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asurement

Page 1

About Measurement About Mountain

黃李堯 Huang Lee Yao

Feng-Chia University Thesis Work 2015-2016


前言

測量,為何我會想要討論它,最主要一開始是對於天文觀測的好奇心,當我在小時候仰頭望向天空,遠處的 那方是深深的吸引著我,說不出的求知慾望讓我對天上的事物著迷,讓我想去了解它利用身邊的事物去探索它, 不知不覺的從簡單的原件到精準的望遠鏡工具來衡量天空與我之間的距離。漸漸的意識到自身與天空的尺度,與 天空的空間狀態,也透過這樣的探索方式讓我更深入去了解平常人們習以為常的小事件,我喜歡這樣的過程,透 過簡單的觀察,分析出自己一套的見解,或許結果會不正確,但因為這部不完整的過程讓我能與他人有更多的討 論空間。 在做測量時必須有〝對象〞、〝基準點〞和〝單位〞。就像是點到點,而兩者間連成的線就是我們在測量過 程中要了解的資訊,所以我們需要單位這個東西,它可以是個物件或是自己定義的基準點,譬如說:我要測量台 中市西屯區有多大,那我要用多少座的足球場來比較?而足球場就是我的基準點和單位。當然根據測量的事件種 類不同,基準點和單位的定義也會不相同。最簡單的測量行為就是比大小,物件是基準點也是對象更是比較地單 位。 回到測量,我認為設量不應該被現有的單位工具綁住,應該回歸到最一開始小時候對事物的執著,那種想去 了解它的執著,利用身邊現有的物件、材料或是事件......等,可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是測量事件的單位或是起點 。或許,我們主動尋找單位基準點,甚至是更進一步地去定義自己的觀點,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讓人們反思, 也可能是對這世界與自我的反思,這是我對測量的期許。


Content

1 關於測量 1.1 測量與反思 1.2 古埃及 / 週期性 1.3 瑪雅 / 社會性 1.4 巨石陣 / 層次與紀錄 1.5 材料與介質 2 2.1

山 登山

3 八通關古道 3.1 標記點與測量 4 4.1 4.2 4.3 4.4 4.5

基地

5

結語

愛玉亭 芒草腹地 父子斷崖平台 雲龍瀑布 樂樂溪谷

2


01 關於測量,

何謂測量? 測量是為一件事情做一個定性的量, 可以對事件或是物品, 讓事件或是物品能對等的比較, 這就是基本的測量。

3


1.1 測量與反思 測量的行為不斷的在進步, 漸漸地測量工具越來越便利, 也讓測量這行為越來越單純變得更簡單, 反而失去的一開始要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慾望, 我認為我們該好好的對這行為去反思, 測量這行為對我們的意義何在?

? 最早出現天文觀測 的時期出現在蘇美 人的年代

Now

Feature

天文現象影響著文明的發展 開始出現紀錄現象的建物 天文現象影響著文明的信仰 出現與社會行為相關的建物

紀錄時間的技術逐漸成熟 漸漸的觀測的工具被發明

4


1.2 週期性 古埃及與測量 在古埃及時期,尼羅河氾濫危害到古埃及的民生生活,神官們試著去發現並記錄 尼羅河的氾濫時間,也因為這樣埃及神官訂出了曆法,發現尼羅河的週期性,也發現 天狼星在氾濫前黎明時刻,其光芒會在太陽神廟現在的位置被觀察到,所以現在太陽 神廟的入口是一個氾濫期的標誌口,太陽神廟變成了一個測量工具,太陽神廟的柱列 廊道都可以變成測量事件的基點,此刻的尼羅河週期和天狼星被觀測到的週期變成是 一個測量的基準點,也是一個衡量的標準。譬如說:光陰和柱列的變化,幾根柱子是 亮的,相對現在某個時刻柱子就變成測量事件的單位。或是埃及金字塔的石塊都有固 定的尺寸,也因為這樣石塊可以被視作為金字塔的單位,像是多少的石塊是金字塔的 高,多少的石塊是可以被運送,石塊的單元變成是衡量許多行為的基準或是單位。

5


6


1.3 社會性 瑪雅與測量 瑪雅金字塔有祭壇和行政的功能,金字塔本身就是一個測量的工具,太陽與月亮的週期影響了馬雅人之後 訂定的曆法,當這文明社會漸漸被建立起來時,馬雅文明開始有了階級制度,國王、神官、平民、奴隸和戰士 ,對測量懂得越多的人地位越高,隨著天文現象的變化有不同的行為活動發生,譬如說:夜 和白天有不同的 行為,可能因為太陽出現時間的長短,影響不一樣的社會行為。

7


8


1.4 層次與紀錄 巨石陣與測量 巨石陣,擁有許多神秘的故事,是傳送門還是外星人建造......等,諸多的猜測使它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當然巨石陣在一般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日晷,是一個紀錄時間的相對工具也是相對的基準點。在我尋找資料的 過程中有些學者認為巨石陣或許是一個聚會場所,隨著時間的拉長巨石陣的層次也越來越多,或許當時的人們 用巨石來記錄每次聚會的慶典時間,最後演變成固有的週期事件,而在這裏的巨石單元就是一種測量的單位, 因為巨石紀錄了時間光影的變化,,是紀錄活動周期的基準點。

9


10


1.5 哲學觀| 現象| 介質|

介質

石頭

「人是萬物的尺度」 ─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混凝土

11


植被與紀錄

現象與時間

火燒/附加物

青苔痕跡

水漬

建構方式

木頭紋路/生長週期

石頭尺寸/堆疊方式

模板/灌注痕跡

12


02 山 山是一座寶庫,有許多的生態環境和地勢讓人驚嘆,隨著海拔的不同物種也不同,山的樣貌也不同。它就是一個生命的乘載體, 經過數十年、數百年,讓生命不斷的推進。 當我們從山外進到山裡,然後走到山中,變換場景是非常快速的,人的心境也跟著在變化,從不了解轉變成了解,最後是融入 其中,在這過程中其實非常有趣,對山好奇所以我們測量山觀察山。但是我們又得評估測量自己的體能,所以到底是山測量人呢? 還是人測量山呢? 先從人被測量開始看,對象是人,基準點也是人,那測量對象是甚麼呢?測量心跳、呼吸大小、路徑時間......等,抽象點的是測 量心境心態上的變化。那我的測量工具是山是路徑......等,而單位會是抽象的,因為測量之物是抽象的,只差在我們如何去定義並量 化它們。 接下來當山被測量時,這時候對象變成山基準點是人,那測量對象是甚麼呢?測量路徑、測量高度或是測量山的變化......等,那 我們工具是人,人的步伐、人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聽覺和嗅覺。上面這些都可以是我們將測量之結果量化的方式,當我們沒 有了現在社會常見的工具,那我們必須使用身邊的材料來做為測量的依據,並建立自己對這世界的價值觀,對所見的事物進行反思。

13


14


2.1 登山 登山,是一個讓身體五感直接接觸的有氧活動,透過登山讓我們對山更為了解並融入其中,所以登山是一個測量的活動 ,測量山也測量自己。在登山的自己就是個活動的單位和基準點。步伐是單位,透過步伐的大小來鱷量山路之路徑和山的地 勢,每一步施力的大小反映了路徑的上升或是下降。步伐的速度測量了行徑時間和距離,身體的反應測量我們對自身的評估 。心跳的速度、腳的疲乏程度......等,都是一種測量,最原始的測量就是比較,比較身體的反應來讓自身的問題得以被了解, 而這問題就是我們測量的對象。 透過登山我們可以測量山,了解山。測量自我,了解自我。登山也是一種儀式,因為我們必須身歷其境,感受周遭感受 內心,所以我選擇登山。

15


16


17


03 八通關古道 八通關整體海拔2800M,是秀姑巒山-------八通關山--------玉山北峰這一條東西向橫稜上的最低鞍部。 秀姑巒山和北峰,則又分屬於中央與玉山這兩條南北縱走的平行大山脈。八通關因此可以說正位於臺 灣南北與東西兩種走向山脈背脊的交會點上,是臺灣幅員的中心。   1875年,當臺灣被劃入清朝版圖將近200年時,沈葆楨鑑於列強覬覦臺灣,建議分北、中、南三路打 通被山阻隔的前山與後山(西部與東部),建立交通系統,並鼓勵漢人開墾後山,達成鞏固後山國防的目 的。其中的北路,即是現在蘇花公路最早的樣貌;南路則與目前的南迴公路相似。這兩路大致是沿海建造 的。真正穿山越嶺,貫穿臺灣東西部的,僅有中路而已。   中路,就是今日所稱的八通關古道。這條步道,也是臺灣目前僅存的清代步道。 而八通關古道目前只有兩個路口,其他的路段都已毀損或是找不到路徑,一個路口是東埔溫泉,另一個 是從塔塔加鞍部登往玉山再沿著荖濃溪畔沿途而下。 我選擇的路口是從東埔溫泉而上,總共去了兩次,從不同時間開始上山。第一天是下午上山,那天的是 接近秋分的時刻,步道徐徐的微風和順著溪谷而下的風不斷地在山谷中迴旋,落葉隨著風擺動搖曳著,發出 的聲響使我們能判斷時間的變化。八通關古道從海拔1000M到2800M,這段海拔差使八通關古道有很大的變 化有濃霧有瀑布有幽泉,四季的變化也很明顯。第二次去時是冬天,滿地的落葉,乾燥的空氣,山帽有明顯 的顏色變化。這美麗的步道和景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眼中,深深地用身體感受八通關古道。

18


枯枝

3.1 標記點與測量 在東埔溫泉的八通關古道上我選了這五個點,愛玉亭、芒草腹地、父子斷崖、雲龍瀑布和樂樂溪谷,會選擇 這些點的原因是我透過基地實際行走,而這些點剛好都是人能停留的空間或是領域,也做了一些分析來挑選標記 點,像是場景變化明顯,或是人經過劇烈的行走來到停留點,而這段明顯差異的交接點就是我在基地的標記點, 我們可以透過這差異點來讓自身發覺到事件的變化,像是山的變化。這變化可讓我們想去了解這座山,測量這座 山,衡量自身的狀態,對自我發省。

/01 心律變化 透過心律起伏的變化,動態與靜態的轉折讓人能在停留時放大感知並試著去了解周遭。

/02 人群分布 透過人群的流動和停留來檢視那些點是適合被作為測量的基準點或是適合被當作測量的對象。

19


雲龍瀑布

父子斷崖 芒草腹地

愛玉亭

樂樂溫泉

板岩 土壤 落葉

溫泉 芒草 鵝卵石 枯木

芒草 土壤 落葉 芒草 落葉 土壤

瀑布 板岩 枯木

/01

/02

20


現象 材料 視覺 聽覺 嗅覺 觸覺

21


3.1.1 標記點與現象變化 各個標記點都有其現象發生,透過現象差異性的變化使我們會去比較不同時間有怎樣的改變,這使我們有更多線索 去探索每個現象的變化,或許我們在自我價值觀的心態上也有變化。

3.1.2 感知差異與事件 我們是用甚麼發現事件的?是我們的感官,透過感官的注意讓我們得以比較現象在材料上的不同。而我們的感知就是 一種測量的行為,現象的變化就是我們測量的對象,基準點或許是事件發生的時間點。我們不斷的對周遭好奇的事件進行 測量,並建立自身對山對八通關古道的價值觀,重新建立對自我和大自然的認知。

22


23


04

24


4.1 愛玉亭 愛玉亭是一個入口,進到山中的入口。 愛玉亭是我第一個標記點,愛玉亭讓我覺得它是一個情報交流站,許多登山客都會在這裡來來往往,下山的人和 正要上山的人互相交流八通關古道的變化。它是我第一個對山測量的基準點,我想用愛玉亭來測量山的變化,愛 玉亭是我的測量工具,構建是我的測量單位。

25


26


27


4.1.1 當建物是我的測量工具時,那我的單位是甚麼?我可能利用可當作建材的原件來作為我的單位 ,像是柱列來當作日晷的工具,因為登山需要時間的評估,我們可以透過竿影的變化來判斷是 否得以登山,或是利用芒草來作為我的牆,當風吹過芒草時就會有聲音的變化,透過這變化來 判斷山目前的時間和氣候,還有我們可以利用地上的土壤來測量昨日的山和今日的山,因為土 壤反映了水氣。

28


4.2 芒草腹地 芒草腹地是一個視野的轉折點,在愛玉亭只是Z軸視線的開闊,而在這裏是Y軸的開闊,也代表我們進到山中了。 芒草腹地是我第二個標記點,高聳的芒草讓視線只有Z軸上下的變化,漸漸地走到標記點我們開始有了Y軸的變化 ,眼前對出去的景是山與原住民部落的生活,這個景讓我意識到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到底我們是因自然而生 ,還是利用自然而生。因為對好奇事物的產生,促使我進一步的反思讓我想去測量山與我之間的關係。

29


30


4.2.1 芒草腹地 將平台高度抬升,壓縮空間的視線,利用地面的抬升配合芒草的高度引導我們的視線,芒草變成測量我們心境轉化的 基準點。在這裡我們也能用芒草測量山,芒草時間性的變化反映著山的一個循環,是一個下註解的標記點。芒草從苗 到長大,最後枯萎變成土壤,不斷的週期變成我們測量的依據。

31


32


33


4.3 父子斷崖平台 一個正東西南北方的平台,一個最靠近溪谷的停留點,一個更深入山中的轉折點。 父子斷崖平台是我第三個標記點,來到這裡之前必須先經過走道只有80CM左右的步道,鮮有護欄扶手且地勢上升快速 ,走道休息平台需要1小時的路徑時間,可以是一般觀光客來往的折返點。 在這平台裡我要測量甚麼?我可以測量時間變化,藉由相對的太陽位置,我可以測量心境的轉變,藉由水聲的引導,或 是我可以測量現在山的危險性,藉由落石的顆粒或是數量。

34


4.3.1 建物是我測量的工具,要如何將測量對象拉進建物? 我將建物的屋頂設定為強化玻璃,透過落石在上面的堆積或是發出的聲響使我們去注意它並比較現象的發生。 我將建物的屋頂延伸,讓水聲能夠容易的反射至建物裡,讓我們能透過水聲來測量心境的變化。 我將建物鋪面重新配置,讓我們能透過腳對地上施的力量來測量身體的能耐和地勢起伏的變化。

35


36


37


4.4 雲龍瀑布 山中的瀑布宣洩而下,打在石面上的水聲迴盪在山谷中,瀑布沖刷出來的谷將依附在山壁的路徑切成兩半。 來到了海拔1700M的雲龍瀑布,這是我第四個標記點,測量山測量人,來到這裡需要2小時的路程,山中氣 後變化多端,有時大霧有時小雨。漸漸的我們了解山,嘗試融入山中,對自我價值觀的建立逐漸成形。

38


4.4.1 來到其中一個測量的結尾,一個路徑的折返點。 我將步道空間設定為格柵,讓山中的霧氣能夠穿梭其中,藉由格柵的能見度讓我測量霧氣的濃度和霧降下的時間, 在這裡霧氣會在3點至5點開始降下,現象的變化告知我們該下山了透過霧氣來判斷相對的時間。 我將建物基底設為石頭堆砌,水面的高低反映在石堆上,使我們可以測量這些時間以來山的近況。 在這段路徑的結尾,我想讓人們接觸水,水有許多的含意和符號,讓人們可以讓心平靜去了解自然測量自然,透過 建物。

39


40


41


4.5 樂樂溪谷 最後我們來到了山中,經過急遽向下的路徑,帶著疲憊的身體,接受山的洗禮融入山的懷抱。 樂樂溪谷是我第五個標記點,它已經完成對山的測量,也完成對人的測量。它是這次登山的結 尾,也是測量的結尾。 我們位於山谷之中,實實在在的融入大自然,不是站立在人建立的步道上,而是經過數十年數 百年歷練出來的溪谷上。 這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

42


43


44


45


05 結語

藉由基地上5個標記點來測量山測量人,從巨觀來看那些標記點就是基準點,不同的點反映山的變化也反映人在心態上的變化,人 從對山對八通關古道的不了解,漸漸的融入其中,享受一個新的自我,帶著新的心情走下山。不同的標記點測量山,讓我們得以了解它 了解自然變遷,藉由這次的測量對象,山。 測量的意義是甚麼?測量對我來說是一個反思的行為與過程,因為我們想了解眼前的問題事件時,必須反向思考該如何去解析對象 ,而反思的過程中我們勢必得提出自己的價值觀,這就是建立自我定位的必要過程。 我想透過建築來測量,因為測量會和空間有所相連,透過材料和介質的反應。建築會是我的工具,而一棟建築裡會有不同的單位。 我們可以用建築重新測量事件與對象並反思其意義,這就是我的測量。

4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