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章
法學導讀 ................................................................... 0-1
第一章
法學總論 ................................................................... 1-1
第一節
法與法學 ...................................................................... 1-2
壹、法之語義與起源 .............................................................. 1-3 貳、法學 .................................................................................. 1-5
第二節
目
參、法系 .................................................................................. 1-12 法律之基本概念 ........................................................... 1-20
壹、法律之概念 ...................................................................... 1-20 參、憲法、法律與命令 ........................................................... 1-28 肆、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科際間之關係 ............................ 1-30 第三節
法律之淵源 ................................................................... 1-34
壹、法源之意義及種類 ........................................................... 1-34 貳、成文法法源 ...................................................................... 1-35 參、不成文法法源 .................................................................. 1-39 第四節
法律之分類 ................................................................... 1-42
壹、國際法與國內法 .............................................................. 1-42 貳、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 1-44 參、普通法與特別法 .............................................................. 1-45 肆、強行法與任意法 .............................................................. 1-47 伍、公法與私法 ...................................................................... 1-49
1
錄
貳、法律之意義、定名與依法行政 ....................................... 1-24
陸、實體法與程序法 .............................................................. 1-51 柒、其他分類 .......................................................................... 1-52 第五節
法律之制定、修正及廢止 ........................................... 1-55
壹、法律之制定 ...................................................................... 1-55 貳、法律之修正 ...................................................................... 1-58 參、法律之廢止 ...................................................................... 1-59 肆、法律之停止與恢復適用…………………………………..1-60 伍、覆議與復議 ...................................................................... 1-61 陸、命令之制定 ...................................................................... 1-62 柒、地方自治法規之制定……………………………………..1-62 第六節
法律之效力 ................................................................... 1-63
壹、時之效力 .......................................................................... 1-63 貳、人之效力 .......................................................................... 1-67 參、地之效力 .......................................................................... 1-69 肆、事之效力 .......................................................................... 1-69 第七節
法律之解釋 ................................................................... 1-72
壹、解釋的必要性 .................................................................. 1-72 貳、解釋的種類 ...................................................................... 1-73 第八節
法律之適用 ................................................................... 1-87
壹、概說 .................................................................................. 1-87 貳、法律適用的原則 .............................................................. 1-88 參、法律適用之方式 .............................................................. 1-89 肆、適用、準用及類推適用 ................................................... 1-92 伍、事實之確定 ...................................................................... 1-93 陸、法律漏洞的補充 .............................................................. 1-94
2
第九節
法律之制裁與責任 ....................................................... 1-97
壹、概說 .................................................................................. 1-97 貳、制裁的類別 ...................................................................... 1-97 第十節
法律關係 ...................................................................... 1-117
壹、概說 .................................................................................. 1-117 貳、法律關係之內容 .............................................................. 1-117 參、法律關係之主體 .............................................................. 1-126 肆、法律關係之客體 .............................................................. 1-138 伍、法律關係之變動(得、喪與變更) ............................... 1-142 目
陸、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之基本原則 ....................................... 1-148 嚴選例題 .............................................................................. 1-150
第二章
法學各論――憲法…………………………………….2-1 錄
壹、憲法之基本概念................................................................2-2 貳、人民之基本權利義務........................................................2-6 參、國家基本組織 ................................................................ ..2-14 肆、基本國策 ......................................................................... .2-24 嚴選例題 ............................................................................. .2-28
第三章 第一節
法學各論――民法 ..................................................... 3-1 民法五編 ...................................................................... 3-2
壹、總則編 .............................................................................. 3-3 貳、債編 .................................................................................. 3-31 參、物權編 .............................................................................. 3-90 肆、親屬編 .............................................................................. 3-120 伍、繼承編 .............................................................................. 3-135
3
嚴選例題 .............................................................................. 3-144 第二節
商事四法 ...................................................................... 3-187
壹、公司法 .............................................................................. 3-187 貳、票據法 .............................................................................. 3-200 參、保險法 .............................................................................. 3-203 肆、海商法 .............................................................................. 3-205 嚴選例題 .............................................................................. 3-207
第四章
法學各論――刑法 ..................................................... 4-1
壹、總則編 .............................................................................. 4-3 貳、分則編 .............................................................................. 4-46 參、貪污治罪條例 .................................................................. 4-59 嚴選例題 .............................................................................. 4-63
第五章
法學各論――行政法 ................................................. 5-1
壹、基礎理論 .......................................................................... 5-3 貳、行政組織法 ...................................................................... 5-9 參、行政作用法 ...................................................................... 5-19 肆、行政救濟法 ...................................................................... 5-36 嚴選例題 .............................................................................. 5-45
第六章
法學各論――訴訟法 ................................................. 6-1
壹、司法機關之組織 .............................................................. 6-3 貳、民事訴訟 .......................................................................... 6-11 參、刑事訴訟 .......................................................................... 6-26 嚴選例題 .............................................................................. 6-39
4
第七章
法學各論――其他法 ................................................. 7-1
壹、消費者保護法 .................................................................. 7-2 貳、公平交易法 ...................................................................... 7-9 參、著作權法 .......................................................................... 7-12 肆、商標法 .............................................................................. 7-15 伍、專利法 .............................................................................. 7-19 陸、勞動二法 .......................................................................... 7-20 柒、性別工作平等法 .............................................................. 7-27 捌、家庭暴力防治法 .............................................................. 7-32 目
玖、全民健康保險法 .............................................................. 7-39 拾、國民年金法 ...................................................................... 7-42 嚴選例題 .............................................................................. 7-44
錄
5
為提升考試鑑別度,測驗式試題倘得採用複選題型,將更能測量出應 考人知識與推論能力的廣度、深度及多元性,該類試題內容的涵蓋性與豐 富性可相對增加考試效度,並可配合各類考試之特性與評量目的,作出更 富彈性及多面向之試題設計,故國家考試研發複選題型,對提升評鑑效能 應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爰此: 一、考試院於 101.04.16 修正發布命題規則,其中第 5 條第 1 項第 14 款: 「各 科目試題以單選題為原則,必要時,得採複選題。」 二、「考選部辦理測驗式試題採用複選題注意事項」 (101.12.25 公布草案) 規定 一、為辦理命題規則第五條第一項第 十四款之規定特訂定本注意事 項。 二、辦理試務機關對於採用複選題之 類科、科目,應於請辦考試計畫 中敘明,並將計分方式登載於應 考須知及考試公告。 三、複選題占各該應試科目測驗式試 題之配分比率,以不超過百分之 三十為原則,且須註明單選題或 複選題。
說明 本注意事項之目的及法源依據。
四、複選題每題有五個選項,其中至 少有二個是正確答案。
參考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及日本司法考 試之作法,規定複選題之選項為五 個,給予命題委員更彈性之題目設計 空間,並可有效提高試題之多元性; 另為與單選題作實質區隔,避免應考 人混淆,爰規定每題選項中至少有二 個正確答案。
五、複選題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 有選項均答對者,得該題全部分 數,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
參酌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民國一百及一 百零一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數學考 科之計分方式,規定複選題之計分方
為利應考人事先準備,爰規定複選題 採用及公告周知之程序。
複選題之命擬在利用綜合性之試題, 測驗出應考人之統合能力,惟施行初 期,比例不宜過高,爰規定複選題型 占各該科目測驗式試題之配分比率以 不超過百分之三十為原則,且須註明 題型,以利應考人作答。
(5-2k)/5 之題分,所有選項均未 作答或答錯多於二個選項者,該 題以零分計算(如附件)。
式採部分給分,並定出計分公式,以 避免應考人猜測因素之影響。
六、複選題每題配分不得低於各該應 試科目單選題之題分,最高不得 超過四分。
考量複選題之作答難度及其所占分數 比例,爰規定複選題題分採區間制, 且每題配分不得低於各該科目單選題 之題分,最高不得超過四分,以使試 題命擬更具彈性。
三、複選題計分方式 測驗式試題複選題,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 2 個是正確答案。 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該題全部分數,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n-2k)∕n 之題分,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錯 多於 n∕2 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計分方式範例如下: 答題表現 答對 5 選項 答對 4 選項 答對 3 選項 答對 2 選項 答對 1 選項 全部答錯 未作答
每題 4 分 4分 2.4 分 0.8 分 0分 0分 0分 0分
複選題(5 選項) 每題 3 分 3分 1.8 分 0.6 分 0分 0分 0分 0分
每題 2 分 2分 1.2 分 0.4 分 0分 0分 0分 0分
本書使用說明
全
彩色,是冀望讀者能從顏色的差別中,迅速的掌握文字中的關鍵。圖 解說明,亦是祈求能將初學的讀者從法律文言文的泥沼救出,以達到
先理解法律概念,再接觸法律文字。所以,讀完本書後,要往法學更高階 的路上前行時,還是要讀者們回歸法律文字,畢竟,現在法官們還沒敢用 圖畫來作成判決(雖然法律沒明文禁止)。 在編寫本書的開始,就希望不僅在內容上能儘量的完備,也能在各章 節後附加練習題目供學生練習,所以特意的蒐集篩選了自民國 90 年起,歷 屆國家考試各類科各等級的法學緒論及法學大意題目,但臨編輯完成之 時,發現篇幅之「厚」,已讓讀者無法「掌握」,深怕讀者見到上千頁的資 料時,不敢再接觸法學,所以在極度不捨的心情下,把一些能供練習的好 題目,但年度較舊者,一一刪除。希望另以題庫專書的方式,讓這些好題 目重見天日。 為使本書用途精準,內容文字有 80%以上皆為法條文字編成,但為避 免初學的讀者,落入「凡法條必背」或「法條恐懼症」 ,編者儘可能不要列 出如「民法 xx 條:xxoo##」這樣的文字,而是用彩色的線條描繪出關鍵語 句,回歸本書易讀易懂的宗旨。 各章節所附之
嚴選例題
,或是內文引試題所改寫之內文,編者
刻意的不附註考題年度及考試類科,目的在使讀者能廣為練習所有題目, 避免侷限於某範圍的考題而漏掉重要觀念。 法律條文因立法者的修法而時有變動,若本書所引據法律變動而有增 修內容時,請至出版社網路參看「http://www.sir.com.tw」 ,或電郵至敝人信箱 予以指正「itoshin1@gmail.com」。 下頁以圖示的方式,表達本書全彩圖文的編輯原則,供讀者參考:
法 學 總 論
第
章
法學總論之學習,為「法學緒論」或「法學大意」的基礎,凡各 類法律科目(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都有共同之原理原則, 或相異之處,如法律之基本概念乃至法律之解釋、適用、制裁。 故各法學習前,先行將法學總論之內容深入的、仔細的瞭解,是 向來初學法律學或法律學之必要課題。
The General Concept of Law
0-2
第 零 章
─
導讀
法學緒論,近年來已經成為大學,社會科學通識課程中,舉足輕重的科目,
法學導讀
2015 年窺看法學緒論對策
或者有稱為「法律概論」 、「法學知識」、「法學入門」或「法律與生活」等 憲
等,其實都是法學緒論這門科目(我個人認為沒什麼不同啦!!) 。從國家 考試的角度上看,自民國 95 年起,法學緒論也成為高、普考(三、四)等
法
考試共同科目「法學知識」中的一部分,而在初(五)等考試中也是多數 考試必考的專業科目(稱「法學大意」)。所以在進入本科的學習之前,我
民
們要先了解的是這一科是什麼?這一科該怎麼學習?有沒有學習前必定要 準備的工具?
法
壹、什麼是法?法學?六法? 刑 法
一、法、法學 「法」與「法律」的概念不同,廣義的法,泛指所有「人類社會生 所有的法都是人類制定,也只有規範人類!或許會有同學發問,說: 「老師!動物保護法、森林法、建築法等等,不就是規範動物、森
行 政 法
活的規則」。換言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法」是什麼:
林樹木、房子嗎?」不過深究其規範內容,仍然可以發現動物保護 的行為,建築法也是規範人類對建築物的各種行為。 兩個人以上的團體才稱得上叫做社會,人與人在社會上的互動叫做
訴 訟 法
法是規範人類要如何保護動物的行為、森林法是規範人類保育林木
社會生活,而人與人的互動總會有衝突,所以我們在衝突前先定下 而不至於有衝突。 我們這裡所說的法,包括到國家最高位階的憲法,國家機關制定的 法律、命令,廣義一些的話,還包括校規、私人公司規定,甚至於
0-3
其 他 法
遊戲規則(法)來規範,俾使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因遊戲規則的遵守
The General Concept of Law
家規!換句話說,法學就是在學習人類社會生活規則的邏輯與權利 義務的調和,從而學習規範或解決人和人互動中所產生的問題。 二、六法 所謂的「六法」 ,並非單指六部法典,而是指六種法的分類,正確的 來說,應該是六法暨其相關法規,例如「憲法暨其相關法規」、「民 法暨其相關法規」、「刑法暨其相關法規」等等。換言之,也就是分 為六類部門的法。但隨著人類社會生活日漸繁雜與科技發展日新月 異,傳統的六種分類已經不敷使用,例如勞動相關法規、社會保險 相關法規等,都難以用傳統的六法來分類,所以有謂「第七法」的 分類之說出現,但是為免複雜化(如此一分,未來又會有八法、九 法…永無止境!) ,所以一般我們稱這些為「其他法」 、或「特別法」。 憲法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國家各種規範的基礎。憲法主要規範了有 人民基本權利義務(如各種平等、自由權或納稅、服兵役的義務), 國家基本組織(總統與五院的職權和其間的互動規定) ,國家基本政 策(中央與地方制度關係、經濟與教育基本方針、社會安全與國民 福利) 。由於憲法規範了國家基本的政體結構與互動關係,故六法中 與政治學關聯度最高的是憲法。 民法 民法,乃規範人民與人民間的關係之法,而人與人之間不外乎就是 「財產」和「身分」關係,故學說的分類上,民法內容主要分為兩 大部分,即「財產法」和「身分法」 ;在立法的章節編排上,則將其 分為五編,有全法共通適用的「總則編」 ,財產法的「債編」 、 「物權 編」,身分法的「親屬編」和「繼承編」。由於人民私人間的事務以 自行解決為原則,故民法有「私法自治」原則為前提,民法多數的 法條規範為任意規定。 刑法
0-4
第 零 章
如同名稱上的「刑」字一般,刑法是國家處罰人民犯罪的規範。而 的結構上則分為兩編,一則為總的規定的「總則編」 ,另一則為規範
法學導讀
有罪斯有刑,故刑法規範的核心架構為「罪」與「刑」兩字。立法 各種罪名的「分則編」 。由於罪刑對人民的施加,對人民有基本權利
憲
的重大影響,故刑法上有「罪刑法定原則」作為拘束。 民事訴訟法
法
訴訟,意為爭訟、告官或打官司也。當人民之間發生財產或身分法 律關係之爭議時,尋求司法機關予以救濟,這過程的規範就是適用
民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法
雖然名為「訴訟」法,但刑事訴訟法中所規範的範圍,遠多於單純 訴訟!從規範司法警察檢調單位對於犯罪的偵查開始,到罪刑的審
刑
判,乃至判決定罪後的執行程序,皆為本法之範圍。 行政法
法
行政法是規範國家行政權的組織、作用及其救濟之國內公法。所以 學理上也將行政法分為「行政組織法」、「行政作用法」與「行政救 並無「行政法」一名的法典, 「行政法」僅是學理上之名稱,行政法 是由成千上萬部的各種行政類法典組合而成,如「行政程序法」 、 「行
行 政 法
濟法」 (為學理上分類,並非真正有此些法典) 。其實,我國法典中,
政執行法」等等。而且由於行政事務多如牛毛,故行政法的相關法 第七法?其他法?特別法? 如前言所說明,除傳統六法分類以外,就是這部分的分類,至於如
訴 訟 法
規是六法中最多的。
何再行細分,於後述準備方法再詳加說明。 其 他 法
貳、學習(準備)方法 一、學習法律學的基本功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