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機械原理 .................................
1-1
單元 1 總 論 ..................................................
1-3
單元 2 連桿裝置 ..............................................
1-7
單元 3 螺旋、螺旋連接件及滑車 ..................
1-13
單元 4 鍵與銷 ..................................................
1-26
單元 5 彈 簧 ..................................................
1-30
單元 6 軸承及連接裝置 ..................................
1-36
單元 7 帶 輪 ..................................................
1-44
單元 8 鏈 輪 ..................................................
1-54
單元 9 摩擦輪 ..................................................
1-59
單元 10 齒 輪 ................................................
1-64
單元 11 輪 系 ................................................
1-74
單元 12 制動器及間歇機構 ............................
1-79
單元 13 凸 輪 ................................................
1-85
單元 14 液氣壓元件 ........................................
1-89
單元 15 材料力學 ............................................
1-98
單元 16 機械製圖與視圖 ................................ 1-133 單元 17 機械材料與機械製造......................... 1-168
第二篇 國 文 ....................................
2-1
單元 1 作 文 ..................................................
2-3
單元 2 公 文 .................................................. 2-42 單元 3 測 驗 .................................................. 2-53 單元 4 字形字音 ..........................................
2-80
第三篇 英 文 ....................................
3-1
單元 1 字彙片語 ..............................................
3-3
單元 2 文法句型 .............................................. 3-31 單元 3 克漏字、閱讀測驗、句意釋意........... 3-69 單元 4 歷屆試題 .............................................. 3-87
第四篇 物 理 .....................................
4-1
單元 1 序 論 .................................................. 單元 2 運動學 ..................................................
4-3 4-11
單元 3 牛頓運動定律 ...................................... 單元 4 功與能 ..................................................
4-24
單元 5 動量與動量守恆 .................................. 單元 6 流 體 ..................................................
4-51
單元 7 熱力學 .................................................. 單元 8 波動與聲音 ..........................................
4-75
4-40 4-60 4-89
單元 9 光 學 .................................................. 4-101 單元 10 靜 電 ................................................ 4-121 單元 11 電流與電路 ........................................ 4-130 單元 12 電流的磁效應 .................................... 4-145 單元 13 電磁感應 ............................................ 4-152 單元 14 近代物理 ............................................ 4-158
《附錄》最新試題 .................................
5-1
《第一篇》單元 1 總 論 1-3
單元 1
總 論 一、機件 定義: 構成機械或機構的零件,為機械或機構之最基本元素。 多數機械或機構共需使用,具有共同的型態、機能及使用目的。 常製成規格化,以方便零件之更換使用。 機件的種類: 依運動型態分: 固定機件:機架、軸承。 活動機件: 線性:皮帶、鏈條。 迴轉:皮帶輪。 依使用功能分: 連接機件:螺栓、鍵、銷。 傳動機件:齒輪、鏈輪、摩擦輪。 控制機件:連桿、制動器、離合器。 流體機件:管、方向閥、壓力閥。 二、機構 當其中一個機件受到外界加予一定規律的運動時,便依次傳遞運動,使 其它機件產生一種可以預期、有一定規律的相對運動。 三、機械 由多種機件或機構的組合體,能接受外來的能量,彼此作一定的相對運 動或限制運動,以作功或產生一定的效能為目的。 四、對偶的種類 高對:兩機件間為點或線接觸,而有相對運動者。 用於高速震動小的場合。 摩擦阻力小,機械效率高。
1-4 機械原理
接觸面磨損大,壽命較短。 低對:兩機件間為面接觸,而有相對運動者。 適合低轉速,傳動力量較大,且耐震動之場合。 區分為: 滑動對:兩機件有相對直線或曲線滑動。 迴轉對:兩機件,繞同一軸作相對迴轉或搖擺運動。 螺旋對:兩機件,彼此作螺旋運動。如螺桿與螺帽。 五、不完全對偶 機件間的約束只在需拘束力的部分,無需拘束力之部分靠重力來維持其 位置。 六、倒置對偶 對偶中原動件和從動件之關係改變,使原動件變成從動件,從動件變 成原動件,如此稱倒置對偶。 高對與低對之倒置對偶: 低對:不會影響兩機件間之相對運動及各別的絕對運動,如螺桿與 螺帽。 高對:兩機件間之相對運動不受影響,但各別的絕對運動則不同。 七、對偶之自由度 自由度 F:描述一個質點或剛體之運動位置所需之座標個數。 一個空間自由體,有 3 個移動度及 3 個旋轉度,故有 6 個自由度。 高對之相對運動自由度大於 1。 低對之相對運動自由度等於 1。 運動鏈: 平面運動鏈的自由度: 其中 F 3(N 1) 2P低 P高 其中:F 自由度,N 連桿數,P低低對對偶數目,P高高對 對偶數目。 若 F 1 為固定鏈;F 1 為拘束運動鏈;F 1 為無拘束運動 鏈。 八、旋轉運動時各量間關係
《第一篇》單元 1 總 論 1-5
假設:T 週期(sec),f 頻率(1/sec),角速度(rad/sec), N 轉速(rpm),V 切線速度(m/sec),r 轉動半徑(m) ,則:
2 V 2N 2f r T 60 V 2N 2rN DN 由上式中 得 V r 60 60 60
活塞在汽缸內作相對的往復運動屬於: 高對
滑動對
迴轉對
螺旋對
設計機械組件時,考慮振動問題,最主要是為了顧及: 元件成本
元件破壞
元件皺曲
元件功能
nano 為何種因數的字首? 10
−15
10
−12
10
−9
10
−6
機構運動系統中,下列何者屬於低對元件? 齒條與齒輪 螺旋對
凸輪與平板 滾珠與內環
CNS 是屬於那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品標準? 中國
日本
德國
美國
下列那一個運動對(kinematic pair)不屬於低對(lower pair)? 齒輪對
迴轉對
滑動對
4
3
螺旋對
螺旋對可同時具有旋轉及直線之相對運動,故其自由度為: 5
2
1 硬碟正常轉速每分鐘 7200 轉(rpm),其角速度(rad/s)為: 120
240
360
100
1-6 機械原理
720 2× 7200 240(rad/s) : 60 下列何者通常不是應用於傳達運動之機件? 軸
凸輪
齒輪
螺釘
下列何者為高對?
右圖之機構,一剛性三角塊,其中一角 繞固定軸旋轉,另兩角以連桿各連接一 滑塊,此機構自由度為【 1 】。 :N 6,P 7 自由度 F 3(6 1) 2 7 自由度 F 1
《第一篇》單元 2 連桿裝置 1-7
單元 2
連 桿 裝 置 四連桿機構之幾何關係 組成四連桿機構之基本條件:任一根連桿之長度必小於其餘各連桿長 度總和。 葛萊旭夫(Grashof)定理: 最短桿與最長桿之長度和小於其餘兩根連桿之長度和。 固定最短桿之對偶桿,則形成曲柄搖桿機構。 固定最短桿之對邊桿,則形成雙搖桿機構。 固定最短桿,則形成雙曲柄機構。
最短桿與最長桿之長度和等於其餘兩根連桿之長度和,運動不確定 ,稱為變點機構。 最短桿與最長桿之長度和大於其餘兩根連桿之長度和,只形成雙搖 桿機構。 單滑動對四連桿組:包括連桿 A、B,滑槽及滑塊,因固定不同桿件 ,而形成不同機構,情況如下:
1-8 機械原理
無偏置之曲柄滑塊機構,其滑塊衝程為曲柄長度 2 倍。 急回機構: 時間比:e
進刀時間 1 退刀時間 2
雙曲柄機構。
偏置滑塊曲柄機構。
《第一篇》單元 2 連桿裝置 1-9
迴轉滑塊曲柄機構(擺臂急回機構)。
惠氏急回機構。
肘節機構:
1-10 機械原理
上圖中當很小時,F 力無限大。
F
P 2 tan
其中:P 為 BC 桿作用力,運用於碎石機。 直線運動機構: 精確直線運動:下圖為司羅兩氏(Scott-Russel)直線機構,當下圖 中 AC BC PC 時,P 點可作精確直線運動。
近似直線運動:下圖為瓦特氏(Watt)直線機構,
P 點作近似直線運動。
CP AB ,則 CD BP
《第一篇》單元 2 連桿裝置 1-11
瞬心:兩機件之共同點,在該點兩機件有相同之速度。瞬心點之速度 及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分類: 固定中心:機架上之轉動中心。 永久中心:兩運動機件之銷接點。 瞬時中心:機件上任兩點速度方向垂直線之交點。 連桿組之瞬心個數:
n(n − 1) ,n 為連桿數。 2
三心定理(Kennedy’s Theorem):3 個剛體互相作相對運動時,只
有 3 個瞬心,且 3 個瞬心必在一直線上。
以四連桿機構傳動,在某些幾何條件下會有死點的產生,如何消
除死點位置? 利用飛輪
利用彈簧
改變質量
調整作用力
機構之死點位置於何時發生?
連桿與從動曲柄垂直
連桿與主動曲柄垂直
連桿與從動曲柄共線
連桿與主動曲柄共線
一機構原動部作一定方向之等速迴轉運動,而其從動部做往復運
動或正反方向之迴轉運動,此機構謂之: 反向運動機構
滑輪傳動機構
摩擦輪傳動機構
間歇運動機構
四連桿機構中,可以作完全迴轉,並有固定中心的連桿,稱為: 搖桿
連接桿
固定桿
浮桿
曲柄 四連桿機構中,如圖示,AB 14 吋,BC 17.5 吋,CD
17.5 吋,若 N 60rpm,則 B 點的速度為多少吋/秒?
1-12 機械原理
10
14
28
32
36 :V
2× 14 × 60 28(吋/秒) 60
碎石機是應用何種機構製成?
肘節機構
滑槽連桿機構
惠氏速返機構
直線運動機構
日內瓦機構 若曲柄滑塊系統,其滑塊衝程為 50mm,則曲柄長度為: 5mm
100mm
50mm
50cm
25mm 50 : 25(mm) 2 如圖 Q2 A 逆時針方向旋轉,轉速為 30rpm,則 A 點之速度為多
少 cm/s?
80
60 40 × 2 × 30 × 30 :V 30(cm/s) 60
機械上有用的機構,至少需要【 4 】連桿。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