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第一章
貨幣的本質與演進 ······· 1
第二章
金融市場工具與中介機構 ···· 33
第三章
債券評價與利率理論 ······ 79
第四章
商業銀行管理 ········ 123
第五章
金融市場的訊息不對稱 ···· 181
第六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創造 ··· 205
第七章
貨幣政策工具與傳導機制 ··· 251
第八章
貨幣需求理論 ········ 301
第九章
簡單凱因斯與 IS-LM 模型 ··· 331
第十章
AS-AD 模型 ········· 379
第十一章
通貨膨脹 ········· 399
第十二章
國際金融市場 ······· 423 -目錄 1-
第一章
貨幣的本質與演進
003
壹、貨幣的功能 「貨幣」係被普遍接受用以支付商品、勞務及償付債務之物品。貨幣作為 交易的工具,來自其四大功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及延期 支付的標準。
一、交易媒介 貨幣最主要且最原始功能即是充當交易媒介。貨幣屬於資產的一種,而 貨幣作為「交易媒介」是它「異於」其他資產最重要之特性。 貨幣作為交易媒介之功能: 解決「慾望雙重一致性」(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貨幣作為交 易的媒介,可幫助交易進行,解決慾望雙重一致性,有效降低交易成 本,有助於經濟發展。 有利於「分工」與「專業化生產」 :貨幣解決欲望雙重一致性的問題, 生產者毋需擔心專業化大量生產後的交易問題,有利於分工與專業化 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練習》 在貨幣的三個功能中,唯一可以分辨貨幣與其他資產不同的功能為: 價值的儲存
計價的單位
延遲支付的標準
交易的媒介 【88 臺銀】
二、計價單位 計價單位功能係指貨幣作為標準化的計價單位,使得財貨與勞務的價值 有一致性的衡量標準。 「以物易物」體系缺乏計價單位衡量財貨與勞務的價值,致使交換比率 過於複雜,不利交易進行;以貨幣作為計價單位能大幅減少交換比率, 進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以物易物與貨幣體系之比較:
004
貨幣銀行學概要
以物易物體系:n 種商品共有 n (n − 1) / 2 種交換比率。 貨幣經濟體系:n 種商品只需 n 種交換比率。 《練習》 在經濟社會中,有 100 種不同的財貨,如果大家同意以其中一種財貨 作為價值標準,則會有多少種的交換比率? 9900 種
99 種
4950 種
100 種
【101 高雄】
三、遞延支付的標準 延期支付功能係指貨幣作為債權與債務的測量標準。 以物易物的社會缺乏貨幣作為計價單位,債權及債務關係不易形成,阻 礙信用經濟發展,以貨幣作為計價單位,使債權及債務衡量有共同標準, 有助經濟發展。
四、價值儲藏 「價值儲藏功能」是指貨幣能夠儲存購買力。貨幣價值決定於購買力, 而「貨幣購買力」與「物價水準」呈反向關係。物價水準愈高(低), 貨幣購買力愈低(高)。 惡性通貨膨脹時期,人們不願意以貨幣來保有財富,甚至不願以貨幣作 為交易媒介。此時,價值儲藏及交易媒介功能減弱,甚至回到「以物易 物」。 「流動性」係以資產轉換為現金所需時間,或將資產立即轉換成現金所遭 受損失衡量。若資產能在越短期間內以較少損失轉換為現金,則該資產具 有高流動性。現金是「流動性」最高的資產,相較其他資產,貨幣價值儲 藏功能並非最佳,但民眾仍願意持有原因在於其具備高度流動性。
◎說明:理想貨幣特色 可儲藏性(storability):可以長期使用而不易毀損。 可攜帶性(portability):體積與重量適中,易於攜帶。 可辨識性(recognizability):品質一致而且易於辨識。 可分割性(divisibility):價值適中而且容易分割。
第一章
貨幣的本質與演進
005
《練習》 如果一物品能被很有效率的當成貨幣來使用則必須: 標準化且確定其價值 不大
被廣泛的接受
很容易腐敗且其供給量
與皆是
【88 臺銀】
在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s)期間: 快
很容易被
貨幣的價值下降得很
貨幣不再具有價值儲存的功能且以物易物的交易數量大增
負債者因其所負債務之實質價值降低而獲利
以上皆是 【88 臺銀】
若原來的物價水準是 100,現在變成 150,則貨幣的購買力增加或減 少多少比例? 一
增加三分之一
增加二分之一
減少二分之一
減少三分之 【100 新光】
貳、貨幣的演進 歷史上貨幣演進順序如下: 以物
商品
金屬
可兌換紙
存款
不可兌換
塑膠、電
易物
貨幣
貨幣
幣
貨幣
紙幣
子貨幣
商品貨幣本位制
信用貨幣本位制
《練習》 關於貨幣的演進流程,下列何者正確?A.信用貨幣;B.金屬貨幣; C.商品貨幣;D.電子貨幣 C、D、A
A、B、C、D
B、C、A、D
C、B、A、D
B、
【97 彰銀】
一、以物易物 貨幣尚未發明前,需要他人提供產品時,只能透過「以物易物」方式交 換彼此所需物品。由於以物易物方式交易不便,因此產出與交易量不容 易擴大,限制經濟發展。
006
貨幣銀行學概要
以物易物的特點: 成立要件
買賣雙方在商品種類、數量、品質、交換比率等條件,必須 彼此吻合,即「慾望雙重一致性」。 不易滿足「慾望雙重一致性」 ,因此交易成本高,限制生產 及交易規模。
缺點
缺乏共同計價單位,導致交換比率過於複雜。 運輸與儲藏不便。 購買力無法儲藏。 不利分工與專業化生產。
二、商品貨幣本位制 商品貨幣本位制包含「商品貨幣」和「可兌換紙幣」。 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係具有「內在價值」之商品且普遍被用來交換其他財貨或勞 務的物品,其「內含價值」等於其「貨幣價值」。早期被拿來當作貨 幣的物品包括:貝殼、茶葉、礦石、皮草、牛羊、黃金、白銀等。 商品貨幣的缺點: 商品貨幣本身供需的變動會造成貨幣價值的波動。 貨幣數量完全由商品貨幣數量(如黃金)所限制,商品交易量也因 此受到限制,無法隨經濟擴張而增加貨幣供給。 商品貨幣較笨重,不便攜帶。 儲藏困難。 分割不易。 金屬貨幣: 早期人們以商品做為貨幣,隨交易活動變多,因商品貨幣常有切割不 易、容易腐壞及攜帶不便等問題,於是發展出金屬貨幣,由於金屬貨 幣的許多優良特性,逐漸取代之前的商品貨幣。
第一章
貨幣的本質與演進
007
金屬貨幣的特點: 說明 金屬作為幣材,亦屬於商品貨幣。 分類 優點
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銅、鐵等賤金屬;另一類是金、銀等貴金 屬。 可儲藏
易分割
同質性
供給相對稀少,具價值穩定性
攜帶不便。 缺點
受到金屬產量的限制,無法負荷大量交易需要。 金屬貨幣容易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又稱為「格萊興 法則(Gresham’s Law)」。
◎說明:格萊興法則(Gresham’s Law) 又稱「劣幣驅逐良幣」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money) ,若市場上有兩 種同成色的金幣流通,成色高的金幣(含金量較高,即良幣)會被儲藏, 在市面上逐漸消失,市場上只剩下成色低的金幣(含金量較低,即劣幣) 流通。 可兌換紙幣: 持有者可依紙幣面額向發行機構兌換貴金屬(如:黃金),其價值等於 票面所載商品貨幣的市場價值。例如:銀行發行的「銀行券(banknotes)」 或「金匠券(Goldsmith’s Note)」。
◎說明: 「金匠券」源於金匠備有堅固的金庫以保管黃金,常被民眾委託代為保 管,金匠受託後會將收據給託管的民眾作為領取黃金的憑證;由於憑證 安全可靠,後來逐漸演變為「金匠券」,被普遍接受用以代替黃金或白 銀在市面上流通。 亦有學者將「可兌換紙幣」視為信用貨幣,因為無論「可兌換紙幣」或 「不可兌換紙幣」,民眾皆基於信任發行者會維持貨幣價值,不會輕易 讓貨幣貶值。以銀行考試而言,應將「可兌換紙幣」視為「信用貨幣」。
008
貨幣銀行學概要
《練習》 面值相同但品質不同的鑄幣同時在市場流通,品質較佳的鑄幣通常 被儲藏而在市面上消失,此種現象稱為: one price)
單一價格法則(law of
格萊欣法則(Gresham’s law)
( 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李嘉圖等值定理
流 動 性 偏 好 理 論 (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98 初考】
貨幣發展過程中,金匠券歸類於下列何者? 貨幣
電子貨幣
商品貨幣
塑膠貨幣
信用
【99 臺銀】
三、信用貨幣本位制度 信用貨幣本位制度: 信用貨幣包括「不可兌換紙幣」和「銀行貨幣」。信用貨幣本位制度的 運作主要依賴民眾對政府不會輕易降低貨幣價值之信心。 「不可兌換紙幣」係指無法向發行的政府兌回商品的紙幣。不可兌換 紙幣必為法償貨幣,政府或貨幣機構規定一切交易都必須以它作為媒 介,又稱為「強制貨幣」或「命令貨幣」(fiat money)。 「銀行貨幣」即存款貨幣(deposit money),包括活期存款、支票存 款與活期儲蓄存款。
◎說明: 「法幣」(fiat money)又稱「本位貨幣」,係政府發行的貨幣並透過法 律規定其具有「無限法償」,並做為最後支付工具。 「無限法償」(Legal tender)係指法律賦予本位貨幣在一國境內一切支 付具有法定清償的效力,任何人不可拒絕接受,否則喪失追索債務及利 息權利。在臺灣「圓」以上為國幣,具備無限法償;而「角」 、 「分」屬 於輔幣,不具無限法償。 信用本位下的準備制度: 1930 年代發生經濟大恐慌,各國黃金日益減少,可兌換紙幣才慢慢演 變成不可兌換,但為建立人們對幣值的信心,政府發行的貨幣,就必須
第一章
貨幣的本質與演進
009
有等值的貴金屬做為發行準備。 準備類型: 類型
說明
現金準備
用「貴金屬」如金幣銀幣、金塊銀塊,及「外匯」做為 準備。
保證準備 公債、國庫券或合格商業票據等「有價證券」做為準備。 準備制度總類: 類型
說明
十足準備發行制度 紙幣發行須有十足「現金準備」。 固定保證準備發行 某金額下的紙幣發行,得以「保證準備」充當準備金。 制度
超過此金額則須全部以「現金準備」充當準備金。
最高發行制度
只對紙幣最高發行金額有限制,但發行準備內容 未予以限制。
比例發行制度
只規定所發行紙幣金額至少要有一定比例的準備。
伸縮性發行制度
紙幣發行量不受到最高發行量限制,得隨經濟發 展的需要做增減。
臺灣貨幣發行制度採「十足準備的伸縮性發行制度」,即多少準備發 行多少貨幣,發行量可隨經濟發展增減,沒有最高發行量限制。準備 項目內容,除金、銀及外匯外,另包含合格票據及有價證券兩項,亦 即包含「現金準備」及「保證準備」。惟只有紙幣須提列發行準備, 硬幣則不需要。 《練習》 做為紙幣發行的現金準備,下列何者錯誤? 外匯
國庫券
金銀塊
【97 合庫】
有關新臺幣發行制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發行制度
金銀幣
十足準備的伸縮性
一元硬幣是無限法償幣(unlimited legal tender)
幣不需要發行準備
硬
黃金可以充當新臺幣的發行準備,且屬於保證
準備(fiduciary reserves) 黃金係屬現金準備。
【100 新光】
010
貨幣銀行學概要
一國為建立貨幣制度,在法律上規定可作為交換的計算單位及最後的 支付工具,而且作為同一國家他種貨幣的價值計算標準貨幣,此種貨 幣稱為:
存款貨幣
信用貨幣
本位貨幣
輔助貨幣
【101 遠銀、101 彰銀】
四、塑膠貨幣與電子貨幣 塑膠貨幣(Plastic money): 將商業交易記錄、信用額度等資料記載於卡片上磁條或 IC 之內,能在 短時間內完成付帳、轉帳、記帳等交易活動的一種消費媒介。塑膠貨幣 總類如次: 金融卡:使用金融卡前需先在銀行存款,日後可提領現金。 簽帳卡:簽帳卡與信用卡都是先消費後付款,但簽帳卡並無信用循環 的功能,只有簽帳功能,其使用方式是在特約商店消費結帳時,以簽 帳卡支付,並給予使用者一段免息時間,但仍必須在指定日期之前全 部繳清(通常是 1 個月)。 轉帳卡(Debit Card) :轉帳卡是消費者與往來銀行已有締結契約,擁 有銀行之帳戶,而後在消費交易或者提領款項時,將其從帳戶轉移至 其他帳戶所使用的卡片,一旦刷卡金額超過存款餘額,馬上無法刷卡, 具「銀貨兩訖」的性質。 信用卡:可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好處,每月可繳最低應繳金額,其餘 部分得日後逐期還清,為一種小額信貸形式。 現金卡:係銀行提供一定金額之額度,供持卡人憑銀行所核發之提款 卡於自動櫃員機支領現金,且於額度內循環動用之授信業務,屬「小 額無擔保的授信」。 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係指貨幣金額以晶片保存並透過電子系統將貨幣進行移轉,例 如:儲值卡、預付卡或悠遊卡;另一形式的電子貨幣是透過網路交易的 數位現金,僅供在網站購物付款使用的電子現金,如:eCash、NetCash。 消費者如想在網路上使用電子貨幣時,需先向發行商申請開戶或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