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核心深論考題範例 1-1 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3 1-3
一、公共政策意涵
二、公共政策相關概念區辨─政策科學、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1-5
1-12
三、政策類型的意涵 零和與非零和賽局之政策類型
1-13
羅威(Theodre Lowi)與沙力斯伯瑞(R. Salisbury)的政 1-14
策類型 政策類型與政策執行
1-20
政策類型與鐵三角(或管制俘虜)
1-24
決策型態與需求型態的政策類型
1-29
意識型態之政策類型
1-32
四、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原因及政策類型
1-36
市場與政府雙重失靈
1-36
市場失靈
1-45
政府失靈
1-54
財貨的類型
1-59
共同資源(或共同財)的悲劇
1-62
推力
1-63
全球治理
1-67
標竿學習 1-69
深論 政策分析專業概念學理篇 1-82 1-82
一、政策分析的本質
1-82
政策分析與政策倡導
Contents
政策分析是描述性或規範性?─艾里遜決策模式
1-84
政策分析人員的角色─倡導者或是推薦者?
1-90
二、政策分析的工具─政策論證
1-93
三、政策分析人員
1-99
基本角色與類型
1-99
應有的價值、衝突與倫理規範
1-104
最終的倫理規範─公共利益
1-115
政策分析人員的延伸─政務官與事務官
1-119
標竿學習 1-127
深論政策分析專業分析模式篇 1-143 一、政策分析模式
1-143
二、分析模式的基礎─描述性與規範性模式
1-145
理性廣博理論 vs.漸進理論
1-146
滿意決策途徑
1-149
滿意、混合掃瞄及政治性決策途徑
1-150
垃圾桶模式
1-152
理性廣博理論 vs.垃圾桶理論
1-154
漸進主義理論
1-155
政策分析途徑與問題結構類型的結合
1-159
三、公共選擇理論
1-161
四、代理人理論
1-163
五、BOT 與交易成本理論
1-166
標竿學習 1-175
深論 政策利害關係 1-189 標竿學習 1-196
深論 政策過程 1-204 標竿學習 1-210
Contents
深論 議程建立(設定) 1-213 標竿學習 1-241
深論 問題認定(與建構) 1-245 深論 政策規劃 1-269 一、政策規劃的本質
1-269
二、政策規劃過程模式
1-276
三、政策規劃流程─R. Mayer 的理性規劃過程
1-278
四、政策規劃新趨勢
1-287
公民參與
1-287
審議式民主
1-296
審議式政策分析
1-300
政策設計
1-302
TOP 模式(或多元觀點分析)
1-329
1-330
五、政策預測與推薦 政策預測
1-330
德菲法
1-332
政策推薦的多元理性─可行性分析
1-335
1-337
六、政策規劃之決策技術 成本效(利)益分析法─CBA
1-337
決策樹法
1-345
自然情境下的決策技術與準則
1-346
七、政策規劃的謬誤─團體盲思(Groupthink)
1-348
八、總體政策規劃觀念的轉變─民主化、全球化與資訊化
1-351
九、我國政策規劃的缺失與改進作法
1-353
標竿學習 1-357
深論 政策合法化 1-390
Contents
深論 政策執行 1-408 一、政策執行的定義
1-408
二、政策執行的特性
1-410
三、依「主導權」為焦點的政策執行模式
1-413
四、依「研究重點」為主的政策執行模式
1-422
第一、二、三代政策執行
1-422
第四代政策執行
1-425
五、政策執行的困難
1-427
六、政策執行力模式
1-428
愛德華三世的執行力模式
1-428
沙巴提爾與梅茲緬尼亞的政策執行過程概念架構
1-433
第三代執行之政策倡導聯盟架構(ACF)
1-435
第三代執行之「模糊/衝突模式」
1-443
七、社會鑲嵌理論─政策網絡
1-444
八、執行主體之基層行政人員
1-457
九、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1-460
十、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因素
1-462
十一、政策監測
1-464
十二、標的人口與政策順服
1-467
十三、地方治理與政策執行
1-471
十四、我國政策執行的缺失與改進作法
1-477
標竿學習 1-481
深論 政策評估 1-503 一、政策評估的基本概念
1-503
二、政策評估的特性
1-508
三、政策評估的理論演進
1-509
四、政策評估的類型
1-521
類型之一─依政策過程的分類
1-521
類型之二─依評估目標與假設基礎的分類
1-526
Contents
五、政策評估標準
1-532
六、政策評估失敗的原因
1-538
七、政策評估與政策指標
1-539
八、政策評估的實施方式
1-543
九、政策評估結果的應用
1-562
十、政策變遷
1-564
十一、政策終結
1-567
十二、政策學習、政策創新與政策擴散
1-571
十三、我國政策評估的缺失與改進作法
1-576
標竿學習 1-580
深論 重要議題─政策行銷 1-595 一、政策行銷主要概念
1-595
二、政策行銷與議程建立(設定)的關聯性
1-616
三、置入性行銷
1-620
標竿學習 1-622
深論 重要議題─公民投票 1-635 深論 重要議題─鄰避情結 1-640 標竿學習 1-645
深論 重要議題─民意 1-649 深論 重要議題─智庫、政黨 1-668 標竿學習 1-671
深論 重要議題─利益團體、危機管理 1-673 標竿學習 1-673
Contents
第二部分─重要名詞解釋 2-1 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2-3 深論 政策分析 2-19 深論 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2-23 深論 議程建立(設定) 2-29 深論 政策規劃 2-32 深論 政策合法化 2-46 深論 政策執行 2-52 深論 政策評估 2-60 深論 政策行銷 2-68 深論 民意 2-69 深論 鄰避情結 2-70
Contents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3
深論【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一、公共政策意涵
試說明公共政策的意義、類型及其特性。【退除役三等】
一、首先,本題的題意在問:公共政策的意義、類型與特性,但是在回 答時的架構順序,應為:意義、特性與類型。因為意義與特性兩者 是緊密相關的順序。 二、其次,對於公共政策定義的回答乃是一個綜合性的定義,而非單一 學者的論點,如以下劃線部分所示。 三、最後,關於類型的回答,應為總體概念的政策類型,亦即公共政策 的原始類型─零和與非零和賽局類型,而非單一學者的政策類型劃 分,如羅威與沙力斯伯瑞的類型,請注意!
一、公共政策的意涵 對公共政策進行系統性、學術性的研究始於賴納(Daniel Lerner) 及拉斯威爾(H. D. Lasswell)於 1951 年所合編的《政策科學:範圍與 方法之新近發展》。惟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學者間的論述相當多元而 分歧,經綜合歸納而論,可將公共政策定義為:「所謂公共政策係指政 府機關為解決某項公共問題或滿足某項公眾需求,決定作為或不作為,
1-4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以及如何作為的相關活動」。同時此項定義揭示數項要點如下: 公共政策係由政府機關所制定的。 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或滿足公眾需求。 公共政策包括政府所決定的作為與不作為活動。 政府以各種相關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如法律、行政命令、規章 、方案、計畫、細則、服務、產品等。 二、公共政策的特性 基於以上之分析,可將公共政策定義為:「係政府施政為達成某項 目標所提出之作為或不作為的一般性、原則性之陳述」。並具有下列特 性: 公共政策係政府施政上之表現,故其內容具有權威性與強制性,而這 也是與一般社會政策最大不同之處。 公共政策係政府施政面臨某種問題,為解決此問題,而達成某種目標 ,所採取的對策。是一種問題與目標取向的。 現代政府政策規劃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國家有限資源下,如何將有限資 源做最適當的配置,以達成施政上的最大效能與滿足大部分民眾的需 求。由此,公共政策係政府對社會價值所做的一種權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包括政府所決定的作為與不作為活動。例如我國總統對外宣 示:中華民國應有自己的核能政策,此項宣示可能代表未來將發展核 能,但也可能是未來不發展核能,而以其他能源來替代。因為政府作 與不作的決定,都是公共政策。 政策係一項原則性的陳述或說明。亦即,政策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對於 目標及策略的一般性宣示,而並不涉及具體的如何達成目標的實施手 段、方法與步驟。 三、公共政策的類型 一般而論,公共政策的類型可大致分為零和賽局(zero-sum-game) 與非零和賽局(non-zero-sum-game)等兩種政策類型: 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 所謂零和賽局型政策意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將使一方獲利,而 另一方失去利益的政策類型。例如依據學者羅威與沙力斯伯瑞(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5
Theodore T. Lowi and R. Salisbury)的分類,零和賽局的政策類型包 括有管制性政策,以及重分配性政策等。 非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 所謂非零和賽局型政策意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致使一方獲利 ,而他方失去此種利益的政策類型。例如在學者羅威與沙力斯伯瑞的 分類中,非零和賽局的政策類型包括有分配性政策以及自我管制性政 策等。
二、公共政策相關概念區辨─政策科學、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1 「政策科學研究」與「政策分析研究」二者如何釐清?試分別解釋其 意義。【原住民三等(原住民族行政)】
本題的答題架構應從題意的後段倒回來說明,而不是先說明兩者的 差異後再說明意涵,答題內容如下文所示!
一、政策科學研究意涵 係指研究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各種系統性知識,其範圍包括政策分析 研究在內,它著重於對政策有關之學術理論與方法論的研究探討;其目 的在累積政策相關知識。 二、政策分析研究的意涵 係指研究政策分析人員及決策者如何應用科學知識與推理方法,採 取合理的分析架構,設計並選擇替選方案(alternatives),及促使最適 方案合法化的有關問題。故其研究範圍包括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及
1-6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政策合法化等三個階段的活動,亦即研究「政策制定」的相關問題;其 目的在尋找解決公共問題的適當方案。因此,嚴格而論,政策分析研究 實即「政策制定研究」。
2 在理論上,政策科學應具備那些基本特徵?在實務上,政策分析家應 具備那些技能?試就己見加以敘述之。【一般警察三等】
一、政策科學的特質 拉斯威爾(H. Lasswell)將政策科學界定為「政策過程本身與內部 的知識」,其中,政策過程本身的知識是指公共政策形成過程本身所應 具備的「程序」知識,它關切的是政策的形成過程為何?政策形成過程 有那些行動者?另政策過程內部的「實質」知識,則是指有關政策形成 各階段中所需要的情報資訊而言,如政策問題的性質為何?政策目標為 何?……等。因此,政策科學蘊含著兩種不同性質的知識體系。 就此,拉斯威爾認為政策科學具有三種特性: 系絡性 考慮每一項政策形成活動在整體社會過程中的認知圖型( cognitive map)(即配合特定社會的價值觀與規範)。 問題取向 政策科學是用以解決社會發生的問題,因此包括五項任務:目 標的澄清、趨勢的描述、條件的分析、未來發展的預測,以及 方案的發明、評估與選擇。 技術的整合 為了要解決實際發生的社會問題,強調多元方法的運用與整合。 此外,迪里昂(Peter DeLeon)則以拉斯威爾的說法為依據,認為 政策科學應具有三種特性:一為政策取向與應用的主張,二為政策系絡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7
的強調,三為科技整合的政策問題研究方法。 二、政策分析家應具備的技能 在古代,公共政策是策論、是實學,其特質與宗旨至今未變,因此 公共政策的重點乃在於處理、解決公共問題。對政策分析人員而言,為 能善盡處理公共問題的職責,應具備以下各種技能: 蒐集、分析相關政策資訊。 應用計量方法與成本效益分析。 應用經濟分析,並且處理「經濟抵換」(即多元價值的重要性與順序 的取捨)與效率等相關問題。 洞悉官僚組織的特徵與行政行為的特性。 深諳政治過程的運作之道,以及組織、政治因素對公共政策制定所可 能造成的影響。 瞭解行政法等公法在公共政策發展與執行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作用。 提出擲地有聲、言之有物的政策報告。
3 何謂政策研究?何謂政策分析?兩者概念的區別為何?
一、政策研究的意涵 政策研究亦可視為「為政策本身的研究」,這一類的人員主要是出 身於學術界的教授與研究人員,他們具有嚴謹的學術訓練,因此對於公 共政策的研究比較重視政策理論的建構。 二、政策分析的意涵 政策分析亦可視為「為了政策而研究」,這一類人員是位居政府部 門、民間智庫或其他非營利組織研究機構的政策專家,主要是為政策制 定者服務,為他們提供政策建言或規劃政策藍圖。 :林萬億先生原為臺大社工系教授,長年關心年金改革議題,並發表
1-8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多篇論文,就是一位「政策研究」者;後被政府延聘為政務委員, 並擔任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副召集人,此時他就是一位「 政策分析」者。 三、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區別 根據雷諾斯(Renolds)的說法,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兩者有下列的 差別: 政策研究者是獨立的研究者,在學術領域中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政策問 題分析;政策分析家則是專業的實務者,在政府機關中,基於職責所 在,從事政策諮詢的工作。 政策研究者可以自由地選擇任何一種價值加以研究;但政策分析家則 必須根據職責或道德標準加以選擇。 政策研究者關切廣泛的政策問題;政策分析家則關切具體的政策議題。
4 政策科學(Policy Science)、政策研究(Policy Research)及政策 分析(Policy Analysis)之基本概念各為何?三者間之關係又是如何 ?試分述之。【基層三等】
一、政策科學 定義 最早提出此一名詞者為拉斯威爾(H. Lasswell),他將政策科學 定義為「關切政策過程本身與內部的知識」,亦即政策科學泛指研究 與公共政策有關之各種論題的系統性知識。 研究範圍 其中,政策科學所謂「政策過程本身的知識」,就是指「政策研 究」的範圍,而「政策過程內部的知識」就是屬於「政策分析」的範 圍,亦即政策科學的範圍涵蓋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9
目的 政策科學著重於對政策有關之學術理論與方法論的研究探討,目 的在於累積政策相關知識。 二、政策研究 定義 指研究政府機關如何針對公共問題,研擬解決方案及政策,以及 如何順利執行方案的政策形成過程,亦可稱為「為政策本身的研究」。 研究範圍,包括 政策內容研究:主要是描述特定政策的發生背景與發展。 政策過程研究:主要是描述政策問題如何形成的階段性活動,政策 過程必然涉及政策內容的研究,但更著重於政策形成的因素。 政策產出研究:主要是探討不同地區或國家的公共經費或公共服務 等政策產出,主要是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因此,又被稱為政策決 定因素的研究。 目的 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學術社群所發動,其目的是希望瞭解公共政策 過程與公共政策本身,最終目標在於建構政策理論,呈現出政策的描 述性與詮釋性取向。 三、政策分析 定義 指研究政策分析家如何應用科學知識與推理方法,設計政策方案 ,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相關論題,亦即可簡稱為「為了政策而研究 」。 研究範圍,包括 政策倡導:指政策分析家提出特定政策方案與觀念,向社會大眾或 政策制定者推銷其所主張的政策之活動。 過程倡導:指企圖改進政策制定系統的活動。 政策制定資訊:是指政策制定者為了制定政策時,所需要的各種相 關資訊。 目的
1-10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政策分析主要是由政府部門或民間智庫所發動,其目的是希望設 計實際的政策方案,最終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呈現出規範性與理想 性取向。 四、三者概念的關係 首先,凡是探討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學科就是政策科學,因此其 概念最廣。 其次,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有相互重疊部分,即「政策評估」的活 動,它可能是規範性,也可能是描述性的活動;但事實上,政策研究和 政策分析相當類似,兩者都具有高度的行動取向,但政策分析比較重視 技術問題的研究,而政策研究者則比較重視基本社會問題的分析。政策 分析家由於擔任政府機關的諮詢者,通常是顧客取向的,其時間架構亦 較為緊迫。
5 何謂政策科學?請舉出三個公共政策領域的新近概念或學理,並說明 此三個新近概念或學理如何承襲、挑戰、或擴展了傳統的公共政策概 念或學理。【政大公行所】
一、本題的關鍵在於第二段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惟本文以下將從「 宏觀」的外在環境的趨勢變化,包括民主化、全球化與資訊化等, 來說明對公共政策學理或概念上的影響。 二、但如果同學從「微觀」的「方法論」轉變,如後實證主義途徑;或 者是「規劃」階段的轉變,如公民參與、審議式政策分析;或者是 「執行」階段的轉變,如第四代執行;又或者是「評估」階段的轉 變,如第四代評估等……來回答,也是正確的答案!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11
一、政策科學的意涵 最早提出此一名詞者為拉斯威爾(H. Lasswell),他將政策科學定 義為「關切政策過程本身與內部的知識」,亦即政策科學泛指研究與公 共政策有關之各種論題的系統性知識。 其中,政策科學所謂「政策過程本身的知識」,就是指「政策研究 」的範圍,而「政策過程內部的知識」就是屬於「政策分析」的範圍, 亦即政策科學的範圍涵蓋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二、宏觀環境趨勢下公共政策學理與內容的轉變 :以下內容亦為 105 年一般警察三等考題之一的答題範例,詳見深論 「政策規劃」的「八、總體政策規劃觀念的轉變─民主化、全球 化及資訊化」,並請注意該部分「解題定位錨」的說明。 在當代環境有三股趨勢潮流,包括民主化、全球化及資訊化等,對 公共政策的學理及內容產生了與傳統政策科學不同的變化,以下說明如 次: 民主化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民主化與當代政策科學的形象─「民主的政策科學」是相互一致 的,其影響即是強調「參與」的概念,又可分為兩個層面的分析: 第一,外參與─公民參與,與傳統以專家為主的規劃方式不同, 在民主化的潮流下,規劃方式越來越重視公民參與,透過公民自發性 的參與公共政策的規劃過程,除可增加政策制定的廣度之外,並可強 化公民對政策的認同,有助於未來執行的有效性(成功)。 第二,內參與─授權與由下而上的執行方式,與傳統集權強調上 令下達的執行方式不同,在民主化的趨勢下,主張授權給實際執行的 基層行政人員,讓其因應執行情境的複雜性,並將民眾的感受由下而 上反應給政策制定者,如此才能增加政策的執行力。 全球化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在全球化之下產生了全球治理的概念與作法,所謂全球治理依聯 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的定義為,係指許多個人和機構、公共和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