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目錄 第一部分 歷屆精選試題 第 一 章 概論………………………………1-3 第 二 章 效率與公平初論…………………1-8 第 三 章 市場失靈…………………………1-27 第 四 章 外部性……………………………1-35 第 五 章 公共財理論………………………1-53 第 六 章 公共選擇…………………………1-70 第 七 章 成本效益分析……………………1-95 第 八 章 公共支出與收入…………………1-114 第 九 章 公營事業定價……………………1-121 第 十 章 最適租稅理論……………………1-130 第十一章 所得分配公平……………………1-157 第十二章 租稅轉嫁…………………………1-165 第十三章 勞動供給、儲蓄與一般均衡……1-185 第十四章 社會福利…………………………1-202 第十五章 地方財政…………………………1-236 第十六章 公債………………………………1-269 第十七章 乘數………………………………1-284 第十八章 預算………………………………1-291
第二部分 加強綜合演練 第 一 章 概論………………………………2-3 第 二 章 效率與公平初論…………………2-10 第 三 章 市場失靈…………………………2-27 第 四 章 外部性……………………………2-33 第 五 章 公共財理論………………………2-61 第 六 章 公共選擇…………………………2-82 第 七 章 成本效益分析……………………2-108 第 八 章 公共支出與收入…………………2-131 第 九 章 公營事業定價……………………2-144 第 十 章 最適租稅理論……………………2-154 第十一章 所得分配公平……………………2-182 第十二章 租稅轉嫁…………………………2-193 第十三章 勞動供給、儲蓄與一般均衡……2-220 第十四章 社會福利…………………………2-239 第十五章 地方財政…………………………2-273 第十六章 公債………………………………2-305 第十七章 乘數………………………………2-325 第十八章 預算………………………………2-332
《第一部分》第一章 概論
1- 3
第一章
概 論 下列有關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的敘述,何者正確?
欲進行正確的政策選擇只要仰賴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可建立經濟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實證分析屬於價值判斷 實證分析絕不能用於經濟預測
地方三
包括規範分析也可以;為規範經濟範圍。 下列何者是民主國家政府部門的主要特性?
以營利為主要目的 以個別報償為原則 以市場的價格投票為施政基準 採集體選擇(Collective Choice)的政治過程來抉擇
身障五
追求社會福利最大;共同報償;影子價格。 下列有關各學派主張之敘述,何者錯誤?
英國重商主義學派(Merchantilists)提倡消費單一稅 法國重農主義學派(Physiocrats)提倡所得單一稅 英國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主張國家經費縮小論 德國歷史學派(Historical School)主張國家應實施社會政策以縮小貧 富差距
地方五
土地單一稅。 休謨(D. Hume)主張「國家倘若不能消滅公債,公債勢必消滅國家」
,可說是代表那一種看法? 古典學派「功能性財政」(Functional Finance)的看法 古典學派「健全財政」(Sound Finance)的看法 凱因斯學派「功能性財政」的看法 凱因斯學派「健全財政」的看法
普考
下列那一學派認為「國家是個不具備生產性的消費體,徵收過多的租稅 ,有礙國家資本累積,對經濟成長不利」?
1- 4
凱恩斯學派
新凱恩斯學派 古典學派
制度學派 原住民四
下列那一項觀點符合國家機械論(Mechanistic View)的看法?
個人只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目的凌駕個人目的 一項抉擇是否有利於個人,要看這個抉擇是否有利於社會來判定 個人與政府同樣重要,政府要先達到社會利益然後再考慮私人利益 個人是社會的中心,政府是為個人達成私人目的所創造的工具 地方三 其他都是國家生產體的主張。 在古典學派財政學者心目中,理想的公債應為:
國內且長期公債
國外且長期公債
國內且短期公債
國外且短期公債 身障五
避免債留子損以及過度干擾市場。 下列何者不是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中所提到的國家重要
任務? 保護社會免於受到外來侵略
提供某些典章制度和公共設施
增進經濟成長
降低通貨膨脹
財經四
下列何者是供給學派經濟學者的主張?
一般情況下,課稅的替代效果會小於所得效果 一般情況下,課稅的所得效果會小於替代效果 所得為稅率的遞增函數 重稅有利於經濟的成長
初等
只有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減稅勞動供給才會增加。 當景氣蕭條時,凱因斯(J. M. Keynes)主張政府應採取下列何種措施
,以刺激景氣? 增加儲蓄
增稅
提高公共支出的規模
提高重貼現率
初等
Keynes 主張擴大公共支出以及減稅來刺激景氣復甦。 下列那一學派主張政府應該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貨幣學派
古典學派
新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身障四
下列何者屬於供給面經濟學的財政主張?
《第一部分》第一章 概論
降低所得稅稅率,增進工作誘因
重課財產稅,促進財富公平分配
提高消費稅稅率,增加政府稅收
擴大公共支出,促進經濟繁榮
1- 5
初等 嚴格上供給面最重要主張就是透過減稅來刺激勞動供給的增加。 下列關於拉佛曲線(Laffer Curve)的敘述,何者錯誤?
拉佛曲線描述的是稅率與稅收的關係 拉佛曲線強調可以透過降低稅率增加稅收 若勞動供給的稅率彈性(絕對值)大於 1,調降稅率可以增加稅收 為了讓政府的稅收最大,稅率需訂為 50%
普考財政
稅收最大點不一定在 50%必須看彈性大小。 依據拉弗曲線(Laffer Curve)所描述的稅收與稅率之關係,當稅率高
於某一水準時,稅率的提高,將使得稅收隨之減少,主要是因為: 稅率為固定不變
稅率變動時,稅基不變
稅基因稅率的上升而變小
稅基為固定不變普考政風
稅收與稅率關係必須看彈性的大小。 提高稅率,賦稅收入跟著增加,此時:
稅基彈性(Elasticity of The Tax Base)大於 1,小於 0 稅基彈性等於 1 稅基彈性小於 1 與稅基彈性無關
身障三
如果稅基的稅率彈性值(絕對值)大於 1,稅收與稅率關係為反 向;如果稅基的稅率彈性值(絕對值)小於 1,稅收與稅率關係 為同向。 假設稅基與稅率間的關係為負,則稅率提高稅收卻減少的主要原因,係
由於稅基的稅率彈性絕對值為何? 等於 0
小於 1
等於 1
大於 1 高考租各
若稅收等於稅率乘所得,且所得的稅率彈性為負,那麼,該彈性的絕對
值在什麼情況下,會造成稅率提高反而導致稅收減少? 等於 0
小於 1
等於 1
大於 1 地方五
下列有關社會失衡之敘述何者正確?
1- 6
蓋布瑞斯(Galbraith)認為廣告的依賴效果使公共財配置過多 布坎南(Buchanan)認為財政幻覺會使公部門資源配置過少 布坎南(Buchanan)認為政府從事所得重分配會使公部門資源配置過少 布坎南與杜洛克(Buchanan & Tullock)認為民主政治在多數決模型 下由全民共同分攤成本,易造成公共財配置過多
身障五
蓋布瑞斯主張因為廣告的依賴效果使得私有財過多;布坎南 認為公共財過多。 依據蓋布瑞斯(J. K. Galbraith)的論點,下列何者是導致社會失衡(
Social Imbalance)的主要原因? 財政幻覺
廣告效果
官僚體系
銀行制度 普考
在同一條社會無異曲線上,其線上每一點:
效率水準是相同的 顯示社會整體所享有的福利是相同的 顯示社會中每個人都可獲得相同的效用 均符合柏瑞圖(Pareto)全面的效率條件
身障三
下列何者屬於主張「大有為政府」的代表性學者?
蓋布瑞斯(J. K. Galbraith)
佛利得曼(M. Friedman)
史帝格勒(J. Stigler)
亞當斯密(A. Smith) 身障四
蓋布瑞斯(J. K. Galbraith)所稱之「社會平衡點」(Social Balance
Point)為: 社會無異曲線與效用可能曲線(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的相切處 效用可能曲線與預算線的相切處 預算線與生產可能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的相切處 生產可能曲線與社會無異曲線的相切處
初等
納稅人極力爭取政府支出增加 100 億元,但忽略了將提高課稅 50 億元
,這種現象稱為: 不平衡成長效果
追加預算
財政幻覺
利益團體效果
地方五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是因下列那些現象而產生?人民高估公共 支出的利益人民低估公共支出的成本政府高估公共支出的利益政
《第一部分》第一章 概論
1- 7
府低估公共支出的成本
地方五
財政幻覺原因就是人民高估公共支出利益,低估租稅的痛苦。 甲鎮的財產稅基彈性為 2,如果財產稅的稅率由 5%增加至 5.5%,則:
財產價值(稅基)減少 20%,稅收減少 12% 財產價值(稅基)減少 20%,稅收減少 10% 財產價值(稅基)減少 12%,稅收減少 20% 財產價值(稅基)增加 20%,稅收增加 10%
高考財政
假設稅基 100 萬,財產稅的稅率由 5%增加至 5.5%表示 Δt 5.5% − 5% = = 0.1 t 5% ΔY 財產稅基彈性為 2,因此 0.1 ( 2), Y ΔY 0.2 100 20 所以稅基變為 80 萬,稅收變動為
5.5% × 80 − 5% × 100 12% 5% × 100
稅制結構越複雜,最可能產生下列何種效果? 稅收總額越高
財政幻覺越強 政府支出越少 政府債務越低 普考財政
1- 8
第二章
效率與公平初論 若要將一百元分給 A、B 兩人,以下何種分法達到柏拉圖最適(Pareto
Optimal)? A 得九十九元,B 得一元 A、B 兩人各得四十九元,將剩餘的兩元丟進沖水馬桶 A 得五十元,B 得四十九元,將剩餘的一元丟進沖水馬桶 A 得九十元,B 得五元,將剩餘的丟進沖水馬桶
基層五
只要將錢全部分光就是不浪費,謂之效率。 政府可以在不減損任何人的福利水準下,透過資源配置的調整,提高其
他人的利益,此現象稱為: 外部不經濟(External Diseconomies) 柏瑞圖最適(Pareto Optimum) 柏瑞圖改善(Pareto Improvement) 投票矛盾(Voting Paradox)
地方四
下列何者為關於柏瑞圖最適狀態(Pareto Optimum)的最佳敘述?
若進行資源重配置,沒有人的效用因而減少 若進行資源重配置,所有人的效用皆增加 若進行資源重配置,如有人效用增加,但同時不會有人效用減少 若進行資源重配置,如有人效用增加,則至少有人的效用會減少 地方四 柏瑞圖最適就是 Pareto 效率,而 Pareto 效率就是不浪費,不存 在 Paretp 增進,進行資源重配置,如有人效用增加,則至少有 人的效用會減少。 經濟體系達到柏瑞圖最適(Pareto Optimum)時:
仍可以進行柏瑞圖改善(Pareto Improvements) 可以犧牲體系內某些個體的福利來增加其他個體的福利 仍可能提高體系內每一個個體的福利 不可能再增加某些個體的福利
普考財政
《第一部分》第二章 效率與公平初論
下列 有 關柏 瑞 圖改 善 ( Pareto Improvement ) 和 柏瑞 圖效 率 ( Pareto
1- 9
Efficiency)的敘述,何者錯誤? 柏瑞圖改善涉及資源重配置,柏瑞圖效率則和資源配置本身有關 柏瑞圖改善表示體系為柏瑞圖無效率狀態 柏瑞圖改善一定會產生一個柏瑞圖效率組合 從一個柏瑞圖效率組合移轉至另一個柏瑞圖效率組合,絕不是一種柏 瑞圖改善
原住民
如下圖所示:
當原賦點由 M 移到 N 時,為
Pareto 增進,可是 N 點不是 Pareto 效率。
就交易效率而言,艾吉渥斯箱型圖(Edgeworth Box Diagram)不能顯
示: 交易是否已達最效率 交易是否已達最公平 是否存在再交易的可能 是否存在每人效用均能提升的交易
高考一試
艾吉渥斯箱型圖只能顯示效率,而公平必須透過 SWF(社會福 利函數來表達)。 在兩財貨的交換經濟體系,其均衡條件為下列何者?
消費組合應落在 Edgeworth-Bowley 箱形圖的左上角或右下角 所有消費者有相同的邊際替代率 兩財貨的價格要相等 所有消費者有相同效用函數
地方三財政
交易效率必須滿足 MRS 相等;生產效率必須滿足 MRTS 相等; 全面效率必須滿足 MRT MRS。 在 A、B 兩人艾吉渥斯箱形圖(Edgeworth Box)中,契約線(Contract
Curve)上的任何一點表示:
1-10
兩人的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相等 兩人的邊際技術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相等 兩人的邊際替代率等於邊際轉換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兩人的邊際替代率等於邊際轉換率,也等於邊際技術替代率 地方三 消費契約線為所有 MRS 相等(也就是滿足交易效率)所有點的 組合;生產契約線為所有 MRTS 相等(也就是滿足生產效率) 所有點的組合。 在 甲 、 乙 兩 人 的 艾 吉 渥 斯 箱 形 圖 ( Edgeworth Box ) 中 的 契約 線 (
Contract Curve)上: 延著契約線移動,兩人均會較以前的狀態更好 延著契約線移動,如果甲較以前的狀態更好,則乙一定較以前的狀態 來得差 離開契約線,兩人均會較以前的狀態來得差 離開契約線,如果甲較以前的狀態更差,則乙一定不會較以前的狀態 差
身障三
如下圖所示,從 T 到 S,A 的效用增加,B 的效用減少。
如下圖 T 到 K,B 的效用減少,但是 A 的效用增加了。
《第一部分》第二章 效率與公平初論
1-11
如下圖所示,T 到 Z 每一個人效用都減少。
在甲、乙兩人的艾吉渥斯箱形圖(Edgeworth Box)中,如原分配點不 在契約線(Contract Curve)上,則當分配點移向契約線上時: 兩人均會較原分配點時的狀態來得好 如甲較以前分配點的狀態好,則乙一定較以前來得差 如甲沿著他的無異曲線移動,則乙一定較以前的狀態來得好 如甲沿著他的無異曲線移動,則乙一定較以前的狀態來得差 高考三級 如圖 M 到 K 不一定。
如下圖所示,沿著 A 的無異曲線, B 的效用是增加的。
1-12
令整個社會只有兩位消費者,兩人現有的資源分配狀態並不位於契約曲
線(Contract Curve)上。如果將兩人現有的資源進行重分配,使重分 配後之狀態位於契約曲線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必使得至少一人的效用提高
必使得兩人的效用均提高
至少有一人的效用會減少
兩人的效用都不會減少 身障五
當位於 OaZ 線段,A 的效用減少,B 的效用增加;當位於 ZT 線 段,A 的效用增加,B 的效用增加(又稱之為互惠區);當位
TOb 於線段,A 的效用增加,B 的效用減少。 假定張三和李四目前的消費組合並未落在契約線(Contract Curve)上
。若能調整至契約線上的任一消費組合,則: 兩人的效用一定都會提高 兩人當中至少有一人的效用會提高 不可能使其中一人的效用降低 不可能使兩人的效用都提高
高考財政
在兩人( A 與 B)兩財貨( X 與 Y )的艾吉渥斯箱型圖( Edgeworth
Box)中,如原資源配置點不在契約線(Contract Curve)上,當配置點 移向契約線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