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雜*文*碎*集》

Page 1

FREAK! 2


1

獻給所有愛我,以及恨我的人 我愛你們,同時也恨你們 Vigilia Pretium Libertatis

1


2

【自序】

雜文是千變萬化、包羅萬有的東西,總歸而言我也不懂它是什麽玩 意兒。這本小小的 PDF 電子書,收集了我從 2006 年至 2010 年左右的 零散的一些文章,絕大部份是我留學中國大陸時期,鬱悶和瘋狂交錯中 所留下的“產物”。它們都發表在論壇、我的部落格和社交網的文檔上, 隨手摘下還算挺多的,但經過本人的大刀闊斧和精心處理,總結出來的 就是本書所收錄其中的。 除了寫詩、小說和評論,偶爾突發奇想便會隨便寫些東西,自娛的 也好、共賞的也罷,都是非常個人和不經修飾的東西;稱之為雜文也不 為過,我也不懂得怎麼去歸類,它們是否都符合雜文體之標準,我也不 2


3

曉得。總之,它們都很“雜”、“亂”、“無序”。有長的也有短的,多樣的却 又好像脫不出框框的,每篇背後的故事我依然記得很清楚。 於是我將它們都分成四大部份,皆以時期來分類,就當做是我這幾 年來寫文的一個總結,從像命題作文這樣東西,到談天論地甚麼都插一 腳。這本小書,就像鏡子一樣,透過其中,我看到了自己過去和一些想 法,故此配合 Freak!出版這本雜文集,藉此記住過往,展望明天。

3


4

【目錄】

嫩葉期 人生塗鴉

8

宗教

11

隱士之 Life

13

讀草期 把普丁帶進廁所

16

我閱讀

18

書!書!書!-十一月尾逛先鋒

20

對書展的看法

22

談書店

23

再談書店

25 4


5

思想期 中國研究:大國文化之崛起

28

效忠

30

希臘獨立戰爭不浪漫

32

Chinois=中國人?華人?

34

白癡當道的社會,你懂又何妨?

36

Rookies-甲子園-夢想

37

畢業?事業?

40

虛構扮演者

42

我就是激進!

45

編碼期 《翡冷翠的一夜》-徐情聖給小曼的詩集

48 5


6

所有的記憶都是遺憾-阿飛、蘇麗珍、周慕雲

50

鏡子

53

Dr.Samuel Johnson

55

我看閱讀

57

寫字

59

憤與糞

60

Rock Guitar

62

重金屬搖滾筆記 1&2

63

編碼 No.1

67

編碼 No.2

69

聖誕節的意義

71

無所謂漢服

73

虎媽的成才之道

75

6


7

嫩葉期 (不知道在幹嘛的時期…)

7


8

人生塗鴉

塗鴉,相信都是每個人自小以來的必經之“塗”吧?我們小時候打從學會運 用畫筆這種東西開始就已經對它產生了無比的好感和同感。感覺上,只要有 一枝畫筆在手,萬事就等於掌握在我自己的手裏一樣。 所以,我開始正式塗鴉的東西不是在雪白柔軟的紙張上面,而是在堅硬 的牆壁上,這是在外婆的舊家所發生的事件。當時年級還小,拿起手中的蠟 筆,不知所措,於是在那雪白凹凸的牆壁上畫了很多藍色的圈圈,不亦樂 乎…結果換來的“賞賜”卻是媽媽手中那駭人的藤條。從此以後,我開始明白 原來牆壁不是用來塗鴉的,因此把自己的畫筆的目標轉向雪白的紙張上。 人們往往對塗鴉的定義就只是所謂的亂畫那麼簡單,那他們的想法真的 是完全的錯了,他們沒有深入去研討這個課題。因為塗鴉就曾經培養出了很 多著名畫家,這當然是有證明的。如那位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創作出《蒙娜 麗莎》和《最後的晚餐》兩副博物館珍寶而聞名世界的大畫家達文西,他如 此驚人的畫工是怎麼鍛煉而來的呢?我們不必懷疑也不需要質疑,他小時候 就是時常帶著一枝畫筆,在家鄉的石板街道上塗鴉,長大後就是這為鼎鼎大 名的畫家了。我當然不是什麼大畫家,不過自己也不例外。 自從“轉戰”紙張後,從畫圈圈開始,直到自己能畫出太陽、大樹、人、屋 子,我漸漸喜歡上了繪畫。仍然記得小學二年級從同學手中借到第一本漫畫 《多啦 A 夢》,就日夜不停地在紙張上發揮自己的才能,畫出漫畫中的每一 位大小角色,紙張不夠時就拿奶奶每天都會定時撕下來的過期日曆紙來代 替。 8


9

有時覺得自己喜歡塗鴉真的是一種樂趣,而且又能打發時間。小學時,凡 是又沉又悶、枯燥無味的課,乘著老師不注意時,課本簡直成了我的最佳塗 鴉手冊。雖然塗鴉的東西都是與課本無關的東西,但是看起來確實是十分的 好笑,比如在課本中某些人物的頭加上牛角,或是在他們的背後加上一對翅 膀等等;使得我現在每當從舊箱頭裏搜出並翻開小學的課本時,都會笑得翻 滾在地上,笑到肚子產生疼痛為止才肯甘休,回味無窮。 這樣的塗鴉方式後來因為被媽媽發現,痛駡一頓之後,再次“轉戰”某些東 西。我認為紙張非常地麻煩,而且不易攜帶,有誰為了上課沉悶時塗鴉而帶 畫紙的?唯一的辦法終於在我的腦中旋轉著,就是簿子了。由於小學簿子便 宜的關係,當時六十頁一本才四十仙,除了課堂上必須用到的數量之外,也 為自己準備了一本“塗鴉簿”,是我當時寫在簿子科目欄上的主題,這本簿子 目前還在我的“百寶箱”裏珍藏著。 塗鴉人生還是不停地延續,直到中學時期,簡直成了高峰時期。因為本 身的懶惰,加上考試成績顯得十分地糟糕,面對枯燥無味的老師講課時,手 中自然就會有一本塗鴉簿子幫我度過這些難關。乘老師不注意時,簿子上就 會增添了很多的人物和眾多的不明物體,塗鴉的簿子從此還成了我豐富創作 力的根源之一。 所以凡是自己心裏覺得很悶的時候,自然就會從書包拿出那本簿子,用 手上握著的任何一種筆,在簿子上盡情地遊蕩、撒野,塗鴉給了我無比了歡 樂和趣味。因為中學的簿子一點都不便宜,加上自己的塗鴉量逐漸增加的關 係,除了老師交代一定得用學校發行的簿子之外,我其他的簿子都是外面書 局買回來的。無數的塗鴉簿子後來在我迷上文學後就成了我寫作靈感的簿 子,塗鴉簿子的時代就因為我興趣上的“叛變”而終結了,沒有留下任何一滴 痕跡。 這難道就這樣證明了我已經沒有塗鴉了嗎?答案是沒有。我仍然喜歡在 老師分法的講義上面盡情地塗鴉。要如何證明一位老師的課是何等的悶法, 9


10

就得看我在講義上畫的東西的數量有多少了。因為科系的人數不是很多,所 以老師能一目了然我們到底有沒有打瞌睡。我當然不敢打瞌睡,以免招惹老 師的不快,唯一能消除周公到訪的最佳的辦法就是在講義或記事本上大肆塗 鴉,以消除心中那疲憊不堪的睡意。塗鴉就是人生的一種過程,它擁有很多 的階段,是一種不會就這麼輕易消失的物體,是人生的一種記憶體。 有時,當一個人在煩悶的辦公室工作時,他會隨手拿起手中的筆,在報 告的紙張上畫個圈或什麼的,這就是他心中突然之間所萌發的一種塗鴉。 2007 年 5 月 8 日

10


11

宗教

有時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一個適合的宗教皈依似的。畢竟生長的國家是 個非常獨特(還是複雜)的國家,因為這是一個以回教為國教的國家;當 然,我不可能是回教徒,我也不可能是邪教徒。 我從小就由奶奶照顧,奶奶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奶奶家裡供奉的是觀 世音。跟我父母不一樣,因為他們是衛理公會基督教徒。這裡所謂的佛教 徒,其實也參雜了很多的道教因素,并不是完整的佛教,這就是祖傳中國佛 教吧?所以我就是奶奶所說的,觀音娘娘的乾兒子。我卻喜歡這種說法,因 為我認為自己就是從小被觀音娘娘保佑著健康長大的,每逢觀音誕我都會到 寺裡去點香唸經。至於“燒金紙”(冥紙)方面我就相當地反感,我個人認為 佛教徒不必這麼做,但奶奶總是說這是華人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身為下一 代的我們一定要遵守。這是奶奶和眾多華人的觀念,我當然不能說是這是錯 的,不過本身還是有些極端觀點的存在,覺得燒冥紙是一種迷信,卻又不排 除燒香,矛盾得很。 而且身為佛教徒本身有很多惡習,自己總是不能檢討的。其實自己是連 心經都不會唸的三流佛教徒,每天肯定會從口中爆出大量的粗話,而且十分 喜歡吃肉(有時還有要把世上的各種肉類嘗完的遐想),初一、十五也不曾 試過一天吃齋菜的習慣。在別人眼裡,往往自己是最爛、最失敗、最不適合 成為佛教徒的佛教徒。 依我個人來說,卻沒有這樣想過,身為人類,誰不想詳盡人世間的總總 好處?宗教是教化人們去認識真理,多做好事,而不是叫我們必須完全依照 11


12

教條去辦事。這樣宗教倒不是成了人人必須尊重教主的阿姆真理教?而皈依 的信徒不如出家當和尚算了。我的主觀是佛在心中,多於的事情便大可不 必,只要心中有佛陀的存在就可以了,當然我以上那些行為都是有三思過才 做的。 宗教并不是束縛你的工具,不像那些每天上電視的極端恐怖份子,整天 喊偉大口號;或是世界政治家每天所打的上帝口號。宗教絕對可以是自由 的,永遠沒有綁著我們的宗教,也不要讓它綁著你走。皈依佛教是我的個人 選擇,基本上我也會遵守一些較合理的教規,沒有局限,因為我堅信佛教是 維護和平的宗教。 21 世紀是自由宗教的世紀,這句話是我個人提出的看法,人的心只要是 開闊的,宗教一定會使他的生活更加精彩。 2005 年 9 月 25 日

12


13

隱士之 LIFE

我想當個脫離枯燥無味生活的隱士...逃離這個都市,搬到高山上也好, 到鄉村去住也好...只要讓我能安靜地享受幽美生活的地方,這就是我個人最 盼望的天堂了.不是我怨恨日常生活,而是想試著去改變它,改變一貫的生活 方式是最好的辦法. 為甚麼要改變?如果一個小孩只為了讀書而讀書,大人只為了工作而工作, 這個世界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我們的生活根本就是跟著所謂的“生活”系 統在行走著,日忙夜忙,到底為了甚麼?小孩還不是為了將來有個好職業,大人 們還不是為了能賺取更多的收入? 但事實並不是如“生活”相像得如此的完美,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自己 的未來會是怎麼樣.小孩有可能讀了很多書,願望一直都沒變地這樣走著,但 有一天他終於領悟到了原來這個從小一直努力追求的願望其實並不怎樣,他 能因此而後悔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嗎?他需要改變. 工作的大人們一直都在為生活著想而日夜拚命,只是為了自己與家人將 來的生活能好過一點.但是到了老年的時候,他也可能會覺悟到並問自己,一 直以來那麼的拚命值得嗎?除非是富有的人,不然你一生人拚命的只有養老金 罷了.他能改變嗎?絕對可以. 所以我想試著去改變生活,我要跟它來個挑戰.雖然想過著隱士般生活的 願望很難達成,但我還是會試著努力去完成它的.隱士,人人都可能以為是居 13


14

住在高山上的道人或者是脫離塵俗的和尚或是一些厭世之人才會這樣稱呼, 其實並非如此. 一個人在都市度過的生活感到厭倦了,他想找個寧靜的地方搬離都市,到 郊外也行,鄉村地方也行,甚至高山上也可以考慮.他只想離開一些人,複雜的 工作,煩人的交通,定居在某個可以讓他感受到安詳,快樂,自由自在生活的地 方,他選擇了那裡,他就可成為隱士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生活上的約束, 不用聽人家的指揮工作,無拘無束,這就是人活在世上的意義. 我盼望自己能在鄉野的一間屋子裡,從房子裡的窗口看著外面投射進來 的陽光,看著外邊那一望無際的田野...手裡握著一支筆,輕鬆地爬著格子,聽 者收音機播放的 Johann Pachelbel 的 Canon D 大調;旁邊有一座大書廚和幾 張藤椅,我的桌子上放著一杯熱咖啡,一邊寫一邊享受美味的這一刻.這裡就 是我的天堂...我不是上帝,我是隱士... 2005 年 7 月 2 日

14


15

讀草期 (永遠…永遠…不過期)

15


16

把普丁帶進廁所

《 野葡萄》的一月號徵文的題目好像關係到廁所閱讀的喜好,引起了共 鳴,於是便 MAIL 了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過去;非常遺憾地,得不到編輯的 青睞。可能是自己寫得不是很好吧?我也不想胡亂猜測結果,反正就是落 空。雖然如此,對於如廁時邊看書的習慣,我還是時常會做到,而且已經是 達到某一種無法自拔的境界了。 能夠養成這麼特別的一種習慣,我想連自己都不知道是何年何月開始 的。起初應該是覺得在廁所裡面辦大事太浪費時間了,老師不也教過我們俗 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大道理嗎?這證明了時間乃何等之 寶貴呀,不管你家有再多金銀財寶都好,逝去的時間始終買不會來。所以我 為了珍惜每分每秒,連上個大號都得帶本讀物進去,雖然味道是難以相像的 惡臭,書香卻填補了一切,因此傳送到大腦的不是排泄物的臭味,而是寶貴 的知識,嗅覺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怎麼重要了。 以往自己在廁所裡解決的時候,閱讀的都是一些雜誌,如時尚或偶像類 型的。隨之而轉換了口味,提醒自己就閱讀文學吧,所以有一段時期,村上 春樹的散文也跟著我一起進入了廁所,村上老師知道了不知有甚麼感想呢? 而金庸的武俠小說才是我的最好的廁所讀物吧?因為本身不是很喜歡武俠之 類的故事,也不會因此而對它產生吸引,有一天卻很意外地盡然在一個多月 裡,讓我在廁所裡讀完了《書劍恩仇錄》第一冊,感到十分地榮幸吶!

16


17

現在大號的時候,我好像偏向了閱讀歷史和傳記,不管是哪一國也好, 哪一國都好,一併照殺!從畫冊頛的古羅馬史到漫畫頛的歐洲史,由史達林 到目前仍在持續中的普丁傳記,不但不會覺得乏悶,卻越看越投入,每天上 大號都要帶進去閱讀幾頁才罷休。尤其是最近在書店買回來的普丁傳最稱得 上是愛不釋手的一本,所以委屈了這麼偉大的一名俄羅斯現任總統的偉大傳 記,成為我的最佳廁所讀物,真的是無比的大榮幸。 讀書是人生最快樂的一種消遣,不管自己身在何處,祇要手上有握著一 本書,就不會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而是在把握時間掌握知識。當然,如廁 時看書也不是一件壞事,不過還是選擇在自己家裡的廁所是最好不過了,要 是你真的是一名書痴,相信你在公共廁所裡頭也不會放過絲毫的閱讀機會 吧? 2006 年 2 月 7 日

17


18

我閱讀

閱讀,真的有必要看人家讀著的是甚麼,或者一定要看目前市場上流行 甚麼樣的暢銷書,才能稱得上是位讀者嗎?如果有一個人很愛看課本的話, 我想我會佩服他吧?因為得恭喜他“入流”了。馬來西亞的讀書率平均每個 人只有二頁,這和日本、台灣甚至任何西方國家相比也未免過於誇張了點, 這豈不是在鬧笑話嗎?不要一直把大多數不愛閱讀的人們算了個總平均就了 事,起碼對真正喜愛閱讀的人要公平些。當然,他們的人數未必是少數群 眾,更不可能是出眾的一群。閱讀,就讀自己所喜歡的,讀自己所愛讀的, 誰也不會來管你閱讀甚麼,你也不必去理會他們(…限制級和無益處的排除 在外)。 然而,並非是一大堆人握著一本書或一份刊物,坐著或是站在某一個公 共場所攤開來閱讀,就等於這個國家是一等標準的;閱讀並不是在台上作 秀,沒必要在眾人的眼前演戲。一等或次等,那些我們都不用去理會,閱 讀,不一定要拘限在一本書籍上。 馬來西亞作為例子的話,讀書率的定論足以被推翻掉,長途巴士、電車 上,我們可以看見多數人持著一份報紙在仔細閱讀(姑且不管它是英文報、 中文報、巫文報或淡米爾文報),有些還握著雜誌或是小刊物之類的;小說 類則佔少數,令我感到咋舌的是翻閱厚厚一本的英文小説的年輕人。有些人 可能不太愛看書,他們寧可翻閱報章、雜誌,這是讀物上的差異,不代表他 們平時不愛閱讀。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上網也是一種追求新知識最直接 的方法,我們觀看部落格或是 PDF 的文章,都是在閱讀某一樣東西。 18


19

比起在公共場合閱讀,我寧願選擇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伴著音樂享受閱 讀的樂趣。公共場所的嘈雜和擁擠,絕對不會是我首選的閱讀場所。報紙和 雜誌倒罷,一些必須經過一般思考和摸索的讀物,如一些重量級著作,抑或 一本學術性刊物的話,我想留在一個寧靜的空間內,任時間慢慢地滑過,一 頁接一頁地翻閱,游走於美妙的文字與句子間,確實是種至高的閱讀享受。 有幾次,在擠得水洩不通的電車裡,我曾經目睹過兩名老外,很鎮定地 在又悶又熱的情況下閱讀。回程的路途上轉了兩趟電車,分別遇到的兩名外 國男人,前者看出是一名背包遊客,靠著自動門旁的鐵欄杆翻閱 Far Eastern Economics 雜誌;而後者看起來像是出外走走的,手裡只捧著一本硬皮書, 打從一上車一直到他所抵達的目的地,書本從未離開過他的雙目。 當時的我已接近投降,背包裡雖然有一份似懂非懂的日文報,一份完全 看不懂的韓文報(在外國人居多的商場上可找到的免費小報),和一本介紹 大理歷史與文化的書籍;但我已完全失去閱讀的欲望,只求電車盡快到站。 走前一瞄,老外讀著的不是文學類,而是科技類的,叫人不得不佩服。 就算是公共場合,我也得找個空位坐下,才願意翻開本身持有的讀物。 如一本普希金的抒情詩選,周圍的吵雜聲被 MP3 裡的爵士樂取代,將自己完 全融入在詩的境界裡,輪不到其他人來打擾你。我愛閱讀歷史和政治書籍, 不過在電車上我卻不翻閱它,因為這是書牘上享受。而長途巴士上的首選是 一份雜誌,MP3 裡播放的搖滾歌曲,在這麼一個狹窄的空間,身邊又坐著一 位不認識的人時,窗外的景物、手中的讀物和耳中音樂就搭配得剛剛好了。 文學類還真是不錯的選擇,在哪兒都能輕易閱讀,詩歌、小說、散文並 非完全通俗易懂,卻可以隨著不同的場所和場景的改變,去感受其中所抒發 的感覺。閱讀後,請將所閱讀過的思考一番,不要將其當作消遣或是純粹看 爽的東西,看完就忘個清光卻說讀過。這樣就和美國所出產的某些高製作影 片一樣,純粹地是拍給人們消耗娛樂時間而觀看,一點藝術價值也沒有。 2007 年 9 月 12 日 19


20

書!書!書!-十一月尾逛先鋒

總算拚完了某一科目的作業,在準備下一份小論文的同時,播出一點兒 時間上書店去逛一逛!先鋒書店果真的夠“先鋒”,驚嘆它那種前衛的地點 -地下改造的龐大書庫,門面也格外地不起眼,走在那條路上要不是東張西 望,恐怕還真的會找不著書店。 記得第一次光顧是上一個月,亦錯過了書店的 promotion(五折!), 若不是會員又無會員卡就妄想打折。老實說書本的價格還真是有點貴,我們 不能責怪書店,只能怪出版業的發達,書籍一本接一本越出越好 品質,封 面設計一流、hardcover 的多了、紙張很講究、還有書腰之類的,整本書看 來就像個“藝術品”,難道不是?愛看的人總會將它看爛,愛現的人則 可 以買來充書架,不管怎樣,現在的書就是好,而價格一定貴,物超所值嘛... 書是精神糧食,不可將吃飯混為一談,要麽花錢吃飯、要麽掏錢買書,抱怨 書太貴 的話就別買,等它減價,又或者花時間到舊書店去翻找。 吃飽飯後進去一逛就兩小時,在文學類轉了三圈,腦中浮出的購買 list 就使人懊惱了,怎麽有那麽多想看的書呀,總該為自己的荷包想想了... 尤其是翻譯了的外國文學,日本的、法國的、美國的、英國的...。村上春 樹、吉本芭娜娜已經不新鮮了,身為村上迷,除了“村上堂”文庫系列與散 文太繁瑣而不看,小說還算是看了不少,新井一二三評:村上的作品自《挪 威的森林》大紅後,隨後的已沒什麽看頭...可我還是看了《國境之南,太 陽之西》,再跳了兩部接著看《海邊的卡夫卡》以至《午夜之後》。外國作 20


21

家當下被炒紅的還有誰? 還不是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Clezio?他的著作 中譯本找的的已有三種,自 2004 年奧地利的 Elfriede Jelinek 獲獎後,除 了劇作家 Harold Pinter 被排除在外,Orhan Pamuk 小說的中譯本一直在出 版(我只買過他的回憶錄《İstanbul: Hatıralar ve Şehir》)、Doris Lessing 的著作中譯本也占了很大片領域,可幾乎都是大塊頭,尤其是她那 本厚如字典的《金色筆記》足以使我敬而遠之。 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豐臣秀吉》最吸引我,小說除了有彩色 插頁外,還附上一張戰國時代之始直至德川幕府成立前的“群雄割據圖”, 可惜最終我還是放棄 了買它。此外還看到英國布克獎優秀得主 Ian McEwan(《Atonement》的作者沒錯)的新中譯小說《On Chesil Beach》,其 小說陸續在推出中文版;在另一書桌上又看到他的《Armsterdam》,一就全 部打包買下,二則全都不買,我仍選擇了後者。 《Armsterdam》的一旁則 看到多年前又一布克獎得主-頹廢的 DBC Pierre 的《Vernon God Little》, 想起當年“十大最爛小說”的 black list,這本書就排在 No.1,我的天... 翻了一看內容還真的是“No.1”,就此打住。脫離文學類的感性天地,到學 術類那兒去看看,哲學類、社科類太專了,價格也相當之貴...深奧不在考 量範圍內。 想找《DIE SS 黨衛軍檔案》沒找著,在歷史類那兒有幸看到朱學淵的 《秦始皇是說蒙古話的女真人》。這本書的主題早在臺灣《歷史月刊》雜誌 上看過朱先生發表的同名文章,還有一些比如說軒轅黃帝是滿洲人等有趣的 文章,沒想到它們都結集成冊了,還推出了大陸簡體字版,說好就買這本 吧! 時間不早,轉了一圈經過文學類時,到五折的書架上挑了本《舜裔源 流》,據說姓陳的祖先是舜帝,翻了翻還看到孫中山的家譜源流是哪裏哪 裏,...買!下了斜坡,頭上的碩大十字架之下方擺放著很 多新書, gracias 讓我找到了馬家輝的《關於歲月的隱秘情事》!馬家輝的著作與其 “生死之交”梁文道一樣,皆為評論與專欄文章結集成書,這本亦不例 外。在大馬 KLCC 的 Kinokuniya 曾找過馬家輝香港原版的《江湖有事》與 21


22

《愛戀無聲》,一看其價格就想暈倒,發誓到了中國一定要找馬家輝著作的 簡體字版..據說三聯書店出版上面二冊,我就是沒找著,今天讓我遇到其新 作(這本是由大陸編輯出版的),叫我怎能放過它?

2008 年 11 月 30 日

對書展的看法

前陣子去逛了書展,馬六甲很難得看到書展,一年頂多一兩次,當然是 小型的。如果說真的要買中文書,非得到逛大眾去,只可惜選擇不多,想找 價錢比臺版書便宜得多的大陸書籍十分不容易,所以總不錯失來到馬六甲這 個小地方辦的書展。此次又非得說可惜,兩手空空而回,顯得特別瀟灑,不 是我非得省錢之故。 不知是在外坡留學的關系,靠近首都的那一代住慣了的關系,時常有機 會搭地鐵到吉隆坡的書店去逛一逛。由於吉隆坡書店很多,有些小店甚至價 廉物美,在空間十分狹小的店面裏享受尋書的樂趣,種類繁多,來選購書籍 的人也很多。 相反地,我如今回到了馬六甲卻感到很冷清,到書店的路程不但遙遠, 而且往往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懊惱得很。這一次雖等到了書展的到來, 卻令我感到失望。記得幾年前,友誼書局所辦的書展規模龐大,大陸書籍選 擇也很多,價錢也很合理,還增設了集郵攤位,吸引眾多集郵愛好者的到 來;我還記得南洋商報禮堂也舉辦過一場,參展的書店有幾間,同樣地讓我 雀躍萬分,滿袋子好書。 為什麽這次的書展會遜色多了呢?憑我個人的感覺,書籍的種類不多, 舊書也不知為何賣得那麽貴?不是說沒有折扣,那買幾本大打折扣的那種拋 售方法,讓人不禁感到受騙。書展一詞,顧名思義便是以書籍為主角的展 22


23

覽,書應當居多。可是我又看到光碟(舊的)、又有海報等,而且還是次等 貨。也可能是因為租借場地貴的關系,不算寬的空間格外悶熱,讓人有不想 待下去的感覺。確實掃興!二話不說就出來了,不是說想要得罪人什麽的, 而是覺得自己對書展這方面的看法有些改變了吧。畢竟去了兩年分別是國際 和全馬的霸級書展,對某些個人的不滿意發牢騷,望舉辦單位不要見怪!

2008 年 3 月 16 日 談書店

在吉隆坡購書是種樂趣,零零種種的老店林立於茨廠街周圍,愛書人們 仿佛如逛商店一樣,享受購物狂獨有的感受,看完一間再一間。只要錢包充 足,鐵能讓你滿載而歸。 由於在首都圈工作的關系,使我身處於應有盡有的首都圈生活。當然, 對於我個人來說,生活中唯一所縱容的奢侈莫過於買書,就算知道自己無法 都看完,導致家中書櫥已塞得透不過氣來;一旦巧遇自己心儀的圖書,還是 會掏腰包買下來。 在留學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節儉後,往後買書也變得不再大方。在中國, 某學長說中國圖書比起馬來西亞不知便宜多少倍,折合馬幣才不到一半的價 格。問題是,中國的圖書新版的越出越優質,無論是封面的美觀還是書本的 印刷,都讓顧客感到異常舒服。但新書始終很貴,完全符合中國當今的市 價。所幸的是中國的二手書店眾多,而且還是個挺能賺錢的行業,我所居住 過的南京市相比起北京城來說,亦是個文化古都,濃烈的文化氣息,籠罩著 我母校南京大學。附近那幾家二手書店便是教授、學生們的首選。 反觀我們的“先進國”大馬,據說一年統計只看兩頁書(課外讀物)的 我國,書店茍且偷生,怎麽也說不上繁榮。除了那每年舉辦一次的兩個巨型 書展,首都圈的書店只所以能依存,還得看首都顧客的愛書程度,以及眾多 到首都“朝聖”的愛書人們。在我的家鄉“先進州”馬六甲,我父親時代的 23


24

書店今猶在,不過都轉型成了文具店。“文具店”幾乎是大馬小書店的代名 詞,比起大型書店載各州的連鎖店,小書店早就沒落了。 那麽,二手書店呢?在我曾經居住的中國南京市鼓樓區,經常光顧的二 手書店不下四五間,不到書店還可以透過孔夫子網點擊買舊書,一舉兩得, 沒有一天不跟書本度過。樂在其中! 在先進州,中文二手書店就別妄想了,英文的倒是能找到。繁榮區有間 是兜售美國漫畫、可租可買的書店,在流行租漫畫的社會裏,租小說的店面 已少見。中學時期,記得百盛裏還設有一間二手英文書店,可惜挨不過那麽 幾年就消失了。 惟有在吉隆坡市區,那種氣息再次回到身邊,但依然能瞧見一丁點變 動。在我留學之前,紀伊國屋書店的日本部已解散並入中英文部,從此不見 那些打折處理的日文書本雜誌。基於對外抽重稅的原則,日文書比臺版書貴 上不知多少倍,恐怕日本人都得乍舌。回想起在上海逛二手書時,友人買下 不知多少本日文文庫本,每本不過 5 到 10 人民幣,折到嚇死你! 近日重回茨廠街,大眾書店中文部已消失,原來是並入了英文部。在 訊息發達、發展繁榮的社會裏,人們忘卻了閱讀的樂趣,試問文明世界還能 延續多久?仍是個未知數。 《南洋商报》甲州版 2010 年 12 月 24 日

24


25

再談書店

上次談到書店不是轉行就是微縮的問題,沒想到驚訝的事陸續接踵而來。 上周到闊別兩年甚至更久的時代廣場去閑逛,沒有任何貨品得以吸引我的眼 球,唯一能解渴的便是圖書。乘著未能忘記這間高級商場裏有個全球大名鼎 鼎的連鎖書店 Borders,得趕緊去看看有何變化。 誰知在足足有十幾層樓高的商場裏一直迷路,從 2 樓跑上 7 樓卻不見書 店的蹤影。想了一想也許久未拜訪此地了,搬去其他樓層了說不定。還有更 值得顧慮的是,它是否已倒閉?之所以會這麽認為,是因為 2008 年經濟不 景氣之時,該書店面臨經濟困境而被迫結束掉一些連鎖店,其波及程度不知 有無那麽廣呢?轉了一圈再望望內部結構圖,才發現書店是在一樓。也對, 印象中的 Borders 好像沒設在那麽高的位置,而且還有兩層樓。孰知下到了 一樓還是見不著書店,看著有兩間隔著板塊似乎像是在維修的某公司招牌 時,我已有了覺悟,Borders 或許真的倒了麽? 意外又慶幸的是,他沒有倒閉;可惜的是,它從“風水”較不錯的一樓 搬到了不見天日的地下層,驚訝的是,規模比以前縮水了近半倍以上。當年 亦號稱全馬最大連鎖書店的 Borders,竟然也遭遇慘淡營業,變成了一間小 書店。我不知道是暫時性還是永久保持原狀,雖然沒有倒閉,卻也發現裏面 的書已不多,沒有當時我逛 Borders 時的感覺了-那種舒適且廣闊視野,大 得讓讀者有一席呼吸的空間。遺憾的是它們都消失了,書店裏唯一保留的僅 有那爵士、雷鬼等“非主流”音樂,氣氛不變,但已尋不著熟悉的棲息地 了。 25


26

經濟不景氣何止整垮了工業、奢侈品?書本這種絕大數人不屑沾邊的 “奢侈品”,導致遭遇書店到的沖擊也可想而知。從紀伊國屋日文部到大眾 書店中文部的解散、並入英文部來看,書市並非我們想象中的樂觀,除了那 兩大國際書展的人潮外,書店擠暴人的場景還是少見的,並不會像百貨公司 大減價那樣地恐怖。 商業連鎖書店已走到了最後的地步,希望不要再有任何“突發事件”發生, 否則愛書人將再為一間書店的殞落而深感悲哀。反之,躲在某個不起眼的角 落,卻受到讀書人支持的小書店卻得以經營下去,比如狹窄到嚇人的學人書 局,進到裏面仿如遭書本包圍的感覺,怕的是被像山一般高的書本墜落砸到 自己。再者還有英文二手書店 Skoob Books,搬遷了數次,最終落腳於八打 嶺某商業大廈內,《南洋商報》副刊的吃風專欄便介紹了這間愛書人的“小 天堂”,確實正等待著“識途的老馬”前來搜刮。 愛書人的饑渴度,豈止是追逐時尚奢侈品的程度?它屬於精神上崇高的 層面,饑餓度達到百分之百,愛書人沒有一書在手已難以過活,更妄談沒有 了那位中介-書店? 2010 年 11 月 17 日

26


27

思想期 (學會用腦袋打蝴蝶結…)

27


28

中國研究:大國文化之崛起

有關外國人研究中國的一門科系-中國研究,其微妙之處在於他分為文 學類和非文學類,廣義的即為 Chinese Studies,中國學,關於中國的、中 國人的全面研究;而狹義則只局限於文史哲類進行研究的 Sinology,漢學 也。只是後者的形成較早,是文化交流 的產物,而前者多半牽扯到政治問 題。 閱讀畢《環球時報》於 10 月 24 日刊登的一篇題為“研究中國,世界又 熱又冷”,而其副題則是“美國的 中國研究最發達,非洲拉美差距較 大”,於是有感欲發而寫了這篇短文。拉美和非洲國家自冷戰開始至結束便 處於兩極化陣營的爭奪地盤站點,尤其是美帝國與西方 勢力的插手使非洲 人民的獨立解放戰爭陷入困境;再來的一大難題就是蘇聯,中蘇關系在前世 紀 60 年代正式決裂,蘇聯欲在非洲與西方對抗,一邊建立更多的親蘇 聯的 友好“衛星國”(satellites)。 自新中國建立始,中國處於援助與建立國際關系,曾經派遣眾多的技師 到一些貧苦的國家去參與 發展建設,非洲國家當時亦有親中立場的,是基 於中國給予無條件的奉獻,而非如蘇聯那樣的只講求回報和利益關系,最顯 著的便是阿爾巴尼亞。畢竟中國當時輸出 的是一種慷慨無私、促進外交關 系的策略而並非文化(就算是,也不過是新興的社會主義色彩之文化),那 些國家又怎麽會特地去研究中國呢? 28


29

美國之所以研究中國不如說是一種“防範策略”,不管是解放戰爭、朝 鮮戰爭抑或越南戰爭,中國身為共產主義國家起碼戰勝了美國與西方三次, 無人不恐懼紅色中國 是影響亞洲地帶最直接的“第二個蘇聯”,因此千方 百計想幹涉亞洲各國的內政,整肅紅色思想在各國的泛濫(red purge), 以建立親美親西方的政權,印度、南越、印尼、菲律賓哪個不是美國的“親 密戰友”?在這一些國家裏甚至還有實行排華政策的,中國文化散播的範 圍與空間基本相等於不存在。美國當初設立的中國研究無非是對華政策的戰 略研究,至今恐怕依然如此,褒貶者參半。我所知道的中國研究權威當中, 費正清 (John K.Fairbank)是個特例,可說是將中國看得最透徹的一位, 其立場由於較為中立(對中共抱公平態度),不像華裔學者黃仁宇、余英時 等人的親美、國民黨立場(在李敖大師眼裏所謂的“歷史學家”)。 70 年代尤其是改革開放才是中國研究崛起的時頃,極左不再是一種“特 色”,中國傳統文化得 以發揚的同時,加上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變遷,讓更 多國家對中國這個神秘國土逐漸產生了興趣,而不是單純的懷疑與鄙視的刻 板印象(stereotype),中 國研究在西方已成了熱門學科,已非冷戰時期 的那種冷門學系了。除大國之外,一些小國包括非洲拉美等地也已形成了漢 語熱,這是研究中國前的必備條件;可由於 長期的封鎖狀態和美國的挑撥 離間,又或者是當地人民多數無受教育背景之關系,知識相當之有限,除了 實行共產主義的古巴,“中國”和東方世界在拉美等地異常 陌生,尤其 “神秘”;舉個最鮮明的例子,秘魯人就搞不清前任首相藤森是日本人還是 中國人,幹脆稱他為“中國男孩”(china boy)。 相反的,中國才是擁有最多外語專才的國度,關於各國研究的科系 (studies)在中國大學府基本都已設立,外語系以及外語學院遍布各地, 形成了一種學習外 語的潮流。孔子學院既是中國輸出傳統文化的工具之 一,藉著學習漢語潮流的到來,中國研究必能隨著這波潮流迅速成為一門重 要的科系,無論是了解中國抑或中國 的正經文社教都好,確實已證實了中 國已是個影響世界的大國,其大國形象已漸恢復成型中。

29


30

多數國家現已將中文定格為國家必修之外語,甚至是第二外語,美國紐 約市也已立法規定中文為母語,加拿大更是如此。中國研究之學問,總的來 說是以語言為先決條件,隨之才得以更全面地去掌握與捉摸中國更深層的一 面,揭開其 (在外國人心中)深藏已久的神秘感。 2008 年 10 月 28 日

效忠

大河劇《義經》的最終章給 我了一些啟發,說明了忠於一個人,就算 是親兄弟都要小心。。人就是這樣背叛來背叛去的動物,因為人有腦會思 考,人也會起疑心,人會排斥就算是信任他的人, 因為他不知道你的忠誠 度是多或少。背叛,日語叫“裏切”,讀 uragiri,是 deep cut。源賴朝註 定一生不會再信任任何人(年少時被放逐、被歧視的陰影),連自己同父異 母的弟弟源義經為他賣命、為他征戰多年,誓死如命,卻完全得不到兄 長 的信任,最後還派兵鎮壓逼死義經,義經的忠義是是悲劇。然而賴朝信任自 己的妻子政子,結果形成了外戚北條家的專政,隨後更替代了源氏的將軍職 位,又北條的執政家系統治了鐮倉幕府前後時期。 人家對你的認可不代表他信任你,而你為某人辦事也沒有多少忠心,那 裏好便向那裏走,這 種機會主義、離經叛道的小人哲學,就是跳槽風的崛 起,而且越來越旺盛,是社會中弱肉強食、你死我活的反映面。有人要拿錢 買你的忠誠度,說不定也是好事,因 為他信任你所以需要你;反之,你就 註定要當叛徒,因為你背叛了你上一個主人,也許他是當年提拔你、信任你 的人,如今你卻背信忘義去投靠新東家。除非主人讓 你自由飛,給你認 可,否則你永遠就是個背信者,背著十字架做人,哭喊無辜也沒人理你是清 白的。

30


31

社會是場亂局,批判來批判去,好人被說成壞人,廢物往往爬上 最高 權力的位置,欺負好人,尤其是世風日下、惡人當道的社會,他就是你的主 子爺,你要是效忠他,他會沾沾自喜,賞你財富、賜你職位、給你過好生 活,可你的價值觀是“非人”、是禽獸不如、助紂為虐的敗類。他可能會道 一句:“無辦法啦,我也要吃飯的啊”,嗯,那你吃屎好了。 效忠, 一種是誠心誠意的、一種是做奴才、寵物。義經想到會有今 天,也學他不曾後悔,其目的是為父親報仇消滅平家余孽,助親兄奪得天 下、光復源氏的聲威,他早已預 料到自己會走投無路而被迫選擇自盡,然 而這是值得的。說到源賴朝,我們知道他是鐮倉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將軍,我 們也知道他親手害死自己弟弟,是好人也是壞人,源義經呢?流芳百世,因 為他以“忠義”的原則完成了自己生命、了結了自己的人生,那個時代還沒 有武士道的形成,然而他已經肅立了榜樣。這不是愚忠,是理想的追求過程 與幻滅。 這又令我想起幕末時期的一群悲劇人物-壬生志士團,新選組也,在明 治後看來這些人顯然是堅守舊制度的一群笨蛋,可他們的事跡卻依然 為後 人所傳唱與敬仰,他們傳承的是忠義精神,幕府雖然投降滅亡了,可日本人 卻沒有以成王敗寇的觀念來藐視、否定他們的價值觀。 武士道是可惡,是封建,是變態都好,他是效忠的表象,這是男子漢的 具體表現;小人的忠是為自己的、不顧一切捧 LP,他會一朝得勢,可將來受 罪是自己的子孫。。。可悲矣! 2009 年 1 月 17 日

31


32

希臘獨立戰爭不浪漫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病死在希臘獨立戰爭之際,其詩歌裏的浪漫主義之情 懷與熱情奔放,無意間牽動了我們的心坎。然而拜倫就算是懷著革命的浪漫 情感去“解 救”希臘,卻不證明英方是絕對的正義,就像美國的侵略戰爭 逢戰必以“人道主義”作為借口。拜倫發自內心的正義感,無法完全證明戰 爭的正義性。 希臘領土在拜占庭滅往後歸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管轄,土耳其的伊斯蘭帝國 較其他朝代不同的地方是,除了設立“高門”(porte)來掌管帝國各個轄 地的法律事 務,文化與宗教基本上是抱著寬容心態的,也就是放任你愛信 啥就信啥,不會硬將伊斯蘭教與土耳其文化強壓於被占領的民族。 在長達近四百年的統治裏,巴爾幹地區的正、經、文、教遠比巴爾幹戰爭爆 發與二戰後整頓的秩序,甚至極端民族主義萌芽時期還要自由和穩定,東正 教與伊斯蘭教共生共存,希臘語是巴爾幹東正教 地域普遍的通用語,而非 土耳其語。在保加利亞與希臘鬧糾紛前,保加利亞人甚至自認為希臘人,奉 的是希臘大主教,巴爾幹的民族大雜燴在這一時期不是像南聯盟 時期那樣 逼出來的,而是一種少有的獨特現象,是非有時並不明確,只是偶爾被刻意 強加區分出來的。 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與西歐帝國主義迎來強 盛時期,哈斯堡家族的奧地 利合並匈牙利,割據巴爾幹西部,灌輸了天主教文化,斯拉夫民族的厄運初 步開始奠定。希臘人精英深受西歐啟蒙運動的影響,民族主義情緒日漸高 32


33

漲,以往不受土耳其制裁的山頭地帶所流行的山賊(klepts)響應了獨立的 戰鬥號召。 爾後,自稱為“羅馬正統”的沙俄也插手了黑海的爭霸權, 希臘人逮得了 奧斯曼帝國衰敗與外患不斷的關鍵時刻,宣布要鬧獨立,英、法插手了獨立 戰爭,拜倫組織了義勇軍參戰,沙俄乘火打劫。基督教文明的歐洲一向敵視 與其想沖的伊斯蘭文明,奧斯曼帝國消滅拜占庭、稱霸東歐的陰影從未輕易 得在基督徒封建同誌們腦裏消除,更何況巴爾幹長期被誤解,人們只懂其壞 而不懂好的一 面,只知“異教徒”而不懂“異教徒”實際對巴爾幹地區的 開明政策。 三面夾攻的結果加上土耳其的不堪一擊,從鎮壓希臘民眾的叛亂,直到得知 列 強欲插手的事實後,土耳其錯誤得展開了屠殺,導致其被扣上了反“人 道主義”的邪惡帽子,列強有更充分的理由去安插軍隊來協助希臘人“脫離 苦海”了。 1829 年,與沙俄一紙《亞得裏亞堡條約》決定了希臘的獨立 (拜倫早在五年前已死),一直到 1832 年的《君士但丁堡條約》簽署後希 臘才正式獨立,由於列 強害怕局勢掌控在希臘人手裏唯恐造成內部紛爭, 英法俄推舉巴伐利亞的日耳曼王子 Otto 一世當了“希臘國王”。 由於不是希臘出生甚至不是希臘人的國王來統治希臘,希臘內政、宗教事 務、文化、經濟陷入一塌糊塗,直到英法俄決定罷黜他王位,以“希臘人的 國王”George 一世繼任(此人乃丹麥王子矣),僥幸的, 此王室的統治一 直延續至 20 世紀 60 年代止,“外人”的統治才由此結束。 (P/S:英國歷史家 Mark Mazower 專著《The Balkans:A Short History》 獲益匪淺) 2009 年 10 月 20 日

33


34

Chinois=中国人?华人?

近來不停地在閱讀著有關民族主義的一些書籍,當然不是指那些極端 的,更不是教條式抑或理論性過重的看不太明的。除了了解自身的處境以 外,想去發掘有 哪些出路是可以借鑒的。來中國留學的前後時期,西藏與 新疆陸續爆發種族騷動的事件,這逐漸使我加倍清醒,中華民族的定義恐怕 面臨了最大的挑戰。回想我的故 鄉大馬,固然也很矛盾,畢竟在那裏我們 也是少數民族。 正如我在學院的時期接觸許多的臺灣書籍,國民黨時期的那套早已經過 時,替代它極端的無 非又是另一種極端,如何解釋臺灣的民族,獨立不獨 立的問題,都與種族和語言作為劃分,這未免也太荒謬了吧? 反觀我國馬來西亞與印尼雖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馬 來國家,但所謂馬 來文的東西,既然都出自廖內這個地區的馬來話,除了大馬過分強調馬來語 是馬來人(馬來半島所有馬來民族的合稱)的母語與馬來西亞國人的國語, 印尼只當他是統一的國語,雖然印尼的主體民族是爪哇族。臺灣人是漢人, 也可以是原住民,更可能是內外省混血兒,這是歷史與地域文化的問題,無 關人種,只關系到認不認同為關鍵。政治認同這種東西很搞笑,以前不認同 三民主義的不是中華民國人,現在不認同臺灣的就不是臺灣人;以前抗美、 反資本主義是種認同, 現在走經濟發達路線、所謂和諧社會才是認同。說 來說去,都是政治認同,而非從民族、地域、文化本質上的認同。

34


35

世上有數以龐計的問題,要真民 族問題那麽容易可以化解,巴爾幹何 必彼此仇視、甚至互相征戰與屠殺呢?中國大陸自古以來不曾野蠻對待其他 國家甚至其他民族,這是咱們的悲哀還是驕傲?漢族 是怎麽個定義?蒙 古、滿洲人算不算中國人?旗袍到底該不該是中華民族服飾?這些東西的答 案很多人都愛去爭辯,但為何不幹脆將它擱著,不去理會它不是更好? 要 顯示中華民族有多驕傲,這不是漢(主體)與少數民族的問題,是“對抗、 適應、融合”(*運用陳衍德的書名)的一種協調過程。 陳衍德的書是解釋東南亞民族問題的,這部書對中國來說確實有些得意 借鑒的地方,由此看出主題就取得很妙。再反觀我的國家,比起印尼我們幸 福得多,但我們時而會因為自己是華族(華裔) 而備受挑戰,戰戰兢兢地 活在“他們”的國家,但我們認同大馬,這不管我什麽民族、文化、膚色, 而是生與死長於斯(死不死於斯就不知道了)的、一種馬來西亞 國族的身 份認同,並非種族類別的認同(這就叫法西斯、種族隔離主義)。 在大馬就是華裔問題,在中國大陸就是國民問題,只不過我是大馬公民, 我就自然不是中國公民了,有大馬的身份證和護照,你可以叫我大馬人,但 我是華裔,祖輩多少與中國大陸有共同關系。更何況,俺祖輩下南洋時,中 華人民共和國 還未成立,也就是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又或者是 大馬獨立後頒布公民權之前,我祖輩確確實實就是“中國人”。 不管你認不認同,我有兩種身份,而且我都因 身為大馬人和華人而深 感驕傲;馬來極端分子要排斥我們,又或者中國當我們外國人來看待,這就 是某種身份矛盾,反正到哪裏,你都是華人,這是無法挽回的事實。 (*陳衍德為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先從事東南亞史與華僑史的教學研究。 此書全名為《對抗、適應於融合-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族際關系》) 2009 年 10 月 22 日

35


36

白癡當道的社會,你懂又何妨?

我非常喜歡“裝逼”這個詞,那些不求進取、自以為是的人我覺得冠以 這個名詞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學著一些片面的東西,卻老愛逞威風,以為自 己多有學識。 啊~見多了這些人真是作嘔啊,可他們卻將你一棋,說你懂 啥、以為自己很聰明似的。其實,你大可回答他,哦~其實不是老子聰明, 老子也不稀罕裝聰明,不過對 於你這種老是在裝逼的蠢蛋,老子看了就不 爽,不罵你老子真是違背了自己的良心,對不起天啊。哇哈哈! 這些裝逼的人嘛,往往是交際圈很廣的人、是那種十分愛表現自己的 人。但表現歸表現,也要實事求是,他們不過是那種單純的 exhibitionist,戴著智者的面具,其實連神棍都不如,怎麽能夠如此狂 傲?其實不,問題就出在世間有太多愚蠢的人了,他們分不清是非黑白,很 容 易就被這種 exhibitionist 騙到了,還信以為真,真是服了。你了解事 實的人,反會被他們駁成是你不了解,然後那些無知的蠢蛋就會群體圍攻 你,說 你懂什麽,他們將裝逼的人說的話信以為真,當成事實了。當然, 真理不是刻板的,真相永遠也很難大白。但有時你就是想糾正而已,也罷, 你糾正了也未必有人想 聽的狀況之下,你什麽都不是。所以,你反變成了 相反面的、被指責成了 exhibitionist,你怎麽做?只有沈默了不是嗎? 老子就不太愛現。沒有廣大的交際圈,沒有所謂的粉絲什麽狗屎堆兒。 但我老愛管閑事出來批判,因為我懂,我要告訴所有人事實,揭穿這些傻逼 36


37

的哄人的招 數。這確實是自虐,換來的是背後被取消、被排斥,無恥小人 確實很多,他們到處在說你壞話,你是正義的、你不想逞威風,由於謠言你 卻變成了壞人、多事、無聊的人。既然社會是由白癡主宰的,你又何必懂那 麽多?沒錯,但該懂的就是要懂,因為你不想跟他們一樣白癡,你就只有懂 多些。知識是無限的,多懂些起碼對大家 都有好處,去笑那些裝逼的人有 多無知,那些白癡有多麽愚蠢。 2010 年 1 月 30 日

ROOKIES-甲子園-夢想

由於一股氣追看了《Rookies》日劇,再加把勁把電影版《Rookies-卒 業》看完,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青春無限好啊。反觀自己的高 中,哪有那麽叛逆、那麽沮喪墮落,哪有那麽一個好老師,可以竭盡所能去 幫助學生達到自己的夢想?《Rookies》的原版漫畫是《菜鳥總動員》,早 就於 2003 年連載完結了,而且還是因為畫家健康問題必須匆忙完成,所以 漫畫大結局得太過突然,電影版便提前將故事完成了。菜鳥老師帶著圓夢的 棒球部混混小子 們在第二年的夏天完成了區域選拔賽(東京明治神宮球場養樂多燕子隊主場),直達日本高中棒球隊們心目中的 dream field-甲子園 (阪神老虎隊主場)。日劇已經有股追捧潮了,電影版更是再感動到不行, 據說日本的電影院還為觀眾預備了面紙,如他們所料,全場幾乎都哭 成了 淚人。 《Rookies》的角色從老師到學生都有陰暗的過去,老師曾經勸導學生 時不小心將其毆打墮樓,他為了挽留學生而決定承擔責任離 職;野球部因 球場亂鬥事件後而一振不起,余下的隊員都成了一群混混流氓,為學校增加 了不少負擔,最終熱血老師的出現,扶助一個個失落的年輕人,他不時引用 了許多古代哲人的話語,為這些學生打氣,“夢想”一詞在學生們眼裏是虛 幻的一直到成為現實,那需要耗費多大的力氣啊。 37


38

川藤老師便是這樣的熱血教師,唯有存在著一種熱血的精神,否決掉教 條方式,才能一一協助年輕人們尋找回自己的夢想。關鍵人物-投手安仁 屋、三壘手新莊倆一開始便是最固執的,其實在固執的背 後,存在著的是 失落,安仁屋的陰影是現實無法被趕超,新莊則是不願看到自己的團夥再次 被出賣,這些角色都有著一定的抱負,若沒有川藤這樣的人物去解救他 們,也許他們真的會把夢想拋棄掉,而最終換來的是遺憾。 棒球是一個有趣的運動,很多人很難理解幹嘛這種遊戲那麽復雜,其實 這才是真正的好玩 之處。試想一下,九局以至十局要花費多少時間,耗費 多少力氣?棒球確實是個勢力不討好的運動,但他在一些國家卻是一種熱門 運動,是受到國人們所敬重的。日本高校棒球賽是每年必舉行的賽事,對那 些有夢想的高中生棒球員來說,能進入甲子園是他們的目標,甲子園是完成 夢想的地方。 但比賽最終會有勝負兩方。勝出的隊伍晉級,敗了的隊伍再見,對許多 無法圓夢的人,夏天結束了、高中生涯的也結束,只不過,結束得最精彩 的,無非是那些能進入甲子園的隊伍。甲子園只有入場的一幕,一筆帶過, 電影版最激烈的賽事反而是區預選賽中,這是一場關鍵賽,勝了便一步登上 甲子園了,而面對著以往的陰影,隊員們使勁了全力,抱傷上場的安仁屋、 若菜、禦子柴等,甚至是川藤老師,都相信在最後時刻會出現奇跡,奇跡果 然出現(當然,若你說誇張也得了,這畢竟是故事),隊員發揮了自己最強 的本能,奪回了失去的分數,安仁屋把他一直耿耿於懷的陰影投手三振出 局,最後一局三振結束,全場哭成了淚人,場面無比之感動。棒球部的隊員 們一直都認為天方夜 譚的夢,終於能夠實現了,年輕人們抱在了一起互相 勉勵,川藤老師也激動地哭了,就是這麽個溫馨的氣氛。 就這麽一出精彩的電視劇和電影,讓我 深思了不少東西,感觸萬分。 回憶起自己畢業了再畢業,有什麽夢想是已完成的了?還是有哪些夢想還未 完成?又或者是早已被遺忘了,還是不可能的夢,在生活 中,我們就像那些 失落的棒球隊員們,認為失落可以被其他東西所取代,這其實就等於在逃 避,永遠也面對不了自己。Face the reality,search for your dream, 38


39

夢想真的存在嗎?它不能只是一種想,而是要去完成,在這段艱難的路途 中,我確實不知道自己完成了多少,還是我一直都停留在菜鳥階段而已? I have a dream。。。by 馬丁.路德.金,川藤老師最像他,一個曾經自 我改變的人,願意犧牲自己來幫助有夢的人,我們缺乏的應該是像川藤老師 這樣的人來引導我 們前進。他也許是 fiction 人物,不過有那麽幾部如此 像樣的戲劇來安撫我們的心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電視劇和電影的主題曲 皆為 GReeeeN 的歌 曲,“奇蹟”和“遙遠”,這兩首歌曲都是雙關語,前 者有奇蹟、軌蹟的意思,而後者有遙遠、音近春風的意思,都是格外感動的 曲子。 “奇蹟”在 2009 時因《Rookies》日劇的影響,被第 81 回全國高校 棒球賽定為開場歌,而“遙遠”也因為《Rookies-卒業》這部電影,聽起來 就像是一首完美的畢業歌曲,鼻子酸酸,熱淚盈眶。 2010 年 3 月 3 日

39


40

畢業?失業?

古語有雲:“畢業等同於失業”(我不知道這古人到底是誰),這句話很 有道理。考研讀研的人平靜等待新學期的到來,而不考研的、暫時不考慮或 是被“刷”掉者,等待著你的是回家。我很氣憤那可惡的 X 大招生辦,給了 我一張錄取通知書,卻沒獲得獎學金的補助,基於這點,所以我回來了,回 到了沒啥變化的故鄉。 又有人雲:“沒錢學人家讀什麽書,出去做工啦”(我也不知道這人是 誰),這話也未必毫無邏輯。父母供我念本科生的錢,從私立學府直到出外 留學,積儲早已花得七七八八。然而求學的心未死,還想繼續往上爬,而且 是跨越到其他院系去,去探索一個未知的新視界。真不好意思,沒門了,門 雖然已經為你打開,但沒錢買入門票,進不去。貸款?不是沒有想過,但貸 款仿如背負著一身債,他日工作所掙的“雞水”般少的錢再扣除掉,真的不 知該怎麽過日子了。 沒錢的孩子不能讀書?這什麽邏輯?按照這種情況來推斷,獎學金首先 該考慮那些成績佳、經濟有困難的人才對。不過,在所謂精英社會裏,有錢 人的孩子有錢,卻還能領獎學金,笑話不?看著那些西方來的老外留學生, 再比對起節儉的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就已經天差地別。 政府獎學金入了老外的袋子,老外的美金仿佛是萬能的,酒精、洋食、 香煙,還得吃得很講究、很健康,而我們自費留學的人哪來這麽多閑錢“賧 40


41

世界”?去旅行的次數也不夠老外多,更不要說的是本地的、留學的有錢仔 了,本地有錢仔學費便宜,他們能到處搭飛機旅遊,留學西洋,滿肚洋墨 水;留學的有錢仔,領了獎學金的更甚,每個假日回一趟家,雖說亞航很便 宜,但也不至於吧?政府提供了免費的宿舍,卻聽聞居然還有人在外租房子 的,真是無奇不有啊!好,我們受罪,我兩年沒回國了,在當地的爛機場裏 飽受蚊蟲叮咬、在沒有空調的候客廳裏滿身大汗躺在長椅上等機場開門,接 著便拖著笨重的行李,到櫃臺去登記準備登機。 這是否意味著新生活就要開始了?而我自己卻不知道想幹些什麽,俗話 說:“念什麽專業未必要做這行職業”,我也很好奇這是誰講過的話。畢 竟,我還是想選擇跟自己念過的科系有關的工作。未來是不能被計劃的,未 來是不確定的,就算我想繼續留學讀研,問題卻擺在你眼前:沒錢。沒錢怎 麽辦?掙錢!我的同學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晨早起身去幹粗活,汗流浹背 地,他所得到的經驗是:“半工半讀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會累死!”。 好吧,學士畢業後,人要是無法讀研,或是還沒找到工作,美其名叫待 業,其實跟失業沒兩樣。踏前一步吧!剩下的總該靠自己了,不跟父母討, 更不要借貸款,獎學金再繼續申請,下一步怎麽走,聽天由命吧! 2010 年 8 月 14 日

41


42

虛構扮演者 於是,我決定打開手提電腦敲打鍵盤,盡可能擠些東西出來。以下劇情 並非所以然,莫責怪特定人士,抑或質疑上帝的存在:如有雷同,純屬巧 合。 太鬱悶了,城市應當是燦爛的五光十色,卻被慢慢的物質淹沒了視野。 所到之処皆成了文藝沙漠,連一根消瘦的仙人掌也尋不著足跡。陽光格外熾 熱的狀態之下,獨自一人的我,沒有任何情趣可言。唯有想藉著閲讀去發洩 種種不滿,從文字裏去尋覓現實生活中無法逾越的禁忌。愛、恨、性、暴 力,抱歉,我已脫出了18禁的歲月,在茫茫大海中搜索著某种不明的跡 象,惋惜的是,它們都消失不見了。 熱情,是書寫的動力;靈感,是熱情啓動后所抒發的幻想。在沙漠中徘 徊,看不到騎著駱駝的貝多因人前來,將它囊袋裏的水和乳酪取出和你逐個 分享。唉,綠洲都沒幾個的滾滾黃沙中,你祈求不到任何希望,唯有信奉上 蒼,日夜不停地祈禱,以獲取更多的慰籍,讓自己舒服些。別一直折磨自 己,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人要看的開,仿佛大海就在你眼前的不遠處,奔 向它吧,急速奔向它。 貝多因人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我一覺醒來后才渾然發覺,原來盡是圍繞 在我周圍的海市蜃樓在作祟。我看見飛鷹、遇見大海、還有豐富的奶水和蜜 汁,再外加一位赤裸的美女,撫摸著你的性器。然而,都是荒唐的夢境,擺 脫不了的夢魘,是一生揮灑不去的陰影。 42


43

我躺著看小説,嘗試翻閲英文原版,不碰中譯本,反復地翻閲詞典-我 的手機裏的,真是方便。我用腦袋死背硬記那些文本裏才用得上的詞彙,上 帝,這實在是太折磨人了。聽説老外可以用半年時間來掌握中文會話和基本 文字,靠的不是填鴨式的死背。他們親近大自然,到處溜走於民間,和百姓 們展開交流。也難怪,任憑他們的金髮碧眼,男生是典型的高大威猛,有的 手臂還刺著紋身;女的身材完美,胸前偉大,深得那些沒看過世面的俗人歡 迎。換成是平凡的我,戴著一頂鴨嘴帽、黃色帶點焦黑的熱帶膚色、滿口夾 雜著半島語系和祖先方言的中國畫,在白人世界穿梭遊蕩的話,想象一下會 是怎麽樣的場景?ABCD大不了不出五十個字,卻得以讓你頭昏腦脹,道 地的方言和聼不懂的詞彙,足以讓你止步,躲在房間裏不想出門。 工作,是累人的繁瑣。在電腦面前敲敲打打,滑鼠他媽按個不停,卻沒 有你打網游時的刺激,寫作時的快感,有的只是跟時間過不去,8小時工作 制,左派給了我們上帝所給予不了的人道,但公司裏的特定人士卻不怎麽在 乎。他們可以隨便地呼喚你來去,亦可以將你貶低,生活其實可以不用太 累,要是這些麻煩人物都被消滅了,那還不痛快?省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得 好好享用,連刺激精神的咖啡都沒辦法品嘗的時候,口袋裏永遠裝不滿的財 富,何時才能注入更多金幣,讓生活更精彩,花錢時也不會太計較?就算是 我最愛的日本餐,能否直接進去大館子一嘗日本師傅到位的功夫,而非本地 人所製作的,那笨拙且失格的蛋捲壽司?好爛,你的功夫真不到位,簡直丟 了餐廳的面子,連醋米飯都捏不好,真多虧你還想混下去? complain不完,公不戀,母不戀,我抱怨太多了。我的人格早 已分裂了許久,童年時期的笑容已很難再現,中學時看盡了人類的醜陋面, 那群惡心的庸眾,實在太造作、太令人作嘔了。我試圖從各種方面去探索自 己的未來,怎知,越摸索越到達不了對岸。我對未來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 未來真的不是夢?叫勵志學家滾蛋去吧。未來説不定就是一場夢,一場遊 戲,安分地過一世人,又或是在旅途中摔個跤不再醒過來:This is your life!

43


44

我們的人生就這樣被出賣了。哦,偉大的上帝,我想獲得您的原諒。我 出言不遜,老是罵粗口,但我不敢動手打人,我是仁慈?還是僞君子?因爲 我心裏住著一只野獸,它日夜咆哮著,呼喚我去揍那些外勞一頓,順便把黑 鬼的雞雞扯斷。 噢賣嘎!致發音不準確的人們,別再裝英語多厲害。我曾被人稱讚英語 很了不得,孰不知我是教會幼稚園和中學畢業的?雖然成績不怎麽理想,卻 也學習了不少術語,包括從那不怎麽清道的神父口中學會了不少髒話。到頭 來我還是混成了中文人,畢業論文卻還是選了外國文學為主體,可惜的是, 我不認爲自己寫得很好。用了一大堆的資料,卻整理不出理想的思緒,姑且 混了過去,指導老師don't gives a fuck!答辯時飆著 莫名的冷汗,看著那些同學輕鬆回答過關,還有些把論文粉刷成美學專論的 牛人,我實在無話可説。不學無術,說得並不是我,只是功底不夠厚,只因 興趣過蘩,無法跟專一的人比武。學文有何屁用?人們都這麽説道,連父親 都口是心非般地刺我幾句,去教書吧去教書!結果還不是教出一群死讀書、 讀死書、讀書死的混帳?噢賣嘎!四書五經流行起來了,但我都忘光光了, 我討厭古文,但愛讀史,僅此而已。 超凡脫俗,我不是哲人、不是孔子、亦非神仙,我僅能做到的是我自 己。我還是我自己,我自己還是我,但真的做到的話,我還是我自己嗎?我 想了又想,頭腦膨脹得快要爆炸。見鬼!讓哲學家思考去吧,何苦再爲難自 己?於是,我整天都做著白日夢,我摸索不到的夢想到底是什麽?爲何我碰 觸不到天?歌曲一唱再唱,終究還是場夢,莊周夢蝶,人生如夢如戲,一頭 栽進去,上演的都是無聊的戯碼。 如何生活得不一樣?像隱士般住進森林裏?搬到山洞裏修道,當只井底 之蛙不?姑且作罷,在喧囂嘈雜的大都市裏,我扮演的是自己的角色,我的 欲望很強烈。如同我打開手提電腦后,觀看新聞所領悟到的力量,繼而爆發 出一場操人的劇情,這篇文字極其低俗且骯髒,有望當權者將它刪除掉,最 好是藏在名山内,讓世人們無故想起昔日有那麽個怪人。 44


45

再次停筆(?),道出的胡説八道打通了四面八方,我心神已顯得異常 超然。睡夢中,手提電腦化為蝴蝶,飛呀飛,最終砸在我頭上。滑鼠化成了 老鼠,咬斷了我的美夢。我渴望纏綿於床上,在翻雲覆雨中發洩不滿,那是 淩晨5時半的早晨,無意識下察覺夢的美妙,原來這一切都是造謠撞騙, reckon。此乃拼湊了繁瑣記憶后,所打結編制而成的狗屁文章。 2010 年 12 月 9 日

我就是激進!

雖然我知道很不好,我想改,但請問有意義嗎?俺不是在裝什麽清高、 裝逼什麽的,俺只是想做回我自己,真的有那麽難嗎?沒錯,現實的樣板社 會就告訴你 -很難!噢買嘎,我又不是啥同性戀、什麽神經病患者,只是比 常人更多去思考、更多去顧慮、更廣泛地去看這個糟透了的世界,這也是一 種罪過?哦,怪不得,上 帝當初就是造了亞當、夏娃這兩只赤裸裸的笨 蛋,一切就是要唯命是從的,他們的先例-米斯特路西弗 a.k.a 撒旦就是膽 敢頂撞上帝而被丟入地獄的,上帝是無上的、全能的,而人類最好一直笨下 去。但人類老祖宗去不鳥那麽多了,上帝就把他們踢下凡間受罪,從此人類 就因為自大、為所欲為與罪孽所致而無法再返回天堂了。 古代是人類都敬畏鬼神,因為它是大自然,跟洋人的上帝一樣,要相信 它、要畏懼它,否則觸犯了神靈會遭天譴的。是的,你能說他是愚蠢嗎?它 所起到的作用 是勸善、救世,比起現在的偽無神論者好多了。現在的鳥制 度提倡什麽人治、法治,很英明很進步這是一定的,儒家早就脫離鬼神搞人 治了,可這種口說無鬼神、卻 把孔老二、孟老弟當神拜的封建組織,還不 都是把人當愚蠢的動物麽?沒錯,他自己聰明就行了,人民都是笨蛋,所以 他占據一切、主導一切、你打不倒他,因為你愚蠢、你聽話。 我們都很怕事,所以兩千年來不變的是我們的愚蠢,我們都是笨蛋傻 瓜,統治的精英都是牛逼、都是英雄、都是主人,我們永遠是奴隸,不但沒 45


46

有主觀性,連思考都可以省略掉,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用的,好好過日 子。你打從一出生開始便已別無選擇,你沒辦法選擇父母、家族,甚至乎那 與你沒啥想幹的什麽國、什麽 政府,你們的想法、你們那些讓人迷惑的愚 蠢的制度關我鳥事嗎?一個人被養成一個真正的完人,環境對他來說是很重 要的,但在一個約定俗成、人雲亦雲、無所作 為的社會與國度裏,你有無 想過自己不過是一只棋子,這社會、這國度太多人了,沒人會理會你的死 活,你生來就別無選擇,記住! 為什麽我沒辦法選擇?因為你學 別人的愚蠢,然後當它是唯一的方式 來生存,這種付梓式的愚蠢不是愚蠢難道是什麽?是的,有些人就藉此來證 實他有多天才,他多會念書、拿了多少獎項、升官發 財、為人民服務 (?),是真心的嗎?他們是傀儡,一只再完美不過的棋子,接著就是由他 來教育後代了,一代接著一代地笨下去。高興的是上帝、造物主?不不, 高興的是“那些”“人”而已,那些把人養成蠢蛋的“人”。 為什麽我要激進?看起來繁榮的東西都是廣告看板,貼滿了鮮花、七彩 十分艷麗,其實裏面都是瘡疤、滄桑,誰願意去理會?我們都是愚蠢的,我 們多麽地願 意自己的雙眼是瞎的,所以我們什麽都可以不在乎,什麽都可 以不用去想,打從哪裏生打從哪裏死,生出來就是個人、死了就是個死人, 就這樣而已。其實我們活著 就已經是個盲人、是具死屍了,那些愚蠢的人 認為這就是生活,沒錯!就跟封建社會沒啥差別的待遇,只是現今你的衣著 飽滿了、條件好很多、有得吃飽喝好,還怨什麽?所以,我們怨東怨西的人 反被將了一棋,被他們指責為笨蛋傻瓜了,我們被取笑了,我們是眾多路人 甲乙丙丁等的其中之一,不過是只微不足道的東西,是 “怪卡”、是白 癡,因為你不入流嘛、你這不合群的怪物。 好的,我想太多了,我想得比他們還要多,我想我們會想的都比他們想 得多,他們忽視你、嘲笑你、辱罵 你、諷刺你,你反而是脫離了人群的孤 獨群體,自生自滅,人一旦脫離了社會就是個獨立體。獨立體難道不是人 麽?人一定要像他們那麽愚蠢?雖然他們本身並非愚蠢?只不過沒法子而選 46


47

擇了愚蠢。那麽,試試看問一問你自己,你是那群蠢蛋的其中一份子嗎?你 認為是,那就恭喜你。若不是,請標明你自己是激進的,因為你想進步! 不信神也不願意做傻蛋,這就是進步! 2010 年 1 月 30 日

編碼期 (結構解構,再結構…)

47


48

《翡冷翠的一夜》-徐情聖給小曼的詩集

徐志摩果真是情詩高手,翻閱了上個月到書店買回的徐詩集《翡冷翠的 一夜》與《猛虎集》(遺憾的是徐志摩經典的那幾首詩都不在這二冊裏), 從中加倍領 教了情聖的詩歌文筆。《猛虎集》倒比較像本“詩集”,《翡 冷翠的一夜》則是近乎肉麻的一本小開本“情詩集”,《翡》一書的前序早 已說明了,這本詩集是獻給 陸小曼這豪放女的,顯然這完全是獻給小曼的 詩集,可見徐志摩對她是何等地情深意重,詩集還取了如此詩意、醒目的 題,徐志摩在翡冷翠想起了陸小曼,然為他生 了孩子的張幼儀呢? 民國“進步”的人物都崇尚自由戀愛,自由戀愛能結果自然是他們所抱 有的希望,但畢竟都是清末-民初過度時期的人,幾乎都奉過父母之命娶 了 素未見面之女子為妻,可憐的便是犧牲了大半人生的這些所謂“髪妻”,就 那麽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老觀念,做牛做馬亦得不到丈夫的愛,抱憾終 生。印 象中只有胡適堅守家庭之命吧? 徐志摩愛張幼儀嗎?我也遺憾上次沒買下那本有關張幼儀的書,現在不 知擺到哪兒去了著。張幼儀 的兄長是張君勱,好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況且 張幼儀又不是鄉下村姑,人家可是受過正規教育的女子呀。可惜就父母之命 不可違之,民國初年嘛,又能怎樣?封建遺 毒依然深刻。為徐這大情聖生 了兩個孩子後,徐終於離開張幼儀,投如“奇女子”陸小曼的懷抱去了。 48


49

這時,無端端想起了《人間四月天》這部電視劇,估計是小學 時候看 的,印象已些許模糊,但對戲裏的人物略有好評,黃磊飾演的徐誌摩無疑是 最棒的,劉若英演的張幼儀有夠委屈(劉演民國戲很有味道)、周迅演的林 徽因 (話說實在不適合,就看了林徽因真人照片後...)太瘦聲音太粗、伊 能靜演的陸小曼就很到味了,潑辣得可以(也許伊能靜適合演較 bitchy,naughty,sexy 的恨角色)。 雖說林徽因除外,怎麽說還是存有爭議,管他“人間四月天”的詩是寫 給兒子還是徐志摩的,藉由梁思成之口又 怎麽能夠成立?徐、林曾有過一 段愛戀也說不定,可就沒電視劇那麽啰嗦,反復鎖定在徐、林之間的感情 戲,這可是會誤導觀眾的不是麽?反正也無所謂,據說電視劇使得“民國 熱”忽然高漲,形成了發燒的階段,徐誌摩等人物的民國軼事被重新發覺, 何嘗不是件好事? 徐志摩對小曼的愛是酸 甜帶苦辣的吧?陸小曼揮霍如流水,一介教書 匠、寫書人的薪金怎麽樣也不夠這活得十分有品味的女人花,徐誌摩可曾後 悔?這就不知道了~可以肯定的是,藉由 《翡》來看,徐志摩空難身亡前的 幾年出版的詩集中表達了最深的愛意,雖說感情最後發生了決裂,可我就不 信電視劇中那離開小曼是因掛念徽因,太荒唐了!徐志摩怎麽看都像是會為 陸小曼赴湯蹈火的大情聖。 當然,劇裏也演繹了小曼在外有“男人”,徐志摩明顯是吃醋,可想了 又想,徐志摩既然早知道小曼是如此的女人卻 還堅決跟她結為伴侶,這難 道不是已豁出去了嗎?又或者,徐志摩根本與陸小曼真的不甚搭調,可見徐 大情聖確實已不在乎,死心塌地去愛小曼。徐死後,小曼搭上 了別人,把 所有徐的作品結集成冊賣的滿堂紅,賺了一筆大錢。這就是陸小曼,徐志摩 最愛的女人,《翡冷翠的一夜》是獻給她的詩集,前承浪漫風格、後繼反 思特色,夾在二者中間的這本是承先啟後的傑作。 2009 年 4 月 15 日

49


50

所有的記憶都是遺憾-阿飛、蘇麗珍、周慕雲

王家衛的一系列電影裏有套公認的三部曲,你可以說它們都是相互串聯 在一起,亦可看做它們各自無相關聯。閱完梁文道的影評後,心裏莫名的一 股沖動湧上 心來,想立刻就去找幾部王家衛的影片來看看。回想起以前有 部什麽難兄難弟的電影版是這麽惡搞王家衛的-拍來拍去都不知在拍啥鬼東 西,藉此來諷刺拍文藝片的 導演是稀奇古怪,拍那些毫無票房盈利的“爛 片”(?)。 怎知一觀賞完《阿飛正傳》,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麽地愚蠢, 能拍出這種振奮人 心的效果的電影導演,怎麽被人惡搞成爛片導演了呢? 更可笑的是,俺竟然輕易接受了他們的爛觀念,將王家衛打入了十八層地 獄、永不超生的“謝絕觀賞”領域 裏。理由何在?非常簡單,早在小學時 便領教過他的《重慶森林》,也許是看慣了動作片啦、無厘頭喜劇啦什麽 的,文藝片這話兒嘛,就沒啥看懂;意外收獲是有 的,多虧導演在影片裏 反復播放阿菲最愛的歌曲,我才得以知道這麽一首好聽的老歌-The Mamas & the Papas 的經典“California Dreamin'”。好遙遠的 60 年代老歌,俺爸 媽年輕時想必都很愛這首歌吧?沒想到隔了一代人竟然沒產生 generation gap,老歌電臺播放這首歌曲時俺也能哼個兩句,這些都拜王家衛電影音樂 所賜,無意識之下便輕易入了腦。 哥哥張國榮逝世已有一段日子,看回 《阿飛正傳》,無不使人為其阿 飛形象感到著迷,如此瀟灑、叛逆、敢愛敢恨的角色,為了逃離總總不愉快 50


51

的回憶,他拋棄了深愛著他的所有女人-蘇麗珍、露露、 養母,甚至乎不想 見他的遺棄他的老母,阿飛的性格的極端反叛仿佛都是女人制造給他的,所 以他唯有玩女人來泄憤。阿飛這角色後來因一些事故被人暗算死了,死在走 船的劉德華面前,在菲律賓的火車上,往事猶如煙,飄過即逝。 阿飛被自己的叛逆玩死了,這就是阿飛的故事,為那些可憐的女人留下 了許多的遺憾。而結尾的 部分尤其搞笑,無端端殺出個紳士裝扮的梁朝 偉,梁文道認為這是電影技巧,文藝片嘛,古古怪怪的啦。其實未必。原來 是王導為拍攝 part2 而設的鏡頭,可惜 作品雖好、票房慘淡收場。事實只 能論成敗,梁朝偉的 second part 只好保留到《花樣年華》。 我個人認為《花樣年華》與《2046》 應該才算是真正的 part1 和 part2,要跟《阿飛正傳》扯上關系其實很勉強。當然,蘇玉珍、露露、還 有酷斃的梁朝偉都在《花樣年華》裏再次出現,時代 也差不多相近,但它 勉強也只能是個不太想幹的 sequel,沾點花邊而已。 《花樣年華》裏的蘇麗珍跟阿飛的那位蘇麗珍完全不能比,10 年前與 10 年後的張 曼玉更是不能比,《花樣年華》所追求的唯美境界明顯更勝一 籌,或許王導真的動真格了。長年累月的豐富拍片經歷為他累積了不少獨特 創意,帥哥美女不在話下, 絢爛的畫面、西裝旗袍、slow motion、吸煙場 景、嘰嘰喳喳的上海話、法語歌曲,仿佛到了一個聲色兼具的異域,而非 60 年代的香港。劇本據說是改編自劉以鬯 的小說(與《2046》同),講周 生、陳太倆的愛人竟然相互出軌(這讓我想到韓國電影《外出》,純屬雷 同?),於是兩人同樣地也想搞在一起,結果日久生情 之時,距離反而越 來越疏遠。最後蘇玉珍搬走了,武俠小說永遠也寫不完了,周慕雲只好喝下 那一大杯苦酒,《花樣年華》仍舊丟下了遺憾,有情人難成眷屬,出軌 談 何容易? 在《2046》裏頭,周慕雲從報館那兒轉行當起了色情小說家,跟之前胸 懷大誌的、欲寫武俠小說的周生相比較起來形成了很大區別。 周慕雲還是 一副紳士裝扮、非常的酷、臉偶爾帶有滄桑感(不知是不是梁朝偉的皺紋所 51


52

致?歲月的痕跡),但他沈迷於女色、花天酒地已是,十足地墮落。猶如 《阿 飛正傳》的阿飛,周慕雲玩了很多女人,而想玩卻因玩不著(露露被 殺死了、另一個“蘇麗珍”他泡不著)而深感遺憾,而玩得著的他一點都不 珍惜,章子怡的角色白玲便是如此。到了後來他似乎暗戀著酒店老板那有寫 作天分的大女兒-王菲,後來她終於在日本出嫁,嫁給了日本仔木村拓哉。 所以,周慕雲唯有依靠其筆,將所見所聞、所經歷過的許多故事寫成了 《2046》的小說,在現實中無法靈驗的都成了他“意淫”的目的,把它們都 寫入作品裏。王家衛的這三部曲,看懂了之後總 算才明白,它們都很浪 漫,但也都很悲觀,揭示的尤其是完美的愛情是很難實現的,到頭來往往都 以悲劇收場。《2046》的結尾處,周慕雲回絕了白玲的愛意, 傾躺在車的 後座...“因為在‘2046',一切都不會改變”,他那挽不回的心上人或許僅 有一個,是他畢生難忘、終身遺憾的陰影-揮散不去的蘇麗珍。 “...這秘密就永遠沒有人知道”。 2010 年 5 月 4 日

52


53

鏡子

頂不順自戀的人是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人總會在不經意之下去照照鏡 子,先不說是有什麽目的-打扮啊、化妝啊什麽的,無論是在有必要抑或無 這個必要之 時都需要鏡子的人,皆可歸類為自戀的人。莫說是自戀 “狂”,我更願意稱他作“人”,這畢竟是人之常情。照鏡子是一種習慣, 在出門之前裝扮好自己絕對是純屬 自然,是文明社會所貫徹的素養之一, 在外未必要展露風光,卻講究一個人的體面,當然我們排除掉那些吸引目光 的服飾等,衣冠整齊起碼是符合條件之一。 日本傳說有三種神器,其目錄裏包涵了鏡子。日語鏡子(kagami)與神 (kami)近音,但 kagami 雖說是神器,倒不如直接喻為“照妖鏡”。鏡子 是種 反映,不僅照射出表面的外觀,也反映了鏡外的人的真面目,又或者 是假象。故事裏的好人角色往往用鏡子來識別妖精,一照之下,美女變成了 醜八妖怪,這才恍然大悟起來。 日本創世神話中,男神伊奘諾尊到地府去找尋死去的妻子-女神伊奘冉 尊,身處黃泉的女神奇醜無比,嚇得男神絕望地蹦出地獄,從此陰陽兩相 隔。神器 名“八咫鏡”(Yata-no-kagami),出自日本典型的“日食”神 話(天照大神躲入山洞的那一幕),鏡子作為引“神”出洞的器具,代表了 正直與智 慧。人當著鏡子的面,看著鏡子裏的“偽物”時,反過來“真 實”的自己是否該正直些?是否覺得自己不應該愚蠢下去了呢?否則就會像 白雪公主裏的王後 a.k.a 巫婆那樣,被鏡子騙得一塌糊塗,鏡子反映了她最 為醜陋的心靈與人格的淪喪。 53


54

中國的銅鏡,老實說照它也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樣貌, 模模糊糊,仿 佛深處於朦朧之中,被黃色的氣氛所包容。其實也不錯,鏡子裏就算不是西 施,楊貴妃也不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時候照照鏡子也無妨,看到自 己最醜陋的一面(無關樣貌,註意!),多少也會為自己所(或是還未)做 過的醜事負責,或許會變得更收斂一些,努力做好自己。以免遭人鄙視, “真是個不要臉 的家夥!”,到時連鏡子都救不了你。 2009 年 10 月 16 日

54


55

Dr.Samuel Johnson

我覺得一個人追求學問應當學習 Dr.Johnson,誰是 Dr.Johnson 乎?-塞 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是也。記得李敖大師便對此偉人十分敬 仰,寫過一小段文字去罵某報曾經烏龍地將 Dr.Johnson 寫成“約翰爾.塞繆 遜”的荒唐事。 Dr.Johnson 的 doctorate(博士學位)不是讀來的,是憑成 就獲得的(比起那些用錢買來、用官職換取的人還要實在!),他那一本巨 著《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文版幹脆譯為“約翰遜 字典”)的出版為他贏來了名聲與錢財,先後在都柏林與牛津被授予名譽上 的法學 doctor,文學上則停留在碩士的階段。 Dr.Johnson 出身寒門,身體有少許殘疾,在學院時因貧困而輟學,人 長得不帥而被排斥,所以一事無成、年輕是貧窮潦倒,他隨後發表了許多的 文學作品,卻依然改變不了現 狀。(無不讓人聯想到愛倫.坡的遭遇)與愛 倫坡不一樣的是他出身早許多(這當然),相同之處倒有,就是有了名聲而 毫無可觀的利潤,這或許才是讓人最頭疼的事吧。 只是愛倫坡由此產生逐漸了絕望,塞繆爾則選擇去編字典,十年的艱辛 一躍之下造就了財富、衣食無憂。人們對 Dr.Johnson 的認識普遍停留在他 出 名後,其前半段人生卻不見經傳,謎一樣的人物在此時竄起,大人物不 怕少年困苦,哪怕年少不得誌,Dr.Johnson 近五十歲才成名,而且靠的還是 字典。 但從小好學不倦的精神使人全然佩服,窮書商留給孩子一生最豐富 的遺產就是書,Dr.Johnson 沒有學位,卻從大量書本上獲取廣博知識,集其

55


56

所有大成來 編獨具一格的字典,換來了畢生成就,雖然早年失去的太多, 但何樂而不為? 我之所以開始認識 Dr.Johnson 並非由於他是塞繆爾.約翰 遜,亦不是 James Boswell 寫的傳記《The life of Samuel Johnson》,確確實實是他 那昵稱“Dr.Johnson”為我所好奇。在一支摇滚樂團 Avenged Sevenfold 的 音樂錄影帶《Bat County》的開場白看到這麽一句話而印象深刻:“He who makes a beast out of himself, gets rid of the pain of being a man.” (他在自身之外創造了一只野獸,是為了擺脫身為人的痛苦)才萌 生出尋找他“足跡”的念頭,在此之前對這麽偉大的人物一概不知,顯得自 己有些無知且遺憾。 Dr.Johnson 留下了許多使人無比感觸的名言,他那充 滿奮鬥經驗的人生,其名言(或語錄)姑且是實踐人生的結果的縮影。 Boswell 的妻子曾嘲諷過:“我曾看見過人領著熊,從沒有看見過人被 熊領著。”Dr.Johnson 恰好就是這麽有智慧、雄心十足、堅韌不拔的一頭大 熊。 2009 年 10 月 17 日

56


57

我看阅读

你能閱讀多少本書?這恐怕是個未知的答案,就像問了:你能活多久一 樣?是個未知數。你目前能閱讀多少書,跟你未來能閱讀多少書是兩碼事, 起碼你還活 著的那麽一天,多看幾本書也無妨。有時間就學會去翻翻書, 特別是學生時代,“書呆子”這頂帽子不過是那些“真呆子”為他扣上的 “桂冠”,這是種榮耀,而非 單純的所謂歧視。閱讀若真的能啟迪你,使 你視野更開拓,那又何必去跟愚蠢的人爭辯?為他們而浪費掉的時間倒不如 花在閱讀上更妙。 有人會記錄 下至今閱讀了多少本書,而有人則不,看過就算。借書記 錄會顯示多少本書,這是怎麽也無法抹去的事實。但對於我本人來說,參考 書則不在我記錄的範圍內,所以 圖書館的記錄無法正確顯示我認為可看性 或是真正讀完的一本書,那只是個借閱記錄而已,更有意思的數目經已由自 己一手整理,記錄在筆記本裏了。筆記本裏的記 錄,證實了這幾年來閱過 多少本課外的書目,當然這不是為了愛現,只是純粹留下記錄而已。 有些人就愛誇自己閱過很多書,難免會使人產生質疑,不過要是你敢質 疑我閱讀了多少,大不了筆記本讓你看。要是你仍疑神疑鬼,那就只好拉倒 了,好歹老子不是詹宏誌,他小學畢業時就把圖書館的四大書櫃掃光了,這 是“神人”。 我不過是盡自己的能力在閱讀罷了,沒必要當“掃描器”委 屈周折自己。

57


58

看什麽書,取決於你自己獨特的 taste。當然,你若是愛看 H 的,誰也 沒能把你阻擾。只是,這世間有太多偏袒的眼光,還有天殺的約定俗成束縛 著我們,看這種不好,看那種最好,看這類沒品,看那類有助 xxx,我說: 讓他們統統去見鬼吧! 只不過,在殘酷的體制下,某些因素使得你無法閱讀到某些書,那種饑 渴是難以形容的,就像沙漠中尋求一滴水那樣的艱苦。在什麽改革什麽開放 的環境 下,其實,我們有了很多的自由,也尚有很大的局限,而且,也出 現堆積如山的垃圾堆等著處理。慢著!看來我確實犯了偏見的錯誤,若你真 愛看垃圾,誰也沒能把你來阻擾的。 2009 年 10 月 18 日

58


59

寫字

不需要攤開什麽稿紙,不用提起什麽筆,日新月異的數碼時代,筆記本 一打開,敲打鍵盤就能雕琢出一行行文字了。由於取決於你個人的打字速 度,比起一筆一劃得書寫,電子稿很快便可選稿完成。然而,我因無法正常 控制自己的右手而感到非常困惑。 我是右撇子,左手無法寫字,更不像某些牛人兩只手都能運用。小學是 練字的時代,認字學字寫字,在最初階段開始我的字已經不怎好看,更討厭 所謂的什麽“抄寫比 賽”的東西,字美者為主而勝出的遊戲,我退出。我 的字體很像畫畫,我喜歡畫畫,自小掌握畫筆沒有問題,也許這就是我字一 直寫不好的因素之一吧?中學時代, 羅馬文字大量取代了漢字,圓珠筆取 代了鉛筆,我的字還是寫不好。 小學時潦草的漢字被骂就如寫“日本字”,到了中學可輕松多了,老師 不理會那麽多,只要定時交作業就行,沒啥大礙。寫書法也不行,雖然這門 東西堪稱藝術,我想不妨試試草書,讓你們見識一下我的龍飛鳳舞,只可惜 習字帖都是楷書,於是隨便寫完就算 了。 考試時最苦惱,字寫得亂怕老師扣分,可就是沒時間讓你一個個字去 填。上了大學抄筆記,雖說可以好好地練字,但隨著電腦時代的來臨,用電 腦的次數比寫字還多,作業什麽都要電子稿。當今時代的方便造就了人們的 懶惰與嚴重的抄襲行為,這是正常的,誰不想看一排排整齊的、端方的打印

59


60

字體?就算雪 白的紙張也能夠滿足一個人的話-這就是觀感與視覺的完璧結 合。 日漸擔心自己的右手形同廢了一般,寫字好別扭,抄寫的筆記亂糟糟。 試想打字取代了寫字後的世 界,“爬格子”是否會歸為文化遺產?“寫” 字會否公布為死字? 2009 年 10 月 19 日

憤與糞

古語有雲:“發憤而著書”,可我才懶得去長篇大論。這世上,就是看 不慣一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只因為他們學懂了某一方面的知識,就大書特 書,一大堆 理論一大厚冊,看了都讓人不經意地頭疼。但你卻不得不佩服 他們,窘就窘在這裏,或許人家就是比你“有料”、比你更努力十倍百倍, 是的、是的,服了、服了。 你憤,人家就把你歸入憤青的行列裏,理由是那些人妒忌你又或者瞧不 起你。妒忌你的人不爽你,他就不跟你來知識的鬥法,他玩訐譙,憑著自己 的邏輯來進行攻擊, “糞”到極點;瞧不起你的,他就認為你太低能,他 自己才是讀得最多書的,他甚至扮起紳士來,鄙視你這種下三濫,廣東話一 句正“爛屎”的人。憤青是褒是貶, 不同的人都有不一樣的解答,然而你 憤,這個世界反而不會與你共憤,那種熱血沸騰的時代已經過了,我們迎合 了萎縮的時代,做人要和諧、要 CNN、最好是不要 在公眾場所亂講話,要聽 話!回家之後打開電腦在網絡上公開亂罵,這就是我們的文化,社會標榜的 良民行為。這種憤,不好意思說,是“糞”才對。 憤, 網絡上開罵,發泄不滿,還要講究所謂的雅俗之分。高級知識分 子講理,低級趣味的人講屎(talk shit),誰知道?反過來偽裝知識分子 的人反倒喜歡講屎呢?低級趣味未必是低級趣味,而是被當低級趣味咋辦? 難道他就算說過真理還是得歸類成屎?無可否 認,社會的進步與發達迎來 60


61

了很多“識少少,扮大表”的人,之所以如此,網上才會聚集那麽多的憤, 觸意中傷他人、自說自話、自討無趣、群體自慰吧?韓國公布了網絡法來將 這些害人“糞”定罪,何嘗不是壞事。 發憤,若轉為發奮,或許會更好聽一些,有上進心的人才發憤,憤了之 後要學會發奮,這就是進 步。年少的人吶,叛逆終有時,擺脫掉這些憤氣 的時候,應該註意跟隨你的不是臭味,而是一種勇往直前的奮鬥力。俗語有 雲:“化悲憤為力量!”憤而著書則免, 懶得去看教條易教條、費事去挑 理論的毛病再論,辱罵的幾句大不了幾個字就結束。做大事的人祈求靜觀其 變,只要能自知之明就行了,憤夠了就閉嘴,否則就長篇大論了。 2009 年 10 月 19 日

61


62

Rock Guitar

六弦琴無非是世上最絕妙的樂器。聽說它很容易就學會,雖然我不那麽 認為,它很容易就使一個人成名,所以青少年都愛這支叫吉他的東西,以為 彈彈琴就能 把到妹子,要真那麽容易就好了。而我卻不這麽認為,當今世 上滿街都是藝人,會彈吉他的不計其數,當今學生都人手一支,明顯的你怎 麽彈都行,只要有 rhythm 就得了不是嗎?但是,六弦琴這活兒確實很講 talent。 我尚記得學院時期認識的一位“粉腸”,他彈吉他要上課的,就是到那 種音樂中心花錢去學習。我一次都沒看見他彈過,說歸說,這也是對的,掙 大錢的都上過音樂中心,但或許有很多則不然。神話般的涅槃(Nirvana) 的 Kurt Cobain 就是在車庫裏煉成的,還有許許多多使我不得不佩服的搖滾 吉他手(其他的我不知,我只愛搖滾),創造了難以計算的著名的 riff,豐 富了吉他彈 奏的音符,以及人們的聽覺與感官。目前我最喜愛的搖滾吉他 手當數 John 5 了,五叔的幾張 albums,從 blues 到 folk 到 hard rock 至 metal 千變萬化,看過五叔彈奏視頻的人都知道,五叔是抱著熱情去演奏 的。復雜難懂的按指與撥弦,快如閃電的彈法,陶醉的過程,吉他手就是這 麽煉成的吧?談何容易?其 skill 無比。 我不會彈,我愛看人彈,最多在聽音樂時來個 air guitar(其實我較喜 歡 air drums),自我陶醉下。前陣子經過某音樂中心,看到貼著教授重金屬 搖滾吉他彈奏的海報,不禁想笑。為何?例舉的還是響當當的金屬樂團: 62


63

AC/DC、 Slayer、Lamb of God 等,老牌大叔經典到重得發麻的都有。搖滾 改變了整個音樂界,搖滾這種經常被人鄙視的東西,時至今日已經全然改 觀,真佩服那吉他訓練班,教的還是那麽 “重”而有“分量”的,連 Professional 都靠搖滾的 fame 掙錢了,你不得不咋舌啊。 “School of Rock”這部電影在現實成真了啊! 2009 年 10 月 21 日

重金屬搖滾筆記 1 & 2

1 很難想象自己是聽了 J-rock 後喜歡上 metal 的。就在高中時期迷上了 Luna Sea 後,大愛他們早期的帶有 heavy metal 參雜了 gothic 風格的日式 搖滾,促使我對 metal 的進一步認識(而不是影響了他們的前輩,heavy metal 日式搖滾的代表-X Japan)。仍然記得第一次領著跟葡裔同學那兒借 來的 slipknot 卡帶時,在家用最爛的小收音機播了幾首便受不了的感覺, 回想起那個時候所聽的那幾 首,竟然是我一直都非常喜歡的“Waiting and Bleed”、“Surfacing”和“Scissors”,Corey Taylor 那咆哮得快要嘔吐 的嘶喊卻成了我踏進 metal 世界的第一步。葡裔同學們所喜歡的,在當時我 看來沒啥味道的 Incubus,卻因在唱片店子裏 買了他們的精選輯(歐版正版 的打孔碟,才人民幣 5 元!說明兩張碟,但裏頭少了一片)後“Monuments and Melodies”後,也漸漸開始接受了他們的音樂,偶然播放那幾首當年聽 電臺知曉的“Drive”和“Nice to know you”,就已經滿足自己的聽覺 了,明顯味道不重,但可以舒緩心情。 回想起 Slipknot 陪伴的歲月裏,苦等確實成了一種習 慣,“Iowa”之 後的二、三年左右,我買了他們第三張專輯的卡帶“Vol3:Subliminal Verses”後,發覺 slipknot 的歌曲有點變柔了,但起碼也是種新的嘗試, 63


64

原來 Corey 的嗓子竟然可以變得如此之柔而深感驚訝,後來才知道他也 領 到著另一個樂隊 Stone Sour,才意識到 Corey 可以一邊嘶喊、一邊唱歌。 近年來會不會是由於商業效果所致,2008 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All Hope Is Gone”對於我來說還真的是 all hope is gone 了,苦等了紀念, slipknot 給出的成績竟然是一張比一張還輕,讓我不禁感到失望。想起轉換 了風格的 Linkin Park 和早期比起來,根本就沒有了 alternative metal 的 味道,好像復古版地回到了 hard rock 的感覺。在等著 slipknot 新碟的同 時,俺可能早已把自己的聽覺習慣在很吵、很瘋狂、很刺激的 metal 裏了, 在 05 年買了 “Headbangers Balls2”的合輯後,metalcore 開始替代 slipknot 式的搖滾開始為我所喜愛了。從合輯中認識的樂團,大概以 Avenged Sevenfold、Atreyu、The Black Dahlia Murder、Trivium 等最合 自己胃口,不僅是 metalcore,連死金、激流、黑金等都包括在最喜歡的名單 裏的。 近年來,metalcore 的不斷演變還真是令人為之震驚。從一開始變喜愛 的 Lamb of God、Bleeding Through 等由於風格明顯的變化,開始受到了 die hard 歌迷的冷落。而新的樂團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很難想象從 hardcore punk 擺脫出來的 metalcore 早就超越龐克,也超越了金屬音樂的 束縛,變得更多姿多彩了。今年所收刮到的一些 metalcore 歌曲當中,還有 音樂界為他們定了個古怪的概念“基督教金屬”,這才真是讓人大倒胃口, 基督教跟嘶喊的金屬樂扯得上什麽關系呢?但答案卻是,行得通,如何行得 通?就表露在他們的歌詞裏,唱的不像黑金般的撒旦、不是死金的血腥,而 是激勵人們的向善的句子。基督教金屬的範圍非常廣,它不是 genre,是一 種 movement 吧大 概。 而要說 metalcore 範圍的話,Norma Jean 可能是其最初的代表,Norma Jean 的那些含糊得聽不懂的叫喊裏到底有無善意?有待我們去翻他們的歌詞 來閱讀一番了。被貼上基督教 label 最紅的當屬 Underoath,有人將這 支團 定為 screamo,我也覺得很貼切,資料上雖然顯示是 metalcore,但我真的 無法接受歌曲的電音效果,電音最終會損壞重金屬的特點、降低重金 屬的 64


65

味道。那些電音就留給英倫搖滾或是 sissy 搖滾吧,重金屬最好不要與其掛 鉤!最近使我感到滿意有兩支 metalcore 樂團-August Burns Red 和 The Devil Wears Prada,這兩支是被公認的 melodic metalcore 新團(我喜歡 這一領域的樂團有 As I Lay Dying,All That Remains 等),旋律非常棒、 主音的嘶喊恰到好處,而後者竟然也被歸類為“基督教金屬”的一支,也加 入了電音效果(i hate it!),跟 Underoath 有得比(兩個主音:一個喊、 一個柔),而我個人覺得他們比 Underoath 更贊。 2 在大馬,針對外國雜誌雖然有嚴格的審核制度,但還是有許多雜誌是被 允許通過的,價格肯定相當之很貴,歐美的權威音樂雜誌便是其中之一。 《NME》之 類的不在俺購買的考慮範圍,雜誌所傾向的搖滾樂畢竟比較輕, 《Revolver》、《Kerrang!》等重金屬倒合我意,記得第一次買 《Revolver》的過刊(針對當期一、兩個月左右後的)比較便宜,第一份是 在大眾書局買到的,一看封面便十分喜歡,是 Lamb of God 作為封面的。 之後我也在 MPH 淘到一些《Revolver》的過刊,平均價格大約馬幣 18 元左右,已經超劃算得了,進口加稅後當期價格是馬幣 38 多 元一份的。當 然,也能找到一些較有名的重金屬刊物有《HM》、《Metal Hammer》等,價 格都十分昂貴,金屬迷就算是想買也要考慮清楚,以免荷包大出血。對一些 有玩搖滾樂的人來說,《Guitar World》這樣的權威器材雜誌肯定是不能錯 過的,價格也都是馬幣 38 元以上。有一陣子,到時掏錢買了幾期 《Revolver》的過刊,有 Judas Priest、System of A Down 作為封面的, 都納入俺的珍藏裏了,只是後來無論是大眾抑或 MPH,都已經看不到 《Revolver》的過刊了,MPH 賣的都是原價三十幾元,所以 只好作罷不買 了。 《Kerrang!》是在舊書攤淘到的,谷中城頂樓的印度人經營的雜誌店 可真是過期外國期刊的天堂,只要花點時間還真的可 以掏到不少好東西, 雜誌定價從馬幣 5 元到 20 元不等(現在不知起價了不?)俺就在掏歷史期 65


66

刊時買到了一份 Nightwish 前女主唱做封面的 《Kerrang!》,這本有名的 英國重金屬雜誌很明顯沒有美國的好,封面不是銅版紙印刷的,但內容還算 不錯,評論也很到位,五元一份也就算了(也掏到不 少好東西,如《Bass Guitar》、《Guitar Player》等,每期都便宜到爛)。 再過了不久,連《Kerrang!》也很難遇到了,怎麽掏也尋不著,再一 次作罷!有段時間還真的是花 6 元錢定期買大馬 本地的搖滾刊物《ROTTW》 月刊來過把癮,但逐漸地本地的搖滾 news 占據了雜誌大量篇幅,外國的東 西反而少了,而且大多是拼湊起來的新聞,隨後也是跳 著買(不喜歡的內 容就不買),知道學院畢業搬回老家,《ROTTW》在老家的許多書報攤、書 店一份也沒找著,再一次作罷。 俺到了中國留學, 舊聞的《極端音樂》雜誌據說已經停刊,在大學書 報攤碰巧看到《重型音樂》雜誌,最初是人民幣 19.9,後來漲到了 25 元一 份,裏面確實是重金屬音樂為主 的,算是很給臉了。俺買的第一期已經是 30 開頭的期數,是以 slipknot 作為封面的,也就是 all hope is gone 為主 題的。接著便是等個 3、4 月,等到頭發都發白了才等到《重型音樂》的新 刊,還真是有夠吃力的,一份雜誌的出刊速度竟然如此之慢!之前也聽說過 有些首屈一指的搖滾雜誌,比如《我愛搖滾》之類的,但喜好方面不同,因 此沒膽掏錢去買不喜歡的東西。 直到最近我才發現到《通俗歌曲搖滾》也不錯看,起碼評論很 到位、 而且每頁都是彩頁,雖然不太重也很大雜燴,但我喜歡這種有分量的東西, 還真是相見恨晚吶!在這兒待了一年多,才巧遇那麽贊的刊物,真是受罪 了,早知該多接觸為妙(也許是刊名的誤導,萬惡的“通俗”字眼)。 《通俗歌曲搖滾》出刊速度很快但進貨很慢,南京城內的代理估計也只 有軍人俱樂部的某攤位,買到手了就像買過刊似的,都快過期了。可見要買 一本搖滾雜誌確實很 tmd 辛苦,尤其是搖滾樂的雜誌一點也不“通俗”,沒 有代理的地方可能要訂閱什麽的;但比起八 卦啦、時尚啦那些垃圾雜誌,

66


67

搖滾迷要的無非是鎮痛的、過癮的東西,中國的“自由度”還不算太壞,大 陸搖滾雜誌希望能越做越好! 2010 年 3 月 17 日 、3 月 21 日

編碼 NO1.

-世間的一切均是雜亂無序,打從你一出生,睜開眼睛所見到的,既是 這個美麗新世界(既非醫師、亦非令堂)。你好,welcome to the world,它 是 hell 的復制品,離 heaven 還有相當遠的距離。神甫們卻老是再告訴你後 者其實很近,只要相信他主人的話即可,前者是其主人的敵人- 傳說是長得 一幅公羊頭的怪物的居所,那裏幾乎寸草不生,罪孽深重的犯人和異教徒等 皆被判入地下,永世不得超生。你信教嗎?不信。你這無神論者,下地獄去 吧!你信教嗎?我不信你的教。你這異教徒,下地獄去吧!地獄,屬於你的 敵方,跟你道不同者的地獄,你小圈子裏的都是天堂,相反的,你是他人的 地獄。薩特無 愧道:“他人就是地獄”。 -當然,地球的各個角落還有成堆的天堂與地獄版本,數也數不清楚。 世間存在著各類族群、各色信仰,無不都 是好人往上 升、壞人往下滑的二 元定義,那好壞不分者又改如何計算?性別不分者怎麽分類?對於同性戀 者,他們知道的答案或許只有一個:下地獄去吧。對於多神論的民族而 言,萬物都可奉為神,據說印度次大陸有條恒河,那裏的人們堅信恒河裏有 多少沙子,印度便有多少個神明。中國人更牛,人道主義不訓於西方的猶太 -基督教系 統,只是中國人的宗教成分不大,人定勝天,只要是英雄皆可當 67


68

神來供,即所謂的人神。不知從何而來的玉皇大帝,哲學家老莊升格成太上 老君、南華聖人,孔夫子 此教書匠被書呆子高捧為至聖先師,大將如關 羽、張飛、嶽飛成了民間信仰支柱、忠孝仁義的大哥大;就算是動物,《西 遊記》的潑猴亦可稱大聖,人間早已布滿了 神佛,莫怪古語有雲:滿街都 是聖人,滿天都是神佛。先不管他有無邏輯,踏入寺廟裏,按規格人手幾支 香,跪在壇子上膜拜,出到門外還可以買些金銀紙燒,阿彌陀佛(?),向 各路神佛索平安,最好能發大財。 -腦袋頓開之時,人們都想為美麗世界打造一個美麗“新”世界,革字 當頭,情況卻越變 越糟糕,新 世界是什麽東西?莫爾的《烏托邦》告訴你 那是一個樂園,烏托邦究竟在哪裏?有人認為死後才會見得著,也就是上帝 的樂園;有些人認為不改變舊世界,樂園就不 會出現。不管什麽都好,世 界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洗禮,文明一個替代一個,和平玩完了又搞戰爭,人口 一時暴漲一時大幅度下滑,地獄與天堂相互輪替著世界的體 制,活在當下 即可體會,又何必再去空想死後自己會被扔到冥河抑或聖河?統治者是愚蠢 的,要是不愚蠢,社會怎能睜一眼閉一只眼如此方便行事?若內閣以至九品 芝麻官各個皆海瑞,能想象得出會是怎麽樣的狀況嗎?必然的,有壞人也必 有好人,好人地位不高,正義感特強,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大好人,我們 姑且奉上神 臺,藉此懷念先賢、教育後人;那些混蛋嘛,就安個如嶽飛廟 門前的 VIP“神座”給他們,成為人們精神上發泄的神器,雖然跪著,仍威 風凜凜,不失為一大壞人 (奸人或什麽的...)。近來流行為這種人翻案, 欲將約定俗成了的神明打倒,為混賬立貞潔牌坊,說是還歷史一個公道。此 乃客觀求證,阿門。 -西方人、中東人的宗教很便利,一書在手就像一卡通,仿佛神明在通 過聖書跟你說話,它既是一部神的經典,亦是一部歷史大作,更是一本神話 小說,任憑你的立場來 選擇捧讀或是唾棄。東方人非常易於信“洋教”, 既為飄洋過海而來的宗教,不是因為他們真信神,更大程度上是受惠於人, 又看到自身民族沒長進,老是毫無目的 地懼怕、信仰鬼神,連孔孟之道都 如此煩人。長毛賊堪稱牛逼,稀奇古怪。借洋人的天父、天子胡亂改一遍, 68


69

父多出了個兒子,兄多了個弟弟,俗稱天皇,搞中國版 本的西方人間烏托 邦,連外國人都咋舌,最終還是無可奈何地投向清妖陣營。此外還有反洋 教,越反就越去信,洋教講仁慈講救世,卻忘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 菩薩亦同;但洋教有錢施舍,這就可謂王道了!隨後信洋教成了時髦,中體 西用,長毛的那套不能用了,國人必須學洋人著洋裝講洋腔,結果是換成孔 老二被拉下了馬。 2010 年 05 月 11 日

編碼 NO2.

-無論是用 Devanagari,還是用 Urdu 文字,本質上都是 Hindi 語;不能 單純用興都教的或是伊斯蘭教的來將它強行分開。 -恒河上有多少顆沙子,印度次大陸就有多少個神明,這句話十分確切 到位;就如中國的各路參雜在一起的神明一樣地,印度的神明都是各種文化 交融的產物。 -伊斯蘭教不是原教旨的,就如同原教旨本來不僅屬於伊斯蘭教,瘋狂 的基督教也會出現原教旨主義,某種程度來說-清教徒便是其中之一。 -摩門教有許多優良的價值觀可以借鑒,不飲酒、不抽煙、不喝咖啡、 不濫交,保持著一種異端的教規和清教徒式的傳統,依舊能存活到現在,並 且已經跨越美洲大陸傳 播世界各地。因此,歷史未必會因隨波逐流而淘汰 掉一些封建性質的鄙俗,這些所謂的鄙俗,對某些人來說說不定是風俗,而 在民主的美國,這種現象是可能且被允 許的。猶如 Amish 這古怪的小鎮, 你不能強求當地居民開跑車、穿皮夾克、聽搖滾音樂那樣。 -不反對以色列,只反對以色列政府的反人道主義、踐踏其他民族的唯 猶太復國主義暴政。 69


70

-我護照裏的非法入境欄中至今依然印著“以色列”,我不會有任何意 見,相比起以前對共產主義國家的限制,我更覺得以色列這種國家沒有一探 究竟的必要。以前有個老師說她越過約旦的關卡可以偷偷闖進去,這又何必 呢?為了那道哭墻?耶路撒冷?你看到滄桑與壓迫了嗎? -朝鮮戰爭的停戰協議一旦撕毀,中國會首先出賣朝鮮民主人民共和 國,這是肯定的。要真是如此,在未來的歷史課本裏,一切有關朝鮮戰爭的 英勇事跡都成了他媽的謊話。 -愚蠢、單純、無知的人才會想到要把國民黨迎回大陸,跟某黨比較起 來它們其實也好不到哪裏,反而有點像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 不是針對中華民族,而是針對無聊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非你既我” 的這種幼稚想法。真要民主,就該拋棄這種二元對立的腦殘理論。 2010 年 06 月 01 日

70


71

聖誕節的意義

聖誕節的商業化已經達到最高點。我國不降雪,聖誕氣氛是靠凝造出來 的。而聖誕節氣氛最濃郁的場合並非教堂,而是各大百貨商場。高高的聖誕 樹、華麗的裝飾、閃爍的燈光、棉花制成的假雪等,伴隨著聖誕節的到來, 各類門市開始展開大減價,吸引顧客掏錢購買禮物。 聖誕節本應是耶穌的降世日,直至今日,我們的刻板影響中早已不是這 位救世主,而是一個駕駑著公鹿坐在雪橇上,載著滿堆禮物的身著紅白色衣 裳的發福老者-俗稱聖誕老人桑塔克勞斯。此人的原版實為 4 世紀一個樂於 助人的天主教聖人聖尼古拉,在基督教仍被羅馬帝國定位異教而大肆迫害基 督教徒的時期,聖尼古拉據說曾悄悄贈送禮物給聖徒。在禮多人不怪的今 天,看起來仿如是奢侈的玩意,禮物包裝精美,禮物的品質也被考慮在內。 前陣子看到報章報道,熱心的教會舉行一場捐贈活動,為貧窮的孩子們度過 聖誕,這反而才是聖誕節最有意義的地方。 時至今日,聖誕節已是全民的聖誕節,已非基督教徒所專有的節日。但 對於基督教徒來說,或許真正的意義才得以持續延伸。世俗社會花樣多變, 神聖節日被扭曲的程度也極其嚴重。教徒們在聖誕夜要聚集在教堂,唱聖 歌、傳福音等,這些都是古老的傳統,當然,按照各國的不同,以及基督教 派系的異同而定。據我所知,一些較為極端的教派組織是抗拒聖誕節的, 71


72

“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聲稱那是羅馬帝國隨後制訂的節日,跟《聖經》無 關,所以是異教徒的節日。無論如何,12 月 25 日已約定俗成為基督徒共慶 的節日,姑且勿論它是否合理抑或非常“異端”。 有道是文化和宗教是共生共存的,就如天主教徒慶祝的“萬聖節”真的 是悼念聖人的節日,並非僅是化屍妝、提南瓜等向你討糖果嚇嚇你這麽簡 單,這兩種各異的習俗之所以能交融,源自於凱爾特人將古老的豐收節 Samhain 與天主教相結合。今天,我們反倒忘了這是個聖人的節日,卻成就 了鬼怪裝扮的 party。正如儒佛道合一的中華文化,佛教的盂蘭盆節等同於 尊長節,與道教的祭祀亡者的日子相結合成“鬼節”。受中國影響的日本則 有“盆舞節”,祭祀祖先也大跳盆舞,悠久的文化傳承至今。 總之,聖誕節是難免不被消費文化所沖擊的節日,就像甲州的葡萄牙村 民普遍都慶祝聖誕節,也歡迎旅人前來共襄盛舉,一同歡慶。所謂佳節應當 是開心的,這毋庸置疑,僅希望佳節的宗教性與傳統意義得以流傳,以便警 惕以飲酒作樂、搞派對和盡情玩樂所取代。 南洋商報.甲州版 2010 年 12 月 28 日

72


73

無所謂漢服

近來,有人將風靡大陸的漢服引入大馬,企圖填補華夏文化缺陷。大陸的 漢族同胞是中國五十多個民族中,唯一沒有傳統服飾的民族,跟少數民族對 比,人口占比率最多的族群竟然沒有民族服飾,確實有點尷尬。其實,這並 非主因。漢服若要推廣,也得看廣大的漢族能否接受。 大學時期修了文學研究導論的課,有個中國同學剖析了漢服,她認為穿漢 服不過是群較有錢的人搞起的運動,試想一下,訂造一套華麗的漢服價格十 分昂貴,普通人民哪應付得起?在網絡上大行其道的“皇漢派”則重新挑起 不必要的種族糾紛,大談滿族消滅了漢族文化、旗袍是滿洲人的東西雲雲, 關鍵是,就算民國取代了滿清後,漢服依然沒有恢復不是嗎?孫中山掀起的 是新服飾-中山裝,在共產“新中國”時期曾流行一時,被喻為“全國一片 藍”,人人都著藍色中山裝。連中國民族主義的蔣介石,除了戎裝外便著馬 褂,馬褂不是滿清人的東西嗎? 有人以為,代表世界華人的旗袍,已約定俗成成為華人的傳統服飾,而世 界華人裏,漢人又是最多的一族群。提倡漢服者有教導文史之必要,但就算 我知道,也不會刻意去選購漢服、著漢服。滿清是異族政權,亦帶給了漢人 不少文化,從食物到生活用語,比比皆是,為何卻因為自己沒有民族服飾, 而歸咎祖先份上?難道得怪漢族不爭氣,讓滿人入土中原嗎?現今的滿人都 73


74

已漢化、從漢姓,就算有滿人在你身旁,他們都口操漢語。然而,滿人的服 飾卻成就了華人傳統,這亦是華夷文化交融後的產物,並非單純異族文化。 海外華人大多是清末民初的“中國人”,在外地雖吸收異族文化,卻也順 利保留了文化習俗。猶如婚禮時女性所著的褂裙,亦無漢服大袖、寬肥、打 Y 領的樣式,是南方漢族的傳統服飾;如今海外華人所著的“唐裝”,亦非 一定是唐朝時期的漢服。日本人的和服源自唐服,朝鮮人的韓服源自明服, 因中國朝代而異,但無疑已自成一系。漢服若要復興,以什麽朝代作為界 限?還區分階級性質嗎?價格是否普遍等,都得一一考量。至於發揚漢服風 嘛,我個人並不樂觀,仍覺得毫無必要。 2011 年 2 月 7 日

74


75

虎媽的成才之道

美籍華裔女教授蔡美兒的《虎媽戰歌》一書轟動全美。早前蔡美兒更於 《華爾街日報》裏發表了《中國母親賀怡更優越》一文,那一列“十不準” 鐵定嚇壞不少洋人。 論中華民族傳統,蔡美兒確實因循了相夫教子的鐵規。相比起陳腐的 “中國式”結婚,“中國式”教育卻異常有效,這是華人家庭眾所皆知的。 古語有雲(此句很封建、帶歧視女性):慈母多敗兒,因此這亦為華人有所 避忌。所以,應當怎麽做才不寵壞孩子呢?正如蔡美兒所喻,母親必須擔當 “虎媽”(Tiger moms),要子女成才,就要對子女嚴厲懲教。 《時代》雜誌日前就針對虎媽主題,舉例出中美經濟增長之差距顯見, 企圖證明中國的崛起,是否真的與教育有關。筆者曾留學中國,亦曾詢問過 周圍的中國藉同學,他們的升學經歷不容易,一踏入中學時期即同踏進地 獄;在中國,國立大專學府能享有低收費(其學費、宿舍費幾十年來絲毫不 漲!)、成功考入研究院者甚至不必付學費。那麽,他們如何造就成功之 道?相信各位都猜得到-背!而許多同學家中,就有個虎媽日夜監督他的學 習。中國實行一胎政策,要兼顧品學和避免寵壞,確實不容易。 歐美教育可謂“人道”,切忌鞭打小孩,他們那一套方式,在東方形同 “寵壞”。蔡美兒身為美國華裔,卻堅持使用東方式教育模式,監控、懲罰 等限制兒女的條例讓老外吃不消!在他們眼裏,蔡美兒何止是老虎,根本就 75


76

是惡魔吧?但這足以使她畏懼嗎?顯然不。蔡美兒撰書敘述其教兒經驗,她 有真憑實據-兩位品學兼優的女兒,不輪到你不信,那“十不準”很管用。 “沒人性”的東方式教育雖滿是詬病,卻也不全錯。華人之所以能立足 各國,靠的就是不懈的奮鬥精神。前陣子閱報,看到中國有恢復“陽剛”教 育之打算,報道聲稱“陰性”教育促使國民越漸軟弱。這種方程式聽起來很 “法西斯”,想起日本處於備戰時期,教師便是如此教導學生的。但身處和 平時期,不代表就能為所欲為、毫無束縛,居安思危是必要的。 蔡美兒的虎媽教學看乎不人道,卻無禁止最好的東西:書本,追求學問 就要讀看書,但不意味著死讀書。蔡美兒能做到管好兒女,又能激發其“琴 棋書畫”之素養,可謂不簡單。東方式教育並非老套、腐朽,只是保守而 已。 2011 年 1 月 26 日

76


77

出版者--Freak!出版社 書名:《雜*文*碎*集》(Freak!電子書系列 2) 作者—鐵幕 責任編輯--陳勇健 美術設計\排版--Freak!出版社 封面畫作—陳玉雯 版次--初版 2013 年 2 月 電子信箱--kawasaki918ken@yahoo.com.tw 面子書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FreakSamizdat

7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