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念.二十面體2022-2023年度報告 (附錄) Zuni Icosahedron Annual Report 2022-2023 (Appendix)

Page 1

進念中華文化實驗與創新

40


進念中華文化實驗與創新

在 此 傳 統 背 景 下, 進 念 致 力 進 行 實 驗 與 創 新, 並 具 有 幾 個 獨 特 的 特 色。 首 先, 就 是 透 過 認 識 傳 統 戲 曲 的 形 式, 探 索 如 何 與 當 代 銜 接 和 結 合。 事 實 上,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藝 術 本 身 就 包 含 許 多 現 代 概 念 , 例 如 戲 曲 中 最 基 本 設 置﹁ 一 桌 兩 椅 ﹂, 是 戲 曲 中 的 抽 象 空 間 觀 念, 藉 由 不 同 的 組 合, 可 以 創 造 出 各 種 不 同 類 型 的 空 間 定 性。 在 一 九 九 七 年, 進 念 的 榮 念 曾 最 先 提 出﹁ 一 桌 兩 椅 ﹂的 概 念 , 透 過 這 創 作 概 念, 他 展 開 了 許 多 不 同 類 型 的 實 驗 和 創 作。 隨 後, 他 持 續 進 行 了 不 同 形 式 的 演 出 創 作 和 跨地域、跨界別的交流合作。

中 華 文 化 藝 術 傳 統 一 直 強 調 實 驗 與 創 新, 這 根 本 就 是 中 華 文 化 藝 術 的 傳 統, 從 水 墨 藝 術 的 實 驗 到 戲 曲 的 實 驗, 始 終 不 斷 推 陳 出 新, 持 續 發 展 創 新, 從 未 停 滯 不 前 和 陷 入 固 化 的 形 態。 許 多 著 名 的 京 劇 藝 術 家 如 梅 蘭 芳、 程 硯 秋 等, 均 在 新 中 國 時 期 進 行 不 同 的 創 新, 廣 東 大 戲 也 是, 例 如 仙 鳳 鳴劇團在粵語片時期進行了不同的創新。

進 念. 二 十 面 體, 一 九 八 二 年 成 立, 是 香 港 九 個 主 要 專 業 表 演 藝 術 團 體 之 一。 一 直 以 來 致 力 推 動 和 發 展 不 同 形 式 的 中 華 傳 統 藝 術 實 驗 與 創 新, 目 標 是 促 進 年 青 人 對 傳 統 藝 術 的 認 識、 理 解 和 參 與, 同 時 透 過 傳 統 文 化 藝 術 加 強 國 際 交 流 與 了 解, 最 終 增 進 傳 統 藝 術 家 與 當 代 藝 術 家 進 行 跨 界 別 合 作 交 流, 營 造 創 新 的 可 能, 及 更 生 和 發 展 傳 統藝術。

40

文:胡恩威

榮 念 曾 的﹁ 一 桌 兩 椅 ﹂創 作 實 驗


三 地 和 國 際 知 名 的 藝 術 家 參 與, 包 括 楊 德 昌

一 九 九 七 ︾和1︽ 中 國 旅 程 九 八 ︾,2 邀 請 許 多 兩 岸

藝 術 和 表 演 藝 術 的 交 流 合 作 , 籌 劃︽ 中 國 旅 程

中 心 的 支 持 下, 榮 念 曾 進 行 了 跨 界 別 的 視 覺

大學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和香港當代文化

一九九七年和一九九八年,在進念、香港科技

京 、 曼 谷 、 首 爾 、 新 加 坡 和 德 國 基 森 (Giessen) 等 多 個 城 市 。 榮 念 曾 的﹁ 一 桌 兩 椅 ﹂已 發 展 成

括 北 京、 上 海、 南 京、 深 圳、 澳 門、 臺 北、 東

的創作概念,在世界各地進行演出和交流,包

純 杰︵ 香 港 ︶等 。 之 後 , 榮 念 曾 以﹁ 一 桌 兩 椅 ﹂ 3

︵ 臺 北 ︶、 魏 瑛 娟︵ 臺 北 ︶、 黃 柏 武︵ 溫 哥 華 ︶、 王

坡 ︶、 張 獻︵ 上 海 ︶、 邱 金 海︵ 新 加 坡 ︶、 蔡 明 亮

﹁一桌二椅﹂ ﹁ 一 桌 二 椅 ﹂不 僅 僅 是 進 念 的 一 次 傳統再創造, 也是一個合作框架、一種辯證思 維方式和一種創造性方法。 ﹁ 一 桌 二 椅 ﹂是 進 念﹁ 關 係 戲 劇 ﹂ ︵連接人與人並創造對話的一種 戲 劇 ︶的 核 心 。

⸺ 維也納大學 中國研究系 ︵ 漢 學 ︶教 授 、 The Theatre Times 中華區總編輯 費萊麗博士

︵ 臺 北 ︶、 李 六 乙︵ 北 京 ︶、 關 錦 鵬︵ 香 港 ︶、 李 創意對話、傳統戲曲與當代舞台實驗及跨文化

Dr. Rossella Ferrari

國 修︵ 臺 北 ︶、 林 奕 華︵ 香 港 ︶、 林 兆 華︵ 北 京 ︶、 跨地域交流的平台。

︽中國旅程︾ 1998

張 平︵ 紐 約 ︶、 賴 聲 川︵ 臺 北 ︶、 王 景 生︵ 新 加

劇 ︶、 周 龍 及 劉 鑫︵ 京 劇 ︶、

藝 術 家 合 作 , 包 括 石 小 梅︵ 崑

神會 ―實 驗 傳 統 藝 術 節 ﹂ ,4 與多位內地優秀的傳統戲曲

二 〇 〇 五 年 , 榮 念 曾 策 劃﹁ 諸

淚 ︾ 。6 其 中 ,︽ 荒 山 淚 ︾更 獲

5︽ 荒 山 創 作 出︽ 挑 滑 車 ︾ 和

︵ 川 劇 ︶等 傳 統 大 師 合 作 ,

曲 ︶、 周 龍︵ 京 劇 ︶和 田 蔓 莎

二〇〇六年和二〇〇八年,

︽荒山淚︾

李 小 峰 和 張 寧︵ 秦 腔 ︶, 及 彭

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 大獎。 Music Theatre NOW

榮 念 曾 分 別 與 石 小 梅︵ 崑

蕙 蘅︵ 河 北 梆 子 ︶。 此 後 , 在


︽夜奔︾ 二 〇 〇 九 年 和 二 〇 一 〇 年, 榮 念 曾 在 香 港 藝 術 節 的 支 持 下, 創 作︽ 錄 鬼 簿 ︾ 及7︽ 夜 奔 ︾ 。8 這 些作品邀請來自海內外傳統藝 術 家 參 與 , 包 括 柯 軍︵ 崑 曲 ︶、 李 寶 春︵ 京 劇 ︶、 沙 多 諾 . 庫 斯 摩︵ 古 典 爪 哇 舞 蹈 ︶、 柏 蒂 娜 華 狄︵ 泰 國 古 典 舞 劇 ︶等 , 實 際 上 推動戲曲藝術與當代藝術之間 的 合 作 交 流, 並 以 戲 曲 形 式 進 行 跨 文 化 的 創 作。 這 些 交 流 不 僅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廣泛地被 世 界 了 解 和 認 同, 同 時 也 豐 富 了當代藝術的內涵和表現形式。

︽朱䴉的故事︾

︽夜奔︾ 2010

在跨文化、跨地域和跨藝術的 交流中,榮念曾的創作展現了 另 一 獨 特 的 亮 點。 二 〇 一 〇 年,在上海世博會日本館,他 與日本的佐藤信聯合執導舞台 作 品︽ 朱 䴉 的 故 事 ︾ 。9 這作品將中國崑劇、日本能劇 和多媒體影像巧妙地融合在現 場表演中,匯集了年輕和資深 的中國傳統戲曲演員,以及日 本傳統能劇藝術家,演出超過 六千四百場,吸引近三百萬名 觀眾。朱䴉本身就是中日交流 合作和發展的故事,而這次創 作則是一次具有標誌性的中日 交流突破。

其 後 ,︽ 夜 奔 ︾更 在 世 界 各 地 演 出 , 包 括 德 國 漢 諾 威、 臺 北、 橫 濱、 上 海、 新 加 坡、 柏 林、 多 倫 多、 美 國 密 歇 根 等 地, 向 全 球 觀 眾 展 現 了 中 華 傳 統 文 化 的 價 值 和 魅 力。 不 僅 是 對 中 華 文 化 的 推 廣, 也 是 對 文 化 多 元性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作 為 一 個 導 演 , 我 非 常 佩 服 榮 念 曾︽ 夜 奔 ︾裏 的舞台處理,整個結構之精良,令人讚嘆。

⸺ 舞台導演、前深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熊源偉

︽朱䴉的故事︾ 2010


︽臨川四夢湯顯祖︾ 在 引 進 新 科 技 和 戲 曲 實 驗 方 面 , 自 二 〇 〇 二 年 起 , 我 就 在︽ 佛 洛 伊 德 10 崑 劇 藝 術 家 石 小 梅 老 師 展 開 一 系 列 有 關 戲 曲 創 新 尋找中國情與事︾ 與

的 探 索。 隨 後, 在 二 〇 〇 七 年, 我 與 江 蘇 省 演 藝 集 團 崑 劇 院 合 作, 創 11 這 作 品 的 獨 特 之 處 在 於 將 戲 曲 家 湯 顯 祖 傳 作 出︽ 臨 川 四 夢 湯 顯 祖 ︾ 。

世 之 作︽ 紫 釵 記 ︾、︽ 牡 丹 亭 ︾、︽ 南 柯 記 ︾和︽ 邯 鄲 夢 ︾中 的 四 段 折 子 戲 , 與傳統表演形式、現代舞台美術和投影科技緊密合融。 此 後, 這 作 品 曾 經 四 度 重 演, 其 中 包 括 在 二 〇 〇 九 年 於 比 利 時 布 魯 塞 爾 第 二 十 二 屆﹁ 歐 羅 巴 利 亞 ・ 中 國 ﹂ (Europalia.China)上 演 , 讓 歐 洲 觀 眾 能 夠 體 驗 到 戲 曲 實 驗 的 美 妙 。 同 年 , 我 還 創 作 了 另 一 作 品︽ 紫 禁 城

︽臨川四夢湯顯祖︾ 2009

這裏面的形式與聲腔,保 留了一種原汁原味,一種 純粹的意韻。 這種純粹,我覺得是崑曲 的魂魄。

⸺ 文化學者、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于丹

Motion

14 我 邀 請 著 名 京 劇 和 崑 劇 藝 術 家 魏 水年華︾ ,

︶, 創 造 出 一 種 嶄 新 的 演 出 體 驗 。 此 Capture 外 , 二 〇 一 七 年 的 聲 音 及 機 動 裝 置︽ 追 憶 似

運 用 先 進 的 投 影 與 動 態 追 蹤 技 術︵

13 與 臺 灣 國 光 劇 團 合 作 演 出︽ 關 公 在 劇 場 ︾ ,

出 全 新 的 表 演 方 式。 例 如, 二 〇 一 六 年 我 曾

傳 統 戲 曲 的 實 驗 常 常 融 合 新 媒 體 科 技, 開 拓

︽關公在劇場︾

12 通 過 傳 統 戲 曲 , 將 小 生 和 丑 生 這 兩 個 角 色 引 領 觀 眾 認 識 紫 禁 遊記︾ ,

城建築空間的特色。

︽關公在劇場︾ 2016

海 敏︵ 臺 北 ︶和 張 軍︵ 上 海 ︶合 作 , 通 過 聲 音 裝 置呈現舞台科技與傳統戲曲藝術的探索。 實 際 上, 傳 統 戲 曲 一 直 吸 納 新 科 技 的 應 用, 例如早期廣東大戲就是最早引入現代舞台燈 光 設 備 的 藝 術 形 式。 此 外, 京 劇 大 師 程 硯 秋 在 他 的︽ 赴 歐 洲 考 察 戲 曲 音 樂 報 告 書 ︾中 提 出 了 十 九 條 改 良 傳 統 戲 曲 的 建 議, 其 中 包 括 了 結 合 新 科 技 來 推 動 戲 曲 發 展。 傳 統 戲 曲 大 師 們 積 極 參 與 科 技 實 驗 的 創 新, 因 為 這 正 是 中 華 傳 統 藝 術 的 一 部 分。 他 們 深 刻 理 解, 將 傳 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結合是推動戲曲創新和發 展的關鍵。

既尊崇梨園禮規慣例,又創融後設敘事與 數位影像,既感古典,又覺新潮。

⸺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于善祿


︽ 大 紫 禁 城 ︾展 覽 2009 ︽墨池:千章掃︾ 2010

將展場轉化為一種自習 空間,手法別開生面, 致使自己彷彿重返書藝 普及年代。

⸺ 時任民政事務局 局長 曾德成

15 覽 , 進 念 着 重 介 紹 中 國 二 〇 〇 九 年 的︽ 大 紫 禁 城 ︾ 展

傳 統 四 合 院 空 間 的 觀 念, 讓 觀 眾 理 解 故 宮 的 幾 個 基 本 及 中 國 文 字 和 建 築 之 間 的 密 切 關 係。 在 皇 宮 內 部, 牌

國民藝術教育計劃

匾的命名就體現了中國文字和建築的緊密關係。

元 素, 包 括 空 間 的 層 次 感、 天 圓 地 方 的 空 間 概 念, 以 再 者, 在 進 行 傳 統 戲 曲 實 驗 與 創 新

紹書法的基本功和技巧。

在 香 港 的 未 來 發 展 中, 國 民 藝

﹁元亨利貞 易經計劃﹂ 2015

別 進 行 跨 界 的 音 樂 演 出。 同 時, 進 念 製 作 了 短 片, 介

師 及 眾 法 師、 無 極 樂 團 和 香 港 絲 竹 樂 坊, 在 裝 置 上 分

法 , 製 作 了︽ 墨 池 ︾裝 置 。 此 外 , 進 念 還 邀 請 了 僧 徹 法

邀 請 了 臺 灣 陳 瑞 憲 先 生 設 計, 書 法 家 董 陽 孜 老 師 的 書

16 進 念 二 〇 一 〇 年 的﹁ 我 要 學 書 法 之 書 法 生 活 設 計 ﹂ ,

的 同 時, 進 念 也 非 常 注 重 公 眾 對 中 華 傳 統 文 化 的 基 本 認 識。 因 此, 自 二 〇 〇 九 年 起 , 進 念 啟 動﹁ 國 民 藝 術 教 育 計 劃 ﹂, 以 書 法 、 紫 禁 城 、 易 經 等 為 主 題, 旨 在 透 過 深 入 淺 出、 利 用 設 計 展 覽 等 形 式, 讓 年 輕 一 代 和 小 朋 友 更好地理解中華傳統藝術文化。

二 〇 一 五 年 推 出 的﹁ 元 亨 利 貞 易 經 計 17 旨 在 介 紹 中 華 文 化 的 核 心︽ 易 劃﹂ ,

經 ︾。 作 為 中 國 群 1 經 之 首 ,︽ 易 經 ︾ 闡明中國陰陽的觀念,以及世間萬事 萬 物 不 斷 變 化 的 基 本 原 則 和 道 理。 ︽ 易 經 ︾是 一 種 關 於 思 想 和 學 習 理 解 變化的基本學說,與西方那種定型性 的所謂理論立論的基礎相比,有着很 大 的 差 別 。 學 習︽ 易 經 ︾不 僅 可 以 幫 助人們認識世界變化的基本道理,也 是 今 天 數 碼 世 界﹁ 零 和 一 ﹂的 基 礎 觀 念。

易經海報展:乾 2015

術 教 育 應 被 視 為 重 中 之 重。 國 民藝術教育的目標在於讓年輕 人更深入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 的 獨 特 性, 並 學 習 如 何 將 其 與 現代生活結合。


︽荔枝 2022

﹁荔枝窩兒童創意遊樂劇場﹂

︾ WOW!

此 外, 兒 童 藝 術 在 兒 童 的 發 展 中 扮 演 著 極 其 重 要 的 角 色。 因 此 , 進 念 積 極 協 助 建 築 署 和 康 樂 及 文 化 事 務 署︵ 康 文 署 ︶研 究 如 何 改 建 現 有 場 地 為 兒 童 劇 場 , 以 及 設 計 新 的 兒 童 劇 場。 同 時, 進 念 也 探 索 在 戶 外 設 立 兒 童 藝 術 空 間 的 可 能 性, 為 兒 童 提 供 更 多 有 趣 和 互 動 的 學 習 機 會。 二 〇 二 二 年 , 在 環 境 及 生 態 局 轄 下 的 鄉 郊 保 育 辦 公 室︵ 鄉 郊 辦 ︶的 18 在 具 有 支 持 下 , 進 念 舉 行﹁ 荔 枝 窩 兒 童 創 意 遊 樂 劇 場 ﹂ ,

三 百 多 年 歷 史 的 客 家 圍 村﹁ 荔 枝 窩 ﹂搭 建 藝 術 科 技 兒 童 劇 場 和 進 行 演 出, 讓 小 朋 友 有 機 會 認 識 香 港 傳 統 圍 村 文 化, 以 及二十四節氣等。

︽華嚴經︾ 談到中華文化美學,我們需要注意到西方管弦 樂原本是宗教音樂,而中國傳統音樂和美學則 深受佛學的影響。因此,回歸佛學,將佛教藝 術用於弘揚中華文化也成為重要的任務和定 位。 故 此, 在 二 〇 〇 七 年, 我 與 衍 空 法 師 和 19 我 僧 徹 法 師 合 作 大 型 演 出 項 目︽ 華 嚴 經 ︾ ,

們運用全新的科技手段將傳統法會進行現代 化 演 繹 。 隨 後 , 進 念 陸 續 推 出 多 個 版 本 的︽ 華 嚴 經 ︾演 出 。 其 中 , 二 〇 〇 八 年 , 更 到 臺 北 演 出, 對 當 地 佛 教 文 化 有 着 極 大 的 影 響 和 啟

清 - 淨之行︾

發。這也正是香港的本身實驗的定位,促進合 作創新並起示範作用。

︽華嚴經 2017

以原創遊樂兒歌方式介紹荔枝窩的 歷史、農耕文化、傳統二十四節 氣、鄉郊生態環境和復耕過程,讓 孩子對鄉郊、農作物和大自然有基 礎了解。

⸺ ︽大公報︾

推動國民文化教育及振興中華文 化,要有全方位的佈局,從中小學 開始傳統藝術基本功,以至頂層的 藝術實驗,都需要不同的平台和配 置。過去四十年,進念一直堅守這 大原則和理念,通過多個項目的示 範作用,最終目標是透過新科技和 新平台,推動中華傳統藝術的創新 和傳承。

香港演藝史上的里程碑 ︙我 感謝創作者、演出者,為觀 眾提供了一台完整的、精彩 的、當之無愧的藝術精品。

⸺ 前香港佛教僧伽學院 執行副院長 覺真法師 像心靈吃了一劑霜淇淋,獲 得難以形容的寧靜。

⸺ 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 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李歐梵

︽華嚴十方︾ 2019


︽心經即是巴哈︾ 最 後, 關 於 佛 法 修 行, 新 科 技 的 應 用 不 僅 僅 是 為 了 娛 樂, 更 重 要 的 是 如 何 善 用 這 些 科 技, 促 使 大 家 進 行 思 想 創 新 並 進 行 修 煉 。 因 此 , 在 二 〇 二 一 年 , 我 創 作 了︽ 心 20 這 是 個 藝 術 科 技﹁ 禪 修 ﹂的 多 重 沉 浸 式 經即是巴哈︾ ,

聲 影 劇 場 體 驗, 結 合 實 體 抄 經 與 沉 浸 式 劇 場 空 間, 目 的 ⸺ 東蓮覺苑苑長

給予我們能量,劇場裏 面我覺得很有意義。

程, 就 像 早 期 廟 宇 空 間 設 計 的 概 念, 幫 助 人 們 認 識 自 僧徹法師

不 是 帶 來 官 能 娛 樂 的 體 驗, 而 是 沉 浸 式 體 驗 修 行 的 過 己,達到內心和諧與平衡的心理和精神狀態。

︽心經即是巴哈︾ 202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不是一個口號,而 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因此,我們需要思考 如何有效地吸收中華文化的精髓,並提煉 出新的材料,這正是中華文化現代化中極 為重要的課題。香港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其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獨特角色,進一步 提升自身的文化發展水平,並將其制度化 和體制化,以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文化 生態系統。


1 《 中 國 旅 程 1997》( 演 藝 部 分 ),1997 年 1 月 1 – 4 日,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中國旅程 1997》,1997 年 6 月 3 – 8 日,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劇場(倫敦),倫敦國際戲 劇節

3

榮念曾「一桌兩椅」創作概念相關的演出和交流 項目 •《中國旅程 1997》 (演藝部份),1997 年 1 月 1 – 4 日,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 中 國 旅 程 1997 》, 1 9 9 7 年 6 月 3 – 8 日 ,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劇場(倫敦), 倫敦國際戲劇節 •《這是一張椅子》,1998 年 8 月 7 – 9 日,沖繩 藝術學院(沖繩) •《( 中 國 ) 旅 程 九 九 》,1999 年 3 月 10 – 14 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中 國 ) 旅 程 九 九 》,1999 年 3 月 18 – 19 日, 澳門綜藝二館(澳門),「澳門藝穗 1999」 •《一桌兩椅 ( 旅程 2000)》,2000 年 4 月 27 – 30 日,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 一 桌 兩 椅 》,2000 年 8 月 12 – 19 日,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戶外裝置「竹亭」 ( 柏林), 「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第一部分 – 香港在柏 林)」 •「一桌兩椅」創作人對談,2000 年 11 月 17 – 19 日,香港添馬艦文化中心 – 戶外裝置「竹亭」, 「 香 港 柏 林 當 代 文 化 節( 第 二 部 分 – 柏 林 在 香 港)」 •《 旅 程 》演 出 及 創 作 工 作 坊,2011 年 10 月 25-30 日,Shin Minatomura Hall( 橫 濱 ),「 大 野一雄藝術節 2011」 •《靈戲》,2011 年 11 月 28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 場,「亞洲 ICH 表演藝術論壇」 •《靈戲》,2012 年 10 月 11 – 14 日,座.高圓寺 (東京) •《 靈 戲 》, 2 0 1 2 年 1 0 月 2 5 – 2 8 日 , T h e r Joyden Hall of Iluma(新加坡),郭寶崑藝術節 2012 •「2012 亞 洲 文 化 視 野 ― 旅 程 藝 術 節 」演 出, 2012 年 12 月 12 – 15 日,蓬蒿劇場(北京) • 朱 鹮 藝 術 節 2012,2012 年 12 月 26- 29 日, 蘭苑劇場(南京) •「向寳崑致敬」,2013 年 4 月 5 – 7 日,濱海藝 術中心小劇場(新加坡)

2 《中國旅程九八》 (演藝部分),1998 年 1 月 22 – 25 日,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4

諸神會 ― 實驗傳統藝術節 2005,香港大會堂展 覽廳 •《群英會》,2005 年 11 月 18、21 – 22 月 •《挑滑車》,2005 年 11 月 25 – 27 月 •《雜種實驗》,2005 年 11 月 19 – 20 月

2002《獨腳戲 SOLO》 5 《挑滑車》 • 2006年2月3 – 4日,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華藝節 2006 • 2006 年 6 月 7 – 8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Festival)

6 《荒山淚》 • 2008 年 2 月 29 日 – 3 月 1 日, 香 港 文 化 中 心 劇 場 • 2009 年 2 月 3 – 5 日,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華藝節 2009 • 2009 年 5 月 23 日,鹿特丹國際歌劇節(荷蘭) • 2009 年 9 月 25-27 日,BankART Studio NYK3C ( 日 本 橫 檳 ), 大 野 一 雄 藝 術 節(Kazuo Ohno

•《拍案驚奇 ― 大夢》,2013年11月15 – 17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拍案驚奇 ― 無邊》,2013年11月22 – 24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拍案驚奇 ― 坐井》,2013年11月29 – 30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朱鹮藝術節 2013《一桌二椅》舞台實驗,2013 年 12 月 27 – 29 日、2014 年 1 月 2 – 4 日, 江南劇場(南京)、蘭苑劇場(南京)、上海當代 藝術博物館小劇場(上海) • 朱 鹮 國 際 藝 術 節 2014,2014 年 11 月 9 日, 蘭苑劇場(南京) •《備忘錄》,2014 年 11 月 21 – 23 日,香港文化 中心劇場 • 朱 䴉 藝 術 周 2015,2015 年 10 月 25 – 31 日, 南京博物院(南京) •「2015 當代崑曲藝術周」,2015 年 12 月 7 – 13 日,上海大劇院別克中劇場(上海) •「一桌二椅」藝術節,2016 年 10 月 17 – 24 日, 座.高圓寺(東京) • 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六震六盪》,2016 年 12 月 9 – 11 日,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 一桌二椅 – 歐亞跨文化交流工作坊演出《東行 紀 》,2017 年 10 月 4 – 5 日, 瑞 士 蘇 黎 世 藝 術 大學(蘇黎世) • 一桌二椅 – 歐亞跨文化交流工作坊演出《東行 紀 》,2017 年 10 月 27 – 28 日,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 節目 • 操場 3.0 歐亞交流學習計劃「一桌二椅跨文化 表演工作坊及演出」,2017 年 4 月 29 日 - 11 月 24 日,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中興堂、臺灣戲 曲學院木柵校區演藝中心(臺北) • 香 港 帶 路 2017《 一 桌 兩 椅 ⸺ 拍 案 驚 奇 》, 2017 年 12 月 1 – 2 及 7 – 8 日,香港文化中心 劇場 •「 最 南 階 段 – 一 桌 二 椅 計 劃 」,2017 年 12 月 12 – 24 日,新加坡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新加 坡) • 一桌二椅 - 創新亞洲傳統表演藝術交流工作坊 及演出 - 2018年5月5 – 11日、9月24 日- 10月6日, 臺灣戲曲學院(臺北) - 2018 年 7 月 2 – 14 日,蘇黎世藝術大學 (蘇黎世) - 2018 年 7 月 16 日 – 8 月 4 日,University of Giessen(德國基森) • 一桌二椅交流 La MaMa Moves! Dance Festival - Panel Symposium: "Secret Journey, Stop Calling Them Dangerous!" ,2018 年 5 月 20 – 21 日,HOWL Happenings(紐約)

院戲劇院

7 《錄鬼簿》,2009 年 2 月 12 – 15 日,香港演藝學

2009《錄鬼簿》 8 《夜奔》 • 2010 年 3 月 25 – 27 日,香 港 文化中 心 劇場, 香港藝術節 • 2010年5月27 – 29日,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 2010 年 10 月 16 – 18 日,上海戲劇學院端鈞劇 場(上海),上海世界博覽會「香港活動周」 • 2011 年 3 月 25 – 27 日,台灣中正文化中心實 驗劇場(臺北),2011 臺灣國際藝術節 • 2011 年 12 月 4 – 5 日,BankART 1929 Studio NYK( 日 本 橫 濱 ), 大 野 一 雄 藝 術 節(Kazuo Ohno Festival) • 2012 年 11 月 30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2015 年 5 月 30 日, Orangerie of the Herrenhäuser Garden(德國漢威),德國漢諾威 藝術節(KunstFestSpiele Herrenhausen) • 2016 年 11 月 5 – 6 日,Akademie der Künste (柏林) • 2017 年 3 月 25 – 4 月 1 日,密歇根大學藝術博 物 館 Helmut Stern Auditorium( 美 國 密 歇 根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0 周年慶祝活動 • 2017 年 4 月 4 日, 多 倫 多 大 學 Robert Gill Theatre(加拿大多倫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0 周年慶祝活動

•「一桌二椅藝術節 2018」,2018 年 10 月 23 日 – 11 月 1 日,座.高円寺(東京) •《據說》,2018 年 11 月 9 – 11 日,42 新劇中心 黑箱劇場(新加坡),「最南階段藝術節 2018」 •《驚夢:凡爾賽宮的舊事》,2019 年 9 月 12 – 14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一路驚夢》,2019 年 11 月 8 – 9 日,42 新劇 中心黑箱劇場(新加坡),最南階段藝術節 2019 •《尋夢》,2019 年 11 月 15 – 22 日,ISI Yogyakarta, ISI Denpasar Bali, Jakarta Salihara Arts Centre(印尼日惹、峇里、雅加達) •《庚子驚夢》,2020 年 10 月 30 日、10 月 31 日 – 12 日、11 月 10 日 - 16 日,網上播放 •《驚夢二三事》,2021 年 7 月 7 – 10 日,香港文 化中心劇場 •《驚夢二三事》,2021 年 9 月 24 – 10 月 19 日, 線上點播,波蘭跨維度國際藝術節 2021 •《驚夢》,波蘭跨維度國際藝術節 2022 - 2022 年 9 月 16 – 17 日,Bakery of Grotowski(波蘭弗羅茨瓦夫) - 2022 年 9 月 24 – 25 日,Gdansk Shakespeare Theatre ( 波蘭格但斯克) •《驚夢》,2022 年 11 月 18 – 19 日,朱拉隆功 大學 Sodsai Pantoomkomol Centre for Dramatic Arts(曼谷),第 20 屆曼谷戲劇節

2019《驚夢》

• 第四十一屆世界博覽會(上海)日本館

9 《朱䴉的故事》,2010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0 日,

10 《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2002 年 2 月 1 – 3 日,香港大會堂劇院

2002《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


11 《臨川四夢湯顯祖》 • 2007 年 11 月 8 – 9 日, 江 蘇 省 崑 劇 院 蘭 苑 劇 場(南京),預演 • 2008 年 4 月 24 – 27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首演 • 2009 年 6 月 25 日, 江 蘇 省 蘇 州 崑 劇 院 劇 場 (蘇州) • 2009 年 12 月 5 – 6 日,Bozar Theatre(比利時 布魯塞爾),「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 • 2016 年 12 月 31 日,江南劇院(南京) • 2017 年 9 月 28 – 29 日,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12 《紫禁城遊記》 • 2009 年 10 月 8 – 11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建築是藝術節 2009 • 2010 年 10 月 9 - 12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2012 年 7 月 6 日,蘇州滑稽戲團劇院 • 2013 年 12 月 6 - 7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2017 年 9 月 15 - 16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2013《紫禁城遊記》

海報設計

13 《關公在劇場》 • 2016 年 8 月 26 – 28 日, 雲 門 劇 場( 新 北 市 淡水) • 2016 年 11 月 24 – 27 日,香港文化中心 劇場

︾ SOLO

19 《華嚴經》系列 •《 華 嚴 經 》,2007 年 6 月 6 – 17 日, 香 港 文 化 中心大劇院 •《華嚴經(2.0 版本)之心如工畫師》,2008 年 7 月 25 日 – 8 月 3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華 嚴 經( 2.0 版 本 )之 心 如 工 畫 師 》, 2008 年 8 月 29 日 – 31 日,臺北城市舞台(臺北), 第十屆臺北藝術節 •《華嚴經 3.0 之普賢行願品》,2013 年 12 月 12 – 14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華 嚴 經 4.0 清 淨 之 行 》,2016 年 9 月 23 – 24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華嚴經 清淨之行》,2017 年 12 月 2 – 3 日,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正念沉浸體驗《華嚴十方》,2022 年 10 月 7 – 30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華 嚴 》音 樂 會,2022 年 11 月 18 – 19 日,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2022《華嚴十方》 20 《心經即是巴哈》

15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場

•【Round 1: 聲影劇場演出】,2021 年 4 月 23 – 24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Round 2: 禪 行 裝 置 體 驗 】,2021 年 5 月 8 –

進念.二十面體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

2023 年 1 月 17 日,荔枝窩村

荔枝窩兒童創意遊樂劇場,2022 年 12 月 2 日 –

心大劇院

• 展 覽 及 學 生 導 賞,2015 年 11 月 13 日 – 12 月 13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堂 • 演 出,2015 年 12 月 11-12 日, 香 港 文 化 中

國民藝術教育計劃―元亨利貞 易經計劃

• 展覽及學生導賞,2010 年 11 月 26 日 – 12 月 15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及戶外 • 裝置「墨池」―〈私塾.習〉,2010 年 12 月 4 – 18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演出:《華嚴墨唱》,2010 年 12 月 4 – 5 日; 《 無 極 樂 團 ― 千 章 掃 》,12 月 10 – 12 日; 《和》,12 月 16 – 18 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國民藝術教育計劃―我要學書法之書法生活 設計

• 展覽及學生導賞,2009 年 9 月 17 日 – 10 月 4 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堂

國民藝術教育計劃―大紫禁城

• 2017 年 11 月 17 – 18 日,香港文化中心 劇場

14 《追憶似水年華》

15

16

17

18

︽ 中 國 旅 程 九 八 ︾、︽ 佛 洛 伊 德 尋 找 中 國 情 與 事 ︾、︽ 獨 腳 戲 劉小康 ︽夜奔︾ 郭健超 ︽臨川四夢湯顯祖︾ 李奇真 ︽ 元 亨 利 貞 易 經 計 劃 ︾、︽ 驚 夢 ︾、︽ 錄 鬼 簿 ︾ 又一山人 ︽紫禁城遊記︾ 劉逖雲 ︽華嚴十方︾ 郭奕嗚

劇照攝影 區子強/陳立怡/張志偉/厲蘋慧/劉祖江/黎浩賢/李煒傑 /冼家弘/成灝志/于逸堯/榮念曾

進念.二十面體 實驗劇場文獻庫 archive.zuni.org.h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