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75

Page 1

第一部分─核心深論考題範例 1-1 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3 一、公共政策意涵

1-3

二、政策科學、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1-5

三、政策類型的意涵

1-10

零和與非零和賽局之政策類型

1-10

決策型態與需求型態的政策類型

1-21

意識型態之政策類型

1-25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之政策類型

1-26

市場與政府雙重失靈

1-26

市場失靈

1-36

政府失靈

1-48

標竿學習 1-53

深論 政策分析 1-66 1-66

一、政策分析的本質 政策分析與政策倡導

1-66

政策分析是描述性或規範性?─艾里遜決策模式

1-68

政策分析人員的角色─倡導者或是推薦者?

1-74

二、政策分析的工具─政策論證

1-76

三、政策分析人員

1-83

四、政策分析模式

1-106

理性廣博理論 vs.漸進理論

1-110

滿意決策途徑

1-112

滿意、混合掃瞄及政治性決策途徑

1-114

Contents 


垃圾桶模式

1-115

理性廣博理論 vs.垃圾桶理論

1-117

五、政策分析途徑與問題結構類型的結合

1-119

六、公共選擇理論

1-121

七、代理人理論

1-123

八、BOT 與交易成本理論

1-125

標竿學習 1-135

深論 政策利害關係 1-165 標竿學習 1-169

深論 政策過程 1-177 標竿學習 1-183

深論 議程建立(設定) 1-186 標竿學習 1-207

深論 問題認定(與建構) 1-213 深論 政策規劃 1-236 一、政策規劃的本質

1-236

二、政策規劃模式─漸進主義模式

1-243

三、政策規劃過程模式

1-245

四、政策規劃流程─R. Mayer 的理性規劃過程

1-247

五、政策規劃新趨勢

1-255

公民參與

1-255

審議式民主

1-265

審議式政策分析

1-268

政策設計

1-270

 TOP 模式(或多元觀點分析)

1-292

Contents 


1-294

六、政策預測與推薦 政策預測

1-294

德菲法

1-295

政策推薦的多元理性─可行性分析

1-298

1-301

七、政策規劃之決策技術 成本效(利)益分析法─CBA

1-301

決策樹法

1-306

自然情境下的決策技術與準則

1-307

八、政策規劃的謬誤─團體盲思(Groupthink)

1-309

九、我國政策規劃的缺失與改進作法

1-313

標竿學習 1-317

深論 政策合法化 1-350 深論 政策執行 1-364 一、政策執行的定義

1-364

二、政策執行的特性

1-366

三、政策執行方式

1-369

四、政策執行的模式

1-380

五、政策執行的困難

1-391

六、政策執行力模式─愛德華三世的執行力模式

1-393

七、社會鑲嵌理論─政策網絡

1-396

八、執行主體之基層行政人員

1-410

九、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1-413

十、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因素

1-416

十一、政策監測

1-418

十二、標的人口與政策順服

1-420

十三、地方治理與政策執行

1-425

十四、我國政策執行的缺失與改進作法

1-430

標竿學習 1-434

Contents 


深論 政策評估 1-456 一、政策評估的基本概念

1-456

二、政策評估的特性

1-461

三、政策評估的理論演進

1-462

四、政策評估的類型

1-471

類型之一─依政策過程的分類

1-471

類型之二─依評估目標與假設基礎的分類

1-476

五、政策評估失敗的原因

1-483

六、政策評估與政策指標

1-484

七、政策評估的實施方式

1-489

八、政策評估結果的應用

1-507

九、政策變遷

1-509

十、政策終結

1-512

十一、政策學習、政策創新與政策擴散

1-516

十二、我國政策評估的缺失與改進作法

1-521

標竿學習 1-525

深論 重要議題─政策行銷 1-540 標竿學習 1-558

深論 重要議題─公民投票 1-568 深論 重要議題─鄰避情結 1-571 標竿學習 1-576

深論 重要議題─民意 1-580 深論 重要議題─智庫、政黨 1-594 標竿學習 1-597

Contents 


深論 重要議題─利益團體、危機管理 1-599 標竿學習 1-599

第二部分─重要名詞解釋 2-1 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2-3 深論 政策分析 2-18 深論 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2-22 深論 議程建立(設定) 2-28 深論 政策規劃 2-31 深論 政策合法化 2-45 深論 政策執行 2-51 深論 政策評估 2-59 深論 政策行銷 2-67 深論 民意 2-68 深論 鄰避情結 2-69

Contents 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3

深論【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一、公共政策意涵

試說明公共政策的意義、類型及其特性。【退除役三等】

一、首先,本題的題意在問:公共政策的意義、類型與特性,但是在回 答時的架構順序,應為:意義、特性與類型。因為意義與特性兩者 是緊密相關的順序。 二、其次,對於公共政策定義的回答乃是一個綜合性的定義,而非單一 學者的論點,如以下劃線部分所示。 三、最後,關於類型的回答,應為總體概念的政策類型,亦即公共政策 的原始類型─零和與非零和賽局類型,而非單一學者的政策類型劃 分,如羅威與沙力斯伯瑞的類型,請注意!

一、公共政策的意涵 對公共政策進行系統性、學術性的研究始於賴納(Daniel Lerner) 及拉斯威爾(H. D. Lasswell)於 1951 年所合編的《政策科學:範圍與 方法之新近發展》。惟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學者間的論述相當多元而 分歧,經綜合歸納而論,可將公共政策定義為:「所謂公共政策係指政 府機關為解決某項公共問題或滿足某項公眾需求,決定作為或不作為,


1-4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以及如何作為的相關活動」。同時此項定義揭示數項要點如下: 公共政策係由政府機關所制定的。 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或滿足公眾需求。 公共政策包括政府所決定的作為與不作為活動。 政府以各種相關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如法律、行政命令、規章 、方案、計畫、細則、服務、產品等。 二、公共政策的特性 基於以上之分析,可將公共政策定義為:「係政府施政為達成某項 目標所提出之作為或不作為的一般性、原則性之陳述」。並具有下列特 性: 公共政策係政府施政上之表現,故其內容具有權威性與強制性,而這 也是與一般社會政策最大不同之處。 公共政策係政府施政面臨某種問題,為解決此問題,而達成某種目標 ,所採取的對策。是一種問題與目標取向的。 現代政府政策規劃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國家有限資源下,如何將有限資 源做最適當的配置,以達成施政上的最大效能與滿足大部分民眾的需 求。由此,公共政策係政府對社會價值所做的一種權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包括政府所決定的作為與不作為活動。例如我國總統對外宣 示:中華民國應有自己的核能政策,此項宣示可能代表未來將發展核 能,但也可能是未來不發展核能,而以其他能源來替代。因為政府作 與不作的決定,都是公共政策。 政策係一項原則性的陳述或說明。亦即,政策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對於 目標及策略的一般性宣示,而並不涉及具體的如何達成目標的實施手 段、方法與步驟。 三、公共政策的類型 一般而論,公共政策的類型可大致分為零和賽局(zero-sum-game) 與非零和賽局(non-zero-sum-game)等兩種政策類型: 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 所謂零和賽局型政策意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將使一方獲利,而 另一方失去利益的政策類型。例如依據學者羅威與沙力斯伯瑞(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5

Theodore T. Lowi and R. Salisbury)的分類,零和賽局的政策類型包 括有管制性政策,以及重分配性政策等。 非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 所謂非零和賽局型政策意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致使一方獲利 ,而他方失去此種利益的政策類型。例如在學者羅威與沙力斯伯瑞的 分類中,非零和賽局的政策類型包括有分配性政策以及自我管制性政 策等。

二、政策科學、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1 「政策科學研究」與「政策分析研究」二者如何釐清?試分別解釋其 意義。【原住民三等(原住民族行政)】

本題的答題架構應從題意的後段倒回來說明,而不是先說明兩者的 差異後再說明意涵,答題內容如下文所示!

一、政策科學研究意涵 係指研究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各種系統性知識,其範圍包括政策分析 研究在內,它著重於對政策有關之學術理論與方法論的研究探討;其目 的在累積政策相關知識。 二、政策分析研究的意涵 係指研究政策分析人員及決策者如何應用科學知識與推理方法,採 取合理的分析架構,設計並選擇替選方案(alternatives),及促使最適 方案合法化的有關問題。故其研究範圍包括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及


1-6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政策合法化等三個階段的活動,亦即研究「政策制定」的相關問題;其 目的在尋找解決公共問題的適當方案。因此,嚴格而論,政策分析研究 實即「政策制定研究」。

2 在理論上,政策科學應具備那些基本特徵?在實務上,政策分析家應 具備那些技能?試就己見加以敘述之。【一般警察三等】

一、政策科學的特質 拉斯威爾(H. Lasswell)將政策科學界定為「政策過程本身與內部 的知識」,其中,政策過程本身的知識是指公共政策形成過程本身所應 具備的「程序」知識,它關切的是政策的形成過程為何?政策形成過程 有那些行動者?另政策過程內部的「實質」知識,則是指有關政策形成 各階段中所需要的情報資訊而言,如政策問題的性質為何?政策目標為 何?……等。因此,政策科學蘊含著兩種不同性質的知識體系。 就此,拉斯威爾認為政策科學具有三種特性: 系絡性 考慮每一項政策形成活動在整體社會過程中的認知圖型( cognitive map)(即配合特定社會的價值觀與規範)。 問題取向 政策科學是用以解決社會發的問題,因此包括五項任務:目標 的澄清、趨勢的描述、條件的分析、未來發展的預測,以及 方案的發明、評估與選擇。 技術的整合 為了要解決實際發生的社會問題,強調多元發訪的運用與整合。 此外,迪里昂(Peter DeLeon)則以拉斯威爾的說法為依據,認為 政策科學應具有三種特性:一為政策取向與應用的主張,二為政策系絡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7

的強調,三為科技整的政策問題研究方法。 二、政策分析家應具備的技能 在古代,公共政策是策論、是實學,其特質與宗旨至今未變,因此 公共政策的重點乃在於處理、解決公共問題。對政策分析人員而言,為 能善盡處理公共問題的職責,應具備以下各種技能: 蒐集、分析相關政策資訊。 應用計量方法與成本效益分析。 應用經濟分析,並且處理「經濟抵換」(即多元價值的重要性與順序 的取捨)與效率等相關問題。 洞悉官僚組織的特徵與行政行為的特性。 深諳政治過程的運作之道,以及組織、政治因素對公共政策制定所可 能造成的影響。 瞭解行政法等公法在公共政策發展與執行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作用。 提出擲地有聲、言之有物的政策報告。

3 何謂政策研究?何謂政策分析?兩者概念的區別為何?

一、政策研究的意涵 政策研究亦可視為「為政策本身的研究」,這一類的人員主要是出 身於學術界的教授與研究人員,他們具有嚴謹的學術訓練,因此對於公 共政策的研究比較重視政策理論的建構。 二、政策分析的意涵 政策分析亦可視為「為了政策而研究」,這一類人員是位居政府部 門、民間智庫或其他非營利組織研究機構的政策專家,主要是為政策制 定者服務,為他們提供政策建言或規劃政策藍圖。 三、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區別


1-8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根據雷諾斯(Renolds)的說法,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兩者有下列的 差別: 政策研究者是獨立的研究者,在學術領域中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的政策 問題分析;政策分析家則是專業的實務者,在政府機關中,基於職責 所在,從事政策諮詢的工作。 政策研究者可以自由地選擇任何一種價值加以研究;但政策分析家則 必須根據職責或道德標準加以選擇。 政策研究者關切廣泛的政策問題;政策分析家則關切具體的政策議題。

4 政策科學(Policy Science)、政策研究(Policy Research)及政策 分析(Policy Analysis)之基本概念各為何?三者間之關係又是如何 ?試分述之。【基層三等】

一、政策科學 定義 最早提出此一名詞者為拉斯威爾(H. Lasswell),他將政策科學 定義為「關切政策過程本身與內部的知識」,亦即政策科學泛指研究 與公共政策有關之各種論題的系統性知識。 研究範圍 其中,政策科學所謂「政策過程本身的知識」,就是指「政策研 究」的範圍,而「政策過程內部的知識」就是屬於「政策分析」的範 圍,亦即政策科學的範圍涵蓋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 目的 政策科學著重於對政策有關之學術理論與方法論的研究探討,目 的在於累積政策相關知識。 二、政策研究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9

定義 指研究政府機關如何針對公共問題,研擬解決方案及政策,以及 如何順利執行方案的政策形成過程,亦可稱為「為政策本身的研究」。 研究範圍,包括 政策內容研究:主要是描述特定政策的發生背景與發展。 政策過程研究:主要是描述政策問題如何形成的階段性活動,政策 過程必然涉及政策內容的研究,但更著重於政策形成的因素。 政策產出研究:主要是探討不同地區或國家的公共經費或公共服務 等政策產出,主要是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因此,又被稱為政策決 定因素的研究。 目的 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學術社群所發動,其目的是希望瞭解公共政策 過程與公共政策本身,最終目標在於建構政策理論,呈現出政策的描 述性與詮釋性取向。 三、政策分析 定義 指研究政策分析家如何應用科學知識與推理方法,設計政策方案 ,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相關論題,亦即可簡稱為「為了政策而研究 」。 研究範圍,包括 政策倡導:指政策分析家提出特定政策方案與觀念,向社會大眾或 政策制定者推銷其所主張的政策之活動。 過程倡導:指企圖改進政策制定系統的活動。 政策制定資訊:是指政策制定者為了制定政策時,所需要的各種相 關資訊。 目的 政策分析主要是由政府部門或民間智庫所發動,其目的是希望設 計實際的政策方案,最終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呈現出規範性與理想 性取向。 四、三者概念的關係


1-10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首先,凡是探討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學科就是政策科學,因此其 概念最廣。 其次,政策研究與政策分析有相互重疊部分,即「政策評估」的活 動,它可能是規範性,也可能是描述性的活動;但事實上,政策研究和 政策分析相當類似,兩者都具有高度的行動取向,但政策分析比較重視 技術問題的研究,而政策研究者則比較重視基本社會問題的分析。政策 分析家由於擔任政府機關的諮詢者,通常是顧客取向的,其時間架構亦 較為緊迫。

三、政策類型的意涵 所謂政策類型(policy type)指政策在特定限制中所表示的特質, 故有些學者又稱為政策領域(policy arenas)。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範圍 及內容極為廣泛,各項政策的性質又極其不同,因此必須對政策加以分 類,以便決策者在處理政策問題時,能夠針對不同政策類型採取不同的 決策途徑,俾提高決策品質,增進政策的執行力。

零和與非零和賽局之政策類型

1 何謂零和賽局型政策(Zero-sum-game Policies)?何謂非零和賽局 型政策(Non-zero-sum-game Policies)?兩者在政策制定與執行過 程中各自的遭遇如何?試加以申述並舉例說明之。

本題的答題架構為: 一、首先,就題意回答零和與非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並引述學者的 界定而舉例,如以下劃線部分所示! 二、其次,說明這兩種不同類型政策對標的人口的執行狀態。


《第一部分 核心深論考題範例》深論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1-11

三、最後,則是在結論中說明這兩種類型政策應以何種方式執行,才能 獲得理想的效果。 本題應與後續章節「政策執行之『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 題目類型相互對照閱讀,請注意!

一、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 所謂零和賽局型政策意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將使一方獲利,而另 一方失去利益的政策類型。 依據學者羅威與沙力斯伯瑞(Theodore T. Lowi and R. Salisbury) 的分類,零和賽局的政策類型包括有管制性政策,如我國年節為了紓解 交通壅塞問題,經常使用的高速公路高承載政策;以及重分配性政策, 如綜合所得稅政策等。 二、非零和賽局型政策的意涵 所謂非零和賽局型政策意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致使一方獲利, 而他方失去此種利益的政策類型。 依據學者羅威與沙力斯伯瑞的分類,非零和賽局的政策類型包括有 分配性政策,如社會福利政策;以及自我管制性政策,如政府授權各出 口同業公會自行檢驗管制出口商品品質的政策,與大學法中對於各大學 「教授治校」的規定。 三、政策類型對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影響 零和賽局政策類型的制定與執行,由於將造成一方獲利,另一方失去 利益,必然引起受損失標的人口的抗拒 所以,就政策的執行而言,這種政策類型較適合於第一代的由上 而下的執行模式。因為這種型態的政策類型必須貫徹中央政府的公權 力與公信力,才能發揮公共政策的管制與重分配效果。因此,凡是具 有一條鞭式的領導統御系統的公共政策,採用由上至下模式是必然的 走向。 非零和賽局政策類型的制定與執行,由於一方獲利,將不致使他方失


1-12 公共政策經典深論題庫─核心考題、標竿學習與重要名詞

去利益,故較不易引起標的人口的抗拒和反彈 所以,就政策的執行而言,這種政策類型較適合於第二代的由下 而上模式,因為蓋這種政策類型的型態本質就是希望能拓展基層官僚 的自主權或者賦予標的團體自由活動的空間,中央政府過度地以權威 介入公共政策,反而失去該種類型的本質。

2 根據 Theodre Lowi 及 Robert Sailsbury 兩人的看法,公共政策可分 成以下四種類型:分配性政策、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自我管 制性政策。試分別闡述四種政策的內涵,並各舉我國兩項政策說明之 。【高考三級】 請以政策成本集中或分散於標的人口的程度,以及政策利益集中或分 散於標的人口的程度做為交叉分類的標準,分別詮釋管制政策( Regulatory Policies)、分配政策(Distributive Policies)以及重分 配政策(Redistributive Policies)所呈現出來的不同特質,並請分別 舉例說明之。【地方三等】

一、本題與上一題不同,上一題問者為「總體」的零和與非零和政策類 型;但本題在問者為「具體」的政策類型,因此對每一個政策類型 的定義都必須清楚而完整的回答,並舉例說明;同時注意,第一題 問者為「四個類型」,第二題則「僅問三種類型」,請注意題意權 變回答! 二、結論部分,雖然題意未問,但仍然必須回答這些政策類型適合的執 行方式。 三、再次提醒:本題應與後續章節「政策執行之『由上而下』及『由下 而上』」的題目類型相互對照閱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