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篇 國土安全與反恐(含概論)..................... 1-1 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3
第二章 國土安全情報理論與實務
1-22
第三章 國際反恐合作與法令
1-28
第貳篇 國境管理(含概要) ................................ 2-1 第一章 國境安全與國境控制 第二章 與人有關之國境安全管理
2-3 2-13
第參篇 犯罪偵查技術(含概要) ........................ 3-1 第一章 國境線犯罪偵查
3-3
第二章 非法移民犯罪偵查
3-14
第三章 人口販運犯罪偵查
3-24
第肆篇 執法與刑事司法互助(含概要)............. 4-1 第一章 國際執行合作
4-3
第二章 兩岸執法合作
4-23
第伍篇 國土安全與國境執法(選擇題型)......... 5-1 附 錄 最新試題 .................................................... 6-1
《第壹篇》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3
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
何謂國土安全?國土安全的任務為何? :「國土安全」是一個涵蓋術語,在 911 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由美國所 發起,它包含美國為抵擋恐怖份子活動而採取的所有措施。具體來說 ,國土安全係指以一國之合力,去防範境內的恐怖襲擊、增強國家抵 抗恐怖主義的能力、減低破壞以及協助復元。囿於所見,說明如下: 「國土安全」一詞被正式引用是於 2001 年 2 月,在美國「21 世紀 國家安全全國委員會」公布第三階段報告之後,才正式成為被美國 官方引用的辭彙。此後,基於此報告之建議,美國總統布希在 2001 年 10 月 8 日以行政命令之方式成立「國土安全辦公室」與「 國土安全委員會」,並在「2004 年情報改革暨預防恐怖主義法」 中,針對應強化的相關工作訂定專節規範之。此外,2002 年 11 月 美國政府部門組織重組,總統把 22 個行政機構一起整合成一個新 部門,即「美國國土安全部」,其目的乃希望以此部門統領國土保 衛一切事務,基此,「國土安全」一詞基本上源起於此。 美國「國土安全辦公室」亦明確定義所謂的「國土安全」,係指 一致性的全國努力,以預防對本土的恐怖攻擊,減少國家遭受恐 怖攻擊的弱點,將損傷降至最低,以及從恐怖攻擊中復原。 此外,美國國家戰略針對國土安全界定為「以一國之合力,去防 範美國境內的恐怖襲擊、增強美國抵抗恐怖主義的能力、減低破 壞以及協助復元。」的概念。因此,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現今由 國土安全部指揮,國土安全部並負起對自然災害的部署、對策和 善後的總責任。
1-4
國土安全與國境執法(概要)混合題庫 Q & A
在國土安全的任務方面,共有六項關鍵任務,分別是: 情報與預警。 邊境與運輸安全。 國內反恐。 保護重大基礎設施結構。 防衛災難性恐怖主義。 緊急事件準備與回應。 綜上所述,世人對於此概念的認知,經常等同於「國土防衛」,並與 軍事行動關係密切。而所謂的國土防衛,則是係指國土、主權、國內 人民及重要基建的保護,其與國土安全的概念截然不同。
陳明傳、駱平沂,國土安全導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2010 年 7 月。 陳明傳,國土安全相關理論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十二期,2009 年 12 月,頁 71~107。
2
針對美國國土安全之研究,有關國土安全的範籌與特色為何?試說 明之。 :「國土安全」是一個涵蓋術語,在 911 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由美國所 發起,它包含美國為抵擋恐怖份子活動而採取的所有措施。具體來說 ,國土安全係指以一國之合力,去防範境內的恐怖襲擊、增強國家抵 抗恐怖主義的能力、減低破壞以及協助復元。囿於所見,說明如下: 國土安全的範籌: 緊急情況的部署以及對策(不論是由於恐怖份子還是自然災害) ,包括: 志願醫療。 警察。
《第壹篇》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5
緊急事務管理。 消防人員。 國內和國際情報活動,多由聯邦調查局管理。 重要基建與周邊保安。 邊境安全,無論陸地,海洋還是關口。 運輸安全,包括飛機及船艇。 生物防衛。 偵察放射性物質。 研究新一代保安技術。 國土安全的特色: 美國強調「國土安全」,反映了因應安全環境變化的三項特色,分 別是: 相對維護國家領土內的安全工作,已有較以往更多的威脅,但這 些威脅卻不受國界限制。 沒有一個實體可以單獨處理這些威脅。 要擊敗這些威脅,需要公、私等相關部門協調與合作,才能有效 回應並加以阻止。而這種威脅及需有必要伙伴關係才能加以擊潰 的事實,自然導致必須思考傳統軍事任務的防衛,可能也必須成 為一般國內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 綜上所述,美國「國土安全辦公室」亦明確定義所謂的「國土安全 」,係指一致性的全國努力,以預防對本土的恐怖攻擊,減少國家 遭受恐怖攻擊的弱點,將損傷降至最低,以及從恐怖攻擊中復原。
陳明傳、駱平沂,國土安全導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2010 年 7 月。 陳明傳,國土安全相關理論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十二期,2009 年 12 月,頁 71~107。
3
1-6
國土安全與國境執法(概要)混合題庫 Q & A
就國土安全之觀點,跨國犯罪之理論與解釋確實具有其舉足輕重的 角色與功能。請依據國外研究學者 Reichel 觀察此國際間的跨國犯 罪新困境,所歸納成十二項的跨國犯罪之現象論述之。 :學者 Reichel 在其 2005 年的新著「刑事司法系統的比較」一書中( Comparativ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論述跨國犯罪的多元發展已 然形成全球新的國際安全問題,其誠然成為冷戰之後新興的國際議題 ,深值得釐清其產生的原因及因應之道,而且更應以方法論與原因論 之邏輯來律定其理論與規範。此外,包含恐怖主義的跨國犯罪,確實 對於各國土安全產生最直接與重大的挑戰。茲就其所歸納成十二項的 跨國犯罪之現象,論述如下: 劫機(Aircraft Hijacking): 雖然近數十年來對於劫機事件已引起各國的注意,然而聯合國於 1970 年才首次以三次的會議,研討對抗恐怖份子的劫機犯罪活動 ,並定出反制之策略。 電腦犯罪(Computer Crime): 電腦犯罪活動往往以下列兩種型態在進行: 以電腦為工具來進行跨國之網路犯罪,如以網路來進行跨國洗錢 犯罪等是。 以攻擊電腦本身之犯罪活動則稱之為電腦犯罪,包含破壞電腦系 統或竊取資料等。 貪污與賄賂公務人員(Corruption and Bribery of Public Officials, Party Officials, and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跨國犯罪集團對於他國或本國公務人員對其進行之跨國犯罪行動 進行賄賂,不但破壞經濟秩序且毀壞了社會與法制的規範。 在民眾認為法院或警察貪污或受賄最嚴重的國家,則民眾認為其 縱容或掩護跨國犯罪之現象最為嚴重,例如,毒品走私、國際洗 錢、及恐怖主義之犯罪等。 環保犯罪(Environmental Crime): 此跨國的環保犯罪破壞了臭氧層及造成酸雨,其正挑戰著傳統觀念
《第壹篇》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7
對於國家主權及犯罪責任的狹隘定義。 走私毒品(Illicit Drug Trafficking): 毒品確實是跨國性的問題之一,而海洛因及古柯鹼為其需求量之大 宗,包含藥用、非法吸食或與組織犯罪、暴力犯罪相關之案件。 走私軍火(Illicit Traffic in Arms): 從街頭的械鬥至恐怖份子的破壞活動,若無軍火製造者與軍火商居 中供應,則其犯罪無法進行。故而軍火走私亦在跨國犯罪扮演舉足 輕重的角色。 洗錢(Money Laundering): 洗錢犯罪就是將「前犯罪行為」─非法所得合法化的過程,換言之 ,洗錢即為黑錢漂白的過程。由於國際公約、組織對前犯罪行為之 認定不盡相同,而世界各國亦有不同之立法考量,故洗錢罪之界定 範圍存有相當差異。 海盜(Sea Piracy): 雖然海盜已不如以前那麼的猖獗,但確實仍存在於某些地區並產生 一定程度的危害。 走私藝術品與文化遺產(Theft of Art and Cultural Objects): 根據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2001 年就在 40 個不同的國家發生 18,500 件的盜取並走私藝術品與文化遺產的國際案件。 違法販售人類器官(Trade in Human Body Parts): 跨國違法販售人類器官之黑市就特別猖獗,從行賄醫生以期插隊而 成功的更換器官、殯儀館的違法器官摘取、違法販售器官、違法摘 取死刑犯之器官,到對受刑人利誘其捐贈器官以換得早期出獄等層 出不窮不一而足。 人口販運(Trafficking in Persons): 在美國發生之人口販運之跨國犯罪約有 18,000 至 20,000 人受害, 其中包括男性女性與小孩,並強制其去勞動或進行性交易。 恐怖主義之活動(Terrorism): 所謂恐怖主義其能對民眾內心產生一定之恐懼、恐慌,恐懼產生後 ,在政治與社會上會形成不穩定之狀況。
1-8
國土安全與國境執法(概要)混合題庫 Q & A
綜上所述,美國因應 911 之恐怖攻擊事件,亟思改進相關之反恐弱點 ,故在組織上立即成立「國土安全部」以綜合性國家安全概念,推動 政府改造,重組國內公共安全組織機制,整合與運用所有資源,強化 政府危機管理與緊急應變能力。
陳明傳,國土安全相關理論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十二期,2009 年 12 月,頁 71~107。 陳明傳、駱平沂,國土安全導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2010 年 7 月。
4
針對跨國犯罪學推論,請論述其與國土安全相關理論為何? :跨國犯罪亦影響國土安全,此外,跨國犯罪的多元發展顯然形成全球 新的國際安全問題,基此,從犯罪學之觀點,犯罪學者針對跨國犯罪 現象的敘述與理解,嘗試將其建立起一個原因的分析模型,並不斷的 測試其可信度及解釋能力。其與國土安全相關理論,論述如下: 現代化理論: 謝利教授的「犯罪與現代化」(Crime and Modernization)一書 即介紹此種研究方法。 她運用實徵的數據來證明,「現代化」乃為近年來犯罪日趨嚴重 最佳的理論解釋架構。她論述工業化之後,家庭聯結的鬆弛、家 庭組織的不穩定、及對家族年輕成員監督力的減弱,均成為現代 化社會犯罪遽增的主因。 這或許可解釋為何全球現代化的發展越全面,而跨國性的犯罪亦 越猖獗的人類社會的價值解組(Social Disorganization)的自然 演變之趨勢。 民主化理論(Civilization Theory): Elias & Stille 稱中古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之謀殺罪比現代嚴重,其
《第壹篇》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9
原因乃在現代化的同時該社會若有同時在求民主化的演進,則犯 罪就不會因現代化而變得更嚴重。例如,禮儀、秩序或理性生活 規範的講求是。 現代化理論之 Shelley 不無否定此民主化理論,並將其原先之理 論修正為「現代化與民主化」整合之觀點,亦即若社會同時民主 化,則掌握自己行為的內控力量會增強,則非理性之暴力行為就 不會因為現代化而增加。 進一步說明對於自身之非理性之暴力,如自殺或吸毒,則不會因 民主化而減少。這或許可解釋為何全球毒品氾濫的原因之一,尤 其是白領犯罪或白領吸毒案件增加的因素之一。 全球系統理論(World System Theory): 以政治因素為其解釋各國之犯罪現象。例如馬克思主義者論資本 主義的興起,造成了不同的貧富階級與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因此 形成了階級的鬥爭,或所謂犯罪現象。 而資本主義乃造成了全球的工業化與都市化,進而產生了社會失 序與犯罪問題。 不像現代化理論,將現代化當作預測犯罪增減的自變項(或預測 變項),它僅將現代化視為中介變項而已。故而政治的因素,即 資本主義,才是預測犯罪的變項。故而政治主義選擇的正確與否 ,也才是解決犯罪問題的癥結所在。 機會理論(Opportunity Theory): 論述各國犯罪的多寡,乃因為現代之經濟與社會的結構提供太多 的機會讓歹徒有機可乘所造成。 如過多的商品流通造成更多竊盜下手的機會,進步的科技生產更 小又更貴的用品易予被竊,夫妻均為上班族增加外出娛樂時數, 表示在家時間減少,家的保護就驟降等社經狀況的變遷降低安全 維護的能力等是。 綜 上 所 述 , 此 外 , 從 比 較 犯 罪 學 之 角 度 分 析 , 根 據 Howard , Newman 以及 Pridemore 之觀點,認為有三個面向值得研究探討: 整合的系統理論模型;結構性的理論模型;依據人口特性所
1-10
國土安全與國境執法(概要)混合題庫 Q & A
建構的理論模型。
.陳明傳,國土安全相關理論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十二期,2009 年 12 月,頁 71~107。
5
何謂「市場─守護理論」?試論述之。 :聯合國於 911 恐怖攻擊之後,通過了 1373 號決議文,唾棄恐怖主義 者之活動與攻擊,12 個全球反恐的會議及協議被建構完成。而聯合 國亦進一步於 2003 年,經由 40 個會員國的支持通過了「聯合國反跨 國組織犯罪之會議」,定期研討跨國犯罪之議題與對策。均凸顯跨國 犯罪之嚴重性及深入研究與解決的必要性。國內研究學者針對跨國犯 罪現象提出「市場─守護理論」,此乃市場與守護功能之間的相對關 係,其論述說明如下: 市場: 所謂市場即各國及國際間的市場供需之狀況,亦即國際及各國經 濟比較上的相對強弱狀態(包括該國的國民生產毛額 GNP、國 民所得、物價指數等等經濟指標國際間之排行名次先後,及該項 犯罪標的之強弱市場需求等等),其即為促使跨國犯罪發生所謂 的推進力。 不論毒品走私、人口販運、國際洗錢、甚至因為石油爭奪而引起 之戰爭與恐怖活動,都深受此市場供需人類社會最原始生存的動 機所左右。 當市場與經濟之推力大於守護之拉力時,跨國犯罪事件就易於發 生與壯大。 而因為現代化理論所謂現代化與工業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故而交 通便捷與資訊傳遞越快,則尤如「地球村」的 21 世紀,其市場 與經濟之誘因就越快且越強,故而跨國性之犯罪也就越層出不窮。
《第壹篇》第一章 國土安全體系與運作
1-11
因此如國際警察主管會議於 2004 年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所舉行的 年會之結論一般,貧窮或許為人口販運的最大元兇。 故而馬克思的衝突犯罪學,或許在此找到了強而有力的實證。而 此亦可導引出防治跨國犯罪之策略,實為幫助落後國家進行經濟 改革,才為較有效的良方。亦即對犯罪宣戰,也要同時向貧窮宣 戰。 守護: 所謂的守護,即為防止跨國犯罪叢生的拉力。 其應可包含該國家或地區的社會規範是否解組與失調、與國際間 的刑事司法互助是否緊密、及政府或刑事司法系統是否貪污腐敗 或效率是否低落等等(如破案率低,則使犯罪者無所忌憚,經其 評估後敢於挺身而出,因為經研究發現,犯罪者較不懼於刑期的 長短,其均自認為不會被捉,故其較在乎是否會被逮)。 故而此守護之機制即屬於社會因素與法制建全因素,亦即此類社 會凝聚力的因素,可以有效的阻卻跨境犯罪。 此拉力越強,亦即民主化越成熟、政府清廉有效率、社區意識較 強、及與國際間的刑事司法互助甚為緊密,則該國之跨國犯罪就 較不易於附著與落地生根,守護功能強就不容易製造出引誘犯罪 的「機會」來。 綜上所述,「市場─守護理論」乃市場與守護功能之間的相對關係 。此二功能各有不同的形成因素,若用此理論相關之變項的數據, 可核算或預測出該國的跨國犯罪是否易於產生,而其原因又發生在 那一個變項之上,因而亦可找出較佳的防治策略。
.陳明傳,國土安全相關理論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第十二期,2009 年 12 月,頁 71~107。
6
試論述安全管理之原則與其在國土安全上之應用。
1-12
國土安全與國境執法(概要)混合題庫 Q & A
:國土安全為一種新的國家與社會安全維護之範疇與研究領域,主要是 因為新興跨國犯罪之氾濫與國土安全威脅之多面向之影響,因此,國 土安全不僅來自於人類所帶來之危害,甚至自然之災害亦可能成為危 害國土整體安危之因素。因此在解釋或處理國土安全的現象或議題時 ,實亦可從管理的角度出發,以便探究在處置此類國土安全相關之現 象與問題時,其在操作或實務運作上應可包含安全管理之原則及如何 的善加整合與應用。囿於所見,論述如下: 資訊統計之安全管理新機制(COMPSTAT& CITISTAT): 1990 年代,以 CompStat(Computerized Statistics)與 CitiStat( City Statistics)的資訊統計之管理與分析系統為基礎之管理技術 ,分別由紐約市與巴爾的摩市引進,此後被其他許多城市仿效。 此種管理技術的目標是改善政府機關的執行績效,及增加全體同 仁之決策參與及分層之授權與責任。 藉由高科技「斑點圖法」(Pin-mapping)之方法,警方可以快 速的找到犯罪率高的地區,然後策略性地分派資源打擊犯罪。 資訊統計之管理系統的程序包含下列四個步驟: 正確適時的情報:為了取得各類的執行績效及發展出處理特殊 目標的策略,機關內必須有最精確和最新的治安資訊。至於資 料則由一個「資料分析小組」搜集與分析。 有效的戰術:通常在策略會議之上討論及發展新的因應策略, 以解決無法藉由分析資料就可解決的問題。而策略發展則藉由 資料蒐集和執行評估中所形成。 人員及資源的快速佈署:一旦新的因應策略被擬訂出來後,即 據此快速的動員此區域的人員與資源。而最佳運用資源之策略 往往是由較低的管理階層,或第一線基層人員之參與決策而討 論與決定的。 持續的追蹤和評估:一旦問題被確認、策略被發展、資源被動 用,機關就追蹤評估它的進展。亦即評估策略是否有效?是否 有任何棘手的問題?是否有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