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名師奪榜要訣
1
2 名師私房話 壹、財政學是考上與否的關鍵科目 2 貳、財政學的先修科目──經濟學 2 參、財政學問答題準備的方法 4 肆、財政學選擇題準備的方法 6 伍、避免死記,要能夠了解理論的 內容與引申 陸、法規
第二部分 名師私房解題
8 8 9
第一章
概 論
財政學秒 速記憶
~秒速 in 題 win 得高分~
一、財政思想演進包括古典、Keynes 與供給面學派 二、社會平衡
10
下列何者為非? 規範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的意涵含有主觀價值判斷 因為社會福利支出計畫會導致財政破產,所以為了避免後代子孫負擔加 重,應該縮減社會福利支出為實證(Positive)經濟學 實證分析處理事實現象,但是因為方法有所不同,所以結果也可能不同 課工資稅,若替代效果小於所得效果將增加工作時間為實證經濟學 加入個人主觀意見為規範經濟學。 下列何者為非? 生產工具公有,企業由政府直接經營的經濟制度是為統治經濟制度( Command Economic System) 混合式經濟(Mixed Economy)是指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都在經濟上扮 演重要角色 財政學所探討的主要內容為公共財與預算 財政討論的範圍日新月異,近來學者多以公共經濟學取代「財政學」以 反映此種變遷 公共支出與租稅收入。 下列何者為非? 規範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含有主觀價值判斷 實證分析屬於現象描述,而規範分析則屬價值判斷 颱風過後,蔬菜減產,蔬菜的價格上升或者對香菸課稅,香菸的需求會 減少屬於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所探討的 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中所提到的國家重要任務包括降低 通貨膨脹
國防,有限度公共財與經濟成長。 依古典學派的觀點,最好的財政政策政府支出最少的計畫 「國家若不消滅公債,公債就會消滅國家。」這句話是歷史學派的觀點 古典學派認為「國家是個不具備生產性的消費體,徵收過多的租稅,有
名師私房 解題
下列何者為非?
礙國家資本累積,對經濟成長不利」 法國重農主義主張土地單一稅 為古典學派觀點。 下列何者不為古典學派的財政理論? 在財政理論上是國家消費體 在經濟政策上採尊重價格機能 主張因為重大公共建設得發行公債支應 極力反對權衡性財政政策 古典主張公債破產。 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十八世紀法國重農主義極力主張土地單一稅 約翰穆勒所提出的課徵消費稅原則主張盡量對各種奢侈行為來課稅 薩伊(J. B. Say)曾說過最好的財政計畫,是經費支出最少的計畫;最 好的租稅,是人民負擔最輕的租稅 租稅的課徵符合「自然的正義」的租稅是對儲蓄課稅 應改為對消費課稅。 下列何者為真? 國家機械論(Mechanistic View)認為一項抉擇是否有利於個人,要看 這個抉擇是否有利於社會來判定 國家機械論認為個人與政府同樣重要,政府要先達到社會利益然後再考 慮私人利益 國家有機體論(Organic View)認為個人是社會的中心,政府是為個人 達成私人目的所創造的工具 在租稅制度的演進過程中,法國的揆納(F. Quesnay)主張土地單一稅 (Single Tax on Rent Land)
11
財政學秒 速記憶 12
下列何者為非? 不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的租稅課徵方式定額稅 古典財政學者認為如果真的要發行公債應該發行國內長期性之公債 Keynes 學派認為支付公債利息不會導致所得分配不均 古典學派認為發行公債係因政府過度支出浪費 下列何者為非? 「沒有取得收入的必要,則沒有課稅的必要」是由華格納所提出 華格納(A. Wagner)認為最理想的租稅應是財產稅 李士特(F. List)倡導保護關稅 賦稅不只為獲得收入的工具,而在自由競爭制度之下,如欲平均國民所 得之分配,減少勞資糾紛,避免社會發生變動,以及對經濟社會任何方 面欲加以改進,賦稅為最有效與適當的工具,此說稱之為社會政策說 應為所得稅。 下列何者為非? 依據凱因斯(J. Keynes)的有效需求理論,當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提高 時,政府可以採取擴大公共投資 主張國家為消費體、追求政府預算的平衡與強調經濟的自由放任是古典 學派的財政理論思想 英國重商主義學派(Merchantilists)提倡消費單一稅 Keynes 學派主張國家應實施社會政策以縮小貧富差距 為歷史學派華格納的觀點。 Keynes 主張減稅但並不包括: 所得稅
利息所得稅
提高免稅額
降低稅率
基於節儉矛盾。 下列何者為非? 在同一條社會無異曲線上社會整體所享有的效用是相同的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係指人民對公共支出產生的淨利益常常有高 估的現象
蓋布瑞斯(J. K. Galbraith)所稱之「社會平衡點」(Social Balance 財政幻覺說明人民對公共支出產生的利益有高估的現象 應為 SIC 與 SPPF 相切點。
名師私房 解題
Point)為生產可能曲線與社會福利函數相切處
下列何者為非? 財政幻覺說明人民對公共支出產生的利益有高估的現象 人民高估公共支出的利益與人民低估公共支出的成本導致財政幻覺 所謂社會平衡點是指社會生產可能曲線與效用可能曲線的切點 蓋布列斯(J. K. Galbraith)認為宜適當地分配公共財與私人財,以達到 社會平衡(Social Balance) 應為 SIC 與 SPPF 相切點。 下列何者為非? 人民期望政府擴大公共服務,卻又常輕忽所產生的租稅負擔,此現象稱 為財政幻覺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 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 蓋布瑞斯(Galbraith)認為廣告的依賴效果使私有財配置過多 布坎南(Buchanan)認為政府從事所得重分配會使公部門資源配置過多 稱為財政幻覺。 下列何者為非? 在日趨複雜的租稅結構與主要仰賴間接稅的租稅制度下,人們感受公共 財的成本負擔訊息較為薄弱,此將使人們易產生財政幻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係指納稅人遺忘了支出增加,將引起稅負提 高,而極力爭取政府支出擴大 受益原則課稅容易發生財政幻覺 間接稅易發生財政幻覺 下列何者為非? 布坎南主張由於財政幻覺將使公共支出膨脹
13
財政幻覺的原因來自於受益課稅原則 財政學秒 速記憶 14
廣告的依賴效果將使私有財過多 發行公債易發生財政幻覺 受益原則課稅最能避免財政幻覺,而發行公債最容易引起財政幻覺。 下列何者為真? 「經濟景氣蕭條,社會上存在長期失業的閒置人力時,主張政府應提高 公共支出規模,透過乘數效果,提升社會景氣。」這是貨幣學派的主張 亞當斯密(Adam Smith)與凱恩斯(J. M. Keynes)兩位學者對政府赤 字預算政策的觀點分別為前者反對,後者贊成 只要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則降低稅率稅收一定提高 拉弗曲線(Laffer Curve)意涵當所得稅率降低,且休閒為正常財,則 稅收增加的條件是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使工作時數隨著淨工資提高 而增加 必須加上稅基的稅率彈性大於 1。 下列何者為非? 供給面經濟學的財政主張降低所得稅稅率,增進工作誘因 供給面經濟學的財政主張提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增進工作誘因 拉佛曲線指出稅率與稅收可能呈現反比 在超過一定稅率(最適稅率)後,稅率越高,工作意願逐漸下降,反使 稅收逐漸減少 定額免稅通常會打擊高所得者的工作誘因。如下圖所示:
對於高所得者而言,所得增加反而減少工作時間。
下列有關 Keynes 與供給面學派敘述何者為非? 均主張對投資減稅
均主張加強社會福利的支出
供給面學派主張增加國防支出
供給面學派反對福利支出增加。
名師私房 解題
均主張降低所得稅
下列何者為非? 拉弗曲線(Laffer Curve)意涵當所得稅率降低,且休閒為正常財,則 稅收增加的條件是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且所得稅率彈性大於 1 降低所得稅稅率,增進工作誘因屬於供給面經濟學的財政主張 供給面學派主張稅基的稅率彈性在長期下為小於 1 在超過一定稅率(最適稅率)後,稅率越高,工作意願逐漸下降,反使 稅收逐漸減少 長期會大於 1。 供給面學派主張: 所得稅應扁平化
應先降最低邊際稅率
提高失業救濟金
鼓勵發行公債
應優先降最高邊際稅率。因為所得高的人,減稅的替代效果通常會 較大,更可能大幅提高工作意願,使得稅收比較可能增加。 供給面主張,應先降最高邊際稅率的原因在於高所得: 勞動供給稅率彈性最大
所得稅率彈性為 1
稅基的稅率彈性小於 1
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
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拉佛曲線(Laffer Curve)說明稅率與稅收之間的關係為稅收隨稅率的 增加先遞增再遞減 若勞動供給的稅率彈性大於 1,則降低稅率稅收會減少 按照供給面學派觀點,短期 Laffer 曲線會有正斜率的特性 按照供給面學派觀點,長期 Laffer 曲線會有負斜率的特性 因勞動供給的稅率彈性大於 1,表示稅率降低將會刺激工作大量增 加,所得增加幅度大,因此稅收會增加。
15
下列有關供給面學派主張何者為非? 財政學秒 速記憶 16
主張提高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 降低最高邊際稅率 主張長期財政平衡 稅率提高稅收卻減少的主要原因,係由於稅基的稅率彈性絕對值為大於 1 此時將會打擊工作誘因。 有關供給面與 Keynes 學派主張何者為非? 供給面主張減稅
Keynes 主張減稅
供給面主張增加社會福利
Keynes 主張增加社會福利支出
會打擊工作誘因。 下列何者為非? 拉佛曲線(Laffer Curve)是描述稅率逐漸提高後,稅收呈現先上升後 下降 拉弗曲線(Laffer Curve)是描述稅率與稅收間關係的一條曲線 供給學派經濟學者主張一般情況下,課稅的替代效果會小於所得效果 假設稅基與稅率間的關係為負,則稅率提高稅收卻減少的主要原因,係 由於稅基的稅率彈性絕對值大於 1 替代效果會大於所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