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ah321407

Page 1

1

第 壹 篇 公共管理基礎理論篇 1-1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

1-3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興起背景 ...............................................

1- 3

第二節 公共管理的意義 .......................................................

1- 9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特性與研究途徑 .......................................

1-16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特性 .......................................................

1-16

第二節 公共管理理論研究的演進(或研究途徑) ...........

1-17

第三節 公共管理改革運動 ...................................................

1-20

第四節 公共管理發展趨勢─新公共管理 ...........................

1-23

第五節 新公共管理目前發展的模式 ...................................

1-30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未來發展 ...................................................

1-35

第一節 公共管理學發展共識 ...............................................

1-35

第二節 公共管理實務的發展 ...............................................

1-35

第三節 公共管理的最新發展趨勢 .......................................

1-41

第四節 公共管理的未來展望 ...............................................

1-43

第 貳 篇 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篇 2-1 第一章 公部門與私部門的比較研究 .......................................

2-3

第一節 公共組織的公共性 ...................................................

2- 3

第二節 公共行政的特質與變遷趨勢 ...................................

2- 7

~目錄 (1) ~


2

第三節 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的比較 ...................................

2-10

第二章 民主公共行政的研究 ...................................................

2-16

第一節 民主行政的特質 .......................................................

2-16

第二節 後官僚主義 ...............................................................

2-18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課責 ...........................................................

2-25

第一節 公務倫理的意涵 .......................................................

2-25

第二節 行政責任的研究 .......................................................

2-27

第三節 公部門課責類型(模式) .......................................

2-30

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的論證 .......................................................

2-38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三個研究途徑 .......................................

2-38

第二節 公共選擇理論與政策制定 .......................................

2-39

第三節 交易成本理論與政策制定 .......................................

2-43

第四節 委託人與代理人理論與政策制定 ...........................

2-47

第五節 新公共管理研究途徑的反思與批判 .......................

2-49

第六節 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異同比較 ...................

2-52

第五章 政府再造 .......................................................................

2-58

第一節 政府再造的時代背景與環境系絡 ...........................

2-58

第二節 主要國家政府再造的經驗 .......................................

2-60

第三節 各國政府再造的共同特色 .......................................

2-64

第四節 政府再造的理論基礎 ...............................................

2-69

第五節 政府再造與組織重組、組織再造比較 ...................

2-70

~目錄 (2) ~


3

第六節 市場導向的管理策略 ...............................................

2-71

第七節 政府再造的迷思 .......................................................

2-74

第八節 政府再造的 SWOT 分析架構 ..................................

2-75

第九節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再造觀點反思與批判 ...............

2-77

第十節 市場模式的政府再造運動的批判及反思 ...............

2-80

第六章 企業型政府 ...................................................................

2-86

第一節 企業型政府理論與實務 ...........................................

2-86

第二節 企業政府管理 ...........................................................

2-89

第三節 企業型政府共同特質 ...............................................

2-90

第四節 政府再造的 5C 策略.................................................

2-92

第五節 政府企業化階段與企業精神的行政環境 ...............

2-96

第六節 企業型政府的省思(限制) ...................................

2-98

第七節 企業型官僚理論與實務 ........................................... 2-101 第八節 使用者付費的研究 ................................................... 2-105 第九節 矯正雙重失靈的政策工具 ....................................... 2-109 第七章 新公共服務理念的研究 ............................................... 2-116 第一節 新公共服務的哲學─公民倫理 ............................... 2-116 第二節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意義與反思 ............................... 2-118 第三節 新公共服務的理念 ................................................... 2-120 第四節 傳統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的觀 點比較 ....................................................................... 2-122 ~目錄 (3) ~


4

第五節 新公共服務對政府再造的啟示 ............................... 2-124 第八章 民主政府的新治理模式 ............................................... 2-127 第一節 從政府到治理 ........................................................... 2-127 第二節 治理何以被重視 ....................................................... 2-127 第三節 從不同的路徑思考治理結構 ................................... 2-129 第四節 治理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 ....................................... 2-131 第五節 羅迪斯的治理模式 ................................................... 2-133 第六節 彼得斯之未來政府的新治理模式 ........................... 2-135 第七節 治理與網路途徑 ....................................................... 2-138 第八節 彼得斯公共治理的三個模式 ................................... 2-140 第九節 公民治理 ................................................................... 2-145 第十節 地方治理與民主參與 ............................................... 2-147 第九章 政府改造四化政策 ....................................................... 2-155 第一節 我國政府改造的歷史沿革 ....................................... 2-155 第二節 我國政府改造「四化」政策 ................................... 2-155 第三節 政策建議 ................................................................... 2-161 第四節 結論─四化政策的省思 ........................................... 2-165 第十章 政府組織改造─行政法人化的研究 ........................... 2-168 第一節 行政院組織改造概貌 ............................................... 2-168 第二節 行政法人的意義與特性 ........................................... 2-169 第三節 行政法人的優點 ....................................................... 2-170 ~目錄 (4) ~


5

第四節 行政法人的設計 ....................................................... 2-171 第五節 推動的機制 ............................................................... 2-173 第十一章 推動政府業務委外化的研究 ................................... 2-178 第一節 政府業務委外化的背景說明 ................................... 2-178 第二節 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的涵義及其必要性 ........... 2-178 第三節 國內外已進行之政府業務委外辦理項目的簡介 ... 2-180 第四節 政府業務委外辦理模式的介紹 ............................... 2-181

第 參 篇 政治管理篇 3-1 第一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與能力 ...........................................

3-3

第一節 公共管理者扮演的角色與知能 ...............................

3- 3

第二節 行政核心能力 ...........................................................

3-10

第三節 轉換型領導的研究 ...................................................

3-12

第四節 官僚制度的激勵修練 ...............................................

3-17

第五節 決策者前瞻性的思維傾向 .......................................

3-20

第六節 公共管理者與政務領導互動關係 ...........................

3-24

第二章 社會資本與組織信任 ...................................................

3-30

第一節 社會資本與政策執行 ...............................................

3-30

第二節 組織信任 ...................................................................

3-35

第三節 公部門開誠布公管理 ...............................................

3-40

第三章 公部門公共關係與政府行銷管理 ...............................

3-46

~目錄 (5) ~


6

第一節 政府公共關係與行銷 ...............................................

3-46

第二節 公共關係與社會行銷 ...............................................

3-51

第三節 政府行銷管理 ...........................................................

3-55

第四章 公部門跨域管理 ...........................................................

3-60

第一節 公部門跨域管理 .......................................................

3-60

第二節 公共管理者在跨域管理的作法 ...............................

3-65

第三節 府際關係與府際管理的研究 ...................................

3-69

第五章 全球化與全球治理 .......................................................

3-78

第一節 全球化相關概念 .......................................................

3-78

第二節 全球化的產生背景及其影響的後果 .......................

3-81

第三節 全球化對公共行政的意義與挑戰 ...........................

3-83

第四節 全球治理的範疇 .......................................................

3-86

第五節 公共治理途徑的研究 ...............................................

3-89

第六章 民意、媒體與公共管理 ...............................................

3-95

第一節 民意與公共管理 .......................................................

3-95

第二節 民意調查的研究 ....................................................... 3-100 第三節 一般民調、專業民調與審議式民調的比較 ........... 3-105 第四節 民意機關與公共管理者 ........................................... 3-108 第五節 傳播媒體與公共管理 ............................................... 3-111

第 肆 篇 方案管理篇 4-1

~目錄 (6) ~


7

第一章 策略性規劃與管理 .......................................................

4-3

第一節 公部門策略性規劃 ...................................................

4- 3

第二節 公部門策略性管理 ...................................................

4- 6

第三節 平衡計分卡與策略管理 ...........................................

4-13

第二章 公部門績效管理 ...........................................................

4-22

第一節 公部門績效管理的理論 ...........................................

4-22

第二節 公部門績效管理的工具─多元回饋績效評估 .......

4-32

第三節 公部門績效管理的工具─目標管理 .......................

4-37

第四節 公部門績效管理的工具─標竿學習 .......................

4-45

第五節 公部門績效管理的工具─政策指標管理 ...............

4-52

第六節 公部門績效管理的工具─六標準差 .......................

4-57

第三章 公部門組織再造的理論與實際 ...................................

4-62

第一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發展背景 ...............................

4-62

第二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意涵 .......................................

4-63

第三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理論基礎 ...............................

4-65

第四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設計原則與策略 ...................

4-66

第五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實踐的步驟 ...............................

4-69

第六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困境與可行性 .......................

4-71

第七節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實例─行政單一窗口化 .......

4-72

第四章 公部門組織精簡的理論與實際 ...................................

4-77

第一節 組織員額精簡的意義與原因 ...................................

4-77

~目錄 (7) ~


8

第二節 組織員額精簡的特質(性) ...................................

4-79

第三節 組織員額精簡的型態 ...............................................

4-80

第四節 推動組織員額精簡的原則與策略作法 ...................

4-82

第五節 齊頭式精簡的謬誤 ...................................................

4-86

第六節 組織員額精簡的效益與限制 ...................................

4-88

第五章 公部門民營化的理論與實際 .......................................

4-92

第一節 民營化的意涵與目的 ...............................................

4-92

第二節 民營化的理論基礎 ...................................................

4-94

第三節 民營化的類型 ...........................................................

4-98

第四節 民營化的優點與限制 ............................................... 4-101 第五節 民營化成功的要件 ................................................... 4-103 第六節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實例─BOT 模式 ...................... 4-105 第七節 BOT 相關模式簡介 .................................................. 4-109 第八節 公共管理的新經營理念─3P 原則 .......................... 4-110

第 伍 篇 資源管理篇 5-1 第一章 公部門組織發展與組織學習 .......................................

5-3

第一節 公部門的組織發展 ...................................................

5- 3

第二節 組織計畫性變革 .......................................................

5- 7

第三節 公部門的組織學習 ...................................................

5-12

第四節 公部門型塑學習型組織 ...........................................

5-18

~目錄 (8) ~


9

第二章 公部門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 .......................................

5-32

第一節 公部門知識經濟 .......................................................

5-32

第二節 公部門知識管理 .......................................................

5-39

第三節 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工作者 ...................................

5-43

第三章 非營利組織及志工管理 ...............................................

5-47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研究 ...................................................

5-47

第二節 公部門的志工管理 ...................................................

5-67

第四章 全面品質管理的研究 ...................................................

5-77

第一節 全面品質管理理論基礎 ...........................................

5-77

第二節 公部門團隊建立 .......................................................

5-87

第三節 公部門顧客導向 .......................................................

5-98

第四節 顧客滿意經營 ........................................................... 5-105 第五章 工作品質管理的研究 ................................................... 5-114 第一節 工作品質管理 ........................................................... 5-114 第二節 公部門參與管理 ....................................................... 5-123 第三節 多元化管理 ............................................................... 5-129 第四節 公部門危機管理 ....................................................... 5-136 第五節 風險管理 ................................................................... 5-148 第六章 電子化政府的理論與實際 ........................................... 5-155 第一節 資訊科技與公共管理 ............................................... 5-155 第二節 地理資訊系統 ........................................................... 5-159 ~目錄 (9) ~


10

第三節 公共鑰匙基礎建設計畫 ........................................... 5-162 第四節 電子化政府 ............................................................... 5-163 第五節 電子民主與公民關係 ............................................... 5-173 第六節 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情形檢討 ............................... 5-175 第七章 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 5-180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意涵與特質 ................................... 5-180 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 ........................................... 5-182 第三節 公務人力資本的理論與政策原則 ........................... 5-184 第四節 公共組織良好稱職的公務員 ................................... 5-187 第八章 公部門財務管理 ........................................................... 5-192 第一節 公共財務管理的內涵、特色與技術 ....................... 5-192 第二節 公共預算的研究 ....................................................... 5-195

選擇試題觀摩 6-1 102 年公務人員原住民族四等考試試題 ................................

6- 3

102 年地方政府公務人員四等考試試題 ................................

6- 6

103 年公務人員身心障礙人員四等考試試題 ........................

6-10

最新高普考試題觀摩 7-1 103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

7- 3

103 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

7-11

~目錄 (10)~


《第壹篇》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1-3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興起背景

變革的年代,需要變革的政府,學者對公共管理發展背景的說法: 一、米洛古的觀點 米洛古指出政府推動公共管理的理念,係以下原因而興起的:解決 政府財務上危機。提升政府服務品質。受到意識型態的支配。 二、凱多的觀點 凱多則認為公共管理的興起,應該從下列四個角度分析: 在政治層面的意義:政治領導者必須回應改革的需求。 在社會層面的意義:整合社會、經濟系統以應付變遷及競爭力。 在經濟層面的意義:改革政策及賦稅政策,以提高行政效率。 在新制度層面的意義:建立國家與社會競爭合作的機制。 三、公共管理興起的二界理論 所謂二界理論就是從「理論界」與「實務界」研究探討社會科學的興 起背景: 內在理論思想界面: 新右派的思想:  1979 年英國推動新右派理念的政府再造運動。 新政治的實務發展:加強市場競爭力。主張強勢國家。 擴大個人財產權與消費者選擇。新左派第三條路的認同。 新古典經濟理論:


1-4 公共管理新論

理論假設:方法論上的個體主義。理性分析工具。市場 機制的極大化。政府角色的極小化並適度介入市場。 新古典經濟學之主要理論有:公共選擇理論。委託人與代 理人理論。成本交易理論。 外在實務界面: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因應資訊科技化的時代。 變革的年代,需要變革的政府。19 世紀興起的福利國家,發展至 1980 年代後,面臨不可治理性(Ungovernability)的危機,使得世人不禁 開始質疑或重新思考「政府存在的意義」。各國政府及公共管理學者為解 決上述危機,致力於研究公部門管理方式的轉換,試圖將昔日僵化、層級 節制的官僚體制(Bureaucracy),轉變成為一種具有彈性化及市場導向的 政府管理。從支配幾乎整個 20 世紀的傳統公共行政治理模式,轉換至公 共管理治理模式(Public Management),導致政府環境系絡下的官僚組織 ,被經濟理論與市場原則所取代,並於 1990 年代大放異彩。美國學者休 斯(Hughes)形容為這是傳統公共行政「改變的年代」,此種─政府角 色的改變,Hughes 稱之為「典範的移轉(Paradigm Shift)」。就學者對 公共管理發展背景的說法臚列如下: 一、米洛古的觀點 米洛古(Minogue)指出政府推動公共管理的理念,係因為受到「財務 」、「服務品質」、「意識型態」等三大壓力之下而興起的,茲說明如 下: 解決政府財務上危機: 政府支出日益龐大,赤字規模無法遏止,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家 過去十年內,平均每人政府支出經費已經成長兩倍。 提升政府服務品質: 由於公民知識水準的提高與對於品質的加強,政府是服務的提供者, 必須提高效率的公共服務。 受到意識型態的支配: 公共管理強調「小而能」的政府,這不僅是公共服務的價值觀轉變, 更是「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的政治哲學觀。


《第壹篇》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1-5

二、凱多的觀點 凱多(Kettl)則認為公共管理的興起,應該從下列四個角度分析: 在政治層面的意義: 面對後冷戰時期世界局勢走向民主化,考驗政府如何重建國家、公民 社會與市場之間的關係,開發中國家面臨如何透過政府的能力提高國 家的競爭力;而工業化國家面臨公民信任感的危機,要求政府進行改 革,政治領導者必須要回應此種改革的需求。 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在民主化轉型過程的國家,面臨如何整合其社會、經濟系統以應付加 速變遷環境以及國際競爭力;而已開發國家則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來 臨,使得政府與企業都必須加速提升因應能力,否則將失去國際的競 爭力。 在經濟層面的意義: 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使得許多民眾開始懷疑政府的能力,國內企業面 臨強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期望政府的改革政策以及賦稅政策,以提高 行政效率。 在新制度層面的意義: 全球化的時代,許多國家視其為全球經濟體系的一員,積極建立超國 家結構,非政府組織的成立,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成立國際合作機制,諸如:聯合國(UN )、世界銀行(WB)、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等。 三、公共管理興起的二界理論 所謂二界理論就是從「理論界」與「實務界」研究探討社會科學的興起 背景。公共管理發展背景,其理論思想界面而言,或稱之為內生因素, 應是受到「新右派的思想」、「新古典經濟理論」等思想影響;再就實 務界面而言,則是應從外在因素的環境受到「全球化時代的出現」、「 資訊化社會的衝擊」等方向去瞭解。分別說明如下: 內在理論思想界面: 新右派的思想:  1979 年英國推動政府再造運動:


1-6 公共管理新論

1979 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推動的政府再造運動,將自己定位 在「新右派(The New Right)」,新右派是一種社會運動,其 理論基礎以海耶克(F. Hayek)、富利曼(Milton Friedman)的 思想為基本。新右派認為,公民不能完全控制政府,國家雖然希 望將福利最大化,但由於國家也是參與者,基於自利心的原因, 市場失靈不但不能矯正,反而有政府失靈的狀況產生。主要思想 源自於自由經濟思想與公共選擇學派,允許以個人自由與不平等 對抗凱因斯集體主義的國家。其基本共識是:政府介入公共財的 配置可以平衡市場效率、個人選擇自由與經濟社會平衡狀態。 新政治的實務發展: 新政治就是新的政治經濟建構的政治實際,主要採下列策略: 加強市場競爭力:為解除經濟管制,加強市場競爭力,必須削 減公部門的規模,積極推動民營化,將市場機制引進公共服務 領域中,同時採取供給面經濟學的概念,建立「政府最好、管 制最少」的理念。 主張強勢國家:由中央政府強勢領導,以建立強勢國家,特別 加強中央政府的控制角色,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上限,以擺脫 地方政府與壓力團體所構成的政治限制,強制要求地方政府某 些事項必須民營化,或鼓勵非營利組織提供社會服務,諸如: 公車服務及社會福利等措施。 擴大個人財產權與消費者選擇:所謂擴大個人財產權與消費者 選擇,或稱為「大眾化資本主義」,藉以鼓勵政府員工採取與 私部門一樣的利潤共享、員工入股的企業經營模式,以建立企 業文化,並加強公、私部門的市場力量。 新左派第三條路的認同:新左派第三條路,是英國新工黨所主 張的社會民主主義的更新,新工黨雖然是一個集體主義的社會 主義的新左派,但是與新右派都是一種社會運動,第三條路朝 向自由主義的放任經濟,與相當寬鬆的社會正義的概念修正, 希望將國家從凱因斯主義的福利國家,轉變成為新自由主義的 自由經濟社會的「第三條路」。 新古典經濟理論:


《第壹篇》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1-7

理論假設: 方法論上的個體主義:個人看作是決策的基本單位,集體行動 必定是由個體行動組成的,並認為無論是在個人活動或是在集 體活動中,個人都是最終的決策者。 理性分析工具:基於新古典經濟學的公共選擇理論假定下,主 張個人為求其利益的極大化,理性自利的個人,一般人均是理 性自利動機的經濟人,以謀取個人利益的極大化為目標,並且 採取會達成目標的理性策略。會應用理性量化的方式,分析政 治經濟的現象,如賽局理論的運用。 市場機制的極大化:新古典經濟學源於自由主義的傳統,仍然 主張自由市場的觀念,強調市場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可以將 資源作最有效的分配。 政府角色的極小化並適度介入市場:既然是新自由經濟學的理 想,因此,政府就必須儘量不干預,僅在公共財或資訊失衡時 ,才作必要的適度干預。 新古典經濟學之主要理論有: 公共選擇理論:此一理論受到海耶克(Hayek)於 1944 年著 《到奴役之路》及富利曼(Friedman)於 1980 年著《選擇自 由》的影響。兩位學者均認為官僚體制應縮小規模與權力、自 由比奴役為佳、顧客自行選擇比官僚的命令為好、官僚的效率 比市場過程較差,因此,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上屬於「方法 論的個體論」,規範偏向於個人,強調法律與秩序、限制強制 性的集體行動,使集體行動的成本降低,從而保障個人的自由 ;此外,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會引起「外部性」的效 果,或須提供公共財時,政府必須採取法律的干預,以維持秩 序。 委託人與代理人理論:私部門的代理人理論假定股東(委託人 )與經理人(代理人)兩者的目標不一致,前者追求利潤極大 化;而後者追求長期的成長與較高的薪資。因此,委託人在某 種情況之下,為代理尋求誘因,使其行動方法能極大化,貢獻 於委託人的目標;惟欲建立這樣的誘因結構,有「委託人與代


1-8 公共管理新論

理人的資訊不對稱」、「道德風險的產生」兩個困難,使得委 託人會儘量減少代理人的裁量權。因此,主張縮減政府規模, 採取簽約外包的方式,以確保履行承諾的問題。 成本交易理論:交易成本理論係由威廉生(Williamson)在 1986 年出版《經濟組織:公司市場與政策控制》一書提出, 他認為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必須承擔「治理成本」,例如: 蒐集情報、議價過程、合約監督等,必須付出人力、物力、金 錢以及風險。由於各種交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交易成本, 例如:政府的決策者的「有限理性」、「投機主義」、「不確 定性」、「市場資訊的不完整」等因素,使得政府提供的政策 交易成本比較容易高於市場機制,因此,交易成本理論的學者 認為,有些交易透過外包方式,政府可以降低行政成本,並提 供競爭機制可以節省花費。 外在實務界面: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全球化的意義與特性:所謂全球化係指「世界社會逐漸增加交互 依賴性」,全球過程包括經濟、政治、財務、科技與文化複雜過 程,逐漸拉近地方與全球的關係。其範圍包含國家與社會都納入 其範圍而形成互賴性的關係網路,不論政治、經濟與社會等事務 都發生交互依賴的關係,使國家界限、文化、經濟融合一體,如 :藥物氾濫、愛滋病防治等。 全球化發生原因:根據學者的觀察,主要是「跨國公司的興起」 、「漸趨整合的經濟活動」、「通訊與媒體的全球化趨勢」等因 素。 全球化的結果與影響:全球化的結果,將產生下列影響: 國際因素成為國家政策制定的主要考慮。 各種政經活動漸趨國際化或區域化。 重要的跨國性組織扮演重要角色。  歐 盟 ( European Union, EU ) 、 國 際 經 濟 合 作 發 展 組 織 ( OECD)等國際組織的興起,使得聯合國之影響力漸弱。 國家必須改變其定位與加強政府功能,走向「競爭國家」,並


《第壹篇》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1-9

採行民營化與政府再造策略。 因應資訊科技化的時代: 資訊化的衝擊:資訊化是促進全球公共管理革命的另一項主因, 英國布萊爾政府成立政府資訊系統;美國柯林頓政府的「全國績 效評鑑委員會」(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NPR)政策 更以建立電子化政府為主要目標;EU 亦在 1994 年高峰會議提 出資訊社會倡議。幾乎所有的人類活動,都受到電子革命的影響 ,如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公民、電子社會等電子概念,也 改變了各國政經與社會結構,出現一個以資訊科技為主導的新世 界秩序。 對公共管理改革的影響:資訊科技對於公共管理的影響可分成: 促進公民與政府間關係,民眾可透過網際網路,快速進入政府 資訊系統。 促進政府機關之間的資訊分享、交換,也可提供「One-stop Service」。 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提高各國彼此經驗吸收與相互學習 之效。

第二節 公 共 管 理 的 意 義

一、包茲門的觀點 包茲門認為公共管理由企業管理及公共政策兩個學派所共同發展出來 的,在研究取向上,具有以下特色: 同時重視策略與過程,但仍注意外部性取向。 重視政策過程的「硬性面」及「軟性面」。 研究分析以高階的公經理人為對象。 公共管理的公共,係採用更寬廣的概念。 重視理論,特別是規範性理論。 二、孫本初的觀點 公共管理為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反應科際整合。


1-10 公共管理新論

公共管理自公共政策與企業管理知識領域中獲取養分。 公共管理具有獨立成為新興研究領域之企圖。 它不僅重視組織內部運作程序也重視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它是在民主過程、公共責任及政治系絡下運作。 三、丘昌泰的觀點 四個角度界定公共管理的概念:丘昌泰教授以四個角度界定公共管理 的概念,公共管理是一門多元性與複雜性的學科,事實上不同學者以 不同概念定義公共管理的名詞: 從管理主義的觀點:波立特(Pollit)指出:「公共管理是一組信 仰與實務,是新的國家機關經營方式。」 從公共行政的觀點:德國學者將公共行政等同於公共管理,基此公 共行政非常強調公共性,公民社會與市場是無法取代公共行政的運 作。 從政策管理的觀點:林恩(Lynn)認為政策管理是指具有行政責 任的政府官員在某種限制下,對政府行動進行有利的詮釋。 從新公共管理的觀點:市場導向與企業精神的服務模式。 自 1980 年代以來,公共管理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研究社群對 其研究重點尚未產生共識,學者將其現階段公共管理研究領域比喻為「變 形蟲」,以下列舉公共管理學者對公共管理的概念意義: 一、培里與克拉馬的觀點 培里(Perry)與克拉馬(Kramer)認為,公共管理是一種新的途徑, 它是傳統公共行政的規範取向,及一般管理之工具取向的結合體,前者 關注的重點,在於民主與行政管理間的關係,諸如公正、公平等價值的 實現;而後者則是偏重於內部的結構安排、人員的激勵,及資源的分配 等管理面向。 二、包茲門的觀點 包茲門(Bozeman)認為,公共管理係於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初期, 由企業管理及公共政策兩個學派所共同發展出來的,在研究取向上,具 有以下特色: 同時重視策略與過程,但仍注意外部性取向,也就是整合政策的內在


《第壹篇》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興起 1-11

環境與外在環境。 對政策科學即政府制定政策過程的「硬性面」有更多的重視,惟也對 人文管理藝術的「軟性面」特別重視,以達成科際整合的理想。 研究分析以高階的公經理人為對象;也就是說,公共管理的知識主要 係以高階主管人員為教學對象。 公共管理的公共,係採用更寬廣的概念,包括非營利組織、私企業之 公共面向,強調公私協力的治理網路。 重視理論,特別是規範性理論;換言之,在公共管理的研究也對公共 哲學及公共價值重視,諸如:公共責任、公平正義,並非只注意經濟 效率而已。 三、歐門與加森的觀點 公共管理理論的研究發展,使公共行政的內涵已發生實質的改變,因此 歐門(Overman)和加森(Garson)提出古立克早期所提出行政要素「 POSDCORB」的概念,業已轉化為下列「PAFHRIER」五項功能,才 能展現公共行政的新內涵。  PA(Policy Analysis)─政策分析。  F(Financial Management)─財務管理。  H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資源管理。  I(Information Management)─資訊管理。  ER(External Relations)─對外關係。 四、葛拉漢與海斯的觀點 葛拉漢(Graham)與海斯(Hays)於 1993 年著《管理公共組織》將公 共管理整合為「PAMPECO」六項功能:  P(Planning)─規劃。  A(Allocation)─分配。  M(Market)─市場。  P(Productivity)─生產力。  E(Enthusiasm)─熱忱。  CO(Coordination)─協調。 五、史達林的觀點 史達林(Starling)在其 1998 年出版之《公部門管理》,將公共管理的


1-12 公共管理新論

範圍區分為: 政治管理(Political Management): 政治管理是公共管理活動最廣泛的活動,涉及行政與政治關係、府際 關係,府會關係、行政首長、政黨協商、民意、大眾傳播等活動。 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 基本行政支援系統的建立、如:預算與財務管理、採購與補給、資訊 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活動。 方案管理(Program Management): 係針對組織轄區所作需求的確認、可選擇方案的分析及政策規劃、政 策執行、政策績效評估等活動。 六、孫本初的觀點 公共管理繼承科學管理的傳統,作為一種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它反應 出科際整合的取向。 公共管理雖自公共政策與企業管理知識領域中獲取養分,但卻未自限 於政策執行的技術性質,以及企業管理追求營利之偏狹目標。 公共管理雖然是公共行政區域或公共事務廣大領域的一部分,卻具有 獨立成為新興研究領域之企圖。公共管理的重點是將公共行政視為一 種專業,將公經理人視為專業的執行者。 它不僅重視組織內部運作程序的精進有效,同時也重視組織與外部環 境的關係(顧客關係)。 它是在民主過程、公共責任及政治系絡下運作,因此其強調策略與領 導之藝術,並藉由擴大公共領域,將非營利組織(或稱為第三部門) 納入,以強化管理能力,來達成降低施政成本,克服財政危機,提升 工作生活品質(Quality of Working Life, QWL),以及提高政府之績 效與服務品質的目標。 七、丘昌泰的觀點 四個角度界定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是一門多元性、複雜性的學科,名詞定義如下: 就管理主義的觀點: 波立特(Pollit)指出:「公共管理是一組信仰與實務,是新的國 家機關經營方式。」其主張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