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ab971511

Page 1

˙1

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識/1-1 第一章 公共行政的本質 1-3 第二章 公共行政的典範變遷 1-26

組織理論/2-1 第一章 傳統時期組織理論 2-3 第二章 人群關係時期組織理論 2-16 第三章 系統時期組織理論 2-30

組織與管理/3-1 第一章 公共組織概論 3-3 第二章 公共組織結構設計 3-15 第三章 公共組織類型 3-34 第四章 公共組織氣候與文化 3-43 第五章 公共組織衝突管理 3-55 第六章 公部門的公眾關係與行銷 3-73 第七章 公共組織的運作 3-81 第八章 行政領導的理論與實務 3-97 第九章 行政激勵的理論與實務 3-122 第十章 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務 3-128


˙2

新公共行政/4-1 第一章 公共行政的價值 4-3 第二章 公共利益的研究 4-17 第三章 明諾布魯克與黑堡觀點 4-29 第四章 行政國的研究 4-51 第五章 行政倫理與行政責任 4-61 第六章 公共行政重要論題 4-82

公共管理/5-1 第 一 章 公共管理的發展 5-3 第 二 章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再造 5-12 第 三 章 企業化政府 5-19 第 四 章 新公共服務理念 5-27 第 五 章 民主政府的治理模式 5-35 第 六 章 民營化研究 5-51 第 七 章 全面品質管理 5-60 第 八 章 績效管理 5-65 第 九 章 組織再造 5-72 第 十 章 非營利組織 5-75 第十一章 組織發展與組織學習 5-94 第十二章 公部門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 5-103 第十三章 危機管理 5-110 第十四章 府際關係與府際管理 5-117


˙3

第十五章 全球化與公共行政 5-122

公共政策/6-1

比較公共行政/7-1

公務人力資源管理/8-1

政府財務資源管理/9-1

公務管理/10-1


第一章˙公共行政的本質

1-3

第一章

公共行政的本質 1 由行政學發展的歷程觀之,可從四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即「政治觀點」 ,經歷「管理觀點」,「公共政策觀點」,「公共性觀點」。試說明其個 別之意涵。

公共行政的意義 行政就是公務的推行,舉凡政府機關或公務機構的業務,如何使之有效推 行,即是行政。 公共行政之研究範圍的發展 政治觀點:以國家功能區分:三權分立為基礎;政治與行政分立為 基礎。 管理觀點:此觀點係引用工商企業界之「科學管理」,強調利潤及成本 觀念,使政府效率提高。 公共政策觀點:「政策問題之認定」、「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 、「政策執行」、「政策評估」等。 公共性觀點:公共性就是彰顯公益、實踐公共目的,並積極負責的特性 ,此特性使公共行政學科擺脫被譏為「借用科學」。 公共行政核心的觀點 在民主體制運作中,行政應具有「效率」、「回應」及「前瞻」三種角色 功能。

公共行政的本質 由於公共行政學主要係研究行政相關理論與實務的學科,所以在界定行政學 之前,必須先對「行政」一詞的意義加以解釋。張潤書教授認為,「行政」 就是公務的推行,舉凡政府機關或公務機構的業務,如何使之有效推行,即


1-4

第一篇˙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識

是行政。

公共行政之研究範圍的發展 由行政學發展的歷程觀之,可從四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即有最初的「政治 觀點」,經歷「管理觀點」,到「公共政策觀點」,以迄最近所謂的「公共 性觀點」。茲就這四種觀點分別說明如下: 政治觀點: 係以國家功能的區分為其界定的觀點,又可分為二派: 「三權分立」為基礎:認為行政是「政府組織的分工」、「政治權力的 運用」,如魏勞畢(W. F. Willoughby)說的:「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 的事務。」以及我國《辭源》謂:「凡國家立法、司法以外的政務總稱 為行政。」惟此派看法,行政僅是專門研究「行政院」的學問,難免過 於狹隘。 政治與行政分立為基礎:這一派以古德諾(F. J. Goodnow)為主,他認 為:「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因此,古德 諾認為政治與行政是可以分開的。 管理觀點: 此觀點係引用工商企業界之「科學管理」,強調利潤及成本觀念,使政府 效率提高,主要學說如下: 費堯(H. Fayol):以費堯所說的:「行政就是計畫(To Plan)、組織 (To Organize)、領導(To Command)、協調(To Coordinate)及考 核監督(To Control)等五大項目構成之功能表現。」 古立克(L. H. Gulick):以古立克所創造的「POSDCORB」一字來說 明行政,它代表了七個內容:「Planning」(規劃)、「Organizing」( 建立合理的組織)、「Staffing」(選拔及有效管理組織人員)、「 Directing」(正確的領導)、「Coordinating」(協調)、「Reporting」 (報告)、「Budgeting」(預算之編列及管制)等七大項目構成之功 能表現。 公共政策觀點: 政策規劃與執行的過程:公共政策的界說正是為了回應「民主政策科學 」的理論,因此政府是政策的釐定者與執行者,而為政策的規劃與執行 的結果之一連串過程,就是行政。 政策分析的基本架構:林水波、張世賢合著《公共政策》一書,認為政


第一章˙公共行政的本質

1-5

策分析的 基本架構分為五個步驟:「政策問題之認定」、「政策規劃 」、「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政策評估」等。 公共性觀點: 所謂「公共性」(Publicness)的觀點,與 1968 年美國發展的「新公共行 政運動」有著密不可分關係,以「公共性」做為公共行政的主要特性,在 於公共行政為公共福祉與公共利益服務,其目標在實現公共目的,所以公 共性指的就是公共行為彰顯公益、實踐公共目的,並積極負責的一種特性 。這項特性使得行政學科、專業與實務更具「正當性」,並可擺脫被譏為 「行政學是借取其他學科成果的學問」。

公共行政現代核心的觀點─「效率」、「回應」及「前瞻」 綜上所述,在民主體制運作中,行政應具有「效率」、「回應」及「前瞻」 三種角色功能,並且可以將行政的涵義歸納如下: 與公共有關的事務,須由政府或公共團體來處理。 涉及政府部門的組織與人員。 政策的形成、執行與評估。 運用管理的方法(計畫、組織、領導、溝通、協調、控制等)以完成政府 機關(構)的任務與使命。 以公法為基礎的管理藝術。 以達成公共福祉與公共利益為目的。

2 羅聖朋(Rosenbloom)在其《公共行政:管理、政治與法律在公部門中的 瞭解》一書中,將公共行政者界定為:「使用管理、政治和法律的理論與 過程,以實現國會、總統和司法部門的命令,來為社會整體或部分提供管 制與服務。」夏福利(Shafritz)與羅素(Russell)延續了羅聖朋的觀點 ,再加上了「職業觀點」的主張。試簡要說明其意涵。

公共行政學研究的歷史發展 羅聖朋將公共行政界定為:「使用管理、政治和法律的理論與過程,以實 現國會、總統和司法部門的命令,來為社會整體或部分提供管制與服務。


1-6

第一篇˙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識

」可謂對公共行政最為貼切的研究途徑。 從管理、政治、法律、職業四個觀點界定公共行政 管理觀點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涉及政府中行政部門的作為;公共 行政是管理專業;公共行政是種官樣文章的米老鼠;公共行為是種 藝術。 法律觀點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指法律運作;公共行政是種管制 ;公共行政為國王的恩典;公共行政是盜竊的行為。 政治觀點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的作為;涉及直接和間接 向民眾提供服務;為公共政策制定循環的階段;公共行政旨在提供 公共財。 職業觀點的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職業類別;公共行政是文稿競賽 ;公共行政是行動中的理想主義;公共行政是種學術領域;公共 行政是專業活動。 公共行政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關聯性 如果政府在政策制定與執行時,如「災後重建議題」等公共議題,能秉持 這四個觀點全觀性探究,當能成為「責任政府」的理想目標。

公共行政學研究途徑 行政學在各種學科與潮流的衝擊影響下,發展為一門相當獨立、自主性的學 科,也有相當多元途徑的發展。早期以威爾遜(W. Wilson)倡導追求效率 行政的「管理觀點」,至 1970 年以後開始著重「政治觀點」、「法律觀點 」及「職業觀點」,強調回應性、代表性,以及對人權的保護等專業倫理。 就羅聖朋(D. H. Rosenbloom)的學說不難得知,公共行政乃使用「管理」 、「法律」、「政治」三個研究途徑,惟夏福利(J. M. Shafritz)與羅素(E. W. Russell)延續其觀點並加上「職業」的觀點,以使公共行政研究途徑更 為周延。

從管理、政治、法律、職業四個觀點界定公共行政 管理觀點的公共行政: 管理觀點使行政學從政治學獨立出來,主要強調: 公共行政涉及政府中行政部門的作為:如同古德諾(F. J. Goodnow)所 言:「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


第一章˙公共行政的本質

1-7

公共行政是管理專業:一般行政的工作會落在中、高階層管理者的身上 ,因此公共行政必須具備管理經營的專業知能。 公共行政是種官樣文章的米老鼠:公共行政過份拘泥或慣例,此意味著 公共行政為「官樣文章」(Red Tape)。 公共行為是種藝術,非科學:要想成為良好的管理專業者,不僅要學習 管理知識,還需具備管理的修練。 法律觀點的公共行政: 此觀點旨在實踐保障人權,因此公共行政必須踐行法律的程序: 公共行政是指法律運作:公共行政主要是執行國會通過的法律,並交由 行政機關執行,且法院具有「司法審查制」加以制衡。 公共行政是種管制:管制是政府最古老的功能之一,政府管制無所不在 ,包括從出生至死亡,都無法脫離行政的管制。 公共行政為國王的恩典:公共行政最早的意義是指國王的恩賜,可比擬 為現代政府提供之社會福利政策及其他的公共服務。 公共行政是盜竊的行為:公共政策代表著社會資源的重分配,其目標是 將某些人口的權利義務轉嫁給另一些人口使用或負擔。 政治觀點的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主張「回應性」及「代表性」: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的作為:公共行政涵蓋了行政、立法、司法、監察、 考試等五個部門的功能,性質複雜又多元。 涉及直接和間接向民眾提供服務:除由政府機關本身提供的公共服務外 ,有時亦會委託民間機構或非營利組織代為執行。 為公共政策制定循環的階段:強調政策制定的民主過程,以執行公共利 益。 公共行政旨在提供公共財:關係到全體民眾福祉的基礎建設。如國防、 外交、治安、清新空氣、公共工程及清澈水源。 職業觀點的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應具備「專業倫理」精神,追求理論與實際的實踐: 公共行政是職業類別:公共行政從業人員宛如醫生、會計師、木匠一樣 ,屬於專門職業者性質,提供服務給社會大眾。 公共行政是文稿競賽:行政人員研究發展的寫作能力是所有行政組織所 強調的。


1-8

第一篇˙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識

公共行政是行動中的理想主義:理想的公共行政並不侷限於個人利益的 考量,而是糾結眾人之意志,以達成公共利益的志業。 公共行政是種學術領域:涵蓋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 學、文化、法律等知識,因此成為一門正統的學科。 公共行政是專業活動:包括具備一種規範行為的期望和倫理典則、以服 務為導向、具備專業決策的自主性等特性。

公共行政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關聯性 綜上所述,突顯下列四點:「以法定權限為基礎的法律界說」、「著重公共 政策及其管理的政治運作」、「力行政策執行的管理經營」、「履行責任的 職業理想主義」。如果政府在政策制定與執行時,如「災後重建議題」、「 振興經濟方案議題」、「節能減碳議題」上,能秉持這四個觀點全觀性探究 ,當能成為「責任政府」的理想目標。

3 請說明公共行政學的特性?以及研究目的主要為何?

傳統的研究方法著重於科學的研究途徑;惟 1970 年後,公共行政開始 重建公共性的哲學。 行政學的特性 行政學具方法性、工具性;行政學具系統性、組織性;行政學具客 觀性、實際性;行政學具創新性、進步性;行政學具綜合性、科際性 ;行政學是正義的、公平的。 公共行政學研究目的 提高行政效率(效果): 就技術與經濟的觀點看:凡是能夠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 出」者,就是效率。 就管理與計畫的觀點看:凡是能按照機關或組織原訂的計畫完全促成 其實現者,就是效率。 就組織與系統的觀點看:現代組織理論是採開放系統的理論觀念,更 要顧及對社會的貢獻(價值)。


第一章˙公共行政的本質

1-9

促進行政的現代化: 科學化:以科學方法的可靠性、正確性、客觀性、驗證性及系統性等 為基礎,去除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推動行政事務。 制度化:政府及公務人員在推行政務或執行業務時,皆有法令規章及 標準為依據,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亦無特權。 民主化:政府所應追求的目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現代國家表現出 開放性、人民參與平等性與多元性等特徵。 專業化:現代行政日趨複雜,公務員須由有專門知識的人來擔任,。 適應性:公務員必須有公僕的觀念,不應以官員自居,也不可以有「 推、拖、拉」的作風。 效率性:政府的效率一定可以提高,也就是說,一個有能的政府,各 種計畫皆能夠完全實現。 培養行政通才:需具備廣博的知識、平衡的思想、遠大的眼光、領導協 調的能力。並透過科際整合,接受行政學之教育的方法培養。 促進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公共行政更重要的是增進公部門的服務對象, 為全民大眾謀福祉與利益,以公平 、正義為目的,尚要考慮到弱勢團 體之照顧。

行政學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後,其內容相當豐富,且受到工業化、現代化的 影響,其研究方法與途徑更是日新月異在進步。傳統的研究方法著重於科學的 研究途徑;惟 1970 年後,社會科學朝向後工業化及後現代化的思潮影響,公 共行政開始重建公共性的哲學,以人文主義的研究法為主。本文就兩者不同途 徑做比較說明,以明瞭行政學的特性與目的。

行政學的特性 張潤書教授認為行政學是對行政現象與事實做有組織、有計畫的科學研究, 其具有六大特性: 行政學具方法性、工具性: 行政學是就複雜的行政現象與事實,探尋共通的條理與法則,以此條理及 法則做為處理機關業務及解決機關問題的工具,也就是所謂的「執簡以馭 繁,據一以止亂」。 行政學具系統性、組織性:


1-10

第一篇˙公共行政的基本知識

行政學以科學的方法為基礎,對各種行政現象與事實做系統性與組織性的 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及研究所得的系統知識。例如:以社會調查、個 案分析、統計方法及實地實驗來研究行政現象。 行政學具客觀性、實際性: 行政學所研究的現象與事實多為各機關最常見的問題,所提的解決之道也 大多經過詳盡的分析與客觀的印證,所以行政學是一門實際可行的學科。 行政學具創新性、進步性: 行政學所採用的理論、法則、方法等,必須不斷的創新改進,才能有效解 決各種問題。 行政學具綜合性、科際性: 研究行政現象與事實須採取全方位的觀點,並擷取各種學科的理論與方法 作為基礎。例如:政治學、心理學、法律學、人類學、統計學、經濟學、 管理科學、歷史學及倫理學等。 行政學是正義的、公平的: 行政學所追求的目的,是在求公共利益與全民福祉的充分實現,其所運用 的手段,是為達成此等目的所設計。在行政學的發展過程中雖十分強調效 率,但其最終目標還是在求公共目的的達成。

公共行政學研究目的 茲將其目的分成下列四點說明: 提高行政效率(效果): 所謂效率,是指運用資源的程度與能力;效果,則為達成目標的程度。欲 衡量行政效率,可從三種觀點來衡量: 就技術與經濟的觀點看:凡是能夠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 」者,就是效率。譬如:修路、造橋、蓋房等,皆可用此等標準來衡量 ,計算一下用了多少錢、多少人力、物力及時間等。 就管理與計畫的觀點看:凡是能按照機關或組織原訂的計畫完全促成其 實現者,就是效率;或者在既定情境下作最佳的抉擇,能夠及時而有效 的解決問題或困難者。 就組織與系統的觀點看:現代組織理論是採開放系統的理論觀念,因此 對於效率的解釋又有了更高的層面,所以效率不只是達成組織的目標, 而且更要顧及對社會的貢獻(價值)。此外,組織是與外在環境保持互 動的體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