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05

Page 1



3

、倫理道德於華人社會的起始 「倫理道德」四字,用在華人生活圈中,可說是既熟悉、又陌生。 倫理道德,乃是人群生活中的一種態度、一種意識型態、進而形成 一種社會上的多數共識、以及遵循規範。基本上,倫理道德學屬於社會 科學,亦屬於廣義哲學下的一門學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 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 倫理道德一詞,在華人歷史上,目前所見最早的文獻,為先秦時期偉 大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 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 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 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 ,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脩 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 ,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 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老子當時所留下的著作,便是千 年來無數華人所研讀之「道德經」哲學大作。 老子於其著作之第五十一章提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 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 …………………

…………………

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註釋,三民書局,民國 83 年十版,P.1 參照。 道,乃萬物生成的原因及原理(總則)。 德,乃前述的道,使萬物生成後所得總原理的各別道理依據(各論)。 物,乃指陰、陽兩股氣場,兩相調合後所以形成萬物。 勢,乃指外在條件及環境。


4 之命而常自然。」其中所說的「道」,即指明了「道」創造了萬物 、而「德」則是含有了萬物。白話言說之,這段所言乃指,道是萬 物的總原則、而德是各種萬物的各別運用;透過陰陽兩股氣勢而 生成了該萬物,而外在的環境則使萬物受到了滋養成長。所以,萬 物應該尊重道、並且應該珍惜德;因為道、德孕育了萬物,卻不占 為己有而任萬物滋長;所以,我們這些萬物更應自我精進,以不悖 於道、德。 因為老子的思想,讓後世華人開始傾力研究於道德之來與去、因果之 生與息;隨後到了東周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大鳴大放;隨 後,又衍生出十家九流。其中,最受當時多數人所尊崇者,乃儒家 、道家、以及法家: 儒家: 儒家之精神領袖,乃中國聖賢、大思想家孔子。孔子學富五車,著 手整理了「詩、書、易、禮、樂、春秋」等籍,而集大成為「六經 」(後因樂經之散佚,到漢朝後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 量的道德思想。孔子這一門派所發展成的學說,即被稱為儒家學說。 道家: 道家思想起始於前述的春秋大賢者老子,道家也因此被稱為「道 德家」。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西漢初年,漢文 帝、漢景帝曾經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 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不過,隨後因為淮南王之謀反,因 …………………

…………………

至於「道德」二字之連用,多數學界認為,始於「荀子勸學篇」中所言:「故學至乎禮 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以上之內文及其註解,為本書著者所作之心得註釋;還請專家學者們多所指教。 諸子百家: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所謂「諸子」,指的是 中國先時期之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所謂「 百家」,乃指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家。東周時代,社會動 蕩,反而造成了社會上尋求精神慰藉的生活環境;於是於春秋後期,已經出現頗有社會 影響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而至隨後的戰國中期,更衍生出 更多的學派,豐富多彩之眾多學說不斷砥礪,為中華文明之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 中國歷史上便將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時期。 所謂「十家九流」,其詞出於班固「漢書藝文志」的「諸子略序」:「諸子十家,其可 觀者,九家而已。」東周時期諸子百家的具代表性的十家,乃指儒家、道家、陰陽家、 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學派;當中,扣除小說家不入流者 ,即為「九流」。


5 為謀反者淮南王本身所使用的理論,即是黃老之學;因此黃老之 學的「無為而治」受到了朝廷的嚴重注意,使道家思想逐漸走向 沒落。 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另外,道家不喜歡法律;因為道 家認為,若國家需要用到法律時,代表了國家社會上已經沒有道 德仁義,才需要制定法律。 法家: 法家者,顧名思義,以法治人也。法家認為,人之初,性本惡( 儒家才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法家思想主張,要用法 律去懲治人,要用權威與固定的法條方能成為規矩,以為治理天 下。 目前學界的共識認為,在中國歷史中,第一位法家人物是春秋時 期齊國的管仲。管仲輔佐齊桓公,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重商 主義政策,此舉為齊國獲得巨大財富,奠定齊國財經發展、而成 為春秋五霸首霸;並且內修國力、外抵外侮。連儒家的孔子都大 加讚賞管仲,「論語」中便記載:「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 衽矣!」。 其他法家代表人物,例如當時越國的范蠡,以制定法律而為經濟 調控,用以平衡物價。以米價為例,當全國米價過低時,國家按 其基準價格予以購糧,以法律手段使米價上升到基準價時而為停 止;反之,當米價過高時,國家將按其基準價予以拋售,直至米 藏存量回穩為止。 又如鄭國的子產,在鄭國進行內政改革,頒布相關法律規定,尤 其,子產使用二百斤鐵鑄造一個鼎器,把新制定的刑書鑄在其鼎 上,放置於王宮門口,讓百姓都知道國家的新刑法。這就是歷史 上有名的「刑鼎」。子產依據該等法律治國,包括整理田制、整 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製,建立土地私有產權登記系統,按田畝徵 稅等等公權措施,以求國內之均富。 商鞅變法:秦國商鞅,於治國上著手進行土地改革,「開阡陌封 …………………

…………………

論語,憲問篇。 子產以公權力治國的成功,實為行政國家與給付行政之典範;所以,我國早期中學的國 文課本中,還有一課為「子產執政」,專為介紹子產的治國政績。


6 疆」以為將國之地積大小標準化;建立「國家授田制」;「設相 告以坐(刑)」以為建立連坐問責法制;另外,「重市關之租」 以為關防收費和市場租金管理;又依據軍法制度以定「軍功爵」 ,以軍功論以爵位而求平等;最後,商鞅立法以「平斗桶、權衡 、丈尺」,而建立了標準之度、量、衡制度。 韓非:根據「史記」所論述的觀點,戰國時期之韓非,乃是集法 家思想之大成者。韓非認為,「法」、「術」、「勢」法家之精 神,三者乃缺一不可,必須互相配合地運用;韓非並同時從荀子 的理論上,吸收了人性的本質論,亦即荀子也認為「人乃天性本 惡」,進而作書「韓非子」流傳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承前所述,在先秦時期的中華社會,思想開放、學說精彩,到處呈 現出華人社會活潑多樣的社會風貌;然而,隨著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 建議後,中華文明漸漸走入嚴肅、一言堂式的禮教風氣型態,一撐數千 載,直到清末民初,方才又回首省思法律的意義。 董仲舒其人: 董仲舒(前 179 年~前 104 年),西漢思想家,河北廣川人。董仲舒 是一個西漢的儒生。專治「春秋公羊傳」,為今文經大師,與古文孔 安國齊名,曾指導司馬遷經學之說。早年用功讀書,據說「三年不窺 園」,以研讀「公羊春秋傳」而聞名,漢景帝時曾任公羊博士;漢武 帝時,出任江都相和膠西王相。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策 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主張 更化善治,「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前德而後刑」,受到朝廷的 採納;自此,儒家思想即成為中華文化的社會基礎,影響中國歷朝歷 代長達二千多年。 倫理道德於台灣地區的發揚: 民國 38 年,中國共產黨於大陸建政,迫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播遷來 台;歷史傷痛,非本書所欲言之事;本書所要強調者是,因為國民政 府在台灣的建設,使得中華禮教文化,更能完全地於台灣地區發揚光 ………………… 資料參考:董仲舒,https://zh.wikipedia.org。

…………………


7 大。 大陸地區對於中華傳統禮教的拋棄: 中國共產黨建政後,傾向共產國際的發展;所以,大陸地區對於傳 統中華禮教,並不重視、甚至棄之: 最令所有華人深感遺憾者,乃大陸地區於民國 55 年所發動之政 治運動:文化大革命: 所謂「文化大革命」,全稱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 「文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於民國 55 年(1966 年)的一 場政治運動,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 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 進行全方位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 文化,大力推動「破四舊(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以 及舊習慣)、立四新(樹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以及新 習慣)」運動,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受害人數至少以 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歷史文物慘遭蹂躪。當時的國家主席劉 少奇及其夫人王光美、十大元帥的彭德懷、賀龍、以及開國元 老葉劍英、習仲勛等等領導人及志士,均被誣陷罪名、鬥爭迫 害致死或致重大傷残 ,時任政治局常委的鄧小平等亦在此時被 下放。隨著毛澤東於民國 65 年(1976 年)的死亡,文革亦當 年 10 月 6 日在中南海粉碎四人幫,主事的四人幫終於遭到反 對派逮捕情狀下而慘烈結束,全國陷於恐慌動亂持續時間竟然 長達十年。 文革最終亦遭到後來中共官方及領導人的公開否定,而將文革 稱為「十年動亂」、或稱為「十年浩劫」。文革結束及經過一 連串政治鬥爭後,在民國 67 年(1978 年),中共中央形成了 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核心,並推動了「撥亂反正、平反 冤假錯案」、和經濟上的「改革開放」,逐漸削減毛澤東時代 的瘋狂左派色彩及個人崇拜行為,也由於藉著對於毛澤東權勢 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勢力的整肅工作,中國才能比較順利地走向 經濟復甦及市場經濟。中共官方從此對文革的錯誤,定性為: ………………… 資料參考:文化大革命,https://zh.wikipedia.org。

…………………


8 「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 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 大革命的陰影在中國,仍然具有極大的爭議性、以及社會階層 對立的後遺症。 批林批孔運動: 所謂「批林批孔運動(亦稱為批孔揚秦運動)」,是民國 63 年(1974 年)1 月 18 日至 6 月,經毛澤東批准,在文化大革 命中發起的一次批判林彪和孔子兩個人為主題的政治運動,「 批林批孔」的「林」是指林彪、「孔」是指孔子、而揚秦的「 秦」乃是讚揚秦始皇;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借題發揮,以 為打倒周恩來,所以也被戲稱為「批周公」。 民國 60 年(1971 年)9 月 13 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在九一 三事件死亡。兩年後,毛澤東指出:「尊孔反法,國民黨也是 一樣啊!林彪也是啊!」9 月,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說:「秦 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 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 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隨後,民國 63 年 (1974 年)1 月 18 日,毛澤東批准江青、王洪文等人的要求 ,轉發江青主持選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批林批孔運動展 開。因孔子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在運動中被辱稱「孔老二」。 因此,當時中國大陸各地的孔廟及相關文物古跡因此遭到了極 大的破壞。當時許多與批林批孔運動相關的書籍出版,甚至導 致儒家思想方面的學術發展受到很大阻礙。例如,當時著名學 者、中山大學教授王季思由於拒絕批判儒家學說,而被視為「 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殘酷迫害。 文革結束後,也由於大陸地區的多數民眾,已經厭倦了一場又 一場的政治運動,因此所有的鬥爭操作再也不得人心,這次的 一系列批孔言論因為得不到多數民眾的延續支持,隨後該批判 思潮被中國人民自然淘汰。 台灣地區對於中華傳統禮教的發揚: ………………… 資料參考:批林批孔運動,https://zh.wikipedia.org。

…………………


9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其領導人乃是正統觀念極強的蔣中正 總統。蔣總統除了將中華民國政府帶入台灣,也將中華禮教的「教 統」也帶至台灣;而所謂中華禮教的「教統(道統)」,也就是所 謂的「儒、釋、道」。 國民政府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就政治層面而言,國民政府製造了一套「中華道統的傳承」論 述,指中國人的正統,乃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繼而孔子發揚光大」一脈相承,蔣中正總統即是這個道統的 當代繼承人,這也使得蔣中正總統,有了向海內、外中國人進 行政治號召的合法理由及法統來源。 就文化層面而言,國民政府也逐年地動員、召集了一批黨官學 者,從黨、政、軍、學的各種角度,陸續發表了一系列有關中 華文化的學術著作,並在各級學校裏進行四維八德的倫理道德 教育,並籌組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印「中 華文化基本教材」並明文列為教科書及各種考試的命題範圍; 讓學者推行孔、孟學說的各種研討會、並在各級中、小學甚至 大專院校,實施「生活與倫理」、或「公民與道德」等等課程 。

這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於民國 40 年代至 70 年代的台 灣民眾、學者與青年們,因此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由於政 治上鼓勵文化尋根精神,台灣的學術、文學與藝術等領域中出 現了不少洋溢著民族熱情的佳作;相對於當時在大陸「文化大 革命」的十年期間,台灣地區出現了一個復興中華文化的高潮。 國民政府的「維護儒、釋、道之教統(道統)」運動: 儒家思想的傳承: 民國 97 年 10 月 28 日,89 歲高齡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 孔德成先生病逝於台北,代表了世界最大貴族世系的謝幕。 …………………

…………………

閱讀至此的讀者,只要是民國 60 年代前出生者,應該均會莞爾一笑。因為其中:「中 華文化如何傳承?」等等內容,是各級中小學期中、期末考必考的橋段;即使當時的大 學聯考,也會出自於當年必考之「三民主義」學科中。這些是本書著者閉眼酒醉情狀下 ,均能背誦之內容! 資料參考及改編整理自:看中國,http://b5.secretchina.com/。


10 如果這個時代還有「聖」的話,孔德成先生一定是最後一個 。孔德成世襲了有八九○年歷史的封號:宋仁宗年間即傳承 至他的「衍聖公」。歷代王朝,即使是女真、蒙古和滿人, 無不對孔家後裔尊寵有加,「衍聖公」之前也不知封了多少 這個公那個侯。皇帝可以改朝換代,人頭落地,孔家卻是「 萬世一系」,曲阜的孔府被稱為「與國咸休」、「同天並老 」的天下第一族,成為了「道統」最直觀的象徵,而「衍聖 公」至少在明面上位列文臣之首。 孔德成當年出生時候的陣仗,絕不亞於現在日本天皇家生個 兒子。為了防止嬰兒掉包,北洋政府還派軍隊包圍了產房, 並由一位將軍坐鎮孔府,山東省省長與孟子、顏子、曾子三 氏的奉祀官同時在場監督。當這位全國期盼的孔家獨苗出生 時,山東曲阜全城鳴放鞭炮慶祝,北洋政府也鳴放禮炮十三 響,以慶聖裔不輟。 民國 17 年(1928 年),孔德成有感世襲爵位不宜存於民國 ,主動請求國民政府撤銷「衍聖公」之爵號。到了民國 24 年(1935 年),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 ,覺得道統不可廢,改封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成為中華民國唯一的世襲特任官。民國 26 年(1937 年) ,在山東省曲阜即將落入日軍之手前,蔣委員長緊急派七十 二師師長孫桐萱,親自將孔德成護送到武漢,後來再遷居重 慶。而到了民國 38 年(1949 年)國民政府遷台之時,蔣中 正總統(民國 36 年已當選總統)自然也帶走了孔德成,在 台北復建孔氏家廟。對於儒學造詣頗高的蔣總統而言,孔德 成這個「儒家教統」,他最知道分量。 民國 73 年(1984 年),台灣中央政府的「考試院」院長空 缺,據說蔣經國總統本來屬意由他人擔任,但是蔣中正故總 統夫人宋美齡,親自打電話給蔣經國總統,點名由孔德成接 任,以示中華民國不忘道統。由此,孔德成成了「考試院院 長」,而且一當就是九年。一直到民國 97 年(2008 年)逝 世,終其一生,孔德成再無踏入大陸土地一步,而他也一直 也沒有等到對岸的那一聲抱歉。隔年 9 月 28 日,孔德成之


11 長孫:孔垂長,在台灣的中樞祭孔大典上接任了「奉祀官」 一職,道統繼續中。 釋家思想的傳承: 在民國 38 年(1949 年)赴台的眾多高僧中,最大牌者,乃 第七世章嘉活佛(章嘉呼圖克圖)了。按照藏傳佛教的「轉 世」世系,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以及章嘉呼 圖克圖四尊,被稱為「藏傳佛教四大活佛(黃教四大教主; 其中前兩者分掌前藏、以及後藏)」;而哲布尊丹巴,並曾 為外蒙古政教合一的領袖;至於章嘉活佛,則為藏傳佛教在 內蒙古的最高活佛。 章嘉活佛一系,屢任帝師,在康乾時代堪稱在朝中政治地位 最高的活佛,連達賴、班禪和哲布尊丹巴也對其多有倚仗之 處。清世宗雍正皇帝,當時還是四阿哥時,二世章嘉活佛曾 為他灌頂傳法,以致其門徒遍布清朝的皇室宗親。而三世章 嘉活佛,則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灌頂國師,在向乾隆傳法時 ,乾隆為表尊崇,竟然跪在地上聽講。太和殿覲見時,六世 班禪可以坐轎坐到太和殿第三台階,而章嘉國師的轎子可以 到達第二台階。可以說,章嘉活佛之派,歷來就是藏傳佛教 活佛中與中央政府關係最為親近的一系。辛亥之後,七世章 嘉活佛成為了勸導內蒙古各旗歸附民國政府的重要推手,由 此還被當時北洋政府的大總統袁世凱,將其加封為「宏濟光 明大國師」。民國 23 年(1934 年),七世章嘉活佛還被國 民政府任命為「蒙旗宣化使」,以此確立了其在中央政府與 內蒙古各旗之間居中斡旋的超然地位。七世章嘉活佛赴台 後,自然就成為了台灣佛教界眾望所歸的領袖,並當選為台 灣的「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活佛在台灣留下的藏傳佛 教火種至今未滅,目前全台各地,幾乎全年都有藏傳佛教高 …………………

…………………

資料參考及改編整理自:看中國,http://b5.secretchina.com/。 而對於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言,章嘉活佛事實上也是他在四大活佛中唯一有能力請去台灣 的。從清末以來,以達賴為首的西藏政教系統、與國民政府的關係一直不睦,十四世達 賴顯然是不會和蔣去台灣的;十世班禪 1949 年還不滿 12 歲,還沒舉行過坐床大典的他 甚至還不是真正的活佛,自然也是去不了;八世哲布尊丹巴就更不會走了,他 1924 年 即已圓寂,宣布終結了轉世。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