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C H A N G
Y
C H I N G
U
2 0 1 9
張 祐 境
ARCHITECTURE
為 了 該 有 的 場 FROM MOVEMENT AND EVENT TO SPACE
FOR THE FIELD TO COME
I / II
張祐境
Chang, Yu-Ching
yutw625@gmail.com
+886971504804
熱愛冒險、團隊合作與承擔責任的人。 希望藉由物質與空間的力量,連結人與場所的情感。
Education 2014 - 2018
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學士後建築組畢業
2010 - 2014
成功大學 土木與工程學系 學士畢業
Experience 2018.07 - 2018.09
交通大學USR推動辦公室 專案助理 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塹城在地創生計畫─新竹東門市場 活動策展
2017.08 - 2017.12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專業實習 高雄六龜山地育幼院專案 執照圖&細部施工圖設計協力
2017.01 - 2017.03
2017 交大建築所 成果回顧展
交大建築所所展共同策展人&展場設計與施工 2016.04 - 2016.04
2016 交大建築所 首爾異地教學
首爾異地教學「共享城市」計畫行程策畫與聯絡人 2014.02 - 2014.06
台南 古都基金會 實習生 台南中西區文史調查&古都基金會刊物設計
2013.07 - 2013.09
台中 中區再生基地 志工 台中中區文史調查&中區再生基地活動策畫
2011.07 - 2011.08
印度 齋普爾 文化教育志工 AIESEC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國外志工專案
Accomplishment 2017.05
佳作 TAC 2017 Honorable Award
國際劇場組織建築委員會 2017 TAC 劇場建築國際競圖 Project :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陌生化劇場) 2015.08
最佳創新獎 The Best Innovation Award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未來綠能及智慧行動車趨勢論壇」工作坊 Project : Urban Matrix (城市道路母體)
III / IV
Perface Contents
我認為建築是一種場(Field),如物理學中場論的力場(Force Field),力與對象物(Object)的 思考即是物與物之間的動態關係,藉由假想的力線,在一時間一地點,描述物與物的規 則,以及其影響的範圍。當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在《空間詩學》說道「⋯⋯ 被構想力所攫獲的空間,不再可跟臣服於測量和反映幾何的空間混為一談。它有了生活經 歷。它的經歷不是實證方面的,而是帶著構想力的所有偏見。」 我將空間 ( Space ) 方案 ( Project ) 視為一種個人構想力與外在環境相互投射 ( Project ) 所形成 的思考方法:藉由感官與身體的移動 ( Movement ) 、日常生活與活動事件 ( Event ) 的參與 所累積的經驗,同時運用製圖的工具──圖說的標記 ( Sign ) 、層疊 ( Superimpose ) 、拼貼 (Collage),將構想的刻痕具體呈現。這個過程中,設計形成一個可以描述的場,在給定的 設計範圍與條件下,我將設計所需觀察的對象物細分為群體、個體、與整體,意圖超越自 我的經驗,藉由設計工具捕捉對設計思考有意義的局部。
集體記憶片段紀錄:場與時間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 Time with Field
時間的演進與當下時空的價值選擇,依存於群體的記憶中。觀察者從群體的記憶中捕捉 當下時空有意義的局部,藉由記錄其中的片段、層層疊加新與舊,讓時間的痕跡浮現。 個人經驗總合連結:場中關係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 Connection in Field
物與物的關係從群體中被抽取出來,由個體出發。觀察者從中討論個體既連結又分離的 關係,從中找出各自的獨特之處、衍生之間公共與私密的關係,總合個體的狀態。 生活節奏動態平衡:場間相容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整體是許多個體與群體所組成的。觀察者可以將一整體的局部拆解成不同的系統、發現 與其他整體的局部相容的方式,將其獨立隔離或者相互連結建立網絡,形成在不同整體 之間的內與外,可以相容的動態平衡。
為了該有的場,是指當我面對某一真實的設計現場,在給定的設計範圍與條件中,將藉由 這些思考方法所形成的方案,做為為了面對實際現場準備的資料。此時,這些為了現場準 備的資料,即是一種場:藉由設計者的策畫,顯露出某一參考系統、以及在不同對象物之 間相互作用的影響線、與過去的理論和案例,來回投射,使得新的構想回應設計現場的對 象物、以及其中的時間演進、空間關係、界面網絡,形成為了該有的場而準備的資料。
Tainan, Taiwan Delhi, India Jaipur, India Agra, India Jodhpur, India Udaipur, India Dharamsala, India Tokyo, Japan Berlin, Germany Venice, Italy Hsinchu, Taiwan Hong Kong
20 18
20 12
Mocow Hong Kong Keelung, Taiwan Seoul, Korea Taichung, Taiwan
20 15
FA LL
場與時間 Time with Field
陌生化劇場
P. 01
褶皺社區中心
P. 11
Defamiliariza�on Theater Hsinchu, Taiwan Pleated Community Center Hsinchu, Taiwan
Hsinchu, Taiwan Taichung, Taiwan Taitong, Taiwan Taipei, Taiwan Tokyo, Japan
FA LL
20 16
SPACE
SPR I NG
集體記憶片段紀錄 Fragmental Record through Collec�ve Memory
Hsinchu, Taiwan | 2 0 1 7 交大建築展 Koachung, Taiwan | 六龜基督教山地育幼院
場中關係 Connec�on in Field
拼貼林園
Collage Garden Block Taitong, Taiwan
動態塑形宅
生活節奏動態平衡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20 11
20 13
20 14
20 17 20 16
Seoul, Korea | 首爾異地建築教學 Taichung, Taiwan | 社群大拜拜
400公尺環視火車站
P. 45
基礎生活核
P. 61
400-meter-round-looking Sta�on Keelung, Taiwan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Dubai, UAE
20 12
EVENT 20 15
P. 21
Dynamic Forma�on House P. 33 Hsinchu, Taiwan
FA LL
20 17
Jaipur, India | 齋浦爾文化教育志工
20 18
個人經驗總合連結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SPR I NG
場間相容 Compa�bility between Field
Hsinchu, Taiwan | 新竹社計營 Hsinchu, Taiwan | 東門市場燈光工作營 Hsinchu, Taiwan | 月夜東門vibe
Tainan, Taiwan Hsinchu, Taiwan
20 14
20 15
20 16
Tainan, Taiwan Taichung, Taiwan
20 13
MOVE MENT
20 17
Hsinchu, Taiwan Dubai, UAE Kyoto, Japan Koachong, Taiwan
20 11
中區謎徑漫遊 | Taichung, Taiwan
C o a c h古都基金會 | Tainan, Taiwan
交大建築所遊 | Taichung, Taiwan 遊戲場參數式設計 | Hsinchu, Taiwan 機制間形 | Hsinchu, Taiwan 未來綠能及智慧行動車暑期工作坊 | Taipei, Taiwan
01 / 02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2017 Spring
陌 生 化 劇 場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
24 °48 ' 10 "N
120 °58 ' 03 "E
2 0 1 7 S p r i n g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w i t h 盧 柏 云 李 政 節
03 / 04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在建築的場域中,自由是以時間作為媒介,在空間的品質與經濟的流變之間討論「精靈的 存在」與「慾望的交換」。 當張永和建築師說「如果建築任務重新包容文化與經驗的諸方面,如果建築任務不是一個 設計前拿到的消極的已知,策畫與設計建立一個有機的關係,策畫被作為設計的一個組 成,與設計同時交替進行,也許形式不訪重新追隨機能。建築師也將成為最勝任的策畫 師。」形式是一種策畫,理性的自由,「沒有這樣的生活方式就沒有這個建築,反過來 說,沒有這個建築也就沒有這樣的生活方式」。
2017 Spring
逃逸的日常 當建築成為一種裝置,以構想力為媒介闖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一個新的敘事與生活方 式。在這個作為劇場的公共社交空間,卻相對封閉的場域中,人們得以暫時逃離原本的日 常,成為彼此暫停與逃逸的風景,主動的或被動的在預先安排的情境中,觸及個人日常生 活與集體社會活動的縮影。 「劇場一直是我最熱愛的建築之一,在此,建築可能被視為背景、一個場景。一棟建築 物,可以將難以理解的感覺,經由計劃轉變成可以被計量和具體化的東西。」阿道 · 羅西 (Aldo Rossi)所說。我們在此既有的、封閉的劇場空間中,置入五個「裝置」,「作為引 發構想能力的物理性構成方法,定性定量的表示物與物之間的構成。」我們藉由將常見之 物與情境的重新組構,放大個人日常生活與集體社交活動的碎片,強化空間不同的閱讀方 式與可能的使用行為,讓同時作為觀眾與演員的人們,對日常中常見的事物與情境產生好 奇、猶如第一次遇見事物的感知過程。我們將這個「陌生化」的過程視為人們重新使用這 個場域、重新認識這個場域之外的日常的機會。
構築片段時序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在《詞與物》提到,認識一個文化,可以從觀察物與物之間 的關係與集體的秩序著手。在此基地中,我們置入五個臨時性構築「物」:廣場一側的透 明資訊牆展示歷史的畫面、廣場的鏡面拱廊將台灣傳統半戶外風景與作為演員的觀眾的影 像重疊、中央的鏡面玻璃立方體是室內的傳統表演劇場、天橋轉換觀眾觀看「他者」不同 的視點、天橋下的「空」是戶外的客廳與攤販的舞台。 臨時性的構築可以快速組構與穿越空間移動,可以作為暫時事件的啟動點,在一時間內, 框構所處環境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強化或建立不同的使用行為與情境,建構出不同的角 色,讓使用者在演員與觀眾之間轉換。
05 / 06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2017 Spring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National Hsinchu LivingArts Centerath
土地銀行 Land Bank of Taiwan
中正台夜市 Zhongzhengtai Night Marke
關帝廟 Kuan Di Temple
新竹武昌街郵局 Hsinchu St.Wuchang Post Office
Section B-B' B
A
A’ Detail A
B’
07 / 08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Section A-A'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2017 Spring
6
5
1
2
12 3
4
7
11
10
Ground Floor Plan 0 1 2
5
10m
B
A
A’ Detail A
B’
1. Urban living room (Plaza) 2. Mirror box 3. Backstage 4. Toilet 5. Ticket stand 6. Information wall 7. Bendor 8. Exit (Emergency) 9. Street show 10. Mirror arcad 11. Bridge 12. Loading dock 13. Technical room
Detail A 0
1
2m
09 / 10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Defamiliarization Theater 2017 Spring
「藝術的目的並非認知,也就是說,藝術並不是認識、了解,而是使人來感受事物使之清 楚可見。藝術的手法是把物從自動的狀態下抽取的陌生化的手法,是把知覺的難度加大、 過程拉長的一種晦澀難懂的手法。知覺的過程是藝術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把過程拉長。藝 術是體驗創造物的過程的表達方式,一經創造出來的物,便沒有重要的意義可言。」 ── Victor Shklovsky
11 / 12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Pleated Community Center 2015 Fall
褶 皺 社 區 中 心 P l e a t e d Community Center + 24 °47 ' 54 "N 2
0
1
5
120 °59 ' 54 "E
P e r s o n a l
F
a l l W o r k
13 / 14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修復』一詞和它本身就是現代的事物,修復一座建築並非保存它、修理它,或是重建 它;而是要復原一個永遠不可能存在任何指定時間的完整狀態。」在1864年修復巴黎聖母 院的維優雷(Viollet-le-Duc)說道。
Time with Field
位於新竹的後工業遺址區域,此基地在二戰前是燃料機房,戰後工廠不生產,居住的需求 劇增,移民佔據並有機地圍出自己居住的範圍。隨著下一代的出現、原來的居住者老化與 搬離,植物重新佔領建築物。又面臨都市綠地與商業的需求,此地將成為都市更新用地。
Pleated Community Center 2015 Fall
類型的命名與分類 類型來自分類的選擇與命名,開展的類別可以成為分析與發展潛力的基礎。翻開此基地的 歷史,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環境反映不同的生存空間,這些空間如同有生命力的皮層,產 生不同樣貌的褶皺──第一種是皮層形成容器:日治時代的廠房,建築的皮層像一個容器 保護機器,這個皮層注重內部空間的穩定。第二種是皮層的空間:國民政府時期大量移民 遷入與佔據舊工廠,其中自立搭建的居住空間注重對外的關係,建築的皮層發展出最大的 表面積,同時皮層上的開口除了讓視線穿透,也因應不同的居住需求而讓光線、聲音、氣 味穿透。第三種是皮層作為基地:移民居住的建築皮層也可以是基地,在面的縫隙與凹陷 處因為水與土壤的停留,自然與生物從中生長、棲居。因此,這些皮層中的褶皺被我分類 與命名為生產、居住、與自然,也成為建築形成的紀錄與線索。
紀錄的演進 歷史,被建造的紀錄。當以建築作為一種文化的媒介,它所要達到的不只是反映,也是形 成。 2015年居民自立拆除此基地的寡婦樓遺址中的圍牆與住所後,基地成為都市更新中 預定的商業用地,如果在這個的時間點有機會執行文化性的修復,此場域將能成為一個橋 梁:連結這個背景環境、與居民的集體記憶對話,抑或是構想新的使用者參與,指派此場 域新的價值與意義。 建築設計致力在不同類型與時間的連續與疊加中發展可能性,我的提案使用景觀設計中 「空間計畫即是過程(Program as process)」作為「修復」方法,逐步提出具有策略的期程 (Phase)計畫,回應充滿不確定性與當代都市空間持續改變的需求。短期內,藉由整地、重 建寡婦樓圍牆、置入不同高程的籃球場,連結地面的都市空間,同時磚造圍牆作為旁證, 保留共同的生產記憶。中期,透過舉辦社區活動、與學校合作的工作坊,重啟此場域所在 的後工業遺址的討論。長期,藉由如褶皺般的垂直空間計畫──餐廳、演講廳、圖書館、 歷史資料展覽室,讓政治性的、文化性的資訊在此被開放的記錄與取得。
15 / 16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Hsinchu branch of the Sixth Navy Fuel Plant
地下油庫 Underground Oil Terminal
汀甫圳 Ting Yi Canal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建功國小 Chienkung Elementary Schooll
Time with Field Pleated Community Center
建功高中 Chienkung Senior High School
新竹寡婦樓 Hsinchu Widows’ House
2015 Fall
Before 2015
Prodution
Inclination
Living
Split
Nature
Circulation
2015
A-A' Section
1
4
3 2
2
Ground Floor Plan 0 1 2
5
10m
B
C
B’
C’
A
A’
1. Urban living room (Plaza) 2. Basketball Field 3. Security Room 4. Toilet 5. Resterant 6. Auditorium 7. Library 8. Office of Borough Chief 9. Observatory 10. Exhibition Room
17 / 18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Pleated Community Center
C-C' Section
2015 Fall
B-B' Section
6
5
9 Second Floor Plan 0 1 2
5
10m
7
8
Third Floor Plan
9
10
Forth Floor Plan
B
C
B’
C’
A
A’
1. Urban living room (Plaza) 2. Basketball Field 3. Security Room 4. Toilet 5. Resterant 6. Auditorium 7. Library 8. Office of Borough Chief 9. Observatory 10. Exhibition Room
19 / 20
Local Record through Collective Memory Time with Field Pleated Community Center 2015 Fall
「每一個地方不但要延續過去,也應展望、連接未來。每個場所都持續的發展,對其未來 及目標負責。從童年時期開始,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就一起出現和發展,兩者的形成方式和 特性在許多方面都極為類似。…不論個人的看法有何差異,空間和時間是我們安排經驗的 大架構,我們生活在時間場所之中。」 ── Kevin Lynch
21 / 22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Collage Garden 2015 Fall
拼 貼 林 園 Collage Garden 22 °45 ' 11 "N
+
2
0
1
5
121 °08 ' 45 "E
P e r s o n a l
F
a l l W o r k
23 / 24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珍惜一個感覺的到『大』的地方,保住抵抗的靈動、久違的荒蕪……偷偷摸一下、雙腳 吃上力,享受身體的存在……建築只是一個媒介,讓人在這裡做好準備,再分次向大自然 去探險。」黃聲遠建築師在宜蘭壯圍沙丘美術館如是說。
Connection in Field
都市化發展快速的台東市區, 在鯉魚山旁的一塊大綠地上,舊台東火車站仍有機會保有在 以人為主體發展的空間下,形成與大自然共同生活的棲居地,在新的都市生活模式中,注 重非效率的而是與環境相容的特性,並讓人啟動知覺、探索自然。
Collage Garden 2015 Fall
知覺的軌跡 在這片都市中的大綠地,我的提案希望建築像大地上的雕塑,具有明確的幾何量體,壓低 高度、隱身散落在大自然之中,建築量體之間,穿插著如身體舞動般的小徑與橋屋,讓人 與人、人與大自然在其中相遇。 基地上的三個建築幾何量體,是「自然」中絕對的物體、垂直站立的記號,「自然」形成 垂直性的連續,是以「形式的轉變」啟動抽象的或是動態的扭曲,影響身體與感官形象。 同時,在建築的幾何量體與其之間的路徑,存在著許多室內或室外的轉角,讓人可以棲居 在陽台、屋頂、或是室外的廊道上。在夜裡,這些角落被微微點亮,「路窄一點,人才會 相遇。燈暗一點,鳥才會停息。」在這種與都市結合在一起的「自然」之中,我想提供居 民與旅客在日常生活或旅行移動間一個可以停頓的場域,在時間的流變中,觀看一天或一 季的變化,藉由身體的感知與自我相遇,找到自己獨有的、棲居在此的生活方式。
拼貼自然 在這片綠帶中漫遊,身體與街道、草地、舊鐵軌與轉轍器、灌木林、垂直綠牆包覆的鐵路 訊號站、花園、防空洞、腳踏車道、如同雕塑般的建築幾何量體相遇。在此「建築散步」 的過程也是拼貼情境的展開,有時是透過建築預先安排的、連續的空間體驗,有時是藉由 鬆散的建築與景觀之間隨機的、意外的空間體驗,這些非線性的、中斷的空間體驗,也將 喚起個人空間經驗中的記憶碎片,讓每一次拼貼的情境都是獨有的組合。 在這個場域之中,「自然」像是一幅幅拼貼的情境與過程,藉由疊加不同紋路或尺度的材 料,在被提煉出的建築幾何量體之間,形成被預先安排的、繪製出的空間體驗,等待不同 人的出現。這片與都市結合在一起的「自然」之中,藉由景觀的重新構想提供都市必須具 有的適應性與綠色基礎建設的密度,以及文化性、市民性、與包容性的棲居地,重新描繪 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的距離。
25 / 26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Collage Garden 2015 Fall
新鐵道 New Railway
腳踏車道 Bikecycle Path
臺東森林公園 Taitung Forest Park
台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Taitung Aboriginal Galleria 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 公車轉運站 Bus Station
鐵花村 Tiehua Music Village
鯉魚山 Liyu Mountain
台東秀泰影城 Department Store
舊鐵道 Old Railway
27 / 28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Collage Garden 2015 Fall
8
13
7 7 6 2 5 13
13
4
3
2 1
1. Urban living room (Plaza) 2. Lounge 3. Toilet 4. Shop 5. Bar 6. Youth Hostel Lobby 7. Youth Hostel Room 8. Sharing Bike 9. Exhibition room 10. Youth Hostel Resterant 11. Sharing Kichen 12. Bathroom 13. Historical Building Ground Floor Plan 012
5
10m
29 / 30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A-A' Section
Connection in Field Collage Garden 2015 Fall
B-B' Section
C-C' Section
12 12 5
11
7
10 9
7
9
9
9 9 1
C
C’ B’
B A
A’
Underground Plan
Second Floor Plan
Third Floor Plan 012
5
10m
1. Urban living room (Plaza) 2. Lounge 3. Toilet 4. Shop 5. Bar 6. Youth Hostel Lobby 7. Youth Hostel Room 8. Sharing Bike 9. Exhibition room 10. Youth Hostel Resterant 11. Sharing Kichen 12. Bathroom
31 / 32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Collage Garden 2015 Fall
「形式的轉變可以是抽象的或是動態的,但是扭曲永遠都是身體的扭曲,而扭曲是靜止的, 它是在原地形成的;它讓運動隸屬於力量之下,也讓抽象隸屬於感官形象之下。」 ── Gilles Deleuze
33 / 34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Dynamic Formation House 2016 Fall
+
動 態 塑 形 宅 D y n a m i c Formation House 24 °48 ' 23 "N 2
0
1
6
120 °58 ' 16 "E
P e r s o n a l
F
a l l W o r k
35 / 36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Dynamic Formation House 2016 Fall
「後設空間」是圖示的構造物,它調節介於現象、發明物、發展與行動之間的連結,並且 描繪出一個隱喻性的空間;它是知識管理的工具,為知識產生臨時的持有形態,並且編結 這些形態以刺激都市原型;它是一個系統,在都市領域裡編排參與者之間的交談,都市系 統將具有意識的某種形式,並且向大腦般作用著,於此同時,將能夠適應文化產物的新形 式,以及各式各樣的都市參與者與他們的需求。在「後設空間」的行動計劃中,透過都市 原型的演化、與行動場域的繁殖擴散,轉變形成新的狀態或情境,並且改編都市原型。 當「後設空間」成為設計思考的工具時,我藉由「形上學」到「城市學」再到「建築學」 的討論,建立描述現象的空間微型劇本與空間原型,再使用它們捕捉都市現象與嫁接空間 原型。同時,假定自己成為一空間的「肇始人/代理人」,除了觀察不同都市場域的文化與 地理現象、我與不同場域中的「演員」一起以空間微型劇本與空間原型作為一個遊戲盤, 接受環境的複雜性、發明閱讀的構成方法,引發物質與空間的力量。
建立描述現象的空間微型劇本與空間原型 空間是一種動態流動的組織,我藉由中國傳統五行──金水木火土的「相生」循環,作為 物質模型灌注的「模」與「形」的運行方法,發展空間原型(形)。同時,建立描述五行 (形)「相生」循環中的空間微型劇本,在物質模型的塑形過程中,觀看時間與形體的變 化,找出其中的活力。
捕捉都市現象與嫁接空間原型 在五行(形)「相生」循環的空間微型劇本中,我取出四個關鍵字──重構(Re-Frame)、 自發(Pretress)、刺激(Motivative)、調和(Incorporate),作為捕捉都市現象運行的機制, 觀察都市不同場域中的文化、地理、經濟、記憶與身體之間相互的關係,讓運行「模」與 「形」的空間原型在不同的都市場域之中繁殖擴散。 作為一空間的「肇始人/代理人」,我與四個都市場域的「演員」──漁港的寶可夢玩家、 海岸線的自行車遊客、護城河河岸的街頭藝人、市郊寵物旅館店的老闆,一起以空間微型 劇本與空間原型作為一遊戲盤,將四個都市場域的觀察嫁接到一空間,成為一個自行車店 與共同工作的複合空間,此空間可以作為這個社區的巡守員、也是都市中各個自行車可及 場域的短暫的巡守員,讓居民、旅客、自由工作者在都市中一起生活、一起冒險。此時, 空間原型演化成為一種裝置:創造都市動態中不同尺度、不同系統之間的連結,讓人置身 現實之外、同時也是其中的一部份。
37 / 38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2
Connection in Field
土:模「形」
Primitive Space Modeling
Dynamic Formation House
火:塑「形」 金:灌「模」
2016 Fall
+
3
Urban Operational Field Mapp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木:灌模「材料」
+
水:模板
+
Dynamic Model of Form Shaping
+
4
Space Grafting
39 / 40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Dynamic Formation House 2016 Fall
Phase1 Phase2 Phase3 Phase4
[F] Re-Frame [P] Pretress [M] Motivative [I] Incorporate
重構 自發 刺激 調和
41 / 42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A-A' Section
Dynamic Formation House 2016 Fall
B-B' Section
2 3
3
1
Underground Plan
3
4
Ground Floor Plan 0
1
2
5m
3
4 5
Second Floor Plan
Third Floor Plan
B
A
A’
B’
Roof Plan
1. Coworking Space 2. Storage 3. Toilet 4. Bicycle Shop 5. Sharing Kichen
43 / 44
Aggregated Link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 Connection in Field Dynamic Formation House 2016 Fall
「『後設空間』著重於了解動態介於不同層級的關係,透過此方式,我們能夠創造在不同 尺度與不同系統中,同時具有影響力的狀態。後設空間是我們能夠觀察現實中,不同因子 之間連結的場所。作為一種裝置,後設空間既在這個現實之外,同時也是它其中一部份。」 ── Raoul Bunschoten
45 / 46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
400 公尺環視火車站 400-meter-round -looking Station 25 °07 ' 52 "N 2 0 1 6
121 °44 ' 18 "E
S p r i n g P e r s o n a l W o r k
47 / 48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勒·柯比意(Le Corbusie)曾說「掌握了速度的城市就掌握了成功」。1863年雞籠隨台灣開港 而成為貿易港,1891年基隆至大稻埕的鐵路通車,到了2015年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於 原址重塑基隆港區與火車站。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在這個充滿歷史文化、24小時都有活力的港區,基隆火車站是基隆港區鐵路的終端車站, 同時,也是大部分基隆人通勤的終點與轉乘客運或公車的起點。我希望在新的提案中,基 隆火車站的設計讓通勤者、旅客與居民在不同運具的速度交介面間,找到自己觀看基隆與 港區生活的方式。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速度交介面 火車緩緩駛入終端式的基隆火車站,在最後的400公尺,聚集了市場、火車站、市區公車 站、城際客運站、自行車練習場、飯店、歷史建物、與海港碼頭。這最後的400公尺中, 我的提案聚焦4個環形場域,場域間彼此形成不同速度的交介面,讓搭乘不同運具、即將 抵達或離開基隆港的人們以不同的速度環視整個港區。 當通勤者來到連接市場的第一個環形場域,進出火車站前將感受到基隆魚市的叫賣聲響與 氣味;當旅客抵達火車站北方大廳的第二個環形場域,一抬頭,將仰視商店街、公車站、 遊艇碼頭與車站飯店的垂直展示;從火車站南方大廳的第三個環形場域進出,旅客也可以 直接通往飯店的大廳俯視山區與海港;當居民愜意的穿梭在火車站前廣場,其中的歷史建 築被包覆在一個自行車練習場內,人車移動間形成第四個環形場域。
觀看焦點 過往,基隆火車站的中心是一個人物雕像,一個被設定的觀看焦點。藉由設定新的觀看焦 點,就像大江健三郎所說,「小說如何把握時代,如何從整體上來表現時代?不容懷疑, 這個時代即將在眼前滅亡、危機四伏,把握現代危機本質的方法就是必須站在邊緣上,不 能以中心為導向。這一整體的表現必須從邊緣、從隱性結構方面來完成。」此刻,在新的 提案中,火車站藉由4個環形場域塑造新的形態與結構,每個場域都可以是通勤生活新的 起點,每個移動中的旅人都是中心點、也是被觀看的焦點,環視多向的基隆港區生活。 從火車站往海的方向走去,人們將與基隆的天空、與盤旋的老鷹相遇,火車站讓通勤者、 旅客、與居民,找到自己觀看基隆與港區生活的方式。
49 / 50
Original
Train = 120→0 km/hr
Proposal
Walk = 5km/hr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Ship = 0→20 km/hr
Bike = 0→60 km/hr
Bus = 40→0 km/hr
Helicopter = 200→0 km/hr
51 / 52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A-A' Section
3 4
2
1
6
5
7
D’
C
C’
B
B’
A
A’
D
8 1. Keelung Train Station Platform 2. Keelung Station Seaside Exit 3. Hotel Business Center 4. Yachat Harbor Pier 5. Velodrome 6. Velodrome Stage 7. Shop 8. Traditional Market
Train Platfrom Plan -3 0
5
15 20m
53 / 54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15
11
14
12
6
5
9
7
10
D’
11 13
C
C’
B
B’
A
A’
D
8
5. Velodrome 6. Velodrome Stage 7. Shop 8. Traditional Market 9. Keelung Station Concourse 10. Keelung Station Downtown Exit 11. Pedestrian Bridge 12. Keelung Station Velodrome Exit 13. Supermarket 14. Shopping Street 15. Hotel Business Center Ground Floor Plan +0 0
5
15 20m
55 / 56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B-B' Section
18
19
17
18
20
16
21
D’
21 13
C
C’
B
B’
A
A’
D
13. Supermarket 16. Regional Bus Station 17. Local Bus Station 18. Hotel F&B 19. Hotel Meeting Room 20. Hotel F&B 21. Hotel Ball Room
Bus Floor Plan +9 0
5
15 20m
Ball Room Plan +15 0
5
15 20m
57 / 58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C-C' Section
26
26
24
25
23
D’
22
C
C’
B
B’
A
A’
D
22. Church 23. Swimming Pool 24. Hotel Normal Room 25. Hotel Sweet Room 26. Hotel President Room Hotel Room Plan +24 0
5
15 20m
Hotel Room Plan +40 0
5
15 20m
59 / 60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400-meter -round -looking Station 2016 Spring
D’
C
C’
B
B’
A
A’
D
D-D' Section
「小說如何把握時代,如何從整體上來表現時代?不容懷疑,這個時代即將在眼前滅亡、 危機四伏,把握現代危機本質的方法就是必須站在邊緣上,不能以中心為導向。這一整體 的表現必須從邊緣、從隱性結構方面來完成。」 ── 大江健三郎
61 / 62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2017 Spring
+ 基 礎 生 活 核 Infrastructure L i v i n g C o r e 25 ° 15 ' 46 "N 55 ° 17 ' 48 "E 2 0 1 7
S p r i n g P e r s o n a l W o r k
63 / 64
「當您正尋求一個大家所謂的建築問題的答案時──必須牢記──答案也許不是一棟建築 物。」建築電訊如是說。 當今各個大都會中,居住議題十分嚴峻、交通議題亦是如此。我的提案「基礎生活核」作 為一個集合的、永續的創新空間,企圖在大都會的市中心與衛星城市的社區之間,建立一 種共享的、動態的網絡,藉由網絡間的合作,促進小型經濟活動發展,在社區間、城市與 郊區間,提升居住空間的生活品質、使用機能、與總合效益。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2017 Spring
都市移動網絡的共享與社交系統 在即將來到的2020世界博覽會,主辦城市杜拜以創造機會、移動能力、永續發展作為主 題,同時,藉由發展電動的、無人操作的交通工具與能源科技,回應世界當前的趨勢與議 題,為杜拜的市民創造快樂的、有歸屬感的生活。 在2030年杜拜願景計畫中的目標為──節約30%的電能與水資源的使用、增加永續能源的 比例,為此,杜拜政府著重發展電動的、無人操作的交通工具,以及增加城市中的電動車 充電站、郊區的太陽能發電廠。透過無人車科技與共享的電動車,更多的年輕人與首次購 買汽車的族群,在購買私人汽車前,可以有更多機會使用共享的交通工具、參與建構共享 的都市移動網絡。
住宅商品生命週期的可變異性 因應杜拜快速擴張的都市主義,空間的彈性使用在都市的歷史紋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 杜拜我觀察到三種可以彈性使用的閒置空間類型,分別為舊公寓的一樓車庫、建築物間的 停車空地、新開發的大型住宅區的外緣街道。在這個提案中,我選擇建築物間的停車空地 作為基地,發展一種以交通為導向的社區生活空間與小型經濟模式 ── 「基礎生活核」。 藉由整合基本生活所需的空間機能、與所在的社區結合,此構造物成為一個社區的核心、 社交的基礎設施,同時作為一種由政府主導營運的、作為過渡期租賃式的住宅商品,在快 速擴張的大都會的市中心與衛星城市的社區之間,調節都市閒置空間與大型開發的需求。 作為一種臨時性的構造物,「基礎生活核」的生命週期有四個階段,因應所在的社區的需 求發展出不同的形態。第一階段是基地的選擇:在建築物間的停車空地,藉由既有的五個 雙向停車格或人行道的結合建立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提供社區社交的、共享的基礎設施, 並且重塑杜拜的街道文化,這些設施包含共享電動車、電動車充電站、免費的Wi-Fi、觀光 旅遊資訊站、戶外洗衣機、包裹收信箱、販賣機等等。 第二階段是發展相鄰核心的室內空間與庭院,讓居民可以聚會、每天五次禱告,旅客或商 務人士可以藉由電動車在城市與郊區間快速移動,同時在核心取得旅遊或即時的資訊、辦 公與會議。更重要的是,在「基礎生活核」的生命週期的第三與第四階段:在開放的地面 空間之上,建構第二層樓的戶外街道與租賃的居住空間。 這種因應所在的停車空地與社區的需求,所建構不同形態、不同階段的「基礎生活核」, 為杜拜快速擴張的都市發展,重拾過往的街道文化,建立共享的、社交的系統網絡。
65 / 66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2017 Spring
67 / 68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2017 Spring
69 / 70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s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2017 Spring
q q r p
q
m
n
o
A-A' Section
C-C' Section
B-B' Section
D-D' Section
C
D
A
A’
B
B’
C’
D’
a. Outdoor Lundry b. Free WiFi & Mobile Charging c. Delivery Box d. Vending Machine e. Food Stand f. EV Charging Station g. Tea Room (Microwave Machine /Caffe /Oven) h. Copy Machine i. Kichen (Hob /Washer /Fridge / Wall Mounted Cooker Hood) j. Projector
k. Washing Machine l. Clothes Dryer m. TESLA Battery Storage n. Inverter o. Electrical Panel p. AC q. HVAC r. HP Hybrid System Tank s. Total Heat Exchanger t. Water Tank
71 / 72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1
2017 Spring
d
c
b
a
6 g
5
h
f 4 e
2
3
Ground Floor Plan 0
1
2m
1
k 6
8
l
9
i 7 8
j
Second Floor Plan 0
a. Outdoor Laundry b. Free WiFi c. Delivery Box d. Vending Machine e. Food Stand f. EV Charging Station g. Tea Room (Microwave Machine /Caffe /Oven) h. Copy Machine i. Kichen (Hob /Washer /Fridge / Wall Mounted Cooker Hood) j. Projector
1
k. Washing Machine l. Clothes Dryer m. TESLA Battery Storage n. Inverter o. Electrical Panel p. AC q. HVAC r. HP Hybrid System Tank s. Total Heat Exchanger t. Water Tank
2m
1. Street 2. Parking 3. Garden / Prayer room 4. Meeting Space / Information Center / Lounge 5. Toilet 6. Mechanical Room 7. Living Room / Learning Center 8. Bedroom 9. Lundry
73 / 74
Dynamic Equilibrium through Life Rhythm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eld Infrastructure Living Core 2017 Spring
「當您正尋求一個大家所謂建築問題的答案時─必須牢記─答案也許不是一棟建築物。」 ── Archi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