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OFTROP
PORTFOLIO
Architecture works YUHSI LIN 2018-2022 TKU Dept. Of Architecture
Hi! I’M UC LIN
About me
1999年,我出生於新竹市。目前就讀淡江大學建築系三年 級。我喜歡挑戰自我,嘗試新的事物,對於自己的自主思 考和溝通能力有自信。有多次相關活動參與、競圖、實習 經驗。希望能藉由到貴事務所實習的機會,跳脫學校的舒 適圈,有更多的實戰經驗! 2020年3月,我開啟了自己一年的空檔。這對我而言並非 休息、暫停,而是讓我有機會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利用 這一年積極學習了建築領域內、外的許多技能,除了獲得 不少寶貴的經驗,也讓我更堅定建築這條路。
SOFTWARE SKILLS Adobe
Modeling Pr
Yu-Hsi Lin 林俞希
Render
1999/12/26
Office
yuhsihsilin@gmail.com
HORNOURS +886 902350575
Chinese / English
新竹市經國路三段73巷 20弄1號1樓
2022/02 Buildner (Bee Breeders) ICELAND VOLCANO LOOKOUT POINT(Shortlisted) 2021/10 Buildner (Bee Breeders) MODULAR HOME DESIGN CHALLENGE(Shortlisted) 2021 榮獲109學年淡江大學曙光之星獎學金 2020 榮獲108學年淡江大學曙光之星獎學金 2018-2019 榮獲王紀鯤建築設計獎
EXPERIENCE PERSONAL
ACADEMIC
2021/09-2022/03 易文創室內設計長期工讀
2021/12 第56屆 建築周BINGO活動 擔任影片組長
2021/07-08 全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暑期實習
2019/12 第55屆 建鬼 Psycholand 擔任宣傳組長
2020/07-08 雲開建築師事務所暑期實習
2019/07-2020/02 參加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 粗曠主義建築展
2020/02-2021/12 第27屆 淡江大學學生會 擔任公關
2019/10 建築系迎新宿營 擔任隊輔
2020/02-03 易文創室內設計短期打工
2019/07 第三屆淡江建築營 擔任隊輔
CONTENTS Church of Thorns
01
淡水基督教堂
Architecture Station
19
建築系學生宿舍
Sharing · Self-sufficient Apartment
29
士林集合住宅
Poetics of Materials
43
材料作品精選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MODULAR HOME DESIGN CHALLENGE ICELAND VOLCANO LOOKOUT POINT
47
YU-HSI LIN
Church of Thorns
0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之
01
以馬偕、淡水、基督教,三者為出發點, 試圖尋找屬於這塊基地的共同文化與回憶, 並以荊棘做為橋樑,串通歷史與宗教故事, 進而在教堂路徑與空間上反映出來, 讓信徒步入教堂的同時也閱讀著這塊土地的記憶。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ITE ANALYSIS 基地周遭與馬偕有關之景點
site
傳教
03 車流與動線
其他
人流
site
site
汽車動線
傍晚人群分布
腳踏車動線
使用分區
site
10-20人
20-40人
40+人
商業
住宅
機關
旅遊
2018-2022
日照分析 光照幾乎不受周遭建築物影響,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影響較大。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8:00
12:00
16:00
04 日照角度分析 春秋分
08:00仰角範圍 12:00
36.7度 16:00
08:00
65.0度 26.6度
15.8度
SITE
27.3度
SITE
夏至
12:00仰角範圍 88.4度
12:00
SITE 08:00
冬 春 夏 至 秋 至 分
36.7度
41.5度
16:00
88.4度 SITE
34.8度
SITE
冬至
16:00仰角範圍 34.8度
12:00
08:00
41.5度 15.8度
12.9度
16:00
SITE
12.9度
SITE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CONCEPT 馬偕、淡水、基督教 《天津條約》: 台灣開港通商後的黃金時代
馬偕在淡水時期
1865年
1872年
1884年 清法戰爭
1901年
1905年
05
《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三章「荊棘被火焚燒卻沒有燒毀」 上帝要保護祂處於苦難中的子民
馬偕:「經歷迫害,教會不僅沒有消逝,反倒更加璀璨興旺。」 焚而不燬
清法戰爭時,法軍砲擊淡水,教堂受到排外情緒的波及被民眾破壞、燒毀。事後馬偕重建四間擁 有尖塔的禮拜堂。
2018-2022
荊棘的象徵意涵層級 世俗
神聖
「人類犯罪」
「住在荊棘中的主上」
「頭戴荊棘冠冕的神」
困難、苦難、紛亂
不要近前來, 把你腳下的鞋脫下來, 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耶穌頭戴荊棘冠冕, 所有詛咒頂在祂頭上。 世上我們再也沒有荊棘了。
荊棘之中
荊棘壟罩
荊棘之下
06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PROGRAM 使用者路徑 遊客路徑 : 穿梭於空間中,體驗荊棘世俗到神聖
神職人員路徑 : 直接到達各工作、生活空間
基本設置說明 07
SITE
SITE
退縮以接納人潮
汽車鄰街唯一入口方向
神聖
教堂
主入口
SITE
SITE
SITE
腳踏車停放
聚會、交誼
SITE 生活機能
世俗
東末西前(East end west front) 主入口在西面 室內最重要的部份放最東 面向基督來的方向
荊棘層級體驗路徑
各空間之入口位置
2018-2022
C0NCEPT MODEL
08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上帝的子民雖然處於苦難中,但上帝卻要保護他們,與他 們同在。
馬偕在淡水奠定的傳教、教育、醫療基礎,彼此關聯著互 相支持著,並築構出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
07
以荊棘的特性作為延伸,彼此纏繞卻不會直接碰觸,產生 有結構性的網絡並產生虛空間。
2018-2022
將概念模做延伸 嘗試不同型態的組構方式
08
YU-HSI LIN
0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DRAWING
2018-2022
08
SITE PLAN
N 0
200 400
800
1200
2000 (cm)
ARCHITECTURE PORTFOLIO
A
YU-HSI LIN
1 空間
禱告
小型
0
B
空間
B
0 -3
2
禱告 小型
3
禱告
空間
小型
A
UP
B B
11 教堂
UP
00
+3
UP
N D
所
廁 友善
性別 DN
UP
UP
N
室
儲藏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300
室
B1 PLAN
5
客房
住宿
00
+4
客房
6
住宿
N 0
A
A
辦公
DN
100 200
400
600
2F PLAN
1000 (cm)
A
2018-2022
B
B D
0
0 +6
DN
N
堂
教
DN
REF.
間
空
宿
住
員
DN
人
職
神
0
6 +6
12
N
A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3F PLAN
N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ROOF PLAN
室外空間
教堂室內空間
其他生活空間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11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A-A SECTION
2018-2022
12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B-B SECTION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13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EAST ELEVATION
2018-2022
14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WEST ELEVATION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15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SOUTH ELEVATION
2018-2022
16
0
100 200
400
600
1000 (cm)
NORTH ELEVATION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之 Church of Thorns
以馬偕、淡水、基督教,三者為出發點, 試圖尋找屬於這塊基地的共同文化與回憶, 並以荊棘做為橋樑,串通歷史與宗教故事, 進而在教堂路徑與空間上反映出來, 讓信徒步入教堂的同時也閱讀著這塊土地的記憶。
17
2018-2022
18
YU-HSI LIN
Architecture Station
1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20
Tamkang Architecture Student Dorm 車站,是文化的門面,他帶我們進入這個地方、 認識這個環境,並在最後送我們離去。讓我們帶 走回憶,留下足跡。 對我來說,建築系宿舍便是這樣的存在。 然而,門面不只是對於加入這個大家庭的建築系 學生,更能提供給其他學生、居民,讓他們走入 建築系的生活場域,體驗建築最原始的材料工藝 ,讓建築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ITE ANALYSIS 主要連接道路
使用型態分區
SITE
SITE
住宅
建築系學生動線
商業
學校
入夜人群分布
SITE
SITE
建築系館
21
30人 50人 200人
風向與周遭建築影響
東北季風
炎夏(6月---9月) 白天盛行海風,格外涼爽,而夏 天特有的「午後雷陣雨」( 俗稱 「西北雨」)多下在台北盆地, 夏季又為颱風季,淡水 一帶最怕 盛行西北氣流的暴風雨,(俗稱 「西北颱」)屢造 成嚴重風災水 患。
海風
冬季(11月---3月) 在寒潮(俗稱「起暴頭」)籠 罩下,淡水盛行強勁冬北季風 。當東北季風粒蒞臨大屯山系 時、位於迎風區之淡水一帶首 當其衝,雨天雨量均多,因而 較台北盆地稍寒。
2018-2022
February
June
September
陽光與周遭建築影響 6:00
18:00
6:00
15:00
9:00
9:00 12:00
12:00
陽光照射時間最長區域 15:00
18:00
22
基地視野
基地天際線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CONCEPT
沉積
23 迂迴、疊加
堆疊、沉積
底部沉積,表面浮動
PROGRAM 車站與宿舍空間關係
將事物分門別類
提供給所有人
閘門
大門口
寢室
門廳與展示空間
在開放空間有秩序排列
月台
工作室
將人群匯聚
大廳
交誼廳
被動地分類
售票口
三人套房
垃圾暫存區
多功能主題空間
廚房用餐區
閱覽室
儲藏室
車站
宿舍
半戶外
功能空間
戶外
公共空間
室內
私人空間
2018-2022
車站會聚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可能是一個街口、一個 隧道抑或是一個紅綠燈,人們便會朝向車站前進。此時, 若將車站視為一帶有核心吸引力的場所,人們一旦接近到 這無形的虛擬匯聚範圍,便會導向同一方向。
浮動
24 沉積至高點與流向
浮動原始樣貌
流向沖擊變形
雙人寢室
單人寢室
泡泡圖
流向沖擊轉向
洗衣房
三人套房 浴室廁所
工作室
多功能主題空間
交誼廳 閱覽室
廁所
功能空間/半開放空間
廚房用餐區
垃圾暫存區
儲藏室 停車區
門廳與展示空間
公共空間/開放空間 私人空間 建築系學生動線1 建築系學生動線2 客人動線1 客人動線2
YU-HSI LIN
24
ARCHITECTURE PORTFOLIO
SITE PLAN
1F PLAN
2F PLAN
3F PLAN
2018-2022
ELEVATION A
ELEVATION B
SECTION C-C’
SECTION D-D’
25
YU-HSI LIN
25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26
YU-HSI LIN
27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28
YU-HSI LIN
階·接下來
2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Sharing · Self-sufficient Apartment
30
近兩年在疫情的肆虐下,台灣人也經歷了將近四個月足不出 戶的生活。 而現今的後疫情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逐漸疏遠,「有溫 度的住宅」「在家也能交流」成為我設計的初衷與目標。 在這次的規劃裡,每層樓設有公共露臺,緊緊繫著住戶們的 凝聚力。如果說疫情疏遠了人群,那就用設計拉近彼此的距 離。每層的公共空間,提供了住戶們到戶外交流互動的機會 ,能按照需求自行定義大屋頂花園,孩童間的嬉戲,綠意盎 然的植栽,年長者們的茶與談心為冰冷冷的的疫情生活帶來 一絲暖意,且整層樓的露臺空間交互相通,打破樓板間的阻 隔,讓交流不再只是平行。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PROGRAM 觀察基地周遭,附近有學校、豪畫商辦、長照據點以及近幾年即將啟用的TOD開發大 樓,人口組成年齡廣泛,創業青年、獨居老人、大學生成為這裡住戶的最小單位。 又因為鄰近士林捷運站,商店眾多,以特色餐廳為最大宗,生活機能方便。考慮到基 地位於商圈內,為因應地區商業習慣,地面層設立言街商店以達最大效益。
豪華商辦
學校 site
TOD開發大樓
31
長照據點
房型
人數
10坪
套房
1人
20坪
兩房兩廳一衛浴
2-3人
30坪
三房兩廳兩衛浴
3-5人
受眾
創業青年
大學生
頂客家庭
獨居老人
小家庭
一般家庭
2018-2022
MASSING
Stap 1
中山北路五段製造入口 意象
Stap 2
地面層商店街量體退縮 置入公共空間
32 Stap 3
將公共空間打通使其呈 階梯狀串聯
Stap 4
試圖讓兩條不相通的公 共空間在中間樓層交會
Stap 5
將階梯狀的量體做退 縮和延伸增加空間可 能性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MODULE 進一步將量體發展結果拆解,發現能拆解出一個以兩個相反方向基本中單元所組成的 大單元。大單元內含有十戶30坪、20坪、10坪的住宅,能依照需求重複此單元,並且 每一大單元內設有六個大型公共露臺,居民們能自行定義露臺功能和使用方式。
大單元
中單元
33
18m
18m
9m
30坪
9m
30坪
9m
30坪
10坪
10坪
10坪
10坪
10坪
10坪
9m
9m
27m
20坪
2018-2022
TRAFFIC FLOW
為打破樓板的阻隔,各層樓的露臺空間以環繞建築本 體順時鐘方向動線串聯,讓居民能用很短的距離,到 達不同性質的活動空間。今天我家所在樓層的露臺是 寵物天地,下面樓層是兒童遊戲場,我要遛狗時也能 同時看顧到在樓下玩耍的小孩,進而達到鄰居互相照 應的效果。
34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A
35
DRAWING
B
2018-2022
C A
B
36
C
SITE PLAN
0
400
800
1600
4000(cm)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YPE PLAN
TYPE A
TYPE B
TYPE C 0
100
300
600
37
B1 PLAN
3F PLAN
2F PLAN
4F PLAN
1000(cm)
2018-2022
5F PLAN
8F PLAN
38
6F PLAN
9F PLAN
7F PLAN
10F PLAN 0
200
600
1200
2000(cm)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39
0
100
300
600
1000(cm)
A-A SECTION
2018-2022
40
0
100
300
600
1000(cm)
B-B SECTION
0
100
300
600
1000(cm)
C-C SECTION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41
SOUTH ELEVATION
EAST ELEVATION
2018-2022
42
NORTH ELEVATION
WEST ELEVATION
0
200
600
1200
2000(cm)
YU-HSI LIN
Poetics of Materials
43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44
TKUA EA1 + EA2 Selected Works Year : 2018-2019 Advisor : Various tutor Contains : Small-scale ivstallation art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Woodcraft Design
任。憑。板。
一個圓柱為設計的出發點,藉由三個單元結合為設計主軸 以長木條為元素保留木質的彈力特性 增加圍繞的數量使其呈現線條錯縱的型態並圍塑出空間 加入軌道的設計解決轉動問題並加強了結構性
45
Coincidence and Inevitable 偶然與必然
2018-2022
Material Syntax |Material Modularity
材料語法|物性配置
組織並歸納細部構成的特徵,轉化發展出基於材料特性與銜 接工法之單元模,並以真實材料進行材質與實驗概念模型的 操作。
46
YU-HSI LIN
ARCHITECTURE PORTFOLIO
MODULAR HOME DESIGN CHALLENGE
Shortlisted
The New Coastline Problem
Solution Floater
Living with the Water
47
According to the 2019 report of 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 rising of sea level caused by goabal warming has accelerated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By the year of 2050, approximately 150 million people will live under the water line during high tide and 300
The hexagon shaped modular unit was transformed from the concrete tetrapod placed on the coastline, also called the 'tidal breaker'. With the receding of coastline,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global warming scenario.
The specially shaped living unit can also be composed into a series of flexible community areas by creating various level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aces. This proposal looks at the modular home as an aggregable community integrated within a greater social, water and unique power infrastructure, illustrating the life
Creating a new living lifestyle above the water has became a trend in the communities which live directly on the coast around the world. The rising seas also pose the risk of being flooded, storm and tides to the communities. In facing this climate, the best solution is sustainable, safe and efficient modular floating homes.
2000
2050
2100
+ 0 cm
+ 500 cm
+ 1000 cm
Modular
33 %
Green energy
Taiwan is predicted to lose 33% of its habitable territory million residents and all the major power plants will be submerged in water
80 % Public 40 % Public 40 % Private 100 % Private
stories of 21st century climate change survivors.
Hexagon shaped unit modularizing various level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aces
Private sharing
3
2
1
1
3
4 1
Public sharing
2
2 4
5
6
Program A
Program C
Program E
Two living units for couples or
Four living units surround a private sharing space, creating community actitvies for all residents
Six living units create a central private sharing
single man with one public sharing space
space for similar residents in the communities
Public unit
2
1
1
1
2
5 2
3
3
3
4
5 4
Program B
Program D
Program F
Three living units compose several
A public unit connect the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haring spaces for enriching the communiton of residents in the communities
Two private sharing spaces were create for two types of
public sharing spaces as a line
Living Converse Imagine
communities, and was connect by a full public unit
Outdoor Family Activties
Urban Roof Farmer
SelfBuilt Home
Program D Section
2018-2022
Unit Floor Plan
1000 300
6
34
180
180
0 50
Section A - Kitchen
Section B
Section A
Section C
Section B - Bathroom
Section C - Living Room
48
Tetrahedron Floater Tetrahedron complements the angle of the hexagon design, as well as providing
Power Line Converted Power Line Water and Plumbing System Line
Unit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Solar and tidal power generator are installed in each unit to maximize sustainability in the river or coastline environment.
E v e r y d a y, t i d a l energy are ready for us to harness.
Gorlov helical water turbine, harnesses the energy of water currents to power the respective unit attached to it.
The turbines are attached to the three central poles.
The turbine blades are attached to the generators. Then the energy is converted into electricity for use.
YU-HSI LIN
ICELAND VOLCANO LOOKOUT POINT Shortlisted
49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2
50
OILOFTROP
2018-2022
PORTFOLIO
TKU Dept. Of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