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南方美學」7th-觀照與對話

Page 1

January . 2018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與 topic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January . 2018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與 topic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館長 序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新的年度,臺南生活美學館的館刊出刊第七期,

在這一期的「薰風-南方美學」之中,我們可以

進入新的階段。說進入新的階段,其實只是曆法

看到不同創作者對於不同素材的觀照與對話。化

時間上的前進罷了。坦白說,這一本刊物從第一

做文字之際,也許有些看起來像論述,也許其他

期開始談論的始終是怎麼在生活裡頭找尋審美感

一些看起來像是藝術家的細語呢喃,但不管是哪

動,以及怎麼從審美感動進入創作的過程。這一

一種方式,都是作者與自己的另一種對話。

點,不管以後出刊到第幾期,大概都不會改變吧。 然後,很快就到了農曆春節,祝福每一位熱愛生 總是認為,一種媒材就是一種美學觀點。因為媒 材不同的特性,讓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觀 照創作目的與媒材的特性,進而與自己並且與媒 材進行對話,尋找出最佳的詮釋方式。這樣的說 法感覺很繞口,如果我們白話一點說,就是藝術 家選擇了什麼媒材,就要熟悉媒材的特性並且善 加運用,不能以為可以隨心所欲揉捏媒材。例如, 你很難用水墨做出油畫一般的厚重堆疊效果。

活美學的你,新年快樂。


Content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畢卡孟的藝術碎碎唸 劇場藝術的想像或趨勢 找回好生活的藝術,就是好藝術

03 07 11

純粹最美 ‧ 人聲永恆 微創高山

15

交趾陶工藝的新航道

第2屆心靈的島嶼

20

26

從魯凱族石板屋到紙雕創意

藝術家楊士毅的剪紙老手藝

寺廟裝飾到公共藝術

23

談阿卡貝拉

說母語這一件事 風采萬千的種實奇遇 穿越歷史的部落踏查

國際藝術家聯展隨筆

山水畫裡的那些人

29 31 32 35


畢卡孟 的 藝術 碎碎唸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學習藝術要做什麼?我們台灣人注重效率、cp值,學什麼事以前總要問: 「學這個要做什麼?」「有沒有更快的方法?」「以後可以拿來賺錢嗎?」 ...... 學習藝術時更是如此,多數人的想法仍停留在學畫的「出路」就是當畫

圖文 / 洪孟儀 (小孟老師) 台南市永康國小美術班老師

家不然就和設計 工作 相關;學音樂的就喝喝洋墨水,回來大學當教授,再不 然就當老師拿家教鐘點。


我在小學帶美術班,家長們到六年級也總擔心著和我討論「要不要繼續學美術?」 「現在學什麼比較好?」「學什麼比較找得到工作?」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總是現實,總要衡量一番。學習藝術只有現實上的意義嗎?讓我們把胸懷打開一些 來看,UNESCO所屬的國際藝術教育協會(InSEA)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一個藝術 教育的重要目標,強調「透過藝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是教育品改革 和社會創造、革新的基礎動力」,而這個概念更早在40年代,七十幾年前就由 Herbert Read提出了。

透過藝術來教育孩童,藝術是教育一個孩童的重要 媒介,透過專業和細心的陪伴,畫面勾勒出的不只 是外形和顏色,更多的是孩童心裡的想法和感情揉 捏過後的樣貌。透過筆下的畫面認識自己,真的是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很健康、很美好的,在這樣的狀態下理解什麼是做 人的真誠,什麼是快樂和知足,這並不是新潮流、 新觀念。但依現狀看來,大大小小的比賽仍只著重 在表面形式上的競逐,重視看得到的、重視獎盃和 排名。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04


這樣的錯誤價值觀導致了教師專業的扭曲、

康的心態來看待所謂公平的比賽,藝術創作

角色設定的錯誤、升學甄試的變質及大眾審

這回事,不是「下次再更努力」就會反應在

美觀的集體理盲,更大的失落是「以學生為

名次上的。即便現行的制度下無法脫離比賽

主」流於口號,學生的時間耗在無謂的競逐

的桎梏,但請家長和老師們要留意您的遣詞

上,當然不會有快樂。台灣什麼都可以比、

用字,孩子愛您,自然會很在意您的眼光和

什麼都不奇怪,我們花大部份的時間去設計

標準,別一句話就抹煞了所有的美好歷程,

比賽規則,讓它成為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

人一畏縮了,要再帶出來就要花更大力氣了。

公平」以避免爭議,卻鮮少有人在意目的是

孩子用心經營了一個畫面和我們分享他所看

什麼?促進了什麼又在這過程中改變了什麼

到的世界,我們需要做的,是認真地多些時

?再不然,若有人反應問題就推給「傳統」

間傾聽,多些時間認識,不是只看名次,要

,下次再列入評估,但往往明年度又再犯一

他下次再多努力一些、再畫滿一些就可以像

樣的毛病,因為承辦人離職了,接替的新人

隔壁老王他兒子一樣,拿第一好棒棒。

大家也不好苛求。年復一年。

上個月我讓小孩們在課堂上自己來當評審,

John Ruskin說

點評同學們的作品,每個人手上只有四張票,

“The highest reward for man's toil is not

請他們投給除了自己以外心目中最有「誠意」

what he get for it, but what he becomes by it.”

的作品,小孩們很為難地作了選擇。結果有

「努力的最大報酬不是你獲得什麼,而是你成為什麼。」

張畫拿了12票,有幾張只有1票。 誰第一?誰最會畫?依「公平」的比賽規則, 12票的就是第一,就是拿獎狀的那個,就是 和長官合照的那個,就是被認為畫得最好的 那個。反之,那幾個只拿1票的就是最不會畫 的,畫得最差的。「是嗎?」我在課堂上一 張口,小孩就劈哩啪啦地說了一大堆,大家 都認同比賽要公平,但是藝術作品是沒有辦 法被這樣評價的。固然恭禧得獎同學的努力 得到賞識,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健


教孩子觀察,目的並不是為

用健康的心態陪伴小孩,

了讓畫紙上有更逼真的表現,

一天一天,慢慢地學習,

可以贏過人家,而是激起一

讓他們成為一位對自己真

種有趣味的探索心態,鼓勵

誠的真正藝術家,接受現

孩子睜開雙眼,用各種工具

在自己的樣態,從這樣的

和方式,主動尋找四處細微

樣態出發,成為一位會思

的差異。這個世代的變化太

考、主動學習和不怕失敗

快,刺激的事物太多,很少

的勇敢大人,並且擁有自

有小孩(大人也一樣)能安

己的品味和堅持。這才是

靜好好看個東西、安靜讀些

藝術教育的目的。

文字、坐下來,安靜呼吸, 感受微風流過指縫的清涼。 我們如果迷失了,是因為日 積月累的忽視所造成的,很 多日常平凡的事物其實從來 沒仔仔細細看過,一遍也沒 有,包含鏡中的自己和我們 所愛的親人。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06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或趨勢

想像

劇場藝術的

劇場藝術因形式多元而豐富迷人,在創作

若引用前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于國華的「表演藝術是文創酵母」

表現上的無限乘載力讓各種創新與跨界得

的思考,那麼劇場藝術相對表演藝術而言,也同樣有著類似的

以實踐,也因此,經常被用來窺看表演藝

位置。談劇場中的表演藝術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任務。而更困難的,

術的趨勢和應用。

是還要從當中觀察出趨勢,甚至去想像可能。也或者可以這麼大 膽的說,所有的表演藝術都是劇場藝術,而任何與藝術創作意欲 陳述所需的媒材媒介,都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在劇場中被取用。 因此,於此僅能以隨機的方式就幾個比較明顯的面向淺談。

文 / 謝榮峰(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 圖 / 稻草人現代舞團


應該是一個很具體的面向。隨著科技的發展,舞台

科技

無可否認的從近年劇場藝術的發展來看,科技應用 上甚至是前台後台,都出現了和以往很不同的樣貌。 無論是由技術驅使,或是因應藝術家文本講述的需 求而發展,這些不斷推進的技術應用讓劇場有了更 多的表情,更多更即時與觀眾互動溝通的方式。讓 由劇場通訊組織(Theater Communication Group)

應用

觀眾走進劇場,更置身劇情中心,和演員近身對話。 所發行的期刊「美國劇場」在2016年的一篇專文中(註) 就以六個完美結合科技和文本的例子進行觀察。其 中包括即時實境的影像攝製、穿戴科技的導入,沈 浸式的投影甚至虛實整合的應用等等。

正當每個人口袋裏都帶著一部形同個人電腦的智慧 天。有紐約的劇團就以虛實整合的方式運用時下新 興的擴增虛擬實境技術,在劇場中為愛麗絲夢遊仙 境的場景創造出龍捲風的虛擬視覺。從這些科技進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型手機,進劇場要求觀眾關機已漸成為過去式的今

入製作的多變樣貌,難以歸納究竟是屬於舞台設計、 燈光、影像或是整個戲劇架構的部門。雖然這讓原 先就已經因為不斷交織而疆域模糊的舞美設計領域 更加的複雜,但觀眾的體驗也因為這樣不斷的創新 衍化而豐富。 08


微型 場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正當劇場製作的規模隨著新興的場館甚至創新的展演場域不斷擴增,製作預算持續攀升的同時,在西班 牙的馬德里,一場新型態的劇場運動正在悄悄的展開。Teatro以親密而極小型的空間,短小的劇目和低 廉的門票為設定,這些微型的劇場正在悄悄奪走青年觀眾的心。一場演出不到十分鐘,不要三歐元,十 五個觀眾摩肩擦踵,或引用路透社記者的說法「和演員鼻子碰鼻子」的擁擠。演出開始,演員直接從第 四面牆擠入,坐在觀眾的膝前就自顧自的開始哭了起來。這種奇妙的微型劇場體驗,一路在西語系國家 蔓延到中南美,更登陸美國,從邁阿密一路北上到劇種薈萃的紐約。這僅是地球上某一方在微型劇場上 的展現,事實上,全世界都可以觀察到這股趨勢。這類運用小型劇場甚至非傳統的空間,以極小型甚至 微型的製作和演員群進行極短篇式的演出,在英國的Fringe theatre(藝穗劇場)也隨處可見。或許這樣的 規格允許創作者脫離劇場窠臼以及對空間的過度依賴,把注意力放在創作本身。前鋒報的 Lyn Gardner 甚至認為,未來就是微型,因為微型劇場就是創新的搖籃。這股風潮,伴隨著都市中的微型藝文空間的 蓬勃發展,看來是勢不可擋。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當然,在劇場的領域中,永遠都還有一些不斷正在進行中 的可能。如果以關鍵字來對近年劇場趨勢進行搜尋,不難 發現這些字眼:互動式,即興參與式甚至沈浸式;跨國、 跨界和跨域;劇團甚至不再是劇團,而是各種可能性的策 展平台,甚至是創作的平台組織。劇場不一定在劇院裏, 演員也不一定要在舞台上。觀看的方式可能不是單方向, 而觀眾可能都不是觀眾而已。 在台灣,這些也都正在發生,跡象也隨處可循。若能借莎 老的名言All the world's a stage(世界是一座舞台)為題做 哲學性的發揮,the indeterminacy of stage(無法定義的 舞台),也或者是indeterminacy of world(無法定義的世

註 http://www.americantheatre.org/2016/07/06/6shows-that-perfectly-combine-tech-and-text/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界)大概就可以用來一窺劇場風貌的想像了。

10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文 / 黃志偉(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副教授) 圖 / 楊士毅

我們甚麼都不會, 但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

找回好生活的藝術 就是好藝術

藝術家楊士毅的剪紙老手藝

在藝術家楊士毅(阿貴)的剪紙作品裡,我們看到了上面這句話, 也常看見其他一句又一句既溫馨又激勵人心的簡短話語,讓生活在

滿佈現實挫折的人們,感受到阿貴透過作品所欲傳遞的生命價值, 讓人們在生命的路途中看見光!而這道光,在台北101阿貴為蘋果 Apple Store所創作的作品〈有閒來坐〉中綻放光彩,用75公尺的

長度,把森林帶到城市裡,讓大家也能在城市中感覺大自然的美好 ,其影響力遍及全球,連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都在臉書為大家分 享了阿貴的創作;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2017年南方美學講堂,以 「美的生活實踐力」為主題的第二場講座,邀請到導演又是攝影、 剪紙等多才能量的藝術家楊士毅,熟識他的朋友及學生們都稱呼他 為阿貴,他以「用老手藝找回好生活」為題,來分享其生活與藝術 相互融合並與社會互動的故事。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從小家境不好的阿貴,所面對的「家境」不僅是一般

沒有這些過去你也拍不出這些作品。」阿貴:

我們所認知的經濟狀況窘迫,更糟的是那環境所帶來

「我才不要感謝我的父母,就是他們造就了我

的苦楚,從小被打、被罵、被看不起的寄人籬下約莫

的痛苦。」受過傷的阿貴難以撫平,用作品來

十年的時間,喪失了自信也想要找尋生命的出口更想 要遠離他的「家」…... 直到上了大學遇到了他生命的

傷記錄著過去的傷痕,卻也在跟著老師旅行、

貴人黃文勇老師,才終於在繪畫與攝影藝術創作中找

,並且學習看清楚自己生命該朝向的路途。慢

到生命、生活的出口。大學時期的阿貴畫了50多本筆

慢長大後,經過深切的反思,阿貴做了最重要

記本也拍了諸多攝影作品,但內容多半是憤怒、怨恨

的決定 —「回家」。

與逃避,阿勇老師便說︰「阿貴,你拍的這些都好棒! 但是你看起來充滿了憤怒和怨恨!」阿貴說:「這是 對我爸爸、媽媽的譴責!」阿勇老師又說:「阿貴! 你要學著感謝你的過去。

創作和辦展覽的過程中排除負面情緒重拾自信

回到家重新找尋歸屬感,心存感恩並去實踐感 恩,不僅是對家人而且更要把社會、把別人放 在心裡,用雙手去創造不同的風景,相信心中 那美麗的世界仍不崩壞,而這便成了阿貴的美 的生活實踐,也就是將看不見的美轉換成常人 所看得見的形式,即是我們所稱之為「藝術」 的東西。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12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藝術是人們精神靈魂寄託與釋放的居所,同時也是

106年的台北燈節,阿貴做了一件叫做「家」的作

一種鼓舞人心的神奇力量。阿貴有件作品叫做〈年獸

品,那是農曆雞年,雞的台語唸做"ㄍㄟ",阿貴

-爸媽的好朋友〉,一反過去眾所皆知的年獸故事,

要讓大家記得「家」才是最明「亮」的所在,燈節

幫年獸的負面形象翻轉、編寫成為正向能量,用最柔

一年只有一次,但家裡的燈卻是一直為我們「亮」

軟的心扮演最兇猛的角色,將每個忘了回家的孩子吼

著,社會的好,其最根本的條件還是要有好的「家」,

趕回家,當鞭炮聲響起就如同大人們在跟年獸說:「

因為家庭的狀態決定社會的樣貌。

年獸謝謝你!我們的孩子平安回來了!」,這樣的作 品即是種溫馨又充滿愛的正向能量,讓愛與幸福瀰漫 在我們的社會裡。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而藝術對阿貴而言,僅是一個隨時能

講座結束前,阿貴分享了一個

需要被幫助的老阿婆都還能為他人

放下的手段,他認為生活的幸福比起

他與玉蘭花阿婆的故事,一般

設想,難道我們就不能為別人做更

藝術的成就更加重要,他要創造的是

人們都幾乎會用某種同情的心

多嗎?甚麼是好生活?阿貴覺得好

幸福而不是追求藝術,也因此讓他所

理來購買玉蘭花,阿貴也不例

生活就是大家要為自己心中的好生

有的創作與設計有了歸宿。

外甚至於要將全部的花都買回

活去努力實踐,儘管還沒到,至少

,試著想讓在大雨天裡賣花的

你自己知道還有個方向可以去努力

阿婆早點回家休息,沒想到阿

,不管有多麼辛苦都是好事,希望

婆反倒拒絕了阿貴,因為阿婆

大家能在未來之路的遠方看見光!

也擔心阿貴負擔太重。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14


到 寺廟裝飾 交趾陶為寺廟建築的「裝飾陶瓷」,跟現代

,控制胎體吸水率在15%-20%,上完釉藥再

陶藝(或生活陶藝)不同,但發展至今亦可作為

低溫燒製;現代陶藝則是為了上釉料,第一

現代陶藝的一種表現形式。功能性不同,兩

次燒至800度,上釉後再高溫燒至1,200度。

者在材料與燒法皆有差異,交趾陶屬於低溫 陶瓷,為加強硬度,第一次燒至高溫1,100度

圖 / 古笨港陶華園

陶藝

文 / 林逸琇

交 趾 陶 工 藝 的 新 航 道

公共藝術

交趾陶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交趾陶

釉料

交趾陶並不是單指「寶石釉」,即日本人所稱 的交趾燒,以材料而言屬於「低溫交趾陶」, 置於戶外較容易風化,因其吸水率高,釉料長 時間收縮膨脹,胎體較易被環境破壞,容易剝 落失去光澤。 交趾陶的釉料演進從熔塊釉、西洋釉料(水彩釉 ,直接加水,上在素坯無光)、民國四五十年大 白釉(屬於釉上彩,高溫燒成再上色)與民國六十 年代出現釉料公司,因應磁磚需求,出現長石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釉加色料,產生豐富的色彩,也成為交趾陶釉 料,耐酸鹼耐風化,燒成後吸水率在6%以下, 耐候性強,被大量運用在寺廟的屋頂;後來葉 王的寶石釉受到關注,因而狹義認為寶石釉才

交趾陶為寺廟裝飾陶瓷,因此以造型為主,且低溫燒製色彩較為

是交趾陶,而「淋溏」則為長石釉(高溫交趾陶),

鮮豔,並且富含豐富文化意涵,融合儒釋道思想,發揮祈祥納福、

但兩者僅有釉料上面的差異,只是因時代演變而

隱惡揚善與趨吉避凶的宗教文化功能,運用封神榜、三國演義或

有釉料使用差異,其餘人文意涵、捏塑造型與色

隋唐演義等章回小說情節,傳達忠孝結義,早期民間社會不識字

彩運用皆相同。

者居多,透過圖像、戲曲或說書等方式,讓大家瞭解忠孝節義, 廟宇做為傳統信仰中心,交趾陶、剪粘、彩繪、木雕或石雕,也

長石釉較不透光,多於施作戶外,若是有精細的

都富含故事性與教化功能。

表現是無法突顯出來;而寶石釉的特性「流釉」, 並有深淺透光的表現,細節才能被呈現,因此多

交趾陶使用半瓷土,介於陶土跟瓷土之間,利於塑形與釉料呈現。

用於室內可見之處。

早期交趾陶在施作廟宇旁露天燒製,燒製溫度約在800-900度左右 ,釉燒溫度亦同,受環境限制無法高溫窯燒。民國五十年代瓦斯窯 的出現,有固定的窯場與便捷的公路系統,為運輸方便故必須提高 硬度。一般土坯燒結溫度約為1,200度,但無法吸水,燒製1,100度 可保留陶坯的吸水性,且比低溫燒製硬度高,改良後的交趾陶適合 搬運也較不易風化。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16


剪黏、交趾陶、泥塑 一家人? 民國54年生,來自嘉義板頭村謝東哲,跟著姊夫陳忠正學習交 趾陶,19歲出師,接觸交趾陶已三十餘載,謝東哲這一輩出來 的匠司,剪黏與交趾陶都會,早期缺乏石材,亦會使用泥塑雕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塑龍柱。

交趾陶與剪黏是共通的,製法類似只是材質不同,屋頂

做,因此謝東哲自營的公司,以訓練交趾陶為主,

上的龍一般以剪黏為主,財子壽多半為交趾陶,而現在

並細分彩繪部、塑形部與設計部等,透過輪調要求

屋頂坐騎多採交趾陶,比較省時省工。但是在下一輩出

學會每個步驟,以傳承概念訓練員工,最後才是釉

來的匠司採專業分工,剪黏匠司需要交趾陶可以透過訂

料配置,讓大家每個環節都會,以免技藝出現斷層。


交趾陶與社區營造

傳統工藝轉型

謝東哲早期亦是故鄉社區營造的推手之一,為推動

九二一地震過後,馬賽克裝置藝術訂單需求量大增,

社區營造尋找社區特色,板陶村為全國交趾陶、剪

剛好擔任社區理事長,為解決社區新住民工作問題,

黏材料主要供應地,蓋寺廟就是到板頭村,訂購材

公司老師傅高空作業意願低,又無法退休,而寺廟市

料成為社區的第一個特色。早期台糖敲掉淡水溪鐵

場趨近飽和,謝東哲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擴大市場,寺

橋與濁水溪鐵橋,當時北港溪鐵橋也面臨拆除,經

廟為傳統公共空間,那現代的公共空間也可以使用呀!

過不斷爭取順利留下最長的無人鐵橋,並且登錄歷

新住民並非專業匠司,無法製作藝術品,利用電腦解

史建築,成為第二個社區特色;透過歷史資料,以

析拼貼藝術,將色彩編碼,研發色彩程式,將圖案分

前縣城署就是設在板頭村,找出笨港是臺灣第一個

割成小格,運用電腦演算顏色產生色號,即使看不懂

開台村莊,總共找出三個台灣第一,利用交趾陶與

圖,直接挑選色號放入格子,同時解決人力問題與降

剪黏工藝美化社區空間,並成功將傳統工藝從寺廟

低製作成本。而運用大網、大圖輸出與色彩編號,加

轉換至公共空間,用交趾陶說故事,以鐵道附近住

快了製作的速度,也突破傳統環境受限問題。謝東哲

家故事作為切入點,將童年記憶轉化成畫面,社區

經營的古笨港陶華園是家族研發中心,透過不斷觀察

藝術空間也成為打卡盛地。

與思考,跟大哥姊夫討論,一起將交趾陶工藝做了許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多變革,因此走在市場前方。

傳統藝術為多角化經營擴大市場,把傳統公共空間延伸 到現代公共空間,戶外大型藝術裝置採用剪粘方式,小 構件採用交趾陶捏塑,發揮的空間變大了,交趾陶與馬 賽克混合運用,產生更多可能性。 早期公共藝術媒材常見木頭、石雕或銅雕等,不太具有 色彩度,也容易損壞,運用陶瓷豐富色彩,謝東哲跟姊 夫陳忠正一起從板陶窯開始推動,將交趾陶與剪黏運用 在公共空間,並且將彩色玻璃媒材轉變為陶瓷,透過精 密模具的革命,開發剪黏構件,大幅縮短製作時間。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18


現 今 現代公共藝術保留交趾陶的傳統捏塑手法、 色彩的運用與人文意涵,題材以現代故事為 主,造型隨之改變,故而與現代陶塑類似, 傳統加上創新成為交趾陶工藝的傳承契機。 謝東哲經營的公司除了寺廟工程,同時轉型 做大型公共藝術,運用寺廟剪黏鑲嵌手法, 結合交趾陶捏塑,現代手法設計大型公共藝 術,而寺廟壁堵就維持其原本傳統性。 嘉義是交趾陶的故鄉,謝東哲為講求品質, 對於客戶委託的案件,非常講究歷史,並且 經過考證,才會開始施作;然而,現在廟宇 這些知識是傳統匠司必備,現代學習環境誘 惑太多,加上工時限制,已和往年三年四個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許多構件開模製作,逐漸喪失傳統文化;而

月學習方式差太多,也正是有穩扎穩打的經 驗累積,才能有機會從黑手轉變成老闆,成 功將交趾陶工藝轉便成生活空間的藝術。


第2屆 心靈的島嶼

國際藝術家聯展隨筆 文 / 許翠華 ( 策展人 )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相對於宇宙,地球只是個島嶼。 雖然微小但卻充滿豐富的生命、智慧與熱情去探究宇宙最真實的一面。 相對於生命,心靈只是個島嶼。 雖然無聲但卻蘊含飽滿的活力、堅毅與沉著,孕養著生命展現最美麗的時刻。

To t h e u n i v e r s e , t h e e a r t h i s m e re l y a n i s l a n d T i n y b u t f u l l o f v i t a l i t i y , w i s d o m a n d p a s s i o n t o s e a rc h fo r t h e a l e t h e i a To t h e l i f e , s p i r i t i s m e re l y a n i s l a n d S i l e n t b u t f u l l o f e n e rg y , p e r s e v e ra n c e a n d c o m p o s u re t o b re e d u s fo r t h e s p l e n d i d m o m e n t

出口 / 埃及藝家 Mona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20


繪畫語言無聲卻繽紛,藝術心靈細微卻偉大。

埃及藝術家Mona Abdellatif Mohamad

心靈的島嶼經歷了五年來的互動,島嶼連接著

Ahmad Alansary是一位資深又認真的藝

島嶼,從臺灣出發、美國、智利、馬來西亞、

術家,也是阿拉伯國家兒童聯盟埃及大使,

北京、新加坡、日本、韓國、澳洲、埃及、俄 羅斯、芬蘭、法國、德國 …...。連接一個國家就

在她的創作中的主軸始終關注著孩子未來,

連結一段友誼,對臺灣就多一分了解。

達埃及文明的藝術作品和修道院的精神,

智利的藝術家Rolo Rodolfo Allemand久居澳洲,

技巧大膽的寫意畫面中,卻又精確的表達

色彩繽紛的畫作中描述著幾千年前土著文化被星

意圖,窗戶與雕像女孩,帶有古埃及的起

星引導,深深感動源自美洲和大洋洲兩大洲的土

源,並開始了新的希望。

著文化,他們分享相同的星星和許多相同的故事

臺灣新象畫會會長莊雅棟的作品承創新的

旅程,而現在也將故事流傳到台灣。日本畫家

山水新表現,融入了五彩歸位的徹底通透,

Satosi Kudo更將日光中的世界,用水彩精準又

畫山畫水交錯的皴法、交錯的色彩;多元

瀟灑地捕捉記錄瞬間的現代城市,馬來西亞大師

油彩的線條厚度及變化,更給了山水不同

Heng Eow Lin長久以來對水彩的運用已達爐火純

面貌年輕氣息。「魔幻山水」系列,顯然

青的地步,清新中又能呈現城市中不同時間的溫

希望對「山水的精神性」做進一步的當代

度,不論是清晨、雨天、黃昏、都能夠細膩又記

探討。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街道情感歌詠也在這一次展出中完美表達。

流水之歌局部 / 莊雅棟

錄著,儼然就是一位城市觀察家。對日本市場、

思維著從法老牆的距離和孩子的未來,表


好的藝術品,足以引發反省和思考,在藝 術家的手中、眼中、心中追尋的主題、真 理、執著、美好 …… 永遠是源源不絕的。 色彩、符號、線條、情感累積堆疊,醞釀 成一個型態、一種畫面,凝結出國際間多 種不同族群的情感、匯集出寰宇藝術的深 度與高度,世界多元文化場域的藝術氛圍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於是散播開來!

日本Kudo_Shibuya澀谷東京

22


談阿卡貝拉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純粹最美‧人聲永恆

文、圖 / 陸定華 阿卡貝拉,乃義大利文「a cappella」之音譯,直譯為英語的意思是 「in chapel」,中文即是「在聖堂」。 在中世紀前期,教會在歐洲的藝術歷史中的角色至關重要,當時的聖 樂沒有任何樂器,唯有以純人聲形式演唱的葛利果聖歌,因為當時的 人們認為只有「人聲」是上帝創造出來的「樂器」,而除了人聲以外 的樂器,都不能登上教會殿堂。因此為了區分當時的「聖樂」及「俗 樂」,人們便開始以「a cappella」稱呼純人聲音樂。直至今日,雖 然教會的價值觀已更迭,開放使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而純人聲音樂 也漸漸不再是俗人高攀不起的陽春白雪,亦開始以此形式表現各類歌 曲,但當時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仍沿用至今。 而在科技發達的今日,因為有了麥克風、混音器、效果器等音響系統 的助力,「a cappella」能演唱的形式大放異彩,舉凡爵士、搖滾、 民謠、電音,甚至是非主流的音樂風格,都不再如以往因價值觀及器 材的緣故而受限,也因此眾人開始把「a cappella」稱為「vocal band」 或「vocal group」,也就是「人聲樂團」,藉此表示其豐富的音樂性 與傳統的「樂團」地位相當。


由於阿卡貝拉起源於歐洲,因此臺灣的發展的階段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秀漸萌芽,隨後臺灣出色的人

相對較晚。目前,此音樂形式在本國依然屬於小眾

聲樂團一個接著一個誕生,例如曾獲多項國際阿卡

音樂之範疇,然而在歐美等地已足以被歸類於主流

貝拉大獎、善於演唱爵士歌曲的「爵諾人聲樂團」;

音樂,像是曾在Grammy Awards、Billboard Music

以及以演唱流行歌曲為主的「VOX玩聲樂團」,值

Awards、Daytime Emmy Awards大放異彩的Pen-

得一提的是,他們也是臺灣第一個以阿卡貝拉演出

tatonix(簡稱:PTX中譯:五聲音階),已是千萬人簇

為專職的團體。而最近竄起的新秀如「問樂團 Guess

擁的天團,其他國際級人聲樂團還有像是英國的King's

What」、「The Wanted尋人啟事」,時常於網路

Singers、法國的The Swingle Singers、美國的

平臺放送自行改編的流行歌曲,在短時間內就累積

Take 6、瑞典的The Real Group等。

了大量的聲望,尤其「問」團更是以第一張同名專 輯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可見阿卡貝

「臺灣合唱音樂中心」於2004年起舉辦第一屆「現

拉在臺灣的發展現況將越來越清晰、明朗。

代阿卡貝拉大賽」,可說開啟了臺灣的阿卡貝拉風 潮;至今十三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演唱阿卡貝 拉,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此音樂風格。臺灣較 知名的團隊像是「神秘失控人聲樂團」,乃本國第一 個人聲樂團,曾於奧地利格拉茲(Graz)的第4屆國際阿 卡貝拉大賽中奪下流行組冠軍的殊榮,並入圍第十六 屆金曲獎流行類最佳重唱團體,也是第一個入圍該獎 項的人聲樂團。另一個祖師級的人聲樂團則是歐開合 唱團,成員皆為原住民,善於改編部落歌謠,以純熟 的和聲技巧詮釋高山的曠遠、海洋的晴朗,曾獲第24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屆金曲獎的六項提名,最終贏下其中的最佳演唱組合獎。

24


在阿卡貝拉圈也打滾了將近七年之久,有時雖步履 闌珊,但每當看見聽眾露出的莞爾,便又能再度燃 起當初對阿卡貝拉的熱愛與憧憬。 因為臺灣大部分的聽眾對阿卡貝拉仍處於初步認識 的階段,因此往往會以改編既有歌曲為主,先求抓 住聽眾的耳朵,有了足夠的人氣後,接而推出的原 創歌曲才可能被廣泛接受。例如敝團在詮釋歌曲方 面,曾改編「中華民國國歌」、「新年組曲」,以 及當紅連續劇的主題曲「魚仔」;原創歌曲方面則 是參加高雄市「南面而歌」臺語歌曲創作比賽,以 一首「飛燕」入選十二首合輯作品,描述遊子對家 鄉的依戀、對父母的思念,也是臺灣第一首原創阿 卡貝拉臺語歌曲。 阿卡貝拉的發展在臺灣已過了將近十三年的光陰, 然而,這樣的音樂風格仍屬小眾,由於沒有足夠的 聽眾市場能撐起一個全職樂團的運作,因此大多數 臺灣的人聲樂團仍算副業,團員們幾乎都得有一份 穩定的正職工作,來支援這項必須具備高度專業的 興趣,並期盼著自身的默默耕耘,有朝一日能使阿 卡貝拉打入主流音樂圈。 若有一天終將末日,屆時,樂器會腐爛,人的喉嚨 卻因為堅韌的生命力持續發出嘹亮的聲響,我想, 總會有一天,阿卡貝拉會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單純、 簡單,卻擁有拯救世界力量的主流音樂。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筆者身為「純粹人聲樂團The Pure」的藝術行政,


在臺活動約有8,000年之久,但因臺灣遭受統治 以及民族遷徙,致在地原住民族改變原有語言, 連生活型態都一併更迭,導致原先文化逐漸消逝。 早期,在這片土地上有著與現今不同的生活型態 及文化,屬於這片土地的原民祖先,卻被我們長

正修科技大學產品設計中心行政助理 圖文 / 蔡庭嘉

1 7世 紀 在 漢 人 移 民 至 臺 灣 前 , 臺 灣 原 住 民 族 已

從魯凱族石板屋 到紙雕創意

期忽略與遺忘,但他們卻是最貼近這塊大地的族 群及時間記憶。 2017年,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嘗試在文創中結合 原住民文化,與正修科技大學產品設計中心、時 尚生活創意設計系師生合作,推動「社區微創產 品計畫」,針對臺灣南部屏東縣霧臺鄉中,海拔 高度達1,000公尺以上的霧臺村魯凱族部落進行文 化探索及整合,將充滿魯凱族團結精神及中心思 想之特色建築,以及已故國寶雕刻藝術家杜巴男 於部落之雕刻創作;找回被時間洪流給帶走的記 憶及文化,將現有文化資訊整合、轉化,並利用 當地特色結合設計,創作出具文化美學及教育價 值之文創產品。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26


因八八風災(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霧臺 鄉許多建築受損,當時利用古代建築外型與現代 建築工法重建;「社區微創產品計畫」依據當地 魯凱族文化歷史、建築風格與傳統元素加以發想 及整合,並加入正修科技大學師生創新創意進行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應用及文創產品之設計。 經過多次進入岩板部落,與當地居民及藝術家討 論後,選定其最具在地特色、精神象徵的三棟建 築進行紙雕模型文創產品之設計、製作。建築物 分別為:具有部落當地團結精神及中心思想象徵

霧台基督長老教會外觀宏偉壯觀是霧台鄉兼具人

的霧台基督長老教會、avelrengane(謝家)頭

文藝術與宗教氣息的華麗聖殿,採用魯凱族傳統

目家屋,以及當地國寶雕刻藝術家杜巴男紀念館。

建屋架構,建材也大量使用巨石及石板堆砌,全 由族人自行設計並且自力自建,整棟建築物融合 了現代美學與魯凱特有文化的風格,堪稱公共藝 術的經典作品。 杜巴男先生的設計是以魯凱族的團結精神為中 心思想。原住民精神首先最為重要的是「團結」, 其次即為「親情」,杜巴男先生將這兩大要素 融合教堂建築,做了許多細部的設計。杜巴男 先生使用礫瓦製作教堂大鐘,希望由此發出的 鐘聲,能呼喚來自各地的教友到這裡齊聚一堂。 長老教堂是杜巴男先生生前最後的作品,他將 魯凱族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部落村民也以 此教堂做為對杜巴男先生的紀念以及無限的緬懷。 頭目家屋外的大榕樹及大型庭院,是謝家頭目家屋 的特徵,當部落有重大事情需要向族人宣布時,族 人們便會在頭目家屋前大型庭院集合,聆聽頭目宣 布事項;此外門前的立柱、門楣雕飾是辨識頭目家 的標幟,其立柱在岩板巷尤為高聳醒目。


SOUTHERN 美麗的霧臺村就像是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杜巴

A E S T H E T I C S

男紀念館」是其中一間吸引旅人視線的石板屋,房 子都是被譽為「魯凱藝術之父」的杜巴男用石板一 片一片砌建而成,光從石板屋外頭看,木門、木窗 還有木雕的人頭裝飾,就以叫人讚嘆,庭院裡更多 的是他創作的各種雕刻作品,展現十足原民風,目 前由他兒子杜勇男經營。 「社區微創產品計畫」設計之紙雕模型以當地特色 建築為出發角度進行創作,其突顯原住民族群代表 元素及特色,內容放入部落故事與文化美學。計畫 執行中遇到許多困難,於拍攝建築外觀時因相機拍

霧台基督長老教會建築紙雕模型展開圖

攝使照片有些許誤差、變形,以致比例及尺寸不夠 精準,為求精準,輔以空拍機配合拍攝、測量;紙 雕模型製作過程中,結構需經由不斷的切割、摺疊、

本次經過空拍機攝影、攝影技術、illustrator編排、

黏貼測試,才可獲得最穩固、美觀且接近實體的設

photoshop修圖、模型製作技術、美術設計技術等

計,於此也花費許多時間進行設計與確認,利用數

綜合運用,藉由融入霧臺鄉魯凱族岩板部落之傳統

十種紙材進行實驗,經測試後200P象牙卡之紙質具

文化及工藝特色於文化創意產品中,期望本次設計

質感,更能突顯設計美感,且方便折黏,同時厚度

產出之文創產品可藉此推廣臺灣在地原住民族文化

足以支撐結構,至最終選擇此紙材印製本次紙雕模型。

與生活美學,並具有教育價值與文化意義。

avelrengane(謝家)頭目家屋建築紙雕模型展開圖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建築紙雕模型組裝立體圖

28


說母語

全球化趨勢與國家政策無形間強化優勢語言的興旺和弱勢 母語的式微,在地理與族群因素不再成為文化交流屏障的 今日,母語的學習和在競爭的矛盾裡掙扎與擺盪。在生活 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原民族、客家或閩南族群,鄰里間日 常商活,人們說話的語言不再以母語為主,母語也正緩慢

這一件事

的消失在「家」、「族」中。 對於這個現象,我們確定一點,任何對族群文化的理解, 看起來清楚明瞭的主題,細節往往複雜無比,母語涵有豐 富的內涵,融入土地情感、歷史知識、生活美學的經驗,

文 / 陳家菁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如果忽略了語言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勢必會有所缺憾。

無法抽離與分割而論,少了這些只會表面掠過,變得淺薄, 內涵豐富的母語,能讓人記憶、反省、自我探索延伸深化 經驗,並藉由經驗激發其他的創新。 面對母語的式微,慢慢有人開始努力找尋自己的語言,106 年我們以記錄片《巴托嵐》,呈現花蓮縣太魯閣族藝術家 東冬‧侯溫追尋回鄉之路,有別於鼓勵、歌頌說母語的表現 方式,影片從第一人稱角度出發,東冬‧侯溫如何面對在土 地、部落、親情裏,與族語發生的對話與撞擊。母語其實 跟我們生命週遭的網絡密不可分,默默影響、豐富與滋養 了個人,如東冬‧侯溫所說:「我們為了追尋祖先的步履及 智慧而來,卻尋到了指向未來的解答,我可以是太魯閣族, 我也可以不只是太魯閣族。」


此外,在台灣社區中,也有許多人為母語傳承努力,

因此,新的一年本館將延續在社區文化的架構下,

屏東來義高見社區以維護保存母語暨積極培育工藝薪

將村落歷史、在地傳奇故事、社區發生的大小事,

傳人才為主,以「親子共學」的方法,使年輕一代的

透過戲劇編排、人物角色的表演,以傳統語言方式

族人對排灣族部落傳統珠繡技藝(編織、刺繡)有所認

傳達,在看到藝術表演的同時聽到母語,認識村落

識,能改變與創新應用於日常生活上,提昇部落工藝

的歷史文化,希望母語不僅僅只是溝通的工具,重

價值,並於課程中使用族語進行教學,達到「傳統珠

點放在語文植基在語言與族群上意識凝結,而非單

繡技藝」及「母語傳承」兩項目的,讓文化藝術實踐

純語言概念與實踐的學習,使之能展現出和生活文

與語言字彙緊密結合的意義,透過作傳統手作體驗過

化與土地社群連結,讓說母語這件事能成為社區民

程,亦在參與、討論對族群文化的想像,激盪出未來

眾心中溫暖的記憶與開心的活動。

對傳統藝術文化創意的發展。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30


愛魅力所在。 熱愛大自然的我,更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種子的撿拾與收 藏是學生時期就有的喜好,這些收藏因人生走進另一階段, 被沈封在角落好些年;但也因為人生階段性的任務不同, 再次和種子的緣份卻更加深厚,就這樣開始有了種子的創 作。創作靈感來自生活,因兒女的一句話,我們台灣有這 麼多種種子喔?!當然呀!台灣是寶島耶!應該要讓大家更認識 它才對,就這樣的單純想法,台灣種子畫作因此而生,而 貓頭鷹系列的作品靈感,只因和兒子共讀繪本小小貓頭鷹 後,喜歡上貓頭鷹可愛討喜的模樣,加上它在各地總有著 總總神祕和祝福的傳說,讓我有了不少貓頭鷹作品的產生, 會有捕夢網作品,則是祈願從小不易入眠的女兒天天好眠 而創作出來的。 『種子』是大自然給的最好的禮物,這禮物端看您是否看 見了它、珍惜了這份相遇,我常說:「它其實一直都在, 若您沒看見它,緣份往往就這樣溜走了。」每個人看事物 的角度都不同,看見它、認識它、熟悉它,將它放在適合 的位置,作品具體的呈現,就會如此的協調且美妙。對我 來說,創作旳過程是種享受,在野地和種子的奇遇,是驚 喜是禮物;回到家種子的處理和收藏,是實驗是學問;具 體作品的創作,是挑戰是實踐。作品秉持只用台灣在地撿 拾的種子為素材,僅量保持種子的原貌,將其獨特的風采 皆被看見。有人曾問我;這作品要花多少時間?呃 …...實 文 / 鄭惠菁

在 是 無 從 計 算 起 耶!每 件 作 品 的 產 生 , 都 是 獨 一 無 二 的 , 對於未來的創作期許能穩穩的走,秉持創作的初衷,享受 創作中的真實,與多人分享創作的理念,讓生活更加的豐 盛美好。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風采萬千的

質地,用不同的形態來完成其身負重任的使命,是種子可

種實奇遇

種子形體雖小,但卻有著無限多種的形狀、紋路、顏色、


今年冬季前有機會承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的邀請一 起針對「106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 作業」進行社區訪視,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屏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東縣牡丹鄉的幾個社區營造點的訪視行程。

穿越歷史的 部落踏查 文 / 余國信

路在哪裡? 水在哪裡羊齒樹蛙與路就在那裡 石頭是我們的路 月亮是我們的路 啊。海是我們的路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吳明益

32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當座車從屏東縣道200逐漸駛向訪視行程第一站 :

高士佛社就是此趟要去訪查的高士社區,而途中經過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的途中,霎那間看到牡丹鄉告

的牡丹村不但是當年的牡丹社事件中牡丹社首領阿祿

示牌的時候,不知為何,好像有股莫名的歷史情

古父子的子民與部落所處之地,也是今訪查的第二個

愫,有種淡淡的哀傷感,可是這兒我從未來過啊!

社區營造點。

或許是反射性的想到「牡丹社事件」吧!這一個在 我就讀國小、國中的時候多次提及的事件,比較 耳熟能詳的一段故事:「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 遇颱風......幾天後遇上高士佛社,船上僅存活的54 人慘遭出草……,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之後清 廷體認到的重要性,轉為積極治理,增設府縣,並 對台灣東部及原住民地區以「開山撫番」進行開發 ......」

歷史是如此的巧妙地穿越編織著,可是處在這大歷史 事件軸心中的部落子民們,不論是生活的地方感、美 感、觀光景點、發展潛力 …...,甚至社區營造上的助益, 似乎沒有很大的幫忙;也就是說,牡丹社事件對排灣 族高士村、牡丹村等地區,並無法帶來多大的驕傲感 或面對文明的生活競爭力,諷刺的是,以觀光力而言, 牡丹水庫搞不好比「牡丹社事件」還更甚有觀光的魅 力!何況台灣的原住民部落普遍性發生著一再「遷村」、 「遷社」的問題,形成大多數的原住民社群都有舊社 的情況,並且還有舊社的舊社之現象(甚至還有更多次 遷社),每一次的「遷移」容易造成歷史感的喪失、建 築樣式的變異、生活型態的轉化 …...;因此,這地區的 社區營造就尤甚重要了!於是,樂見:高士社區發展協 會提出互助共好的方案,牡丹村的原住民新潮流文化 產業發展協會提出自主類社區營造的想法。


SOUTHERN

社區營造可以幫自己重振信心,也可以互助共好;

A E S T H E T I C S

更可以透過蒐集、盤點、口述、踏查、繪製、重建、 藝術介入、遊戲介入、電影、文學、文化祭典......等 手 段(策 略), 自 主 營 造 出 地 方 感 、 社 區 感 、 部 落 感 , 進而珍惜之,然後可以自得其樂也可以分享形成觀光 景點;基於以上,期待著高士佛社的部落地圖(舊社之 間的關係)以及提攜其它部落(互助共好),也期待原住 民新潮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可以勾勒出牡丹村的文化 產業! 高士部落及牡丹村在10幾年前曾經有發展出很好的「段 木香菇」,還一度主打高士香菇;在日本時代也有窯燒 相思炭,這區域森林裡也有豐富的物種例如野牡丹,文 化上也還有獵人文化;因此,深盼牡丹地區的族群可以 再造歷史深度,創造文化饗宴,重振部落精神!

最後擷取排灣族莫那能的詩 : 燃燒,來互勉之!

日本人來了,

是成功地訴說、

弓箭和彎刀

悲壯地訴說了民族

對抗強大的軍隊

爭生存自由的真理。

槍炮和坦克。

這不是結束,不是絕望,

祖先的屍體,

牡丹社事件,

敵人的屍體,

霧社事件正要開始。

遍佈山林。

它結實地告訴著,

但終市失敗了!

爭取和平幸福,

不,是成功!

是永不停止的 永恆的事業。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34


北代郭熙在他的山水畫理論著作「林泉高致」提到:「山水有可行者, 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山水畫追求的正是在這畫家所描繪的 畫幅之中攬勝遊歷。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點景人物」,其存在目的就在 於「點景」或「點題」,豐富山水畫敘事結構,也就是用這些人物來幫 畫家說一個比較完整的畫面故事。點景人物相對於山水畫中山巒河川所 佔體積比例,可說細小微不足道,但卻又扮演即為重要的關鍵角色,不 僅可以表明畫家創作意圖,更可藉由畫中點景人物,引導觀者走入畫家 所營造的世界。

文 / 陳柏欽

這些細小人物未必是描繪特定人,多半只是一種類型身份,例如漁夫、 舟子以及商旅等,他們被稱為點景人物。

Jan. the 7th publication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宋 郭熙 <早春圖>

那些人

山水畫裡的

欣賞水墨山水畫的時候,常常可以在作品中發現一些細小人物的存在。


蔡茂松 < 曲徑通幽 >

就以目前收藏在國立故宮博 物院的郭熙《早春圖》為例, 這件作品描繪初春時節,草 木開始長出新芽,山中一片 的雲霧繚繞。點景人物各種 活動的安排,無不與早春的 欣欣向榮相互呼應,充滿生 氣。左側巨石後方岸邊,有 剛下了船的一家四口,一婦 人懷抱嬰兒,前後兩個童子 挑擔,前面則有小狗奔跑。 在巨石的另一側則有舟子撐 篙,漁人撒網。郭熙在點景 人物的運用上,就如其所主 張,能與畫意相合。同時, 無論姿態與動勢,更清晰表 現其追求可望可行可居可遊

A E S T H E T I C S

SOUTHERN

郭熙畫作中點景人物的安排,

的理想山水境界。或許可以 說,郭熙以點景人物代替他 本人,代替所有觀者,遊歷 其中。

36


除了扮演遊歷其中的角色,點景人物更具有說故事的功能。 更進一步說,點景人物在畫裡面的位置或姿態,都可以營造 不同的效果。例如以當代山水畫名家蔡茂松先生的作品《曲 徑通幽》(2015),畫中兩人站在橋上,看向左方,暗示了 兩人可能將會往橋的左邊走去,只是在過程中停在橋上眺望 遠方山色。這兩個點景人物放置的位置恰到好處,充分把畫 題「曲徑通幽」的「通」字充分詮釋,而使的畫面溪流兩側 的山有了連接。 再來看另一件蕭惠幸老師的作品《剎那》(2013)畫山巔曙 光,只見巨大的山壁從右上向左下延伸,遠方有朦朧山色, 金黃色曙光遙遠的畫面之外穿雲而出。山巔上,一間茅屋, 屋內有一僧人。靠近山崖邊,則有一佝僂僧人往金光中一站。 僅僅只是站在那裡,或許只是日出的剎那,卻在畫面上營造 一種綿長的恆靜感,剎那是永恆,永恆又是剎那。 蕭惠幸 <剎那>

不管是上面介紹三幅作品中的哪一件,點景人物都著實扮演 了讓畫面更加生動的角色。但在山水畫的運用上,人物不只 有這種細小的尺寸。在南宋時期,邊角山水的興盛,往往以 山水的一個小角落為描繪對象。因此,在比例上,人物相對 大了許多,甚至是畫面的主角,山水則成為人物觀看的對象, 兩者之間可以說有著均衡的融合。於是,這一類的作品,有 時候被歸類於人物畫,並且有著濃厚的敘事意圖而不一定被 認為是山水畫,例如南宋李唐《采薇圖》。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薰風·南方美學 Southern Aesthetics 2018年01月出刊 發行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發 行 人:陳柏欽 編輯委員:吳敏鳳、張良鏗 楊偉中、陳宣文 刊頭題字:黃進添 執行編輯:林逸琇 美術編輯:目目文創工作室 封面繪畫:張玉歆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 電話:06-2984990 傳真:06-2984968 網址:http://www.tncsec.gov.tw 出版刊期:季刊 GPN:2010500959 ISSN:2523-2207

FB

官網

紙本刊物索取 來信附上回郵信封(A4大小),貼足郵資, 標明數量並留下聯絡方式。 本刊物量約為135克,大小20.5*20cm, 郵資請上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資資費查詢, 寄送至700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34號林小姐收(館刊索取)。

Jan.

薰 風

the 7th publication January . 2018

S OUT HE R N AE S T HE T IC S


SOUTHERN A E S T H E T I C S

publication

the

7th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