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機械製造總論 ........................................... 1-1 1-1 機械製造概論
1-3
1-2 製造程度與產品數量分類
1-3
1-3 機械製造分類
1-3
1-4 製造工程分析
1-7
1-5 機械製造方法之趨勢
1-9
1-6 機械材料分類
1-9
1-7 工業標準規格
1-10
1-8 主要機械材料的加工性
1-10
精選考題
1-12
第二章 鑄 造 ....................................................... 2-1 2-1 鑄造概論
2-3
2-2 模型與鑄模
2-7
2-3 流路系統
2-15
2-4 特殊鑄造法
2-19
精選考題
2-32
第三章 塑性加工 ................................................... 3-1 3-1 塑性加工概論
3-3
3-2 熱作與冷作
3-8
3-3 鈑金成形
3-10
3-4 輥軋加工
3-13
3-5 鍛造加工
3-22
3-6 擠製加工
3-30
3-7 彎曲加工
3-34
3-8 引伸加工
3-37
3-9 其他加工
3-39
3-10 衝模分類
3-42
精選考題
3-43
第四章 切削加工 ................................................... 4-1 4-1 切削概論
4-3
4-2 切削理論
4-5
4-3 刀具磨損與破壞
4-11
4-4 刀具壽命與刀具溫度
4-12
4-5 刀具角度
4-14
4-6 刀具材料
4-18
4-7 切削液與切削性
4-23
4-8 表面粗糙度與切削力
4-26
4-9 切削力學
4-29
精選考題
4-34
第五章 工 具 機 ................................................... 5-1 5-1 車削工具機
5-3
5-2 鑽削工具機
5-7
5-3 鉋削工具機
5-14
5-4 銑削工具機
5-17
5-5 磨輪工具機
5-20
精選考題
5-31
第六章 銲 接 ....................................................... 6-1 6-1 銲接概論
6-3
6-2 銲接的分類
6-3
6-3 銲接熱源
6-5
6-4 軟銲與硬銲
6-6
6-5 固態銲接法
6-6
6-6 氧乙炔銲接
6-10
6-7 電子束銲接法與雷射銲接法
6-15
6-8 電弧銲接法
6-17
6-9 其他銲接法
6-24
精選考題
6-27
第七章 非傳統加工 ............................................... 7-1 7-1 非傳統加工概論
7-3
7-2 機械式非傳統加工
7-4
7-3 電化式非傳統加工
7-5
7-4 化學式非傳統加工
7-9
7-5 熱電式非傳統加工
7-10
7-6 電積成形
7-16
精選考題
7-18
第八章 粉末冶金 ................................................... 8-1 8-1 粉末冶金概論
8-3
8-2 金屬粉末的生產
8-6
8-3 粉末混合
8-8
8-4 成 形
8-8
8-5 燒 結
8-12
8-6 二次加工及完工處理
8-14
8-7 常見的粉末冶金製品
8-15
精選考題
8-16
第九章 塑膠加工與表面加工 ............................... 9-1 9-1 塑膠加工
9-3
9-2 塑膠的成形加工法
9-4
9-3 金屬表面加工
9-6
9-4 表面硬化概論
9-8
9-5 化學式表面硬化法
9-8
9-6 物理式表面硬化法
9-10
精選考題
9-12
第十章 自動化加工 ...............................................10-1 10-1 自動化加工概論
10-3
10-2 數值控制機械
10-3
10-3 適應性控制(AC)
10-7
10-4 彈性整合製造系統
10-7
精選考題
10-10
《附錄一》機械常識(概論)─力學篇 ...............11-1 《附錄二》最新試題 ...............................................12-1
第一章 機械製造總論 1-3
1-1 機械製造概論 機械製造乃是依照加工需求利用各種機器設備和工具,將金屬或非金屬材 料,加工為成品的方法。例如:放電加工機、超音波加工機、雷射加工機 、火焰切割機、車床、銑床等,均為常見的機械加工。為了達到以最低的 成本生產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所以機械加工者必須對各種加工法有充分的 瞭解,才能針對不同的加工需求,決定最適合的加工方法。
1-2 製造程度與產品數量分類
一、製造程度分類
第一級產業: 原料供應業,如煉鋼、石化業及礦業等。 第二級產業: 製造業。 第三級產業: 服務業。 二、產品數量分類 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時,產品在市場上之銷售量大都已經確定,其生產量與訂單的 多少無關。大量生產的機器通常選用生產單一產品的自動化機器,其產 品例如:螺帽、軸承、墊圈、銷子等,年產量 100000 件以上。 中量生產: 中量生產時,零件的生產數量會受到個別銷貨訂單的影響產生變動。其 產品包括:書籍印刷、制服訂做等,年產量 2500~100000 件。 小量生產: 小量生產又稱為零星生產,最具有彈性,其產量與客戶的訂單關係最密 切,通常是在接到訂單之後才開始製造,每批產量約 10~500 件。
1-3 機械製造分類 機械製造的方法相當多,一般以加工成形過程中是否產生切屑分為切削加
1-4 機械製造學(概要)
工與非切削加工兩大類。 一、切削加工 切削加工是切除工件多餘材料的加工方法,又稱為有屑加工,其製品精度 通常比無屑加工高。切削加工以刀具與工件間之相對關係,可分為傳統式 與非傳統式兩類: 傳統式切削加工: 在加工機械裝置上比工件硬度高出很多之刀具,切除工件多餘的材料, 以獲得所需的形狀與尺寸精度。常見之傳統切削加工方式如下: 車削:工件高速旋轉刀具進給,以圓形工件為主要加工對象。
圖 車削
銑削:多刃銑刀旋轉工件進給。
鉋床鉋削:
圖 銑削
牛頭鉋床鉋削:鉋刀往復運動,工件向刀具進給。適用於小型工件。 龍門鉋床鉋削:工件往復運動,刀具向工件進給。適用於大型工件。
圖 鉋床鉋削
第一章 機械製造總論 1-5
磨削:以磨粒為切削刀具用來加工淬硬工件,加工精度很高。 鑽削:以迴轉之鑽頭切入工件,獲得所需之孔徑。
圖 鑽削
拉削:多刃的長條形拉刀在一個行程中將工件切削成形。拉刀效率高 、價格貴,適用於大量生產。
非傳統式切削加工:
圖 拉削………….
非傳統切削加工所用之工具通常都比工件軟,藉著加工時的能量如熱能 、電化學、化學能與機械能之作用,達成切削目的,其加工速度會比傳 統式切削慢很多。常見之非傳統式切削加工方式如下: 放電加工(EDM)。 雷射加工(LBM)。 電子束加工(EBM)。 超音波加工(USM)。 磨料噴射加工(AJM)。 水噴射加工(WJM)。 電化加工(ECM)。 電化研磨(ECG)。 化學銑切(CHM)。 二、非切削加工 非切削加工時不產生切屑,可分為改變材料形狀加工、表面加工、連接加
1-6 機械製造學(概要)
工、改變機械性質加工等四類加工法。 改變材料形狀加工法(無屑加工): 鑄造:將熔融金屬倒入模穴內,等待凝固之後打破或打開鑄模得到成 品。鑄造法依所用鑄模之不同,可分為兩類:砂模鑄造;特殊鑄 造。
圖 金屬鑄造
塑性加工:以極大外力迫使固態材料產生流動而形成永久變形之加工 方法。常見塑性加工有鍛造、輥軋、擠製、抽拉、引伸、彎曲等。塑 性加工依加工溫度不同而分為兩類: 熱作:加工溫度在再結晶溫度之上。 冷作:加工溫度在再結晶溫度之下。
鍛造
輥軋
擠製
抽拉
引伸
彎曲
圖 塑性加工
粉末冶金:將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製成粉末,再將粉末適當混合之後放 在模內加壓成形,並經過燒結與後處理而成為成品。 塑膠模壓:在模壓之前先把金屬模加熱再加入塑膠塊,合模後再擠壓 使塑膠軟化,沿著模穴流動成形。
第一章 機械製造總論 1-7
電積成形:將導電的模型接陰極,欲鍍金屬接陽極,利用電解作用, 得到薄殼的製品。 表面加工法: 以無屑加工或切削加工以後所得到的產品,若表面精度未盡理想時,可 進一步表面精製,以改善產品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工件精度,使產品的 價值提高。加工方法如下: 電鍍。 拋光。 擦光。 搪磨。 研磨。 超級精磨。 連接加工法: 將多件機件以加熱加壓方式接合而成,其結合的方法如下: 熔接。 壓接。 蠟接。 鉚接。 螺栓接合。 改變機械性質加工法: 金屬材料以溫度的改變而獲得不同機械性質的組織,或利用外力加壓、 小鋼珠錘擊的方式,來改變其機械性質。加工方法如下: 熱處理。 熱作。 冷作。 珠擊。
1-4 製造工程分析
一、設計工程
由市場資訊評估產品的需求之後,從一個原始產品概念發展開始,經設計
1-8 機械製造學(概要)
分析、原型生產,到最後完成設計圖。設計工程師要有設計、製造、加工 等相關的知識,其流程如圖所示:
二、同步工程 傳統之設計與製造活動是先後連續發生的,而不是同步發生的。早期設計 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並無法預期製造加工時可能遭遇到的困難,必須在製 程中由製造工程師提出問題,再由設計工程師修改原設計,造成無謂的浪 費與不便。這種情況可藉由同步工程加以改善。 三、價值工程 在不改變產品的功能與強度下,選用較便宜的材料,或省去較貴材料與不 必要的操作,藉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之設計觀念。
第一章 機械製造總論 1-9
1-5 機械製造方法之趨勢 為因應機械材料性質的提升,未來機械加工方法發展方向為: 切削條件的改良。 零件製造專業化。 一貫作業自動化。 電腦數值控制機械的大量應用。 材料使用的多元化。 綠色製造:注重環保與節能。 無屑加工法的發展。
1-6 機械材料分類 機械材料分類如下:
實用上可分為金屬材料與非金屬材料兩大類。 金屬材料又可分為鐵類金屬材料與非鐵類金屬材料,機械上大都採用鐵 類金屬材料。 非金屬材料可分為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
圖 機械材料分類
1-10 機械製造學(概要)
1-7 工業標準規格 我國常用的規格為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簡稱 CNS)外,下列為常見的國際標準規格,如表所示: 規 格 名 稱代 號 American Iron & Steel Institute AI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 Materials ASTM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 CNS Deutscher Industrie-Normen D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JIS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
中 文 名 稱 美國鋼鐵協會 美國國家標準協會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德國工業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 日本工業標準 美國自動工程學會
1-8 主要機械材料的加工性
一、切削性
碳鋼含碳量低時延展性高,容易在刀口產生刀口積屑(BUE);含碳量 高則太硬,容易磨損刀具。所以含碳量太高或太低,切削性都不好。 含碳量約 0.3%之中碳鋼軟硬適中,具有最優良之切削性。 在鋼料中加入鉛、硫,可改善其切削性。 含矽量適當且冷卻速度慢時,碳將以獨立之片狀石墨存在,此鑄鐵稱為 灰鑄鐵。片狀石墨可防止刀口積屑之形成,切削性極佳。 白鑄鐵之碳與鐵化合成碳化鐵,硬度極高,容易磨損刀刃,切削性很差 。若要增加切削性可將白鑄鐵施以退火處理,形成展性鑄鐵。 純鋁質軟且富延展性,切削時容易形成刀口積屑,所以切削性不佳,應 和純銅一樣,用極高切速進行淺切深之切削加工。 銅加鋅成黃銅,切屑呈不連續狀,切削性不錯。若黃銅中加鉛成為快削 黃銅,則切削性更好。 二、鑄造性 碳鋼鑄造性比鑄鐵差。 鑄鐵之流動性高,鑄造性優,所以,一般大都採用鑄造成形來製造鑄件。 銅加錫成青銅,流動性好,鑄造性優,一般採用鑄造法製造青銅製品。
第一章 機械製造總論 1-11
鋁具有良好的鑄造性,常用壓鑄法製造製品。 三、鍛造性 冷鍛時材料之延展性很重要,故含碳量不宜超過 0.25%。含碳量在 0.25%以下時,鍛造性與含碳量成反比。 鑄鐵太脆,缺乏延展性,所以不能鍛造成形。 純銅之鍛造性高且導電性好,常以抽拉法抽製成電線。 純鋁鍛造性高,常抽拉成電線。 兩相同之金屬材料,晶粒較粗者,材質較軟,鍛造性較佳。 四、銲接性 銲接性與含碳量成反比。 由於鑄鐵的含碳量太高,所以其銲接性很差。 鋁之氧化性高,高溫時易形成氧化物,所以銲接性不好。
1-12 機械製造學(概要)
精 選 考 題 、選擇題 下列那一種加工方法,不能改變工件材料內部之機械性質? 熱處理(Heat Treatment)
拋光(Polishing)
擠製(Extrusion)
鍛造(Forging)
製造模具時淬火之後接著是:
車床或銑床加工
退火
回火
鍍鋅
下列四項中何者可視為塑性加工? 切削與鍛造
鑽孔與輥軋
擠壓與抽拉
研磨與鏇壓
下列那一種加工法屬於無屑加工? 珠擊法
雷射切割
超音波加工 放電加工
下列有關鋼材加工的敘述,何者錯誤?
淬火→熔接前預熱
退火→鋼材變軟
回火→鋼材變韌
熱處理→改變材料性質
:淬火:提高鋼材的硬度。 下列何種加工方法屬於非傳統加工?
鑽床加工
搪孔加工
銑床加工
放電加工(EDM)
下列何者是屬於無屑改變材料形狀的加工法? 鑽孔
抽拉
EDM
搪磨
下列何種加工為有屑加工? 銑切
冷作
輥軋
電鍍
下列何者為非傳統切削加工? 車削
銑削
大量生產之年產量為:
雷射切削
鑽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