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13

Page 1

《第一編》最新試題

1-1

101~103 年教育行政學重要試題解析

1-2

《第二編》主題式歷屆試題分析

2-1

第一章 教育行政理論沿革

2-2

第二章 教育行政領導

2-29

第三章 教育行政溝通

2-84

第四章 教育行政計畫與決定

2-92

第五章 教育行政組織

2-120

第六章 教育行政管理

2-166

第七章 教育行政評鑑

2-230

第八章 教育行政比較

2-275

第九章 教育政策與法令

2-305

第十章 其他議題

2-406


1-2

101~103 年教育行政學重要試題解析 、請說明一位稱職的教育行政人員需具備那些核心能力與專業態度? 為何教育行政人員需講求專業成長?可採行那些策略以增進專業成 長?

【身障三】

專業(Profession)為專門職業簡稱,係一種需運用特定專門知識、技能 與專業精神,始能完成其任務的專門職業。事實上,無論是教育行政人員 或學校行政人員都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具有密切關連性,因此具有 高度專業知能,才能提供最佳服務,解決所面臨到的問題。因此,如何提 升教育行政人員或學校行政人員之專業成長尤為重要。爰以下則先分析稱 職的教育行政人員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與專業態度,以及講求專業成長的 重要性;同時,並舉出在提升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成長上可採行策略: 稱職的教育行政人員所需具備核心能力與專業態度: 教育行政人員所處理的事務大多與學校有關,其中又與校長、教師、家 長及學生權益又有所密切關聯。因此,在所具備核心能力與專業態度等 方面,除傳統認知、情意、技能等,更須包含以下等知識。 理論知識:係指理論上的知識。 技術知識:係指執行行動所需的技能。 策略知識:係指因應複雜多變情境之策略的知識。 內透知識:係指透視別人內心世界的知能。 生涯知識:係指規劃與執行生涯發展的知識。 地區知識:係指對任職地區的政經文化知識。 個人知識:係指對本身背景與生活史的知識。 隱性知識:係指透視複雜現象背後真相的直覺知識。 批判知識:係指理解措施的後設敘述與反省批判的知識。 異類知識:係指對本身以外人員的知識,例如對弱勢族群的知識等。 教育行政人員必須講求專業成長的重要性:


最新試題 1-3

提升工作效果與效率:在進入 21 世紀之後,一切講求速度、高品質 及競爭力的時代,要維持高效率及高品質就必須要有高專業的素質。 因此,教育行政人員必須與時俱進積極進修,落實終身學習理念,提 高專業素質,才能真正提升工作效果與效率,給予顧客最佳的服務。 保障師生與國民的權益:依據教育基本法第一條即闡明立法目的在於 「保障人民學習及受教育的權利」,然後在第二條說明教育目的,其 餘各條的設計,無論是教育機會均等、教師專業自主權、私人興學、 終身教育,及家長教育選擇權等條文,其目的都是在增進與保障國民 的學習權。此外,在同法第八條規定:「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 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教師之專業自主應予尊重(Ⅰ)。學 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 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及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Ⅱ)。……」 以上皆在保障師生權益等。因此,教育行政人員必須有所體認自己所 肩負的職責,除落實行政支援教學外,對於學生受教權益應予以保護 ,另對國民的學習權益也應積極開展相關學習環境,以利國民落實終 身學習。 維持本身的專業形象贏得社會的尊重: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員只能稱之 為從業人員,唯有受過專業培育、擁有專業知能與精神,且能有效完 成專業工作的人員,才能稱得上是專業化的人員,並建立其專業的形 象。教育行政人員係屬專業人員,然並非所有教育行政人員均是專業 人員,唯有受過教育行政專業培育、擁有該等專業知能與精神,並能 有效完成該等工作的人,才足以稱之為教育行政專業人員,並具有一 定的專業形象。 提升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成長上可採行策略: 建立專業證照制度:只要受過所規定之教育行政專業課程,且取得教 育行政人員合格證照者,方能從事教育行政工作。 優點:確保教育行政工作品質,且可發揮激勵效果。 缺點:如何規劃建立專業證照制度,且證照如何取得、換證,及是 否與考績等獎懲結合等,迄今尚無頭緒。 成立教育行政人員鑑定中心(Assessment Center):除鑑定人員是否


1-4

具備應有的教育行政能力外,並為教育行政人員的甄選、安置、升遷 及發展等研訂一套有效的標準化程序。 優點:可真正有效培訓出具有實力的人員,發揮能力本位的培訓精 神,並可使人員的安置各得其所。 缺點:目前教育行政人員的甄選、安置、升遷及發展等均比照一般 公務人員體系,且歸屬於銓敘部所管轄,如要設立鑑定中心負責前 項事宜,仍要透過修法才能獲得解決。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組織應發揮應有的功能:我國已有不少教育行政人 員專業組織,但尚未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也未能積極給予教育行政 人員在專業上的各種支持。若能發揮其功能將具有以下的效果: 協助政府提高從業人員的資格。 制訂專業公約約束成員。 為成員提供在職進修活動。 從事研究及實驗工作。 遊說或建議政府立法部門。 促進與社會對話、相互合作。 支持親專業團體人士競選各種公職等。 、政府宣布自 103 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多數民眾的關心點多落在高 中職及五專入學方式的改變,其實該方案的規劃重點係在落實國中 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請就如何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 論述己見。

【身障四】

教學正常化的意義: 正常化教學係指應落實德、智、體、群、美五育兼重之教學,亦即一 切教育作為皆應以達成「國民教育法」所揭櫫的「國民教育以養成德 、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目標。教育部並曾於 民國 77 年發布「加強輔導中小學正常教學實施要點」,後雖因「行政 程序法」的發布施行而廢止,惟教育部仍致力落實教學正常化之政策。


最新試題 1-5

環顧目前國中的教學現場,仍存在藝能科目授課時間被挪用於教授「 升學科目」,未能完全依據教師專長排課,以及未依照課表授課等情 形,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甚鉅。此外,也常聽聞學校利用「第八節課」 趕授課程進度,學生於假日也要到校上課或自習,家長對於學校趕授 課進度之教學方式因升學競爭之氛圍或表贊同;亦或有反對者,但無 力扭轉。這對於正處青春期的學子,實無法達成全人化的教育目標, 也造成國中教育扭曲的現象。 教育部為落實教學正常化政策,將研發教師員額控管平臺,以利直轄 市及縣市督導學校充實各領域師資,落實教師依專長授課;在法規面 ,除訂定「加強國民中學藝能及活動課程教學視導實施要點」,加強 對國民中學藝能及活動課程授課情況之視導外,亦已修訂校長成績考 核辦法,增列未依課程綱要規定排課或未督導教師依規定授課者,該 校校長年度考績不得列為甲等之規定,以加重校長落實教學正常化之 責任。 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之策略: 修訂相關法令規定:為使國中小正常教學有法源依據,將國中小正常 教學之規定納入「國民教育法」之修正條文中,同時由教育部訂定落 實正常教學實施要點,以要求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法督導所屬學 校落實正常教學。 致力提升教師依專長授課比率:規劃建置全國中小學教師員額管制系 統,系統內將包括全國國民中小學師資任用及授課相關資料,將有效 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對於所屬學校進行教師員額管控、同時學 校排配課資訊透明化,亦有助於地方政府了解學校師資配置及授課安 排之情況,除有助於提升教師專長授課之比率,亦將正常教學之理想 具體落實。 辦理偏遠國中增置專長教師方案,改善各學習領域(學科)師資:偏 遠國中多為小校,因為編制員額有限,故教師無法專長授課情形嚴重 。以三班的學校為例,6 位教師卻要教授 20 餘科的教學,故非依專 長教學情形嚴重。將增加偏遠地區的專長教師,並以數校聯合共聘方 式,增加偏鄉小校的專長人力,以改善教學。


1-6

提供教師第二專長進修機會,辦理教師專長加科登記:將強化教師進 修第二專長的機會,並鼓勵教師辦理專長加科登記,以提升專業能力。 國中教育如欲歸於正常五育均衡發展,尚須廣大家長的配合;故需藉 由多元的宣導方式,使家長體認全人的發展比起升學導向式的教學, 更能激發每個孩子的潛能。 、政府計劃於 103 學年度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請分析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關係,並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如何做 好人才培育工作?

【高二】

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為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 進路以及優質銜接五大理念,政府將於民國 103 年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由於這項教育改革涉及層面極其廣泛,影響也頗為深遠,更引發 各界熱烈關注和討論。然不論就國家發展或青少年教育來看,十二年國教 的推動,實為勢在必行,除了主管機關有責任擬定周詳配套方案外,全民 更應同心合力,配合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共同開創我國優質教育願景。爰 此,以下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與人才培育的關 係予以論述,並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如何做好人才培育工作之策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關係: 人才培育,從十二年國教開始紮根: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 115 年, 平均每 3.3 個年輕人就要扶養一個老人;到民國 140 年時,變成每 1.5 個年輕人就要扶養一個老人。少子化趨勢來得又急又猛,「讓每 個孩子都能成材」,這是政府「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重責大 任,因為唯有讓每個孩子都被成就,國家才有競爭力可言。十二年國 教絕對是一個契機,因為人才培育不能等到大學才來做,而要從十二 年國教開始紮根。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取消國中基測是第一步,拿掉 基測分分計較的「緊箍咒」,才有機會幫助孩子坐上「筋斗雲」,悠 遊於學習的世界。長久以來,國中教育幾乎在為基測考試而服務,老 師拚命趕教學進度,以便爭取更多的大考、小考的時間,基測分數高


最新試題 1-7

低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命運,忽視孩子其他潛能的發展。 藉由十二年國教,提升國家在國際競爭力:隨著資訊發達和科技的快 速進步,人類早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連帶也帶動全球性的教育改革 。從知識經濟的觀點來看,知識生產量因資訊科技的普及運用而暴增 ,因此,未來所謂的文盲,不再是不會讀書寫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 何學習者。這也說明,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不再只是根據年級、科 目、課程、時數,以制式化方式,透過考試來進行知識灌輸;而是啟 發學生發展學習能力,讓學生擁有好奇心,能深入了解事物全貌,進 而培養出高度的創造力。唯其如此,國家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 得優勢,這也是十二年國教的推動,確有其必要性的理由。 實施十二年國教目標,培育國民具有「知道如何學習」專長:「知道 如何學習」顯然已是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也是一國教育成功與否的 關鍵。例如芬蘭國民教育成效之所以讓世人稱羨,即是其教育以讓「 小孩會主動學、主動問、主動找答案」為主軸。因此,如何讓我們的 青少年不受考試的宰制,透過體驗、探索與發現,自然開啟學習的興 趣與喜悅,成為一個「知道如何學習」的人,絕對是十二年國教受到 肯定與支持的主要理由。 因應全球化挑戰,實施十二年國教實符合我國需求:在全球化時代, 企業競爭加劇,勞工更面臨「轉業」的挑戰,但各種專業技術的出現 ,也使硬體專業與軟性文化間的互補性增加。在這種情形下,接受較 長期基礎通識教育者,因為其知識的內涵與層面較為寬廣,適應全球 化時代專業挑戰與互補的能力較高,對其個人或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 升都能產生正面影響。所以,全球化實際上已使舉世各國了解延長國 民基本教育的必要;我國推動十二年國教,延長基礎通識教育的期程 ,自然是正確的教改方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如何做好人才培育工作之策略: 免試為主、減少考試、多培養軟實力:十二年國教以免試入學為主, 就是要學習發生「質變」,國中生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而 是為培養多元軟實力而學習,讓學生參與討論、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因此,103 年規劃高中職五專免試比率至少 75%,108 年擴大至


1-8

85%,促使國中教學正常化,不再獨尊智育,讓國中孩子多去探索興 趣性向,發展他的優勢領域,進而找到自信,主動學習。多元人才的 培育當然包括學術傾向的孩子,因此,保留特色招生考試的入學管道 ,讓很會念書、有特殊才藝的孩子,也能進入合適的學校,獲得充分 的發展。有人擔心,特色招生考試競爭壓力更激烈,事實上,當 75%的學生已免試入學,會疏散要參加特色招生考試的人數。 國中教育會考,為學生基本能力把關:有人擔心不考基測,孩子不用 功讀書怎麼辦?國中階段多元能力的培養,仍要建立在基本能力的基 礎上,規劃「國中教育會考」,考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 科,成績只分「精熟」、「基礎」、「待改善」三等第,目的在監控 國中生基本學科能力,做為國中改進教學及高中職銜教學的重要依據 。先進國家如英國和新加坡,都有類似教育會考的學力監控機制,目 的在了解、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而非當作決定升學的工具。103 年 各免試招生區,都把國中教育會考列為超額比序的選項,但比重不能 超過三分之一,跟過去基測成績決定一切,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這只 是過渡期的做法。未來當更多家長相信讓孩子就近入學、適性學習, 對孩子發展才是有利的,超額比序項目將會愈來愈簡化,教育會考所 占比重也愈來愈輕,進而不採計。 適性發展,發掘、賞識每個孩子的優點:讓每個孩子得到適性發展, 是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之一。很多家長關心,要如何知道孩子的興 趣和性向?除了國中輔導室提供的性向、興趣評量,導師與輔導老師 的觀察、懇談,各招生區的高中職也會組成區域聯盟,除了主動到各 國中說明高中職的特色和未來發展,歡迎學生和家長到高中職參觀, 也會辦理二到三天的學習體驗營,讓國中生實際體驗高中職的學習內 容,在選擇學校時,是「因了解而選擇,進而愛其所選」。家長還會 關心,您的孩子選擇的學校是否優質?教育部除了持續推動高中職優 質化與均質化方案,也會透過大專校院教學卓越計畫,整合大學的力 量,來加速高中職品質的提升,讓「我家附近就有好學校」。 結語: 臺灣社會的進步已使其成為開放和自由的沃土。在這片沃土上,不同人


最新試題 1-9

才開花結果,也讓臺灣在國際大放光芒。如近年來,臺灣子弟在歐、美 、亞等各種國際發明展與設計展中屢屢拿下總冠軍,就可看出適性發展 已為我國培養出眾多人才與創造力。因此,在已獲致的良好基礎上,進 一步推動以提升國民素質、紓解升學壓力、幫助學生適性發展為目標的 十二年國教,不但是國家重要教育政策,也是全民共同的心願,朝野各 界皆應為實施這項教育政策而攜手奮進。 、當前我國教育的關鍵策略目標為何?在國民教育階段有那些實施成 效?產生那些問題?請提出因應對策。

【地方三】

面對新世紀所出現的網路化、少子女化與高齡化、教育 M 型化、氣候變 遷與環境永續發展、全球化、本土化,以及校園生態轉變等因素,這些對 未來教育的重大挑戰,政府必須更積極因應;是以召開 2009 年第 8 次全 國教育會議,以檢討過去教育得失、凝聚未來教育革新共識的呼籲遂成為 眾所關心的議題。教育部根據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之結論與建議事項,結 合學者專家、行政主管與民間團體匯聚心力,提出「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該報告書將做為我國未來十年教育施政的重要指針,各單位將依據本 報告書進一步擬定近、中、長程施政計畫及年度工作計畫,編列預算,落 實執行各方案,以期共同達成國家「黃金十年」的政策發展目標。爰以下 就第 8 次全國教育會議及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所云,我國國民教育策略目 標、實施成效、產生問題,提出因應策略,茲予分述之: 當前我國教育的關鍵策略目標: 精緻/提升教育全面品質:增進我國教育體制的行政效能,並以宏觀 穩健與多元前瞻的策略,營造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的教育環境,促使 教育歷程的有效學習及其成果的質量提升,進而引導學習者自我實現 且具備現代公民素養,並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的優質人才。 創新/激發教育多元活力:展現我國教育的特色與既有優勢,並檢討 歷年教育改革成效,結合國際趨勢與當代教育新知,培養學習者具備 創意思考、解決問題、批判反省,以及運用新興科技且融合美學的知


1-10

能,以厚植國力並邁向知識經濟與產業升級。 公義/彰顯教育深度關懷:秉持教育的公平正義理念與資源的合理分 配原則,並兼顧個別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差異,以及關懷弱勢群 體的教育政策,進而提供學習者在基礎教育與升學制度方面,享有教 育機會均等與積極平權的待遇,以彰顯自由民主社會的人文關懷精神。 永續/促進教育長遠發展:強化我國教育網絡革新的動力,並培養專 業精良的完備師資與行政人才,進而協助學習者形塑本土意識與全球 視野的襟懷,且建構世界公民的終身學習平臺,以促進國際間的交流 合作與良性競爭,並積極致力於人類自然與文化資產的延續與發展。 我國在國民教育階段實施成效: 透過行政院組織法、教育部組織法、地方制度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 基準法及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之修正等途徑,加強教育行政組織的 再造與人力運用。 透過幼托整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小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 額編制調整等相關規劃,來改善學校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 透過所得稅法修正、促進高中職教育資源均質化及優質化等政策,來 改善教育資源的籌措與分配。 透過各級學校老舊校舍及相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優質化均等教育環 境計畫、強化節能環境教育、營造永續校園計畫等措施,來改善教育 設施與規劃。 我國在國民教育階段產生問題: 教育體制略有調整緩慢、專業化不足、政治干擾過多、互動合作不夠 緊密等缺失。 教育資源稍有投入不足、分配不均、運用績效未能最大化等現象。 教育設施則在主辦人員專業知能、無障礙設施與現代化等方面未臻全 面理想。 我國教育發展問題因應策略: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幼托整合: 成立專責組織,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包括修訂相關法規 、研發中小學連貫與統整之課程、入學制度與就學區規劃、規劃並


最新試題 1-11

籌措所需經費、加強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與品質提升、高中 職優質化推動與認證、精進高中職師資人力發展、擴大大學繁星計 畫等措施,並妥善規劃實施期程。 完成幼托整合,精進學前教保品質:完成學前教保法制,建立教育 與照顧兼具之學前綜合性服務體系,讓幼兒享受平價、多元、就近 且優質的學前教保服務,逐步達成學前教育免學費,以減輕年輕父 母之育兒負擔。此外,也將協助各園所發展課程自我檢視的能力, 繼而發展「輔導─評鑑─補助」連結之機制,以精進學前教保品質。 健全教育體制與厚植教育資源: 強化教育行政專業,健全教育體制:在社會人口結構朝向少子女化 的同時,對於教育精緻化的需求,亦影響教育行政專業發展的取向 。諸如中央與地方在教育權責上的重新檢視、因應時代發展的組織 需求、配合教師與家長會參與造成校園生態之改變以及專業能力的 培養等,都是在面對時代變革時,必須嚴正對待的議題。因此,如 能從成立「因應少子女化對策小組」、修訂「教育基本法」、研訂 「校長法」及「學生輔導法」、設置教育政策諮詢、建立 K-12 課 程與教學輔導及支持系統、建立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專業培訓與證 照機制、建立學校教育行政人員專才專用的人事制度等不同層面進 行改革,才可在既有基礎上,續登教育成就的高峰。 充實教育經費設施,厚植教育資源:教育經費適足及教育設施改善 ,是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首先透過檢討現行地方政府教育基本需 求設算方式,研議由目前的投入模式,調整為符合國際趨勢、結合 投入與產出的適足模式,以提升各縣市教育經費分配的適足性與公 平性。再者,調整中小學設備與建築基準,周全學校環境與設施的 整體規劃,並因應少子女化之趨勢,保障學生就學權益、利益社區 發展與文化保存,審慎評估學校新設置與整併需求。未來將持續推 展友善、創新、科技、永續的優質化校園工程。 精緻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 擘劃師資培育藍圖,引領師資培育發展:理想教師圖像係師資培育 及教師專業發展政策規劃及執行之圭臬,透過揭櫫良師典範的教師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