暑假結束返校前,母親總會

民國38年中國大陸淪陷,音信斷絕,

塞錢給我,並囑付出門在外身上要多帶

與僑居泰國的堂哥書信往返時才得知,

點錢。但抗戰期間物價飛漲,某年暑期

大哥在民國45年被羅織入罪,遭鬥爭囚

收假前母親拿出錢包時才驚覺舊鈔幣值

禁大牢,家中老小也分散各地,母親淪

大貶、形同廢紙,老人家的心血付諸流

為求乞老婦,僅靠二姐與堂哥接濟,日

水、茫然無措,我也只能儘量安慰她。

子才過得去。

同年秋收後,由於潮、汕(廣東沿

民國57年堂哥來台旅遊時告知,家母

海)一帶缺糧,日軍再派兵侵佔家鄉,

因大哥冤死獄中悲傷至極、絕食而亡,

搬空鄉裡存糧。當時大哥從縣城返家,

享年83歲。

遠處望見日軍在捉村民,情急下躲入糞 窟,逃過一劫。 年歲已高的母親卻因來不及逃而被捉

182 華僑與抗戰

慈母在世時我未能善盡孝道,臨終又 無法親送,這是時代的悲劇,也讓我遺 憾終生。


第 八 章

抗戰勝利 自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 日軍進犯宛平縣、夜襲盧溝橋,國軍奮起對抗, 迄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此間爆發的22場大型會戰、千餘次重要戰鬥及超過3萬次的小型對戰, 造成逾2000萬國人死傷、1億人流離失所,國土滿目瘡痍。 這場歷時8年1個月又7天的浩劫, 終在全國軍民上下一心、不屈不撓誓死抗敵下,贏得光榮勝利; 而日本歸還台、澎地區後, 人民胼手胝足、篳路藍縷重建美麗台灣,再現婆娑之洋!

華僑與抗戰 183


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前左)接受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前右)呈遞降書。

(國史館提供)

南京受降 中華民國勝利的一刻 文/國史館助修蘇聖雄 歷經八年餘的抗戰,中華民國於民國

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指示投降原則,要

34年(1945年)8月15日,終於盼得日

求他派代表至浙江玉山接受我國陸軍總

本的投降。

司令何應欽上將的命令。

接獲日本正式投降文電後,盟軍中國

惟玉山機場因天雨跑道損壞,洽降地

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電日本中國派遣軍

點臨時改至湖南芷江。8月21日,中國

(國史館提供)

184 華僑與抗戰


左圖:日本在1945年9月2日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軍艦向盟軍投降,太平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 軍在受降典禮上致詞,左一為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將軍。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右圖:蔣委員長行經 重慶廣播大廈,民眾歡呼致敬。

派遣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抵達芷江,

表暨接收委員會委員等,由芷江飛南京

由我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面交

籌設受降事宜。

陸軍總司令部致岡村寧次的投降相關事 項備忘錄,是為芷江受(洽)降。

9月9日上午9時,受降典禮在陸軍總 司令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大禮

9月2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

堂舉行,禮堂中央為受降席,席前設一

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艦上接受日

較小長案為日軍投降代表席,其左側為

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高級將領席及我國記者席,右側為盟軍

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決定於9月9日

軍官席及外國記者席,參加者共達千

在南京舉行。

人。

南京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奠都之地,

何應欽代表蔣委員長出席受降,居於

抗戰期間雖播遷重慶,但自然是最適合

受降席中位,左為海軍上將陳紹寬、空

做為中國戰區接受日本投降地的不二選

軍上校張廷孟,右為陸軍二級上將顧祝

擇。陸軍總部職員及中央各部院所派代

同及蕭毅肅。

華僑與抗戰 185


對日抗戰勝利,北平民眾盛大慶祝。

(中央社提供)

昌雄,依次坐於右側。 雙方代表入座後,何應欽請岡村寧次 提出證明文件,何應欽檢視後將日軍降 書交付岡村寧次閱讀並簽字蓋章。何應 欽將蔣委員長第一號令,面交岡村寧 次,岡村敬謹接受奉行。受降儀式歷時 中國戰區受降典禮34年9月9日在南京舉行,圖為 受降典禮會場全景。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約20分鐘,圓滿完成。 是日,蔣委員長於日記記曰:「本日為 革命第一次在廣州起義紀念日,而日本 在南京投降典禮正於今日舉行,實為本 黨五十年革命光榮與勝利的一日。」 南京受降儀式完畢,何應欽即席發表 演說,宣告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已

在英國受訓的中國海軍參加倫敦的勝利遊行。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在南京順利完成。觀禮者皆極為興奮, 由衷熱烈鼓掌。

投降席上,岡村寧次居中,中國派遣軍

下午,何應欽率陸軍總部官兵與記者

總參謀長陸軍中將小林淺三郎、今井武

拜謁南京總理陵寢,於和風習習之中將

夫、中國派遣軍參謀陸軍中佐小笠原清

勝利的喜訊,默告總理在天之靈。

依次坐於岡村寧次左側,中國方面艦隊

一別8年,陵園樹木長大,屋瓦建築依

司令長官福田良三、台灣軍參謀長諫山

舊,惟國家滿目瘡痍,亟待重建。八年艱

春樹、第三十八軍參謀長陸軍大佐三澤

苦抗戰,終於迎得光榮勝利的一刻。

186 華僑與抗戰


歌頌抗戰勝利 文/國史館纂修吳淑鳳 民國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

民眾或互道恭喜,或眉飛色舞地談

和天皇透過廣播宣告接受「波茨坦宣

論,甚至成群結隊舉著火炬遊行,又唱

言」,無條件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

又跳,一時興起就把帽子拋向天際。在

戰,歷經八年艱苦抗戰的中華民國終

華的美軍開著吉普車穿過人群,也不

於贏得勝利。不過,日本投降的消息早

斷豎起大拇指喊好。商家紛紛燃起爆

在10日就讓大後方的民心沸騰起來。

竹,到處火花飛舞,人們的歡呼聲的一

隨著美軍對日投下原子彈、蘇聯參戰 的報導傳出,國人便殷殷期盼勝利之日

波波聲浪,在街道中漫湧,這一天可說 是抗戰勝利的狂歡夜。

的到來。8月10日下午8時左右,中央社

抗戰以來,龐大的軍費支出和物資

及美新聞處一得知日本投降,員工立

缺乏,物價不斷攀升,但由於抗戰勝

即雀躍歡呼,各報社很快也接獲訊息,

利,11日物價頓受影響,昆明市20支棉

市民開始口耳相傳,報童拿著號外在

紗從5萬跌到3萬5000元,金飾每兩由20

大街小巷狂喊「好消息」,把一張20元

萬跌到17萬元,各商店只好假慶祝勝

的號外喊價到1000元,買的人也不在

利之名實行大減價。在人們心中,抗戰

意。

勝利真的來了。

南京各界舉行慶祝抗戰勝利大會。

(中央社提供)

華僑與抗戰 187


加拿大多倫多全僑慶祝抗日勝利 文/華僑協會總會多倫多分會 慶祝對日抗戰勝利,多倫多全僑 各界於民國34年(1945年)8月26日 在華埠舉辦慶祝大會。當日由張子 田任大會主席,包括市長、省長代 表、議員、僑領與各界人士計1200 人參加遊行,近25萬民眾圍觀同 賀。 28支遊行隊伍包括聯僑隊花車與 (華僑協會總會多倫多分會提供)

188 華僑與抗戰


(華僑協會總會多倫多分會提供)

旗幟,涉趣園瑞獅、籌備處和平之神、

世界和平」及「和平之神」的花車,大

大西洋憲章花車、民眾隊等,由華埠登

家共同表達和平的願望,也堅持和平不

打街起,最後至兵營操場結束,全長4

會有輸家、歷史的教訓絕不可以遺忘的

英哩。遊行途中,中央航空學校黃姓教

態度。

練兄弟兩人分別駕駛飛機凌空隨行,灑 下五彩紙片,充滿祝捷氛圍。 涉趣園8匹色馬及花車、聯僑劇社花 車與旗幟亦參與其中,另有宣示「維持

當晚在聯僑劇社大劇場、致公黨禮 堂、國民黨禮堂多處同時舉辦舞會及藝 術表演等活動,歷時6小時,慶祝中華 民國取得抗戰最後勝利。

華僑與抗戰 189


民國34年10月25日上午10時,成千上萬台灣人民齊聚台北市公會堂,慶祝台灣光復。

(中央社提供)

抗戰勝利 光復台灣 文/國史館助修蘇聖雄 台灣自1895年甲午戰爭後由清朝割讓

台灣的束縛隨之完全消失。

日本,淪為日本殖民地,遭到殖民母國

民國32年12月1日,由中、美、英3國

的剝削,更於太平洋戰爭中,捲入日本

領袖簽署的《開羅宣言》正式公布,其

對盟國的戰事,遭到盟軍轟炸,人力、

中規定:「日本用武力竊取於中國之東

物力遭受相當損失。日本戰敗,台灣終

北四省、臺灣和澎湖列島在戰後必須歸

於獲得脫離51年日本殖民統治的機會。

還中國。」

中華民國對於收復台灣始終念茲在

民國34年7月26日,中、美、英共同

茲,民國30年(1941年)12月9日,國

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

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鄭重宣布:「所

《開羅宣言》中的內容應被履行;8月

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

10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通過瑞典及瑞士

關係者,一律廢止。」《馬關條約》對

政府,向中、美、英、蘇4國照會接受

190 華僑與抗戰


聽聞台灣光復,台北市公會堂前的台灣同胞喜溢於言表。

(國史館提供)

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國民政府收到日本投降文 電。8月21日,日方中國派遣軍總司令 官岡村寧次的代表今井武夫至湖南芷江 洽降,中方責令岡村寧次負責中華民國 (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除外)、台灣 及越南北緯16度以北之日軍投降事宜。 聯繫過程中,岡村寧次告以日軍系 統,台灣、越南各有其最高指揮官, 又海軍更不受陸軍指揮,其本人僅代表 駐華陸軍,對海軍及台灣、越南陸軍,

受降典禮上,台灣總督安藤利吉 (簽署者) 等日方代表 簽署受降證。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實施不無困難。中方以日軍投降為一整 體,不可分割,仍責其統一辦理。隨 後,中方將台澎等地列為第15受降區。 9月9日,日本於南京簽署降書。10月 中旬,國軍開赴台灣設置前進指揮所, 24日,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抵台。25日

191 華僑與抗戰

華僑與抗戰 191


上午,受降典禮於台北市公會堂(今中

來為光復台灣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

山堂)舉行。

抗戰的將士。

雙方就坐後,10時鳴砲,典禮開始,

這是台灣人民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重

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委員長受降的

歸中華民國的重要歷史扉頁;也是10月

陳儀宣布:「台灣日軍業於中華民國34

25日台灣光復節的由來。

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本官奉中國陸軍 總司令何應欽轉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 之命令為台灣受降主官,茲以第一號命 令,交與日本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 令官安藤利吉將軍受領,希即遵照辦 理。」語畢,即將是項命令及受領證轉 交安藤利吉。 安藤於受領證簽字後,由日方代表將 受領證逕呈陳儀。陳儀審閱受領證無誤 後,命日方代表退席,隨即廣播宣告受 降典禮順利完成,從今日起,台灣及澎 湖群島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 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感謝歷

上圖:台灣光復後,民眾夾道歡迎來台接收的 國軍。下圖:慶祝台灣光復,台北市延平北路懸 掛大幅標語。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華僑與抗戰 192


僑胞在每年的光輝十月,都會回到台灣,見證中華民國國慶盛況。

抗戰勝利 中華民國在台灣延續

對日八年抗戰凝聚中國人民的國 家意識,台灣同胞也不遑多讓。 1895年甲午戰敗,清廷割讓台澎, 日本帝國對台灣展開50年的高壓殖 民統治,台灣人民因而群起抗日, 從早年的武裝行動,到透過教育及 文化途徑爭取民主自治;抗戰時期 更有李友邦遠赴中國大陸組織「台 灣義勇隊」,愛國志士前仆後繼投

1931年芝加哥僑胞抗日遊行。 (芝加哥中華會館提供)

入抗日行動、犧牲寶貴生命在所不 惜,雖然沒有成功,但台灣同胞爭 華僑與抗戰 193


取脫離日本統治的意念從未改變。 國民政府自七七事變後在中國大陸領 導對日抗戰,幾經浴血,戰功終獲國際 認可,並於民國30年(1941年)12月9 日加入同盟國。蔣中正委員長於民國 32年11月召開的開羅會議,即向英美 嚴正要求,日本戰後無條件歸還台灣及 澎湖。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就是結束 日本殖民時代,讓台灣重回中華民國版

每逢國家慶典,總是能看到僑胞返國同慶的身影。

圖;台灣同胞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重獲 自由與尊嚴,成為這塊土地真正的主 人。八年抗戰,是維護國家獨立與領土

心,更深深鼓舞台灣人民。

完整的民族聖戰,而台灣光復,就是由

民國38年中共叛亂,國民政府播遷來

國軍及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換得的勝利。

台,由國父創建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實踐

回顧歷史,台灣與中華民國關係密

他的理想及信念,積極推動三七五減

切。國父孫中山先生曾3次來台,藉與

租、耕者有其田、十大建設、九年國民

台籍士紳會晤散播革命革新的種子,台

教育、落實民主政治等措施,中華民

灣民主先驅蔣渭水為受惠者之一,國父

國成為華人世界實施自由民主的典範。

推翻滿清極權統治、實施三民主義的決

歷史的偶然,成為國家發展的契機;台

194 華僑與抗戰


左圖:1937年澳洲墨爾本華裔第二代在墨爾本中華公會練習舞蹈表演,為抗日戰爭籌募捐款。 (墨爾本 中華公會提供),右圖:1938年7月緬甸華僑義勇工程隊在仰光接受軍訓。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1937年,美國 華僑 籌 款捐獻 飛機。 (出自 「中國國 民黨在海外100 年」 ,中國國民黨 海 外暨國際 事 務部提供)

灣光復,中華民國的主體與命脈得以延

資條例」等惠僑措施,華僑積極返國參

續,珍貴的中華傳統文化與民主、自

與國家建設,促進台灣的經濟成長與社

由、和平普世價值,得以成長茁壯。

會發展,成為中華民國躍升為開發國家

華僑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扮演「革

的中堅力量。每當台灣遭受災害時,僑

命建國」、「抗戰救國」與「投資報

胞隨即主動在海外發起捐輸,關懷祖

國」的重要角色,對國家貢獻卓著。從

國;十月國慶更是僑胞返國同慶的年度

推翻滿清、民國肇建、北伐統一、對日

盛事,因為僑胞與台灣人民擁有共同的

抗戰至政府播遷來台等不同階段,僑胞

血脈與歷史淵源,堅定支持自由民主的

都在第一時間挺身義助,是中華民國一

信念。

路走來最大的支持力量。

紀念抗戰,就是面對歷史。紀念台灣

抗戰期間,僑胞響應政府抗日行動,

光復,是紀念和平肇始、是紀念對立終

出錢出力,甚至返國,或加入戰鬥行

止,目的不是反日仇日,而是感念先賢

列、或投入後勤工作。分布在全球的僑

的犧牲奉獻,促成中華民國在台灣深耕

胞踴躍購買愛國公債、支持軍需,聯合

發展。在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

組織抗日後援機構,在海外全面鼓吹抗

週年之際,海內外認同中華民國的同胞

日運動,呼籲國際正視日本的暴行,進

們,更應該維持理念、向前邁進,將中

而支持我國。

華民國永續經營為自由民主、繁榮進步

至政府播遷來台,施行「華僑回國投

的國家。 華僑與抗戰 195


我的抗戰記事

196 華僑與抗戰


我的抗戰記事

華僑與抗戰 197


我的抗戰記事

198 華僑與抗戰


我的抗戰記事

華僑與抗戰 19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華僑與抗戰 / 宏觀周報編撰. ─ 初版. ─臺北市:僑委會,民104.10冊:19*26公分 ISBN 978-986-04-6125-1 1.華僑 2.抗戰 628.5

華僑與抗戰 發行: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著者:宏觀周報 出版機關: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5號15-17樓 電話:(02)2327-2600 網址:http://www.ocac.gov.tw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一○四年(2015年)十月初版 版(刷)次:中華民國一○四年(2015年)十月初版一刷 定價:新臺幣260元

展售處(提供網路訂購服務):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 電話:(02)2518-0207 網址: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 電話:(04)2226-0330 網址:http://www.wunanbooks.com.tw

承印: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 GPN:1010401884 ISBN:978-986-04-6125-1 本會保留本書所有權利,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 須徵求本會同意或授權(電話:02-2327-2600)

200 華僑與抗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