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2th-人.環境.文化

Page 1

Southern AESTHETICS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The second issue 02 人

環 境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文化

October . 2016


Southern AESTHETICS

文 / 陳柏欽

與環境對話

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 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依賴於這些條件。換句 話說,卡西爾認為人類是符號的動物,人類的文化發展,也是一種符 號化的過程與結果,不同地區、種族,在宗教、藝術、文學等,往往 有相異的文化表現與象徵。 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乃是因為人們面對不同的生活環境,必須在環 境的現實基礎上選擇適合的方式來適應或者詮釋。用個最簡單的方式 來比喻,住在海邊的音樂家與住在內陸高山的音樂家,同樣寫一首歌 頌愛情長久的民謠,海邊的人們或許會以大海永不枯竭來表現,而高 山上的人們則可能以高山不曾倒塌來詮釋。 人、環境、文化,三者之間始一直持續地對話。過去如此,現在如此, 未來也會如此。因此,在這個容易有點小憂愁的秋天,雖然臺灣的天 氣依然炎熱,我們與大家分享關於「人、環境、文化」的相關主題, 看看在不同的藝術與文化面向上,有什麼可能性,又有什麼美麗的火 花。 如果可以,也邀請各位來到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看看由「復興漢工 作室」所創作,從臺北飄浪到臺南,目前落腳於本館的環境藝術作品 「潛水艇」。我們可以一起體驗造型可愛的黃色潛水艇,如何與美學 館的綠色大草皮對話,又如何帶給觀者什麼有趣的審美感受。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Content 人 · 環 境 · 文 化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Southern AESTHETICS

02 06 10 14 16 19 22 24 26 29 31 34

整個城市,都是聲音的畫布 遺世民居─ 金門生活文化載體的建構 翻轉歲時‧原民記曆 薰風入庄─ 東石港墘洲仔分校新風貌 關懷環境的集體創作─ 全球拼布藝術家共同喚醒迷悟,歸還自然

Raw Art 新藝市集 ─ 生活美學的實驗場域 那艘黃色潛水艇 翻轉思維,圓阿公阿嬤的展出夢

尋訪星空,揭開宇宙美麗面紗 藝術‧人文‧技法‧科技 ─ 廖珮玲的東方曼陀羅 駐館藝文團隊新夥伴 ─ 甜甜兒童劇團 舞樂菊島 ─ 在澎湖推展表演藝術的日子


整个城市, 都是声音的画布 圖文 / 楊欽榮

坐火車的時候,從IC卡的嗶嗶聲開始, 走路在地下道的回音腳步聲,急促的廣 播聲,火車由遠到近的空氣壓縮聲音與 汽笛聲,高壓電線上的麻雀飛跳聲,月 台上的人群說話聲,提袋碰撞聲,月台 電梯的到達聲響,開門聲,列車長的哨 聲、打開響鈴的尖銳提示聲,列車門開 啟的氣閘聲 ...…。「坐火車」這件事就 擁有多層次的聲響,讓人想到2007年由 新 海 誠 導 演 的 日 本 電 影 動 畫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秒速五厘米)」 的第一章結尾時,男女主角在清晨火車 上離別的運鏡和聲響 - 急促、層次、蒙 太奇式的拚接起每個人心中的感觸與回 憶,再由都卜勒效應將聲音拉遠逐漸消 逝,成為一個寂靜的句點。

2013年冬天,我和幾個朋友開始在臺南 的二十四小時區間遊走,帶著簡單的錄 音設備、輕便與保暖背包衣物( 甚至還有 自保的防衛小工具 ),在清晨、中午、下 午傍晚、深夜與凌晨時分,透過田野式 的徒步錄音、聆聽整個城市的熱區與角 落。

02


當一個城市將以「聲音」切入,那就有別於「視覺」的感受; 「哇~好美」、「好古色古香的建築!」、「好漂亮的顏色!」、 「好特別的裝飾喔」等都將成為「咦,怎麼有潺潺的流水聲 …...」、 「這棟建築物有喀拉喀拉的呼吸聲」、「原來祭典是聽起來這麼厚 實莊嚴」、「聽起來好古典詩意,很優雅」。 不同的讚嘆來自於不同的感官體驗;當我們透視一個區域由「文化 景觀( Landscape )」切換為「聲音地景( Soundscape )」,一個地方 、甚至是一種文化的記憶方式就不單純用「視覺」呈現;每個人在 旅遊景點一定有買過美麗至極的明信片,然後捎信到朋友與家鄉, 作為一個旅程的中途回憶,而我們可不可以用「聲音」來紀錄和回 憶這片刻驚奇的聽覺,作為一個城市的標記( 聲標 / Sound mark )。

03


於是乎,「用聲音與文化執行創意整合」 的「目目文創工作室」成為幾個志同道 合朋友的創業基地。這個基地不是純粹 的商業機器,而是創新研究與聲音建構 資料庫;面對城市的聲音環境,有地理 系博士生、繪圖師、收音後製剪輯團隊、 設計規劃師共襄盛舉,多元的專業領域 讓更多設計品、概念體驗滋長。「聲音 卡片」的誕生讓更多旅客能夠用聲音記 憶臺南;「聲音地景體驗錶」是全球第 客製化祝福卡片」讓聲音不僅是個音頻, 更是成長的紀錄和打破距離的親密溫度, 我們極盡所能傳遞了「聲音」的趣味性 與其在城市中的存在感,讓更多人從聲 音重新認識整個環境。 「每一個現代平凡的聲音,都將是未來 珍貴的資料」,這是我們的初衷;開山 路的清水寺水流聲、月津港周邊的蛙鳴 聲、孔廟與臺南文學館的凌晨蟲鳴聲、 土地銀行騎樓下的燕子飛翔聲、林百貨 百年電梯的纜繩運轉聲,每天都發生在 我們的環境裡,當我們用聽覺去感官時, 聲響,即成為每個文化與歷史的語言; 而這些語言對於一個城市、在地民眾的 意義又是如何?

The whole city, around the sound

一支帶領旅者去聆聽城市的概念錶;「

掃描QRcode 聆聽現場田野 鳥鳴聲的回音

04


AESTHETIC

Southern

「聲音地景」對於一個城市的 未來規劃和歷史的再生與保存 ,又該扮演其中的何種定義與 角色呢?這些都將是臺灣「聲 音地景」在未來探討的環境與 城市議題。 不過,第一步,就讓我們輕鬆 的切換感官頻道,用聆聽,重 新體驗生活吧!

05


遗世民居─ 金门生活文化载体的建构 圖文/林建育

金門有著全國最密集的傳統建築群及其完整的文化體系,更是臺灣 世界遺產之潛力點之一,近年來備受各界關注。金門身處於閩南沿 海,自古以來繼承漢人文化之大傳統外,並融合了海洋文化及閩南 地域的小傳統。不論是20世紀之前的閩南文化,抑或20世紀初期後 融入了僑鄉文化,以及後來軍管時期的軍事風貌,均在此小島中豐 富蘊藏。至今,保存了臺灣地區中最完整且數量最多的閩南傳統聚 落、閩南建築與僑匯時期洋樓建築,並保有冷戰時期延續至今的著 名戰地史蹟,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金門瓦作匠司黃金鍊

06


AESTHETICS

Southern

傳統技藝起於日常生活,並逐漸成為足以敘述時代、見證 歷史的文化,此一文化積累過程是臺灣及其珍貴的無形文 化資產,不論是有形的古蹟建築,亦或是無形的傳統藝術 民俗,皆是文化部門積極保存的重要方向與目標。文化部 自2009年起開始指定「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 保存者」,也就是所謂的「人間國寶」,2016年指定5位 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類中,金門就有大木作技術翁水千匠司 與土水修造技術莊西勢匠司2位被指定為保存者,突顯出 金門傳統建築之營造技藝有其傳統性、專業性與特殊性。

07


翁水千匠司

西浦頭莊氏工匠群以西浦頭莊氏族人為主,第三代莊麗水匠司將 西浦頭莊氏土水作工匠群推至頂峰,為1949年後金門地區之主要 瓦作工匠群,金門地區逾半數宮廟、宗祠營造之瓦作工項皆為該 工匠群所承接。西浦頭莊氏瓦作工匠群迄今共傳承四代,前二代 以莊氏族人為主,後二代已傳承外姓徒弟;西浦頭莊氏工匠群初 始為泉州匠司傳予莊恭香,後再傳予莊瑞柳與莊友弟而至莊麗水、 王炳乾與蔡護進;其中該工匠群現以莊水盛、翁樂文、莊文賢、 李增堆、翁青博為代表性匠司,並以其施作快速、細膩與準確性 備受金門地區肯定。

盤山頂堡翁氏工匠群共傳承四代,初始為泉州匠 司傳予翁德定,並傳予翁金玉而至翁海選與翁水 千,後再傳予薛芳乞與楊春木。翁水千1937年出 生於盤山頂堡,人稱千司,18歲時跟隨父親翁金 玉學習大木作相關技術,千司除熟悉大木作之外, 亦會施作小木雕刻,為案場中之頂尖匠司,為金 門代表性之大木作匠司,承接金門地區多項宮廟、 宗祠與民居之營造,匠藝備受肯定,以營造過程 之細節掌握著稱,迄今仍以篙尺與繪圖方式從事 傳統建築營造工程。

08


Southern AESTHETICS 縱使金門擁有傳統建築豐厚的匠司,然面對 逐漸凋零與式微的金門傳統建築匠司,進行 口述採集行動則顯出其急迫性與意義性,因 此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與浯江歷史田野工作 室攜手針對30位金門傳統建築匠司進行口述 採集計畫,包含大木作、細木作、石作、瓦 作等工項施作之過程,並對於匠司生平、師 承與派別、主要作品、手藝與技術、相關施 工用具之使用、等進行訪談,並拍攝短片上 傳至「國民記憶庫」網站,讓更多人可以認 識金門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也補拾過網的歷 史缺憾。

金門山后中堡聚落

金門傳統聚落及空間為金門人主要的生活載 體,傳統民居的生活空間透過傳統建築匠司 營造,突顯了傳統建築在金門在地文化的民 居樣貌;因此,記錄金門的傳統建築匠司之 過程別具意義,不僅建構金門傳統建築工藝 的歷史,更能讓民眾瞭解金門傳統建築技藝 的價值內涵、行業史及其變遷歷程。每個匠 司的故事代表了個人的生命史,相加疊乘之 後就成為金門的歷史。從這些在地眾人故事 的積累,我們期待未來形塑出獨特金門在地 知識學,也建構金門島嶼獨特的文化記憶。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09


翻 转 岁 时 .原 民 记 曆 圖文 / 賴伯瑞

humanity

environment

10

culture

圖騰來源 / 那瑪夏民宿 布農族瓜泥多安社頭目 塔魯姆‧馬古德藩家中所發現的歲時曆


AESTHETICS

Southern 提及年曆、歲時曆等,思維所及的印象大多為西化的 太陽年曆,或是依據月球圓缺的農民曆,或是漢族的 六十甲子年曆( 例如2016年為丙申年 ),或立春、雨水、 驚螫等時空,然而這片土地上,在這些紀元概念到來 之前,原住民的先祖們早依照這片土地的時間與季節 變化有著更貼近這片土地的時間記憶,但被我們長期 忽略與忘卻。 南臺灣有著豐富族群發展,阿里山地區的鄒族在天神 的腳印上扎根、平原有洪雅支群、臺南有四大社的西 拉雅族群盤衡、高屏有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 魯哇族、魯凱族、排灣族、大武瓏族與馬卡道族等各 自發展,各部族對於「年」、「月」、「季節」等有 著各自不同的解讀與淵源,也透過各式的祭典與儀式 回應著神衹、祖靈、神話、天地與自然環境。例如布 農族瓜泥多安社頭目 塔魯姆‧馬古德藩家中所發現的 歲時曆詳細記載著開墾祭、種栗祭、打耳祭等八個布 農族重要祭儀的象形雕刻。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11


此外,各族中也隱藏著各種工匠藝師舉凡金、 石、木、竹、皮、月桃、編織、插畫、設計、 彩繪等各式各樣的族群工藝,運用各族文化底 蘊與長期淬鍊的努力,在集會所、教堂、學校、 家屋、道路兩旁或不起眼的小地方創作著,或 散落在各個山谷、平原、溪澗間隱隱閃耀,也 許讓我們一起尋找認識吧。 循著阿里山公路沿途可以看見頭帽上點綴著熊 鷹尾羽的鄒族勇士圖騰,進入來吉部落兩旁是 充滿力量的大型山豬石雕,走入工坊族人們拿 著工具雕刻著各種木質手作與山豬。當你提及 小勇士幾歲啦?老人家會回答說他經過7次小米 採收與收穫祭了。因為鄒族一年分為冷、熱兩 季,隨著草本植物的枯榮、小米收割與及臺灣 欒樹的變化紀錄著歲月。 臺南地區西拉雅族群正為正名而努力,走訪吉 貝耍可以看見裝置藝術述說著自身文化的歷史。 左鎮西拉雅族長輩們用月桃交錯編織著自己的 認同與歲月。行經高雄甲仙小林可以看到大武 壠族在八八風災後為了族群文化的重現、保存、 傳衍與部族正名也同樣努力著。平埔族群藉由 不同的古調歌謠、牽曲的傳唱與及開向、夜祭、 禁向、孝海等各種祭儀述說著南臺平埔族群的

12

存在、時間與歷史。


沿著楠梓仙溪走訪那瑪夏,可以看見布農族的播種祭、射耳祭;卡那卡那富族 的河祭、米貢祭;拉阿魯哇族的聖貝祭等族群文化在同一片河谷中舉行著,各 族人猶如婦女們手中編織布般的經緯交織和諧相伴。而南沙魯部落在風災中遭 土石流襲擊,部分居民被迫遷居至杉林區大愛永久屋,與各不同的族群一起生 活,其中具有縫紉技術的婦女們組成了大愛縫紉工坊,藉由那一針一線重建著 自己的生活與家園。 多納黑米祭、萬山勇士祭、茂林祈雨祭等魯凱族儀式在茂林地區舉辦著,沿途 象徵勇士敏捷的蝴蝶金工、代表生命源起的陶壺、象徵和諧的圓形人面石板雕 與述說射日英雄傳說的人型泥塑等在部落各個角落。如同質樸古色的琉璃珠一 般都述說著不同的故事並展現著歲月的痕跡。 走訪禮納里部落工藝中心可以看到琉璃、皮雕、金工、版畫與各式文創團隊, 運用先祖與VUVU手上、臉上、織布、家屋上的印記、符號與刺青等,讓圖騰 人不僅在傳統的人神盟約祭、收穫祭等祭典上才能有所展現,藉由他們的創作 讓排灣族的驕傲可以被大眾所看見。藝師雖然感傷因風災從舊部落撤離至禮那 里,卻滿懷希望的在皮革與日曆上雕劃出孩子結婚的喜悅與日期。 2017年我們翻轉角度,從多元的原住民文化與工匠藝師的融合角度, 以平埔族 群的月桃編織、排灣族皮革雕刻、魯凱族琉璃燒製、布農族的編織等元素,車 縫各族群對時間、祭儀與匠師的生命故事,共同研究設計「歲時原曆」,以期 註記歲月的同時,走讀七個不同族群對這片土地、時間的智慧,也同時認識在 這片土地上努力創作的心匠藝師,走訪部落、認識祭儀、尋找技藝,留下歲時 、「原」、「憶」。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13


薰 風 入 庄東石港墘洲仔分校新風貌 文 / 賴伯瑞 圖 / 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賴伯瑞

流竹壳埤枯麦 桿 , 箫 乡空瑟夕弱残; 颓窗迎进薰风入 ,纸贝文创绿水扬。 你的村落社區是什麼模樣?有誰在那?有什麼懷念的?有怎麼樣的 聲音?又有什麼故事?又有誰在這片泥土上努力耕耘? 也許腦海中浮現一些畫面、臉孔與輕聲的呢喃,映入眼簾的也許是 廟宇牌樓、磚砌瓦房、陪你長大的老榕樹、剉著冰的阿桑或遠方奶 奶叫喚的聲音。 每片土地都深藏著情感、回憶與先人汗水拼搏的痕跡,累積出家園 的肥沃與文化底蘊,或許這一切沒有什麼特別,但總是有一群人在 角落裝飾拼貼、走訪耆老撰寫字句、鑼鼓喧鬧起陣練習、討論著各 種議題、辦理課程、拿著鋤頭、掃把、畫筆、照相機,維繫著生態、 整潔、或留下許多美好的生命記憶。 在海風與豔陽的東石鄉間,雜草、破窗碎玻璃與毀損的黑板講台被 請出教室。一群學童、新住民、爺奶及志工們正忙碌的打掃。為了 社區文藝教室的創設,刮除斑駁、刷洗沉積掀去塵封十餘年的痕跡, 汗水與努力只盼校園重新響起的那一瞬鐘聲。

蚵貝裝置藝術

14


Southern AESTHETICS 嘉義東石港墘洲仔分校,在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與社區居民的努力及 文化部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的支持下,以兼顧生活、生態與生產的理念 ,運用巧思讓綠水、綠食、綠生活可以具體實踐,共同營造。 農餘的玉米包葉、小麥桿及廟會慶典鞭炮紙、從辦公室回收的廢紙等材料

低密度無毒共生的白蝦、草魚、虱目魚及一夜乾等

,透過手抄紙創作培力,期望能重生的文創元素。另一頭,長輩領著高中

社區產品,結合友善小漁綠饌食聯盟共同推廣著石

志工撿拾再造漂流竹,不僅維護了海岸線,也傳遞了蚵棚記憶與技藝,搭

班、烏魚子、虱目魚丸及自種的小麥作成的關廟麵、

配蚵貝打磨拋光成為許願繪馬,讓遊客的願望吊掛成群,共同裝置創造出

喜願全麥麵條、小麥汁和麵粉,再運用就地採收的

不同的社區韻味與意象。

菜蔬,融和在地與新住民婦女的巧手與文化差異, 烹調多元與低碳足跡的社區綠饌食。並以漁塭坡堤 固土的冬瓜並與阿里山的桂圓烘焙成冬桂香酥等各 式手作產品共同支撐著社區綠生活共生體系。 藉由計畫培訓讓多元世代與文化有了展現與融合的 機會,新住民展現出文化的自信,老人家成了古厝 導覽專家、高中志工、年青伙伴留了下來、青壯居 民也參與廢校的整理,濱海的候鳥、青蛙、昆蟲也 回到這片土地,成為了會動、會跳、滿天飛舞的生 態展演小主角。 另外,麥田狂想曲活動將社區文化藝術串連綠生產、 綠生活、綠生態、有機與無毒養殖等議題在活動互 動中被更多民眾所認識,也讓串連出更多的青農與 友善環境的夥伴一同努力打拼與承擔。 港墘國小洲仔分校是許多長輩看著童顏嬉鬧成長的 地方,廢置約逾10年後社造文青們在長輩、新住民 與居民的共同行動下,要讓它再次成為教室,讓那 嬉鬧童顏重現在這共同成長的土地上。 社區是什麼模樣?讓我們一起發想!一起行動! 一起找回溫馨的力量。

15


关怀环境的集体创作— 全球拼布艺术家共同唤醒迷悟, 归还自然 圖文 / 林幸珍

「喚醒迷悟,歸還自然」。 2016年4月,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舉辦了 一場由全球22個國家、365位藝術家、481 件共同以「守護地球環境」為主題的拼布 藝術創作展覽。 環境議題是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困境。近 年來全球氣候變遷,極地冰川消失,北極 熊快要沒有落腳的地方;無法控制的森林 大火造成生態浩劫,物種消滅;人類文明 過度開發,更直接對大自然環境進行難以 復原的迫害。就更貼近我們生活的距離來 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數量最多的是樹林, 有人稱他們為樹公民,在生活周遭隨處可 見。我們只要抬頭就可以看見每棵樹與風 交談的姿勢,看見隨陽光挪移的樹影。仰 望樹梢輕快曼妙的身形,我們可以獲得真 實的幸福感。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容 易忽略生活中的樹木也許正被不友善破壞。

16


為了讓更多的人們瞭解自然與環境的重要, 作為拼布藝術創作者,我們提出「喚醒迷 悟,歸還自然」的理念,邀請全球拼布藝 術家們從生活與人文探討,覺醒資源惡化, 為希望種子播下新種,還於大自然。於是 一場無國界的集合創作,沒有界限,沒有 範圍束縛述說,地球每個角落,發生的事 件與感人故事。在展覽中,可以看到世界 各地的拼布藝術家詮釋他們看到的環境問 題,並且藉由布片、針線,引導人們感悟

Southern

與反思。

AESTHETICS

除了在創作題材上關懷環境保護主題,在 媒材的運用上,各國拼布藝術家也從環境 保護的觀點切入,思考如何運用符合環保 觀念的材料,達到生態守護的目的。上個 世紀追求方便、華麗、高製程、高污染布 料,在21世紀已經不符合思潮。回收再生, 簡便低污染布料將成為主流,因此,個人 化的布料創作興起,引發循環效應,無形 中把舊有的精細手作技術發揚,不意外的 話,技術復古將會是下一波主流。

乾枯峽谷

復甦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開拓視野-整體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17


森林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身為策展人也是拼布創作者的我,堅持將生活 中所體會的大自然,在作品中體現,我稱它為

一針一線手縫,藝術家門都以恭敬誠意祝福的

大自然拼布。例如「乾枯峽谷」這件作品,關

心情進行,並且祈願供我們友善環境的自然生

注臺灣多雨缺水,缺乏水源生態管理,衍生出

態,能夠獲得適當養護保存。拼布藝術家以柔

的問題,日益嚴重。我希望提醒人們重視水資

和的布片縫製個人對環境的關切,這需要用心

源。臺灣珍貴山群中,玉山蘊藏物種,和多樣

感受,用心觀察,用心傾聽,自然萬物聲音。

性奇特生態,為全球之最,因此,我們創作「

宇宙萬物生命本身就是份禮物,當我們開啟它

玉山生態」這件巨幅作品,除了將臺灣獨有的

之際,也開啟一場新旅程,當我們關心環境,

生態介紹給世人,更期望玉山可以永遠守護這

環境就會無私照顧我們,這才是美的誠意。

個島嶼上的居民。

18

在拼布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從材料的選擇,到


Raw Art 新 艺 市 集 — 生活美学的实验场域 圖文 / 好心地文創有限公司

Raw Art是一種原生的、未經雕琢的藝術,多少帶 有一點生澀與不成熟,但也因為如此,Raw Art成 了我們策展的中心思想,讓這些新銳的藝術家和創 作者能有更多作品發表的空間。與其將藝術作品束 諸高閣,存放在玻璃帷幕裡供人欣賞,倒不如走入 人群與大夥兒互動,進而產生更多新的想法和創作 能量,這些作品也許不見得會出現在藝廊或是美術 館裡,但卻是適合側身在人們的生活周邊,而Raw Art新藝市集便構成了一個形式,或者說是讓人與 人之間能夠相互就著藝術這個主題彼此交流的一種 途徑。 市集具有買賣交易的功能,發生在固定的時間和空 間場域內,Raw Art新藝市集嘗試以戶外策展的概 念,延續市集的商業模式,讓藝術在市集內發酵, 而其中的交易,可能是理念的交流傳遞,可能是創 作品的收藏分享,也或者是生活美學的見習和賞析。

19


AESTHETICS

Southern

7月30日是Raw Art新藝市集初登場的日子,參展的藝術家 和創作者們也都各有來頭,甫入圍2016臺灣世界水彩大賽 的鄭開翔、臺南新藝獎的藝術新星張玉歆、還有廣受民眾 喜愛的肖像漫畫家王瑞閔、王國軒、李森禮等人,讓市集 宛如戶外藝廊一樣新鮮熱鬧。為落實美感教育與藝術推廣, Raw Art新藝市集還邀請到鄭開翔老師開班授課,帶領民眾 演節目,現場升起大大小小的泡泡,在日光的折射下形成無 數道綺麗的彩虹,小朋友們瘋狂的追趕著,大人們的笑容也 隨之洋溢開來。霎時間,美好的事情都聚在一起了。

20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進行速寫創作的藝術體驗。另外,市集還有奇幻泡泡秀的表

Raw Art


rt

於此,Raw Art 新藝市集期待延續這樣的美好,期待在市集 裡看見人們對攤位上的作品讚不絕口,期待看著藝術家和創 作者們有多一點的互動交流,期待來參加市集的人都能帶回 滿滿的收穫。新藝市集只是一個形式,構築起Raw Art的舞 台,讓更多藝術創作者有機會在此交流,也增進大家對美的 感受力與鑑賞力。未來,Raw Art 新藝市集將持續透過主題 策展的形式,讓市集化身為戶外藝廊,並依循著多元的主題 面向,邀集更多不同類型的創作媒材和藝術家到此聚會,一 起分享藝術的美好。

Raw Art 新藝市集將持續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六下午,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的戶外廊道辦理,一個月一次的藝術市集活動,除了有多元主題的藝術家和創作 者的參與展出,還有免費的藝術體驗課程與精彩的表演節目,參加三場市集還可 兌換「RAW ART 新藝市集專屬設計款紀念贈品」。 嶄新的藝術市集,歡迎喜愛藝術的朋友一同共襄盛舉。 如果您是青年藝術創作者,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歡迎至「RAW ART MARKET 新藝市集」報名每月市集,期待您的加入!

1 0月 - 1 2月 新 藝 市 集

DATE

TIME

10/29 - 11/26 - 12/24

14:00-19:00 Raw Art 新藝市集

21


那艘黄色

水艇 文 / 柳蕙瑜 圖 / 陳柏欽

臺南生活美學館草坪來了一個貴客,它體型龐 大,有著黃色的外表,看起來有點神祕,有點 童趣,有人說它像大鯨魚,但是創作者說它是 潛水艇,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好奇,它的來歷到 底是什麼?

Southern

22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AESTHETICS


它身長約五公尺,重達近1噸,全鐵打造,嵌有 銅製補丁,原本有著鐵褐色外表,後來披上黃色 的外殼,是由復興漢工作室製造。復興漢工作室 是由一群志同道合年輕朋友共同創立,由於成員 大都居住在台北捷運復興崗站附近,所以將工作 室命名為「復興漢」。復興漢工作室成員有李承 亮、王世邦、石政哲、朱倩儀、吳其育、陳亮璇、 陳敬元、彭致穎、黃湧恩等9人,在2009年的時 候,這群年輕藝術家進行一個「海綿計畫」,為 了這個計畫他們打造了一艘潛水艇,並以此進行 一連串的表演、行動藝術、影片拍攝活動,他們 關注台灣不穩定的水文環境,解讀與思考身為海 島國家應有的作為,也意圖表達年輕人自我放逐 與自我隔離臆想,計畫結束之後,這艘潛水艇曾 多次改裝移動到許多不同的公共環境長時間的展 出,它曾駛入關渡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齁 空間,最後開進了臺南生活美學館。

創作者之一李承亮說:「我希望這艘潛水艇能夠依著不同的地貌,有著 不一樣呈現,未來或許在它身旁一側鋪著木板,如同陰影,或許在它 旁邊插上一個大傘,放上椅凳,供民眾休憩」。對於這艘潛水艇,我 們想像著宮崎駿的動畫「龍貓」Totoro撐著傘在雨中高興的跳躍,未 來在臺南生活美學館也有著一艘黃色潛水艇,或許斑鏽著,或許已著 新裝,同樣撐著傘歡迎著大家。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23


翻转思维 , 圆阿公阿嬷的展出梦 圖文 / 張良鏗

「如果我們的作品能到美學館展覽室展出?」、「如果長

Southern AESTHETICS

青班學員擁有專屬的展覽室?」,這種近乎奢求的夢想, 顧盼十餘年後,終於在新任館長陳柏欽的翻轉思維中,美 夢成真。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生活美學大學創始於民國92年, 招收55歲以上長者就讀,一年二期,上半年三月初開學, 六月底結束;下半年九月初開學,十二月底結束。第一期 開設9班,學員192人次,採受益者付費方式,自給自足, 由於師資精良,環境優美,深受學員喜愛,目前一年約開 設140班次,學員3500餘人次。 為滿足長者「自我實現」的需求,民國98年於演藝集會展 覽館大廳四週設置簡易的展覽設施,提供長青班學員油畫、 書法、水墨等作品展出,深受長者喜愛與肯定,經常邀請 親朋好友一同來觀賞,有些長輩表示,從年少到老年,作 品從未有過被張貼的經驗,現在卻能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 館展出,那份喜悅與榮耀,真是難以言宣。不過由於當初 展板的規劃較克難,且沒有定期統一換檔的要求,展出的 效益大打折扣。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長者習書畫時間已 超過十年,習作功力和鑑賞能力今非昔比,遂有「登堂入 室」展出需求。 在行政人員的傳統觀念裡,展覽室即建築師在館舍設計圖 說上標示的空間位置,提供成名藝術家展示作品的空間, 無可更動。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檔期的排定往往預約至 二年之後,長者畢竟是「學員」身份,開闢專屬展覽室有 實務上的困難。

林 昭 成 <樂 音 飛 揚>

24


105年1月中旬,陳柏欽館長上任,對於館舍空間的布置與

「里長伯」美譽的黃昭齊「同學」,喜愛藝術成癡,從民

運用有全新的思維與改變,他認為展覽室是空間、展具和

國92年美學館開創長青班迄今13年,從未中輟,是長青班

燈光的適當組合,只要展出條件符合,大廳、廊道無一不

最道地的「學長」,對長青班擁有專屬的藝廊,難掩興奮。

是展覽室。展覽室不應只是成名藝術家的專屬空間,提供

黃阿真女士喜歡旅遊,每到一個國家就把值得記憶的人事

成長中藝術工作者展出的舞台更為重要。在不影響大廳原

物,透過彩筆帶回來,上次展出二幅油畫,是在立陶宛挖

有功能的前提下,移除不必要的裝設,淨空沉澱,從燈光

的寶,展出期間,只要您有興趣,「阿真姐」就會熱情的

色調、展板規格以及周遭環境搭配的小小改變,一座美輪

為您「看圖說故事」一番,讓您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其他

美奐的長青藝廊於焉產生。藝廊運作由學員自主管理,全

每一位學員的畫作,背後也同樣有一段故事,雖然故事內

年無休,舉凡展出次序、參展人數、作品數量、佈卸展等,

容不盡相同,卻都反映出作者的「彩色人生」。

均由學員作主。 5月20日迄今,先後展出「樂道游藝」書法聯展、「彩色

長青班的課程多元多樣,除了書畫,尚有歌唱、舞蹈、樂

人生」油畫聯展、「翰墨怡情」書法展、藝相美展、清風

器、手語—等,未來是否走出戶外,到輔導區南部七縣市

書道等。每一個檔期對長輩們來說,彷彿人生的星光大道,

文化交流?讓我們一起翻轉思維吧!

既興奮又期待;每一幅書畫背後,蘊含著一段生命故事。 年近90歲的林禮文「同學」是位外科醫師,懸壺濟世大半 輩子,看到自己的畫作高掛藝廊,直覺人生依舊燦爛;有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25


生活美學館怎麼可以不談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從今年起開辦「南方美學講堂」,邀請 各領域知名人士與民眾分享生活中的多元美學。知名的建築教育家與美學大師漢寶德說:

Southern AESTHETICS

「美在哪裡?美是無所不在」,他將生活美學解釋為「學習在生活中找到美」。 生活中何處可以找到美? 「自然」應該就是一個極佳的美學導師了。在自然界中,我們可以從花朵的色澤與花瓣找 到美的秩序,從昆蟲的演化了解美的和諧,從星空的觀察發現美的排列,以「自然為師」, 發揮愛美的本能,獲得美好生活,在低頭族過多的當代,我們期望大家抬頭看看大自然。 「自然‧美學‧好生活」為今年主題,規劃了五場精彩演講,第一場安排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館長孫維新主講:「發現星空之美—在大自然中尋訪知識的樂趣」,孫館長同時也是知名的天 文物理學家,他以風趣幽默的口吻,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近期太空科技的發展,以及月球、 太陽與地球的相互關係,他破解2012世界末日的迷思,揭開太陽系的真面目,我們也在孫館 長悠揚的聲調裡,逐漸被拉進宇宙的奧秘中。 近期太空科技的發展可以從太空船升空窺得全貌,2016年4月8日民間公司SpaceX,以天龍 號(Dragon)太空船搭載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射到太空,天龍號太空船同時肩負 載著運送補給物至太空站的任務,獵鷹9號火箭是兩級運載火箭,以往進入軌道的火箭在完 成任務後,不是被摧毀就是在大氣層燃燒殆盡,而獵鷹9號第一級火箭成功降落海上浮台, 這是全世界第一次能夠成功回收火箭,這個成功可以將成本降低至原來的十分之一。孫館長 強調:「知道未來的方向,就能調整自身現在的腳步」,他認為未來是太空時代,或許幾十 年後的人們前往火星旅行,就如同現在我們搭捷運一樣便捷、快速、簡單,或許未來學生規 劃的畢業旅行就是在某個星球上。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26


寻访星空, 揭开宇宙美丽面纱 文 / 蔡妮倩 ( 七色一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圖 / 目目文創工作室

27


另外,在揭開月球及太陽的真面目中,我們透過NASA的影片, 一覽無遺月球的表面,清晰的看見最細微的砂石。地球與月球 的距離、位置相互影響,在這幾億萬年的時光中不停地改變, 月球影響地球的潮汐,潮汐則將月球推離地球越來越遠。太陽 又是如何? 我們在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DO)拍攝剪輯的影片 中,看到太陽表面的閃爍噴射的火焰既美麗又壯觀。若具象描 述 太 陽 系 , 孫 館 長 請 大 家 把 太 陽 想 像 成 一 個 直 徑1公 尺 的 球 , 它位於臺南某處操場跑道的起點,而地球是在百米跑道盡頭的

讓大家好奇的世界末日真相為何?孫館長帶我們

直徑1公分小球,最外圍的行星海王星是在3公里處的直徑4公分

回顧了《2012》世界末日好萊塢電影,這部影片

星體,遙遠的歐特雲帶佈滿小型天體,則更是遠在北部的基隆

將太陽的核融合反應,與世界末日作上連結,似

八斗子,即使距離如此遙遠,這些小天體仍受到太陽的牽引,

是而非的科學概念創造出驚人票房,時至2016的

圍繞在太陽系的邊緣。

現 在 , 我 們 知 道2 0 1 2世 界 末 日 沒 有 發 生 , 在 「2012世界末日—浩劫與重生」特展中,科博館 於圓形廣場上重現馬雅文化的重要地標「奇琴伊

Star search speech

察神殿」, 透過馬雅文化和曆法為題的環景劇場 節目,揭開末日預言之謎。 宇宙在138.2億年前大爆炸之後出現,當時只有氫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氦兩種元素,透過恆星以核融合,逐漸構成人體 所需要的氫、氧、碳、鈣、鐵、鉀……等等元素。 演講最後孫館長引用沈君山教授的話:「我們每一 個人過去都曾是某個恆星的一部份」作為結語。我 們總以為太空、宇宙非常遙遠,但透過這個講座, 我們對於天文宇宙有了初步知識,仰望星空,可見 與不可見的星體,經過億萬年演化過程,合成了地 球上的化學元素,我們的身上蘊藏著宇宙的全部規 律,認識宇宙,就能認識自己。玩具總動員動畫中 巴斯光年說:「飛向宇宙,浩瀚無垠」,我們彷彿

28

Southern

也進入廣袤無垠的太空,認識著星空的美妙,探索

AESTHETICS

著宇宙的奧秘。


廖珮玲是第一位將中國工筆畫的描繪技法結合曼陀羅藝術的 還記得兩年前造成全球風靡的著色繪本風潮嗎?

創作者,也出版了第一本具東方元素的著色繪本專書。擁有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博士學位的廖珮玲,專長是繪畫、攝影、

在簡單或是繁複的黑白線條裡,用自己的想像力與心情,為

平面設計與多媒體設計,雖然她吸收大量西方美術養分,卻

這些圖案上色,在畫畫的同時,似乎也讓心靈沉澱、平靜下 來了 …...。同時期,許多國家、許多類似的著色繪本也如雨後

深深著迷於傳統文化的美學內涵,對於不敵西方文化而逐漸

春筍般的出版了,但是,這些都是外來的「舶來品」,有沒

結合東西方的元素,試圖將屬於臺灣風格的東方藝術讓更多

有什麼是屬於我們自己東方文化的東西呢?

式微的東方文化感到失落,因此在她的藝術創作中一直嘗試 人認同, 引起共鳴,甚至可以推到國際舞台,在國立臺南生 活美學館「幅迭福疊」的展覽就是其中一例。她以中國繪畫 獨有的白描技法,加入了龍、鳳、牡丹、菊花等屬於東方特 有的元素,結合曼陀羅創作,不僅讓作品深寓吉祥 之意,也富有平靜與療癒的作用,這種獨一無二的 筆觸與線條創作,與其他傳統繪畫大不同,對許多 看慣了、看膩了油畫、水墨作品的觀者來說,帶來 耳目一新的感受,並為之驚艷與激賞!

艺术‧人文‧技法‧科技─ 廖 玲的东方曼陀罗 文 圖

/ 江 貞 昱 / 廖 珮 玲

29


S O U T H E R N A E S T H E T I 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白描畫是以筆勾勒線條,以墨線描繪物體 而不著顏色,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最簡潔 的繪畫表現形式。中國繪畫特別著重線條 之美,利用線條的粗細疏密組合,營造出 畫面的抽象美感,這也是中國繪畫與其他 類別繪畫最大的不同點,顧愷之的《女史 箴圖》可說是代表作品;曼陀羅是梵語「 mandala」,字面的涵義是「輪圓」或「 中心」,現今曼陀羅則泛指圓形所構成的 圖形,這種跨文化的圖形,也被認為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由於曼陀羅 具備向內觀照的魅力,後來被西方心理學 巨擘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引用, 之後就廣泛運用在自我覺察與冥想修持。 也被大量運用在藝術治療與藝術創作中。 在許多古文明圖騰或建築中,都隱藏著曼陀羅所指向的「圓」,如法國沙爾特大教堂 (Char tres Cathedral) 迷宮圖案、 印尼婆羅浮屠佛塔、清真寺的圓頂、中國的太極,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皆是圓,天體運行黃道十二宮也是一個大圓軌道, 許多大自然隨處可見的花朵,無不展現著「輪圓」的力量。廖珮玲以她獨特的美學創作,成功結合了白描畫法與曼陀羅 兩種古老藝術,同時融入了現代科技數位繪圖,讓其創作作品呈現藝術、人文、科技與技法間複雜且巧妙的交互作用, 所以她的藝術創作深受喜愛且具有療癒功能,又不失自己文化內涵。欣賞廖珮玲的作品,可以細看她細膩的筆觸與畫工 ,也可以為它一筆一筆著色,更可以大面積渲染上色,讓作品有不同的風貌;而每一件作品的命名,也都蘊含著廖珮玲 的心思在其中,如「蘭薰桂馥(貴婦)」、「大葉(業)有成」、「龍章鳳姿」(比喻風采出眾)「喜上梅稍」、「蓮年有魚」 等,不僅富含東方元素與吉祥的意念,也讓作品增添喜氣。

有人說,曼陀羅是「一朵由內而生緩緩綻放的美麗花朵,只要你願意細心呵護 澆灌,就能嗅聞到屬於自己生命之花的芬芳」。如果你正被生活中繁雜的事物 綑綁身心,如果你已經厭煩充斥身邊太多的垃圾資訊,如果你想暫時找一個缺 口填補受傷或空虛的心靈,或者你的眼力夠好,或者你只是喜歡放空、喜歡畫 畫,暫時都放下一切,歡迎來到廖珮玲的東方曼陀羅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生 命色彩與能量。

30

Southern AESTHETICS


humanity environment culture

驻馆艺文团队新 甜甜儿童剧团

伴─

圖文 / 林雪江(甜甜兒童劇團團長)

「我真的很愛說故事。」 尚未至社區、圖書館跟孩子們分享故事之前,我只有一位聽眾, 就是我的女兒「鋇」,當我口沫橫飛比手劃腳地為這唯一的貴賓 說故事時,幾個月大的小baby也只能伊伊呀呀的,故事說得這麼 精彩,不免覺得有些可惜。旅居加拿大期間,就在當地社區以中 文說故事給社區的華人孩子們聽,返台後帶著三歲的女兒一起到 新營文化中心為小朋友說故事,因此與一群親子團結緣。

31


Southern AESTHETICS

32


除了戲劇外,甜甜兒童劇團更積極致力於閱讀教學區塊。各項 兒童及成人的戲劇培訓課程、創意閱讀課程、故事培訓課程及 專題講座等已超過一千場次,近年來更積極開拓青少年與樂齡 朋友,朝著全方位的劇團方向邁進。 創團之初,我們有三分之一的團員是國小學生,亦是團員們的 子弟,在劇團成長的過程中,小團員們也漸漸成長,升上國中 後,幾乎都是以課業為重,父母團員也須盡較多的心力在孩子 身上,劇團漸漸面臨人力的短缺,在繁忙的團務下,需再招募 新血,更須加緊腳步培訓新演員,以應業務的成長。在新舊交 替之際,劇團花費了巨大的時間精神進行磨合及訓練。這樣的 模式卻也成為甜甜兒童劇團運作的常態,雖然團員有來有去, 但我們仍努力傳承及培養新血。

自民國104年開始我們加入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表演藝 術在地深耕的行列,前往臺南市新市區演出「小莫偵探 」及山上區演出「金kuso小紅帽」,獲得當地民眾的熱 烈迴響。此外,105年甜甜兒童劇團成為國立臺南生活 美學館進駐合作團隊的一員,7月在館內辦理「小小故 事達人培訓營」、「創造力!兒童戲劇營」與「兒童卡 拉OK歌唱訓練營」三梯營隊,獲得孩童與家長熱烈迴 響,後續我們將辦理臺南市素人兒童演出培訓計畫「當角色遇上腳色」親子劇,繼續播灑藝文的種子。 這8年來,甜甜兒童劇團團員跟子弟們隨著劇團一起成 長,藉由戲劇來培養親子間的情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及健全的人格,甜甜的兒童劇團是我們和孩子一生中最 甜美的記憶,期待透過戲劇,將更多歡樂帶給大家。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33


舞乐菊岛─ 在澎湖推展表演艺术的日子 圖文/黃敬倫(澎湖縣表演藝術推廣協會理事長)

高中時期參加街舞社的的關係,開始接觸到表演藝術,從那時到現在已有 十年多。從接觸表演藝術到現在,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傳承,週遭的人包 括團員、學生、團體等等替換了很多。就澎湖來說,街舞目前最大的參與 者以高中及大學生居多;澎湖僅有一間科技大學,高中高職學生畢業後選 擇到臺灣讀大學的比例很高,所以當我們培養了一定的學生之後,過一兩 年他們會離開澎湖,而澎湖又少了一些喜愛表演藝術的同好,從臺灣來澎 湖唸科大的學生亦然如此。 在澎湖地區推動表演藝術,面臨到很多的困難,除了傳承問題外,能運用 到的資源十分有限。以今(105)年五月份「Dance Chord街舞聯合推廣發表 會」的服飾來說,澎湖沒有租衣服的店家,要透過臺灣本島做租借,除了 運費上的增加之外,再來就是尺寸、租借日期、溝通......等問題產生。所以, 我們深知在資源越來越缺乏的狀況下,必須更加用心安排,讓各項活動都 得以順利進行。 澎湖縣表演藝術推廣協會在表演藝術的推動以流行音樂、街舞這兩大方向

此外 , 協會規劃了「菊島青年表演藝術文化祭」 、

為主,主要原因是這兩種類型的表演最容易貼近民眾。協會從民國101年

「Dance Chord街舞聯合推廣發表會」以及「澎湖

開始申請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的「表演藝術社區紮根計畫」,將表演藝術

搖滾音樂節」這三個主要的大型活動 。 學生可以透

活動帶進社區,前三年我們都在居民及人潮較多的馬公市辦理,到104年

過「菊島青年」獲得固定的演出機會;

及105年的「表演藝術在地深耕計畫」,在館方的鼓勵與鄉公所的支援下,

「DanceChord」讓街舞的朋友 , 有了聚在一起共

104年協會開始到七美鄉七美漁港邊舉行熱舞之夜,將平時只能在電視上

同排舞 、 演出大型舞劇的經驗;而「澎湖搖滾音樂

看到的街舞呈現在居民面前,小島的夜晚頓時繽紛熱鬧起來;105年前往

節」則讓在地的樂團與臺灣報名的樂團有了更多的

白沙鄉通樑古榕廣場辦理流行舞蹈展演,在綿延的老榕下展現最新最流行

交流 。 我們相信 , 長期努力做好一件事 , 是未來表

的舞蹈,也給在地青年表現的機會,讓小朋友與老人家都能近距離接觸表

演藝術在澎湖開花結果的基礎 。

演藝術,活絡當地的藝文氣息。

34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AESTHETICS

Southern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在澎湖縣表演藝術推廣協會歷經了第九年,學習到了很多事情,從原本單純的跳舞, 到舉辦活動、活動文宣設計、企劃案經費申請、團隊間的聯繫溝通 ……等能力的成 長,並且有機會與臺灣的公益團體合作,回饋自己的家鄉,幫助清寒家庭的朋友們 完成學習才藝的夢想。對我們來說,原本只是單純喜歡並推動表演藝術,但現在, 我們更期待與更多澎湖的年青人一起「舞樂菊島」,共同實現我們的夢想,也成為 每次能夠持續下去的動力。

35


Southern AESTHETICS

topic 那一年 , 我們從南方一路向北, 走過稻香、走過社區裡的藝術花 窗,再迎著鹹鹹海風, 走向亮烈 閃爍的鹽田; 不論是社區人的質 樸容顏, 農村裡的活力汗水,或 是眷村裡的濃烈記憶, 每一個為 土地打拚的人,都是台灣最美麗 的圖像。 於是,我們以鏡頭為他們留下最 昂然的身姿,為社區訴說永遠青 春的印記。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南生活美 學館主辦,將於105年11月起, 每月於YOUTOBE「島嶼的光影」 影音頻道播放一部自製微電影, 呈現目前臺灣社造的現況,讓有 心從事社區營造的族群觀摩學習, 期待能激發民眾對生活所在土地 的熱情、想像,進而主動參加與 經營社區的活動。


The second issue 02

FB-QRcode

官網-QRcode

薰風·南方美學 Southern Aesthetics 2016年10月出刊 發行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發 行 人:陳柏欽 編輯委員:吳敏鳳、張良鏗 楊偉中、陳宣文 刊頭題字:黃進添 執行編輯:林逸琇 美術編輯:目目文創工作室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 電話:06-2984990 傳真:06-2984968 網址:http://www.tncsec.gov.tw 出版刊期:季刊 GPN:2010500959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the second publication

October . 2016 人

薰 風

環 境

文化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 C S 美

the second publication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